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0367A - 维护插头 - Google Patents

维护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0367A
CN107710367A CN201680035953.9A CN201680035953A CN107710367A CN 107710367 A CN107710367 A CN 107710367A CN 201680035953 A CN201680035953 A CN 201680035953A CN 107710367 A CN107710367 A CN 107710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pair
terminal
plat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59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10367B (zh
Inventor
秋庭伸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10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10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3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the switch being actuated by an accessory, e.g. cover, lock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045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for arcs formed during clo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12Auxiliary contacts on to which the arc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ain contacts
    • H01H33/121Load break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7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interlock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1Contact members of coupling parts operating as switch, e.g. linear or rotational movement required after mechanical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to establish electrical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Abstract

本发明具备主连接器(30)以及检测连接器(40)。主连接器(30)具有:一对板状端子(32),以其板面彼此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配置;收纳部(34),收纳一对板状端子(32);以及第1连接部(36、38),包括第1连接端子,通过第1连接部(36、38)被插入到收纳部(34)内,从而第1连接端子将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进行连接;在收纳部(34)设置有卡止部(34B),在第1连接部(36、38)设置有被卡止部(38B)。检测连接器(40)与主连接器(30)相邻地设置,且具有:检测壳体(44),在所述检测壳体配置有一对检测端子(42);以及第2连接部(46),包括第2连接端子,第2连接部(46)被配置成通过在沿着一对板状端子(32)的板面的方向上在第1连接部(36、38)的宽度范围内滑动,从而能够在嵌合于检测壳体(44)且第2连接端子将一对检测端子(42)之间进行连接的嵌合位置、和未与检测壳体(44)相嵌合的非嵌合位置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维护插头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涉及维护插头。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用于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中切断来自电池的供电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service plug,维护插头)。这种维护插头通常具备相对于来自电池的电流流过的一对主端子另外设置的一对检测端子。而且,通过使一对检测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从而继电器电路被断开,一对主端子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然后,能够使一对主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因此,为了确保继电器电路的切换时间,需要在从一对检测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开始到一对主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为止的期间产生时间延迟。
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确保了上述继电器电路的切换时间的杠杆嵌合式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在该杠杆嵌合式电源电路切断装置中,作为主端子的一对电源端子之间相连接之后,作为检测端子的一对检测端子之间相连接,检测开关被开启,由此继电器电路被接通,电源端子之间成为导通状态。另外,从该状态,作为检测端子的一对检测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检测开关被关闭,由此继电器电路被断开,从而能够使一对电源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21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杠杆嵌合式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具备杠杆,用于使设置有一个电源端子的连接器相对于设置有另一个电源端子的连接器相对移动,通过使该杠杆转动,能够使一对电源端子之间成为连接状态或者非连接状态。因此,为了使杠杆转动需要较大的空间。
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节省维护插头的空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维护插头,在一对板状端子之间被连接之后,一对检测端子之间被连接,由此所述一对板状端子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所述维护插头具备主连接器以及检测连接器。所述主连接器具有:所述一对板状端子,以其板面彼此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配置;收纳部,收纳该一对板状端子;以及第1连接部,包括第1连接端子,通过所述第1连接部被插入到所述收纳部内,从而所述第1连接端子将所述一对板状端子的各个板面一并夹持,将该一对板状端子之间进行连接;在所述收纳部设置有卡止部,并且在所述第1连接部设置有被卡止部,所述被卡止部在该第1连接部被插入到所述收纳部内的状态下卡止于所述卡止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部不能被从所述收纳部拔出。所述检测连接器与所述主连接器相邻地设置,且具有:检测壳体,在其内部配置有所述一对检测端子;以及第2连接部,包括第2连接端子,所述第2连接部被配置成通过在沿着所述一对板状端子的板面的方向上在所述第1连接部的宽度范围内滑动,从而能够在嵌合于所述检测壳体且所述第2连接端子将所述一对检测端子之间进行连接的嵌合位置、和未与所述检测壳体相嵌合的非嵌合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的维护插头中,要使一对板状端子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时,需要进行以下两阶段的动作:将第1连接部收纳于收纳部内,使被卡止部卡止于卡止部的动作;以及在该动作之后使第2连接部移动至嵌合位置的动作。因此,能够在一对板状端子之间相连接的定时和一对检测端子之间相连接的定时之间产生时间延迟,能够确保继电器电路的切换时间。
另一方面,要使一对板状端子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时,需要进行以下两阶段的动作:使第2连接部移动至非嵌合位置的动作;以及在该动作之后将被卡止部从卡止部拆下的动作,且需要将第1连接部从收纳部内拔出。因此,能够在一对检测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的定时和一对板状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的定时之间产生时间延迟,能够确保继电器电路的切换时间。
此外,根据上述的维护插头,检测连接器与主连接器相邻地设置,第2连接部在沿着一对板状端子的板面的方向上在第1连接部的宽度范围内滑动。因此,第2连接部不会超出第1连接部的沿着上述板面的方向上的宽度范围,并且以与第1连接部相邻的方式移动。其结果,与例如第2连接部为杠杆式的部件、通过使该杠杆转动来使一对检测端子之间成为连接状态或者非连接状态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第2连接部的移动范围变窄,能够节省维护插头的空间。
在上述的维护插头中,所述第1连接部可以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将所述第2连接部支承成能够向沿着所述一对板状端子的板面的方向滑动。
因此,能够提供用于将检测连接器以相邻于主连接器的方式设置的具体结构。
在上述的维护插头中,所述第2连接部可以具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通过所述第2连接部被移动至所述嵌合位置而覆盖所述卡止部以及所述被卡止部,并且通过所述第2连接部被移动至所述非嵌合位置而使所述卡止部以及所述被卡止部露出。
根据该结构,在第2连接部位于嵌合位置时,卡止部以及被卡止部被覆盖部覆盖,从而无法将被卡止部从卡止部拆下,因此,要使一对板状端子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时,不能同时进行将被卡止部从卡止部拆下的动作,以及使第2连接部移动至非嵌合位置的动作。因此,在使一对板状端子之间从导通状态变为非导通状态时,能够在一对检测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的定时和一对板状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的定时之间更确实地产生时间延迟。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能够节省维护插头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维护插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组装体被插入收纳部之前的状态的维护插头的立体图。
图3是第2连接部位于嵌合位置时的维护插头的立体图。
图4是第2连接部位于非嵌合位置时的维护插头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第2连接部位于嵌合位置时的维护插头时的俯视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第2连接部位于非嵌合位置时的维护插头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组装体被插入收纳部之前的状态的维护插头的剖视图。
图8是图5中VIII-VIII截面的截面结构,是表示组装体被插入收纳部之后的状态的维护插头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XI-XI截面的截面结构,是第2连接部位于嵌合位置时的维护插头的横剖视图。
图10是第2连接部位于非嵌合位置时的维护插头的横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维护插头中第2连接部位于嵌合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维护插头中第2连接部位于非嵌合位置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10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出例如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中的维护插头1。另外,下面将图1至图4、图7、图8的上侧作为维护插头1的上方,分别将各立体图的右下侧、图5至图10的右侧作为维护插头1的右方,并且分别将各立体图的左下侧、图5、图6、图9、以及图10的下侧作为维护插头1的前方来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维护插头1如图1以及图3所示,具备下部壳体10、上部壳体20、主连接器30、以及检测连接器40,且由各部件相互组装而构成。下部壳体10如图1所示,为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且具有配置部10A,后面将要描述的一对板状端子32被配置于配置部10A。上部壳体20为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以重叠于下部壳体10上的方式配置。上部壳体20重叠于下部壳体10上,从而具有各板状端子32的竖立部32B所插通的未予图示的开口。
主连接器30具备一对板状端子32、主壳体(收纳部的一个例子)34、主电路端子36、以及壳体部38。主电路端子36以及壳体部38为第1连接部的一个例子。一对板状端子32如图1所示,由平板状的平板部32A以及平板状的竖立部32B构成,平板部32A被固定配置在下部壳体10的配置部10A上,竖立部32B从平板部32A的一个端部大致呈直角地立起。一对板状端子32以下面方式配置:各平板部32A在左右方向上彼此朝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各竖立部32B的板面隔开狭窄间隔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主壳体34是沿前后方向呈细长的大致方筒状的合成树脂制部件,与上部壳体20形成为一体。主壳体34以下方开口与设置在上部壳体20的开口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的方式立设于上部壳体20上。主电路端子36以及壳体部38被收纳在主壳体34内的收纳空间34A。另外,在主壳体34的前表面上侧设置有卡止部34B,卡止部34B在前后方向上开口,而且后面将要描述的壳体部38的被卡止部38B卡止于卡止部34B。
主电路端子36如图1所示,通过将薄板状的导电性优异的金属制材料弯曲加工成大致方筒状而制成,以其筒轴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姿势被收纳在主壳体34的收纳空间34A内。主电路端子36被弯曲加工成能够包围一对板状端子32的各竖立部32B的程度的大小,一对板状端子32的各竖立部32B从设置在上部壳体20的开口露出于主壳体34的收纳空间34A。在主电路端子36的左右两侧面的上侧部分设置有多个卡止孔36A,壳体部38卡止于多个卡止孔36A。
另外,主电路端子36的左右两侧面如图7所示,其下端部分别向内侧弯折且向上方延伸,并在主电路端子36的内侧沿左右方向具有弹性地相互接近。该向内侧弯折的部分为与一对板状端子32相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36B。当主电路端子36被收纳在收纳空间34A内时,第1连接端子36B将一对板状端子32的各竖立部32B一并夹入,由此,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相连接。
壳体部38如图1所示,为呈块状的合成树脂制部件,其下侧部分以封堵主电路端子36的上方开口的方式被安装在主电路端子36的上方。详细来说,在壳体部38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多个爪部38A,多个爪部38A卡止于主电路端子36的各卡止孔36A。各爪部38A由在其下端部具有朝向外侧的爪的弹性片构成,且通过该爪进入到主电路端子36的卡止孔36A并钩住,从而各爪部38A卡止于卡止孔36A(参照图2以及图9)。
另外,如图1所示,在壳体部38的前端部设置有被卡止部38B,被卡止部38B卡止于主壳体34的卡止部34B。被卡止部38B由向上方延伸的弹性片组成,且通过设置在被卡止部38B的一部分的钩挂部38B1进入到卡止部34B的开口并钩住,从而被卡止部38B卡止于卡止部34B。
另外,如图1以及图9所示,在壳体部38的上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分别在左右两侧开口并且沿着前后方向的槽部38C。后面将要描述的第2连接部46以能够向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该槽部38C。在槽部38C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定位部38C1,多个定位部38C1向外侧(左右两侧)稍微鼓出,由此将向前后方向滑动的第2连接部46定位于后面将要描述的嵌合位置以及非嵌合位置(参照图9以及图10)。
检测连接器40与主连接器30相邻地设置,如图1所示,检测连接器40具备一对检测端子42、检测壳体44、以及第2连接部46。一对检测端子42的前侧部分向前方延伸而连接到未予图示的继电器电路,在一对检测端子42的后侧部分安装有连接器部43。连接器部43为合成树脂制部件,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较长的箱状,在其上侧部分设置有锁定部43A,锁定部43A由弹性片构成且具有凸部。如图5所示,在位于连接器部43内的一对检测端子42的后端部安装有阴端子型的连接插头42A。
检测壳体44为合成树脂制部件,与上部壳体20形成为一体。如图1所示,检测壳体44在主连接器30的主壳体34的右侧以接近主壳体34的方式立设在上部壳体20上。检测壳体44由壁部44A以及固定部44B构成,壁部44A以壁面朝向左右方向的姿势从上部壳体20立起,固定部44B设置在壁部44A上。如图7所示,检测壳体44的高度尺寸比主壳体34的高度尺寸稍微大一些。
固定部44B在前后两侧开口,检测端子42的连接器部43被收纳固定在固定部44B的内部空间44B1内。如图1以及图6所示,在固定部44B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部侧狭缝部44B2,固定部侧狭缝部44B2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且沿前后方向呈狭缝状延伸。当连接器部43从固定部44B的前方开口被收纳到内部空间44B1内时,连接器部43的锁定部43A弹性变形,锁定部43A的凸部卡止于固定部侧狭缝部44B2,连接器部43被固定在内部空间44B1内。
第2连接部46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是维护插头1中配置在最上侧的部件。在第2连接部46的左侧部分设置有夹持部46A,夹持部46A在下方开口并且沿前后方向呈槽状延伸,而且以从壳体部38的槽部38C的左右两侧对壳体部38的槽部38C进行夹持的方式被安装在槽部38C。
通过夹持部46A被安装到壳体部38的槽部38C,从而第2连接部46被支承成能够在安装了壳体部38的主电路端子36的前后方向(换句话说就是在沿着一对板状端子32的竖立部32B的板面的方向)上的宽度W1(参照图9)的范围内沿着槽部38C向前后方向滑动(参照图3以及图4)。
另外,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夹持部46A的前后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突出部46A1,在夹持部46A被安装在槽部38C的状态下,各个突出部46A1分别从槽部38C的左右两侧朝向槽部38C内突出。通过第2连接部46向前后方向滑动,从而设置在夹持部46A的前端部的各突出部46A1和设置在夹持部46A的后端部的各突出部46A1中的任一方进入槽部38C内的定位部38C1之间时,在前后方向上第2连接部46被定位。
在第2连接部46的右侧部分,如图1所示设置有嵌合部46B,嵌合部46B嵌合于检测壳体44的固定部44B。嵌合部46B在前方开口且其内部的嵌合空间46B1比固定部44B大一圈。在嵌合部46B的下侧设置有连接部侧狭缝部46B2,连接部侧狭缝部46B2向前方开放且沿上下方向贯通,而且沿前后方向呈狭缝状延伸。
连接部侧狭缝部46B2的宽度比检测壳体44的壁部44A的厚度大,当固定部44B从嵌合部46B的前方开口进入嵌合空间46B1内时,检测壳体44的壁部44A进入嵌合部46B的连接部侧狭缝部46B2(参照图8)。因此,在固定部44B进入了嵌合空间46B1内的状态下,能够使第2连接部46向前后方向移动。通过使固定部44B进入至嵌合空间46B1内的深部,嵌合部46B嵌合于固定部44B。
另外,在嵌合部46B的嵌合空间46B1内的深部,如图6所示配置有俯视时大致呈U字状的阳端子型的第2连接端子46C。在连接器部43被固定在固定部44B的内部空间44B1内的状态下,当固定部44B进入至嵌合空间46B1内的深部时,一对检测端子42的各连接插头42A与第2连接端子46C阴阳嵌合,一对检测端子42与第2连接端子46C相连接。
也就是说,通过第2连接部46向前方滑动,如图9所示,设置在夹持部46A的后端部的各突出部46A1进入槽部38C内的定位部38C1之间,第2连接部46被定位。在该状态下,第2连接部46的嵌合部46B嵌合于检测壳体44的固定部44B,第2连接端子46C与一对检测端子42之间相连接。下面将该状态(图9所示的状态)中的第2连接部46的位置称作嵌合位置EP。
另一方面,通过第2连接部46从图9所示的状态向后方滑动,如图10所示,设置在夹持部46A的前端部的各突出部46A1进入槽部38C内的定位部38C1之间,第2连接部46被定位。在该状态下,第2连接部46的嵌合部46B从检测壳体44的固定部44B脱离,第2连接端子46C与一对检测端子42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下面将该状态(图10所示的状态)中的第2连接部46的位置称作非嵌合位置NEP。如此,第2连接部46被配置成能够在嵌合位置EP和非嵌合位置NEP之间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的维护插头1的各部件,例如能够如下所示进行组装。即,如图2所示,将主电路端子36和壳体部38组装,进一步将第2连接部46的夹持部46A组装到壳体部38的槽部38C内,由此构成组装体50。另外,如图2所示,将被安装在检测端子42的连接器部43收纳固定在检测壳体44的固定部44B的内部空间44B1内。
接着,对在如图2所示的维护插头1中,使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从非导通状态变为导通状态的流程进行说明。首先,预先使组装体50中的第2连接部46滑动至后端。然后,将组装体50的主电路端子36收纳到主壳体34内的收纳空间34A,使被卡止部38B卡止于卡止部34B,并且通过第1连接端子36B将一对板状端子32的各竖立部32B一并夹持。由此,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相连接,成为第2连接部46位于检测壳体44的固定部44B的后方的状态(参照图6)。
接着,使第2连接部46向前方滑动至到达嵌合位置EP。由此,第2连接部46的固定部44B进入检测壳体44的嵌合部46B内,并且第2连接部46的夹持部46A被定位,嵌合部46B嵌合于固定部44B(参照图5)。其结果,一对检测端子42之间通过第2连接端子46C相连接,继电器电路被接通,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成为导通状态。
接着,对在图2所示的维护插头1中,使通过上述流程成为导通状态的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变为非导通状态的流程进行说明。首先,使第2连接部46向后方滑动至到达非嵌合位置NEP。由此,第2连接部46的固定部44B从检测壳体44的嵌合部46B内脱离,并且第2连接部46的夹持部46A被定位(参照图6)。其结果,一对检测端子42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继电器电路被断开,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
然后,使被卡止部38B脱离卡止部34B,将主电路端子36从主壳体34内的收纳空间34A拔出,由此能够使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插头1中,能够在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相连接的定时和一对检测端子42之间相连接(继电器电路被接通)的定时之间、以及一对检测端子42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的定时和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继电器电路被断开)的定时之间产生时间延迟,能够确保继电器电路的切换时间。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检测连接器40与主连接器30相邻地设置,第2连接部46在主电路端子36的宽度W1范围内向前后方向滑动。因此,第2连接部46不会超出主电路端子36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W1范围,并且以与主电路端子36相邻的方式移动。其结果,与例如第2连接部为杠杆式的部件、通过使该杠杆转动来使一对检测端子之间成为连接状态或者非连接状态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第2连接部46的移动范围变窄,能够节省维护插头的空间。
在此,当从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相连接开始到成为导通状态为止的期间较短时,有时通过主电路端子36夹持一对板状端子32时会发生电弧放电。另外,当从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开始到成为非连接状态为止的期间较短时,有时从一对板状端子32拔出主电路端子36时会发生电弧放电。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插头1中,具备相对于一对板状端子32另外设置的一对检测端子,一对检测端子用于使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或者非导通状态,如上所述,在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相连接的定时和一对检测端子42之间相连接的定时之间、以及一对检测端子42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的定时和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的定时之间分别产生时间延迟,因此能够抑制如上述那样的电弧放电的发生。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1以及图12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维护插头101的第2连接部146的一部分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由于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相同,因此省略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的说明。
在实施方式2的维护插头101中,检测连接器140中的第2连接部146的左侧部分,即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壳体部38滑动的部分的前端部与实施方式1的相比延伸到更靠前方侧。该向前方侧延伸的部分如图11所示,在被壳体部38支承的第2连接部146滑动至嵌合位置的状态下,覆盖壳体部38的被卡止部38B。下面将第2连接部146中的上述向前方侧延伸的部分称作覆盖部146D。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被壳体部38支承的第2连接部146滑动至非嵌合位置的状态下,壳体部38的被卡止部38B从上述覆盖部146D露出。
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维护插头101中,在使一对板状端子32之间从导通状态变为非导通状态时,能够抑制第2连接部146的滑动动作和主电路端子36的拔出动作同时被执行。也就是说,由于在第2连接部146滑动至嵌合位置的状态下,被卡止部38B被第2连接部146的覆盖部146D覆盖,因此不能一边使第2连接部146滑动至非嵌合位置一边使被卡止部38B脱离卡止部34B,能够抑制将主电路端子36从主壳体34内的收纳空间34A拔出的动作被执行。
因此,在使一对板状端子之间从导通状态变为非导通状态时,能够在一对检测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的定时和一对板状端子之间成为非连接状态的定时之间更确实地产生时间延迟,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述电弧放电的发生。
下面列举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第2连接部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壳体部滑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第2连接部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主壳体滑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第2连接部滑动至非嵌合位置时能够将连接端子部从主连接器拔出,因此也可以是滑动至非嵌合位置的第2连接部不位于主电路端子(壳体部)的上方的结构。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第2连接部通过设置在槽部内的各突出部被定位于嵌合位置以及非嵌合位置的结构,但用于定位滑动的第2连接部的结构并无限定。另外,也可以不具有用于定位滑动的第2连接部的结构。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将第2连接部支承成能够滑动的壳体部和被收纳在主连接器的主电路端子为分体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将第2连接部支承成能够滑动的部件和被收纳在主连接器的部件形成为一体的结构。
以上虽然对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这些只不过是示例,并不是用来对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中,包括对以上所例示的具体示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后的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101:维护插头
10:下部壳体
20:上部壳体
30:主连接器
32:(一对)板状端子
32A:平板部
32B:竖立部
34:主壳体
34A:收纳空间
34B:卡止部
36:主电路端子
36A:卡止孔
36B:第1连接端子
38:壳体部
38A:爪部
38B:被卡止部
38C:槽部
40:检测连接器
42:(一对)检测端子
43:连接器部
44:检测壳体
44A:壁部
44B:固定部
46、146:第2连接部
46A:夹持部
46B:嵌合部
46C:第2连接端子
146D:覆盖部
EP:嵌合位置
NEP:非嵌合位置
W1:(第1连接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Claims (3)

1.一种维护插头,在一对板状端子之间被连接之后,一对检测端子之间被连接,由此所述一对板状端子之间成为导通状态,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连接器,具有:所述一对板状端子,以其板面彼此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配置;收纳部,收纳该一对板状端子;以及第1连接部,包括第1连接端子,通过所述第1连接部被插入到所述收纳部内,从而所述第1连接端子将所述一对板状端子的各个板面一并夹持,将该一对板状端子之间进行连接;在所述收纳部设置有卡止部,并且在所述第1连接部设置有被卡止部,所述被卡止部在该第1连接部被插入到所述收纳部内的状态下卡止于所述卡止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部不能被从所述收纳部拔出;以及
检测连接器,其与所述主连接器相邻地设置,且具有:检测壳体,在其内部配置有所述一对检测端子;以及第2连接部,包括第2连接端子,所述第2连接部被配置成通过在沿着所述一对板状端子的板面的方向上在所述第1连接部的宽度范围内滑动,从而能够在嵌合于所述检测壳体且所述第2连接端子将所述一对检测端子之间进行连接的嵌合位置、和未与所述检测壳体相嵌合的非嵌合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护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连接部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将所述第2连接部支承成能够向沿着所述一对板状端子的板面的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维护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连接部具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通过所述第2连接部被移动至所述嵌合位置而覆盖所述卡止部以及所述被卡止部,并且通过所述第2连接部被移动至所述非嵌合位置而使所述卡止部以及所述被卡止部露出。
CN201680035953.9A 2015-07-02 2016-06-16 维护插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7103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3446A JP6388165B2 (ja) 2015-07-02 2015-07-02 サービスプラグ
JP2015-133446 2015-07-02
PCT/JP2016/067880 WO2017002629A1 (ja) 2015-07-02 2016-06-16 サービス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0367A true CN107710367A (zh) 2018-02-16
CN107710367B CN107710367B (zh) 2019-04-19

Family

ID=57608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595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710367B (zh) 2015-07-02 2016-06-16 维护插头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6808B2 (zh)
JP (1) JP6388165B2 (zh)
CN (1) CN107710367B (zh)
DE (1) DE112016003030T5 (zh)
WO (1) WO20170026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2252B2 (ja) * 2017-06-09 2019-12-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8419A1 (en) * 2003-11-10 2005-05-12 Yazaki Corporation Lever fitting-type power supply circuit breaker
JP3820355B2 (ja) * 2001-05-18 2006-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CN102612726A (zh) * 2010-11-09 2012-07-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供电电路断开装置
CN203481067U (zh) * 2012-09-14 2014-03-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断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3419B2 (ja) * 2001-06-27 2007-06-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ブレーカ装置
JP5612997B2 (ja) * 2010-10-06 2014-10-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2015142107A (ja) 2014-01-30 2015-08-03 株式会社東芝 一体輸送変圧器の分解輸送方法および一体輸送変圧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0355B2 (ja) * 2001-05-18 2006-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US20050098419A1 (en) * 2003-11-10 2005-05-12 Yazaki Corporation Lever fitting-type power supply circuit breaker
CN102612726A (zh) * 2010-11-09 2012-07-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供电电路断开装置
CN203481067U (zh) * 2012-09-14 2014-03-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断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0367B (zh) 2019-04-19
DE112016003030T5 (de) 2018-03-22
US10186808B2 (en) 2019-01-22
WO2017002629A1 (ja) 2017-01-05
JP2017016915A (ja) 2017-01-19
US20180175552A1 (en) 2018-06-21
JP6388165B2 (ja) 2018-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0811B (zh) 电插接连接器
CN102255169B (zh) 端子接头连接结构
CN102195193B (zh) 连接器
CN104425965B (zh) 连接器
CN104638417B (zh) 连接器
US9812806B2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or
CN103378448B (zh) 连接器
CN106256047A (zh) 具有止动弹簧的直接插入式压缩弹簧端子
CN104425957B (zh) 连接器
JP2012228079A (ja) 電線挿通部の結束バンド組付構造
CN106233538A (zh) 防水连接器
CN106299869A (zh) 连接器
US10158196B2 (en) Connector
CN105390855B (zh) 杆式连接器
CN110061380A (zh) 连接器
JP6669008B2 (ja) ツイストペア線用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07851933B (zh) 带电线盖的连接器
CN107710367A (zh) 维护插头
CN104426004B (zh) 断路装置
CN106169673B (zh) 连接器
JP6966510B2 (ja) コネクタ
CN107078428A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系统
CN107534277A (zh) 电线收纳保护器
CN103718333B (zh) 电池模块用电极构成体
JP6498533B2 (ja)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