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7029A - 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7029A
CN107537029A CN201710828055.5A CN201710828055A CN107537029A CN 107537029 A CN107537029 A CN 107537029A CN 201710828055 A CN201710828055 A CN 201710828055A CN 107537029 A CN107537029 A CN 107537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rus
yellow fever
zika
fever virus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280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7029B (zh
Inventor
吴君兰
吕哲
王琳
李育蓉
郑翔
姜德玉
姚志东
高强
尹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VAC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VAC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VAC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VAC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280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37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37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7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7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7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属于生物制品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联合灭活疫苗中含有0.5‑10ug/ml黄热病毒和0.5‑10ug/ml寨卡病毒。本发明还提供了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包括黄热病毒和寨卡病毒的接种、纯化和灭活步骤,其中黄热病毒接种MOI为0.01‑1PFU/ml,寨卡病毒接种MOI为0.001‑0.1CCID50/ml。本发明的疫苗能够同时免疫寨卡病毒和黄热病毒,避免了减毒疫苗导致的感染和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防控寨卡病毒和黄热病毒引起疾病的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有寨 卡病毒和黄热病毒的联合灭活疫苗。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黄热疫苗均为使用17D减毒株接种鸡胚组 织制备的。我国自1953年开始生产黄热疫苗,至今已有50余年。多年 临床应用表明,减毒黄热疫苗较安全有效,但也有因注射减毒黄热疫 苗引起的严重副反应,主要是与黄热病毒有关的嗜内性疾病(yellow fever associated viscerotropic disease,YEL-AVD)和嗜神经性疾病 (yellowfever associated neurotropic disease,YEL-AND)。YEL-AVD是 一种引发肝脏和其它脏器急性爆发的感染,可导致60%的死亡率。而 YEL-AND引发神经性疾患,可导致1-2%死亡率。从安全角度出发, 本发明人利用细胞培养黄热病毒17D株,制备灭活疫苗,可杜绝 YEL-AND和YEL-AVD的发生,并且避免了受试者因鸡胚导致的过敏 反应。
寨卡病毒自20世纪中期发现,主要在南美、非洲以及东南亚等热 带地区流行,尚无疫苗保护。而2015年至2016年,在巴西由寨卡病毒 引起的新生儿小头病多达上千例,引起巨大恐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 的提高,人民群众出游前述地区商务及旅行的机会越来越多,亟需开 发寨卡疫苗为国民健康保驾护航。目前还没有黄热病毒和寨卡病毒的 联合灭活疫苗研制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有效预防寨卡病毒和黄热病毒感 染的二联灭活疫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含有寨卡 病毒和黄热病毒,且两者病毒均灭活。
进一步,本发明的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含有0.5-10 ug/ml黄热病毒和0.5-10ug/ml寨卡病毒。
优选地,本发明的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含有1-8 ug/ml黄热病毒和1-8ug/ml寨卡病毒。
更优选地,本发明的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含有3-6 ug/ml黄热病毒和3-6ug/ml寨卡病毒。
本发明的联合疫苗还含有0.25%-1%谷氨酸钠、0.5%-1%甘露醇、 0.5%-1%甘氨酸氧化三甲胺及0.2%-0.62%氢氧化铝,所述%均为质量 体积比。最终pH调节到7.0-8.0。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黄热病毒为黄热病毒17D,用于培养黄热病 毒17D的宿主细胞为Vero细胞。
本发明提供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 包括制备黄热病毒灭活液、制备寨卡病毒灭活液、将两种病毒灭活液 按照蛋白含量进行稀释后混合,添加添加剂,使联合疫苗中含有0.5-10 ug/ml黄热病毒和0.5-10ug/ml寨卡病毒。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制备黄热病毒灭活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黄热病毒按照分种或混种的方式接种宿主细胞MOI为0.01-1 PFU/ml,培养温度25-37℃,细胞病变60%-100%时收获病毒液;
(2)黄热病毒收获液澄清、超滤后得到浓缩液,采用两步层析 法纯化浓缩液,得到黄热病毒纯化液;
(3)黄热病毒纯化液过滤,调节pH值7.5-8.5,灭活即得。
其中,步骤(1)中步骤(1)中黄热病毒按照分种或混种的方式 接种宿主细胞MOI为0.1-1PFU/ml;培养温度为33-37℃,细胞病变 60%-85%时收获病毒液;步骤(3)中灭活是向黄热病毒纯化液中添 加0.05-0.2%β丙内酯,于4℃下搅拌灭活20-26小时后,37℃水解2小 时,得到黄热病毒灭活液。
所述黄热病毒为黄热病毒17D,所述宿主细胞为Vero细胞。
本发明的联合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中,制备寨卡病毒灭活液的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寨卡病毒接种宿主细胞MOI为0.001-0.1CCID50/ml,培养温 度25-35℃,待细胞病变25-35%收获80%的上清液,补加新鲜病毒培 养液,继续培养至细胞病变45-55%,收获80%的上清液,补加新鲜病 毒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细胞病变70-80%,收获80%的上清液,补加新 鲜病毒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细胞病变90-100%,收获全部上清液;将 前述4批上清液合并即为寨卡病毒的收获液;或
待细胞病变45-55%,收获80%的上清液,补加新鲜病毒培养液, 继续培养至细胞病变70-80%,收获80%的上清液,补加新鲜病毒培养 液,继续培养至细胞病变90-100%,收获全部上清液;将前述3批上清 液合并即为寨卡病毒的收获液;
(2)寨卡病毒的收获液澄清、超滤,得到寨卡病毒浓缩液;采 用两步层析法纯化浓缩液,得到寨卡病毒纯化液;
(3)将寨卡病毒纯化液经0.22μm过滤,将pH调节至7.5-8.5之间, 灭活即得。
步骤(3)中灭活是向过滤后的寨卡病毒纯化液添加0.05-0.2%的β 丙内酯在4℃下灭活20-26小时后水解,或向过滤后的寨卡病毒纯化液 添加30-180ug/ml甲醛在22-28℃灭活96小时,去除甲醛,即为寨卡病 毒灭活液。
本发明的联合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将两种病毒灭活液按 照蛋白含量进行稀释后混合,添加终浓度为0.2%-0.62%的氢氧化铝佐 剂,0.5-1%谷氨酸、0.5-1%甘露醇、0.5-1%甘氨酸氧化三甲胺,调节 pH到7.0-8.0。
本发明的疫苗稳定性较好,理化性质稳定,两种免疫原无互相干 扰,能够同时免疫寨卡病毒和黄热病毒,避免了减毒疫苗导致的感染 和过敏反应,接种本发明的疫苗可以减少接种针次,简化免疫程序, 操作上更加简洁,大大提高接种的覆盖率。同时可有效预防人及动物 因上述病毒所致的疾病,覆盖更加广泛,免疫效果更好,具有良好的 防控寨卡病毒和黄热病毒引起疾病的能力。本发明制备联合疫苗的方 法简便,成本低,便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 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 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如下所采纳的实施例使用了标准 的技术,除非另有详细描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且为常规技 术。实施例是例证性的,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黄热病毒17D在Vero细胞挑斑与适应性培养
为了使黄热病毒17D更好地在Vero细胞上适应生长,使用黄热病 毒减毒活疫苗在Vero细胞上挑斑培养。经冻干的黄热病毒17D减毒活 疫苗用注射水恢复原体积。根据已知疫苗的病毒滴度,用无血清199 培养液系列稀释病毒。将每一个稀释度的病毒接种在已形成单层细胞 的6孔板中,每孔接种0.4ml,在37℃,5%CO2培养箱中吸附1小时, 然后加入无血清羧甲基纤维素工作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 选取蚀斑数少于3个的培养孔。用吸管吸取蚀斑,接种至单层的Vero 细胞上培养。待到细胞病变为60-100%时,收获病毒培养液,离心去 细胞碎片,得到蚀斑第一代病毒种子。向蚀斑第一代病毒种子加入一 定量的病毒保护剂,检测病毒滴度,保存于-80℃冰箱。将蚀斑第一 代病毒种子依照上法进行第二次蚀斑筛选。经过三次蚀斑筛选,挑选 出适用于疫苗生产的黄热病毒株。
将黄热病毒17D按照0.01PFU/cell接种至已经单层的Vero细胞表 面。待细胞病变为75-85%时收获上清,分装冻存。记为P1代。将P1 代按照0.01PFU/细胞接种至新鲜的单层Vero细胞表面。待细胞病变为 65-90%时收获上清,分装冻存。记为P2代。如此进行黄热病毒在Vero 细胞上的适应性培养,在Vero细胞上共适应培养15代。
实施例2黄热病毒17D在Vero细胞上不同代次的滴度和免疫原性比 较
1、挑选在Vero细胞上适应性传代的第1、4、7、10、13、15代进 行病毒滴定试验。用199细胞维持液体系列稀释病毒,选择3个适宜稀 释度的病毒液,接种至细胞已形成单层的6孔板中。每个稀释度病毒 接种2孔,设立2孔细胞对照。在37℃、5%CO2培养箱内吸附1小时, 然后每孔添加羧甲基纤维素使用液4ml,继续在培养箱中培养。6天后 取出培养板,倒掉覆盖物,加入1%结晶紫染液染色,用自来水漂洗、 晾干。对蚀斑数少于30个的孔内的蚀斑计数,计算出PFU。病毒滴 度的单位为LgPFU/ml。病毒滴度结果如表1所示,使用Vero细胞连续 传代培养的黄热病毒滴度远高于在黄热病毒在Vero细胞上适应第一 代病毒的滴度。
表1黄热病毒传代滴度(LgPFU/ml)
2、对黄热病毒的免疫原性研究分别采用家兔和小鼠来评价
(1)家兔免疫原性实验
将黄热病毒在Vero细胞上传代的第1、4、7、10、13、15代稀释 至6.50LgPFU/ml,将Vero细胞悬液加入病毒保护剂,作为阴性对照, 将2批鸡胚疫苗作为阳性对照(批号分别为10140101,10140102),稀释至 6.50LgPFU/ml,分别免疫家兔(皮下免疫2次,每次1ml,间隔1周), 即采用0,7天免疫程序,分别于免前和第二次免疫后28天采血,黄热 病毒疫苗免疫前的兔血清稀释度为1:5,免疫后的兔血清的起始稀释 度为1:10,然后进行倍比稀释。免疫前及免疫后的阴性对照兔血清稀 释度均为1:5。将稀释后的兔血清于65℃灭活30分钟。用PRNT法测定 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将灭活的兔血清分别于3批稀释至4000PFU/ml的 鸡胚疫苗等量混合,同时设立病毒对照,并将黄热病毒(17D)猴免 疫血清系列稀释后与病毒混合,作为质量控制血清对照。37℃中和后 接种Vero细胞和BHK-21细胞,吸附后添加羧甲基纤维素。6天后染色 计数。与病毒对照相比,蚀斑数减少50%以上的抗血清最高稀释度为 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Vero细胞传代的黄热病毒17D株第1、4、 7代免疫家兔后,其免疫血清可中和源于同一工作种子批的3批鸡胚黄 热减毒活疫苗,不同代次病毒免疫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 1:1280。随着代次的增加,中和抗体效价逐渐升高,最高升至1:5120。 经Vero细胞传代的第10代黄热疫苗病毒与统一批号的鸡胚黄热疫苗 病毒免疫家兔后,二者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无显著差异(P>0.05),10 代之后逐渐趋于稳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家兔免疫原性试验
(2)黄热病毒小鼠免疫原性试验
将第1、4、7、10、13、15代黄热病毒疫苗和2批鸡胚疫苗稀释至 6.50LgPFU/ml,后者作为阳性对照。将Vero细胞悬液,Vero细胞培养 液上清、疫苗稀释液各加入病毒保护剂,作为阴性对照。分别免疫小 鼠,每组10只,免疫2次,每次腹腔注射0.5ml,皮下0.1ml,间隔1周, 即采用0,7天免疫程序。另外设立未免疫的小鼠作为空白对照。上述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前和第2次免疫后4周采血。由结果可知, 黄热疫苗病毒17D株第1、4、7代免疫小鼠后,其免疫血清可中和源 于同一工作种子批的3批鸡胚黄热减毒活疫苗病毒,不同代次的Vero 细胞黄热疫苗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1:640。随着代次的增加,中和抗 体效价逐渐升高,最高升至1:2560。但是与免疫家兔产生的中和抗体 相比,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略低,这可能与不同种属动物对黄热病 毒的敏感性不同有关。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小鼠免疫原性实验
实施例3黄热病毒17D在Vero细胞上的培养优化
为确定黄热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最佳培养条件,发明人依据接种 方式、接种MOI、培养温度以及收获时间,采用JMP10软件进行试验 设计。各个因子的水平分别如下,接种方式为分种和混种,接种MOI 为1、0.1、0.01PFU/ml,病毒培养温度为33-37℃,收获时间为病变 25%、50%、75%、100%。采用黄热病毒的病毒滴度结果,确定最优 的试验条件。试验设计及结果如表4所示:
表4黄热病毒培养条件优化结果
温度(℃) MOI(PFU/ml) 病变程度 病毒滴度
33 0.01 0.25 6.99
33 1 0.5 7.64
37 1 1 7.2
37 0.01 0.5 7.27
33 1 0.75 7.68
33 0.01 1 6.47
33 0.1 1 7.47
37 0.01 0.75 7.96
33 1 0.25 6.99
37 0.1 0.25 7.68
37 1 1 7.2
37 1 0.25 7.38
经JMP10计算得出,CPE是关键工艺参数,最适合收获为细胞病 变60-85%之间。33℃和37℃培养无明显区别。接种MOI在0.01-1 PFU/ml之间区别不大。故本实验条件为按照MOI为0.01-1PFU/ml将黄 热病毒接种至单层的Vero细胞上,33-37℃培养至细胞病变为60-85% 时收获培养上清。
实施例4黄热病毒灭活疫苗的纯化
将Vero细胞在Cytodex1上培养至单层后,在MOI为0.01-1PFU/ml 的范围内接种黄热病毒工作种子,37℃培养至细胞病变80%,收获细 胞上清作为病毒收获液。
病毒收获液经过澄清、超滤浓缩后采用0.1%β丙内酯在室温条件 下灭活16小时,水解β丙内酯之后得到黄热病毒灭活液。
将黄热病毒灭活液经过两步纯化法,分别去除杂质蛋白和宿主细 胞核酸后,得到黄热病毒纯化液。
实施例5寨卡病毒的筛选
将寨卡病毒种子在Vero细胞上适应生长至第15代,挑选第1、4、 7、10、13、16代分别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分别用细胞法和ELISA法 测定小鼠中和抗体滴度。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根据需要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结果,本发明选择第10代寨 卡病毒的原始种子,并建立主病毒种子和工作病毒种子,主病毒种子 代次为13代,工作病毒种子代次为15代。
表5寨卡病毒Z-3各代次病毒滴度(lgCCID50/ml,x±s,n=3)和中和抗体滴度
实施例6寨卡病毒疫苗的培养工艺
1、在Cytodex1上培养Vero细胞单层后,按照MOI为0.001-0.1 CCID50/ml接种寨卡病毒工作种子,培养至细胞出现30%病变后,收 获上清,置于2-8℃。补加新鲜病毒培养液,继续培养24-60小时,待 细胞出现50%病变后,再次收获上清,置于2-8℃。补加新鲜病毒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细胞出现75%病变后,收获上清,置于2-8℃。补 加新鲜病毒培养液,至细胞出现病变达到85-100%,收获上清。合并 上述多次收获的上清液,即为寨卡病毒收获液,放置于2-8℃暂存, 即为001批。
2、在Cytodex1上培养Vero细胞单层后,按照MOI为0.001-0.1 CCID50/ml接种寨卡病毒工作种子,培养至细胞出现30-40%病变,收 获80%上清,置于2-8℃。补加新鲜病毒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细胞出现 病变达到60-75%病变,收获80%上清,置于2-8℃。补加新鲜培养液, 继续培养至细胞出现85-100%病变,收获全部上清。合并上清液,即 为寨卡病毒收获液,放置于2-8℃暂存,即为002批。
3、在Cytodex1上培养Vero细胞单层后,按照MOI为0.001-0.1 CCID50/ml接种寨卡病毒工作种子,培养至细胞出现50%病变,收获 80%的上清,置于2-8℃。补加新鲜病毒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细胞出 现病变达到85-100%,收获上清,合并收获液。即为寨卡病毒收获液, 放置于2-8℃暂存,记为003批。
4、在Cytodex1上培养Vero细胞单层后,按照MOI为0.001-0.1 CCID50/ml接种寨卡病毒工作种子,培养至细胞出现85-100%病变,收 获上清,即为寨卡病毒收获收获液,放置于2-8℃暂存,记为004批。
比较上述四种方法获得的病毒收获液的病毒滴度(重复三次),确 定最佳培养方法。如表6所示,001批和002批的收获液的滴度最高, 同时收获液的体积也最大,故选择四次收获或三次收获的方法均能达 到较好的结果。
表6不同收获方式的寨卡病毒滴度比较(LgCCID50/ml)
批次 病毒滴度(lgCCID50/ml) 收获液体积(一个发酵罐体积)
001 8.1±0.09 ≈4
002 8.25±0.12 ≈3
004 7.8±0.17 ≈2
003 7.7±0.19 1
本发明选择第002批的寨卡病毒培养工艺,根据不同的细胞病变 程度共收获4次,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收获体积,并保证了收获液单位 体积内病毒滴度的含量。
实施例7寨卡病毒疫苗的纯化工艺
寨卡病毒培养液经澄清和超滤后得到寨卡病毒超滤浓缩液,后经 两步层析得到寨卡病毒纯化液。第一步层析为去除杂质蛋白的凝胶过 滤层析,第二步层析为去除杂质核酸的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 可选用的填料为GE Sepharose 4Fast Flow、Sepharose4Fast Flow、 Sephacryl S-300HR、Sephacryl S-400HR和Sephacryl S-500HR等分离范 围合适、易于放大的高通量高载量填料。离子交换层析可选用的填料 为GE DEAE、CM以及ANX等填料。具体操作如下所示。
(1)首先将寨卡病毒疫苗浓缩液经过层析柱过滤层析,紫外检测波 长为280nm,流速为6cm/h,流动相为pH7.4的 10mmol/LPBS(NaCl0.2-0.6mol/L),收集第一个吸收峰,即寨卡病毒蛋 白初纯液。
(2)用10mmol/LPBS(NaCl0.2-0.6mol/L)平衡阴离子层析柱至紫外、 电导平衡,流速3cm/h。
(3)将寨卡病毒初纯液按2被柱床体积加载到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中, 宿主核酸牢固吸附在阴离子层析介质上,而寨卡病毒蛋白于离子交换 介质的结合点被缓冲液中的离子取代,直接穿透,紫外检测波长为 280nm,收集吸收峰。
(4)当样品全部加载后,继续用10mmol/LPBS(NaCl0.2-0.6mol/L)缓 冲液洗涤离子交换层析柱2倍柱床体积,知道紫外吸收值降到基线, 收集的流传峰为最终纯化液。
经两步层析法后,蛋白去除率平均大于99.9%DNA去除率平均大于 99.9%。时间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杂质蛋白和宿主DNA去除率
实施例8寨卡病毒疫苗的灭活工艺
采用两种灭活方法灭活寨卡病毒超滤浓缩液,一种为终浓度 0.025%β丙内酯4℃灭活,另一种为30-180ug/ml甲醛25±3℃灭活,分 别于0、6、12、24、36、48、72、96小时取样,检测病毒滴度,结 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x±s)表示,根据需要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7所示,甲醛 灭活6小时后,病毒滴度开始下降,24小时后大多数病毒已经被灭活, 48小时后未检测出病毒滴度。β-丙内酯灭活12小时后即检不出病毒。 取β丙内酯灭活24小时,甲醛灭活96小时的样品,接种Vero细胞,盲 传三代,验证病毒灭活效果。结果显示两种灭活方法灭活的病毒均不 会引起Vero细胞病变效应。
将甲醛和β丙内酯灭活的寨卡病毒(含有5μg蛋白),同时设立未 灭活的寨卡病毒超滤浓缩液(含有5μg蛋白)和PBS阴性对照,按照0, 14天免疫,28天采血的程序免疫小鼠,通过检测ELISA血清抗体滴度 来确定灭活寨卡病毒诱发小鼠产生抗体的水平。灭活的寨卡病毒的免 疫原性检测结果如表8所示,甲醛、β丙内酯和灭活前超滤液引发小鼠 的抗体滴度相当,无显著差异。3次重复结果相似。
表7甲醛和β丙内酯灭活不同时间寨卡病毒滴度(lgCCID50/ml,x±s,n=3)
注:“-”表示未检测出感染性滴度
表8甲醛和β丙内酯灭活诱发小鼠抗体滴度比较
灭活方法 抗体滴度
甲醛 18066.67±6609.86
β丙内酯 21500.00±13063.87
超滤液 22533.33±14368.89
实施例9灭活寨卡疫苗的攻毒保护
为评价寨卡疫苗的有效性,将实施例8制得的寨卡疫苗接种免疫 缺陷小鼠,免疫程序为0,14免疫,28天后并用106TCID50的 ZIKV/Homo sapiens/PRI/PRVABC59/2015株腹腔攻击,观察小鼠的存 活情况。本次试验设置为阴性对照组、供试品1组和供试品2组,阴性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铝溶液3mg/ml,供试品1组含有2ug/ml的寨 卡疫苗,供试品2组含有1ug/ml的寨卡疫苗,每组10只免疫缺陷小 鼠。实验结果如表9所示。
表9灭活寨卡疫苗的攻毒保护实验设计
攻毒后,观察12天小鼠的体重变化及存活状况,供试品1组和 2组全部存活,对照组第8天死亡6只,第9天全部死亡。本实验证 明,本发明创造的寨卡病毒灭活疫苗可以保护免疫缺陷的小鼠免受寨 卡病毒的攻击,具有良好的保护性。
实施例10联合疫苗配比工艺
实施例8制得的寨卡病毒灭活液和实施例4制得的黄热病毒灭活 液按照蛋白含量进行稀释后,混合、添加稳定剂后,使得寨卡病毒蛋 白含量为4ug/ml,黄热病毒蛋白含量为4ug/ml,添加0.2%((w/v) 的氢氧化铝佐剂以及0.5%-1%谷氨酸、0.5%-1%甘露醇、0.5%-1%甘 氨酸氧化三甲胺,调节pH到7.5。以上%均为质量体积比。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 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 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 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含有寨卡病毒和黄热病毒,且两种病毒均灭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含有0.5-10ug/ml黄热病毒和0.5-10ug/ml寨卡病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含有1-8ug/ml黄热病毒和1-8ug/ml寨卡病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含有3-6ug/ml黄热病毒和3-6ug/ml寨卡病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黄热病毒为黄热病毒17D,用于培养黄热病毒17D的宿主细胞为Vero细胞。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含有0.25%-1%谷氨酸钠、0.5%-1%甘露醇、0.5%-1%甘氨酸氧化三甲胺及0.2%-0.62%氢氧化铝,所述%均为质量体积比。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疫苗pH为7.0-8.0。
8.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黄热病毒灭活液、制备寨卡病毒灭活液、将两种病毒灭活液按照蛋白含量进行稀释后混合,添加添加剂,使联合疫苗中含有0.5-10ug/ml黄热病毒和0.5-10ug/ml寨卡病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黄热病毒灭活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黄热病毒按照分种或混种的方式接种宿主细胞MOI为0.01-1PFU/ml,培养温度25-37℃,细胞病变60%-100%时收获病毒液;
(2)黄热病毒收获液澄清、超滤后得到浓缩液,采用两步层析法纯化浓缩液,得到黄热病毒纯化液;
(3)黄热病毒纯化液过滤,调节pH值7.5-8.5,灭活即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黄热病毒按照分种或混种的方式接种宿主细胞MOI为0.1-1PFU/ml。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培养温度为33-37℃,细胞病变60%-85%时收获病毒液。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灭活是向黄热病毒纯化液中添加0.05-0.2%β丙内酯,于4℃下搅拌灭活20-26小时后,37℃水解2小时,得到黄热病毒灭活液。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热病毒为黄热病毒17D,所述宿主细胞为Vero细胞。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灭活是采用0.1%β丙内酯在室温条件下将过滤后的黄热病毒纯化液灭活12-20小时。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寨卡病毒灭活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寨卡病毒接种宿主细胞MOI为0.001-0.1CCID50/ml,培养温度25-35℃,待细胞病变25-35%收获80%的上清液,补加新鲜病毒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细胞病变45-55%,收获80%的上清液,补加新鲜病毒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细胞病变70-80%,收获80%的上清液,补加新鲜病毒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细胞病变90-100%,收获全部上清液;将前述4批上清液合并即为寨卡病毒的收获液;或
待细胞病变45-55%,收获80%的上清液,补加新鲜病毒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细胞病变70-80%,收获80%的上清液,补加新鲜病毒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细胞病变90-100%,收获全部上清液;将前述3批上清液合并即为寨卡病毒的收获液;
(2)寨卡病毒的收获液澄清、超滤,得到寨卡病毒浓缩液;采用两步层析法纯化浓缩液,得到寨卡病毒纯化液;
(3)将寨卡病毒纯化液经0.22μm过滤,将pH调节至7.5-8.5之间,灭活即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寨卡病毒接种宿主细胞MOI为0.01-0.1CCID50/ml,培养温度30-35℃。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次补加新鲜病毒培养液均在2-8℃下进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灭活是向过滤后的寨卡病毒纯化液添加0.05-0.2%的β丙内酯在4℃下灭活20-26小时后水解,或向过滤后的寨卡病毒纯化液添加30-180ug/ml甲醛在22-28℃灭活96小时,去除甲醛,即为寨卡病毒灭活液。
19.根据权利要求8-18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两种病毒灭活液按照所述蛋白含量进行稀释后混合,添加终浓度为0.2%-0.62%的氢氧化铝佐剂,0.5%-1%谷氨酸、0.5%-1%甘露醇、0.5%-1%甘氨酸氧化三甲胺,调节pH到7.0-8.0。
CN201710828055.5A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 Active CN107537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8055.5A CN107537029B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8055.5A CN107537029B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7029A true CN107537029A (zh) 2018-01-05
CN107537029B CN107537029B (zh) 2021-03-19

Family

ID=60964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8055.5A Active CN107537029B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3702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3722A (zh) * 2018-11-13 2019-04-09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抗寨卡病毒药物筛选模型及筛选方法
CN110025780A (zh) * 2019-04-23 2019-07-19 复旦大学 一种寨卡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US11478541B2 (en) 2017-11-03 2022-10-25 Takeda Vaccines, Inc. Method for inactivating Zika virus and for determining the completeness of inactivation
US11975062B2 (en) 2017-11-30 2024-05-07 Takeda Vaccines, Inc. Zika vaccines and immunogen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9268A (zh) * 2016-04-11 2016-07-13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灭活的寨卡病毒疫苗
WO2016145149A1 (en) * 2015-03-11 2016-09-1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On Behalf Of The 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 Combination purified inactivated vaccine for flavivirus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5149A1 (en) * 2015-03-11 2016-09-1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On Behalf Of The 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 Combination purified inactivated vaccine for flaviviruses
CN105749268A (zh) * 2016-04-11 2016-07-13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灭活的寨卡病毒疫苗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78541B2 (en) 2017-11-03 2022-10-25 Takeda Vaccines, Inc. Method for inactivating Zika virus and for determining the completeness of inactivation
US11648304B2 (en) 2017-11-03 2023-05-16 Takeda Vaccines, Inc. Zika vaccines and immunogen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11730802B2 (en) 2017-11-03 2023-08-22 Takeda Vaccines, Inc. Zika vaccines and immunogen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11964008B2 (en) 2017-11-03 2024-04-23 Takeda Vaccines, Inc. Method for inactivating zika virus and for determining the completeness of inactivation
US11975062B2 (en) 2017-11-30 2024-05-07 Takeda Vaccines, Inc. Zika vaccines and immunogen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109593722A (zh) * 2018-11-13 2019-04-09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抗寨卡病毒药物筛选模型及筛选方法
CN110025780A (zh) * 2019-04-23 2019-07-19 复旦大学 一种寨卡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7029B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7029A (zh) 一种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联合灭活疫苗
CN105749268A (zh) 一种灭活的寨卡病毒疫苗
CN107267466B (zh) 一种大规模生产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的方法
CN101716341B (zh) 一种人用二倍体细胞狂犬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118083A1 (en) Triple live vaccine of canine distemper virus, canine parvovirus and canine infectious hepatitis virus
CN107177001A (zh) 一种防治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卵黄抗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24536B (zh)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乙型脑炎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89862A (zh) 重组ev71病毒样颗粒的纯化及其疫苗制备方法
CN106754762A (zh) 一种乙型脑炎活疫苗的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187036A (zh) 一种寨卡病毒与乙脑病毒联合灭活疫苗
CN102058882B (zh) 一种制备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方法
CN1647822A (zh)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8260A (zh) 一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jn03分离株及其应用
CN102861327B (zh) 一种细胞灭活疫苗、卵黄抗体及卵黄抗体的注射液和冻干粉
CN102618505A (zh) 人轮状病毒毒种ztr-68毒株及其分离,培养与鉴定
CN102533671A (zh) 一种柯萨奇病毒a16型病毒株及其应用
CN108452298A (zh) 一种用spf鸡胚细胞生产黄热病减毒活疫苗的工艺
CN109609467A (zh) 一种cv-a6病毒毒种及其人用灭活疫苗
CN102671192A (zh) 一种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9606A (zh) 一种柯萨奇病毒a16型病毒株及其应用
CN104069489B (zh) 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二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60897A (zh) 狂犬病病毒减毒株及其选育方法和应用
CN102363770A (zh) 融合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和生长抑素的重组杆状病毒及其亚单位疫苗
CN104208668A (zh) 一种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备方法
CN100528227C (zh) 乙型脑炎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