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5111A - 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 - Google Patents

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5111A
CN107715111A CN201710842475.9A CN201710842475A CN107715111A CN 107715111 A CN107715111 A CN 107715111A CN 201710842475 A CN201710842475 A CN 201710842475A CN 107715111 A CN107715111 A CN 107715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r
arb
active ingredient
acei
receptor antagonis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424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伟强
施帮辉
张利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7108424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151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15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51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04Peptides having up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08Peptides having 5 to 11 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4Skin, i.e. galenical aspects of topical 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所述制剂的有效成分为一种或多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有效成分组合,总的质量浓度为0.05‑25%。ACE类药物指包括ARB、SP的拮抗剂L‑733060、DALBK和HOE‑140、AcSDKP、Ang 1‑7以及ACEI。本发明制剂中有效成分按照一定质量比均匀分布,具有较好的穿透皮肤屏障能力,直接作用于瘢痕,以降低TGF‑β的作用为主,多角度协同作用于瘢痕,起到更好的抗瘢痕效果。本发明制剂可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用于皮肤瘢痕的治疗。

Description

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类药物(ACE相关活性肽及其对应抑制剂/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外用制剂。
背景技术
瘢痕(疤痕,scar,cicatrix)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的统称。它是人体创伤后,在伤口或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必然的生理反应,也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结果。瘢痕的本质是一种不具备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失去正常组织活力的、异常的、不健全的组织。
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则可能形成肥厚性瘢痕,影响患者的外观,导致感觉异常,影响局部皮肤的功能。皮肤在受到损伤后的伤口愈合经历几个阶段: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在增生期,机体通过细胞再生、分化和ECM(细胞外基质)形成来补充或修复由于皮肤损伤而导致缺失或受损的组织。在增生期通过以上几种途径修复组织的细胞称为修复细胞,成纤维细胞是修复细胞的一种,并且在纤维组织形成和伤口收缩等环节起到重要作用;当组织修复完成后,成纤维细胞主要通过细胞凋亡的形式消失。当成纤维细胞因某些特定原因再生增加、凋亡减少时,纤维组织形成增多和肉芽组织收缩增强,肥厚性瘢痕由此产生。因此对成纤维细胞再生、分化的调控或许可以提供一种抑制瘢痕形成的的有效途径。
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主要受到细胞因子、机械应力和细胞外基质微环境的影响。其中TGF-β1通过TGF-β信号通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及向伤口迁移;同时它能诱导成纤维细胞合成富含胶原蛋白的胞浆,从而诱发了成纤维细胞分化成肌成纤维细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TGF-β信号通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RAS的研究发现:局部RAS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参与多种组织器官纤维化的形成。来源于肝脏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angiotensin I,Ang I),Ang I在ACE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II),Ang II通过血液循环分泌到靶组织,与I型受体结合,引起醛固酮释放和血管收缩等生理效应,调节机体的血压及血流变化,维持机体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国内外不断有学者在心脏、血管壁、肾脏、脂肪以及脑部等局部组织发现有RAS的表达;局部RAS是独立作用,但又与循环RAS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
皮肤组织也存在完整的RAS(McGinn R,Meade RD,Kenny GP.Angiotensin II inhuman skin:an age-dependent role for core temperature regulation?Am J PhysiolHeart Circ Physiol.2015,308(10):H1192-3)。当正常皮肤受损后,RAS被激活,参与组织损伤修复及后期组织重建过程。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ACE和Ang II的表达增加,且ACE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和创伤皮肤。Ang II通过其I型受体介导的TGF-β信号通路诱导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这种增殖能被该受体(而非II型受体)的拮抗剂所抑制。
作为RAS系统枢纽的ACE,是多种生物活性肽的剪切酶(图1)。其底物除了上述AngI,还包括P物质(Substance P,SP)、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N-acetyl-seryl-aspartyl-lysyl-proline,AcSDKP)、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1-7,Ang 1-7)、缓激肽(Bradykinin)、脑啡肽(Enkephalin)、神经降压肽(Neurotensin)、趋化肽(N-甲酰基-甲硫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N-formyl-Met-Leu-Phe,fMLF)、胰岛素B链(Insulin b chain)和淀粉样蛋白(Amyloid peptides)Ab1-40和Ab1-42等(Bernstein KE,Ong FS,Blackwell WL,Shah KH,Giani JF,Gonzalez-Villalobos RA,Shen XZ,Fuchs S,Touyz RM.A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biological functions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Pharmacol Rev.2012,65(1):1-46.)。
外源性SP可有效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促进瘢痕形成。相反,另一种被ACE降解的底物AcSDKP则能缓解纤维化。另外,虽然ACE和其它酶共同参与Ang 1-7的形成,却也是降解它的主要肽酶。Ang 1-7具有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GF-β通路有关。缓激肽的B2受体拮抗剂能减弱肾小球硬化和心肌纤维化,而其B1受体基因敲除能减轻肾脏纤维化、B1受体拮抗剂能改善肾小球肾炎,但是缓激肽主要和血管收缩相关。
虽然在增生性瘢痕中检测到脑啡肽增高,但其作用主要与瘢痕组织的瘙痒、疼痛等感觉异常相关。神经降压肽主要分布在脑和胃肠道,主要与血压调节、应激、疼痛等相关;该肽及其激动剂可能作为潜在的安定药、镇痛药和降压药。其他3种活性肽也暂未见文献报道与瘢痕形成相关,其中趋化肽fMLF主要有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胰岛素B链主要与糖尿病相关,Ab1-40和Ab1-42主要与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相关。
综上,AngⅡ、SP、AcSDKP、Ang 1-7和缓激肽这5个ACE相关活性肽及其对应抑制剂(包括Ang II,SP和缓激肽的拮抗剂,以及AcSDKP、Ang 1-7和ACE的抑制剂,下同!)与纤维化和瘢痕形成相关。根据文献查询和我们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的是:Ang II、SP、AcSDKP的抑制剂(我们所用的是AcSDKP的脯氨酰寡肽酶抑制剂S-17092)、Ang 1-7的抑制剂(我们所用的是Ang 1-7的MAS受体抑制剂A779)和缓激肽;而起到抑制作用的是ACEI(ACEInhibitors,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SP的拮抗剂(我们所用的是SP的NK1受体拮抗剂L-733060),AcSDKP,Ang1-7,缓激肽的拮抗剂(我们所用的是缓激肽的B1受体拮抗剂DALBK和B2受体拮抗剂HOE-140)。
其中,ACEI和ARB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此外,ACEI也应用于治疗充血性心衰、心梗、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伴高血压、高危型心血管疾病等,ARB也可用于改善心衰、心梗后治疗、糖尿病肾病、左心室肥厚、房颤、代谢综合征及ACEI所致咳嗽等临床问题。实验研究证实,ACEI和ARB在心室重塑、肾小球纤维化、肺纤维化等病理过程中均能起到改善的作用。
理论上,仅采用ACEI或ARB不是最佳方案。ARB只能抑制AngⅡ一个瘢痕增生因素,ACEI也不能抑制其下游所有的增生因素。虽然Ang II、SP、Ang(1-7)、AcSDKP和Bradykinin的生成或转化均受到ACE的调控,但是它们在瘢痕形成中可能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ACEI可以抑制ACE的活性,从而减少Ang II的生成、使AcSDKP和Ang 1-7增多,从而抑制瘢痕形成;而另一方面ACE活性降低却使SP和Bradykinin的降解受阻,从而促进瘢痕形成,因此根据不同ACE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配比可以将抗瘢痕效果做到最优化。比如在制剂中添加ACEI的同时再加入SP受体拮抗剂和(或)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这样可以抑制ACE相关的5个增生因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合适的ACE类药物及其组合,制备外用的抗瘢痕制剂,用于抑制瘢痕形成。
口服的给药途径会经过消化系统的首过效应,且可能有血压降低的副作用,而瘢痕局部的药物浓度也未必高。透皮给药技术是一类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提高药物渗透的技术,能避免上述不良反应,有效提高药物局部作用的深度,避开消化系统对药物的首过效应,减少药物使用量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本发明采用的是能透皮导入的各种外用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用于皮肤瘢痕的治疗,所述制剂的有效成分为一种或多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组合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总的质量浓度为0.05-25%;该制剂的有效成分为ACE类药物(ACE相关活性肽及其对应抑制剂/拮抗剂)按照一定质量比均匀分布于制剂内,并具有较好的穿透皮肤屏障的能力。
所述ACE类药物具体指的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血管紧张素1-7(Ang 1-7)、P物质(SP)拮抗剂L-733060、缓激肽拮抗剂DALBK和HOE-140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其中,ARB主要选自氯沙坦(Losartan)、厄贝沙坦(伊贝沙坦,Irbesartan)、缬沙坦(Valsartan)、替米沙坦(Telmisartan)、奥美沙坦(Olmesartan)、坎地沙坦(Candesartan)等;ACEI主要选自赖诺普利(Lisinopril)、雷米普利(Ramipril)、卡托普利(Captopril)、西拉普利(Cilaza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贝那普利(Benazepril)等。
多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的组合方式为:ARB与ACEI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组合理由:ARB可抑制AngⅡ这个很强的瘢痕增生因素,但不能对其他活性肽产生作用;加入ACEI后进一步抑制AngⅡ,同时AcSDKP和Ang 1-7增多,以上3者更有利于抑制瘢痕;但加入ACEI后,SP和缓激肽由于缺乏ACE的降解而增多,理论上后两者有引起瘢痕增生的趋势);ARB与SP拮抗剂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组合理由:该组合抑制了AngⅡ和SP这两个很强的瘢痕增生因素,但对其他活性肽不起作用);ACEI与SP拮抗剂、缓激肽拮抗剂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0.33-3;组合理由:ACEI使AngⅡ减少,AcSDKP和Ang1-7增多,以上3者有利于抑制瘢痕;但SP和缓激肽由于缺乏ACE的降解而增多,理论上可引起瘢痕增生,故加入其拮抗剂加以抑制;如此则ACE相关的所有瘢痕增生因素都得到抑制);ARB与SP拮抗剂、缓激肽拮抗剂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0.33-3;组合理由:该组合抑制了AngⅡ、SP这两个很强的瘢痕增生因素,也抑制了缓激肽这个较强的瘢痕增生因素,但对其他活性肽不起作用);ARB与SP拮抗剂、缓激肽拮抗剂,以及AcSDKP、Ang 1-7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0.33-3:0.33-3:0.33-3;组合理由:该组合抑制了AngⅡ、SP这两个很强的瘢痕增生因素,也抑制了缓激肽这个较强的瘢痕增生因素,同时AcSDKP和Ang 1-7的增多也有利于抑制瘢痕,如此则ACE相关的所有瘢痕增生因素都得到抑制);ARB、ACEI与SP拮抗剂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0.33-3;组合理由:ARB可抑制AngⅡ这个很强的瘢痕增生因素,但不能影响其他活性肽;加入ACEI后进一步抑制AngⅡ,同时AcSDKP和Ang1-7增多,以上3者有利于抑制瘢痕形成;但加入ACEI后,SP和缓激肽由于缺乏ACE的降解而增多,理论上后两者有引起瘢痕增生的趋势;通常认为SP比缓激肽有更强的促进瘢痕增生的作用,故加入SP拮抗剂进一步抑制瘢痕增生);ARB、ACEI与Ang 1-7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0.33-3;组合理由:ARB可抑制AngⅡ这个很强的瘢痕增生因素,加入ACEI后进一步抑制AngⅡ,同时AcSDKP和Ang 1-7增多,有利于抑制瘢痕;但加入ACEI后,SP和缓激肽由于缺乏ACE的降解而增多,理论上后两者有引起瘢痕增生的趋势,故加入Ang 1-7来抵消这两个增生因素);ACEI与SP拮抗剂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组合理由:ACEI使AngⅡ减少,AcSDKP和Ang 1-7增多,以上3者有利于抑制瘢痕;但SP和缓激肽由于缺乏ACE的降解而增多,理论上可引起瘢痕增生,而通常认为SP比缓激肽有更强的促进瘢痕增生的因素,故加入其拮抗剂加以抑制)。其他组合方式可根据ACE相关抑制纤维化和瘢痕情况的原理(图1)来进行推导和药物的选择。几种药物组合时,通常为等质量混合,必要时任一组分的质量可上调到等质量时的最高3倍或下调至等质量时的最低1/3倍。
该抗瘢痕制剂为外用药,具体剂型可为溶液剂(酊剂和醑剂)、粉剂、洗剂、搽剂、油剂、乳剂(含霜剂)、软膏(含乳膏)、糊剂、硬膏、凝胶剂、涂膜剂、气雾剂(喷雾剂)、贴膏剂(橡胶膏剂、巴布膏剂、巴布贴以及其他贴剂和膏剂等)、其他(如溶解于二甲基亚砜的剂型等)。ACE类药物活性组分在制剂中的质量浓度随具体剂型不同有较大差别。ACE类药物均匀分布于辅助成分,即外用制剂赋形剂中,赋形剂可包括粘合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乳化剂、促透剂、防腐剂、芳香剂、着色剂等,通过赋形剂的选择和配比能制作出不同剂型的外用药物以及某种剂型外用药物的最佳配方;辅助成分可帮助和增加穿透皮肤屏障的能力,且可含有一种或几种促透剂。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ACE类药物在临床上已经有一定应用,尤其是ACEI和ARB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安全性不言而喻,其药理学、药代学、毒理研究已经比较完善。(2)与临床上常用的激素类外用抗瘢痕药物相比,ACE类药物没有激素的不良反应;(3)与临床上常用的硅酮类抗瘢痕药物相比,以ACE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制剂的主要原料的价格非常便宜,可能大大减少患者经济负担;(4)虽然降低局部TGF-β的表达能改善瘢痕形成已有共识,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改善瘢痕药物以抑制炎症(激素类,商品名为“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等)、抗炎和软化瘢痕(商品名为“康瑞保”等)、促进创面愈合(商品名为“积雪甙霜”等)、硅胶片(商品名为“美皮护”、“仙卡”等)和压力疗法(硅凝胶贴膜,商品名为“舒痕”、“倍舒痕”、“施可复”等)为主;实验室研究有采用基因转染、抗体等降低TGF-β,但暂时未见成熟产品;前期研究证实ACE相关活性肽/抑制剂可在体外影响TGF-β的表达,部分有很好的降低TGF-β的作用,本发明有望填补该市场空白。(5)如前所述,ACE类抗瘢痕外用制剂以降低TGF-β的作用为主,与其他类别药物的作用原理不同,可与目前市场上的药物合用,多角度协同作用于瘢痕,起到更好的抗瘢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调控的纤维化相关活性肽的代谢。
图2为氯沙坦钾透皮实验结果。
图3为厄贝沙坦透皮实验结果。
图4为缬沙坦透皮实验结果。
图5为雷米普利透皮实验结果。
图6为小鼠瘢痕模型。
图7为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的长度测量工具(measure distance)测量瘢痕相对宽度。
图8为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的手动循迹工具选定瘢痕范围,并测量瘢痕相对宽度。
图9为涂药后10、12、14天各组小鼠瘢痕宽度的均值。
图10为涂药第14天小鼠背部瘢痕的照片,从左到右为氯沙坦钾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雷米普利组。
图11为涂药第14天瘢痕组织HE染色结果,a为氯沙坦钾组,b为阳性对照组、c为空白对照组,d为厄贝沙坦组,e为缬沙坦组,f为雷米普利组。
图12为HE染色下利用Image-pro plus计算瘢痕组织相对宽度。
图13为HE染色下利用Image-pro plus计算瘢痕组织相对面积。
图14为Ang II免疫组化实验结果,K为ACE基因敲除组,R为雷米普利组,H为肼苯哒嗪低血压对照组,B为空白对照组。
图15为P物质免疫组化实验结果,K为ACE基因敲除组,R为雷米普利组,H为肼苯哒嗪低血压对照组,B为空白对照组。
图16为Ang 1-7免疫组化实验结果,K为ACE基因敲除组,R为雷米普利组,H为肼苯哒嗪低血压对照组,B为空白对照组。
图17为各组在ImageJ软件下测得的血管紧张素II、P物质、血管紧张素1-7的平均灰度(光密度)值。
图18为AcSDKP在瘢痕组织中的浓度,从左到右为ACE基因敲除组,雷米普利组,肼苯哒嗪低血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图19为NIH3T3细胞在ACE相关活性肽或抑制剂作用下细胞增殖情况。
图20为NIH3T3细胞在ACE相关活性肽或抑制剂作用下胶原生成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以0.05%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氯沙坦钾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50mg氯沙坦钾,氯沙坦钾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05%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2 以1%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氯沙坦钾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g氯沙坦钾,氯沙坦钾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3 以10%ARB为有效成分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氯沙坦钾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g氯沙坦钾,氯沙坦钾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0%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4 以0.1%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氯沙坦钾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0mg氯沙坦钾,加入水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1%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5 以1%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厄贝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g厄贝沙坦,加入水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6 以10%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厄贝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g厄贝沙坦,加入水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0%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7 以0.1%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厄贝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00mg厄贝沙坦,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1%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8 以1%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厄贝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g厄贝沙坦,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9 以10%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缬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0g缬沙坦,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0%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10 以0.1%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的制备
以缬沙坦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100g生理盐水溶液,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0.1g缬沙坦加入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封装保存。以上方法得到0.1%ARB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制备方法。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ACE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制备方法,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1 以0.1%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的制备
以缬沙坦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72g生理盐水溶液,加入0.1g缬沙坦充分溶解,再加入3g羧甲基纤维素钠,25℃条件下溶胀过夜。最后加入20ml甘油和0.1g脂肪酸山梨坦。以上方法得到0.1%ARB类抗瘢痕凝胶。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ACE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制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2 0.1%ARB类抗瘢痕抗瘢痕涂膜剂制备方法
以缬沙坦为例:称取8g聚乙烯醇(PVA)加入到88ml蒸馏水中,在90℃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3ml甘油,搅拌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0.1g缬沙坦,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封装保存。
通过改变涂膜剂基质和ARB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涂膜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3 以1%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制备方法
以替米沙坦为例:在50℃恒温水浴中,取1g替米沙坦,溶于80g蒸馏水中,往水溶液中加入2.5g卡波姆、5g甘油、2.5g明胶、2.5g桃胶、0.1g EDTA-2Na,得到A液;另取4g聚丙烯酸钠,加至4g甘油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B液;最后将A、B液混合并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将上述药物涂布,覆盖防粘层,切块。以上方法得到以1%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
通过改变巴布贴基质和ARB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4 以0.05%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喷雾剂制备方法
以替米沙坦为例:在100g生理盐水中,加入0.05g替米沙坦和1g尿素,充分搅拌均匀。并装入喷雾瓶中。
通过改变喷雾剂中水和ARB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喷雾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5 以0.2%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雷米普利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200mg雷米普利,雷米普利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2%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16 以1%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雷米普利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g雷米普利,雷米普利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17 以10%ACEI为有效成分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雷米普利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g雷米普利,雷米普利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0%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18 以0.05%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赖诺普利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50mg赖诺普利,加入水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05%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19 以1%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赖诺普利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g赖诺普利,加入水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20 以10%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赖诺普利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g赖诺普利,加入水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0%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21 以0.1%ACEI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依那普利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00mg依那普利,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1%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22 以1%ACEI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依那普利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g依那普利,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23 以10%ACEI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以依那普利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0g依那普利,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10%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24 以0.1%ACEI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的制备
以卡托普利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100g生理盐水溶液,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0.1g卡托普利加入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封装保存。以上方法得到0.1%ACEI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制备方法。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ACE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制备方法,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25 以0.1%ACEI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的制备
以卡托普利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72g生理盐水溶液,加入0.1g卡托普利充分溶解,再加入3g羧甲基纤维素钠,25℃条件下溶胀过夜。最后加入20ml甘油和0.1g脂肪酸山梨坦。以上方法得到0.1%ACEI类抗瘢痕凝胶。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ACE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制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26 0.1%ACEI类抗瘢痕抗瘢痕涂膜剂制备方法
以卡托普利为例:称取8g聚乙烯醇(PVA)加入到88ml蒸馏水中,在90℃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3ml甘油,搅拌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0.1g卡托普利,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封装保存。
通过改变涂膜剂基质和ACEI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涂膜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27 以1%ACEI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制备方法
以卡托普利为例:在50℃恒温水浴中,取1g卡托普利,溶于80g蒸馏水中,往水溶液中加入2.5g卡波姆、5g甘油、2.5g明胶、2.5g桃胶、0.1g EDTA-2Na,得到A液;另取4g聚丙烯酸钠,加至4g甘油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B液;最后将A、B液混合并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将上述药物涂布,覆盖防粘层,切块。以上方法得到以1%ACEI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
通过改变巴布贴基质和ACEI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28 以0.1%ACEI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喷雾剂制备方法
以卡托普利为例:在100g生理盐水中,加入0.1g卡托普利和1g尿素,充分搅拌均匀。并装入喷雾瓶中。
通过改变喷雾剂中水和ACEI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喷雾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29 含0.1%ARB及0.3%SP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RB以氯沙坦钾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0mg氯沙坦钾和300mgSP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加入水相溶解,SP受体拮抗剂加入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0.1%ARB及0.3%SP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氯沙坦钾、SP受体拮抗剂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30 含1%ARB与0.5%SP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RB以氯沙坦钾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g氯沙坦钾和500mg L-733060,氯沙坦钾加入水相溶解,SP受体拮抗剂加入油相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1%ARB与0.5%SP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氯沙坦钾、SP受体拮抗剂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31 含9%ARB与3%SP受体拮抗剂的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RB以缬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9g缬沙坦和3g L-733060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加入水相溶解,SP受体拮抗剂加入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9%ARB与3%SP受体拮抗剂的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缬沙坦、SP受体拮抗剂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32 含1%ARB与3%SP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的制备
ARB以替米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100g生理盐水溶液,用电子天平称取1g替米沙坦和3g L-733060加入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封装保存。以上方法得到含1%ARB与3%SP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替米沙坦、SP受体拮抗剂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33 含3%ARB与1%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凝胶的制备
ARB以氯沙坦钾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72g生理盐水溶液,加入3g氯沙坦钾和1g L-733060充分溶解,再加入3g羧甲基纤维素钠,25℃条件下溶胀过夜。最后加入20ml甘油和0.1g脂肪酸山梨坦。以上方法得到含3%ARB与1%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凝胶。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氯沙坦钾、SP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凝胶,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34 含1%ARB与1%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涂膜剂制备方法
ARB以厄贝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称取8g聚乙烯醇(PVA)加入到88ml蒸馏水中,在90℃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3ml甘油,搅拌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1g厄贝沙坦和1g L-733060,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封装保存。
通过改变涂膜剂基质和厄贝沙坦、SP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涂膜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35 含0.5%ARB与1%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巴布贴制备方法
ARB以厄贝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50℃恒温水浴中,取500mg厄贝沙坦和1g L-733060,溶于80g蒸馏水中,往水溶液中加入2.5g卡波姆、5g甘油、2.5g明胶、2.5g桃胶、0.1g EDTA-2Na,得到A液;另取4g聚丙烯酸钠,加至4g甘油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B液;最后将A、B液混合并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将上述药物涂布,覆盖防粘层,切块。以上方法得到含0.5%ARB与1%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巴布贴。
通过改变巴布贴基质和厄贝沙坦、SP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巴布贴,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36 含2%ARB与1%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喷雾剂制备方法
ARB以厄贝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100g生理盐水中,加入2g厄贝沙坦和1g L-733060和1g尿素,充分搅拌均匀。并装入喷雾瓶中。
通过改变喷雾剂中水和厄贝沙坦、SP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喷雾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37 含3.3%ACEI与5%SP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3.3g雷米普利和5g L-733060,雷米普利、L-733060均加入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3.3%ACEI与5%SP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雷米普利、SP受体拮抗剂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38 含0.1%ACEI与0.1%SP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0mg赖诺普利和100mg L-733060,赖诺普利、SP受体拮抗剂均加入油相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0.1%ACEI与0.1%SP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赖诺普利、SP受体拮抗剂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39 含0.3%ACEI与0.1%SP受体拮抗剂的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300mg赖诺普利和100mg L-733060,依那普利、L-733060均加入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0.3%ACEI与0.1%SP受体拮抗剂的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依那普利、SP受体拮抗剂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40 含0.3%ACEI与0.9%SP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100g生理盐水溶液,用电子天平称取300mg雷米普利和900mg L-733060加入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封装保存。以上方法得到含0.3%ACEI与0.9%SP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雷米普利、SP受体拮抗剂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41 含1%ACEI与3%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凝胶的制备
ACEI以卡托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72g生理盐水溶液,加入1g卡托普利和3g L-733060充分溶解,再加入3g羧甲基纤维素钠,25℃条件下溶胀过夜。最后加入20ml甘油和0.1g脂肪酸山梨坦。以上方法得到含1%ACEI与3%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凝胶。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卡托普利、SP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凝胶,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42 含3%ACEI与1%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涂膜剂制备方法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称取8g聚乙烯醇(PVA)加入到88ml蒸馏水中,在90℃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3ml甘油,搅拌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3g雷米普利和1g L-733060,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封装保存。
通过改变涂膜剂基质和雷米普利、SP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涂膜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43 含1%ACEI与1%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巴布贴制备方法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50℃恒温水浴中,取1g依那普利和1g L-733060,溶于80g蒸馏水中,往水溶液中加入2.5g卡波姆、5g甘油、2.5g明胶、2.5g桃胶、0.1g EDTA-2Na,得到A液;另取4g聚丙烯酸钠,加至4g甘油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B液;最后将A、B液混合并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将上述药物涂布,覆盖防粘层,切块。以上方法得到含1%ACEI与1%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巴布贴。
通过改变巴布贴基质和依那普利、SP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巴布贴,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44 含3%ACEI与1%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喷雾剂制备方法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100g生理盐水中,加入3g雷米普利和1g L-733060和1g尿素,充分搅拌均匀。并装入喷雾瓶中。
通过改变喷雾剂中水和赖诺普利、SP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喷雾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45 含1%ACEI、1%SP受体拮抗剂及1%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g赖诺普利、1g DALBK受体拮抗剂和1gL-733060,均加入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1%ACEI、1%SP受体拮抗剂及1%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赖诺普利、SP受体拮抗剂、DALBK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46 含1%ACEI、3%SP受体拮抗剂及3%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g雷米普利、3g DALBK受体拮抗剂和3gL-733060受体拮抗剂,均加入油相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1%ACEI、3%SP受体拮抗剂及3%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雷米普利、SP受体拮抗剂、DALBK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47 含9%ACEI、3%SP受体拮抗剂及3%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卡托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9g卡托普利、3g DALBK和3g L-733060,均加入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9%ACEI、3%SP受体拮抗剂及3%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卡托普利、SP受体拮抗剂、DALBK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48 含3%ACEI、3%SP受体拮抗剂及1%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的制备
ACEI以卡托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100g生理盐水溶液,用电子天平称取3g卡托普利、3g L-733060和1g DALBK加入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封装保存。以上方法得到含3%ACEI、3%SP受体拮抗剂及1%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卡托普利、SP受体拮抗剂、DALBK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49 含1%ACEI、3%SP受体拮抗剂及1%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凝胶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HOE-140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72g生理盐水溶液,加入1g雷米普利、3g L-733060和1gHOE-140充分溶解,再加入3g羧甲基纤维素钠,25℃条件下溶胀过夜。最后加入20ml甘油和0.1g脂肪酸山梨坦。以上方法得到含1%ACEI、3%SP受体拮抗剂及1%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凝胶。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雷米普利、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凝胶,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50 含9%ACEI、3%SP受体拮抗剂及6%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涂膜剂制备方法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HOE-140为例:称取8g聚乙烯醇(PVA)加入到88ml蒸馏水中,在90℃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3ml甘油,搅拌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9g赖诺普利、6g HOE-140和3g L-733060,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封装保存。
通过改变涂膜剂基质和赖诺普利、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抗瘢痕涂膜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51 含10%ACEI、5%SP受体拮抗剂及5%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巴布贴制备方法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HOE-140为例:在50℃恒温水浴中,取10g依那普利、5g L-733060和5g HOE-140,溶于80g蒸馏水中,往水溶液中加入2.5g卡波姆、5g甘油、2.5g明胶、2.5g桃胶、0.1g EDTA-2Na,得到A液;另取4g聚丙烯酸钠,加至4g甘油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B液;最后将A、B液混合并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将上述药物涂布,覆盖防粘层,切块。以上方法得到含10%ACEI、5%SP受体拮抗剂及5%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巴布贴。
通过改变巴布贴基质和依那普利、SP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巴布贴,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52 含10%ACEI、3.3%SP受体拮抗剂及5%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喷雾剂制备方法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HOE-140为例:在100g生理盐水中,加入10g雷米普利、3.3g L-733060和5g HOE-140和1g尿素,充分搅拌均匀。并装入喷雾瓶中。
通过改变喷雾剂中水和雷米普利、SP受体拮抗剂和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CEI+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喷雾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53 含10%ARB、6.6%SP受体拮抗剂及5%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RB以氯沙坦钾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g氯沙坦钾、5g DALBK和6.6g L-733060,均加入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10%ARB、6.6%SP受体拮抗剂及5%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氯沙坦钾、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54 含10%ARB、5%SP受体拮抗剂及5%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RB以缬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g氯沙坦钾、5g DALBK和5g L-733060,均加入油相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10%ARB、5%SP受体拮抗剂及5%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氯沙坦钾、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55 含8%ARB、8%SP受体拮抗剂及8%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RB以替米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8g替米沙坦、8g DALBK和8g L-733060,均加入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含8%ARB、8%SP受体拮抗剂及8%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氯沙坦钾、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和软膏基质的比例可以获得0.05-25%质量分数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56 含4%ARB、8%SP受体拮抗剂及4%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的制备
ARB以缬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100g生理盐水溶液,用电子天平称取4g缬沙坦、8g L-733060和4g DALBK加入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封装保存。以上方法得到含4%ARB、8%SP受体拮抗剂及4%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缬沙坦、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57 含4%ARB、2%SP受体拮抗剂及4%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凝胶的制备
ARB以缬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72g生理盐水溶液,加入4g缬沙坦、2g L-733060和4g DALBK充分溶解,再加入3g羧甲基纤维素钠,25℃条件下溶胀过夜。最后加入20ml甘油和0.1g脂肪酸山梨坦。以上方法得到含4%ARB、2%SP受体拮抗剂及4%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凝胶。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缬沙坦、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凝胶,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58 含3%ARB、2%SP受体拮抗剂及1%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涂膜剂制备方法
ARB以坎地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HOE-140为例:称取8g聚乙烯醇(PVA)加入到88ml蒸馏水中,在90℃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3ml甘油,搅拌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3g坎地沙坦、2g L-733060和1g HOE-140,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封装保存。
通过改变涂膜剂基质和坎地沙坦、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抗瘢痕涂膜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59 含3%ARB、1%SP受体拮抗剂及6%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巴布贴制备方法
ARB以替米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HOE-140为例:在50℃恒温水浴中,取3g替米沙坦、1g L-733060和6g HOE-140,溶于80g蒸馏水中,往水溶液中加入2.5g卡波姆、5g甘油、2.5g明胶、2.5g桃胶、0.1g EDTA-2Na,得到A液;另取4g聚丙烯酸钠,加至4g甘油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B液;最后将A、B液混合并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将上述药物涂布,覆盖防粘层,切块。以上方法得到含3%ARB、1%SP受体拮抗剂及6%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巴布贴。
通过改变巴布贴基质和替米沙坦、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巴布贴,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60 含12%ARB、8%SP受体拮抗剂及4%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抗瘢痕喷雾剂制备方法
ARB以氯沙坦钾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HOE-140为例:在100g生理盐水中,加入12g替米沙坦、8g SP受体拮抗剂和4g HOE-140和1g尿素,充分搅拌均匀。并装入喷雾瓶中。
通过改变喷雾剂中水和氯沙坦钾、SP受体拮抗剂和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ACE类药物(ARB+SP受体拮抗剂+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抗瘢痕喷雾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61 以0.2%ACEI和0.6%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ARB以氯沙坦钾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200mg雷米普利和600mg氯沙坦钾,雷米普利在油相中溶解,氯沙坦钾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0.2%ACEI和0.6%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62 以3%ACEI和3%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ARB以氯沙坦钾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3g雷米普利和3g氯沙坦钾,雷米普利在油相中溶解,氯沙坦钾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3%ACEI和3%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63 以10%ACEI和5%ARB为有效成分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替米坦钾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g赖诺普利和5g替米沙坦,赖诺普利和替米沙坦均在油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0%ACEI和5%ARB为有效成分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64 以3.3%ACEI和5%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3.3g依那普利和5g替米沙坦,依那普利、替米沙坦均在油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3.3%ACEI和5%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65 以10%ACEI和10%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g依那普利和10g替米沙坦,依那普利、替米沙坦均在油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0%ACEI和10%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66 以3%ACEI和1%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缬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3g赖诺普利和1g缬沙坦,赖诺普利、缬沙坦均在油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3%ACEI和1%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67 以2.5%ACEI和5%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2.5g雷米普利和5g替米沙坦,雷米普利、替米沙坦均在油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2.5%ACEI和5%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68 以1%ACEI和3%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缬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g赖诺普利和3g缬沙坦,赖诺普利、缬沙坦均在油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ACEI和3%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69 以10%ACEI和6.6%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ARB以缬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0g依那普利和6.6g缬沙坦,依那普利、缬沙坦均在油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0%ACEI和6.6%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70 以3%ACEI和6%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100g生理盐水溶液,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3g赖诺普利和6g替米沙坦加入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封装保存。以上方法得到以3%ACEI和6%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ACE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和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制备方法,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71 以0.1%ACEI和0.3%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的制备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ARB以坎地沙坦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72g生理盐水溶液,加入100mg依那普利和300mg坎地沙坦充分溶解,再加入3g羧甲基纤维素钠,25℃条件下溶胀过夜。最后加入20ml甘油和0.1g脂肪酸山梨坦。以上方法得到以0.1%ACEI和0.3%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ACE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和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制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72 5%ACEI和15%ARB类抗瘢痕抗瘢痕涂膜剂制备方法
ACEI以卡托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称取8g聚乙烯醇(PVA)加入到88ml蒸馏水中,在90℃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3ml甘油,搅拌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5g卡托普利和15g替米沙坦,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封装保存。
通过改变涂膜剂基质和ACEI和ARB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和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涂膜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73 以1%ACEI和0.5%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制备方法
ACEI以卡托普利为例,ARB以氯沙坦钾为例:在50℃恒温水浴中,取1g卡托普利和0.5g氯沙坦钾,溶于80g蒸馏水中,往水溶液中加入2.5g卡波姆、5g甘油、2.5g明胶、2.5g桃胶、0.1g EDTA-2Na,得到A液;另取4g聚丙烯酸钠,加至4g甘油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B液;最后将A、B液混合并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将上述药物涂布,覆盖防粘层,切块。以上方法得到以1%ACEI和0.5%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
通过改变巴布贴基质和ACEI和ARB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和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74 以4%ACEI和12%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喷雾剂制备方法
ACEI以卡托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在100g生理盐水中,加入4g卡托普利和12g替米沙坦和1g尿素,充分搅拌均匀。并装入喷雾瓶中。
通过改变喷雾剂中水和ACEI和ARB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和ARB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喷雾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75 以1%ACEI、1%ARB和1%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卡托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g卡托普利、1g替米沙坦和1g L-733060,卡托普利、L-733060、替米沙坦在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ACEI、1%ARB和1%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76 以1%ACEI、3%ARB和3%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卡托普利为例,ARB以缬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g卡托普利、3g缬沙坦和3g L-733060,卡托普利、缬沙坦和SP受体拮抗剂均在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ACEI、3%ARB和3%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77 以10%ACEI、5%ARB和5%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g赖诺普利、5g替米沙坦和5g L-733060,赖诺普利、替米沙坦和L-733060均在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0%ACEI、5%ARB和5%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78 以3%ACEI、1%ARB和6%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卡托普利为例,ARB以坎地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3g卡托普利、1g坎地沙坦和6g L-733060,卡托普利、坎地沙坦和L-733060均在油相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3%ACEI、1%ARB和6%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79 以2.7%ACEI、4%ARB和8%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卡托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和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2.7g卡托普利、4g替米沙坦和8g L-733060,卡托普利、替米沙坦和SP受体拮抗剂均在油相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2.7%ACEI、4%ARB和8%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80 以10%ACEI、5%ARB和10%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ARB以缬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g雷米普利、5g缬沙坦和10g L-733060,雷米普利、缬沙坦和SP受体拮抗剂均在油相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0%ACEI、5%ARB和10%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81 以1%ACEI、3%ARB和9%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g赖诺普利、3g替米沙坦和9g L-733060,赖诺普利、替米沙坦和L-733060在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ACEI、3%ARB和9%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82 以6%ACEI、3%ARB和1%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ARB以缬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6g雷米普利、3g缬沙坦和1g L-733060,雷米普利、缬沙坦和L-733060在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6%ACEI、3%ARB和1%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83 以10%ACEI、10%ARB和5%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ARB以坎地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0g依那普利、10g坎地沙坦和5g L-733060,依那普利、坎地沙坦和L-733060在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0%ACEI、10%ARB和5%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84 以4%ACEI、6%ARB和12%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氯沙坦钾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100g生理盐水溶液,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4g赖诺普利、6g氯沙坦钾和12g L-733060加入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封装保存。以上方法得到以4%ACEI、6%ARB和12%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ACE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ARB和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制备方法,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85 以3%ACEI、3%ARB和1%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坎地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72g生理盐水溶液,加入3g赖诺普利、3g坎地沙坦和1g L-733060充分溶解,再加入3g羧甲基纤维素钠,25℃条件下溶胀过夜。最后加入20ml甘油和0.1g脂肪酸山梨坦。以上方法得到以3%ACEI、3%ARB和1%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ACE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ARB和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制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86 3%ACEI、3%ARB和6%SP受体拮抗剂类抗瘢痕抗瘢痕涂膜剂制备方法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称取8g聚乙烯醇(PVA)加入到88ml蒸馏水中,在90℃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3ml甘油,搅拌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3g依那普利、3g替米沙坦和6g L-733060,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封装保存。
通过改变涂膜剂基质和ACEI、ARB和SP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ARB和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涂膜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87 以10%ACEI、5%ARB和3.3%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制备方法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和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50℃恒温水浴中,取10g赖诺普利、5g替米沙坦和3.3g L-733060,溶于80g蒸馏水中,往水溶液中加入2.5g卡波姆、5g甘油、2.5g明胶、2.5g桃胶、0.1g EDTA-2Na,得到A液;另取4g聚丙烯酸钠,加至4g甘油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B液;最后将A、B液混合并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将上述药物涂布,覆盖防粘层,切块。以上方法得到以10%ACEI、5%ARB和3.3%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
通过改变巴布贴基质和ACEI、ARB和SP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ARB和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88 以5%ACEI、3.3%ARB和5%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喷雾剂制备方法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ARB以缬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在100g生理盐水中,加入5g雷米普利、3.3g缬沙坦和5g L-733060和1g尿素,充分搅拌均匀。并装入喷雾瓶中。
通过改变喷雾剂中水和ACEI、ARB和SP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ARB和SP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喷雾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89 以0.15%ACEI、0.1%ARB和0.05%Ang(1-7)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缬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50mg赖诺普利、100mg缬沙坦和50mg Ang(1-7),赖诺普利、缬沙坦和Ang(1-7)均在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0.15%ACEI、0.1%ARB和0.05%Ang(1-7)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90 以1%ACEI、3%ARB和1%Ang(1-7)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g依那普利、3g替米沙坦和1g Ang(1-7),依那普利、替米沙坦和Ang(1-7)均在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ACEI、3%ARB和1%Ang(1-7)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91 以10%ACEI、5%ARB和3.3%Ang(1-7)为有效成分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ARB以坎地沙坦为例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g依那普利、5g坎地沙坦和3.3g Ang(1-7),依那普利、坎地沙坦和Ang(1-7)在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0%ACEI、5%ARB和3.3%Ang(1-7)为有效成分的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92 以0.1%ACEI、0.1%ARB和0.3%Ang(1-7)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ARB以氯沙坦钾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0mg雷米普利、100mg氯沙坦钾和300mg Ang(1-7),雷米普利和Ang(1-7)在油相溶解,氯沙坦钾加入水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0.1%ACEI、0.1%ARB和0.3%Ang(1-7)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93 以5%ACEI、2%ARB和4%Ang(1-7)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5g赖诺普利、2g替米坦钾和4g Ang(1-7),雷米普利、替米沙坦和Ang(1-7)在油相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5%ACEI、2%ARB和4%Ang(1-7)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94 以8%ACEI、4%ARB和6%Ang(1-7)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8g依那普利、4g替米坦钾和6g Ang(1-7),依那普利、替米沙坦和Ang(1-7)在油相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8%ACEI、4%ARB和6%Ang(1-7)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95 以0.1%ACEI、0.3%ARB和0.2%Ang(1-7)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00mg雷米普利、300mg替米沙坦和200mg Ang(1-7),依那普利和Ang(1-7)在油相溶解,替米沙坦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0.1%ACEI、0.3%ARB和0.2%Ang(1-7)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96 以3%ACEI、1%ARB和2%Ang(1-7)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3g依那普利、1g替米沙坦和2gAng(1-7),依那普利、替米沙坦和Ang(1-7)在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3%ACEI、1%ARB和2%Ang(1-7)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97 以10%ACEI、10%ARB和4%Ang(1-7)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缬沙坦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0g赖诺普利、10g缬沙坦和4g Ang(1-7),赖诺普利、缬沙坦和Ang(1-7)在油相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10%ACEI、10%ARB和4%Ang(1-7)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98 以0.1%ACEI、0.9%ARB和0.3%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的制备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ARB以坎地沙坦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100g生理盐水溶液,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100mg雷米普利、900mg坎地沙坦和300mg Ang(1-7)加入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封装保存。以上方法得到以0.1%ACEI、0.9%ARB和0.3%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ACE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ARB和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生理盐水溶液制备方法,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99 以5%ACEI、10%ARB和10%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的制备
ACEI以依那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72g生理盐水溶液,加入5g依那普利、10g替米沙坦和10g Ang(1-7)充分溶解,再加入3g羧甲基纤维素钠,25℃条件下溶胀过夜。最后加入20ml甘油和0.1g脂肪酸山梨坦。以上方法得到以5%ACEI、10%ARB和10%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ACE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ARB和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制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00 0.1%ACEI、0.5%ARB和0.1%Ang(1-7)类抗瘢痕抗瘢痕涂膜剂制备方法
ACEI以卡托普利为例,ARB以厄贝沙坦为例:称取8g聚乙烯醇(PVA)加入到88ml蒸馏水中,在90℃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3ml甘油,搅拌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100mg卡托普利、500mg厄贝沙坦和100mg Ang(1-7),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封装保存。
通过改变涂膜剂基质和ACEI、ARB和Ang(1-7)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ARB和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涂膜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01 以1%ACEI、0.5%ARB和3%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制备方法
ACEI以雷米普利为例,ARB以厄贝沙坦为例:在50℃恒温水浴中,取1g雷米普利、0.5g厄贝沙坦和3g Ang(1-7),溶于80g蒸馏水中,往水溶液中加入2.5g卡波姆、5g甘油、2.5g明胶、2.5g桃胶、0.1g EDTA-2Na,得到A液;另取4g聚丙烯酸钠,加至4g甘油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B液;最后将A、B液混合并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将上述药物涂布,覆盖防粘层,切块。以上方法得到以1%ACEI、0.5%ARB和3%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
通过改变巴布贴基质和ACEI、ARB和Ang(1-7)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ARB和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02 以3%ACEI、1%ARB和1%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喷雾剂制备方法
ACEI以赖诺普利为例,ARB以替米沙坦为例:在100g生理盐水中,加入3g赖诺普利、1g替米沙坦和1g Ang(1-7)和1g尿素,充分搅拌均匀。并装入喷雾瓶中。
通过改变喷雾剂中水和ACEI、ARB和Ang(1-7)类药物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CEI、ARB和Ang(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喷雾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03 0.1%Ang 1-7抗瘢痕涂膜剂制备方法
以Ang 1-7为例:称取8g聚乙烯醇(PVA)加入到88ml蒸馏水中,在90℃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3ml甘油,搅拌至混合均匀。最后加入0.1g Ang 1-7,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封装保存。
通过改变涂膜剂基质和Ang 1-7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ng 1-7抗瘢痕涂膜剂,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04 以1%SP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的制备
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72g生理盐水溶液,加入0.1g L-733060充分溶解,再加入3g羧甲基纤维素钠,25℃条件下溶胀过夜。最后加入20ml甘油和0.1g脂肪酸山梨坦。以上方法得到以1%SP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和L-733060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SP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05 以5%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以HOE-140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5gHOE-140,HOE-140加入油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5%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软膏基质和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的质量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Bradykinin受体拮抗剂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软膏,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06 以0.1%ARB、0.1%SP拮抗剂、0.1%缓激肽拮抗剂、0.1%AcSDKP和0.1%Ang 1-7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
ARB以缬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缓激肽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0.1g缬沙坦、0.1g L-733060、0.1g DALBK、0.1g AcSDKP、0.1g Ang 1-7,均加入油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以0.1%ARB、0.1%SP拮抗剂、0.1%缓激肽拮抗剂、0.1%AcSDKP和0.1%Ang 1-7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通过改变软膏基质、ARB、SP拮抗剂、缓激肽拮抗剂、AcSDKP和Ang 1-7的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RB、SP拮抗剂、缓激肽拮抗剂、AcSDKP和Ang 1-7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实施例107 以1%ARB、1%SP拮抗剂、2%缓激肽拮抗剂、1%AcSDKP和1%Ang 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的制备
ARB以替米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缓激肽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室温条件下,称取72g生理盐水溶液,加入1g替米沙坦、1g L-733060、2g DALBK、1gAcSDKP和1g Ang 1-7充分溶解,再加入3g羧甲基纤维素钠,25℃条件下溶胀过夜。最后加入20ml甘油和0.1g脂肪酸山梨坦。以上方法得到以1%ARB、1%SP拮抗剂、2%缓激肽拮抗剂、1%AcSDKP和1%Ang 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
通过改变生理盐水、ARB、SP拮抗剂、缓激肽拮抗剂、AcSDKP和Ang 1-7的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RB、SP拮抗剂、缓激肽拮抗剂、AcSDKP和Ang 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凝胶,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09 以6%ARB、4%SP拮抗剂、2%缓激肽拮抗剂、3%AcSDKP和2%Ang 1-7为有效成分的巴布贴制备方法
ARB以缬沙坦为例,SP受体拮抗剂以L-733060为例,缓激肽受体拮抗剂以DALBK为例:在50℃恒温水浴中,取6g缬沙坦、4g L-733060、2g DALBK、3g AcSDKP和2g Ang 1-7,溶于64g蒸馏水中,往水溶液中加入2.5g卡波姆、5g甘油、2.5g明胶、2.5g桃胶、0.1g EDTA-2Na,得到A液;另取4g聚丙烯酸钠,加至4g甘油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B液;最后将A、B液混合并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冷却至室温。将上述药物涂布,覆盖防粘层,切块。以上方法得到以6%ARB、4%SP拮抗剂、2%缓激肽拮抗剂、3%AcSDKP和2%Ang 1-7为有效成分的巴布贴。
通过改变巴布贴基质、ARB、SP拮抗剂、缓激肽拮抗剂、AcSDKP和Ang 1-7的质量配比可得到0.05%-25%浓度的以ARB、SP拮抗剂、缓激肽拮抗剂、AcSDKP和Ang 1-7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巴布贴,以针对不同类型瘢痕或取得最佳抗瘢痕效果。
实施例110 十二种ARB和四种ACEI抗瘢痕软膏的配制及透皮率研究
1实验方法:
1.1 氯沙坦钠钾、厄贝沙坦、缬沙坦的抗瘢痕外用软膏制备
以0.1%氯沙坦钾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0mg氯沙坦钾,氯沙坦钾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2%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以0.2%氯沙坦钾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200mg氯沙坦钾,氯沙坦钾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2%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以0.1%氯沙坦钾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00mg氯沙坦钾,加入水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1%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以0.1%氯沙坦钾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0mg氯沙坦钾,加入水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1%以ARB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以相同方法配制厄贝沙坦及缬沙坦的四种不同配方的软膏。
1.2 雷米普利的抗瘢痕外用软膏制备
以0.1%雷米普利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0mg雷米普利加入油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2%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以0.2%雷米普利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的制备: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200mg雷米普利加入油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2%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抗瘢痕软膏。
以0.1%雷米普利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的制备: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4.8g、十八醇4g、单硬脂酸甘油酯3g、液体石蜡16g、尼泊金乙酯0.3g放入100ml烧杯,加热融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60mL、甘油10ml、十二烷基硫酸钠0.6g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并混合均匀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100mg雷米普利,加入油相中溶解;最后将水相油相混合并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1%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多种乳化剂抗瘢痕软膏。
以0.1%雷米普利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的制备:在70℃恒温水浴中将硬脂酸镁8.5g、液体石腊34g、羊毛脂14g放入100ml烧杯,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作为油相;70℃恒温水浴中取蒸馏水32mL加入100ml烧杯中加热至70℃,再加入尿素10g溶解作为水相;用电子天平称取100mg雷米普利,加入油相中溶解;水油相混合充分搅拌并加入1ml氮酮。继续搅拌至室温。密封存储于5℃冰箱中。以上方法得到0.1%以ACEI为有效成分含尿素及氮酮抗瘢痕软膏。
1.2 透皮实验
本实验用乳猪皮模拟小鼠皮肤,乳猪皮自活体乳猪取下后-80℃冰箱保存保持生物活性,实验前将猪皮取出,室内放置至室温后按扩散池大小将猪皮剪成直径2.2cm大小的圆形皮肤,角质层朝上置于扩散池的供给池与接收池之间;接收池中盛放生理盐水作为接收液;供给池中分别加入0.7g的0.1%氯沙坦钾乳膏(配方1)、0.2%氯沙坦钾乳膏(配方1)、0.1%氯沙坦钾乳膏(配方2)、0.1%氯沙坦钾乳膏加氮酮(配方1)、0.1%厄贝沙坦乳膏(配方1)、0.2%厄贝沙坦乳膏(配方1)、0.1%厄贝沙坦乳膏(配方2)、0.1%厄贝沙坦乳膏加氮酮(配方1)、0.1%缬沙坦乳膏(配方1)、0.2%缬沙坦乳膏(配方1)、0.1%缬沙坦乳膏(配方2)、及0.1%缬沙坦乳膏加氮酮(配方1)、0.1%雷米普利乳膏(配方1)、0.2%雷米普利乳膏(配方1)、0.1%雷米普利乳膏(配方2)、0.1%雷米普利乳膏加氮酮(配方1);调节扩散池中温度维持在32℃,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350r/min。扩散24小时后将猪皮及接收池中的接收液取出,室温条件下用20ml容量瓶定容待测。
1.3 超声清洗仪辅助下猪皮中药物提取
利用超声清洗仪将猪皮中残留乳膏分离,并用特殊提取液提取。氯沙坦钾、厄贝沙坦及缬沙坦均用磷酸-乙腈(30:70)溶液提取,雷米普利用磷酸盐缓冲液-乙腈(70:30)提取液提取;具体实验方法:将扩散24小时的猪皮小心取出,擦去表面残留乳膏,剪成1mm大小的小碎块,放入试管中,并加入5ml各自对应提取液,试管口软木塞塞紧并放入超声清洗仪中,调节温度为35℃,提取2小时;离心后将上清液转移至20ml容量瓶中;余下残渣再加入5ml特定提取液,重复上述超声提取、离心步骤共3次,最后将上清液用20ml容量瓶定容,待测。
1.4 HPLC法测定猪皮及接收液中药物含量
外用乳膏有效成分具备一定透皮能力是这种乳膏能发挥药效的前提条件。利用HPLC法分离并定量回收液及猪皮中的药物含量,以此估计药物透过皮肤的总量,筛选出两种药物各自最佳的配方。
1.4.1 标准溶液的配置
取氯沙坦钾5mg,用磷酸盐-乙腈溶液溶解,转移至20ml容量瓶中,室温下定容。定容后的溶液5℃恒温保存。
取厄贝沙坦5mg,用磷酸盐-乙腈溶液溶解,转移至20ml容量瓶中,室温下定容。定容后的溶液5℃恒温保存。
取缬沙坦5mg,用磷酸盐-乙腈溶液溶解,转移至20ml容量瓶中,室温下定容。定容后的溶液5℃恒温保存。
取雷米普利5mg,用磷酸盐-乙腈溶液溶解,转移至20ml容量瓶中,室温下定容。定容后的溶液5℃恒温保存。
1.4.2 色谱条件
色谱柱选用C18柱(150mm×4.5mm 5μm);流动相:ARB类药物均选用磷酸盐-乙腈溶液,雷米普利选用50%的甲醇溶液;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均选用280nm;进样量50μL。
1.4.3 标准曲线制作
将三种标准溶液用各自的流动相溶液稀释成药品浓度为1,5,10,20,50,100,250ng/ml的对照溶液,在各自的色谱条件下进样,并记录色谱图。根据峰面积及药品浓度求出各自标准溶液的峰面积/浓度线性回归方程。
1.4.4 接收液及猪皮提取液中的药品分离定量
利用氯沙坦钾、厄贝沙坦、缬沙坦、雷米普利的标准曲线定量接收液和猪皮提取液中氯沙坦钾、厄贝沙坦、缬沙坦、雷米普利浓度,计算出接收液及猪皮中的药物含量之和。在三种药物各自配置的4种不同配方中分别选出一个透皮效果最强的配方,即接收液和猪皮提取液中药物含量之和最大的配方,并将这种配方制成的乳膏应用于接下来的动物瘢痕实验中。
2实验结果:
氯沙坦钾、厄贝沙坦、缬沙坦、雷米普利各组软膏的透皮结果见图2、图3、图4及图5。由图可知,在不同药物的四种配方中,0.2%氯沙坦钾乳膏(配方1)、0.2%厄贝沙坦乳膏(配方1)、0.2%缬沙坦乳膏(配方1)、0.1%雷米普利乳膏(配方2)透皮效果最佳。
3实验结论:
12种ARB抗瘢痕软膏均具有很好的透过皮肤屏障的能力,对最佳软膏的筛选具有参考价值。
实施例104ARB抗瘢痕软膏抑制瘢痕形成的动物实验研究
1实验方法:
1.1实验动物与分组:
清洁级C57BL/6j小鼠25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0~30g,雄性,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A组为氯沙坦钾组,用0.2%以ARB为有效成分(氯沙坦钾)含尿素抗瘢痕软膏处理切口,软膏的制备参照实施例1;B组为阳性对照组,用临床上常用的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处理切口;C组为阴性对照组,手术完成后不作任何处理;D组为厄贝沙坦组,用0.2%以ARB为有效成分(厄贝沙坦)含尿素抗瘢痕软膏处理切口,E组为缬沙坦组,用0.2%以ARB为有效成分(缬沙坦)含尿素抗瘢痕软膏处理切口,F组为缬沙坦组,用0.2%以ARB为有效成分(缬沙坦)含尿素抗瘢痕软膏处理切口。
1.2动物创伤模型的建立:
小鼠常规饲养3d后,于腹腔内注射4%水合氯醛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麻醉成功后用剪刀剪去背部区域的毛,脱毛膏进一步除去小鼠背部的毛。以小鼠脊柱为中线,旁开4mm用外科方法左右各剪去1块2×15mm的纵行矩形切口,建模后小鼠背部瘢痕见图5。切口建立后将小鼠分笼喂养,待术后14天所有小鼠背部手术切口表面血痂脱落后给药。
1.3给药方法:
手术后14天小鼠背部手术切口血痂脱落,露出血痂下的瘢痕组织。第14天开始涂药,涂药方式为:每只小鼠左右两侧瘢痕涂抹同一种药,以1ml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相应软膏,将软膏挤在小鼠背部瘢痕组织周围,一侧给药0.04ml,用乳胶棒分别按摩瘢痕组织3min,确保有效成分充分吸收;然后将药物用纱布擦拭干净。A、B、C、D、E、F组按以上方法分别涂抹相应软膏,并每天用游标卡尺测量瘢痕宽度,一天一次至术后27天处死小鼠。
1.4评估创面愈合情况:
(1)手术后0-14天肉眼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手术后14-27天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小鼠瘢痕宽度。
(2)创面组织学染色:处死小鼠后于小鼠瘢痕中段连带瘢痕左右正常组织剪取3mm长度的全宽瘢痕组织,石蜡包埋后行HE染色。
(3)创面瘢痕组织相对宽度及相对面积计算:在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上,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的长度测量工具和手动循迹工具分别测量记录瘢痕组织的相对宽度(见图6)和相对面积(见图7)。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1)肉眼观察示:手术10分钟后因渗出物干结,皮肤切口与肌肉筋膜粘连无法推动。术后1天,小鼠手术切缘皮肤稍红肿,创面处肌肉筋膜清晰可辨,较周围皮肤凹陷,切缘皮肤与肌肉筋膜粘连,因小鼠活动后手术切缘受张力牵拉多呈梭形,切口宽度达到最大,且左右两侧多不对称。术后2-3天,切缘皮肤红肿消退,创面由暗红色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凹陷变浅。术后4-6天,创面肉芽进一步增生,创面凹陷消失,宽度缩窄。术后7-10天,创面血痂形成,高于周围皮肤,血痂宽度基本稳定。术后11-14天,血痂逐渐干涸并相继脱落,露出血痂下方瘢痕组织。
(2)游标卡尺测瘢痕宽度结果参见图9;术后27天瘢痕大体照片见图9。图8提示,涂药后第14天,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氯沙坦钾组、醋酸曲安奈德组、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雷米普利组瘢痕宽度小于阴性对照组。SPSS软件下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两两比较5组数据显示:氯沙坦钾组、醋酸曲安奈德组、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雷米普利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氯沙坦钾组、醋酸曲安奈德组、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雷米普利组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9提示,涂药后第14天,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氯沙坦钾组、醋酸曲安奈德组、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雷米普利组瘢痕宽度小于阴性对照组。
(3)组织学观察结果:如图10所示,氯沙坦钾组、醋酸曲安奈德组、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雷米普利组和阴性对照组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密度均高于周围组织。空白对照组瘢痕明显隆起,瘢痕宽度明显大于其他5组,瘢痕处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其他5组更多。
(4)HE染色下利用Image-pro plus测量瘢痕相对宽度和相对面积:如图11所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氯沙坦钾组、醋酸曲安奈德组瘢痕、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和雷米普利组相对宽度小于阴性对照组,SPSS软件下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两两比较5组数据显示:氯沙坦钾组、醋酸曲安奈德组、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雷米普利组与阴性对照组瘢痕相对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氯沙坦钾组、醋酸曲安奈德组、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雷米普利组两两相比瘢痕相对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图12所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氯沙坦钾组、醋酸曲安奈德组、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瘢痕、雷米普利组相对面积小于阴性对照组,SPSS软件下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两两比较5组数据显示:氯沙坦钾组、醋酸曲安奈德组、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雷米普利组与阴性对照组瘢痕相对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氯沙坦钾组、醋酸曲安奈德组、厄贝沙坦组、缬沙坦组、雷米普利组两两相比瘢痕相对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实验结论:
以氯沙坦钾、厄贝沙、缬沙坦、雷米普利为有效成分抗瘢痕软膏具有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且其抗瘢痕效果与临床常用、疗效确切的抗瘢痕药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相当。
实施例111 小鼠瘢痕中各ACE相关活性肽的检测
1.实验方法:
(1)实验对象:选择C57BL/6小鼠,分成4组,分别为K组为ACE基因敲除组、R组为雷米普利组、H组为肼苯哒嗪组、B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中K组使用ACE基因敲除小鼠,其余各组均为与ACE基因敲除小鼠同胞出生的野生型。
(2)处理因素:
小鼠常规饲养3d后,于腹腔内注射4%水合氯醛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麻醉成功后用剪刀剪去背部区域的毛,脱毛膏进一步除去小鼠背部的毛。以小鼠脊柱为中线,旁开4mm用外科方法左右各剪去1块2mm×15mm的纵行矩形切口(图5)。切口建立后将小鼠分笼喂养,在小鼠饮用水中分别添加不同的药物,其中B组喂普通饮用水;R组喂含有雷米普利(10mg/kg/天)的饮用水;H组喂含有肼苯哒嗪(40mg/kg/天)的饮用水;d组喂普通饮用水。待术后14天所有小鼠背部手术切口表面血痂脱落后处死小鼠。切取瘢痕组织,石蜡包埋,行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的Ang II、SP和Ang 1-7表达量;取部分瘢痕组织用ELISA法检测AcSDKP表达量。
2.实验结果:
(1)Ang II免疫组化结果
各组免疫组化结果见图13,由图可见,ACE基因敲除组和雷米普利组的Ang II表达量明显低于肼苯哒嗪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但ACE基因敲除组和雷米普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肼苯哒嗪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SP免疫组化结果
各组免疫组化结果见图14,由图可见,ACE基因敲除组和雷米普利组的SP表达量明显高于肼苯哒嗪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但ACE基因敲除组和雷米普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肼苯哒嗪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Ang 1-7免疫组化结果
各组免疫组化结果见图15,由图可见,ACE基因敲除组和雷米普利组的Ang 1-7表达量明显高于肼苯哒嗪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但ACE基因敲除组和雷米普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肼苯哒嗪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免疫组化结果
利用ImageJ软件定量分析Ang II、SP和Ang 1-7的平均灰度(平均光密度)结果见图16。ACE基因敲除组、雷米普利组瘢痕组织中的Ang II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肼苯哒嗪组(p<0.05),而SP和Ang 1-7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肼苯哒嗪组(p<0.05)。
(4)AcSDKP的ELISA实验结果
各组ELISA实验结果见图17。ACE基因敲除组和雷米普利组的AcSDKP表达量明显高于肼苯哒嗪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但ACE基因敲除组和雷米普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肼苯哒嗪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结论:
(1)通过药物或基因敲除的方式阻断ACE可以减少瘢痕组织Ang II的表达。
(2)通过药物或基因敲除的方式阻断ACE可以增加瘢痕组织SP、Ang 1-7及AcSDKP的表达。
实施例112 ACE相关活性肽/抑制剂(ACE类药)体外刺激的最佳浓度
1.实验方法:
采用含有10%FBS的DMEM细胞培养液培养NIH 3T3小鼠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瘢痕形成的终极效应细胞,其它细胞和因素最终都是通过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而影响伤口愈合),但是在检测前24小时将FBS的降低到1%以尽可能减少血清中各种蛋白的影响。将NIH 3T3成纤维细胞(含有1%FBS的DMEM)转移到96孔板,加入1ng/ml TGF-β1刺激(TGF-β1是强烈的促纤维化因子,加入外源的重组TGF-β1刺激细胞可模拟创伤刺激)以模拟创伤刺激;同时分别加入至少3个不同浓度(10倍递增)的Ang II,SP、AcSDKP、Ang1-7和缓激肽,以及各自的抑制剂(或拮抗剂)和ACE的抑制剂。48小时,采用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Dojindo,Japan)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根据每个药物的作用原理,若所选药物在NIH3T3细胞增殖中起促进作用,则在多个浓度中选择无细胞毒性、促进细胞增殖效果最佳的最低浓度作为最佳浓度;若所选药物在NIH3T3细胞增殖中起抑制作用,则在多个浓度中选择无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增殖效果最佳的最低浓度作为最佳浓度。
2.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ACE相关活性肽和抑制剂体外刺激的最佳浓度
生物活性肽 最佳浓度 抑制剂 最佳浓度
AngII 10nM Losartan 100μM
SP 100nM L-733060 1μM
Ang1-7 10nM A779 10μM
AcSDKP 1×10-4 S-17092 1×10-2
Bradykinin 1nM DALBK 10nM
HOE-140 100nM
Lisinopril 10μM
实施例113 ACE类药物影响NIH 3T3细胞增殖和胶原的实验研究
瘢痕形成的最终结果在体内表现在组织增生和胶原沉积,在体外则最终表现在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情况。
1.实验方法:
采用含有10%FBS的DMEM细胞培养液培养NIH 3T3小鼠成纤维细胞,但是在检测前24小时将FBS的降低到1%已尽可能减少血清中各种蛋白的影响。加入1ng/ml TGF-β1模拟创伤刺激;同时分别加入Ang II,SP、AcSDKP、Ang 1-7和缓激肽,以及各自的抑制剂(或拮抗剂)和ACE的抑制剂,各个活性肽和抑制剂(或拮抗剂)的浓度都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最佳浓度;培养48小时后,采用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Dojindo,Japan)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Sirius Red Collagen Detection Kit(Chondres Inc.USA)检测培养液中的胶原蛋白浓度。上述每种ACE类药物均做6个重复,获得的数据采用IBM公司的SPSS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细胞增殖情况见图18。因为细胞增殖情况多次检测,条件略有差别,但是每次检测均含有空白对照组(含有1ng/ml TGF-β1),故用该组来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将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平均值都标准化为1。Ang II、SP、A799、S-17902和缓激肽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Ang II促进NIH3T3增殖的效果最佳(p<0.05),SP、A799、S-17902和缓激肽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sartan、L-733060、Ang 1-7、AcSDKP、2种缓激肽拮抗剂(DALBK和HOE-140)和Lisinopril能抑制细胞增殖,其中Losartan、L-733060和Lisinopril的抑制效果较Ang 1-7、AcSDKP和2种缓激肽拮抗剂更佳(p<0.01),但是前三者之间和后四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胶原生成情况见图19。Ang II、SP、A799、S-17902和缓激肽都能促进胶原生成;其中,Ang II促进NIH3T3胶原生成的效果最佳(p<0.05),SP、A799、S-17902和缓激肽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sartan、L-733060、Ang 1-7、AcSDKP、2种缓激肽拮抗剂和Lisinopril能抑制胶原生成,其中Losartan、L-733060和Lisinopril的抑制效果较Ang 1-7、AcSDKP和2种缓激肽拮抗剂更佳(p<0.01),但是前三者之间和后四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结论:
本实验研究了ACE类药物在体外对瘢痕形成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其中,Losartan、L-733060、Ang 1-7、AcSDKP、2种缓激肽拮抗剂(DALBK和HOE-140)和Lisinopril能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Losartan、L-733060和Lisinopril的抑制效果较Ang 1-7、AcSDKP和2种缓激肽拮抗剂更佳。

Claims (6)

1.一种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有效成分为一种或多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组合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总的质量浓度为0.05-25%;所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血管紧张素1-7、P物质拮抗剂、缓激肽拮抗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选自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坎地沙坦;所述P物质拮抗剂选自L-733060;所述缓激肽拮抗剂选自DALBK和HOE-140;所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选自赖诺普利、雷米普利、卡托普利、西拉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有效成分组合方式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P物质的拮抗剂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P物质的拮抗剂、缓激肽的拮抗剂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0.33-3;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P物质的拮抗剂、缓激肽的拮抗剂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0.33-3;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P物质的拮抗剂、缓激肽的拮抗剂,以及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血管紧张素1-7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0.33-3:0.33-3:0.33-3;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P物质的拮抗剂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0.33-3;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Ang 1-7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0.33-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P物质的拮抗剂组合,质量配比为0.33-3:0.3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当由多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有效成分组合时,各组分为等质量混合,或任一组分的质量上调到等质量时的最高3倍或下调至等质量时的最低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外用药,制剂剂型为溶液剂、粉剂、洗剂、搽剂、油剂、乳剂含霜剂、软膏含乳膏、糊剂、硬膏、凝胶剂、涂膜剂、气雾剂或喷雾剂、贴膏剂、其他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溶液剂选用酊剂、醑剂;贴膏剂选用橡胶膏剂、巴布膏剂、巴布贴以及其他贴剂和膏剂;其他剂型为溶解于二甲基亚砜的剂型。
CN201710842475.9A 2017-09-18 2017-09-18 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 Pending CN1077151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42475.9A CN107715111A (zh) 2017-09-18 2017-09-18 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42475.9A CN107715111A (zh) 2017-09-18 2017-09-18 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5111A true CN107715111A (zh) 2018-02-23

Family

ID=61206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42475.9A Pending CN107715111A (zh) 2017-09-18 2017-09-18 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151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5055A (zh) * 2019-08-26 2019-12-20 武汉贝缇安卡医疗健康投资有限公司 AcSDKP在增加成纤维细胞分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5055A (zh) * 2019-08-26 2019-12-20 武汉贝缇安卡医疗健康投资有限公司 AcSDKP在增加成纤维细胞分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ackman et al. The molecular basis of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DE60202727T2 (de) Inhibition von Histondeacetylase zur Behandlung von Herzhypertrophie
RU2533458C2 (ru) Композиции, содежащие берберин или его аналоги для лечения кожны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связанных с розацеа или с покраснением лица
CN106470702A (zh) 用于减少脂肪的胆酸类与盐类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04856996B (zh) 吡咯喹啉醌、其衍生物和/或盐新的药用用途以及药用组合物
Wu et al. Andrographolide protects against aortic banding-induced experimental cardiac hypertrophy by inhibiting MAPKs signaling
CN108025035A (zh) 用于治疗与etbr激活相关的癌症的组合物和方法
Zheng et al. The effect of topical ramipril and losartan cream in inhibiting scar formation
CN107648611A (zh) 复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抗瘢痕外用制剂
CN108135896A (zh) Pac-1联合疗法
CN107519236A (zh) 一种治疗灰指甲的外用药剂
CN102048727B (zh) 芒柄花黄素在制备抑制血管生成药物中的应用
CN117547524A (zh) 吉马酮化合物的新用途
CN107715111A (zh) 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药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瘢痕外用制剂
US20110009383A1 (en) Method of treating mixed lineage leukemia gene-rearrange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s
Javan et al.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m abrogates acute pressure overload-induced murine heart failure
CN107617107A (zh) 一种复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抗瘢痕制剂
CN107617106A (zh) 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抗瘢痕制剂
Sun et al. Th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 on survival of slender narrow pedicle flap and expression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classification determinant 34 (CD34)
CN110251677A (zh) 用于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735550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心肌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Manmuan et al. Evaluation of standardized extract of Centella Asiatica on cell viability and repressive cancer migration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in vitro
RU2548794C2 (ru) Ингибитор эластазы
CN104922106B (zh) 青蒿琥酯在制备抗破骨细胞分化类药物中的应用
CN108066343A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肾纤维化疾病的药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