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780B - 压电式发声体和电声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电式发声体和电声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780B
CN107615780B CN201680032749.1A CN201680032749A CN107615780B CN 107615780 B CN107615780 B CN 107615780B CN 201680032749 A CN201680032749 A CN 201680032749A CN 107615780 B CN107615780 B CN 107615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electric
vibrating
sheet member
sounding body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27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5780A (zh
Inventor
土信田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5670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94425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615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5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7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04R17/10Resonant transducers, i.e. adapted to produce maximum output at a predetermined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08Earpieces of the supra-aural or circum-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降低共振频率就能够提高音压的压电式发声体和具有该压电式发声体的电声转换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手段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电式发声体30包括片部件32和多个压电式振动部31。多个压电振动部31分别具有:可振动地支承在片部件32的振动片311;和与振动片311接合的压电元件312。电声转换装置包括电磁式发声体20和压电式发声体30。

Description

压电式发声体和电声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可以应用于耳带式耳机、头戴式耳机、移动信息终端等的电子设备的压电式发声体和电声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压电式发声体,作为简易的电声转换装置,例如作为如耳带式耳机或者头戴式耳机的声响设备、移动信息终端的扬声器等被广泛地利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压电式发声体,其具有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振动片接合有压电元件的构成。
另外,作为近年来的声响设备,已知混合型的电声转换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由电动式扬声器(电磁式发声体)与压电扬声器(压电式发声体)组合而成的复合型扬声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03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470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寻求提高压电式发声体的音压。一般而言,为提高音压,振动片的大直径化是有利的。但是,由于使振动片大直径化时,共振频率无可避免地降低,因此不易于保证所期望的高音特性。因此,压电式发声体(高音扩音器)不能适应于电磁式发声体(低音扩音器)的大直径化,不易于实现音压高的混合型的电声转换装置。
鉴于上述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降低共振频率也能够提高音压的压电式发声体和具有该压电式发声体的电声转换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电式发声体具有片部件和多个压电振动部。所述多个压电振动部分别包括:可振动地支承在所述片部件的振动片;和与所述振动片接合的压电元件。
上述压电式发声体具有多个压电振动部被支承于片部件的结构。由此,不降低各个压电振动部的共振频率,也能够实现音压的提高。另外,由于能够使各个压电振动部的结构分别独立地最优化,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共振频率等的声响特性。
上述多个压电振动部典型的是,在片部件的面内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由此,能够在片部件上使多个压电振动部在较广的范围中分布。
上述多个压电振动部可以配置在关于片部件的中心对称的位置。由此,能够生成具有关于片部件的中心对称的音压特性的声响。
例如,上述多个压电振动部可以包括:配置在上述片部件的中心的第一压电振动部;和在所述第一压电振动部的周围以等角度间隔配置的多个第二压电振动部。
上述片部件还具有与所述多个压电振动部分别电连接的信号配线部。由此,对各个压电振动部的配线作业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声转换装置包括片部件、多个压电振动部、电磁式发声体和支承体。
上述多个压电振动部分别具有:可振动地支承在上述片部件的第一振动片;和与上述第一振动片接合的压电元件。
上述电磁式发声体与上述片部件相对,并具有第二振动片。
上述支承体支承上述片部件和上述电磁式发声体。
上述电声转换装置具有多个压电振动部被支承在片部件的结构。由此,不降低压电式发声体的共振频率,就能够实现音压的提高。另外,能够实现能够应对音压的提高的混合型的电声转换装置。
上述第一振动片具有比上述第二振动片的直径小直径的圆盘形状,上述片部件可以具有与上述第二振动片相同直径或者比上述第二振动片的直径大的圆盘形状。由此,即使在第二振动片比第一振动片大时,也能够不损失高音域的频率特性,而获得所期望的音压。
上述第一振动片可以具有设置在上述第一振动片的周缘部与上述压电元件之间的单个或者多个贯通孔。上述贯通孔作为电磁式发声体产生的声响通过的通路部发挥功能。由此,能够调整由电磁式发声体再现的声波的频率特性。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即使不降低共振频率,也能够提高音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装置的声响设备的构成的概要侧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电声转换装置的构成的概要侧截面图。
图3是上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压电式发声体的概要正面图。
图4是上述压电式发声体的压电振动部的概要正面图。
图5是上述压电式发声体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侧截面图。
图6是说明上述压电式发声体的电连接方式的等效电路。
图7的A、B是分别表示图5所示的构成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侧截面图。
图8的A、B是分别表示图5所示的构成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侧截面图。
图9的A、B是分别表示图8的A所示的构成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侧截面图。
图10的A、B是分别表示图8的B所示的构成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作为声响设备的头戴式耳机100的构成的概要侧视图。
图中,X轴、Y轴和Z轴表示彼此正交的3个轴方向。
[头戴式耳机的整体构成]
头戴式耳机100包括:头带101、安装于头带101的两端的一对外罩102和分别安装于该外罩102的内侧的一对耳垫103等。
一对耳垫103以当将头戴式耳机100佩戴于使用者的头部时覆盖使用者两耳的方式配置。在一对外罩102,分别内置有作为电声转换装置的扬声器组件104L、104R。
扬声器组件104L再现左耳用的声响信号,扬声器组件104R再现右耳用的声响信号。外罩102连接有配线电缆105,该配线电缆用于向扬声器组件104L、104R输入驱动信号(声响信号)。扬声器组件104L、104R分别具有相同的构成。以下,除单独说明的情况,以扬声器组件104总称扬声器组件104L、104R。
[扬声器组件]
接着,对扬声器组件104进行详细的说明。图2是表示扬声器组件104的构成的概要侧截面图。
扬声器组件104具有支承体10、电磁式发声体20和压电式发声体30。
(支承体)
支承体10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等的绝缘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圆形的浅盘形状。支承体10由将电磁式发声体20和压电式发声体30共同地支承的单个部件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
支承体10具有在电磁式发声体20与压电式发声体30之间形成空间部15的侧壁部11。侧壁部11形成为具有平行于Z轴方向的轴心的圆筒形状。电磁式发声体20和压电式发声体30收纳在空间部15中。
(电磁式发声体)
电磁式发声体20作为再现低音域的低音扩音器(Woofer)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由主要生成7kHz以下的声波的电动式扬声器构成。电磁式发声体20的构成没有特殊的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振动片21(第二振动片)、永磁体22、音圈23和支承永磁体22的磁轭(yoke)24。
振动片21的外形形状为圆形,在其面内具有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隆起的多个环状的凹凸形状。振动片21通过该振动片21的周缘部被夹持于支承体10的底部13和与其一体地组装的环状固定具14之间,而被支承体10支承。振动片21可以由金属材料、合成树脂材料、纤维材料、纸等合适的材料构成。振动片21的形状也没有特殊限制,根据方式的不同可以适当地设定。
磁轭24配置于在支承体10的中心部所形成的贯通孔12a的内部,其周面固定于贯通孔12a的内周面。磁轭24由高导磁率材料构成,具有能够收纳音圈23的至少一部分的磁隙部。
音圈23通过在作为卷芯的线圈架上缠绕导线而形成,与振动片21的中央部接合。另外,与永磁体22的磁通的方向(图2中绕与Z轴平行的轴)垂直地配置音圈23。经由配线电缆105向音圈23输入交流电流(声响信号)时,电磁力作用于音圈23,使音圈23与信号波形相匹配地在图中Z轴方向上振动。将该振动传递到与音圈23连结的振动片21,通过使空间部15内的空气振动,产生上述低音域的声波。
(压电式发声体)
压电式发声体30作为再现高音域的高音扩音器(Tweeter)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定其振动频率,使得主要生成7kHz以上的声波。
图3是压电式发声体30的概要正面图。
如图3所示,压电式发声体30具有多个压电振动部31和支承该多个压电振动部31的片部件32。本实施方式中,各压电驱动部31分别具有相同的构成,并且构成为可以彼此独立地振动。
图4是压电振动部31的概要正面图。
压电振动部31具有振动片311(第一振动片)和压电元件312。
振动片311由金属(例如42合金)等的导电材料或者树脂(例如液晶聚合物)等的绝缘材料构成,其平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形。关于“大致圆形”,不仅包括圆形、还包括后面所叙述的实质上是圆形的形状的含义。
振动片311的外径和厚度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片部件32的大小、压电振动部31的配置数量、再现声波的频带区域等适当地设定。典型的,振动片311的外径越小或者振动片311的厚度越大,再现声波的频带区域有越变高的倾向。振动片311具有比压电式发声体20的振动片21小的小直径的圆盘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直径大约12mm、厚度大约0.2mm的振动片。
此外,振动片311不限于是平板状的振动片的情况,也可以为圆顶形状等的三维结构。另外,振动片311的直径、厚度不限于相同的情况,也可以一部分的振动片311由与其他的振动片311不同的直径、厚度构成。
根据需要,振动片311也可以具有以从其外周向内周侧去凹陷的凹状或者隙缝状等形成的缺口部。关于振动片311的平面形状,外形如果是圆形,当由于形成上述缺口部等成为不严格的圆形时,也作为实质上的圆形来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振动片311的周缘部以90度的间隔设置有圆弧形状或者矩形形状的缺口部311a。该缺口部311a可以作为向片部件32接合振动片311时参照的基准点来使用,也可以作为在相对振动片311决定压电元件312的位置时参照的基准点。
在振动片311的至少一个表面接合压电元件312。在本实施方式,压电振动部31以在振动片311的一个表面接合了压电元件312的单压电晶片(Unimorph)结构来构成,但是也可以由在振动片311的两面接合了压电元件312的双压电晶片结构来构成。
如图4所示,压电元件312的平面形状(从Z轴看到的形状)形成为多边形状,本实施方式中为矩形(长方向)形状。而且并不限于此,压电元件312的平面形状也可以为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其他的四边形,或者四边形以外的其他的多边形,或者圆形、椭圆形、长圆形等。压电元件312的厚度也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大约为50μm。
压电元件312具有多个压电层与多个电极层彼此层叠的结构。典型地,压电元件312通过如下方式来制作:将锆钛酸铅(PZT)、含有碱金属的铌氧化物等的具有压电特性的多个陶瓷片(压电体层)以夹着电极层的方式彼此层叠后,在规定温度下进行烧制。各电极层的一端部彼此交替地被引出到电介质层的两端面。露出于一个端面的电极层与第一引出电极层连接,露出于另一个端面的电极层与第二引出电极层连接。通过在第一和第二引出电极层之间施加规定的交流电压,压电元件312以规定频率伸缩,并且使振动片311以规定频率振动。压电层和电极层的层叠数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各自设定为能够获得需要的音压的适当的层数。
并且,如图4所示,振动片311具有通路部311h,上述通路部311h由设置于该振动片311的周缘部与压电元件312之间的多个贯通孔构成。通路部311h设置于压电元件312的边部与振动片311的周缘部之间的区域。通路部311h面向空间部15设置,由此作为电磁式发声体20产生的声响通过的通路来发挥作用。由此,能够调整通过电磁式发声体20再现的声波的频率特性。
通路部311h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制,除图示的圆形之外,可以是椭圆、长圆形等大致圆形,也可以是矩形等多边形状。通路部311h的大小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根据振动片311的大小或者压电元件312的形状、大小等进行适当设定。另外,通路部311不限制于由多个贯通孔构成的情况,根据大小或者形状,通路部311也可以由单个贯通孔构成。
另一方面,片部件32具有图3所示的圆盘形状,且如图2所示安装于支承体10的侧壁部11的内周面11a。片部件32具有与电磁式发声体20的振动片21同样或者比它更大直径的圆盘形状。由此,电磁式发声体20隔着空间部15被片部件32被覆。片部件32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但是典型的是以如下所述的厚度形成,即:能够具有即使受到压电振动部31的振动时的反作用力或者电磁式发声体20产生的声波等也能够不振动的合适的刚性的厚度。由此,电磁式发声体20和压电式发声体30这两者能够确保稳定的频率特性。此外,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构成为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能够振动。
此外,片部件32不限于安装在支承体10的侧壁部内周面11a的例子,也可以以覆盖侧壁部11的开口端部的方式进行安装。此时,可以在侧壁部11的开口端部设置嵌合片部件32的周缘部的环状的台阶部(切口),片部件32也可以以被覆上述开口端部的方式安装在支承体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式发声体20的振动片21和片部件32具有与支承体10的侧壁部11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另一方面,关于电磁式发声体20的振动片21,由于其周缘部通过环状固定具14被固定,因此作为振动片发挥作用的有效直径与环状固定具14的内径大致一致。因此,片部件32具有比该振动片21的有效直径大的外径。
此外,不限于此,片部件32也可以以与振动片21的有效直径相同的直径构成。另外,在支承片部件32的周缘部的侧壁部11的内周面11a向径向内侧突出时,片部件32也可以以比振动片21小的直径构成。
图5是表示相对片部件32的压电振动部31的固定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片部件32具有将多个压电振动部31一个一个地支承的多个凹部321。本实施方式中各凹部321由在片部件3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该片部件32的无底的贯通孔构成,但是如后文所述,也可以由形成于片部件32的一个表面的有底的非贯通孔构成。各凹部321以能够收纳各压电振动部31的大小形成,并且其形状为比振动片311的直径大的圆形。凹部321的平面形状不限制于圆形,也可以为多边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凹部321具有贯通孔部32h和环状台阶部32c。贯通孔部32h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片部件32。环状台阶部32c形成于片部件32的一个面,并且凹陷地设置于贯通孔部32h的周围。振动片311被环状台阶部32c支承。对于全部的凹部321和压电振动部31共通地形成有该结构。
相对环状台阶部32c的振动片311的支承方式没有特殊限制,典型地,振动片311的周边部在其全周与环状台阶部32c接合。接合材料没有特殊限制,但是优选使用能够弹性变形的粘接材料,由此抑制振动片311的共振产生的晃动,并且能够确保振动片311的稳定的共振动作。
另外,关于振动片311,不限于在其全周与环状台阶部32c接合的情况,也可以构成为在振动片311的周缘部的多个区域支承该振动片311。如上所述以振动片311的周缘部局部地被保持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容许该周缘部的振动,并且能够实现高频区域中的不需要的音压峰值的降低。对于振动片311的周缘部的多点结构,例如可以在环状台阶部32c设置支承振动片311的周缘部的多个突起,也可以将被环状台阶部32c支承的多个突出片从振动片的周缘部以放射状设置。
关于片部件32的构成材料,可以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也可以由塑料等绝缘性材料构成,也可以为导电层与绝缘层层叠的结构。上述层叠结构也包含配线电路板。
片部件32由配线电路板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对每个压电振动部31进行配线作业。此时,在片部件32的表面,设置有与配线电缆105电连接的信号配线部32s1、32s2。如图5所示,信号配线部32s1、32s2通过配线部件313分别与压电振动部31电连接。
图6是说明压电式发声体30的配线连接方式的等效电路图。如图6所示,信号配线部32s1与配线电缆105连接,信号配线部32s2被接地。即,各压电振动部31并联地与信号供给源(配线电缆105)连接,典型地,以各自同步地被驱动的方式构成。
关于连接压电驱动部31与信号配线部32s1、32s2之间的配线部件313,在振动片311由电绝缘材料构成时,各配线部件313与压电元件312的上述第一和第二引出电极层连接。另一方面,振动片311由金属等的导电材料构成时,可以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引出电极层中的一个引出电极层与振动片311电接触。因此,能够通过振动片311将配线部件313与该一个引出电极层连接。
压电元件312可以与振动片311的各个面的任一个面接合。图5表示压电元件312接合于不与空间部15(图2)相对的一侧的振动片311的表面的构成例子。对此,如图7的A所示,压电元件312接合于与空间部15相对的一侧的振动片311的表面。同样地,关于凹部321的贯通孔部32h,不限于设置在与空间部15相对一侧的片部件32的表面的例子,也可以设置在不与空间部15相对一侧的片部件32的表面的例子。
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式发声体30中,如图3所示,多个压电振动部31在片部件32的面内分别隔开间隔(等间隔或者不等间隔)地配置。由此,在片部件32上,能够使多个压电振动部31分布在较广的范围中。多个压电振动部31可以分别配置在关于片部件32的中心对称的位置。由此,能够生成具有关于片部件32的中心对称的音压特性的声响。多个压电振动部31可以配置于片部件32中同一圆周上,也可以以格子状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压电振动部31包括:配置于片部件32的中心的第一压电振动部31A;和以等角度间隔配置于第一压电振动部31A的周围的多个第二压电振动部31B。第二压电振动部31B的数量没有特殊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以60度间隔配置的6个压电振动部构成。
第一压电振动部31A可以具有比第二压电振动部31B直径大的直径的振动片。由此,能够实现在片部件32的中心部具有音压的峰值水平的声响特性。
另外,第二压电振动部31B不限于关于片部件32的中心以等角度间隔配置的情况,也可以根据所期望的声响特性,部分地改变配置间隔。并且,各压电振动部31的振动片311的直径或者厚度分别最优化即可。由此,能够使在片部件32的面内具有所期望的共振分布,并且能够提高音压级(SPL:Sound Pressure Level)的平滑性。
[扬声器组件的动作]
接着,在如以上所述构成的扬声器组件104中,声响信号(再现信号)通过配线电缆105输入到电磁式发声体20和压电式发声体3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式发声体20主要生成7kHz以下的低音域的声波,压电式发声体30主要生成7kHz以上的高音域的声波。压电式发声体30的各压电振动部31典型地是被同时驱动,形成在各压电振动部31中具有相同的声响特性的声波。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电式发声体30具有多个压电振动部31被共同地支承在片部件32的结构。由此,不降低各个压电振动部31的共振频率,就能够实现高音域的音压的提高。因此,即使电磁式发声体20(振动片21)的大口径化也能够充分地应对。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多个压电振动部31分别配置于片部件32的多个凹部321,因此能够抑制各压电振动部31从片部件32的表面的突出,由此能够实现压电式发声体30的薄型化。另外,由于贯通孔部32h设置在凹部321,因此能够保证各振动片311的振动空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各个压电振动部31的结构分别独立地进行最优化,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共振频率等的声响特性。
并且,各压电振动部31配置于关于片部件32的中心对称的位置,因此能够生成具有关于片部件32的中心对称的音压特性的声响。此时,通过最优化各压电振动部31的声响特性,如上所述,能够使在片部件32的面内具有所期望的共振分布,例如,能够提高音压级的平滑性。
并且,设置于各压电振动部31的振动片311的通路部311h使由电磁式发生体20产生的低音域的声响通过。由此,能够调整通过电磁式发生体再现的声波的频率特性。
具体地,将由电磁式发声体20产生的低音域的特性曲线与由压电式发声体30产生的高音域的特性曲线的交叉部(交叉点)的合成频率平滑(flat)等,能够容易地实现所期望的频率特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毋庸置疑也可以增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谓混合型的电声转换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由压电式发声体30单独构成电声转换装置。此时,由于也能够如上所述实现在外观上振动片的大口径化,因此也可以确保所期望的高频特性并且实现音压级的提高。
另外,关于压电式发声体30,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各压电振动部31的振动片311设置有作为声响通路部的通路部311h,但是通路部311h也可以设置在片部件32的面内。
另外,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片部件32的各凹部321如图5所示,由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片部件32的无底的贯通孔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的B所示也可以由有底的凹部322构成。此时,振动片311被支承在凹部322的底部322c。
振动片311相对底部322c的支承方式没有特殊限制,典型地的是,在振动片311的周边部的全周通过接合材料33被接合。接合材料33没有特殊限制,但是优选使用能够弹性变形的粘接材料,由此能够抑制振动片311的共振的摇晃,并且确保振动片311的稳定的共振动作。接合材料33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但是优选以能够确保振动片311的振动空间的厚度形成。
此外,片部件32的各凹部可以由图8的A所示的单纯的贯通孔构成,也可以如图8的B所示凹部本身也可以不设置在片部件32。
图8的A所示的凹部323由在片部件3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该片部件32的贯通孔构成,其内径形成为比振动片311的外径小。振动片311以覆盖凹部323的方式配置于片部件32的一个表面,其周缘部通过接合材料33可振动地支承在片部件33。
另一方面,如图8的B所示,在片部件32没有设置凹部时,各压电振动部21配置于片部件32上的任意的位置或者预先设定的规定的位置。此时,各振动片311的周缘部通过接合材料33支承在片部件32的一个表面,由此能够确保振动片311的振动空间。
或者,片部件32的各凹部由单纯的贯通孔323构成时,如图9的A、图9的B所示,用于规定各振动片311相对片部件32的接合位置的凸部324、325可以设置在贯通孔323的周围。图9的A所示的凸部324由具有比振动片311的外径大的内径的环状体构成,通过将振动片311收纳在内部来规定振动片311相对片部件32的接合位置。另一方面,图9的B所示的凸部324,由具有与振动片311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的环状体构成,通过与振动片311的周缘部接合来规定振动片311相对片部件32的接合位置。凸部324、325不限于由环状件构成的例子,也可以由在振动片311的周围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突出部构成。
对于不具有凹部的片部件32也相同,如图10的A、图10的B所示,用于规定各振动片311相对片部件32的接合位置的凸部324、325可以设置在片部件32的表面。如图10的B所示的例子中,由于振动片311经由凸部325接合于片部件32,因此容易确保振动片311的振动空间,能够实现接合材料33的厚度的最优化。
并且,在以上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将电磁式发声体30的各压电振动部31分别同时地驱动来再现高音域的声响,但是也可以以任意的顺序驱动任意的压电振动部31,也可以将任意的压电振动部31与其他的任意的压电振动部31不同步地驱动。如上所述,通过任意地选择要驱动的压电振动部31,能够实现数字声响的再现。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承体
20…电磁式发声体
21…振动片(第二振动片)
30…压电式发声体
31…压电振动部
32…片部件
100…头戴式耳机
104…扬声器组件
311…振动片(第一振动片)
312…压电元件

Claims (13)

1.一种压电式发声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片部件;和
多个压电振动部,其分别包括:可振动地被支承在所述片部件的振动片;和与所述振动片接合的压电元件,
所述多个压电振动部以各自同步地被驱动的方式形成,并且构成为可以彼此独立地振动,
所述多个压电振动部包括:
配置于所述片部件的中心的第一压电振动部;和
多个第二压电振动部,其以根据所期望的声响特性而能够改变配置间隔的方式间隔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压电振动部的周围,
所述第一压电振动部具有比第二压电振动部直径大的直径的振动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式发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压电振动部配置在关于所述片部件的中心对称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式发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压电振动部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在所述第一压电振动部的周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式发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部件还具有与所述多个压电振动部分别电连接的信号配线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式发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部件具有有底或者无底的多个凹部,
所述多个压电振动部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凹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电式发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凹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片部件的多个贯通孔部;和在所述片部件的一个面分别形成的、在所述多个贯通孔部的周围凹陷地设置的多个环状台阶部,
所述多个压电振动部各自的所述振动片分别被支承在所述多个环状台阶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式发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片具有由单个或者多个贯通孔构成的通路部,所述贯通孔设置于所述振动片的周缘部与所述压电元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式发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电元件的平面形状为多边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电式发声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片具有大致圆形的平面形状,
所述压电元件的平面形状为多边形,
所述通路部设置于所述压电元件的边部与所述振动片的周缘部之间的区域。
10.一种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片部件;
多个压电振动部,其分别包括:可振动地被支承在所述片部件的第一振动片;和与所述第一振动片接合的压电元件;
与所述片部件相对的、具有第二振动片的电磁式发声体;和
支承所述片部件和所述电磁式发声体的支承体,
所述多个压电振动部以各自同步地被驱动的方式形成,并且构成为可以彼此独立地振动,
所述多个压电振动部包括:
配置于所述片部件的中心的第一压电振动部;和
多个第二压电振动部,其以根据所期望的声响特性而能够改变配置间隔的方式间隔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压电振动部的周围,
所述第一压电振动部具有比第二压电振动部直径大的直径的振动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动片具有比所述第二振动片的直径小的圆盘形状,
所述片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振动片的直径相同、或者比所述第二振动片的直径大的圆盘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动片具有由单个或者多个贯通孔构成的通路部,所述贯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振动片的周缘部与所述压电元件之间。
13.一种头戴式耳机,其包括:头带;安装于头带的两端的一对外罩;和分别安装于所述外罩的内侧的一对耳垫,所述头戴式耳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外罩分别内置有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声转换装置。
CN201680032749.1A 2015-06-05 2016-03-04 压电式发声体和电声转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15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4482 2015-06-05
JP2015114482 2015-06-05
JP2015-124514 2015-06-22
JP2015124514A JP6461724B2 (ja) 2015-06-05 2015-06-22 圧電式発音体及び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PCT/JP2016/056709 WO2016194425A1 (ja) 2015-06-05 2016-03-04 圧電式発音体及び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780A CN107615780A (zh) 2018-01-19
CN107615780B true CN107615780B (zh) 2020-08-18

Family

ID=5775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274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15780B (zh) 2015-06-05 2016-03-04 压电式发声体和电声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50995B2 (zh)
JP (1) JP6461724B2 (zh)
CN (1) CN1076157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6853B2 (ja) * 2017-02-27 2022-01-17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JP6981178B2 (ja) * 2017-11-01 2021-12-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デューサ
CN107820178A (zh) * 2017-11-24 2018-03-20 苏州逸巛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受话器
JP7338147B2 (ja) * 2018-11-29 2023-09-05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2020155917A (ja) * 2019-03-20 2020-09-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および楽器ケース
CN113132875A (zh) * 2021-04-25 2021-07-16 广州蜂鸟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校准的微机械扬声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1222A (en) * 1988-07-22 1991-07-0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iezoelectric speaker
JP2004147077A (ja) * 2002-10-24 2004-05-20 Nec Corp 複合型スピーカ
CN102572660A (zh) * 2010-12-10 2012-07-11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压电扬声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9797U (ja) * 1982-01-20 1983-07-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圧電発音体
KR100385388B1 (ko) * 1998-11-05 2003-05-27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압전 스피커,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스피커 시스템
JP3861809B2 (ja) * 2002-12-27 2006-12-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電振動板およびこの圧電振動板を用いた圧電型電気音響変換器
CN101998216A (zh) * 2009-08-28 2011-03-30 友泰讯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EP2510404B1 (en) * 2009-12-11 2019-05-22 Sorama Holding B.V. Acoustic transducer assembly
JP2011166565A (ja) * 2010-02-12 2011-08-25 Toko Inc スピーカ
JP5884048B2 (ja) * 2010-12-02 2016-03-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圧電スピーカおよび圧電スピーカアレイ
US9386367B2 (en) * 2010-12-28 2016-07-05 Ne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e speakers, a body unit and a control unit
JP5665836B2 (ja) 2011-12-20 2015-02-0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圧電発音体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FR2990320B1 (fr) * 2012-05-07 2014-06-06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Haut-parleur digital a performance amelioree
TWM493215U (zh) 2014-08-06 2015-01-01 Jetvox Acoustic Corp 雙頻同軸耳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1222A (en) * 1988-07-22 1991-07-0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iezoelectric speaker
JP2004147077A (ja) * 2002-10-24 2004-05-20 Nec Corp 複合型スピーカ
CN102572660A (zh) * 2010-12-10 2012-07-11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压电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05666A (ja) 2017-01-05
CN107615780A (zh) 2018-01-19
JP6461724B2 (ja) 2019-01-30
US20180176692A1 (en) 2018-06-21
US10250995B2 (en)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68455B1 (ko) 전기 음향 변환 장치
KR101781901B1 (ko) 전기 음향 변환 장치
CN107615780B (zh) 压电式发声体和电声转换装置
JP5711860B1 (ja) 圧電式発音体及び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JP5700704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6108649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09309894B (zh) 电声转换装置
KR101381255B1 (ko) 하이브리드 마이크로스피커
JP5759642B1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WO2016194425A1 (ja) 圧電式発音体及び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JP2018019386A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US20180020293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