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4992B - 冷热柜 - Google Patents

冷热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4992B
CN107614992B CN201680031428.XA CN201680031428A CN107614992B CN 107614992 B CN107614992 B CN 107614992B CN 201680031428 A CN201680031428 A CN 201680031428A CN 107614992 B CN107614992 B CN 107614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adiator
fan
fins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14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4992A (zh
Inventor
田中幸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SX Inc
Original Assignee
FS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SX Inc filed Critical FSX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614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4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1/00Othe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 F25D31/005Combined cooling and hea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F25B21/04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reversi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21/00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321/02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s;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s
    • F25B2321/021Control thereof
    • F25B2321/0211Control thereof of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21/00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321/02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s;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s
    • F25B2321/021Control thereof
    • F25B2321/0212Control thereof of electric power, current or volt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21/00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321/02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s;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s
    • F25B2321/025Removal of heat
    • F25B2321/0251Removal of heat by a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4Temperatures of an indoor room or compar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具备:主体部,在前表面具有门;内部槽,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调温散热器,具有底板以及形成于该底板的一个面的多个翅片,所述底板的另一个面沿着所述内部槽内的背面配置;加热器,对所述调温散热器进行加热;调温风扇,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一个面侧,将所述内部槽内的空气吹到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翅片;遮蔽板,具备调温风扇相对部,该调温风扇相对部具有多个贯通孔且与所述调温风扇相对,所述遮蔽板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一个面侧,以在所述内部槽的两侧部的上下形成有空气吹出口的状态,遮蔽配置有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区域;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内部槽的背面外部;散热风扇,将所述内部槽外的空气吹到所述散热器;珀耳帖模块,使吸热面连接于所述调温散热器,使散热面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以及电力控制部,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加热时,对所述加热器及所述调温风扇供给电力,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冷却时,对所述调温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及所述珀耳帖模块供给电力。

Description

冷热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收容物的冷却以及加热的冷热柜。
背景技术
以往,在陈列室、宾馆、饭店等中,为了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根据季节、气温等而将经冷却或者加热的湿手巾卷等湿毛巾提供给顾客。一般来说,在将经冷却或者加热的湿毛巾提供给顾客的情况下,使用能够对湿毛巾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冷热柜。作为这样的冷热柜,公知了如下冷热柜,该冷热柜具备由铝或者铝合金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形成的箱形导热体、卷绕安装于箱形导热体的周壁部的电加热器、紧贴于箱形导热体的底部的珀耳帖元件及覆盖箱形导热体、电加热器和珀耳帖元件的外周的绝热层,在进行冷却时,对珀耳帖元件通电,通过珀耳帖元件对箱形导热体进行冷却,在进行加热时,不进行向珀耳帖元件的通电而仅对电加热器通电,通过电加热器对箱形导热体进行加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160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需要对大量顾客提供湿毛巾的等情况下,考虑用大型的冷热柜对大量湿毛巾同时进行冷却或者加热,但在设置空间有限等情况下,有时难以设置大型的冷热柜。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热柜中,在进行湿毛巾的加热时,通过卷绕安装于箱形导热体的周壁部的电加热器进行箱形导热体的加热,利用柜内的空气的自然对流以及热传导进行收容于箱形导热体的内部的湿毛巾的加热,因此,湿毛巾的加热需要较长时间,在进行湿毛巾的冷却时,通过紧贴于箱形导热体的底部的珀耳帖元件进行箱形导热体的冷却,利用柜内的空气的自然对流以及热传导进行收容于箱形导热体的内部的湿毛巾的冷却,因此,湿毛巾的冷却需要较长时间。
另外,进行箱形导热体的加热或者冷却,利用柜内的空气的自然对流以及热传导进行收容于箱形导热体的内部的湿毛巾的加热或者冷却,因此,收容于靠近箱形导热体的内壁部的位置的湿毛巾在短时间内被加热或者冷却,但收容于箱形导热体的中央部并且在周围存在其他湿毛巾的湿毛巾的加热或者冷却需要极长的时间。
因此,期望开发一种不使冷热柜大型化而能够快速地对收容于冷热柜内的全部湿毛巾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冷热柜。另外,优选即使在能够快速地进行湿毛巾的冷却或者加热的情况下,功耗也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热柜中,如果进行冷却,则会在箱形导热体与绝热层之间发生结露,存在电加热器生锈从而电加热器断路,无法进行湿毛巾的加热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用绝热层覆盖卷绕安装于箱形导热体的周壁部的电加热器,因此,为了修理电加热器的断路部位,必须拆卸覆盖箱形导热体的周壁部的绝热层,进行修理极为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功耗进行收容物的快速冷却和快速加热的冷热柜。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在前表面具有门;内部槽,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调温散热器,具有底板以及形成于该底板的一个面的多个翅片,所述底板的另一个面沿着所述内部槽内的背面配置;加热器,对所述调温散热器进行加热;调温风扇,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一个面侧,将所述内部槽内的空气吹到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翅片;遮蔽板,具备调温风扇相对部,该调温风扇相对部具有多个贯通孔且与所述调温风扇相对,所述遮蔽板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一个面侧,以在所述内部槽的两侧部的上下形成有空气吹出口的状态,遮蔽配置有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区域;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内部槽的背面外部;散热风扇,将所述内部槽外的空气吹到所述散热器;珀耳帖模块,使吸热面连接于所述调温散热器,使散热面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以及电力控制部,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加热时,对所述加热器及所述调温风扇供给电力,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冷却时,对所述调温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及所述珀耳帖模块供给电力。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调温散热器的两侧部形成有与所述空气吹出口连通的空间。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遮蔽板的所述调温散热器侧的面的所述调温风扇相对部的两侧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配置有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区域上下分隔。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具备:外部面板以及后面板,构成所述主体部;以及分隔壁,形成于所述外部面板的内侧的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内部槽之间,所述后面板在与所述散热风扇相对的位置处具有空气进入口,并在所述空气进入口的上侧的沿所述后面板的宽度方向扩展的区域具有至少1个开口,所述后面板具备空气引导件,该空气引导件将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分隔壁之间的空气引导到所述后面板的所述至少1个开口。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导件具备:第1空气引导件,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部的下部附近向所述后面板的一侧内壁上部方向延伸;以及第2空气引导件,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侧部的下部附近向所述后面板的另一侧内壁上部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在前表面具有门;内部槽,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调温散热器,具有底板以及形成于该底板的一个面的多个翅片,所述底板的另一个面沿着所述内部槽内的背面配置;加热器,对所述调温散热器进行加热;调温风扇,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一个面侧,将所述内部槽内的空气吹到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翅片;板部,覆盖位于所述调温风扇的两侧的所述多个翅片的上部;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内部槽的背面外部;散热风扇,将所述内部槽外的空气吹到所述散热器;珀耳帖模块,使吸热面连接于所述调温散热器,使散热面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以及电力控制部,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加热时,对所述加热器及所述调温风扇供给电力,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冷却时,对所述调温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及所述珀耳帖模块供给电力。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所述调温风扇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一个面的中央。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是具有板形状的片状加热器,紧贴地配置于所述底板的另一个面。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具有加热线,该加热线在所述翅片之间,紧贴地配置于所述翅片的基端部。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是向所述内部槽的两侧的内壁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翅片。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是板状的具有规定的长度的翅片,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是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中央部放射状地延伸的板状的翅片。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所述调温风扇将所述内部槽内的空气吹到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多个翅片,使空气经由形成于所述多个翅片之间的槽在所述内部槽内循环。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在前表面具有门;内部槽,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调温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内部槽内的背面附近;加热器,对所述调温散热器进行加热;调温风扇,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前表面侧,将所述内部槽内的空气吹到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前表面;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内部槽的背面外部;散热风扇,将所述内部槽外的空气吹到所述散热器;珀耳帖模块,使吸热面连接于所述调温散热器,使散热面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以及电力控制部,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加热时,对所述加热器及所述调温风扇供给电力,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冷却时,对所述调温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及所述珀耳帖模块供给电力。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具备:外部面板以及后面板,构成所述主体部;以及分隔壁,形成于所述外部面板的内侧的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内部槽之间,所述后面板在与所述散热风扇相对的位置处具有空气进入口,并在所述空气进入口的上侧的沿所述后面板的宽度方向扩展的区域具有至少1个开口,所述后面板具备空气引导件,该空气引导件将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分隔壁之间的空气引导到所述后面板的所述至少1个开口。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导件具备:第1空气引导件,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部的下部附近向所述后面板的一侧内壁上部方向延伸;以及第2空气引导件,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侧部的下部附近向所述后面板的另一侧内壁上部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冷热柜的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槽收容湿毛巾,所述冷热柜对所述湿毛巾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低功耗进行收容物的快速冷却和快速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关闭了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打开了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于内部槽的调温单元以及散热单元的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调温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调温散热器的结构的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配置有珀耳帖模块的位置处的前后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8是示出打开了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打开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门并拆除了内部槽内的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剖视图(图9中的A-A剖面)。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剖视立体图(图9中的B-B剖面)。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遮蔽板的正面立体图。
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遮蔽板的背面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其他调温散热器的形状的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其他调温散热器的形状的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后面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热柜。图1是示出关闭了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打开了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门的状态的立体图。冷热柜2具备箱状的主体部4以及设置于主体部4的前表面的门6。在主体部4内,设置有用于收容湿毛巾等的内部槽12,在内部槽12内,设置有放置湿毛巾的篮13。另外,在内部槽12内,设置有检测内部槽12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9(参照图7)。内部槽12被上罩14、下罩16(上罩14以及下罩16构成外部面板)以及后面板18覆盖。此外,在内部槽12与后面板18之间,设置有背面部分隔壁19(参照图6)。在这里,在内部槽12与上罩14、下罩16以及背面部分隔壁19之间,配置有聚氨酯泡沫等绝热材料(未图示)。
在主体部4的前表面右上部,设置有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温度设定的操作标度盘8,在主体部4的前表面下部,设置有接露托盘10。另外,在后面板18形成有用于通过散热单元22(参照图3)进行散热的开口部41(参照图6)。在这里,构成主体部4的内部槽12、上罩14、下罩16、后面板18、背面部分隔壁19、门6以及接露托盘10根据耐热性以及抗化学药品性的观点,由导热性低的聚丙烯形成。
门6的右侧缘部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主体部4的前表面的右侧缘部。在门6的左侧缘部,沿着门6的左侧缘部形成有在打开门6时供手指勾住的把手6a。另外,在主体部4的前表面的左侧缘部的与把手6a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使手指容易勾住把手6a的凹部4a。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于内部槽的调温单元以及散热单元的图。在内部槽12的背面形成有开口部12a。调温单元20以及散热单元22配置成从内部槽12的内侧和外侧与开口部12a相对。即,调温单元20以与开口部12a相对的方式,沿着内部槽12内的背面配置。另外,散热单元22以与开口部12a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内部槽12的背面外部。
散热单元22具备由铝等导热性高的金属形成的散热器24和散热风扇26。散热器24由具有矩形的板形状的底板24a以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于底板24a的一个面的多个板状的翅片24b构成。散热器24的未形成有翅片24b的另一个面固定于内部槽12的背面外部。散热风扇26在与翅片24b相对的位置处固定于散热器24的中央部。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调温单元的结构的图。调温单元20具备调温散热器30、调温风扇32、调温风扇罩34、作为片状加热器的硅橡胶加热器36、绝热板38、珀耳帖间隔物40以及珀耳帖模块42。
图5是示出调温散热器的结构的图。调温散热器30由铝等导热性高的金属形成,由具有矩形的板形状的底板30a以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于底板30a的一个面的多个板状的翅片30b构成。该调温散热器30配置成在内部槽12内翅片30b朝向内部槽12的内侧且翅片30b向内部槽12的两侧的内壁方向延伸。
调温风扇32在调温散热器30的中央部与翅片30b相对地固定。调温风扇罩34由覆盖调温风扇32的罩部34a和形成于罩部34a的两侧的板部34b构成。在罩部34a形成有用于将内部槽12内的空气送入到调温风扇32的网眼。调温风扇罩34以罩部34a覆盖调温风扇32、且板部34b覆盖位于调温风扇32的两侧的调温散热器30的翅片30b的上部的状态,固定于调温散热器30。
硅橡胶加热器36具有与调温散热器30的底板30a大致相同大小的矩形的板形状,以相对于硅橡胶加热器36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的方式形成有2个开口部36a。硅橡胶加热器36重叠紧贴地固定于调温散热器30的底板30a的未形成有翅片30b的另一个面。
绝热板38具有与硅橡胶加热器36大致相同的形状。即,具有矩形的板形状,并以相对于绝热板38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的方式形成有与硅橡胶加热器36的开口部36a大致相同大小的2个开口部38a。绝热板38重叠地固定于硅橡胶加热器36的未紧贴于底板30a的面。
珀耳帖间隔物40由铝等导热性高的金属形成,具有矩形的板形状。调温单元20具有2个珀耳帖间隔物,珀耳帖间隔物40分别在使硅橡胶加热器36以及绝热板38重叠于调温散热器30的状态下,在由硅橡胶加热器36的开口部36a以及绝热板38的开口部38a形成的2个开口部内,紧贴固定于底板30a。
珀耳帖模块42具有在被施加规定的电压时进行吸热的吸热面42a和进行散热的散热面42b。调温单元20具有2个珀耳帖模块42,珀耳帖模块42分别以吸热面42a紧贴于珀耳帖间隔物40的未固定于调温散热器30的面的方式固定于珀耳帖间隔物40。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配置有珀耳帖模块的位置处的前后方向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冷热柜2的内部槽12的开口部12a,在内部槽12的内侧配置有调温单元20,在内部槽12的外侧配置有散热单元22。即,调温单元20以使绝热板38紧贴于内部槽12内的背面、且固定于珀耳帖间隔物40的珀耳帖模块42位于内部槽12的外侧的方式进行固定。另外,散热单元22以散热器24的底板24a的另一个面紧贴于珀耳帖模块42的散热面42b的方式进行固定。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2的系统结构的框图。冷热柜2具备总体控制冷热柜2的整体的控制部44。将散热风扇26、调温风扇32、硅橡胶加热器36、珀耳帖模块42、操作标度盘8、电力供给部48以及温度传感器49连接于控制部44。电力供给部48对冷热柜2的各部供给电力。
接下来,说明对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2的内部槽12内进行冷却的处理。在通过操作标度盘8的操作进行了冷却的温度设定的情况下,控制部44为了对内部槽12内进行冷却,通过电力供给部48对散热风扇26、调温风扇32以及珀耳帖模块42供给电力。由此,由珀耳帖模块42经由珀耳帖间隔物40对调温散热器30进行冷却。另外,内部槽12内的空气被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中央部,并通过由多个翅片30b以及覆盖翅片30b的上部的调温风扇罩34的板部34b形成的空气通路而向内部槽12的两侧的内壁方向流动。在该期间内对空气进行冷却,经冷却的空气沿着两侧的内壁向门6侧、即冷热柜2的前方流动,进而绕到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前表面。然后,通过湿毛巾的上部、下部以及湿毛巾之间而到达调温风扇32,再次被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中央部。因此,利用沿着内部槽12内的两侧的内壁向内部槽12内的前表面侧流动而在内部槽12内循环的经冷却的空气,能够高效地快速冷却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
另外,为了使内部槽12内的温度成为由操作标度盘8设定的温度,利用由温度传感器49检测到的内部槽12内的温度对由电力供给部48实施的向珀耳帖模块42等的电力供给进行反馈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功耗的降低。
另外,在珀耳帖模块42的散热面42b产生的热被传递到散热器24。然后,由散热风扇26将冷热柜2的外部的空气吹到散热器24,从而从散热器24高效地散热。
接下来,说明对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2的内部槽12内进行加热的处理。在通过操作标度盘8的操作进行了加热的温度设定的情况下,控制部44为了对内部槽12内进行加热,通过电力供给部48对调温风扇32以及硅橡胶加热器36供给电力。由此,由硅橡胶加热器36对调温散热器30进行加热。另外,内部槽12内的空气被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中央部,并通过由多个翅片30b以及覆盖翅片30b的上部的调温风扇罩34的板部34b形成的空气通路而向内部槽12的两侧的内壁方向流动。在该期间内对空气进行加热,经加热的空气沿着两侧的内壁向门6侧、即冷热柜2的前方流动,进而绕到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前表面。然后,通过湿毛巾的上部、下部以及湿毛巾之间而到达调温风扇32,再次被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中央部。因此,利用沿着内部槽12内的两侧的内壁向内部槽12内的前表面侧流动而在内部槽12内循环的经加热的空气,高效地快速加热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
另外,为了使内部槽12内的温度成为由操作标度盘8设定的温度,利用由温度传感器49检测到的内部槽12内的温度对由电力供给部48实施的向硅橡胶加热器36等的电力供给进行反馈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功耗的降低。
根据该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2,在对冷热柜2的内部槽12内进行冷却时,通过将内部槽12内的空气吹到正进行冷却的调温散热器30,对内部槽12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并且,使经冷却的空气从内部槽12内的背面侧沿着内部槽12的两侧的内壁向前方流动,在内部槽12内使经冷却的空气进行循环,因此,能够以高效率对内部槽12内进行冷却,能够以低功耗进行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全部湿毛巾的快速冷却。另外,由于使内部槽12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因此,能够抑制在内部槽12内发生结露,抑制冷却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对冷热柜2的内部槽12内进行加热时,通过将内部槽12内的空气吹到正进行加热的调温散热器30,对内部槽1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使经加热的空气从内部槽12内的背面侧沿着内部槽12的两侧的内壁向前方流动,在内部槽12内使经加热的空气进行循环,因此,能够以高效率对内部槽12内进行加热,能够以低功耗进行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全部湿毛巾的快速加热。
另外,将硅橡胶加热器36以紧贴的方式重叠地固定于调温散热器30,因此不会像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热柜那样,配备于内部槽的电加热器因结露导致生锈而断路,无法对内部槽内进行加热。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内部槽12内的加热。
接下来,进行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的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中,将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2的调温风扇罩34变更成遮蔽板60。关于其他方面,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2的结构相同,因此,针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2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附加与第1实施方式的冷热柜2的说明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进行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50的说明。
图8是示出打开了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50的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打开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50的门6并拆除了内部槽12内的篮13的状态的主视图。冷热柜50具备箱状的主体部4以及设置于主体部4的前表面的门6。在主体部4内设置有用于收容湿毛巾等的内部槽12,在内部槽12内设置有放置湿毛巾的篮13。在这里,在内部槽12的两侧的内部侧壁形成有用于放置设置于上层的篮13的放置部12b,并且形成有用于放置设置于下层的篮13的放置部12c。在主体部4的前表面右上部,设置有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温度设定的操作标度盘8,在主体部4的前表面下部,设置有接露托盘10。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50的图9中的A-A剖视图。在主体部4的后面板18形成有用于通过散热单元22(参照图3)进行散热的开口部41。另外,在内部槽12的背面,形成有开口部12a(参照图3)。调温单元20以及散热单元22配置成从内部槽12的内侧和外侧与开口部12a相对。即,调温单元20以与开口部12a相对的方式,沿着内部槽12内的背面配置。另外,散热单元22以与开口部12a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内部槽12的背面外部。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50的图9中的B-B剖视立体图。如图12的正面立体图以及图13的背面立体图所示,遮蔽板60具有板形状,并在中央部形成有具有多个贯通孔的调温风扇相对部62,所述多个贯通孔用于将内部槽12内的空气送入到调温风扇32。遮蔽板60以使调温风扇相对部62与调温风扇32相对的状态配置于调温散热器30的前表面侧,以在内部槽12的两侧部的上下形成有空气吹出口64的状态,遮蔽配置有调温散热器30的区域。即,在遮蔽板60的两侧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具有U字形状的凹部60a,以使放置部12a位于凹部60a而遮蔽板60的两侧部与内部槽12的两侧的内部侧壁接触的状态配置于调温散热器30的前表面侧。在该情况下,设置于遮蔽板60的调温风扇相对部62的背面侧的上部以及下部与形成于内部槽12的开口部12a的上部以及下部的内部槽12的内壁接触。因此,在内部槽12的两侧部的上下形成空气吹出口64。另外,在调温散热器30的两侧部形成与空气吹出口64连通的空间。进一步地,在遮蔽板60的背面侧的调温风扇相对部62的两侧,设置有将配置有调温散热器30的区域上下分隔的隔板60b。
接下来,说明对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50的内部槽12内进行冷却的处理。在通过操作标度盘8的操作进行了冷却的温度设定的情况下,控制部44为了对内部槽12内进行冷却,通过电力供给部48对散热风扇26、调温风扇32以及珀耳帖模块42供给电力。由此,由珀耳帖模块42经由珀耳帖间隔物40对调温散热器30进行冷却。
另外,内部槽12内的空气被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中央部,在由遮蔽板60遮蔽的空间内,沿着调温散热器30的多个翅片30b向调温散热器30的两侧的端部方向流动。在该期间内对空气进行冷却,经冷却的空气通过形成于调温散热器30的两侧部的空间,从空气吹出口64被吹出到内部槽12内。
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上部的空气吹出口64吹出的空气沿着收容于在内部槽12内的上层设置的篮13的湿毛巾的上表面以及侧面,向门6侧、即冷热柜50的前方流动,进而绕到湿毛巾的前表面。然后,通过收容于在上层设置的篮13内的湿毛巾的下表面以及湿毛巾与湿毛巾之间而到达调温风扇32,再次被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中央部。
另外,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下部的空气吹出口64吹出的空气沿着收容于在内部槽12内的下层设置的篮13的湿毛巾的下表面以及侧面,向门6侧、即冷热柜50的前方流动,进而绕到湿毛巾的前表面。然后,通过收容于在下层设置的篮13内的湿毛巾的上表面以及湿毛巾与湿毛巾之间而到达调温风扇32,再次被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中央部。因此,利用沿着内部槽12内的上部、下部以及两侧的内壁向内部槽12内的前表面侧流动而在内部槽12内循环的经冷却的空气,能够高效地快速冷却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另外,从内部槽12内的前表面侧流向调温风扇32的空气通过湿毛巾与湿毛巾之间,因此,也能够高效地快速冷却在周围存在其他湿毛巾的湿毛巾。
另外,为了使内部槽12内的温度成为由操作标度盘8设定的温度,利用由温度传感器49检测到的内部槽12内的温度对由电力供给部48实施的向珀耳帖模块42等的电力供给进行反馈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功耗的降低。
另外,在珀耳帖模块42的散热面42b产生的热被传递到散热器24。然后,由散热风扇26将冷热柜50的外部的空气吹到散热器24,从而从散热器24高效地散热。
接下来,说明对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50的内部槽12内进行加热的处理。在通过操作标度盘8的操作进行了加热的温度设定的情况下,控制部44为了对内部槽12内进行加热,通过电力供给部48对调温风扇32以及硅橡胶加热器36供给电力。由此,由硅橡胶加热器36对调温散热器30进行加热。另外,内部槽12内的空气被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中央部,在由遮蔽板60遮蔽的空间内,沿着调温散热器30的多个翅片30b向调温散热器30的两侧的端部方向流动。在该期间内对空气进行加热,经加热的空气通过形成于调温散热器30的两侧部的空间,从空气吹出口64被吹出到内部槽12内。
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上部的空气吹出口64吹出的空气沿着收容于在内部槽12内的上层设置的篮13的湿毛巾的上表面以及侧面,向门6侧、即冷热柜50的前方流动,进而绕到湿毛巾的前表面。然后,通过收容于在上层设置的篮13内的湿毛巾的下表面以及湿毛巾与湿毛巾之间而到达调温风扇32,再次被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中央部。
另外,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下部的空气吹出口64吹出的空气沿着收容于在内部槽12内的下层设置的篮13的湿毛巾的下表面以及侧面,向门6侧、即冷热柜50的前方流动,进而绕到湿毛巾的前表面。然后,通过收容于在下层设置的篮13内的湿毛巾的上表面以及湿毛巾与湿毛巾之间而到达调温风扇32,再次被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中央部。
因此,利用沿着内部槽12内的上部、下部以及两侧的内壁向内部槽12内的前表面侧流动而在内部槽12内循环的经加热的空气,能够高效地快速加热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另外,从内部槽12内的前表面侧流向调温风扇32的空气通过湿毛巾与湿毛巾之间,因此,也能够高效地快速加热在周围存在其他湿毛巾的湿毛巾。
另外,为了使内部槽12内的温度成为由操作标度盘8设定的温度,利用由温度传感器49检测到的内部槽12内的温度对由电力供给部48实施的向硅橡胶加热器36等的电力供给进行反馈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功耗的降低。
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50,在对冷热柜2的内部槽12内进行冷却时,通过将内部槽12内的空气吹到正进行冷却的调温散热器30,对内部槽12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并且使经冷却的空气从内部槽12内的背面侧沿着内部槽12内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两侧的内壁向前方流动,在内部槽12内使经冷却的空气进行循环,因此,能够以高效率对内部槽12内进行冷却,能够以低功耗进行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快速冷却。另外,由于使内部槽12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因此,能够抑制在内部槽12内发生结露,抑制冷却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对冷热柜50的内部槽12内进行加热时,通过将内部槽12内的空气吹到正进行加热的调温散热器30,对内部槽1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使经加热的空气从内部槽12内的背面侧沿着内部槽12内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的两侧的内壁向前方流动,在内部槽12内使经加热的空气进行循环,因此,能够以高效率对内部槽12内进行加热,能够以低功耗进行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快速加热。
另外,由于将硅橡胶加热器36以紧贴的方式重叠地固定于调温散热器30,因此,不会像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热柜那样,配备于内部槽的电加热器因结露导致生锈而断路,无法对内部槽内进行加热。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内部槽12内的加热。
进一步地,在遮蔽板60的背面侧的调温风扇相对部62的两侧,设置有将配置有调温散热器30的区域上下分隔的隔板60b,因此,由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上半部的区域的空气在由遮蔽板60遮蔽的空间内,沿着调温散热器30的多个翅片30b向调温散热器30的两侧的端部方向流动,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上部的空气吹出口64向内部槽12内吹出。另一方面,由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下半部的区域的空气在由遮蔽板60遮蔽的空间内,沿着调温散热器30的多个翅片30b向调温散热器30的两侧的端部方向流动,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下部的空气吹出口64向内部槽12内吹出。
在这里,当在遮蔽板60处不具备隔板60b的情况下,并且在将湿毛巾仅收容于在内部槽12内的上层设置的篮13的情况下,由于来自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上部的空气吹出口64的空气吹出负荷与来自形成于下部的空气吹出口64的空气吹出负荷相比变大,因此,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上部的空气吹出口64相比,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下部的空气吹出口64吹出更多空气,另外,在将湿毛巾仅收容于在内部槽12内的下层设置的篮13的情况下,由于来自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下部的空气吹出口64的空气吹出负荷与来自形成于上部的空气吹出口64的空气吹出负荷相比变大,因此,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下部的空气吹出口64相比,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上部的空气吹出口64吹出更多空气,大量的空气不与湿毛巾接触就再次到达调温风扇32,因此,无法高效地对湿毛巾进行冷却或者加热。
然而,当在遮蔽板60具备隔板60b的情况下,由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上半部的区域的空气在相比遮蔽板60的隔板60b靠上侧的空间,沿着调温散热器30的多个翅片30b向调温散热器30的两侧的端部方向流动,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上部的空气吹出口64向内部槽12内吹出。另一方面,由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下半部的区域的空气在相比遮蔽板60的隔板60b靠下侧的空间,沿着调温散热器30的多个翅片30b向调温散热器30的两侧的端部方向流动,从形成于内部槽12的下部的空气吹出口64向内部槽12内吹出。因此,即使在将湿毛巾仅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上层或者下层的篮13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进行湿毛巾的冷却或者加热。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行内部槽12内的加热,使用板形状的硅橡胶加热器36,但也可以使用具有加热线的加热器。在使用具有加热线的加热器的情况下,以使加热线在调温散热器30的翅片30b之间紧贴于翅片30b的基端部、即翅片30b之间的槽的底面的方式配置加热器。在这样配置了加热线的情况下,被调温风扇32吹到调温散热器30的空气沿着正对翅片30b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向两侧的内壁方向流动,因此,能够以更高效率对空气进行加热,能够以低功耗进行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快速加热。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调温单元20具备调温散热器30,该调温散热器30具有多个板状的翅片30b,但不限于此,如图14所示,也可以具备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多个具有规定的长度的板状的翅片100a的调温散热器100。在具备调温散热器100的情况下,由调温风扇32吹来的空气沿着翅片100a之间的槽向上下方向以及两侧的内壁方向流动。因此,在内部槽12内,空气不仅沿着两侧的内壁绕到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前表面侧,空气还沿着内部槽12内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绕到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前表面侧,因此,能够以更高效率对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进行冷却或者加热。因此,能够以低功耗进行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快速冷却和快速加热。
另外,如图15所示,调温单元20也可以具备调温散热器102,该调温散热器102具有从调温散热器102的中央部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板状的翅片102a。在使用该调温散热器102的情况下,由调温风扇32吹来的空气沿着翅片102a之间的槽放射状地流动,在内部槽12内,空气不仅沿着两侧的内壁绕到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前表面侧,还沿着内部槽12内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绕到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前表面侧,因此,能够以更高效率对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进行冷却或者加热。因此,能够以低功耗进行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快速冷却和快速加热。
另外,也可以具备具有引脚状的翅片的调温散热器。在该情况下,也是由调温风扇32吹来的空气通过引脚状的翅片之间,不仅沿着内部槽12的两侧的内壁绕到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前表面侧,还沿着内部槽12内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绕到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前表面侧,因此,能够以更高效率对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进行冷却或者加热。因此,能够以低功耗进行收容于内部槽12内的湿毛巾的快速冷却和快速加热。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后面板18变更为图16所示的后面板70。图16是示出后面板70的内表面侧的立体图。后面板70在与散热风扇26相对的位置处具有空气进入口70a,在空气进入口70a的上侧的沿后面板70的宽度方向扩展的区域具有多个开口70b,并且具备将后面板70与背面部分隔壁19之间的空气引导到多个开口70b的空气引导件72a、72b。即,具备从散热器24的一侧部的下部附近向后面板70的一侧内壁上部方向延伸的第1空气引导件72a、以及从散热器的另一侧部的下部附近向后面板的另一侧内壁上部方向延伸的第2空气引导件72b。此外,在后面板70,第1空气引导件72a以及第2空气引导件72b一体地形成于后面板70,但既可以一体地形成于背面部分隔壁19,也可以与后面板70以及背面部分隔壁19分体地形成。
由于具备空气引导件72a、72b,经散热器24加温的空气不滞留于散热器24的周围而沿着第1空气引导件72a以及第2空气引导件72b被引导到多个开口70b,从开口70b排出到柜外,因此,能够不使冷却效果降低而有效地进行内部槽12内的冷却。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冷热柜2、50进行湿毛巾的冷却或者加热,但也可以进行罐装饮料等的冷却或者加热。
接下来,示出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冷热柜50以及具有与现有技术中记载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现有型冷热柜来进行折叠成棒状的湿毛巾的冷却以及加热的试验的结果。在该试验中,在放置于内部槽12的上层的篮13中,每层10个地收容3层合计30个湿毛巾,在放置于内部槽12的下层的篮13中,每层10个地收容3层合计30个湿毛巾,在进行加热时,计测收容于上层的篮13的3层湿毛巾中的第2层湿毛巾的温度以及收容于下层的篮13的3层湿毛巾中的第2层湿毛巾的温度从将湿毛巾收容于冷热柜起直至达到50度以及60度为止的时间,在进行冷却时,计测收容于上层的篮13的3层湿毛巾中的第2层湿毛巾的温度以及收容于下层的篮13的3层湿毛巾中的第2层湿毛巾的温度从将湿毛巾收容于冷热柜起直至达到15度以及10度为止的时间。
在表1中,对上层的篮(上层)、下层的篮(下层)分别示出在由冷热柜50进行湿毛巾的加热时,从将湿毛巾收容于冷热柜50起直至湿毛巾的温度达到50度以及60度为止的时间。另外,在表2中,对上层的篮(上层)、下层的篮(下层)分别示出在由现有型冷热柜进行湿毛巾的加热时,从将湿毛巾收容于冷热柜起直至湿毛巾的温度达到50度以及60度为止的时间。如表1以及表2所示,与现有型冷热柜相比,在由冷热柜50进行湿毛巾的加热时,能够更快速地进行湿毛巾的加热。另外,在由冷热柜50进行湿毛巾的加热时,针对3层重叠的湿毛巾中的第2层湿毛巾,也能够快速地进行加热。
[表1]
湿毛巾温度达到时间
50℃ 60℃
上层 75分 123分
下层 73分 120分
[表2]
湿毛巾温度达到时间
50℃ 60℃
上层 165分 262分
下层 119分 229分
在表3中,对上层的篮(上层)、下层的篮(下层)分别示出在由冷热柜50进行湿毛巾的冷却时,从将湿毛巾收容于冷热柜50起直至湿毛巾的温度达到15度以及10度为止的时间。另外,在表4中,对上层的篮(上层)、下层的篮(下层)分别示出在由现有型冷热柜进行湿毛巾的冷却时,从将湿毛巾收容于冷热柜起直至湿毛巾的温度达到15度以及10度为止的时间。如表3以及表4所示,与现有型冷热柜相比,在由冷热柜50进行湿毛巾的冷却时,能够更快速地进行湿毛巾的冷却。另外,在由冷热柜50进行湿毛巾的冷却时,针对3层重叠的湿毛巾中的第2层湿毛巾,也能够快速地进行冷却。
[表3]
湿毛巾温度达到时间
15℃ 10℃
上层 107分 199分
下层 103分 190分
[表4]
湿毛巾温度达到时间
15℃ 10℃
上层 215分 348分
下层 184分 335分
标号说明
2…冷热柜,4…主体部,6…门,8…操作标度盘,12…内部槽,18…后面板,20…调温单元,22…散热单元,24…散热器,24b…翅片,26…散热风扇,30…调温散热器,30b…翅片,32…调温风扇,34…调温风扇罩,36…硅橡胶加热器,38…绝热板,40…珀耳帖间隔物,42…珀耳帖模块,48…电力供给部,49…温度传感器,60…遮蔽板,60b…隔板,70…后面板,72a、72b…空气引导件。

Claims (17)

1.一种冷热柜,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在前表面具有门;
内部槽,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
调温散热器,具有底板以及形成于该底板的一个面的多个翅片,所述底板的另一个面沿着所述内部槽内的背面配置;
加热器,对所述调温散热器进行加热;
调温风扇,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形成有所述翅片的所述一个面侧,将所述内部槽内的空气吹到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翅片;
遮蔽板,具备调温风扇相对部,该调温风扇相对部具有多个贯通孔且与所述调温风扇相对,所述遮蔽板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形成有所述翅片的所述一个面侧,以在所述内部槽的两侧部的上下形成有空气吹出口的状态,遮蔽配置有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区域;
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内部槽的背面外部;
散热风扇,将所述内部槽外的空气吹到所述散热器;
珀耳帖模块,使吸热面连接于所述调温散热器,使散热面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以及
电力控制部,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加热时,对所述加热器及所述调温风扇供给电力,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冷却时,对所述调温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及所述珀耳帖模块供给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温散热器的两侧部形成有与所述空气吹出口连通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遮蔽板的所述调温散热器侧的面的所述调温风扇相对部的两侧设置有隔板,该隔板将配置有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区域上下分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部面板以及后面板,构成所述主体部;以及
分隔壁,形成于所述外部面板的内侧的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内部槽之间,
所述后面板在与所述散热风扇相对的位置处具有空气进入口,并在所述空气进入口的上侧的沿所述后面板的宽度方向扩展的区域具有至少1个开口,
所述后面板具备空气引导件,该空气引导件将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分隔壁之间的空气引导到所述后面板的所述至少1个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引导件具备:第1空气引导件,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部的下部附近向所述后面板的一侧内壁上部方向延伸;以及第2空气引导件,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侧部的下部附近向所述后面板的另一侧内壁上部方向延伸。
6.一种冷热柜,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在前表面具有门;
内部槽,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
调温散热器,具有底板以及形成于该底板的一个面的多个翅片,所述底板的另一个面沿着所述内部槽内的背面配置;
加热器,对所述调温散热器进行加热;
调温风扇,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形成有所述翅片的所述一个面侧,将所述内部槽内的空气吹到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翅片;
板部,覆盖位于所述调温风扇的两侧的所述多个翅片的上部;
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内部槽的背面外部;
散热风扇,将所述内部槽外的空气吹到所述散热器;
珀耳帖模块,使吸热面连接于所述调温散热器,使散热面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以及
电力控制部,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加热时,对所述加热器及所述调温风扇供给电力,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冷却时,对所述调温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及所述珀耳帖模块供给电力。
7.根据权利要求1、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温风扇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形成有所述翅片的所述一个面的中央。
8.根据权利要求1、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是具有板形状的片状加热器,紧贴地配置于所述底板的另一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具有加热线,该加热线在所述翅片之间紧贴地配置于所述翅片的基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是向所述内部槽的两侧的内壁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翅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是板状的具有规定的长度的翅片,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是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中央部放射状地延伸的板状的翅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温风扇将所述内部槽内的空气吹到所述调温散热器的所述多个翅片,使空气经由形成于所述多个翅片之间的槽在所述内部槽内循环。
14.一种冷热柜,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在前表面具有门;
内部槽,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
调温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内部槽内的背面附近;
加热器,对所述调温散热器进行加热;
调温风扇,配置于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前表面侧,将所述内部槽内的空气吹到所述调温散热器的前表面;
散热器,配置于所述内部槽的背面外部;
散热风扇,将所述内部槽外的空气吹到所述散热器;
珀耳帖模块,使吸热面连接于所述调温散热器,使散热面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以及
电力控制部,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加热时,对所述加热器及所述调温风扇供给电力,在对所述内部槽内进行冷却时,对所述调温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及所述珀耳帖模块供给电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部面板以及后面板,构成所述主体部;以及
分隔壁,形成于所述外部面板的内侧的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内部槽之间,
所述后面板在与所述散热风扇相对的位置处具有空气进入口,并在所述空气进入口的上侧的沿所述后面板的宽度方向扩展的区域具有至少1个开口,
所述后面板具备空气引导件,该空气引导件将所述后面板与所述分隔壁之间的空气引导到所述后面板的所述至少1个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引导件具备:第1空气引导件,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部的下部附近向所述后面板的一侧内壁上部方向延伸;以及第2空气引导件,从所述散热器的另一侧部的下部附近向所述后面板的另一侧内壁上部方向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2、6、14、15、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热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槽收容湿毛巾,所述冷热柜对所述湿毛巾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CN201680031428.XA 2016-05-02 2016-10-17 冷热柜 Active CN107614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2224 2016-05-02
JP2016-092224 2016-05-02
PCT/JP2016/080664 WO2017191694A1 (ja) 2016-05-02 2016-10-17 冷温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4992A CN107614992A (zh) 2018-01-19
CN107614992B true CN107614992B (zh) 2020-11-24

Family

ID=60203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1428.XA Active CN107614992B (zh) 2016-05-02 2016-10-17 冷热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7326B2 (zh)
KR (1) KR102533183B1 (zh)
CN (1) CN107614992B (zh)
HK (1) HK1244312A1 (zh)
SG (1) SG11201710096WA (zh)
TW (1) TWI686339B (zh)
WO (1) WO20171916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0073B1 (ko) * 2017-03-07 2021-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 모듈 및 욕실관리기
CN111492237B (zh) * 2018-01-22 2022-08-30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分析装置用样本调温装置
CN112856853A (zh) * 2021-02-02 2021-05-28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自主感知温度并智能调节冷热的装置
KR102323709B1 (ko) * 2021-04-23 2021-11-08 신형식 목 냉온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4023A (en) * 1963-03-20 1965-07-13 Gustav H Sudmeier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or unit
JP2001221551A (ja) * 2000-02-04 2001-08-17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保冷庫
JP3135138U (ja) * 2007-06-22 2007-09-06 ツインバード工業株式会社 保冷庫
JP2013011397A (ja) * 2011-06-29 2013-01-17 Green Value Co Ltd 貯蔵庫内蔵家具
CN104976859A (zh) * 2014-04-01 2015-10-14 杨然森 电子冷热一体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1658A (en) * 1979-12-11 1981-11-24 Koolatron Industries, Ltd. Control circuitry for thermoelectric cooler
US4328676A (en) * 1981-03-25 1982-05-11 Koolatron Industries, Ltd. Thermoelectric environmental chamber
JPH11316074A (ja) 1998-05-01 1999-11-16 Eco Twenty One:Kk 冷・温蔵装置
JP3053716U (ja) 1998-05-01 1998-11-13 株式会社サーモボニック 冷・温蔵装置
JP2000258019A (ja) * 1999-03-10 2000-09-22 Zojirushi Corp 電子冷蔵庫
KR101411760B1 (ko) * 2007-08-14 2014-06-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기오븐
KR100966599B1 (ko) * 2009-12-14 2010-07-26 주식회사 아이콘트롤스 전구형 led램프 방열구조
US20120186272A1 (en) * 2011-01-24 2012-07-26 Son Hea-Kyung Portable cooler and warmer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
KR102010975B1 (ko) * 2012-10-31 2019-10-21 웅진코웨이 주식회사 방열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냉수탱크
US20140157794A1 (en) * 2012-12-12 2014-06-12 Ryan McGann Solar Powered Refrigerated Container
KR101603897B1 (ko) * 2014-09-03 2016-03-28 주식회사 에프에스티 항온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4023A (en) * 1963-03-20 1965-07-13 Gustav H Sudmeier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or unit
JP2001221551A (ja) * 2000-02-04 2001-08-17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保冷庫
JP3135138U (ja) * 2007-06-22 2007-09-06 ツインバード工業株式会社 保冷庫
JP2013011397A (ja) * 2011-06-29 2013-01-17 Green Value Co Ltd 貯蔵庫内蔵家具
CN104976859A (zh) * 2014-04-01 2015-10-14 杨然森 电子冷热一体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6339B (zh) 2020-03-01
KR102533183B1 (ko) 2023-05-15
WO2017191694A1 (ja) 2017-11-09
CN107614992A (zh) 2018-01-19
US20180156504A1 (en) 2018-06-07
TW201739677A (zh) 2017-11-16
US10527326B2 (en) 2020-01-07
HK1244312A1 (zh) 2018-08-03
KR20190003309A (ko) 2019-01-09
SG11201710096WA (en)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4992B (zh) 冷热柜
JP6739883B2 (ja) 冷蔵庫
KR101829222B1 (ko) 냉장고
KR102555377B1 (ko) 냉장고
EP1795811B1 (en) Oven
JP6143318B1 (ja) 冷温庫
CN110686437B (zh) 冰箱
KR20210106265A (ko) 전자 기기
US11378496B2 (en) Device with sample temperature adjustment function
CN111609651A (zh) 入口冰箱及冰箱
KR20160059417A (ko) 쇼케이스
CN115867756A (zh) 冰箱
JP6315749B2 (ja) カート収容型配膳車
JP2017106659A (ja) 冷蔵庫
CN109479349B (zh) 加热烹调器
JP3442697B2 (ja) 温蔵庫
JP6577806B2 (ja) 冷温蔵装置
JP2544662Y2 (ja) 食品トレー収納庫
JP2562316Y2 (ja) 食品トレー収納庫
JP2017023312A (ja) 保冷米びつ装置
JP2017122542A (ja) 冷却貯蔵庫
JP2001082846A (ja) 保冷庫
JP2016096844A (ja) ショーケース
JP4085947B2 (ja) 自動販売機
JP2004089534A (ja) 温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431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