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5618B - 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 - Google Patents

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5618B
CN107605618B CN201710792239.0A CN201710792239A CN107605618B CN 107605618 B CN107605618 B CN 107605618B CN 201710792239 A CN201710792239 A CN 201710792239A CN 107605618 B CN107605618 B CN 1076056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ower generation
recovery path
gas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922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05618A (zh
Inventor
武海滨
李永志
杨艳霞
田建兴
刘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n China Gas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China Gas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China Gas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China Gas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922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56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5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5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05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5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该机组包括:发电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和热能回收系统;其中,进气系统与发电系统的进气口相连接,以向发电系统输送可燃气体;排气系统与发电系统的出气口相连接,以将发电系统产生的烟气排出;热能回收系统分别与发电系统、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相连接,以分别回收发电系统的热量、可燃气体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本发明中,通过热能回收系统可以回收发电系统的热量、烟气的热量和可燃气体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综合能源效率,降低了热电联产机组自身能耗;同时,除了传统的发电系统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还增加了可燃气体的热量,进而可最大程度地满足供暖和生产热水的需求。

Description

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
背景技术
燃气热电联产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能源系统,主要是利用天然气、沼气或煤层气等可燃气体燃烧做功发电,并将燃烧后的余热进行回收,以用来制冷、供暖、生产热水或蒸汽。与常规能源供应系统相比,具有综合效率高、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经济性良好等优点。
燃气内燃机是燃气热电联产系统的主要动力装置之一。为了提高燃气内燃机的输出动力,大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器进行进气增压,即燃气内燃机为涡轮增压型燃气内燃机。针对涡轮增压型燃气内燃机热电联产系统的余热的利用,主要是供暖和生产热水。
目前,大多的余热回收方案中只是回收燃气内燃机的内燃机缸套的热量和经过废气涡轮增压器后的烟气的部分热量,而经过废气涡轮增压器增压的可燃气体的热量并没有得到回收利用,且为了保证内燃机正常运行,还需要增加散热设备将这部分能量散掉,这就造成部分能量的浪费和能量的消耗,进而降低了能源利用率。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6762214 A公开了一种热电联产系统,包括发电机组、与所述发电机组连接的燃气供应单元、低温水散热单元及高温水散热单元;所述低温水散热单元包括有低温散热水箱及低温水循环散热管路,所述高温水散热单元包括有高温散热水箱;所述发电机组的高温烟气排出端通过排烟气管路连接两个支路,所述两个支路分别连接至消音器以及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热水进入端连接高温水循环散热管路的前端管路、热水排出端通过高温水循环管路的中间管路连接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经高温水循环散热管路的后端管路连接高温散热水箱。
但上述技术方案中,仅设置在发电机组的高温烟气排出后通过消音器以及余热回收装置进行处理的装置,该技术方案并没有回收可燃气体的热量,即需要在可燃气体进入发电机组之前将可燃气体的热量散掉,这就造成了热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旨在解决目前不能对可燃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且需要将该热量散掉导致的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该机组包括:发电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和热能回收系统;其中,进气系统与发电系统的进气口相连接,以向发电系统输送可燃气体;排气系统与发电系统的出气口相连接,以将发电系统产生的烟气排出;热能回收系统分别与发电系统、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相连接,以分别回收发电系统的热量、可燃气体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
进一步地,上述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中,热能回收系统包括:第二回收路径,其与进气系统相连接,通过与可燃气体进行热量交换以回收可燃气体的热量。
进一步地,上述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中,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收路径和第三回收路径;其中,第一回收路径与第二回收路径相并联,以形成并联路径,第一回收路径与发电系统1相连接,以回收发电系统的热量;第三回收路径的两端与分别与并联路径的两端相连接,以形成回收回路,第三回收路径与排气系统相连接,以回收烟气的热量。
进一步地,上述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中,第一回收路径包括:机油冷却器,其进液口分别与第三回收路径的第一端和第二回收路径的第一端相连接,机油冷却器的出液口与内燃机缸套的进液口相连接,内燃机缸套的出液口分别与第二回收路径的第二端和第三回收路径的第二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中,第二回收路径包括:一级中冷器和二级中冷器;其中,一级中冷器的进液口分别与第三回收路径的第一端和第一回收路径的第一端相连接,以接收第三回收路径输出的用于回收热量的循环液;一级中冷器的出液口分别与第一回收路径的第二端和第三回收路径的第二端相连接;二级中冷器设置于进气系统,并且,二级中冷器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进一步地,上述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中,第三回收路径包括:烟气换热器和换热器;其中,烟气换热器的进液口分别与第一回收路径的第二端和第二回收路径的第二端相连接,换热器的第一进液口与烟气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接,以接收烟气换热器输出的循环液;换热器的第一出液口分别与第一回收路径的第一端和第二回收路径的第一端相连接;换热器开设有第二进液口,以接收供暖回水或生产热水进水;换热器还开设有第二出液口,以输出供暖供水或生产热水出水。
进一步地,上述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中,换热器的第二进液口连接有第一入水管,换热器的第二出液口连接有第一出水管;二级中冷器的进液口连接有第二入水管,二级中冷器的出液口连接有第二出水管;第一入水管通过第一循环管与第二入水管相连接,第一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一切换阀;第一出水管通过第二循环管与第二出水管相连接,第二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切换阀。
进一步地,上述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还包括:三通阀,其第一入口与烟气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接,三通阀的第二入口与换热器的第一出液口相连接,三通阀的出口分别与第一回收路径的第一端和第二回收路径的第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中,进气系统包括:燃气混合器、节气门和增压器压气机;其中,燃气混合器的出气口依次通过增压器压气机和节气门与一级中冷器的进气口相连接,一级中冷器的出气口与二级中冷器的进气口相连接,二级中冷器的出气口与发电系统的进气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中,排气系统包括:增压器涡轮机,其进气口与发电系统的出气口相连接,增压器涡轮机的出气口与烟气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中,排气系统还包括:消声器,其进气口与烟气换热器的出气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中,发电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和发电机;其中,内燃机缸套置于燃气内燃机内,燃气内燃机的进气口与进气系统相连接,燃气内燃机的出气口与排气系统相连接,并且,燃气内燃机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输入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中,进行余热回收时只能回收发电系统的热量和排出的烟气的部分热量相比,本发明中,通过与发电系统、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均相连接的热能回收系统,不仅可以回收发电系统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还可以对进气系统输送的可燃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并将该热量与发电系统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共同用于加热供暖回水或生产热水,即不需要为保证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将可燃气体的热量散掉,从而提高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综合能源效率,降低了热电联产机组自身能耗;同时,由于用于加热供暖回水或生产热水的热量,除了传统的发电系统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还增加了可燃气体的热量,进而可最大程度地满足供暖和生产热水的需求。此外,由于不需要增加散热设备将可燃气体的热量散掉,所以也降低了一定的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热能回收系统4的热电联产机组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机组包括:发电系统1、进气系统2、排气系统3和热能回收系统4。
其中,进气系统2与发电系统1的进气口相连接,以向发电系统1输送可燃气体,具体实施时,可燃气体可以为空气和燃气经混合形成的燃气混合气。排气系统3与发电系统1的出气口相连接,以接收并排出发电系统1所产生的烟气。热能回收系统4分别与发电系统1、进气系统2和排气系统3相连接,以分别回收发电系统1所产生的热量、进气系统2所输送的可燃气体的热量和排气系统3所排出的烟气的热量,这些热量可以用于加热供暖回水或生产热水。
与现有技术中,进行余热回收时只能回收发电系统1的热量和排出的烟气的部分热量相比,本实施例中,通过与发电系统1、进气系统2和排气系统3均相连接的热能回收系统4,不仅可以回收发电系统1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还可以对进气系统2输送的可燃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并将该热量与发电系统1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共同用于加热供暖回水或生产热水,即不需要为保证发电系统1的正常运行而将可燃气体的热量散掉,从而提高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综合能源效率,降低了热电联产机组自身能耗;同时,由于用于加热供暖回水或生产热水的热量,除了传统的发电系统1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还增加了可燃气体的热量,进而可最大程度地满足供暖和生产热水的需求。此外,由于不需要增加散热设备将可燃气体的热量散掉,所以也降低了一定的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热能回收系统4可以包括:第一回收路径41、第二回收路径42和第三回收路径43。其中,通过与发电系统1相连接以回收发电系统1的热量的第一回收路径41和通过与进气系统2相连接以回收可燃气体的热量的第二回收路径42可以相并联,进而形成并联路径。通过与排气系统3相连接以回收烟气的热量的第三回收路径43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并联路径的两端相连接,进而形成回收回路。第一回收路径41、第二回收路径42和第三回收路径43内均流通有用于回收热量的循环液,例如水或防冻液。第一回收路径41中的完成回收可燃气体的热量的循环液,与第二回收路径42中的完成回收发电系统1的热量的循环液汇合,并共同流入第三回收路径43内,继续回收烟气的热量,回收完成后与供暖回水或用于生产热水的进水进行热量交换,热量交换完成后,循环液在分别流入第一回收路径41和第二回收路径42,以进行下一循环的热量回收。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回收路径41可以包括:机油冷却器411。机油冷却器411的进液口4111可以通过第一流量调节阀412分别与第三回收路径43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和第二回收路径42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相连接。机油冷却器411的出液口与内燃机缸套13的进液口131相连接,内燃机缸套13的出液口132分别与第二回收路径42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和第三回收路径43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相连接。通过第一回收路径41可以回收热电联产机组的低温段热量,即回收内燃机缸套13的温度为75℃-85℃的冷却水的热量。
第二回收路径42可以包括:一级中冷器421和二级中冷器422。其中,一级中冷器421的进液口4211可以通过第二流量调节阀423分别与第三回收路径43的第一端和第一回收路径4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相连接,即分别与第三回收路径43的第一端和第一流量调节阀412相连接,以接收第三回收路径43输出的循环液。一级中冷器421的出液口4212可以分别与第一回收路径4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和第三回收路径43的第二端相连接,即分别与内燃机缸套13的出液口132和第三回收路径43的第二端相连接。二级中冷器422可以设置于进气系统2,并且,二级中冷器422可以开设有进液口4221和出液口4222,进液口4221可以接收二级散热进水,出液口4222可以输出二级散热出水。通过第二回收路径42可以回收热电联产机组的中温段热量,即回收温度为120℃-180℃的可燃气体的热量。
可以看出,通过一级中冷器421可以对可燃气体的热量进行一级回收,通过二级中冷器422可以对可燃气体的热量进而二级回收,进而实现了对可燃气体的热量的最大限度的回收。此外,由于一级中冷器421和二级中冷器422对可燃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即降低了进入发电系统1的可燃气体的温度,进而保证了发电系统1的正常运行。
第三回收路径43可以包括:烟气换热器431和换热器432。其中,烟气换热器431的进液口4311可以分别与第一回收路径41的第二端和第二回收路径42的第二端相连接,即分别与内燃机缸套13的出液口132和一级中冷器421的出液口4212相连接。换热器432的第一进液口4321可以与烟气换热器431的出液口4312相连接,以接收烟气换热器431输出的循环液。换热器432的第一出液口4322可以通过水泵8分别与第一回收路径41的第一端和第二回收路径42的第一端相连接,即分别与第一流量调节阀412和第二流量调节阀423相连接。换热器432可以开设有第二进液口4323和第二出液口4324,第二进液口4323可以接收供暖回水或用于生产热水的进水,供暖回水或用于生产热水的进水在换热器432内与循环液进行热量交换,热量交换完成后,第二出液口4324可以输出供暖供水或用于生产热水的出水。具体实施时,换热器432可以为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三回收路径43可以回收热电联产机组的高温段热量,即回收温度为450℃-650℃的烟气的热量。
可以看出,通过第一回收路径41、第二回收路径42和第三回收路径43可以综合回收热电联产机组的高温段、中温段和低温段的热量,以此提高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综合能源效率,降低了热电联产机组的自身能耗。
上述实施例中,换热器432的第二进液口4323连接有第一入水管433,换热器432的第二出液口4324连接有第一出水管434。二级中冷器422的进液口4221连接有第二入水管424,二级中冷器422的出液口4222连接有第二出水管425。第一入水管433通过第一循环管5与第二入水管424相连接,第一循环管5上设置有第一切换阀51,并且,第二入水管424上还设置有第三切换阀426,第三切换阀426位于第一循环管5与第二入水管424相连接的位置的下方(相对于图1而言)。第一出水管434通过第二循环管6与第二出水管425相连接,第二循环管6上设置有第二切换阀61,并且,第二出水管425上还设置有第四切换阀427,第四切换阀427位于第二循环管6与第二出水管425相连接的位置的下方(相对于图1而言)。
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三通阀7。三通阀7的第一入口71与烟气换热器431的出液口4312相连接,三通阀7的第二入口72与换热器432的第一出液口4322相连接。三通阀7的出口73通过水泵8分别与第一回收路径41的第一端和第二回收路径42的第一端相连接,即分别与第一流量调节阀412和第二流量调节阀423相连接。具体实施时,三通阀7可以为温控三通阀7。
按照发电系统1的工作状况要求,发电系统1进气温度必须小于45℃,内燃机缸套13最优进出循环液温度为75℃/85℃,发电系统1涡轮机后排气温度为450℃-650℃,发电系统1压气机后进气温度为120℃-180℃;按照供暖设计规定,供暖供回水温度采用95℃/70℃,生产热水的供水温度为城市自来水温度,即为20℃。
通过操作第一切换阀51、第二切换阀61、第三切换阀426和第四切换阀427使本实施例提供的热能回收系统4以热能输出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供暖型:用于回收热量的循环液经过水泵8加压后分成两路,一路循环液依次经过第一流量调节阀412、机油冷却器411和内燃机缸套13,另一路循环液依次经过第二流量调节阀423和一级中冷器421,两路循环液在进入烟气换热器431前汇合成一路;经过烟气换热器431的循环液又分成两路,一路循环液经过换热器432后与另外一路循环液在三通阀7处汇合成一路,一起进入水泵8;第一切换阀51和第二切换阀61关闭,第三切换阀426和第四切换阀427开启,供暖回水通过换热器432将热量回收利用,二级中冷器422的热量通过散热器(图中未示出)散掉。
(2)生产热水型:用于回收热量的循环液经过水泵8加压后分成两路,一路循环液依次经过第一流量调节阀412、机油冷却器411和内燃机缸套13,另一路循环液依次经过第二流量调节阀423和一级中冷器421,两路循环液在进入烟气换热器431前汇合成一路;经过烟气换热器431的循环液又分成两路,一路循环液经过换热器432后与另外一路循环液在三通阀7处汇合成一路,一起进入水泵8;第一切换阀51和第二切换阀61开启,第三切换阀426和第四切换阀427关闭,外循环水从第一入水管433进入,分成两路,一路进入换热器432中与循环液进行热,另一路通过第一循环管5进入第二入水管,再进入二级中冷器422中与可燃气体进行热量交换,然后依次进入第二出水管425和第二循环管6,两路外循环水在第一出水管434交汇并输出,进而实现生产热水。
可以看出,在供暖模式下,回收一级中冷器421内的可燃气体热量,在生产热水模式下,同时回收一级中冷器421和二级中冷器422内的可燃气体热量,可实现最大限度的回收可燃气体的热量的目的;并且,通过操作第一切换阀51、第二切换阀61、第三切换阀426和第四切换阀427的开关,可以实现供暖和生产热水两种模式自由切换,进而可以实现不同模式下的最优热量回收,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综合能源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进气系统2可以包括:燃气混合器21、节气门22和增压器压气机23。其中,燃气混合器21的第一进气口213可以接收空气,燃气混合器21的第二进气口212可以接收燃气,空气和燃气在燃气混合器21内形成燃气混合气,即形成可燃气体。燃气混合器21的出气口211依次通过增压器压气机23和节气门22与一级中冷器421的进气口4213相连接,一级中冷器421的出气口4214可以与二级中冷器422的进气口4223相连接,二级中冷器422的出气口4224可以与发电系统1的进气口相连接。
可以看出,发电系统1运行时,空气和燃气经过燃气混合器21形成燃气混合气,燃气混合气通过增压器压气机23增压并伴随升温后依次通过节气门22、一级中冷器421和二级中冷器422进入发电系统1,进而形成了热电联产机组的进气通道。
上述实施例中,排气系统3可以包括:增压器涡轮机31。增压器涡轮机31的进气口311可以与发电系统1的出气口相连接,增压器涡轮机31的出气口312可以与烟气换热器431的进气口4313相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排气系统3还可以包括:消声器32。消声器32的进气口321可以与烟气换热器431的出气口4314相连接,经烟气换热器431输出的烟气器再经过消声器32,最后进入大气,在此过程中,消声器32进可以降低烟气排出的噪音,保护了环境。
可以看出,可燃气体在燃气内燃机11内燃烧做功后变成烟气,烟气通过增压器涡轮机31降温减压后依次通过烟气换热器431和消声器32进入大气,形成了热电联产机组的排气通道。
上述实施例中,发电系统1可以包括:燃气内燃机11和发电机12。其中,内燃机缸套13置于燃气内燃机11内,燃气内燃机11的进气口111可以与进气系统2相连接,即依次通过二级中冷器422和一级中冷器421与节气门22相连接。燃气内燃机11的出气口112可以与排气系统3相连接,即与增压器涡轮机31的进气口311相连接。燃气内燃机11的动力输出端可以与发电机12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进入燃气内燃机11的可燃气体通过燃烧做功,以带动燃气内燃机11运转,燃气内燃机11再带动发电机12运转发电,以对外输出电能,这就形成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电能输出通道。
综上,与现有技术中,进行余热回收时只能回收发电系统的热量和排出的烟气的部分热量相比,本实施例中,通过与发电系统、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均相连接的热能回收系统,不仅可以回收发电系统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还可以对进气系统输送的可燃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并将该热量与发电系统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共同用于加热供暖回水或生产热水,即不需要为保证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将可燃气体的热量散掉,从而提高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综合能源效率,降低了热电联产机组自身能耗;同时,由于用于加热供暖回水或生产热水的热量,除了传统的发电系统的热量和烟气的热量,还增加了可燃气体的热量,进而可最大程度地满足供暖和生产热水的需求。此外,由于不需要增加散热设备将可燃气体的热量散掉,所以也降低了一定的成本。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系统(1)、进气系统(2)、排气系统(3)和热能回收系统(4);其中,
所述进气系统(2)与所述发电系统(1)的进气口相连接,以向所述发电系统(1)输送可燃气体;
所述排气系统(3)与所述发电系统(1)的出气口相连接,以将所述发电系统(1)产生的烟气排出;
所述热能回收系统(4)分别与所述发电系统(1)、所述进气系统(2)和所述排气系统(3)相连接,以分别回收所述发电系统(1)的热量、所述可燃气体的热量和所述烟气的热量,所述热能回收系统(4)包括:第一回收路径(41)、第二回收路径(42)和第三回收路径(43),所述第一回收路径(41)与所述第二回收路径(42)相并联,以形成并联路径,所述第一回收路径(41)与所述发电系统(1)相连接,以回收所述发电系统(1)的热量,所述第三回收路径(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并联路径的两端相连接,以形成回收回路,所述第三回收路径(43)与所述排气系统(3)相连接,以回收所述烟气的热量;所述第二回收路径(42)与所述进气系统(2)相连接,通过与所述可燃气体进行热量交换以回收所述可燃气体的热量,所述热能回收系统(4)回收的热量用于供暖或生产热水;所述第二回收路径(42)包括:一级中冷器(421)和二级中冷器(422);其中,所述一级中冷器(421)的进液口(4211)分别与所述第三回收路径(4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回收路径(41)的第一端相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三回收路径(43)输出的用于回收热量的循环液;所述一级中冷器(421)的出液口(4212)分别与所述第一回收路径(4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回收路径(43)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二级中冷器(422)设置于所述进气系统(2),所述第三回收路径(43)包括换热器(432),所述换热器(432)连接有第一入水管(433)和第一出水管(434);并且,所述二级中冷器(422)开设有连接有第二入水管(424)的进液口(4221)和连接有第二出水管(425)的出液口(4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收路径(41)包括:
机油冷却器(411),其进液口(4111)通过分别与所述第三回收路径(4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回收路径(4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411)的出液口(4112)与内燃机缸套(13)的进液口(131)相连接,所述内燃机缸套(13)的出液口(132)分别与所述第二回收路径(4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回收路径(43)的第二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回收路径(43)包括烟气换热器(431);其中,
所述烟气换热器(431)的进液口(4311)分别与所述第一回收路径(4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回收路径(42)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换热器(432)的第一进液口(4321)与所述烟气换热器(431)的出液口(4312)相连接,以接收所述烟气换热器(431)输出的循环液;
所述换热器(432)的第一出液口(4322)分别与所述第一回收路径(4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回收路径(42)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换热器(432)开设有第二进液口(4323),以接收供暖回水或生产热水进水;
所述换热器(432)还开设有第二出液口(4324),以输出供暖供水或生产热水出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入水管(433)通过第一循环管(5)与所述第二入水管(424)相连接,所述第一循环管(5)上设置有第一切换阀(51);
所述第一出水管(434)通过第二循环管(6)与所述第二出水管(425)相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6)上设置有第二切换阀(6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三通阀(7),其第一入口(71)与所述烟气换热器(431)的出液口(4312)相连接,所述三通阀(7)的第二入口(72)与所述换热器(432)的第一出液口(4322)相连接,所述三通阀(7)的出口(73)分别与所述第一回收路径(4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回收路径(42)的第一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2)包括:燃气混合器(21)、节气门(22)和增压器压气机(23);其中,
所述燃气混合器(21)的出气口(211)依次通过所述增压器压气机(23)和所述节气门(22)与所述一级中冷器(421)的进气口(4213)相连接,所述一级中冷器(421)的出气口(4214)与所述二级中冷器(422)的进气口(4223)相连接,所述二级中冷器(422)的出气口(4224)与所述发电系统(1)的进气口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3)包括:
增压器涡轮机(31),其进气口(311)与所述发电系统(1)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增压器涡轮机(31)的出气口(312)与所述烟气换热器(431)的进气口(4313)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3)还包括:
消声器(32),其进气口(321)与所述烟气换热器(431)的出气口(4314)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1)包括:燃气内燃机(11)和发电机(12);其中,
所述内燃机缸套(13)置于所述燃气内燃机(11)内,所述燃气内燃机(11)的进气口(111)与所述进气系统(2)相连接,所述燃气内燃机(11)的出气口(112)与所述排气系统(3)相连接,并且,所述燃气内燃机(11)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电机(12)的输入端相连接。
CN201710792239.0A 2017-09-05 2017-09-05 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 Active CN1076056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2239.0A CN107605618B (zh) 2017-09-05 2017-09-05 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2239.0A CN107605618B (zh) 2017-09-05 2017-09-05 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5618A CN107605618A (zh) 2018-01-19
CN107605618B true CN107605618B (zh) 2020-11-24

Family

ID=61057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92239.0A Active CN107605618B (zh) 2017-09-05 2017-09-05 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56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9536B (zh) * 2018-10-23 2021-08-17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热电联产机组可变热能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0345457A (zh) * 2019-01-02 2019-10-18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余热锅炉的内燃机排烟预冷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1030U (zh) * 2011-05-13 2011-12-28 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燃用可燃气体的增压及增压中冷气体发动机
JP2013160132A (ja) * 2012-02-03 2013-08-1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排熱回収利用システム
CN203742831U (zh) * 2014-01-27 2014-07-30 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冷热电联产系统
CN104712382B (zh) * 2014-08-07 2016-06-29 哈尔滨工程大学 实现船舶低速柴油机超低排放及废热回收的联合循环系统
CN205744183U (zh) * 2016-05-26 2016-11-30 上海碧申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余热回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5618A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96414A1 (zh) 一种高压再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发电方法
CN103670558A (zh) 双压力多级膨胀再热的内燃机余热回收系统
CN101799226A (zh) 一种增热型热电冷联供系统
CN110173347B (zh) 一种煤矿在用设备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4675521A (zh) 一种新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4265500A (zh) 柴油机高温余热回收系统
CN108798898B (zh)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供应蒸汽和热水的系统及方法
JPH094510A (ja) 燃焼エンジンプラント、燃焼エンジンプラント用過給燃焼エンジン装置および燃焼エンジンプラントの効率を改善する方法
CN108518288B (zh) 一种适用于lng混合动力船舶的orc复合发电系统
CN107605618B (zh) 具有热能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机组
CN109931184B (zh) 基于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柴油机余热源回收系统
CN110905618A (zh) 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内燃机热电联产余热回收系统
CN111425316B (zh) 基于内燃机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101929759B (zh) 以高温气体为热源的吸收式供热制冷一体机
JP4335068B2 (ja) 排熱回収装置
CN110685766B (zh) 一种基于热泵-热机双向循环的发动机余热余能综合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CN107269411B (zh) 分布式能源系统及解决缸套水系统压力波动的方法
CN214221330U (zh) 一种沼气发电机组
CN204729187U (zh) 一种基于斯特林发动机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01555807A (zh) 亚低温热源气化循环热动力系统
CN109057898B (zh)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热泵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
CN210033657U (zh) 基于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柴油机余热源回收系统
RU57434U1 (ru) Детандер-генераторный агрегат
CN109209536B (zh) 热电联产机组可变热能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3279830A (zh) 一种热电联供的船舶柴油机蒸汽朗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