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0757A -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复合碳微球及其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复合碳微球及其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0757A
CN107640757A CN201710801689.1A CN201710801689A CN107640757A CN 107640757 A CN107640757 A CN 107640757A CN 201710801689 A CN201710801689 A CN 201710801689A CN 107640757 A CN107640757 A CN 107640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sphere
compound
hydro
preparation
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16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40757B (zh
Inventor
郭华军
杨哲伟
王志兴
李新海
王接喜
彭文杰
胡启阳
胡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8016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40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40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0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40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0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小分子糖类、纤维素微晶或热塑性酚醛树脂作为前驱体,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得到水热碳微球;(2)将步骤(1)中得到的水热碳微球经表面活性剂改性得到改性碳微球;(3)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导电聚合物单体在步骤(2)中得到的改性碳微球表面进行原位聚合得到碳微球前驱体;(4)将步骤(3)中得到的碳微球前驱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催化热解,再酸洗、烘干后得到复合碳微球。本发明制备的碳微球的粒径小,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催化热解后,会在复合碳微球的表面形成氮掺杂的无定型碳,有利于提高碳材料的容量和电导率,电化学性能优异。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复合碳微球及其制备得到的锂 离子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容量大,放电电压平稳和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已成为新型二次化学电源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之一,其性能的改进主要依赖于正、负极活性材料。目前,商业化应用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类材料,但是由于石墨高度的各向异性,导致石墨的倍率性能不好,另外石墨在PC电解质中容易被剥离,所以一般对表面进行涂层以改善电化学性能。采用气相、液相、固相工艺在石墨等结晶程度高的材料表面包覆一层无定型炭是常用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保留石墨材料的高容量和低平台等优点,又兼有无定型炭与电解液相容性好和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佳的特点。由于无定型炭的存在,避免了石墨层与溶剂的直接接触,避免了由于溶剂分子共嵌入而造成的石墨层剥离的现象,因而扩大了电解液溶剂的选择范围和减少石墨电极的容量衰减。但是,现有方法在石墨表面形成的包覆层不够完整和均匀,导致电极在循环过程中,包覆层会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包覆层完整、均匀,且不易脱落的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并相应提供其制备得到的复合碳微球及利用复合碳微球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容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小分子糖类、纤维素微晶或热塑性酚醛树脂作为前驱体,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得到水热碳微球;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水热碳微球经表面活性剂改性得到改性碳微球;
(3)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导电聚合物单体在步骤(2)中得到的改性碳微球表面进行原位聚合得到碳微球前驱体;
(4)将步骤(3)中得到的碳微球前驱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催化热解,再酸洗、烘干后得到复合碳微球。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小分子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环糊精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纤维素微晶包括剑麻纤维、蓖麻纤维、细菌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50~250℃。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胺盐型、季铵盐型、杂环型和啰盐型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水热碳微球质量的0.2~10%。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导电聚合物单体为苯胺、吡咯和噻吩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导电聚合物单体的添加量为水热碳微球质量的2~20%,所述导电聚合物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4:1。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铁、镍、钴及铁、镍、钴的硝酸盐、氯化盐、硫酸盐和乙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催化热解的条件为:温度700~1700℃,时间1~8h。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碳微球,所述复合碳微球为双层结构,外层为无序的无定型结构,内层为有序的石墨化结构,所述复合碳微球的直径小于50μm。半电池测试中,当电流密度为0.1A·g-1时,碳微球的比容量为400~520mAh·g-1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碳微球作为负极材料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容器,所述锂离子电容器以活性炭、石墨烯和碳气凝胶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正极材料,所述锂离子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为70~140Wh·kg-1,功率密度为6~12kW·kg-1
本发明是基于以下原理:
1、本发明能够在水热碳微球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覆层是因为水热碳微球表面带负电,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会电离出阳离子,由于静电吸附作用,水热碳微球会与表面活性剂阳离子一端作用,而表面活性剂另一端为亲油性,由于极性相似原则,这一端会与油性的聚合物单体作用。所以导电聚合物单体能够均匀地吸附在水热碳微球表面,随后进行原位聚合,获得均匀的包覆层。
2、不同结构的碳前驱体,它们催化石墨化的难易程度不同,小分子或纤维素为线型结构,制备的水热碳微球低温下容易被催化石墨化,而导电聚合物在同样的条件下不易被催化石墨化,利用这一规律,采用一步催化热解的方法,在低温条件下(<1700℃)即可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微球。另外,热解后碳微球的壳是一种氮掺杂的无定型碳材料,氮掺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活性位点和电导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表面活性剂改性水热碳微球的表面,导电聚合物单体在水热碳微球的表面原位聚合时,可以保证包覆层完整、均匀的分布于水热碳微球的表面。
2、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采用一步催化热解的方法,即可制备具有双层结构的碳微球,可以避免石墨层与电池或电容器溶剂的直接接触,可减少石墨层剥离现象。
3、本发明制备的碳微球的粒径小,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催化热解后,会在复合碳微球的表面形成氮掺杂的无定型碳,有利于提高碳材料的容量和电导率,电化学性能优异。本发明中包覆层不仅可以起到避免石墨层与电池或电容器溶剂的直接接触,还有利于提高提高碳材料的容量和电导率,具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制备的双层结构的复合碳微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双层结构的复合碳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双层结构的复合碳微球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双层结构的复合碳微球组装的锂电容的Ragone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1: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葡萄糖置于100mL的水热反应釜中,在150℃下水热反应2h,抽滤、洗涤、烘干后得到水热碳微球;
(2)将水热碳微球分散于80mL去离子水中,加入水热碳微球质量0.2%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超声分散0.5h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h;
(3)将反应体系移至冰水浴中,加入水热碳微球质量2%的吡咯单体,搅拌2h后,逐滴加入过硫酸铵溶液,并控制吡咯单体与过硫酸铵的摩尔比为1,冰水浴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再洗涤、抽滤、烘干得到碳微球前驱体;
(4)将碳微球前驱体浸渍在30%的硝酸铁溶液中,随后去除溶剂,并将碳微球前驱体移至烧舟,在惰性气氛中升温至700℃并保温4h,冷却后得到粉末状混合物;
(5)将粉末状混合物经盐酸洗涤、烘干后,即得到复合碳微球。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复合碳微球为双层结构,外层为无序的无定型结构,内层为有序的石墨化结构,其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复合碳微球的呈现规则的球型结构,直径约为10μm。在半电池测试中,当电流密度为0.1A·g-1时,复合碳微球的比容量为520mAh·g-1,在组装的锂电容中(正极活性材料为活性炭,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比为1:1),最大能量密度为70Wh·kg-1,最大功率密度为11kW·kg-1(以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之和作为总质量)。
实施例2: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蔗糖置于100mL的水热反应釜中,在180℃下水热反应2h,抽滤、洗涤、烘干后得到水热碳微球;
(2)将水热碳微球分散于80mL去离子水中,加入水热碳微球质量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超声分散0.5h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h;
(3)将反应体系移至冰水浴中,加入水热碳微球质量10%的苯胺单体,搅拌2h后,逐滴加入过硫酸铵溶液,并控制苯胺单体与过硫酸铵的摩尔比为2,冰水浴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再洗涤、抽滤、烘干得到碳微球前驱体;
(4)将碳微球前驱体浸渍在30%的硝酸铁溶液中,随后去除溶剂,并将碳微球前驱体移至烧舟,在惰性气氛中升温至1100℃并保温4h,冷却后得到粉末状混合物;
(5)将粉末状混合物经盐酸洗涤、烘干后,即得到复合碳微球。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复合碳微球为双层结构,外层为无序的无定型结构,内层为有序的石墨化结构,直径约为20μm。半电池测试中,当电流密度为0.1A·g-1时,比容量为450mAh·g-1,在组装的锂电容中(正极活性材料为活性炭,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比为2:1),最大能量密度为90Wh·kg-1,最大功率密度为12kW·kg-1(以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之和作为总质量)。
实施例3: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剑麻纤维素微晶置于100mL的水热反应釜中,在250℃下水热反应2h,抽滤、洗涤、烘干后得到水热碳微球;
(2)将水热碳微球分散于80mL去离子水中,加入水热碳微球质量10%的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超声分散0.5h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h;
(3)将反应体系移至冰水浴中,加入水热碳微球质量20%的吡咯单体,搅拌2h后,逐滴加入过硫酸铵溶液,并控制吡咯单体与过硫酸铵的摩尔比为4,冰水浴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再洗涤、抽滤、烘干得到碳微球前驱体;
(4)将碳微球前驱体浸渍在30%的乙酸钴溶液中,随后去除溶剂,并将碳微球前驱体移至烧舟,在惰性气氛中升温至1600℃并保温4h,冷却后得到粉末状混合物;
(5)将粉末状混合物经盐酸洗涤、烘干后,即得到复合碳微球。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复合碳微球为双层结构,外层为无序的无定型结构,内层为有序的石墨化结构,直径约为25μm。半电池测试中,当电流密度为0.1A·g-1时,比容量为400mAh·g-1,本实施例中的复合碳微球的恒流充放电曲线如图3所示,复合碳微球的充放电曲线类似于石墨具有稳定的充放电平台。在组装的锂电容中(正极活性材料为活性炭,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比为2:1),最大能量密度为104Wh·kg-1,最大功率密度为8.2kW·kg-1(以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之和作为总质量)。
实施例4: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热塑性酚醛树脂置于100mL的水热反应釜中,在200℃下水热反应2h,抽滤、洗涤、烘干后得到水热碳微球;
(2)将水热碳微球分散于80mL去离子水中,加入水热碳微球质量8%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超声分散0.5h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h;
(3)将反应体系移至冰水浴中,加入水热碳微球质量12%的噻吩单体,搅拌2h后,逐滴加入过硫酸铵溶液,并控制噻吩单体与过硫酸铵的摩尔比为3,冰水浴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再洗涤、抽滤、烘干得到碳微球前驱体;
(4)将碳微球前驱体浸渍在30%的硝酸铁溶液中,随后去除溶剂,并将碳微球前驱体移至烧舟,在惰性气氛中升温至1300℃并保温4h,冷却后得到粉末状混合物;
(5)将粉末状混合物经盐酸洗涤、烘干后,即得到复合碳微球。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复合碳微球为双层结构,外层为无序的无定型结构,内层为有序的石墨化结构,直径约为50μm。半电池测试中,当电流密度为0.1A·g-1时,比容量为440mAh·g-1,在组装的锂电容中(正极活性材料为石墨烯,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比为2:1),最大能量密度为125Wh·kg-1,最大功率密度为9.6kW·kg-1(以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之和作为总质量)。本实施例所组装的锂电容的Ragone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锂电容具有优异的性能,当功率密度为2.3kW·kg-1时,能量密度仍高达84Wh·kg-1
实施例5: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g环糊精置于100mL的水热反应釜中,在200℃下水热反应2h,抽滤、洗涤、烘干后得到水热碳微球;
(2)将水热碳微球分散于80mL去离子水中,加入水热碳微球质量5%的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超声分散0.5h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h;
(3)将反应体系移至冰水浴中,加入水热碳微球质量2%的吡咯单体,搅拌2h后,逐滴加入过硫酸钾溶液,并控制吡咯单体与过硫酸钾的摩尔比为1,冰水浴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再洗涤、抽滤、烘干得到碳微球前驱体;
(4)将碳微球前驱体浸渍在30%的硝酸镍溶液中,随后去除溶剂,并将碳微球前驱体移至烧舟,在惰性气氛中升温至900℃并保温4h,冷却后得到粉末状混合物;
(5)将粉末状混合物经盐酸洗涤、烘干后,即得到复合碳微球。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复合碳微球为双层结构,外层为无序的无定型结构,内层为有序的石墨化结构,直径约为28μm。半电池测试中,当电流密度为0.1A·g-1时,比容量为450mAh·g-1,在组装的锂电容中(正极活性材料为碳气凝胶,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比为3:1),最大能量密度为140Wh·kg-1,最大功率密度为6kW·kg-1(以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之和作为总质量)。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小分子糖类、纤维素微晶或热塑性酚醛树脂作为前驱体,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得到水热碳微球;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水热碳微球经表面活性剂改性得到改性碳微球;
(3)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导电聚合物单体在步骤(2)中得到的改性碳微球表面进行原位聚合得到碳微球前驱体;
(4)将步骤(3)中得到的碳微球前驱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催化热解,再酸洗、烘干后得到复合碳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环糊精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纤维素微晶包括剑麻纤维、蓖麻纤维、细菌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50~2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胺盐型、季铵盐型、杂环型和啰盐型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水热碳微球质量的0.2~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导电聚合物单体为苯胺、吡咯和噻吩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聚合物单体的添加量为水热碳微球质量的2~20%,所述导电聚合物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铁、镍、钴及铁、镍、钴的硝酸盐、氯化盐、硫酸盐和乙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催化热解的条件为:温度700~1700℃,时间1~8h。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碳微球为双层结构,外层为无序的无定型结构,内层为有序的石墨化结构,所述复合碳微球的直径小于50μm。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碳微球作为负极材料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容器以活性炭、石墨烯和碳气凝胶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正极材料,所述锂离子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为70~140Wh·kg-1,功率密度为6~12kW·kg-1
CN201710801689.1A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复合碳微球及其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容器 Active CN107640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1689.1A CN107640757B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复合碳微球及其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1689.1A CN107640757B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复合碳微球及其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0757A true CN107640757A (zh) 2018-01-30
CN107640757B CN107640757B (zh) 2020-01-21

Family

ID=61110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1689.1A Active CN107640757B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复合碳微球及其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40757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2118A (zh) * 2018-06-06 2018-11-27 桂林理工大学 亚微球形剑麻纤维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1017923A (zh) * 2019-12-13 2020-04-17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自由基诱导可控微球型活性碳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53398A (zh) * 2020-02-29 2020-05-15 中原工学院 一种3d气泡网络结构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95406A (zh) * 2020-08-10 2020-11-27 裴小罗 基于纳米碳素材料改性的SiC耐磨耐火材料
CN111994895A (zh) * 2020-09-08 2020-11-27 沙县宏盛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酚醛树脂炭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94302A (zh) * 2019-11-14 2021-05-1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球形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8000A (zh) * 2021-04-01 2021-07-06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高负载量木质素碳球的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86823A (zh) * 2021-09-18 2021-12-14 浙江中医药大学 超小粒径水热碳球乳胶附聚型高效离子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15010127A (zh) * 2022-07-20 2022-09-06 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215322A (zh) * 2022-07-29 2022-10-21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纤维素纳米碳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285968A (zh) * 2022-07-29 2022-11-04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采用邻苯二胺制备纤维素纳米碳球的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2770A (zh) * 2007-05-23 2007-10-31 华东理工大学 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球形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9784A (zh) * 2008-01-23 2008-07-16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聚丙烯腈基炭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CN101555008A (zh) * 2009-05-14 2009-10-14 郑州大学 一种制备形态可控的单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
CN106477574A (zh) * 2016-10-21 2017-03-08 青岛富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多级孔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2770A (zh) * 2007-05-23 2007-10-31 华东理工大学 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球形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9784A (zh) * 2008-01-23 2008-07-16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聚丙烯腈基炭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CN101555008A (zh) * 2009-05-14 2009-10-14 郑州大学 一种制备形态可控的单分散性碳微球的方法
CN106477574A (zh) * 2016-10-21 2017-03-08 青岛富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多级孔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2118A (zh) * 2018-06-06 2018-11-27 桂林理工大学 亚微球形剑麻纤维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2794302A (zh) * 2019-11-14 2021-05-1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球形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7923B (zh) * 2019-12-13 2021-08-2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自由基诱导可控微球型活性碳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7923A (zh) * 2019-12-13 2020-04-17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自由基诱导可控微球型活性碳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53398A (zh) * 2020-02-29 2020-05-15 中原工学院 一种3d气泡网络结构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53398B (zh) * 2020-02-29 2022-03-29 中原工学院 一种3d气泡网络结构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95406A (zh) * 2020-08-10 2020-11-27 裴小罗 基于纳米碳素材料改性的SiC耐磨耐火材料
CN111994895B (zh) * 2020-09-08 2022-03-08 沙县宏盛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酚醛树脂炭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94895A (zh) * 2020-09-08 2020-11-27 沙县宏盛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酚醛树脂炭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78000A (zh) * 2021-04-01 2021-07-06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高负载量木质素碳球的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078000B (zh) * 2021-04-01 2022-08-30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高负载量木质素碳球的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86823A (zh) * 2021-09-18 2021-12-14 浙江中医药大学 超小粒径水热碳球乳胶附聚型高效离子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15010127A (zh) * 2022-07-20 2022-09-06 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215322A (zh) * 2022-07-29 2022-10-21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纤维素纳米碳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285968A (zh) * 2022-07-29 2022-11-04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采用邻苯二胺制备纤维素纳米碳球的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0757B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0757A (zh) 一种复合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复合碳微球及其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容器
CN102941042B (zh) 一种石墨烯/金属氧化物杂化气凝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362254B (zh) 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磷掺杂四氧化三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047015B (zh) 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09103399B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功能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CN108598414B (zh) 无定形氧化锌/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443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9091A (zh) 一种高容量的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03074007B (zh)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用水性粘合剂及硅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08963235B (zh) 石墨烯增强碳包覆磷酸钛锰钠微米球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67928B (zh) 氟掺杂碳包覆氧化硅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CN104934603A (zh) 一种石墨烯掺杂与碳包覆改性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12007B (zh) 一种豌豆荚状碳包覆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41246A (zh) 三维氮掺杂的石墨烯基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810456B (zh) 一种活化石墨烯/针状氢氧化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5523A (zh) 一种多孔炭微球、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CN103050729A (zh) 一种锂硫电池
CN112435861B (zh) 一种混合电容器的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You et al. A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cross-linked polysaccharide binder for silicon anod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4229870A (zh) 一种原位碳包覆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56931A (zh) 基于高强度氧化石墨烯凝胶的铅炭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42391A (zh) 一种高镍锂离子电池、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90017A (zh) 一种NiCo-LDH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360961B (zh)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用中空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Hu et al. Researches on a conductive polyaniline-acetylene black composite to suppress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lead-acid batt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