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9730A -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9730A
CN107709730A CN201580080808.8A CN201580080808A CN107709730A CN 107709730 A CN107709730 A CN 107709730A CN 201580080808 A CN201580080808 A CN 201580080808A CN 107709730 A CN107709730 A CN 107709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engine
dummy roll
water pump
dyna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08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9730B (zh
Inventor
桥本真
牛岛研史
山本建
权平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09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9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3/00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3/10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pressure between th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67/0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 F02B67/0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driven by means of chains, belts, or like endless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01P5/12Pump-driv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67/0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03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said electric motor being also used as a drive for auxiliaries, e.g. for driving transmission pumps or fuel pumps during engine sto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3/00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3/02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04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balls or with rollers acting in a similar man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 cha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01P5/12Pump-driving arrangements
    • F01P2005/125Driving auxiliary pumps electr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4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the motors being associated with current gen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设置有:第一空转辊(8),其设置于发动机辊(6)和第一旋转辊(7)之间;第二空转辊(9),其设置于第一旋转辊和第二旋转辊(5)之间;第三空转辊(10),其设置于第二旋转辊和发动机辊之间;以及连杆机构(30),其由1个致动器驱动,变更第一空转辊的位置,以使得对第一空转辊和发动机辊以及第一旋转辊的外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并且变更第二空转辊和/或第三空转辊的位置,以使得对第二空转辊和第三空转辊中的至少一者和与该辊相邻的2个辊的外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技术,公开了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该文献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即,利用1个致动器使1个摩擦轮的位置移动,由此对摩擦轮与传动带和被驱动带轮这二者接触的状态、以及摩擦轮仅与传动带接触的状态进行切换。通过致动器进行驱动,能够对从传动带向被驱动带轮的扭矩传递的接合/断开进行切换。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319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2组辊之间能够对扭矩传递的接合/断开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如果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则需要大于或等于2个的致动器。因此,存在成本升高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在2组辊之间能够对扭矩传递的接合/断开进行切换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能对扭矩传递的接合/断开进行切换的致动器的个数,能够抑制成本。
设置有:第一空转辊,其设置于发动机辊和第一旋转辊之间;第二空转辊,其设置于第一旋转辊和第二旋转辊之间;第三空转辊,其设置于第二旋转辊和发动机辊之间;以及连杆机构,其被1个致动器驱动,变更第一空转辊的位置,以使得对第一空转辊和发动机辊以及第一旋转辊的外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并且变更第二空转辊和/或第三空转辊的位置,以使得对第二空转辊和第三空转辊中的至少一者、和与该辊相邻的2个辊的外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
因而,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致动器的个数,能够抑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的概略系统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的概略图。
图3是实施例1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连杆机构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连杆机构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连杆机构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连杆机构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连杆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发动机起动时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的各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发动机起动后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的各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发动机停止时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的各部件的动作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冷却水的水回路的图。
标号的说明
1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
2 电动发电机(第二辅机)
3 发动机
4 水泵(第一辅机)
5 电动发电机辊(第二旋转辊)
6 发动机辊
7 水泵辊(第一旋转辊)
8 第一空转辊
9 第二空转辊
10 第三空转辊
30 连杆机构
40 电机(致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对实施例1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的概略系统图。图2是表示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的概略图。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在发动机起动时从电动发电机2向发动机3传递起动扭矩。利用该起动扭矩而使发动机3起动。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在发动机起动后从发动机3向电动发电机2传递发电扭矩。电动发电机2利用该发电扭矩进行发电,向电池或者电气仪器供给电力。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在发动机起动后从发动机3向水泵4传递驱动扭矩。利用该驱动扭矩对水泵4进行驱动,从水泵4向发动机3供给冷却水。利用供给的冷却水对发动机3进行冷却。另外,利用被发动机3的热量加热后的冷却水将空气加热,能够使用空调的加热器。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在发动机停止时从电动发电机2向水泵4传递驱动扭矩。利用该驱动扭矩对水泵4进行驱动,从水泵4向发动机3供给冷却水。利用由发动机3的热量加热的冷却水将空气加热,即使在发动机停止时也能够使用空调的加热器。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利用摩擦传动而进行扭矩的传递,该摩擦传动利用楔形效应。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具有:电动发电机辊5,其与电动发电机2的驱动轴一体地旋转;发动机辊6,其与发动机3的曲轴一体地旋转;以及水泵辊7,其与水泵4的驱动轴一体地旋转。
电动发电机辊5、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在发动机辊6的旋转方向(图2中为顺时针方向)上按顺序配置为发动机辊6、水泵辊7、电动发电机辊5。
在发动机辊6和水泵辊7之间设置有与二者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一空转辊8。第一空转辊8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于后述的连杆机构30。
在水泵辊7和电动发电机辊5之间设置有与二者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二空转辊9。第二空转辊9经由轴承9a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于旋转中心部。第二空转辊9被预紧部件9b在与水泵辊7以及电动发电机辊5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向上预紧。
在电动发电机辊5和发动机辊6之间设置有与二者的外周面接触的第三空转辊10。第三空转辊10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于后述的连杆机构30。
由预紧部件9b对第二空转辊9的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水泵辊7的预紧力,只要是不会使第二空转辊9和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水泵辊7分离的程度即可。
第一空转辊8、第二空转辊9、第三空转辊10设置为,使得第一空转辊8、第二空转辊9、第三空转辊10的旋转中心位于将电动发电机辊5、发动机辊6、水泵辊7的旋转中心连结的三角形A之外。
电动发电机辊5、发动机辊6、水泵辊7的外周面由铁类金属形成。第一空转辊8、第二空转辊9、第三空转辊10的外周面由树脂形成。
形成第三空转辊10、第一空转辊8、第二空转辊9的外周面的树脂,使用硬度比形成电动发电机辊5、发动机辊6、水泵辊7的外周面的铁类金属的硬度低的树脂。
形成第一空转辊8、第二空转辊9、第三空转辊10的外周面的树脂,使用强度比形成电动发电机辊5、发动机辊6、水泵辊7的外周面的铁类金属的强度低的树脂。
形成第一空转辊8、第二空转辊9、第三空转辊10的外周面的树脂,使用电动发电机辊5、发动机辊6、水泵辊7的外周面与第一空转辊8、第二空转辊9、第三空转辊10的外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大于或等于0.3的材料。
[关于楔形效应]
在实施例1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中,力作用于夹入与空转辊接触的两个辊之间的方向而产生楔形效应,在两个辊之间进行扭矩的传递。下面,对产生楔形效应时的各辊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3是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的示意图。图3中示出了将第一辊20的扭矩经由空转辊21而传递至第二辊22的情况。第一辊20与空转辊21的切线B、和空转辊21与第二辊22的切线C在点D处相交。将切线B和切线C所成的角的大小设为2α。
第一辊20的扭矩传递至空转辊21。在图3中,如果第一辊20向左旋转,则与第一辊20接触的空转辊21向右旋转。此时,空转辊21在与第一辊20的切点处,在第一辊20的旋转方向上被按压。力在与第一辊20的切点处且在与第一辊2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作用于空转辊21(力F1)。
空转辊21的扭矩传递至第二辊22。在图3中,如果空转辊21向右旋转,则与空转辊21接触的第二辊22向左旋转。此时,第二辊22在与空转辊21的切点处在空转辊21的旋转方向上被按压。反作用力在与第二辊22的切点处且在对第二辊22进行按压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上作用于空转辊21(力F2)。
因力F1和力F2而使得力在朝向点D的方向上作用于空转辊21。因此,空转辊21的相对于第一辊20以及第二辊22的接触载荷增大,能够从第一辊20经由空转辊21而向第二辊22传递扭矩。
第二辊22的负荷越大(从第一辊20向第二辊22传递的扭矩越大),作用于空转辊21的朝向点D的方向的力越大。能够通过下式求出第一辊20和空转辊21之间的摩擦力F、或者空转辊21和第二辊22之间的摩擦力F。
F=τ×A
这里,τ为第一辊20和空转辊21之间的剪切应力、或者空转辊21和第二辊22之间的剪切应力。A为第一辊20与空转辊21的接触面积、或者空转辊21与第二辊22的接触面积。
剪切应力τ由第一辊20与空转辊21的接触面的材料、空转辊21与第二辊22的接触面的材料决定。在空转辊21的外周面中使用前述树脂的情况下,接触面积A与空转辊21相对于第一辊20以及第二辊22的接触载荷的关联性较高,接触载荷越大,接触面积A越大。
图4是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的示意图。在图4中,示出了从第二辊22向第一辊20的扭矩的传递断开的情形。
第二辊22的扭矩传递至空转辊21。在图4中,如果第二辊22向左旋转,则与第二辊22接触的空转辊21向右旋转。此时,空转辊21在与第二辊22的切点处在第二辊22的旋转方向上被按压。力在与第二辊22的切点处且在与第二辊2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作用于空转辊21(力F3)。
空转辊21的扭矩传递至第一辊20。在图4中,如果空转辊21向右旋转,则与空转辊21接触的第一辊20向左旋转。此时,第一辊20在与空转辊21的切点处在空转辊21的旋转方向上被按压。反作用力在与第一辊20的切点处且在对第一辊20进行按压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上作用于空转辊21(力F4)。
因力F3和力F4而使得力作用于空转辊21从点D离开的方向。因此,空转辊21相对于第一辊20以及第二辊22的接触载荷减小。由此,几乎不进行从第二辊22向空转辊21的扭矩的传递、以及从空转辊21向第一辊20的扭矩的传递。
为了产生上述那样的楔形效应,需要使第一辊20、空转辊21、第二辊22的位置关系满足下式。
μ>tanα
这里,μ为第一辊20和空转辊21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以及空转辊21和第二辊22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连杆机构的结构]
第一空转辊8和第三空转辊10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于连杆机构30。第一空转辊8和第三空转辊10与连杆机构30的动作相应地对第一空转辊8和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的接触/分离状态进行切换,并且对第三空转辊10与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发动机辊6的接触/分离状态进行切换。
图5是表示发动机辊6、水泵辊7、第一空转辊8、第三空转辊10以及连杆机构30的斜视图、以及连杆机构30的各部件的斜视图。图6是表示对连杆机构30进行驱动的电机40安装于连杆机构30的状态的图。图7是从各方向观察连杆机构30的图。图8是将连杆机构30分解为各部件的状态的图。
连杆机构30具有第一叉31、第二叉32、第一偏心轴33、第二偏心轴34、枢轴35、连结销36。
第一叉31的一端侧分为两股,在其间形成有对第三空转辊10进行保持的辊保持部31a。第一叉31的另一端侧也分为两股,在其间形成有供第二叉32插入的被插入部31b。在被插入部31b处形成分为两股的供两个部件贯通的贯通孔,该贯通孔构成对第一偏心轴33进行保持的偏心轴保持部31c。
第二叉32的一端侧分为两股,在其间形成有对第一空转辊8进行保持的辊保持部32a。第二叉32的另一端侧为一块板状,在其前端形成有插入于前述的分为两股的第一叉31的被插入部31b的插入部32b。形成有将插入部32b贯通的贯通孔,该贯通孔构成对第二偏心轴34进行保持的偏心轴保持部32c。
第一偏心轴33形成为将3个圆盘状的部件一体地连结的形状。3个圆盘状的部件为大径部33a、第一小径部33b、第二小径部33c。相对于大径部33a的中心轴,第一小径部33b和第二小径部33c在偏心的状态下由3部件一体地形成。第一小径部33b的中心轴和第二小径部33c的中心轴设置于同心上。第一小径部33b以及第二小径部33c插入于第一叉31的偏心轴保持部31c,相对于第一叉31而固定。
大径部33a形成有与大径部33a的中心轴处于同心上且具有内径的贯通孔33a1。在第一小径部33b以及第二小径部33c形成有2个贯通孔。一者是供枢轴35插入的轴插入孔33b1、33c1,另一者是供连结销36插入的销插入孔33b2、33c2。轴插入孔33b1、33c1设置于相对于第一小径部33b以及第二小径部33c的中心轴偏心的位置。
第二偏心轴34是圆盘状的部件。在第二偏心轴34形成有2个贯通孔。一者是供枢轴35插入的轴插入孔34a,另一者是供连结销36插入的销插入孔34b。轴插入孔34a设置于相对于第二偏心轴34的中心轴偏心的位置。第二偏心轴34插入于第二叉32的偏心轴保持部32c,相对于第二叉32而固定。
第一偏心轴33和第二偏心轴34由枢轴35以及连结销36连结。如果枢轴35旋转,则第一偏心轴33和第二偏心轴34以枢轴35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一体地旋转。
[连杆机构的动作]
图9是表示连杆机构30的动作的图。图9(a)是表示如下状态的图,即,第一空转辊8与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接触,并且第三空转辊10与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发动机辊6接触。图9(b)是表示如下状态的图,即,第一空转辊8从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分离,并且第三空转辊10从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发动机辊6分离。
在图9中,将枢轴35的旋转轴设为Op,将第一偏心轴33的第一小径部33b以及第二小径部33c的中心轴设为O1,将第二偏心轴34的中心轴设为O2。在图9中,如果枢轴35向右旋转,则第一偏心轴33的第一小径部33b以及第二小径部33c的中心轴从O1向O1'的位置移动,第二小径部34的中心轴从O2向O2'的位置移动。
第一偏心轴33的第一小径部33b以及第二小径部33c相对于第一叉31固定。因此,中心轴从O1向O1'移动,第一叉31也与此相应地移动。由此,第一叉31使第一空转辊8在从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分离的方向上移动。
第二偏心轴34相对于第二叉32固定。因此,中心轴从O2向O2'移动,第二叉32也与此相应地移动。由此,第二叉32使第三空转辊10在从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发动机辊6分离的方向上移动。
[辅机驱动装置的动作]
(发动机起动时)
图10是表示发动机起动时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的各部件的动作的图。在发动机起动时,利用电动发电机2的驱动扭矩进行发动机3的曲轴转动。
在发动机起动时,利用连杆机构30使第一空转辊8和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形成为接触状态,并且使第三空转辊10和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发动机辊6形成为接触状态。
对电动发电机2进行驱动,在图10中,使电动发电机辊5向右旋转。利用电动发电机辊5使第三空转辊10向左旋转,利用第三空转辊10使发动机辊6向右旋转。此时,力在夹入电动发电机辊5和发动机辊6之间的方向上作用于第三空转辊10。由此,将电动发电机2的驱动扭矩经由第三空转辊10而传递至发动机3。
利用来自电动发电机辊5的驱动扭矩使发动机辊6向右旋转。利用发动机辊6使第一空转辊8向左旋转,利用第一空转辊8使水泵辊7向右旋转。此时,力在夹入发动机辊6和水泵辊7之间的方向上作用于第一空转辊8。由此,从电动发电机辊5传递至发动机辊6的驱动扭矩的一部分经由第一空转辊8而传递至水泵辊7。
利用电动发电机辊5使第二空转辊9向左旋转,利用第二空转辊9使水泵辊7向右旋转。此时,力在从电动发电机辊5和水泵辊7之间离开的方向上作用于第二空转辊9。由此,几乎不经由第二空转辊9从电动发电机辊5向水泵辊7传递扭矩。
(发动机起动后)
图11是表示发动机起动后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的各部件的动作的图。在发动机起动后,电动发电机2利用发动机3的扭矩进行发电。
即使在发动机起动后,也利用连杆机构30使得第一空转辊8和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形成为接触状态,并且使第三空转辊10和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发动机辊6形成为接触状态。
在图11中,利用发动机3的驱动扭矩使发动机辊6向右旋转。利用发动机辊6使第一空转辊8向左旋转,利用第一空转辊8使水泵辊7向右旋转。此时,力在夹入发动机辊6和水泵辊7之间的方向上作用于第一空转辊8。由此,发动机辊6的驱动扭矩经由第一空转辊8而传递至水泵辊7。
利用来自发动机辊6的扭矩而使水泵辊7向右旋转。利用水泵辊7使第二空转辊9向左旋转,利用第二空转辊9使电动发电机辊5向右旋转。此时,力在夹入水泵辊7和电动发电机辊5之间的方向上作用于第二空转辊9。由此,从发动机辊6传递至水泵辊7的扭矩的一部分经由第二空转辊9而传递至电动发电机辊5。
利用发动机辊6使第三空转辊10向左旋转,利用第二空转辊9使电动发电机辊5向右旋转。此时,力在从发动机辊6和电动发电机辊5之间分离的方向上作用于第三空转辊10。由此,几乎不经由第三空转辊10而从发动机辊6向电动发电机辊5传递扭矩。
(发动机停止时)
图12是表示发动机停止时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的各部件的动作的图。在发动机停止时,利用电动发电机2对水泵4进行驱动。
在发动机停止时,利用连杆机构30使第一空转辊8和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形成为分离状态,并且使第三空转辊10和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发动机辊6形成为分离状态。
对电动发电机2进行驱动,在图12中,使电动发电机辊5向右旋转。利用电动发电机辊5使第二空转辊9向左旋转,利用第二空转辊9使水泵辊7向右旋转。此时,力在从电动发电机辊5和水泵辊7之间分离的方向上作用于第二空转辊9而无法期待楔形效应。然而,水泵4的负荷不大,因此即使不产生楔形效应也能够充分驱动水泵4,从水泵4对发动机3供给冷却水。
[水回路的结构]
图13是表示冷却水的水回路50的图。在发动机起动后利用发动机3对水泵4进行驱动,在发动机停止时利用电动发电机2对水泵4进行驱动。
从水泵4排出的冷却水,首先向右气缸体51和左气缸体52供给。从右气缸体51通过的冷却水向右气缸盖53以及右节流腔室55输送。从左气缸体52通过的冷却水向左气缸盖54以及右节流腔室55输送。
从右节流腔室55通过的冷却水向左节流腔室56输送。从左节流腔室56通过的冷却水向左涡流增压器58输送。从左涡流增压器58通过的冷却水向水入口65输送。
从右气缸盖53以及左气缸盖53通过的冷却水向水出口64输送。从水入口65通过的冷却水向右涡流增压器57、加热器59、蓄压器60、散热器61、发动机油冷却器62以及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63输送。
从右涡流增压器57通过的冷却水向水入口65输送。从加热器59通过的冷却水向水入口65输送。在加热器59中,利用冷却水将在空调的加热器中使用的空气加热。从蓄压器60通过的冷却水向水入口65输送。从散热器61通过的冷却水向水入口65输送。从发动机油冷却器62通过的冷却水向水入口65输送。从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63通过的冷却水向水入口65输送。
从水入口65通过的冷却水的一部分从旁通流路66直接向水入口65输送。从水入口65通过的冷却水再次向水泵4输送。
[作用]
(基于1个致动器的2个空转辊的移动)
为了使用空调的加热器,需要将由发动机加热的冷却水向加热器输送,利用冷却水对空气进行加热。即,需要使冷却水循环,因此需要对水泵进行驱动。
在具有空转停止功能的车辆中,为了在发动机停止时也对水泵进行驱动,与由发动机驱动的水泵不同地设置电动水泵。然而,存在如下问题,即,如果设置2个水泵,则成本会增大、发动机冷却系统变得大型化。
在实施例1中,对于由发动机3驱动的水泵4,在发动机停止时,利用其他驱动源进行驱动。在利用其他驱动源对水泵4进行驱动时,需要将负荷较大的发动机3和水泵4的动力传递断开。
在实施例1中,在发动机辊6和水泵辊7之间设置有第一空转辊8,在电动发电机辊5和水泵辊7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转辊9,在电动发电机辊5和发动机辊6之间设置有第三空转辊10。为了将发动机3和水泵4的动力传递断开,首先,需要使第一空转辊8与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分离。并且,需要使第二空转辊9与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水泵辊7之间、或者第三空转辊10与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发动机辊6之间分离。
即,为了将发动机3和水泵4的动力传递断开,需要使至少2个空转辊进行动作。如果将致动器分别设置于空转辊,则需要2个致动器,依然会产生成本增大、连杆机构30变得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在实施例1中,设置有如下连杆机构30,即,对第一空转辊8的旋转轴进行支撑,并且对第三空转辊10的旋转轴进行支撑。而且,利用1个电机40(致动器)对连杆机构30进行驱动,使得第一空转辊8以及第三空转辊10的位置变更。具体而言,利用连杆机构30对第一空转辊8与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并且对第三空转辊10与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发动机辊6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
由此,能够利用1个电机40同时对第一空转辊8和第三空转辊10的位置进行变更。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的成本,能够抑制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的大型化。
(电动发电机对水泵的驱动)
在实施例1中,作为在发动机停止时对由发动机3驱动的水泵4进行驱动的其他驱动源而使用电动发电机2。该电动发电机2具有使发动机3起动的起步电机和进行发电的变换器的功能,并且还具有对水泵4进行驱动的功能。
电动发电机2为了发挥上述3种功能而需要在发动机起动时和发动机起动后将电动发电机2和发动机3连接为能够传递动力,并且需要在发动机停止时将电动发电机2和发动机3断开而无法传递动力。这是因为,在发动机停止时,在利用电动发电机2对水泵4进行驱动时,如果将电动发电机2和发动机3连接为能够传递动力,则电动发电机2的负荷变大。
此外,在发动机起动时利用电动发电机2使发动机3起动时,减小电动发电机2的负荷,因此还考虑将电动发电机2和水泵4断开而无法传递动力。然而,水泵4的负荷不太大,因此可以始终将电动发电机2和水泵4的扭矩的传递接合。
在实施例1中,如前所述利用连杆机构30对第一空转辊8与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并且对第三空转辊10与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发动机辊6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
由此,在发动机停止时,能够利用电动发电机2对水泵4进行驱动。因此,无需与由发动机3驱动的水泵4不同地设置电动水泵等。另外,还能够利用使发动机3起动或者进行发电的电动发电机2而进行水泵4的驱动。因此,无需新追加水泵、对水泵进行驱动的驱动源,能够实现发动机停止时的加热器的利用。
[效果]
(1)具有:发动机3,其产生驱动扭矩;水泵4(第一辅机),其由发动机3驱动;电动发电机2(第二辅机),其由发动机3驱动;发动机辊6,其与发动机3的曲轴一体地旋转;水泵辊7(第一旋转辊),其与水泵4的旋转轴一体地旋转;电动发电机辊5(第二旋转辊),其与电动发电机2(第二辅机)的旋转轴一体地旋转;第一空转辊8,其设置于发动机辊6和水泵辊7之间;第二空转辊9,其设置于水泵辊7和电动发电机辊5之间;第三空转辊10,其设置于电动发电机辊5和发动机辊6之间;以及连杆机构30,其由1个电机40(致动器)驱动,变更第一空转辊8的位置以对第一空转辊8和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的外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并且变更第二空转辊9和/或第三空转辊10的位置以对第二空转辊9和第三空转辊10中的至少一者和与该辊相邻的2个辊的外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
因而,能够抑制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的成本,能够抑制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1的大型化。
(2)在发动机3停止时,使第一空转辊8从发动机辊6以及水泵辊7分离,并且使第三空转辊10从电动发电机辊5以及发动机辊6分离,由电动发电机2经由第二空转辊9而对水泵4进行驱动。
因而,无需新追加水泵、驱动源,能够实现发动机停止时的加热器的利用。
〔其他实施例〕
以上基于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实施例,即使存在未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的涉及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可以代替实施例1的水泵4而使用与发动机3同步地进行驱动的其他辅机。
另外,在实施例1的发动机停止时可以不利用电动发电机2对水泵4进行驱动,而是利用其他驱动源进行驱动。

Claims (2)

1.一种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动机,其产生驱动扭矩;
第一辅机,其由所述发动机驱动;
第二辅机,其由所述发动机驱动;
发动机辊,其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一体地旋转;
第一旋转辊,其与所述第一辅机的旋转轴一体地旋转;
第二旋转辊,其与所述第二辅机的旋转轴一体地旋转;
第一空转辊,其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辊和所述第一旋转辊之间;
第二空转辊,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辊和所述第二旋转辊之间;
第三空转辊,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辊和所述发动机辊之间;以及
连杆机构,其由1个致动器驱动,变更所述第一空转辊的位置,以使得对所述第一空转辊和所述发动机辊以及所述第一旋转辊的外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并且变更所述第二空转辊和/或所述第三空转辊的位置,以使得对所述第二空转辊和所述第三空转辊中的至少一者和与该辊相邻的2个辊的外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机是向所述发动机供给冷却水的水泵,
所述第二辅机是起动所述发动机、在所述发动机的起动后通过发动机的驱动扭矩进行发电的电动发电机,
所述连杆机构对所述第一空转辊和所述第三空转辊的位置进行变更,且在所述发动机停止时,使所述第一空转辊从所述发动机辊以及所述第一旋转辊分离,并且使所述第三空转辊从所述第二旋转辊以及所述发动机辊分离,通过所述电动发电机并经由第二空转辊对所述水泵进行驱动。
CN201580080808.8A 2015-06-08 2015-06-08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 Active CN1077097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6452 WO2016199186A1 (ja) 2015-06-08 2015-06-08 車両用補機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730A true CN107709730A (zh) 2018-02-16
CN107709730B CN107709730B (zh) 2019-04-05

Family

ID=57504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808.8A Active CN107709730B (zh) 2015-06-08 2015-06-08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7928B2 (zh)
EP (1) EP3306052B1 (zh)
JP (1) JP6424960B2 (zh)
CN (1) CN107709730B (zh)
WO (1) WO201619918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7379A (zh) * 2020-07-13 2020-11-06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滑油冷却加热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02144A (en) * 1963-05-17 1965-08-24 Int Harvester Co Fan reversing
JP2002201975A (ja) * 2001-01-09 2002-07-1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車両用補機の駆動装置
WO2004048808A1 (de) * 2002-11-26 2004-06-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In einem riementrieb für aggregate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vorgesehenes reibradgetriebe für ein gesondertes nebenaggregat
US6849025B2 (en) * 2001-04-09 2005-02-01 Nsk Ltd. Frictional roller transmission
FR2865518A1 (fr) * 2004-01-26 2005-07-29 Hutchinson Procede de commande de deplacement reversible d'un bras en rotation et dispositif de mise en oeuvre.
EP1703170B1 (de) * 2005-03-16 2007-10-1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Riementrieb für Nebenaggregate
CN202510221U (zh) * 2012-02-07 2012-10-31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附件驱动系统
WO2014038554A1 (ja) * 2012-09-10 2014-03-1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補機の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3816C (de) 1923-04-16 Oskar Simmen Reibraedergetriebe
US1416569A (en) * 1920-01-28 1922-05-16 Delbert W Minnich Auto attachment
FR2640714B1 (fr) * 1988-12-16 1991-02-08 Caoutchouc Manuf Plastique Dispositif de tension par transmission par lien souple a double galet sur bague elastique de torsion
DE10255079A1 (de) 2002-11-26 2004-06-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Einem Aggregate-Riemen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zugeordnetes Reibradgetriebe für ein gesondertes Nebenaggregat
DE10301758A1 (de) * 2003-01-18 2004-08-12 Ina-Schaeffler Kg Reibradantrieb
DE10324999A1 (de) * 2003-04-02 2007-03-2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Mit einem Reibrad kombinierter Riementrieb für Aggregate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DE602005021197D1 (de) 2005-02-28 2010-06-24 Dayco Europe Srl Reibradaktuator
US7559298B2 (en) * 2006-04-18 2009-07-14 Cleeves Engines Inc.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02144A (en) * 1963-05-17 1965-08-24 Int Harvester Co Fan reversing
JP2002201975A (ja) * 2001-01-09 2002-07-1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車両用補機の駆動装置
US6849025B2 (en) * 2001-04-09 2005-02-01 Nsk Ltd. Frictional roller transmission
WO2004048808A1 (de) * 2002-11-26 2004-06-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In einem riementrieb für aggregate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vorgesehenes reibradgetriebe für ein gesondertes nebenaggregat
FR2865518A1 (fr) * 2004-01-26 2005-07-29 Hutchinson Procede de commande de deplacement reversible d'un bras en rotation et dispositif de mise en oeuvre.
EP1703170B1 (de) * 2005-03-16 2007-10-1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Riementrieb für Nebenaggregate
CN202510221U (zh) * 2012-02-07 2012-10-31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附件驱动系统
WO2014038554A1 (ja) * 2012-09-10 2014-03-1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補機の駆動装置
CN104541034A (zh) * 2012-09-10 2015-04-2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辅机的驱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7379A (zh) * 2020-07-13 2020-11-06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滑油冷却加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9186A1 (ja) 2016-12-15
CN107709730B (zh) 2019-04-05
JPWO2016199186A1 (ja) 2017-11-16
EP3306052A4 (en) 2018-06-06
EP3306052B1 (en) 2019-02-27
EP3306052A1 (en) 2018-04-11
US20180156320A1 (en) 2018-06-07
JP6424960B2 (ja) 2018-11-21
US10927928B2 (en)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1628B (zh) 内燃机的辅助机组传动机构及其运行方法
CN106481805B (zh) 用于自动传动装置增强、延长停启与起航的双泵系统
CN102463940A (zh) 混合动力车辆
CN103210244B (zh) 动力传动系
KR101342325B1 (ko) 냉각제 급송 장치 및 냉각제 급송 장치를 작동하는 방법
CN107709730A (zh)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
US11440390B2 (en) Electrical drive unit and also drive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al drive unit
JP2010254206A (ja) 車載動力伝達装置、車両用動力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車載補機の動力源の選択方法
CN103339411B (zh) 内燃机的牵引传动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08138769A (zh) 油泵驱动装置
CN102758877B (zh) 振动补偿设备以及包括该设备和内燃机的系统
CN107709833A (zh) 车辆用辅机驱动装置
JPWO2016199186A6 (ja) 車両用補機駆動装置
WO2016199185A1 (ja) 車両用補機駆動装置
US9005079B2 (en) Driv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378053B2 (ja) 車載動力伝達装置及び車両用動力制御システム
CN211101938U (zh) 散热片切片机辅助机构
JP2004286117A (ja) 二方向クラッチ
JPH04312257A (ja) 空冷式歯車変速機
JP5120365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及び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を搭載した車両
US20230349314A1 (en) Outboard motor
KR20100059160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유압 모터 구동형 모터-제너레이터 장치
CN105525977A (zh) 具有基流和峰流的混合型电动机械冷却液泵
CN207466365U (zh) 电驱动桥及车辆
CN105526177A (zh) 混合型电动机械冷却液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