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2662A -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2662A
CN107612662A CN201710906503.9A CN201710906503A CN107612662A CN 107612662 A CN107612662 A CN 107612662A CN 201710906503 A CN201710906503 A CN 201710906503A CN 107612662 A CN107612662 A CN 107612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station
packet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components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065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2662B (zh
Inventor
权荣训
杨云松
容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12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2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2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2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减少了网络流量。在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网络部件中用于数据包中继的方法包括将包含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ID),所述数据包预期发往所述目标无线设备,所述中继站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所述数据转发给所述目标无线设备而无需将确认发回所述无线网络部件;接收由所述中继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以及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器ID是否对应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其中如果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所述接收器ID对应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则所述无线网络部件认为所述传输成功。

Description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相关申请案交叉申请
本发明要求2013年11月6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Relaying)”的第14/073028号美国非临时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申请案要求2012年12月7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Relaying)”的第61/734818号美国临时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这两个在先申请的内容均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如全文再现一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以及在具体实施例中,涉及一种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考虑中继站用于大多数高级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11、IEEE802.16和3GPP LTE。具体而言,工作组ah(TGah)最近决定将中继特性包括在IEEE 802.11内。然而,由于中继意味着同一数据包的多次传输,所以需要使任何相关开销降到最低。IEEE 802.11 TGah已经提出了若干种观点用于在中继配置中进行有效传输。
一个示例是用于中继的共享传输机会(TXOP)以减少信道接入的竞争次数。图1示出了下行中继示例。在102中,接入点(AP)将下行数据帧发送给中继站。在104中,中继站发送确认(ACK)。在106中,在接收到ACK之后,AP将帧从缓冲器中移除,并且在下一事件之前延迟最大物理协议数据单元(MAX_PPDU)+ACK+2*SIFS。在108中,在最短帧间间隔(SIFS)时间内,根据中继站和STA之间的信道状况,中继站发送数据与调制编码方案(MCS),该MCS不需要与AP发送给中继站的MCS相同(尽管它们可能相同)。中继站缓冲该帧,直到成功传送或达到重试限制。
图2示出了上行中继示例。在202中,通信台(STA)(即,无线通信台)将上行数据帧发送给中继站。在204中,中继站发送ACK。在206中,在接收到ACK之后,STA将帧从缓冲器中移除,并且在下一事件之前延迟MAX_PPDU+ACK+2*SIFS。在208中,在SIFS时间内,中继站发送数据和MCS,该MCS可能与AP发送给中继站的MCS相同或不同。中继站缓冲该帧,直到成功传送或达到重试限制。
然而,对于下行和上行示例,必须要将ACK帧从中继站发送给原发送方以确保数据包在中继站处被成功接收。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例,一种无线网络部件中用于数据包中继的方法包括所述无线网络部件将包含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ID),所述数据包预期发往目标无线设备,所述中继站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所述数据转发给所述目标无线设备而无需将确认发回所述无线网络部件;接收由所述中继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以及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器ID是否对应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其中如果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所述接收器ID对应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则所述无线网络部件认为到达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所述数据的传输成功。
根据实施例,一种用于数据包中继的无线网络部件包括处理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进行如下操作的指令:将包含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ID),所述数据包预期发往目标无线设备,所述中继站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所述数据转发给所述目标无线设备而无需将确认发回所述无线网络部件;接收由所述中继站广播的第二数据包;以及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器ID是否对应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其中如果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所述接收器ID对应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则所述无线网络部件认为到达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所述数据的传输成功。
根据实施例,一种中继站中用于数据包中继的方法包括所述中继站接收来自第一无线通信台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预期发往第二无线通信台的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标识(ID);以及将第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台,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所述数据和至少一部分所述ID,其中所述中继站用于将所述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台而无需将确认发回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台。
根据实施例,一种用于数据包中继的中继站包括处理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进行如下操作的指令:接收来自第一无线通信台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预期发往第二无线通信台的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标识(ID);以及将第二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台,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所述数据和至少一个部分所述ID,所述中继站用于将所述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台而无需将确认发回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台。
根据实施例,一种第一通信台中以无线方式将数据通过中继站从第一通信台转发给第二通信台的方法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台将与所述中继站关联的消息协议数据单元(MPDU)发送给所述中继站,其中所述中继站用于在短帧间间隔(SIFS)时间内将所述接收到的MPDU转发给所述中继站关联的所述第二通信台;以及当在ACKTimeout间隔内接收到有效物理层转换协议(PLCP)头时确定成功确认以及确定对应于接收器地址(RA)的接收到的PLCP头中的部分关联标识符(PAID)是否与对应于所述第二通信台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或所述第二通信台的RA的PAID相同,从而允许帧序列继续或结束而不再重试。
根据实施例,第一通信台用于以无线方式将数据通过用于数据包中继的中继站从第一通信台转发给第二通信台包括处理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进行如下操作的指令:将与所述中继站关联的消息协议数据单元(MPDU)发送给所述中继站,其中所述中继站用于在短帧间间隔(SIFS)时间内将所述接收到的MPDU转发给所述中继站关联的所述第二通信台;以及当在ACKTimeout间隔内接收到有效物理层转换协议(PLCP)头时确定成功确认以及确定对应于RA的所述接收到的PLCP头中的部分关联标识符(PAID)是否与对应于所述第二通信台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或所述第二通信台的RA的PAID相同,从而允许帧序列继续或结束而不再重试。
在实施例中,一种中继站中用于隐式确认传输机会(TXOP)共享中继操作下的数据接收的方法包括在所述中继站处接收由通信台(STA)发送的消息协议数据单元(MPDU),所述通信台与TXOP共享中继操作下的所述中继站关联;以及当发生在PHY-RX-START-delay内的PHY-RXSTART.indication原语中的PARTIAL_AID与对应于根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的PARTIAL_AID相同时,在STA处接受所述接收作为对所述MPDU传输的成功确认。
在实施例中,一种中继站中用于隐式确认传输机会(TXOP)共享中继操作下的数据接收的方法包括在所述中继站处接收由TXOP共享中继操作下的根AP发送的消息协议数据单元(MPDU);以及当发生在PHY-RX-START-delay内的PHY-RXSTART.indication原语中的PARTIAL_AID与对应于发送的MPDU的目的地地址(DA)的PARTIAL_AID相同时,在根AP处接受所述接收作为对所述MPDU传输的成功确认。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下行中继示例;
图2示出了上行中继示例;
图3示出了用于传送数据的网络;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下行过程;
图5示出了实施例上行过程;
图6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可用于实现如本文所述的设备和方法的计算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详细论述当前优选实施例的制作和使用。然而,应了解,本发明提供可在各种具体上下文中体现的许多适用的发明性概念。所论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说明用以实施和使用本发明的具体方式,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文本揭示了用于数据包中继的多种系统和方法。在实施例中,中继站接收来自无线设备(例如AP或STA或其它无线启用网络部件)的数据包并且将数据包转发给目的地设备(例如AP或STA或其它无线启用网络部件)。中继站使用数据包的包头(或物理头部分)中的预期目的地设备的至少部分唯一标识符或唯一地址并且不发回确认给发送方。发送方可以是AP或可以是STA(例如无线设备)。在实施例中,唯一标识符或唯一地址在中继站的网络中是唯一的,但是在发送方的网络中可能不是唯一的。在实施例中,中继站可以告知发送方(STA或AP)预期目的地设备的唯一标识符或唯一地址。发送方监控从中继站发往目标或预期目的地无线设备的信号的无线信道。如果发送方确定由中继站发送的数据包包含对应于预期目的地的至少部分标识符,则发送方确定数据包已经成功转发。
在实施例中,在AP将数据包发送给目标通信台之前,中继站将目标通信台的标识,例如STA的部分相关标识符或目标通信台的唯一地址,发送给AP。在实施例中,当目标通信台与中继站关联时,中继站将目标通信台的标识和/或唯一地址发送给AP。在实施例中,当目标通信台的标识被更改时,中继站提供更新后的目标通信台标识。
在实施例中,当通信台与中继站关联时,中继站发送AP的标识,例如AP的部分关联标识符或与中继站关联的AP的唯一地址给通信台。通信台使用标识(ID)或唯一地址通过中继站将数据包发送给AP。在实施例中,当STA通过中继站将数据包发送给AP时,该ID或唯一地址用于确认STA到达中继站的传输。在实施例中,目标通信台可以是非AP通信台(即目标非AP通信台)。
实施例中继站无需发送ACK帧给发送方就对数据包进行中继。(发送方还可称为发起者,其可以是AP或STA或其它无线启用网络部件。)在实施例中,当不发送确认(ACK)帧给发起者时不存在模糊性。实施例在将来自中继站的数据包中继至源时毫不含糊地估计ACK帧传输。在实施例中,仍然存在从接收器到中继的ACK。实施例在将来自源的数据包中继至目的地时减少了整个数据包传输时间,因此提供了更好的无线介质使用。实施例可以在诸如接入点、中继站、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传感器之类的具有Wi-Fi能力的设备中实施。
在实施例中,中继站将来自第一无线通信台的第一数据包中继至第二无线通信台。中继站接收来自第一无线通信台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二无线通信台的标识(ID)。中继站随后使用第二数据包将第一数据包中的数据发送给第二无线通信台而无需将确认发回第一无线通信台,其中第二数据包包括第二无线通信台的至少一部分ID。在实施例中,中继站使用含有AID通告元素的STA信息通告帧将AID或PAID发送给第一无线通信台。在实施例中,当第二无线通信台为AP时,第二无线通信台的ID包括第二无线通信台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在实施例中,中继站使用信标帧或探测响应帧中的中继元素中的RootAP BSSID字段将AID或PAID发送给第一无线通信台。
在实施例下行传输中,AP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其中中继站将数据包中继至目标STA(还称为目标无线设备)。与中继站关联的STA的关联标识符或关联标识(AID)为AP所知,中继站与该AP关联。在AP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之后,中继站在预定延迟之后直接将数据包转发给目标STA而无需向AP发回ACK帧,该ACK帧具有对应于在中继数据包的物理(PHY)头部分处指示的STA的AID的至少一个标识符。在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之后,AP检查后续数据包的PHY头部分以确定后续数据包的接收器标识或标识符(ID)是否是目标STA。如果后续数据包的接收器ID是目标STA,则AP认为其到达中继站的传输被成功传送。
在实施例上行传输中,STA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其中中继站将数据包中继至目标AP。与中继站相关联的STA知道目标AP的ID。在STA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之后,中继站在预定延迟之后直接将数据包转发给目标AP而无需向STA发回ACK帧,该ACK帧具有对应于在中继数据包的PHY头部分处指示的目标AP的ID(例如AP的部分关联ID)的至少一个标识符。在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之后,STA检查后续数据包的PHY头部分以确定后续数据包的接收器ID是否是目标AP。如果后续数据包的接收器ID是目标AP,则STA认为其到达中继站的传输被成功传送。
在实施例中揭示了隐式ACK过程。当中继站接收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用于在TXOP共享中继操作中进行转发时,中继站可直接转发接收到的MPDU而无需向MPDU的发射器发回确认帧。在实施例中,该隐式ACK机制在部分AIC(PAID)信息包含在物理层转换协议(PLCP)头部(≥2MHz PHY帧格式)中的时候是可用的。
在实施例中,如果MPDU由与中继站相关联的STA发送给中继站,则中继站将接收到的MPDU转发给在SIFS时间内与其相关联的AP。在发送MPDU之后,STA应等待ACKTimeout间隔,例如开始于PHY-TXEND.confirm原语,具有SIFSTime+SlotTime+PHY-RXSTART-Delay的间隔值。如果STA在ACKTimeout间隔内接收有效PLCP头并且接收到的PLCP头中的PAID匹配,例如与对应于AP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的PAID相同,则STA认为其是成功的确认,允许帧序列继续或结束而不再重试,STA认为正在进行中的特定帧序列是合适的。
在实施例中,如果MPDU由AP发送给中继站,则中继站将接收到的MPDU转发给在SIFS时间内相关联的STA。在发送MPDU之后,AP应等待ACKTimeout间隔,例如开始于PHY-TXEND.confirm原语,具有SIFSTime+SlotTime+PHY-RX-START-Delay的值。如果AP在ACKTimeout间隔内接收有效PLCP头并且接收到的PLCP头中的PAID匹配,例如与对应于发送的MPDU的DA的PAID相同,则AP认为其为成功的确认,从而允许帧序列继续或结束而不再重试,按照正在进行中的特定帧序列。如果被转发的MPDU的接收器地址(RA)不同于由AP发送的MPDU的目的地地址(DA),则中继站应使用显式ACK过程。
在实施例中,对于下行隐式ACK过程,与中继站相关联的AP应该知道STA的标识,例如STA的AID或STA的PAID,这些STA与中继站相关联,而中继站与AP相关联。对于隐式ACK,当STA变得关联或STA的AID被更改时,中继站可通过发送含有AID通告元素的STA信息通告帧向AP指示相关联的STA的标识,例如STA的AID或PAID。
在实施例中,对于上行隐式ACK过程,与中继站相关联的STA应该知道AP的标识,例如AP的PAID或AP的BSSID,该AP与服务中继站关联。为了隐式ACK的目的,中继站可通过使用信标帧或探测响应帧中的RootAP BSSID信息向新关联的STA指示AP的PAID或AP的BSSID。
在实施例中,在TXOP共享中继操作下,如果MPDU由与TXOP共享中继操作下的中继AP相关联的STA发送,并且发生在PHY-RX-START-delay内的PHY-RXSTART.indication原语中的PARTIAL_AID匹配,例如与对应于根AP的BSSID的PARTIAL_AID相同,那么接收应该作为MPDU传输的成功确认而被接受。另一例外是当AP将MPDU发送给TXOP共享中继操作下的中继STA以及发生在PHY-RX-START-delay内的PHY-RXSTART.indication原语中的PARTIAL_AID匹配,例如与对应于发送的MPDU的DA的PARTIAL_AID相同,则接收应该作为MPDU传输的成功确认而被接受。
图3示出了用于传送数据的网络300。网络300包括拥有覆盖区域312的AP310和中继站314、多个STA320和回程网络330。本文所使用的术语AP还可称为传输点(TP)或基站(BS),而且这三个术语可在本发明中互换使用。AP310和中继站314均可包括能够通过特别是建立与STA320的上行(UL)(虚线)和/或下行(DL)(点线)连接提供无线接入的任何部件,例如基站收发器(BTS)、演进型基站(eNB)、毫微微蜂窝基站以及其它无线启用设备。STA320可包括能够建立与AP310的无线连接的任何部件。STA320还可称为用户设备(UE)。STA的示例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AP310还可称为STA。回程网络330可以是允许数据在AP310和远端(未示出)之间交换的任何部件或部件的集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300可包括各种其它无线设备,例如中继站、毫微微蜂窝基站等。一些STA320通过中继站314与AP310通信。STA320与中继站314通信的一个原因在于STA320可能位于AP的覆盖区域312的外面。
在实施例中,当将数据从STA320中继至AP310或从AP310中继至STA320时,中继站314用于不将显式确认发送给STA320或AP310。AP310(或STA320)用于监控无线信道用于来自中继站312的传输,并且如果从中继站312到AP310或STA320等目标设备的传输的包头中的地址、部分地址或标识(例如AP或STA的部分相关标识符)与目标设备的地址、部分地址或标识符匹配,那么AP310(或STA320)认为该传输是成功的。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下行过程400。在402中,AP发送具有接收器ID的下行DATA帧,该接收器ID被设为PHY头中的中继站的接收器ID。在406中,在SIFS时间内,中继站将下行数据帧(与可能不同的MCS一起)重传给目标STA,下行数据帧与接收器ID一起预期发往目标STA,该接收器ID被设为目标STA的接收器ID。在重传中,中继站包括PHY头字段中的接收器ID。AP监控来自中继站的传输,以及在404中,如果在SIFS时间内,AP接收重传的PHY头字段,则AP检查重传的接收器ID是否是目标STA的接收器ID。如果是,那么AP认为到达目标STA的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是成功的,并且不尝试重传下行数据帧。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周期(例如SIFS时间加数据帧的持续时间)内未接收来自中继站的将目标STA的接收器ID包含在PHY头字段中的传输,那么AP可认为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是成功的并且可以尝试重传下行数据帧。在目标STA接收来自中继站的传输之后,在SIFS时间内,目标STA将确认发回中继站。在实施例中,中继站不将确认发回AP。
图5示出了实施例上行过程500。在502中,AP发送具有接收器ID的上行数据帧,该接收器ID被设置为PHY头中的中继站的接收器ID。在506中,在SIFS时间内,中继站重传上行数据帧(与可能不同的MCS一起)和PHY头中的接收器ID,该接收器ID被设置为目标AP的接收器ID。STA监控来自中继站的传输,在504中,如果在SIFS时间内,STA接收来自中继站的传输,则STA检查PHY头字段并且检查接收器ID是否是目标AP的接收器ID。如果来自中继站的传输的PHY头字段中的接收器ID是目标AP的接收器ID,则STA认为上行数据帧传输是成功的并且不尝试重传上行数据帧。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周期(例如SIFS时间加上数据帧的持续时间)内未接收来自中继站的包括PHY头字段中目标AP的接收器ID的传输,那么STA可认为上行数据帧的传输没有成功并且可以尝试重传上行数据帧。在目标AP接收来自中继站的传输之后,在SIFS时间内,目标AP将确认发回中继站。在实施例中,中继站不将确认发回STA,因为STA对重传和确认的接收被认为是成功上行数据帧传输的确认,该重传包含目标AP的接收器ID。
在下行传输中,对于数据包的PHY头部分处的每个数据包,存在对应于接收器ID(例如部分AID或AP的ID的函数)的字段,这样接收数据包的PHY头部分的任何通信台可以在不解码数据包的整个净荷部分的情况下确定数据包的接收器是否是该通信台。
在数据包传输之前,当STA加入中继站的覆盖区域下的网络时,中继站向其根AP报告加入的STA的信息。加入的STA的信息可包括中继站下的STA的分配的关联ID(AID)或部分AID,以及STA的唯一ID(例如媒体接入层中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AP确定具有给定唯一ID的STA属于中继站并保持中继站下的STA的AID或PAID与STA的唯一ID的映射关系。对于到达中继站的AP的数据包传输,当存在AP需要传送给在中继站覆盖范围的STA的数据包时,AP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
对于到达目标STA的中继站的数据包传输,当中继站接收来自AP的数据包时,中继站确定数据包的最终目的地并且相应地重编码该数据包。重编码的数据包根据中继站和目标STA之间的信道状况具有不同于其接收到的调制编码方案(MCS)。重编码数据包的PHY头部分包括对应于目标STA的ID(例如目标无线设备的ID)的字段。在接收来自AP的数据包之后,中继站将重编码的数据包在预定延迟(例如SIFS)之后发送给目标STA。
相对于AP,在将下行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之后,AP继续监控无线信道以检查是否在预定延迟(即,预定时间)后检测到数据包的PHY头部分。如果在上述时间内检测到数据包的PHY头部分,则AP检查对应于接收器ID的字段是否是目标STA的字段。如果字段信息用于目标STA,则AP认为其先前传输在中继站处被成功接收。如果AP未接收数据包的任何PHY头部分或AP在给定时间内不包括接收到的PHY头的目标STA的ID,则AP认为其先前传输在中继站没有被成功接收并且发起重传过程。
在上行传输中,对于数据包的PHY头部分处的每个数据包,存在对应于接收器ID(例如部分AID或AP的ID的函数)的字段,这样接收数据包的PHY头部分的任何通信台可以在不解码数据包的整个净荷部分的情况下确定数据包的接收器是否是该通信台。在数据包传输之前,当STA加入中继站覆盖区域下的网络时,中继站向STA指示STA属于中继站以及根AP的ID。对于到达中继站的STA数据包传输,当存在中继站覆盖范围下的STA需要传送给AP的数据包时,STA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
或者,可以使用数据包长度信息而不使用接收到的数据包的PHY头部分的接收器ID字段来检查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是其自身传输的中继传输。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据包长度与发射器最初传输的相同,则发射器认为其自身的数据包被成功传送给中继站。该方法可用于上行和下行。
对于到达目标AP的中继站的数据包传输,当中继站接收来自STA的数据包时,中继站确定数据包的最终目的地并且相应地重编码该数据包。重编码的数据包根据中继站和目标AP之间的信道状况具有不同于其接收到的调制编码方案(MCS)。重编码数据包的PHY头部分包括对应于目标AP的ID的字段。在接收来自STA的数据包之后,中继站将重编码数据包在预定延迟(例如SIFS)后发送给目标AP。
相对于STA,在将上行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之后,STA继续监控信道以检查是否在预定延迟后检测到数据包的PHY头部分。如果在上述时间内检测到数据包的PHY头部分,则STA检查对应于接收器ID的字段是否是目标AP的字段。如果字段信息用于目标AP,则STA认为其先前传输在中继站处被成功接收。如果STA未接收数据包的任何PHY头部分或AP在给定时间内未包括接收到的PHY头的目标AP的ID,则STA认为其先前传输在中继站处没有被成功接收并且发起重传过程。
2012年11月的IEEE 802.11-11/1137r12:Tgah的提议规范框架以及2012年11月的IEEE 802.11-12/1330r0:两跳中继功能均与本发明的主题有关。各参考文件以全文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图6是处理系统600的方框图,其可以用来实现本文所揭示的设备和方法。特定设备可以利用所示的所有部件,或仅部件的子集,且集成水平随设备而异。此外,设备可以包含部件的多个实例,如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存储器、发射器、接收器等等。处理系统600可以包括配备有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的处理单元601,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扬声器、麦克风、鼠标、触摸屏、小键盘、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等等。处理单元6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610、存储器620、大容量存储设备630、网络接口650、I/O接口660以及连接至总线640的天线电路670。处理单元601还可包括连接至天线电路的天线振子675。
总线640可是一个或多个任意类型的若干总线架构,包括存储总线或存储控制器、外设总线以及视频总线等等。所述CPU610可包括任何类型的电子数据处理器。存储器620可包括任何类型的系统存储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DRAM(SDRAM)、只读存储器(ROM)或其组合等等。在实施例中,存储器620可包括在开机时使用的ROM以及执行程序时使用的存储程序和数据的DRAM。
大容量存储设备630可包括任意类型的存储设备,其用于存储数据、程序和其它信息,并使这些数据、程序和其它信息通过总线640访问。大容量存储设备630可包括如下项中的一种或多种:固态磁盘、硬盘驱动器、磁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等。
I/O接口660可提供接口以将外部输入输出设备耦合到处理单元601。I/O接收660可包括视频适配器。输入输出设备的示例包括耦合到视频适配器的显示器和耦合至I/O接口的鼠标/键盘/打印机。其它设备可以连接处理单元601,可以利用附加的或更少的接口卡。例如,可使用如通用串行总线(USB)(未示出)等串行接口卡将接口提供给打印机。
天线电路670和天线振子675可允许处理单元601通过网络与远程单元通信。在实施例中,天线电路670和天线振子675能够访问无线广域网(WAN)和/或蜂窝网络,例如长期演进(LTE)、码分多址接入(CDMA)、宽带CDMA(WCDMA)以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电路670和天线振子675还可提供与其它设备的蓝牙和/或WiFi连接。
处理单元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650,网络接口650可包括有线链路,如以太网电缆等等,和/或无线链路以接入节点或不同网络。网络接口601允许处理单元601通过网络680与远程单元通信。比如,网络接口650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发送器/发射天线以及一个或多个接收器/接收天线提供无线通信。在实施例中,处理单元601耦合至局域网或广域网用于数据处理并与远程设备通信,远程设备可包括其它处理单元、互联网、远程存储设施等等。
尽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应理解,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文做出各种改变、替代和更改。此外,本发明的范围不希望限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从本发明中容易了解到,过程、机器、制造工艺、物质成分、构件、方法或步骤(包括目前存在的或以后将开发的)可执行与本文所述对应实施例大致相同的功能或实现与本文所述对应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书既定在其范围内包括此类过程、机器、制造工艺、物质成分、构件、方法或步骤。

Claims (15)

1.一种无线网络部件中用于数据包中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无线网络部件将包含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预期发往目标无线设备的数据,所述中继站的第一接收器标识,以及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
所述无线网络部件在预定时间内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第二接收器标识,以及
所述无线网络部件确定在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二接收器标识是否对应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
当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二接收器标识对应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时,所述无线网络部件认为到达所述中继站的所述数据的传输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包括短帧间间隔(SIF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前从所述中继站接收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无线网络部件为接入点,所述目标无线设备是通信台时,
当所述目标无线部件与所述中继站关联时,所述无线网络部件从所述中继站获得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关联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当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所述关联标识被更改时,从所述中继站接收更新后的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关联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无线网络部件是通信站,而所述目标无线设备是接入点时,
当所述无线网络部件与所述中继站关联时,所述无线网络部件从所述中继站获得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关联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是所述接入点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的指示,所述BSSID的所述指示在所述中继站发送的信标帧或探测响应帧中。
8.一种用于数据包中继的无线网络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部件包括: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包括进行如下操作的指令:
将包含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中继站,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预期发往目标无线设备的数据,所述中继站的第一接收器标识,以及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
在预定时间内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第二接收器标识,以及
在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二接收器标识是否对应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
当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二接收器标识对应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时,认为到达所述中继站的所述数据的传输成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网络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包括短帧间间隔(SIFS)。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网络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进一步包括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前从所述中继站接收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网络部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无线网络部件为接入点,所述目标无线设备是通信台时,
当所述目标无线部件与所述中继站关联时,所述无线网络部件从所述中继站获得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关联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网络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进一步包括当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所述关联标识被更改时,从所述中继站接收更新后的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关联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网络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部件是通信站,而所述目标无线设备是接入点时,
当所述无线网络部件与所述中继站关联时,所述无线网络部件从所述中继站获得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关联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网络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是所述接入点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的指示,所述BSSID的所述指示在所述中继站发送的信标帧或探测响应帧中。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网络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器标识在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物理头部分。
CN201710906503.9A 2012-12-07 2013-11-29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7612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34818P 2012-12-07 2012-12-07
US61/734,818 2012-12-07
US14/073,028 US10091688B2 (en) 2012-12-07 2013-11-06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et relaying
US14/073,028 2013-11-06
CN201380059418.3A CN104782059B (zh) 2012-12-07 2013-11-29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9418.3A Division CN104782059B (zh) 2012-12-07 2013-11-29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2662A true CN107612662A (zh) 2018-01-19
CN107612662B CN107612662B (zh) 2021-01-12

Family

ID=508808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9418.3A Active CN104782059B (zh) 2012-12-07 2013-11-29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CN201710906503.9A Active CN107612662B (zh) 2012-12-07 2013-11-29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9418.3A Active CN104782059B (zh) 2012-12-07 2013-11-29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1688B2 (zh)
EP (2) EP3217570B1 (zh)
JP (1) JP6023895B2 (zh)
KR (1) KR101668768B1 (zh)
CN (2) CN104782059B (zh)
CA (1) CA2916407C (zh)
SG (1) SG11201510165PA (zh)
WO (1) WO201408624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5789A (zh) * 2018-07-20 2018-12-18 深圳勤基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状态的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3243B (zh) * 2013-03-11 2019-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US9137642B2 (en) * 2013-03-20 2015-09-15 Google Inc. Multi-cast optimized medium access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CN105706377A (zh) * 2013-07-10 2016-06-22 Kt株式会社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9641248B1 (en) * 2013-11-22 2017-05-02 Rockwell Collins, Inc. Signal extender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6254041A (zh) * 2015-08-20 2016-12-21 北京智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5337981A (zh) * 2015-11-18 2016-02-17 上海新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装置、更新方法及设备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方法
US9929928B1 (en) * 2015-12-24 2018-03-27 Microsemi Solutions (U.S.), Inc. Packet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timestamping packets
CN107787018B (zh) * 2016-08-26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8082770A1 (en) * 2016-11-03 2018-05-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ccess point device (ap) and client device (sta) using grouping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JP7048931B2 (ja) * 2017-03-08 2022-04-06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無線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中継方法
EP3909139A1 (en) * 2019-01-11 2021-11-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network
JP2022135144A (ja) * 2021-03-04 2022-09-1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親機、子機、中継器、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5637A (zh) * 1999-05-28 2004-12-15 �Դ���� 使用节点到节点数据信息传递的无线收发器网络
US20070115905A1 (en) * 2005-11-04 2007-05-24 Nokia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multicast and/or broadcast acknowledgements
US20070230433A1 (en) * 2004-11-26 2007-10-04 Takayuki Okamasu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3371B1 (en) 2003-10-22 2006-09-05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voice reservation within wireless networks
US7653355B2 (en) 2006-01-09 2010-01-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Signal strength guided intra-cell upstream data forwarding
CN101102174A (zh) 2006-07-04 2008-01-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及采用其的中继设备和通信系统
US9380503B2 (en) 2007-04-30 2016-06-2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35523B2 (ja) 2007-06-25 2011-12-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0956726B1 (ko) 2007-07-20 2010-05-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동기적으로 수신한 맵 정보 또는 데이터에 발생한 오류를 검출하는 릴레이
CN101835194B (zh) 2009-03-13 2013-01-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
EP2449847B1 (en) * 2009-06-29 2017-07-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utilising protoco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5637A (zh) * 1999-05-28 2004-12-15 �Դ���� 使用节点到节点数据信息传递的无线收发器网络
US20070230433A1 (en) * 2004-11-26 2007-10-04 Takayuki Okamasu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070115905A1 (en) * 2005-11-04 2007-05-24 Nokia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multicast and/or broadcast acknowledgements
CN101331702A (zh) * 2005-11-04 2008-12-24 诺基亚公司 用于多播和/或广播确认方法、无线局域网、节点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5789A (zh) * 2018-07-20 2018-12-18 深圳勤基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状态的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18022B1 (en) 2017-06-14
CN104782059B (zh) 2017-10-17
JP6023895B2 (ja) 2016-11-09
EP3217570B1 (en) 2020-01-08
CA2916407C (en) 2018-02-20
KR20150090214A (ko) 2015-08-05
CN104782059A (zh) 2015-07-15
JP2016502827A (ja) 2016-01-28
KR101668768B1 (ko) 2016-10-24
WO2014086245A1 (en) 2014-06-12
CN107612662B (zh) 2021-01-12
US20140160930A1 (en) 2014-06-12
US10091688B2 (en) 2018-10-02
EP2918022A1 (en) 2015-09-16
EP3217570A1 (en) 2017-09-13
CA2916407A1 (en) 2014-06-12
EP2918022A4 (en) 2016-01-06
SG11201510165PA (en) 2016-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2059B (zh)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EP363590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uplicate packets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08815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7040356B (zh) 无线局域网中协作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P3216309B1 (en) Data forwarding support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2158899B (zh) 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0121416A1 (zh) 中继链路中处理数据的方法、中继节点和系统
US2019022325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748607A (zh) 用于多ap联合重传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US2013029432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quentially transmitting data
JP5344986B2 (ja) 無線中継局
US2022021779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txop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KR101532222B1 (ko)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rrc 접속 방법
JP2009010628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210409161A1 (en) Multiple access point operation of a wireless network
CN11258442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438755A (zh) 用于操作点对多点无线电承载的方法、装置和介质
KR20170084579A (ko) 저지연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