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2120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节点设备、数据处理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节点设备、数据处理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82120A CN107682120A CN201710909146.1A CN201710909146A CN107682120A CN 107682120 A CN107682120 A CN 107682120A CN 201710909146 A CN201710909146 A CN 201710909146A CN 107682120 A CN107682120 A CN 1076821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time
- sending
- node
- interval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9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9/00—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节点设备由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由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实现了根据预定条件调节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所应用的发送模式,避免了长期采用一种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若消息发送周期较长导致的数据发送周期内节点设备出现异常或掉线,使得消息遗漏,若消息发送周期较短导致的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节点设备、数据处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监控系统中,对于应用电池供电的节点设备,需定时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以使网络设备明确该节点设备的状态。
目前,各节点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周期通常是固定的。由于数据发送周期固定,就导致了数据发送的不灵活,不满足多样性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节点设备、数据处理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节点设备定时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导致的不灵活、不满足多样性需求的问题,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所述第二次之间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
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
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二数据时,第五次和第四次之间是第二间隔时间,第六次和所述第五次之间是所述第二间隔时间,第一间隔时间与第二间隔时间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据能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和采集的环境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二数据时,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四次和所述第三次之间是第二间隔时间,所述第二间隔时间和第一间隔时间不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五次和所述第四次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第六次和所述第五次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
或者,
第五次和所述第四次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是第三间隔时间,第六次和所述第五次发送第二数据是所述第三间隔时间,所述第三间隔时间和所述第二间隔时间不同,且所述第三间隔时间和所述第一间隔时间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包括:
获得切换信息,将所述节点设备以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切换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所述切换信息是依据其他节点设备采集的表明环境状态的信息产生的;
或者,
当检测到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信息满足预定条件时,将所述节点设备以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切换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
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计时器用于确定间隔时间;
通信器用于传输数据;
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通信器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所述计时器确定的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所述第二次之间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节点设备包括:采集器,用于采集环境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能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和采集的环境数据。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所述第二次之间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
检测模块用于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
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所述第二次之间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网络设备,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其中,能依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和至少依据所述第二数据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及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均是第一间隔时间,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本方案通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节点设备由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由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实现了根据预定条件调节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所应用的发送模式,灵活发送数据,满足多样性需求,避免了长期采用一种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若消息发送周期较长导致的数据发送周期内节点设备出现异常或掉线,使得消息遗漏,若消息发送周期较短导致的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1、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
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以使得网络设备能明确节点设备当前的状态,例如:节点设备是否在线正常运行,此时,可以具体为:当节点设备在线正常运行时,发送第一数据,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时,无需对第一数据进行解析,即可明确了该节点设备在线正常运行;对应的,当节点设备未正常运行时,则不发送第一数据,网络设备在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数据,则明确该节点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
也可以为:当节点设备在线正常运行时,发送第一数据,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时,对第一数据进行解析,以明确第一数据所表明的节点设备的状态,从而确定该节点设备在线正常运行;对应的,当节点设备未正常运行时,发送第一数据,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时,对第一数据进行解析,从而根据第一数据明确该节点设备未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多个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即网络设备可同时对多个节点设备进行状态的监控。
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即每间隔第一间隔时间发送一次第一数据。
步骤S12、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可以为:监测节点设备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也可以为:监测网络设备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还可以为:监测外界环境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3、如果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当第二数据仅包括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时,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相同。
此时,当满足预定条件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由于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相同,那么,当满足预定条件时,仅调整节点设备的发送模式,将第一发送模式调整为第二发送模式。
当第二数据除包括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外,还包括其他数据时,当满足预定条件时,以第二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此时,其调整的不仅是节点设备的数据发送模式,还包括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即当满足预定条件时,以不同于第一发送模式的第二发送模式,发送不同于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及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均是第一间隔时间,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本方案通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节点设备备由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由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实现了根据预定条件调节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所应用的发送模式,避免了长期采用一种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若消息发送周期较长导致的数据发送周期内节点设备出现异常或掉线,使得消息遗漏,若消息发送周期较短导致的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1、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
步骤S22、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
步骤S23、如果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二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二数据时,第五次和第四次之间是第二间隔时间,第六次和第五次之间是第二间隔时间,第一间隔时间与第二间隔时间不同。
第二发送模式为与第一发送模式不同的数据发送模式,具体的,第二发送模式为每间隔第二间隔时间发送一次第二数据,即以第二发送模式第二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与以第二发送模式第一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以第二发送模式第三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与以第二发送模式第二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后续依此类推。
具体的,当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的次数为3次时,后续第四次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五次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六次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五次与第四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第六次与第五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
当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的次数为3次时,第四次发送数据之前,预定条件满足,则第四次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与第二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第五次与第四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第六次与第五次之间的佳能为第二间隔时间,其中,第四次与第三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
其中,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的次数不限定为3次,该次数与预定条件满足的时机相关,当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的次数为4次时,第一次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可以认为是第五次发送数据,该次数限定仅与总的数据发送次数有关,而与哪种发送模式无关;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的次数也不限定为3次,在此仅作为示例表示,
第一间隔时间与第二间隔时间不同,其中,第二间隔时间可能长于第一间隔时间,第二间隔时间也可能短于第一间隔时间。
具体的,节点设备可以为:传感器,如:门窗报警器,烟雾报警器,摄像头等。
例如:节点设备为门窗报警器,当检测到预设条件满足时,如:该门窗报警器的电量低于某一预定值时,以第二间隔时间发送第二数据,其中,第二间隔时间长于第一间隔时间,以便于减少数据发送次数,节约电能;当用户对该门窗报警器的电池进行更换后,预设条件满足,即该门窗报警器的电量高于某一预定值,则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即将每两次数据发送的时间间隔缩短,以达到对该门窗报警器是否在线的有效监控;
节点设备为门窗报警器,当用户在家时,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当用户离开家,家中无人时,满足预设条件,以第二间隔时间发送第二数据,其中,第二间隔时间短于第一间隔时间,以便于对该门窗报警器达到有效的是否在线的监控,避免用户不在家时,该门窗报警器掉线而数据发送周期过长,使得网络设备无法及时发现该门窗报警器掉线;当用户回家后,预设条件满足,以第一间隔时间发送第一数据,以延长数据发送周期,由于用户在家即使其数据发送周期较长,用户也可以自行对门窗进行监控,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及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均是第一间隔时间,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本方案通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节点设备由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由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实现了根据预定条件调节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所应用的发送模式,避免了长期采用一种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若消息发送周期较长导致的数据发送周期内节点设备出现异常或掉线,使得消息遗漏,若消息发送周期较短导致的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31、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
步骤S32、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
步骤S33、如果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和采集的环境数据。
第二数据不仅可以包括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还可以包括采集的环境数据。
其中,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可以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此时,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相同;还可以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采集的环境数据,此时,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不同;还可以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以及采集的环境数据。
采集的环境数据为:节点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
例如:当节点设备为烟雾报警器节点设备时,其采集的环境数据为:环境中的烟雾数据;当节点设备为门窗报警器节点设备时,其采集的环境数据为:门窗状态数据,或门窗状态变化数据。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及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均是第一间隔时间,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本方案通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节点设备由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由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实现了根据预定条件调节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所应用的发送模式,避免了长期采用一种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若消息发送周期较长导致的数据发送周期内节点设备出现异常或掉线,使得消息遗漏,若消息发送周期较短导致的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S41、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
步骤S42、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
步骤S43、如果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和采集的环境数据,第二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二数据时,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第四次和第三次之间是第二间隔时间,第二间隔时间和第一间隔时间不同。
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第四次与第三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而第二间隔时间与第一间隔时间不同。若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相同,为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那么,其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的发送时间应与第三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而本实施例中第四次与第三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那么,第四次不是发送的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其第四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为节点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
具体的,节点设备按照第一间隔时间发送第一数据,以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明确该节点设备为在线运行状态,当节点设备检测到环境数据时,无论此时与前一次第一数据发送的时间间隔是否为第一间隔时间,其都将该环境数据发送至网络设备,那么,第二间隔时间短于第一间隔时间。
进一步的,可以包括:第五次和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是第一间隔时间,第六次和第五次发送第二数据是第一间隔时间。
在此处,第五次与第六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为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不同于第四次发送的采集的环境数据。
此时,在第四次节点设备发送的采集的环境数据时,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环境数据,可以在对该环境数据进行解析的同时,明确此时该节点设备为在线运行状态,因此,在下一次发送数据时,可以为:间隔第一间隔时间发送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状态的数据,即第五次与第四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第六次与第五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依此类推,直至下一次节点设备发送采集的环境数据,只有在节点设备发送采集的环境数据与其前一次发送数据之间的间隔时间为非第一间隔时间,即第四次与第三次之间的佳能为非第一间隔时间,其他数据发送次数之间的间隔均为第一间隔时间。
进一步的,可以包括:第五次和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是第三间隔时间,第六次和第五次发送第二数据是第三间隔时间。
在此处,第五次与第六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为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不同于第四次发送的采集的环境数据。
此时,在第四次节点设备发送的采集的环境数据时,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环境数据,可以在对该环境数据进行解析的同时,明确此时该节点设备为在线运行状态,因此,在下一次发送数据时,可以为:间隔第三间隔时间发送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状态的数据,即第五次与第四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三间隔时间,第六次与第五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三间隔时间,依此类推,直至下一次节点设备发送采集的环境数据。
其中,第三间隔时间不同于第一间隔时间,也可以不同于第二间隔时间,当然,第三间隔时间还可以与第二间隔时间相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及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均是第一间隔时间,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本方案通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节点设备由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由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实现了根据预定条件调节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所应用的发送模式,避免了长期采用一种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若消息发送周期较长导致的数据发送周期内节点设备出现异常或掉线,使得消息遗漏,若消息发送周期较短导致的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S51、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
步骤S52、获得切换信息,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切换信息是依据其他节点设备采集的表明环境状态的信息产生的。
当检测到切换信息时,节点设备调整数据发送模式,将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
其中,切换信息为依据其他节点设备采集的表明环境状态的信息产生的。
具体的,当其他节点设备采集到环境状态发生变化,或者,环境状态达到某一预定条件时,节点设备即获得切换信息,其中,切换信息可以为节点设备在明确其他节点设备采集的环境状态时产生的,也可以为:网络设备在检测到其他节点设备采集的环境状态时产生并发送给节点设备的。
例如:当摄像头获取图像信息,图像信息表明用户进入家中,此时,节点设备或网络设备或其他设备产生切换信息,节点设备获得该切换信息,调整其数据发送模式,将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具体的,第二发送模式对应的数据发送周期大于第一间隔时间,以使得,在节点设备明确用户处于家中时,延长其数据发送周期,以节约电能,是由于用户在家中可以自行对门窗及烟雾等进行监控,此时无需确定门窗报警器及烟雾报警器等是否在线,无论门窗报警器及烟雾报警器等是否在线,用户都可以自己确定门窗的安全及烟雾状态。
在此过程中,若节点设备未发生掉线,仍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此时,若烟雾浓度超标,该烟雾报警器仍会发出报警信号,即采集的环境数据,其延长的仅是该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的发送周期,而与节点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无关。
进一步的,切换信息也可以为节点设备自身采集到的环境数据,根据其自身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调节数据发送模式。例如:节点设备为:摄像头,当摄像头采集到用户进入家中时,调节其自身的数据发送模式,将第一发送模式调整为第二发送模式,其中,第二发送模式对应的数据发送周期大于第一间隔时间,以节约电能。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及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均是第一间隔时间,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本方案通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节点设备由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由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实现了根据预定条件调节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所应用的发送模式,避免了长期采用一种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若消息发送周期较长导致的数据发送周期内节点设备出现异常或掉线,使得消息遗漏,若消息发送周期较短导致的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61、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
步骤S62、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
步骤S62、当节点设备的状态信息满足预定条件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根据节点设备自身的状态信息调整数据发送模式,可以具体为:
节点设备检测自身的电量剩余情况,根据该电量剩余情况调整数据发送模式,如:电量低于某一预定值时,将第一发送模式调整为第二发送模式,其中,第二发送模式的数据发送周期长于第一发送模式中的第一间隔时间;当电量高于某一预定值时,将第一发送模式调整为第二发送模式,其中,第二发送模式的数据发送周期短于第一发送模式中的第一间隔时间。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及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均是第一间隔时间,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本方案通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节点设备由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由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实现了根据预定条件调节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所应用的发送模式,避免了长期采用一种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若消息发送周期较长导致的数据发送周期内节点设备出现异常或掉线,使得消息遗漏,若消息发送周期较短导致的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节点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
处理器71,计时器72及通信器73。
其中,计时器72用于确定间隔时间。
通信器73用于传输数据。
处理器71用于控制通信器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电子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计时器确定的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设备的状态,其中,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其中,节点设备可以为:节点设备,也可以为包含节点设备的电子设备。
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设备的状态,以使得网络设备能明确节点设备设备当前的状态,例如:节点设备设备是否在线正常运行,此时,可以具体为:当节点设备在线正常运行时,发送第一数据,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时,无需对第一数据进行解析,即可明确了该节点设备在线正常运行;对应的,当节点设备未正常运行时,则不发送第一数据,网络设备在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一数据,则明确该节点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
也可以为:当节点设备在线正常运行时,发送第一数据,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时,对第一数据进行解析,以明确第一数据所表明的节点设备的状态,从而确定该节点设备在线正常运行;对应的,当节点设备未正常运行时,发送第一数据,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时,对第一数据进行解析,从而根据第一数据明确该节点设备未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多个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即网络设备可同时对多个节点设备进行状态的监控。
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即每间隔第一间隔时间发送一次第一数据。
其中,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可以为:监测节点设备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也可以为:监测网络设备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还可以为:监测外界环境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第二数据仅包括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时,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相同。
此时,当满足预定条件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由于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相同,那么,当满足预定条件时,仅调整节点设备的发送模式,将第一发送模式调整为第二发送模式。
当第二数据除包括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外,还包括其他数据时,当满足预定条件时,以第二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此时,其调整的不仅是节点设备的数据发送模式,还包括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即当满足预定条件时,以不同于第一发送模式的第二发送模式,发送不同于第一数据的第二数据。
第二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二数据时,第五次和第四次之间是第二间隔时间,第六次和第五次之间是第二间隔时间,第一间隔时间与第二间隔时间不同。
第二发送模式为与第一发送模式不同的数据发送模式,具体的,第二发送模式为每间隔第二间隔时间发送一次第二数据,即以第二发送模式第二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与以第二发送模式第一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以第二发送模式第三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与以第二发送模式第二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后续依此类推。
具体的,当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的次数为3次时,后续第四次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五次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六次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五次与第四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第六次与第五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
当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的次数为3次时,第四次发送数据之前,预定条件满足,则第四次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与第二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第五次与第四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第六次与第五次之间的佳能为第二间隔时间,其中,第四次与第三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
其中,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的次数不限定为3次,该次数与预定条件满足的时机相关,当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的次数为4次时,第一次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可以认为是第五次发送数据,该次数限定仅与总的数据发送次数有关,而与哪种发送模式无关;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的次数也不限定为3次,在此仅作为示例表示,
第一间隔时间与第二间隔时间不同,其中,第二间隔时间可能长于第一间隔时间,第二间隔时间也可能短于第一间隔时间。
具体的,节点设备可以为:传感器,如:门窗报警器,烟雾报警器,摄像头等。
例如:节点设备为门窗报警器,当检测到预设条件满足时,如:该门窗报警器的电量低于某一预定值时,以第二间隔时间发送第二数据,其中,第二间隔时间长于第一间隔时间,以便于减少数据发送次数,节约电能;当用户对该门窗报警器的电池进行更换后,预设条件满足,即该门窗报警器的电量高于某一预定值,则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即将每两次数据发送的时间间隔缩短,以达到对该门窗报警器是否在线的有效监控;
节点设备为门窗报警器,当用户在家时,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当用户离开家,家中无人时,满足预设条件,以第二间隔时间发送第二数据,其中,第二间隔时间短于第一间隔时间,以便于对该门窗报警器达到有效的是否在线的监控,避免用户不在家时,该门窗报警器掉线而数据发送周期过长,使得网络设备无法及时发现该门窗报警器掉线;当用户回家后,预设条件满足,以第一间隔时间发送第一数据,以延长数据发送周期,由于用户在家即使其数据发送周期较长,用户也可以自行对门窗进行监控,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第二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和采集的环境数据。
第二数据不仅可以包括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还可以包括采集的环境数据。
其中,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可以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此时,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相同;还可以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采集的环境数据,此时,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不同;还可以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以及采集的环境数据。
采集的环境数据为:节点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
例如:当节点设备为烟雾报警器节点设备时,其采集的环境数据为:环境中的烟雾数据;当节点设备为门窗报警器节点设备时,其采集的环境数据为:门窗状态数据,或门窗状态变化数据。
处理器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包括:第二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二数据时,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第四次和第三次之间是第二间隔时间,第二间隔时间和第一间隔时间不同。
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第四次与第三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而第二间隔时间与第一间隔时间不同。若第二数据与第一数据相同,为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那么,其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的发送时间应与第三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而本实施例中第四次与第三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间隔时间,那么,第四次不是发送的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其第四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为节点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
具体的,节点设备按照第一间隔时间发送第一数据,以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明确该节点设备为在线运行状态,当节点设备检测到环境数据时,无论此时与前一次第一数据发送的时间间隔是否为第一间隔时间,其都将该环境数据发送至网络设备,那么,第二间隔时间短于第一间隔时间。
进一步的,可以包括:第五次和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是第一间隔时间,第六次和第五次发送第二数据是第一间隔时间。
在此处,第五次与第六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为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不同于第四次发送的采集的环境数据。
此时,在第四次节点设备发送的采集的环境数据时,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环境数据,可以在对该环境数据进行解析的同时,明确此时该节点设备为在线运行状态,因此,在下一次发送数据时,可以为:间隔第一间隔时间发送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状态的数据,即第五次与第四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第六次与第五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间隔时间,依此类推,直至下一次节点设备发送采集的环境数据,只有在节点设备发送采集的环境数据与其前一次发送数据之间的间隔时间为非第一间隔时间,即第四次与第三次之间的间隔为非第一间隔时间,其他数据发送次数之间的间隔均为第一间隔时间。
进一步的,可以包括:第五次和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是第三间隔时间,第六次和第五次发送第二数据是第三间隔时间。
在此处,第五次与第六次发送的第二数据为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不同于第四次发送的采集的环境数据。
此时,在第四次节点设备发送的采集的环境数据时,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环境数据,可以在对该环境数据进行解析的同时,明确此时该节点设备为在线运行状态,因此,在下一次发送数据时,可以为:间隔第三间隔时间发送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状态的数据,即第五次与第四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三间隔时间,第六次与第五次之间的间隔为第三间隔时间,依此类推,直至下一次节点设备发送采集的环境数据。
其中,第三间隔时间不同于第一间隔时间,也可以不同于第二间隔时间,当然,第三间隔时间还可以与第二间隔时间相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果预定条件满足时,处理器控制通信器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包括:
处理器获得切换信息,控制通信器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切换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切换信息是依据其他电子设备采集的表明环境状态的信息产生的。
当检测到切换信息时,节点设备通信器调整数据发送模式,将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
其中,切换信息为依据其他节点设备采集的表明环境状态的信息产生的。
具体的,当其他节点设备采集到环境状态发生变化,或者,环境状态达到某一预定条件时,设备节点设备即获得切换信息,其中,切换信息可以为节点设备在明确其他节点设备采集的环境状态时产生的,也可以为:网络设备在检测到其他节点设备采集的环境状态时产生并发送给节点设备的。
例如:当摄像头获取图像信息,图像信息表明用户进入家中,此时,节点设备或网络设备或其他设备产生切换信息,节点设备获得该切换信息,调整其数据发送模式,将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具体的,第二发送模式对应的数据发送周期大于第一间隔时间,以使得,在节点设备明确用户处于家中时,延长其数据发送周期,以节约电能,是由于用户在家中可以自行对门窗及烟雾等进行监控,此时无需确定门窗报警器及烟雾报警器等是否在线,无论门窗报警器及烟雾报警器等是否在线,用户都可以自己确定门窗的安全及烟雾状态。
在此过程中,若节点设备未发生掉线,仍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此时,若烟雾浓度超标,该烟雾报警器仍会发出报警信号,即采集的环境数据,其延长的仅是该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的数据的发送周期,而与节点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无关。
进一步的,切换信息也可以为节点设备自身采集到的环境数据,根据其自身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调节数据发送模式。例如:节点设备为:摄像头,当摄像头采集到用户进入家中时,调节其自身的数据发送模式,将第一发送模式调整为第二发送模式,其中,第二发送模式对应的数据发送周期大于第一间隔时间,以节约电能。
如果预定条件满足时,处理器控制通信器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包括:
当处理器检测到设备设备的状态信息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通信器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切换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
根据节点设备自身的状态信息调整数据发送模式,可以具体为:
节点设备检测自身的电量剩余情况,根据该电量剩余情况调整数据发送模式,如:电量低于某一预定值时,将第一发送模式调整为第二发送模式,其中,第二发送模式的数据发送周期长于第一发送模式中的第一间隔时间;当电量高于某一预定值时,将第一发送模式调整为第二发送模式,其中,第二发送模式的数据发送周期短于第一发送模式中的第一间隔时间。
本实施例公开的传感设备,通过节点设备通信器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及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均是第一间隔时间,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本方案通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节点设备由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由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实现了根据预定条件调节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所应用的发送模式,避免了长期采用一种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若消息发送周期较长导致的数据发送周期内节点设备出现异常或掉线,使得消息遗漏,若消息发送周期较短导致的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
发送模块81,检测模块82及切换模块83。
其中,发送模块用于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
检测模块82用于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
切换模块83用于当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
其中,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装置所依据的数据处理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装置,通过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及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均是第一间隔时间,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本方案通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节点设备由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由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实现了根据预定条件调节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所应用的发送模式,避免了长期采用一种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若消息发送周期较长导致的数据发送周期内节点设备出现异常或掉线,使得消息遗漏,若消息发送周期较短导致的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
节点设备91及网络设备92。
节点设备91,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网络设备92,用于获得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能依据第一数据获得节点设备91的状态,和至少依据第二数据获得节点设备91的状态,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系统所依据的数据处理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系统,通过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及第三次和第二次之间均是第一间隔时间,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节点设备的状态,第一发送模式与第二发送模式不同。本方案通过在满足预定条件时,将节点设备由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调整为由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实现了根据预定条件调节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数据所应用的发送模式,避免了长期采用一种发送模式发送数据,若消息发送周期较长导致的数据发送周期内节点设备出现异常或掉线,使得消息遗漏,若消息发送周期较短导致的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所述第二次之间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
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
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二数据时,第五次和第四次之间是第二间隔时间,第六次和所述第五次之间是所述第二间隔时间,第一间隔时间与第二间隔时间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能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和采集的环境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二数据时,第四次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四次和所述第三次之间是第二间隔时间,所述第二间隔时间和第一间隔时间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次和所述第四次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第六次和所述第五次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
或者,
第五次和所述第四次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是第三间隔时间,第六次和所述第五次发送第二数据是所述第三间隔时间,所述第三间隔时间和所述第二间隔时间不同,且所述第三间隔时间和所述第一间隔时间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包括:
获得切换信息,将所述节点设备以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切换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所述切换信息是依据其他节点设备采集的表明环境状态的信息产生的;
或者,
当检测到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信息满足预定条件时,将所述节点设备以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切换为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
7.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时器用于确定间隔时间;
通信器用于传输数据;
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通信器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所述计时器确定的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所述第二次之间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采集器,用于采集环境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能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和采集的环境数据。
9.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能用于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所述第二次之间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
检测模块用于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
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至少能用于所述网络设备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10.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点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包括发送至少三次第一数据时,第二次和第一次之间是第一间隔时间,第三次和所述第二次之间是所述第一间隔时间;监测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所述预定条件满足时,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第二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不同;
网络设备,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其中,能依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和至少依据所述第二数据获得所述节点设备的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09146.1A CN107682120A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节点设备、数据处理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09146.1A CN107682120A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节点设备、数据处理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82120A true CN107682120A (zh) | 2018-02-09 |
Family
ID=61138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09146.1A Pending CN107682120A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节点设备、数据处理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8212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82223A (zh) * | 2018-05-30 | 2018-11-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应用数据上报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246001A (zh) * | 2019-04-24 | 2019-09-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127930A (ja) * | 2011-12-19 | 2013-06-27 | Panasonic Corp |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
CN105516234A (zh) * | 2015-11-13 | 2016-04-20 | 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 | 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心跳控制装置和方法 |
CN105682115A (zh) * | 2014-11-21 | 2016-06-1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6912091A (zh) * | 2017-03-06 | 2017-06-3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06479801U (zh) * | 2016-09-09 | 2017-09-08 | 深圳市爱科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现场自动配置的温度采集器及温度监测系统 |
-
2017
- 2017-09-29 CN CN201710909146.1A patent/CN10768212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127930A (ja) * | 2011-12-19 | 2013-06-27 | Panasonic Corp |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
CN105682115A (zh) * | 2014-11-21 | 2016-06-1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5516234A (zh) * | 2015-11-13 | 2016-04-20 | 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 | 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心跳控制装置和方法 |
CN206479801U (zh) * | 2016-09-09 | 2017-09-08 | 深圳市爱科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现场自动配置的温度采集器及温度监测系统 |
CN106912091A (zh) * | 2017-03-06 | 2017-06-3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82223A (zh) * | 2018-05-30 | 2018-11-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应用数据上报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246001A (zh) * | 2019-04-24 | 2019-09-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0246001B (zh) * | 2019-04-24 | 2023-04-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9704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on and alarm architecture | |
EP2836031B1 (en) | Battery management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 |
WO2016112642A1 (zh) | 一种智能设备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 |
JP5046676B2 (ja) | 家屋内異常検出方法、装置、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 |
CN105682121A (zh) | 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采集方法、网关和数据采集系统 | |
US20120116724A1 (en) | Sensor data transmission frequency controller using sensor situation information | |
CN112526942A (zh) | 一种物联网配电房监控运维系统及方法 | |
JP4622692B2 (ja) | トラブルチケットサービスシステム、監視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トラブルチケットサービス方法 | |
JP5498487B2 (ja) | 宅内機器監視システム | |
JP2008206135A (ja) | 遠隔監視装置及び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 |
CN107682120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节点设备、数据处理装置及系统 | |
KR101796841B1 (ko) | 빌딩 관제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 방법 | |
US10223902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a point device included in a system of point devices | |
WO2016005399A1 (en) | Electrical plug device for monitoring personal activity | |
JP4901796B2 (ja) | ログレベル収集装置およびログレベル収集方法 | |
JP2008181458A (ja) | 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 |
JP2004326221A (ja) | 家電機器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家電機器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ソフトウエア | |
CN111127855A (zh) | 一种环境物联网的环境事件监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4851227A (zh) | 一种火灾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 |
KR102372947B1 (ko) | 스마트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발열부를 구비한 전열 시스템의 경보 및 제어 방법 과 이를 이용한 경보 및 제어 시스템 | |
JP7360895B2 (ja) | 制御装置、サーバ装置、管理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 |
US20240243986A1 (en) | Monitoring device for a data router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data router | |
CN117459532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 |
CN118400252A (zh) | 设备监控方法、装置、云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8764890A (zh) | 一种设备数据传送方法及监控基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