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6520A - 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96520A
CN107696520A CN201710955703.3A CN201710955703A CN107696520A CN 107696520 A CN107696520 A CN 107696520A CN 201710955703 A CN201710955703 A CN 201710955703A CN 107696520 A CN107696520 A CN 107696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insulating
insulating pad
machine
antibacterial sound
antibac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57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Changjiang Automobile Interior Dec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Changjiang Automobile Interior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Changjiang Automobile Interior Dec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Changjiang Automobile Interior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557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965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96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652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48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adhesives, i.e. using supplementary joining material; solvent bo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9/00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 B29C69/001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a shaping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cutting, e.g. in parts or slices combined with rearranging and joining the cu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9/00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 B29C69/02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of moulding techniques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58Upholstery or cushions, e.g. vehicle upholstery or interior pad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垫,其中方法中原料包括PC树脂、ABS树脂、纳米二氧化硅、双十八皖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脂肪酸酰胺、大青叶、竹叶、野菊花。本发明所得的抗菌隔音垫重量轻、吸音效果好、环境友好、可以回收再利用,且具有抗菌效用,绿色环保,经济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隔音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垫。
背景技术
汽车隔音就是改善驾乘的舒适度有:降低噪音、减少钣金震动、音质提升、阻隔热量、漆面保护、车身密封等,总而言之隔音就是给驾驶室带来清凉和安静。
目前汽车抗菌隔音垫主要以再生纤维毡和PU发泡料为主。现有纤维毡抗菌隔音垫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酚醛树脂加固的纤维毡气味较大,容易污染环境;2、纤维毡裸露,容易引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超标,气味不能满足主机厂技术要求;3、饰面层韧性不足;4、隔音效果不佳;5、抗菌效果差。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抗菌隔音垫以及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的技术空白,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包括,(1)以质量份计,称取PC树脂50~55份、ABS树脂40~45份、纳米二氧化硅4.5~5.0份、双十八皖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0.45~0.50份、脂肪酸酰胺0.45~0.50份、大青叶0.35~0.40份、竹叶0.35~0.40份、野菊花0.35~0.40份;(2)将纳米二氧化硅在水中分散形成纳米粒子分散液;(3)将所述纳米粒子分散液注入挤出机,与ABS树脂共混,形成水无机纳米粒子与ABS树脂形成的混合物;(4)将(3)所得混合物与PC树脂、双十八皖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脂肪酸酰胺、大青叶、竹叶、野菊花加入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并通过挤出机共混造粒,制得低收缩率高韧性的PC/ABS合金材料;(5)将(4)得到的合金材料切割得到饰面层;(6)将聚丙烯切片加入熔融螺杆A,将聚酯切片加入熔融螺杆B中作为皮层和芯层,然后加入到纺丝机计量泵中,纤维成型后将F-2169油剂包覆于纤维表面,然后经过油剂槽上油棍、三步牵伸机、一道定型机、卷曲机、脱气味槽、二道定型机后得到纤维束,将上述纤维束通过纤维整形机和切断机,得到PP/PET复合短纤维;(7)将PP/PET复合短纤维由喂棉机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低熔点纤维网,将该低熔点纤维网输送给铺棉机,铺叠形成低熔点纤维层,将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8)将再生纤维、涤纶纤维和PP/PET复合短纤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纤维,将混合纤维由喂棉机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混合纤维网,将该混合纤维网输送给铺棉机,铺叠形成混合纤维毡,将混合纤维毡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9)从下至上依次铺设低熔点纤维层、混合纤维毡和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得到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10)将(9)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置于成型模具内进行模压成型;(11)将(10)中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的形状切割蜂窝底层,并在内壁上涂抹植物纤维喷涂层;(12)将(5)所得的饰面层、(10)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以及(11)所得的蜂窝底层通过减震胶水层复合,并进行冲断加工安装孔,得汽车抗菌隔音垫成品。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聚酯切片,其粘度指数为0.60~0.65dl/g。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聚丙烯切片,其熔融指数为1.5~1.8g/10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将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其中,所述针刺加固的针刺速度为190~200rpm。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将混合纤维毡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其针刺速度为300~350rpm。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PC树脂的相对分子量为17000~20000g/mol,玻璃化温度为135~140℃。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将再生纤维、涤纶纤维和PP/PET复合短纤维混合均匀,其中,原料质量比为再生纤维:涤纶纤维:PP/PET复合短纤维=2:1:1。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皮层和芯层,其中,皮层与芯层的质量比为1:1。
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在内壁上涂抹植物纤维喷涂层,其涂层厚度为20~35mm。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制成的抗菌隔音垫。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得的抗菌隔音垫重量轻、吸音效果好、环境友好、可以回收再利用,且具有抗菌效用,绿色环保,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结构功能图;
图2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进料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压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压塑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控温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风量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回弹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控温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支撑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第二底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卡盘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第二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旋钮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3中涉及到的卡盘与限位组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称取PC树脂50份、ABS树脂40份、纳米二氧化硅5.0份、双十八院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0.50份、脂肪酸酰胺0.45份、大青叶0.35份、竹叶0.35份、野菊花0.40份,所述PC树脂的相对分子量为20000g/mol,玻璃化温度为135℃;
(2)将纳米二氧化硅通过超声波振荡设备分散于纯净水中形成无机纳米粒子分散液;
(3)将所得分散液与ABS树脂加入挤出机,如图1所示,经过进料驱动组件202的辅助作用能够使得物料沿进料斗201快速下落,进入机筒501。同时,驱动组件100中的驱动电机101通过减速箱102和联轴器103的传动作用,带动机筒501内的螺杆502进行旋转。进入机筒501的物料在螺杆502的旋转推动作用下进行造粒的生产。其中,驱动组件100中所有部件的运动参数,以及进料驱动组件202的驱动参数均由第一控制面板301进行统一控制,以此来调节物料的加工速度。
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机筒501最内部各工作区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处于合适的范围。而温度范围的控制主要由第二控制面板302来调节实施。通过第二控制面板302能够调节机筒501最内部各区温度,在200℃下挤出。
第二控制面板302还能调节机筒501的环境温度。其中,机筒501内环境温度的调节主要通过控温组件503来实现。进一步,控温组件503内的风量控制装置509可以实现对气体流量大小的调控。
具体的,在风量控制装置509中,如图8、9所示,第一配合件509a起到推动第二配合件509b进行偏心转动的作用。第二配合件509b具有遮盖进风口503c,决定气体流量大小的作用。回弹组件509c具有将第一配合件509a和第二配合件509b进行回弹归位的作用。固定件509d具有固定整个风量控制装置509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风量控制装置509能够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控制第一配合件509a的运动,从而通过联动的机构影响气流流量的面积大小。具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一、外部磁场(磁力圈503a)增强,套设于伸缩轴509c-1上的圆形磁块509a-1受到磁力圈503a的排斥力作用沿着伸缩轴509c-1向内移动。
二、运动的磁力圈503a同时带动固定于其上的联动杆509a-2进行移动,由于联动杆509a-2的另一端穿插于第二配合件509b的孔洞509b-2内,因此带动第二配合件509b绕转轴509b-1进行偏心转动,转动的方向为装置的内侧。
三、向内侧偏心转动的第二配合件509b逐渐阻挡了一部分进风口503c的面积,从而影响了气体流量的大小。
四、继续增大磁场,直至外部磁场引起的排斥力等于弹簧片509c-4的反弹力或等于弹簧片509c-4的反弹力与底座509c-2提供的支持力之和,此时气体的流量最小。
五、减小磁场,磁场引起的排斥力相对减小,第一配合件509a受到压缩弹簧509c-3的反弹力向外运动,同时第二配合件509b受到弹簧片509c-4反弹力的作用向外偏心转动,整个装置逐渐归位。
六、装置归位的过程中,第二配合件509b遮盖进风口503c的面积减少,气体流量变大。
水全部蒸发并留下无机纳米粒子与ABS树脂形成的混合物。
(4)将所得混合物与PC树脂、双十八皖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脂肪酸酰胺、粉状大青叶、粉状竹叶、粉状野菊花加入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并通过上述挤出机共混造粒,机筒温度为210℃,螺杆转速为320rpm,制得低收缩率高韧性的PC/ABS合金材料,
(5)根据需要的尺寸将步骤(4)所得的PC/ABS合金材料进行切剖,得到饰面层。
(6)分别将熔融指数为1.5g/10min的聚丙烯切片加入熔融螺杆A和粘度指数为0.60dl/g的聚酯切片加入熔融螺杆B中作为皮层和芯层,皮层与芯层按照质量比1:1加入到纺丝机计量泵中,纤维成型后将F-2169油剂包覆于纤维表面,然后经过油剂槽上油棍、兰步牵伸机、一道定型机、卷曲机、脱气味槽、二道定型机后得到纤维束,将上述纤维束通过纤维整形机和切断机,所述的脱气味槽的温度为120℃,所述的纤维整形机喷头压力为3.2Kg/cm2,得到PP/PET复合短纤维;
(7)将PP/PET复合短纤维由喂棉机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低熔点纤维网,将该低熔点纤维网输送给铺棉机,铺叠形成低熔点纤维层:将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针刺速度为190rpm,喂棉机的速度为15Hz,梳理机道夫的速度为320rpm,铺棉机往复频率为5Hz;
(8)将再生纤维、涤纶纤维和PP/PET复合短纤维按重量比50:25:25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纤维,将混合纤维由喂棉机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混合纤维网,将该混合纤维网输送给铺棉机,铺叠形成混合纤维毡,将混合纤维毡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针刺速度为300rpm,喂棉机的速度为20Hz,梳理机道夫的速度为350rpm,铺棉机往复频率为6Hz;
(9)从下至上依次铺设低熔点纤维层、混合纤维毡和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针刺速度为900rpm,得到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
(10)将(9)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置于成型模具内进行模压成型:
(11)将(10)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的形状切割蜂窝底层,并在内壁上涂抹植物纤维喷涂层,厚度为20mm;
(12)将(5)所得的饰面层、(10)所得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以及(11)所得的蜂窝底层通过减震胶水层复合,并进行冲断加工安装孔,得汽车抗菌隔音垫成品。
对抗菌隔音垫进行隔音性能测试,采用4206-T型四传声器传递损失阻抗测试管(B&K公司,丹麦)按照GB/Z27764-2011标准对试样进行隔音测试,试样为100mm直径、2.7mm厚度的圆片。
测试结果为在200~400Hz隔音量平均为7.9dB,800~1000Hz隔音量平均为12.2dB。
抗菌测评为明显具有抗菌性能。
实施例2
(1)称取PC树脂55份、ABS树脂45份、纳米二氧化硅4.5份、双十八院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0.45份、脂肪酸酰胺0.50份、大青叶0.40份、竹叶0.35份、野菊花0.35份,所述PC树脂的相对分子量为20000g/mol,玻璃化温度为135℃;
(2)将纳米二氧化硅通过超声波振荡设备分散于纯净水中形成无机纳米粒子分散液;
(3)将所得分散液与ABS树脂加入挤出机,如图1所示,经过进料驱动组件202的辅助作用能够使得物料沿进料斗201快速下落,进入机筒501。同时,驱动组件100中的驱动电机101通过减速箱102和联轴器103的传动作用,带动机筒501内的螺杆502进行旋转。进入机筒501的物料在螺杆502的旋转推动作用下进行造粒的生产。其中,驱动组件100中所有部件的运动参数,以及进料驱动组件202的驱动参数均由第一控制面板301进行统一控制,以此来调节物料的加工速度。
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机筒501最内部各工作区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处于合适的范围。而温度范围的控制主要由第二控制面板302来调节实施。通过第二控制面板302能够调节机筒501最内部各区温度,在200℃下挤出。
第二控制面板302还能调节机筒501的环境温度。其中,机筒501内环境温度的调节主要通过控温组件503来实现。进一步,控温组件503内的风量控制装置509可以实现对气体流量大小的调控。
具体的,在风量控制装置509中,如图8、9所示,第一配合件509a起到推动第二配合件509b进行偏心转动的作用。第二配合件509b具有遮盖进风口503c,决定气体流量大小的作用。回弹组件509c具有将第一配合件509a和第二配合件509b进行回弹归位的作用。固定件509d具有固定整个风量控制装置509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风量控制装置509能够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控制第一配合件509a的运动,从而通过联动的机构影响气流流量的面积大小。具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一、外部磁场(磁力圈503a)增强,套设于伸缩轴509c-1上的圆形磁块509a-1受到磁力圈503a的排斥力作用沿着伸缩轴509c-1向内移动。
二、运动的磁力圈503a同时带动固定于其上的联动杆509a-2进行移动,由于联动杆509a-2的另一端穿插于第二配合件509b的孔洞509b-2内,因此带动第二配合件509b绕转轴509b-1进行偏心转动,转动的方向为装置的内侧。
三、向内侧偏心转动的第二配合件509b逐渐阻挡了一部分进风口503c的面积,从而影响了气体流量的大小。
四、继续增大磁场,直至外部磁场引起的排斥力等于弹簧片509c-4的反弹力或等于弹簧片509c-4的反弹力与底座509c-2提供的支持力之和,此时气体的流量最小。
五、减小磁场,磁场引起的排斥力相对减小,第一配合件509a受到压缩弹簧509c-3的反弹力向外运动,同时第二配合件509b受到弹簧片509c-4反弹力的作用向外偏心转动,整个装置逐渐归位。
六、装置归位的过程中,第二配合件509b遮盖进风口503c的面积减少,气体流量变大。
水全部蒸发并留下无机纳米粒子与ABS树脂形成的混合物。
(4)将所得混合物与PC树脂、双十八皖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脂肪酸酰胺、粉状大青叶、粉状竹叶、粉状野菊花加入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并通过上述挤出机共混造粒,机筒温度为210℃,螺杆转速为320rpm,制得低收缩率高韧性的PC/ABS合金材料,
(5)根据需要的尺寸将步骤(4)所得的PC/ABS合金材料进行切剖,得到饰面层。
(6)分别将熔融指数为1.8g/10min的聚丙烯切片加入熔融螺杆A和粘度指数为0.65dl/g的聚酯切片加入熔融螺杆B中作为皮层和芯层,皮层与芯层按照质量比1:1加入到纺丝机计量泵中,纤维成型后将F-2169油剂包覆于纤维表面,然后经过油剂槽上油棍、兰步牵伸机、一道定型机、卷曲机、脱气味槽、二道定型机后得到纤维束,将上述纤维束通过纤维整形机和切断机,所述的脱气味槽的温度为120℃,所述的纤维整形机喷头压力为3.2Kg/cm2,得到PP/PET复合短纤维;
(7)将PP/PET复合短纤维由喂棉机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低熔点纤维网,将该低熔点纤维网输送给铺棉机,铺叠形成低熔点纤维层:将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针刺速度为190rpm,喂棉机的速度为15Hz,梳理机道夫的速度为320rpm,铺棉机往复频率为5Hz;
(8)将再生纤维、涤纶纤维和PP/PET复合短纤维按重量比50:25:25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纤维,将混合纤维由喂棉机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混合纤维网,将该混合纤维网输送给铺棉机,铺叠形成混合纤维毡,将混合纤维毡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针刺速度为300rpm,喂棉机的速度为20Hz,梳理机道夫的速度为350rpm,铺棉机往复频率为6Hz;
(9)从下至上依次铺设低熔点纤维层、混合纤维毡和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针刺速度为900rpm,得到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
(10)将(9)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置于成型模具内进行模压成型:
(11)将(10)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的形状切割蜂窝底层,并在内壁上涂抹植物纤维喷涂层,厚度为20mm;
(12)将(5)所得的饰面层、(10)所得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以及(11)所得的蜂窝底层通过减震胶水层复合,并进行冲断加工安装孔,得汽车抗菌隔音垫成品。
对抗菌隔音垫进行隔音性能测试,采用4206-T型四传声器传递损失阻抗测试管(B&K公司,丹麦)按照GB/Z27764-2011标准对试样进行隔音测试,试样为100mm直径、2.7mm厚度的圆片。
测试结果为在200~400Hz隔音量平均为7.8dB,800~1000Hz隔音量平均为12.0dB。
抗菌测评为明显具有抗菌性能。
实施例3
(1)称取PC树脂55份、ABS树脂40份、纳米二氧化硅5.0份、双十八院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0.50份、脂肪酸酰胺0.45份、大青叶0.40份、竹叶0.40份、野菊花0.40份,所述PC树脂的相对分子量为20000g/mol,玻璃化温度为135℃;
(2)将纳米二氧化硅通过超声波振荡设备分散于纯净水中形成无机纳米粒子分散液;
(3)将所得分散液与ABS树脂加入挤出机,
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挤出机,其主体结构主要包括五个组成单元,分别为驱动系统100、进料系统200、控制系统300、支撑系统400和压塑系统500。
如图2~5所示,驱动系统100包括驱动电机101、减速箱102和联轴器103,三者依次进行连接,形成传动机构。进料系统200包括进料斗201和进料驱动组件202。控制系统300包括第一控制面板301和第二控制面板302,第一控制面板301主要控制驱动系统100以及进料系统200,第二控制面板302主要控制压塑系统500。支撑系统400包括第一底座401、第二底座402和支撑架403。压塑系统500包括机筒501、螺杆502、控温组件503、出风口504、成型模具505、出料口506,螺杆502设置于机筒501的内腔,控温组件503和出风口504设置于机筒501的两侧,成型模具505和出料口506设置于机筒501的端部。
进一步地,在驱动系统100中,驱动电机101的输出部分与减速箱102相连接,减速箱102与联轴器103相连接。驱动系统100的作用是给螺杆502提供所需的扭矩和转速,使得螺杆502在一定的转速范围内旋转工作,按生产工艺条件要求,保证螺杆502在一定的转矩作用下平稳地旋转,完成原料塑化及被推出机筒的输送工作。其中,减速箱102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减速箱102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在本实施例中,减速箱102有效提高了转动的扭矩,减少了能量的损耗。而联轴器103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在使用该挤出机的时候,所述压塑系统500的螺杆502通过联轴器103和减速箱102与驱动电机101相配合,驱动电机101带动减速箱102和联轴器103以及螺杆502进行运动,实现整个结构的传动机制。
在进料系统200中,包括进料斗201和进料驱动组件202,进料斗201与进料驱动组件202连接,进料斗201位于压塑系统500中机筒501的正上方,并与之相通。进料驱动组件202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外部的电机,以及进料斗201内的搅拌器,当使用时,向进料斗201内进行投料,同时电机带动搅拌机进行搅拌,驱动进料斗201中的物料快速落入机筒501内,提前一步对原料进行处理,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控制系统300具有两个控制面板,分别为第一控制面板301和第二控制面板302。挤出机设备中的控制系统主要用来实现挤出机生产工作过程中的螺杆转速、各部位加热温度和塑化料熔体压力等工艺参数的控制。目前挤出机的控制系统多采用仪表控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面板301主要控制驱动系统100以及进料系统200,第二控制面板302主要控制压塑系统500。具体的,第一控制面板301主要控制驱动电机101的转速,以及进料驱动组件202中电机的转速,如此便可控制螺杆502的转速以及进料斗201中搅拌器的搅拌速度。第一控制面板301设置于第一底座401的外侧边。第二控制面板302主要控制压塑系统500内各部位的温度、环境温度以及加料温度等,从而控制原料在挤出塑化时的工艺温度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生产质量。其中,控温组件503也受其控制。第二控制面板302设置于第二底座402的外侧边。
支撑系统400具有三个支撑体,分别为第一底座401、第二底座402和支撑架403。具体的,其中第一底座401用于支撑驱动系统100,其上方安装有驱动电机101、减速箱102和联轴器103。第二底座402用于支撑支撑架403以及压塑系统500,第二底座402上面设置有支撑架403,支撑架403的下端与第二底座402的上表面相连接,压塑系统500的机筒501连同螺杆502设置于支撑架403的上表面。整个支撑系统400起到了固定单元部件,设置控制系统的作用。
压塑系统500中作为整个挤出机装置的主体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把原料从这里经挤压、加热,由固态转变为塑化熔融态,然后从机筒501前端的分流板(也叫多孔板)等量、等压地均匀挤出,进入成型制品模具。其主要结构包括机筒501、螺杆502、控温组件503、出风口504、成型模具505、出料口506等一系列构件。螺杆502设置于机筒501的内腔,并贯穿始终。机筒501的上端与进料斗201相连接,并互相连通。物料从进料斗201投入,并进入机筒501之后,机筒501内转动的螺杆502将物料挤压、传输到端部。控温组件503设置于机筒501的外侧边,用于通入一定温度的气流以控制机筒501内部的环境温度,保证最内部在挤出过程中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温度对螺杆挤出过程中各加工温区温度的影响。出风口504相对于控温组件503设置于机筒501的另一侧,用于排放通入机筒501的气流。成型模具505以及出料口506设置于压塑系统500的外端部,其中成型模具505用于为物料塑形。出料口506设置于成型模具505的外端下侧,用于输出成型物料。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螺杆502和机筒501担负着物料的塑化和加压的任务。螺杆502是挤出机的关键部件,挤出机的挤出产量、熔体温度、熔体均匀性和功率消耗等主要取决于螺杆502结构。螺杆502的直径D是螺杆502的基本参数,挤出机的规格常以螺杆502直径来表示。螺杆502长径比L/D是螺杆502的重要参数。长径比大,塑化均匀,目前常用螺杆502的长径比多为25左右。
本实施例具体的工作原理为:整个挤出机装置设置于支撑系统400之上,控制系统300的两个控制面板分别控制着挤出机的机械运动和温度水平。当物料通过进料斗201进入机筒501后,被驱动系统100传动连接的螺杆502进行同步旋转,促使物料在机筒501内发生移动,物料在合适的环境温度中受到压力并获得热量发生形态变化,最后通过成型模具505成型后,由出料口506排出装置。
进一步的,在这一过程中,还包括其他辅助性的作用。物料投进料斗201后,在驱动组件202的作用下,能加快物料快速进入机筒501。驱动系统100中的驱动电机101、减速箱102和联轴器103形成传动将旋转传递到螺杆502。控温组件503维持了机筒501内、螺杆外的区域温度稳定(即机筒501内有两个区域,一个是机筒501内、螺杆外的外部区域;一个是螺杆所在的,包含各工作区的内部区域;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具有隔离层),控温组件503维持了外部区域的温度稳定,而非替代加热器对内部区域中各工作区进行加热,极大程度降低了由于挤出机环境温度的不稳定对内部各工作区的温度造成的影响。
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机筒501最内部各工作区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处于合适的范围。而温度范围的控制主要由第二控制面板302来调节实施。通过第二控制面板302能够调节机筒501最内部各区温度,在200℃下挤出。第二控制面板302还能调节机筒501的环境温度。其中,机筒501内环境温度的调节主要通过控温组件503来实现。
本实施例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是,
控温组件503包括磁力圈503a,进风端503b,进风口503c。
本设备采用气流温度来控制内部的环境温度,即对内部环境通入所需温度的气流,从而实现持续控温。
本实施例具体的工作流程为:具有特定温度的气流从进风端503b进入装置,再通过进风口503c进入机筒501内,最后从出风口504排出。
如何实现控温组件503对气体流量的大小进行控制。因此,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进风口503c处设置有风量控制装置509,其可以实现对通入机筒501内的气体流量进行限定。
如图8~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量控制装置509包括第一配合件509a、第二配合件509b、回弹组件509c以及固定件509d。第一配合件509a与第二配合件509b穿插连接,第一配合件509a通过回弹组件509c被设置于固定件509d上,第二配合件509与固定件509d互相连接。
具体的,第一配合件509a起到推动第二配合件509b进行偏心转动的作用。第一配合件509a包括圆形磁块509a-1和联动杆509a-2,圆形磁块509a-1具有磁性,结构形状为圆形,中间位置具有一个圆孔。联动杆509a-2具有四根,联动杆509a-2的其中一端固定在圆形磁块509a-1上,另外一端在对应的一个平面上向外倾斜,该平面经过联动杆509a-2在圆形磁块509a-1上的接触点与圆心所连成的直线上,且该平面垂直于圆形磁块509a-1所在平面。四根联动杆509a-2均匀分布在圆形磁块509a-1的表面上,较佳的,四根联动杆509a-2的倾斜角度相同,互相呈中心对称,且四个接触点也同时分布在直径一定的圆周上。
第二配合件509b具有遮盖进风口503c,决定气体流量大小的作用。第二配合件509b为圆形轮廓,对应于联动杆509a-2也同样具有四个,且四个形状结构相同。其通过转轴509b-1与固定件509d偏心连接,并可以绕着转轴509b-1进行偏心旋转。第二配合件509b在转轴509b-1所在直径的另一侧上具有孔洞509b-2,四根联动杆509a-2的外端分别对应伸入到第二配合件509b的四个孔洞509b-2内,形成联动。
回弹组件509c具有将第一配合件509a和第二配合件509b进行回弹归位的作用。回弹组件509c包括伸缩轴509c-1、底座509c-2、压缩弹簧509c-3以及弹簧片509c-4。伸缩轴509c-1的一端与底座509c-2相连接,且固定,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端口,端口为圆形,直径大于伸缩轴509c-1的外径。压缩弹簧509c-3套设于伸缩轴509c-1上,两端被底座509c-2以及伸缩轴509c-1的端口所限制。弹簧片509c-4对应于四个第二配合件509b具有四个,且形状相同,均为“V”形弹簧片。弹簧片509c-4的一边较长,一边较短,较短的一端固定在底座509c-2的边缘,较长的一端背离底座509c-2,朝向外侧,并抵在所对应第二配合件509b的外边缘。在结构上,固定后的弹簧片509c-4呈倒“V”形。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配合件509a的圆形磁块509a-1上,圆孔直径略大于伸缩轴509c-1的外径尺寸。同时,圆形磁块509a-1通过其上的圆孔套设于伸缩轴509c-1上,一面抵住伸缩轴509c-1的端口,另一面抵住压缩弹簧509c-3。
固定件509d具有固定整个风量控制装置509的作用,其外轮廓为圆形,在两个互相垂直的直径上具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垂直相较于圆心,且圆心处具有一定的空间用以放置和固定回弹组件509c的底座509c-2。连接杆之间的空间用于气体的流通。
在本实施例中,风量控制装置509能够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控制第一配合件509a的运动,从而通过联动的机构影响气流流量的面积大小。具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一、外部磁场(磁力圈503a)增强,套设于伸缩轴509c-1上的圆形磁块509a-1受到磁力圈503a的排斥力作用沿着伸缩轴509c-1向内移动。
二、运动的磁力圈503a同时带动固定于其上的联动杆509a-2进行移动,由于联动杆509a-2的另一端穿插于第二配合件509b的孔洞509b-2内,因此带动第二配合件509b绕转轴509b-1进行偏心转动,转动的方向为装置的内侧。
三、向内侧偏心转动的第二配合件509b逐渐阻挡了一部分进风口503c的面积,从而影响了气体流量的大小。
四、继续增大磁场,直至外部磁场引起的排斥力等于弹簧片509c-4的反弹力或等于弹簧片509c-4的反弹力与底座509c-2提供的支持力之和,此时气体的流量最小。
五、减小磁场,磁场引起的排斥力相对减小,第一配合件509a受到压缩弹簧509c-3的反弹力向外运动,同时第二配合件509b受到弹簧片509c-4反弹力的作用向外偏心转动,整个装置逐渐归位。
六、装置归位的过程中,第二配合件509b遮盖进风口503c的面积减少,气体流量变大。
参照图11~17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架403与第二底座402通过卡盘404以及限位组件405进行连接,两者可互相卡扣,同时也可以拆卸分离。其中,卡盘404设置于支撑架403的下侧,并处于靠近内侧的一端。限位组件405设置于第二底座402的上侧,同样对应于卡盘404处于靠近内侧的一端。具体的,卡盘404具有外伸短管404a、扣接外缘404b以及卡扣404c。外伸短管404a为空心圆管状,由支撑架403下表面的内侧端部向下延伸,其外端的边缘设置有外凸的扣接外缘404b,扣接外缘404b呈圆环状,四周均匀分布着四个卡扣404c。卡扣404c呈钩状,且从下向上看,弯钩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限位组件405包括外接环405a、锁定块405b和轮齿条405c。其中,外接环405a的整体为圆环状,其上切割有限位槽405d,限位槽405d在外接环405a所在平面的基础上进行剪裁,限位槽405d的形状对应于卡盘404中扣接外缘404b和卡扣404c的组合形状,外接环405a的厚度略大于卡扣404c的厚度。锁定块405b设置于限位槽405d之上,且覆盖于对应卡扣404c形状的相应位置上。外接环405a上设置有一小段轮齿条405c,轮齿条405c的纵向侧边贴合外接环405a,垂直设置,其外侧具有轮齿,内侧光滑。在轮齿条405c一端对应于外接环405a的外侧设置有弧形缺口405e。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405整体设置于第二底座402的上侧,同时,第二底座402的上侧对应于限位组件405的外接环405a外轮廓形状设置有四个固定件402a,固定件402a呈钩状,可以固定住限位组件405整个结构。同时,第二底座402上侧还设置有一个固定架402b,固定架402b为倒“L”形,其侧壁的端部固定于第二底座402上,上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个圆孔,用以放置和固定旋钮件406,圆孔垂直对应在第二底座402表面上具有一个定位孔402c,可以使旋钮件406的下端嵌入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卡盘404与限位组件405的连接和固定需要旋钮件406的配合完成。旋钮件406在其中起到上锁和稳固的作用。旋钮件406包括顶盘406a、齿轮盘406b、固定盘406c、连接轴406d和定位轴406e。顶盘406a处于旋钮件406的最上端,其圆心位置与连接轴406d的端面进行连接,连接轴406d的另一端面连接齿轮盘406b,齿轮盘406b的另一侧连接固定盘406c,固定盘406c的另一侧连接定位轴406e。进一步的,上述限位组件405边缘的弧形缺口405e尺寸对应于固定盘406c,并用于固定旋钮件406。限位组件405的轮齿条405c模数与齿轮盘406b的模数相同,能够组合联动。
支撑架403与第二底座在进行连接前,先将限位组件405安装在第二底座402上的固定件402a内,限位组件405可在其内转动。再将卡盘404的卡扣404c对准限位组件405上的限位槽405d,并放置进槽内。然后将旋钮件406安装在固定架402b上,具体的,将旋钮件406的连接轴406d穿插固定在固定架402b的圆孔内,定位轴406e朝下对准定位孔402c。此时旋钮件406正好对准轮齿条405c的起始端,逆时针方向转动旋钮件406,同时带动轮齿条405c以及整个限位组件405进行逆时针转动,直至卡扣404c完全嵌入限位槽405d。此时,锁定块405b位于卡扣404c上方,固定住卡扣404c,使得整个卡盘404无法脱落,且弧形缺口405e正好位于旋钮件406的侧边位置。为保证偶然因素导致限位组件405转动滑脱,在卡扣404c完全嵌入限位槽405d时,按下旋钮件406,使得其上的固定盘406c卡在弧形缺口405e内,使得限位组件405无法松动。至此,支撑架403与第二底座402连接完毕。
水全部蒸发并留下无机纳米粒子与ABS树脂形成的混合物。
(4)将所得混合物与PC树脂、双十八皖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脂肪酸酰胺、粉状大青叶、粉状竹叶、粉状野菊花加入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并通过本实施例所述挤出机共混造粒,机筒温度为210℃,螺杆转速为320rpm,制得低收缩率高韧性的PC/ABS合金材料。
(5)根据需要的尺寸将步骤(4)所得的PC/ABS合金材料进行切剖,得到饰面层。
(6)分别将熔融指数为1.5g/10min的聚丙烯切片加入熔融螺杆A和粘度指数为0.60dl/g的聚酯切片加入熔融螺杆B中作为皮层和芯层,皮层与芯层按照质量比1:1加入到纺丝机计量泵中,纤维成型后将F-2169油剂包覆于纤维表面,然后经过油剂槽上油棍、兰步牵伸机、一道定型机、卷曲机、脱气味槽、二道定型机后得到纤维束,将上述纤维束通过纤维整形机和切断机,所述的脱气味槽的温度为120℃,所述的纤维整形机喷头压力为3.2Kg/cm2,得到PP/PET复合短纤维;
(7)将PP/PET复合短纤维由喂棉机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低熔点纤维网,将该低熔点纤维网输送给铺棉机,铺叠形成低熔点纤维层:将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针刺速度为200rpm,喂棉机的速度为15Hz,梳理机道夫的速度为320rpm,铺棉机往复频率为5Hz;
(8)将再生纤维、涤纶纤维和PP/PET复合短纤维按重量比50:25:25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纤维,将混合纤维由喂棉机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混合纤维网,将该混合纤维网输送给铺棉机,铺叠形成混合纤维毡,将混合纤维毡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针刺速度为350rpm,喂棉机的速度为20Hz,梳理机道夫的速度为350rpm,铺棉机往复频率为6Hz;
(9)从下至上依次铺设低熔点纤维层、混合纤维毡和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针刺速度为900rpm,得到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
(10)将(9)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置于成型模具内进行模压成型:
(11)将(10)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的形状切割蜂窝底层,并在内壁上涂抹植物纤维喷涂层,厚度为20mm;
(12)将(5)所得的饰面层、(10)所得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以及(11)所得的蜂窝底层通过减震胶水层复合,并进行冲断加工安装孔,得汽车抗菌隔音垫成品。
对抗菌隔音垫进行隔音性能测试,采用4206-T型四传声器传递损失阻抗测试管(B&K公司,丹麦)按照GB/Z27764-2011标准对试样进行隔音测试,试样为100mm直径、2.7mm厚度的圆片。
测试结果为在200~400Hz隔音量平均为7.4dB,800~1000Hz隔音量平均为12.6dB。
抗菌测评为明显具有抗菌性能。
由此可见,本发明所得的抗菌隔音垫重量轻、吸音效果好、环境友好、可以回收再利用,且具有抗菌效用,绿色环保,经济实用。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以质量份计,称取PC树脂50~55份、ABS树脂40~45份、纳米二氧化硅4.5~5.0份、双十八皖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0.45~0.50份、脂肪酸酰胺0.45~0.50份、大青叶0.35~0.40份、竹叶0.35~0.40份、野菊花0.35~0.40份;
(2)将纳米二氧化硅在水中分散形成纳米粒子分散液;
(3)将所述纳米粒子分散液注入挤出机,与ABS树脂共混,形成水无机纳米粒子与ABS树脂形成的混合物;
(4)将(3)所得混合物与PC树脂、双十八皖基醇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脂肪酸酰胺、大青叶、竹叶、野菊花加入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并通过挤出机共混造粒,制得低收缩率高韧性的PC/ABS合金材料;
(5)将(4)得到的合金材料切割得到饰面层;
(6)将聚丙烯切片加入熔融螺杆A,将聚酯切片加入熔融螺杆B中作为皮层和芯层,然后加入到纺丝机计量泵中,纤维成型后将F-2169油剂包覆于纤维表面,然后经过油剂槽上油棍、三步牵伸机、一道定型机、卷曲机、脱气味槽、二道定型机后得到纤维束,将上述纤维束通过纤维整形机和切断机,得到PP/PET复合短纤维;
(7)将PP/PET复合短纤维由喂棉机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低熔点纤维网,将该低熔点纤维网输送给铺棉机,铺叠形成低熔点纤维层,将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
(8)将再生纤维、涤纶纤维和PP/PET复合短纤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纤维,将混合纤维由喂棉机送入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混合纤维网,将该混合纤维网输送给铺棉机,铺叠形成混合纤维毡,将混合纤维毡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
(9)从下至上依次铺设低熔点纤维层、混合纤维毡和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得到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
(10)将(9)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置于成型模具内进行模压成型;
(11)将(10)中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的形状切割蜂窝底层,并在内壁上涂抹植物纤维喷涂层;
(12)将(5)所得的饰面层、(10)所得的汽车抗菌隔音垫半成品以及(11)所得的蜂窝底层通过减震胶水层复合,并进行冲断加工安装孔,得汽车抗菌隔音垫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切片,其粘度指数为0.60~0.65dl/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切片,其熔融指数为1.5~1.8g/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低熔点纤维层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其中,所述针刺加固的针刺速度为190~200rpm。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中任一项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混合纤维毡在针刺机上进行针刺加固,其针刺速度为300~350rp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树脂的相对分子量为17000~20000g/mol,玻璃化温度为135~140℃。
7.根据权利要求1、2、4或6中任一项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再生纤维、涤纶纤维和PP/PET复合短纤维混合均匀,其中,原料质量比为再生纤维:涤纶纤维:PP/PET复合短纤维=2:1:1。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层和芯层,其中,皮层与芯层的质量比为1:1。
9.根据权利要求1、2、4、6或8中任一项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内壁上涂抹植物纤维喷涂层,其涂层厚度为20~35mm。
10.一种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制成的抗菌隔音垫。
CN201710955703.3A 2017-10-14 2017-10-14 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垫 Withdrawn CN1076965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5703.3A CN107696520A (zh) 2017-10-14 2017-10-14 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5703.3A CN107696520A (zh) 2017-10-14 2017-10-14 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6520A true CN107696520A (zh) 2018-02-16

Family

ID=61184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5703.3A Withdrawn CN107696520A (zh) 2017-10-14 2017-10-14 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965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3231A (zh) * 2019-01-12 2019-06-07 常州市贝特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棚用隔音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3231A (zh) * 2019-01-12 2019-06-07 常州市贝特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棚用隔音防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9869B (zh) 一种改性聚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改性聚丙烯纤维增强砂浆混凝土
CN1024576C (zh) 分散的玻璃短纤维与热塑纤维紧密混合组成的预制层制造方法及产品
CN103737736B (zh) 一种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树脂粒料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EP1966101A1 (en) Compression and injection molding applications utilizing glass fiber bundles
CN101218087A (zh) 聚合物/wucs毡片及其形成方法
CN1060543C (zh)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连续制备方法和设备
CN106894102A (zh) 高效聚烯烃/聚酯皮芯复合直接纺丝系统和方法
CN107696520A (zh) 一种制备抗菌隔音垫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垫
CN1333734A (zh) 用于玻璃纤维和可注塑的聚合物的非水上浆体系
CN107696611A (zh) 一种制备阻燃隔音垫的方法及阻燃隔音垫
CN102504609A (zh) 一种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处理方法
CN107778816A (zh) 一种制备隔音垫的方法及隔音垫
CN107584839A (zh) 一种制备耐老化隔音垫的方法及耐老化隔音垫
CN106222787A (zh) 一种再生聚酯瓶片制备光热响应短纤维的方法
CN1683616A (zh) 混凝土用增强型改性聚丙烯粗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7021A (zh) 一种制备耐辐照隔音垫的方法及耐辐照隔音垫
CN109735070A (zh) 一种聚乳酸/竹颗粒/竹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E60314249T2 (de) Glasfasergranulat mit hoher dichte
CN111996670A (zh) 一种用于成型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CN106671492A (zh) 一种汽车隔音垫制造方法
CN101735509B (zh) 微-纳米碳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2933A (zh) 一种纤维复合材料及利用rtm成型方法生产该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5538538B (zh) 一种长纤维束熔融浸渍系统
CN205615023U (zh) 一种长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
CN107574578A (zh) 一种吸音棉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