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6377A -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6377A
CN105706377A CN201480037588.6A CN201480037588A CN105706377A CN 105706377 A CN105706377 A CN 105706377A CN 201480037588 A CN201480037588 A CN 201480037588A CN 105706377 A CN105706377 A CN 105706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runking
terminal
access point
en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75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良锡
金柱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T Corp
KTFreet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TFreet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TFreet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TFreete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06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6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一种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的步骤为:生成包括连接至中继设备的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的主信标帧;及传输主信标帧。因此,可以防止在中继设备中缓存溢出的发生。

Description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在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技术,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中传输数据至线端终端(endterminal)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研发出不同无线通信技术。在这些技术中,无线局域网(WLAN)代表基于射频(RF)技术而在利用移动终端的家庭、商务或者具体服务区域中允许无线接入英特网的技术,所述移动终端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电脑、移动多媒体播放器(PMP)、智能电话、或者平板电脑。
用于WLAN技术的协议发展为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802.11协议。符合IEEE802.11a协议的WLAN技术基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机制而运行,并能够在5GHz频带上提供54Mbps的最大数据速率。符合IEEE802.11b协议的WLAN技术基于直接序列扩频(DSSS)机制而运行,并能够在2.4GHz频带上提供11Mbps的最大数据速率。符合IEEE802.11g协议的WLAN技术基于OFDM或者DSSS机制而运行,并能够在2.4GHz频带上提供54Mbps的最大数据速率。
符合IEEE802.11n协议的WLAN技术基于在2.4GHz频带以及5GHz频带上的OFDM机制而运行,并能够在使用多输入多输出OFDM(MINO-OFDM)机制时为4个空间流提供300Mbps的最大数据速率。符合IEEE802.11n协议的WLAN技术可支持高达40MHz的信道带宽并在此情形下能够提供600Mbps的最大数据速率。
由于此类WLAN技术的普及已被激发并且利用WLAN应用的多样化,对于支持比现有WLAN技术更高吞吐量的新的WLAN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非常高吞吐量(VHT)WLAN技术被建议支持1Gbps或者更高的数据速率的技术。同时,在基于这样的WLAN技术的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为:由于WLAN设备之间的距离增加,通信效率恶化。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提高WLAN系统的效率的数据传输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提高WLAN系统的效率的数据传输装置。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种基于WLAN技术的通信系统包括作为中继设备的特定终端,所述中继设备中继在主接入点和线端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
此处,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通过主接入点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生成包括连接至中继设备的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的主信标帧,以及传输主信标帧。
此处,主信标帧可包括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所述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具有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信息和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
此处,所述RTIM可包括多个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信息和连接至每一个中继设备的至少一个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
此处,标识符信息可以是关联标识符(AID)。
此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进一步包括:从已接收主信标帧的中继设备接收确认(ACK)帧,向中继设备传输为线端终端缓存的数据帧,及从中继设备接收作为对数据帧的响应的响应帧。
此处,响应帧可以是ACK帧。
此处,响应帧可以是数据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通过中继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从主接入点接收包括连接至中继设备的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的主信标帧,生成包括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的传输指示图(TIM),以及传输包括TIM的中继信标帧。
此处,主信标帧可包括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所述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具有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信息和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
此处,所述RTIM可包括多个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信息和连接至每一个中继设备的至少一个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
此处,标识符信息可以是关联标识符(AID)。
此处,数据传输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从已接收中继信标帧的线端终端接收省电轮询(PS-Poll)帧或触发帧,传输作为对PS-Poll帧或触发帧的响应的ACK帧,及从主接入点接收为线端终端缓存的数据帧。
此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进一步包括:传输作为对数据帧的响应的ACK帧;向线端终端传输数据帧;及从线端终端接收作为对数据帧的响应的ACK帧。
此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进一步包括:向线端终端传输数据帧;及从线端终端接收作为对数据帧的响应的ACK帧。
有益效果
依据本发明,WLAN系统的无线传输效率能被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站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2为显示符合IEEE802.11的WLAN系统的配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在中控型BSS中的终端关联过程的流程图;
图4为显示WLAN系统的中控型BSS的示意图;
图5为显示分层AID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6为显示TIM信元(IE)的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7为显示基于块编码的TIM的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8为显示数据传输/接收过程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9为显示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显示中继设备的逻辑配置的框图;
图11为显示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示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示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1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的示意图;及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显示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作各种变形并可具有不同实施例,并且具体实施例将会参照附图做详细的介绍。
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为具体公开的形式,而是包括了落入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的变型、等同物或者修饰。
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可用于描述不同的部件,但这些部件并非受限于这些术语。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区分开。在不脱离基于本发明概念的范围的情形下,第一部件可按照类似的方式被指定为第二部件并且第二部件可被指定为第一部件。术语“和/或”包括多个相关项的组合或者多个相关项的任一个。
应当理解,指示第一部件“连接”或者“耦合”至第二部件的表述可包括第一部件利用插入其间的一些其它部件而被连接或者耦合至第二部件的情形,以及第一部件“直接连接”或者“直接耦合”至第二部件的情形。相反地,应当理解的是,指示第一部件“直接连接”或者“直接耦合”至第二部件的表述意味着第一和第二部件之间没有插入部件。
在本发明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单数表述包括了复数表述,除非在上下文中相反的说明被明确的指出。在本发明中,应当理解的是,诸如“包括”或者“具有”的术语仅旨在指示特征、数字、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者其组合的出现,而非意欲排除一个或者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部件、部分、和其组合将会出现或者附加的可能。
除非不同地定义,此处所用的包含技术或者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术语相同的含义。与常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相同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含义相同的含义,而非解释为理想的或者过度正式的含义,除非它们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清楚地定义。
下文中,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会参照附图描述。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述描述中的本发明的全部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定附图中相同或者相似的元件,并且相同部件的重复描述将被省略。
本发明说明书中,站(STA)表示包含符合IEEE802.11协议的媒体接入控制(MAC)以及用于无线媒介的物理层接口的任意功能媒介。站可划分为接入点(AP)站(STA)和非AP站。AP站可以简称为接入点(AP),以及非AP站可以简称为终端。
“站(STA)”可包括处理器和无线电收发器,并可进一步包括用户接口、显示设备等。处理器表示设计为产生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帧或者处理通过无线网络接收的帧的单元,并可执行不同的功能以控制站(STA)。无线电收发器表示与处理器功能连接的单元并且设计为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并且接收用于站(STA)的帧。
“接入点(AP)”可表示集中控制器、基站(BS)、无线接入站、节点B、演进型节点B、中继器、移动多跳中继-BS(MMR-BS)、基站收发系统(BTS)、站点控制器等,并且可包括其功能的部分或者全部。
“终端(即非AP)”可表示无线传输/接收单元(WTRU)、用户设备(UE)、用户终端(UT)、接入终端(AT)、移动站(MS)、移动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SS)、无线设备、移动用户单元等,并且可包括其功能的部分或者全部。
此处,终端可表示能够通信的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平板电脑、无线电话、移动电话、智能电话、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电子书阅读器、移动多媒体播放器(PMP)、掌上游戏机、导航设备、数码相机、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播放器、数字音频存储器、数字音频播放器、数字图片存储器、数字图片播放器、数字视屏存储器、数字视屏播放器等。
图1为显示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站的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1,站1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存储器12、以及与网络20相连并配置为执行通信的网络接口设备13。站10可进一步包括输入接口设备14、输出接口设备15、以及存储设备16。包含在站10中的部件可通过总线17彼此相连,并然后执行彼此的通信。
处理器11可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和/或存储设备16中的程序指令。处理器11可表示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或者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方法的执行处理器。存储器12和存储设备16的每一个可执行为易失存储介质和/或非易失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12可执行为只读存储器(ROM)和/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M)。
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于符合IEEE802.11协议的WLAN系统,并且还可应用于与符合IEEE802.11协议的WLAN系统一样的其它通信系统。
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应用于诸如无线个域网(WPAN)、无线体域网(WBAN)、无线宽带网络(WiBro)、或者微波存储全球互通(Wimax)的移动互联网,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或者码分多址接入(CDMA)的2代(2G)移动通信网络,诸如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CDMA)或者CDMA2000的3G移动通信网络,诸如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或者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的3.5G移动通信网络,诸如长期演进(LTE)或者LTE-升级版的4G移动通信网络,或者5G移动通信网络。
图2为显示符合IEEE802.11的WLAN系统的配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参照图2,符合IEEE802.11的WLAN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基础服务集(BSS)。BSS表示彼此成功同步并能够彼此通信的站(STA1,STA2(AP1),STA3,STA4,STA5(AP2),STA6,STA7,STA8)的集合,其并非表示特定区域的概念。
BSS可划分为中控型BSS以及独立型BSS(IBSS)。此处,BSS1和BSS2表示中控型BSS以及BSS3表示IBSS。
BSS1可包括第一终端STA1,用于提供分布服务的第一接入点STA2(AP1),以及用于连接多址接入点STA2(AP1)以及STA5(AP2)彼此的分布系统(DS)。在BSS1中,第一接入点STA2(AP1)可管理第一终端STA1。
BSS2可包括第三终端STA3,第四终端STA4,用于提供分布服务的第二接入点STA5(AP2),以及用于连接多址接入点STA2(AP1)以及STA5(AP2)彼此的分布系统(DS)。在BSS2中,第二接入点STA5(AP2)可管理第三终端STA3以及第四终端STA4。
BSS3表示以ad-hoc模式运行的IBSS。在BSS3中,不存在用作集中管理实体的接入点。也就是说,在BSS3中,终端STA6、STA7以及STA8以分布方式管理。在BSS3中,所有终端STA6、STA7以及STA8表示移动终端,并且接入到分布系统(DS)不被许可,因此构成了自封闭式网络。
接入点STA2(AP1)以及STA5(AP2)可通过无线介质为连接到那儿的终端STA1、STA3和STA4提供至分布系统(DS)的接入。在BSS1或者BSS2中终端STA1、STA3以及STA4之间的通信通常通过接入点STA2(AP1)或者STA5(AP2)执行,但是当直接链路在其间建立时,终端STA1、STA3和STA4之间的直接通信可被执行。
多个中控型BSS可通过分布系统(DS)而彼此连接。通过分布系统(DS)连接的多个BSS称为扩展服务集(ESS)。包含在ESS中的实体,即STA1、STA2(AP1)、STA3、STA4以及STA5(AP2)能够彼此通信,并且在同一ESS中执行无缝通信的同时任意终端STA1、STA3或者STA4可从单一BSS移动到另一BSS。
分布系统(DS)为用于允许一个接入点与另一接入点通信的机制。根据DS,接入点可为连接到在那管理的BSS的终端传输帧,或者可为已经移动到另一BSS的任意终端传输帧。进一步地,接入点可传输帧至诸如有线网络的外部网络或者从诸如有线网络的外部网络接收帧。只要其能够提供在IEEE802.11协议中定义的预定分布服务,此类DS不必是网络并且不限于其形式。例如,分布系统可以是诸如网状网络的无线网络,或者连接接入点至彼此的物理结构。
在中控型BSS中的每个终端(STA)可与接入点(AP)相关联。当与接入点关联时,终端(STA)可传输并接收数据。
图3为显示在中控型BSS中执行的终端关联过程的流程图。
参照图3,在中控型BSS中执行的STA关联过程可主要划分为探测AP的步骤(探测步骤),与探测到的AP的验证执行的步骤(验证步骤),以及与验证已被执行的AP的关联步骤(关联步骤)。
终端(STA)利用被动扫描方法或者主动扫描方法可首先探测相邻AP。当使用被动扫描方法时,终端(STA)可通过监听(overhearing)从AP传输的信标而探测相邻AP。当使用主动扫描方法时,STA可通过传输探测请求帧并从AP接收响应于探测请求帧的探测响应帧而探测相邻AP。
当检测到相邻AP时,STA可执行与每个检测到的AP的验证执行步骤。在此情形下,STA可执行与多个AP的验证执行步骤。符合IEEE802.11协议的验证算法可划分为用于彼此交换两个验证帧的开放系统算法以及用于彼此交换四个验证帧的共享密钥算法。
基于符合IEEE802.11协议的验证算法,STA可传输验证请求帧并从每个AP接收响应于验证请求帧的验证响应帧,从而完成与每个AP的验证。
当验证已被完成时,STA可执行与AP的关联步骤。在此情形下,STA可从已与其执行验证的AP中选择单个AP,并且可执行与选择AP的关联步骤。即,STA可传输关联请求帧至选择的AP,并从选择的AP接收响应于关联请求帧的关联响应帧,从而完成与选择AP的关联。
WLAN系统表示在其中符合IEEE802.11协议的多个通信实体可在无线连接状态下彼此交换数据的局域网。
图4为显示WLAN系统的中控型BSS的示意图。
参照图4,中控型BSS可包括单个接入点(AP)和多个终端STA1和STA2。AP可按照广播的方式传输包含其为唯一标识符的服务集ID(SSID)的信标帧。该信标帧可提供与AP的出现以及关联有关的信息至与AP不关联的终端,并且可通知与AP关联的终端传输至特定终端的数据的出现。
与AP不关联的每个终端可利用被动扫描方法或者主动扫描方法探测AP,并可从探测到的AP获得关联信息。在被动扫描方法的情形中,终端可通过从AP接收信标帧而探测AP。当使用主动扫描方法时,STA可通过传输探测请求帧并从AP接收响应于探测请求帧的探测响应帧而探测相邻AP。
基于从信标帧或者探测响应帧获得的关联信息,与AP不关联的每个终端可尝试与特定AP执行验证。验证成功的终端可传输关联请求帧至相应的AP,以及已接收关联请求帧的AP可传输包含终端AID的关联响应帧至终端。通过上述过程,终端可与AP关联。
图5为显示分层AID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5,在IEEE802.11协议中,具有分层结构的AID可用于高效地管理多个终端。为单个终端分配的AID可包括寻呼ID、块索引、子块索引、以及终端索引(STA索引)。终端属于的组(即寻呼组、块组、或者子块组)可利用与个别字段相关的信息而被识别。
图6为显示传输指示图(TIM)信元(IE)的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6,TIMIE可包括元素ID字段、长度字段、传输指示消息(DTIM)计数字段、DTIM周期字段、位图控制字段、以及部分虚拟位图字段。即,当待传输至终端的数据缓存在AP中时,TIMIE包括指示终端的AID相应的比特所需的信息,并且该信息可编码至位图控制字段以及部分虚拟位图字段中。
图7为显示基于块编码的TIM的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7,在IEEE802.11协议中,TIM可基于块编码。单个编码块可包括块控制字段、块偏移字段、块位图字段、以及至少一个子块字段。
块控制字段可表示TIM的编码模式。即,块控制字段可表示块位图模式、单个AID模式、偏移+长度+位图(OLB)模式、或者逆位图模式。块偏移字段可表示编码块的偏移。块位图字段可表示指示在其中AID比特被设置的子块位置的位图。子块位图字段可表示指示在子块中AID位置的位图。
图8为显示数据传输/接收过程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8,接入点(AP)可按照广播的方式传输包含TIMIE的信标帧。以节电模式运行的终端(STA)可在信标周期的间隔被唤醒并可接收信标帧,在信标周期中DTIM计数变为0。终端(STA)配置为,当包含在接收的信标帧中TIM中对应其AID的比特被设置为“1”时,传输省电轮询(PS-Poll)帧至AP,从而通知AP终端(STA)准备接收数据。一旦接收到PS-轮询帧,AP可传输数据帧至相应的STA。
在WLAN系统中,通信实体(即接入点、终端等)基于载波检测多址接入(CSMA)/碰撞避免(CA)机制而共享无线信道并与其它实体竞争接入无线信道。首先,每个通信实体可在接入无线信道之前检测利用物理信道传感机制以及虚拟信道传感机制的无线信道的占用状态。
物理信道传感机制可通过信道传感实现,所述信道传感检测预定级别或者更高能量是否出现在无线信道中。当利用物理信道传感机制检测到预定级别或者更高的能量时,终端可确定无线信道被其它终端占用,并且因此可在等待随机退避期之后再次执行信道传感。同时,当利用物理信道传感机制检测到能量低于预定级别时,终端可确定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以及然后可接入相应的无线信道并通过无线信道传输信号。
通过利用网络分配向量(NAV)计时器而设定预计信道占用时间,可实现虚拟信道传感机制。在WLAN系统中,一旦传输帧,通信实体可在帧头部的持续时间字段写入完成相应帧的传输所需的时间。当通过无线信道正常接收特定帧时,通信实体可基于接收帧头部的持续时间字段中的值而设定它自己的NAV计时器。当在NAV计时器期满之前接收新的帧时,通信实体可基于新接收到的帧头部的持续时间字段中的值而更新NAV计时器。当NAV计时器期满时,通信实体可确定无线信道的占用已被释放,而后可竞争接入无线信道。
通信实体可支持基于不同调制机制和不同信道编码速率的物理层的多种数据速率。总的来说,物理层高数据速率能够在短的无线信道占用时间期间传输大量的数据,但是需要高的信号质量。相反,物理层低数据速率使得即便在低信号质量下仍能够传输数据,但是需要相对长的无线信道占用时间。
由于无线信道的资源在通信实体之间共享,仅当特定通信实体占用无线信道的时间期间最大数量的数据被传输时,WLAN系统的整体容量可增加。即,当终端以物理层最高可能数据速率传输数据至AP以及从AP接收数据时,WLAN系统的整体容量可增加。当由于AP和终端之间的短距离,信号质量足够可靠时,物理层最高数据速率可实现。如果终端远离AP,物理层数据速率变低,因此导致了WLAN系统整体容量的降低。
在用于为位于大范围区域中多个传感器终端提供通信服务的WLAN系统中,可出现仅利用单个AP的信号输出,数据无法传输至全部区域的情形。即,可能出现不支持通信服务的传感器终端。同时,由于低功率传感器终端具有低信号输出,在其中WLAN系统能够传输上行数据的范围可能进一步缩小。
特别地,由于位于AP覆盖范围中的终端显示差的信号质量,终端以低的物理层数据速率执行与AP的通信。因此,WLAN系统的整体容量大幅降低。进一步地,当利用低的物理层数据速率时,为了传输相同数量的数据,低功率终端必须被唤醒更长的时间,因此功耗增大。
图9为显示包括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的示意图。
参照图9,主接入点(主-AP:M-AP),第一中继设备R1,第二中继设备R2,以及第五终端STA5可构成主BSS。第一中继设备R1,第一终端STA1,以及第二终端STA2可构成第一中继BSS。第二中继设备R2,第三终端STA3,以及第四终端STA4可构成第二中继BSS。中继设备R1和R2可位于在主接入点(M-AP)与终端STA1、STA2、STA3以及STA4之间的信号质量衰退的地方。第一中继设备R1可中继在主接入点(M-AP)与第一和第二终端STA1以及STA2之间传输的数据。第二中继设备R2可中继在主接入点(M-AP)与第三和第四终端STA3以及STA4之间传输的数据。即,主接入点(M-AP)的物理区域可通过中继设备R1和R2扩展。
图10为显示中继设备的逻辑配置的框图。
参照图10,中继设备可包括用作主接入点(M-AP)的中继终端(R-STA),以及用作用于扩展区域中的终端的接入点的中继接入点(R-AP)。
根据与正常终端一样的过程,中继终端(R-STA)可通过接收信标帧或者从主接入点(M-AP)传输的探测响应帧而探测主接入点(M-AP)。此后,中继终端(R-STA)可顺序地执行与探测的主接入点(M-AP)的验证过程以及与M-AP的关联过程。
中继终端(R-STA)可中继在主接入点(M-AP)与线端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在此情形下,中继终端(R-STA)可中继利用4-地址字段传输的数据。所述4-地址字段包括指示数据最终目的地地址的目的地地址(DA)字段,指示产生数据地方的地址的源地址(SA)字段,指示物理地传输包含数据的帧的通信实体的地址的发送器地址(TA)字段,以及指示物理地接收包含数据的帧的通信实体的地址的接收器地址(RA)字段。
例如,当期望通过中继设备传输数据至线端终端时,主接入点(M-AP)可如下配置并传输数据帧的头部地址字段。
-DA字段:线端终端的地址
-S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地址
-T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地址
-RA字段:中继设备的地址
中继终端(R-STA)可将从中继接入点(R-AP)接收的数据帧发送至主接入点(M-AP),并可将从主接入点(M-AP)接收的数据帧发送至中继接入点(R-AP)。
当中继终端(R-STA)以及主接入点(M-AP)彼此关联并且获得传输路径时,中继接入点(M-AP)可周期地传输包含与主接入点(M-AP)的标识符相同的标识符(SSID)的信标帧。此外,中继接入点(R-AP)可响应于来自线端终端的探测请求帧而传输探测响应帧,响应于来自线端终端的验证请求帧而传输验证响应帧,以及响应于来自线端终端的关联请求帧而传输关联响应帧。即,中继接入点(R-AP)可执行与主接入点(M-AP)同样的功能。
位于中继设备附近的线端终端可连接至位于距线端终端比距主接入点(M-AP)更近的中继-AP(R-AP),并可保证高信号质量,因此能够使得数据以高物理层数据速率传输。
中继接入点(R-AP)可生成包括指示符的信标帧并可传输生成的信标帧,所述指示符指示R-AP本身为用于中继在主接入点(M-AP)与线端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的通信实体。此类指示符可利用信标帧中的一个比特或者利用主接入点(M-AP)的地址字段而被定义。
中继接入点(R-AP)可按照与中继终端(R-STA)相同的方式利用4-地址字段而传输数据帧。可选地,当SA字段与TA字段相同时,中继接入点(M-AP)可利用3-地址字段(SA=TA,RA以及DA)而传输数据帧。
图11为显示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图11,主接入点(M-AP)和中继设备R可构成主-BSS(M-BSS),并且中继设备R和第一终端STA1可构成中继-BSS(R-BSS)。当具有被传输至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时(也就是,当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被缓存时),主接入点(M-AP)可生成包括被连接至第一终端STA1的中继设备R的关于AID的信息的TIM。即,主接入点(M-AP)可将TIM中对应中继设备R的AID的比特设置为“1”。主接入点(M-AP)可生成包括TIM的主信标帧,并以广播的方式传输生成的主信标帧。
接收了主信标帧的中继设备R可判断:它自己的AID信息被包括在主信标帧的TIM内时(也就是,当相应于TIM中的它自己的AID被设置为“1”时),被传输至中继设备R的数据被缓存在主接入点(M-AP)内。中继设备R通过向其传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请求从主接入点(M-AP)的数据传输。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被接收,主接入点(M-AP)传输ACK帧至中继设备R,作为对其的响应,并且其后传输数据帧至中继设备R。当数据帧已被成功地接收时,中继设备R传输ACK帧给主接入点(M-AP),作为对其的响应。同时,由于中继设备R通常在唤醒的状态下被操作,传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的步骤可被省略。就是说,如果预定时间(例如与短帧间空间(SIFS)相应的时间)由于信标帧的传输已流逝,主接入点(M-AP)输出数据帧至中继设备R。
当从主接入点(M-AP)接收的数据帧是被传输给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帧时,中继设备R生成包括第一终端STA1的AID信息的TIM。即,中继设备R可将TIM中对应第一终端STA1的AID的比特设置为“1”。中继设备R以广播的方式传输包括生成的TIM的中继信标帧。
当它自己的AID信息被包括在中继信标帧的TIM中时(也就是当相应于它自己在TIM中的AID被设定为“1”时),已接收中继信标帧的第一终端STA1被配置为识别被传输至STA1的数据被缓存在中继设备R内。通过传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至中继设备R,第一终端STA1请求中继设备R传输数据帧。
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被接收时,中继设备R传输ACK帧至第一终端STA1,作为对其的响应。此后,中继设备R传输数据帧至第一终端STA1。当数据帧被成功接收时,第一终端STA1可传输ACK帧至中继设备R,作为对其的响应。
同时,被连接至中继设备R的第一终端STA1可在省电模式下被操作。因此,当第一终端STA1处于睡眠状态时,中继设备R不能立刻向第一终端STA1传输数据帧,从而数据帧的传输被延误,因此在中继设备R的缓存区中引起溢出。在这种情况下,中继设备R通知主接入点(M-AP)不再接受更多数据帧。例如,中继设备R生成在其中控制字段的省电模式比特被设定为“1”的空数据帧,并且传输空数据帧至主接入点(M-AP),因此通知M-AP不再接受更多数据帧。
通常,被包括在一个帧内的控制字段的省电模式比特被设置为“1”的情况意味着传输相应的帧的通信实体已经转换为睡眠状态。然而,由于中继设备R总是在唤醒状态下被操作,当从中继设备R接收在其中节能模式比特设置为“1”的帧时,主接入点(M-AP)可识别:在中继设备R的缓存内不存在剩余空间。当可用空间在缓存区中随后形成,通过传输PS-Roll帧(或在其中省电模式比特被设置为“0”的空数据帧)至主接入点(M-AP),中继设备R可请求主接入点(M-AP)传输数据帧。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示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及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示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参见图参照图12和13,主接入点(M-AP)和中继设备R可构成主-BSS(M-BSS),并且中继设备R和第一终端STA1可构成中继-BSS(R-BSS)。当具有被传输至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时(也就是,当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被缓存时),主接入点(M-AP)可生成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所述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包括第一终端STA1的AID信息和被连接至第一终端STA1的中继设备R的AID信息。即,主接入点(M-AP)可将RTIM中对应第一终端STA1的AID的比特和对应中继设备R的AID的比特设置为“1”。
图1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的示意图。
参照图14,主信标帧的RTIM可包括中继设备的AID信息和被连接至中继设备的终端的AID信息。进一步,主信标帧的RTIM可包括多个中继设备的AID信息和与每一个中继设备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终端的AID信息的块。
回顾图12和13,主接入点(M-AP)可生成包括RTIM的主信标帧,并以广播的方式传输生成的主信标帧(S100)。当主信标帧被接收,中继设备R识别,它自己的AID信息和被连接至中继设备R的第一终端STA1的AID信息被包括在主信标帧的RTIM中(也就是相应于中继设备R的AID的比特和相应于第一终端STA1的AID的比特被设置为“1”)。就是说,中继设备R识别:被传输给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被缓存在主接入点(M-AP)内。
在这种情况下,中继设备R生成包括第一终端STA1的AID信息的TIM。即,中继设备R生成在其中相应于第一终端STA1的AID的比特被设置为“1”的TIM。中继设备R以广播的方式传输包括TIM的中继信标帧(S110)。
当中继信标帧被接收时,第一终端STA1识别:它自己的AID信息被包括在接收的中继信标帧的TIM中(也就是相应于第一终端STA1的AID的比特被设置为“1”)。就是说,第一终端STA1识别:被传输至其的数据缓存在中继设备R中。通过向中继设备R传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第一终端STA1请求从中继设备R的数据的传输(S120)。此处,通过设置被包括在PS-Poll帧(或者触发帧)的信号(SIG)字段的ACK指示比特为“b00”,第一终端STA1指示在PS-Poll帧(或者触发帧)的传输之后ACK帧被传输。此处,通过传输除PS-Poll帧(或者触发帧)之外的分别定义的帧,第一终端STA1请求传输数据至中继设备R。
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从第一终端STA1被接收,中继设备R确定第一终端STA1已被唤醒,并且随后传输作为响应PS-Poll帧(或者触发帧)的ACK帧(S130)。此处,通过将被包括在ACK帧中的SIG字段的ACK指示比特设置为“b11”,中继设备R可指示在传输ACK帧后传输数据帧。
同时,主接入点(M-AP)不能接收从第一终端STA1传输的PS-Poll帧(或者触发帧),但是能够接收从中继设备R传输来的作为响应PS-Poll帧(或者触发帧)的ACK帧。因此,当从中继设备R传输的ACK帧被接收时,主接入点(M-AP)确定第一终端STA1已被唤醒,并且可随后传输数据至中继设备R(S140)。此时,,通过将被包括在数据帧中的SIG字段的ACK指示字段设置为“b00”,主接入点(M-AP)指示在传输数据帧后传输ACK帧。
当数据帧被成功接收时,中继设备R可传输ACK帧至主接入点(M-AP),作为其响应(S150)。此处,通过将被包括在ACK帧的SIG字段的ACK指示字段设置为“b11”,中继设备R可指示在传输ACK帧后传输数据帧。
此后,中继设备R传输数据帧至第一终端STA1(S160)。此时,通过将被包括在数据帧中的SIG字段的ACK指示字段设置为“b00”,中继设备R指示在传输数据帧后传输ACK帧。当数据帧被成功接收时,第一终端STA1可传输ACK帧至中继设备R(S170)。此处,通过将被包括在ACK帧的SIG字段的ACK指示字段设置为“b10”,第一终端STA1可指示在传输ACK帧的后无帧被传输。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显示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图15,主接入点(M-AP)和中继设备R可构成主-BSS(M-BSS),并且中继设备R和第一终端STA1可构成中继-BSS(R-BSS)。此处,通过M-AP被执行并且传输包括RTIM的主信标帧的步骤,通过中继设备R被执行并且传输包括TIM的中继信标帧的步骤,通过第一终端STA1被执行并且传输PS-Poll帧(或触发帧)的步骤,及通过中继设备R被执行并且传输作为响应于PS-Poll帧(或触发帧)的ACK帧的步骤,与参照图12和13的描述相一致。
当从中继设备R接收ACK帧时,主接入点(M-AP)确定第一终端STA1已经唤醒。因此,主接入点(M-AP)将为第一终端STA1缓存的数据帧传输至中继设备R。此时,通过将被包括在数据帧中的SIG字段的ACK指示字段设置为“b11”,主接入点(M-AP)指示在传输数据帧后传输数据帧。
从主接入点(M-AP)已成功地接收数据帧的中继设备R可传输数据帧至第一终端STA1而不传输ACK帧,因为包括在数据帧中的ACK指示字段设置为“b11”。此处,通过被包括在数据帧中的ACK指示字段设置为“b00”,中继设备R指示在传输数据帧后传输ACK帧。同时,当从中继设备R传输的数据帧被接收时,主接入点(M-AP)确定由此预先传输的数据帧已被中继设备R成功地接收。
当数据帧从中继设备R被成功接收时,第一终端STA1可传输ACK帧至中继设备R,作为对其的响应。此处,通过将被包括在ACK帧的SIG字段的ACK指示字段设置为“b10”,第一终端STA1可指示在传输ACK帧后无帧被传输。
根据本发明,主接入点可通过中继设备而扩展服务区域。由于终端通过中继设备可保证高质量链路,数据可高速传输。也就是说,中继设备被使用,以至无线信道的利用率由此改进,并且终端消耗的功率量可被降低。
进一步,仅仅当连接至中继设备的线端终端能够接收数据时,主接入点传输数据至中继设备。通过这种手段,可以防止在中继设备中缓存溢出的发生。
而且,通过使用ACK指示比特传输帧,主接入点、中继设备和线端终端可使信道竞争最小化。
而且,通过使用高速数据传输模式(也就是数据的ACK省略),主接入点、中继设备和线端终端可快速地传输和接收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程序指令的形式实现,该程序指令可通过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执行,并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单独包括程序指令、数据文件、以及数据结构,或者包括它们的组合。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程序指令可专门设计并配置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者为具有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普通知识的人员所知或者可得到。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专门配置为存储和执行程序指令的所有类型的硬件设备,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闪存。硬件设备可配置为运行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的一个或者多个软件模块,反之亦然。程序指令的示例包括机器语言代码,例如编译器创建的代码,以及利用注释器或者类似物的通过计算机执行的高级语言代码。
尽管结合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如附随权利要求书所公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可做出各种形式的调整和修饰。

Claims (14)

1.一种通过主接入点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生成包括连接至中继设备的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的主信道帧;及
传输主信标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主信标帧包括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所述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具有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信息和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RTIM包括多个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信息和连接至每一个中继设备的至少一个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标识符信息是关联标识符(AI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已接收主信标帧的中继设备接收确认(ACK)帧;
向中继设备传输为线端终端缓存的数据帧;及
从中继设备接收作为对数据帧的响应的响应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帧是ACK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帧是数据帧。
8.一种通过中继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从主接入点接收包括连接至中继设备的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的主信道帧;
生成传输指示图(TIM),所述交通指示地图(TIM)包括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及
传输包括传输指示图(TIM)的中继信标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主信标帧包括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所述中继传输指示图(RTIM)具有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信息和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RTIM包括多个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信息和连接至每一个中继设备的至少一个线端终端的标识符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标识符信息是关联标识符(AID)。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已接收中继信标帧的线端终端接收省电轮询(PS-Poll)帧或触发帧;
传输作为对PS-Poll帧或触发帧的响应的ACK帧;及
从主接入点接收为线端终端缓存的数据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传输作为对数据帧的响应的ACK帧;
向线端终端传输数据帧;及
从线端终端接收作为对数据帧的响应的ACK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线端终端传输数据帧;及
从线端终端接收作为对数据帧的响应的ACK帧。
CN201480037588.6A 2013-07-10 2014-07-09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57063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30081147 2013-07-10
KR10-2013-0081147 2013-07-10
PCT/KR2014/006165 WO2015005677A1 (ko) 2013-07-10 2014-07-09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6377A true CN105706377A (zh) 2016-06-22

Family

ID=52280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7588.6A Pending CN105706377A (zh) 2013-07-10 2014-07-09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1361B2 (zh)
KR (1) KR102213058B1 (zh)
CN (1) CN105706377A (zh)
WO (1) WO201500567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9028A (zh) * 2016-10-19 2018-04-2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08055703A (zh) * 2017-12-27 2018-05-1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占用方法、主设备和从设备
CN112004258A (zh) * 2020-08-14 2020-11-27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261241A (zh) * 2019-12-11 2021-08-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重关联指示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5170B1 (fr) * 2013-12-16 2018-01-12 Sagemcom Broadband Sas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 comportant des moyens d'association d'un terminal de radiocommunication avec une station de radiocommunication, station et terminal de radiocommunication d'un tel systeme et procede d'association.
EP3285348B1 (en) * 2015-01-13 2020-06-03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Sleep current failure detection
US9854520B2 (en) 2015-01-20 2017-12-26 Intel IP Corporation Power saving channel access for wireless devices in dense wireless networks
US9706577B2 (en) * 2015-04-13 2017-07-11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station (STA) and access point (AP)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contention using cascaded trigger frames
KR102363476B1 (ko) 2015-05-15 2022-02-16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무작위 접속을 기초로 복수의 무선 통신 단말로부터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WO2016200182A1 (ko) * 2015-06-10 2016-1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nav를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250315B2 (en) 2015-12-30 2019-04-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basic service set communications
EP3823414A1 (en) * 2019-11-13 2021-05-19 University Of Oulu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relay connectivity in etsi smartban
CN115884444A (zh) * 2022-10-27 2023-03-31 张春帅 一种多个智能设备建立即时性无线通信交互网络的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7465A (zh) * 2006-05-31 2009-06-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基于多重标识符的漫游支持的物理层中继器
US20090279474A1 (en) * 2008-05-08 2009-11-12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ereof for use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CN101854207A (zh) * 2010-04-16 2010-10-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高速无线个域网中信标帧中继的方法
CN102474795A (zh) * 2010-06-18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WO2012142339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con signals for repeaters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812648A (zh) * 2010-03-11 2012-12-0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无线系统协调器、源装置、中继装置的通信方法及帧结构
WO2013012263A1 (en) * 2011-07-19 2013-01-24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KR20130041604A (ko) * 2011-10-17 2013-04-25 주식회사 호서텔넷 단일채널을 이용한 데이터중계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3074193A1 (en) * 2011-11-16 2013-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stations by optimizing contention period overhead with station grouping, proxy csma, and tim monito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45946B2 (en) * 2003-07-07 2007-07-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Optimal power saving scheduler for 802.11e APSD
KR101261434B1 (ko) * 2006-01-19 2013-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광역 망 내에 무선 지역 망 형성방법 및 이를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
KR101358523B1 (ko) * 2010-05-26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20275362A1 (en) * 2011-04-30 2012-11-0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Devices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signaling
KR20140024382A (ko) * 2011-05-26 2014-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클라이언트 협력을 위한 연결 해제 방법 및 장치
US10091688B2 (en) * 2012-12-07 2018-10-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et relaying
GB2509519B (en) * 2013-01-04 2018-02-14 Broadcom Corp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anaging acknowledgements
CN104919889B (zh) * 2013-01-11 2018-11-0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无线局域网中的范围扩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7465A (zh) * 2006-05-31 2009-06-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基于多重标识符的漫游支持的物理层中继器
US20090279474A1 (en) * 2008-05-08 2009-11-12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ereof for use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CN102812648A (zh) * 2010-03-11 2012-12-0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无线系统协调器、源装置、中继装置的通信方法及帧结构
CN101854207A (zh) * 2010-04-16 2010-10-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高速无线个域网中信标帧中继的方法
CN102474795A (zh) * 2010-06-18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WO2012142339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con signals for repeaters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3012263A1 (en) * 2011-07-19 2013-01-24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KR20130041604A (ko) * 2011-10-17 2013-04-25 주식회사 호서텔넷 단일채널을 이용한 데이터중계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3074193A1 (en) * 2011-11-16 2013-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stations by optimizing contention period overhead with station grouping, proxy csma, and tim monitoring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9028A (zh) * 2016-10-19 2018-04-2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07969028B (zh) * 2016-10-19 2021-04-2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08055703A (zh) * 2017-12-27 2018-05-1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占用方法、主设备和从设备
CN108055703B (zh) * 2017-12-27 2020-08-2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占用方法、主设备和从设备
CN113261241A (zh) * 2019-12-11 2021-08-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重关联指示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2004258A (zh) * 2020-08-14 2020-11-27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004258B (zh) * 2020-08-14 2023-03-14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13058B1 (ko) 2021-02-05
US10271361B2 (en) 2019-04-23
KR20150007252A (ko) 2015-01-20
US20160174270A1 (en) 2016-06-16
WO2015005677A1 (ko) 2015-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6377A (zh)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072167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10098114B2 (en) Method for alleviating hidden node problem in WLAN system
CN102948091B (zh) 在无线lan系统中收发数据的方法
CN105359590B (zh) 无线局域网系统内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79145A (zh) 在无限局域网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12691B (zh) 一种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接入信道的方法
CN105340350B (zh) 在无线lan系统中的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11344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 power communic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521288B (zh)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搜寻接入点的方法
CN104541551A (zh)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的主动扫描方法
CN104412632A (zh) 一种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改变aid的方法
CN105340317A (zh) 用于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控制流量的方法和设备
US101878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LA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