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9375B - 反馈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馈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59375B
CN107659375B CN201610591777.9A CN201610591777A CN107659375B CN 107659375 B CN107659375 B CN 107659375B CN 201610591777 A CN201610591777 A CN 201610591777A CN 107659375 B CN107659375 B CN 1076593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lation
cqi
actual
sampling channel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17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59375A (zh
Inventor
李沛
白文岭
吴南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6105917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5937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5290 priority patent/WO201801901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659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9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59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9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馈方法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如果在非线性接收机的情况下不改变反馈算法,将体现不出来非线性接收的优势,而且反馈的结果可能会有偏差的问题。反馈方法包括:计算出采样信道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根据所述SINR,计算互信息MI;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所述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一CQI反馈门限表,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CQI反馈值。

Description

反馈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非线性检测器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反馈算法主要是基于线性接收机的。基于线性接收机的反馈算法无法体现非线性接收机的优势,如果在非线性接收机的情况下不改变算法,将体现不出来非线性接收的优势,而且反馈的结果可能会有偏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馈方法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如果在非线性接收机的情况下不改变反馈算法,将体现不出来非线性接收的优势,而且反馈的结果可能会有偏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反馈方法,所述反馈方法包括:
计算出采样信道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根据所述SINR,计算互信息MI;
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所述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
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一CQI反馈门限表,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CQI反馈值。
可选地,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包括:
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其中,所述估计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对应的第二CQI门限表;
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二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初选结果;
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是否相同;
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相同,则进入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的步骤;
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不相同,则进入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的步骤,对CQI进行重选。
可选地,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包括:
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
可选地,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包括:
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获取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
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还包括:
统计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和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总数量;
若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数量占所述总数量的比例大于第三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否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反馈装置,所述反馈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出采样信道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INR,计算互信息MI;
相关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所述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
CQI门限表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
CQI反馈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一CQI反馈门限表,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CQI反馈值。
可选地,所述相关性确定模块包括:
估计单元,用于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其中,所述估计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
CQI门限表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对应的第二CQI门限表;
CQI初选结果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二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初选结果;
实际相关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
可选地,所述反馈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是否相同;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相同,则触发所述CQI门限表确定模块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不相同,则触发所述估计单元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对CQI进行重选。
可选地,所述实际相关性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第一判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
可选地,所述实际相关性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获取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
第二判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
可选地,所述实际相关性确定模块还包括:
统计子单元,用于统计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和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总数量;
第三判定子单元,用于若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数量占所述总数量的比例大于第三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否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可以根据不同的信道相关性采用不同的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反馈值,提高了线性接收机的整体反馈性能,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如果在非线性接收机的情况下不改变反馈算法,将体现不出来非线性接收的优势,而且反馈的结果可能会有偏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MIESM方法计算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比特交织编码调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的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信道相关性的判定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的反馈装置的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的反馈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为一种系统、装置、设备、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完全的硬件、完全的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或者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形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面介绍下OFDM(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传输模型、CQI反馈原理、线性检测器基于MMSE接收机的反馈算法和非线性检测器基于ML(Maximum Likelihood,最大似然)接收机的反馈算法。
(1)OFDM通信系统传输模型:LTE通过采用OFDM技术,将频率选择性信道(Frequency Selective Channel)转换成许多窄带频率平坦信道(Narrowband FrequencyFlat Channel),输入和输出依赖子载波数目k,假设NR为接收天线,NT为发送天线,OFDM符号为n。
yk,n=Hk,nWixk,n+nk,n,k∈1,...K,n∈1,...N (1)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51
是接收信号,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52
是信道矩阵(在子载波k,OFDM符号n上),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53
是传输信号矩阵(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54
是调制符号集合),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55
是复数白噪声,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56
为方差。发送的符号在整个有用的频率间隔{1,2,...,K}均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57
传输信号的维数依赖于空间传输有效层数L,Wi是一个维度为NT×L的矩阵,i是预编码矩阵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58
码本的下标(也就是PMI值)。
(2)CQI反馈原理:CQI的测量是基于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的,然而根据SINR所映射的带宽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测量方式,也就对应着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第一种方式,若是CQI反馈的是全带宽的信道质量,那么对于一个CQI的数值,在全带宽上,LTE中使用相同的调制方式和码率将对应资源分配给UE。第二种方式,若是仅仅是一个或者几个RB(资源块)所决定的CQI反馈信息,那么可以使调度者(例如eNodeB)针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RB采用单独的调制方式和码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容量,更有效地给用户分配资源。传输的模式已经在协议中定义,并允许每层传输独立的码流。以上描述的两种分配资源的方式,必须要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才能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反馈机制是基于均衡后的信号平均SINR。这样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RB(每一层或多层)对应的SINR。为了映射更加准确,显然要满足下面的公式:
BLER({SINRk})≈BLERAWGN(SINReff) (2)
BLER({SINRk})是实际当前信道状态{SINRk}的误块率,BLERAWGN(SINReff)是SISO(单输入单输出)白噪声信道的误块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基于直接计算比特互信息——平均每比特互信息MMIB(MeanMutual Information Per Bit)。MMIB ESM是通过函数直接获得每比特互信息MMIB,可直接用MMIB到BLER的映射关系来获得误块率BLER,也可利用MMIB来计算有效SINR,然后查找理想AWGN曲线,MMIB ESM考虑了不同映射方式。
MIESM方法计算过程的简图如图1所示。假设从系统级仿真接收到N个编码符号的SINR,分别记为SINR1,SINR2,SINR3,……,SINRN,计算可得互信息MI(符号互信息SI或平均每比特互信息MMIB),通过计算得到的MI可获得等效SINR,并用来查找得到BLER。
若目标是观察基本二进制码的性能,通过在编解码级定义信道信息,可以获得对实际检测器性能最佳的近似是通过在编解码级定义信息信道获得的,即定义输入比特(到QAM映射)与LLR输出(在接收器LLR计算输出)之间的互信息,如图2所示。比特信道的概念包括了SIMO(单输入多输出)/MIMO(多输入多输出)信道与接收。这种定义通过去掉实验上的调整模型并引入替代的等效比特信道的MIB函数作为代替,大大简化了抽象过程。
比特交织编码调制系统如图2所示,信源信息经过编码器之后进行比特交织,然后进行调制之后得到发射信号,解映射和译码器都采用软输入软输出(SISO)。交织器的主要作用是减小编码后序列的比特间相关性,使得进入调制器并映射到某个星座点的M个比特相互独立。
现在任务是定义能获得每比特互信息的函数。下面的部分将介绍通过高斯PDF近似LLR PDF的方法来计算MIB的有效算法。
从编码比特与他们的LLR值来计算互信息的方法已有文献作以介绍(ShashiKantand Tobias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71
Jensen,“Fast Link Adaptation for IEEE 802.11n”,February5,2007-August 6,2007),其中介绍了对BPSK的MIESM,对于BPSK,比特级容量与符号级容量相同。
编码比特的互信息(MI)取决于实际的星座映射。信道的每个MI是通过对QAM符号中的比特MI求平均获得的。在编码(如Turbo或CTC)后,在QAM映射前产生了二进制编码比特流Ck。QAM调制可表示为一种符号映射μ:A→X,其中A为m数组集合,m∈{2,4,6}分别代表QPSK,16QAM与64QAM,X为星座。假设在一个码字中,对应于第n个QAM符号观察得到yn,在经过解调器后,通过下述表达式计算组成该符号的第i个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LR)LLR(bi,n)(其中为了简化去掉了符号指示n)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72
当在比特交织编码调制系统中编码块非常大时,比特交织器有效突破调制器的记忆容量,则系统可以表示为并行独立比特信道的集合。概念上,整个的编码过程如图2所示。
由于调制映射的非对称性,在调制符号的每个比特位置经历不同的“等效”比特信道。在上述模型中,每个编码比特随机映射到其中m个比特信道中的一个(以概率1/m)。等效信道的互信息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73
I(bi,LLR(bi))是在调制映射中第i个输入比特与输出LLR之间的互信息。比特LLR反应了解调过程,这在符号级互信息与RBIR中都没有呈现。这是比特级与符号级互信息定义的主要区别。通过考虑N个符号(或信道)的接收观察值,码字间平均互信息可这样计算: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74
互信息函数I(bi (n),LLR(bi (n)))是SINR的函数,因此,互信息MI(即MMIB)可写为: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81
互信息MI取决于每个调制符号(指示n)与编码比特指示i(或i个比特信道),及星座图阶数m。相应的,对每个调制方式与编码比特,需要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82
来获得Im(SINR)。Im(·)是调制阶数为m时的互信息函数。
(3)线性检测器基于MMSE接收机的反馈算法
SINR的计算是基于线性检测器获得的。所谓线性检测器,就是完全通过线性运算从接收信号y中恢复出原始信号x。采用矩阵形式表示,即寻找NT×NR维的矩阵WH,使得到的对x的估计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83
尽可能接近x。目前一般都基于MMSE准则,该准则是发送信号矢量x与接收信号矢量线性组合WHy之间的均方误差最小。SINR的计算可以通过下式获得: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84
其中,H表示信道估计矩阵,δ表示噪声方差,I表示单位阵。
根据互信息函数的近似计算J(·)来得到MI值,其输入是SINR。对于16QAM和64QAM这两种互信息的计算,给出了修正的近似计算公式,使MI的计算准确度更高了。16QAM和64QAM的近似函数参考表1:
表1:各种调制方式下修正后的互信息数学近似表达式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85
(4)非线性检测器基于ML接收机的反馈算法
文献“IEEE 802.16m-08/004r5,IEEE 802.16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Working Group,IEEE 802.16m Evaluation Methodology Document(EMD),2009-01-15”,提出了利用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获的非线性检测器的三个相关SINR点,并利用这三个点来获取MI的算法。下面就是这三个SINR点的获取方式:
利用信道估计计算相关矩阵R:
R=HHH (8)
对R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V、D矩阵,通过D矩阵获得第一和第二个参数λmin和λmax
R=VDVH (9)
其中D是对角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91
λmin最小奇异值,λmax最大奇异值
计算|V|.|V|获得第三个参数pa
pa=min(p,1-p) (11)
其中: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92
对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获得的参数按照升序对三个参数继续排序(sortasc):
γ=sortascmaxpamin(1-pa),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93
对于QPSK,相应的MI利用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94
对应16QAM和64QAM利用下面的公式计算MI: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095
其中γ(1),γ(2),γ(3)对应公式(15)排序后的三个值。
参数的取值见表2、表3:
表2:16QAM 2x2SM下的参数表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101
表3:64QAM 2x2SM下的参数表
Figure BDA000105851209000010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机的反馈方法及装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计算出采样信道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根据所述SINR,计算互信息MI;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所述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一CQI反馈门限表,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CQI反馈值。
实施例一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一种反馈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01、计算出采样信道的SINR,然后进入步骤302;
可参考计算线性接收机计算SINR的方案,例如按照上述公式(7)计算非线性接收机的SINR。
步骤302、根据SINR,计算互信息MI,然后进入步骤303;
可选地,步骤MI的计算参考上述表1。
步骤303、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然后进入步骤304;
可选地,参见图4,上述步骤303可包括:步骤3031~步骤3034,具体如下:
步骤3031、估计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其中,估计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然后进入步骤3032;
步骤3032、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对应的第二CQI门限表,然后进入步骤3033;
步骤3033、根据MI和第二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初选结果,然后进入步骤3034;
CQI的反馈过程就是利用计算得到的MI查CQI反馈门限表,从而得到合适的CQIindex的过程。注意MI的信息对于不同的调制方式有不同的门限值,所以计算出来的MI同时有三组,分别对应于QPSK、16QAM和64QAM下的值。CQI反馈的过程是从64QAM开始往下查找,如果在64QAM下MI就满足条件就结束查找过程,输出64QAM对应的index。如果64QAM的MI都不满足条件,就继续比较16QAM的门限值,直到查找成功退出,如果16QAM查找失败,就继续查找QPSK的门限值,如果成功就退出,如果失败,就上报index0提示查找出界结束。
步骤3034、根据CQI初选结果,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
可选方式一、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
可选方式二、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获取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
在上述可选方式二中,统计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和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总数量;若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数量占所述总数量的比例大于第三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否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以CQI码字差值来区分中低相关和高相关信道,以信道特征值来区分低相关和中相关信道:首先利用CQI的初选的结果计算两个码字的CQI差值,如果两个码字的差值大于等于门限T1,判定为高相关,对于差值小于门限T1(例如门限T1一般等于4),按照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进行判断,按照较大的特征值除以较小的特征值(见公式10对应的奇异值,根据信道计算得出)的结果与预定的门限进行比较。如果高于预定的门限,就判定采样信道为中相关信道,否则判定为低相关信道。然后统计所有采样信道的结果,如果采样判定为低相关信道的个数比例大于R%(可选地R=75%)就判定为低相关。否则判定为中相关。统计所有采样结果是为了提高判定的准确度,因为实际信道受噪声影响有误差,样本越多可靠度越高。
步骤304、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然后进入步骤305;
步骤305、根据MI和第一CQI反馈门限表,确定采样信道的CQI反馈值。
例如:按照MIESM的原理建立低中高信道的CQI反馈门限表。CQI反馈门限表内容就是传输块的Index对应一个MI的门限值,不同的相关性下,MI的值不同。
可选地,在步骤304之前,可判断实际相关性与估计相关性是否相同(相当于判定相关性是否改变);若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相同(相关性没有改变),则进入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的步骤(即进入步骤304);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不相同(相关性改变),则进入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的步骤,对CQI进行重选(即进入步骤3031)。
下面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例如:按照MIESM的原理建立低中高信道的CQI反馈门限表。CQI反馈门限表内容就是传输块的Index对应一个MI的门限值,不同的相关性下,MI的值不同。
首先假设信道是低相关的信道,假设一个Codeword(码字)计算出SINR=A,然后利用MIESM的公式(见表1)获得对应的MI=(B1对应QPSK,B2对应16QAM,B3对应64QAM)值,查低相关反馈表(假设门限值等于T0、T2、……、T15,根据标准36.213定义,T0-T5对应QPSK,T6-T8对应16QAM,T9-T15对应64QAM)。先用B3与T15比较,如果B3大于T15,就取T15对应的传输块的索引作为输出,否则就比较T14,如果B3大于T14,就取T14对应的索引输出,否则继续比较一直到找到合适的值(为I0)为止。另一个Codeword也是这么获取CQI(I1)值。这就是CQI初选的结果。然后比较两个Codeword的CQI差异(I0-I1的绝对值),假设差异(I0-I1的绝对值)大于门限TH,就判定信道为高相关,否则就利用信道的相关矩阵对应的特征值比值来判定是否低相关(特征值(奇异值)的计算见公式10),如果不是,就判定为中相关,否则判定为低相关。如果判定的结果不是低相关,就需要对CQI进行重选,重选就按照上述的过程获得。不同的是CQI反馈门限表要根据信道相关性更换为高相关或者中相关对应的CQI反馈门限表。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非线性接收机的反馈方法,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无线通信系统中非线性接收机反馈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信道相关性采用不同的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反馈值,提高了线性接收机的整体反馈性能,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如果在非线性接收机的情况下不改变算法,将体现不出来非线性接收的优势,而且反馈的结果可能会有偏差的问题。
实施例二
参见图5,图中示出了一种反馈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1、计算非线性接收机的SINR,然后进入步骤502;
可参考计算线性接收机的SINR方案,例如按照上述公式(7)计算非线性接收机的SINR。
步骤502、根据SINR计算MI,然后进入步骤503;
MI的计算参考上述表1。
步骤503、假定一种相关性,根据MI进行CQI初选,得到CQI初选结果,然后进入步骤504;
步骤504、根据CQI初选结果,判定信道相关性;
步骤505、判定相关性是否改变,若是,进入步骤506;否则,结束本流程;
CQI进行初选时需要假设一个信道的相关性(可以是低相关),根据初选后得到的两个CQI Index的差异可以判定信道的是否高相关,如果是高相关,就改变了相关性。如果不是高相关,就根据信道相关矩阵的特征值进行判定是否低相关,如果不是,就认为改变了相关性,否则就没有改变相关性。对于步骤4下面有详细的流程图说明信道的低中高相关性的判定过程。
步骤506、根据MI进行CQI重选,得到CQI重选结果。
参见图6,图中示出了信道相关性的判定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01、计算CQI两个码字的差值;
步骤602、判定差值是否大于等于T1,若是,进入步骤603;否则,进入步骤604;
步骤603、判定采样信道为高相关信道,然后进入步骤603;
高相关信道就是两个接收,发送天线的发送的信号是高度相关的,不容易区分的。
步骤604、计算特征值比值,然后进入步骤605;
步骤605、判断比值是否小于低相关门限,若是,进入步骤606;否则,进入步骤607;
步骤606、判定采样信道为中相关信道;
步骤607、判定采样信道为低相关信道。
低相关信道认为各个天线发送的数据是接近独立的,比较容易把两个天线的数据区分出来。
然后统计所有采样信道的结果,如果采样判定为低相关信道的个数比例大于R%(可选地,R=75%)就判定为低相关。否则判定为中相关。统计所有采样结果是为了提高判定的准确度,因为实际信道受噪声影响有误差,样本越多可靠度越高。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非线性接收机的反馈方法,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无线通信系统中非线性接收机反馈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信道相关性采用不同的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反馈值,提高了线性接收机的整体反馈性能,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如果在非线性接收机的情况下不改变算法,将体现不出来非线性接收的优势,而且反馈的结果可能会有偏差的问题。
实施例三
参见图7,图中示出了一种反馈装置,该反馈装置700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701,用于计算出采样信道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第二计算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SINR,计算互信息MI;
相关性确定模块703,用于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所述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
CQI门限表确定模块704,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
CQI反馈值确定模块705,用于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一CQI反馈门限表,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CQI反馈值。
可选地,所述相关性确定模块包括:
估计单元,用于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其中,所述估计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
CQI门限表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对应的第二CQI门限表;
CQI初选结果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二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初选结果;
实际相关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
可选地,所述反馈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是否相同;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相同,则触发所述CQI门限表确定模块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不相同,则触发所述估计单元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对CQI进行重选。
可选地,所述实际相关性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第一判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
可选地,所述实际相关性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获取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
第二判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
可选地,所述实际相关性确定模块还包括:
统计子单元,用于统计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和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总数量;
第三判定子单元,用于若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数量占所述总数量的比例大于第三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否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非线性接收机的反馈装置,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无线通信系统中非线性接收机反馈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信道相关性采用不同的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反馈值,提高了线性接收机的整体反馈性能,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如果在非线性接收机的情况下不改变算法,将体现不出来非线性接收的优势,而且反馈的结果可能会有偏差的问题。
实施例四
参见图8,图中示出了一种反馈装置,包括:
处理器804,用于读取存储器805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计算出采样信道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根据所述SINR,计算互信息MI;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所述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一CQI反馈门限表,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CQI反馈值。
收发机801,用于在处理器804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图8中,总线架构(用总线800来代表),总线8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800将包括由处理器804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05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8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803在总线800和收发机801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801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804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802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802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804。
处理器804负责管理总线800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805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804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804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可选的,处理器804:
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其中,所述估计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对应的第二CQI门限表;
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二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初选结果;
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
可选的,处理器804:
判断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是否相同;
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相同,则进入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的步骤;
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不相同,则进入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的步骤,对CQI进行重选。
可选的,处理器804:
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
可选的,处理器804:
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获取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
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
可选的,处理器804:
统计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和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总数量;
若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数量占所述总数量的比例大于第三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否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非线性接收机的反馈装置,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无线通信系统中非线性接收机反馈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信道相关性采用不同的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反馈值,提高了线性接收机的整体反馈性能,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如果在非线性接收机的情况下不改变算法,将体现不出来非线性接收的优势,而且反馈的结果可能会有偏差的问题。
c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可互换使用。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收发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方法包括:
计算出采样信道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根据所述SINR,计算互信息MI;
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所述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
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一CQI反馈门限表,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CQI反馈值;
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包括:
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其中,所述估计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对应的第二CQI门限表;
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二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初选结果;
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是否相同;
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相同,则进入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的步骤;
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不相同,则进入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的步骤,对CQI进行重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包括:
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包括:
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获取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
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还包括:
统计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和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总数量;
若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数量占所述总数量的比例大于第三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否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6.一种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出采样信道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INR,计算互信息MI;
相关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所述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
CQI门限表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
CQI反馈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一CQI反馈门限表,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CQI反馈值;
所述相关性确定模块包括:
估计单元,用于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其中,所述估计相关性为高相关、中相关和低相关中的任意一种;
CQI门限表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对应的第二CQI门限表;
CQI初选结果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I和所述第二CQI反馈门限表,确定CQI初选结果;
实际相关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CQI初选结果,确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是否相同;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相同,则触发所述CQI门限表确定模块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性与CQI门限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对应的第一CQI门限表;若所述实际相关性与所述估计相关性不相同,则触发所述估计单元估计所述采样信道的估计相关性,对CQI进行重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相关性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第一判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高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相关性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
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若所述CQI初选结果中两个CQI码字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获取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
第二判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若所述采样的信道估计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的比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相关性确定模块还包括:
统计子单元,用于统计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和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总数量;
第三判定子单元,用于若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的数量占所述总数量的比例大于第三阈值,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低相关;否则,判定所述采样信道的实际相关性为中相关。
CN201610591777.9A 2016-07-25 2016-07-25 反馈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6593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1777.9A CN107659375B (zh) 2016-07-25 2016-07-25 反馈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085290 WO2018019014A1 (zh) 2016-07-25 2017-05-22 反馈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1777.9A CN107659375B (zh) 2016-07-25 2016-07-25 反馈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9375A CN107659375A (zh) 2018-02-02
CN107659375B true CN107659375B (zh) 2020-03-24

Family

ID=61015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1777.9A Active CN107659375B (zh) 2016-07-25 2016-07-25 反馈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59375B (zh)
WO (1) WO20180190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9311B (zh) * 2019-03-25 2020-06-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组合编码的间隙信道通信方法
TWI697000B (zh) * 2019-12-09 2020-06-21 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記憶體控制器及快閃記憶體的存取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5546A (zh) * 2008-12-23 2011-11-30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接收数据的无线通信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
CN104753635A (zh) * 2013-12-31 2015-07-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与装置、通信终端
CN104753636A (zh) * 2013-12-31 2015-07-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与装置、通信终端
CN105409134A (zh) * 2014-04-08 2016-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方法与网络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2425B2 (ja) * 2008-03-19 2013-09-04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
DE102013110833B4 (de) * 2013-09-30 2018-10-18 Intel IP Corporatio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Bestimmen von effektiven gegenseitigen Informationen
CN104660365B (zh) * 2013-11-18 2018-01-2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测量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US9209870B1 (en) * 2014-12-11 2015-1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wireless MIM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list-based MIMO detec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5546A (zh) * 2008-12-23 2011-11-30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接收数据的无线通信信道的信道质量确定
CN104753635A (zh) * 2013-12-31 2015-07-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与装置、通信终端
CN104753636A (zh) * 2013-12-31 2015-07-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反馈方法与装置、通信终端
CN105409134A (zh) * 2014-04-08 2016-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方法与网络节点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TE下行链路AMC反馈映射关键技术研究;文荣;《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30115;第二章第一段—第三章最后一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19014A1 (zh) 2018-02-01
CN107659375A (zh) 2018-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322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69201B2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装置
RU2536371C2 (ru)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качеств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канала связи на основе принятых данных
WO2015144250A1 (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of
KR20090097838A (ko)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01065A1 (zh)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1051512B1 (ko) 컨피던스 표시자를 구비하는 블록 코드워드 디코더
CN107659375B (zh) 反馈方法及装置
KR102027828B1 (ko) 채널 정보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KR100943519B1 (ko) 로그우도비 산출 방법 및 송신 신호 검출 방법
KR20110043338A (ko) 공간다중화 시스템에서 신호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US11431543B2 (en) Facilitating a two-stag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257337A (zh) 速率适配
WO2017157066A1 (zh) 信道质量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存储介质
US10098121B2 (en) Iterative receiver and methods for decoding up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903053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FORMATION FLOWS WITH MUTUAL INTERFERENCE
KR20190007698A (ko)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의 수신 및 송신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통신 장치
US9692467B2 (en) User apparatus and interference reduction process method
KR100926566B1 (ko) 연판정값 산출 방법 및 송신 신호 검출 방법
CN107534530B (zh) 信干噪比的计算方法、装置和接收机
KR101076228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리스트 스피어 디코딩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200331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utually interfering information streams
JP2008182495A (ja) マルチユーザmimo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受信機、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受信制御方法
WO2021010408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20160044640A1 (en) Blind Code Allocation Det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