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22596A - 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22596A
CN107722596A CN201711069748.7A CN201711069748A CN107722596A CN 107722596 A CN107722596 A CN 107722596A CN 201711069748 A CN201711069748 A CN 201711069748A CN 107722596 A CN107722596 A CN 107722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s
milliliters
hours
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97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AO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AO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AO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AO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697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225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22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22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1/08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 C08L71/10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from phenols
    • C08L71/12Polyphenylene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67Wholly aromatic polyimides, i.e. having both tetracarboxylic and diamino moieties aromatically b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20Polysulfones
    • C08G75/23Polyethersulf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silicon, sulfur, nitrogen, oxygen, and carbon with or without the latter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silicon, sulfur, nitrogen, oxygen, and carbon with or without the latter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08G79/025Polyphosphaz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08K2003/2241Titanium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4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l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0~20重量份的尼龙66、10~20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5~10重量份的纳米二氧化钛、1~5重量份的聚乙烯蜡、1~10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0~30重量份的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以及10~30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本发明的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耐寒性好,机械强度高且阻燃性能优异。

Description

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聚苯醚(PPO)是亲油性高的非结晶材料,耐热性、电气绝缘性及高温下耐蠕变性优异,因此在汽车、电子产品、日用品以及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于此同时,PPO也存在冲击韧性差、难加工和不耐非极性溶以及防火性能差的问题;PA是亲水性高的结晶性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易加工、机械强度高,但其尺寸稳定性差、耐寒性低。PPO/PA合金综合了PPO和PA的优点,部分弥补了其的不足,然而在耐低温、防火性能以及强度上仍然不足。为此, 传统的阻燃方法大多采用单一的阻燃剂或采用卤系阻燃剂,但是PPO/PA合金中存在两个组分,单一的阻燃剂对两组份的阻燃作用不同,因此阻燃效果差,而且会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耐寒性更差。因此,开发新产品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 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0~20重量份的尼龙66、10~20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5~10重量份的纳米二氧化钛、1~5重量份的聚乙烯蜡、1~10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0~30重量份的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以及10~30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优选地,其制备原料包括:
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2~18重量份的尼龙66、15~18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6~8重量份的纳米二氧化钛、2~4重量份的聚乙烯蜡、2~7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5~20重量份的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以及15~25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更优选地,其制备原料包括:
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5重量份的尼龙66、17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7重量份的纳米二氧化钛、3重量份的聚乙烯蜡、5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8重量份的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以及19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为60-100纳米;优选为80纳米。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臂碳纳米管的平均管长为5-20微米,平均管径为30-100纳米,堆密度为0.07-0.1g/cm3;优选为平均管长为10微米,平均管径为80纳米,堆密度为0.09g/cm3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在3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4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19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5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10 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 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25 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2)在100毫升干燥的三颈瓶中,依次加入1.6毫摩尔 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12.5毫升m-creso1和0.8毫升三乙胺,通氮气保护并磁力搅拌;待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完全溶解后,再依次加入1.55毫摩尔3,4,9,10-苝四羧酸酐,3.0毫摩尔苯甲酸以及0.6毫升异喹啉;室温搅拌1小时后,升温80℃反应4小时,180℃反应20小时;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并迅速倒入150毫升甲醇中,得到大量固体沉淀;用甲醇反复洗涤该产物后,抽滤并收集聚合物,于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20小时,得到聚酰亚胺预聚物;
(3)在氮气保护下,向连接有机械搅拌、进气管、带水器和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1.23克上述步骤(1)所得白色聚磷腈粉末、4.46克二烯丙基双酚S、3.811克 4,4’-二氟二苯砜、30毫升环丁砜、2.6克碳酸钾、20毫升甲苯,140℃回流,带水4小时后,升高温度,蒸出甲苯,体系温度升至165℃,反应20小时后,降至室温,然后加入1.3克上述步骤(2)所得聚酰亚胺预聚物、0.2克硅烷偶联剂KH-550、0.1克硅烷偶联剂KH-560以及5毫升二甲基亚砜,通氮气1小时后,体系温度升至100℃,反应5小时后,降至室温,出料于1升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水溶液中,得到条状聚合物,将得到的条状聚合物用捣碎机捣碎,再用蒸馏水煮沸洗涤3遍后,放在真空烘箱中50℃烘干24小时得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为:
在25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2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20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3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18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在10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6克上述白色聚磷腈粉末,再加入10毫升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置于50℃水浴锅中,在机械搅拌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离心除去未反应的硫酸,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粉末;
在5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7克上述磺化聚磷腈粉末、环氧树脂E51 0.07克、平均粒径20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硅3克、硅烷偶联剂KH-550 0.2克以及硅烷偶联剂KH-560 0.5克以及10毫升二甲基亚砜,升温120℃反应2小时后,降至室温并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的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还包括:2重量份的5-羟基-1H-咪唑-4-甲酰胺。
本发明还提供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的原料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干混15分钟,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成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如下: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85℃,四区温度270℃,机头310℃,停留时间10min,压力为19MPa。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在汽车、电子产品、日用品以及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强度、耐寒性和阻燃性。
2、通过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体系的阻燃性、耐寒性及机械强度。
3、通过5-羟基-1H-咪唑-4-甲酰胺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原料:
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平均管长10微米,平均管径50纳米,堆密度0.09g/cm3购自深圳灵图。纳米二氧化钛(平均粒径80纳米以及平均粒径200纳米)、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购自阿拉丁试剂。聚苯醚选用沙特基础工业(SABIC)的树脂粉,型号为803。尼龙66选用美国dupont公司生产,如商品牌号101L等。抗氧剂1010,选用Ciba公司生产,商品牌号为Irganox168。其他原料均购自国药集团。
实施例1
将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0重量份的尼龙66、10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5重量份的平均粒径8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钛、1重量份的聚乙烯蜡、1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0重量份的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以及10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干混15分钟,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成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如下: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85℃,四区温度270℃,机头310℃,停留时间10min,压力为19MPa;
所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在3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4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19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5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10 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 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25 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2)在100毫升干燥的三颈瓶中,依次加入1.6毫摩尔 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12.5毫升m-creso1和0.8毫升三乙胺,通氮气保护并磁力搅拌;待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完全溶解后,再依次加入1.55毫摩尔3,4,9,10-苝四羧酸酐,3.0毫摩尔苯甲酸以及0.6毫升异喹啉;室温搅拌1小时后,升温80℃反应4小时,180℃反应20小时;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并迅速倒入150毫升甲醇中,得到大量固体沉淀;用甲醇反复洗涤该产物后,抽滤并收集聚合物,于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20小时,得到聚酰亚胺预聚物;
(3)在氮气保护下,向连接有机械搅拌、进气管、带水器和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1.23克上述步骤(1)所得白色聚磷腈粉末、4.46克二烯丙基双酚S、3.811克 4,4’-二氟二苯砜、30毫升环丁砜、2.6克碳酸钾、20毫升甲苯,140℃回流,带水4小时后,升高温度,蒸出甲苯,体系温度升至165℃,反应20小时后,降至室温,然后加入1.3克上述步骤(2)所得聚酰亚胺预聚物、0.2克硅烷偶联剂KH-550、0.1克硅烷偶联剂KH-560以及5毫升二甲基亚砜,通氮气1小时后,体系温度升至100℃,反应5小时后,降至室温,出料于1升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水溶液中,得到条状聚合物,将得到的条状聚合物用捣碎机捣碎,再用蒸馏水煮沸洗涤3遍后,放在真空烘箱中50℃烘干24小时得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
所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为:
在25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2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20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3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18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在10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6克上述白色聚磷腈粉末,再加入10毫升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置于50℃水浴锅中,在机械搅拌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离心除去未反应的硫酸,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粉末;
在5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7克上述磺化聚磷腈粉末、环氧树脂E51 0.07克、平均粒径20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硅3克、硅烷偶联剂KH-550 0.2克以及硅烷偶联剂KH-560 0.5克以及10毫升二甲基亚砜,升温120℃反应2小时后,降至室温并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实施例2
将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20重量份的尼龙66、20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10重量份的平均粒径8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钛、5重量份的聚乙烯蜡、10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30重量份的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以及30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干混15分钟,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成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如下: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85℃,四区温度270℃,机头310℃,停留时间10min,压力为19MPa;
所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在3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4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19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5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10 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 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25 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2)在100毫升干燥的三颈瓶中,依次加入1.6毫摩尔 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12.5毫升m-creso1和0.8毫升三乙胺,通氮气保护并磁力搅拌;待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完全溶解后,再依次加入1.55毫摩尔3,4,9,10-苝四羧酸酐,3.0毫摩尔苯甲酸以及0.6毫升异喹啉;室温搅拌1小时后,升温80℃反应4小时,180℃反应20小时;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并迅速倒入150毫升甲醇中,得到大量固体沉淀;用甲醇反复洗涤该产物后,抽滤并收集聚合物,于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20小时,得到聚酰亚胺预聚物;
(3)在氮气保护下,向连接有机械搅拌、进气管、带水器和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1.23克上述步骤(1)所得白色聚磷腈粉末、4.46克二烯丙基双酚S、3.811克 4,4’-二氟二苯砜、30毫升环丁砜、2.6克碳酸钾、20毫升甲苯,140℃回流,带水4小时后,升高温度,蒸出甲苯,体系温度升至165℃,反应20小时后,降至室温,然后加入1.3克上述步骤(2)所得聚酰亚胺预聚物、0.2克硅烷偶联剂KH-550、0.1克硅烷偶联剂KH-560以及5毫升二甲基亚砜,通氮气1小时后,体系温度升至100℃,反应5小时后,降至室温,出料于1升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水溶液中,得到条状聚合物,将得到的条状聚合物用捣碎机捣碎,再用蒸馏水煮沸洗涤3遍后,放在真空烘箱中50℃烘干24小时得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
所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为:
在25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2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20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3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18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在10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6克上述白色聚磷腈粉末,再加入10毫升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置于50℃水浴锅中,在机械搅拌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离心除去未反应的硫酸,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粉末;
在5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7克上述磺化聚磷腈粉末、环氧树脂E51 0.07克、平均粒径20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硅3克、硅烷偶联剂KH-550 0.2克以及硅烷偶联剂KH-560 0.5克以及10毫升二甲基亚砜,升温120℃反应2小时后,降至室温并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实施例3
将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5重量份的尼龙66、17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7重量份的平均粒径8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钛、3重量份的聚乙烯蜡、5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8重量份的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以及19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干混15分钟,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成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如下: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85℃,四区温度270℃,机头310℃,停留时间10min,压力为19MPa;
所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在3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4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19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5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10 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 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25 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2)在100毫升干燥的三颈瓶中,依次加入1.6毫摩尔 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12.5毫升m-creso1和0.8毫升三乙胺,通氮气保护并磁力搅拌;待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完全溶解后,再依次加入1.55毫摩尔3,4,9,10-苝四羧酸酐,3.0毫摩尔苯甲酸以及0.6毫升异喹啉;室温搅拌1小时后,升温80℃反应4小时,180℃反应20小时;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并迅速倒入150毫升甲醇中,得到大量固体沉淀;用甲醇反复洗涤该产物后,抽滤并收集聚合物,于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20小时,得到聚酰亚胺预聚物;
(3)在氮气保护下,向连接有机械搅拌、进气管、带水器和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1.23克上述步骤(1)所得白色聚磷腈粉末、4.46克二烯丙基双酚S、3.811克 4,4’-二氟二苯砜、30毫升环丁砜、2.6克碳酸钾、20毫升甲苯,140℃回流,带水4小时后,升高温度,蒸出甲苯,体系温度升至165℃,反应20小时后,降至室温,然后加入1.3克上述步骤(2)所得聚酰亚胺预聚物、0.2克硅烷偶联剂KH-550、0.1克硅烷偶联剂KH-560以及5毫升二甲基亚砜,通氮气1小时后,体系温度升至100℃,反应5小时后,降至室温,出料于1升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水溶液中,得到条状聚合物,将得到的条状聚合物用捣碎机捣碎,再用蒸馏水煮沸洗涤3遍后,放在真空烘箱中50℃烘干24小时得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
所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为:
在25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2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20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3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18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在10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6克上述白色聚磷腈粉末,再加入10毫升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置于50℃水浴锅中,在机械搅拌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离心除去未反应的硫酸,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粉末;
在5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7克上述磺化聚磷腈粉末、环氧树脂E51 0.07克、平均粒径20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硅3克、硅烷偶联剂KH-550 0.2克以及硅烷偶联剂KH-560 0.5克以及10毫升二甲基亚砜,升温120℃反应2小时后,降至室温并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实施例4
将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5重量份的尼龙66、17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7重量份的平均粒径8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钛、3重量份的聚乙烯蜡、5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8重量份的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19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以及2重量份的5-羟基-1H-咪唑-4-甲酰胺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干混15分钟,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成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如下: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85℃,四区温度270℃,机头310℃,停留时间10min,压力为19MPa;
所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在3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4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19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5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10 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 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25 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2)在100毫升干燥的三颈瓶中,依次加入1.6毫摩尔 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12.5毫升m-creso1和0.8毫升三乙胺,通氮气保护并磁力搅拌;待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完全溶解后,再依次加入1.55毫摩尔3,4,9,10-苝四羧酸酐,3.0毫摩尔苯甲酸以及0.6毫升异喹啉;室温搅拌1小时后,升温80℃反应4小时,180℃反应20小时;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并迅速倒入150毫升甲醇中,得到大量固体沉淀;用甲醇反复洗涤该产物后,抽滤并收集聚合物,于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20小时,得到聚酰亚胺预聚物;
(3)在氮气保护下,向连接有机械搅拌、进气管、带水器和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1.23克上述步骤(1)所得白色聚磷腈粉末、4.46克二烯丙基双酚S、3.811克 4,4’-二氟二苯砜、30毫升环丁砜、2.6克碳酸钾、20毫升甲苯,140℃回流,带水4小时后,升高温度,蒸出甲苯,体系温度升至165℃,反应20小时后,降至室温,然后加入1.3克上述步骤(2)所得聚酰亚胺预聚物、0.2克硅烷偶联剂KH-550、0.1克硅烷偶联剂KH-560以及5毫升二甲基亚砜,通氮气1小时后,体系温度升至100℃,反应5小时后,降至室温,出料于1升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水溶液中,得到条状聚合物,将得到的条状聚合物用捣碎机捣碎,再用蒸馏水煮沸洗涤3遍后,放在真空烘箱中50℃烘干24小时得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
所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为:
在25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2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20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3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18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在10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6克上述白色聚磷腈粉末,再加入10毫升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置于50℃水浴锅中,在机械搅拌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离心除去未反应的硫酸,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粉末;
在5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7克上述磺化聚磷腈粉末、环氧树脂E51 0.07克、平均粒径20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硅3克、硅烷偶联剂KH-550 0.2克以及硅烷偶联剂KH-560 0.5克以及10毫升二甲基亚砜,升温120℃反应2小时后,降至室温并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对比例1
将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5重量份的尼龙66、17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7重量份的平均粒径8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钛、3重量份的聚乙烯蜡、5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干混15分钟,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成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如下: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85℃,四区温度270℃,机头310℃,停留时间10min,压力为19MPa。
对比例2
将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5重量份的尼龙66、17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7重量份的平均粒径8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钛、3重量份的聚乙烯蜡、5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8重量份的聚磷腈-聚醚砜复合物、19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以及2重量份的5-羟基-1H-咪唑-4-甲酰胺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干混15分钟,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成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如下: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85℃,四区温度270℃,机头310℃,停留时间10min,压力为19MPa;
所述聚磷腈-聚醚砜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在3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4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19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5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10 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 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25 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2)在氮气保护下,向连接有机械搅拌、进气管、带水器和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1.23克上述步骤(1)所得白色聚磷腈粉末、4.46克二烯丙基双酚S、3.811克 4,4’-二氟二苯砜、30毫升环丁砜、2.6克碳酸钾、20毫升甲苯,140℃回流,带水4小时后,升高温度,蒸出甲苯,体系温度升至165℃,反应20小时后,降至室温,出料于1升蒸馏水中,得到条状聚合物,将得到的条状聚合物用捣碎机捣碎,再用蒸馏水煮沸洗涤3遍后,放在真空烘箱中50℃烘干24小时得到聚磷腈-聚醚砜复合物;
所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为:
在25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2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20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3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18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在10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6克上述白色聚磷腈粉末,再加入10毫升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置于50℃水浴锅中,在机械搅拌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离心除去未反应的硫酸,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粉末;
在5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7克上述磺化聚磷腈粉末、环氧树脂E51 0.07克、平均粒径20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硅3克、硅烷偶联剂KH-550 0.2克以及硅烷偶联剂KH-560 0.5克以及10毫升二甲基亚砜,升温120℃反应2小时后,降至室温并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对比例3
将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5重量份的尼龙66、17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7重量份的平均粒径8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钛、3重量份的聚乙烯蜡、5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8重量份的聚磷腈-聚醚砜复合物、19重量份的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以及2重量份的5-羟基-1H-咪唑-4-甲酰胺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干混15分钟,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成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如下: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85℃,四区温度270℃,机头310℃,停留时间10min,压力为19MPa;
所述聚磷腈-聚醚砜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在3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4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19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5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10 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 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25 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2)在氮气保护下,向连接有机械搅拌、进气管、带水器和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1.23克上述步骤(1)所得白色聚磷腈粉末、4.46克二烯丙基双酚S、3.811克 4,4’-二氟二苯砜、30毫升环丁砜、2.6克碳酸钾、20毫升甲苯,140℃回流,带水4小时后,升高温度,蒸出甲苯,体系温度升至165℃,反应20小时后,降至室温,出料于1升蒸馏水中,得到条状聚合物,将得到的条状聚合物用捣碎机捣碎,再用蒸馏水煮沸洗涤3遍后,放在真空烘箱中50℃烘干24小时得到聚磷腈-聚醚砜复合物;
所述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为:
在25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2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20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3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18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在5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7克上述聚磷腈粉末、环氧树脂E51 0.07克、平均粒径20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硅3克、硅烷偶联剂KH-550 0.2克以及硅烷偶联剂KH-560 0.5克以及10毫升二甲基亚砜,升温120℃反应2小时后,降至室温并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测试条件
将上述实施例1-5及对比例1-3的复合材料进行如下测试。
拉伸强度按GB/T 1040标准进行检验。试样类型为I型,样条尺寸(mm):170(长)×(20±0.2)(端部宽度)×(4±0.2)(厚度),拉伸速度为50mm/min。
弯曲强度按GB 9341/T标准进行检验。试样类型为试样尺寸(mm):(80±2)×(10±0.2)×(4±0.2),弯曲速度为20mm/min.
耐寒性测试:低温对折实验(HG2-161-65)。
测试结果见下表。
例子 拉伸强度 弯曲强度 阻燃等级 最低温度
实施例1 121MPa 138 MPa 5VA -163℃
实施例2 120 MPa 132 MPa 5VA -167℃
实施例3 145MPa 160 MPa 5VA -175℃
实施例4 159 MPa 176 MPa 5VA -184℃
对比例1 60 MPa 75MPa HB -132℃
对比例2 100MPa 107MPa 5VB -147℃
对比例3 86MPa 99 MPa V-0 -140℃

Claims (10)

1.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
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0~20重量份的尼龙66、10~20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5~10重量份的纳米二氧化钛、1~5重量份的聚乙烯蜡、1~10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0~30重量份的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以及10~30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
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2~18重量份的尼龙66、15~18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6~8重量份的纳米二氧化钛、2~4重量份的聚乙烯蜡、2~7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5~20重量份的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以及15~25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
100重量份的聚苯醚PPO、15重量份的尼龙66、17重量份的多臂碳纳米管、7重量份的纳米二氧化钛、3重量份的聚乙烯蜡、5重量份的抗氧剂1010、18重量份的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以及19重量份的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为60-100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臂碳纳米管的平均管长为5-20微米,平均管径为30-100纳米,堆密度为0.07-0.1g/cm3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在30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4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19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5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10 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 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25 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2)在100毫升干燥的三颈瓶中,依次加入1.6毫摩尔 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12.5毫升m-creso1和0.8毫升三乙胺,通氮气保护并磁力搅拌;待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二胺完全溶解后,再依次加入1.55毫摩尔3,4,9,10-苝四羧酸酐,3.0毫摩尔苯甲酸以及0.6毫升异喹啉;室温搅拌1小时后,升温80℃反应4小时,180℃反应20小时;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并迅速倒入150毫升甲醇中,得到大量固体沉淀;用甲醇反复洗涤该产物后,抽滤并收集聚合物,于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20小时,得到聚酰亚胺预聚物;
(3)在氮气保护下,向连接有机械搅拌、进气管、带水器和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1.23克上述步骤(1)所得白色聚磷腈粉末、4.46克二烯丙基双酚S、3.811克 4,4’-二氟二苯砜、30毫升环丁砜、2.6克碳酸钾、20毫升甲苯,140℃回流,带水4小时后,升高温度,蒸出甲苯,体系温度升至165℃,反应20小时后,降至室温,然后加入1.3克上述步骤(2)所得聚酰亚胺预聚物、0.2克硅烷偶联剂KH-550、0.1克硅烷偶联剂KH-560以及5毫升二甲基亚砜,通氮气1小时后,体系温度升至100℃,反应5小时后,降至室温,出料于1升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水溶液中,得到条状聚合物,将得到的条状聚合物用捣碎机捣碎,再用蒸馏水煮沸洗涤3遍后,放在真空烘箱中50℃烘干24小时得到聚酰亚胺-聚磷腈-聚醚砜三元复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为:
在250毫升圆底烧瓶中,将 0.41克六氯环三磷腈和 0.92克4,4’-二羟基二苯砜溶解于200毫升乙腈中,然后加入1.3毫升三乙胺,置于50℃超声水浴中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和丙酮分别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18小时得到白色聚磷腈粉末;
在10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6克上述白色聚磷腈粉末,再加入10毫升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置于50℃水浴锅中,在机械搅拌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离心除去未反应的硫酸,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粉末;
在50毫升三颈烧瓶中加入0.7克上述磺化聚磷腈粉末、环氧树脂E51 0.07克、平均粒径200纳米的纳米二氧化硅3克、硅烷偶联剂KH-550 0.2克以及硅烷偶联剂KH-560 0.5克以及10毫升二甲基亚砜,升温120℃反应2小时后,降至室温并将产物缓缓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5次,最后在50℃下真空干燥48 小时即得到磺化聚磷腈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还包括:2重量份的5-羟基-1H-咪唑-4-甲酰胺。
9.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原料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干混15分钟,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斗,经熔融挤出,造粒成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如下: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80℃,二区温度285℃,三区温度285℃,四区温度270℃,机头310℃,停留时间10min,压力为19MPa。
10.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在汽车、电子产品、日用品以及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CN201711069748.7A 2017-11-03 2017-11-03 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77225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9748.7A CN107722596A (zh) 2017-11-03 2017-11-03 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9748.7A CN107722596A (zh) 2017-11-03 2017-11-03 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22596A true CN107722596A (zh) 2018-02-23

Family

ID=61222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9748.7A Pending CN107722596A (zh) 2017-11-03 2017-11-03 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2259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1410A (zh) * 2022-08-04 2022-10-14 鑫宝智能制造唐山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磁屏蔽聚苯醚电缆料及制备方法
CN116462912A (zh) * 2023-04-28 2023-07-21 江苏菱盛汽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外饰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9744A (zh) * 2007-06-04 2010-03-24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和膜
CN103160107A (zh) * 2011-12-09 2013-06-19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苯醚/尼龙6共混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316285A (zh) * 2016-08-17 2017-01-11 北京佑琳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防火涂料
CN107226993A (zh) * 2017-08-03 2017-10-03 重庆晋豪美耐皿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abs/玉米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98943A (zh) * 2017-07-28 2017-10-27 北京佑琳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音防火涂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9744A (zh) * 2007-06-04 2010-03-24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胺-聚苯醚树脂组合物和膜
CN103160107A (zh) * 2011-12-09 2013-06-19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苯醚/尼龙6共混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316285A (zh) * 2016-08-17 2017-01-11 北京佑琳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防火涂料
CN107298943A (zh) * 2017-07-28 2017-10-27 北京佑琳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音防火涂料
CN107226993A (zh) * 2017-08-03 2017-10-03 重庆晋豪美耐皿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abs/玉米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1410A (zh) * 2022-08-04 2022-10-14 鑫宝智能制造唐山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磁屏蔽聚苯醚电缆料及制备方法
CN116462912A (zh) * 2023-04-28 2023-07-21 江苏菱盛汽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外饰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462912B (zh) * 2023-04-28 2024-01-05 江苏菱盛汽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外饰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7066B (zh) 一种具有反应活性、易溶解的刚性链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组合物
CN101508824B (zh) 含羧基侧基聚芳醚固化改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2141B (zh) 一种可熔性聚酰亚胺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71520B (zh) 改性碳纳米管增强形状记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65003A (zh) 一种高玻璃纤维含量增强高温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2596A (zh) 高耐寒高力学强度ppo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15124776B (zh) 一种天然竹纤维改性pe或pp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26993A (zh) 一种高性能abs/玉米秸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23584B (zh) 含有金刚烷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制备方法
Wang et al. Toughen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low-temperature resistant epoxy resins by introducing high-performance thermoplastic resin with phthalazinone structure
CN101457019B (zh) 碳纳米管/聚砜酰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98754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聚酰胺‑6的制备方法
CN105542458A (zh) 一种高强高韧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63519B (zh) 一种高强度耐熔滴的石墨烯/pet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74403A (zh) 耐候型防火pp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00089B (zh) 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核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176078B (zh) 一种可电镀性联苯型马来酰亚胺基聚酰亚胺改性工程塑料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1731B (zh) 一种改性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8344A (zh) 一种耐低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53693B (zh) 一种可电镀性mpi改性工程塑料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76736B (zh) 含羧基侧基超支化聚芳醚共聚物固化改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619604A (zh) 环保型医疗级pvc专用粉体钙锌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6402B (zh) 一种高韧性涤纶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6769A (zh) 一种聚酰胺酸沉析纤维和聚酰亚胺沉析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80278A (zh) 一种柔韧性高的耐压abs树脂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RA01 Restoration of patent right
RA01 Restoration of patent right

Former decision: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Former decis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