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8201A - 便携式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8201A
CN107608201A CN201710534020.0A CN201710534020A CN107608201A CN 107608201 A CN107608201 A CN 107608201A CN 201710534020 A CN201710534020 A CN 201710534020A CN 107608201 A CN107608201 A CN 107608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zel
cluster
display
component
wind sh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340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泽光人
涩谷纯也
滨野幸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08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8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43/00Protecting clockworks by shields or other means against external influences, e.g. magnetic fields
    • G04B43/002Component shock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9/00Indicating the time by visual means
    • G04B19/22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different local apparent times; Universal time pieces
    • G04B19/223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different local apparent times; Universal time pieces with rotary disc, rotary bezel, or rotary dial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9/00Visual time or date indica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为了保持防风板而维持预定的刚性的同时能够抑制向防风板的应力传递并且具有难以被划伤的表框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具备:外壳(上壳30);环状的表框(75),其位于外壳的外边缘侧,并被安装于外壳上;防风板(71),其位于表框的内侧,表框包括:环状的第一部件(表框主体部73),其与外壳嵌合;和第二部件(表框显示板74),其与第一部件相比较软,并对防风板进行保持。

Description

便携式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过传感技术的提高,众多手表型的活动计量器(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被各公司实现了商品化。作为这种手表型的活动计量器,公开有一种可腕戴GPS设备(Wristable GPS Device),该设备能够通过带子等而被佩戴于手腕等部位(被检测体)上,并且能够显示使用了例如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位置信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手表型的活动计量器(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中,已知有一种具备在提高装饰性并提高设计变化的扩大等设计性的同时对防风板进行保持的表框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如上文所述的手表型的活动计量器(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表框为了对防风板进行保持而需要预定的刚性,但当使用例如金属等来提高刚性时,外壳或表框所受到的外部冲击等容易传递到防风板,从而有可能会由于该冲击而使防风板产生损伤。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925774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328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具备:外壳;环状的表框,其被安装于所述外壳上;防风板,其位于所述表框的内侧,所述表框包括:环状的第一部件,其与所述外壳嵌合;第二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部件相比较软,并对所述防风板进行保持。
根据本应用例,与第一部件相比较软的第二部件对防风板进行保持。由此,从外壳侧经由表框而向防风板传递的冲击会因被配置于防风板与外壳之间的第二部件的柔软度而被吸收,能够减少在防风板上产生的损伤。另外,通过构成表框的第一部件,能够确保表框的强度,从而能够在缓冲冲击的同时对防风板进行保持。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相比,纵向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弹性模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较小。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第二部件与防风板相比纵向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弹性模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较小,因此,从外壳侧经由表框而向防风板传递的冲击会因通过使被配置于防风板与外壳之间的第二部件发生变形而产生的粘弹性损失而得到衰减(缓冲),能够抑制在防风板上产生的损伤。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部件为树脂制。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通过紫外线等而使例如树脂制的第二部件成形固化。如此,能够容易地使第二部件成形,且也能够容易地应对设计的多样化。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部件具有透光性,并在所述外壳侧的面上设置有显示标识。
由于表框被配置于与表面接近的外壳的外边缘部,因此,在被用户佩戴着的情况下,易于与外部触碰或摩擦,从而产生伤痕的情况较多,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表框的显示标识被设置于第二部件的外壳侧的面、即未露出于表面的一侧,因此,即使例如表框上受到损伤,也能够减少显示标识消失或脱落的情况。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显示标识包括文字、记号、刻度以及图案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根据本应用例,在被配置于显示部的外边缘侧的区域上的环状的表框中,能够设置在功能上有用的文字、记号、刻度以及图案等,并且,能够使例如颜色或色调发生变化等而提高设计性。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部件具有向所述防风板侧伸出的檐部,所述檐部与所述防风板相接。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通过向防风板侧伸出的檐部,而可靠地使防风板与第二部件抵接。换言之,通过设置檐部,能够防止防风板与其他的结构部位接触。
应用例7
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外壳在与所述第一部件对置的一侧设置有凹部,在所述凹部中,插入有所述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应用例,通过向凹部插入第一部件,便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部件的配置,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表框(第一部件)相对于外壳的对位。
应用例8
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还具备:显示部,其以与所述防风板对置的方式而被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光源,其使光照射到所述显示部上,在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从所述光源侧贯穿至所述第二部件侧的导光孔,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经由所述导光孔而被照射到所述第二部件上。
根据本应用例,经由导光孔而被照射到第二部件上的光源的光通过透过具有透光性的第二部件,而使从防风板侧观察的第二部件或第二部件的显示标识明亮地发光,因此,即使在较暗的状态下,也能够提高显示标识的目视确认性。
应用例9
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还具备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为环状,且与所述防风板以及所述显示部相比,纵向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弹性模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较小,所述第三部件被配置于所述防风板与所述显示部之间的所述防风板的外边缘侧。
根据本应用例,在外边缘侧的防风板与显示部之间配置有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与防风板以及显示部相比,纵向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弹性模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较小。由此,在防风板与显示部之间产生的应力会因通过使被配置于防风板与显示部之间的第三部件发生变形而产生的粘弹性损失而得到衰减(缓冲),从而能够抑制由防风板以及显示部的应力导致的损伤。
应用例10
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第三部件为树脂制。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能够通过紫外线等而使例如树脂制的第三部件成形固化,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三部件成形,并且,也能够容易地应对设计的多样化。
应用例11
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第三部件具备能够从所述防风板侧进行目视确认的所述显示标识。
根据本应用例,通过在第三部件上设置显示标识,而能够设置在功能上有用的文字、记号、刻度以及图案等,并且,例如,能够使色调发生变化等而提高设计性。
应用例12
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显示部的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第三部件重叠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三部件具有透光性,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经由所述区域而被照射到所述第三部件上。
根据本应用例,经由显示部的与第三部件重叠的区域而被照射到第三部件上的光源的光会透过具有透光性的第三部件,从而,从防风板侧观察到的第三部件或第三部件的显示标识会明亮地发光,因此,即使在较暗的状态下,也能够提高显示标识的目视确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表面侧立体图。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概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2的A-A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5A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表框显示板的显示例的图5B的P向视图。
图5B为表示表框显示板的图5A的B-B剖视图。
图6A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表框的俯视图。
图6B为表示表框的改变例的俯视图。
图7A为表示作为第三部件的分型板的显示例的图7B的Q向视图。
图7B为表示分型板的图7A的C-C剖视图。
图8为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10A为表示应用例1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
图10B为表示在应用例1中从图10A起发生了变化的显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A为表示应用例2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
图11B为表示在应用例2中从图11A起发生了变化的显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A为表示应用例3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
图12B为表示在应用例3中从图12A起发生了变化的显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A为表示应用例4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
图13B为表示在应用例4中从图13A起发生了变化的显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A为表示应用例5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
图14B为表示在应用例5中从图14A起发生了变化的显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A为表示应用例6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
图15B为表示在应用例6中从图15A起发生了变化的显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以下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限定的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并非全部都是本发明的必须结构要件。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为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表面侧立体图。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应用例)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以腕戴设备的显示面侧为表(表侧),以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在佩戴时与用户相接触的一侧)为背(背侧)而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作为便携式(可佩带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的腕戴设备1被佩戴于用户(佩戴者)的给定的部位(例如,手腕)上,并能够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运动信息等进行检测。腕戴设备1具有:设备主体10,其被用户佩戴,并对位置信息、运动信息等进行检测;和第一带部32以及第二带部37,其被安装于设备主体10上,并用于用户佩戴设备主体10。并且,在腕戴设备1中,除了设置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运动信息进行检测的功能之外,还能够设置例如对脉波信息等生物体信息进行检测的功能、取得时刻信息等的功能。
设备主体10的向用户进行佩戴的佩戴侧配置有底壳33,在与向用户进行佩戴的佩戴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上壳30,在设备主体10的表侧(上壳30)处设置有表框75,并且,在该表框75的内侧以与表框75并列配置的方式而设置有对内部结构进行保护的作为顶板部分(外壁)的防风板(在本示例中为玻璃板)71。在设备主体10的表侧(上壳30)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操作按钮80、81。并且,本方式的表框75包括作为第一部件的表框主体部73和作为第二部件的表框显示板74。另外,在表框显示板74上,可以设置有能够从表侧目视确认的显示,在本方式中,作为显示的一个示例,配置有表框显示部76。
另外,设备主体10可以设置为如下的结构,即,用户能够隔着防风板71而对被设置于防风板71的正下方的由液晶显示器(LCD)等构成的显示部70的显示、被设置于防风板71的外边缘部分的防风板71与显示部70之间的作为第三部件的分型板72的显示(例如功能标识77)进行阅览。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腕戴设备1中,可以在显示部70上显示所检测出的位置信息、运动信息或时刻信息等各种信息,并将该显示从设备主体10的上部侧向用户提示。另外,在底壳33的两侧,设置有作为与第一带部32以及第二带部37连接的连接部的一对带安装部(未图示)。
并且,设备主体10的顶板部分的防风板71并不限于玻璃板,只要是能够阅览显示部70的透明部件,且是具有能够对构成显示部70的液晶显示器(LCD)等包含于上壳30和底壳33的内部(图4所示的内部空间36)中的结构进行保护的程度的强度的部件,则可以设为透明的塑料等玻璃以外的材料。
接下来,参照图3以及图4,关于腕戴设备1中的设备主体10的截面结构,而对其结构例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概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概要结构的、图2的A-A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4所示,设备主体10中设置有由上壳30、底壳33(参照图1)和防风板71包围的内部空间36。而且,在该内部空间36中配置有显示部70和光源60。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在内部空间36中收纳有:作为构成腕戴设备1的要素部件的、例如电路基板、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天线、气压传感器或地磁传感器等传感器部件、以及二次电池等。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设备主体10中,在向上壳30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34上载置有显示部70。而且,在显示部70的表侧,沿着上壳30的第二壁部31b,而配置有环状的分型板72。另外,在显示部70的背侧,配置有包括作为显示部70的背灯的功能在内的光源60。
在构成显示部70的液晶显示器(LCD)中,对应于各种检测模式,而显示例如使用了GPS或地磁传感器的位置信息、移动量或使用了角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等而获得的运动量等运动信息、使用了脉波传感器等而获得的脉率等生物体信息、或当前时刻等时刻信息等。而且,用户能够隔着防风板71来阅览(目视确认)该显示。
另外,设备主体10具有位于上壳30的外边缘侧并向表侧开口的周状的凹部31。在凹部31的外周侧以及内周侧构成壁部,包含设置于外周侧的第一壁部31a、以及设置于内周侧的第二壁部31b。在凹部31中,插入并固定安装有作为第一部件的表框主体部73(表框75)的至少一部分。这样,通过将表框主体部73(表框75)插入至凹部31中,从而能够容易地实施表框主体部73(表框75)相对于上壳30的对位。另外,在上壳30的外边缘侧设置有导光孔35,该导光孔35从与显示部70或光源60对置的位置起贯穿至包括作为表框主体部73侧的凹部31在内的面。
在表框主体部73的表侧,设置有在外周侧具有壁部的表框凹部78。在表框凹部78上,以使一端与壁部抵接的状态而载置有作为第二部件的环状的表框显示板74。另外,在表框主体部73中设置有导光孔79,该导光孔79从与设置于上壳30的外边缘侧的导光孔35对置的位置起贯穿至表框凹部78。通过设置于该上壳30的外边缘侧的导光孔35和设置于表框主体部73中的导光孔79,而能够使从包含作为显示部70的背灯的功能的光源60射出的光BL照射到表框显示板74上。
安装于表框主体部73上的表框显示板74具有从表框主体部73侧向防风板71侧伸出的檐部74a。并且,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可以与上壳30内周侧的第二壁部31b的顶部抵接。表框显示板74以与表框主体部73相比较为柔软的质地而构成,但由于不仅表框显示板74与表框主体部73抵接,而且该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还与上述的上壳30的第二壁部31b的顶部抵接,因而能够降低因重力导致的檐部74a的下垂。另外,如后文所述,优选为,表框显示板74由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以及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较小的具有弹性的材质构成。
在从表框主体部73伸出的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的内周面(内侧面)侧,配置有防风板71。防风板71被配置成与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的内侧面抵接且该防风板71的背面侧的外边缘部分与分型板72抵接,该防风板71与表框显示板74连接。换言之,分型板72被配置于防风板71与显示部70之间的防风板71的外边缘侧(显示部70的外边缘侧)。
如上所述,由于必须通过表框75将防风板71保持成使该防风板71不会从设备主体10(上壳30)脱落,因此,表框75需要能够耐受该保持力的刚性(强度)。但是,如果表框75的刚性(强度)过高,则在上壳30或表框75从外部等受到了冲击的情况等下,该冲击容易直接传递至防风板71,从而有可能会因该冲击而使由容易破裂的薄板状的玻璃等构成的防风板71产生破裂或裂纹等损伤。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在本方式中,如图4所示,通过使具有刚性的表框主体部73和硬度比表框主体部73软的、换言之具有弹性的表框显示板74重叠连接的结构,而构成表框75。另外,优选为,表框显示板74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以及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小于表框主体部73。
并且,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能够通过材料的拉伸试验而容易地进行测量,与之相比,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为难以直接测量的值,但在杨氏模量E以及泊松比ν之间,存在如下所示的式(1)的关系,能够通过该式(1),求出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
剪切弹性模量(G=[E/{2(1+ν)}])……(1)
在上述的表框75中,表框主体部73使用在例如黄铜材料或不锈钢材料等的金属表面上实施镀敷处理的结构。在此,例示的黄铜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为110(GPa),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为41(GPa)。另外,不锈钢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为200~210(GPa)左右,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为77~84(GPa)左右。
另外,表框显示板74使用例如聚氨酯丙烯酸酯、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等紫外线固化型的树脂材料(树脂制的部件)。并且,已被固化的前文所述的树脂材料具有透光性(透明),并能够使光透过。这样的树脂材料、例如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为0.8(GPa)左右,泊松比ν为0.35。即,构成作为第二部件的表框显示板74的树脂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根据上式(G=[E/{2(1+ν)}])……(1),而求出G=0.30(GPa)。另外,例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为3.2(GPa)左右,泊松比ν为0.35。即,构成作为第二部件的表框显示板74的树脂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根据上式(G=[E/{2(1+ν)}])……(1)而求出G=1.19(GPa)。如此,充分满足作为第二部件的表框显示板74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以及剪切弹性模量小于作为第一部件的表框主体部73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以及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的关系。
由于通过设为这样的树脂制的表框显示板74,能够利用例如紫外线等而实施成形固化,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表框显示板74的成形,且能够容易地应对设计的多样化。
另外,如上所述,与作为第一部件的表框主体部73相比纵向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弹性模量较小的作为第二部件的表框显示板74与防风板71抵接。由此,从外壳(上壳30)侧经由表框75向防风板71传递的冲击因通过使配置于防风板71与外壳之间的表框显示板74变形而产生的粘弹性损失而被衰减(缓冲),能够抑制有可能在防风板71上产生的损伤。另外,通过构成表框75的表框主体部73,能够确保表框75的强度(刚性),从而能够在对冲击进行缓冲的同时可靠地将防风板71保持在外壳(上壳30)上。
在表框75(表框显示板74)上,有时会提高金属质感或立体感等装饰性,或者实施细微的文字、标识、刻度或图案等功能显示或装饰显示。在此,参照图5A以及图5B,对表框显示板74的显示进行说明。图5A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表框显示板的显示例,为从表侧观察表框显示板的一部分的图,且为图5B的P向视图(局部图)。图5B为表示表框显示板的图5A的B-B剖视图。
在表框显示板74的作为表框主体部73侧的面(上壳30侧的面)的背面74r上,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设置有作为显示标识的表框显示部76。在表框显示部76上,能够设置例如文字76a、记号(图画文字)76b、以及刻度76c等。并且,在表框显示部76上,只要设置有文字76a、记号(图画文字)76b、以及刻度76c中的至少一个即可。另外,在表框显示部76上,为了提高设计性,也可以改变色调或形成图案。由于表框显示板74如前文所述为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因此,即使在背面74r侧设置表框显示部76,也能够从表面74f侧对表框显示部76进行目视确认。
表框显示部76也可以通过利用例如丝网印刷装置或喷墨打印机等的背面印刷(描绘)法等而形成的表示文字76a或记号76b的显示图案90来构成。并且,表框显示部76(显示图案90)还可以利用蚀刻法来形成。显示图案90包括由例如油墨等形成的遮光部91或半透明部(未图示)等、以及未形成它们的透光部92。遮光部91或半透明部(未图示)能够通过改变油墨的颜色或色调来表现图案或颜色设计。
通过这样设置,从而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即:表框75(表框显示板74)由于被配置成露出于与表面接近的上壳30的外边缘部,因此在被用户(佩戴者)佩戴着的情况下易于与外部的物体触碰或摩擦,由此产生的磕伤或擦伤等而导致文字76a、记号(图画文字)76b、以及刻度76c等的辨认变得困難的情况。
另外,在配置于显示部70的外边缘侧的区域上的环状的表框75上,能够设置在功能上有用的文字76a、记号76b、刻度76c、以及图案(未图示)等,并且,能够使例如颜色或色调发生变化等而提高设计性。
并且,如图1所示,由于表框75被配置于设备主体10的表面侧的上壳30的外边缘部,因此,在被用户佩戴着的情况下,易于与外部部位触碰或摩擦,从而产生伤痕的情况较多。
对此,如本方式那样,作为背面印刷而在表框显示板74的作为表框主体部73侧(上壳30侧)的面的背面74r上、即未露出于表面74f侧的面上,设置作为显示标识的表框显示部76。因此,即使在露出的表框75(表框显示板74)的表面74f上受到伤痕或磕伤等损伤,也能够减少显示标识消失或脱落的情况。并且,构成在本方式中所说明的表框显示板74的、例如聚氨酯丙烯酸酯、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等紫外线固化型的树脂材料(树脂制的部件)的耐擦性良好,难以在表面74f上产生伤痕或磕伤。
并且,在图4中,示出了构成表框75的表框显示板74的表侧的面与防风板71的表侧的面构成同一平面的示例,但不一定非是同一平面。例如,也可以为防风板71的表侧的面与表框显示板74的表侧的面相比突出的示例,或者为防风板71的表侧的面与表框显示板74的表侧的面相比凹陷的示例。另外,表框显示板74的表侧的面以及防风板71的表侧的面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具有圆弧状的隆起的所谓球面。
另外,在表框主体部73中,设置有从内部空间36侧(光源60侧)贯穿至表框凹部78的底面(作为第二部件的分型板72侧)的导光孔79。而且,在与导光孔79对置的位置的上壳30上,也设置有贯穿表框主体部73侧和内部空间36侧的导光孔35。而且,在导光孔35的内部空间36侧配置有光源60,从光源60射出的光BL经由导光孔35以及导光孔79而照射到表框显示板74上。
由于表框显示板74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成,因此,当从光源60射出的光BL经由导光孔35以及导光孔79而照射到表框显示板74上时,在透光部92、半透明部(未图示)处,光BL会穿过(透过)。另外,在遮光部91的部分,所照射的光BL被遮挡。因此,从设备主体10的表面侧观察表框显示板74时,仅在透光部92、半透明部的部分处能够对穿过光(光BL)进行目视确认,从而与不会使光BL穿过的遮光部91之间的对比变得明显。
并且,半透明部(未图示)与透光部92相比,透过的光量较少,因此,与透光部92相比,发光较暗。另外,由于通过光源60的光BL而使由透光部92、半透明部构成的显示标识明亮地发光,因此,即使在较暗的状态下,也能够对显示标识进行目视确认。如此,能够提高暗部处的显示标识的目视确认性。另外,还能够使例如颜色或色调发生变化等而实现设计性的提高。
并且,在显示图案90中,能够将文字76a、记号76b、以及刻度76c的部分设为透光部92,或设为遮光部91。也就是说,如果将文字76a、记号76b、以及刻度76c设为透光部92,则文字76a、记号76b、以及刻度76c发光,如果将文字76a、记号76b、以及刻度76c设为遮光部91,则会变为文字76a、记号76b、以及刻度76c以外的部分发光。
如图6A所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框75形成为表框主体部73以及表框显示板74各自沿着圆周的环状。并且,图6A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表框的俯视图。
与此相对,在图6B中示出了表框75的改变例。图6B为表示表框的改变例的俯视图。如图6B所示,改变例所涉及的表框75a被设置为,载置于表框主体部73的表侧的表框显示板74被分离为第一表框显示板74b和第二表框显示板74c的两件式结构。在此,表框主体部73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为沿着圆周的环状。在改变例的第一表框显示板74b以及第二表框显示板74c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沿着圆周的环的一部分被分离,在俯视观察时,在该被分离的部分(区域)处露出了表框主体部73的表框凹部78。在这样的改变例所涉及的表框75a中,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表框75相同地进行防风板71(参照图4)的保持以及作为显示标识的表框显示部76(参照图5A)的形成。
作为第三部件的分型板72被设置于显示部70与防风板71的外边缘部分之间,显示部70被设置于防风板71的正下方。分型板72由于被配置于各自由容易破裂的材质(脆性材料)构成的防风板71与显示部70之间,因此,优选为,具有对外部冲击等进行缓冲的功能。另外,从显示功能、设计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分型板72具有透光性。
为了应对该情况,分型板72为沿着防风板71的外边缘的环状,且由与防风板71以及显示部70相比纵向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弹性模量较小的材料构成。对于这样的分型板72,优选与前文所述的表框75的表框显示板74同样地使用例如聚氨酯丙烯酸酯、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等紫外线固化型的透明的树脂材料(树脂制的部件)。
并且,如图7B所示,分型板72也可以设为表面72f成为相对于背面72r而倾斜的斜面的截面形状。或者,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为表面72f与背面72r平行的四边形的截面形状。
防风板71以及显示部70一般来说各自使用玻璃材料来作为基体。玻璃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为70~80(GPa)左右,泊松比ν为0.17。即,玻璃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根据上式(G=[E/{2(1+ν)}])……(1)而求出G=20~24(GPa)。另外,由被固化的前文所述的树脂材料、例如聚氨酯丙烯酸酯形成的分型板72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如上所述为0.8(GPa)左右,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为G=0.30(GPa)。另外,在使用了例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的情况下,其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为3.2(GPa)左右,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为G=1.19(GPa)。这样,作为第三部件的分型板72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以及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充分满足小于防风板71以及显示部70的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以及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的关系。
通过设置这样的树脂制的分型板72,能够通过由例如紫外线等而实施的成形固化来进行分型板72的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分型板72的成形,且能够容易地应对设计的多样化。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在外边缘侧的防风板71与显示部70之间,配置与防风板71以及显示部70相比纵向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弹性模量较小的作为第三部件的分型板72,从而使在防风板71与显示部70之间产生的应力因通过使分型板72变形而产生的粘弹性损失而被衰减(缓冲),能够抑制由防风板71以及显示部70的应力导致的损伤。
在此,参照图7A以及图7B,对分型板72的显示进行说明。图7A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分型板的显示例,为从表侧观察分型板的一部分的图,且为图7B的Q向视图(局部图)。图7B为表示分型板的图7A的C-C剖视图。
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在分型板72的作为显示部70侧的面的背面72r上,设置有作为显示标识的功能标识77。在功能标识77中,可以包括例如文字77a、记号(图画文字)77b、以及未图示的刻度等。并且,对于功能标识77只要设置文字77a、记号(图画文字)77b以及刻度(未图示)中的至少一个即可。另外,对于功能标识77,也可以设置成改变色调或形成图案。由于分型板72如前文所述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成,因此,即使在背面72r侧设置功能标识77,也能够从表面72f侧(防风板71侧)对功能标识77进行目视确认。
功能标识77能够通过利用例如丝网印刷装置或喷墨打印机等的背面印刷(描绘)法等而形成的表示文字77a、记号77b的显示图案93来构成。并且,功能标识77(显示图案93)也可以利用蚀刻法来形成。显示图案93包括由例如油墨等形成的遮光部91或半透明部(未图示)等、以及未形成有它们的透光部92。遮光部91或半透明部能够通过改变油墨的颜色或色调来表现图案或颜色设计。
分型板72被设置于显示部70与防风板71的外边缘部分之间。而且,在俯视观察时与分型板72重叠的位置的显示部70具有透光性。由此,能够使从显示部70的光源60射出且透过了显示部70的光照射到分型板72上。由于分型板72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成,因此,当被透过了显示部70的光照射时,在透光部92、半透明部(未图示)处,光会穿过。另外,在遮光部91的部分中,所照射的光被遮挡。
因此,当从防风板71侧观察时,仅在透光部92、半透明部(未图示)的部分处能够对穿过光进行目视确认,与遮光部91之间的对比显著。并且,半透明部(未图示)与透光部92相比,透过的光量较少,因此,与透光部92相比,发光较暗。另外,由于通过光源60的光而使由透光部92、半透明部(未图示)构成的显示标识明亮地发光,因此,即使在较暗的状态下,也能够对显示标识进行目视确认。如此,能够提高暗部处的显示标识的目视确认性。另外,还能够例如使颜色或色调发生变化等而实现设计性的提高。
并且,在显示图案93中,可以将文字77a、记号77b的部分设为透光部92,或者设为遮光部91。也就是说,如果将文字77a、记号77b设为透光部92,则文字77a、记号77b发光,如果将文字77a、记号77b设为遮光部91,则会变成文字77a、记号77b以外的部分发光。
根据上述的便携式(可佩带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1,构成设备主体10的表框75包括作为第一部件的表框主体部73、以及与表框主体部73相比纵向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弹性模量较小的作为第二部件的表框显示板74。而且,通过表框显示板74与防风板71抵接,从而将防风板71保持于外壳(上壳30)上。由此,从外壳(上壳30)侧经由表框75而向防风板71传递的冲击会因通过使配置于防风板71与外壳之间的表框显示板74变形而产生的粘弹性损失而得到衰减(缓冲),能够抑止有可能在防风板71中产生的损伤。另外,通过构成表框75的表框主体部73,能够确保表框75的强度(刚性),从而能够在缓冲冲击的同时可靠地将防风板71保持于外壳(上壳30)上。
另外,在表框显示板74的作为表框主体部73侧(上壳30侧)的面的背面74r上,通过背面印刷而设置有作为显示标识的表框显示部76。这样通过背面印刷来设置表框显示部76,从而在被用户佩戴着的情况下,即使在易于与外部部位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伤痕的情况较多的表框75(表框显示板74)所露出的表面74f上受到伤痕或磕伤等损伤,也能够减少显示标识消失或脱落的情况。
另外,通过设置于上壳30的外边缘侧的导光孔35和设置于表框主体部73中的导光孔79,能够使从光源60射出的光BL照射到表框显示板74上。由于表框显示板74以及分型板72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成,因此,能够通过所照射的光BL而使形成于表框显示板74以及分型板72上的显示标识明亮地发光。由此,即使在较暗的状态下使用时,也能够对显示标识进行目视确认。另外,通过使显示标识明亮地发光,能够应用美观的显示设计,或者扩大显示设计的变化。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便携式(可佩带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中的设备主体的局部剖视图。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会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所示,便携式(可佩带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设备主体10A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主体10相比的不同点在于,在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主体10中未载置有设置于显示部70的表侧的环状的分型板72,其他的结构相同。
如图8所示,设备主体10A在向上壳30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34上载置有显示部70。另外,在显示部70的背侧,配置有包括作为显示部70的背灯的功能在内的光源60。
在构成显示部70的液晶显示器(LCD)中,对应于各种检测模式,例如显示位置信息、移动量或运动量等运动信息、脉率等生物体信息、或当前时刻等时刻信息等。而且,用户能够隔着防风板71来对该显示进行阅览(目视确认)。
另外,设备主体10A具有位于上壳30的外边缘侧并向表侧开口的周状的凹部31。在凹部31的外周侧以及内周侧构成壁部,包含设置于外周侧的第一壁部31a、以及设置于内周侧的第二壁部31b。在凹部31中,插入并固定安装有作为第一部件的表框主体部73(表框75)。另外,在上壳30的外边缘侧设置有导光孔35,该导光孔35从与显示部70或光源60对置的位置起,贯穿至包括作为表框主体部73侧的凹部31在内的面。
在表框主体部73的表侧,设置有在外周侧具有壁部的表框凹部78。在表框凹部78上,载置有作为第二部件的表框显示板74。在表框主体部73中设置有导光孔79,该导光孔79从与设置于上壳30的外边缘侧的导光孔35对置的位置起贯穿至表框凹部78。通过设置于该上壳30的外边缘侧的导光孔35和设置于表框主体部73中的导光孔79,而能够使从包括作为显示部70的背灯的功能在内的光源60射出的光BL照射到表框显示板74上。
表框显示板74具有从表框主体部73侧向防风板71侧伸出的檐部74a并被固定安装于表框主体部73上。并且,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也可以与上壳30内周侧的第二壁部31b的顶部抵接。如前文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表框显示板74由纵向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以及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G)较小的具有弹性的材质构成,但由于除了与表框主体部73抵接之外,还使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与前文所述的上壳30内周侧的第二壁部31b的顶部抵接,从而能够防止因重力导致的檐部74a的下垂。
在从表框主体部73伸出的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的内周面侧,配置有防风板71。防风板71与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的内周面抵接,且背面侧的外边缘部分被载置于阶梯部38上,该阶梯部38被设置于与突起部34相反侧(防风板71侧)的上壳30上。
如上文所述,即使采用防风板71被载置在设置于上壳30的阶梯部38上而且通过表框75的表框显示板74而被保持于设备主体10A(上壳30)的结构,也能够对防风板71以不使其从设备主体10A(上壳30)脱落的方式进行保持。在这样的结构中,也与上文所述相同,与表框主体部73相比纵向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弹性模量较小的表框显示板74与防风板71抵接。由此,从外壳(上壳30)侧经由表框75而向防风板71传递的冲击会因通过使被配置于防风板71与外壳之间的表框显示板74变形而产生的粘弹性损失而得到衰减(缓冲),能够抑制有可能在防风板71中产生的损伤。另外,通过构成表框75的表框主体部73能够确保表框75的强度(刚性),从而能够在缓冲冲击的同时可靠地将防风板71保持于外壳(上壳30)上。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便携式(可佩带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中的设备主体的局部剖视图。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会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便携式(可佩带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腕戴设备的设备主体10B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主体10相比的不同点在于,在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主体10中,在上壳30的内周侧的第二壁部31b的顶部与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之间设置有空间,即,上壳30内周侧的第二壁部31b的顶部与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未抵接,其他的结构相同。
如图9所示,设备主体10B在向上壳30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34上载置有显示部70。另外,在显示部70的背侧,配置有包括作为显示部70的背灯的功能在内的光源60。
在构成显示部70的液晶显示器(LCD)中,对应于各种检测模式,例如显示位置信息、移动量或运动量等运动信息、脉率等生物体信息、或当前时刻等时刻信息等。而且,用户能够隔着防风板71来对该显示进行阅览(目视确认)。
另外,设备主体10B具有位于上壳30的外边缘侧并向表侧开口的周状的凹部31。在凹部31的外周侧以及内周侧构成壁部,包含设置于外周侧的第一壁部31a、以及设置于内周侧的第二壁部31b。在凹部31中,插入并固定安装有作为第一部件的表框主体部73(表框75)。另外,在上壳30的外边缘侧设置有导光孔35,该导光孔35从与显示部70或光源60对置的位置起,贯穿至包含作为表框主体部73侧的凹部31在内的面。
在表框主体部73的表侧,设置有在外周侧具有壁部的表框凹部78。在表框凹部78上,载置有作为第二部件的表框显示板74。在表框主体部73中设置有导光孔79,该导光孔79从与设置于上壳30的外边缘侧的导光孔35对置的位置起贯穿至表框凹部78。通过设置于该上壳30的外边缘侧的导光孔35和设置于表框主体部73中的导光孔79,而能够使从包括作为显示部70的背灯的功能在内的光源60射出的光BL照射到表框显示板74上。
表框显示板74具有从表框主体部73侧向防风板71侧伸出的檐部74a,并被固定安装于表框主体部73上。在从表框主体部73伸出的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的内周面侧,并列地配置有防风板71。防风板71与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的内周面抵接,且背面侧的外边缘部分与分型板72b抵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壳30的内周侧的第二壁部31b的顶部与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未抵接,而在上壳30的内周侧的第二壁部31b的顶部与表框显示板74的檐部74a之间设置有空间S。通过设置有这样的空间S,从而除了有穿过了导光孔35和导光孔79的光BL1照射到表框显示板74上之外之外,还有穿过了具有透光性的显示部70以及分型板72b的光BL2经由空间S而照射到表框显示板74上。
如此,会有光BL1加上光BL2而得到的光量较大的光照射到表框显示板74上,从而使得从表侧观察设备主体10B时的透过光的量变多,能够使文字、记号等显示标识(透光部)更加明亮。由此,能够使显示标识更加鲜明且更加有效地进行显示,并且,能够增大例如颜色或色调的可变量,还能够实现显示的功能性、设计性的提高。
显示的应用例
上述的图2以及图4所示的分型板72、表框75(表框显示板74)所进行的显示能够应用其他的显示方法(显示例)。以下,参照附图,对分型板72、表框75(表框显示板74)所涉及的显示的应用例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应用例1
首先,参照图10A以及图10B,对显示的应用例1进行说明。图10A为表示应用例1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图10B为表示在应用例1中从图10A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的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应用了应用例1所涉及的显示例的设备主体10C在上壳30的表侧的外边缘部具备分型板72C和构成表框的表框显示板74C。而且,在分型板72C的外周边缘以及表框显示板74C的外周边缘,分别设置有作为环状的透光部的、分型环61(参照图10B)以及表框环62(参照图10B)。
设置于分型板72C的分型环61、以及设置于表框显示板74C的表框环62使从光源60(参照图4)射出的光透过,而能够使任意一方或双方点亮或者闪烁。并且,分型环61以及表框环62能够改变各自的颜色,或者改变色调、亮度。并且,在图10B中,用白线表示分型环61以及表框环62的点亮状态。
通过具备这样的环状的显示标识(分型环61以及表框环62),从而在分型板72C以及表框显示板74C的整周进行点亮(使光透过),因此,易于对分型板72C以及表框显示板74C的显示标识进行目视确认。另外,能够使两个环状的显示标识(分型环61以及表框环62)交替点亮等对点亮进行组合或者在发生事件时使其闪烁等,而应用美观的显示设计。
并且,在上述的例示中,对将作为环状的透光部的分型环61以及表框环62设置于分型板72C的外周边缘以及表框显示板74C的外周边缘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将分型环61以及表框环62设置于分型板72C的外周边缘与内周边缘之间的中央部分以及表框显示板74C的外周边缘与内周边缘之间的中央部分、或者设置于分型板72C的内周边缘以及表框显示板74C的内周边缘的结构。
应用例2
接下来,参照图11A以及图11B,对显示的应用例2进行说明。图11A为表示应用例2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图11B为表示从图11A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的应用例2的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1A所示,应用了应用例2所涉及的显示例的设备主体10D在上壳30的表侧具备分型板72D。而且,在分型板72D上,如图11A所示,设置有作为显示标识的指示器65A,该指示器65A具备中央发光部66、分别被配置于中央发光部66的两侧的第一发光部67、以及分别被配置于第一发光部67的两侧的第二发光部68A、68C。并且,图11A的显示例示出了中央发光部66以及该中央发光部66的两侧的第一发光部67点亮的状态。
指示器65A能够通过其点亮状态而表示例如动作强度(电平)的大小或者表示检测状态的电平的高低。在图11B中示出了从图11A的状态起点亮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指示器65B。具体而言,在图11A中未点亮的第二发光部68A、68C,在图11B所示的示例中成为由第二发光部68B、68D表示的点亮状态(白色基调的显示)。
构成指示器65A的中央发光部66、第一发光部67、以及第二发光部68A、68C使从光源60(参照图4)射出的光透过,而能够使任意一方或双方点亮或者闪烁。并且,中央发光部66、第一发光部67、以及第二发光部68A、68C可以使各自的颜色、色调或亮度等各不相同,也可以针对每个部位设为相同的状态。
通过设置这样的指示器65A,能够表示动作强度(电平)的大小,或者表示检测电平的高低。另外,能够使中央发光部66、第一发光部67、以及第二发光部68A、68C交替点亮等而实现各种各样的点亮方式,并能够进一步扩大显示设计的多样化、显示的点亮的变化。
应用例3
接下来,参照图12A以及图12B,对显示的应用例3进行说明。图12A为表示应用例3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图12B为表示从图12A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的应用例3的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2A所示,应用了应用例3所涉及的显示例的设备主体10E在上壳30的表侧具备分型板72E。而且,如图12A所示,在分型板72E上,在与第一带部32以及第二带部37的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隔着显示部70E的两侧设置有指示器(第一指示器50A以及第二指示器55A)。
在第一指示器50A以及第二指示器55A中分别具备六个发光部。发光部通过表示发光状态(在本示例中,白色显示)的发光部51和表示未发光状态(在本示例中,黑色显示)的发光部52构成。具体而言,在本示例中,如图12A所示,第一指示器50A具有两个发光状态的发光部51和四个未发光状态的发光部52,第二指示器55A具有一个发光状态的发光部51和五个未发光状态的发光部52。
第一指示器50A以及第二指示器55A与前文所述的应用例2相同,能够通过其点亮状态而表示例如动作强度(电平)的大小,或者表示检测状态的电平的高低。在图12B中示出了从图12A的状态起点亮状态发生了变化后的第一指示器50B以及第二指示器55B。具体而言,在图12B中,在第一指示器50B中,发光状态的发光部51增加两个而成为四个,在第二指示器55B中,发光状态的发光部51增加四个而成为五个。
构成第一指示器50B以及第二指示器55B的发光部51、52能够通过使从光源60(参照图4)射出的光透过从而发光。第一指示器50B以及第二指示器55B能够设为各自不同的显示功能。而且,第一指示器50B以及第二指示器55B能够使各自的发光部51、52点亮或闪烁,或者设为不点亮。并且,发光部51、52可以使各自的颜色、色调或者亮度等各不相同,也可以针对每个部位而设为相同的状态。
如此,在本应用例3所涉及的设备主体10E中,通过在隔着显示部70E的两侧设置指示器(第一指示器50A以及第二指示器55A),从而能够同时显示例如动作强度(电平)的大小或检测电平的高低等与各种状态对应的电平显示。另外,能够使发光部51、52交替点亮等而实现各种各样的点亮方式,并能够进一步扩大显示设计的多样化、显示的点亮的变化。
应用例4
接下来,参照图13A以及图13B,对显示的应用例4进行说明。图13A为表示应用例4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图13B为表示在应用例4中从图13A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的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应用了应用例4所涉及的显示例的设备主体10F在上壳30的表侧的外边缘部具备构成表框的表框显示板74F。而且,在表框显示板74F中,作为显示标识而配置有文字、记号的表框显示部63被设置于环状的表框显示板74F的四个地方。
构成表框显示部63的文字、记号为透光部,能够使从光源60(参照图4)射出的光透过,而能够使四个地方中的任意一个地方或者二至四个地方点亮或者闪烁。并且,构成表框显示部63的文字、记号能够改变各自的颜色,或者改变色调、亮度。并且,在图13B中,用白色的文字或白色的记号来表示四个表框显示部63点亮的状态。
由于在表框显示板74F上设置这样的构成表框显示部63的文字、记号,并进行点亮(使光透过),因此易于对表框显示板74F的显示标识进行目视确认。另外,能够使表框显示板74F的多个显示标识(表框显示部63)交替点亮等来对点亮进行组合或者在发生事件时使其闪烁等从而应用美观的显示设计,或者扩大显示设计的变化。
应用例5
接下来,参照图14A以及图14B,对显示的应用例5进行说明。图14A为表示应用例5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图14B为表示在应用例5中从图14A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的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4A以及图14B所示,应用了应用例5所涉及的显示例的设备主体10G在上壳30的表侧的显示部70G的外边缘部具备环状的分型板72G。而且,在分型板72G中,作为显示标识而配置有文字、记号的功能标识64A、64B被设置于四个地方。
构成功能标识64A、64B的文字或、号为透光部,能够使从光源60(参照图4)射出的光透过,而能够使四个地方中的任意一个地方或者二至四个地方点亮或者闪烁。并且,构成功能标识64A、64B的文字、记号能够改变各自的颜色,或者改变色调、亮度。并且,在图14B中示出了未点亮的状态的功能标识64A和点亮的状态(发光状态)的三个功能标识64B,用白色的文字或白色的记号来表示点亮状态,用黑色的文字或黑色的记号来表示未点亮的状态。
由于这样的功能标识64A、64B在分型板72G上设置构成功能标识64A、64B的文字、记号并被点亮(透光),因此,易于对分型板72G的显示标识进行目视确认。另外,能够使分型板72G的多个显示标识(功能标识64A、64B)交替点亮等来对点亮进行组合或者在发生事件时使其闪烁等从而应用美观的显示设计,或者扩大显示设计的变化。
应用例6
接下来,参照图15A以及图15B,对显示的应用例6进行说明。图15A为表示应用例6的显示例的腕戴设备的俯视图,图15B为表示在应用例6中从图15A的状态起发生了变化的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5A所示,应用了应用例6所涉及的显示例的设备主体10H在位于上壳30的表侧的显示部70HA的外边缘部具备环状的分型板72HA。在分型板72HA中,作为显示标识而配置有文字、记号的功能标识64H被设置于四个地方。而且,显示部70HA以及分型板72HA分别应用了使照度下降的状态。能够通过在这样使照度下降的状态下的使用,而抑制消耗电力。
在图15B中示出了提高照度而变得明亮的状态的显示部70HB以及分型板72HB。在产生了使目视确认性进一步提高的需要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显示部70HB以及分型板72HB的至少一方的照度。功能标识64H通过使分型板72HB变得明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目视确认性。
分型板72HA中,除了功能标识64H之外,为具有透光性的透光部,能够使从光源60(参照图4)射出的光透过,从而成为发光状态的分型板72HB。因此,分型板72HA能够变亮、变暗或者闪烁。并且,分型板72HA能够改变颜色,或者改变色调、亮度。另外,在显示部70HA中,也能够变亮、变暗或者闪烁。
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分型板72HA整体发光(分型板72HB),因此即使在较暗的环境下使用时,也能够提高显示标识的目视确认性。另外,能够任意地设定分型板72HA的颜色或色调,从而能够提高设计性,或者扩大显示设计的变化。
在上述内容中,作为被佩戴于用户(佩戴者)的给定的部位上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例示被佩戴于用户的手腕上的腕戴设备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例示如下的佩戴例。作为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例如挂在脖子上项链那样的结构、佩戴于身体或脚腕等上的结构、或者如便携式信息终端那样由用户保持于口袋或包中的结构等。
并且,作为卫星定位系统,使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利用其它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例如,也可以利用EGNOS(European Geostationary-SatelliteNavigation Overlay Service,欧洲地球静止导航重叠服务)、QZSS(Quasi ZenithSatellite System,准天顶卫星系统)、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伽利略系统)、BeiDou(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等卫星定位系统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另外,也可以对卫星定位系统的至少一个利用WAAS(Wide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广域增强系统)、EGNOS(European Geostationary-Satellite Navigation Overlay Service)等静止卫星型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BAS: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
符号说明
1……作为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腕戴设备;10、10A、10B……设备主体;30……上壳;31……凹部;31a……第一壁部;31b……第二壁部;32……第一带部;33……底壳;34……突起部;35……导光孔;36……内部空间;37……第二带部;38……阶梯部;60……光源;70……显示部;71……防风板(玻璃板);72……作为第三部件的分型板;72f……表面;72r……背面;73……作为第一部件的表框主体部;74……作为第二部件的表框显示板;74a……檐部;74f……表面;74r……背面;75……表框;76……表框显示部;76a……文字;76b……记号(图画文字);76c……刻度;77……功能标识;77a……文字;77b……记号(图画文字);78……表框凹部;79……导光孔;80、81……操作按钮;90……显示图案;91……遮光部(半透光部);BL……光。

Claims (12)

1.一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具备:
外壳;
环状的表框,其被安装于所述外壳上;
防风板,其位于所述表框的内侧,
所述表框包括:
环状的第一部件,其与所述外壳嵌合;
第二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部件相比而较软,并对所述防风板进行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相比,纵向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弹性模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较小。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为树脂制。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透光性,并在所述外壳侧的面上设置有显示标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标识包括文字、记号、刻度以及图案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向所述防风板侧伸出的檐部,
所述檐部与所述防风板相接。
7.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外壳在与所述第一部件对置的一侧设置有凹部,
在所述凹部中,插入有所述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其中,还具备:
显示部,其以与所述防风板对置的方式而被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侧;
光源,其使光照射到所述显示部上,
在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从所述光源侧贯穿至所述第二部件侧的导光孔,
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经由所述导光孔而被照射到所述第二部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为环状,且与所述防风板以及所述显示部相比,纵向弹性模量以及剪切弹性模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较小,
所述第三部件被配置于所述防风板与所述显示部之间的所述防风板的外边缘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三部件为树脂制。
11.如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三部件具备能够从所述防风板侧进行目视确认的所述显示标识。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的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第三部件重叠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三部件具有透光性,
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经由所述区域而被照射到所述第三部件上。
CN201710534020.0A 2016-07-07 2017-07-03 便携式的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76082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4815 2016-07-07
JP2016134815A JP6720737B2 (ja) 2016-07-07 2016-07-07 携帯型の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8201A true CN107608201A (zh) 2018-01-19

Family

ID=60910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34020.0A Pending CN107608201A (zh) 2016-07-07 2017-07-03 便携式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11446A1 (zh)
JP (1) JP6720737B2 (zh)
CN (1) CN10760820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28773S1 (en) * 2016-10-12 2018-09-18 Michael J. DiMartini Bezel ring with pin
USD896675S1 (en) * 2016-10-12 2020-09-22 Michael J. DiMartini Friction ring beneath bezel ring
CN110764389A (zh) * 2019-11-11 2020-02-07 漳州市万思刻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防摔功能的新型腕表
KR20210150631A (ko) * 2020-06-03 2021-12-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28527E (en) * 1970-01-13 1975-08-26 Watch case
JPS4999266U (zh) * 1972-12-18 1974-08-27
JPS5175264U (zh) * 1974-12-11 1976-06-14
CH641313GA3 (zh) * 1980-05-31 1984-02-29
CH654168GA3 (zh) * 1983-08-22 1986-02-14
CH674292B5 (zh) * 1988-02-08 1990-11-30 Georges Claude
EP0628895B1 (fr) * 1993-05-28 1995-04-19 Walca Sa Montre avec verre ou ensemble verre-lunette rotatif étanche
US5319615A (en) * 1993-10-14 1994-06-07 Ng Chak W W Watch with slidable decorative indicia
JPH1090438A (ja) * 1996-09-17 1998-04-10 Kawaguchiko Seimitsu Kk 時計用カバーガラス
DE19926271C2 (de) * 1999-06-09 2002-09-26 Junghans Uhren Gmbh Funkarmbanduhr
JP2007132876A (ja) * 2005-11-14 2007-05-31 Citizen Watch Co Ltd 電波時計用ケース構造
EP1906268A1 (fr) * 2006-09-27 2008-04-02 Omega SA Boîtier de montre à carrure composite
EP1950632B1 (fr) * 2007-01-29 2009-12-23 Tissot S.A. Montre à lunette polygonale
WO2010146162A1 (fr) * 2009-06-18 2010-12-23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ere Suisse Piece d'horlogerie a effets esthetiques speciaux
EP2624076B1 (fr) * 2012-02-06 2014-12-31 Montres Tudor S.A. Boîte de montre munie d'une lunette orientable et indexée
EP2672332B1 (fr) * 2012-06-06 2019-11-13 Omega SA Système de lunette tournante amelioré
JP6291819B2 (ja) * 2013-12-03 2018-03-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回転ベゼル付時計
JP6741397B2 (ja) * 2014-02-10 2020-08-19 ロレックス・ソシエテ・アノニムRolex Sa 携帯時計側及び時計
JP5967156B2 (ja) * 2014-08-29 2016-08-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時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20737B2 (ja) 2020-07-08
JP2018004553A (ja) 2018-01-11
US20180011446A1 (en)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8201A (zh) 便携式的电子设备
CN101203814B (zh) 用于显示数字或者字母数字符号的设备
US20110110201A1 (en) Portable object with decorative effect
EP1809130B1 (en) Article of apparel incorporating a sep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588032B2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watch
US8087820B2 (en) Crystal display shielded by one or more protective guards
US20160004276A1 (en) Wearable computer with time indications and movements
US2009020177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time using colors
US6366540B1 (en) Open-faced watch display
ES2035812T3 (es) Procedimiento de inicializacion del calendario perpetuo de un cronografo analogico de cuarzo y cronografo de cuarzo para su realizacion.
CN107664508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EP1586009B1 (en) Time display apparatus
CN219085288U (zh) 一种新型纪念手表
CN109388059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11979436U (zh) 一种屏幕可折叠的智能手表
US20230229116A1 (en) Displa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es comprising same
US20050083787A1 (en) Vertical time watch
CN109283837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US6239770B1 (en) Instrument
KR200445921Y1 (ko) 시계
KR200290584Y1 (ko) 시계
KR100332195B1 (ko) 시계
KR200311264Y1 (ko) 회중시계
JP2022087018A (ja) 近距離無線通信デバイスを備える携行型時計ケース
WO2001037056A1 (en) Open-faced watch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