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3381B - 输入辅助装置和输入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入辅助装置和输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3381B
CN107533381B CN201680023597.9A CN201680023597A CN107533381B CN 107533381 B CN107533381 B CN 107533381B CN 201680023597 A CN201680023597 A CN 201680023597A CN 107533381 B CN107533381 B CN 1075333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surface
input
panel
central axis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35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3381A (zh
Inventor
小林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33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3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3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3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62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1D translations or rotations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e.g. scroll wheels, sliders, knobs, rollers or be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9Accessories therefor, e.g. mouse pads
    • G06F3/0393Accessories for touch pads or touch screens, e.g. mechanical guides added to touch screens for drawing straight lines, hard keys overlaying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1/00Coding in connection with keyboards or like devices, i.e. coding of the position of operated keys
    • H03M11/02Details
    • H03M11/04Coding of multifunction keys
    • H03M11/14Coding of multifunction keys by using additional keys, e.g. shift keys, which determine the function performed by the multifunction ke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课题】提供一种输入辅助装置和输入系统,该输入辅助装置在需要如旋转输入那样的伴随连续动作的输入的情况下,能够以所需的轨迹准确地输入,另外,能够可装卸地安装于面板面的任意位置。【解决手段】具有:旋转支撑体,具有中心轴;安装机构,将旋转支撑体以中心轴沿着与传感器面板的面板面垂直的方向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面板面;旋转部,被旋转支撑体支撑为能够围绕中心轴旋转,旋转部的至少侧面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且在旋转部的与面板面相对的面的一部分配置有与侧面电连接的导电性区域。

Description

输入辅助装置和输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传感器面板进行旋转操作的输入的输入辅助装置以及具有这样的输入辅助装置的输入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使用触摸面板的输入中,由于面板表面没有凹凸且不会得到点击感,从而操作者可能触摸错误的部位。对此,提出了如下结构,配置覆盖面板表面的一部分的可装卸的按钮式输入板,通过操作该按钮来进行输入,操作者能够获得点击感(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48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使用触摸面板的输入中,在除了如按压按钮那样的方式的输入以外,还存在要求如旋转输入那样的伴随连续动作的输入的情况,就上述那样的按钮式输入板而言,无法应对这样的输入方式,另外,在不使用按钮式输入板而对触摸面板直接输入的方式中,难以以所需的动作轨迹准确地输入。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需要如旋转输入那样的伴随连续动作的输入的情况下,能够以所需的轨迹准确地输入的输入辅助装置和输入系统。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旋转输入并且能够可装卸地安装于面板面的任意位置的输入辅助装置和输入系统。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输入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
旋转支撑体,具有中心轴,
安装机构,将旋转支撑体以中心轴沿着与传感器面板的面板面垂直的方向的方式,能够拆卸地安装于面板面,
旋转部,被旋转支撑体支撑为能够围绕中心轴旋转,
旋转部的至少侧面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且在旋转部的与面板面相对的面的一部分配置有与侧面电连接的导电性区域。
由此,能够将输入辅助装置可装卸地安装于面板面上的期望位置,能够在该位置进行旋转操作旋转部的输入操作。旋转支撑体安装于面板面,旋转部围绕该旋转支撑体旋转,因此,能够以恒定的轨迹准确地进行输入。
在第一方式的输入辅助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安装机构是在旋转支撑体的与面板面相对的面上设置的吸盘,通过将旋转支撑体沿中心轴的方向向面板面按压,吸盘附着于面板面。
由此,输入辅助装置相对于面板面的装卸容易,因此,在安装于面板面时,能够可靠地保持该输入辅助装置。
优选地,第一方式的输入辅助装置具有:
按压操作体,
弹性构件,对按压操作体施加离开面板面的方向的弹力,
按压操作体具有:操作部,至少表面由导电性材料构成,轴部,从操作部沿中心轴延伸;
从操作部的表面至轴部的顶端为止电连接,
在未操作操作部时,轴部的顶端和面板面因弹力而分离规定距离,在操作部沿中心轴被向面板面侧加压时,轴部的顶端与面板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规定距离,顶端接近面板面或与面板面接触。
由此,除了使用旋转部的操作以外,还能够进行使按压操作体沿轴部位移的操作。
在第一方式的输入辅助装置中,使旋转支撑体为按压操作体,使安装机构为设置于轴部的顶端的吸盘,也能够通过将按压操作体沿中心轴的方向向面板面按压而使吸盘附着于面板面。
由此,能够使按压操作体作为旋转支撑体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实现减少部件件数的简单结构。
第二方式的输入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
安装机构具有:
支撑构件,安装于面板面,
底座构件,相对于支撑构件能够移动地被支撑;
旋转支撑体为能够利用底座构件和固定部固定或解除固定的轴承圆环部,
旋转部具有:
旋转操作部,至少侧面由导电性材料构成,能够围绕中心轴旋转,
结合轴部,从旋转操作部沿中心轴延伸,被轴承圆环部支撑为能够旋转,
旋转顶端部,设置于结合轴部的顶端,以与面板面相对的方式配置,
在旋转顶端部的与面板面相对的面的一部分,配置有与旋转操作部的侧面电连接的导电性区域。
通过在被支撑构件支撑的状态下使底座构件和轴承圆环部位移,使旋转部向前后左右移动,因此,能够容易且准确地进行旋转部的移动,从而能够将输入辅助装置可装卸地安装于面板面上的期望位置。
本发明的输入系统的特征在于,
具有:
输入装置,基于对传感器面板的操作进行输入,
上述的任一个输入辅助装置。
由此,除了使操作者的手指等与面板面接触或接近所述面板面而进行的输入操作以外,能够进行使用了输入辅助装置的旋转操作的输入。输入辅助装置能够可装卸地安装于面板面上的期望位置。另外,旋转支撑体安装于面板面,旋转部围绕该旋转支撑体旋转,因此,能够以恒定的轨迹准确地进行输入。
在本发明的输入系统中,优选地,
导电性区域在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的圆周上设置有多个,
输入装置具有:
位置计算部,基于传感器面板的检测结果计算多个导电性区域的位置,
中心位置计算部,基于位置计算部的计算结果计算中心轴的位置。
由此,能够确定输入辅助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范围,因此,能够使操作者进行与该位置及范围相对应的输入操作。而且,能够显示与安装位置相对应的图像,因此,能够有助于操作者方便地进行输入。另外,能够从检测电极的配置等的条件观察来判断输入辅助装置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从而将该结果通知给操作者。
在本发明的输入系统中,优选地,
输入装置具有图像处理部,该图像处理部基于计算出的中心轴的位置变更显示图像。
由此,能够显示与安装位置相对应的图像,因此,能够有助于操作者方便地进行输入。另外,能够判断输入辅助装置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并将该结果作为图像通知给操作者。
在本发明的输入系统中,优选地,
输入辅助装置由透明的材料构成。
由此,显示于传感器面板的图像透过构成输入辅助装置的构件,因此,能够使操作者经由这些构件视觉确认显示于面板面的图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需要如旋转输入那样的伴随连续动作的输入的情况下,能够以所需的轨迹准确地输入,另外,能够将可进行旋转输入的输入辅助装置可装卸地安装于面板面上的任意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是在Z方向上从按压操作体的操作部的表面侧观察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是在Z方向上从传感器面板的背面侧观察的图。
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框图。
图6的(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输入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的(B)是表示旋转部的底面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A)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沿着图8中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8中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顶端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辅助装置和输入系统。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系统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和图3是表示输入系统10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在Z方向上从按压操作体20的操作部21的表面21a侧观察的图,图3是在Z方向上从传感器面板80的背面82侧观察的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框图。在图2和图3中省略了弹性构件S1的图示,在图4中省略了传感器面板80的图示。
在各图中示出了作为基准坐标的X-Y-Z坐标。Z方向沿着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1延伸的方向,X-Y面是与Z方向正交的面。在此,输入辅助装置由输入系统10中的按压操作体20、保持构件30、中间构件40、弹性构件S1(图4)、作为旋转支撑体的固定部50、旋转部60、作为安装机构的吸盘部70构成。在下面的说明中,存在将从Z方向的前方侧观察的状态称为俯视的情况。在此,Z方向的前方侧是指,Z方向(Z轴)的坐标值变得更大的一侧,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前方侧是操作部21的表面21a侧,后方侧是传感器面板80的背面82侧。
如图1、图2或图3所示,输入系统10包括按压操作体20、保持构件30、中间构件40、弹性构件S1(图4)、固定部50、旋转部60、吸盘部70、具有传感器面板80的输入装置(图5)。如图2和图3所示,这些构件沿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1按顺序配置,并且,各个构件的中心轴位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1上。
按压操作体20具有俯视下呈圆形的操作部21,该按压操作体20的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1一致。按压操作体20具有从圆板形状的操作部21的背面21b的中心向Z方向后方延伸的轴部23。在该轴部23的顶端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接触体24。按压操作体20由金属等的导电体形成,接触体24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树脂等,从而具有导电性和弹性。接触体24构成为,在不从外部施加力时,维持比轴部23大的规定的外径,另一方面,在从外部施加使其压缩的力时,借助其弹性,至少能够收缩至与轴部23相同的外径。
保持构件30呈圆环状,其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1一致。在保持构件30的外周面31设置有卡合凸部32、33、34,所述卡合凸部32、33、34以相对于保持构件30的中心轴隔开恒定角度间隔的方式向径向外侧突出。保持构件30的内周面35具有按压操作体20和中间构件40能够在其内部在Z方向上移动的大小的直径。保持构件30由能够弹性变形的绝缘性材料、例如树脂形成。
中间构件40在俯视下呈圆形,其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1一致。在中间构件40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从表面41向背面42贯通的通孔43。该通孔43具有与按压操作体20的轴部23的外径相对应的内径。在按压操作体20的轴部23沿Z方向插入通孔43时,接触体24因来自通孔43的内表面的应力而收缩,因此,轴部23和接触体24一起插通于通孔43内。中间构件40由绝缘性材料、例如树脂形成。
如图3所示,在中间构件40的背面42设置有嵌合凸部44、45、46、47,所述嵌合凸部44、45、46、47以相对于中间构件40的中心轴隔开恒定角度间隔的方式,向Z方向后侧突出。而且,如图4所示,在中间构件40的背面42上,在未设置嵌合凸部44、45、46、47的范围配置有膜状的弹性构件S1。弹性构件S1由例如橡胶或压缩弹簧构成,该弹性构件S1利用粘合剂等以能够变形的状态固定于中间构件40的背面42。弹性构件S1沿Z方向对按压操作体120向离开面板面81的方向施力。另外,中间构件40的外径与按压操作体20的操作部21的外径相同。
固定部50具有在俯视下呈圆形的圆筒形状,其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1一致。固定部50由绝缘性材料、例如树脂形成。固定部50具有圆环状的外缘部51和形成于外缘部51的内侧的俯视下呈大致圆形状的中央凹部52。中央凹部52形成为,其Z方向的厚度比外缘部51小,且其直径与中间构件40的外径相同。在固定部50的径向的中心形成有在Z方向上贯通的插通孔53。该插通孔53的内径与中间构件40的通孔43的内径相同。在将按压操作体20的轴部23沿Z方向插入插通孔53时,接触体24因来自插通孔53的内表面的应力而收缩,因此,轴部23和接触体24一起插通于插通孔53内。从中间构件40的表面41插通通孔43并又插通固定部50的插通孔53而从背面58来到外部的接触体24变为不被从外部施力的状态,因此,其外径因弹性而变大,从而防止脱落。
在中央凹部52设置有嵌合孔部54、55、56、57,所述嵌合孔部54、55、56、57以相对于固定部50的中心轴隔开恒定角度间隔的方式,在Z方向上贯通。嵌合孔部54、55、56、57设置于分别与中间构件40的嵌合凸部44、45、46、47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在内部能够嵌合中间构件40的对应的嵌合凸部的形状。另外,如图3所示,在固定部50的背面58的外缘部,以相对于固定部50的中心轴隔开恒定角度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结合孔部59。
固定部50的外周面50a形成为,其外径与在为了使保持构件30和旋转部60结合而对保持构件30施加径向的力来使其缩径时的外周面31的内径大致相同。另外,在Z方向上,固定部50的厚度与保持构件30的外周面31的内侧的深度相同。
旋转部60呈圆环状,其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1一致。旋转部60由金属等的导电体形成。旋转部60具有圆环部61,在该圆环部61的底面61b,以相对于旋转部60的中心轴隔开恒定角度间隔的方式形成有限制部62、63、64。限制部62、63、64具有使从圆环部61的底面61b向Z方向后方突出的凸部的顶端向径向内侧弯曲的形状。该弯曲部分在与Z方向正交的面内延伸,构成在旋转部60的圆环部61的底面61b的一部分设置的作为导电性区域的接触部62a、63a、64a。另外,限制部62、63、64配置为,在旋转部60的周向上位于在使保持构件30和旋转部60相互结合时未设置保持构件30的卡合凸部32、33、34的区域。而且,圆环部61中的未设置限制部62、63、64的区域与保持构件30的卡合凸部32、33、34相对应。圆环部61的内径与保持构件30的外周面31的外径相同,圆环部61的外径与保持构件30的卡合凸部32、33、34的外径相同。另外,接触部62a、63a、64a具有其内径比固定部50的外周面50a的外径小的形状。
吸盘部70具有多个吸盘71。所述多个吸盘71由绝缘性材料构成,安装轴72分别插入固定部50的对应的结合孔部59,通过粘接等被固定。通过对固定部50施加从Z方向前方向后方的力,多个吸盘71吸附于传感器面板80的面板面81。吸盘71以在径向上比旋转部60的接触部62a、63a、64a更靠内侧的方式配置于固定部50。
在此,优选地,按压操作体20、保持构件30、中间构件40、固定部50、旋转部60和吸盘部70由透明的材料构成。更具体地说,保持构件30、中间构件40、固定部50、吸盘部70使用透明的绝缘性的树脂。另外,就按压操作体20和旋转部60而言,在例如绝缘性的透明的树脂的表面形成导电且透明的薄膜(例如,ITO(氧化铟锡))。由此,在按压操作体20中,从操作部21的表面21a经由背面21b及轴部23到接触体24为止导通。这样,通过利用透明的材料构成按压操作体20、保持构件30、中间构件40、固定部50、旋转部60、吸盘部70,使得显示于传感器面板80的图像透过上述构件,因此,经由这些构件操作输入系统10的操作者能够视觉观察在面板面81上显示的图像。
传感器面板80与图5所示的运算控制部84一起构成输入装置。在传感器面板80形成有多个驱动电极(未图示)和多个检测电极83(图5),利用驱动电极与检测电极83之间的静电电容(互电容)的变化或检测电极83与接地部之间的静电电容(自电容)的变化,来检测与位于传感器面板80的表面的面板面81接近或接触的对象物的位置。
运算控制部84具有静电电容测定部85、接触位置计算部86、中心位置计算部87、图像处理部88、图像显示部89。静电电容测定部85基于来自多个检测电极83的输出,计算各个检测电极83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接触位置计算部86基于检测电极83的配置和静电电容测定部85的计算结果,计算与面板面81接近或接触的对象物的位置。
在旋转部60的限制部62、63、64与传感器面板80的面板面81接触时,接触位置计算部86基于静电电容测定部85计算出的静电电容来计算面板面81上的限制部62、63、64的位置。限制部62、63、64配置于俯视下呈圆形的圆环部61上,因此,中心位置计算部87能够基于接触位置计算部86的计算结果,计算出旋转部60的中心轴在面板面81上的的位置即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1在面板面81上的位置。图像处理部88基于中心位置计算部87的计算结果,进行将显示于传感器面板80的图像变更为与面板面81上的输入辅助装置的位置及范围相对应的图像的处理。图像显示部89基于图像处理部88的图像处理结果,使规定的图像显示于传感器面板80。
上述结构的输入辅助装置以如下方式安装于传感器面板80。
首先,将中间构件40的嵌合凸部44、45、46、47分别嵌合于固定部50的嵌合孔部54、55、56、57,从而使中间构件40和固定部50相互结合。在该中间构件40与固定部50的结合中,预先在中间构件40的背面42配置弹性构件S1。
接着,从表面41侧将按压操作体20的轴部23和接触体24压入中间构件40的通孔43。在该压入中,接触体24以外径因施加的外力而收缩的状态插通于通孔43内。压入中间构件40的轴部23和接触体24进一步插入与中间构件40结合的固定部50的插通孔53内。接触体24在固定部50的背面58从插通孔53来到外部时,其外径因其弹力而恢复到压入前的大小。由此,在防止接触体24在固定部50的背面58附近脱落的状态下,按压操作体20、中间构件40、固定部50相互结合(图4)。
接着,为了夹入结合有按压操作体20和中间构件40的固定部50,使保持构件30和旋转部60相互结合。保持构件30以其背面36处于Z方向后侧的方式从按压操作体20侧向固定部50接近,旋转部60以接触部62a、63a、64a处于Z方向后侧的方式从固定部50的背面58侧向固定部50接近。
在保持构件30与旋转部60的结合中,在夹持固定部50的状态下,对卡合凸部32、33、34施加径向的力而使保持构件30缩径,将该状态的保持构件30插入旋转部60的圆环部61内。此时,调整保持构件30与旋转部60的位置,以便在周向上,保持构件30的卡合凸部32位于圆环部61的限制部62与限制部63之间的区域65,卡合凸部33位于限制部63与限制部64之间的区域66,而且,卡合凸部34位于限制部64与限制部62之间的区域67。在进一步将保持构件30插入圆环部61内而达到保持构件30的背面36及固定部50的背面58与旋转部60的接触部62a、63a、64a相抵的状态时,保持构件30容纳在旋转部60内。此时,保持构件30的卡合凸部32卡合于圆环部61的限制部62与限制部63之间的区域65,卡合凸部33卡合于限制部63与限制部64之间的区域66,而且,卡合凸部34卡合于限制部64与限制部62之间的区域67。在此,如图4所示,接触部62a、63a、64a在Z方向上比卡合凸部32、33、34向传感器面板80侧突出距离L1。该距离L1与接触部62a、63a、64a的厚度相对应。另外,接触体24通过弹性构件S1的弹力,在Z方向上被向按压操作体20离开固定部50的方向施力,该接触体24在Z方向上位于比接触部62a、63a、64a向旋转部60的内侧进入距离L1的位置。
接着,使吸盘部70和通过与限制部62、63、64相抵而被旋转部60支撑的固定部50的结合孔部59结合。具体而言,将多个吸盘71各自的安装轴72插入相对应的结合孔部59内,并通过粘接等被固定。
在Z方向上,将保持构件30或旋转部60按压在传感器面板80的面板面81上时,固定于固定部50的多个吸盘71附着于面板面81,由此,以上述方式组装的输入辅助装置以中心轴AX1沿着与面板面81垂直的方向的方式,安装于传感器面板80。在该状态即未施加Z方向的外力的状态下,多个吸盘71和接触部62a、63a、64a与面板面81接触,另一方面,保持构件30和接触体24离开面板面81距离L1。就输入辅助装置而言,通过向离开传感器面板80的方向拉动保持构件30或旋转部60,能够解除吸盘部70对面板面81的吸附,从而能够将输入辅助装置从传感器面板80卸下。
如上所述,在将输入辅助装置安装于传感器面板80的面板面81时,如图4所示,接触部62a、63a、64a变为与面板面81接触的状态。当操作者在该状态下用手握住旋转部60的侧面的情况下,由于从旋转部60的侧面到接触部62a、63a、64a为止导通,因此,在与面板面81上的接触部62a、63a、64a的接触位置相对应的检测电极83产生静电电容的变化。静电电容测定部85根据此时的来自检测电极83的输出,计算静电电容的变化量,接触位置计算部86基于该计算结果,计算接触部62a、63a、64a在面板面81上的位置。而且,中心位置计算部87基于接触位置计算部86的计算结果,计算在面板面81上的、接触部62a、63a、64a描绘的假想圆的中心位置即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1的位置。图像处理部88基于中心位置计算部87的计算结果,进行将要显示于传感器面板80的图像变更为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位置及范围相对应的图像的处理,图像显示部89基于该处理结果使规定的图像显示于传感器面板80。
在此,也可以利用运算控制部84判断由中心位置计算部87计算出的中心位置作为安装输入辅助装置的位置是否是合适的位置。在中心位置不是合适的位置的情况下,运算控制部84例如也可以将该情况显示于面板面81。
旋转部60能够与所结合的保持构件30一起围绕中心轴AX1旋转。换言之,旋转部60被作为旋转支撑体的固定部50支撑为,能够围绕固定部50的中心轴旋转。若使旋转部60旋转,则接触部62a、63a、64a在面板面81上的位置变化,利用多个检测电极83连续地检测该位置变化,基于此,通过利用接触位置计算部86连续地计算出接触部62a、63a、64a的位置,能够计算出旋转部60的旋转信息,例如方向、角度、速度。在运算控制部84中,将计算出的旋转信息作为旋转部60的旋转动作的输入,使传感器面板80执行与之相对应的动作及图像显示。
另外,若操作者在Z方向上将按压操作体20向面板面81侧按压,则接触体24与面板面81接触或接近。此时,由于按压操作体20具有导电性,因此,在与面板面81上的接触体24的接触位置或接近位置相对应的检测电极83产生静电电容的变化。该静电电容的变化由静电电容测定部85根据来自检测电极83的输出来计算出,接触位置计算部86基于该计算结果,计算出接触体24的接触位置。运算控制部84基于该计算结果判断为,在输入辅助装置安装于面板面81的状态下,按压操作体20被操作,进行了利用按压操作体20的输入操作,并且,使传感器面板80执行与之相对应的动作及图像显示。此外,通过将按压操作体20向面板面81侧按压,经由中间构件40、弹性构件S1及固定部50,吸盘部70也被向面板面81侧按压,因此,能够提高各吸盘71对面板面81的附着力。
通过上述结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1)由于能够利用吸盘部70装卸,因此,能够在面板面81上的期望位置进行旋转操作的输入。
(2)由于旋转部60能够以安装于传感器面板80的固定部50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因此,能够以恒定的轨迹准确地进行输入。
(3)由于在圆环状的旋转部60的底面的一部分设置作为通电性区域的接触部62a、63a、64a,因此,能够利用传感器面板80计算出接触部62a、63a、64a的位置,并基于该计算结果计算出旋转部60的中心轴的位置。由此,能够有助于判断输入辅助装置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
下面,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导电性区域,在旋转部60的圆环部61的底面61b设置有三个接触部62a、63a、64a,但如果不将底面61b的整个面作为导电性区域,则导电性区域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其面积、形状也可以任意地设定。
另外,旋转部60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以使从操作者把持的圆环部61的侧面到接触部62a、63a、64a为止电连接即可。例如,由绝缘性材料构成旋转部60,在从圆环部61的侧面至接触部62a、63a、64a的范围内,通过溅射或涂层等形成导电性材料的薄膜。在该情况下,由于旋转部60的圆环部61的底面61b中的除接触部62a、63a、64a以外的区域为非导电性,因此,容易进行接触部62a、63a、64a的位置检测,从而优选。
(2)图6的(A)是表示变形例的输入系统1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的(B)是表示旋转部160的底面162的结构的仰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A)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如图6的(A)、图6的(B)、图7所示,将作为安装机构的吸盘部170设置于按压操作体120的轴部123的顶端。该变形例的输入系统110包括按压操作体120、弹性构件S2、旋转部160、吸盘部170、具有传感器面板180的输入装置。传感器面板18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面板80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传感器面板180与图5所示的运算控制部84一起构成输入装置。
按压操作体1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操作体20相同,具有俯视下呈圆形的操作部121,该按压操作体120的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2一致。按压操作体120由绝缘性材料(例如树脂)构成,具有从圆板形状的操作部121的背面121b的中心沿Z方向向传感器面板180侧延伸的轴部123。在该轴部123的顶端,经由弹性构件S2结合有吸盘部170。弹性构件S2为例如压缩弹簧或橡胶,在Z方向上向离开面板面181的方向对按压操作体120施力。在操作部121的表面121a形成有导电性材料的膜。另外,在按压操作体120的内部沿中心轴形成有导电路径125,该导电路径125是使导电性材料填充至在Z方向贯通按压操作体120的通孔并固化而形成的。导电路径125与表面121a的导电性膜电连接。
如图6的(A)所示,旋转部160具有圆筒状的外形,由绝缘性材料构成。旋转部160以其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2一致的方式,被作为旋转支撑体的按压操作体120支撑为能够旋转。在旋转部160的侧面161形成有导电性材料的膜。另外,如图6的(B)所示,在与面板面181相对的旋转部160的底面162设置有导电性区域162a、162b、162c。导电性区域162a、162b、162c在圆状的底面162上围绕旋转部160的中心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另外,导电性区域162a、162b、162c和形成于侧面161的导电性的膜相互电连接。
吸盘部170由绝缘性材料构成,其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2一致。吸盘部170在传感器面板180侧具有向Z方向上侧凹陷而成的空间171。在该空间171的内表面且在吸盘部170的中心轴上,设置有由导电体材料构成的接触体124。该接触体12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体24相同,具有导电性和弹性。若在Z方向上对按压操作体120的操作部121施加朝向传感器面板180的方向的规定以上的力,则空间171在Z方向上收缩,从而吸盘部170附着于面板面181。此时,接触体124的底面124a与面板面181接触。若在吸盘部170附着于面板面181的状态下解除赋予吸盘部170的力,则附着状态被维持,但空间171扩展,从而接触体124的底面124a从面板面181离开。在该状态下,若利用规定以上的力沿Z方向向离开面板面181的方向提拉按压操作体120,则能够将输入辅助装置从传感器面板180卸下。
在吸盘部170的内部沿中心轴形成有导电路径175,该导电路径175是在Z方向贯通吸盘部170的通孔内填充导电性材料并固化而形成的。表面121a的导电性的膜、导电路径125、导电路径175、接触体124依次电连接。
在利用吸盘部170将输入辅助装置安装于传感器面板180的面板面181时,旋转部160的底面162的导电性区域162a、162b、162c变为与面板面181接触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操作者用手握住旋转部160的侧面161,则侧面161与导电性区域162a、162b、162c导通,因此,在与面板面181上的导电性区域162a、162b、162c的接触位置相对应的检测电极83产生静电电容的变化。因此,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相同的顺序,计算出静电电容的变化量,进而,计算出导电性区域162a、162b、162c的位置。而且,计算出面板面81上的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2的位置。基于计算出的中心轴AX2的位置的图像处理及图像显示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若操作者在Z方向上将按压操作体120向面板面181侧按压,则接触体124与面板面181接触或接近。此时,表面121a、导电路径125、导电路径175及接触体124的底面124a相互电连接,因此,在与面板面181上的接触体124的接触位置或接近位置即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2的位置相对应的检测电极83产生静电电容的变化。基于该静电电容的变化执行接触体124的接触位置的计算、图像显示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本变形例,通过使按压操作体120作为旋转支撑体发挥作用,能够形成比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辅助装置更简单的结构,从而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底座构件250和一组导轨构件281、282来作为安装机构。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系统2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输入系统210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是从按压操作体220的操作部221的表面221a侧观察的图。图10是沿着图8中的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沿着图8中的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底座构件25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从背面283b侧观察的旋转顶端部283的立体图。在各图中示出作为基准坐标的X-Y-Z坐标。Z方向沿着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3延伸的方向,X-Y面是与Z方向正交的面。在此,输入辅助装置具有输入系统210中的按压操作体220、弹性构件S3、旋转操作部230、结合轴部240、底座构件250、四张辅助板261、262、271、272、一组导轨构件281、282、旋转顶端部283。在此,旋转操作部230、结合轴部240、旋转顶端部283构成旋转部,底座构件250、辅助板261、262、271、272、导轨构件281、282构成安装机构。
如图8或图9所示,输入系统210包括按压操作体220、弹性构件S3、旋转操作部230、结合轴部240、具有轴承圆环部253的底座构件250、四张辅助板261、262、271、272、一组导轨构件281、282、旋转顶端部283、具有传感器面板290的输入装置。如图8和图9所示,按压操作体220、弹性构件S3、旋转操作部230、结合轴部240、底座构件250、轴承圆环部253、旋转顶端部283沿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3依次配置,并且,各自的中心轴位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3上。
按压操作体220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操作体20相同的结构,具有俯视下呈圆形的操作部221,该按压操作体220的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3一致。按压操作体220具有从圆板形状的操作部221的背面221b的中心向Z方向后方延伸的轴部223。在该轴部223的顶端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接触体224。按压操作体220由金属等的导电体形成,接触体224通过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树脂等,具有导电性和弹性。接触体224构成为,在不从外部施加力时,维持比轴部223大的规定的外径,另一方面,在从外部施加使其压缩的力时,通过其弹性,至少能够收缩至与轴部223相同的外径。
旋转操作部230呈圆筒状,其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3一致。在旋转操作部230的内周面231上,沿旋转操作部230的中心轴,以在径向上向外侧扩展的方式设置两个卡合槽部232。在旋转操作部230的Z方向前侧的表面234的径向中央设置有向Z方向后方侧凹陷而成的凹部234a。该凹部234a具有与按压操作体220的操作部221的外径相同的内径。旋转操作部230由金属等的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
结合轴部240呈圆筒状,其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3一致。结合轴部240的外周面241的直径与旋转操作部230的内周面231的内周直径相同。在该外周面241上,以与旋转操作部230的内周面231的两个卡合槽部232分别对应方式,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且沿结合轴部240的中心轴的两个卡合凸起部242。另外,结合轴部240的内周面243具有按压操作体220的轴部223在轴向上能够插通的内径。结合轴部240由金属等的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
底座构件250具有绝缘性,通过对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树脂进行成形而形成为板状。如图12所示,在底座构件250中,在XY平面的中央设置有开口部252,在开口部252的中央位置,轴承圆环部253以能够固定或解除固定的状态配置。开口部252通过向Y方向下侧开口的大致コ字状的基部251和配置于基部251的コ字的开口部分的固定板部254来规定形状。作为固定部的固定板部254利用从X方向两端面向外侧延伸的两个连接部254a、254b,分别与大致コ字状的基部251的两个下端部251a、251b连接。
轴承圆环部253具有能够支撑结合轴部240的大小的内径,其侧面配置为与开口部252的内表面能够接触或分离。轴承圆环部253在配置于上述中央位置的状态下,其中心轴与结合轴部240及旋转顶端部283的中心轴重合,并作为旋转支撑体将旋转部支撑为能够以其中心轴为中心旋转。
两个臂部255a、255b分别从基部251的下端部251a、251b向下方延伸,在上述的臂部255a、255b的下端分别设置有楔部256a、256b。楔部256a、256b在X方向的端部的下端分别具有以在Z方向上向前后扩展的方式形成的抵接部257a、257b。楔部256a、256b的上端部258a、258b为越向上方越细的尖细形状。
在不向楔部256a、256b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上端部258a、258b与固定板部254的下表面254c分离,在底座构件250中在X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抵接部257a、257b相比基部251的侧面251c、251d分别位于外侧。在该状态下,轴承圆环部253相对于开口部252的固定被解除,该轴承圆环部253在开口部252内能够位移。
相对于此,在对楔部256a、256b施加向X方向内侧的力时,臂部255a、255b能够弹性变形,因此,如图12的箭头AR、AR’所示,楔部256a、256b向固定板部254侧位移,其上端部258a、258b与固定板部254的下表面254c相抵接。由此,通过连接部254a、254b弹性变形,使得固定板部254的上表面254d与轴承圆环部253的下侧面相抵接,从而轴承圆环部253被固定板部254的上表面254d和开口部252的内表面夹持,由此,轴承圆环部253固定于上述中央位置,因此,轴承圆环部253被限制X方向的位移。此时,楔部256a、256b在X方向上与基部251的侧面251c、251d位于相同位置。
另外,在基部251的上部的X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轴状的两个卡止部259a、259b。
导轨构件281、282由绝缘性的材料例如树脂构成,在传感器面板290的面板面291的规定区域即传感器面板290的操作区域外的区域相互平行地固定。固定通过粘接等进行,但也可以在导轨构件281、282和传感器面板290上分别配置磁性材料,利用相互的磁性能够装卸地安装。另外,导轨构件281、282分别具有沿长边方向延伸的槽部281a、282a,所述导轨构件281、282以槽部281a、282a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于面板面291上。
如图10所示,对于这样配置的导轨构件281、282,通过将一侧的卡止部259a嵌入导轨构件281的槽部281a内,将另一侧的卡止部259b嵌入与导轨构件281成对的导轨构件282的槽部282a内,使得底座构件250以能够上下移动的状态进行安装。所安装的底座构件250能够将卡止部259a、259b作为轴进行转动。在该状态的底座构件250中,在对楔部256a、256b施加向X方向内侧的力而使抵接部257a、257b的间隔变窄的状态下,将楔部256a、256b导入由两个导轨构件281、282夹持的区域内,若解除外力,则抵接部257a、257b的外表面分别与导轨构件281、282的内表面281b、282b相抵接。由此,底座构件250的上下移动和转动被限制,从而底座构件250固定于传感器面板290。
辅助板261、262、271、272由绝缘性的材料例如树脂构成。辅助板261、262、271、272具有通过从前后夹持底座构件250而能够维持抵接部257a、257b与导轨构件281、282的内表面281b、282b相抵接的状态的刚性。辅助板261和辅助板271在底座构件250的左侧从前后夹持下端部251a、固定板部254、连接部254a、臂部255a及楔部256a,并通过螺钉(未图示)以夹持底座构件250的方式将辅助板261和辅助板271相互固定。辅助板262和辅助板272在底座构件250的右侧从前后夹持下端部251b、固定板部254、连接部254b、臂部255b及楔部256b,并通过螺钉(未图示)以夹持底座构件250的方式将辅助板262和辅助板272相互固定。
旋转顶端部283呈在中央具有开口部284的圆板状,其中心轴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3一致。旋转顶端部283由金属等的导电体形成,如图13所示,在背面283b以相对于旋转顶端部283的中心轴隔开恒定角度间隔的方式,设置有三个接触部285、286、287来作为通电性区域,所述三个接触部285、286、287沿Z方向向传感器面板290的面板面291侧圆柱状地突出。在此,接触部285、286、287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柱状。也能够利用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的材料构成接触部285、286、287。
在此,优选按压操作体220、弹性构件S3、旋转操作部230、结合轴部240、底座构件250、辅助板261、262、271、272及旋转顶端部28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压操作体20等同样地由透明的材料构成。
传感器面板290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面板80相同的结构,该传感器面板290与图5所示的运算控制部84一起构成输入装置。
在旋转顶端部283的接触部285、286、287与传感器面板290的面板面291接触时,接触位置计算部86基于静电电容测定部85计算出的静电电容,来计算面板面291上的接触部285、286、287的位置。接触部285、286、287配置于旋转顶端部283的假想圆上,因此,中心位置计算部87基于接触位置计算部86的计算结果,能够计算出面板面291上的旋转顶端部283的中心轴的位置即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3的位置。图像处理部88基于中心位置计算部87的计算结果,进行将显示于传感器面板290的图像变更为与面板面291中的输入辅助装置的位置及范围相对应的图像的处理。图像显示部89基于图像处理部88的图像处理结果,使规定的图像显示于传感器面板290。
上述结构的输入辅助装置以如下方式安装于传感器面板290。
首先,通过在传感器面板290的面板面291的规定位置固定导轨构件281、282,分别将卡止部259a、259b插入该导轨构件281、282的槽部281a、282a内,将底座构件250以能够上下移动的状态安装于传感器面板290。
就旋转部而言,首先,将结合轴部240插入旋转操作部230的内部。该结合轴部240的插入通过分别将两个卡合凸起部242嵌合于旋转操作部230的内周面231的两个卡合槽部232内并沿Z方向插入来进行,并且通过粘接等使旋转操作部230和结合轴部240相互固定。在该状态下,如图11所示,结合轴部240的Z方向前方侧的表面245与旋转操作部230的凹部234a为同一面。另外,此时,在结合轴部240的后端部即Z方向上传感器面板290侧的端部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的结合凸起部244比旋转操作部230的背面233更向后方突出。而且,在使该结合凸起部244依次插通轴承圆环部253、旋转顶端部283的开口部284而被轴承圆环部253支撑的状态下,旋转操作部230、结合轴部240、及旋转顶端部283相互结合。
接着,如图11所示,使按压操作体220经由弹性构件S3结合于相互固定的旋转操作部230和结合轴部240。该按压操作体220的结合通过将插通圆环状的弹性构件S3的轴部223和接触体224从结合轴部240的表面245向结合轴部240的内周面243内压入来进行。在该压入中,接触体224以外径因施加的外力而收缩的状态插通结合轴部240的内周面243,进一步插通于旋转顶端部283的开口部284内。接触体224从旋转顶端部283的背面283b向传感器面板290侧延伸,其外径因其弹力而恢复至压入前的大小。由此,在防止轴部223在旋转顶端部283的背面283b附近脱落的状态下,按压操作体220、旋转操作部230、结合轴部240、旋转顶端部283相互结合,从而形成旋转部。在此,在未操作按压操作体220的状态下,接触体224的从背面283b的延伸量小于接触部285、286、287相对于背面283b的突出量。
接着,在对楔部256a、256b施加向X方向内侧的力的状态下,将底座构件250导入由两个导轨构件281、282夹持的空间内,在抵接部257a、257b的外表面分别与导轨构件281、282的内表面281b、282b相抵接的状态下,解除施加的力。在该状态下,利用臂部255a、255b在X方向上要向外侧扩展的弹力,抵接部257a、257b被强有力地按压在内表面281b、282b,因此,底座构件250的上下移动和转动被限制,从而底座构件250固定于传感器面板290。为了维持这样的底座构件250的变形状态,在夹持底座构件250的状态下,分别将辅助板261与辅助板271、辅助板262与辅助板272螺纹固定。另外,通过这样固定底座构件250,轴承圆环部253被固定板部254的上表面254d和开口部252的内表面夹持并固定于上述中央位置,并且,旋转部被作为旋转支撑体的轴承圆环部253支撑为能够旋转。
在以上述方式组装的输入系统210中,旋转顶端部283的接触部285、286、287与面板面291接触,若操作者把持旋转操作部230,则旋转操作部230、结合轴部240、旋转顶端部283导通,因此,在与面板面291上的接触部285、286、287的接触位置相对应的检测电极83产生静电电容的变化。静电电容测定部85根据此时的来自检测电极83的输出来计算静电电容的变化量,接触位置计算部86基于该计算结果计算接触部285、286、287的位置。而且,中心位置计算部87基于接触位置计算部86的计算结果,计算面板面291上的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3的位置。图像处理部88基于中心位置计算部87的计算结果,进行将显示于传感器面板290的图像变更为与输入辅助装置的位置及范围相对应的图像的处理,图像显示部89基于该处理结果使规定的图像显示于传感器面板290。
旋转操作部230与结合轴部240及旋转顶端部283一起被轴承圆环部253支撑,能够围绕中心轴AX3旋转。换言之,旋转操作部230被作为旋转支撑体的轴承圆环部253支撑为能够围绕轴承圆环部253的中心轴旋转。若使旋转操作部230旋转,则面板面291上的接触部285、286、287的位置变化,利用多个检测电极83连续地检测该位置变化,基于此,通过利用接触位置计算部86连续地计算出接触部285、286、287的位置,能够计算出旋转操作部230的旋转信息,例如方向、角度、速度。在运算控制部84中,将计算出的旋转信息作为旋转操作部230的旋转动作的输入,使传感器面板290执行与之相对应的动作及图像显示。
另外,在按压操作体220的背面221b与结合轴部240的表面245之间配置有弹性构件S3。在对按压操作体220未从外部施加力的状态下,因弹性构件S3的弹力,按压操作体220的背面221b与结合轴部240的表面245之间的间隔维持为恒定。其结果,接触体224的从背面283b的延伸量小于接触部285、286、287相对于背面283b的突出量,因此,接触体224与面板面291不接触。相对于此,若向Z方向后方压入操作部221,则弹性构件S3被压缩,接触体224向面板面291侧接近或与面板面291接触。按压操作体220具有导电性,因此,在与面板面291上的接触体224的接触位置或接近位置即输入辅助装置的中心轴AX3的位置相对应的检测电极83产生静电电容的变化。该静电电容的变化由静电电容测定部85根据来自检测电极83的输出计算出,接触位置计算部86基于该计算结果计算接触体224的接触位置。运算控制部84基于该计算结果判断为,在输入辅助装置安装于面板面291的状态下,按压操作体220被操作,进行了利用按压操作体220的输入操作,并使传感器面板290执行与之相对应的动作及图像显示。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系统210中,将底座构件250与固定于传感器面板290的一对导轨构件281、282结合,通过以能够固定或解除固定的方式设置于底座构件250的轴承圆环部253支撑旋转部。由此,能够使旋转部容易且准确地沿导轨构件281、282移动,并且,在固定底座构件250后,能够将旋转部相对于传感器面板290可靠地配置于期望位置。
此外,其他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一边参照上述实施方式一边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改良的目的或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改良或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输入辅助装置和输入系统有利于能够在期望位置准确地进行旋转动作的输入。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输入系统
20 按压操作体
21 操作部
23 轴部
24 接触体
30 保持构件
32、33、34 卡合凸部
40 中间构件
44、45、46、47 嵌合凸部
50 固定部(旋转支撑体)
53 插入孔
54、55、56、57 嵌合孔部
59 结合孔部
61 圆环部
60 旋转部
62、63、64 限制部
62a、63a、64a 接触部
70 吸盘部(安装机构)
71 吸盘
80 传感器面板
81 面板面
83 检测电极
84 运算控制部
85 静电电容测定部
86 接触位置计算部
87 中心位置计算部
88 图像处理部
89 图像显示部
110 输入系统
120 按压操作体(旋转支撑体)
121 操作部
123 轴部
124 接触体
125 导电路径
160 旋转部
161 侧面
162 底面
162a、162b、162c 导电性区域
170 吸盘部(安装机构)
175 导电路径
180 传感器面板
181 面板面
210 输入系统
220 按压操作体
221 操作部
223 轴部
224 接触体
230 旋转操作部(旋转部)
240 结合轴部(旋转部)
250 底座构件(安装机构)
251 基部
252 开口部
253 轴承圆环部(旋转支撑体)
254 固定板部(固定部)
254a、254b 连接部
256a、256b 楔部
257a、257b 抵接部
259a、259b 卡止部
261、262、271、272 辅助板
281、282 导轨构件(安装机构)
281a、282a 槽部
283 旋转顶端部(旋转部)
285、286、287 接触部
290 传感器面板
291 面板面
AX1、AX2、AX3 中心轴
S1、S2、S3 弹性构件

Claims (8)

1.一种输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旋转支撑体,具有中心轴,
安装机构,将所述旋转支撑体以所述中心轴沿着与传感器面板的面板面垂直的方向的方式,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面板面,
旋转部,被所述旋转支撑体支撑为能够围绕所述中心轴旋转,
所述旋转部的至少侧面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且在所述旋转部的与所述面板面相对的面的一部分配置有与所述侧面电连接的导电性区域,
所述安装机构是在所述旋转支撑体的与所述面板面相对的面上设置的吸盘,通过将所述旋转支撑体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向所述面板面按压,所述吸盘附着于所述面板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按压操作体,
弹性构件,对所述按压操作体施加离开所述面板面的方向的弹力;
所述按压操作体具有:
操作部,至少表面由导电性材料构成,
轴部,从所述操作部沿所述中心轴延伸;
从所述操作部的表面至所述轴部的顶端为止电连接,
在未操作所述操作部时,所述轴部的顶端和所述面板面因所述弹力而分离规定距离,在所述操作部沿所述中心轴被向所述面板面侧加压时,所述轴部的顶端与所述面板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规定距离,所述顶端接近所述面板面或与所述面板面接触。
3.一种输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作为旋转支撑体的按压操作体,具有中心轴,
安装机构,将所述按压操作体以所述中心轴沿着与传感器面板的面板面垂直的方向的方式,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面板面,
弹性构件,对所述按压操作体施加离开所述面板面的方向的弹力,
旋转部,被所述按压操作体支撑为能够围绕所述中心轴旋转,
所述旋转部的至少侧面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且在所述旋转部的与所述面板面相对的面的一部分配置有与所述侧面电连接的导电性区域,所述按压操作体具有:
操作部,至少表面由导电性材料构成,
轴部,从所述操作部沿所述中心轴延伸;
从所述操作部的表面至所述轴部的顶端为止电连接,
在未操作所述操作部时,所述轴部的顶端和所述面板面因所述弹力而分离规定距离,在所述操作部沿所述中心轴被向所述面板面侧加压时,所述轴部的顶端与所述面板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规定距离,所述顶端接近所述面板面或与所述面板面接触,
所述安装机构为设置于所述轴部的顶端的吸盘,通过将所述按压操作体沿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向所述面板面按压,所述吸盘附着于所述面板面。
4.一种输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旋转支撑体,具有中心轴,
安装机构,将所述旋转支撑体以所述中心轴沿着与传感器面板的面板面垂直的方向的方式,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面板面,
旋转部,被所述旋转支撑体支撑为能够围绕所述中心轴旋转,
所述安装机构具有:
支撑构件,安装于所述面板面,
底座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能够移动地被支撑;
所述旋转支撑体为能够利用所述底座构件和固定部固定或解除固定的轴承圆环部,
所述旋转部具有:
旋转操作部,至少侧面由导电性材料构成,能够围绕所述中心轴旋转,
结合轴部,从所述旋转操作部沿所述中心轴延伸,被所述轴承圆环部支撑为能够旋转,
旋转顶端部,设置于所述结合轴部的顶端,以与所述面板面相对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旋转顶端部的与所述面板面相对的面的一部分,配置有与所述旋转操作部的侧面电连接的导电性区域。
5.一种输入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
输入装置,基于对传感器面板的操作进行输入,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辅助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区域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的圆周上设置有多个,
所述输入装置具有:
位置计算部,基于所述传感器面板的检测结果计算多个所述导电性区域的位置,
中心位置计算部,基于所述位置计算部的计算结果计算所述中心轴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装置具有图像处理部,该图像处理部基于计算出的所述中心轴的位置变更显示图像。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输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辅助装置由透明的材料构成。
CN201680023597.9A 2015-04-23 2016-03-24 输入辅助装置和输入系统 Active CN1075333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8533 2015-04-23
JP2015-088533 2015-04-23
PCT/JP2016/059419 WO2016170908A1 (ja) 2015-04-23 2016-03-24 入力補助装置及び入力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3381A CN107533381A (zh) 2018-01-02
CN107533381B true CN107533381B (zh) 2020-10-30

Family

ID=57143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3597.9A Active CN107533381B (zh) 2015-04-23 2016-03-24 输入辅助装置和输入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9931B2 (zh)
EP (1) EP3287875B1 (zh)
JP (1) JP6473805B2 (zh)
CN (1) CN107533381B (zh)
WO (1) WO20161709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5120B (zh) * 2017-01-16 2021-0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LU100351B1 (en) * 2017-07-28 2019-02-12 Titian Touch Sarl Sensor system and apparatus
DE112017007940T5 (de) * 2017-10-11 2020-05-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ingabevorrichtung, Berührungsfeldsteuervorrichtung und Berührungsfeldsteuerverfahren
WO2019073541A1 (ja) * 2017-10-11 2019-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ノブおよび入力装置
WO2019073542A1 (ja) * 2017-10-11 2019-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ノブおよび入力装置
EP3716022A4 (en) * 2017-11-20 2021-01-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PUT DEVICE
EP3537271A1 (en) * 2018-03-05 2019-09-11 Advanced Silicon SA Transparent button for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US10946612B2 (en) * 2018-08-27 2021-03-16 Tactotek Oy Integrated multilayer structure for use in sensing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WO2020100587A1 (ja) * 2018-11-13 2020-05-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回転操作検出機構及び回転操作検出方法
CN109626157A (zh) * 2018-12-24 2019-04-16 重庆红方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召唤盒
CN111522457A (zh) * 2019-02-02 2020-08-11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控制装置及触控屏组件
JP6610813B1 (ja) * 2019-02-04 2019-11-27 Smk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の補助入力具
WO2020208794A1 (ja) * 2019-04-11 2020-10-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被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システム
DE112020003873T5 (de) * 2019-08-15 2022-05-12 Atmel Corporation Basisbaugruppen für vorrichtungen mit bedienknopf auf der anzeige und zugehörige system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DE102019212379A1 (de) * 2019-08-19 2021-02-2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Dreh-Drücksteller zur Bedienung einer Bedieneinheit mit einem Bedienfeld
WO2021079432A1 (ja) * 2019-10-23 2021-04-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操作支援装置、タッチパネル入力システム、操作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97746B2 (ja) * 2019-10-30 2021-07-07 Smk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の操作ノブ
WO2021130990A1 (ja) * 2019-12-26 2021-07-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タッチパネル入力システム、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921913B1 (en) * 2020-01-23 2021-02-16 Synaptics Incorporated Rotatable knob interface
US11256376B2 (en) 2020-01-23 2022-02-22 Synaptics Incorporated Rotatable knob interface
KR102293639B1 (ko) * 2020-02-20 2021-08-26 주식회사 토비스 버튼 복합 구조물
CN115398584A (zh) * 2020-04-16 2022-11-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输入设备和输入系统
US11416089B2 (en) 2020-07-20 2022-08-16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Knob device applicable to touch panel
US11360614B1 (en) 2021-01-06 2022-06-14 Synaptics Incorporated Rotatable knob interface
JP7273913B2 (ja) * 2021-01-27 2023-05-15 奇景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タッチパネルに適用可能なノブデバイス
EP4044006A1 (en) * 2021-02-16 2022-08-17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Knob device applicable to touch panel
GB2617158A (en) * 2022-03-31 2023-10-04 Lok Whitney Ching Wai Touchscreen Control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3914A (zh) * 2006-04-25 2007-10-31 安华高科技光纤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基于电容的旋转定位式输入装置
DE102009010799A1 (de) * 2009-02-27 2010-09-09 Behr-Hella Thermocontrol Gmbh Vorrichtung zur Bedienung einer Fahrzeugkomponente und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der Bedienung eines Drehknopfes einer Bedieneinheit durch den Fahrer oder Beifahrer
JP2012035782A (ja) * 2010-08-09 2012-02-23 Clarion Co Ltd 車載装置
WO2012162112A1 (en) * 2011-05-25 2012-11-29 Numia Medical Technology, Llc A user touch screen interfac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1284B2 (ja) * 1998-06-23 2001-07-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文字入力装置
JP4722252B2 (ja) * 1999-09-22 2011-07-1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装置
JP4125931B2 (ja) * 2002-08-26 2008-07-30 株式会社ワコー 回転操作量の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操作装置
JP4466314B2 (ja) * 2004-10-20 2010-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US20060256090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Apple Computer, Inc. Mechanical overlay
JP2007004254A (ja) * 2005-06-21 2007-01-11 Alps Electric Co Ltd 力覚付与型入力装置
KR100655878B1 (ko) * 2006-02-22 2006-12-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회전식 입력장치
KR100739210B1 (ko) * 2006-03-10 2007-07-1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회전식 입력장치
US7417422B2 (en) * 2006-03-22 2008-08-2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Rotary manipulation type input apparatus
US8138865B2 (en) * 2007-03-12 2012-03-20 Touchsensor Technologies, Llc Haptic feedback system and method
US8766910B2 (en) * 2007-07-04 2014-07-0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Capacitive sensing control knob
JP5295970B2 (ja) * 2007-10-02 2013-09-1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US8359943B2 (en) * 2007-10-31 2013-01-29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Gearshift device
EP2187290A1 (en) * 2008-11-18 2010-05-19 Studer Professional Audio GmbH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a user input with an input device
JP5481296B2 (ja) * 2009-10-16 2014-04-2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操作感触可変入力装置
JP5287843B2 (ja) * 2010-12-24 2013-09-1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入力操作装置、入力操作制御方法、入力操作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入力操作装置の設計方法
JP5626591B2 (ja) * 2011-04-14 2014-11-1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2013041320A (ja) 2011-08-11 2013-02-28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用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
DE102012000586A1 (de) * 2012-01-13 2013-07-18 Audi Ag Eingabevorrichtung mit einer berührungssensitiven Eingabefläche
JP5705767B2 (ja) * 2012-02-28 2015-04-2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操作情報入力システム及び操作情報入力システム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コンテンツ検索方法
JP5936255B2 (ja) * 2012-03-02 2016-06-22 株式会社フコク 入力装置
JP6013970B2 (ja) * 2013-05-21 2016-10-2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操作装置
JP2014194824A (ja) 2014-06-13 2014-10-09 Ne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補助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補助装置を有する入力装置
JP6410357B2 (ja) * 2015-04-01 2018-10-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US9862099B1 (en) * 2015-06-22 2018-01-09 X Development Llc Haptic controller with touch-sensitive control knob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3914A (zh) * 2006-04-25 2007-10-31 安华高科技光纤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基于电容的旋转定位式输入装置
DE102009010799A1 (de) * 2009-02-27 2010-09-09 Behr-Hella Thermocontrol Gmbh Vorrichtung zur Bedienung einer Fahrzeugkomponente und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der Bedienung eines Drehknopfes einer Bedieneinheit durch den Fahrer oder Beifahrer
JP2012035782A (ja) * 2010-08-09 2012-02-23 Clarion Co Ltd 車載装置
WO2012162112A1 (en) * 2011-05-25 2012-11-29 Numia Medical Technology, Llc A user touch screen interfac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87875B1 (en) 2019-11-13
EP3287875A4 (en) 2018-11-07
WO2016170908A1 (ja) 2016-10-27
US10139931B2 (en) 2018-11-27
EP3287875A1 (en) 2018-02-28
CN107533381A (zh) 2018-01-02
JP6473805B2 (ja) 2019-02-20
JPWO2016170908A1 (ja) 2018-01-25
US20180046267A1 (en)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3381B (zh) 输入辅助装置和输入系统
US11159161B2 (en) Button structure for touch panel, button for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041665B2 (en) Devices and processes for data input
JP5413235B2 (ja) センサ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9525764B1 (en) Co-mold features on a chassis shell of a mobile device
CN111164551A (zh) 旋钮以及输入装置
CN113287084B (zh) 操作辅助装置
US9723114B2 (en) Unibody contact features on a chassis shell of a mobile device
JP2001324397A (ja) 力検出装置および操作量検出装置
US20210159027A1 (en) Operation device and operation member
CN113410084A (zh) 旋转操作装置
US20130161163A1 (en)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JP3195752U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吸盤型スイッチ
JP5356165B2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KR20200052254A (ko) 손 착용형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107830B1 (ko) 소프트 센서 내장형 장갑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30107931A (ko) 터치 패널용 테이프 접착 지그
WO2023171259A1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KR102107828B1 (ko) 손 착용형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681101B1 (ko) 전도성 표면을 갖는 시계 크라운
JP2001185000A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WO2013160764A2 (en)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with a touch screen device
KR20200054144A (ko) 소프트 센서 내장형 장갑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053446A (ko) 소프트 센서 내장형 장갑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2324463A (ja) 静電容量方式x−y入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