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8081B - 线圈盘及烹饪电器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及烹饪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8081B
CN107638081B CN201610583983.5A CN201610583983A CN107638081B CN 107638081 B CN107638081 B CN 107638081B CN 201610583983 A CN201610583983 A CN 201610583983A CN 107638081 B CN107638081 B CN 107638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wire
slots
jumper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839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8081A (zh
Inventor
何田田
吴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839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380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38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8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8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8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盘及烹饪电器,线圈盘包括线圈,该线圈包括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其中,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分别包括多个线环,且侧部绕组的多个线环和底部绕组的多个线环中至少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未形成封闭环,以使得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中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本发明提供的线圈盘,可对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之间的匝数比进行微调,实现根据加热量分布需求精确控制磁场强度分布、且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多个绕组之间的匝数比,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Description

线圈盘及烹饪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圈盘及一种烹饪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凹形电磁加热线盘中线圈的匝数一般都是设计成整数,这样的设计往往不能实现对线圈磁场强度分布进行调控,从而无法实现对电磁加热进行精准调节、无法实现对食物烹饪的精细加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圈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包括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其中,所述侧部绕组和所述底部绕组分别包括多个线环,且所述侧部绕组的多个所述线环和所述底部绕组的多个所述线环中至少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未形成封闭环,以使得所述侧部绕组和所述底部绕组中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
值得说明的是,匝是指单段线体绕成一整周,例如,单段线体绕一周称为1匝,即对应此处一个线环为封闭环时对应匝数为1匝,可以理解的是,在此所述的封闭环应当理解为线环在周向的两端趋于相接触,而非特指线环在周向的两端必须接触或重合;相应地,单段线体绕两周称为2匝,单段线体绕半周称为0.5匝,即一个线环上可以由1匝或2匝整的匝数构成,也可以是由0.5匝或1.5匝等非整数匝数构成。
本发明提供的线圈盘,设置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中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这样可以为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之间匝数比的微调及绕组上磁场强度分布的微调提供途径,实现根据加热量分布需求精确控制磁场强度分布、且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多个绕组之间的匝数比,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线圈盘匝数均设计为整数的惯常设计思路而言,本方案中由于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中的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这样可以提高侧部绕组与底部绕组之间可实施的匝数比的数据分布密度,从而能够根据需求更精确调节侧部绕组与底部绕组匝数比,避免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中的某一个加热量偏强或偏弱的问题,使烹饪器具加热量分布更均匀、设计更灵活,更能够适应烹饪器具的精细化发展需求,利于在领域内推广。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线圈盘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线圈盘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盘底部和盘侧部,所述盘底部和所述盘侧部上分别形成有多个用于容纳所述线环的绕线槽,多个所述绕线槽依次嵌套设置,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多个跳线槽,多个所述跳线槽在所述绕线槽的周向上相间隔地排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线环位于所述相邻绕线槽中的任一个内,且所述至少一个线环所在的所述绕线槽的进线部和出线部分别位于多个所述跳线槽中相异的两个所述跳线槽上,使所述至少一个线环所对应的匝数为非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绕线槽具有一个进行部和一个出线部,其中,进线部位于多个跳线槽中任意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中的一个上,出线部位于多个跳线槽中任意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中的另一个上。
在本方案中,跳线槽将相邻两个绕线槽连通,以供用于绕制线圈的线体在两个绕线槽之间穿梭;其中,在至少一对相邻两个绕线槽之间设置有多个跳线槽,且多个跳线槽在绕线槽的周向上相间隔地排布,这样设计可在绕制线圈时提供多个跳线机会,这时,控制绕线槽的进线部和出线部分别位于多个跳线槽中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上时可实现控制该绕线槽内的线环的其中一匝的实际匝数在0至1之间,即实现所述的至少一个线环所对应的匝数为非整数,相对于现有线圈盘底座只能设计线圈的匝数为整数的方案,本设计可以应对于个别绕线槽中无需整圈满绕的情况,实现对线圈的导线分布进行灵活设计、进而实现线圈磁场强度分布的微调,这样可以实现对电磁加热进行精准调节,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的多个所述跳线槽等间隔地排布。
在本方案中,这样设计可便于绕线人员借助跳线槽的位置分布具体判断绕线槽内绕制的线环的匝数,以提高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便于产品在领域内推广。
更具体而言,相邻两个绕线槽之间设置有n个跳线槽,其中n≥2,且n个跳线槽在绕线槽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布,在将导线从相邻两个绕线槽中位于内侧的绕线槽绕制到位于外侧的绕线槽时,具有n个跳线机会,则通过在n个跳线槽中进行选择,可以实现控制位于内侧的绕线槽中线环的匝数为整数或其非整数部分为1/n、2/n……(n-1)/n中的一个,当然,此处也可将导线从相邻两个绕线槽中位于外侧的绕线槽绕制到位于内侧的绕线槽中,本设计可以应对于个别绕线槽中无需整圈满绕的情况,以实现对线圈的导线分布进行灵活设计、进而实现线圈磁场强度分布的微调,这样可以实现对电磁加热进行精准调节,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多个跳线槽非等间隔地排布;例如,在线圈的绕制方案已经确定的场合,可根据线圈的具体绕制方案设计跳线槽的分布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情况下可仅设计两个跳线槽,且这两个跳线槽不一定等间隔布置,仅需根据预设的出线部和进线部进行确定即可;此外,设计有多个跳线槽时,多个跳线槽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2~10个所述跳线槽。
在本方案中,在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2~10个跳线槽,这样设计可以兼顾绕制线圈时的跳线需求及底座的加工性需求。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6个跳线槽。
在本方案中,设置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6个跳线槽,这样可以实现控制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中任一个绕线槽内线环的匝数为整数或其非整数部分为1/6、2/6、3/6、4/6和5/6的一个,结合线圈匝数对磁场强度分布的影响情况,对线圈中任一匝的实际匝数在1/6、2/6、3/6、4/6、5/6或1中进行选择,明显可以满足一般电磁烹饪器具的磁场强度分布的微调需求,使产品的设计、组装及校核过程简化,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其中,根据具体需求,也可设计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2~5或7~9中任一数量的跳线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绕线槽中任意相邻所述绕线槽之间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跳线槽。
在本方案中,设置绕线槽中任意相邻绕线槽之间均设置有多个跳线槽,这样,在将导线绕在每个绕线槽内以绕制成所述绕组时,可以通过对每个线环的跳线位置进行设计以根据需求控制绕组的磁场强度分布、及控制绕组的匝数,具体地,对于同一绕组而言,可实现控制该绕组的每个线环的实际匝数为非整数,这样,在同一绕组位置处,可针对产品的具体加热需求对该绕组局部的磁场强度分布进行微调,实现产品加热控制的精细化设计,利于根据需求改变线圈电磁加热量的分配,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且由于这样设计可实现根据需求在多个跳出槽位置处控制导线跳线,这使得实际绕线操作更灵活,更便于产品的加工制造。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绕线槽中任一对相邻所述绕线槽之间的所述跳线槽与多个所述绕线槽中其他相邻所述绕线槽之间的所述跳线槽的数量相同且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对应,以使多个所述跳线槽在所述底座上构造出多个沿径向延伸的跳线通道。
具体地,多个绕线槽依次嵌套设置,且多个绕线槽中任一对相邻的两个绕线槽之间设有多个跳线槽,优选地,多个绕线槽中两两之间的多个跳线槽中的一个位于沿径向分布的同一直线上,使位于该直线上的这些跳线槽构造出跳线通道,其中,进一步优选底座的多个绕线槽处形成有多个沿径向分布的所述跳线通道。
在本方案中,设置利用多个跳线槽在底座上构造出多个沿径向延伸的跳线通道,以供绕制绕组时出线用途,这样设计可以在实际绕线过程中提供多个出线机会,提高产品组装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对于多个绕线槽中两两之间均设置有多个跳线槽、且两两之间的跳线槽数量相同的方案而言,优选跳线通道的数量对应任意相邻绕线槽之间跳线槽的数量,当然,此处并不对跳线通道的具体数量造成限定,可以理解的是,跳线通道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具体需求设计,但值得说明的是,跳线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部绕组与所述侧部绕组之间的匝数比大于等于0.8且小于1。
在本方案中,设置底部绕组与侧部绕组之间的匝数比大于等于0.8且小于1,这样可以避免底部绕组处加热量偏强的问题,达到均化整个线圈盘热量的目的。
具体地,本方案中底部绕组与侧部绕组的线环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底部绕组与侧部绕组的线环数量相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底座绕组与侧部绕组中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实现控制部绕组与侧部绕组之间的匝数比大于等于0.8且小于1;在底部绕组与侧部绕组的线环数量不相同时,可通过控制底部绕组与侧部绕组的线环数量对两者的匝数比进行宏观上的大概调节,并通过调节底座绕组与侧部绕组中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以对两者的匝数比进行微调;由此可见,本方案中底座绕组与侧部绕组之间可实施的匝数比的数据分布更密集,在调节方式上也更为灵活,从而可实现根据加热量分布需求精确控制磁场强度分布的目的,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对于上述方案,以下利用多个跳线槽两两之间设置有6个跳线槽的线圈盘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多个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可分别为底部绕组和侧部绕组,原来的底部绕组和侧部绕组的匝数设计为15:15,此处,利用跳线槽对底部绕组进行改变,因为底部绕组有6个跳线槽,底部绕组可以在任意的跳线槽进行转换,也就是说底部绕组的匝数最后可以是15、14.83、14.67、14.5、14.33、14.17六个结果中的任一个,那么那底部绕组与侧部绕组的匝比也有六种,分别为:1、0.989、0.978、0.967、0.955、0.945。
现在将侧部绕组增加一匝为16匝,底部绕组的匝数仍对应以上六种情况,这时,底部绕组与侧部绕组的匝比的六种情形分别是:0.938、0.927、0.917、0.906、0.896、0.886;反之,也可以对底部绕组的原匝数进行加减,且对侧部绕组从跳线槽数量和跳线位置进行匝数的变换。
由此可见,除了利用现有技术中单一方面对底部绕组或侧部绕组的匝数进行以1为单位的增量或减量调节两者匝数比之外,本方案结合跳线槽数量、跳线位置及底部绕组与侧部绕组的原始匝比几个方面的因素,最终可获得更密集的匝数比数据分布,从而实现对底部绕组与侧部绕组的匝比进行微调,可根据需求更准确地改变线圈电磁加热量的分配,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盘底部上处于最内侧的所述绕线槽的进线部和出线部分别位于所述盘底部上处于最内侧的多个所述跳线槽中相异的两个所述跳线槽上。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绕线槽具有一个进行部和一个出线部,其中,进线部位于多个跳线槽中任意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中的一个上,出线部位于多个跳线槽中任意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中的另一个上。
在本方案中,这样设计可以提高实际绕线过程中简便性,利于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出线挂钩,所述出线挂钩的数量为多个,其中,所述出线挂钩与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的所述跳线槽的数量相同且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计多个出线挂钩且使这些出线挂钩与相邻两个绕线槽之间的跳线槽的数量相同且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对应,这样,针对绕组的线环在不同位置进行跳线导致出线位置改变的情况,均可实现对出线有效固定,且这样设计可便于绕线人员借助出线挂钩的位置分布具体判断绕线槽内绕制的线环的匝数,以提高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便于产品在领域内推广。
可以理解的是,线圈盘还可进一步包括安装在线圈盘的底座上的温控装置和磁条组件。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线圈盘。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电器,因设置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线圈盘,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烹饪电器包括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或电炖锅。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底座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线圈盘的底座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底座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线圈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具体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具体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六具体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底座,11盘底部,111第一隔离筋,112内环线槽,12盘侧部,121第二隔离筋,122外环线槽,131内环跳线槽,132外环跳线槽,141第一跳线通道,142第二跳线通道,1421跳线通道1号,1422跳线通道2号,1423跳线通道3号,1424跳线通道4号,1425跳线通道5号,1426跳线通道6号,15出线挂钩,20线圈,21底部绕组,22侧部绕组,30温控装置,40磁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线圈盘。
如图6至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线圈盘,包括线圈20,具体地,该线圈20包括侧部绕组22和底部绕组21,其中,侧部绕组22和底部绕组21分别包括多个线环,且侧部绕组22的多个线环和底部绕组21的多个线环中至少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未形成封闭环,以使得侧部绕组22和底部绕组21中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
值得说明的是,匝是指单段线体绕成一整周,例如,单段线体绕一周称为1匝,即对应此处一个线环为封闭环时对应匝数为1匝,可以理解的是,在此所述的封闭环应当理解为线环在周向的两端趋于相接触,而非特指线环在周向的两端必须接触或重合;相应地,单段线体绕两周称为2匝;单段线体绕半周称为0.5匝,即一个线环上可以由1匝或2匝整的匝数构成,也可以是由0.5匝或1.5匝等非整数匝数构成。
本发明提供的线圈盘,设置侧部绕组22和底部绕组21中的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这样可以为侧部绕组22和底部绕组21之间匝数比的微调及绕组上磁场强度分布的微调提供途径,实现根据加热量分布需求精确控制磁场强度分布、且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多个绕组之间的匝数比,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线圈盘匝数均设计为整数的惯常设计思路而言,本方案中由于侧部绕组22和底部绕组21中的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这样可以提高侧部绕组22与底部绕组21之间可实施的匝数比的数据分布密度,从而能够根据需求更精确调节侧部绕组22与底部绕组21匝数比,避免侧部绕组22和底部绕组21中的某一个加热量偏强或偏弱的问题,使烹饪器具加热量分布更均匀、设计更灵活,更能够适应烹饪器具的精细化发展需求,利于在领域内推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3所示,线圈盘还包括底座10,具体地,底座10包括盘底部11和盘侧部12,盘底部11和盘侧部12上分别形成有多个用于容纳线环的绕线槽,多个绕线槽依次嵌套设置,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多个跳线槽,多个跳线槽在绕线槽的周向上相间隔地排布;其中,至少一个线环位于相邻绕线槽中的任一个内,且至少一个线环所在的绕线槽的进线部和出线部分位于多个跳线槽中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上,使至少一个线环所对应的匝数为非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绕线槽具有一个进行部和一个出线部,其中,进线部位于多个跳线槽中任意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中的一个上,出线部位于多个跳线槽中任意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中的另一个上。
在本方案中,跳线槽将相邻两个绕线槽连通,以供用于绕制线圈20的线体在两个绕线槽之间穿梭;其中,在至少一对相邻两个绕线槽之间设置有多个跳线槽,且多个跳线槽在绕线槽的周向上相间隔地排布,这样设计可在绕制线圈20时提供多个跳线机会,这时,控制绕线槽的进线部和出线部分位于多个跳线槽中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上时可实现控制该绕线槽内的线环的其中一匝的实际匝数在0至1之间,即实现所述的至少一个线环所对应的匝数为非整数,相对于现有线圈盘底座只能设计线圈20的匝数为整数的方案,本设计可以应对于个别绕线槽中无需整圈满绕的情况,实现对线圈20的导线分布进行灵活设计、进而实现线圈20磁场强度分布的微调,这样可以实现对电磁加热进行精准调节,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优选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的多个跳线槽等间隔地排布。这样设计可便于绕线人员借助跳线槽的位置分布具体判断绕线槽内绕制的线环的匝数,以提高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便于产品在领域内推广。
更具体而言,相邻两个绕线槽之间设置有n个跳线槽,其中n≥2,且n个跳线槽在绕线槽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布,在将导线从相邻两个绕线槽中位于内侧的绕线槽绕制到位于外侧的绕线槽时,具有n个跳线机会,则通过在n个跳线槽中进行选择,可以实现控制位于内侧的绕线槽中线环的匝数为整数或其非整数部分为1/n、2/n……(n-1)/n中的一个,当然,此处也可将导线从相邻两个绕线槽中位于外侧的绕线槽绕制到位于内侧的绕线槽中,本设计可以应对于个别绕线槽中无需整圈满绕的情况,以实现对线圈20的导线分布进行灵活设计、进而实现线圈20磁场强度分布的微调,这样可以实现对电磁加热进行精准调节,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多个跳线槽非等间隔地排布;例如,在线圈20的绕制方案已经确定的场合,可根据线圈20的具体绕制方案设计跳线槽的分布位置,仅需根据预设的出线部和进线部进行确定即可;此外,设计有多个跳线槽时,可以理解的是,该情况下可仅设计两个跳线槽,且这两个跳线槽不一定等间隔布置;多个跳线槽的位置关系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2~10个跳线槽;更优选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6个跳线槽。
在本方案中,设置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6个跳线槽,这样可以实现控制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中的任一个绕线槽内线环的匝数为整数或其非整数部分为1/6、2/6、3/6、4/6、5/6中的一个,结合线圈20匝数对磁场强度分布的影响情况,对线圈20中任一匝的实际匝数在1/6、2/6、3/6、4/6、5/6或1中进行选择,明显可以满足一般电磁烹饪器具的磁场强度分布的微调需求,使产品的设计、组装及校核过程简化,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其中,根据具体需求,也可设计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2~5或7~9中任一数量的跳线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绕线槽中任意相邻绕线槽之间均设置有多个跳线槽。
在本方案中,设置绕线槽中任意相邻绕线槽之间均设置有多个跳线槽,这样,在将导线绕在每个绕线槽内以绕制成所述绕组时,可以通过对每匝线环的跳线位置进行设计以根据需求控制绕组的磁场强度分布、及控制绕组的匝数,具体地,对于同一绕组而言,可实现控制该绕组的每个线环的实际匝数为非整数,则在相邻绕线槽之间跳线槽数量为n个时,可使得绕组最终的匝数并不仅仅只局限于1/n、2/n……(n-1)/n和1之间,这样则提供了可实施的绕组匝数的数据分布密度,更利于根据需求对绕组的磁场强度分布进行微调,实现根据需求改变线圈20电磁加热量的分配,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更进一步地,多个绕线槽中任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的跳线槽与多个绕线槽中其他相邻绕线槽之间的跳线槽的数量相同且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对应,以使多个跳线槽在底座10上构造出多个沿径向延伸的跳线通道。
具体地,多个绕线槽中任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的跳线槽与多个绕线槽中其他相邻绕线槽之间的跳线槽的数量相同且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对应时,对于对应在周向某一位置上的多个跳线槽而言,多个绕线槽依次嵌套设置的结构使得这些跳线槽沿底座10的径向排布,从而使这些跳线槽在底座10上构造出一个沿径向延伸的跳线通道;相应地,对于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跳线槽而言,可以在底座10上构造出多个沿径向延伸的跳线通道。
在本方案中,设置利用多个跳线槽在底座10上构造出多个沿径向延伸的跳线通道,以供绕制绕组时的出线用途,这样设计可以在实际绕线过程中提供多个出线机会,提高产品组装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对于多个绕线槽中两两之间均设置有多个跳线槽、且两两之间的跳线槽数量相同的方案而言,优选跳线通道的数量对应任意相邻绕线槽之间跳线槽的数量,当然,此处并不对跳线通道的具体数量造成限定,可以理解的是,跳线通道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具体需求设计,但值得说明的是,跳线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之间的匝数比大于等于0.8且小于1。
在本方案中,设置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之间的匝数比大于等于0.8且小于1,这样可以避免底部绕组21处加热量偏强的问题,达到均化整个线圈盘热量的目的。
具体地,本方案中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的线环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的线环数量相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底座10绕组与侧部绕组22中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实现控制部绕组与侧部绕组22之间的匝数比大于等于0.8且小于1;在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的线环数量不相同时,可通过控制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的线环数量对两者的匝数比进行宏观上的大概调节,并通过调节底座10绕组与侧部绕组22中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以对两者的匝数比进行微调;由此可见,本方案中底座10绕组与侧部绕组22之间可实施的匝数比的数据分布更密集,在调节方式上也更为灵活,从而可实现根据加热量分布需求精确控制磁场强度分布的目的,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底座10上设有出线挂钩15。这样,可利用出线挂钩15对绕制后的线圈20上用于出线直接固定,使产品与线圈20的组装工作更为简单、方便。
更优选地,出线挂钩15为多个,其中,出线挂钩15与所述的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的跳线槽的数量相同且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对应。通过设计多个出线挂钩15,且使这些出线挂钩15与相邻两个绕线槽之间的跳线槽的数量相同且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对应,这样,针对绕组的线环在不同位置进行跳线导致出线位置改变的情况,均可实现对出线有效固定,且这样设计可便于绕线人员借助出线挂钩15的位置分布具体判断绕线槽内绕制的线环的匝数,以提高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便于产品在领域内推广。
更进一步地,多个出线挂钩15位于底座10的外缘处,且其在周向上与多个第二跳线通道142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多个绕线槽包括位于盘底部11上的多个内环线槽112和位于盘侧部12上的多个外环线槽122,底部绕组21的多个线环对应安装在多个内环线槽112内,侧部绕组22的多个线环对应安装在多个外环线槽122内。
更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5所示,底座10的盘底部11上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的第一隔离结构,呈环状的多个第一隔离结构依次嵌套设置,且相邻两个隔离结构之间限定出内环线槽112;其中,每一隔离结构由周向相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隔离筋111构成,且沿周向排布的相邻两个第一隔离筋111限定出内环跳线槽131。底座10的盘侧部12上形成有多个呈环状的第二隔离结构,呈环状的多个第二隔离结构依次嵌套设置,且相邻两个隔离结构之间限定出外环线槽122;其中,每一隔离结构由周向相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隔离筋121构成,且沿周向排布的相邻两个第二隔离筋121限定出外环跳线槽132。
其中,多个内环线槽112依次嵌套设置,且多个内环线槽11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内环线槽112之间设有多个内环跳线槽131,优选地,多个内环线槽112中两两之间的多个内环跳线槽131中的一个位于沿径向分布的同一直线上,使位于该直线上的这些内环跳线槽131构造出第一跳线通道141,其中,在底座10的多个内环线槽112处形成有多个沿径向分布的第一跳线通道141。多个外环跳线槽132套设在内环线槽112的外侧,且多个外环跳线槽132依次嵌套设置,其中,多个外环跳线槽13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外环跳线槽132之间设有多个外环跳线槽132,优选地,多个外环跳线槽132中两两之间的多个外环跳线槽132中的一个位于沿径向分布的同一直线上,使位于该直线上的这些外环跳线槽132形成第二跳线通道142,其中,底座10的多个外环跳线槽132处形成有多个沿径向分布的第二跳线通道142。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设计多个绕线槽包括多个内环线槽112,其中,在多个内环线槽112内至少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对应的实际匝数小于1,而多个外环线槽122中均为整圈满绕状态。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设计多个绕线槽包括多个外环线槽122,其中,在多个外环线槽122内至少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对应的实际匝数小于1,而多个内环线槽112中均为整圈满绕状态。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设计多个绕线槽包括多个内环线槽112,其中,在多个内环线槽112内至少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对应的实际匝数小于1,且设计多个绕线槽包括多个外环线槽122,其中,在多个外环线槽122内至少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对应的实际匝数小于1。其中,优选多个内环线槽112中相邻两个内环线槽112之间的内环跳线槽131的数量与多个外环线槽122中相邻两个外环线槽122之间的外环跳线槽132的数量相同;且更进一步优选多个内环线槽112的跳线槽所构造出的第一跳线通道第一跳线通道141与多个外环线槽122所构造出的第二跳线通道142数目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方案中,将导线绕在每个内环线槽112内以绕制成内环线圈20时,可以通过对每个线环的跳线位置进行设计以根据需求控制内环线圈20磁场强度分布、及控制内环线圈20的匝数;将导线绕在每个外环跳线槽132内以绕制成外环线圈20时,可以通过对每个线环的跳线位置进行设计以根据需求控制外环线圈20磁场强度分布、及控制外环线圈20的匝数;这样更利于对内环线圈20和外环线圈20的匝数比进行微调,如此可实现根据需求改变线圈20电磁加热量的分配,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更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13所示,此处,底部绕组21和侧部绕组22位于同一回路中且相串接,当然,也可将两者并联,甚至还可将两者相对独立设置,使底部绕组21和侧部绕组22分位于两个回路中以分别控制。
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13所示,线圈盘还包括安装在线圈盘的底座10上的温控装置30和磁条组件40。
在本实施例新型提供的线圈盘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3所示,线圈20包括底部绕组21和侧部绕组22;在线圈盘的底座10中,设有15个内环线槽112和15个外环线槽122,相邻两个外环线槽122之间设置有但不局限于6个外环跳线槽132,相邻两个内环线槽112之间设有但不局限于6个内环跳线槽131。
在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底部绕组21为15匝,即使15个内环线槽112均被绕满,其中,底部绕组21的导线从内环及外环跳线槽132所构造出的跳线通道出线;侧部绕组22为15匝,即使15个外环线槽122均被绕满,其中,侧部绕组22侧的导线从跳线通道1号1421出线;此时,侧部绕组22与底部绕组21的匝数比为1。
在本发明第二至第六具体实施例中,侧部绕组22为15匝,即使15个外环线槽122均被绕满;底部绕组21中至少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的周向长度小于其所在内环线槽112的周向长度,即15个内环线槽112中至少一个内环线槽112内的线环在周向上未绕满该内环线槽112,使底部绕组21的实际匝数小于15匝;当然,本使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也可设置底部绕组21为15匝,侧部绕组22小于15匝。
在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底部绕组21中有一匝线环的其中一匝的周向长度为其所在内环线槽112长度的5/6,即底部绕组21的实际匝数为14.83匝,因此,绕制完成后的侧部绕组22侧导线从跳线通道2号1422出线;此时,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的匝数比为0.989。
在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底部绕组21中有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的周向长度为其所在内环线槽112长度的4/6,即底部绕组21的实际匝数为14.67匝,因此,绕制完成后的侧部绕组22侧导线从跳线通道3号1423出线;此时,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的匝数比为0.978。
在本发明第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底部绕组21中有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的周向长度为其所在内环线槽112长度的3/6,即底部绕组21的实际匝数为14.50匝,因此,绕制完成后的侧部绕组22侧导线从跳线通道4号1424出线;此时,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的匝数比为0.967。
在本发明第五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底部绕组21中有一匝线环的其中一匝的周向长度为其所在内环线槽112长度的2/6,即底部绕组21的实际匝数为14.33匝,因此,绕制完成后的侧部绕组22侧导线从跳线通道5号1425出线;此时,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的匝数比为0.955。
在本发明第六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底部绕组21中有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的周向长度为其所在内环线槽112长度的1/6,即底部绕组21的实际匝数为14.17匝,因此,绕制完成后的侧部绕组22侧导线从跳线通道6号1426出线;此时,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的匝数比为0.945。
上述具体实施例中,设置至少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沿周向的长度小于其所在内环线槽112的周向长度;即在将导线绕在内环线槽112内以绕制成底部绕组21时,在多个内环线槽112中的至少一个内环线槽112的周向上,该内环线槽112内的线环未绕满该内环线槽112,以使该内环线槽112内的该线环的其中一匝的匝数实际上小于1匝;相对于现有线圈盘的底座10只能设计线圈20的匝数为整数的方案,本设计可以应对于个别内环线槽112中无需整圈满绕的情况,以实现对线圈20的导线分布进行灵活设计、进而实现线圈20磁场强度分布的微调,这样可以实现对电磁加热进行精准调节,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当然,本发明并不受以上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除此之外,例如,对应以上具体实施例,还可设计内环线槽112内均为满绕形式,即底部绕组21实际匝数保持为15匝,而对外环线槽122内的侧部绕组22的实际匝数进行相应变化为15、14.83、14.67、14.50、14.33、14.17,则侧部绕组22与底部绕组21的匝数比分别为1、0.989、0.978、0.967、0.955、0.945。再如,可将外环线槽122的数量设计为16个,且使侧部绕组22实际匝数保持为16匝,而对内环线槽112内的底部绕组21的实际匝数进行相应变化为15、14.83、14.67、14.5、14.33或14.17,则底部绕组21与侧部绕组22的匝数比分别为0.938、0.927、0.917、0.906、0.896、0.886。由此可见,将绕组的匝数设计为非整数的形式可极大地拓展两个绕组匝数比可实施的数据分布密度,从提升对两个绕组匝数比调节的精度,从而更利于根据需求对绕组的磁场强度分布进行微调,实现根据需求改变线圈20电磁加热量的分配,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具体的变型方式有多种,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盘底部11上处于最内侧的绕线槽的进线部和出线部分别位于盘底部11处于最内侧的多个跳线槽中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上;这样设计可以提高实际绕线过程中简便性,利于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绕线槽具有一个进行部和一个出线部,其中,进线部位于多个跳线槽中任意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中的一个上,出线部位于多个跳线槽中任意相异的两个跳线槽中的另一个上。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线圈盘。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电器,因设置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线圈盘,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烹饪电器包括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或电炖锅。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线圈盘,设置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中的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这样可以为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之间匝数比的微调及绕组上磁场强度分布的微调提供途径,实现根据加热量分布需求精确控制磁场强度分布、且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多个绕组之间的匝数比,达到食物精致加工的最高条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线圈盘匝数均设计为整数的惯常设计思路而言,本方案中由于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中的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这样可以提高侧部绕组与底部绕组之间可实施的匝数比的数据分布密度,从而能够根据需求更精确调节侧部绕组与底部绕组匝数比,避免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中的某一个加热量偏强或偏弱的问题,使烹饪器具加热量分布更均匀、设计更灵活,更能够适应烹饪器具的精细化发展需求,利于在领域内推广。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线圈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所述线圈包括侧部绕组和底部绕组,其中,所述侧部绕组和所述底部绕组分别包括多个线环,且所述侧部绕组的多个所述线环和所述底部绕组的多个所述线环中至少一个线环的其中一匝未形成封闭环,以使得所述侧部绕组和所述底部绕组中至少一个的匝数为非整数;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盘底部和盘侧部,所述盘底部和所述盘侧部上分别形成有多个用于容纳所述线环的绕线槽,多个所述绕线槽依次嵌套设置,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多个跳线槽,多个所述跳线槽在所述绕线槽的周向上相间隔地排布;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线环位于所述相邻绕线槽中的任一个内,且所述至少一个线环所在的所述绕线槽的进线部和出线部分别位于多个所述跳线槽中相异的两个所述跳线槽上,使所述至少一个线环所对应的匝数为非整数;
所述底部绕组与所述侧部绕组之间的匝数比大于等于0.8且小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的多个所述跳线槽等间隔地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设置有2~10个所述跳线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绕线槽中任意相邻所述绕线槽之间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跳线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绕线槽中任一对相邻所述绕线槽之间的所述跳线槽与多个所述绕线槽中其他相邻所述绕线槽之间的所述跳线槽的数量相同且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对应,以使多个所述跳线槽在所述底座上构造出多个沿径向延伸的跳线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底部上处于最内侧的所述绕线槽的进线部和出线部分别位于所述盘底部上处于最内侧的多个所述跳线槽中相异的两个所述跳线槽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上设有出线挂钩,所述出线挂钩的数量为多个,其中,所述出线挂钩与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绕线槽之间的所述跳线槽的数量相同且在周向上的位置一一对应。
8.一种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
CN201610583983.5A 2016-07-22 2016-07-22 线圈盘及烹饪电器 Active CN107638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83983.5A CN107638081B (zh) 2016-07-22 2016-07-22 线圈盘及烹饪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83983.5A CN107638081B (zh) 2016-07-22 2016-07-22 线圈盘及烹饪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8081A CN107638081A (zh) 2018-01-30
CN107638081B true CN107638081B (zh) 2020-05-01

Family

ID=6110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83983.5A Active CN107638081B (zh) 2016-07-22 2016-07-22 线圈盘及烹饪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3808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6379B2 (ja) * 2004-03-29 2008-09-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812015A (zh) * 2005-01-27 2006-08-02 新达电源有限公司 具有非整数线圈的变压器
US8031042B2 (en) * 2008-05-28 2011-10-04 Flextronics Ap, Llc Power converter magnetic devices
CN202818664U (zh) * 2011-12-02 2013-03-2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线圈盘
CN203618163U (zh) * 2013-10-31 2014-05-2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盘
CN204335001U (zh) * 2014-12-19 2015-05-13 杭州信多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错位均匀加热的商用电磁炉线盘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8081A (zh)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707790T3 (es) Foco de cocción por inducción de tamaño variable
CN207518889U (zh) 电磁绕线盘组件及电磁加热器具
WO2011063954A1 (en) An induction hob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nduction hob
CN107638081B (zh) 线圈盘及烹饪电器
CN205546020U (zh) 线圈盘及烹饪器具
CN104219809B (zh) 一种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1656425U (zh) 线圈盘以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09419905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5831627U (zh) 烹饪器具
CN104349522B (zh) 用于加热炊具的线圈盘及具有其的电磁炉
CN207354654U (zh) 电磁炉和线圈盘
CN113163536A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电器
CN102697375A (zh) 电磁感应加热饭煲
JP7420814B2 (ja) コイルディスク及び調理炊事用具
CN215010765U (zh) 电磁感应加热的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258126U (zh) 一种线圈盘及烹饪器具
US20240179809A1 (en) Induction coils for cooking surfaces
CN207638927U (zh) 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06118086U (zh) 电磁线圈盘及电磁加热装置
CN219181716U (zh) 一种多绕组矩形电磁加热线圈盘
CN209517549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2163759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04795672U (zh) 一种电磁线盘及厨房烹饪电器
CN217064051U (zh) 线圈盘和烹饪电器
CN204795673U (zh) 一种电磁线盘及厨房烹饪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