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9800A - 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及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及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9800A
CN107649800A CN201710885788.2A CN201710885788A CN107649800A CN 107649800 A CN107649800 A CN 107649800A CN 201710885788 A CN201710885788 A CN 201710885788A CN 107649800 A CN107649800 A CN 107649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force
optimal
gap
brazing
workb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57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49800B (zh
Inventor
王兴强
李儒彬
曹蒙
曾美扬
张丁龙
陈超玉
李强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57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49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49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9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49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9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1/00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1/02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relating to soldering or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61Welding t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及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包括工作台、冷却系统、钎焊操作台、压紧装置一和保持水平装置。通过控制不同的加载而获得不同的钎缝间隙,利用获得的钎缝间隙判定出最优间隙值,进而得到与最优间隙值相对应的最优加载力;固定加载,用于批量生产过程中钎缝间隙的定量控制,进行钎焊,从而实现钎焊质量的提升。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个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压头,能够控制加载力的大小,可以实现研究和生产两用,可以实现钎焊质量的提升,保证较好的钎焊质量。

Description

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及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钎焊搭接接头钎缝间隙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钎焊是一种钎料熔化而母材不熔化的连接方式,利用钎料与母材之间的扩散形成冶金结合。搭接接头连接时,两个被连接材料之间形成间隙,钎料填充侧面,并且钎料通过毛细作用浸润间隙,使间隙位置全部填充钎料。《焊接手册》(吴林. 焊接手册(第2版):第1卷-焊接方法及设备[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98-499)对不同母材、不同钎料有一个推荐钎焊接头间隙,如铜及铜合金母材采用铜磷钎料时,钎缝间隙推荐30微米~150微米。事实上,钎焊间隙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如接头大小、是否预置焊片等,推荐间隙范围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接头较大时,钎料流动距离更大,钎缝应该适量大一些。预置焊片情况下,同样需要控制加载,才能保证焊片熔化后钎缝厚度处于合适的值,通过精确焊缝间隙可以实现尺寸的精确控制。目前生产企业基本都是采用一人手持工件,一人施焊,钎焊间隙没有定量控制,钎焊间隙具有较大的范围,而间隙过小过大都会出现焊接缺陷。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0510124570.2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杆钎焊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采用机械加工梯形钎缝间隙,连杆与连接盘小端钎缝间隙0.08~0.085mm,大端钎缝间隙0.20~0.22mm;在夹具中进行钎焊前装配,使连杆与连接盘的中心线重合;将钎料从连杆与连接盘小端钎缝间隙加入,钎焊温度630~665℃,钎焊保温时间3~5min。申请号为201310257851.X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的端环与导条钎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除端环外圆、转子导条两端的氧化物,并洗净钎接面上的油污;按预设将导条布置于端环上方,两者保持小于0.5mm的间隙;转动转子,均匀加热端环,当预热温度达到350℃-400℃时,开始钎焊;均匀加热端环以及导条,当导条呈暗红色时,通过外力撞击导条,使端环与导条的间隙小于0.1mm;当端环以及导条的钎接面温度高于705℃时,使钎接面保持水平,并加入钎料进行钎焊,钎焊温度为705℃-815℃;冷却。申请号为201210371038.0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零部件的感应钎焊焊接方法,该方法利用感应钎焊焊接设备,然后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选用感应钎焊焊接设备,并确定相关参数;步骤2、进行焊件表面处理,包括焊件焊接面的粗化处理,焊件镀覆金属表面处理,进行焊件与钎剂、钎料、焊接温度、钎缝间隙的匹配选择,选择感应钎焊各个工艺参数;步骤3、焊件装配与固定;步骤4、实施焊接。以上现有技术,均不能实现研究和生产两用、获取最优的间隙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及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其能获取最优间隙值和最优加载力,提升钎焊质量,消除或者降低焊接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包括工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上的钎焊操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压紧装置一和安装在工作台上的保持水平装置;钎焊操作台两边均安装有保持水平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一包括支撑柱、支撑板和液压装置;支撑柱下端连接在工作台上,支撑板连接在支撑柱上端,液压装置安装在支撑板下面;液压装置包括油箱、连接管、液压缸、压头、压力传感器、控制系统;压头活动连接在液压缸下部,压头位于钎焊操作台上方,压头中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油箱通过连接管与液压缸相连,油箱、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控制系统。
所述的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还包括冷却系统,冷却系统连接压头;所述保持水平装置包括立柱、安装在立柱上的水平保持架;立柱底部设有螺纹孔,立柱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上;水平保持架包括平板、工件夹子、平板固定夹、连接在平板固定夹上的夹紧螺栓;平板上设有弧形槽,工件夹子安装在平板上,平板通过平板固定夹和夹紧螺栓连接立柱,且松开夹紧螺栓时水平保持架能沿立柱上下移动。
所述钎焊操作台包括顶板、底板和二块侧板,顶板、底板和二块侧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底板上设有用于把钎焊操作台固定在工作台上的螺纹孔。
钎焊操作台顶板上设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安装有小支撑平台,小支撑平台底部均带有螺柱,小支撑平台通过螺柱安装在钎焊操作平台顶板的螺纹孔处;小支撑平台为圆形小平台或方形小平台。
所述支撑柱有四根,四根支撑柱上端和下端均加工有螺纹,支撑柱上端与支撑板螺纹连接;工作台上设有能供支撑柱穿过的光孔,支撑柱下端通过二个螺母固定在工作台的光孔处,二个螺母分别位于工作台上面和下面,且转动螺母时支撑柱能上下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包括压紧装置二;所述压紧装置二包括手持杆、上板、直板、下板和液压装置;上板和下板分别连接直板的顶部和底部,手持杆连接在上板上面,液压装置安装在上板下面;液压装置包括油箱、连接管、液压缸、压头、压力传感器、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压头活动连接在液压缸下部,压头位于下板上方,压头中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油箱通过连接管与液压缸相连,油箱、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控制系统,冷却系统连接压头。
一种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通过控制不同的加载而获得不同的钎缝间隙,利用获得的钎缝间隙判定出最优间隙值,进而得到与最优间隙值相对应的最优加载力;固定加载,用于批量生产过程中钎缝间隙的定量控制,进行钎焊,从而实现钎焊质量的提升。
采用上述第一种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来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在工作台上安装保持水平装置、钎焊操作台、压紧装置一;对隔热有要求时,在钎焊操作台上安装小操作平台;
步骤二:根据工件厚度调节保持水平装置,以适合不同大小的工件,并保持工件水平;
步骤三:启动压紧装置一进行加压,加压后施焊;
对不预置焊片的搭接,通过定量调节加载力,获得对应的钎缝间隙值,施焊后进行间隙值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加载力-间隙-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通过最优力学性能获得最优加载力;
对于预置焊片的钎焊搭接,通过定量加载获得对应的钎缝厚度,施焊后进行钎缝厚度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加载力-钎缝厚度-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通过最优力学性能获得最优加载力;
步骤四:用最优力学性能对应的加载方式进行加载,用于批量生产,进行钎焊。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采用上述另一种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来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由一人手持压紧装置二,将压紧装置二放置到不在水平施焊的工件的需进行钎焊的位置,另一人施焊;
步骤二:启动压紧装置二进行加压,加压后施焊;
对不预置焊片的搭接,通过定量调节加载力,获得对应的钎缝间隙值,施焊后进行间隙值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加载力-间隙-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通过最优力学性能获得最优加载力;
对于预置焊片的钎焊搭接,通过定量加载获得对应的钎缝厚度,施焊后进行钎缝厚度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加载力-钎缝厚度-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通过最优力学性能获得最优加载力;
步骤四:用最优力学性能对应的加载方式进行加载,用于批量生产,进行钎焊。
在上述的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中,均可通过设置在压头中间的压力传感器来控制加载力的大小,压力传感器把压力信号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保证压力控制准确,从而控制钎焊焊缝大小或者钎焊间隙大小;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在连接压头的冷却系统中持续通冷却水,来保证压头及压力传感不过热损坏。
本发明的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可以实现研究和生产两用,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加载而获得不同的钎缝间隙,既可以用于研究不同钎缝间隙对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也可以固定加载,用于生产过程中钎缝间隙的定量控制。制作出装置后,通过试验获得加载力,固定加载后,可以实现钎焊质量的提升。对不预置焊片的搭接,可以通过定量调节加载,可获得对应的间隙,通过其他力学试验得到最优的间隙值;对于预置焊片的钎焊搭接,可以定量加载获得对应的钎缝厚度,通过力学测试获得最优的加载,从而控制钎缝厚度,尤其是适用于对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工件。获得最优的间隙值后,可以固定加载模式,从而保证较好的钎焊质量。
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个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压头,能够控制加载力的大小,从而能够控制钎焊焊缝大小或者钎焊间隙大小,另外夹头有冷却系统,保证能够耐高温。本发明还设计了保持水平装置能够使工件保持水平,并且适合不同大小的工件,解决了调节试件水平、加载连续可调、适应不同厚度试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是工件一和工件二的搭接接头的主视示意图;
图1(b)是沿图1(a)中的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手持工件示意图;
图3 是本发明中的保持水平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水平保持架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钎焊操作台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中的小操作平台(圆形)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中的小操作平台(方形)示意图;
图7(a)和(b)是本发明中的间隙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8 是本发明中的压紧装置一示意图;
图9 是本发明中的支撑柱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的压紧装置二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的液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件一,2、工件二,3、钎缝间隙,4、立柱,5、水平保持架,6、工件夹子,7、夹紧螺栓,8、支撑柱,9、支撑板,10、液压装置,11、手持杆,12、下板,13、油箱,14、液压缸,15、压头,16、压力传感器,17、控制系统,18、冷却系统, 19、连接管,20、工作台,21、钎焊操作台,22、保持水平装置,23、压紧装置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工件一1和工件二 2搭接。如果不预置焊片,从搭接接头四周添加钎料,钎料通过毛细作用浸润钎缝间隙3,使间隙(钎缝间隙)位置全部填充钎料。对于预置焊片的钎焊搭接,焊片熔化后处于流动状态,需要通过调节加载力对间隙大小进行控制。两种方式实质控制方式是一致的,就是通过控制加载,保证钎缝厚度处于合适的值。
要保证间隙,首先得夹持工件,如果工件没有刚性固定,数量级别在100微米左右的间隙值就难以控制。尤其是当工件较长较大时,如果没有夹持,工件重力的影响就很大,要保持工件水平,就得施加压力。传统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手持工件,一方面间隙大小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工件可能不水平,如图2所示。所以首先通过装置保持工件近乎水平,这时施加的外力越大,间隙就越小。从而可以通过研究外力与间隙的数值对应关系,根据最优间隙选择最优施加外力。
请参考图3至图12,一种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包括工作台20、安装在工作台上的钎焊操作台21、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压紧装置一23和安装在工作台上的保持水平装置22。钎焊操作台两边各安装有二个保持水平装置;压紧装置一挨近钎焊操作台。压紧装置一包括支撑柱8、支撑板9和液压装置10;支撑柱下端连接在工作台上,支撑板连接在支撑柱上端,液压装置安装在支撑板下面;液压装置包括油箱13、连接管19、液压缸14、压头15、压力传感器16、控制系统17、冷却系统18。冷却系统连接压头;压头活动连接在液压缸下部,压头位于钎焊操作台上方,压头中间安装压力传感器;油箱通过连接管与液压缸相连,压头、冷却系统、液压缸、油箱、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控制系统。
如图3、图4所示,保持水平装置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立柱4、水平保持架5。水平保持架包括平板、工件夹子6、平板固定夹、连接在平板固定夹上的夹紧螺栓7;平板上设有弧形槽,工件夹子安装在平板上,平板通过平板固定夹和夹紧螺栓连接立柱,且松开夹紧螺栓时水平保持架能沿立柱上下移动。立柱底部有螺纹孔,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上;水平保持架可以上下移动,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工件,可以保证工件水平;对于圆柱形的工件可以放在水平保持架弧形槽内,板状工件直接放在水平保持架平板上。水平保持架右部套在立柱上,可以上下移动,平板固定夹有螺纹孔,水平保持架位置调整好之后,用夹紧螺栓固定。工件放在水平保持架上,用工件夹子夹紧。用此保持水平装置可以适应不同厚度工件,并保持工件水平。
如图5所示,钎焊操作台大致为长方体形,主体包含四块板:顶板、底板和二块侧板,易于加工,四块板之间可用焊接连接。底部的板(底板)有螺纹孔,用于把钎焊操作台固定在工作台上;侧面的二块板(侧板)用于连接;顶部的板(顶板)可用于直接用来支撑钎焊。对钎焊质量要求高的,也可以在螺纹孔内安装小支撑平台,可以在支撑平台上焊接需要隔热的材料工件。如图6所示,小支撑平台包含两种方案:一种是圆形小平台,包括圆柱形螺柱和连接在螺柱顶端的圆形顶面板;另一种是方形小平台,包括圆柱形螺柱和连接在螺柱顶端的方形顶面板。螺柱下部均带有螺纹,螺柱安装在钎焊操作平台顶部的板的螺纹孔内。小操作平台长期使用后也可以更换。
如图8、图9所示,压紧装置一固定在操作平台上,压紧装置一包含三个主要部件:支撑柱、支撑板、液压装置。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压头应该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四根支撑柱上端和下端均攻丝,如图9所示,上端攻丝后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柱下端采用攻丝,安装时下端被套在工作台上,与之配合的工作台采用光孔,支撑住下端用两颗螺母固定,两颗螺母可以转动,从而保证支撑柱可以上下移动,保证较好的调节性能。液压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的反馈,通过编程,设计效果为压头压力连续可调,当外部条件变化时压头能够快速反应保证压头压力。
钎缝间隙的控制原理:对相同的打磨方式处理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基本保持一致。而工件表面并不是平整的,可以看做有局部凸点,当人工施加力时,突出的点会变形,从而使钎缝间隙变小。因此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施加的力越大,间隙越小。如图7所示是间隙控制原理示意图,当施加力F1时,两个试件接触点少;当施加力F1+F2时(即增大加载力),接触点变多,接触的点发生应力集中,会产生一定的变形。
通过定量施加压力,可以获得与压力对应的间隙值,这种间隙无法直接检测,钎焊后进行金相试验,金相试验一方面可以测量钎缝间隙,另一方面也是判定最优间隙的依据之一。
从定量加载获得一系列加载力与间隙对应关系到判定出最优加载力,可以看做钎缝间隙的工艺研究;得到最优加载力后,可以固定下来用于生产,因此本装置是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装置。
钎焊压紧装置除了上述压紧装置一外,还可采用另一种方案:即采用压紧装置二。图10是用于手持的压紧装置二。同样,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压头应该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考虑到有些钎焊是需要在半成品上进行,因此钎焊位置有可能不是水平。这时可采用压紧装置二,所述压紧装置二包括手持杆11、上板、直板、下板12和液压装置;上板、直板、下板一体相连。上板和下板分别连接直板的顶部和底部,手持杆连接在上板上面,液压装置安装在上板下面;液压装置与压紧装置一中的液压装置相同。液压装置包括油箱、连接管、液压缸、压头、压力传感器、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压头活动连接在液压缸下部,压头位于下板上方,压头中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油箱通过连接管与液压缸相连,油箱、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控制系统,冷却系统连接压头。操作时,手拿住手持杆,工件放在下板上,这时采用液压装置进行加压。
如图11所示是液压装置结构设计,主要是利用液压及传感进行控制。液压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液压油的油箱、连接管、液压缸、压头、压力传感器、控制系统、冷却系统。液压缸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支撑板或上板下面,油箱、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均可安装在固定架上。油箱、压力传感器、冷却系统均连接控制系统。其中液压油油箱及连接管与液压缸连接,用来补充液压缸内部油量,从而控制压头压力;压头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外部的控制系统相连,控制系统同时连接油箱;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压力值,控制油箱进入液压缸的油量,从而得到给定压力,压力传感器把压力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压力控制准确;冷却系统在操作过程中持续通冷却水,保证压头及压力传感器不受热损坏。
图12所示是采用压紧装置一的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的装配图。工作台20的高度应该适合钎焊操作,在保持水平装置22、钎焊操作台21、压紧装置一23相应的位置钻孔,用于固定。保持水平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数量。压紧装置一挨近钎焊操作台。具体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组装:
1)先准备好相关零部件和其他需要用的工具设备和材料;
2)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图纸,在工作台上需要安装保持水平装置、钎焊操作台、压紧装置一等部件或装置的相应位置钻孔,用于固定相应部件或装置;
3)安装钎焊操作台;
4)在钎焊操作台近旁安装压紧装置一:A、将支撑柱上端拧入支撑板的相应螺纹孔中;B、先在支撑柱下端拧上一个螺母后将支撑柱下端插入工作台上的光孔中,再在露出在工作台下面的支撑柱下端拧入另一个螺母;C、准备好液压装置,并安装到支撑板下面合适位置,使压头位于钎焊操作台上方,调整好压紧装置一高度后将螺母拧紧;
5)在钎焊操作台两边合适位置各安装二个以上保持水平装置;可根据需要在钎焊操作台上安装小操作平台;
6)进行调试,完成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的组装。
一种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通过控制不同的加载而获得不同的钎缝间隙,根据获得的钎缝间隙,钎焊后进行金相试验,通过金相试验一方面测量钎缝间隙,另一方面据此判定出最优间隙值;获得最优间隙值后,再确定与最优间隙值相对应的最优加载力;固定加载,用于批量生产过程中钎缝间隙的定量控制,进行钎焊,从而实现钎焊质量的提升。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1、 在工作台上安装保持水平装置、钎焊操作台、压紧装置一;对隔热有较高要求时,可以在钎焊操作台上安装如图6所示的小操作平台;
2、 根据工件厚度调节保持水平装置,以保持工件水平;
3、加压后施焊:
对不预置焊片的搭接,可以通过定量调节加载力,可获得对应的间隙,施焊后进行间隙值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加载力-间隙-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通过最优力学性能获得最优加载力;
对于预置焊片的钎焊搭接,可以定量加载获得对应的钎缝厚度,施焊后进行钎缝厚度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加载力-钎缝厚度-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通过最优力学性能获得最优加载力;
4 、对不在水平施焊的工件,可由一人手持压紧装置二,另一人施焊,不用步骤1和步骤2。
5 、用最优力学性能对应的加载方式进行加载,用于批量生产,进行钎焊。
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个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加载的压头,能够控制加载力的大小,从而能够控制钎焊焊缝大小或者钎焊间隙大小,另外压头连接有冷却系统,保证能够耐高温。本发明还设计了保持水平装置能够使工件保持水平,并且适合不同大小的工件,解决了调节试件水平、加载连续可调、适应不同厚度试件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包括工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上的钎焊操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压紧装置一;其特征是,还包括安装在工作台上的保持水平装置;钎焊操作台两边均安装有保持水平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一包括支撑柱、支撑板和液压装置;支撑柱下端连接在工作台上,支撑板连接在支撑柱上端,液压装置安装在支撑板下面;液压装置包括油箱、连接管、液压缸、压头、压力传感器、控制系统;压头活动连接在液压缸下部,压头位于钎焊操作台上方,压头中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油箱通过连接管与液压缸相连,油箱、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冷却系统,冷却系统连接压头;所述保持水平装置包括立柱、安装在立柱上的水平保持架;立柱底部设有螺纹孔,立柱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上;水平保持架包括平板、工件夹子、平板固定夹、连接在平板固定夹上的夹紧螺栓;平板上设有弧形槽,工件夹子安装在平板上,平板通过平板固定夹和夹紧螺栓连接立柱,且松开夹紧螺栓时水平保持架能沿立柱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钎焊操作台包括顶板、底板和二块侧板,顶板、底板和二块侧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底板上设有用于把钎焊操作台固定在工作台上的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其特征是,钎焊操作台顶板上设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安装有小支撑平台,小支撑平台底部均带有螺柱,小支撑平台通过螺柱安装在钎焊操作平台顶板的螺纹孔处;小支撑平台为圆形小平台或方形小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柱有四根,四根支撑柱上端和下端均加工有螺纹,支撑柱上端与支撑板螺纹连接;工作台上设有能供支撑柱穿过的光孔,支撑柱下端通过二个螺母固定在工作台的光孔处,二个螺母分别位于工作台上面和下面,且转动螺母时支撑柱能上下移动。
6.一种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包括压紧装置二;其特征是,所述压紧装置二包括手持杆、上板、直板、下板和液压装置;上板和下板分别连接直板的顶部和底部,手持杆连接在上板上面,液压装置安装在上板下面;液压装置包括油箱、连接管、液压缸、压头、压力传感器、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压头活动连接在液压缸下部,压头位于下板上方,压头中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油箱通过连接管与液压缸相连,油箱、压力传感器均连接控制系统,冷却系统连接压头。
7.一种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控制不同的加载而获得不同的钎缝间隙,利用获得的钎缝间隙判定出最优间隙值,进而得到与最优间隙值相对应的最优加载力;固定加载,用于批量生产过程中钎缝间隙的定量控制,进行钎焊,从而实现钎焊质量的提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来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在工作台上安装保持水平装置、钎焊操作台、压紧装置一;对隔热有要求时,在钎焊操作台上安装小操作平台;
步骤二:根据工件厚度调节保持水平装置,以适合不同大小的工件,并保持工件水平;
步骤三:启动压紧装置一进行加压,加压后施焊;
对不预置焊片的搭接,通过定量调节加载力,获得对应的钎缝间隙值,施焊后进行间隙值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加载力-间隙-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通过最优力学性能获得最优加载力;
对于预置焊片的钎焊搭接,通过定量加载获得对应的钎缝厚度,施焊后进行钎缝厚度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加载力-钎缝厚度-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通过最优力学性能获得最优加载力;
步骤四:用最优力学性能对应的加载方式进行加载,用于批量生产,进行钎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研究和生产为一体的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来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由一人手持压紧装置二,将压紧装置二放置到不在水平施焊的工件的需进行钎焊的位置,另一人施焊;
步骤二:启动压紧装置二进行加压,加压后施焊;
对不预置焊片的搭接,通过定量调节加载力,获得对应的钎缝间隙值,施焊后进行间隙值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加载力-间隙-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通过最优力学性能获得最优加载力;
对于预置焊片的钎焊搭接,通过定量加载获得对应的钎缝厚度,施焊后进行钎缝厚度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加载力-钎缝厚度-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通过最优力学性能获得最优加载力;
步骤四:用最优力学性能对应的加载方式进行加载,用于批量生产,进行钎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设置在压头中间的压力传感器来控制加载力的大小,压力传感器把压力信号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保证压力控制准确,从而控制钎焊焊缝大小或者钎焊间隙大小;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在连接压头的冷却系统中持续通冷却水,来保证压头及压力传感不过热损坏。
CN201710885788.2A 2017-09-27 2017-09-27 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及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 Active CN107649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5788.2A CN107649800B (zh) 2017-09-27 2017-09-27 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及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5788.2A CN107649800B (zh) 2017-09-27 2017-09-27 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及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9800A true CN107649800A (zh) 2018-02-02
CN107649800B CN107649800B (zh) 2019-10-29

Family

ID=61115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5788.2A Active CN107649800B (zh) 2017-09-27 2017-09-27 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及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4980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4472A (zh) * 2018-09-20 2018-12-18 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装置及焊接间隙控制方法
CN109840372A (zh) * 2019-01-23 2019-06-04 上海交通大学 金属薄板冲裁最优间隙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3510327A (zh) * 2021-06-23 2021-10-19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异种材料钎焊间隙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3600981A (zh) * 2021-09-01 2021-11-05 江苏特威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焊缝间隙驱动的压力自适应变截面灯杆焊接系统
CN114910257A (zh) * 2022-02-14 2022-08-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确定t型角接接头匹配间隙设计临界值的试验方法
CN114910256A (zh) * 2022-02-14 2022-08-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确定搭接焊接头匹配间隙临界值的试验方法
CN115213518A (zh) * 2022-08-18 2022-10-21 飒羽辰工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风电塔筒内附件的自动可控相变紧固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58189A (ja) * 1989-03-30 1990-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ーザ加工機
JP2004223557A (ja) * 2003-01-22 2004-08-12 Toyota Motor Corp 重ね合わせ溶接時の板間隙間量計測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溶接方法及び溶接装置
CN101862874A (zh) * 2010-05-25 2010-10-20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激光钎焊间隙补偿方法
CN103752983A (zh) * 2013-12-15 2014-04-30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叶片钎焊变形控制方法及钎焊专用夹具装置
US20150293351A1 (en) * 2014-04-11 2015-10-15 Servo-Robot Inc. Protective nozzle for a laser camer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58189A (ja) * 1989-03-30 1990-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ーザ加工機
JP2004223557A (ja) * 2003-01-22 2004-08-12 Toyota Motor Corp 重ね合わせ溶接時の板間隙間量計測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溶接方法及び溶接装置
CN101862874A (zh) * 2010-05-25 2010-10-20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激光钎焊间隙补偿方法
CN103752983A (zh) * 2013-12-15 2014-04-30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叶片钎焊变形控制方法及钎焊专用夹具装置
US20150293351A1 (en) * 2014-04-11 2015-10-15 Servo-Robot Inc. Protective nozzle for a laser camera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忠平,白向钰,汪维斌,邹一心: "镍基钎料钎焊不锈钢的加压钎焊工艺", 《航空制造技术》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4472A (zh) * 2018-09-20 2018-12-18 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装置及焊接间隙控制方法
CN109014472B (zh) * 2018-09-20 2024-01-19 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装置及焊接间隙控制方法
CN109840372A (zh) * 2019-01-23 2019-06-04 上海交通大学 金属薄板冲裁最优间隙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09840372B (zh) * 2019-01-23 2020-12-29 上海交通大学 金属薄板冲裁最优间隙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3510327A (zh) * 2021-06-23 2021-10-19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异种材料钎焊间隙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3600981A (zh) * 2021-09-01 2021-11-05 江苏特威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焊缝间隙驱动的压力自适应变截面灯杆焊接系统
CN114910257A (zh) * 2022-02-14 2022-08-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确定t型角接接头匹配间隙设计临界值的试验方法
CN114910256A (zh) * 2022-02-14 2022-08-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确定搭接焊接头匹配间隙临界值的试验方法
CN115213518A (zh) * 2022-08-18 2022-10-21 飒羽辰工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风电塔筒内附件的自动可控相变紧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9800B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9800A (zh) 搭接钎缝间隙控制装置及获取最优加载力进行钎焊的方法
CN102665995A (zh) 电阻焊接方法、电阻焊接件及电阻焊接机控制装置;电阻焊接评估方法及电阻焊接评估程序
CN103464948A (zh) 一种试板焊接工装
CN106670635A (zh) 一种焊接汽车前催前管与螺母座的焊机
CN106624326A (zh) 铜铝两用型分子扩散焊机、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23451A (zh) 一种检测互连焊点电迁移性能的方法及装置
JP5904288B2 (ja) インダイレクトスポット溶接装置
CN205290244U (zh) 基于平面位置的电子束焊接夹具
CN202591826U (zh) 一种汽车板电阻点焊试验用工作台
CN106078060B (zh) 小型化半导体激光发射器自动耦合激光焊一体治具
CN105855681A (zh) 一种全自动点焊设备
CN202582458U (zh) 用于大锥孔工件的锥形孔测量装置
CN109108428B (zh) 一种通用感应钎焊用焊接支座
CN108213644B (zh) 一种手工焊接元器件的辅助装置
CN110587093A (zh) Ic卡电阻焊自动焊接设备
CN110595895A (zh) 结构钢焊接热影响区抗拉强度模拟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16858512U (zh) 一种用于焊接接头试样加工的多功能线切割装置
CN218503568U (zh) 一种适应压力焊的多点伸缩传感器底座装置
CN214816223U (zh) 一种材料加工焊接用的辅助定位装置
KR101482410B1 (ko) 와이어 접합 장치
CN220993102U (zh) 一种可调节扩散焊接装置
CN114131233B (zh) 一种平板单边焊动态弯曲变形实验系统及方法
CN219053371U (zh) 一种异形零件钎焊焊接工装
CN218926875U (zh) 一种不锈钢保温杯生产用杯体压焊缝装置
CN214109177U (zh) 电磁感应加热金刚石复合片自动化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