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8899B - 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8899B
CN102158899B CN201010111434.0A CN201010111434A CN102158899B CN 102158899 B CN102158899 B CN 102158899B CN 201010111434 A CN201010111434 A CN 201010111434A CN 102158899 B CN102158899 B CN 102158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sequence number
service data
protocol data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14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8899A (zh
Inventor
焦斌
蔺波
张冬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114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58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58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8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8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8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向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使得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序列号,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该装置包括:封装模块和第一发送模块。该系统包括:源中继节点和目标基站。本发明实施例对UE未确认的数据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Description

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增强(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以下简称:LTE-Advance)系统中,为了改善小区边缘的覆盖情况,对原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以下简称:LTE)的无线接入网络进行扩展,引入了中继节点(Relay Node;以下简称:RN),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以下简称:UE)的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以下简称:EPS)承载提供无线回程。每个RN只有一个控制基站(Donor eNB;以下简称:DeNB)为其提供无线回程服务。
若UE从RN接入网络,则该RN向UE下发的数据需经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以下简称:PDCP)封装,即,进行加密、添加校验信息及分配序列号(Sequence Number;以下简称:SN)等处理,再向UE下发。如果UE正确接收到经PDCP封装的数据,则向RN发送确认消息以确认。若RN未收到UE对于某数据的确认消息,则该数据称为UE未确认的数据。
但是,当UE从源RN切换到某目标基站后,在源RN的数据缓存中还包含已经过PDCP封装但UE未确认的数据,源RN无法确认UE是否正确接收这些数据,这将导致无法实现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源RN的数据缓存中包含已经过PDCP封装但UE未确认的数据,从而无法确认UE是否正确接收这些数据的缺陷,实现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向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使得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向目标基站发送序列号列表,所述序列号列表包括:用户设备未确认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单元;以使得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序列号列表中的序列号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接收源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为经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所述业务数据单元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其中,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接收源中继节点发送的序列号列表,所述序列号列表包括:用户设备未确认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依次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将所述序列号列表中的序列号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节点,包括:
封装模块,用于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所述封装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使得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继节点,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序列号列表,所述序列号列表包括:用户设备未确认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单元;以使得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序列号列表中的序列号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为经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所述业务数据单元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其中,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中继节点发送的序列号列表,所述序列号列表包括:用户设备未确认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以及依次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分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序列号列表中的序列号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包括:
源中继节点,用于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并发送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目标基站,用于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包括:
源中继节点,用于发送序列号列表,所述序列号列表包括:用户设备未确认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并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目标基站,用于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序列号列表,以及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将所述序列号列表中的序列号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对UE未确认的数据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再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中继节点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继节点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继节点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基站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基站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基站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一实施例的系统框图;
图16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中继网络中,未经过PDCP封装的数据,称为业务数据单元(ServingData Unit;以下简称:SDU);而经过PDCP封装的数据,则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以下简称:PDU)。图1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步骤101、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其中,第二PDU中包括:SDU,及第一PDU中为SDU分配的SN。
该UE未确认的第一PDU指:若RN向UE下发经过PDCP封装的SDU后,即下发第一PDU后,未收到UE针对该第一PDU反馈的确认消息,则称该第一PDU为UE未确认的第一PDU。以下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解释。
上述步骤可以由源RN来完成,发生在由源RN向目标基站切换的过程中。
上述第一PDU中包含源RN在对向UE发送的SDU进行PDCP封装过程中为该SDU分配的SN。在对上述SDU进行再次PDCP封装生成切换过程中发往目标基站的第二PDU时,该第二PDU中应包含与第一PDU中相同的SN;从而使得目标基站在获取该第二PDU后能够准确获知UE未确认的PDU有哪些。目标基站获取这些数据后,继续向UE发送,使UE能够将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与源RN发送的数据对应的SN接续起来,因此既保证了RN在切换前发送成功的数据不被重发,又保证了未被确认的数据能够继续被UE接收,从而实现了无损切换,节省了网络资源。
步骤102、向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二PDU;以使得目标基站根据第二PDU获取SDU及SN,并根据该SN依序向UE下发SDU。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目标基站可以为目标DeNB、目标eNB或者目标RN等。当目标基站为目标eNB或目标RN时,源RN通过其对应的DeNB与目标eNB或目标RN进行通信。当UE从源RN切换到目标基站时,源RN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可以包括加密、添加校验信息及分配SN等处理,得到第二PDU,然后向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二PDU。当目标基站接收到第二PDU时,对该第二PDU进行相应的PDCP解封装,得到SDU及SN,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目标基站可以利用目标侧的加密算法对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三PDU后再下发至UE。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可选的,步骤101中,可采用空加密算法,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即源RN对SDU不进行加密,而直接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具体如图2对应实施例所示:
图2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基站以目标DeNB为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步骤201、源RN与目标DeNB处于切换准备阶段;
步骤202、源RN确认切换准备完成后,向UE发送切换指令;
步骤203、源RN采用空加密算法,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其中,第二PDU中包括:SDU,及第一PDU中为SDU分配的SN;
步骤204、源RN向目标DeNB发送该第二PDU;
步骤205、目标DeNB根据第二PDU的头信息将该第二PDU与未经过PDCP处理的普通SDU区分开,从第二PDU的明文信息中获取SDU及SN,并根据该SN依序向UE下发SDU。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空加密等封装处理后,转发至目标DeNB,由目标DeNB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DeNB之间的无损切换。
可选的,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步骤101之前可以包括:
向目标基站发送源侧加密信息,该源侧加密信息包括源RN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源RN可以在切换准备阶段通过控制面信道向目标基站发送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该加密参数可以包括:数据计数值(Count)、无线承载指示(Radio Bearer ID)、数据流方向(Direction)和密钥块长度(Length)等。加密算法信息为源RN采用的加密算法的类型信息。
此时,步骤101可以包括:
根据源侧加密信息,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
具体如图3对应实施例所示:
图3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再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基站以目标DeNB为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步骤301、在切换准备阶段,源RN向目标DeNB发送源侧加密信息,该源侧加密信息包括源RN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
步骤302、源RN确认切换准备完成后,向UE发送切换指令;
步骤303、源RN根据源侧加密信息,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其中,第二PDU中包括:SDU,及第一PDU中为SDU分配的SN;
步骤304、源RN向目标DeNB发送该第二PDU;
步骤305、目标DeNB根据第二PDU的头信息将该第二PDU与未经过PDCP处理的普通SDU区分开,根据接收到的源侧加密信息对第二PDU进行PDCP解封装,获取SDU及SN,并根据该SN依序向UE下发SDU。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可选的,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步骤101之前可以包括:
接收目标基站发送的目标侧加密信息,该目标侧加密信息包括目标基站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目标基站可以在切换准备阶段通过控制面信道向源RN发送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该加密参数可以包括:数据计数值(Count)、无线承载指示(Radio Bearer ID)、数据流方向(Direction)和密钥块长度(Length)等。加密算法信息为目标基站采用的加密算法的类型信息。
此时,步骤101可以包括:
根据目标侧加密信息,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
具体如图4对应实施例所示:
图4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基站以目标DeNB为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切换准备阶段,目标DeNB向源RN发送目标侧加密信息,该目标侧加密信息包括目标DeNB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
步骤402、源RN确认切换准备完成后,向UE发送切换指令;
步骤403、源RN根据目标侧加密信息,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其中,第二PDU中包括:SDU,及第一PDU中为SDU分配的SN;
步骤404、源RN向目标DeNB发送该第二PDU;
步骤405、目标DeNB根据第二PDU的头信息将该第二PDU与未经过PDCP处理的普通SDU区分开,根据目标侧加密信息对第二PDU进行PDCP解封装,获取SDU及SN,并根据该SN依序向UE下发SDU。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图5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步骤501、向目标基站发送序列号列表,该序列号列表包括:UE未确认的PDU中的SN,该SN为PDU中为所封装的SDU分配的SN;
上述UE未确认的PDU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相应的,PDU对应的SDU也为一个或者多个,并且不同SDU分别对应于不同的SN,相应的,序列号列表中包含的SN为一个或多个。
上述步骤可以由源RN来完成,发生在由源RN向目标基站切换的过程中。
上述PDU中包含源RN在对向UE发送的SDU进行PDCP封装过程中为该SDU分配的SN。在将上述SDU发往目标基站之前,源RN首先向目标基站发送序列号列表,对于源RN中UE未确认的PDU,为所封装的SDU分配的SN则全部包含在序列号列表中,从而使得目标基站在获取该序列号列表后能够准确获知UE未确认的PDU有哪些。目标基站获取这些数据后,继续向UE发送,使UE能够将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与源RN发送的数据对应的SN接续起来,因此既保证了RN在切换前发送成功的数据不被重发,又保证了未被确认的数据能够继续被UE接收,从而实现了无损切换,节省了网络资源。
步骤502、按照序列号的顺序向目标基站发送SDU;以使得目标基站将序列号列表中的序列号依序分配给到接收的SDU,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目标基站可以为目标DeNB、目标eNB或者目标RN等。当目标基站为目标eNB或目标RN时,源RN通过其对应的DeNB与目标eNB或目标RN进行通信。当UE从源RN切换到目标基站时,源RN向目标基站发送序列号列表,该序列号列表可以包括源RN中所有与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的SN,然后按照SN的顺序(例如,由小到大的顺序,由大到小的顺序等)向目标基站发送SDU,以使得目标基站将序列号列表中的SN依序分配给当前接收的SDU,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或者目标基站可以利用目标侧的加密算法对SDU进行PDCP封装后再下发至UE。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图6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基站以目标eNB为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步骤601、在从源RN向目标eNB的切换准备阶段,源RN向目标eNB发送序列号列表,该序列号列表包括:UE未确认的PDU中的SN,该SN为PDU中为所封装的SDU分配的SN;
步骤602、源RN确认切换准备完成后,向UE发送切换指令;
步骤603、源RN按照SN由小到大的顺序向目标eNB发送SDU;
步骤604、目标eNB将序列号列表中的SN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SDU,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
上述UE未确认的PDU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相应的,PDU对应的SDU也为一个或者多个,并且不同SDU分别对应于不同的SN。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在执行步骤601之前,即在从源RN向目标eNB的切换准备阶段之前,源RN向UE发送了5个SDU(例如:SDU1,SDU2,SDU 3,SDU4,SDU5)进行PDCP封装后分别对应的PDU(例如:PDU1、PDU2,PDU3,PDU4,PDU5),且在上述PDCP封装过程中源RN按照自然数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向每个SDU分配SN,使得上述5个SDU分别对应于SN:“1”,“2”,“3”,“4”和“5”。则在从源RN向目标eNB的切换准备阶段,即步骤601中,若SDU1和SDU4对应的PDU1和PDU4已得到UE的确认,则源RN向目标eNB发送序列号列表,该序列号列表中的SN包括UE未确认的PDU2,PDU3,PDU5分别对应的SN:“2”、“3”和“5”。相应的,在步骤603中,源RN依次向目标eNB发送SDU2,SDU3,SDU5。从而在步骤604中,目标eNB可以将从源RN获取的序列号列表中的SN“2”分配给接收到的SDU2,将从源RN获取的序列号列表中的SN“3”分配给接收到的SDU3,将从源RN获取的序列号列表中的SN“5”分配给接收到的SDU5;并依次向UE下发SDU2,SDU3和SDU5。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图7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步骤701、接收源RN发送的第二PDU,该第二PDU为经过PDCP封装的SDU,该SDU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其中,第二PDU中包括:SDU,及第一PDU中为SDU分配的SN;
上述步骤可以由目标基站来完成。目标基站可以为目标DeNB、目标eNB或者目标RN等。
在由源RN向目标基站切换的过程中,上述第一PDU中包含源RN在对向UE发送的SDU进行PDCP封装过程中为该SDU分配的SN。在源RN对上述SDU进行再次PDCP封装生成切换过程中发往目标基站的第二PDU时,该第二PDU中应包含与第一PDU中相同的SN;从而使得目标基站在获取该第二PDU后能够准确获知UE未确认的PDU有哪些。目标基站获取这些数据后,继续向UE发送,使UE能够将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与源RN发送的数据对应的SN接续起来,因此既保证了RN在切换前发送成功的数据不被重发,又保证了未被确认的数据能够继续被UE接收,从而实现了无损切换,节省了网络资源。
步骤702、根据该第二PDU,获取SDU及SN,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或者可以利用目标侧的加密算法对SDU进行PDCP封装后再下发至UE。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基站为目标eNB或目标RN时,源RN通过其对应的DeNB与目标eNB或目标RN进行通信。当UE从源RN切换到目标基站时,源RN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可以包括加密,添加校验信息及分配SN等处理,得到第二PDU,然后向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二PDU。当目标基站接收到第二PDU时,对该第二PDU进行相应的PDCP解封装,得到SDU及SN,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目标基站可以利用目标侧的加密算法对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三PDU后再下发至UE。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可选的,上述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步骤701之前,还可以包括:
接收源RN发送的源侧加密信息,该源侧加密信息包括源RN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源RN可以在切换准备阶段通过控制面信道向目标基站发送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该加密参数可以包括:数据计数值(Count)、无线承载指示(Radio Bearer ID)、数据流方向(Direction)和密钥块长度(Length)等。加密算法信息为源RN采用的加密算法的类型信息。
此时,获取SDU及SN的步骤可以包括:
根据源侧加密信息,对接收到的第二PDU进行PDCP解封装,得到SDU及SN。
可选的,上述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步骤701之前,还可以包括:
向源RN发送目标侧加密信息,该目标侧加密信息包括目标基站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目标基站可以在切换准备阶段通过控制面信道向源RN发送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该加密参数可以包括:数据计数值(Count)、无线承载指示(Radio Bearer ID)、数据流方向(Direction)和密钥块长度(Length)等。加密算法信息为目标基站采用的加密算法的类型信息。
此时,获取SDU及SN的步骤可以包括:
根据目标侧加密信息,对接收到的第二PDU进行PDCP封装,得到SDU及SN。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图8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步骤801、接收源RN发送的序列号列表,该序列号列表包括:UE未确认的PDU中的SN,该SN为PDU中为所封装的SDU分配的SN;
步骤802、依次接收源RN按照SN的顺序发送的SDU;
步骤803、将序列号列表中的SN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SDU,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可以由目标基站来完成。上述目标基站可以为目标DeNB、目标eNB或者目标RN等。当目标基站为目标eNB或目标RN时,源RN通过其对应的DeNB与目标eNB或目标RN进行通信。当UE从源RN切换到目标基站时,源RN向目标基站发送序列号列表,该序列号列表可以包括源RN中所有与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的SN,然后按照SN的顺序(例如,由小到大的顺序,由大到小的顺序等)向目标基站发送SDU。上述UE未确认的PDU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相应的,PDU对应的SDU也为一个或者多个,并且不同SDU分别对应于不同的SN,相应的,序列号列表中包含的SN为一个或多个。目标基站将序列号列表中的SN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SDU,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或者目标基站也可以利用目标侧的加密算法对SDU进行PDCP封装后再下发至UE。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时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发明中继节点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种中继节点,能够实现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包91和第一发送模块92。其中,封装模块91用于对与UE未确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其中,第二PDU中第一PDU中为SDU分配的SN;第一发送模块92用于向目标基块91得到的第二PDU,以使得目标基站根据第二PDU获取SDU该SN依序向UE下发SDU。
实施例的中继节点为源RN。上述目标基站可以为目标DeNB、目标RN等。当目标基站为目标eNB或目标RN时,源RN通过其对标eNB或目标RN进行通信。当UE从源RN切换到目标基站时,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可以包括检信息及分配SN等处理,得到第二PDU,然后第一发送模块92送该第二PDU。当目标基站接收到第二PDU时,对该第二PDUCP解封装,得到SDU及SN,并根据该SN依序向UE下发SDU。利用目标侧的加密算法对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三PDU后施例的中继节点,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的无损切换。
封装模块91具体用于采用空加密算法,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即封装模块91对SDU不进行进行添加校验信息及分配SN等处理,得到第二PDU。,第一发送模块92还可以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源侧加密信息,息包括源RN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第一发送模块92可以在切换准备阶段通过控制面信道向目标基站发送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该加密参数可以包括:数据计数值(Count)、无线承载指示(Radio BearerID)、数据流方向(Direction)和密钥块长度(Length)等。加密算法信息为源RN采用的加密算法的类型信息。
此时,封装模块91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发送模块92发送的源侧加密信息,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
图10为本发明中继节点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上述中继节点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001,该第一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目标基站发送的目标侧加密信息,该目标侧加密信息包括目标基站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目标基站可以在切换准备阶段通过控制面信道向第一接收模块1001发送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该加密参数可以包括:数据计数值(Count)、无线承载指示(Radio Bearer ID)、数据流方向(Direction)和密钥块长度(Length)等。加密算法信息为目标基站采用的加密算法的类型信息。
此时,封装模块91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接收模块1001接收到的目标侧加密信息,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节点,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图11为本发明中继节点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节点,能够实现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包括:第二发送模块1101和第三发送模块1102。其中,第二发送模块1101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序列号列表,该序列号列表包括:UE未确认的PDU中的SN,该SN为PDU中为所封装的SDU分配的SN;第三发送模块1102用于按照序列号的顺序向目标基站发送SDU,以使得目标基站将序列号列表中的SN依次分配给接收到的SDU,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节点为源RN。上述目标基站可以为目标DeNB、目标eNB或者目标RN等。当目标基站为目标eNB或目标RN时,源RN通过其对应的DeNB与目标eNB或目标RN进行通信。上述UE未确认的PDU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相应的,PDU对应的SDU也为一个或者多个,并且不同SDU分别对应于不同的SN,相应的,序列号列表中包含的SN为一个或多个。当UE从源RN切换到目标基站时,第二发送模块1101向目标基站发送序列号列表,该序列号列表可以包括源RN中所有与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的SN,然后第三发送模块1102按照SN的顺序(例如,由小到大的顺序,由大到小的顺序等)向目标基站发送SDU,以使得目标基站将序列号列表中的SN依序分配给当前接收的SDU,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或者目标基站可以利用目标侧的加密算法对SDU进行PDCP封装后再下发至UE。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节点,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图12为本发明基站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能够实现上述图7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201和获取模块1202。其中,第二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源RN发送的第二PDU,该第二PDU为经过PDCP封装的SDU,该SDU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其中,第二PDU中包括:SDU,及第一PDU中为SDU分配的SN;获取模块1202用于根据该第二PDU获取SDU及SN,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
本实施例的基站为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可以为目标DeNB、目标eNB或者目标RN等。当目标基站为目标eNB或目标RN时,源RN通过其对应的DeNB与目标eNB或目标RN进行通信。当UE从源RN切换到目标基站时,源RN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可以包括加密,添加校验信息及分配SN等处理,得到第二PDU,然后向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二PDU。当第二接收模块1201接收到第二PDU时,获取模块1202对该第二PDU进行相应的PDCP解封装,得到SDU及SN,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目标基站可以利用目标侧的加密算法对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三PDU后再下发至UE。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接收源RN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PDCP解封装后下发至UE,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具体地,第二接收模块1201还可以用于接收源RN发送的源侧加密信息,该源侧加密信息包括所述源中继节点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源RN可以在切换准备阶段通过控制面信道向第二接收模块1201发送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该加密参数可以包括:数据计数值(Count)、无线承载指示(RadioBearer ID)、数据流方向(Direction)和密钥块长度(Length)等。加密算法信息为源RN采用的加密算法的类型信息。
此时,获取模块1202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接收模块1201接收到的源侧加密信息,对接收到的第二PDU进行PDCP解封装,得到SDU及SN。
图13为本发明基站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上述基站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的基站,还可以包括:第四发送模块1301,该第四发送模块1301用于向源RN发送目标侧加密信息,该目标侧加密信息包括目标基站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第四发送模块1301可以在切换准备阶段通过控制面信道向源RN发送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该加密参数可以包括:数据计数值(Count)、无线承载指示(Radio Bearer ID)、数据流方向(Direction)和密钥块长度(Length)等。加密算法信息为目标基站采用的加密算法的类型信息。
此时,获取模块1202具体用于根据第四发送模块1301发送的目标侧加密信息,对接收到的第二PDU进行PDCP解封装,得到SDUSN。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接收源RN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PDCP解封装后下发至UE,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在上述图12或图1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当目标基站为目标DeNB时,该目标DeNB还可以包括:第一判断模块和第一转发模块。其中第一判断模块可以判断第二接收模块1201接收到的第二PDU的目的地址与本地地址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各模块依上述图12或图13所示的实施例进行后续操作;若不一致,则第一转发模块将第二PDU转发至目的地址,由目的地址对应的装置进行后续操作。
图14为本发明基站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能够实现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中对应的方法,包括:第三接收模块1401和分配模块1402。其中第三接收模块1401用于接收源RN发送的序列号列表,该序列号列表包括:UE未确认的PDU中的SN,该SN为PDU中为所封装的SDU分配的SN,以及接收源RN按照序列号的顺序发送的SDU;分配模块1402用于将第三接收模块1401接收到的序列号列表中的SN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SDU,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为目标基站。上述目标基站可以为目标DeNB、目标eNB或者目标RN等。当目标基站为目标eNB或目标RN时,源RN通过其对应的DeNB与目标eNB或目标RN进行通信。当UE从源RN切换到目标基站时,源RN向第三接收模块1401发送序列号列表,该序列号列表可以包括所有UE未确认的PDU中的SN,然后按照SN的顺序(例如,由小到大的顺序,由大到小的顺序等)向第三接收模块1401发送SDU。分配模块1402将序列号列表中的SN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SDU,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或者目标基站可以利用目标侧的加密算法对SDU进行PDCP封装后再下发至UE。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接收源RN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PDCP解封装后下发至UE,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在上述图14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当目标基站为目标DeNB时,该目标DeNB还可以包括:第二判断模块和第二转发模块。其中第二判断模块可以判断第三接收模块1401接收到的序列号列表和SDU的目的地址与本地地址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各模块依上述图14所示的实施例进行后续操作;若不一致,则第二转发模块将序列号列表和SDU转发至目的地址,由目的地址对应的装置进行后续操作。
图15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一实施例的系统框图。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包括:源RN1501和目标基站1502。其中,源RN1501用于对与UE未确认的第一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得到第二PDU,并发送第二PDU,其中,第二PDU中包括:SDU,及第一PDU中为SDU分配的SN;目标基站1502用于接收源RN1501发送的第二PDU,根据该第二PDU获取SDU及SN,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
本系统实施例中源RN1501的功能如上述图9所示中继节点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目标基站1502的功能如上述图12所示基站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中,源RN1501用于发送序列号列表,该序列号列表包括:UE未确认的PDU中的SN,该SN为PDU中为所封装的SDU分配的SN,并按照SN的顺序发送SDU;目标基站1502用于接收源RN1501发送的序列号列表,以及接收源RN1501按照SN的顺序发送的SDU,将序列号列表中的SN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SDU,并根据SN依序向UE下发SDU。
本系统实施例中源RN1501的功能如上述图11所示中继节点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目标基站1502的功能如上述图14所示基站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源RN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无损切换。
图16为本发明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系统框图。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包括:源RN1601、DeNB1602和目标eNB1603。
在本实施例中,源RN1601的功能可以如上述图9所示中继节点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目标eNB1603的功能可以如上述图12所示基站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DeNB1602仅用于转发源RN1601与目标eNB1603之间传输的数据。
源RN1601的功能也可以如上述图11所示中继节点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目标eNB1603的功能也可以如上述图14所示基站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DeNB1602仅用于转发源RN1601与目标eNB1603之间传输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源RN对UE未确认的PDU对应的SDU进行PDCP封装后,转发至目标eNB,由目标基站下发UE未确认的数据,实现了源RN通过DeNB与目标eNB之间的无损切换。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所述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包括:
采用空加密算法,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向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使得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源侧加密信息,所述源侧加密信息包括源中继节点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
所述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包括:
根据所述源侧加密信息,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目标侧加密信息,所述目标侧加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基站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
所述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侧加密信息,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4.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目标基站发送序列号列表,所述序列号列表包括:用户设备未确认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单元;以使得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序列号列表中的序列号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5.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源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为经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所述业务数据单元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其中,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源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发送的源侧加密信息,所述源侧加密信息包括所述源中继节点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
所述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包括:
根据所述源侧加密信息,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源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源中继节点发送目标侧加密信息,所述目标侧加密信息包括目标基站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
所述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侧加密信息,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
8.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源中继节点发送的序列号列表,所述序列号列表包括:用户设备未确认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依次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将所述序列号列表中的序列号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9.一种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装模块,用于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所述封装模块具体用于采用空加密算法,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所述封装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使得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源侧加密信息,所述源侧加密信息包括源中继节点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
所述封装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源侧加密信息,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目标侧加密信息,所述目标侧加密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基站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
所述封装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目标侧加密信息,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
12.一种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序列号列表,所述序列号列表包括:用户设备未确认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单元;以使得所述目标基站将所述序列号列表中的序列号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为经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所述业务数据单元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其中,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发送的源侧加密信息,所述源侧加密信息包括所述源中继节点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源侧加密信息,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源中继节点发送目标侧加密信息,所述目标侧加密信息包括目标基站的加密参数和加密算法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目标侧加密信息,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中继节点发送的序列号列表,所述序列号列表包括:用户设备未确认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以及依次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分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序列号列表中的序列号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17.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中继节点,用于对与用户设备未确认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对应的业务数据单元进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封装,得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并发送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中包括: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
目标基站,用于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获取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及所述序列号,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18.一种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中继节点,用于发送序列号列表,所述序列号列表包括:用户设备未确认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序列号,所述序列号为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为所封装的业务数据单元分配的序列号,并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发送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目标基站,用于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序列号列表,以及接收所述源中继节点按照所述序列号的顺序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将所述序列号列表中的序列号依序分配给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单元,并根据所述序列号依序向所述用户设备下发所述业务数据单元。
CN201010111434.0A 2010-02-12 2010-02-12 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2158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1434.0A CN102158899B (zh) 2010-02-12 2010-02-12 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1434.0A CN102158899B (zh) 2010-02-12 2010-02-12 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8899A CN102158899A (zh) 2011-08-17
CN102158899B true CN102158899B (zh) 2015-01-07

Family

ID=44440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1434.0A Active CN102158899B (zh) 2010-02-12 2010-02-12 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588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3802B (zh) * 2012-08-15 2015-09-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3888215B (zh) * 2012-12-21 2017-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14139109A1 (zh) * 2013-03-13 2014-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813131A (zh) * 2014-12-31 2016-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获取方法、发送装置及获取装置
WO2018058444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加密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47727B (zh) * 2017-01-24 2023-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869315A (zh) * 2018-04-20 2020-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性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11310207B (zh) * 2020-02-14 2020-12-15 深圳市创富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商务系统及服务器
WO2024092657A1 (en) * 2022-11-03 2024-05-10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3534A (zh) * 2006-08-17 2007-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1892B (zh) * 2007-09-29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s1切换的下行及上行数据包转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3534A (zh) * 2006-08-17 2007-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8899A (zh) 201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8899B (zh) 中继网络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JP7440562B2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EP378548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1148305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node, and system
US1139536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PDCP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90863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equence of data units betwee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network
TWI762684B (zh) 切換方法、存取網設備和終端設備
CN104782059B (zh)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US20130322464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radio protocol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transmitter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N102215476B (zh) 中继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46950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90017309A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cp 버전 변경에 따른 재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2791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rocessing load betwee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when applying new qos model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7500768A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シャント伝送の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02301818A (zh) 中继链路中处理数据的方法、中继节点和系统
US20200045766A1 (en) Wireless nod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WO2015170722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JP5457480B2 (ja) 移動体通信用試験装置及び試験方法
KR20110021678A (ko)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릴레이 매체접속제어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20190019000A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패킷 중복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711756B2 (en) Efficient relay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dure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2065471B (zh) 中继通信网络中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US110571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efficient switching on a split bearer
CN102026279A (zh) 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和系统
CN107027136B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