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4935A - 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4935A
CN107604935A CN201710830920.XA CN201710830920A CN107604935A CN 107604935 A CN107604935 A CN 107604935A CN 201710830920 A CN201710830920 A CN 201710830920A CN 107604935 A CN107604935 A CN 107604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foundation
afterwards
building
stake
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309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04935B (zh
Inventor
赵云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Kai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赵云年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赵云年 filed Critical 赵云年
Priority to CN2017108309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49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4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4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04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4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原建筑的原桩基:根据原建筑的立柱确定好原桩基的位置,之后绕着立柱的外围一圈下挖,直至露出承台;之后继续向下挖,将承台下方的桩露出,之后继续将下挖直至桩被露出7‑10m;之后将桩之间的泥土清理完全;(2)浇筑新桩基底层:在被挖出的桩外侧用钢筋搭设一圈环形的框架,之后在框架外用木板围出一圈隔墙,木板的高度为1‑2m;之后在隔墙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新桩基的底层。本发明无需设置支撑装置对原桩基进行支撑,即可完成减震装置的安装,降低施工难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该种方式下,无需对减震装置的尺寸做具体限定,减震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我国的地震高发,国家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要求进行了提高,为了适应国家的抗震标准,现今新建的建筑物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提高人们的居住安全程度。但是,在80、90年代的建筑中,对于建筑物的抗震并未引起重视,大部分的建筑物均不存在抗震结构,从而在发生地震时,这些老旧建筑极易发生倾倒,安全系数极低,居民居住的安全性极低。
而在原建筑的基础上要增设减震装置较难实现,故而现有的大部分老建筑依旧不存在建筑效果,老建筑的抗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的抗震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原建筑的原桩基:根据原建筑的立柱确定好原桩基的位置,之后绕着立柱的外围一圈下挖,直至露出承台;之后继续向下挖,将承台下方的桩露出,之后继续将下挖直至桩被露出7-10m;之后将桩之间的泥土清理完全;
(2)浇筑新桩基底层:在被挖出的桩外侧用钢筋搭设一圈环形的框架,之后在框架外用木板围出一圈隔墙,木板的高度为1-2m;之后在隔墙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新桩基的底层;
(3)浇筑新桩基连接柱和承台:在底层上通过钢筋搭设出一个柱形框架,之后在柱形的框架的顶部再用钢筋搭设出一个方形框架,之后浇筑混凝土,使得方形框架的部分成为新桩基的承台,柱形框架的部分成为新桩基的连接柱,承台与底层通过连接柱连接。
(4)安装减震装置:将减震装置安装至新桩基的承台与原桩基的承台之间,安装时注意避开原桩基上连接的桩;
(5)去除原桩基的桩:通过工具对原桩基承台和新桩基承台之前的桩进行凿除,使得原桩基的力作用至减震装置上;
(6)安装密封座:将4块半圆钢板和2块弧形钢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分别将2块半圆钢板和1块弧形钢板焊接成半边的筒体;之后将两半边的筒体的下端与连接柱连接,将半边的筒体的上端与立柱密封配合,之后再将两个半边的筒体焊接成为一个完整的密封座,将减震装置隔断在密封座内;
(7)浇筑固定:在地面被挖出的坑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实现原桩基和新桩基的连接。
本发明中直接在原建筑物的桩基基础上,浇筑出新的桩基,两桩基之间还存在着原建筑物的柱;在此基础上可以方便的在原、新桩基之间安置减震装置,待减震装置安装完成后再将柱体凿除;该种方式下,无需设置支撑装置对原桩基进行支撑,降低施工难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该种方式下,无需对减震装置的尺寸做具体限定,减震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通过该种方式在不变动原建筑任何部件的情况下实现对老旧建筑的减震,使得原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通过密封座的设置,将减震装置整个包覆在其内,从而在浇筑混凝土时,有效将减震装置与混凝土分隔开来,保证减震装置的两个部件之间依旧能够灵活的实现相互动作,从而减震效果更好,抗震程度更高,更为适应强震感地区的建筑防震;密封座分体为左右两个,从而可在新桩基体及减震装置均安装完成后,再安装密封座,从而密封座的设置不会影响上新桩基体及减震装置的建设;密封座采用钢板焊接而成,操作更为简便,且可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有效防止混凝土进入至密封座内,实现将减震装置与混凝土之间进行良好的隔绝;且该种结构下,除去密封座内部外的其他位置均可以直接浇筑混凝土,从而使得上新桩基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在实现良好减震的同时提高抗震建筑桩基的稳定性;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从而抗震建筑桩基进行减震时,中间板还可以发生一定的形变,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减震效果。
进一步的,步骤(3)中浇筑混凝土的具体步骤为:用木板在柱形框架外围出一圈隔墙,木板的高度为0.8-1m;之后在该方形框架外用木板围出隔墙,并在方形框架底部伸出柱形框架的部分也设置木板,通过支撑件将木板压紧在方形框架下表面上;之后再将混凝土浇筑至方形框架和柱形框架内;通过在方形框架伸出柱形框架的部分设置木板,使得混凝土在浇筑时,不会从该部分流出,使得连接柱和新桩基的承台能够一次浇筑成型,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液压千斤顶;支撑效果好,且便于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壳体、活塞件及设于该壳体内的减震部件;安装所述减震装置时,先通过钢钉将壳体与新桩基的承台相连,之后再通过钢钉将活塞件与原桩基承台相连,保证壳体跟随新桩基浮动,活塞件跟随原桩基浮动;减震装置的两部分分别与原桩基和新桩基相连,从而在发生地震而使得原桩基相对新桩基发生浮动时,活动件和壳体之间的减震部件便能对建筑物产生良好的减震,抗震效果好。
进一步的,2块半圆钢板分别位于弧形钢板的上下两侧,所述上部的半圆钢板上设有供中间板上部穿入的上连接槽,所述下部的半圆钢板上设有供中间板下部穿入的下连接槽;焊接时,弧形钢板的两端分别穿入至上下连接槽完成拼装后再进行焊接;;焊接时,中间板先行穿入至上下连接槽内,再进行焊接,使得中间板与上下连接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密封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无需设置支撑装置对原桩基进行支撑,即可完成减震装置的安装,降低施工难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该种方式下,无需对减震装置的尺寸做具体限定,减震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通过该种方式在不变动原建筑任何部件的情况下实现对老旧建筑的减震,使得原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通过密封座的设置,将减震装置整个包覆在其内,保证减震装置的两个部件之间依旧能够灵活的实现相互动作,减震效果更好,抗震程度更高;除去密封座内部外的其他位置均可以直接浇筑混凝土,上新桩基体连接牢固,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图7中E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F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一种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建设完成后的桩基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原桩基体1、新桩基体2及与所述上、新桩基体相配合的减震装置;具体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密封座3和设于上、新桩基体之间的减震支座4;所述密封座3的下部与所述新桩基体2相连,所述密封座3的上部与所述原桩基体1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座3包括相互焊接的第一座体31和第二座体32,具体的,所述第一座体31包括上连接板311、下连接板312和设于上下连接板之间的中间板313,所述中间板313上部与所述上连接板311焊接固连,中间板313下部与下连接板312焊接固连;所述上连接板311、下连接板312及中间板313均由不锈钢制成,不仅具有良好的防腐防锈效果,还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上连接板311、下连接板312为半圆形平板结构,中间板313为弧形板设置;所述上连接板311、下连接板312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间板313的厚度,优选的,上连接板311、下连接板312的厚度为1-5cm,中间板313的厚度为1-2cm,从而中间板可产生良好的形变;为了使得中间板与上下连接板之间连接牢固,我们在所述上连接板311上设有供中间板上部穿入的上连接槽314,所述下连接板312上设有供中间板下部穿入的下连接槽315,焊接时,中间板先行穿入至上下连接槽内,再进行焊接,使得中间板与上下连接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所述第二座体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座体的结构相同,故不再赘述;当第一、第二座体连接时,将构成一个筒状的保护罩,将减震装置罩在其内;第一、第二座体之间存在的缝隙可以直接进行焊接,实现两者的连接。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原桩基体1上的密封部件5和设于所述第一座体31上的第一配合部件6及设于所述第二座体32上的第二配合部件7;具体的,所述密封部件5包括设于所述原桩基体上的环形凸部51、设于环形凸部上的凹槽52及设于凹槽内的密封件53,所述凹槽也为环形,所述密封件53为市面上直接购买的橡胶密封圈;且在装配完成后,密封件53的外部突出于所述凹槽52外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件6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座体31上与所述环形凸部相配合的开口槽61,所述开口槽61内壁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层62;所述开口槽61的大小与所述环形凸部的大小设置为相等,所述柔性层62由橡胶制成,可通过胶水直接粘接在开口槽内;由于柔性层的存在,使得环形凸部与开口槽之间能够实现过盈配合,进而实现良好的密封;所述第二配合部件7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座体32上与所述环形凸部相配合的环槽71,所述环槽71内壁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层72;所述环槽71的大小与所述环形凸部的大小设置为相等,所述密封层72由橡胶制成,可通过胶水直接粘接在环槽71内;由于密封层72的存在,使得环形凸部与环槽71之间能够实现过盈配合,进而实现良好的密封。
所述密封座的下部与所述新桩基体2相连,具体的,所述新桩基体2在浇筑时形成有一圈凸台21,所述下连接板在与新桩基体相连时,该下连接板的上表面可抵触至该凸台21的下表面上,并通过螺钉实现下连接板与凸台21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下连接板与凸台21之间设有垫片,该垫片由橡胶制成。
所述减震支座4包括不锈钢制成的壳体41、活塞件42及设于该壳体内的减震部件43,所述活塞件42为一不锈钢杆,活塞件42的一端与所述原桩基体固连,另一端穿入至所述壳体41内;活塞件42穿入壳体内的一端上连接有一防脱部44,该防脱部44为一不锈钢圆盘,两者通过焊接固连在一起;所述减震部件43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多个弹性板431,这些弹性板431沿壳体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分布,且弹性板43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壳体的内壁固连;优选的,所述弹性板431横截面为波浪结构,这里的波浪结构是指设置为波浪形状;为了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及增强减震部件的结构稳定性,我们将上下两个弹性板的波峰、波谷交错设置,从而上下相邻的两弹性板431之间,将有部分的波峰和部分的波谷相互抵触,增强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下相邻的两弹性板431之间还设有多个弹性减震件432,所述弹性减震件432为弹簧,所述弹性减震件432设置在弹性板的波峰和波谷未抵触的位置上,且弹性减震件432的一端与上部弹性板431的波峰相连,另一端与下部弹性板431的波谷相连。
于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10所示,所述密封部件5包括设于所述原桩基体上的环形密封槽54、上压紧部55和下压紧部56,所述上压紧部55和下压紧部56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在所述原桩基体上,该上压紧部55和下压紧部56均为环形结构设置,所述环形密封槽54设于该上、下压紧部之间;装配时,所述上连接板可穿入至所述环形密封槽54内;进一步的,所述上压紧部55下表面设有第一防漏层551,所述下压紧部56上表面设有第二防漏层561,所述环形密封槽54内设有第三防漏层541;所述第一防漏层551、第二防漏层561、第三防漏层541均由橡胶制成;优选的,该第一防漏层551与上压紧部55之间、第二防漏层561与下压紧部56之间、第三防漏层541与环形密封槽54之间均通过胶水粘接;进一步的,所述上压紧部55下表面、下压紧部56上表面、环形密封槽54内表面之间均通过凿子凿出了多个条形槽,该条形槽可容纳更多的胶水,从而增强两者之间的粘接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下压紧部56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压紧部55的长度,且该上压紧部55上设有两焊接槽552,两焊接槽552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件6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座体上端的第一卡槽63和第一弧形密封件64,所述第一卡槽63设于所述上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弧形密封件64为半圆形设置,第一弧形密封件64设于该卡槽内;所述第二配合部件7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座体上端的第二卡槽73和第二弧形密封件74;所述第二卡槽73设于上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弧形密封件74设于该第二卡槽内,该第二弧形密封件74为半圆形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密封件64和第二弧形密封件74均由橡胶制成。
具体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原建筑的原桩基:根据原建筑的立柱确定好原桩基的位置,之后绕着立柱的外围一圈向下挖,直至露出承台;之后绕承台外围的一圈继续向下挖,将承台下方的桩露出,直至桩被露出7-10m后,停止下挖;之后用铲子将桩之间的泥土清理完全;(2)浇筑新桩基底层:在被挖出的桩外围一圈用钢筋搭设环形的框架,之后在框架外用木板围出一圈隔墙,相邻木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木板的高度为12m,木板内壁与框架外壁之间具有0.5m的间距;之后在隔墙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去除木板,形成新桩基的底层;
(3)浇筑新桩基连接柱和承台:在底层上通过钢筋搭设出一个柱形框架,之后在柱形的框架的顶部再用钢筋搭设出一个方形框架,用木板在柱形框架外围出一圈隔墙,相邻木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木板的高度为0.8-1m,木板内壁与柱形框架外壁之间留有0.5m的间距;之后在该方形框架外用木板围出隔墙,木板直接贴合在方形框架外,并在方形框架底部伸出柱形框架的部分也设置木板,相邻木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再通过液压千斤顶将木板压紧在方形框架下表面上;之后再将混凝土浇筑至方形框架和柱形框架内,带混凝土凝固后,方形框架的部分成为新桩基的承台,柱形框架的部分成为新桩基的连接柱,承台与底层通过连接柱连接;之后在连接柱与新桩基的连接处,用水泥在连接柱外表面上浇筑出一圈凸台21;
(4)安装减震装置:将减震装置安装至新桩基的承台与原桩基的承台之间,安装时注意避开原桩基上连接的桩;安装所述减震装置时,先通过钢钉将壳体与新桩基的承台相连,之后再通过钢钉将活塞件与原桩基承台相连,保证壳体跟随新桩基浮动,活塞件跟随原桩基浮动;(5)去除原桩基的桩:通过工具对原桩基承台和新桩基承台之前的桩进行凿除,使得原桩基的力作用至减震装置上;(6)安装密封座:将4块半圆钢板和2块弧形钢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分别将2块半圆钢板和1块弧形钢板焊接成半边的筒体;焊接时,先将弧形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入至上下连接槽内,待完成拼装后再进行焊接操作;待两个半边的筒体均焊接完成后,将两半边的筒体的下端与连接柱上的凸台连接,再将半边的筒体的上端与立柱密封配合,之后再将两个半边的筒体焊接成为一个完整的密封座,将减震装置隔断在密封座内;(7)浇筑固定:待密封座焊接完成后,在地面被挖出的坑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将实现原桩基和新桩基的连接,至此桩基的建设完成。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原建筑的原桩基:根据原建筑的立柱确定好原桩基的位置,之后绕着立柱的外围一圈下挖,直至露出承台;之后继续向下挖,将承台下方的桩露出,之后继续将下挖直至桩被露出7-10m;之后将桩之间的泥土清理完全;
浇筑新桩基底层:在被挖出的桩外侧用钢筋搭设一圈环形的框架,之后在框架外用木板围出一圈隔墙,木板的高度为1-2m;之后在隔墙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新桩基的底层;
浇筑新桩基连接柱和承台:在底层上通过钢筋搭设出一个柱形框架,之后在柱形的框架的顶部再用钢筋搭设出一个方形框架,之后浇筑混凝土,使得方形框架的部分成为新桩基的承台,柱形框架的部分成为新桩基的连接柱,承台与底层通过连接柱连接;
安装减震装置:将减震装置安装至新桩基的承台与原桩基的承台之间,安装时注意避开原桩基上连接的桩;
去除原桩基的桩:通过工具对原桩基承台和新桩基承台之前的桩进行凿除,使得原桩基的力作用至减震装置上;
安装密封座:将4块半圆钢板和2块弧形钢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分别将2块半圆钢板和1块弧形钢板焊接成半边的筒体;之后将两半边的筒体的下端与连接柱连接,将半边的筒体的上端与立柱密封配合,之后再将两个半边的筒体焊接成为一个完整的密封座,将减震装置隔断在密封座内;
浇筑固定:在地面被挖出的坑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实现原桩基和新桩基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浇筑混凝土的具体步骤为:用木板在柱形框架外围出一圈隔墙,木板的高度为0.8-1m;之后在该方形框架外用木板围出隔墙,并在方形框架底部伸出柱形框架的部分也设置木板,通过支撑件将木板压紧在方形框架下表面上;之后再将混凝土浇筑至方形框架和柱形框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液压千斤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壳体(41)、活塞件(42)及设于该壳体内的减震部件(43);安装所述减震装置时,先通过钢钉将壳体与新桩基的承台相连,之后再通过钢钉将活塞件与原桩基承台相连,保证壳体跟随新桩基浮动,活塞件跟随原桩基浮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2块半圆钢板分别位于弧形钢板的上下两侧,所述上部的半圆钢板上设有供中间板上部穿入的上连接槽(314),所述下部的半圆钢板上设有供中间板下部穿入的下连接槽(315);焊接时,弧形钢板的两端分别穿入至上下连接槽完成拼装后再进行焊接。
CN201710830920.XA 2017-09-15 2017-09-15 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 Active CN1076049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30920.XA CN107604935B (zh) 2017-09-15 2017-09-15 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30920.XA CN107604935B (zh) 2017-09-15 2017-09-15 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4935A true CN107604935A (zh) 2018-01-19
CN107604935B CN107604935B (zh) 2019-08-16

Family

ID=61062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30920.XA Active CN107604935B (zh) 2017-09-15 2017-09-15 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49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4892A (zh) * 2022-10-14 2022-11-29 青创联建设工程(唐山)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桩基础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9894A (ja) * 2003-05-19 2004-12-02 Shimizu Corp 杭基礎構造物の耐震補強構造
JP3661752B2 (ja) * 1999-02-03 2005-06-22 株式会社大林組 杭の免震構造
JP2013119710A (ja) * 2011-12-06 2013-06-17 Kumagai Gumi Co Ltd 建物の基礎構造
CN105507610A (zh) * 2016-01-07 2016-04-20 浙江理工大学 既有桩基建筑下挖增层的隔震加固方法
CN105649100A (zh) * 2016-01-07 2016-06-08 浙江理工大学 既有桩基建筑的隔震加固方法
CN205530321U (zh) * 2016-03-11 2016-08-31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接桩基与承台的减震装置
CN107012894A (zh) * 2017-05-10 2017-08-04 广州大学 一种复合减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1752B2 (ja) * 1999-02-03 2005-06-22 株式会社大林組 杭の免震構造
JP2004339894A (ja) * 2003-05-19 2004-12-02 Shimizu Corp 杭基礎構造物の耐震補強構造
JP2013119710A (ja) * 2011-12-06 2013-06-17 Kumagai Gumi Co Ltd 建物の基礎構造
CN105507610A (zh) * 2016-01-07 2016-04-20 浙江理工大学 既有桩基建筑下挖增层的隔震加固方法
CN105649100A (zh) * 2016-01-07 2016-06-08 浙江理工大学 既有桩基建筑的隔震加固方法
CN205530321U (zh) * 2016-03-11 2016-08-31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接桩基与承台的减震装置
CN107012894A (zh) * 2017-05-10 2017-08-04 广州大学 一种复合减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4892A (zh) * 2022-10-14 2022-11-29 青创联建设工程(唐山)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桩基础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4935B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9078A (zh) 建筑桩基的加固方法
CN102561402B (zh) 盖挖逆作单建式地下人防工程顶板与墙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JP2017166314A (ja) 締切構造物
CN104762967B (zh) 一种改进的锚杆静压桩的封桩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7604935A (zh) 建筑桩基的建设方法
CN105756100B (zh) 地下室后浇带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3192A (zh) 装配式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9972638A (zh) 预制装配式薄壁模壳格构梁生态护坡的施工方法
JP2007056600A (ja) 逸震型地下室構造体とその構築工法
CN209509556U (zh) 托换无地下室建筑地下空间增层的施工结构
CN206220100U (zh) 一种临近保护建筑的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1498867U (zh) 一种用于大范围地下工程开挖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
CN209603196U (zh) 基础底板后浇带结构
CN107859032B (zh) 抗震建筑桩基
CN208501724U (zh) 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锚杆静压微型桩基础
CN206706685U (zh) 一种混凝土水道伸缩缝结构
CN111456108A (zh) 一种基础承台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700515B (zh) 建筑桩基
CN204551530U (zh) 预制成型的塑料水表井
CN206053490U (zh) 一种内外包钢板阶梯状预制装配式矩形地下粮仓
CN220335916U (zh) 一种水闸工程施工用基坑支护装置
JP4626052B2 (ja) 水中構造物の施工方法
CN220058999U (zh) 地下室外墙加高构造
CN219930838U (zh) 一种用于智慧水利的防洪截渗墙
CN214328905U (zh) 一种过路管线防护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6

Address after: 330009 21 A in Taoyuan District, Xihu District,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chang Kai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3309 Zhongshan Natural Village, Liangpeng Town,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ao Yunni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