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5865A -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55865A
CN107655865A CN201710602108.1A CN201710602108A CN107655865A CN 107655865 A CN107655865 A CN 107655865A CN 201710602108 A CN201710602108 A CN 201710602108A CN 107655865 A CN107655865 A CN 107655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pulation
red blood
sample
blood cell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21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55865B (zh
Inventor
铃木裕义
渡边拓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189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9651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55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5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55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5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8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blood groups or blood types or red blood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86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DNA, RNA,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04Determining presence or kind of microorganism; Use of selective media for testing antibiotics or bacteriocide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 chemical indicator therefor
    • C12Q1/06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0Staining; Impregnating ; Fixation; Dehydration; Multistep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samples of tissue, cell or nucleic acid material and the like f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15/1429Signal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15/1456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without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texture or inner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 e.g. processing of pulse sig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15/1456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without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texture or inner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 e.g. processing of pulse signals
    • G01N15/1459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without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texture or inner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 e.g. processing of pulse signals the analysis being performed on a sample strea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7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05Protozo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1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logical cells, e.g. blood cells
    • G01N2015/012Red blood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2015/1006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for cytolog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2015/1402Data analysis by thresholding or gat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the acquired signals or stored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2015/1497Particle shap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G01N2021/6439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with indicators, stains, dyes, tags, labels, mar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43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G01N2333/44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from protozoa
    • G01N2333/445Plasmod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ir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假阳性的发生,更精确地判断有无疟原虫感染的血液分析装置和血液分析方法。血液分析装置(10)包括:试样制备部件(30),其混合血液样本和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来制备测定试样;受光部件(105、103),其接收用光照射试样制备部件30制备的测定试样所产生的荧光和散射光;控制部件(51),其根据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所述表示离散程度的值表示第一粒子群的分布的离散程度,所述第一粒子群是单环状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中所含的粒子的群,基于对来自所述受光部件的信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子群。

Description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用流式细胞法检出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的方法已为人所知。如图23所示,据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6-304774号记述,在以散射光强度(FSCL)和荧光强度(SFLL)为双轴的散点图中,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出现在荧光强度大于未感染疟疾红细胞且小于白细胞的范围内。此外,在此散点图中,从荧光强度低的区域起,感染环状体(单)疟原虫的红细胞、感染环状体(多)疟原虫的红细胞、感染滋养体疟原虫的红细胞、感染裂殖体疟原虫的红细胞,这些含一定发育阶段的疟原虫的红细胞会依次出现在不同区域。根据如此检出的疟疾感染红细胞判断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的感染率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人发现,根据这种散点图的粒子分布来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时,偶尔会出现受检者没患疟疾但疟疾判断结果为阳性的情况,即所谓的假阳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假阳性发生的、能更精确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的血液分析装置和血液分析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形态涉及一种血液分析装置。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具有:试样制备部件(30),其混合血液样本和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来制备测定试样;受光部件(103、105),其接收用光照射试样制备部件(30)所制备的测定试样所产生的荧光和散射光;控制部件(51),其根据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所述表示离散程度的值表示第一粒子群(G4)的分布的离散程度,所述第一粒子群是单环状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204)中所含的粒子的群,基于对来自受光部件(103、105)的信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子群。
在上述本形态的血液分析装置中,所谓单环状体红细胞指有一个环状体疟原虫的红细胞。所谓单环状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指的是例如根据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绘制成散点图时分布的基本上是单环状体红细胞的区域。所谓第一粒子群指被分类为单环状体红细胞的粒子的集合。所谓表示第一粒子群的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指的是表示在单环状体红细胞出现的范围内第一粒子群中各粒子在何种程度上分散分布的值。表示第一粒子群的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比如是表示针对第一粒子群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表示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比如有变异系数、标准偏差、频率分布图的半值宽度等的、与频率分布中粒子的出现频率的离散程度有关的值。所谓“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不限于严格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这一概念也包括判断血液样本中是否存在一定数量的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
在此,发明人发现,在出现假阳性的血液样本的散点图中出现了细胞外囊泡和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出现。发明人还查明,出现在散点图中的细胞外囊泡和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正是判断疟疾时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此外,发明人继续钻研发现,针对被分类为单环状体红细胞的粒子的群,即第一粒子群,来得出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时,出现假阳性的血液样本与感染疟疾的血液样本相比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大。
假阳性的情况下,针对基于第一粒子群的荧光强度所得到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更大是出于以下原因。关于感染疟疾的血液样本,在基于第一粒子群的频率分布中,很容易出现频率明显高出的一个山形。与此相对,关于出现假阳性的血液样本,在基于第一粒子群的频率分布中,细胞外囊泡和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在很广的荧光强度范围内分布,因此频率很难产生大的差异。因此,基于第一粒子群得到针对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则感染疟疾的血液样本和出现假阳性的血液样本在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上有很大差别。
着眼于此,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基于表示第一粒子群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因此,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中,当第一粒子群分布的离散程度大时,例如通过避免将其判断为感染疟原虫来防止假阳性的发生。从而能够更精确地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
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控制部件(51)确定第一粒子群(G4)时宜将其与多环状体红细胞所出现的范围(205)中所含第二粒子群(G5)区分开来。所谓多环状体红细胞指有数个环状体疟原虫的红细胞。如果不将第一粒子群与第二粒子群分开的话,作为判断对象的粒子的群中就除了有一个环状体疟原虫的红细胞之外还包括有二、三个等数个环状体疟原虫的荧光强度高的红细胞,这样以来,即使在感染了疟疾的情况下粒子的频率分布将会更广。因此,基于频率分布来进行判断时,宜将第一粒子群与被分类为多环状体红细胞的粒子集合,即第二粒子群,区分开并确定下来。
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宜是表示针对第一粒子群(G4)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单环状体红细胞所具有的核酸量基本为一定量,而细胞外囊泡和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所具有的核酸量各有不同。因此,根据表示针对第一粒子群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能够更精确地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
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可以为变异系数、标准偏差或频率分布图(300)的半值宽度。
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可以如下:试样制备部件(30)进一步混入使红细胞收缩的稀释液来制备测定试样。如此,红细胞在测定试样的制备过程中收缩,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在内部带有疟原虫的状态下收缩。这样,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大小是与内部所带有的疟原虫的形态相应的大小。以此,根据散射光就能精确地确定第一粒子群和第二粒子群。
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可以如下:控制部件(51)根据表示离散程度的值、以及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所出现的范围(203)中所含第三粒子群(G3)的粒子数来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
此时可以如下:控制部件(51)根据第三粒子群(G3)的粒子数在第一阈值以上且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小于第二阈值来判断血液样本感染疟原虫。
此外还可以如下:控制部件(51)根据第三粒子群(G3)的粒子数在第一阈值以上、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小于第二阈值、且第一粒子群(G4)的粒子数在第三阈值以上来判断血液样本感染疟原虫。
还可以如下: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还具有输出信息的输出部件(53),控制部件(51)使输出部件(53)输出关于疟原虫感染的判断结果。如此,医生等就能判断受检者是否患疟疾,能够判断治疗中的受检者疟疾是否已治愈。此外,医生等能够掌握受检者已患疟疾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在显微镜下确认血液样本等,进行进一步检查。
此时可以如下:在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在一定阈值以上时,控制部件(51)让输出部件(53)输出表示关于疟原虫感染的判断结果的可信度的信息。这样,医生等就能知道关于疟原虫感染的判断结果的可信度。此外,医生等还能知道分布有感染疟原虫红细胞以外粒子,比如细胞外囊泡和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在显微镜下确认血液样本等,进行进一步检查。
此时还可以如下:输出部件(53)具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件(53a),控制部件(51)使显示部件(53a)一并显示关于疟原虫感染的判断结果以及表示可信度的信息。这样,医生等能够直观掌握关于疟原虫感染的判断结果和关于疟原虫感染的判断结果的可信度。
此时还可以如下:控制部件(51)进一步使显示部件(53a)上显示针对第一粒子群(G4)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图(300)。这样,医生等能够迅速详细地掌握血液样本的状态。
还可以如下:控制部件(51)进一步使显示部件(53a)上显示基于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的散点图(200)。如此,医生等也能迅速详细地掌握血液样本的状态。
还可以如下: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分析装置(10)具有:供试样制备部件(30)制备的测定试样流动的流动室(101)、用光照射在流动室(101)流动的测定试样的光源(102);受光部件(103、105)接收光照射下测定试样所含粒子所产生的荧光和散射光。
此时可以如下:光源(102)能够射出蓝紫色波段的光。如此能够使照射流动室的光在小范围集中,从而能够检出小的粒子。
本发明第二形态涉及一种血细胞分析方法。本形态涉及的血细胞分析方法根据基于用光照射混合血液样本和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而制备的测定试样后产生的荧光和散射光而确定的单环状体红细胞出现的范围(204)中所含第一粒子群(G4)分布的表示离散程度的值来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S103、S111~S118、S121~S128)。
本形态的血液分析方法能够实现与第一形态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第三形态涉及一种血液分析装置。此形态的血液分析装置(10)具有:试样制备部件(30),其混合血液样本和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来制备测定试样;受光部件(105),其接收用光照射试样制备部件(30)制备的测定试样所产生的荧光;控制部件(51),其根据对来自受光部件(105)的信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荧光强度来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至少一者的有无。
所谓细胞外囊泡指细胞释放出的囊泡,这一概念包括来源于有核细胞的微粒子和来源于非有核细胞的微粒子。细胞外囊泡比如有外泌体、微囊泡(MV:Microvesicles)、细胞凋亡小体等。
所谓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指含有核酸在细胞内部凝集所残余的核酸的包涵体的红细胞。核酸包涵体可以列举出豪焦小体或嗜碱性点彩。另外,在网织红细胞中,内部存在的RNA分散在网织红细胞内,核酸不以凝集体存在。因此,网织红细胞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是不同的。
所谓“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至少一者的有无”这一概念包括:判断有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判断有无细胞外囊泡、判断有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当判断有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至少一者时,判断结果比如是“至少存在一者”或“二者都不存在”。判断有无细胞外囊泡时,判断结果比如是“有细胞外囊泡”或“无细胞外囊泡”。当判断有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时,判断结果比如是“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所谓“判断有无”这一概念不限于严格地判断粒子是否存在,还包含判断血液样本中是否存在一定数量粒子。
发明人发现,当基于荧光强度进行血细胞分类时,血液样本中含有的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分布在与白细胞等血细胞的分布区域不同的区域。比如,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在基于荧光强度的散点图中分布于与白细胞等的血细胞的分布区域不同的区域中。又比如,在基于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图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分布于与白细胞等的血细胞的分布区域不同的范围。因此,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能够根据荧光强度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另外,有时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所对应的区域中会分布有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此时,很难精确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然而,发明人发现,如果确定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相应的粒子群并根据确定的粒子群得到针对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则血液样本中存在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时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有所减小。这是因为,当血液样本中含有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时,在频率分布上与单环状体红细胞相对应的部分易出现频率明显增高的山形。因此,根据表示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就能判断是否有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从而能够避免在没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时误判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
可以如下: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中,控制部件(51)确定荧光强度比白细胞小的范围(403)中包含的粒子群(G6),并根据确定的粒子群(G6)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可以如下: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试样制备部件(30)进一步混合使红细胞收缩的稀释液来制备测定试样。
可以如下:此时,控制部件(51)确定荧光强度比因稀释液而收缩的红细胞大且比白细胞小的范围(403)中所含粒子群(G6),并根据确定的粒子群(G6)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可以如下: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受光部件(103、105)还接收光照射测定试样产生所产生的散射光,控制部件(51)根据荧光强度和对来自受光部件(105)的信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散射光强度来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用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就能精确确定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所对应的粒子群。
可以如下:此时,控制部件(51)确定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比白细胞小的范围(403)中所含粒子群(G6),并根据确定的粒子群(G6)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可以如下: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控制部件(51)根据粒子群(G6)的粒子数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可以如下: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控制部件(51)根据表示针对粒子群(G6)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来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若血液样本中存在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则基于粒子群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变小,若血液样本中不存在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则基于粒子群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增大。因此,通过判断变异系数的大小就能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可以如下:此时,表示粒子群(G6)离散程度的值是变异系数、标准偏差或频率分布图(500)的半值宽度。
可以如下: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控制部件(51)根据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在第一阈值以上来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可以如下: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控制部件(51)根据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在第一阈值以上且粒子群(G6)的粒子数在第二阈值以上来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如此就能更精确地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可以如下: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还具有输出信息的输出部件(53),控制部件(51)使输出部件(53)输出关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判断结果。如此,医生等能够了解到血液样本中含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可能性、含有细胞外囊泡的可能性、含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的可能性等。医生等判断受检者的状态时能够考虑到可能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的相关的一定疾病。此时,医生等还能够进行用显微镜确认血液样本等,进行进一步检查。
可以如下:此时,当表示针对所确定的粒子群(G6)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小于一定阈值时,控制部件(51)使输出部件(53)输出表示关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判断结果的可信度的信息。这样,医生等能够知道关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判断结果的可信度。此外,医生等还能知道可能分布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以外的粒子,如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从而能用显微镜确认血液样本等,进行进一步检查。
可以如下:此时,输出部件(53)具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件(53a),控制部件(51)使显示部件(53a)一并显示表示可信度的信息、关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判断结果。如此,医生等能直观掌握关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判断结果、以及关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判断结果的可信度。
可以如下:此时,控制部件(51)进一步让显示部件(53a)显示针对粒子群(G6)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图(500)。如此,医生等能迅速、详细地掌握血液样本的状态。
可以如下:控制部件(51)进一步让显示部件(53a)显示基于荧光强度的散点图(400)。如此,医生等也能迅速详细地掌握血液样本的状态。
可以如下: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具有供试样制备部件(30)制备的测定试样流动的流动室(101)、用光照射流经流动室(101)的测定试样的光源(102),受光部件(105)接收光照射下测定试样所含粒子产生的荧光。
可以如下:此时,光源(102)射出蓝紫色波段的光。如此,能够使照射流动室的光在小范围集中,从而能够检出微小粒子。
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细胞外囊泡是细胞释放出的小体,如细胞凋亡小体。换言之,此时的细胞外囊泡的概念中包括细胞凋亡小体。
在本形态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10),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包括豪焦小体或嗜碱性点彩。换言之,此时的核酸包涵体的这一概念中包括豪焦小体以及嗜碱性点彩。比如,被认为存在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的情况下,医生等可以联想到脾功能下降等,被认为存在含嗜碱性点彩的红细胞的情况下,医生等可联想到铅中毒、苯中毒、恶性贫血等。
本发明第四形态涉及一种血细胞分析方法。本形态涉及的血细胞分析方法根据混合血液样本和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制备的测定试样在光照射下产生的荧光来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S103、S121~S128、S131~S136)。
本形态的血液分析方法能够收到与第三形态同样的效果。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减少假阳性的发生,更精确地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光学检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测定部件的处理流程图;
图4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信息处理部件的处理流程图;
图5(a)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分析处理的流程图;图5(b)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基于第一测定的散点图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关于疟疾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7(a)~(d)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基于具体四种样本的散点图;图7(e)~(h)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基于具体四种样本的频率分布图;
图8(a)~(d)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基于具体四种样本的散点图;图8(e)~(h)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基于具体四种样本的频率分布图;
图9(a)、(b)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基于具体二种样本的散点图;图9(c)、(d)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基于具体二种样本的频率分布图;
图10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显示部件显示的界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11(a)、(b)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发明人所进行的判断处理的验证结果的示图;
图12(a)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基于出现假阳性的血液样本的散点图;图12(b)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用显微镜观察出现假阳性的血液样本时得到的图像;
图13(a)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基于出现假阳性的血液样本的散点图;图13(b)、(c)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用显微镜观察出现假阳性的血液样本时得到的图像;
图14(a)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基于导入细胞凋亡前的Jurkat细胞绘制的散点图;图14(b)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基于诱导细胞凋亡后的Jurkat细胞绘制的散点图;
图15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用显微镜观察出现假阳性的鼠血液样本时获得的图像;
图16为实施方式二涉及的有关疟疾、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7为实施方式二涉及的显示部件显示的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方式三涉及的基于第一测定的散点图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方式三涉及的有关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20(a)~(d)为实施方式三涉及的基于具体四种样本的散点图;图20(e)~(h)为实施方式三涉及的基于具体四种样本的频率分布图;
图21(a)、(b)为实施方式三涉及的基于具体二种样本的散点图;图21(c)、(d)为实施方式三涉及的基于具体二种样本的频率分布图;
图22为实施方式三涉及的显示部件显示的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相关技术涉及的散点图结构的说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实施方式一的血液分析装置10测定由血液样本和试剂制备的测定试样,确定含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的集合,判断血液样本是否感染疟疾。
裂殖子是疟原虫的形态之一,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由此开始疟原虫红内期生存周期。在红内期生存周期,疟原虫的形态按照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的顺序变化。裂殖体分裂成数个裂殖子并在此时破坏红细胞。以此,多个裂殖子释放到血液中。裂殖子侵入下一个红细胞,再次开始红内期生存周期。如此过程循环往复,疟原虫增殖。释放到血液中的裂殖子中的一部分分化成雌雄异体的配子体。感染者被蚊子吸血后,配子体侵入蚊子体内,蚊子便携带了疟原虫。
以下称未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为“疟疾未感染红细胞”。疟疾未感染红细胞除了成熟的红细胞外还包括网织红细胞。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称为“疟疾感染红细胞”。疟疾感染红细胞包括感染环状体疟原虫的红细胞、感染滋养体疟原虫的红细胞、感染裂殖体疟原虫的红细胞。将感染一个环状体疟原虫的红细胞——即有一个环状体疟原虫的红细胞称为“单环状体红细胞”。将感染多个环状体疟原虫的红细胞,即有数个环状体疟原虫的红细胞,称为“多环状体红细胞”。
如图1所示,血液分析装置10具有测定部件11、信息处理部件12。测定部件11具有测定控制部件21、存储部件22、吸移部件23、试样制备部件30、光学检出部件41、电阻式检出部件42和信号处理电路43。
测定控制部件21比如由CPU、MPU等构成。测定控制部件21接受测定部件11各部分输出的信号并控制测定部件11各部分。测定控制部件21与信息处理部件12进行通信。存储部件22比如由ROM、RAM、硬盘等构成。测定控制部件2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件22的程序执行处理。吸移部件23有无图示的吸管,用吸管吸移收纳在无图示的样本容器中的血液样本。血液样本是采自受检者的末梢血的全血。
另外,样本容器安放在无图示的样本架上并在此状态下被架运送部件运送,并被置于取出位置。被置于取出位置的样本容器从样本架取出并被搅拌后运到吸移部件23的吸移位置。样本容器被置于吸移位置后,吸移部件23用吸管吸移样本容器中收纳的血液样本。然后,样本容器被送回样本架中原来的位置。血液分析装置10不具备运送样本架的结构和运送样本容器的结构时,样本容器由操作人员置于吸移位置。
试样制备部件30连接着试剂容器31、32、33。试剂容器31收纳使红细胞收缩的第一稀释液。试剂容器32收纳含有特异性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的染色用试剂。试剂容器33收纳第二稀释液。试样制备部件30有反应槽34。吸移部件23向反应槽34上方移动吸管,将所吸移的血液样本排出到反应槽34。血液样本、第一稀释液和染色用试剂在反应槽34混合,制备第一测定试样。第一测定试样用于测定白细胞和疟疾感染红细胞。此外,血液样本与第二稀释液在反应槽34混合,制备第二测定试样。第二测定试样用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测定。
在此,就第一稀释液、第二稀释液和染色用试剂进行说明。
第一稀释液含有溶血力不同的二种表面活性剂。具体而言,第一稀释液包含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2.95mM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1.11mM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比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溶血力更强。二种表面活性剂只要溶血力不同即可,也可以是上述组合以外的表面活性剂。
第一稀释液还含有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2.90mM的PBC-44、20mM的ADA、适量的NaCl和1L的纯化水。ADA的pH值为6.1。第一稀释液的pH值为5.0以上7.0以下。要使血细胞收缩,第一稀释液的渗透压宜在200mOsm/kg・H2O以上。具体而言,第一稀释液的渗透压为200mOsm/kg・H2O以上300mOsm/kg・H2O以下。
采用上述第一稀释液,通过制备第一测定试样使红细胞收缩,疟疾感染红细胞以内部带有疟原虫的状态收缩。另外,通过第一稀释液使红细胞的细胞膜溶解到荧光色素能够透过并达到红细胞内且红细胞形状得以维持的程度。具体而言,在疟疾感染红细胞的情况下,红细胞的细胞膜部分溶解,使得荧光色素在红细胞内部带有疟原虫的状态下能够透过。
第二稀释液与使红细胞收缩的第一稀释液不同,是运用鞘流DC检出法测定红细胞时使用的稀释液。第二稀释液也用作让第一测定试样流入光学检出部件41的流动室101时的鞘液、让第二测定试样流入电阻式检出部件42的流动室时的鞘液。第一稀释液不作为鞘液使用。
染色用试剂包含特异性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优选包含相较于RNA来说更强地染色DNA的荧光色素。实施方式一的荧光色素比如为Hoechst34580。染色用试剂是将荧光色素溶解于溶剂中得到,染色用试剂的溶剂比如为乙二醇(ethylene glycol)。荧光色素在染色用试剂中的浓度宜为0.3μM以上0.6μM以下,具体而言为0.45μM。荧光色素在第一测定试样中的浓度宜为0.15μM以上1.0μM以下。Hoechst34580的化学式如下:
【化1】
使用如上所述荧光色素时,疟疾未感染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而几乎不被染色。而在疟疾感染红细胞中,进入红细胞内部的疟原虫的核酸被染色。如此,疟疾未感染红细胞几乎不被荧光色素染色,与此相反,疟疾感染红细胞则会被荧光色素染色。因此,根据后述散点图中的荧光强度的差异就能判断疟疾未感染红细胞和疟疾感染红细胞。此外,白细胞因为有细胞核而被荧光色素染色,血小板凝集因为无细胞核而几乎不会被荧光色素染色。
也可以不分第一稀释液与染色用试剂,而是将含有第一稀释液和荧光色素的一种试剂与血液样本混合来制备第一测定试样。
光学检出部件41用流式细胞法基于第一测定试样进行第一测定。光学检出部件41具有流动室101、光源102、受光部件103、104和105。进行第一测定时,从试样制备部件30通过流路对流动室101供应第一测定试样。
光源102射出的光照射流经流动室101的第一测定试样。来自光源102的光照射到第一测定试样后,第一测定试样中的粒子处产生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荧光。受光部件103~105分别接收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荧光。受光部件103~105分别向信号处理电路43输出基于所接收的光的信号。关于光学检出部件41的详细结构随后将参照图2进行说明。
电阻式检出部件42用鞘流DC检出法基于第二测定试样进行第二测定。进行第二测定时,从试样制备部件30通过流路向电阻式检出部件42中无图示的流动室中供应第二测定试样。电阻式检出部件42向在电阻式检出部件42的流动室流动的第二测定试样施加电压并捕捉粒子通过所引起的电压变化,检出粒子。电阻式检出部件42将检出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电路43。
信号处理电路43对受光部件103~105输出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具体而言,信号处理电路43根据受光部件103~105输出的信号提取粒子所对应的波形,算出各粒子波形的峰值、宽度和面积等作为第一信息。以下将基于受光部件103、105输出的信号的波形的峰值分别称为“前向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此外,前向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也可以分别是波形的宽度、面积。信号处理电路43计算出电阻式检出部件42输出的信号的峰值作为第二信息。
测定控制部件21将第一测定中经信号处理电路43的信号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和第二测定中经信号处理电路43的信号处理得到的第二信息存储到存储部件22。第一测定和第二测定结束后,测定控制部件21将存储到存储部件22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作为测定数据输送到信息处理部件12。
信息处理部件12具有控制部件51、存储部件52、输出部件53和输入部件54。输出部件53具有显示部件53a和音频输出部件53b。
控制部件51比如由CPU、MPU等构成。控制部件51接受信息处理部件12各部分输出的信号并控制信息处理部件12的各部分。控制部件51与测定部件11进行通信。存储部件52比如由ROM、RAM、硬盘等构成。控制部件51根据存储在存储部件52的程序52a执行处理。程序52a包括用于进行后述图4、图5(a)和图6所示处理的程序。
控制部件51根据表示基于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确定的单环状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中所含粒子群的分布离散程度的值来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如此能明确判断单环状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所含粒子群中是否含有疟疾感染红细胞,由此能够防止受检者未感染疟疾但疟疾判断结果呈阳性的情况出现,即所谓的出现假阳性。由此能够更精确地判断有无疟原虫感染。控制部件51所进行的判断处理随后参照图6详细说明。
显示部件53a显示信息。显示部件53a比如由显示屏构成。音频输出部件53b以音频形式输出信息。音频输出部件53b比如由扬声器构成。输入部件54由鼠标、键盘构成。控制部件51将分析结果等存储到存储部件52并将分析结果等输出到输出部件53。控制部件51通过输入部件54接受来自操作人员的指示。
下面详细说明图1所示光学检出部件41。
如图2所示,光学检出部件41具有流动室101、光源102、受光部件103~105、准直透镜111、聚光透镜112、束霖止器113、聚光透镜114、分色镜115和光学过滤器116。
流动室101由透光性材料制成,呈管状。第一测定试样在鞘液包裹下流入流动室101内。以此第一测定试样所含粒子以排列成一列的状态通过流动室101内。
光源102射出蓝紫色波段的光。具体而言,光源102为半导体激光光源,其射出波长405nm的蓝紫色激光。光源102射出的光激发染色用试剂中所含荧光色素,使荧光色素产生一定波段的荧光。另外,光源102也可以射出蓝紫色波段以外的波段的光,只要射出的光能够使荧光色素产生荧光即可。光源102射出光的波长较短的话,能够使照射到流动室101的光在小范围聚集,由此能够检出更小的粒子。因此,光源102射出的光的波长宜设定在上述蓝紫色波段。
准直透镜111和聚光透镜112聚集光源102射出的光,并使光照射在流动室101内流动的第一测定试样。如上所述,光照射到第一测定试样后,从第一测定试样中的粒子产生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荧光。前向散射光反映粒子大小的相关信息,侧向散射光反映粒子内部信息,荧光反映粒子染色程度。照射到流动室101的光中,未照射到粒子而透过流动室101的光被束霖止器113遮挡。受光部件103比如由光电二极管构成。受光部件103接收前向散射光并输出与所接收的前向散射光相应的电信号。
聚光透镜114聚集流动室101侧向产生的侧向散射光和荧光。分色镜115反射聚光透镜114所聚集的侧向散射光,让聚光透镜114所聚集的荧光透过。受光部件104比如由光电二极管构成。受光部件104接收分色镜115反射的侧向散射光,并输出与所接收的侧向散射光相应的电信号。光学过滤器116只让透过分色镜115的光中由受光部件105接收的荧光通过。受光部件105比如由雪崩光电二极管构成。受光部件105接收透过光学过滤器116的荧光,并输出与所接收的荧光相应的电信号。
下面参照流程图就测定部件11的处理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步骤S11,测定控制部件21判断是否从信息处理部件12收到开始指示。收到开始指示,则在步骤S12中由测定控制部件21制备第一测定试样和第二测定试样。
具体而言,样本架由架运送部件运送,样本容器被置于取出位置。测定控制部件21控制测定部件11的各部分,在取出位置从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进行搅拌,将搅拌后的样本容器置于吸移位置。测定控制部件21控制吸移部件23来用吸管从样本容器吸移血液样本,并将所吸移的血液样本排出到反应槽34。完成吸移的样本容器被送回样本架的原来的位置。测定控制部件21控制试样制备部件30在反应槽34混合血液样本、第一稀释液和染色用试剂来制备第一测定试样。此外,测定控制部件21控制试样制备部件30在反应槽34混合血液样本和第二稀释液来制备第二测定试样。
另外,当血液分析装置10不具备运送样本架的结构和运送样本容器的结构时,测定控制部件21控制吸移部件23来用吸管从操作人员置于吸移位置的样本容器吸移血液样本。
在步骤S13,测定控制部件21控制光学检出部件41来进行第一测定,控制电阻式检出部件42来进行第二测定。此时,测定控制部件21让第一测定试样流入流动室101,将在时间T1这一期间获取的第一信息存储到存储部件22。此外,测定控制部件21使第二测定试样流入电阻式检出部件42的流动室,将在时间T2这一期间获取的第二信息存储到存储部件22。在步骤S14,测定控制部件21将在步骤S13的测定中存储到存储部件22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作为常规模式下的测定数据传送到信息处理部件12。
接着,在步骤S15,测定控制部件21判断是否从信息处理部件12收到三倍计数模式的开始指示。若未收到三倍计数模式的开始指示,则在步骤S16,测定控制部件21判断是否从信息处理部件12收到结束指示。若未收到结束指示,则处理返回步骤S15。在未收到三倍计数模式的开始指示的情况下收到结束指示,则测定部件11的处理结束。
若收到三倍计数模式的开始指示,则在步骤S17,测定控制部件21与步骤S12同样地再次制备第一测定试样和第二测定试样。在步骤S18,测定控制部件21控制光学检出部件41来进行三倍计数模式下的第一测定,控制电阻式检出部件42来进行三倍计数模式下的第二测定。此时,测定控制部件21让第一测定试样流入流动室101,将在时间T1的三倍时间内获取的第一信息存储到存储部件22。测定控制部件21让第二测定试样流入电阻式检出部件42的流动室,将在时间T2的三倍时间内获取的第二信息存储到存储部件22。以此,与在步骤S13进行的常规模式的测定相比,这里获得的是基于约三倍量第一测定试样的第一信息和基于约三倍量的第二测定试样的第二信息。
在步骤S19,测定控制部件21将在步骤S18的测定中存储到存储部件22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作为三倍计数模式下的测定数据传送到信息处理部件12。之后测定部件11的处理结束。图3所示处理结束后,测定控制部件21将处理返回步骤S11,对后续血液样本也进行同样测定。
下面参照流程图说明信息处理部件12的处理。
如图4所示,在步骤S21,控制部件51判断是否通过输入部件54接受了操作人员的开始指示。如果从操作人员接受到开始指示,则在步骤S22,控制部件51将开始指示传送到测定部件11。以此测定部件11中开始图3步骤S12以后的处理。接着,在步骤S23,控制部件51判断是否收到图3的步骤S14中测定部件11所传送的常规模式下的测定数据。
收到常规模式下的测定数据后,在步骤S24,控制部件51根据常规模式下的测定数据判断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是否在阈值th1以上。粒子群G3指后述疟疾感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中所含的粒子的群。粒子群G3随后参照图5(b)进行说明。阈值th1设定在100以上500以下,比如设定为100。操作人员能通过输入部件54修改阈值th1。在步骤S24,控制部件51也可以判断粒子群G3的粒子数是否在一定阈值以上。
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在阈值th1以上,则在步骤S25,控制部件51向测定部件11发送结束指示,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26。以此,图3的步骤S16判断为是,图3所示测定部件11的处理结束。另一方面,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小于阈值th1的话,在步骤S28,控制部件51向测定部件11发送三倍计数模式的开始指示。以此,在图3的步骤S15判断为是,执行图3所示步骤S17~S19的处理。接着,在步骤S29,控制部件51判断是否收到图3的步骤S19中测定部件11发送的三倍计数模式下的测定数据。若收到三倍计数模式下的测定数据,控制部件51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26。
在此,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小于阈值th1时,不宜根据常规模式下的测定数据在后述判断处理中轻易地作出如“疟疾阴性”等的判断。即使在受检者患有疟疾的情况下,此受检者的血液样本中的疟疾感染红细胞有时也会很少。此时若作出“疟疾阴性”的判断则会出现假阴性。而且,即使疟疾感染红细胞因治疗而逐渐减少,仍很有必要一直进行监视直到疟疾感染红细胞完全消失。
因此,当粒子群G3的粒子数少时,控制部件51进一步获取三倍计数模式下的测定数据,用获取的三倍计数模式下的测定数据进行后述分析处理。以此使用基于常规模式下获取的血细胞数的约三倍量的血细胞数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因此所得分析结果不易受测定试样的偏差等因素影响,是正确反映血液样本状态的结果。以此能够防止输出低精度的疟疾分析结果。
在步骤S26,控制部件51进行分析处理。关于分析处理,随后将参照图5(a)进行说明。在步骤S27,控制部件51向输出部件53输出步骤S26的分析处理所得分析结果。具体而言,控制部件51在显示部件53a上显示血细胞数量、散点图、频率分布图、判断结果、表示可信度的信息等作为分析结果。关于显示部件53a显示的界面,随后将参照图10进行说明。控制部件51也可以将这些信息输出到与血液分析装置10不同的其他装置。此外,控制部件51也可以从音频输出部件53b以音频形式输出血细胞数量、判断结果等。
图4所示处理结束后,控制部件51使处理返回步骤S21,当有后续样本容器时,在步骤S21判断为是,就后续血液样本同样进行步骤S22以后的处理。当无后续样本容器时,控制部件51让处理在步骤S21待命,直至再次收到开始指示。
下面参照图5(a)的流程图就分析处理进行说明。
在以下步骤S101、102,控制部件51在未收到三倍计数模式下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用常规模式下的测定数据进行计数,在收到三倍计数模式下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用三倍计数模式下的测定数据进行计数。
如图5(a)所示,在步骤S101,控制部件51根据测定数据所含第二信息,即电阻式检出部件42的第二测定中获得的第二信息,来计数血细胞。具体而言,控制部件51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在步骤S102,控制部件51根据测定数据所含第一信息,即光学检出部件41的第一测定中获得的第一信息计数血细胞。具体而言,控制部件51计数白细胞、疟疾未感染红细胞、疟疾感染红细胞、单环状体红细胞、多环状体红细胞。
在此,参照图5(b)就步骤S102的血细胞计数进行说明。
在图5(b)所示散点图200,纵轴表示前向散射光强度,横轴表示荧光强度。在第一测定检出的各粒子根据各粒子相应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点绘在散点图200。
在散点图200,白细胞大致分布在前向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大的区域201。疟疾未感染红细胞比白细胞小且因第一稀释液收缩。此外,疟疾未感染红细胞几乎未被荧光色素染色。因此,疟疾未感染红细胞大致分布于区域202。区域202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小于白细胞对应的区域201。区域202的荧光强度小于区域201。
疟疾感染红细胞也比白细胞小且因第一稀释液收缩。疟疾感染红细胞内部带有疟原虫,所以被荧光色素染色。因此,疟疾感染红细胞大致分布于区域203。区域203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小于白细胞对应的区域201。区域203的荧光强度大于对应于疟疾未感染红细胞的区域202,小于对应于白细胞的区域201。
疟疾感染红细胞在内部带有疟原虫的状态下收缩,所以疟疾感染红细胞的大小是与内部带有的疟原虫形态相应的大小。因此,单环状体红细胞和多环状体红细胞的大小基本都比感染其他形态疟原虫的红细胞小,单环状体红细胞的大小和多环状体红细胞的大小程度相同。此外,多环状体红细胞内部带有多个疟原虫,所以多环状体红细胞的荧光强度大于单环状体红细胞。因此,单环状体红细胞大致分布在区域204,多环状体红细胞大致分布在区域205。区域204、205包含在对应于疟疾感染红细胞的区域203内。区域204、205相互不重叠地在横轴方向相邻,在区域203内位于左端。区域205的荧光强度比区域204大。
另外,所谓“第一区域的荧光强度大于第二区域”表示第一区域的荧光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大于第二区域的荧光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所谓“第一区域的荧光强度小于第二区域”表示第一区域的荧光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小于第二区域的荧光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关于第一区域前向散射光强度和第二区域前向散射光强度的大小关系的表述也同样。
在步骤S102的处理中,控制部件51根据测定数据的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计数血细胞。具体而言,控制部件51确定白细胞的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G1、疟疾未感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G2、疟疾感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G3、单环状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G4、多环状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G5。在散点图200中,白细胞出现范围对应于区域201,疟疾未感染红细胞出现范围对应于区域202,疟疾感染红细胞出现范围对应于区域203,单环状体红细胞出现范围对应于区域204,多环状体红细胞出现范围对应于区域205。然后,控制部件51通过对确定的各粒子群的粒子数进行计数来获取各血细胞数量。
在步骤S102的血细胞计数中,控制部件51不进行散点图绘制和区域设定,但通过具有与绘制散点图和设定区域时同样步骤的数据处理进行血细胞计数。然而,不限于此,控制部件51也可以绘制散点图,在绘制的散点图上设定血细胞分布区域,计数所设定的区域含有的血细胞。此外,控制部件51不以计数血细胞为目的绘制散点图,但在将后述界面显示在显示部件53a时绘制散点图。
另外,也可以在散点图200上设定配子体、滋养体、裂殖体的相应区域。此时,在步骤S102,控制部件51也可以计数配子体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的粒子数、滋养体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的粒子数、和裂殖体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的粒子数。
接下来,在步骤S103,控制部件51进行下文参照图6说明的判断处理。通过判断处理判断目标血液样本有无疟疾。至此分析处理结束。
在此,发明人发现,关于采自未患疟疾的受检者的血液样本,有时会有粒子分布在对应于疟疾感染红细胞的区域203。同时,发明人还发现,采自未患疟疾的受检者的血液样本中,分布在区域203的粒子包括细胞凋亡小体、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等。细胞凋亡小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豪焦小体是核酸包涵体的一种。发明人发现,细胞凋亡小体、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从单环状体红细胞对应的区域204向荧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增强的方向分布。
关于发明人发现区域203中会分布细胞凋亡小体、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的经过,随后将参照图12(a)~图15进行说明。
如此,细胞凋亡小体或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分布在区域203时,例如以区域203分布有粒子为由判断为疟疾阳性,则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因此,发明人想到根据针对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判断是否含有疟疾感染红细胞。以下图6所示判断处理中,所进行的疟疾判断处理留心于在细胞凋亡小体或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分布在区域203时避免出现误判为疟疾阳性的情况。
如图6所示,在步骤S111,控制部件51判断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是否在阈值th11以上。如图5(b)所示粒子群G3指疟疾感染红细胞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的群。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比如通过获取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除以第一信息获取期间内流入流动室101的第一测定试样的体积求得。所设定的阈值th11要能够根据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判断目标血液样本为“疟疾阴性”。阈值th11比如设定为200。
在步骤S111,用于除法的体积也可以是与第一测定试样体积相对应的血液样本体积,用其取代第一测定试样的体积。在步骤S111,控制部件51也可以判断粒子群G3的粒子数是否在一定阈值以上。阈值th11可由操作人员通过输入部件54更改。后述阈值th12、th13和在实施方式二、三的后述阈值th21、th22、th23、th31、th32也同样可由操作人员通过输入部件54更改。以此操作人员就能对各判断步骤的判断进行微调。
当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小于阈值th11时,在步骤S112,控制部件51对目标血液样本作出“疟疾阴性”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件52。然后,控制部件51结束判断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在阈值th11以上,在步骤S113,控制部件51对目标血液样本作出“疟疾阳性”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件52。“疟疾阳性”这一判断结果表示目标血液样本中含有疟疾感染红细胞的可能性大,但难以判断目标血液样本是“疟疾阳性”。
接下来,在步骤S114,控制部件51判断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4的粒子数是否在阈值th12以上。粒子群G4如图5(b)所示是单环状体红细胞出现范围所含粒子的群。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4的粒子数比如用获取的粒子群G4的粒子数除以第一信息获取期间内流入流动室101的第一测定试样的体积求得。所设定的阈值th12要能够根据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4的粒子数就目标血液样本判断出单环状体红细胞对应的区域204中是否分布有疟疾感染红细胞。阈值th12比如设定为150。
在步骤S114,用于除法的体积也可以是与第一测定试样的体积相对应的血液样本的体积,用其取代第一测定试样的体积。在步骤S114,控制部件51也可以判断粒子群G4的粒子数是否在一定阈值以上。另外,步骤S114的处理也可以省略。但是当血液样本感染疟原虫时,区域204粒子分布尤其多,因此宜在步骤S114判断粒子群G4的粒子数。
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4的粒子数小于阈值th12时,控制部件51结束判断处理。此时,判断结果为步骤S113储存的“疟疾阳性”。
另一方面,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4的粒子数在阈值th12以上时,在步骤S115,控制部件51算出表示针对粒子群G4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具体而言,在步骤S115,控制部件51计算出针对粒子群G4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变异系数。另外,在步骤S115计算出的表示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不限于变异系数,也可以是标准偏差、频率分布图的半值宽度。
在步骤S115的变异系数的计算中,控制部件51不绘制频率分布图,但是通过具有与绘制频率分布图时同样步骤的数据处理算出变异系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控制部件51也可以绘制频率分布图并算出变异系数。另外,控制部件51虽不以计算变异系数为目的绘制频率分布图,但会在将后述界面显示在显示部件53a时绘制频率分布图,并让显示部件53a显示所绘制的频率分布图。
此外,在步骤S115算出的表示离散程度的值也可以是表示针对荧光强度以外的光的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此外,在步骤S115算出的表示离散程度的值不限于表示一轴分布的分散情况的值,也可以是表示二轴或三轴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比如,也可以是散点图200上的分布离散程度。另外,散点图200不限于荧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也可以根据其他的光强度的组合来绘制。
接着,在步骤S116,控制部件51判断在步骤S115算出的变异系数是否小于阈值th13。所设定的阈值th13要能根据变异系数就目标血液样本判断出“疟疾阳性”。阈值th13比如设定为10%。
在此,单环状体红细胞所具有的核酸量基本为一定量,与其不同,细胞凋亡小体的核酸量和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的核酸量则纷繁不一。因此,单环状体红细胞对应的区域204中有粒子分布时,如果血液样本中有疟疾感染红细胞,则基于粒子群G4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减小,血液样本中没有疟疾感染红细胞,则基于粒子群G4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增大。因此,在步骤S116判断变异系数的大小就能判断有无疟疾感染红细胞。
当变异系数小于阈值th13时,在步骤S117,控制部件51对目标血液样本作出“疟疾阳性”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件52。然后,控制部件51结束判断处理。此时,判断结果从步骤S113存储的“疟疾阳性”变为“疟疾阳性”。
另一方面,当变异系数在阈值th13以上时,在步骤S118,控制部件51判断“疟疾阳性散点异常”,并将判断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件52。此时判断结果所含“散点异常”是表示有关疟原虫感染的判断结果的可信度的信息。具体而言,“散点异常”是表示关于疟疾的判断结果可信度不高的信息。然后,控制部件51结束判断处理。
另外,当变异系数在阈值th13以上时,存在疟疾感染红细胞的可能性很低,所以也能判断不存在疟疾感染红细胞。但是,此时,较适宜的做法是,不简单地判断为“疟疾阴性”,而是判断为“疟疾阴性、散点异常”。
下面参照图7(a)~图9(d)具体说明对十种样本进行的判断。
图7(a)、(b)为基于采自患疟疾的受检者的血液样本的散点图200。图7(c)、(d)是基于培养疟疾的散点图200。图8(a)、(b)为对Jurkat细胞诱导细胞凋亡获得的散点图200。图8(c)、(d)是基于采自未患疟疾的受检者的血液样本的散点图200。图9(a)、(b)是基于采自未患疟疾的鼠的血液样本的散点图200。在所有情况下,位于区域202左端的粒子都被作为噪声成分排除了。
另外,采自鼠的血液样本中一直含有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在以下的判断说明中,用采自鼠的血液样本作为含有含豪焦小体红细胞的人的血液样本的一例。
图7(a)~(d)、图8(a)~(d)、图9(a)、(b)所示十种样本中,在各种情况下疟疾感染红细胞对应的区域203和单环状体红细胞对应的区域204都有一定数量粒子出现。在图7(a)~(d)、图8(a)~(d)和图9(a)、(b)中粒子群G4的粒子数分别为18768、8208、262、204、373、215、359、5923、4037、1147。因此,在图6所示判断处理中,在步骤S111、S114判断为是,在步骤S115算出针对粒子群G4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变异系数。
图7(e)~(h)、图8(e)~(h)和图9(c)、(d)分别是基于图7(a)~(d)、图8(a)~(d)和图9(a)、(b)的散点图200绘制的频率分布图300。在频率分布图300,横轴表示荧光强度,纵轴表示频率。频率分布图300中显示的是仅基于单环状体红细胞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G3的频率分布。频率分布图300已根据最大频率值规范化。
可以看出,图7(e)~(h)的频率分布图300在各种情况下频率分布的形状均为尖锐形状。图7(e)~(h)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3%、6.4%、7.4%、6.3%。因此,图7(e)~(h)的一者在图6的步骤S116中都被判断为是,对这些样本判断为“疟疾阳性”。在此,如上所述,图7(e)~(h)所示样本均为感染疟疾的样本。由此得知,通过图6所示判断处理能够就这四种样本得出正确的判断结果,即“疟疾阳性”的判断结果。
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图8(e)~(h)和图9(c)、(d)的频率分布图300的频率分布的形状均不是完全的尖锐形状。图8(e)~(h)和图9(c)、(d)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9.6%、18.8%、25.1%、21.1%、16.5%、18.0%。因此,图8(e)~(h)和图9(c)、(d)均在图6的步骤S116判断为否,对这些样本判断为“疟疾阳性散点异常”。在此,图8(e)~(h)和图9(c)、(d)所示样本均为未感染疟疾的样本。由此得知,通过图6所示判断处理就能够防止将这六种样本误判为“疟疾阳性”。
如上所述,采用图6所示判断处理的话,在血液样本不存在疟疾感染红细胞时,即使区域203、区域204出现粒子也能避免误判为“疟疾阳性”,能够正确判断为“疟疾阳性散点异常”。另外,当血液样本存在疟疾感染红细胞时则能够得出“疟疾阳性”这一正确判断。由此能够防止假阳性,精确地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
当人患疟疾时,脾脏功能下降,由此可能导致血液样本中一直含有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此时,血液样本中有疟疾感染红细胞和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两者存在,但在图6的步骤S111会被判断为是,所以避免了判断结果为“疟疾阴性”的情况出现。
下面说明在图4的步骤S27在显示部件53a显示的界面60。
如图10所示,界面60具有列表区域61和62、注解区域63、散点图200、频率分布图300。列表区域61以列表形式显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计数结果。列表区域62显示疟疾感染红细胞的计数结果和疟疾感染红细胞比率。疟疾感染红细胞比率是图5(b)所示疟疾感染红细胞所对应的区域203内的血细胞数量除以图5(a)步骤S101获取的红细胞数量得到的。
注解区域63显示在图6的判断处理获得的判断结果。具体而言,执行了图6的步骤S112的情况下,注解区域63没有任何显示。另外,此时也可以在注解区域63显示“疟疾阴性”。当在图6的步骤S114判断为否时,注解区域63显示“疟疾阳性”。执行了图6的步骤S117的情况下,注解区域63显示“疟疾阳性”。执行了图6的步骤S118的情况下,如图10示例,注解区域63显示“疟疾阳性散点异常”。
当注解区域63显示“疟疾阳性”或“疟疾阴性”时,医生等能够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疟疾、正在接受治疗的受检者的疟疾是否已治愈。当注解区域63显示“疟疾阳性”时,医生等能够知道受检者可能患有疟疾。此时医生等能够用显微镜确认血液样本等,进行进一步检查。
当注解区域63显示“散点异常”时,医生等能够知道关于有无疟疾的判断结果可信度不高。此外,医生等还能知道散点图200的区域203可能分布有疟疾感染红细胞以外的粒子,如细胞外囊泡、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此时,医生等能够用显微镜确认血液样本等,进行进一步检查。此外,由于界面60上显示散点图200和频率分布图300,因此医生等能够快速详细地掌握血液样本的状态。
下面就发明人进行的判断处理的验证进行说明。
发明人所进行的验证例一的判断处理是在图6所示实施方式一的判断处理中省略步骤S114并在步骤S118判断为“疟疾阴性”。即,在验证例一的判断处理中,当步骤S111和S116两者判断为是时,判断结果为“疟疾阳性”,当步骤S111和S116其中之一判断为否时,判断结果为“疟疾阴性”。
此外,发明人所进行的验证例二的判断处理是在图6所示实施方式一的判断处理中省略了步骤S114~S118并在步骤S113判断为“疟疾阳性”。即,在验证例二的判断处理,当步骤S111判断为是时,判断结果为“疟疾阳性”,当步骤S111判断为否时,判断结果为“疟疾阴性”。
发明人准备了27个疟疾阳性样本,130个疟疾阴性样本,基于这些样本制备第一测定试样,用光学检出部件41测定制备的第一测定试样。然后,发明人用第一测定所获得的测定数据进行图5(a)所示分析处理,通过如上设定的验证例一、二的判断处理进行疟疾判断。发明人根据验证例一、二的判断处理中获得的疟疾判断结果验证了疟疾判断是否正确进行。另外,在此验证中,用自动划分算法就各个样本对图5(b)所示散点图200的区域进行了微调。在此验证中,步骤S111的阈值th11设定为30,步骤S116的阈值th13设定为20%。
如图11(a)所示,通过验证例一,27个疟疾阳性样本全部正确地判断为疟疾阳性。130个疟疾阴性样本中有2个样本误判断为疟疾阳性,128个样本正确判断为疟疾阴性。由此结果得知,验证例一灵敏度为27/27=100%,特异度为128/130=98.5%。
接着,如图11(b)所示,验证例二中,27个疟疾阳性样本全部正确地判断为疟疾阳性。130个疟疾阴性样本中有48个样本正确判断为疟疾阴性,82个样本误判为疟疾阳性。由此结果得知,验证例二灵敏度为27/27=100%,特异度为48/130=36.9%。
从图11(a)、(b)的结果得知,采用验证例一的判断处理时,与验证例二的判断处理相比特异度得以大幅度提升。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实施方式一的图6所示判断处理中在步骤S111的判断之外又利用变异系数进行了步骤S116的判断,因此能够提高特异度,减少假阳性。
(对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的考察)
下面就发明人发现在图5(b)所示疟疾感染红细胞对应的区域203会分布细胞外囊泡的一种——即细胞凋亡小体、会分布含核酸包涵体的一种——即豪焦小体的红细胞的经过进行说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指的是含有在细胞内部核酸凝集后剩余的核酸的包涵体的红细胞。在网织红细胞中,内部存在的RNA分散在网织红细胞内,核酸不作为凝集体存在。因此,网织红细胞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不同。
首先,发明人调查了在疟疾感染红细胞所对应的区域203有粒子分布时疟疾判断结果为阳性的判断方法并发现,偶尔会出现受检者未患疟疾但疟疾判断结果为阳性的情况,即所谓的假阳性。即发明人发现,即使受检者未患疟疾时,疟疾感染红细胞所对应的区域203有时也会有粒子分布。
接着,发明人针对受检者未患疟疾但区域203会有粒子分布的现象进行了如下所示观察和实验。
发明人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受检者未患疟疾但区域203有粒子分布的血液样本,即出现假阳性的血液样本。
图12(a)是基于出现假阳性的血液样本绘制的散点图200。如图12(a)所示,区域203中分布的粒子群从原点开始斜向分布。即,分布在区域203的粒子群沿着荧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成比例的直线分布。图12(b)是显微镜下观察图12(a)所示血液样本得到的结果图像。如图12(b)所示,此血液样本中有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混合存在的、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不同、且具有血小板程度的大小的粒子。发明人认为这种粒子很可能是细胞外囊泡。
图13(a)是基于出现假阳性的其他血液样本绘制的散点图200。如图13(a)所示,该血液样本也是同样地,区域203中分布的粒子群从原点起斜向分布。图13(b)、(c)是显微镜下观察图13(a)所示血液样本得到的结果的图像。如图13(b)、(c)所示,此血液样本中也存在在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混合的、被推测为细胞外囊泡的粒子。
从图12(a)~图13(c)所示结果得知,在受检者未患疟疾但区域203有粒子分布的血液样本中,存在着被推测为细胞外囊泡的粒子。
此外,发明人通过实验针对Jurkat细胞诱导细胞凋亡,确认属于细胞外囊泡的一种的细胞凋亡小体在散点图200中如何出现。此实验的条件在下文说明。
(Jurkat细胞)
·培养基:添加10%FBS,RPMI1640培养基
·细胞溶液:将培养到1×106/μL的Jurkat细胞在培养基稀释10倍,培养24小时
(细胞凋亡的诱导)
·诱导剂:Staurosporine 1µM
·Stock solution:250µg/500μL DMSO(1mM Staurosporine)
·在培养基将1mM Staurosporine稀释10倍制成100µM Staurosporine溶液,向培养液添加1/100的量
图14(a)为基于导入细胞凋亡前的Jurkat细胞绘制的散点图200。Jurkat细胞中不存在疟疾感染红细胞,因此,如图14(a)所示,散点图200的区域203几乎未分布粒子。而图14(b)的散点图200依据的是对图14(a)所示Jurkat细胞进行细胞凋亡诱导并经过4小时后的Jurkat细胞。
在此,已知细胞凋亡反应在细胞凋亡诱导后需要一定的进行时间。在图14(b)中从原点起斜向分布的粒子在细胞凋亡诱导后出现,因此可以说它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即细胞凋亡小体。此外,经查明,在图12(a)和图13(a)所示散点图200中,与图14(b)所示细胞凋亡小体分布区域相同的区域分布有大量粒子。
然后,发明人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图9(a)所示散点图200所示血液样本,将其作为受检者未患疟疾但区域203有粒子分布的血液样本。图9(a)所示血液样本是采自未患疟疾的鼠的血液样本。
图15为用显微镜观察图9(a)所示鼠血液样本得到的结果的图像。如图15所示,鼠血液样本中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与普通的成熟红细胞混合存在。此外,在基于鼠血液样本绘制的散点图200中,如图9(a)所示,区域203有粒子分布,分布在区域203的粒子群从原点起斜向分布。发明人基于上述事实认为,在受检者未患疟疾但区域203有粒子分布的人血液样本中也出会现存在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的情况。
基于以上观察和实验结果,发明者发现,细胞凋亡小体和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沿荧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成比例的直线分布。发明人还发现,当受检者未患疟疾但疟疾感染红细胞相对应的区域203有粒子出现时,该粒子包括属于细胞外囊泡的一种的细胞凋亡小体、或含核酸包涵体的一种——即豪焦小体的红细胞。
发明人发现,针对区域204的粒子群G4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在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分布于区域204时增大,在疟疾感染红细胞分布在区域204时变小。
当血液样本中含有疟疾感染红细胞时,基于粒子群G4的频率分布中往往只出现一个频率显著较高的山形。与此相比,在出现假阳性的血液样本中,基于粒子群G4的频率分布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在较广的荧光强度范围内分布,频率难以产生很大差别。因此,基于粒子群G4绘制针对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话,血液样本中含有疟疾感染红细胞时和血液样本出现假阳性时相比,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有很大差别。因此,通过单环状体红细胞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G4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能够很容易地明确区分疟疾阳性与假阳性。
发明人根据这一发现设计了图6所示的疟疾判断处理,以便防止假阳性。
另外,细胞外囊泡是细胞释放出来的囊泡,这一概念包括来源于有核细胞的微粒子、来源于非有核细胞的微粒子。细胞外囊泡例如可列举出外泌体、微囊泡(MV:Microvesicles)、细胞凋亡小体等。从粒子大小考虑,除细胞凋亡小体外,部分微囊泡也可能分布于区域203。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包括豪焦小体、嗜碱性点彩等。换言之,核酸包涵体这一概念包括豪焦小体和嗜碱性点彩。嗜碱性点彩也是核酸包涵体的一种。除了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外,含嗜碱性点彩的红细胞也可能分布在区域203。因此,如上判断针对粒子群G4的荧光强度的离散程度就能判断各种细胞外囊泡的有无、判断含各种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的有无。
(实施方式二)
实施方式二中,判断处理不仅判断有无疟疾,还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至少一者的有无。在实施方式二和后述的实施方式三,所谓“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表示的是判断有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即判断是否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二的判断处理与图6所示实施方式一的判断处理相比判断内容不同,但如图16所示,采用的组成部分基本一样。实施方式二的其他组成部分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图16所示,在步骤S121,控制部件51判断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是否在阈值th21以上。粒子群G3如图5(b)所示指的是疟疾感染红细胞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的群。所设定的阈值th21要能够根据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将目标血液样本判断为“疟疾阴性,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阈值th21比如设定为与图6的步骤S111的阈值th11相同的值。
当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小于阈值th21时,在步骤S122,控制部件51对目标血液样本作出“疟疾阴性,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件52。然后,控制部件51结束判断处理。
另一方面,当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3的粒子数在阈值th21以上时,在步骤S123,控制部件51对目标血液样本作出“疟疾阳性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件52。“疟疾阳性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这一判断结果表示的是目标血液样本中含有疟疾感染红细胞这一者和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这一者组合起来的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可能性大,但难以判断含有的是哪一种。
接着,在步骤S124,控制部件51判断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4的粒子数是否在阈值th22以上。粒子群G4如图5(b)所示指的是单环状体红细胞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的群。所设定的阈值th22要能够根据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4的粒子数就目标血液样本判断出单环状体红细胞对应的区域204中是否分布有疟疾感染红细胞、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阈值th22比如设定为与图6步骤S114的阈值th12相同的值。
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4的粒子数小于阈值th22时,控制部件51结束判断处理。此时,判断结果为步骤S123储存的“疟疾阳性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
另一方面,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4的粒子数在阈值th22以上时,在步骤S125,控制部件51计算出表示针对粒子群G4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具体而言,在步骤S125,控制部件51计算出针对粒子群G4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变异系数。另外,在步骤S125计算出的表示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不限于变异系数,也可以是标准偏差、频率分布图的半值宽度。
接着,在步骤S126,控制部件51判断在步骤S125算出的变异系数是否小于阈值th23。所设定的阈值th23要能根据变异系数就目标血液样本判断出“疟疾阳性”或“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阈值th23例如设定为与图6步骤S116的阈值th13相同的值。
当变异系数小于阈值th23时,在步骤S127,控制部件51对目标血液样本作出“疟疾阳性”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件52。然后,控制部件51结束判断处理。此时,判断结果从步骤S123存储的“疟疾阳性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变为“疟疾阳性”。
另外,在步骤S127,控制部件51也可以判断为“疟疾阳性,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疟疾阳性,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这一判断结果表示能判断目标血液样本中存在疟疾感染红细胞,但难以判断存在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
另一方面,当变异系数在阈值th23以上时,在步骤S128,控制部件51判断“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并将判断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件52。然后,控制部件51结束判断处理。此时判断结果从步骤S113存储的“疟疾阳性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变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
另外,在步骤S128,控制部件51也可以判断为“疟疾阳性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疟疾阳性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这一判断结果表示能判断目标血液样本中存在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但难以判断存在疟疾感染红细胞。
如图17所示,在实施方式二中也在界面60显示图16所示判断处理的结果。实施方式二的界面60与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一的界面60具有相同构成部分。
在实施方式二,注解区域63也显示图16的判断处理中所获得的判断结果。具体而言,实施了图16的步骤S122的情况下,注解区域63显示“疟疾阴性,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当在图16的步骤S124判断为否时,注解区域63显示“疟疾阳性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此时,也可以显示“疟疾阳性细胞外囊泡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在执行了图16的步骤S127的情况下,注解区域63显示“疟疾阳性”。在执行了图16的步骤S128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注解区域63显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
在注解区域63显示“疟疾阴性”、“疟疾阳性”、“疟疾阳性”等的情况下,医生等能够进行与实施方式一同样的判断。在注解区域63显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细胞外囊泡”、“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的情况下,例如,医生等判断受检者状态时能够考虑到将可能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有关的一定疾病。比如,在被认为存在含豪焦小体的红细胞时,医生等能够联想到脾脏功能下降等,当被认为存在含嗜碱性点彩的红细胞时,医生等能够联想到铅中毒、苯中毒和恶性贫血等。此时,医生等还能在显微镜下确认血液样本等,进行进一步检查。
(实施方式三)
实施方式三中,在判断处理就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进行判断。如上所述,在散点图200,疟疾感染红细胞对应的区域203有时会分布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在实施方式三,如图18所示,在散点图400设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对应的区域403。另外,实施方式三的判断处理如图19所示。实施方式三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图18所示,散点图400具有与散点图200相同的轴。即,在散点图400,纵轴表示前向散射光强度,横轴表示荧光强度。
在散点图400,白细胞大致分布在与实施方式一的区域201同样的区域401。疟疾未感染红细胞大致分布在与实施方式一的区域202相同的区域402。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比白细胞小,且内部有核酸成分,故被荧光色素染色。因此,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大致分布于区域403。区域403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小于白细胞对应的区域401。区域403的荧光强度大于疟疾未感染红细胞对应的区域402,小于白细胞对应的区域401。另外,如图8(a)、(b)、图9(a)、(b)、图12(a)、图13(a)和图14(b)所示,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的分布区域与单环状体红细胞对应的实施方式一的区域204重叠。因此,所设定的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对应的区域403与上述区域204重叠。
此外,所设定的区域403只要包含分布于散点图200的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即可,故将其设定得比实施方式一的区域203略小。
实施方式三中,在图5(a)步骤S102的处理中根据测定数据的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计数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由其取代疟疾感染红细胞、单环状体红细胞和多环状体红细胞。具体而言,控制部件51确定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G6。在散点图400,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出现范围对应于区域403。然后,控制部件51通过对所确定的粒子群G6的粒子数进行计数来获取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的数量。关于白细胞数量的获取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图19所示,在步骤S131,控制部件51判断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6的粒子数是否在阈值th31以上。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6的粒子数比如由获取的粒子群G6的粒子数除以第一信息获取期间内流入流动室101的第一测定试样的体积求得。所设定的阈值th31要能够根据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6的粒子数将目标血液样本判断为“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阈值th31比如设定为200。
当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6的粒子数小于阈值th31时,在步骤S132,控制部件51对目标血液样本作出“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的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件52。然后,控制部件51结束判断处理。
另一方面,每单位体积的粒子群G6的粒子数在阈值th31以上时,在步骤S133,控制部件51计算出表示针对粒子群G6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具体来说,在步骤S133,控制部件51计算出针对粒子群G6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变异系数。另外,在步骤S133计算出的表示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不限于变异系数,也可以是标准偏差、频率分布图的半值宽度。
在步骤S133的变异系数的计算中,控制部件51不绘制频率分布图,但通过具有与绘制频率分布图时同样的步骤的数据处理算出变异系数。然而,不限于此,控制部件51也可以绘制频率分布图并计算变异系数。另外,控制部件51虽然不以计算变异系数为目的绘制频率分布图,但在将后述界面显示在显示部件53a时会绘制频率分布图,并使显示部件53a显示绘制的频率分布图。
在步骤S133,控制部件51也可以例如也可以计算出针对荧光强度从区域403的横轴方向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所含粒子群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变异系数,由此取代基于粒子群G6的变异系数。即,在步骤S133,控制部件51也可以根据测定数据所含的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的粒子群来计算变异系数。
接着,在步骤S134,控制部件51判断在步骤S133算出的变异系数是否小于阈值th32。所设定的阈值th32要能够根据变异系数就目标血液样本判断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另外,在横轴方向上,实施方式三中设定的区域403的宽度比图5(b)所示单环状体红细胞对应的区域204的宽度大。因此阈值th32设定为大于图6步骤116的阈值th13的值。阈值th32比如设定为20%。
在此,如果血液样本中存在疟疾感染红细胞,则基于粒子群G6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变小,若血液样本中不存在疟疾感染红细胞,则基于粒子群G6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变大。因此,在步骤S134判断变异系数的大小就能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当变异系数在阈值th32以上时,在步骤S135,控制部件51判断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并将判断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件52。然后,控制部件51结束判断处理。另一方面,当变异系数小于阈值th32时,在步骤S136,控制部件51将目标血液样本判断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散点异常”,并将判断结果存储到存储部件52。
“有含核酸包涵体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这一判断结果表示目标血液样本中含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的可能性很大,但难以判断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此时的判断结果中包含的“散点异常”是表示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相关判断结果的可信度的信息。具体而言,“散点异常”这一信息表示关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判断结果的可信度不高。然后,控制部件51结束判断处理。另外,当变异系数小于阈值th32时,存在疟疾感染红细胞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也可以判断为“疟疾阳性”。
另外,在图19所示判断处理中,如果仅以不含疟疾感染红细胞的血液样本为目标,则步骤S133、S134和S136可以省略。此时,在步骤S131判断为是,则在步骤S135,控制部件51判断目标血液样本“有含核酸包涵体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
下面参照图20(a)~图21(d)具体说明对六种样本进行的判断。
图20(a)、(b)是基于采自患有疟疾的受检者的血液样本的散点图400。图20(c)、(d)是基于采自未患有疟疾的受检者的血液样本的散点图400。图21(a)、(b)是基于采自未患有疟疾的鼠的血液样本的散点图400。无论哪种情况,位于区域402左端的粒子都作为噪声成为被排除。
图20(a)~(d)和图21(a)、(b)所示六种样本均有一定数量的粒子出现在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对应的区域403。图20(a)~(d)和图21(a)、(b)中的粒子群G6的粒子数分别为20134、8273、216、5193、1427、573。因此,进行图19所示判断处理,在步骤S131判断为是,在步骤S133算出针对粒子群G6的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变异系数。
图20(e)~(h)和图21(c)、(d)分别是基于图20(a)~(d)和图21(a)、(b)的散点图400绘制的频率分布图500。在频率分布图500,横轴表示荧光强度,纵轴表示频率。频率分布图500中显示的是仅基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的出现范围内所含粒子群G6的频率分布。频率分布图500已基于最大频率值规范化。
参照图20(e)、(f)的频率分布图500,频率分布的形状均为尖锐形状。图20(e)、(f)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5%、8.2%。因此,在图20(e)、(f)的情况下,在图19的步骤S134均判断为是,对这些样本判断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散点异常”。在此,图20(e)、(f)所示样本如上所述均为感染疟疾的样本。无论有无疟疾感染红细胞,都存在两种可能:血液样本中存在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或均不存在。由此得知,采用图19所示判断处理,所能够获得的不是上述二样本有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的明确判断结果,而是“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散点异常”这一恰当的判断结果。
另一方面,关于图20(g)、(h)、图21(c)、(d)的频率分布图500,频率分布的形状均不是完全的尖锐形状。图20(g)、(h)、图21(c)、(d)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5%、22.3%、30.8%、32.0%。因此,图20(g)、(h)、图21(c)、(d)在图19的步骤S134均判断为否,对这些样本判断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在此,图20(g)、(h)、图21(c)、(d)所示样本均为未感染疟疾的样本。由此得知,采用图19所示判断处理能就这两样本得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这一正确的判断结果,而不是判断为“疟疾阳性”。
如上所述,采用图19所示判断处理的话,当血液样本中存在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且不存在疟疾感染红细胞时,能正确判断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此外,当血液样本中有疟疾感染红细胞存在时,能够正确判断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散点异常”,而不是判断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
如图22所示,在实施方式三,也在界面60显示图19所示判断处理的结果。实施方式三的列表区域62显示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的计数结果,即图18的粒子群G6的计数结果。
在实施方式三,注解区域63中显示图19的判断处理所得出的判断结果。具体而言,在执行了图19的步骤S132的情况下,注解区域63中显示“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在执行了图19的步骤S136的情况下,注解区域63中显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散点异常”。此时也可以显示“细胞外囊泡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散点异常”。在执行了图19的步骤S135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注解区域63中显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
注解区域63中显示“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细胞外囊泡”、“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的话,医生等能够知道血液样本中可能含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此外,与实施方式二同样地,例如,医生等在判断受检者的状态时能考虑到可能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或细胞外囊泡相关的一定疾病。另外,医生等还能用显微镜确认血液样本等,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此外,注解区域63显示“散点异常”的话,医生等能够知道,关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判断结果可信度不高。此时,医生等能够了解到散点图400的区域403中可能分布有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以外的粒子,例如疟疾感染红细胞。此外,通过在界面60显示散点图400和频率分布图500,医生等能够迅速详细地掌握血液样本的状态。
在实施方式二、三,也可以判断有无细胞外囊泡,或者,也可以判断有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以此来取代上述判断有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做法。此时,在实施方式二、三,注解区域63也可以只就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细胞外囊泡进行显示,还可以只就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进行显示。在实施方式三,列表区域62也可以只显示细胞外囊泡的计数结果,也可以只显示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的计数结果。
在实施方式二、三,不区分细胞外囊泡和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而是判断是否含有这二种粒子中的至少一种,但也可以将这二种粒子区分开来判断有无。比如也可以如下:当在图19的步骤S134判断为否时,再根据变异系数的值或根据图18的粒子群G6的分布角度分别判断有无细胞外囊泡和有无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
编号说明
10 血液分析装置
30 试样制备部件
51 控制部件
53 输出部件
53a 显示部件
101 流动室
102 光源
103、105 受光部件
200 散点图
203、204、205 区域
300 频率分布图
400 散点图
403 区域
500 频率分布图
G3、G4、G5、G6 粒子群

Claims (37)

1.一种血液分析装置,其包括:
试样制备部件,其混合血液样本和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来制备测定试样;
受光部件,其接收用光照射所述试样制备部件制备的所述测定试样所产生的荧光和散射光;
控制部件,其根据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所述表示离散程度的值表示第一粒子群的分布的离散程度,所述第一粒子群是单环状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中所含粒子的群,基于对来自所述受光部件的信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确定所述第一粒子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将所述第一粒子群与多环状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中所含第二粒子群区分开并确定下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示离散程度的值是表示针对所述第一粒子群的所述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示离散程度的值为变异系数、标准偏差或频率分布图的半值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样制备部件还混入使红细胞收缩的稀释液来制备所述测定试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的出现范围中所含第三粒子群的粒子数来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三粒子群的粒子数在第一阈值以上且所述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小于第二阈值来判断所述血液样本感染疟原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三粒子群的粒子数在第一阈值以上、所述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小于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粒子群的粒子数在第三阈值以上来判断所述血液样本感染疟原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输出信息的输出部件;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使所述输出部件输出关于疟原虫感染的判断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在所述表示离散程度的值在一定阈值以上时使所述输出部件输出表示关于疟原虫感染的判断结果的可信度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件包括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件,
所述控制部件使所述显示部件一并显示表示所述可信度的信息以及关于疟原虫感染的判断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还使所述显示部件显示针对所述第一粒子群的所述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图。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还使所述显示部件显示基于所述荧光强度和所述散射光强度的散点图。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流动室,其供所述试样制备部件制备的所述测定试样流动;
光源,其用所述光照射在所述流动室流动的所述测定试样;
其中,所述受光部件接收所述光的照射下所述测定试样所含粒子所产生的所述荧光和所述散射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射出蓝紫色波段的光。
16.一种血液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基于用光照射混合血液样本和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而制备的测定试样所产生的荧光和散射光所确定的单环状体红细胞的出现范围中所含第一粒子群分布的表示离散程度的值来判断是否感染疟原虫。
17.一种血液分析装置,其包括:
试样制备部件,其混合血液样本和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来制备测定试样;
受光部件,其接收用光照射所述试样制备部件制备的所述测定试样所产生的荧光;
控制部件,其根据对来自所述受光部件的信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荧光强度来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确定所述荧光强度比白细胞小的范围中含有的粒子群,根据所确定的所述粒子群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样制备部件进一步混入使红细胞收缩的稀释液来制备所述测定试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确定所述荧光强度比因所述稀释液而收缩的红细胞大且比所述白细胞小的范围中所含粒子群,根据所确定的所述粒子群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部件还接收用光照射所述测定试样所产生的散射光,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荧光强度和对来自所述受光部件的信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散射光强度来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确定所述荧光强度和所述散射光强度比白细胞小的范围中所含粒子群,并根据确定的所述粒子群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粒子群的粒子数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表示针对所述粒子群的所述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来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表示所述粒子群的所述离散程度的值是变异系数、标准偏差或频率分布图的半值宽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表示所述离散程度的值在第一阈值以上来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表示所述离散程度的值在第一阈值以上且所述粒子群的粒子数在第二阈值以上来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输出信息的输出部件;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使所述输出部件输出关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判断结果。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表示针对所确定的所述粒子群的所述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值小于一定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件使所述输出部件输出表示关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判断结果的可信度的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件包括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件,
所述控制部件使所述显示部件一并显示表示所述可信度的信息、以及关于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的判断结果。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还让所述显示部件显示针对所述粒子群的所述荧光强度的频率分布图。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还让所述显示部件显示基于所述荧光强度的散点图。
3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流动室,其供所述试样制备部件制备的所述测定试样流动;
光源,其用所述光照射在所述流动室流动的所述测定试样;
其中,所述受光部件接收所述光照射下所述测定试样所含粒子所产生的所述荧光。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射出蓝紫色波段的光。
3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胞外囊泡包括细胞凋亡小体。
3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包括豪焦小体或嗜碱性点彩。
37.一种血液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用光照射混合血液样本和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所制备的测定试样所产生的荧光判断含核酸包涵体的红细胞和细胞外囊泡中的至少一者的有无。
CN201710602108.1A 2016-07-25 2017-07-21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Active CN1076558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5834 2016-07-25
JP2016-145834 2016-07-25
JP2017-118936 2017-06-16
JP2017118936A JP6896516B2 (ja) 2016-07-25 2017-06-16 血液分析装置および血液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5865A true CN107655865A (zh) 2018-02-02
CN107655865B CN107655865B (zh) 2021-10-19

Family

ID=59409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02108.1A Active CN107655865B (zh) 2016-07-25 2017-07-21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451638B2 (zh)
EP (1) EP3276330B1 (zh)
JP (1) JP7451779B2 (zh)
CN (1) CN10765586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9683A (zh) * 2019-02-20 2020-11-03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测定成功与否的判定方法及试样测定装置
CN112055814A (zh) * 2018-03-30 2020-12-08 外索米克斯股份公司 中空纤维用于获得源于血细胞和血小板的细胞外囊泡贫化的血液或血液衍生物的用途
WO2023125939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细胞分析仪、提示感染状态的方法以及感染标志参数的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42027A1 (zh) * 2018-08-29 2020-03-05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样本检测的方法、血液样本检测仪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6088A2 (en) * 2002-10-04 2004-04-07 Sysmex Corporation Reagent kit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malaria parasites by two-steps surfactant-mediated hemolysis
US20060223137A1 (en) * 2005-03-29 2006-10-05 Sysmex Corporation Reagent for partially lysing a cell membrane of a red blood cell, a reagent for detecting malaria infected red blood cells, and a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malaria infected red blood cells
CN101846671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4965068A (zh) * 2008-05-09 2015-10-07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装置,血液分析方法及溶血剂
CN105277519A (zh) * 2014-06-19 2016-01-27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EP2982984A1 (en) * 2014-08-08 2016-02-10 Sysmex Corporation Blood analyzing method, blood analyzer, and program
CN105388100A (zh) * 2014-08-28 2016-03-0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装置及诊断辅助方法
CN105699277A (zh) * 2011-04-28 2016-06-22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CN106483109A (zh) * 2015-08-31 2017-03-08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8354B2 (ja) 2002-09-13 2009-06-10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マラリア原虫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JP4388779B2 (ja) 2002-10-04 2009-12-2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マラリア原虫の検出方法、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試薬キット
JP4969115B2 (ja) 2005-03-29 2012-07-0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マラリア感染赤血球の検出方法並びにこれに使用する検出用試薬及び赤血球膜部分溶解試薬
CN103091286B (zh) * 2011-10-31 2016-08-1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6088A2 (en) * 2002-10-04 2004-04-07 Sysmex Corporation Reagent kit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malaria parasites by two-steps surfactant-mediated hemolysis
US20060223137A1 (en) * 2005-03-29 2006-10-05 Sysmex Corporation Reagent for partially lysing a cell membrane of a red blood cell, a reagent for detecting malaria infected red blood cells, and a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malaria infected red blood cells
CN104965068A (zh) * 2008-05-09 2015-10-07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装置,血液分析方法及溶血剂
CN101846671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5699277A (zh) * 2011-04-28 2016-06-22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CN105277519A (zh) * 2014-06-19 2016-01-27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EP2982984A1 (en) * 2014-08-08 2016-02-10 Sysmex Corporation Blood analyzing method, blood analyzer, and program
CN105388100A (zh) * 2014-08-28 2016-03-0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装置及诊断辅助方法
CN106483109A (zh) * 2015-08-31 2017-03-08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欧阳霞辉 等: "《基础生物学实验指导》", 1 June 2015,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5814A (zh) * 2018-03-30 2020-12-08 外索米克斯股份公司 中空纤维用于获得源于血细胞和血小板的细胞外囊泡贫化的血液或血液衍生物的用途
CN112055814B (zh) * 2018-03-30 2024-04-02 外索米克斯股份公司 中空纤维获得细胞外囊泡贫化的血液或血液衍生物的用途
CN111879683A (zh) * 2019-02-20 2020-11-03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测定成功与否的判定方法及试样测定装置
WO2023125939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细胞分析仪、提示感染状态的方法以及感染标志参数的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5865B (zh) 2021-10-19
US11002746B2 (en) 2021-05-11
EP3276330A1 (en) 2018-01-31
US20180024148A1 (en) 2018-01-25
EP3276330B1 (en) 2020-03-25
JP7451779B2 (ja) 2024-03-18
JP2023041700A (ja) 2023-03-24
US10451638B2 (en) 2019-10-22
US20200025778A1 (en)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32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lyzing individual cells or particulates using fluorescent quenching and/or bleaching
CN106018771B (zh)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CN107533047A (zh) 尿分析系统、拍摄装置、细胞拍摄装置、尿分析方法、管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7655865A (zh)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US20230003622A1 (en) Detecting platelets in a blood sample
US20230011382A1 (en) Off-focus microscopic images of a sample
US20230026108A1 (en) Classification models for analyzing a sample
US10241048B2 (en) Blood analyzing method and blood analyzer
CN106483109A (zh) 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JP7209771B2 (ja) 血液分析装置および血液分析方法
CN110226083A (zh) 红细胞碎片识别方法和装置、血液细胞分析仪及分析方法
JP2010223833A (ja) 動物用血球測定装置
JP2006330001A (ja) 尿中赤血球の鑑別装置および方法
Moradi et al.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rythrocytes and leukocytes using trace volume of human blood using microfluidic-image cytometry and machine learning
CN106092902A (zh) 医用扫描装置
WO20241272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bodily samp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