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05724Y - 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 - Google Patents

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05724Y
CN201405724Y CN2009201407522U CN200920140752U CN201405724Y CN 201405724 Y CN201405724 Y CN 201405724Y CN 2009201407522 U CN2009201407522 U CN 2009201407522U CN 200920140752 U CN200920140752 U CN 200920140752U CN 201405724 Y CN201405724 Y CN 20140572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ystem
siphunculus
liquid separating
heater unit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407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坚
张帆
韦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407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0572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0572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0572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包括膨胀箱11、暖风机12、发动机冷却液出口13、水泵15、散热器16、压力阀17、节流阀体14,发动机总成上的冷却液出口13通过管路与散热器16、暖风机12相连,还包括连接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13和所述膨胀箱11的管路。本实用新型的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改善微车冷却系统的气液分离效果,冷却系统可靠性增强。通过技术改进,使得冷却系统具有自动气液分离功能。

Description

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涉及用于排除冷却液烟雾的设备,具体涉及发动机冷却水套的高点处的气体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带到膨胀箱中进行气液分离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微车(发动机排量不超过1.2L,整车总质量小于1500kg,车长小于3.5m,车宽小于1.5m,载质量不超过1000kg的汽车为微车。)常见的冷却系统排气结构如图1,其中,5为水泵,4为发动机,发动机总成上的冷却液出口3通过管路与散热器6、暖风机2相连,散热器6与膨胀箱1通过一个压力阀7相连。这种结构的特点是膨胀箱1设置在冷却系统的压力循环回路外。当冷却液在发动机冷却回路流动,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达到压力阀开启压力后,冷却液会溢流到膨胀箱。仅在溢流至膨胀箱时才能够进行气液分离。
这类冷却系统结构的缺点就是:由于存在压力阀控制,冷却系统中的气体不能够实时进行气液分离,使得冷却系统中存在气体,尤其是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高点和散热器的上水室。这部分气体容易导致冷却系统的气堵,使得冷却液流量减少而引起水温偏高,更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水温过高损坏发动机。
冷却水套是水冷式发动机中用于冷却缸体和缸盖的,冷却液在冷却水套中流动,带走缸体和缸盖中的热量,避免缸体和缸盖因为高温产生变形。冷却水套的高点是指冷却水套中与地面的距离最大的点。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微车所采用的结构导致气液分离不彻底,提高微车冷却系统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包括膨胀箱、暖风机、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水泵、散热器、压力阀、节流阀体,发动机总成上的冷却液出口通过管路与散热器、暖风机相连,还包括连接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和所述膨胀箱的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管路包括暖风机管路,所述暖风机管路一端连接在暖风机的进水口处的三通管上,另一端连接在膨胀箱的上端接口处的三通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管路包括发动机管路,所述发动机管路通过节流阀体,所述发动机管路一端连接发动机,另一端连接的膨胀箱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压力阀置于所述膨胀箱上。可以使得冷却系统实时进行气液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包括几段金属管焊接成的一个起过渡连接作用的组合通管,所述组合通管固定在车架上,发动机的出水接口与组合通管、暖风机与组合通管、散热器与组合通管、溢水壶与组合通管通过橡胶管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管路连接使用扩口式连接,用管箍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包括几段金属管焊接成的一个起过渡连接作用的组合通管,所述组合通管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发动机管路包括三段管子,中间的一段是金属管,焊接在组合通管上,一段是连接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和金属管的,另一段连接金属管和膨胀箱上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改善微车冷却系统的气液分离效果,冷却系统可靠性增强。通过技术改进,使得冷却系统具有自动气液分离功能。当冷却系统中存在气体的时候,气体会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带到溢水壶中进行气液分离。有效的解决了微车中置、倾斜发动机的排气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因为有发动机排气管路和暖风机排气管路同时连接膨胀箱进行排气,在加注完成后进行循环的过程中,能够将发动机冷却水套的高点处的气体也通过膨胀箱排出。因为该冷却系统能够实时排气,能够全部排出冷却系统内的空气。所以在补给防冻液的过程中操作时间缩短可以保证一次将冷却液加注够。对于售后人员进行冷却液的更换更加的方便,缩短了操作时间。
在原来的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补偿是通过冷却液的体积缩小后,在散热器中形成负压将溢水壶中的水吸入散热器中进行冷却液的补偿。在更改后的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补偿是时时进行的,不需要产生负压来吸入冷却液,冷却液的补偿能力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展开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包括膨胀箱11、暖风机12、发动机冷却液出口13、节流阀体14、水泵15、散热器16、压力阀17、暖风机管路18、发动机管路19、发动机20,散热器16与膨胀箱11通过管路相连。
暖风机管路18、发动机管路19是针对微车发动机水套高点处的气体不易排出的缺陷而增加的发动机冷却水套至膨胀箱的管路。使得气体可以通过管路被冷却液带到膨胀箱中进行气液分离。
暖风机管路18一端连接在暖风机12的进水口处的三通管上,另一端连接在膨胀箱11的上端接口处的三通管上。都是使用扩口式连接,用管箍紧固。
发动机管路19通过节流阀体14,包括三段管子,中间的一段是金属管,焊接在组合通管上。一段连接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和中间段的金属管,另一段连接中间段的金属管和膨胀箱上端。都是使用扩口式连接,用管箍紧固。
针对微车气液分离需要通过压力阀控制的特点,将压力阀移到膨胀箱上,这样散热器和膨胀箱就存于常通状态,保证散热器上水室的冷却液可以实时进入膨胀箱进行气液分离,如图2中的压力阀设计在膨胀箱上
管路的固定困难。由于微车的发动机都是采用中置的形式,而散热器都是安装在车的前端,这样使得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大。连接发动机出水接口和散热器、暖风机的管路都比较长,这样就会存在管路固定的困难。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将几段金属管焊接成为一个过渡连接管路(组合通管),将组合通管固定在车架上,再使用几段橡胶管将发动机的出水接口与组合通管,暖风机与组合通管,散热器与组合通管,溢水壶与组合通管连接起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包括膨胀箱(11)、暖风机(12)、发动机冷却液出口(13)、水泵(15)、散热器(16)、压力阀(17)、节流阀体(14),发动机总成上的冷却液出口(13)通过管路与散热器(16)、暖风机(12)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出口(13)和所述膨胀箱(11)的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暖风机管路(18),所述暖风机管路(18)一端连接在暖风机(12)的进水口处的三通管上,另一端连接在膨胀箱(11)的上端接口处的三通管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发动机管路(19),所述发动机管路(19)通过节流阀体(14),所述发动机管路(19)一端连接发动机冷却液出口(13),另一端连接膨胀箱(11)上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管路(19)包括三段管子,中间的一段是金属管,一段是连接发动机冷却液出口(13)和金属管的,另一段连接金属管和膨胀箱(11)上端。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个所述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阀(17)置于所述膨胀箱(11)上。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个所述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几段金属管焊接成的一个起过渡连接作用的组合通管,所述组合通管固定在车架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几段金属管焊接成的一个起过渡连接作用的组合通管,所述组合通管固定在车架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出水接口与所述组合通管、暖风机(12)与所述组合通管、散热器(16)与所述组合通管、溢水壶与所述组合通管通过橡胶管连接起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出水接口与所述组合通管、暖风机(12)与所述组合通管、散热器(16)与所述组合通管、溢水壶与所述组合通管通过橡胶管连接起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管路连接使用扩口式连接,用管箍紧固。
CN2009201407522U 2009-04-17 2009-04-17 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0572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07522U CN201405724Y (zh) 2009-04-17 2009-04-17 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07522U CN201405724Y (zh) 2009-04-17 2009-04-17 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05724Y true CN201405724Y (zh) 2010-02-17

Family

ID=41676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4075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05724Y (zh) 2009-04-17 2009-04-17 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05724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3380A (zh) * 2013-10-17 2014-02-12 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气泡净化功能的客车后置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9080409A (zh) * 2018-09-29 2018-12-25 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CN114162773A (zh) * 2021-11-25 2022-03-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电式混动车型低温回路冷却液加注质量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3380A (zh) * 2013-10-17 2014-02-12 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气泡净化功能的客车后置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9080409A (zh) * 2018-09-29 2018-12-25 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CN109080409B (zh) * 2018-09-29 2024-04-09 重庆超力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空调及汽车
CN114162773A (zh) * 2021-11-25 2022-03-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电式混动车型低温回路冷却液加注质量控制方法
CN114162773B (zh) * 2021-11-25 2024-03-15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电式混动车型低温回路冷却液加注质量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5962B (zh) 低流率冷却剂系统
CN201405724Y (zh) 微车用冷却系统气液分离结构
CN107939560A (zh) 一种集成除水装置的egr冷却器
CN202693333U (zh) 一种减震器冷却装置
CN202867036U (zh) 柴油汽车油箱、油路加热装置
CN202866976U (zh) 扩口式冷却管及汽车散热器
CN2926752Y (zh) 压缩天然气冷却器
CN206627892U (zh) 计算机散热结构
CN100516478C (zh) 用于中间冷却器的出口/入口管道结构
CN208290909U (zh) 冷暖空调集成系统和起重机
CN21001258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冻液加注与排空设备
CN208380718U (zh) 一种紧凑式egr冷却器
CN207095340U (zh) 一种新型热交换器
CN205717787U (zh) 排气阀装置及具有其的空气能空调
CN206816324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管加热结构、冷却系统及汽车
CN212579561U (zh) 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及电动车
CN2468994Y (zh) 铁路油罐车装卸油鹤管
CN204961063U (zh) 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及其进气冷却装置
CN214957067U (zh) 用于车辆的加热箱
CN217380711U (zh) 一种发动机低温散热器及汽车
CN107542572A (zh) 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1036324U (zh) 一种冷凝干燥储存冷媒的一体化设备及工程车辆
US11850918B1 (en) System for water collection and redistribution in vehicle
CN212337428U (zh) 一种融合式轻量化冷却装置
CN214477650U (zh) 一种集成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