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2572B - 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2572B
CN107542572B CN201610476262.4A CN201610476262A CN107542572B CN 107542572 B CN107542572 B CN 107542572B CN 201610476262 A CN201610476262 A CN 201610476262A CN 107542572 B CN107542572 B CN 1075425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oute
deflation
top set
cooling system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762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42572A (zh
Inventor
张尚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Ouhu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762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425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42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2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42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2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水泵,水泵与散热器的第一端相连;上分支水路和下分支水路,上分支水路和下分支水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水泵相连且第二端与散热器的第二端相连,上分支水路的设置高度大于下分支水路的高度,上分支水路和下分支水路上均设置有待冷却部件;膨胀水箱,膨胀水箱的供水端连接在水泵与散热器之间;第一放气装置,第一放气装置设置在水泵与上分支水路、下分支水路的第一端之间;第二放气装置,第二放气装置设置在上分支水路上。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可以在注液的过程中排出大部分的气体,注液次数少,注液效率高,且通过启动水泵可以迅速地排尽气体,有效地防止气体对冷却系统造成的腐蚀。

Description

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和具有该冷却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冷却系统包括膨胀水箱,膨胀水箱用于储存冷却液,冷却系统加注冷却液的方式是从膨胀水箱灌入冷却液来完成的。在初次加注冷却液时,需将冷却系统中的气体排除尽,否则水路的气体会腐蚀冷却系统的水套以及损伤水泵。
相关技术中,排出冷却系统中的气体的方式为先将冷却系统灌满冷却液,驱动水泵转动使冷却液的循环流动,进而带动冷却系统中的气体运转到膨胀水箱并从膨胀水箱排出,但是,由于冷却系统水路较长,相当多的气体无法运动到膨胀水箱,需要多次补充冷却液,多次驱动水泵才能尽量排出气体,冷却系统的注液效率低。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排出气体,部分操作人员会将最高点的管路的一端拆掉,与外界相通,待冷却液溢出后再安装上,该方式虽然有助于排气,但是溢出的冷却液会对其他零部件造成污染或损坏,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液效率高的冷却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冷却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相连;上分支水路和下分支水路,所述上分支水路和所述下分支水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水泵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上分支水路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下分支水路的高度,所述上分支水路和所述下分支水路上均设置有待冷却部件;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的供水端连接在所述水泵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第一放气装置,所述第一放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水泵与所述上分支水路、所述下分支水路的第一端之间;第二放气装置,所述第二放气装置设置在所述上分支水路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冷却系统,通过设置第一放气装置和第二放气装置,可以在注入冷却液的过程中排出大部分的气体,注液次数少,注液效率高,且通过启动水泵可以迅速地排尽气体,有效地防止气体对冷却系统造成的腐蚀。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冷却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气装置包括: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所述水泵与所述上分支水路、所述下分支水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另一个管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气装置包括:第一三通管和放气阀,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所述水泵与所述上分支水路、所述下分支水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放气阀与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另一个管口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放气装置邻近所述上分支水路的第二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放气装置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上分支水路上的待冷却部件的设置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放气装置包括: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所述上分支水路上,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另一个管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放气装置包括:第二三通管和放气球阀,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所述上分支水路上,所述放气球阀与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另一个管口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具有散热器放气口,所述散热器放气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分支水路上的待冷却部件包括控制器,所述下分支水路上的待冷却部件包括电机和电机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冷却系统。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冷却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在注入冷却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在启动水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在注入冷却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在启动水泵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冷却系统100,
散热器1,膨胀水箱2,控制器3,电机4,电机控制器5,第一三通管接头6,水泵7,第一三通管8,第二三通管接头9,第三三通管接头10,第二三通管11,放气球阀12,上分支水路13,下分支水路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参照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00,如图1-图4所示,冷却系统100包括散热器1、水泵7、膨胀水箱2、上分支水路13、下分支水路14、第一放气装置和第二放气装置,图中实线管路为冷却管路,实线箭头为冷却液走向,虚线管路为溢气管路,虚线箭头为气流走向。
散热器1用于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水泵7与散热器1的第一端a相连,水泵7用于驱动冷却系统100内的冷却液流动,上分支水路13的第一端和下分支水路14的第一端分别与水泵7相连,且上分支水路13的第二端和下分支水路14的第二端均与散热器1的第二端a1相连,上分支水路13的设置高度大于下分支水路14的高度,上分支水路13和下分支水路14上均设置有待冷却部件,膨胀水箱2的供水端b连接在水泵7与散热器1之间,第一放气装置设置在水泵7与上分支水路13的第一端、下分支水路14的第一端之间,第二放气装置设置在上分支水路13上。
也就是说,从膨胀水箱2的供水端b引出的水路分为两路,分别流入水泵7与散热器1,从水泵7出来的水路分为两支,分别为上分支水路13与下分支水路14,且上分支水路13的第二端与下分支水路14的第二端又重新汇合流入散热器1的第二端a1。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向膨胀水箱2注入冷却液时,冷却液在膨胀水箱2的供水端b分为两路,一路流向水泵7,另一路流向散热器1的第一端a。从水泵7流出的冷却液流经第一放气装置,水泵7及水泵7附近的管路内的至少部分气体从第一放气装置排出,从第一放气装置流出的水流分为上分支水路13与下分支水路14,上分支水路13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放气装置排出,由于上分支水路13的设置高度大于下分支水路14的高度,下分支水路14内的气体在水流的驱动下,向上分支水路13运动,并通过第二放气装置排出。
如图2和图4所示,在膨胀水箱2内的冷却液加满后,冷却系统100内的可能还残存有少部分气体,开启水泵7即可将剩余的气体排尽。启动水泵7后,冷却液由散热器1的第一端a流向水泵7,从水泵7流出的气体在流经第一放气装置时可以排出,从第一放气装置流出的水流分为上分支水路13与下分支水路14,上分支水路13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放气装置排出,下分支水路14的气体回流入散热器1,气体再次经过第一放气装置可排出一部分,另一部分可以流入上分支水路13,如此在水泵7的驱动下,冷却系统100内残存的气体可以迅速排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00,通过设置第一放气装置和第二放气装置,可以在注入冷却液的过程中排出大部分的气体,注液次数少,注液效率高,且通过启动水泵7可以迅速地排尽气体,有效地防止气体对冷却系统100造成的腐蚀。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水路的分支与汇流可以通过三通管接头实现。具体地,膨胀水箱2的供水端b、水泵7、散热器1的第一端a之间可以通过第一三通管接头6相连,膨胀水箱2的供水端b可以与第一三通管接头6的c口相连,水泵7的进水端可以与第一三通管接头6的c1口相连,散热器1的第一端a可以与第一三通管接头6的c2口连通。
水泵7与上分支水路13的第一端、下分支水路14的第一端之间可以通过第二三通管接头9连通,水泵7的出水端可以与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e口连通,上分支水路13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e1口连通,下分支水路14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e2口连通。
上分支水路13的第二端、下分支水路14的第二端和散热器1的第二端a1之间可以通过第三三通管接头10连通,上分支水路13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三三通管接头10的t口连通,下分支水路14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三三通管接头10的t1口连通,散热器1的第二端a1可以与第三三通管接头10的t2口连通。
可选地,散热器1的第一端a可以为散热器1的出水口,散热器1的第二端a1可以为散热器1的进水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散热器1可以具有散热器放气口a2,散热器放气口a2可以与膨胀水箱2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器放气口a2与膨胀水箱2的b2口之间的管路可以作为溢气管路。在向膨胀水箱2注入冷却液时,流入散热器1的冷却液可以驱动散热器1内的气体通过散热器放气口流向膨胀水箱2,并从膨胀水箱2的注液口排出;在开启水泵7排尽气体时,下分支水路14的气体回流入散热器1,并从散热器放气口a2流向膨胀水箱2,再从膨胀水箱2的注液口排出。
优选地,如图1-图4所示,散热器放气口a2可以设在散热器1顶端,以利于气体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上分支水路13上的待冷却部件可以包括控制器3,下分支水路14上的待冷却部件可以包括电机4和电机控制器5。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一放气装置可以包括第一三通管8,第一三通管8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水泵7与上分支水路13的第一端、下分支水路14的第一端之间,第一三通管8的另一个管口与膨胀水箱2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三通管8的安装高度低于膨胀水箱2,具体地,第一三通管8的d1口可以与上分支水路13的第一端和下分支水路14的第一端相连,比如第一三通管8的d1口可以与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e口连通,第一三通管8的d2口可以与水泵7的出水端相连,第一三通管8的d口可以作为放气口并与膨胀水箱2的b1口相连,第一三通管8的d口与膨胀水箱2的b1口之间的管路为溢气管路。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放气装置可以包括第一三通管8和放气阀(图中未示出),第一三通管8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水泵7与上分支水路13、下分支水路14的第一端之间,放气阀与第一三通管8的另一个管口为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放气阀的安装高度不低于膨胀水箱2,在注液前,先开启放气阀,在向膨胀水箱2注入冷却液时,流向第一三通管8的气体可以通过放气阀排放到外界,在膨胀水箱2内的冷却液基本加满后,先关闭放气阀再启动水泵7,通过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使残存在气体通过其他放气装置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二放气装置可以邻近上分支水路13的第二端。
也就是说,第二放气装置可以设在上分支水路13上的待冷却部件的下游,这样,有利于上分支水路13上的大部分气体在注液时即通过第二放气装置排出,冷却系统100的排气速度更快,排气效果更好。
优选地,第二放气装置的设置高度可以大于上分支水路13上的待冷却部件的设置高度。由此,有利于上分支水路13内的气体向上运动至第二放气装置,并从第二放气装置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二放气装置可以包括第二三通管11,第二三通管11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上分支水路13上,第二三通管11的另一个管口与膨胀水箱2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三通管11的安装高度低于膨胀水箱2,具体地,第二三通管11的k1口和k2口可以连接在上分支水路13上,比如k1口可以与第三三通管接头10的t口相连,k2口可以与上分支水路13的待冷却部件的f1口相连,第二三通管11的k口可以作为放气口并与膨胀水箱2的b3口相连,第二三通管11的k口与膨胀水箱2的b3口之间的管路为溢气管路。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二放气装置可以包括第二三通管11和放气球阀12,第二三通管11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上分支水路13上,放气球阀12与第二三通管11的另一个管口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放气球阀12的安装高度不低于膨胀水箱2,具体地,第二三通管11的k1口和k2口可以连接在上分支水路13上,比如k1口可以与第三三通管接头10的t口相连,k2口可以与上分支水路13的待冷却部件的f1口相连,第二三通管11的k口可以作为放气口并与放气球阀12相连,第二三通管11的k口与放气球阀12之间的管路为溢气管路。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冷却系统100包括散热器1、水泵7、膨胀水箱2、上分支水路13、下分支水路14、第一放气装置和第二放气装置,第一放气装置包括第一三通管8,第二放气装置包括第二三通管11。上分支水路13和下分支水路14上均设有待冷却部件,其中,上分支水路13上的待冷却部件包括控制器3,下分支水路14上的待冷却部件包括电机4和电机控制器5。
膨胀水箱2的供水端b与第一三通管接头6的c口相连,第一三通管接头6的c1口与水泵7的进水端相连,第一三通管接头6的c2口与散热器1的第一端a相连,水泵7的出水端与第一三通管8的d2口相连,第一三通管8的d1口与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e口相连,第一三通管8的d口作为放气口并与膨胀水箱2的b1口相连。
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安装高度不高于控制器3的冷却管路的安装高度,且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e1口与控制器3的冷却管路的f口相连,控制器3的冷却管路的f1口与第二三通管11的k2口相连,第二三通管11的k1口与第三三通管接头10的t口相连,第二三通管11的k口作为放气口并与膨胀水箱2的b3口相连。
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e2口与电机控制器5的冷却管路的g口相连,电机控制器5的冷却管路的g1口与电机4的冷却管路的h口相连,电机4的冷却管路的h1口与第三三通管接头10的t1口相连。
第三三通管接头10的t2口与散热器1的第二端a1相连,散热器放气口a2设在散热器1顶端并与膨胀水箱2的b2口相连。
下面描述本发明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如图3-图4所示,冷却系统100包括散热器1、水泵7、膨胀水箱2、上分支水路13、下分支水路14、第一放气装置和第二放气装置,第一放气装置包括第一三通管8,第二放气装置包括第二三通管11和放气球阀12。上分支水路13和下分支水路14上均设有待冷却部件,其中,上分支水路13上的待冷却部件包括控制器3,下分支水路14上的待冷却部件包括电机4和电机控制器5。
膨胀水箱2的供水端b与第一三通管接头6的c口相连,第一三通管接头6的c1口与水泵7的进水端相连,第一三通管接头6的c2口与散热器1的第一端a相连,水泵7的出水端与第一三通管8的d2口相连,第一三通管8的d1口与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e口相连,第一三通管8的d口作为放气口并与膨胀水箱2的b1口相连。
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安装高度不高于控制器3的冷却管路的安装高度,且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e1口与控制器3的冷却管路的f口相连,控制器3的冷却管路的f1口与第二三通管11的k2口相连,第二三通管11的k1口与第三三通管接头10的t口相连,第二三通管11的k口作为放气口并与放气球阀12相连,放气球阀12的安装高度不低于膨胀水箱2的安装高度。
第二三通管接头9的e2口与电机控制器5的冷却管路的g口相连,电机控制器5的冷却管路的g1口与电机4的冷却管路的h口相连,电机4的冷却管路的h1口与第三三通管接头10的t1口相连。
第三三通管接头10的t2口与散热器1的第二端a1相连,散热器放气口a2设在散热器1顶端并与膨胀水箱2的b2口相连。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00,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形式的第一放气装置和第二放气装置,可以在注入冷却液的过程中排出大部分的气体,注液次数少,注液效率高,且通过启动水泵7可以迅速地排尽气体,有效地防止气体对冷却系统100造成的腐蚀。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任一种冷却系统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冷却液的加注效率高,且只需加注一次即可基本注满,车辆的冷却系统100的使用寿命长。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可以为电动汽车,比如电动客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水泵、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的供水端连接在所述水泵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
上分支水路和下分支水路,所述上分支水路和所述下分支水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水泵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上分支水路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下分支水路的高度,所述上分支水路和所述下分支水路上均设置有待冷却部件;
第一放气装置,所述第一放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水泵与所述上分支水路、所述下分支水路的第一端之间;
第二放气装置,所述第二放气装置设置在所述上分支水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气装置包括: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所述水泵与所述上分支水路、所述下分支水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另一个管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气装置包括:第一三通管和放气阀,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所述水泵与所述上分支水路、所述下分支水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放气阀与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另一个管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气装置邻近所述上分支水路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气装置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上分支水路上的待冷却部件的设置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气装置包括: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所述上分支水路上,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另一个管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气装置包括:第二三通管和放气球阀,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管口连接在所述上分支水路上,所述放气球阀与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另一个管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具有散热器放气口,所述散热器放气口与所述膨胀水箱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支水路上的待冷却部件包括控制器,所述下分支水路上的待冷却部件包括电机和电机控制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CN201610476262.4A 2016-06-24 2016-06-24 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107542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6262.4A CN107542572B (zh) 2016-06-24 2016-06-24 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6262.4A CN107542572B (zh) 2016-06-24 2016-06-24 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2572A CN107542572A (zh) 2018-01-05
CN107542572B true CN107542572B (zh) 2019-07-19

Family

ID=6096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76262.4A Active CN107542572B (zh) 2016-06-24 2016-06-24 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425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3350B (zh) * 2020-01-07 2021-10-22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注排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7638C1 (de) * 1996-02-29 1997-06-19 Porsche Ag Kühlkreislauf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EP2047078A4 (en) * 2006-07-20 2013-11-27 Volvo Lastvagnar Ab COOLING SYSTEM
CN102042073A (zh) * 2011-01-28 2011-05-04 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带有自动排气功能的发动机冷却水系统装置
DE102011116202B3 (de) * 2011-10-15 2012-10-04 Audi Ag Kühlmittelkreislauf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CN202381162U (zh) * 2011-12-07 2012-08-15 冯俊 自动排气冷却系统
CN103437880A (zh) * 2013-08-30 2013-12-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排气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2572A (zh) 2018-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5962B (zh) 低流率冷却剂系统
CN102575567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
CN207269046U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使用该液冷系统的电池系统
CN107542572B (zh) 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2485489U (zh) 一种冷却水、油、气三种流体的散热器
CN109969372A (zh) 内外循环切换以适用于不同水域的水面清洁船的水冷系统
CN209008337U (zh) 集成换热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CN201405724Y (zh) 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
WO2015170567A1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装置
JP5817376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09581128U (zh) 一种冷却布置系统及车辆
CN110696601B (zh) 一种缓冲分配盒、双电机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8118206U (zh) 一种模具冷却系统
CN109119722B (zh) 动力电池换热系统及其储液器和新能源汽车
CN206875540U (zh) 一种中央供暖系统
CN101847613B (zh) 半导体制冷片的水循环散热装置
CN219034855U (zh) 一种新型船舶柴油机组淡水冷却循环系统
CN201490182U (zh) 半导体制冷片的水循环散热装置
CN205468512U (zh) 一种电动客车冷却管路系统
CN100582247C (zh) 一种炼铁高炉炉体自洁式高效水冷器装置
CN207299686U (zh) 一种海水淡化生产线的降温系统
CN208901717U (zh) 一种冷却水降温系统
CN218202523U (zh) 冷却系统
CN220698177U (zh) 一种可双重冷却的铸造模具
CN215436182U (zh) 一种沥青卸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5

Address after: 102206 No. 15, Shayang Road,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Foton Ouhui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