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6279A - 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6279A
CN102026279A CN200910190396XA CN200910190396A CN102026279A CN 102026279 A CN102026279 A CN 102026279A CN 200910190396X A CN200910190396X A CN 200910190396XA CN 200910190396 A CN200910190396 A CN 200910190396A CN 102026279 A CN102026279 A CN 102026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sources
hfn
enb
sources bag
destination en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903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达菲
张健
贺美芳
陈东丽
王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903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26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26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62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及系统。源侧eNB将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发送给目的侧eNB,所述目的侧eNB根据获取的所述HFN信息,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包分配HFN,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包指源侧eNB反传的并经过PDCP处理的数据包。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正确获取到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保证了用户数据在切换过程中的连续传输,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切换时的数据反传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切换是移动通信系统中保护用户移动性的一个基本处理流程,用户在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移动时,切换能够保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向演进基站(eNB,E-UTRAN Node B:E-UTRAN是Evolved UTRAN,UTRAN是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发送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eNB根据测量报告选择另外一个eNB作为切换的目的侧eNB,发起切换的该eNB为源侧eNB。源侧eNB检测到与目的侧eNB之间存在X2连接,并且两个eNB位于同一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管理范围内时,源侧eNB将发起X2切换的请求。
图1为X2切换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具体处理包括:
源侧eNB向目的侧eNB发送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消息;
目的侧eNB收到切换请求消息后,向源侧eNB返回请求应答(HandoverRequest Ack)消息;
源侧eNB收到切换请求应答消息后,向UE发送切换命令(HandoverCommand)消息,通知UE进行切换;
源侧eNB向目的侧eNB发送序号状态传输(SN Status Transfer)消息,消息携带了为目的侧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分配的上行计数值(ULCOUNT Value)以及下行计数值(DL COUNT Value),其COUNT(计数值)的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
源侧eNB向目的侧eNB发送反传数据。
UE收到切换命令消息后,进行切换,向目的侧eNB发送切换确认(Handover Confirm)消息,告知目的侧eNB已建立空口链路,此时,UE开始向目的侧eNB发送上行数据,同时,目的侧eNB开始向UE发送缓存的来自源侧eNB的反传数据。
36.300协议对于切换时PDCP的序号(SN,Sequence Number)和超帧号(HFN,Hyper Frame Number)的维护有如下说明:为了保证按序投递和重复性消除,源侧eNB通知目的侧eNB下一个分配的下行经过PDCP处理的SN,用于目的侧eNB为收到的没有携带SN的数据包分配SN(该数据包可能来自源侧eNB或服务网关)。为了安全同步,源侧eNB为目的侧eNB提供了与上述SN对应的HFN,用于对与上述SN对应的数据包分配HFN。36.300协议的描述说明对数据包的SN和HFN的分配需同步。
切换过程中,目的侧eNB可能会收到两类来自源侧eNB的反传数据:设源侧eNB反传的数据包中,经过源侧eNB的PDCP处理的数据包是第一类数据包,未经过源侧eNB的PDCP处理的数据包是第二类数据包。
对于第一类数据包,由于源侧eNB的PDCP已经对其处理,所以已经为该数据包分配了SN和HFN,36.300协议中对此类数据包有明确的说明:将反传报文的PDCP SN携带在GTP-U(GPRS Tunnel Protocol-User Plane,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报文扩展头的“PDCP PDU number”域,目的侧eNB如果能从GTP-U报文中获得PDCP SN的话,则为该报文分配这个SN。因此,目的侧eNB收到的携带PDCP SN的报文即上述的第一类数据包。这里,协议仅描述了第一类数据包的SN的获取方法,对于HFN的获取方法没有提及。
源侧eNB向目的侧eNB发送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携带有DL COUNTValue,对此在36.423协议中有明确的说明:DL COUNT Value所对应的HFN和SN是用于目的侧eNB收到的第一个未携带PDCP SN的报文数据包。因此,DL COUNT Value用于上述的第二类数据包,进一步的,用于目的侧eNB收到的第一个第二类数据包。
由于反传报文中首先到达目的侧eNB的是第一类数据包,此类数据包的HFN的获取方法在协议中没有提及,因此此类数据包到达目的侧eNB后,无法为其分配HFN,进而无法处理此类数据包。进一步的,如果目的侧eNB为数据包分配了错误的HFN,则导致COUNT错误,目的侧eNB用该COUNT为数据包加密后,将数据发送到UE,UE用正确的COUNT解密,由于目的侧eNB和UE所用的COUNT不一致,导致UE会解密失败,进而将数据包丢弃,导致用户的体验大大降低。进一步的,如果UE将数据包丢弃后向目的侧eNB发送状态报告,告知目的侧eNB重新发送数据包,则使得空口资源被重传数据包占用,且由于目的侧eNB仍用错误的COUNT为数据包加密,导致UE在收到数据包后仍会解密失败,进而将数据包丢弃,整个过程中重传数据包占用了大量的空口资源,影响到其它业务数据的传输,导致用户的体验大大降低。
因此,正确获取第一类数据包的HFN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及系统,使目的侧eNB获取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为接收到的第一类数据包分配正确的HFN,从而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由源侧eNB将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发送给目的侧eNB,目的侧eNB根据获取的所述HFN信息,为接收到的第一类数据包分配HFN,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包是指:源侧eNB反传的并经过PDCP处理的数据包。
进一步地,所述源侧eNB还将第一类数据包的SN信息发送给目的侧eNB,目的侧eNB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包分配SN。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和SN信息,组成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
进一步地,所述目的侧eNB获取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包括:在SNStatus Transfer消息中增加信元,所述信元携带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或者HFN,目的侧eNB收到所述SN Status Transfer消息后,解析所述信元获取HFN。
进一步地,所述信元的属性为可选。
进一步地,所述目的侧eNB获取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还包括:在GTP-U首部中增加扩展头类型,所述类型的扩展头携带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或者HFN,目的侧eNB解析所述扩展头获取HFN。
进一步地,当源侧eNB识别有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时,获取所述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反传的系统,包括源侧eNB和目的侧eNB,其中,源侧eNB包括发送单元,用于把源侧eNB的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发送给目的侧eNB;
目的侧eNB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侧eNB发送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包;分配单元,用于把获取的所述HFN信息分配给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包。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SN信息;所述分配单元,还用于将获取的所述SN信息分配给目的侧eNB收到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包。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单元包括:增加信元单元,用于携带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或者HFN。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单元还包括:增加扩展头类型单元,所述类型的扩展头用于携带源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或者HFN。
进一步地,该数据反传系统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当源侧eNB识别有向目的侧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时,获取所述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本发明提供了正确获取第一类数据包的HFN的方法和系统,运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可以使目的侧eNB和UE所使用的COUNT一致,进而保证了用户数据在切换过程中的连续传输,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X2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COUNT值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类型为PDCP COUNT number的一种GTP-U扩展头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类型为PDCP HFN number的一种GTP-U扩展头的示意图;
图10为实现数据反传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称的第一类数据包是指:源侧eNB反传的并经过PDCP处理的数据包。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本发明提供了目的侧eNB获取第一类数据包的HFN的方法及系统。源侧eNB将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发送给目的侧eNB,目的侧eNB根据获取的HFN信息,为接收到的第一类数据包分配HFN,该HFN信息与目的侧eNB获取到的该第一类数据包的SN信息,组成该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目的侧eNB用该COUNT为数据包加密后,发送给UE,UE用该COUNT解密,此时,目的侧eNB和UE所用的COUNT一致,保证了UE解密成功,大大提高用户的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源侧eNB将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发送给目的侧eNB,目的侧eNB通过解析获取该HFN信息,然后为接收到的第一类数据包分配HFN。
方法实施例1
图4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实现数据的反传,具体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增加信元,当切换发生时,用于携带源侧eNB反传的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
其中,信元的属性为可选,即该信元对应的标志位或为1,或为0。
步骤402:源侧eNB发送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之前,识别是否有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如果有,则获取该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SN和HFN,并由此组成COUNT,填入到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的所述信元,并将该信元对应的标志位置为1;如果没有,则不填写所述信元,并将该信元对应的标志位置为0。
步骤402中识别的具体实现为:源侧eNB扫描PDCP处理后的缓冲区,如果缓冲区中有数据,则这些数据就是要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如果PDCP处理后缓冲区没有数据,则表示没有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
步骤403:源侧eNB发送SN Status Transfer消息到目的侧eNB。
步骤404:目的侧eNB从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获取步骤402中的所述信元对应的标志位的值,如果该标志位的值为0,则表示不解释该信元的内容,即没有第一类数据包,后续按协议流程处理,实施例结束;如果该标志位的值为1,则从所述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获取步骤402中的COUNT,进而解析获取到该COUNT对应的HFN。
步骤405:目的侧eNB接收到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将步骤404中获取的HFN作为该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方法实施例2
图5给出了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具体方法包括:
步骤501:在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增加信元,当切换发生时,用于携带源侧eNB反传的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其中,该信元的属性为可选,即该信元对应的标志位或为1,或为0。
步骤502:源侧eNB发送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之前,识别是否有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如果有,则获取该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HFN,填入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的所述信元,并将该信元对应的标志位置为1;如果没有,则不填写所述信元,并将该信元对应的标志位置为0。
步骤502中的识别的具体实现为:源侧eNB扫描PDCP处理后的缓冲区,如果缓冲区中有数据,则这些数据就是要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如果PDCP处理后缓冲区没有数据,则表示没有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
步骤503:源侧eNB发送SN Status Transfer消息到目的侧eNB。
步骤504:目的侧eNB从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获取步骤502中的所述信元对应的标志位的值,如果该标志位的值为0,则表示不解释该信元的内容,即没有第一类数据包,后续按协议流程来处理,实施例结束;如果该标志位为1,从所述SN StatusTransfer消息中获取步骤502中的HFN。
步骤505:目的侧eNB接收到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将步骤504中的HFN作为该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方法实施例3
图6给出了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具体方法包括:
步骤601:在GTP-U首部中增加扩展头类型:PDCP COUNT number,当切换发生时,该类型的扩展头用于携带源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
其中,扩展头的其中一种结构参考图如图7所示:扩展头的第一个字节表示扩展头长度,由于扩展头共占了8个字节,则长度字段填2,第2到第5个字节放所述COUNT的值,第6、7两个字节保留,不填,第8个字节填入下一个扩展头的类型。
步骤602:源侧eNB识别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
步骤602中识别的具体实现为:源侧eNB扫描PDCP处理后的缓冲区,如果缓冲区中有数据,则该数据为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如果缓冲区中没有数据,则实施例结束。
步骤603:在步骤602的第一类数据包的GTP-U头中携带步骤601中所述类型的扩展头,并在该扩展头中填入该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
步骤604:源侧eNB向目的侧eNB反传第一类数据包。
步骤605:目的侧eNB收到反传的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从该第一类数据包的GTP-U扩展头中获取该数据包的COUNT,进而解析获取该COUNT所对应的HFN。
步骤606:将步骤605中获取的HFN作为目的侧eNB接收到的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方法实施例4
图8示出了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具体方法包括:
步骤801:在GTP-U首部中增加扩展头类型:PDCP HFN number,当切换发生时,该类型的扩展头用于携带源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其中,扩展头的其中一种结构参考图如图9所示:扩展头的第一个字节表示扩展头的长度,由于扩展头共占8个字节,长度为2,第2到第4个字节放入HFN的值,由于HFN为20个比特,所以第4个字节使用高4个比特位,剩余的4个比特位保留,第5到第7个字节保留,不填,第8个字节填入下一个扩展头的类型值。
步骤802:源侧eNB识别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
步骤802中识别的具体实现为:源侧eNB扫描PDCP处理后的缓冲区,如果缓冲区中有数据,则数据为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如果缓冲区没有数据,则实施例结束。
步骤803:在步骤802的第一类数据包的GTP-U头中携带步骤801中所述类型的扩展头,并在该扩展头中填入该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步骤804:源侧eNB向目的侧eNB反传第一类数据包。
步骤805:目的侧eNB收到反传的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从该第一类数据包的GTP-U扩展头中获取该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步骤806:将步骤805中获取的HFN作为目的侧eNB接收到的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系统实施例
图10为本发明数据反传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系统由源侧eNB和目的侧eNB构成,其中,源侧eNB包括发送单元,用于把源侧eNB的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发送给目的侧eNB;目的侧eNB包括获取单元、接收单元和分配单元,其中:获取单元,用于目的侧eNB获取该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接收单元,用于目的侧eNB接收源侧eNB发送的第一类数据包;分配单元,用于目的侧eNB把获取的HFN信息分配给收到的第一类数据包。
其中,获取单元,还用于目的侧eNB获取第一类数据包的SN信息;分配单元,还用于把获取的SN信息分配给目的侧eNB接收到的第一类数据包。
其中,本发明的数据反传系统的发送单元可以包括:
增加信元单元,用于携带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或者HFN;判断单元,用于在源侧eNB发送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之前,判断是否有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如果有,则由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出该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
本发明的数据反传系统的发送单元可以包括:
增加扩展头类型单元,用于携带源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或者HFN;判断单元,用于当源侧eNB识别出有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时,由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出该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原理,但这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举的一些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实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属于本发明所付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源侧演进基站(eNB)将第一类数据包的超帧号(HFN)信息发送给目的侧eNB,所述目的侧eNB根据获取的所述HFN信息,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包分配HFN;
其中,所述第一类数据包是指源侧eNB反传的并经过PDCP处理的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侧eNB还将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序号(SN)信息发送给所述目的侧eNB,所述目的侧eNB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包分配S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和SN信息,组成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计数值(COUN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侧eNB获取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包括:
在序号状态传输(SN Status Transfer)消息中增加信元,所述信元携带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或者HFN,所述目的侧eNB收到所述SNStatus Transfer消息,解析所述信元获取HF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元的属性为可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侧eNB获取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还包括:
在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首部中增加扩展头类型,所述类型的扩展头携带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或者HFN,目的侧eNB解析所述扩展头获取HFN。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源侧eNB识别有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时,获取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8.一种实现数据反传的系统,包括源侧演进基站(eNB)和目的侧eNB,其特征在于,所述源侧eNB包括:发送单元,用于把源侧eNB的第一类数据包的超帧号(HFN)信息发送给目的侧eNB;
所述目的侧eNB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HFN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侧eNB发送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包;
分配单元,用于把获取的所述HFN信息分配给所述目的侧eNB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反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序号(SN)信息;所述分配单元,还用于把获取的所述SN信息分配给所述目的侧eNB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数据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反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增加信元单元,用于携带第一个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或者HFN。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反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增加扩展头类型单元,所述类型的扩展头用于携带源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的COUNT或者HFN。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反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当源侧eNB识别有向目的侧eNB反传的第一类数据包时,获取所述第一类数据包的HFN。
CN200910190396XA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2026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0396XA CN102026279A (zh)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0396XA CN102026279A (zh)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6279A true CN102026279A (zh) 2011-04-20

Family

ID=43866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90396XA Pending CN102026279A (zh) 2009-09-23 2009-09-23 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26279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5434A1 (zh) * 2011-07-25 2012-1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eNB
CN103533586A (zh) * 2012-07-03 2014-0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切换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层重建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82044A (zh) * 2012-08-10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8227497A1 (zh) * 2017-06-15 2018-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787759A (zh) * 2021-01-26 2021-05-11 白盒子(上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跨基站切换效率的方法
WO2021196854A1 (zh) * 2020-04-01 2021-10-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8903A1 (en) * 2007-10-30 200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fn handling at inter-base station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8903A1 (en) * 2007-10-30 200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fn handling at inter-base station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3GPP TS 36.323 V8.3.0》", 30 September 2008 *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3GPP TS 36.423 V8.2.0》", 30 June 2008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5434A1 (zh) * 2011-07-25 2012-1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eNB
CN103533586A (zh) * 2012-07-03 2014-0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切换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层重建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33586B (zh) * 2012-07-03 2016-07-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切换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层重建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82044A (zh) * 2012-08-10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4023269A1 (zh) * 2012-08-10 2014-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582044B (zh) * 2012-08-10 2018-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8227497A1 (zh) * 2017-06-15 2018-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1196854A1 (zh) * 2020-04-01 2021-10-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87759A (zh) * 2021-01-26 2021-05-11 白盒子(上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跨基站切换效率的方法
CN112787759B (zh) * 2021-01-26 2021-09-21 白盒子(上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跨基站切换效率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6001B2 (en)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3533586B (zh) 切换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层重建的方法和设备
EP2916572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KR101315853B1 (ko) 소스 기지국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처리 방법 및 소스 기지국 시스템
CN104935413B (zh)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及其执行的方法
CN104837127B (zh) 由辅基站和主基站执行的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
US8547900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radio protocol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transmitter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JP4991011B2 (ja) 無線装置とネットワーク間のデータユニットのシーケンスの送信のための無線通信方法
US20190104560A1 (en) Method of Data Recovery with Uplink Switching
KR101233171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US8379855B2 (en) Ciphering in a packet-switche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89221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기지국 및 무선 통신 제어 방법
US20160249232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KR20120048019A (ko) 멀티-홉 중계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운링크 데이터 전송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20104305A (ko) 중계 핸드오버 제어
US11696180B2 (en)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026279A (zh) 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和系统
WO2016167212A1 (ja)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4519529A (zh)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传输控制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US1039780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2056234B (zh) 一种数据反传的方法和发送端、接收端及系统
CN111742577A (zh) 用于移动性增强的双协议
KR102164988B1 (ko) 단말의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KR20110071363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핸드오버 처리 장치
KR100943077B1 (ko) 기지국간 무손실 핸드오버를 위한 패킷 포워딩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