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整车电路系统开发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
背景技术
测试台架主要用于电子电器系统功能测试、负载回路压降测试、单负载特性测试、全负载特性测试、短路测试和与电机、电池相连的联调测试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汽车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等各个方面,电子技术都发挥着重大作用。伴随着各种电子技术的应用,汽车的电气系统也变得更加复杂,对其功能和性能的验证也变得至关重要。在整车开发过程前期,由于车身模具没有定型,汽车手工样件不仅周期较长而且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样车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开发前期众多电气部件验证工作的需求,但汽车电气系统的各部件,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同步进行功能及性能测试,以暴露新开发部件性能以及各部件间匹配存在的问题,所以采用测试台架替代实际车身将汽车电气系统的各部件通过线束搭建起来完成整车开发过程中电气系统的测试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测试台架基本上是通过一张铁质桌子来完成,通过在桌子上焊接有一些搭铁点,并将整车电气系统各部件根据在车上的安装位置放置在桌子对应位置上,接地线就近搭铁测试。现有的这种电气系统测试台架存在的最主要的缺点是:台架整体尺寸较小,不能准确模拟车身实际结构,造成测试结果与应用需求的不一致,而且测试桌结构简单,无法固定各电气构件,且无法模拟电气构件实际安装结构,还存在搭铁拉扯现象,测试线路复杂没有层次感,容易导致测试结果错误等。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和电池同样需要电子控制技术,是整车电气的最重要的部分,现有的电器台架无法满足与电机和电池的联调测试。因此现有的汽车电气系统测试台架无法满足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汽车的测试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模拟车身结构并使得测试结构更加可靠的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包括主测试架,所述主测试架包括前后设置的前矩形框架和后矩形框架,所述前矩形框架的上边部左端与所述后矩形框架的上边部左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左支撑顶梁,所述前矩形框架的上边部右端与所述后矩形框架的上边部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右支撑顶梁,所述前矩形框架的上边部、左支撑顶梁、前矩形框架的上边部和右支撑顶梁形成顶部矩形框架,所述顶部矩形框架内安装有车顶台面,所述车顶台面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前矩形框架和后矩形框架均固定的主支撑台面,所述主支撑台面下方设有位于所述前矩形框架前侧的车前舱以及位于所述后矩形框架前侧的车后舱,所述主支撑台面下方位于所述车前舱和所述车后舱之间形成有车底存放空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通过钢材创新搭建能够准确模拟实际车身的测试台架,可进行上诉相关试验,并创新布置各类电气部件的测试支架,可配合电机、电机控制器的夹具和电池包夹具进行联调试验。实现了对整车开发过程对电气系统各部件功能和性能的精确测试,且测试布线直观,便于验证测试及故障分析,测试台架可重复应用于各种车型,大大降低了汽车开发成本。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车顶台面包括第一矩形台面和第二矩形台面,所述第一矩形台面左右两侧分别与左支撑顶梁和右支撑顶梁连接,所述第一矩形台面的前侧与所述前矩形框架的上边部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台面的前侧与第一矩形台面的后侧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台面的后侧与后矩形框架的上边部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台面位于所述左支撑顶梁和右支撑顶梁之间的位置。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左支撑顶梁与所述第二矩形台面之间安装有用于绑线束及开关的左绑杆,所述左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矩形台面的后侧和后矩形框架的上边部连接,所述右支撑顶梁与所述第二矩形台面之间安装有也用于绑线束及开关的右绑杆,所述右绑杆的两端也分别与第一矩形台面的后侧和后矩形框架的上边部连接。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矩形台面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根位于所述前矩形框架后方的支撑立柱,左侧的支撑立柱连接于左支撑顶梁和主支撑台面的左侧之间,右侧的支撑立柱连接于右支撑顶梁和主支撑台面的右侧之间。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主支撑台面由后矩形框架向前延伸并超出所述前矩形框架,所述主支撑台面的左侧分别与前矩形框架的左边部和后矩形框架的左边部连接,所述主支撑台面的右侧分别与前矩形框架的右边部和后矩形框架的右边部连接。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车前舱包括前矩形框架的左边部前侧和右边部前侧均连接有的前边框以及左右两个所述前边框上均安装有的位于所述主支撑台面下方的前舱台面,所述前边框的上部与所述主支撑台面的下部连接,左右两个所述前舱台面间隔设置并通过一根连接支撑杆连接。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车后舱包括后矩形框架的左边部前侧和右边部前侧均连接有的后边框以及左右两个所述后边框上均安装有的位于所述主支撑台面下方的后舱台面,所述后边框的上部与所述主支撑台面的下部连接,左右两个所述后舱台面间隔设置并也通过一根连接支撑杆连接。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主支撑台面位于后边框和前边框之间的位置处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凹口,所述凹口的最前端与前矩形框架之间连接有前斜支撑杆,所述凹口的最后端与所述后矩形框架之间连接有后斜支撑杆。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主支撑台面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线束穿孔。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车底存放空间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第一夹具和用于固定电池包的第二夹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准确地模拟了白车身,能够将整车电气系统集成到测试台架上开展前期的验证测试工作和相关试验工作,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避免了整车开发前期样车制作周期长且资源紧张的问题;
2、本发明所述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结构在将整车电子电气系统集成到所述测试台架上时,一方面布线直观,线路清晰,电路结构一目了然,便于验证测试及故障分析,另一方面,电器系统容易拆除,可以根据开发不同车型或配置进行相应的变更,即可以重复利用,而且维护成本较低;
3、本发明所述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基于普通型材搭建而成,制作成本低廉,容易实现,可广泛应用于各类车型的电器测试中,市场推广前景广阔。
4、本发明所述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开创性的结合新能源汽车特点——电机、电池和电控。实现电池、电机和电控与零部件连接实测试验,使零部件工作环境更趋于真实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矩形框架,2、后矩形框架,11、左支撑顶梁,22、右支撑顶梁,3、车顶台面,4、主支撑台面,5、车前舱,6、车后舱,7、车底存放空间,31、第一矩形台面,32、第二矩形台面,33、左绑杆,34、右绑杆,30、支撑立柱,51、前边框,511、前舱台面,555、连接支撑杆,61、后边框,611、后舱台面,600、凹口,601、前斜支撑杆,602、后斜支撑杆,40、线束穿孔,71、第一夹具,72、第二夹具,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包括主测试架,所述主测试架包括前后设置的前矩形框架1和后矩形框架2,所述前矩形框架1的上边部左端与所述后矩形框架2的上边部左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左支撑顶梁11,所述前矩形框架1的上边部右端与所述后矩形框架2的上边部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右支撑顶梁22,所述前矩形框架1的上边部、左支撑顶梁11、前矩形框架1的上边部和右支撑顶梁22形成顶部矩形框架,所述顶部矩形框架内安装有车顶台面3,所述车顶台面3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前矩形框架1和后矩形框架2均固定的主支撑台面4,所述主支撑台面4下方设有位于所述前矩形框架1前侧的车前舱5以及位于所述后矩形框架2前侧的车后舱6,所述主支撑台面4下方位于所述车前舱5和所述车后舱6之间形成有车底存放空间7。
车前舱5和车后舱6下部配有相应的轮子,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万向轮8。
所述车顶台面3包括第一矩形台面31和第二矩形台面32,所述第一矩形台面31左右两侧分别与左支撑顶梁11和右支撑顶梁22连接,所述第一矩形台面31的前侧与所述前矩形框架1的上边部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台面32的前侧与第一矩形台面31的后侧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台面32的后侧与后矩形框架2的上边部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台面32位于所述左支撑顶梁11和右支撑顶梁22之间的位置。一体连接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或者锻造等工艺实现,所述车顶台面3通过第一矩形台面31和第二矩形台面32形成一个T型台面。
所述左支撑顶梁11与所述第二矩形台面32之间安装有用于绑线束及开关的左绑杆33,所述左绑杆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矩形台面31的后侧和后矩形框架2的上边部连接,所述右支撑顶梁22与所述第二矩形台面32之间安装有也用于绑线束及开关的右绑杆34,所述右绑杆34的两端也分别与第一矩形台面31的后侧和后矩形框架2的上边部连接。左右绑杆用于捆绑各种线束、开关等。
所述第一矩形台面31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根位于所述前矩形框架1后方的支撑立柱30,左侧的支撑立柱30连接于左支撑顶梁11和主支撑台面4的左侧之间,右侧的支撑立柱30连接于右支撑顶梁22和主支撑台面4的右侧之间。进一步,左侧的支撑立柱30处于所述第一矩形台面31的后侧左角的位置,右侧的支撑立柱30处于所述第一矩形台面31的后侧右角的位置。
所述主支撑台面4由后矩形框架2向前延伸并超出所述前矩形框架1,所述主支撑台面4的左侧分别与前矩形框架1的左边部和后矩形框架2的左边部连接,所述主支撑台面4的右侧分别与前矩形框架1的右边部和后矩形框架2的右边部连接。
所述车前舱5包括前矩形框架1的左边部前侧和右边部前侧均连接有的前边框51以及左右两个所述前边框51上均安装有的位于所述主支撑台面4下方的前舱台面511,所述前边框51的上部与所述主支撑台面4的下部连接,左右两个所述前舱台面511间隔设置并通过一根连接支撑杆555连接;所述车后舱6包括后矩形框架2的左边部前侧和右边部前侧均连接有的后边框61以及左右两个所述后边框61上均安装有的位于所述主支撑台面4下方的后舱台面611,所述后边框61的上部与所述主支撑台面4的下部连接,左右两个所述后舱台面611间隔设置并也通过一根连接支撑杆555连接。
所述主支撑台面4位于后边框61和前边框51之间的位置处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凹口600,所述凹口600的最前端与前矩形框架1之间连接有前斜支撑杆601,所述凹口600的最后端与所述后矩形框架2之间连接有后斜支撑杆602。所述凹口600呈向外侧逐渐扩张的形态,优化结构,便于操作、接插零部件等,提升各种性能,进一步,凹口600优选呈梯形状,更进一步,呈等腰梯形状,且该等腰梯形的短底边靠主支撑台面4内部而长底边在靠其外侧的边沿位置。凹口600的位置优选设置在后边框61最前侧部位与支撑立柱30之间的位置。
所述主支撑台面4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线束穿孔40。线束穿孔40供线束的上下出入,进一步,线束穿孔40的位置设置在左侧的前舱台面511的上方并与其相对设置。
所述车底存放空间7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第一夹具71和用于固定电池包的第二夹具72。第一夹具71和第二夹具72均可以采用现有的夹具,进一步,第一夹具71设置于第二夹具72的前方。
进一步,本申请中可以配置4个万向轮,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前边框51和左右两侧的后边框61的下部,可以用于模拟车轮;
所述万向轮8上还可配置有锁止机构。
当然,各台面还可以均再进行不同程度打孔,例如,用于零部件接地孔、安装孔和线束固定孔等的根据需要单独而打,减少相互间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