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4697A - 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4697A
CN107544697A CN201610488841.0A CN201610488841A CN107544697A CN 107544697 A CN107544697 A CN 107544697A CN 201610488841 A CN201610488841 A CN 201610488841A CN 107544697 A CN107544697 A CN 107544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bending angle
control
data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888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政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nstar Display Nanjing Corp
Hannstar Displa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nstar Display Nanjing Corp
Hannstar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star Display Nanjing Corp, Hannstar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Hannstar Display Nanj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4888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446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44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46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电极、多个触控电极、多个触控感测导接垫、多个接触孔、集线区、多个数据信号导接垫、多条触控感测信号线及多条数据线。子像素电极与触控电极设置于触控显示区,每一触控电极对应到多个子像素电极。触控感测导接垫与数据信号导接垫设置于芯片区,数据信号导接垫与触控感测导接垫以交错方式沿着一参考直线排列。集线区位于触控显示区与芯片区之间。触控感测信号线经由接触孔电性连接触控电极,且经过集线区对应电性连接触控感测导接垫。数据线电性连接子像素电极,且经过集线区对应电性连接数据信号导接垫。触控感测信号线与数据线于集线区交错且不互相交叠。

Description

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Touch Display Panel);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和显示驱动器整合(Touch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TDDI)架构的集成电路(IC)是整合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技术(In-Cell Touch)之一。若要实做于液晶显示器(LCD)内,须注意整合触控之后的电极走线对面板信号布线的干涉。目前存在既有的技术问题之一为:面板出PIN端的集线区,因为搭配IC的输出通道位置,触控电极走线与液晶显示器的数据信号走线之间多有大幅度的重叠。这两种信号线重叠后,将会造成走线的负载增加、信号交互干扰与噪声(Noise)问题,进而影响显示与触控两项功能,造成显示及触控效能较差的问题。
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一种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现有的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触控显示区(Touch Display Area,或称Activated Area(AA)区)12、芯片区(Chip Area)14及集线区(又称为出PIN端)16。
触控显示区12包含多个触控电极18,为了便于描述,图1是显示三乘五共15个触控电极18的排列形式,但触控电极18的数量并不限于此。每个触控电极18分别电性连接多条数据线30与多条触控感测信号线32,且数据线3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32是以直线及平行方向接到集线区16,其中触控感测信号线32是与数据线30不同层或是叠于数据线30上方的第三层信号导线。
在芯片区14的中间区域为触控感测导接垫22,在触控感测导接垫22左右两侧为数据信号导接垫20,而在数据信号导接垫20的外侧则为GIP垫(Gate in Panel Pad)24,前述GIP是指将闸极驱动器(Gate Driver)电路直接内嵌在面板中。
如图1所示,在集线区16中,多条数据线30的一端连接触控显示区12,其另一端则连接至数据信号导接垫20,其中数据线30由触控显示区12的触控电极18延伸而出,数据信号导接垫20则连接芯片区14的显示芯片(图未示)。此外,多条触控感测信号线32的一端连接触控显示区12,其另一端则连接触控感测导接垫22,其中触控感测信号线32由触控显示区12的触控电极18延伸而出,触控感测导接垫22则连接芯片区14的触控感测芯片(图未示)。
一般来说,触控感测信号线32是设置为叠加于数据线30上方的第三层信号导线。但由于目前采用的数据线3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32的走线都是同一方向,即垂直向下到芯片区14,因此从图1可看出数据线3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32相互交叠,如此将会造成走线的负载增加和信号交互干扰与噪声(Noise)问题,进而影响到显示与触控两项功能。
请参照图2,图2为常见另一种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与图1的差异在于,数据信号导接垫20配置于芯片区14的中间区域,并通过数据线30连接触控显示区12,而触控感测导接垫22则是配置于数据信号导接垫20的左右两侧,并通过触控感测信号线32连接触控显示区12。同样地,依照此种设计,从图2仍可看出数据线3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32亦相互交叠,如此将会造成走线的负载增加和信号交互干扰与噪声(Noise)问题,进而影响到显示与触控两项功能。
有鉴于此,改善因数据线与触控感测信号线相互交叠所造成走线的负载增加和信号交互干扰与噪声问题的布线方式,实属一项重要的产业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可解决因走线交叠所造成的负载增加和信号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电极、多个触控电极、多个触控感测导接垫、多个接触孔、集线区、多个数据信号导接垫、多条触控感测信号线及多条数据线。子像素电极与触控电极设置于触控显示区,每一触控电极对应到多个子像素电极。触控感测导接垫与数据信号导接垫设置于芯片区,数据信号导接垫与触控感测导接垫以交错方式沿着一参考直线排列。集线区位于触控显示区与芯片区之间。触控感测信号线经由接触孔电性连接触控电极,且经过集线区对应电性连接触控感测导接垫。数据线电性连接子像素电极,且经过集线区对应电性连接数据信号导接垫。其中,触控感测信号线与数据线于集线区交错且不互相交叠
于一实施例中,该些数据线由一金属层构成,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由该金属层或一不同金属层构成。
于一实施例中,该些数据线与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在大于或等于该触控显示区边界半个像素的距离后开始弯折。
于一实施例中,该些数据线包括一第一数据线,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包括一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其中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数据线具有一第一弯折角且该第一弯折角具有一第一弯折角度θ1,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具有一第二弯折角且该第二弯折角具有一第二弯折角度θ2,该第一弯折角相邻于该第二弯折角,且该第一弯折角度θ1与该第二弯折角度θ2的绝对值差为介于0°~25°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数据线还具有一第三弯折角且该第三弯折角具有一第三弯折角度θ3,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还具有一第四弯折角且该第四弯折角具有一第四弯折角度θ4,其中该第三弯折角相邻于该第四弯折角,且该第三弯折角度θ3与该第四弯折角度θ4的绝对值差为介于3°~25°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电极、多个触控电极、多个触控感测导接垫、多个接触孔、集线区、多个数据信号导接垫、多条触控感测信号线及多条数据线。子像素电极与触控电极设置于触控显示区,每一触控电极对应到多个子像素电极。触控感测导接垫设置于芯片区,其中触控感测导接垫至少包括第一触控感测导接垫。集线区位于触控显示区与芯片区之间。数据信号导接垫设置于芯片区,数据信号导接垫与触控感测控制垫沿着一参考直线排列,且数据信号导接垫的数量多于触控感测导接垫的数量,其中数据信号导接垫至少包括彼此相邻之第一数据信号导接垫与第二数据信号导接垫,第一触控感测导接垫设置于第一数据信号导接垫与第二数据信号导接垫之间。触控感测信号线经由接触孔电性连接触控电极,其中触控感测信号线至少包括多条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且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经过集线区电性连接第一触控感测控制垫。数据线电性连接子像素电极,且经过集线区对应电性连接数据信号导接垫。其中,触控感测信号线与数据线于集线区交错且不互相交叠。
于一实施例中,该些数据线由一金属层构成,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由该金属层或一不同金属层构成。
于一实施例中,该些数据线与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在大于或等于该触控显示区边界半个像素的距离后开始弯折。
于一实施例中,该些数据线包括一第一数据线,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包括一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其中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数据线具有一第一弯折角且该第一弯折角具有一第一弯折角度θ1,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具有一第二弯折角且该第二弯折角具有一第二弯折角度θ2,该第一弯折角相邻于该第二弯折角,且该第一弯折角度θ1与该第二弯折角度θ2的绝对值差为介于0°~25°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数据线还具有一第三弯折角且该第三弯折角具有一第三弯折角度θ3,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还具有一第四弯折角且该第四弯折角具有一第四弯折角度θ4,其中该第三弯折角相邻于该第四弯折角,且该第三弯折角度θ3与该第四弯折角度θ4的绝对值差为介于3°~25°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另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50、80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12、52、82 触控显示区
14、54、84 芯片区
16、56、86 集线区
57、87 接触孔
18、58、88 触控电极
59、89 子像素电极
20、60、90、90a、90b、90c 数据信号导接垫
22、62、92、92a 触控感测导接垫
24、68、98 GIP垫
30、70、94 数据线
32、72、96 触控感测信号线
71、73、81、83、91、93、95、97 弯折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集线区(出PIN端)的数据线与触控感测信号线不要有过多重叠与干涉,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交错式布线结构的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使数据线与触控感测信号线在集线区之间以平行或者不交互重叠的布线配置,进而改善常见布线配置方式所造成的走线负载增加和互相信号干扰与噪声问题。以下将以各种实施例说明如下,且相同标号代表相同元件。
请参照图3与图4,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以及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发明的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50包括触控显示区52、芯片区54及集线区(又称为出PIN端)56。触控显示区52包含较佳以阵列方式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58,为了便于描述,图3是显示三乘五共15个触控电极58的排列形式,但触控电极58的数量并不限于此。每个触控电极58对应到多个子像素电极59,同样地为了便于描述,图4仅绘示出每个触控电极58中包含6列的纵向子像素电极59,且每列显示出3个子像素电极59,但在实际应用上,每个触控电极58所對應的子像素电极59的数量通常更多,故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结构为先在玻璃基板上的闸极绝缘层上(图未示)形成数据线70以及子像素电极59,然后覆盖一绝缘层(图未示),接着在数据线上方形成触控感测信号线72,然后覆盖钝化层(图未示)并且在触控感测信号线上方形成接触孔57,触控电极58经由穿过钝化层的接触孔57与触控感测信号线72电性连接,触控电极58较佳为透明导电层。如图4所示,每个子像素电极59分别电性连接数据线70,且数据线7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72是以交错方式排列。同样地为了便于描述,图3与图4仅绘示出每个触控电极58中包含6条数据线70与6条触控感测信号线72,但实际上数据线7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72的数量可能更多,故并不限于此。数据线7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72较佳是以直线且相互平行接到集线区56,其中数据线70由一金属层构成,触控感测信号线72由前述金属层或一不同金属层构成。
本实施例将多个数据信号导接垫60与多个触控感测导接垫62以交错方式排列设置于芯片区54上,其中数据信号导接垫60与触控感测导接垫62沿着一参考直线排列。数据信号导接垫60用以连接芯片区54的显示芯片(图未示),而触控感测导接垫62用以连接芯片区54的触控感测芯片(图未示)。此外,在数据信号导接垫60与触控感测导接垫62的最外两侧则分别设置至少一个GIP垫(Gate in Panel Pad)68,每个GIP垫与对应的一条扫描驱动线路(图未示)电性连接。
在集线区56中包含多条数据线70与多条触控感测信号线72,数据线70电性连接子像素电极59,且由触控显示区52的触控电极58延伸而出并经过集线区56对应电性连接数据信号导接垫60;触控感测信号线72通過接觸孔57电性连接触控电极58,且由触控显示区52的触控电极58延伸而出并经过集线区56对应电性连接触控感测导接垫62,其中数据线7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72于集线区56交错且不互相交叠。
进一步来说,如前所述,当数据线7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72以直线且平行方向从上方的触控显示区52延伸下来之后,到集线区(出PIN端)56的配线方式為数据线7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72彎折分开(但越靠近面板中心位置的延伸走線彎折角度越小,兩種走線趨近平行),然后以交错且不互相交叠的方式延伸连接到芯片区54,其中数据线7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72较佳是在大于或等于触控显示区52边界半个像素的距离后开始弯折,主要是考量在这距离内会有布置ESD元件的需求或者其他抗干扰的设计。如图4所示,以最左侧的数据线7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72为例来做说明,于集线区56中的数据线70具有第一弯折角71且其具有第一弯折角度θ1,于集线区56中的触控感测信号线72具有第二弯折角73且其具有第二弯折角度θ2,其中第一弯折角71相邻于第二弯折角7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角度θ1与第二弯折角度θ2的绝对值差│θ1-θ2|为介于0。~25。之间,因触控显示面板宽度远大于芯片区的宽度,其出PIN后的弯折角由两侧拉出走线的弯折,相比走线从中间区域拉出的弯折角,兩者有其角度差距。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角度θ1与第二弯折角度θ2的绝对值差│θ1-θ2|为介于3。~25。之间,较佳为介于5。~20。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
前述数据线70还具有第三弯折角81且其具有第三弯折角度θ3,前述触控感测信号线72还具有第四弯折角83且其具有第四弯折角度θ4,其中第三弯折角81相邻于第四弯折角83。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弯折角度θ3与第四弯折角度θ4的绝对值差│θ3-θ4|为介于0。~25。之间,因走线在进入芯片区时,由於从面板两侧拉到集线区的角度明显较大,而从触控显示面板中间区域拉到集线区的角度并不明显,故有此差距值。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弯折角度θ3与第四弯折角度θ4的绝对值差│θ34|较佳为介于3°~25°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弯折角度θ1与第三弯折角度θ3相同,且第二弯折角度θ2与第四弯折角度θ4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数据线70分别连接到一个数据信号导接垫60,每一条触控感测信号线72分别连接到一个触控感测导接垫62,且数据线70与触控感测信号线72以交错且不互相交叠的方式布线于集线区56中,因此可有效改善常见于集线区的布线配置方式所造成走线的负载增加和信号交互干扰与噪声(Noise)的问题,进而可提升显示与触控两项功能。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结构如第一较佳实施例故在此不多加赘述。本发明的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80包括触控显示区82、芯片区84及集线区(又称为出PIN端)86。如图5所示,触控显示区82包含较佳以阵列方式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88。每个触控电极88对应到多个子像素电极89,同样地为了便于描述,图5仅绘示出每个触控电极58中包含3列的纵向子像素电极89,且每列显示出3个子像素电极89,但在实际应用上,每个触控电极88中所对应的子像素电极89的数量通常更多,故并不限于此。每个子像素电极89分别电性连接数据线94,触控电极88经由接触孔87与触控感测信号线96电性连接,触控电极88较佳为透明导电层,且数据线94与触控感测信号线96是以交错方式排列。同样地为了便于描述,图5仅绘示出每个触控电极88中包含3条数据线94与3条触控感测信号线96,但实际上数据线94与触控感测信号线96的数量可能更多,故并不限于此。数据线94与触控感测信号线96较佳是以直线且平行方式布置于集线区86,其中数据线94由一金属层构成,触控感测信号线96由前述金属层或一不同金属层构成。
进一步来说,如前所述,当数据线94与触控感测信号线96以直线且平行方向从上方的触控显示区82延伸下来之后,到集线区(出PIN端)86的配线方式為数据线94与触控感测信号线96彎折分开(但越靠近面板中心位置的延伸走線彎折角度越小,兩種走線趨近平行),然后以交错且不互相交叠的方式延伸连接到芯片区84,其中数据线94与触控感测信号线96较佳是在大于或等于触控显示区82边界半个像素的距离后开始弯折,其目的如前实施例故在此不多加赘述。如图5所示,以图5左侧的数据线94与触控感测信号线96为例来做说明,于集线区86中的数据线94具有第一弯折角91且其具有第一弯折角度θ1,于集线区86中的触控感测信号线96具有第二弯折角93且其具有第二弯折角度θ2,其中第一弯折角91相邻于第二弯折角9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角度θ1与第二弯折角度θ2的绝对值差│θ1-θ2|为介于0。~25。之间,其目的如前实施例故在此不多加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角度θ1与第二弯折角度θ2的绝对值差│θ1-θ2|为介于3。~25。之间,较佳为介于5。~20。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
前述数据线94还具有第三弯折角95且其具有第三弯折角度θ3,前述触控感测信号线96还具有第四弯折角97且其具有第四弯折角度θ4,其中第三弯折角95相邻于第四弯折角97。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弯折角度θ3与第四弯折角度θ4的绝对值差│θ3-θ4|为介于0。~25。之间,其目的如前实施例故在此不多加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弯折角度θ3与第四弯折角度θ4的绝对值差│θ3-θ4|较佳为介于3。~25。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弯折角度θ1与第三弯折角度θ3相同,且第二弯折角度θ2与第四弯折角度θ4相同。本实施例将多个数据信号导接垫90与多个触控感测导接垫92以交错方式排列设置于芯片区84上,其中数据信号导接垫90与触控感测导接垫92沿着一参考直线排列。在实际应用中,触控感测导接垫92的数量通常不需要很多,因此本实施例的数据信号导接垫90的数量将明显多于触控感测导接垫92的数量。此外,数据信号导接垫90用以连接芯片区84的显示芯片(图未示),而触控感测导接垫92用以连接芯片区84的触控感测芯片(图未示)。此外,在数据信号导接垫9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GIP垫98,每个GIP垫与对应的一条扫描驱动线路(图未示)电性连接。
在集线区86中包含多条数据线94与多条触控感测信号线96,数据线94电性连接子像素电极89,且由触控显示区82的触控电极88延伸出并经过集线区86对应电性连接数据信号导接垫90;触控感测信号线96电性连接触控电极88,且由触控显示区82的触控电极88延伸而出,并经过集线区86后以群组方式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感测导接垫92,其中数据线94与触控感测信号线96于集线区86交错且不互相交叠。在较佳实施例中,相邻的数据线94与触控感测信号线96较佳是以直线且平行延伸的方式布置走线于集线区86,然后再连接至对应的数据信号导接垫90与触控感测导接垫92。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数据信号导接垫90至少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数据信号导接垫90a与第二数据信号导接垫90b,触控感测导接垫92至少包括第一触控感测导接垫92a,第一触控感测导接垫92a可设置于第一数据信号导接垫90a与第二数据信号导接垫90b之间。进一步来说,我们可以将相邻的数条触控感测信号线96设为一组,每一组触控感测信号线96都连接至同一个触控感测导接垫92a。例如,触控感测信号线96会由触控显示区82延伸至芯片区84,当触控感测信号线96延伸到芯片区84时,若相邻的数据信号导接垫90a与90b之间设置有触控感测导接垫92a,则触控感测信号线96可直接连接触控感测导接垫92a。若相邻的数据信号导接垫90a与90c之间未设置有触控感测导接垫92,则分成同一组的其他触控感测信号线96会穿过相邻数据信号导接垫90a与90c之间的间隙,然后绕到数据信号导接垫90a的后方再连接至触控感测导接垫92a。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数据信号导接垫90a与90c之间的间距d1较佳等于相邻的数据信号导接垫90b与触控感测导接垫92a之间的间距d2。在另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数据信号导接垫90a与90c之间的间距d1大于相邻的数据信号导接垫90b与触控感测导接垫92a之间的间距d2,因相邻两数据信号导接垫之间可能有下拉至芯片区的触控感测信号线通过,故d2设计略宽可降低走线与导接垫之间存在的电性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将相邻的3条触控感测信号线96设为一组且都连接至同一个触控感测导接垫92a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可依开发者的设计需求来决定要将几条触控感测信号线96设为一组。此外,设为同一组的触控感测信号线的数量并不限定必须相同,例如可将5条触控感测信号线设为第一组,以及将6条触控感测信号线设为第二组..等等。
依照本实施例的布线设计,由于数据线94与触控感测信号线96以交错且不互相交叠的方式布线于集线区86中,且触控感测信号线96进入芯片区84后也不会和数据线94互相交叠,因此可有效改善常见布线配置方式所造成走线的负载增加和信号交互干扰与噪声(Noise)的问题,进而可提升显示与触控两项功能。
综上,依照本发明提供的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布线结构,由于数据线与触控感测信号线以平行或不互相交叠的配置方式布线于集线区中,因此可有效改善因走线交叠的负载增加和信号干扰的问题,进而可提升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与触控功能。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子像素电极,设置于一触控显示区;
多个触控电极,设置于该触控显示区,每一该触控电极对应到该些子像素电极;
多个触控感测导接垫,设置于一芯片区;
一集线区,位于该触控显示区与该芯片区之间;
多个数据信号导接垫,设置于该芯片区,且该些数据信号导接垫与该些触控感测导接垫以交错方式沿着一参考直线排列;
多条触控感测信号线,电性连接该些触控电极,且经过该集线区对应电性连接该些触控感测导接垫;以及
多条数据线,电性连接该些子像素电极,且经过该集线区对应电性连接该些数据信号导接垫;
其中,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与该些数据线于该集线区交错且不互相交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数据线由一金属层构成,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由该金属层或一不同金属层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数据线与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在大于或等于该触控显示区边界半个像素的距离后开始弯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数据线包括一第一数据线,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包括一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其中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数据线具有一第一弯折角且该第一弯折角具有一第一弯折角度θ1,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具有一第二弯折角且该第二弯折角具有一第二弯折角度θ2,该第一弯折角相邻于该第二弯折角,且该第一弯折角度θ1与该第二弯折角度θ2的绝对值差为介于0°~25°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数据线还具有一第三弯折角且该第三弯折角具有一第三弯折角度θ3,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还具有一第四弯折角且该第四弯折角具有一第四弯折角度θ4,其中该第三弯折角相邻于该第四弯折角,且该第三弯折角度θ3与该第四弯折角度θ4的绝对值差为介于3°~25°之间。
6.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子像素电极,设置于一触控显示区;
多个触控电极,设置于该触控显示区,每一该触控电极对应到该些子像素电极;
多个触控感测导接垫,设置于一芯片区,其中该些触控感测导接垫至少包括一第一触控感测导接垫;
一集线区,位于该触控显示区与该芯片区之间;
多个数据信号导接垫,设置于该芯片区,该些数据信号导接垫与该些触控感测控制垫沿着一参考直线排列,且该些数据信号导接垫的数量多于该些触控感测导接垫的数量,其中该些数据信号导接垫至少包括彼此相邻之一第一数据信号导接垫与一第二数据信号导接垫,该第一触控感测导接垫设置于该第一数据信号导接垫与该第二数据信号导接垫之间;
多条触控感测信号线,电性连接该些触控电极,其中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至少包括多条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且该些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经过该集线区电性连接该第一触控感测控制垫;以及
多条数据线,电性连接该些子像素电极,且经过该集线区对应电性连接该些数据信号导接垫;
其中,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与该些数据线于该集线区交错且不互相交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数据线由一金属层构成,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由该金属层或一不同金属层构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数据线与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在大于或等于该触控显示区边界半个像素的距离后开始弯折。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数据线包括一第一数据线,该些触控感测信号线包括一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其中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数据线具有一第一弯折角且该第一弯折角具有一第一弯折角度θ1,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具有一第二弯折角且该第二弯折角具有一第二弯折角度θ2,该第一弯折角相邻于该第二弯折角,且该第一弯折角度θ1与该第二弯折角度θ2的绝对值差为介于0°~25°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数据线还具有一第三弯折角且该第三弯折角具有一第三弯折角度θ3,于该集线区中的该第一触控感测信号线还具有一第四弯折角且该第四弯折角具有一第四弯折角度θ4,其中该第三弯折角相邻于该第四弯折角,且该第三弯折角度θ3与该第四弯折角度θ4的绝对值差为介于3°~25°之间。
CN201610488841.0A 2016-06-28 2016-06-28 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Pending CN1075446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8841.0A CN107544697A (zh) 2016-06-28 2016-06-28 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8841.0A CN107544697A (zh) 2016-06-28 2016-06-28 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4697A true CN107544697A (zh) 2018-01-05

Family

ID=60962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88841.0A Pending CN107544697A (zh) 2016-06-28 2016-06-28 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4469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5601A (zh) * 2018-03-12 2018-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布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0231892A (zh) * 2018-03-05 2019-09-13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TWI711955B (zh) * 2019-03-05 2020-12-0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CN114509886A (zh) * 2022-02-08 2022-05-17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360599B2 (en) 2018-03-05 2022-06-14 Hannstar Display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device
TWI785620B (zh) * 2020-05-22 2022-12-0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led觸控顯示晶片及包含其的oled觸控顯示裝置
WO2023024178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1334A (zh) * 2010-12-30 2012-07-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98701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15178304A1 (ja) * 2014-05-21 2015-1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5389058A (zh) * 2015-12-07 2016-03-0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5405865A (zh) * 2015-12-31 2016-03-16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Amoled显示屏及像素排列方法
CN105527739A (zh) * 2014-10-16 2016-04-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窄边框的显示装置的面板阵列
CN105609022A (zh) * 2015-12-30 2016-05-2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Gip检测电路和平板显示装置
CN105609529A (zh) * 2014-11-14 2016-05-2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窄边框大面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1334A (zh) * 2010-12-30 2012-07-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178304A1 (ja) * 2014-05-21 2015-1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5527739A (zh) * 2014-10-16 2016-04-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窄边框的显示装置的面板阵列
CN105609529A (zh) * 2014-11-14 2016-05-2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窄边框大面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4698701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5389058A (zh) * 2015-12-07 2016-03-0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5609022A (zh) * 2015-12-30 2016-05-2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Gip检测电路和平板显示装置
CN105405865A (zh) * 2015-12-31 2016-03-16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Amoled显示屏及像素排列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07213B2 (en) 2018-03-05 2022-11-22 Hannstar Display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0231892A (zh) * 2018-03-05 2019-09-13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0231892B (zh) * 2018-03-05 2022-05-31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US11360599B2 (en) 2018-03-05 2022-06-14 Hannstar Display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device
WO2019174387A1 (zh) * 2018-03-12 2019-09-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布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8415601A (zh) * 2018-03-12 2018-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布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8415601B (zh) * 2018-03-12 2020-1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布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21515920A (ja) * 2018-03-12 2021-06-24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配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US11630534B2 (en) 2018-03-12 2023-04-18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Wiring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TWI711955B (zh) * 2019-03-05 2020-12-0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TWI785620B (zh) * 2020-05-22 2022-12-0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led觸控顯示晶片及包含其的oled觸控顯示裝置
TWI828385B (zh) * 2020-05-22 2024-01-0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led觸控顯示晶片及包含其的oled觸控顯示裝置
WO2023024178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N114509886A (zh) * 2022-02-08 2022-05-17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509886B (zh) * 2022-02-08 2023-10-03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4697A (zh) 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EP2354908B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multiple zones
JP467843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5427748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KR102081318B1 (ko) 터치센서 내장형 액정 표시장치
CN107065336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25780A (zh) 触摸屏面板和包括该触摸屏面板的触摸显示装置
CN104571655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9407905A (zh) 触摸传感器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07121860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325608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8797290B2 (en) Sense electrode spine interpolation
CN214586834U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120034483A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12860122B (zh) 触控显示装置和显示系统
CN105446522A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KR101433052B1 (ko) 상호정전용량 터치감지 패널
CN107153474A (zh) 触控面板
KR20120034465A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5373252B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4951170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620110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105990B (zh) 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及触控终端
CN113296640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677509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