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64A - 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564A
CN1076564A CN 93100353 CN93100353A CN1076564A CN 1076564 A CN1076564 A CN 1076564A CN 93100353 CN93100353 CN 93100353 CN 93100353 A CN93100353 A CN 93100353A CN 1076564 A CN1076564 A CN 1076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current
emitter
mentioned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31003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093C (zh
Inventor
杨思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5TH RADIO COMPONENTS FACTORY OF TIANJIN
Original Assignee
5TH RADIO COMPONENTS FACTORY OF TIANJ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5TH RADIO COMPONENTS FACTORY OF TIANJIN filed Critical 5TH RADIO COMPONENTS FACTORY OF TIANJIN
Priority to CN 931003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093C/zh
Publication of CN1076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0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 器,适用于晶体管甲乙类声频功率放大器输出部分, 其组成两只由六只晶体管以三只为一组、各自对应成 员管全互补对称构成的复合管、两只串接在末级或末 前级晶体管集电极回路中的电流取样器、一只“与”电 路和一只可变偏压器、一只相位校正器。它的每只复 合管基极与发射极间只有一个BE结、发射极与负载 间的直流电阻值为零。
本发明优点是其输出电阻很小、失真小,不用大 环路负反馈实现高保真声频功率放大。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声频推挽功率放大器用的电压跟随器,尤其是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器。
现有的晶体管甲乙类声频功率放大器输出部分大都用的复合电压跟随器,一般由二只或三只晶体管组成的复合管来担任。该复合管的基极(B)和发射极(E)之间,一般存在二个或三个串联的成员晶体管的BE结(PN结);复合管的发射极和负载扬声器之间还存在使其复合管静态工作电流稳定而设置的发射极电阻RE。这就使得复合跟随器的输出电压Uo和输入电压Ui之间相差二个或三个BE结的交流电压降和一个电阻RE上的交流电压降之和。由于各BE结,尤其是输出功率管的BE结的电压电流特性为非线性的,所以输出电压Uo和输入电压Ui相比,差别比较大或者说谐波失真较大。另外该跟随器的输出电阻也较大。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5214A低失真放大技术”中的图63、图66所述及的复合电压跟随器,对被放大的声频信号而言的等效电路,均如图1所示,这是现有一般声频功放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复合射极跟随器。从图1可以看出,以信号的正半周为例:
Uo=Ui-(UBE1+UBE3+URE
即输出电压Uo和输入电压Ui之间相差上式括号中的三项。其中UBE1是晶体管T1的BE结交流电压降;UBE3是末级晶体管T3的BE结交流电压降;URE是复合管射极电阻RE上的交流电压降。由于UBE3的数值不容忽略且是非线性的,所以Uo和Ui相比失真较大。另外输出电阻起码大于RE的阻值,不太可能对扬声器提供足够的阻尼。为了改善上述复合跟随器本身的失真和减小本身的输出电阻,常常需要使用大环路负反馈措施,从而也就可能带来大环路负反馈的各种有害的副作用,例如各种动态互调失真及接口互调失真等等。
鉴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器,其组成部分包括:
两只由六只晶体管以三只为一组、各自对应成员管全互补对称构成的复合晶体管,其连接法是前级两只晶体管的基极接信号源集电极分别接末前级两只晶体管基极、发射极接末前级和末级晶体管的集电极和输出端,其末前级晶体管发射极分别接末级两晶体管基极,其末级两晶体管发射极分别接电源正极和负极;
两只电流取样器,根据本跟随器共模电流控制部分电流取样点的不同,被串接在上述末级晶体管集电极回路中,或者上述末前级晶体管集电极回路中;
一只相位较正器,被串接在上述末级晶体管集电极回路中的两只电流取样器公共接点与上述前级晶体管发射极末前级晶体管集电极之间,或者串接在上述末级晶体管集电极和末前级晶体管集电极回路中的两只电流取样器公共接点、前级晶体管发射极之间;
一只接在上述前级两只晶体管基极之间的、其中点接信号源的、且其偏压数值受控制端控制的可变偏压器;
一只接在上述两只电流取样器输出端和上述可变偏压器控制端之间的“与”电路。
从本发明组成中,不难看出它由二只复合晶体管分别工作于信号的正、负半周,每只复合晶体管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只有一个BE结(PN结),并且两只复合管中的各自对应成员管全互补对称连接、复合管的发射极(E)与负载之间的直流电阻为零值、其末级晶体管的信号电流是由其集电极输出流至负载,并且本跟随器的工作点电流是通过互补共模电流负反馈稳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其本身输出电阻很小、本身失真很小,可以不必采用大环路负反馈技术就能实现高保真声频功率放大,从而可以消除或大大减轻大环路负反馈带来的诸种有害的副作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图2为现有的晶体管甲乙类声频功率放大器输出部分大都使用的复合电压跟随器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两只复合晶体管的电路图和本发明对声频信号的等效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路图和说明书摘要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路图。
图6为图4中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2
电路图。
图7为图4中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3
电路图。
图8为图4、图5中“与”电路
Figure 931003539_IMG4
电路图。
图9为图4、图5中可变偏压器 电路图。
图10为图4、图5中相位校正器 电路图。
图11为图5中电流取样器 电路图。
参照图3,便知本发明中两只复合晶体管是由六只晶体管以三只为一组(T1、T3、T5,T2、T4、T6)、各自对应成员管全互补对称连接而成,其中晶体管T1、T4、T6为NPN晶体管,T3、T5、T2为PNP晶体管,其连接法是前级两只晶体管T1、T2的基极接号源Ui、集电极分别接末前级两只晶体管T3、T4基极、发射极接末前级两只晶体管T3、T4和末级晶体管T5、T6集电极及输出端Vo,其末前级晶体管T3、T4的发射极分别接末级两只晶体管T5、T6的基极,其末级两只晶体管T5、T6的发射极分别接电源正极+E和负极-E。
在图3中,对于正半周工作的复合管(上面虚线方框),晶体管T1的基极作为该复合管的基极(B),晶体管T1的发射极作为该复合管的发射极(E),晶体管T5的发射极作为该复合管的集电极(C)。在负半周工作的复合管(下面虚线方框)类同。
从图4可知,本发明实施方案一的电路是在图3电路的末级晶体管T5、T6集电极回路中串接两只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8
Figure 931003539_IMG9
(图6和图7);在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11
的公共接点和前级晶体管(T1、T2)发射极,末前级晶体管T3、T4集电极之间接有一只相位校正器
Figure 931003539_IMG12
(图10);在电流取样器 的输出端与可变偏压器
Figure 931003539_IMG14
的控制端之间接有一只“与”电路
Figure 931003539_IMG15
(图8);在前级两只晶体管T1、T2的基极之间接有一只可变偏压器
Figure 931003539_IMG16
(图9),它的中点Vi接信号源,它的偏压数值可由控制端子K1、K2控制。
从图5可知,本发明实施方案二的电路是与其方案一电路基本上一致,其不同之处是在其电路末前级晶体管T3、T4集电极回路中串接有两只结构相同的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17
Figure 931003539_IMG18
(图11);在其末级晶体管T5、T6的集电极和电流取样器 公共接点、前级晶体管T1、T2发射极之间、串接有一只相位校正器
Figure 931003539_IMG20
(图10)。
在图4中,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21
的电路,如图6所示,它由电阻R7和稳压管D1并联而成,D1的负极称为Q1端,接晶体管T5集电极,D1的负极还兼作
Figure 931003539_IMG22
的输出端q1,D1的正极称为Q2,接本复合射随器的输出端Vo,电阻R7阻值选用10-50Ω。D1的齐纳电压值选用V2=1~3V,D1的电流容量大于晶体管T5的最大电流。
电流取样器 电路,如图7所示,由电阻R8和稳压管D2并联而成,D2的负极为Q3端,接输出端Vo,D2的正极为Q4端,接晶体管T6集电极,D2的正极还兼作
Figure 931003539_IMG24
的输出端q4,其中R8=R7、D2与D1同型号。
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25
Figure 931003539_IMG26
的输出电压与被取样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与”电路
Figure 931003539_IMG27
(图8)由一只NPN小功率硅晶体管T7和一只PNP小功率硅晶体管T8及四只电阻R3、R4、R5、R6组成,T7的发射极接R3的一端,T8的发射极接R3的另一端,T7的基极接R4的一端再接R5的一端,T8的基极接R4的另一端再接R6的一端,R5的另一端称Y1端,接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28
的Q1端,R6的另一端称Y2,接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29
的Q4端,晶体管T7的集电极称C7端,接可变偏压器
Figure 931003539_IMG30
的b1端(图9),晶体管T8的集电极称C8端,接可变偏压器
Figure 931003539_IMG31
的b2端,其中R3=10-20Ω,R4=0.5-1kΩ,R5=R6,R6的值应满足下式:
( (V2R4)/2.4 - 1/2 R4)<R6<(V2R4-0.6R4)/1.2
这原本是一种变型的互补差动放大器,现在借称它为“与”电路,是因为如下的原因:如果NPN管T7的基极电位变正与PNP管T8的基极电位变负同时存在(即T7与T8均有输入)的话,那么T7、T8的集电极电流就会一起增大。
图4电路中的可变偏压器
Figure 931003539_IMG32
,如图9所示,由直流恒流源I1、I2和电阻R1、R2串联组成,串联的次序依次为I1、R1、R2、I2、R1上还并联有电容C1,R2上还并联有电容C2,其中I1、R1、C1的连接点称为端子b1,I2、R2、C2的连接点称为端子b2,R1、R2、C1、C2的连接点称为端子Vi,恒流源I1的电流流入端接电源正极,恒流源I2电流流出端接电源负极,其中I1=I2=2-6mA,R1=R2= (0.6V)/((I1-ImA)) ,C1=C2=100-500nF
可变偏压器
Figure 931003539_IMG33
的端子b1接图4电路中晶体管T1基极,其b2端接晶体管T2的基极,其Vi端接信号源U1。b1端和b2端也分别兼作可变偏压器
Figure 931003539_IMG34
的控制端子K1和K2
相位校正电路
Figure 931003539_IMG35
,如图10所示,由一只电感L和电阻R9并联而成,其中一个端子称为J,另一端子称为J′,其中L=1-5μH且其直流电阻为零,R9=3Ω-15Ω。其端子J接晶体管T1、T2发射极、晶体管T3、T4的集电极,其另一端子J′接输出端Vo。由于相位校正器
Figure 931003539_IMG36
的直流电阻为零,所以晶体管T1、T2的发射极至负载RL之间的直流电阻也为零值。
图5电路中的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37
Figure 931003539_IMG38
的电路,如图11所示。它们由一只20-100Ω的电阻R10和一只稳压管D3并联组成,D3的齐纳电压值为1-3V,电流容量只要大于晶体管T3的最大集电极电流即可。
图4电路中的相位校正器
Figure 931003539_IMG39
在声频范围内可视为短路,电流取样器 工作时对声频信号呈现很小的电阻,并且它们串联在晶体管T5或T6集电极回路中,而集电极输出电阻相对而言较高,这样就近似相当于一个恒流源串联一只小电阻,对声频信号而言的作用仍为原来的恒流源。
该电路中的可变偏压器
Figure 931003539_IMG41
的电阻R1、R2,其阻值比晶体管T1、T2的输入电阻阻值小几个数量级,可忽略不计,所以得出晶体管T1、T3T5对被放大的声频信号正半周而言组成了一只新型复合管、如图3中上面的虚线框图所示;晶体管T2、T4、T6对声频信号的负半周而言组成了另一个复合管,如图3下面的虚线方框所示。每只新型复合管的基极和该复合管的发射极之间只有一个PN结,就是晶体管T1或T2的BE结;每只复合管的发射极和负载RL之间直流电阻均为零。以声频信号的正半周而言,输出电压Uo和输入电压Ui之间只相差晶体管T1的BE结交流电压降UBE1即:Uo=Ui-UBE1
由于放大器正常工作时流过晶体管T1的BE结的交流电流很小(微安级),所以晶体管T1的BE结交流电压降UBE1也很小,UBE1可以小于Uo的千分之一至数万分之一,这就是说可以忽略UBE1而得到:Uo=Ui
即输出电压Uo非常近似于输入电压Ui,或者说失真非常小。负半周时由晶体管T2、T4、T6组成的复合管工作,它们分别和晶体管T1、T3、T5全互补对称连接,工作原理类同,不再赘述。
本跟随器的输出电阻也小至毫欧姆级,对扬声器RL有足够的阻尼。
相位校正器
Figure 931003539_IMG42
的作用是防止自激,它也是本跟随器不可缺少的重要单元。
本跟随器的静态工作点电流由共模电流的控制部分来维持和稳定,其原理是当晶体管T5导通时,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43
就会有电压输出,当晶体管T6导通时,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44
就会有电压输出;当
Figure 931003539_IMG45
Figure 931003539_IMG46
同时有输出信号送到“与”电路
Figure 931003539_IMG47
时,
Figure 931003539_IMG48
就有输出信号去调整可变偏压器
Figure 931003539_IMG49
的偏置电压数值。
对于被放大的声频信号而言,晶体管T5导通,晶体管T6就截止;晶体管T6导通,晶体管T5就截止,所以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51
不会同时有输出信号送入“与”电路 就不会有输出信号去干予可变偏压器
Figure 931003539_IMG54
对于静态偏置电流而言,晶体管T5和T6同时导通,即有一“共模电流”流过晶体管T5和T6这一对互补功率管(如果这个“共模电流”不能受到控制就会烧掉管子),所以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55
Figure 931003539_IMG56
会同时有输出送到“与”电路
Figure 931003539_IMG57
。如果这个“共模电流”出现我们所不希望的增大或减小时,
Figure 931003539_IMG58
就会重新调整可变偏压器 的偏置电压数值,从而使整个复合跟随器的“共模电流”(静态电流)回到正确的数值上来。
这样,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60
及“与”电路
Figure 931003539_IMG62
的共同工作,就把信号电流和共模电流区别开来。并且只根据共模电流的大小去调整偏置电路,从而维持和稳定了复合射极跟随器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共模电流(静态工作点电流)。
实际上,由于这种共模电流负反馈的作用,输出功率管在一个周期的任何时间上均不会完全截止,总维持着一个共模电流(例如10-100mA)同时流过晶体管T5和T6,这有助于克服输出管的开关失真。显然这种动态稳流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常用的静态电流偏置方法。
在图5电路中,共模电流控制部分的电流取样点设置在末前级,所以共模电流负反馈稳定的电流是末前级的静态电流,同时也就间接地稳定了末级功率管的静态电流。该电路的其余工作原理和图4电路相同,不再重述。
图4、图5电路相比,图5电路的优点是电流取样器
Figure 931003539_IMG63
Figure 931003539_IMG64
中的稳压管D3的电流容量可以小一些;缺点是末级功率管有可能进入完全截止区且末级静态电流的热稳定性也不如图4电路那么好。
本发明跟随器中的晶体管均为硅晶体管。
本发明复合射极跟随器和现有技术的同档次复合跟随器相比,有以下优点:
1、功放整机不必再使用大环路负反馈就可以得到很低的失真。如100瓦样机的THD<0.01%(测试条件:20-20KH,0.1W-100W)。
2、具有很小的输出电阻。100瓦样机的阻尼系数远大于100。
3、瞬态特性好,输出电压上升速率快。100瓦样机的输出电压上升速率大于50V/μS,如果有必要,仍大有提高的余地。
4、主观听感极好,尤其是高音的清晰柔和流畅,远超过一般传统功放的。
5、由于取消了大环路负反馈,对末级大功率管的频率特性要求较低,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
6、电路不复杂,只增加很少的成本就能使现有常用功放性能有很大的改进。
7、本发明也可以集成化,如果将其用在集成化声频功放或运算放大器中,可以大幅度提高它们的性能。
本发明用法:用一个低失真的小功率甲类电压放大器和本发明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构成新型的无大环路负反馈的高保真声频功放。

Claims (3)

1、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器,其特征是其组成包括:
a、两只由六晶体管以三只为一组、各自对应成员管全互补对称构成的复合晶体管,其连接法是前级两只晶体管的基极接信号源、集电极分别接末前级两只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接末前级和末级晶体管的集电极和输出端,末前级晶体管的发射极分别接末级两只晶体管基极、末级两只晶体管的发射极分别接电源正极和负极;
b、两只电流取样器,根据本跟随器共模电流控制部分电流取样点的不同,被串接在上述末级晶体管集电极回路中或被串接在上述末前级晶体管集电极回路中;
c、一只相位较正器,被串接在上述末级晶体管集电极回路中的两只电流取样器公共接点与上述前级晶体管发射极、末前级晶体管集电极之间,或者串接在上述末级晶体管集电极和末前级晶体管集电极回路中的两只电流取样器公共接点、上述前级晶体管发射极之间;
d、一只接在上述前级两只晶体管基极之间的、其中点接信号源的、且其偏压数值受控制端控制的可变偏压器;
e、一只接在上述两只电流取样器输出端与上述可变偏压器控制端之间的“与”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跟随器,其特征是其每只复合晶体管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只有一个BE结(PN结)、其发射极(E)与负载之间的直流电阻为零值、其末级晶体管的信号电流由其集电极输出流至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跟随器,其特征是其工作点电流是通过互补共模电流负反馈稳定。
CN 93100353 1993-01-19 1993-01-19 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09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100353 CN1025093C (zh) 1993-01-19 1993-01-19 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100353 CN1025093C (zh) 1993-01-19 1993-01-19 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64A true CN1076564A (zh) 1993-09-22
CN1025093C CN1025093C (zh) 1994-06-15

Family

ID=4982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310035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093C (zh) 1993-01-19 1993-01-19 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093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802A (zh) * 2012-02-21 2012-07-04 长沙学院 功率管互补功率放大器
CN104682352A (zh) * 2015-03-05 2015-06-03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源管理装置
CN104977450A (zh) * 2014-04-03 2015-10-14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采样电路及方法
CN105207632A (zh) * 2014-06-01 2015-12-30 李凤朝 一种功率放大电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802A (zh) * 2012-02-21 2012-07-04 长沙学院 功率管互补功率放大器
CN104977450A (zh) * 2014-04-03 2015-10-14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采样电路及方法
EP2966460A4 (en) * 2014-04-03 2016-07-20 Zhongxi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ITY PROCESSING AND METHOD
US9766274B2 (en) 2014-04-03 2017-09-19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Current sampling circuit and method
CN104977450B (zh) * 2014-04-03 2019-04-3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采样电路及方法
CN105207632A (zh) * 2014-06-01 2015-12-30 李凤朝 一种功率放大电路
CN105207632B (zh) * 2014-06-01 2018-07-20 李凤朝 一种功率放大电路
CN104682352A (zh) * 2015-03-05 2015-06-03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源管理装置
CN104682352B (zh) * 2015-03-05 2017-06-16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源管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93C (zh) 1994-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38260A (en) Audio amplifier
CN1169289C (zh) 电平移动电路
CN1234206C (zh) 供开关电容器结构使用的放大器共模反馈系统
CN1062997C (zh) 基极接地晶体管放大器
US6538514B2 (en) Compensation method in a class-G amplifier output stage
CN1025093C (zh) 一种互补共模稳流复合射极电压跟随器
CN1107374C (zh) 互阻抗函数的产生方法及集成电路
JPH04227305A (ja) 増幅器
CN1288839C (zh) 全差分可变增益放大器和多维放大器装置
CA1312359C (en) Operational amplifier stages
US5128631A (en) Operational amplifier having improved slew rate
RU2626667C1 (ru)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ый быстродействующий операционный усилитель
CN1201489C (zh) 电子电路
CN114389548A (zh) 一种低功耗大摆率低失真输出级电路
CN113630096A (zh) 高速全差分放大器的轨到轨输出电路及高速全差分放大器
CN111756343A (zh) 一种高速运放轨到轨输出电路
US6545544B1 (en) Efficient high overdrive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s
CN111082800A (zh) I/v转换器
CN103956980A (zh) 一种无限制性线电压跟随功率缓冲放大器
JP2509462Y2 (ja) 増幅器
CN212543736U (zh) 射极跟随器电路、多级放大器
CN1119365A (zh) 电压限幅器电路
CN220915261U (zh) 一种基于电流镜电路的音频放大器
JPH10247831A (ja) 増幅回路
CN1228917C (zh) 电流型同步超甲类偏置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