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59187A - 具有可加压下叶片区的叶片泵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加压下叶片区的叶片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59187A
CN107559187A CN201710522975.4A CN201710522975A CN107559187A CN 107559187 A CN107559187 A CN 107559187A CN 201710522975 A CN201710522975 A CN 201710522975A CN 107559187 A CN107559187 A CN 107559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low path
discharge area
vane pump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29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59187B (zh
Inventor
C·威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WAEBISCH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AUTOMOBILE Co Ltd (DE)
Schwaebische Hue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CHWAEBISCH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AUTOMOBILE Co Ltd (D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WAEBISCH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AUTOMOBILE Co Ltd (DE) filed Critical SCHWAEBISCH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AUTOMOBILE Co Ltd (DE)
Publication of CN107559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59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59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59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C1/00 - F01C20/00
    • F01C21/08Rotary pistons
    • F01C21/0809Construction of vanes or vane holders
    • F01C21/0818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 F01C21/0854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by fluid means
    • F01C21/0863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by fluid means the fluid being the work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C1/00 - F01C20/00
    • F01C21/10Outer members for co-operation with rotary pistons; Casings
    • F01C21/104Stators; Members defining the outer boundaries of the working chamber
    • F01C21/108Stators; Members defining the outer boundaries of the working chamber with an axial surface, e.g. s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6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3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04C2/3446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more than one line or surf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10/00Fluid
    • F04C2210/20Fluid liquid, i.e. incompressible
    • F04C2210/206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Abstract

叶片泵,包括:环绕旋转轴旋转运动的转子和在转子的各叶片容纳室内来回运动的叶片;曲线结构,包围转子并在转子旋转运动时引导叶片,从而形成周期性增大和缩小的输送单元;轴向靠近转子的端板,具有用于排出压力流体的压力通道和用于向下叶片区供给压力流体的供给通道;在端板的轴向远离转子的端面上的导流装置;第一排出区,用于排出流经压力通道的压力流体的第一分流;第二排出区,用于排出流经压力通道的压力流体的第二分流;第一流动路径,流经第一排出区的第一分流在该第一流动路径上流动;第二流动路径,将压力通道与供给通道连接,从第一流动路径分支并由导流装置限制;和第三流动路径,将供给通道与第二排出区连接并由导流装置限制。

Description

具有可加压下叶片区的叶片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泵,其具有至少一个叶片和所分配的下叶片区,由泵输送的压力流体可以导入该下叶片区内,以向叶片施加压力。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叶片泵中,单个叶片或多个叶片各自在下叶片区内被利用由泵所输送的压力流体加压,以保证叶片在低转数范围内,例如像在泵启动时,也被向外在朝向包围转子的曲线结构的方向上加压,以便将泵的输送单元在流动上彼此分离。随着下叶片区的供给,泵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泵转数较低的情况下也可靠地向叶片泵的下叶片区供给压力流体并将与此相关的效率损失保持为较低。
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叶片泵,具有可以围绕旋转轴旋转的转子和一个或多个叶片,叶片各自在转子的一个所分配的最好缝隙状的叶片容纳室内来回运动。用词“一个”仅在措辞“一个或多个”中作为数量词使用,其他情况下始终是指不确定的意思。曲线结构环绕转子并径向对外限制泵的输送室。径向内部转子限制输送室。曲线结构在转子的旋转运动时引导单个或多个叶片,从而在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周期性增大和重新缩小的输送单元。曲线结构为此在径向靠近转子的内侧上具有转向曲线,仅一个叶片或最好多个叶片压向该转向曲线,从而在曲线结构与各自的叶片之间形成密封间隙,其将接近各自叶片的相邻输送单元流体上彼此分开。曲线结构可以是磁性的,以便向外拉紧所述叶片。
叶片泵还包括一个轴向靠近转子的端板,其具有用于从泵排出压力流体的压力通道和用于向下叶片区供给压力流体的供给通道,供给通道所供给的压力流体与流经压力通道的压力流体分支。如果叶片泵具有多个在转子的叶片容纳室内来回运动的叶片,那么每个叶片容纳室形成一个下叶片区,在泵运行时通过端板的供给通道向该下叶片区供给压力流体。
端板限制转子一个端面上的输送室。一个外壳部分限制转子另一端面上的输送室。端板可以由多个单独加工的部件固定连接,但优选端板整体以变形的方法一件成型。概念“端板”不应理解为狭义上的必须是一块板。另一方面,它靠近转子可以具有平面的端面,它利用该端面在转子的相关端面上限制输送室。端板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压力通道和/或一个或多个供给通道。
泵可以单流或多流形成。它在作为单流泵构成时,在高压侧上也可以具有多个压力通道,这些压力通道在依据目的的构成中处于端板内。如果泵作为多流泵构成,那么端板依据目的可以每个流具有至少一个压力通道。如果不考虑泵是单流还是多流构成的问题,那么端板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供给通道。最好它每个流具有至少一个供给通道。如果存在多个供给通道,那么每个供给通道可以处于端板上。就所叙述的压力通道的特征而言,在存在多个压力通道的情况下,其他每个压力通道最好同样具有这些特征。就所叙述的供给通道的特征而言,在存在多个供给通道的情况下,其他每个供给通道最好同样具有这些特征。
流经压力通道的压力流体被借助于在端板的轴向远离转子的端面上的不同流动路径上的导流装置而通过泵的第一排出区和第二排出区排出。第一排出区用于排出流经压力通道的压力流体的第一分流。第二排出区用于排出流经压力通道的压力流体的第二分流。第一排出区和/或第二排出区各自在具有优点的构成中可以形成为导流装置的一个或多个通道口。
导流装置可以是端板的组成部分。它可与端板固定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螺栓连接。它与端板也可以变形的方法共同成型。但在优选的构成中,导流装置与端板分开制成并在泵组装时安装,优选可松开。在安装状态下,它最好与端板直接接触。优选导流装置在安装状态下与端板轴向压力接触。
按照本发明,借助端板和导流装置在泵的高压侧上形成的导流区这样构成,使其为从端板的压力通道流出的压力流体形成第一流动路径、第二流动路径和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三流动路径。在第一流动路径中,压力流体的第一分流通过第一排出区排出。第二流动路径从第一流动路径分支并将压力通道与端板的供给通道连接。导流装置优选至少在轴向上限制第二流动路径,从而分支的压力流体在导流装置与端板靠近的端面之间的第二流动路径上向供给通道流动。第三流动路径将供给通道与第二排出区连接,从而压力流体可以从供给通道流出到第二排出区并通过该第二排出区流出。第三流动路径同样优选至少在轴向上由导流装置限制,从而压力流体在导流装置与端板的靠近的端面之间的第三流动路径上向第二排出区流动。
第一分流沿第一流动路径排流和一部分流经端板压力通道的压力流体借助导流装置导入第二流动路径,从而通过第二流动路径可以确保下叶片区的供给,但另一方面,第一分流在第一流动路径上直接在短行程上并由此仅以很小的流动阻力而损耗很小地排出。
具有优点的是,第一排出区在轴向视图中与压力通道的顺流排出口重叠,以便使第一分流从压力通道的顺流排出口沿轴向在短行程上向第一排出区流动并最好也可以轴向通过第一排出区由泵排流。在优选的构成中,第一排出区在在轴向视图中仅重叠压力通道顺流排出口的第一分区,并且导流装置与压力通道顺流排出口的第二分区重叠,从而仅一部分流经压力通道的压力流体作为第一分流通过第一排出区排流,另一部分流经压力通道的压力流体由导流装置向侧面偏转入第二流动路径。导流装置可以为流经压力通道的压力流体所要偏转的部分而用作使流动的相关部分转向的折流装置。通过划分成通过第一排出区排流的第一分流和在第二流动路径转向的另一分流,第一分流轴向在短行程上并由此损耗很小地排出,但另一方面,强制向供给通道的方向上的流动并因此可靠供给下叶片区。
为保证下叶片区的压力流体供给,优选从供给通道通向第二排出区的第三流动路径的流动阻力大于分支的压力流体从分支的部位一直流动到供给通道的第二流动路径的流动阻力。在又一种同样用于确保下叶片区压力流体供给的构成中,第一流动路径的流动阻力可以大于第二流动路径的流动阻力。虽然已经具有优点的是,仅实现两项措施的一个,但供给特别可靠得到保证的是,第二流动路径具有比第一流动路径更小的流动阻力并具有比第三流动路径也更小的流动阻力。如果谈到一个流动路径的流动阻力,那么因此是指各自流动路径的总流动阻力,也就是压力流体在流过各自的流动路径时总体经受的阻力。
第一流动路径内可以设置一个阻挡结构,以增大第一流动路径的流动阻力。第三流动路径内可以设置一个阻挡结构,以增大第三流动路径的流动阻力。在优选的构成中,无论是第一流动路径内还是第三流动路径内均设置一个阻挡结构,以既增大第一流动路径的流动阻力,也增大第三流动路径的流动阻力。提高两个流动路径的流动阻力可以通过设置彼此分开的阻挡结构,即,为第一流动路径设置一个阻挡结构和为第三流动路径设置另一个阻挡结构而实现。但更加优选的是,在提高两个路径的阻力方面,第一流动路径内的阻挡结构和第三流动路径内的阻挡结构由相同的阻挡结构形成。
一个或需要时多个阻挡结构各自属于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可以由一个作为结构单元制成的导流结构组成,该导流结构同时也形成一个或多个阻挡结构。但导流装置正如优选的那样,也可以是多部件的并包括一个导流结构和一个或多个与其分开制成的阻挡结构。导流装置特别是双部件的并由一个导流结构和一个阻挡结构组成。在同样优选的构成中,导流装置包括一个导流结构、一个阻挡结构和一个止动结构,其中,它在这种类型的构成中特别是可以由这三个结构组成。阻挡结构和止动结构可以具有优点地各自以簧片阀门的形式在第一流动路径内和/或在第二流动路径内形成一个或多个阀门。
阻挡结构特别可以是轴向薄的平面结构。阻挡结构例如可以是板状结构或板式结构,其中,用词“板”首先仅描述阻挡结构的形状,但阻挡结构在材料方面不受限制。但优选的材料是金属和合金,特别是钢。一种薄的平面的阻挡结构可以简单安装并在所要取得的流动比方面可以简单和灵活构成。阻挡结构最好轴向设置在端板与导流结构之间。轴向在端板与阻挡结构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其他的最好各自平面的薄结构。阻挡结构与导流结构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各自优选平面的薄结构,例如所称的止动结构。端板、阻挡结构、导流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可选择的其他结构最好层状相互设置。阻挡结构在轴向上最好直接与端板邻接。
如果导流装置与端板分开制成并与其连接,最好是安装在其上面,那么导流装置在简单的构成中只有一个部分组成或在可选择的构成中由多部分组成,特别是由两部分组成。在单部件的构成中,导流装置由一个导流结构组成,在多部件的构成中,它包括一个导流结构。导流结构限制至少一部分第一排出区和/或一部分第二排出区。
在优选的构成中,导流结构具有一个或多个彼此分开的通道,所述通道共同形成第一排出区。取代其或作为附加,导流结构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彼此分开的通道,所述通道共同形成第二排出区。各通道可以完全处于导流结构的内部,也就是由该导流结构四面环绕。但导流结构不必具有彼此分离排出区的结构区。第一排出区和第二排出区可以直接彼此相邻。在这种类型的构成中具有优点的是,导流结构将第一和第二排出区形成为一个虽然共同的但由导流结构四面环绕的排出口。如果第一和第二排出区直接彼此相邻,那么导流区内依据本发明的流动引导通过相对于压力通道的排出口相应设置第一排出区和第二排出区而获得。第一排出区和第二排出区相对于压力通道的排出口特别是可以设置为,使得第一流动路径比第二流动路径和第三流动路径长度的总和短。优选第一流动路径也比第三流动路径和/或第二流动路径短,其中,在这种关系方面,流动路径各自本身观察。如果第一排出区和第二排出区直接相邻,那么具有优点的是导流结构的一个环带形的通道形成该共同的排出口。第一排出区和第二排出区在环带形通道的切向上可以直接并排设置。
叶片泵特别是可以安装在运输工具优选汽车上,或用于这种类型的安装。泵最好作为液压泵使用,压力流体在这种类型的应用中是液体。泵例如可以作为用于供给汽车的内燃机或汽车的其他机组润滑油和/或冷却油的润滑油泵使用。泵也可以作为用于供给机组工作液,最好是工作液体例如像液压油的工作泵使用。这样作为用于供给变速器,特别是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变速器油的变速器泵使用是进一步优选的应用。但原则上泵也可以具有优点地在汽车技术领域之外使用,例如用于供给固定的内燃机。它也可以用于供给船舶甲板上和飞行器的内燃机润滑油或工作介质。另一种特别优选的应用是传动泵,用于供给风力发电设备的传动机构或用于产生能量的设备的传动机构。
叶片泵可以作为所称的卡式泵构成。在作为卡式泵的构成中,依据本发明的叶片泵作为已安装的结构单元整体装入一个罐状的泵安装室并固定在安装室内。这种类型的解决方案对于变速器泵来说公知,这种变速器泵轴向上装入变速器的泵安装室内并例如借助定位连接锁紧在安装位置上。这种类型的卡式泵例如由DE 10 2015 105 928 A1有所公开。在对于泵安装室内的安装来说重要的特征方面,依据本发明的叶片泵与这种已知的卡式泵相应。另一方面,在借助导流装置构成的导流区方面以及流动引导与此相关的特征,依据本发明的叶片泵与所公开的泵不同。
本发明具有优点的特征也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和从属权利要求的组合中予以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也在下面所述的观点中予以说明。这些观点以权利要求的方式说明并可以替换它们。在这些观点中所公开的特征此外可以补充权利要求和/或限制权利要求,阐明对单项权利要求的选择和/和扩充权利要求特征。括号中加入的附图标记涉及本发明下面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对这些观点中所介绍的特征不受词义上的限制,但另一方面,示出实现各自特征的优选可能性。
观点1.叶片泵,包括:
1.1一个环绕旋转轴(R)旋转运动的转子(10)和一个或多个在转子(10)的各叶片容纳室内来回运动的叶片(11),
1.2一个曲线结构(5),其环绕转子(10)并在转子(10)的旋转运动时引导叶片(11),从而形成周期性增大和缩小的输送单元(6),
1.3一个轴向靠近转子(10)的端板(4),具有一个用于排出压力流体的压力通道(14)和一个用于向下叶片区(12)供给压力流体的供给通道(15),
1.4在端板(4)的轴向远离转子(10)的端面上的一个导流装置(20;20、30;20、30、40),以及
1.5一个第一排出区(24),用于排出流过压力通道(14)的压力流体的至少一个第一分流(S1)。
观点2.按前述观点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轴向限制压力通道处于压力通道(14)下游并与供给通道(15)连接的导流区。
观点3.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第二流动路径(P2)从第一流动路径(P1)分支。
观点4.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形成环绕第一排出区(24)的至少一部分圆周边缘。
观点5.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包括:
5.1一个第一流动路径(P1),第一分流(S1)在该第一流动路径上流动过第一排出区(24),以及
5.2一个第二流动路径(P2),其将压力通道(14)与供给通道(15)连接并由导流装置(20;20、30;20、30、40)限制。
观点6.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包括一个第二排出区(26),用于排出流过压力通道(14)的压力流体的第二分流(S2)。
观点7.按前两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第一流动路径(P1)相对于旋转轴(R)至少基本上分布在轴向上。
观点8.按前三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第二流动路径(P2)和/或观点12的第三流动路径(P3)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R)分布。
观点9.按前三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第一排出区(24)在轴向视图中重叠压力通道(14)下游排出口的第一分区且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在轴向视图中重叠下游排出口的第二分区,从而一部分从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作为第一分流(S1)通过第一排出区(24)排流以及从压力通道(14)流出的另一部分压力流体由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向侧面转入第二流动路径(P2)。
观点10.按观点9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具有一个靠近第一排出区(24),最好一直延伸到第一排出区(24)的转向区(25),以及转向区(25)在在轴向视图中重叠压力通道(14)排出口的一个分区,从而从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流向转向区(25)并由此垂直于旋转轴(R)被转向到供给通道(15)的方向上。
观点11.按观点5–10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第一流动路径(P1)的流动阻力大于第二流动路径(P2)的流动阻力。
观点12.按观点5–11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包括一个第三流动路径(P3),它将供给通道(15)与第二排出区(26)连接并由导流装置(20;20、30;20、30、40)限制。
观点13.按观点12所述的叶片泵,其中,第三流动路径(P3)的流动阻力大于第二流动路径(P2)的流动阻力。
观点14.按前两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第三流动路径(P3)的流动阻力大于第一流动路径(P1)的流动阻力。
观点15.按前三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在第三流动路径(P3)内设置一个阻挡结构(30),以增大第三流动路径(P3)的流动阻力。
观点16.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在从压力通道(14)通向第一排出区(24)并通过第一排出区(24)的第一流动路径(P1)内设置一个阻挡结构(30),以增大第一流动路径(P1)的流动阻力。
观点17.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包括一个用于形成第一排出区(24)和/或按观点6所述的第二排出区(26)的导流结构(20)和一个用于提高从压力通道(4)通向并通过第一排出区(24)的第一流动路径(P1)的流动阻力和/或按观点12所述的第三流动路径(P3)流动阻力的阻挡结构(30),其中,阻挡结构(30)最好轴向设置在端板(4)与导流结构(20)之间。
观点18.按前三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阻挡结构(30)是一种平面结构,最好是一个圆盘,并轴向设置在端板(14)与导流结构(20)之间。
观点19.按前四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彼此相距的通道(31)最好是贯通孔的孔板形成阻挡结构(30)的至少一个处于按观点5所述的第一流动路径(P1)和/或按观点12所述的第三流动路径(P3)内的分区。
观点20.按观点19所述的叶片泵,其中,通道(31)在截面上为椭圆形、圆形、缝隙状(直的或弯曲的)或十字形。
观点21.按前两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通道(31)轴向上为圆柱形或圆锥形或喇叭状或钟形。
观点22.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丝网、织物或其他针织品形成阻挡结构(30)的至少一个处于按观点5所述第一流动路径(P1)内和/或按观点12所述第三流动路径(P3)内的分区。
观点23.按观点15–22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阻挡结构(30)具有一个或多个运动的阀门件(33;36;38),所述阀门件设置在第一流动路径(P1)内,以改变第一流动路径(P1)的流动截面,和/或具有一个或多个运动的阀门件(34;37;39),所述阀门件设置在按观点12所述的第三流动路径(P3)内,以改变第三流动路径(P3)的流动截面。
观点24.按观点23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各阀门件(33;33、34;36、37;38、39)通过压力流体逆弹性复位力向增大流动截面的方向上运动(到通流位置内)。
观点25.按观点24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各阀门件(33;33、34;36、37;38、39)由金属材料,最好是弹性的金属材料,或由弹性体材料组成。
观点26.按前三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各阀门件(33;33、34;36、37;38、39)作为弯曲簧片形成。
观点27.按观点26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各阀门件(33;33、34;36、37;38、39)在切向上或径向上从根部区伸出,最好是自由伸出。
观点28.按前五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30、40)为所述阀门件(33、34)各具有一个止挡(41、42),该止挡与排流的压力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关靠近各自阀门件的背面。
观点29.按前六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多个阀门件(33;36;38)在观点5的第一流动路径(P1)内与压力流体的流动相关平行并排设置和/或多个阀门件(34;37;39)在观点12的第三流动路径(P3)内与压力流体的流动相关平行并排设置。
观点30.按前述15–29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阻挡结构(30)是一种轴向薄的平面或板状结构,其在至少一个或多个结构分区内具有一个或多个通道(31)和/或一个或多个弯曲簧片(33、34;36、37;38、39),它们将第一流动路径(P1)内的流动截面和/或按观点12所述的第三流动路径(P3)内的流动截面缩小并由此增大各自流动路径(P1、P3)的流动阻力。
观点31.按观点30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各个通道(31)和/或各个弯曲簧片是冲压的通道或冲压的弯曲簧片(33、34)。
观点32.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为了提高观点5的第一流动路径(P1)流动阻力而在第一流动路径(P1)内具有一个或多个阀门(33、41;36;38),并且/或者为了提高观点12的第三流动路径(P3)流动阻力而在第三流动路径(P3)内具有一个或多个阀门(34、42;37;39)。
观点33.按观点32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多个阀门(33、41;36;38)在第一流动路径(P1)内与压力流体的流动相关平行并排设置和/或多个阀门(34、42;37;39)在第三流动路径(P3)内与压力流体的流动相关平行并排设置。
观点34.按前两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各阀门是簧片泵。
观点35.按前三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各阀门(36、37;38、39)是弹性体阀门,具有一个由弹性体制成的簧片状可弹性弯曲的阀门件(36、37;38、39)。
观点36.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包括一个导流结构(20)或由一个导流结构(20)组成,并且导流结构(20)为向端板(4)施加在指向曲线结构(5)的方向上的夹紧力而可以弹性变形,最好是形状弹性变形。
观点37.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包括一个导流结构(20)或由一个导流结构(20)组成,并且导流结构(20)作为盘形弹簧形成。
观点38.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包括一个导流结构(20)或由一个导流结构(20)组成,以及导流结构(20)至少部分环绕第一排出区(24)和/或按观点6所述的第二排出区(26)。
观点39.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包括一个导流结构(20)或由一个导流结构(20)组成,以及通过导流结构(20)延伸的最好是轴向的通道形成第一排出区(24)和/或按观点6所述的第二排出区(26)。
观点40.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包括一个导流结构(20)或由一个导流结构(20)组成,并且导流结构(20)具有一个通道,其环带状环绕旋转轴(R)延伸,以及通道形成第一排出区(24)和按观点6所述的第二排出区(26),从而排出区(24、26)切向上并排设置。
观点41.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排出区(24、26)切向上直接彼此相邻或彼此相距设置。
观点42.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包括一个导流结构(20)或由一个导流结构(20)组成以及其中,导流结构(20)具有一个用于引导从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的内部导流区(21)、一个用于导流结构(20)相对于端板(4)定位且环绕导流区(21)的定位区(22)、一个将导流区(21)与定位区(22)分开的环形通道、以及在圆周上分布的至少两个连接结构(23),所述连接结构将导流区(21)超越通道与定位区(22)弹性连接,其中导流区(21)可以从导流装置(20)的无负载状态下向定位区22轴向弹入。
观点43.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
-叶片泵的定位件(17)轴向超出端板(4),
-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具有定位对应件(27),以及
-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在定位嵌接中由定位件(17)和定位对应件(27)相对于端板(4)固定在一个预先规定的位置上。
观点44.按观点43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定位对应件(27)在轴向俯视图中是一个径向的凹处,它与用于定位件(17)的在切向上延伸的通路(28)连接。
观点45.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端板(4)和导流装置(20;20、30;20、30、40)轴向两侧限制按观点5所述的第二流动路径和按观点12所述的第三流动路径(P2、P3)。
观点46.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部分重叠端板(4)的轴向远离转子(10)的端面。
观点47.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叶片泵作为Cartridgepumpe(卡式泵)构成并装入一个罐状的泵安装室内或用于装入一个罐状的泵安装室内,该泵安装室最好由一个由叶片泵供给圧力流体的机组形成。
观点48.按观点47所述的叶片泵,其中,
-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包括一个导流结构(20)或由一个导流结构(20)组成,
-导流结构(20)可以轴向弹入,以及
-叶片泵借助导流结构(20)在泵安装室内利用弹簧力轴向夹紧或可以夹紧。
观点49.按前两个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叶片泵在轴向远离导流装置(20;20、30;20、30、40)的面上具有一个锁紧区(19)或一个锁紧件,用于产生将泵轴向锁紧在安装室内的定位嵌接。
观点50.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在一个外围的结构区内形成至少一部分环绕第一排出区(24)的圆周边缘并在一个中心的结构区内具有一个轴向通道,该轴向通道可以为从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形成另一个排出区。
观点51.按前述观点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叶片泵作为向变速器(例如像汽车的自动变速器、风车的传动机构或其他机械传动机构)供给润滑流体和/或工作流体的传动泵使用或作为向内燃机(例如像汽车的起动机或产生电流的内燃机)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泵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特征各自单个并以任意组合不相互排除的特征具有优点地进一步形成权利要求的主题、前面观点的主题,还有前面所述的构成。其中:
图1以横截面图示出一个叶片泵;
图2以纵截面图示出具有第一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
图3以另一纵截面图示出叶片泵;
图4以端板的轴向视图示出叶片泵;
图5以导流装置的轴向视图示出具有第一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
图6以导流装置的轴向俯视图示出具有第二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
图7以纵截面图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
图8以另一纵截面图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
图9以导流装置的轴向视图示出具有第三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
图10以纵截面图示出第三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
图11以另一纵截面图示出第三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
图12以等轴图示出具有第四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
图13以纵截面图示出第四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
图14以另一纵截面图示出第四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
图15以导流装置的轴向俯视图示出具有第五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
图16以纵截面图示出第五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
图17以另一纵截面图示出第五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
图18示出具有等轴图第六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
图19以第六实施例导流装置阻挡结构的轴向视图示出叶片泵;
图20以纵截面图示出第六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
图21以另一纵截面图示出第六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
图22以等轴图示出具有第六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
图23以第七实施例导流装置阻挡结构的轴向视图示出叶片泵;
图24以纵截面图示出第七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以及
图25以另一纵截面图示出第七实施例的端板和导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横截面图示出一个叶片泵。叶片泵包括一个带输送室的外壳,转子10环绕旋转轴R旋转设置在输送室内。转子10的圆周上分布设置多个叶片11。叶片11被引导在转子10的缝隙状的在转子10的外圆周上敞开的叶片容纳室内沿径向来回运动。叶片容纳室径向延伸,但也可以向相对于径向倾斜或以叶片11的相应形状弯曲,从而叶片11或需要时弯曲的叶片的移入和移出运动是在径向和/或切向上的运动。
泵为双流式的。输送室与此相应划分为两个输送小室,各具有一个进入口和一个排出口。在转子旋转传动时,流体通过进入口在各自流的低压侧上流到各自的输送小室内并在提高压力的情况下在各自流的高压侧上通过各自的排出口射出和抽走。
在转子10旋转传动的情况下,叶片11在外面沿着围绕旋转轴R包围转子10的曲线结构5引导,从而叶片11与由曲线结构5的内圆周形成的引导曲线相应地深入转子10的叶片容纳室内。在足够高的转速下,叶片11通过离心力向外在朝向曲线结构5的引导曲线的方向上运动,从而叶片11与曲线结构5之间形成密封间隙,这些密封间隙各自在相关的叶片11上将前后相邻的输送单元在流动上彼此分开。为区分两个流,一个输送小室内在低压侧上增大并在高压侧上变小的输送单元采用6标注,在另外的输送小室通过时在低压侧增大且在高压侧变小的输送单元采用7标注。
为使叶片11在低转速下也能移出,它们在其靠近转子R的底面上在各自叶片容纳室的下叶片区12内被施加压力。为加压,将一部分由泵输送的压力流体导入下叶片区12内,以便作用于叶片11的底面并向其施加在曲线结构5的引导曲线方向上向外作用的压力。
图2以纵截面图示出叶片泵。泵的外壳包括外壳部分3、端板4和曲线结构5。曲线结构5在轴向上设置在外壳部分3与端板4之间,从而曲线结构5环绕泵的输送室并且外壳部分3以及端板4利用其相互轴向靠近的端面将输送室轴向地在转子10的两个外侧上围起来。
正如前面详细说明的那样,曲线结构5是泵外壳的组成部分。在变型中,曲线结构5以来回运动的方式设置在修改的泵壳内,以便可以移调叶片泵的单位输送体积。在该实施例的双流泵中,曲线结构5可以相对于转子10线性运动设置。但一个流的单位输送体积随着另一流的单位输送体积的缩小而增大。在单流泵中,可以取消这种相关性。曲线结构4在单流泵上可以如基本上公知的那样,相对于单流泵的转子线性运动或回转设置。但曲线结构5是一个外壳部分,由此与输送体积上可移调的泵相比,泵可以采用径向上更小的尺寸并因此径向上更加紧凑构成。
为旋转传动,转子10以传递转矩的方式与通过驱动轮2传动的传动轴1连接。驱动轮2与传动轴1与此相应地以传递转矩的方式连接。传动轴1穿过外壳部分3还有转子10并利用一个轴向末端伸入端板4内,从而它可旋转地在叶片泵的外壳上支承在转子10的两个侧面上。
第一压力通道14延伸通过端板4,压力流体可以通过该第一压力通道在高压侧上从由输送单元6形成的输送小室排出。为从由输送单元7形成的输送小室排出,另一个第二压力通道14延伸通过端板4。压力通道14轴向直线地延伸通过端板4。轴向直线的压力通道在尽可能低损耗的排出方面具有优点。原则上这些压力通道14或也可以仅一个压力通道14具有通过端板4的其他分部,例如倾斜于轴向延伸。
在输送单元6和输送单元7在其中变小的圆周区域内,各一个溢流通道9延伸通过曲线结构5。与压力通道14轴向相对,在外壳部分3内形成溢流区8,在转子10旋转传动时,压力流体在各自输送小室的高压侧上输送到该溢流区内。溢流区8通过轴向在曲线结构5内延伸的溢流通道9与轴向相对的溢流通道14连接。这提高了泵的效率,因为压力流体在一个输送小室的变小的输送单元6和另一个输送小室的变小的输送单元7的两个轴向末端上排出,并在靠近端板4的末端上直接进入所分配的压力通道14内,并且在轴向相对的末端上通过各自的溢流区8和后置的溢流通道9进入所分配的压力通道14并通过该压力通道排流。
叶片泵在端板4远离转子10的端面上具有一个导流装置20,该导流装置将压力流体在输送室下游在与端板4的共同作用下在泵的高压侧上引导并与端板4共同形成一个导流区。压力流体在高压侧上借助端板4和导流装置20导入不同的流动路径内并在它通过泵的由导流装置20预先规定的排出区排流之前引导到流动路径上。这样在第一流动路径P1上,从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的第一分流S1通过导流装置20的第一排出区24排流。第一流动路径P1从压力通道14轴向靠近导流装置20的排出口一直延伸到导流装置20分配给该压力通道14的第一排出区24。导流装置20每流各具有一个第一排出区24,其轴向对准各自的流或输送小室的压力通道14。
导流装置20这样构成,使从各自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仅一部分在短的行程上,即,在各自的流动路径P1上通过所分配的第一排出区24排流,且另一部分从各自的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直接在各自第一排出区24的旁边向侧面,最好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在对着旋转轴R的方向上,导入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R延伸的第二流动路径P2内。流动路径P2在端板4与导流装置20之间延伸。它由这两个结构在各自的轴向上限制。
图3以另一纵截面图示出叶片泵,该纵截面图延伸通过下叶片区12并在切向上向第一排出区24(图2)偏移。从第二流动路径P2中,借助方向箭头为两个流各示出一段,其中,采用P2标注的方向箭头不仅示出第二流动路径,而且超出各自的第二流动路径P2一直延长到下叶片区12内。为了向下叶片区12供给压力流体并由此向叶片11的底面施加压力,在与下叶片区12的重叠中,多个供给通道15延伸通过端板4。在转子10旋转传动的情况下,借助导流装置20将压力流体导入流动路径P2内的分流流向供给通道15并通过这些供给通道流入下叶片区12内。在外壳部分3内具有下叶片区连接13,其用于将压力流体分配到下叶片区12内。
第二流动路径P2由从各自的压力通道14(图2)流出的压力流体分支的地方一直延伸到各自供给通道15的进入口。如果端板4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具有多个供给通道15,那么作为第二流动路径P2表示的是从各自的分支一直延伸到供给通道15入口的那个流动路径。如果从第一排出区24观察前后依次设置多个供给通道15,那么第二流动路径P2一直延伸到最近的供给通道15。
借助导流装置分支的分流分布在端板4与导流装置20之间形成的导流区内并作为第二分流S2通过由导流装置20形成的第二排出区26排流。至少一部分最后作为第二分流S2排流的压力流体在第二流动路径P2上流动到下叶片区12内,然后该压力流体作为第二分流S2的一部分通过第二排出区26排流。
导流装置20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一个单部件的导流结构形成,下面同样采用附图标记20标注该导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导流装置或形成它的导流结构20相对于端板4定位并在定位的状态下固定,在安装状态下因此相对于端板4不能运动。它特别是可以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紧贴在端板4远离转子10的端面上。
图4以端板4远离转子10端面上的轴向视图示出叶片泵。导流装置20取下,从而各自压力通道14的排出口和各自供给通道15的进入口露出。采用17标注定位件,它们在端板4的端面上轴向凸起。定位件17用于导流结构20的定位。它们特别可以是销钉或螺丝状。
图5以与图4相同的轴向视图示出叶片泵,但示出具有定位的导流结构20。为进行定位,在导流结构20上形成定位对应件27,它们与定位件17处于定位嵌接。导流结构20轴向紧贴在端板4上并通过定位件17和定位对应件27的定位嵌接防止环绕旋转轴R的旋转运动锁紧。定位嵌接可关于轴向摩擦锁合,从而定位件17和定位对应件27对导流结构20也形成防丢失。
在泵装配时,导流结构20相对于端板4转动到定位件17和定位对应件27的定位嵌接内。在相对转动时,各自轴向凸起的定位件17在切向上沿在导流结构20的内圆周上成型的通路28引导,直至进入与切向上跟随各自通路28的定位对应件27的定位嵌接。定位对应件与此相应在导流结构20的内圆周上各自作为一个径向凹处成型。在转入定位嵌接之前,导流结构20依据目的在轴向上接触端板4,也就是说,导流结构20依据目的轴向紧贴在端板4上并与其接触转入定位嵌接。在定位嵌接中,导流结构20作为轴向堆叠泵结构的防丢失使用。定位件17与外壳部分3连接并从该外壳部分轴向凸起且穿过曲线结构5以及端板4,从而通过夹紧的定位嵌接,从外壳部分3到导流结构20的所有泵组件共同保持。
图5中示出第二流动路径P2,借助导流结构20转向并由此分支的压力流体在该第二流动路径上从压力通道14向供给通道15流动,此外通过方向箭头示出第三流动路径P3。在第三流动路径P3上,压力流体从供给通道15一直流动到第二排出区26。除此之外,压力流体也从压力通道14在绕开供给通道15的情况下流向第二排出区26。这些流动出于概览的原因没有表示。用于流动路径P2和P3的方向箭头示出如何借助导流结构20从由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中分支出一个分流并从该分流将至少一部分引导到通向供给通道15的第二流动路径P2,以便最后在第三流动路径P3上和第二分流S2内通过第二排出区26排流。借助导流结构20,结果由泵输送的压力流体在第一分流S1内通过各自流的第一排出区24直接在短行程上排出并在剩余的第二分流S2内在转向或分支后并在确保下叶片区12供给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排出区26排出。
泵每流具有各一个第一排出区24。第二排出区26没有明确地分配给两个流各一个。它们也可以理解为两个流的唯一第二排出区26。这样下面只要谈到一个或该第一排出区24和一个或该第二排出区26,因此描述的就是一个流的一个第一排出区24和一个第二排出区26。只要涉及到多个第一排出区24和/或多个第二排出区26,这些排出区就是以多数所称。在其他情况下,一个第一排出区24、一个第二排出区26、一个压力通道14和一个供给通道15的构成以相同的方式分别也适用于一个或多个其他的排出区24和26以及压力通道14和供给通道15。
第一排出区24和第二排出区26可以作为导流结构20的唯一轴向通道或多个彼此分开的轴向通道形成。如果单流泵仅具有唯一的第一排出区24和唯一的第二排出区26,那么这些排出区24和26也可以作为相应配合的导流结构的唯一轴向通道或作为两个彼此分开的轴向通道形成。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流具有各自多个第一排出区24和多个彼此分开的第二排出区26。这一点类似也适用于单流泵。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出区26直接与第一排出区24相邻。但在变型中,排出区24和26如所述那样,也可以彼此分开,方法是一个第一排出区24与一个第二排出区26之间可以延伸导流结构20的不能由压力流体通流的结构区。
第一排出区24与压力通道14的排出口轴向对齐,从而一个流的第一排出区24在轴向视图中与相同流的压力通道14的排出口重叠,且另一第一排出区24与另一流的压力通道14的排出口重叠。两个流的压力通道14和第一排出区24彼此通过旋转轴R径向相对,因此切向上彼此偏移约180°。由于轴向重叠,流过各自压力通道14的压力流体可以通过压力通道14的排出口轴向流出且在轴向上在短的行程上向并通过所分配的第一排出区24排流。
但第一排出区24在每流中仅重叠所分配的压力通道14轴向相对的排出口的一部分。因此仅一部分流过各自压力通道14的压力流体通过轴向相对的第一排出区24排流。另一部分逆着导流结构20的轴向相对的转向区25流动,并由此向侧面、垂直于旋转轴R且在轴向视图中向内在供给通道15的进入口方向上转向。导流装置或导流结构20利用其重叠各自压力通道14排出口的转向区25在轴向俯视图中处于各自泵流的第一排出区24与供给通道15的进入口之间。换句话说,导流结构20重叠各自一个各自的压力通道14排出口靠近旋转轴R的内部平面区。转向的分流一个主要部分在第二流动路径P2上向供给通道15最近的进入口并通过该进入口流动到下叶片区12内(图3)。另一部分从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流过由端板4和导流结构20形成的导流区,以便随后通过所述第二排出区26同样由泵排流。结果导流结构20这样引导由泵输送的压力流体,使第一分流S1在短的行程上低阻力地通过各自流的第一排出区24排出,而第二分流转向并通过一个第二排出区26或多个第二排出区26作为第二分流S2排出。导流结构20在轴向视图中与各自第一排出区24的位置、造型和尺寸相关这样构成,即,转向和随之而来的划分成分流这样进行,使得下叶片区12即使在较低泵转速的情况下也被供应压力流体并且叶片11在其底面上被施加压力。
正如在图5中可以看到的那样,导流结构20在径向内部具有一个导流区21且径向外部具有一个定位区22。定位区22为环形并环绕导流区21。导流区21与定位区22之间保留一个环带形的通道,它形成第一排出区24和切向上处于其间的第二排出区26。切向上因此产生顺序:第一排出区24-第二排出区26-第一排出区24–第二排出区26,其中,第一排出区26和第二排出区25各自直接彼此相邻并在邻接区内也交错流动。导流区21径向内部与各自的第一排出区24相邻形成转向区25,在该转向区从所分配的压力通道14出来的压力流体转向各自一个第二流动路径P2内并因此转到供给通道15的方向上。导流结构20此外包括多个连接件23,它们将导流区21与定位区22连接。连接件23各自搭接导流结构20的环带形通道。连接件23切向上彼此相距。它们作为弹簧件作用和用于蛇曲形改善弹簧作用。导流区21在无负载的状态下可以相对于定位区22轴向上弹入。在安装状态下,定位区22轴向紧贴在端板4上,而导流区21与端板4轴向具有距离。
如果轴向压力作用于导流区21的话,导流区21在端板4的方向上轴向弹入。导流结构20按照这种方式作为弹簧装置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它作为具有与转子10的旋转轴平行的弹簧方向的盘形弹簧构成。导流结构20用于将作为卡式泵构成的叶片泵简单安装在一个为泵提供的安装室内,例如由叶片泵供给压力流体的变速器的安装室内。叶片泵可与一个套筒相比较轴向插入上面具有导流结构20的相配合的安装室内,直至导流结构20触到作为盲孔构成的安装室的背面端壁。在轴向压力下,导流结构20弹入,直至外壳部分3利用一个图2和3中可以看出的锁紧区19到达一个设置在安装室前区内的环形锁紧件后面,以便将泵在锁紧状态下轴向锁紧。在安装状态下,弹入的导流结构20将泵轴向压向锁紧件,从而泵在锁紧状态下轴向夹紧。锁紧件通常处于安装位置上,但与这种情况相反,取代其也可以是泵的组成部分。锁紧件例如可以是一个开槽的弹簧圈。依据本发明的泵例如可以像DE 10 2015105 928 A1公开的那样设置在一个泵安装室内或用于这种类型的设置。
导流结构20具有一个中央通道。在安装状态下,导流结构20利用弹簧力压向安装室的一个背面端壁,从而通过中央通道任何情况下泄漏流体都能从导流区排出。在变型的构成中,导流结构在中央区内可以封闭或具有一个明显更小的中央通道,以防止尽管在安装状态下该区域内的排流和由此带来的下叶片区12的供给可靠性降低。
在选择性构成中,导流结构20在安装状态下轴向紧贴在其上的安装室的端壁内具有一个用于压力流体的排出通道,且导流结构20具有中央通道,该中央通道在这种构成中形成导流结构20的第三排出区。通过第三排出区排流的压力流体可以具有优点地与剩余的压力流体分开排出,以便例如向变速器或发动机通道的确定部位或区域供给压力流体。由此通向消耗部位的流动行程可以得到优化。
图6–8中示出一个具有第二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图6以导流结构20的俯视图示出叶片泵,而图7和8以彼此切向上偏移的纵截面图示出泵。叶片泵除了修改的导流装置外与图1–5中所示的泵相应,从而基本上仅介绍修改的导流装置,与叶片泵相关的其余方面参照前面的构成,并且为相应的泵组件使用与那里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二实施例的导流装置包括一种导流结构20和附加一个阻挡结构30,它们共同形成第二实施例的导流装置20、30。导流结构20与第一实施例的导流结构20相应,从而与此相关的内容也参照前面的构成并使用与那里相同的附图标记。
借助阻挡结构30,第三流动路径P3的流动阻力与第二流动路径P2的流动阻力之比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增大。由此以更高的安全性保证下叶片区12(图1–3)在低转数下也以足够的程度供给压力流体。阻挡结构30在通过各自第二排出区26排流的流动路径中,沿各自的供给通道15的下游,正如优选上游,特别优选直接设置在各自排出区26的前面。通过各自的第二排出区26排流的压力流体流过阻挡结构30,该阻挡结构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紧邻在由导流结构20形成的第二排出区26上游。
为更加可靠地保证下叶片区12的供给,第一流动路径P1的流动阻力与第二流动路径P2的流动阻力之比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也可以增大。在第二实施例中,这一措施通过阻挡结构30也直接沿各自流的第一排出区24上游增大流动阻力而得以实现。第一分流S1就在通过各自的第一排出区24排流之前流过阻挡结构30。
阻挡结构30在各自的流动路径P1和/或P3内(在本实施例中在流动路径P1和P3内)形成一个具有多个通道31(在本实施例中圆形通道口)的孔板,压力流体必须流过这些通道,以便随后可以通过各自的排出区24或26排流。借助阻挡结构30获得的与第一实施例相比附加的流动阻力取决于通道31的面积与阻挡结构30封闭的不可通流的区域面积之比。通过改变通道31的数量和/或截面面积,可以改变各自流动路径P1和/或P3的流动阻力,以便一方面保证下叶片区12的供给,但另一方面尽可能减轻对泵效率的不利影响。
阻挡结构30是一种薄的平面结构。在实施例中它是圆盘。它可以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平面成型,或取代其而壳状成形,例如按照导流结构20的形状。
导流结构20和阻挡结构30彼此分开制成。它们可以共同或依次安装。阻挡结构30设置在端板4与导流结构20之间。它特别是可以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直接设置在端板4与导流结构20之间。它将在端板4与导流结构20之间形成的导流区划分成一个处于端板4与阻挡结构30之间的内部导流区和一个处于阻挡结构30与导流结构20之间的外部导流区。从各自的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必须流经阻挡结构30,以便可以进入外部导流区并通过排出区24和26排流。
图9–11示出一个具有第三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除了导流装置外,该泵与图1–5中所示的泵相应,从而参照那里的构成并也使用那里的附图标记。
第三实施例的导流装置从第二实施例的导流装置衍生。导流结构20与前面两个实施例的导流结构20相应。导流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多个通道31的阻挡结构30,这些通道分别设置在阻挡结构30的一个平面区内,该平面区与各自流的第一排出区24轴向重叠。就此而言,阻挡结构30与第二实施例的那个阻挡结构相应。但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导流结构30在各自流的第二排出区26的区域内没有通道。在那里阻挡结构30在俯视图中具有各自一个径向向外延长的封闭的阻挡面32,该阻挡面在俯视图中也就是轴向上与各自流的排出区26重叠并必须由各自的分流S2环流,然后各自的分流S2通过各自的第二排出区26排流。
在一种未示出的变化中,近似的阻挡面32取代通道31也可与相应的第一排出区24轴向重叠以及增大第一实施例的直接与排出区24相邻的转向区25并相应缩小排出区24的横截面。在另一种变型中,阻挡结构30在与相应的第二排出区26的轴向重叠中可以具有如第二实施例中那样的通道31并在与相应第一排出区24的轴向重叠中具有封闭的阻挡面32。
阻挡结构30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以孔板的形式构成。在调整流动阻力方面,流动路径P1、P2和P3采用修改的阻挡结构也可以取得相当的结果,方法是修改的阻挡结构例如作为丝网、织物或其他的针织品形成。多个简单的针织品结构,例如多个简单的丝网、轴向堆叠也可以共同形成修改的阻挡结构。在再次变型的构成中,阻挡结构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不可通流的分区和一个或多个可通流的分区组成,其中,单个或多个可通流的分区处于第一流动路径P1内和/或第三流动路径P3内,以增大各自流动路径的流动阻力。可通流的分区可以各自作为孔板或针织品形成。
图12–14示出一个具有第四实施例的导流装置的叶片泵。叶片泵与前面实施例的叶片泵相应,从而参照其构成并为相同的泵组件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四实施例的导流装置包括一种与前面的实施例相应的导流结构20,从而与此相关的内容也参照那里的构成。与前面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导流装置形成一个具有用于控制既通过各自泵流的第一排出区24也通过第二排出区26排流的阀门装置。阀门装置包括切向上分布设置的阀门。这样导流装置特别是可以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具有一个用于各自流第一排出区24的阀门和多个用于各自流第二排出区26的阀门。阀门各自包括一个运动的阀门件和一个止挡,即,用于各自流的第一排出区24的一个阀门件33和一个止挡41以及用于各自流的第二排出区26的多个阀门件34和所属的止挡42。运动的阀门件33和34在封闭位置与通过各自所分配的止挡41和42预先规定的通流位置之间来回运动。各自的阀门件在施加压力流体时轴向向外朝向通流位置运动,直至紧贴在所分配的止挡上。
图13和14以各自一个纵截面图示出如其他实施例中那样,叶片泵的包括导流装置的区域。在图13的纵截面图中,可以看出具有各自所分配的阀门件33的压力通道14。图14的纵截面图中,可以看出供给通道15和直接设置在第二排出区26前面的运动的阀门件34。在图13和14中,阀门件36和37各自占据封闭位置。
阀门以Reed(簧片)阀门的类型形成。阀门件33和34是簧片,它们从各自一个根部区在切向上凸起并可以弹性地从端板4朝向各自所分配的止挡也就是在通流位置的方向上弯曲。
在泵运行时,阀门件33和34在朝向通流位置的方向上被施加所输送的压力流体。阀门件33和34的弹性复位力与压力流体的压力反作用。弹性复位力特别是可以这样测定,使阀门件33和/或34在达到确定的最低转数时才从封闭位置向通流位置的方向上运动,从而压力流体直至达到最低转数仍不通过排出区24和/或26排流,而是被导入下叶片区12。由于导流装置形成阀门装置,因此下叶片区12的供给在特别低的泵速情况下仍可以得到改进。
阀门件33和34是一种平面阻挡结构30的组成部分,该阻挡结构特别是可以如本实施例中那样作为薄的环形结构构成。阻挡结构30可以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平面和也可以壳状成型。它特别是可以由弹簧钢或也可以由金属,原则上也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只要材料可以构成形状弹性的阀门件33和/或34即可。
止挡41和42是同样属于导流装置的止动结构40的组成部分。止动结构40是一种平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是一种环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它为圆盘形平面,但它原则上也可以在与导流结构20的配合下为壳状,其中,在这种类型的实施方式中,阻挡结构30也可以配合成型。
导流装置20、30、40如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那样层状构成,与这两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它具有作为附加层的止动结构40。阻挡结构30紧贴在端板4的端面上。止动结构40轴向设置在阻挡结构30与轴向外部设置的导流结构20之间。导流结构20保持在定位件17的定位嵌接内和定位对应件27如在其他实施例中那样将多部件的导流装置20、30、40保持在端板4上。阻挡结构30和止动结构40利用相同的定位件17同样可以处于定位嵌接,以便使这两个结构在切向上相对于各自的压力通道14和供给通道15定位。
图15–17示出一个具有第五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除了导流装置外,叶片泵与借助图1–5所介绍的泵相应,从而参照那里的构成并为相同的泵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五实施例的导流装置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的导流结构20相应的导流结构20。导流装置附加包括一个阻挡结构30和一个止动结构40(图16和17),它们与各自的第一排出区24相关与第四实施例的阻挡结构30和止动结构40相应,也就是在与各自的压力通道14轴向重叠的情况下形成与第四实施例相应的阀门。在各自第二排出区26的圆周区域内,阻挡结构30和止动结构40径向向外加长,从而它们如在第三实施例(图9–11)中那样紧邻各自第二排出区26的上游形成阻挡面32,这些阻挡面加长各自第三流动路径P3并因此与第二流动路径P2相比增大其流动阻力。
在变型中,各自的第一流动路径P1内具有一个如同第四或第五实施例中的阀门,并且在各自的第三流动路径P3内,最好紧邻各自的第二排出区26的上游,取代阻挡面32而提供一个如第二实施例(图6–8)中那样的带有通道31的孔板。此外,在第四和/或第五实施例的变型中,取代仅一个运动的阀门件33,切向上并排在第一流动路径P1内在各自的第一排出区24上游具有这种类型的多个运动阀门件。在进一步的变型中,阻挡结构30和止动结构40在各自的第一排出区24上游在第一流动路径P1内形成具有一个或多个通道31的孔板或取代其形成阻挡面32并在各自的第二排出区26上游在各自的第三流动路径P3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具有各自一个运动阀门件34的阀门。换句话说,用于提高第一流动路径P1和/或第二流动路径P3阻力的不同措施也可以在与这些实施例不同的组合中实现。
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阻挡结构30特别是可以通过冲压制成。通道31可以是冲压的通道。通道31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为圆形,但作为替代,在横截面上也可以具有椭圆形的形状或开槽的或十字形的横截面,其中,开槽的横截面在轴向俯视图中观察可以是直线或弯曲的。通道31可以是轴向圆柱形的。但作为替代,它们在流动方向上也可以加宽或变窄,例如喇叭状或钟形或特别是圆锥形。通道31也不必旋转对称。它们例如可以这样成型,使其在通流时向压力流体分配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分量,以便压力流体在流过阻挡结构时例如在朝向供给通道15之一的方向上转向。
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阀门件33和34可以通过冲压阻挡毛坯料并因此作为冲压的阀门件而制成。通过冲压可以按照简单方式以弯曲簧片的形式免除阀门件33和34。
利用止动结构40,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阀门各自以簧片阀门的类型形成。在变型中,止动结构40可以在与阻挡结构30的配合下成型为简单的丝网或环,与阻挡结构30的背面具有少量的轴向距离,从而作为弯曲簧片形成的阀门件33和/或34在对抗变型止动结构弹性变形时实现止挡接触,其中,这种止挡接触不必是整面的,也不必是平面的,而是线形的或可以仅在各自阀门件33和/或34的一个小的平面区域内进行。
图18–21示出一个具有第六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除了导流装置外,叶片泵与前面所述的泵相应,从而特别是参照图1–5的实施方式并为相同的泵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六实施例的导流装置包括一种与其他实施例的导流结构20相应的导流结构20。导流装置附加包括一个具有设置在第一流动路径P1内的弹性体阀门36和设置在第三流动路径P3内的弹性体阀门37。阻挡结构30此外包括如在图19中最佳看出的支承结构35,弹性体阀门件36和37在该支承结构上可以弹性地在轴向上向外从端板4离开弯曲。弹性体阀门件36和37作为弹性体的簧片形成,它们在切向上凸起并与此相应在弯曲时由于压力流体在导流区内充满的压力而环绕径向轴线弯曲。弹性体阀门件36和37原则上产生与阀门件33和34相当的作用。但没有止动结构40。利用各自的弹性体阀门件36和37形成的弹性体阀门的流动截面因此仅通过压力流体作用于各自弹性体阀门件的压力和各自弹性体阀门件的结构上预先规定的弹性复位力而确定。
图22–25示出一个具有第七实施例导流装置的叶片泵。除了导流装置外,叶片泵与其他实施例的泵相应,从而与此相关的内容参照前面的实施方式并为相同的泵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七实施例的导流装置包括一种导流结构20,它与其他实施例的导流结构相应。导流装置附加包括一种阻挡结构30,它从第六实施例(图18–21)的阻挡结构30出发进一步开发。第七实施例的阻挡结构30具有环绕旋转轴R分布且设置有弹性体阀门件38和39的弹性体阀门。与第七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无论是在第一流动路径P1内各个流的第一排出区24的上游,还是在第三流动路径P3内各个流的第二排出区26的上游,均设置多个具有弹性体阀门件38和39的弹性体阀门。
第七实施例的阻挡结构30包括与第六实施例相同的支承结构35。由弹性体组成的弹性体阀门件38和39如第六实施例中那样在支承结构35上成型,从而它们各自从根部区或成型区中轴向向外,离开端板4可弹性弯曲。第七实施例中也没有止动结构。导流装置如在第六实施例中那样由导流结构20和阻挡结构30组成。
支承结构35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但它也可以由塑料制成。弹性体阀门件36和/或37,同样还有弹性体阀门件38和/或39可以如同已经介绍的那样在支承结构35上成型或与其材料锁合连接。但在同样优选的构成中,第六实施例的支承结构35和弹性体阀门件36和/或37和第七实施例的弹性体阀门件38和/或39也可以共同由弹性体材料,需要时也可以由天然橡胶制成,且各自的弹性体阀门件通过再加工,特别是通过分离方法在首先以一件成型的阻挡结构上生产。弹性体阀门件36–39在这些实施例中作为簧片构成,它们从根部区在切向上伸出。在替代实施方式中,特别是第七实施例的在切向上细长的弹性体阀门件38和/或39取代其也可以在径向上从支承结构35伸出且与此相应地环绕一个切线的轴线可弯曲并由此可以离开端板向通流位置弯曲。
在替代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20也可以以一体化的结构提供第一流动路径P1和/或第三流动路径P3内提高的流动阻力,从而可以取消与导流结构20分开制成的阻挡结构30。相应变型的导流结构20在各自流的第一排出区24内和/或在各自流的第二排出区26内例如可以形成为具有多个与各自的排出区24和/或26相比更小通道31的孔板。在第四和/或第五实施例(图12-17)的变型中,导流结构20也可以形成对于运动阀门件的止挡,从而可以取消分开制成的止动结构。原则上也可以设想,第六实施例的弹性体阀门件36和37和/或第七实施例的弹性体阀门件38和39在各自流的第一排出区24内和第二排出区26内的导流结构20上成型,从而这些实施例的阻挡结构30可以取消。在取消阻挡结构30的情况下,不是在流动路径P1和/或P3内在各自的排出区24和/或26上游获得提高的阻力,而是直接在各自的排出区24和/或26内获得提高的阻力。但分开制造在成本方面以及在导流区内实现导流方面提供优点。
附图文字
1 传动轴
2 驱动轮
3 外壳部分
4 端板
5 曲线结构
6 输送单元
7 输送单元
8 溢流区
9 溢流通道
10 转子
11 叶片
12 下叶片区
13 下叶片区连接
14 压力通道
15 供给通道
16 -
17 定位件
18 -
19 锁紧区
20 导流装置
21 导流区
22 定位区
23 连接区
24 第一排出区
25 转向区
26 第二排出区
27 定位对应件
28 通路
29 -
30 阻挡结构
31 通道
32 阻挡面
33 阀门件
34 阀门件
35 支承结构
36 阀门件
37 阀门件
38 阀门件
39 阀门件
40 止动结构
41 止挡
42 止挡
P1 第一流动路径
P2 第二流动路径
P3 第三流动路径
R 旋转轴
S1 第一分流
S2 第二分流

Claims (15)

1.叶片泵,包括:
1.1一个环绕旋转轴(R)旋转运动的转子(10)和一个或多个在所述转子(10)的各叶片容纳室内来回运动的叶片(11),
1.2曲线结构(5),其围绕所述转子(10)并在所述转子(10)旋转运动时引导所述叶片(11),从而形成周期性增大和缩小的输送单元(6),
1.3轴向靠近所述转子(10)的端板(4),具有一个用于排出压力流体的压力通道(14)和一个用于向下叶片区(12)供给压力流体的供给通道(15),
1.4在所述端板(4)的轴向远离所述转子(10)的端面上的导流装置(20;20、30;20、30、40)。
1.5第一排出区(24),用于排出流过所述压力通道(14)的所述压力流体的第一分流(S1),
1.6第二排出区(26),用于排出流过所述压力通道(14)的所述压力流体的第二分流(S2),
1.7第一流动路径(P1),流过所述第一排出区(24)的所述第一分流(S1)在该第一流动路径上流动,
1.8第二流动路径(P2),其将所述压力通道(14)与所述供给通道(15)连接,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P1)分支并由所述导流装置(20;20、30;20、30、40)限制,
1.9以及第三流动路径(P3),其将所述供给通道(15)与所述第二排出区(26)连接并由所述导流装置(20;20、30;20、30、40)限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泵,其中,第一排出区(24)在轴向视图中与压力通道(14)的顺流排出口重叠。
3.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第一排出区(24)在轴向视图中与压力通道(14)的顺流排出口的第一分区重叠,且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在轴向视图中与顺流排出口的第二分区重叠,从而一部分从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作为第一分流(S1)通过第一排出区(24)排流,以及另一部分从压力通道(14)流出的压力流体由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向侧面转入第二流动路径(P2)。
4.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第三流动路径(P3)的流动阻力和/或第一流动路径(P1)的流动阻力大于第二流动路径(P2)的流动阻力。
5.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在第三流动路径(P3)和/或第一流动路径(P1)内设置一个阻挡结构(30),以增大第三流动路径(P3)的流动阻力和/或第一流动路径(P1)内的流动阻力。
6.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30;20、30、40)包括一个用于形成第一排出区(24)和/或第二排出区(26)的导流结构(20)和一个用于提高第一流动路径(P1)的流动阻力和/或第三流动路径(P3)的流动阻力的阻挡结构(30),其中,阻挡结构(30)最好轴向设置在端板(4)与导流结构(20)之间。
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孔板或丝网、织物或其他针织品形成阻挡结构(30)的至少一个处于第一流动路径(P1)内和/或第三流动路径(P3)内的分区,所述孔板具有一个或多个彼此相距的通道(31),最好是贯通孔。
8.按权利要求5-7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阻挡结构(30)具有一个或多个运动的阀门件(33;36;38),所述阀门件设置在第一流动路径(P1)内,以改变第一流动路径(P1)的流动截面,和/或具有一个或多个运动的阀门件(34;37;39),所述阀门件设置在第三流动路径(P3)内,以改变第三流动路径(P3)的流动截面。
9.按权利要求5-8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阻挡结构(30)是一个轴向薄的平面或板状结构,其至少在一个或多个结构分区内具有一个或多个通道(31)和/或一个或多个弯曲簧片(33、34;36、37;38、39),它们将第一流动路径(P1)内的流动截面和/或第三流动路径(P3)内的流动截面缩小并由此增大各自流动路径(P1、P3)的流动阻力,其中,各个通道(31)和/或各个弯曲簧片最好是冲压的通道或冲压的弯曲簧片(33、34)。
10.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为了提高第一流动路径(P1)的流动阻力而在第一流动路径(P1)内具有一个或多个阀门(33、41;36;38)并且/或者为了提高第三流动路径(P3)的流动阻力而在第三流动路径(P3)内具有一个或多个阀门(34、42;37;39)。
11.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包括一个导流结构(20)或由一个导流结构(20)组成,并且导流结构(20)为了在端板(4)上施加指向曲线结构(5)的夹紧力而是可弹性变形的,最好是形状弹性变形。
12.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包括一个导流结构(20)或由一个导流结构(20)组成,并且通过导流结构(20)延伸的通道,最好是轴向通道,形成第一排出区(24)和/或第二排出区(26)。
13.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导流装置(20;20、30;20、30、40)包括一个导流结构(20)或由一个导流结构(20)组成,并且导流结构(20)具有一个通道,该通道环带状环绕旋转轴(R)延伸,以及该通道形成第一排出区(24)和第二排出区(26),从而排出区(24、26)在切向上并排设置。
14.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叶片泵作为卡式泵构成并装入一个罐状的泵安装室内或用于装入一个罐状的泵安装室内,该泵安装室最好由一个由叶片泵供给压力流体的机组形成。
15.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叶片泵,其中,叶片泵作为用于向变速器供应润滑流体和/或工作流体的传动泵使用或作为用于向内燃机供应润滑油的润滑油泵使用,其中所述变速器例如像汽车的自动变速器、风车的传动机构或其他机械传动机构,其中所述内燃机例如像汽车的起动机或用于产生电流的内燃机。
CN201710522975.4A 2016-06-30 2017-06-30 具有可加压下叶片区的叶片泵 Active CN107559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11913.3A DE102016211913A1 (de) 2016-06-30 2016-06-30 Flügelzellenpumpe mit druckbeaufschlagbarem Unterflügelbereich
DE102016211913.3 2016-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59187A true CN107559187A (zh) 2018-01-09
CN107559187B CN107559187B (zh) 2019-11-12

Family

ID=5923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2975.4A Active CN107559187B (zh) 2016-06-30 2017-06-30 具有可加压下叶片区的叶片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3972B2 (zh)
EP (1) EP3263835B1 (zh)
CN (1) CN107559187B (zh)
DE (1) DE10201621191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7006A (zh) * 2018-12-28 2021-06-18 爱塞威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轴向补偿的旋转泵、泵的出口垫圈以及预装配的泵单元
CN113348302A (zh) * 2018-12-28 2021-09-03 爱塞威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轴向补偿的旋转泵、用于泵的出口垫圈和预装泵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71794A (en) * 2018-03-09 2019-09-11 Gordon Hall Keith Split blane vane pump
DE102019127389A1 (de) * 2019-10-10 2021-04-15 Schwäbische Hü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Flügelzellenpumpe
DE102019218034B4 (de) * 2019-11-22 2021-07-29 Hanon Systems Efp Deutschland Gmbh Mehrflutige Flügelzellenpump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7938A1 (en) * 2001-09-27 2005-03-03 Unisia Jkc Steering Systems Co., Ltd.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 with a suction area groove for pushing out rotor vanes
CN101163883A (zh) * 2006-10-10 2008-04-16 约马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叶片式机械,特别是叶片泵
JP2009264160A (ja) * 2008-04-23 2009-11-12 Panasonic Corp ベーンロータリ型圧縮機
WO2015086216A1 (de) * 2013-12-12 2015-06-18 Robert Bosch Automotive Steering Gmbh Flügelzellenpumpe mit tilgervolumen
CN104912791A (zh) * 2014-03-14 2015-09-16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型叶片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31846A1 (de) * 1995-08-14 1997-02-20 Luk Fahrzeug Hydraulik Pumpe
DE19927792A1 (de) 1998-06-23 2000-03-16 Jidosha Kiki Co Ölmpumpe
JP2003113787A (ja) * 2001-10-03 2003-04-18 Seiko Instruments Inc 気体圧縮機
US7628596B2 (en) * 2006-09-22 2009-12-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 steering pump
JP5764453B2 (ja) * 2011-10-03 2015-08-19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ベーンポンプ
WO2013064386A2 (de) * 2011-11-04 2013-05-1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Pumpeinrichtung zur förderung eines mediums
WO2013185751A1 (de) * 2012-06-12 2013-12-19 Ixetic Bad Homburg Gmbh Pumpe
DE102015105928B4 (de) 2015-04-17 2018-05-17 Schwäbische Hü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Pump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7938A1 (en) * 2001-09-27 2005-03-03 Unisia Jkc Steering Systems Co., Ltd.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 with a suction area groove for pushing out rotor vanes
CN101163883A (zh) * 2006-10-10 2008-04-16 约马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叶片式机械,特别是叶片泵
JP2009264160A (ja) * 2008-04-23 2009-11-12 Panasonic Corp ベーンロータリ型圧縮機
WO2015086216A1 (de) * 2013-12-12 2015-06-18 Robert Bosch Automotive Steering Gmbh Flügelzellenpumpe mit tilgervolumen
CN104912791A (zh) * 2014-03-14 2015-09-16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型叶片泵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7006A (zh) * 2018-12-28 2021-06-18 爱塞威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轴向补偿的旋转泵、泵的出口垫圈以及预装配的泵单元
CN113348302A (zh) * 2018-12-28 2021-09-03 爱塞威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轴向补偿的旋转泵、用于泵的出口垫圈和预装泵单元
US11608828B2 (en) 2018-12-28 2023-03-21 Schwäbische Hü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Rotary pump with axial compensation, outlet gasket for a pump and pre-fitted pump unit
CN112997006B (zh) * 2018-12-28 2023-07-25 爱塞威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轴向补偿的旋转泵、泵的出口垫圈以及预装配的泵单元
CN113348302B (zh) * 2018-12-28 2023-08-04 爱塞威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轴向补偿的旋转泵、用于泵的出口垫圈和预装泵单元
US11746780B2 (en) 2018-12-28 2023-09-05 Schwäbische Hü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Rotary pump with axial compensation, outlet gasket for a pump and pre-fitted pump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3835A1 (de) 2018-01-03
US20180003176A1 (en) 2018-01-04
US10633972B2 (en) 2020-04-28
DE102016211913A1 (de) 2018-01-18
EP3263835B1 (de) 2020-03-11
CN107559187B (zh)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9187A (zh) 具有可加压下叶片区的叶片泵
AT60332B (de) Kraftmaschine oder Pumpe mit mehreren, in einem geschlossenen Gehäuse auf einer Zentralwelle in Abständen voneinander angeordneten, parallelen, kreisenden Scheiben.
US6309179B1 (en) Hydro turbine
JP6352283B2 (ja) 騒音軽減区分と高容積流区分との間に不感帯を有しない弁ケージ
CN104619969B (zh) 涡轮增压器组件和用于润滑涡轮增压器的方法
CN1696476B (zh) 用于改变内燃机控制时间的装置的控制阀
CA2526737A1 (en) Control valve with vortex chambers
US8308444B2 (en) Fluid pressure exchange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CN101363329B (zh) 具有半分式喷嘴和半圈式活塞的涡轮组件
EP2664801A1 (en) Pressure exchanger and performance adjustment method of pressure exchanger
CN103917748B (zh) 用于输送介质的泵装置
IL228713A (en) Pressure exchanger
CN103717903B (zh) 多级离心涡轮机
CN108138799A (zh) 泵机组和液压系统
CN102619780A (zh) 一种反向布置末级叶轮平衡轴向力的离心泵
CN106232950B (zh) 凸轮轴调节装置
CN109404606A (zh) 压力平衡式高精度高压差控制阀
CN110183959A (zh) 一种耐磨抗冲长碳链尼龙复合粉末涂料
CN109209898A (zh) 多级泵
CN105275884B (zh) 动力式叶泵的增强及其应用
US20150118088A1 (en) Fluid Regulating Valve
CN104389791B (zh) 一种改进容积效率的旋喷泵及改进方法
US7175383B2 (en) Regenerative fluid pump and stator for the same
US8454335B2 (en) Valveless vane compressor
AT98312B (de) Auslaßvorrichtung für Wasserturbinen, Schleuderpumpen u. dg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