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5613A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5613A
CN107605613A CN201711072343.9A CN201711072343A CN107605613A CN 107605613 A CN107605613 A CN 107605613A CN 201711072343 A CN201711072343 A CN 201711072343A CN 107605613 A CN107605613 A CN 107605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culum
discharge outlet
motorcycle
cylinder
orific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723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05613B (zh
Inventor
王万洪
黄丁
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ongwang Power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ong Lo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ong Long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ong Lo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723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56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5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5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05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5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包括本体,本体具备相对的第一连接面及第二连接面,本体上设有连通第一连接面及第二连接面的气缸孔,以及绕气缸孔的轮廓设置在本体内的冷却液内腔。在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冷却液内腔连通的进水口。在第一连接面上绕气缸孔的轮廓设有与冷却液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及第三排水孔,第一排水孔靠近进水口的一侧设置,第二排水孔及第三排水口绕气缸孔的轮廓相对设置,并且第二排水孔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三排水孔的孔口面积。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高冷却效果,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发动机是内燃机,即将进入气缸中的燃料混合气点燃使其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变为机械能,并由曲轴将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传给摩托车后轮而变为车辆行驶动力的机械。
由于发动机的活塞室在活塞的高速往复运动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而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都具有由气缸盖、气缸头和气缸体等零件组成的冷却系统,其中气缸体由于套设在活塞室的外部,因此汽缸体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保证气缸体能够承受活塞室中的压力和温度的急剧变化以及活塞运动的强烈冲击和摩擦,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冷却性能,以快速带走热量进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而现有的气缸体中的冷却液循环通道的冷却效果不理想,容易导致气缸体被过度磨损,造成发动机的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能够提高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的冷却效果,降低发动机的温度,从而降低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包括本体,本体具备相对的第一连接面及第二连接面,本体上设有连通第一连接面及第二连接面的气缸孔,以及绕气缸孔的轮廓设置在本体内的冷却液内腔;
在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冷却液内腔连通的进水口;
在第一连接面上绕气缸孔的轮廓设有与冷却液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及第三排水孔,第一排水孔靠近进水口的一侧设置,第二排水孔及第三排水口绕气缸孔的轮廓相对设置,并且第二排水孔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三排水孔的孔口面积。
由于发动机的活塞室在活塞的高速往复运动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而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都具有由气缸盖、气缸头和气缸体等零件组成的冷却系统,其中气缸体由于套设在活塞室的外部,因此汽缸体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保证气缸体能够承受活塞室中的压力和温度的急剧变化以及活塞运动的强烈冲击和摩擦,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冷却性能,以快速带走热量进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而现有的气缸体中的冷却液循环通道的冷却效果不理想,容易导致气缸体被过度磨损,造成发动机的故障。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包括本体,本体具备相对的第一连接面及第二连接面,本体上设有连通第一连接面及第二连接面的气缸孔,以及绕气缸孔的轮廓设置在本体内的冷却液内腔。通过设置在气缸体上的气缸孔能够供活塞通过,与此同时,通过设置在本体上的冷却液内腔能够快速的带走由于发动机运转所产生的热量,避免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发动机故障。同时,在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冷却液内腔连通的进水口,在第一连接面上绕气缸孔的轮廓设有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及第三排水孔,第一排水孔靠近进水口的一侧设置,第二排水孔及第三排水口绕气缸孔的轮廓相对设置,并且第二排水孔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三排水孔的孔口面积。由于在第一连接面上设有多组用于在排水的同时进行冷却的排水孔,故能有效的冷却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同时,由于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的第二排水孔及第三排水孔的孔口面积不同,由此使得第二排水孔及第三排水孔的排水流量不同,由此区分,并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将热量较为集中的排气侧的冷却液的流量增大,从而保证冷却效果。故通过使得第二排水孔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三排水孔的孔口面积,便能在冷却液工作的过程中,增大热量较为集中的部分的冷却液流量,由此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在第一连接面上还设有第一垫片,第一垫片上设有与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及第三排水孔相配合的多个出水口;
多个出水口分别与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及第三排水孔配合,并形成主排水孔组、第一副排水孔组及第二副排水孔组;
第一副排水孔组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二副排水孔组的孔口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多个出水口包括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第三排水口、第四排水口及第五排水口;
第一排水口具备与第一排水孔相适应的轮廓;
第二排水口及第三排水口用于与第二排水孔配合,并且第二排水口及第三排水口具备与第二排水孔相适应的轮廓;
第四排水口及第五排水口用于与第三排水孔配合,并且第四排水口及第五排水口具备与第三排水孔相适应的轮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排水口及第三排水口均为间隔设置的条形孔,并且第二排水口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三排水口的孔口面积;
第四排水口及第五排水口均为间隔设置的条形孔,并且第四排水口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五排水口的孔口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排水口的孔口面积大于第四排水口的孔口面积;
第三排水口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五排水口的孔口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在本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以及用于封闭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进水口设置在第一端盖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本体内设有隔板,隔板用于与第一端盖配合,并将冷却液内腔分隔为第一内腔及第二内腔;
进水口及第一排水口分别与位于隔板两侧的第一内腔及第二内腔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在第一开口与第一端盖之间及第二开口与第二端盖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垫片及第三垫片。
一种摩托车,其包括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能够提高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的冷却效果,降低发动机的温度,从而降低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却液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200-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10-本体;211-第一连接面;212-第二连接面;220-气缸孔;230-冷却液内腔;240-进水口;213-第一排水孔;214-第二排水孔;215-第三排水孔;250-第一垫片;261-主排水孔组;262-第一副排水孔组;263-第二副排水孔组;251-第一排水口;252-第二排水口;253-第三排水口;254-第四排水口;255-第五排水口;271-第一开口;272-第一端盖;233-隔板;231-第一内腔;232-第二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考图1。
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的具体结构。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包括本体210。
在本体210相对的两端上设有第一连接面211及第二连接面212,其外本体210上设有贯穿本体210,并连通第一连接面211及第二连接面212的气缸孔220。
请参照图2,在本体210的内部还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液并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内腔230,其目的是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带走热量以起到降低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温度的作用。同时,冷却液内腔230绕气缸孔220的轮廓设置在本体210内。
另外,在本体210的侧壁上设有与冷却液内腔230连通的进水口240,目的在于通过进水口240向冷却液内腔230中注入冷却液,并与其他管路连通,以形成冷却液循环管路。
请参照图3,在第一连接面211上绕气缸孔220的轮廓设有与冷却液内腔230连通的第一排水孔213、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孔215,第一排水孔213靠近进水口240的一侧设置,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口253绕气缸孔220的轮廓相对设置,并且第二排水孔214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三排水孔215的孔口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孔口面积较大的第二排水孔214设置在靠近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排气侧,由于排气侧的热量较高,这样的设置方式,其目的是增大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排气侧的冷却液流量,以提高排气侧的冷却效果。
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包括本体210,本体210具备相对的第一连接面211及第二连接面212,本体210上设有连通第一连接面211及第二连接面212的气缸孔220,以及绕气缸孔220的轮廓设置在本体210内的冷却液内腔230。通过设置在气缸体上的气缸孔220能够供活塞通过,与此同时,通过设置在本体210上的冷却液内腔230能够快速的带走由于发动机运转所产生的热量,避免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发动机故障。同时,在本体210的侧壁上设有与冷却液内腔230连通的进水口240,在第一连接面211上绕气缸孔220的轮廓设有第一排水孔213、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孔215,第一排水孔213靠近进水口240的一侧设置,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口253绕气缸孔220的轮廓相对设置,并且第二排水孔214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三排水孔215的孔口面积。由于在第一连接面211上设有多组用于在排水的同时进行冷却的排水孔,故能有效的冷却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同时,由于设置在第一连接面211上的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孔215的孔口面积不同,由此使得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孔215的排水流量不同,由此区分,并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将热量较为集中的排气侧的热量通过增大冷却液的流量,从而保证冷却效果。故通过使得第二排水孔214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三排水孔215的孔口面积,便能在冷却液工作的过程中,增大热量较为集中的部分的冷却液流量,由此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还可以在第一连接面211上设置第一垫片250,第一垫片250上设有与第一排水孔213、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孔215相配合的多个出水口,并且多个出水口分别与第一排水孔213、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孔215配合,并形成主排水孔组261、第一副排水孔组262及第二副排水孔组263,同时第一副排水孔组262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二副排水孔组263的孔口面积。这样的设置方式,目的是通过在第一连接面211上设置垫片能够提高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在与其他部件组装过程中的密封性,同时,能够在第一排水孔213、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孔215的孔口面积一定时,通过改变第一垫片250上的与第一排水孔213、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孔215分别形成主排水孔组261、第一副排水孔组262及第二副排水孔组263的尺寸大小,即在满足第一副排水孔组262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二副排水孔组263的孔口面积的前提下,还可进一步对第一副排水孔组262及第二副排水孔组263的冷却液流量进行细化的调整,以满足使用的需求。同时,在当进水口240的流量一定时,还可以通过调整主排水孔组261、第一副排水孔组262及第二副排水孔组263之间的孔口大小,以对排水的分别进行调整,以满足使用的需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口分别包括第一排水口251、第二排水口252、第三排水口253、第四排水口254及第五排水口255。并且第一排水口251具备与第一排水孔213相适应的轮廓。第二排水口252及第三排水口253用于与第二排水孔214配合,并且第二排水口252及第三排水口253具备与第二排水孔214相适应的轮廓。第四排水口254及第五排水口255用于与第三排水孔215配合,并且第四排水口254及第五排水口255具备与第三排水孔215相适应的轮廓。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相适应的轮廓其指的是在安装第一垫片250时,第一排水口251、第二排水口252、第三排水口253、第四排水口254及第五排水口255的位置需要与第一排水孔213、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孔215的位置对应,即在安装时,需要保证相互的位置对应,以保证冷却液能够顺利通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水口252及第三排水口253均可以为间隔设置的条形孔,并且第二排水口252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三排水口253的孔口面积。第四排水口254及第五排水口255均为间隔设置的条形孔,并且第四排水口254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五排水口255的孔口面积。同时,第二排水口252、第三排水口253、第四排水口254及第五排水口255均可以为绕气缸孔220的轴线设置的弧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的过程中,为增大热量较为集中的排气侧的冷却液的流量,从而保证冷却效果,第二排水口252的孔口面积大于第四排水口254的孔口面积,第三排水口253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五排水口255的孔口面积。即在设置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时,需要使得第二排水口252及第三排水口253靠近排气侧。
其外,为方便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铸造,在本体2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271及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封闭第一开口271及第二开口的第一端盖272及第二端盖(图中未示出)。同时,进水口240设置在第一端盖272上。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本体210内设有隔板233,隔板233用于与第一端盖272配合,并将冷却液内腔230分隔为第一内腔231及第二内腔232。通过将冷却液内腔230进行分隔,同时,上述的进水口240及第一排水口251分别与位于隔板233两侧的第一内腔231及第二内腔232连通。由此,使得进水口240处的冷却液不受影响,避免在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回到进水口240处,并与进水口240的冷却液混合,影响冷却效果,同时,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冷却液沿一方向流动,避免回流。
另外,为提高该在第一开口271与第一端盖272之间及第二开口与第二端盖之间的密封性,故在第一开口271与第一端盖272之间设有第二垫片(图中未示出),在第二开口与第二端盖之间设有第三垫片(图中未示出)。
基于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采用了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
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的工作原理是:
在本体210的侧壁上设有与冷却液内腔230连通的进水口240,
在第一连接面211上绕气缸孔220的轮廓设有第一排水孔213、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孔215,第一排水孔213靠近进水口240的一侧设置,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口253绕气缸孔220的轮廓相对设置。
在第一连接面211上还设置第一垫片250,第一垫片250上包括第一排水口251、第二排水口252、第三排水口253、第四排水口254及第五排水口255。并且上述的第一排水口251、第二排水口252、第三排水口253、第四排水口254及第五排水口255分别与第一排水孔213、第二排水孔214及第三排水孔215配合,并形成主排水孔组261、第一副排水孔组262及第二副排水孔组263,同时第一副排水孔组262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二副排水孔组263的孔口面积。
由于在第一连接面211上设有多组用于在排水的同时进行冷却的排水孔,故能有效的冷却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同时,由于第一副排水孔组262的孔口面积大于第二副排水孔组263的孔口面积,由此使得第一副排水孔组262及第二副排水孔组263的排水流量不同,由此区分,并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将热量较为集中的排气侧的热量通过增大冷却液的流量,从而保证冷却效果。即在设置该摩托车发动机缸体200时,需要使得第一副排水孔组262靠近排气侧。
另外,通过将冷却液内腔230进行分隔,同时,上述的进水口240及第一排水口251分别与位于隔板233两侧的第一内腔231及第二内腔232连通。由此,使得进水口240处的冷却液不受影响,避免在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回到进水口240处,并与进水口240的冷却液混合,影响冷却效果,同时,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冷却液沿一方向流动,避免回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备相对的第一连接面及第二连接面,所述本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面及所述第二连接面的气缸孔,以及绕所述气缸孔的轮廓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冷却液内腔;
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冷却液内腔连通的进水口;
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绕所述气缸孔的轮廓设有与所述冷却液内腔连通的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及第三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排水孔及所述第三排水口绕所述气缸孔的轮廓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排水孔的孔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排水孔的孔口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还设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及所述第三排水孔相配合的多个出水口;
多个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及所述第三排水孔配合,并形成主排水孔组、第一副排水孔组及第二副排水孔组;
所述第一副排水孔组的孔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副排水孔组的孔口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第三排水口、第四排水口及第五排水口;
所述第一排水口具备与所述第一排水孔相适应的轮廓;
所述第二排水口及第三排水口用于与所述第二排水孔配合,并且所述第二排水口及第三排水口具备与所述第二排水孔相适应的轮廓;
所述第四排水口及所述第五排水口用于与所述第三排水孔配合,并且所述第四排水口及所述第五排水口具备与所述第三排水孔相适应的轮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水口及第三排水口均为间隔设置的条形孔,并且所述第二排水口的孔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排水口的孔口面积;
所述第四排水口及所述第五排水口均为间隔设置的条形孔,并且所述第四排水口的孔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五排水口的孔口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水口的孔口面积大于所述第四排水口的孔口面积;
所述第三排水口的孔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五排水口的孔口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以及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与所述第一端盖配合,并将所述冷却液内腔分隔为第一内腔及第二内腔;
所述进水口及所述第一排水口分别与位于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第一内腔及所述第二内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及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垫片及第三垫片。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托车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缸体。
CN201711072343.9A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Active CN1076056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72343.9A CN107605613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72343.9A CN107605613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5613A true CN107605613A (zh) 2018-01-19
CN107605613B CN107605613B (zh) 2024-06-07

Family

ID=6108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72343.9A Active CN107605613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561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0894A (en) * 1983-08-18 1986-05-27 Nissan Motor Co., Ltd. Coolant passage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4353244A (ja) * 1991-05-30 1992-12-08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US20050046119A1 (en) * 2003-08-25 2005-03-03 Dieter Eckert Cylinder head gasket
CN203847263U (zh) * 2013-05-09 2014-09-24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发动机、气缸体及气缸盖垫片
CN105927409A (zh) * 2016-06-27 2016-09-07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结构
CN207500006U (zh) * 2017-11-03 2018-06-15 重庆宗隆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0894A (en) * 1983-08-18 1986-05-27 Nissan Motor Co., Ltd. Coolant passage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4353244A (ja) * 1991-05-30 1992-12-08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US20050046119A1 (en) * 2003-08-25 2005-03-03 Dieter Eckert Cylinder head gasket
CN203847263U (zh) * 2013-05-09 2014-09-24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发动机、气缸体及气缸盖垫片
CN105927409A (zh) * 2016-06-27 2016-09-07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结构
CN207500006U (zh) * 2017-11-03 2018-06-15 重庆宗隆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5613B (zh) 2024-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3871B1 (ko) 다구획 일체형 하이브리드 열교환기
US7625257B1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oling system for an engine of an outboard motor
CN107654282A (zh) 一种摩托车热机结构及摩托车
US7942138B1 (en) Outboard motor with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oling
CN207740076U (zh) 一种摩托车热机结构及摩托车
CN103608569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JP3728855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動力冷却装置
CN109936232A (zh)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分流机构
CN208578650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系统及发动机
CN110284990A (zh) 气缸盖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JP4386215B2 (ja) Egrガス冷却装置
CN207500006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KR20170066618A (ko) 다중-실린더 엔진의 실린더 헤드
CN107605613A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及摩托车
CN204041253U (zh) 直列多气缸的缸体水套结构
CN113027588A (zh) 一种发动机水冷结构
CN207485556U (zh) 一种车辆、发动机及活塞连杆组
CN205117467U (zh) 喷嘴组件
CN109441656B (zh) 一种多回路冷却的气缸盖
CN20953943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CN105201678B (zh) 一种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用气缸头
JP2008014263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及びその冷却構造に使用されるシリンダヘッドガスケット
JP4340070B2 (ja) 往復動機関用の冷却通路系統付きシリンダヘッド
CN214464574U (zh) 一种加强气缸体水套流动均匀性的进出口结构
CN101634269A (zh) 发动机、分隔构件和分隔构件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6

Address after: 402260 No. 15, Manan Avenue, Zone B, Luohuang Industrial Park,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ZONGWANG POWER ENG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246 No. 1 Building, Block 2-7, Anjufang District, Guoba Village, Luohuang Town,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ZONGLONG POWER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