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3264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3264A
CN107533264A CN201580079463.4A CN201580079463A CN107533264A CN 107533264 A CN107533264 A CN 107533264A CN 201580079463 A CN201580079463 A CN 201580079463A CN 107533264 A CN107533264 A CN 107533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quid crystal
wiring
display devi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94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3264B (zh
Inventor
木村幸弘
福吉健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33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3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3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32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5Insul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opt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materials therefor; method of mak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9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e.g.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81Hybrid switching mode, i.e.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with components parallel and orthogonal to th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71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the liquid crystal having negative dielectric anisotrop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1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common or backgroun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having a particular patter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pix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1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semiconduct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备透明电极(2)的显示装置基板(100);具备像素电极(17)、源极布线(14)、栅极布线(15)和导电布线(7)的阵列基板(200);液晶层(300),被夹持在上述显示装置基板(100)与上述阵列基板(200)之间,初始取向是垂直取向;控制部(120),通过向上述源极布线(14)供给影像信号、与上述影像信号同步地向上述透明电极(2)与上述像素电极(17)之间施加液晶驱动电压,来使上述液晶层(300)驱动,在上述液晶驱动电压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17)后、并且上述液晶驱动电压没有再次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17)时,向上述导电布线(7)施加电压,由此,使上述导电布线(7)之间产生朝向将俯视中的上述源极布线(14)横切的方向的电场。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射率高、能够高速响应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具备触摸感应功能的显示装置基板、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视机等的大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智能电话等中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大体上具有在玻璃等的2片透明基板间夹持着液晶层的结构。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的液晶驱动方式可以大体上分为作为纵电场方式周知的VA(Vertical Alignment)模式和作为横电场方式周知的IPS(In-Plane Switching)模式、或者边缘电场开关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模式。
在VA模式中,通过使液晶分子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板面垂直取向、在沿着液晶层的厚度方向的纵向上将电场向液晶分子施加来进行液晶驱动。在IPS模式或FFS模式中,通过使液晶分子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板面水平取向,在相对于基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将电场向液晶分子施加,来进行液晶驱动。
采用了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通过使用边缘电场而能够高速地驱动液晶这样的较大的优点。进而,当对液晶分子施加了电场时,由于液晶分子平行于基板面而旋转,所以有具有较宽的视野角的特征。但是,在FFS模式中,例如在高精细化为300ppi(pixelper inch)以上的情况下,有容易发生漏光、以及与VA模式相比正面透射率较低等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专利文献1所示,研究了将纵电场和横电场并用的技术。
此外,以使采用了纵电场方式的垂直取向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进行高速驱动为目的,还研究了专利文献2中公开那样的将边缘电场取入的新的液晶驱动方式。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基本上通过横电场(第2电压施加机构)的施加来进行灰度显示,为了使液晶分子的倾斜角变小,将纵电场(第1电压施加机构)向液晶分子补充性地施加。产生横电场的电极以线状形成,在第1基板上形成有平板状的透明电极。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不仅通过横电场的施加对液晶分子进行液晶驱动及图像显示,还必须在显示期间中将纵电场向液晶分子持续施加,所以在功耗的观点上有问题。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由于并用纵电场和在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之间发生的边缘电场,所以与通常的垂直取向技术相比,是低功耗且能够实现高速驱动的技术。除此以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中,如图21所示,能够消除在VA方式的纵电场中观察到的暗部的发生。
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中,如其权利要求1所示,第1多个接触感测元件设在第1偏光片(Polarizer)与第2偏光片之间,并且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以外还设有第2多个感测元件。还公开了触摸驱动电极在显示动作模式的期间作为储存电容器的对电极(Counter electrode)工作。
在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技术中,如在其权利要求1中公开那样,使接触感测元件的一方作为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动作模式的对电极进行动作。进而,专利文献4还公开了将配置在第2基板上的触摸驱动电极以透明材料形成的技术。
可是,液晶的响应时间是液晶驱动电压被施加在液晶分子(液晶层)上时的上升时间(以下称作τon)与液晶驱动电压没有被施加在液晶分子上时(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的下降时间(以下称作τoff)的合计的时间。作为用来缩短τon的液晶驱动方法及液晶装置的构造,可以采用使用使液晶驱动电压变高的过驱动(overdrive)的方法、使用使液晶层的厚度变薄的使液晶分子高速动作的电极构造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或构造。但是,由于τoff通常是在无电场状态下向初始取向返回的时间,所以τoff依赖于液晶分子的电气物性或粘度等液晶分子的材料物性。因而,为了缩短液晶的响应时间,τoff的时间缩短成为主题。在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中,没有公开用于实现τoff的时间缩短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3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4723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517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55176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的使用边缘电场并用的纵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将液晶驱动电压施加在液晶分子上时(液晶驱动电压接通时)的τon大幅缩短,进行液晶的高速驱动。但是,在将驱动电压断开时,由于没有向液晶分子施加的电场,所以液晶分子为了回到原来的垂直取向(黑显示)而花费时间,难以使液晶分子的下降时间τoff变小。由于液晶的响应时间用上升时间τon与下降时间τoff的合计时间表示,所以需要使τoff变小来实现响应性的改善。
此外,已知有将由IGZO等的氧化铟、氧化镓、氧化锌等的复合氧化物形成的氧化物半导体用在沟道层中的薄膜晶体管。这样的薄膜晶体管与在沟道层中使用非晶硅半导体的以往的薄膜晶体管相比,使电子迁移率变高约50倍,能够更快地进行向像素电极的写入(影像信号的写入)。进而,在具备由氧化物半导体形成的沟道层的薄膜晶体管中,由于泄漏电流极小,所以向像素电极的写入结束后的电压保持良好,不需要为了图像显示保持而进行再写入。但是,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电压保持良好这样的特征有时会导致容易产生像素的影像残留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缩短纵电场方式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响应时间、并且减轻像素的影像残留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基板,该显示装置基板具备透明基板、透明树脂层及透明电极,在上述透明基板上依次形成有上述透明树脂层及上述透明电极;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具备多个多边形状的像素开口部、设在上述多个像素开口部的各个像素开口部上的像素电极、源极布线、栅极布线、在剖视中配置在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源极布线之间的第1绝缘层、和导电布线,上述导电布线在俯视中设置在上述第1绝缘层上的上述像素电极被划分的位置处,上述导电布线与上述源极布线平行;液晶层,被夹持在上述显示装置基板与上述阵列基板之间,包含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并且初始取向是垂直取向;以及控制部,通过对上述源极布线供给影像信号、与上述影像信号同步地向上述透明电极与上述像素电极之间施加液晶驱动电压,来使上述液晶层驱动,在上述液晶驱动电压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后、且上述液晶驱动电压没有再次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时,向上述导电布线施加电压,由此,使上述导电布线之间产生朝向将俯视中的上述源极布线横切的方向的电场。
这里,作为多边形状的像素开口部的形状图案,例如可以举出正方形图案、长方形图案、平行四边形图案或“く”字形状图案(dog-legged pattern)。
在上述液晶层中,由于使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并且初始取向是垂直取向的液晶分子,所以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是利用纵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谓纵电场方式,是对配置在设于显示装置用基板上的透明电极与设于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在厚度方向上施加液晶驱动电压、将液晶层驱动的方式。
如上述那样,在上述液晶驱动电压被施加在上述像素电极上后且上述液晶驱动电压没有被施加在上述像素电极上时,由控制部向上述导电布线施加电压。由此,在导电布线之间发生朝向将俯视中的上述源极布线横切的方向的电场,通过该电场,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成为垂直取向(初始取向)。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产生朝向将源极布线横切的方向的电场的电压、并且被向导电布线施加的电压,称作“重置电压”或“重置信号”。此外,有将被施加重置电压的导电布线称作“重置布线”的情况。此外,有将通过上述电场的产生而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成为垂直取向(初始取向)的液晶分子的驱动称作“重置驱动”的情况。
进而,重置电压是指为了将液晶分子的下降时间(以下称作τoff)缩短而向导电布线施加的电压。这里,将液晶分子重置是指,使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恢复为作为初始取向的垂直取向(黑显示)。
更具体地讲,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有将一部分的导电布线(第1导电布线)例如连接到地电位(对液晶显示装置的壳体接地),对不同的一部分的导电布线(第2导电布线)施加重置电压的情况。此外,在此情况下,在俯视中,在第1导电布线与第2导电布线之间配置多个源极布线。另外,也可以在第1导电布线与第2导电布线之间配置1条源极布线。通过向第1导电布线与第2导电布线之间施加重置电压,在第1导电布线与第2导电布线之间产生电场,以在俯视中将多个源极布线横切。由此,在白显示状态下能够使平行于基板面倒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加速地向垂直取向恢复,能够将液晶的下降时间τoff缩短。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向上述导电布线施加的电压(重置电压)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上述重置电压按照影像显示的一定期间(按照影像显示期间)被反转为正或负。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具备设在上述阵列基板的背面或侧面上的背光单元;当上述导电布线被施加上述电压时,将上述背光单元的发光停止。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透明电极具有在俯视中在上述栅极布线所处的部分形成有平行的狭缝的条纹图案,上述源极布线及上述栅极布线在俯视中正交并形成沿着上述像素开口部的边的矩阵图案。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具备设在上述透明基板与上述透明树脂层的界面并且设在俯视中的上述透明电极的上述狭缝的位置处的触摸感应布线。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触摸感应布线由形成在上述透明基板上的黑色层和形成在上述黑色层上的第1金属层构成。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控制部具有检测上述触摸感应布线与上述导电布线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触摸感应功能,在上述液晶驱动电压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后并且上述液晶驱动电压没有再次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时,对上述触摸感应布线及上述导电布线的一方施加触摸感应驱动电压,经由上述触摸感应布线及上述导电布线的另一方检测触摸感应信号。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导电布线上被施加上述触摸感应驱动电压,上述触摸感应布线检测上述触摸感应信号。
在此情况下,导电布线作为触摸驱动布线(触摸驱动电极,触摸感应驱动布线)发挥功能,触摸感应布线作为触摸检测布线(触摸检测电极、触摸感应检测布线)发挥功能。另一方面,触摸感应布线也可以作为触摸驱动布线发挥功能。在此情况下,导电布线作为触摸检测布线发挥功能。
这样,导电布线不仅被施加重置电压,还能够作为触摸驱动布线或触摸检测布线发挥功能。
此外,在导电布线上被施加重置电压、并且在导电布线上被施加触摸感应驱动电压的情况下,在影像显示期间中,能够以时分割的方式进行触摸感应的驱动动作和液晶分子的重置驱动。
此外,在导电布线上被施加重置电压、并且导电布线检测触摸感应信号的情况下,在影像显示期间中,能够以时分割的方式进行触摸感应的检测动作和液晶分子的重置驱动。
上述触摸感应功能是检测上述触摸感应布线与上述导电布线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静电电容方式。被施加驱动电压的触摸驱动布线和在信号检测中使用的触摸检测布线可以相互切换而使用。
另外,不需要在触摸感应动作中使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全部的触摸感应布线。例如,也可以进行将设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全部的触摸感应布线分为多个组(组数比全部的触摸感应布线的数量少)的分组,在各组中进行触摸感应动作。在此情况下,1个组包括进行触摸感应动作的布线和不进行触摸感应动作的布线。即,能够不使用多个触摸感应布线的全部而实现触摸感应动作(间隔剔除驱动)。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导电布线也可以包括第2金属层。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具备作为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元件,所述有源元件具有电连接在上述源极布线上的源极电极、电连接在上述栅极布线上的栅极电极、和由半导体构成的沟道层,上述第2金属层的一部分形成将上述沟道层覆盖的遮光层。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沟道层也可以由氧化物半导体构成。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阵列基板具备设在上述第1绝缘层下的第2绝缘层、和设在上述第2绝缘层与上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共通电极,上述共通电极具有俯视中与上述像素电极重叠的重叠部、和从上述像素电极的端部突出的突出部。
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实现用来将液晶分子的上升时间(以下称作τon)缩短的电极构造。具体而言,施加在共通电极的突出部与像素电极之间的液晶驱动电压作为边缘电场发挥作用,能够将τon缩短。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上述显示装置基板上,在与上述像素开口部对应的位置,至少设有红滤色器、绿滤色器及蓝滤色器的某个。
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具备黑矩阵层,上述黑矩阵层设在上述显示装置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从上述触摸感应布线的位置到上述透明电极的位置为止的某个部位处,对上述像素开口部进行划分。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上述触摸感应布线中,上述第1金属层是含铜层,上述触摸感应布线具有上述含铜层被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夹持的结构。
这里,作为含铜层,例如可以举出铜层或铜合金层。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导电布线中,上述第2金属层是含铜层;上述导电布线具有上述含铜层被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夹持的结构。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是包含氧化锌、氧化铟及氧化锡的复合氧化物。
在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与上述像素开口部对应的像素分别具备第1有源元件及第2有源元件;上述第1有源元件具有电连接在影像信号被作为负电压供给的源极布线上的源极电极;上述第2有源元件具有电连接在影像信号被作为正电压供给的源极布线上的源极电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缩短液晶的下降时间τoff、能够实现高速响应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导电布线包含作为被施加使τoff变短的重置电压的重置布线的功能、和在触摸感应中使用的触摸感应布线的功能这两者,所以能够提供一种除了液晶的高速驱动以外还能够进行触摸感应的液晶显示装置。有关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导电布线能够不增加制造工序数及导电层的层数而由相同的导电层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块图。
图2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沿着图3所示的A-A’线的图。
图3是将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从观察者方向观察的部分俯视图。
图4是表示将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从观察者方向观察的阵列基板的一例的部分俯视图。
图5是表示将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从观察者方向观察的阵列基板的一例的部分俯视图。
图6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沿着图3所示的C-C’线的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布线的俯视图,是用来说明被施加重置电压的导电布线的图。
图8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沿着图3所示的B-B’线的图。
图9是在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部分地表示具有第1金属层被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夹持的结构的端子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感应布线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部分地表示白显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表示将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的在液晶分子上施加了重置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恢复的剖视图。
图13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表示在将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分子上施加重置电压、在与图12所示的电场方向反方向上施加了电场的情况下的液晶分子的恢复的剖视图。
图14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沿着图3所示的B-B’线的图,是表示手指等的指针与显示装置基板接触或接近时的边缘电场的变化的图。
图15是用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信号时序图,是表示将液晶驱动和触摸感应驱动按照时分割的方式进行的情况下的信号等的波形的例子的图。
图16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布线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16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布线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16C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布线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16D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布线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16E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布线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16F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布线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16G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导电布线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17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是从显示装置基板与液晶层接触的面朝向显示装置基板的显示面观察的图。
图18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9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部分地表示白显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0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表示将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的在液晶分子上施加了重置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恢复的剖视图。
图21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表示将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在与图20所示的电场方向反方向上施加了电场的情况下的、在液晶分子上施加了重置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恢复的剖视图。
图22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沿着图17所示的D-D’线的图。
图23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沿着图17所示的E-E’线的图。
图24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部分地表示白显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5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表示将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的在液晶分子上施加了重置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恢复的剖视图。
图26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表示在将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分子上施加重置电压、在与图25所示的电场方向反方向上施加了电场的情况下的液晶分子的恢复的剖视图。
图27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沿着图17所示的F-F’线的图,是用来说明在触摸感应布线(触摸检测布线)与导电布线(触摸驱动布线)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图。
图28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9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图,是表示在一个像素中具备2个有源元件的阵列构造的图。
图30是将以往例中的有关液晶驱动的波形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有关液晶驱动的波形进行比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功能及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将其说明省略或简略化,或仅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说明。在各图中,由于使各构成要素为在图面上能够识别之程度的大小,所以使各构成要素的尺寸及比率与实际适当地不同。
在以下所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特征性的部分进行说明,例如,关于通常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构成要素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没有差异的部分省略说明。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液晶显示装置或显示装置基板的例子,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基板也能够应用到有机EL显示装置那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的显示装置中。
(第1实施方式)
(液晶显示装置LCD1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至图16G说明有关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块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1具备显示部110、和用来控制显示部110及触摸感应功能的控制部120。
控制部120具有周知的结构,具备影像信号定时控制部121(第一控制部)、触摸感应/重置信号控制部122(第二控制部)和系统控制部123(第三控制部)。
影像信号定时控制部121使设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上的透明电极2(后述,多个透明电极图案)成为定电位,并向设在阵列基板200(后述)上的栅极布线15(后述的扫描线)及源极布线14(后述的信号线)发送信号。通过影像信号定时控制部121在透明电极2与像素电极17(后述)之间在层叠方向Z上向像素电极17施加显示用的液晶驱动电压,进行将液晶层300的液晶分子驱动的液晶驱动。由此,在阵列基板200上显示图像。使透明电极2成为定电位,在多个像素电极17的各自上,经由源极布线(信号线)独立地施加例如具有交流矩形波的影像信号。此外,作为矩形波,也可以是正或负的直流矩形波。
触摸感应/重置信号控制部122向触摸感应布线3(后述)及导电布线7(后述)的一方施加触摸感应驱动电压,经由触摸感应布线3及导电布线7的另一方检测触摸感应信号。由此,检测在触摸感应布线3与导电布线7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边缘电容)的变化,进行触摸感应。进而,触摸感应/重置信号控制部122也可以向导电布线7供给重置电压(后述的重置信号)。
这样的触摸感应动作中使用的触摸感应布线3的意思包括:被施加了触摸感应驱动电压的触摸驱动布线、和对触摸感应信号进行检测的触摸检测布线。在导电布线7作为触摸驱动布线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触摸感应布线3作为触摸检测布线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在导电布线7作为触摸检测布线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触摸感应布线3作为触摸驱动布线发挥功能。即,在触摸感应功能中,也可以切换触摸感应布线3及导电布线7的作用。
系统控制部123能够控制影像信号定时控制部121及触摸感应/重置信号控制部122,将液晶驱动和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检测交替地即以时分割的方式进行。进而,系统控制部123同步于影像信号定时控制部121的液晶驱动,来控制触摸感应/重置信号控制部122的对于触摸感应布线3或导电布线7的信号供给,控制对于导电布线7的重置电压的供给。
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布线7同时拥有随着施加在导电布线7上的重置电压而使液晶层产生电场(在俯视中朝向将源极布线14横切的方向的电场)的功能、和用来进行触摸检测或触摸驱动等的触摸感应的作为触摸感应布线的功能。这样的导电布线7的2个功能被时分割地进行,导电布线7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时间轴上)而实现各种各样的作用(2个功能)。
向导电布线7施加的重置电压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上述重置电压也可以按照由影像信号定时控制部121控制的影像显示的一定期间(按照影像显示期间)向正或负反转。由此,能够进行在俯视中朝向将源极布线14横切的方向的电场的方向的切换。另外,重置电压的正负是指相对于地电位(0V)是正电位还是负电位。并不限于这样的正负的定义,也可以将2个导电布线的各自的电位切换为正或负的电位,向2个导电布线施加电压,以使得在俯视中至少2个不同的导电布线具有相互相反的电位。此外,也可以对正或负的重置电压加上偏置,使重置电压向低电压侧或高电压侧稍稍偏移。
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触摸感应布线(包括触摸驱动布线、触摸检测布线)及导电布线由于可以由导电率良好的金属层形成,所以能够降低触摸感应布线及导电布线的电阻值而使接触灵敏度提高。
(液晶显示装置LCD1)
使用图2至图15说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备有关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基板。此外,以下记载的“俯视”,是指观察者从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显示装置用基板的平面)的方向看到的平面。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部的形状、或规定像素的像素开口部的形状、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数没有被限定。但是,在以下详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俯视中,将像素开口部的短边的方向规定为X方向,将长边的方向规定为Y方向,进而,将透明基板的厚度方向规定为Z方向,说明液晶显示装置。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如上述那样规定的X方向和Y方向切换,来构成液晶显示装置。
图2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1的剖视图。此外,图2是沿着像素开口部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是沿着图3所示的A-A’线的图。
液晶显示装置LCD1具备显示装置基板100(对置基板)、以面向显示装置基板100的方式贴合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上的阵列基板200、和被显示装置基板100及阵列基板200夹持的液晶层300。
向液晶显示装置LCD1的内部供给光L的背光单元BU设在构成液晶显示装置LCD1的阵列基板200的背面(配置有液晶层300的阵列基板200的透明基板22的面的相反的面)上。另外,背光单元BU也可以设在液晶显示装置LCD1的侧面上。在此情况下,例如在阵列基板200的透明基板22的背面上设置有将从背光单元BU射出的光朝向液晶显示装置LCD1的内部反射的反射板、导光板或光扩散板等。
显示装置基板100具备透明基板21、设在透明基板21上的透明树脂层1和透明电极2。进而,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上形成有位于图2的纸面里侧的触摸感应布线3(触摸检测布线或触摸驱动布线)。此外,触摸感应布线3也在图3及图8中表示。触摸感应布线3由形成在透明基板21上的第1黑色层9和形成在第1黑色层9上的第1金属层5(后述)构成。
作为在透明树脂层1中使用的透明树脂,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等的耐热性较高的树脂。通过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采用这样的透明树脂层1,能够提供高分辨率且能对应于高速的触摸输入的显示装置、以及在其中使用的显示装置基板、和具备滤色器的显示装置基板。
阵列基板200具备透明基板22、形成在透明基板22上的第3绝缘层13、形成在第3绝缘层13上的源极布线14、以将源极布线14覆盖的方式形成在第3绝缘层13上的第2绝缘层12和形成在第2绝缘层12上的第1绝缘层11。进而,阵列基板200具备形成在第1绝缘层11上的多个像素电极17、和以位于多个像素电极17(具有电极部17a、17b)之间的方式形成在第1绝缘层11上的导电布线7。
多个像素电极17形成在距液晶层300最近的面上。导电布线7形成在与图2中的纸面的垂直方向(Y方向)上且与源极布线14平行地延伸。导电布线7是至少包括第2金属层的结构。
构成导电布线7的第2金属层是含有铜的含铜层,例如是铜层或铜合金层。导电布线7也可以具有第2金属层被2个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夹持的结构。
接着,对第1金属层或第2金属层具有含铜层的优点进行说明。
在第1金属层或第2金属层具有含铜层(铜层或铜合金层)的情况下,夹持该金属层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优选的是包含氧化锌、氧化铟及氧化锡的复合氧化物层。理由如下。在上述复合氧化物中,通过调整构成复合氧化物的氧化锌及氧化锡的组成比例,能够容易地调整湿式蚀刻的蚀刻速率。因此,在具备通过由复合氧化物构成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夹持含铜层的3层结构的导电布线7及触摸感应布线3的情况下,即使是多层结构,也能够容易地形成导电布线7及触摸感应布线3的图案。进而,含铜层对于构成滤色器的树脂及玻璃等的基板的密接性较低,在密接性的观点看,含铜层达不到实用水平。另一方面,由氧化锌、氧化铟及氧化锡构成的复合氧化物层充分地具有对于滤色器及玻璃的密接性,还充分地具有对于含铜层的密接性。这样,复合氧化物层在对于滤色器、玻璃及含铜层的密接性的观点看,充分满足实用水平,所以能够提供实现了较高的密接性的导电布线7及触摸感应布线3。
除此以外,在含铜层的表面中,由于铜氧化物随着时间而形成,所以铜氧化物具有难以通过电连接得到欧姆接触的性质。另一方面,氧化锌、氧化铟及氧化锡的复合氧化物层能够得到欧姆接触,安装稳定性较好。因此,通过在导电布线7及触摸感应布线3中采用含铜层被复合氧化物层夹持的层叠构造,在欧姆接触这一点上能够实现较良好的布线构造。
对能够在导电布线7及触摸感应布线3中使用的金属层进行说明。
在金属层中,可以使用铜、银、金、钛、钼、铝或包含这些金属的合金。镍由于是强磁性体,所以成膜速率下降,但可以通过溅镀等的真空成膜来形成。铬虽然具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及电阻值较大的负面,但可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层使用。
作为形成金属层的金属材料,为了得到与玻璃基板及树脂的密接,优选的是采用对铜或铝添加了从镁、钙、钛、钼、铟、锡、锌、钕、镍、铝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的合金。
关于向形成金属层的材料添加金属元素的量,只要添加量是3at%以下,就不会大幅降低铜合金或铝的电阻值,所以是优选的。作为将铜合金成膜的工序,例如可以通过借助溅镀的真空成膜来实施铜合金的成膜。在铜合金薄膜或铝合金薄膜的情况下,如果使膜厚为100nm以上或150nm以上,则几乎不使可见光透过。因而,作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金属层的膜厚,例如采用100nm~300nm的膜厚,由此能够得到充分的遮光性。
接着,对构成触摸感应布线3的第1黑色层9进行说明。
黑色层例如由分散有黑色的色材的着色树脂构成。铜的氧化物或铜合金的氧化物虽然得不到充分的黑色或较低的反射率,但本实施方式的黑色层与玻璃等基板之间的界面上的可见光的反射率被抑制为约3%以下,能得到较高的辨识性。
作为黑色的色材,可以使用碳、碳纳米管或多个有机颜料的混合物。例如,以相对于色材整体的量占51质量%以上的比例,即作为主要的色材而使用碳。为了调整反射色,可以将蓝或红等的有机颜料添加到黑色的色材中而使用。例如,通过调整在作为原始材料(starting material)的感光性黑色涂敷液中含有的碳的浓度(降低碳浓度),能够使黑色层的再现性提高。
即使是使用了作为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的大型曝光装置的情况,也能够(图案化)形成图案具有例如1~6μm的线宽(细线)的黑色层。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碳浓度的范围相对于包括树脂、固化剂和色材的整体的固形量,设定为4以上且50以下的质量%的范围内。这里,作为碳量,虽然碳浓度也可以超过50质量%,但如果相对于整体的固形成分而碳浓度超过50质量%,则有涂膜适合性下降的趋向。此外,在将碳浓度设定为4质量%以下的情况下,不能得到充分的黑色,由位于黑色层下的基底的金属层产生的反射光被较大地辨识到,有使辨识性下降的情况。
在作为后工序的光刻中进行曝光处理的情况下,进行曝光对象的基板与掩模之间的对位(校准)。此时,以校准为优先,例如能够使由透射测量得到的黑色层的光学浓度成为2以下。在碳以外,作为黑色的色调整,也可以使用多个有机颜料的混合物形成黑色层。考虑玻璃及透明树脂等的基材的折射率(约1.5)而设定黑色层的反射率,以使黑色层与这些基材之间的界面上的反射率为3%以下。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调整黑色色材的含有量、种类、在色材中使用的树脂、膜厚。通过将这些条件最优化,能够使折射率是约1.5的玻璃等的基材与黑色层之间的界面上的反射率在可见光的波长域内为3%以下,能够实现低反射率。考虑防止起因于从背光单元BU射出的光的反射光再次反射的必要性和观察者的辨识性的提高,黑色层的反射率优选的是3%以下。另外,通常在滤色器中使用的丙烯酸树脂以及液晶材料的折射率是大约1.5以上且1.7以下的范围。
此外,通过在触摸感应布线3上形成拥有光吸收性的金属氧化物,能够抑制在触摸感应布线3中使用的金属层的光反射。作为能够应用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层的结构,可以举出以下的结构。例如,可以举出在作为主基材而含有氧化铟的ITO(Indium Tin Oxide)、IZTO或IZO(注册商标)中氧不足的状态下、例如通过在铜合金层之上成膜金属层而得到的层结构,或通过将氧化钼、氧化钨、氧化镍与氧化铜的混合氧化物、氧化钛等在铝合金或铜合金之上层叠金属层而得到的层结构等。
由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层得到的层结构有能够用溅镀装置等的真空成膜装置连续成膜的优点。
接着,回到图3,对液晶显示装置LCD1继续说明。
位于相互邻接的导电布线7之间的X方向上的区域是像素开口部18。另外,Y方向上的像素开口部18如图3所示,位于相互邻接的触摸感应布线3之间、或相互邻接的栅极布线15之间。
在图2中,对液晶层300赋予初始取向的取向膜、偏光薄膜、相位差薄膜等的光学薄膜、保护用的盖玻璃等被省略。在液晶显示装置LCD1的表面及背面的各自上粘贴偏光薄膜,以使光轴成为交叉尼科尔。
液晶层300包括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38、39。液晶分子38、39的初始取向相对于显示装置基板100或阵列基板200的基板面是垂直的。另外,所谓液晶分子的垂直取向是指,相对于基板面的法线方向大约是0°到5°的范围的倾斜、即预倾斜。通过使用光取向的方法作为形成预倾斜的方法,能够对取向膜材料进行取向处理以使液晶分子例如具有0.1°到1.5°等的任意的较小的预倾斜角。以得到优质的黑显示的观点看,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的倾斜(预倾斜)优选的是与法线方向接近的较小的倾斜。
光取向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以下这样的。
首先,在显示装置基板100及阵列基板200相互相向的面上将感光性的取向膜材料涂敷到基板上,使取向膜材料轻度干燥。进而,在显示装置基板100及阵列基板200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用来将液晶层300封固的密封部,以使其位于显示画面的周围。然后,将液晶向显示装置基板100及阵列基板200的一方滴下(ODF:One Drop Filling)。以将滴下的液晶(液晶层300)夹持的方式将显示装置基板100及阵列基板200贴合,进行液晶层300的密封(单元格化)。然后,例如一边将驱动液晶的电压向液晶层300施加,一边将紫外线向基板照射,在使取向膜材料硬化的同时取向膜材料被取向处理。作为紫外线,既可以使用偏光的紫外线,也可以使用不偏光的紫外线。
图3是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1从观察者观察的部分俯视图。在图3中,省略了上述透明基板21及透明树脂层1的图示。
透明电极2例如由ITO(Indium Tin Oxide)等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形成。在俯视中,透明电极2形成为具有条纹图案(带形状)。在相互邻接的带状的透明电极2之间形成有狭缝16,触摸感应布线3位于带状的透明电极2之间。未图示的栅极布线15位于图3所示的触摸感应布线3的下部(Z方向),在图3中被触摸感应布线3遮挡。栅极布线15与触摸感应布线3平行地延伸,并且配设在俯视中与触摸感应布线3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触摸感应布线3配设在透明基板21上,栅极布线15配设在阵列基板200上。
图4是部分地表示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1从观察者看到的阵列基板200的表面的俯视图。在图4中,为了使说明简略化,省略了上述显示装置基板100的图示。
在像素开口部18,设有构成像素电极17的电极部17a、17b。在阵列基板200上,具备导电布线7以及由与构成导电布线7的金属层相同的层形成的遮光层23(遮光图案)。但是,导电布线7和遮光层23被电绝缘。未图示的源极布线14位于图4所示的导电布线7的下部(Z方向),在图4中被导电布线7遮挡。源极布线14与导电布线7平行地延伸,并且配设在俯视中与导电布线7大致相同的位置。
像素电极17具有将位于像素电极17的中央的透明导电膜沿着长度方向以狭缝状除去而得到的像素电极图案。像素电极17包括具有与像素电极图案对应的形状的电极部17a、17b。构成像素电极17的电极部17a、17b相互被电连接。像素电极17的电极部17a、17b经由接触孔29与图5所示的有源元件28的漏极电极26电连接。
图5是部分地表示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1从观察者看到的阵列基板200的表面的俯视图。在图5中,为了使说明简略化,省略了上述显示装置基板100、像素电极17、导电布线7及遮光层23的图示。即,图5是部分地表示有源元件28、栅极布线15及源极布线14的配置的一例的俯视图。另外,在图5中,将遮光层23的位置用双点划线表示。
像素开口部18形成为作为多边形图案之一的长方形状。源极布线14及栅极布线15在俯视中正交并形成沿着像素开口部18的边的矩阵图案。沟道层27位于有源元件(TFT,Thin Film Transistor)的中央部。
图6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沿着图3所示的C-C’线的图。
如图6所示,有源元件28被作为第2金属层的遮光层23覆盖。具体而言,有源元件28是具有电连接在源极布线14上的源极电极24、电连接在栅极布线15上的栅极电极25和由半导体构成的沟道层27的薄膜晶体管。设定遮光层23的X方向上的宽度,以使俯视中有源元件28被遮光层23覆盖。
通过将沟道层27用遮光层23覆盖,防止外光向沟道层27入射,防止起因于从背光单元BU射出的光的反射光(再反射光)向沟道层27入射。由此,能够防止有源元件28中的误动作。如上述那样,在具备300ppi以上的高精细像素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光容易向有源元件28入射,有源元件28容易误动作,结果,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容易下降。通过设置遮光层23,能够防止这样的画质下降。
沟道层27由氧化物半导体、多晶硅等的硅半导体形成。作为氧化物半导体,可以使用称作IGZO等的金属氧化物。通过将沟道层用IGZO等的包含镓、铟、锌、锡、锗、镁、铝中的2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的氧化物半导体形成,能够将在点反转驱动中发生的耦合噪声的影响大致消除。这是因为,使用了IGZO等的氧化物半导体的有源元件能够将作为影像信号的液晶驱动的矩形信号用极短的时间(例如2msec)处理。此外,这样的氧化物半导体具有在影像信号施加后的液晶显示中能够保持施加在像素电极上的电压的存储性。因此,在电压保持期间的期间中,不会发生新的噪声,能够使由液晶驱动产生的对触摸感应的噪声的影响进一步减小。
此外,IGZO等的氧化物半导体由于电气的耐压较高,所以能够用较高的电压使液晶以高速驱动,对于3D等的三维影像显示是有力的。在沟道层中使用IGZO等的氧化物半导体的晶体管由于存储性高,所以有即使例如使液晶驱动频率为从0.1Hz到60Hz左右的低频也不易发生闪烁(显示的闪变)的优点。因此,能够实现不仅具备触摸感应功能、而且低功耗且闪烁较少的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使用以IGZO为沟道层的晶体管,通过并用低频下的点反转驱动和与其不同频率下的触摸感应驱动,能够同时得到低功耗、高画质的影像显示和高精度的触摸感应。另外,作为晶体管的构造,可以采用双栅极构造等的多栅极构造,此外可以采用底栅型构造。
此外,当作为液晶驱动方式而采用点反转驱动时,如果使用存储性良好的IGZO,则也能够将用来将像素电极的电压维持为一定电压(定电位)的定电压驱动所需要的辅助电容(存储电容器或储存电容器)省去。
回到图6而继续说明。
第2金属层是形成在阵列基板200的表面上的金属层,如上述那样形成导电布线7和遮光层23。第1金属层被配设在显示装置基板100的上方(第1黑色层9上),形成触摸感应布线3(作为触摸驱动布线或触摸检测布线发挥功能)。这样的第1金属层及第2金属层的材料既可以是相同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金属材料。作为第1金属层及第2金属层的材料,优选的是使用含有铜、铝或含有这些金属的合金等的良导体。另外,在将第1金属层及第2金属层成膜之前,作为位于第1金属层或第2金属层的下方的层(基底层),也可以形成无机绝缘层或有机绝缘层。也可以在将触摸感应布线3及导电布线7布图后,以将第1金属层或第2金属层覆盖的方式形成无机绝缘层或有机绝缘层。
图7是示意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布线的俯视图,是用来说明被施加重置电压的导电布线的图。
在图7中,包括像素电极17及第1绝缘层11的阵列基板200的图示被省略,表示了构成后述的滤色器的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与导电布线7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7所示,导电布线7具有包括第1导电布线7a的第1布线组、包括第2导电布线7d的第2布线组、和包括设在第1导电布线7a与第2导电布线7d之间的虚拟布线7b、7c的虚拟布线组。第1布线组及第2布线组形成为梳齿状以相互啮合。
在第1布线组及第2布线组上,被施加正负的某个重置电压Vr。在一方的布线组上被施加正电压的情况下,在另一方的布线组上被施加负电压。或者,也可以将第1布线组或第2布线组的中的一方的布线组接地(降低到地电位),在另一方的布线组(没有被接地的布线组)上施加正或负的电压。此外,向这样的布线组施加的重置电压既可以是交流,也可以是直流的矩形波。
因此,如图7所示,假想地可以考虑交流电源S(假想电源)被连接在第1布线组和第2布线组上,在此情况下,重置电压是交流电压。
此外,在第1布线组中,由于多个第1导电布线7a分别具有端部,所以第1导电布线7a作为电极(第1导电电极)发挥功能。同样,在第2布线组中,由于多个第2导电布线7d分别具有端部,所以第2导电布线7d作为电极(第2导电电极)发挥功能。
虚拟布线7b、7c具有电气上浮置的电位(浮置电位)。在虚拟布线组中,虚拟布线7b的下端和虚拟布线7c的下端被电连接,虚拟布线7b的上端和虚拟布线7c的上端被电连接。
可以根据与第1导电布线7a及第2导电布线7d连接的噪声滤波器、电感、在触摸感应中使用的频率等,来适当调整虚拟布线7b、7c的图案形状。需要考虑起因于液晶驱动而发生的噪声、及从外部进入到液晶显示装置LCD1内的噪声等的噪声频率,来决定虚拟布线7b、7c的图案形状。
如图7所示,虚拟布线7b、7c形成环形天线。虚拟布线7b、7c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环形天线形状。例如,也可以将虚拟布线7b、7c的下端开放,采用偶极天线形状。此外,作为虚拟布线7b、7c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单极天线形状。虚拟布线7b、7c的线宽、长度、间距等可以根据目的来调整。
如上述那样被施加重置电压的导电布线7(第1布线组及第2布线组)有作为检测触摸感应信号的触摸检测布线而发挥功能的情况。在此情况下,触摸检测布线的形状也可以不是直线形状。作为不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并且能够良好地检测触摸感应信号的触摸检测布线的构造,触摸检测布线(第1导电布线7a及第2导电布线7d)也可以具有天线构造。另一方面,在触摸感应布线3作为检测触摸感应信号的触摸检测布线而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触摸感应布线3也可以具有天线构造。
作为触摸检测布线的形状,可以采用环形天线形状、偶极天线形状、单极天线形状。构成天线的布线的线宽、布线的长度、相互邻接的布线的间距等的设计可以根据触摸感应检测的条件及进行触摸感应检测的周围的噪声状况来调整。通过作为触摸检测布线的构造而采用天线构造,触摸检测布线不易受到噪声频率的影响。
进而,被施加重置电压Vr的第1导电布线7a与第2导电布线7d之间的距离(例如X方向)根据构成滤色器并以条纹状延伸的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的宽度来决定。例如,在滤色器的设计中,在使蓝滤色器B的宽度比绿滤色器G的宽度增加的情况下,根据其宽度来设定第1导电布线7a与第2导电布线7d的距离。另外,根据液晶显示装置LCD1的设计,适当变更针对图7所示的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的图案而相对地决定的导电布线7的布线图案。本发明并不限定导电布线7的布线图案。
接着,参照图8,对设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上的触摸感应布线3进行说明。图8是沿着图3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触摸感应布线3至少包括形成在透明基板21上的第1黑色层9及第1金属层5。
触摸感应布线3具备设在透明基板21上的第1黑色层9、设在第1黑色层9上的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设在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上的第1金属层5和设在第1金属层5上的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第1金属层5是含有铜的含铜层,例如是铜层或铜合金层。这样,触摸感应布线3具有第1金属层5被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及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夹持的结构。此外,如后述那样,有在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上形成第2黑色层19的情况。
接着,参照图9,对显示装置基板100的端部(端子部)处的触摸感应布线3的构造进行说明。图9是部分地表示具有第1金属层5被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夹持的结构的端子部33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触摸感应布线的剖视图,表示Y方向上的触摸感应布线的线宽。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形成在透明基板21的端部上的端子部33中,在形成在透明基板21上的第1黑色层9上,依次层叠有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第1金属层5(铜合金层)及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即,触摸感应布线3具有3层结构。透明树脂层1以在俯视中具有例如相当于矩形状的显示面的面积的方式被涂敷形成在透明基板21上。在端子部33之上,没有形成透明树脂层1。端子部33的表面被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覆盖,在端子部33处,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露出,端子部33能够进行稳定的电连接。
另一方面,在阵列基板200的端部以在俯视中与显示装置基板100的端子部33的位置对应的方式设有端子部。阵列基板200的端子部与显示装置基板100的端子部33被电连接。
显示装置基板100及阵列基板200的两端子部间的电连接(导通)例如可以通过在用于将液晶层300封固的封固部(密封部)上形成具有几μm到几十μm的大小的导电柱(连接导电体)来实现。
由此,触摸感应布线3如图1所示,被连接到液晶显示装置LCD1的触摸感应/重置信号控制部122上。即,从触摸感应/重置信号控制部122向触摸感应布线3的信号的收发经由设在显示装置基板100的端子部33与阵列基板200的端子部之间的导电柱来进行。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进行稳定的电气安装的显示装置基板。
(液晶显示装置LCD1的动作)
(1.通过向导电布线的电压施加而使液晶的取向加速地向垂直取向恢复的动作)
图11是部分地表示在透明电极2与像素电极17之间施加了液晶驱动电压时(液晶驱动电压接通时)的白显示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果在像素电极17的电极部17a、17b与透明电极2之间施加液晶驱动电压,则在像素电极17与透明电极2之间产生电场。通过这样的电场的作用,液晶分子39倾斜,平行于阵列基板200的基板面而倒下,在液晶显示装置LCD1中进行白显示。另外,在液晶驱动电压接通时,在导电布线7上没有被施加电压。
另一方面,图12是表示在对将透明电极2与像素电极17之间的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分子上施加了重置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恢复的剖视图。此外,在图12中,在2个导电布线7、即第1导电布线7a与第2导电布线7d之间施加重置电压。由此,使第1导电布线7a与第2导电布线7d之间(从第2导电布线7d朝向第1导电布线7a的方向)产生电场,使平行于阵列基板200的基板面而倒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加速地恢复为垂直取向。结果,液晶显示从白显示变换为黑显示。
具体而言,在液晶驱动电压成为断开后,通过将第1导电布线7a的电位设定为0V(地电位)并向第2导电布线7d施加重置电压,即通过向第1导电布线7a与第2导电布线7d之间施加重置电压,从第2导电布线7d朝向第1导电布线7a产生电场。在俯视中,这样的电场的发生方向是将位于第1导电布线7a与第2导电布线7d之间的液晶层300、以及源极布线14横切的方向。在此情况下,在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38中,分子的长轴相对于被施加的电场方向成为直角。因而,如图12所示,液晶分子38的取向成为作为初始取向的垂直取向,在较短的时间中能得到黑显示。
向第1导电布线7a与第2导电布线7d之间施加的重置电压也可以是比液晶驱动电压(例如6V)低的电压,或是与液晶驱动电压相同的电压。由于使液晶分子动作的阈值电压例如是0.5V~6V,所以重置电压可以是0.5V~6V(上述液晶驱动电压)的范围内的电压。重置电压由于是用来使平行于基板面倒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加速地恢复到垂直取向(初始取向)的电压,所以也可以使其电压值变低。通过重置电压向第1导电布线7a与第2导电布线7d之间的施加,能够将τoff大幅地缩短。
图13与图12同样,是表示对将透明电极2与像素电极17之间的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的液晶分子施加了重置电压时的液晶分子的恢复的剖视图。在图13中,在液晶驱动电压成为断开后,向第1导电布线7a与第2导电布线7d之间施加重置电压,使倾斜的液晶分子38、39的取向向作为初始取向的垂直取向恢复,在液晶显示装置LCD1中进行黑显示。但是,在向第1导电布线7a施加重置电压而将第2导电布线7d的电位设定为0V(地电位)这一点上,图13与图12不同。换言之,在图13中,向2个导电布线间施加图12所示的重置电压的正负反转后的重置电压。由此,使第1导电布线7a与第2导电布线7d之间(从第1导电布线7a朝向第2导电布线7d的方向)产生电场,使平行于阵列基板200的基板面倒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加速地向垂直取向恢复。结果,液晶显示从白显示变化为黑显示。
通过如图12及图13所示那样交替地进行使重置电压的正电压及负电压反转的驱动,从而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交替地发生在从第2导电布线7d朝向第1导电布线7a的方向上产生的电场、和在从第1导电布线7a朝向第2导电布线7d的方向上产生的电场。结果,能够将储存在液晶单元格内并成为图像的影像残留的原因的电荷中和。
向导电布线7施加重置电压的定时是基于后述的图15所示的时序图而进行。使正电压及负电压反转的驱动是由控制部120控制的。
(2.使用导电布线进行触摸感应的动作)
图8及图14是沿着图3所示的B-B’线的图。
图8部分地表示当在导电布线与触摸感应布线3之间施加了触摸感应驱动电压时发生的边缘电场的状况。
图14部分地表示在导电布线与触摸感应布线3之间施加触摸感应驱动电压、并且手指等的指针向面向观察者的显示装置基板100的表面接触或接近时的边缘电场的变化。
另外,在图8及图14中,以对应于图7所示的布线图案的方式,从右侧朝向左侧排列有第1导电布线7a、虚拟布线7b、虚拟布线7c、第2导电布线7d、虚拟布线7b、虚拟布线7c、第1导电布线7a、虚拟布线7b、虚拟布线7c、及第2导电布线7d。在图8及图14中,触摸感应布线3作为检测触摸感应信号的触摸检测布线(触摸感应检测布线)发挥功能。第1导电布线7a及第2导电布线7d作为触摸驱动布线(触摸感应驱动布线)发挥功能。虚拟布线7b及虚拟布线7c的电位是浮置电位。
在图8中,在被施加了触摸感应驱动电压的导电布线7(7a、7d)与触摸感应布线3(触摸检测布线)之间产生边缘电场,电力线31、32以从导电布线7朝向触摸感应布线3的方式产生。此时,静电电容C1被保持在导电布线7与触摸感应布线3之间。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在手指等的指针向透明基板21接触或接近的情况下,触摸感应布线3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作为触摸感应信号。
另外,在图8及图14中,触摸感应布线3作为触摸检测布线发挥功能,但触摸感应布线3也可以作为触摸驱动布线发挥功能。在此情况下,导电布线7作为触摸检测布线发挥功能。这样,触摸感应布线3的作用能够切换。
此外,也可以在导电布线7(7a、7b、7c、7d)上层叠具有可见光吸收性的无机膜或有机膜。在使用具有可见光吸收性的无机膜的情况下,例如由金属氧化物膜或包括该氧化物膜的多层构造构成无机膜。在使用具有可见光吸收性的有机膜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后述的黑色层作为有机膜。可以将导电布线7(7a、7b、7c、7d)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触摸驱动布线使用,或者,可以将导电布线7(7a、7b、7c、7d)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触摸检测布线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导电布线7(7a、7d)作为触摸驱动布线的情况下,向导电布线7的重置电压Vr的施加和向导电布线7的触摸感应驱动电压Vtouch的施加如后述那样以时分割的方式进行。
另一方面,在使用导电布线7作为触摸检测布线的情况下,触摸感应布线3作为触摸驱动布线发挥功能。在此情况下,触摸感应布线3上被施加触摸感应驱动电压Vtouch,导电布线7上被施加重置电压Vr,导电布线7检测触摸感应信号。
此外,也可以使多个导电布线7中的一部分的布线的电位为浮置电位。此外,当将重置电压的正电压和负电压切换时(例如,将电场发生状态(电场方向)从图12所示的状态向图13所示的状态改变时),也可以将2个导电布线中的一方降低到地电位。重置电压向导电布线7的施加、将导电布线7的电位向浮置电位的变更、或将导电布线7连接到地电位(接地)等的导电布线7的选择可以经由开关元件来进行。
另外,在上述触摸感应中,不需要将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全部的触摸感应布线用在触摸感应动作中。在此情况下,首先,将全部的触摸感应布线划分为多个组。组的数量比全部的触摸感应布线的数量少。构成一个组的布线数例如是6条。这里,在全部的布线(布线数是6条)中,例如选择2条布线(比全部的布线的条数少的条数,2条<6条)。在一个组中,使用所选择的2条布线进行触摸感应,其余的4条的布线的电位被设定为浮置电位(间隔剔除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多个组,所以能够按照如上述那样定义了布线的功能的每个组来进行触摸感应。
接着,对触摸感应的驱动频率进行说明。
例如,在使作为液晶驱动的共通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电位为零伏特的定电位、在多个像素的各个像素中进行点反转驱动的情况下,透明电极在液晶驱动和触摸感应驱动中具有作为电气屏蔽的作用。
在使设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上的触摸感应布线3作为触摸驱动电极发挥功能、使设在阵列基板200上的导电布线7作为触摸检测电极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能够使触摸感应的驱动条件与液晶的驱动条件(频率或电压等)不同。
例如,可以将触摸感应驱动频率设定为60Hz~几十KHz,将液晶驱动的频率设定为0.1Hz~480Hz。在通过有源元件的沟道层由IGZO等的氧化物半导体形成的TFT来进行液晶驱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液晶驱动频率设定为60Hz以下。进而,也可以将触摸驱动和液晶驱动以时分割的方式来进行。
在使设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上的触摸感应布线3或设在阵列基板200上的导电布线7中的某个作为触摸驱动电极(扫描电极)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匹配于被要求的触摸输入的速度来任意地调整对静电电容进行检测的扫描频率。
(3.向导电布线的电压施加及触摸感应动作的时分割驱动)
接着,说明将重置电压Vr向导电布线7施加的定时、和进行触摸感应驱动的定时。
图15是用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1的信号时序图,表示将液晶驱动和触摸感应驱动以时分割的方式进行的情况下的信号等的波形的例子。
图15所示的显示期间是1帧的期间(1F),例如是进行相当于60Hz的影像写入的期间。图15表示在该1帧的期间中、在一像素单位期间中进行白显示(液晶驱动电压,接通)和黑显示(液晶驱动电压,断开)的定时。
在图15中,标号Vg表示向栅极布线15供给的信号(栅极信号)及信号波形。标号Vd表示向源极布线14供给的信号(影像信号)及信号波形。标号Trans表示有源元件28对像素电极17进行影像写入的状态,即表示液晶的透射率。标号Vr表示向导电布线7施加的信号及信号波形。标号Vtouch表示触摸感应驱动电压的信号及信号波形。
在显示单位期间中,向栅极布线15以一定间隔供给2次信号Vg。在经由有源元件28向像素电极17写入影像时,同步于信号Vg的发生,向源极布线14供给信号Vd。由此,有源元件28成为接通(ON)状态,开始对于像素电极17的影像写入。随着液晶分子的取向从垂直取向变化为水平取向,透射率Trans增加。将信号Vd向源极布线14持续供给直到透射率Trans达到一定水平,然后保持白显示。信号Vd的施加时间Dt是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时间。如果透射率Trans达到一定水平,则之后将透射率Trans在白显示稳定期间Wr的期间中维持。之后,如果将重置电压Vr向导电布线7施加,则随着平行于基板面倒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加速地恢复到垂直取向,透射率Trans减小,然后成为黑显示。图15所示的标号Er是黑显示稳定期间,在该期间中,黑显示的透射率稳定。在黑显示稳定期间Er中,信号Vtouch脉冲状地发生,触摸感应驱动电压被向导电布线7施加,触摸感应布线3检测触摸感应信号。另外,在触摸感应布线3作为触摸驱动布线发挥功能的情况下,随着信号Vtouch的发生,触摸感应驱动电压被向触摸感应布线3施加,导电布线7检测触摸感应信号。
另外,白显示稳定期间Wr根据构成有源元件28的沟道层27的半导体材料的种类而不同。例如,在沟道层27由氧化物半导体形成的有源元件28的情况下,信号Vd的施加时间较短就可以,即使是经过施加时间Dt之后,有源元件28也能够良好地保持电压,能够维持较高的透射率。关于信号Vd与透射率Trans的关系在后面叙述。
将重置电压Vr向导电布线7施加的定时是以下的某个定时。
(1)进行了一像素的影像写入后(显示单位期间中的影像显示后)的定时
(2)进行一水平行的影像写入后的定时
(3)进行一垂直行的影像写入后的定时
(4)进行1帧的影像写入后的定时
在以点反转驱动方式使液晶显示装置驱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对像素电极进行影像写入后,向像素电极各自的导电布线7施加重置电压。另外,所谓显示单位期间,在点反转驱动的情况下是包括一像素的写入和重置在内的期间,在一水平行驱动的情况下是包括一水平行的写入和重置在内的期间,在以一画面进行帧反转的情况下是包括一画面的写入和重置在内的期间。
在经过这样的显示单位期间后,并且当液晶驱动电压为断开时,能够设置重置电压Vr的施加定时(在上述液晶驱动电压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上之后,并且当上述液晶驱动电压没有再次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时,对上述导电布线施加电压)。
另外,关于对像素写入影像时发生的噪声的发生频度,例如与以单独像素进行反转的点反转驱动中的发生频度相比,一垂直行反转驱动(列反转驱动)等将像素一起进行的反转驱动中的发生频度变低。
如上述那样,一像素单位期间由白显示(on)的期间及黑显示(off)的期间构成。同步于黑显示(off)的信号,将重置电压Vr向导电布线7施加。图15中,从重置电压Vr被施加到导电布线7后到下个Vg信号发生为止的时间是触摸感应期间Ttouch。关于重置电压向导电布线7的施加定时、源极信号向源极布线的施加定时、以及栅极信号向栅极布线的施加定时,可以使用延迟电路使某个的定时延迟例如20nsec~2msec左右,以使得噪声的发生不与触摸感应叠加。
如果将例如具备由IGZO等的氧化物半导体形成的沟道层的有源元件(薄膜晶体管)和例如具备由非晶硅半导体形成的沟道层的有源元件比较,则在像素(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射率Trans这一点上有较大的差异。
在由氧化物半导体形成的沟道层的情况下,在由有源元件进行影像写入后,透射率Trans如图15所示那样迅速地上升。
另一方面,在由非晶硅半导体形成的沟道层的情况下,在由有源元件进行影像写入后,透射率Trans如图30所示那样缓慢地上升。
因此,在沟道层由非晶硅半导体形成的情况下,晶体管的泄漏电流变大。为了补偿由泄漏电流带来的电压的下降,在白显示稳定期间Wr的期间中需要将信号Vd(液晶驱动电压)向源极布线持续施加。
另一方面,在沟道层由氧化物半导体形成的情况下,与非晶硅半导体相比,泄漏电流低3位数左右,能够进行电压保持。因此,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时间Dt较短就可以。触摸感应期间Ttouch的触摸感应频率需要是比液晶驱动频率高的频率。这是因为,触摸感应的定时是不定期且短时间的。因此,为了避免未检测,触摸感应频率(检测频率)优选的是较高的频率。
通过以较高的频率进行触摸感应驱动、得到触摸感应信号的积分值,能够进行稳定的触摸感应检测。为了使对于触摸感应信号的噪声量变少,优选的是避免在用来对有源元件进行影像写入的液晶驱动电压的接通及断开的紧接着之后的定时检测触摸感应信号。由此,在白显示的透射率稳定的白显示稳定期间Wr、以及黑显示的透射率稳定的黑显示稳定期间Er的期间中,能够进行触摸感应信号的检测。
如图15的时序图所示,在黑显示稳定期间Er中,以较高的频率进行触摸感应信号的检测。在黑显示稳定期间Er中,能够将LED等的背光单元BU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停止。
(触摸感应布线3的变形例)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触摸感应布线3具有在透明基板21上依次层叠着第1黑色层9、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第1金属层5及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的构造。作为触摸感应布线3的变形例,也可以采用在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上设有第2黑色层的构造。
(显示装置基板100的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1具备的显示装置基板100的制造方法。特别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在透明基板21上形成触摸感应布线3的工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将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感应布线3的制造方法和有关上述变形例的触摸感应布线3的制造方法一起说明。
图16A至图16G表示具备触摸感应布线的显示装置基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根据该方法,能够将包含黑色层及金属层的触摸感应布线用相同的线宽形成。
首先,如图16A所示,准备透明基板21。
接着,如图16B所示,在透明基板21的整面上,涂敷使用了碳作为色材的热固化型的黑色涂敷液。然后,对黑色涂敷液实施250°的热处理,进行固膜,形成第1整面黑色层9a。
接着,如图16C所示,在第1整面黑色层9a上,连续成膜由包含氧化锌、氧化铟及氧化锡在内的3元系混合氧化物(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第2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a,第1整面金属层5a,以及由与第2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a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第1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a。
这里,将第2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a、第1整面金属层5a及第1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a以大致覆盖透明基板21的表面的方式成膜。作为成膜装置而使用溅镀装置,维持着真空而将这3个层连续地成膜。
另外,第2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a是在布图工序之后成为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的层。第1整面金属层5a是在布图工序之后成为第1金属层5的层。第1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a是在布图工序之后成为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的层。
构成第2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a及第1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a的氧化锌、氧化铟及氧化锡的组成是以下这样的。此外,构成第1整面金属层5a的铜合金(含铜层)的组成是以下这样的。在以下的组成中,示出混合氧化物中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以下用at%表示),示出不考虑(计数)氧元素而仅考虑(计数)金属元素的值。
第1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a(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的组成是
In:Zn:Sn=88:10:2
即,如果设构成第1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a的全部的金属的量为100%,则In的比例是88%,Zn的比例是10%,Sn的比例是2%。
第2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a(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的组成是
In:Zn:Sn=90:8:2
即,如果设构成第2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a的全部的金属的量为100%,则In的比例是90%,Zn的比例是8%,Sn的比例是2%。
第1整面金属层5a(第1金属层5)的组成是
Cu:Mg=99.5:0.5
即,如果设构成第1整面金属层5a的全部的金属的量为100%,则Cu的比例是99.5%,Mg的比例是0.5%。
可以使第1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a及第2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a中包含的锌(Zn)的量比锡(Sn)的量多。在锡的含有量超过锌含有量的情况下,在湿式蚀刻(在成膜工序后进行的工序)中发生障碍。换言之,在此情况下,含有铜的金属层的蚀刻量比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的蚀刻量高,不能得到希望的蚀刻选择性,在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第1金属层5及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的线宽上容易发生差别。
在上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中,也可以少量添加钛、锆、镁、铝、锗等其他元素。
如图16D所示,在将上述金属层成膜后,在透明基板21上,涂敷含有碳作为主要的色材并且具备碱显影性及感光性的黑色涂敷液。然后,使黑色涂敷液干燥,形成第2整面黑色层19a。第2整面黑色层19a的干燥后的涂敷膜厚为约1.1μm。
在以下的记载中,说明使用了负型的感光性抗蚀剂作为第2整面黑色层19a的例子,但作为第2整面黑色层19a使用的感光性抗蚀剂也可以是正型的感光性抗蚀剂。
接着,准备具有透射率100%的区域、透射率40%的区域及透射率0%的区域的半色调掩模。这里,透射率40%的区域是用来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上形成端子部33的掩模区域,透射率100%的区域是用来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上形成触摸感应布线3的图案的掩模区域。构成该半色调掩模的基板是人工石英基板,上述透射率是以人工石英基板的透射率为参照而得到的透射率。
经由这样的半色调掩模,对成膜了第2整面黑色层19a的透明基板21实施曝光处理。在曝光后,通过将透明基板21进行碱显影,得到具有图16E所示的层叠构造的透明基板21。
如图16E所示,在与半色调掩模的透射率0%的区域(感光性抗蚀剂的曝光部分被显影而被除去)对应的基板区域R1中,第2整面黑色层19a被完全除去,第1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a露出。
在与半色调掩模的透射率100%的区域(感光性抗蚀剂的曝光部分光固化,形成厚膜部分)对应的基板区域R2中,残留许多第2整面黑色层19a。
在与半色调掩模的透射率40%的区域对应的基板区域R3中,第2整面黑色层19a被部分地除去。基板区域R3中的第2整面黑色层19a的厚度比基板区域R2中的第2整面黑色层19a的厚度小。
接着,如图16F所示,将在基板区域R1中在透明基板21上露出的第1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a使用草酸类蚀刻剂进行湿式蚀刻。接着,在基板区域R1中,使用磷酸类蚀刻剂,将第1整面金属层5a湿式蚀刻。进而,在基板区域R1中,使用草酸类蚀刻剂将第2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a湿式蚀刻。由此,第2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a被布图而形成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第1整面金属层5a被布图而形成第1金属层5,第1整面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a被布图而形成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即,形成具有层叠了3个导电层的构造的触摸感应布线3。进而,在基板区域R1中,第1整面黑色层9a的表面露出。
接着,如图16G所示,使用干式蚀刻装置,以在第1整面黑色层9a的厚度上蚀刻0.6μm的条件,对第1整面黑色层9a实施干式蚀刻。由此,第1整面黑色层9a被布图,形成第1黑色层9。由此,形成至少包括第1黑色层9和形成在第1黑色层9上的第1金属层5的触摸感应布线3。
向干式蚀刻装置导入的气体是使用氩气作为基础气体、向基础气体加入了8vol%的氧的混合气体。
通过这样的干式蚀刻,位于端子部33(基板区域R3)的第2整面黑色层19a被完全除去,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在端子部33露出。进而,在布图的触摸感应布线3上、即在基板区域R2中,形成具有约0.5μm厚度的第2黑色层19。由此,形成具有由第1黑色层9和第2黑色层19夹持金属层的构造的触摸感应布线3。
作为实施例,形成了这样的触摸感应布线3,得到了以下的结果。在触摸感应布线3的图案中,其线宽是约3μm。关于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第1金属层5及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的线宽,得到了线宽的误差是±0.2μm以内、但3层的线宽相等的结果。
根据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不需要第1黑色层9与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6、第1金属层5及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的相互的对准(对位)。因此,也可以不考虑显示装置基板的制造中通常要求的±1.5μm的对准余量。因此,能够得到较高的开口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中,例示了在触摸感应布线3上形成第2黑色层19的结构,但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不具备第2黑色层19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由于在透明基板21与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4之间具备第1黑色层9,所以当从观察者方向观察透明基板21时,能够使透明基板21与第1黑色层9之间的界面的光的反射率成为3%以下。因此,从辨识性观点来看实现了良好的结构。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7至图21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
图17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2的俯视图,是从显示装置基板100与液晶层300接触的面朝向显示装置基板100的显示面观察的图。
图18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17所示,构成滤色器的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配置在与多个像素开口部18对应的位置。像素开口部的形状作为一例是平行四边形。作为像素开口部的形状,采用四边形、“く”字形状图案(dog-legged pattern)等的至少2边平行的多边形。
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中,在透明基板21上配设有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在滤色器R、G、B上具备黑矩阵BM(黑矩阵层)。在俯视中,黑矩阵BM位于从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中选择的2个滤色器的边界部。
以将黑矩阵BM、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覆盖的方式形成有透明树脂层1。
透明电极2以在透明树脂层1上具有与X方向平行的条纹图案的方式形成,并且与在X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像素开口部18重叠。在透明电极2上,在相互邻接的像素开口部(具备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之间的位置形成有ITO开口部35。在ITO开口部35中没有形成ITO等的透明电极。ITO开口部35是设在透明电极2上的狭缝,ITO开口部35的中心与像素中央CL一致。
由于透明电极2具有条纹图案,所以在透明树脂层1中,在Y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带状的透明电极2。在相互邻接的透明电极2之间形成有狭缝16。在狭缝16部分处没有形成ITO等的透明电极。在俯视中,在狭缝16中配置有黑矩阵BM及触摸感应布线3。
如图18所示,阵列基板200具备设在第1绝缘层11下的第2绝缘层12、和设在第2绝缘层12与像素电极17(电极部17a、17b)之间的共通电极30。在俯视中,共通电极30具有与像素电极17重叠的重叠部37、和在X方向上从像素电极17的端部17c突出的突出部36(伸出部分)。
电极部17a、位于纸面左侧的突出部36(第1突出部)及位于纸面左侧的重叠部37(第1重叠部),和电极部17b、位于纸面右侧的突出部36(第2突出部)及位于纸面右侧的重叠部37(第2重叠部),相对于像素中央CL线对称地配置。突出部36不仅配设在像素的长边方向,也可以配设在短边方向上。
黑矩阵BM在后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但通过配置在距液晶层300更近的位置,能够减少在黑矩阵BM附近发生的液晶取向不良区域中的杂光或再反射光的泄漏(参照图28)。
液晶层30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具有初始取向是垂直取向的液晶分子。
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2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在第1绝缘层11上形成有多个导电布线7(7a、7b、7c、7d)。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多个导电布线7的功能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图示被施加重置电压的第1导电布线7a及第2导电布线7d,在图18~图21中示出作为虚拟布线的导电布线7b、7c。导电布线7b、7c是电气上浮置的状态(浮置状态)。
在以下的说明中,通过对于导电布线7的电压施加而产生电场,使平行于阵列基板200的基板面而倒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加速地恢复到垂直取向,但仅示出电场的方向,省略了被施加电压的导电布线。另外,被施加重置电压的导电布线7配置在与图18~图21所示的像素邻接的像素中。
图18表示在透明电极2与像素电极17之间没有被施加液晶驱动电压的状态、液晶分子38、39是垂直取向的状态,即黑显示状态。
另一方面,图19是部分地表示在透明电极2与像素电极17之间施加了液晶驱动电压时(液晶驱动电压接通时)的白显示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液晶驱动电压接通时,在像素电极17与透明电极2之间、以及像素电极17与共通电极30之间施加液晶驱动电压。在电压施加时,处于靠近突出部36的位置的液晶分子38起因于在像素电极17与共通电极30之间产生的较强的电场的发生而立即大幅地倒下,被取向为与像素电极17平行。其余的液晶分子39相对于像素中央CL向线对称的方向倒下,以使在突出部36的附近取向的液晶分子38的动作传播。
因此,液晶分子38、39被取向为,从像素中央CL开始成为线对称的排列(排列),确保了较宽的视野。
图20表示在将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对邻接像素的第1导电布线7a及第2导电布线7d施加了重置电压、液晶分子38、39恢复为垂直取向的黑显示的状态。
如果通过重置电压的施加而产生电场(从右侧朝向左侧),则平行于阵列基板200的基板面倒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加速地恢复到垂直取向。结果,液晶显示从白显示变化为黑显示。通过重置电压施加,τoff被较大地缩短。通过τoff的缩短,黑显示稳定期间Er变长,所以在该期间中,也可以将背光单元BU的发光停止。
图21表示在将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对邻接像素的第1导电布线7a及第2导电布线7d施加重置电压、液晶分子38、39恢复为垂直取向的黑显示的状态。但是,在通过重置电压的施加产生的电场的方向这一点上,图21与图20不同。
在图21所示的动作中,能得到与图20同样的效果。进而,通过使图20所示的电场和图21所示的电场交替地产生,能够将储存在液晶单元格内并成为图像的影像残留的原因的电荷中和。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以外,能够通过在像素电极17与共通电极30之间产生的较强的电场,使处于靠近突出部36的位置的液晶分子38立即大幅地倒下。即,能够将液晶驱动电压被施加在液晶分子(液晶层)上时的上升时间(以下称作τon)缩短。进而,能够使液晶层300整体中的液晶分子相对于像素中央CL在线对称的方向上倒下,使在突出部36的附近取向的液晶分子38的动作传播,能够确保较宽的视野。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7及图22至图27说明有关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
图22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CD3的剖视图。
图23是沿着图17所示的E-E’线的剖视图。
在黑矩阵BM相对于滤色器的位置这一点上,第3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22所示,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中,在透明基板21上配设有黑矩阵BM,并且在透明基板21上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以将黑矩阵BM覆盖的方式配设。透明树脂层1形成为将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覆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透明电极2以具有与X方向平行的条纹图案的方式形成在透明树脂层1上。
如图23所示,在黑矩阵BM上且透明电极2的ITO开口部35的位置上设有触摸感应布线3。
与图17同样,阵列基板200具备设在第2绝缘层12与像素电极17(电极部17a、17b)之间的共通电极30。共通电极30具有与像素电极17重叠的重叠部37、和在X方向上从像素电极17的端部17c突出的突出部36(伸出部分)。
液晶层300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具有初始取向是垂直取向的液晶分子。
图22表示在透明电极2与像素电极17之间没有被施加液晶驱动电压的状态、液晶分子38、39是垂直取向的状态,即黑显示状态。
图24是部分地表示在透明电极2与像素电极17之间施加了液晶驱动电压时(液晶驱动电压接通时)的白显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5表示在将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在邻接像素的第1导电布线7a及第2导电布线7d上施加了重置电压、液晶分子38、39恢复为垂直取向的黑显示的状态。
图26表示在将液晶驱动电压的施加刚刚停止后(液晶驱动电压断开时)、在邻接像素的第1导电布线7a及第2导电布线7d上被施加重置电压、液晶分子38、39恢复为垂直取向的黑显示的状态。但是,在通过重置电压的施加产生的电场的方向这一点上,图26与图25不同。
如图24至图26所示,液晶驱动电压施加时的液晶分子38、39的动态和在导电布线7上施加了重置电压时的液晶分子38、39的动态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共通电极30具备突出部36的电极构造使视野角或中间调显示提高。通过对像素电极17的电极部17a、17b与透明电极2之间施加液晶驱动电压,液晶分子38、39倒下,如图24所示那样得到白显示。
在白显示后,通过将液晶驱动电压断开、将重置电压向导电布线7施加,在俯视中,以将液晶层300及源极布线横切的方式产生电场。通过该电场的作用,液晶分子38、39的取向如图25所示那样加速地恢复到垂直取向(初始取向)。
同样,在图24所示的白显示后,通过将液晶驱动电压断开、将重置电压向导电布线7施加,从而以将液晶层300及源极布线横切的方式产生电场。通过该电场的作用,液晶分子38、39的取向如图26所示那样加速地向垂直取向(初始取向)恢复。在图26中,使图25中的重置电压的正电压与负电压反转,将反转后的重置电压施加在导电布线7上。结果,在通过重置电压向导电布线7的施加而产生的电场的朝向这一点上,图25与图26不同。通过图25及图26所示的电场得到的效果与图20及图21的情况相同。
图27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是沿着图17所示的F-F’线的图,是用来说明作为触摸检测布线发挥功能的触摸感应布线3与作为触摸驱动布线发挥功能的导电布线7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图。
参照图27,说明使用导电布线7作为触摸感应布线的触摸感应技术。
如图27所示,以在俯视中与绿滤色器G和蓝滤色器B的边界重叠的方式设有虚拟布线7c,以与蓝滤色器B和红滤色器R的边界重叠的方式设有第2导电布线7d。
通过对第2导电布线7d与触摸感应布线3之间施加触摸感应驱动电压而产生边缘电场。边缘电场的发生状态由电力线31、32表示。静电电容C2被保持在第2导电布线7d与触摸感应布线3之间。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如果手指等的指针向透明基板21接触或接近,则静电电容C2变化,该静电电容的变化作为触摸感应信号被触摸感应布线3检测。另一方面,由于虚拟布线7c具有电气上浮置的电位(浮置电位),所以不发生边缘电场。另外,导电布线7(第2导电布线7d及虚拟布线7c)也可以由铝合金构成。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8说明有关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
图28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28表示的液晶显示装置LCD4与图18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LCD2相比,具备黑矩阵BM接近于液晶层300而配置的显示装置基板100。
具体而言,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中,在透明基板21上配设有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在滤色器R、G、B上设有第2透明树脂层41。进而,在第2透明树脂层41上设有黑矩阵BM。在俯视中,黑矩阵BM位于从红滤色器R、绿滤色器G及蓝滤色器B中选择的2个滤色器的边界部。进而,以将黑矩阵BM覆盖的方式在第2透明树脂层41上设有透明树脂层1(第1透明树脂层)。
此外,黑矩阵BM设在相互邻接的2个像素之间。具体而言,以与位于第1像素和第2像素之间的边界区域对置的方式配置黑矩阵BM,上述第1像素位于图28的中央,上述第2像素位于第1像素的左侧。即,黑矩阵BM配置在俯视时配置有红滤色器R的像素与配置有绿滤色器G的像素之间、以及配置有绿滤色器G的像素与配置有蓝滤色器B的像素之间。换言之,以与位于构成第1像素的像素电极17和构成第2像素的像素电极17之间的边界区域对置的方式,设置有黑矩阵BM。在该边界区域中,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与阵列基板200之间存在液晶层300。此外,在该边界区域中,相比透明电极2与像素电极17对置的区域,液晶驱动时液晶驱动电压没有被充分地施加到液晶层300的液晶分子。即,该边界区域相当于取向不良区域42。在取向不良区域42中,随着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良,由标号43表示的漏光容易透过液晶层300。
在本实施方式中,黑矩阵BM以这样与位于相互邻接的2个像素之间的边界区域即取向不良区域42对置的方式设置。进而,由于黑矩阵BM被设在第2透明树脂层41上,所以与图18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LCD2相比,黑矩阵BM与液晶层300的距离较短。
通过将黑矩阵BM接近于液晶层300配置,能够将经由取向不良区域42射出的漏光43遮光,能够防止显示品质的下降。另一方面,在黑矩阵BM被形成在距取向不良区域42较远的位置处的结构中,漏光43增加,容易发生显示品质的下降。
换言之,从防止漏光43的发生的观点来看,黑矩阵BM的位置优选的是在液晶层300的厚度方向上距液晶层300较近。另外,图28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LCD4的阵列基板200具有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9说明有关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
图29是部分地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图,是表示在一个像素中具备2个有源元件的阵列构造的图。
如图29所示,与像素开口部对应的像素分别具有像素电极17。在像素电极17上,连接着2个TFT、即第1有源元件28及第2有源元件55。在相互邻接的2个像素之间(相互邻接的2个像素开口部之间),设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第1栅极布线15及第2栅极布线40,设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奇数列的源极布线51及偶数列的源极布线52。在源极布线51、52的各自上,连接着构成有源元件的一部分的源极电极。
例如,当影像信号被从影像信号定时控制部121输出并向源极布线输入时,对于奇数列的源极布线51供给负电压作为影像信号,对于偶数列的源极布线52施加正电压作为影像信号。
因此,第2有源元件55具有与影像信号作为负电压被供给的源极布线51电连接的源极电极。第1有源元件28具有与影像信号作为正电压被供给的源极布线52电连接的源极电极。
关于第1栅极布线15及第2栅极布线40,例如按照影像显示的每一帧,向一方的栅极布线施加栅极电压。该栅极电压与奇数列的源极布线51或偶数列的源极布线的某个同步。
在对第1栅极布线15输入了栅极信号的状态下影像信号进入到偶数列的源极布线52时,第1有源元件28进行动作。此时,像素电极17的电位为正。
例如,在下个定时,在对第2栅极布线40输入了栅极信号的状态下影像信号进入到奇数列的源极布线51时,第2有源元件55动作。此时,像素电极17的电位为负。
在图29所示的阵列构造中,通过使用上述那样的TFT动作,能够进行点反转驱动或列反转驱动。在该阵列构造中,能够不使源极布线的输出极性反转而使像素电极17的电位成为正或负。
另外,在以一个有源元件对应于一个像素电极17的方式构成了像素的通常的像素构造中,随着输出反转,功耗增加或发生噪声。另一方面,在图29所示的阵列构造中,能够降低功耗,大幅地削减噪声的发生。因而,能够使触摸感应的灵敏度提高。
通过采用图29所示的阵列构造,能够通过点反转驱动或列反转驱动这样的液晶驱动方法来将像素电极17的电位设定为正或负。此时,设在显示装置基板100上的透明电极2可以设定为零伏特等的定电位。由于不需要使透明电极2的电位变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对于触摸感应驱动的噪声。除此以外,由于能够将源极布线51、52的电位固定为负或正的电位,所以能够抑制将施加到源极布线的信号的极性切换时产生的噪声的发生。
进而,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上述触摸感应功能的情况下,通过将源极布线51、52的电位的极性固定,能够消除对于触摸感应的不良影响。
为了得到较快的响应性,可以通过使用了多个触摸感应布线中的所选择的布线的触摸感应(间隔剔除驱动)来扫描触摸驱动电极。此外,也可以将触摸感应中的驱动电极和检测电极切换,将透明电极作为施加一定的频率下的电压的驱动电极(扫描电极)。
另外,触摸感应或液晶驱动下的向驱动电极施加的电压(交流信号),可以是将正负的电压反转的反转驱动方式。触摸驱动和液晶驱动既可以以时分割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不是时分割的方式。
此外,作为向驱动电极施加的电压(交流信号),通过使施加的交流信号的电压幅度(振幅)变小,能够减轻对液晶显示的影响。
如上述那样,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使导电布线7的电位为定电位的情况下,能够不依赖于液晶的驱动频率及定时而设定触摸感应布线的驱动频率及信号检测的定时。能够将触摸驱动电极的驱动频率设定为与液晶驱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或更高的驱动频率。
通常,液晶驱动的频率为60Hz或该频率的整数倍的驱动频率。通常,触摸感应电极受到伴随着液晶驱动的频率的噪声的影响。进而,通常的家庭电源是50Hz或60Hz的交流电源,触摸感应电极容易拾取从这样的以外部电源动作的电气设备发生的噪声。
因而,通过将触摸驱动的频率设定为从50Hz或60Hz的频率或者从该频率的整数倍稍稍偏移的不同的频率,能够大幅地减小从液晶驱动或外部电子设备发生的噪声的影响。或者,也可以在图15所示的时间轴上使信号的施加定时偏移。偏移量是稍稍的量就可以,例如是从噪声频率±3%~±17%的偏移量就可以,能够减少与噪声频率的干涉。例如,触摸驱动的频率可以从几kHz~几百kHz的范围中选择与上述液晶驱动频率或电源频率不干涉的不同的频率。通过选择与液晶驱动频率或电源频率不干涉的不同的频率,能够减轻例如在点反转驱动中发生的耦合噪声等的噪声的影响。
另外,在进行3D(立体影像)显示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除了通常的二维图像的显示以外,为了三维地显示跟前的图像或处于里侧的图像而需要多个影像信号(例如,右眼用的影像信号和左眼用的影像信号)。因此,液晶驱动的频率需要是例如240Hz或480Hz等的高速驱动及许多的影像信号。
此时,能够使触摸感应驱动的频率与液晶驱动的频率不同的本实施方式的优点变大。例如,通过本实施方式,在3D显示的游戏设备中能够进行高速、高精度的触摸感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游戏设备或现金自动取款机等的手指等的触摸输入频度较高的显示器中也特别有用。也可以将重置电压Vr施加后的黑显示稳定期间Er应用于3D(立体图像)显示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切换时所插入的黑显示。
此外,在触摸感应驱动中,不是将驱动电压向触摸感应布线的全部供给,而通过由间隔剔除驱动进行接触位置的检测,能够减少触摸感应驱动中的功耗。
在上述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将垂直取向的液晶层用纵电场驱动。
作为能够应用到纵电场方式中的液晶驱动方式,可以举出VA(VerticalAlignment)方式、HAN(Hybrid-aligned Nematic)方式、TN(Twisted Nematic)方式、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方式、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方式、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方式、TBA(Transverse Bent Alignment)方式等,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另外,由于在VA模式中能实现良好的常黑显示,所以为了活用黑显示而优选的是采用VA模式。
此外,对垂直取向的液晶进行驱动的VA模式与对水平取向的液晶进行驱动的FFS模式相比,在正面亮度较高及黑显示的黑等级高度的观点上较好。作为在VA模式中使用的液晶材料,优选的是使用可实现具有例如1×1013Ωcm以上的固有电阻率的液晶层的高纯度材料。液晶驱动除了点反转驱动以外,也可以是使作为共通电极的透明电极为定电位的列反转驱动(源极反转驱动)。或者,也可以将使透明电极为定电位的列反转驱动与使透明电极为定电位的点反转驱动组合。
VA等的纵电场方式,由于通过例如帧反转或点反转等的液晶驱动而向像素电极17与透明电极2之间施加正负的液晶驱动电压,所以与FFS相比,嵌入(in-cell)触摸下的静电电容的偏离较少,显示的影像残留较少。除此以外,通过将正负的重置电压的施加在对各个像素的影像写入之后,每当水平行反转或每当一画面的帧反转时就进行,从而在使触摸感应中储存的静电电容的偏离缓和的同时能够使嵌入方式的触摸感应的精度提高。
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应用。作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能够应用的电子设备,可以举出手机、便携型游戏设备、便携信息终端、个人计算机、电子书、摄像机、数字静物摄影机、头戴显示器、导航系统、音响再现系统(汽车音响、数字音频播放器等)、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打印复合机、自动售货机、现金自动存取机(ATM)、个人认证设备、光通信设备等。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使用。
在上述中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它们是本发明的例示性的举例,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定的。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进行追加、省略、置换及其他变更。因而,本发明不应被认为由上述说明限定,而是受权利要求书限制。
标号说明
1 透明树脂层
2 透明电极
3 触摸感应布线(触摸驱动布线、触摸检测布线)
4 第2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
5 第1金属层
6 第1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
7 导电布线
9 黑色层(第1黑色层)
11 第1绝缘层
12 第2绝缘层
13 第3绝缘层
14 源极布线
15 栅极布线(第1栅极布线)
16 狭缝
17 像素电极
17a、17b 电极部(像素电极)
18 像素开口部
19 黑色层(第2黑色层)
21,22 透明基板
23 遮光层(遮光图案)
24 源极电极
25 栅极电极
26 漏极电极
27 沟道层
28 有源元件(第1有源元件)
29 接触孔
30 共通电极
31、32 电力线
33 端子部
38、39 液晶分子
40 第2栅极布线
51 奇数列的源极布线
52 偶数列的源极布线
55 第2有源元件
100 显示装置基板
200 阵列基板
300 液晶层
BM 黑矩阵(黑矩阵层)

Claims (18)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装置基板,具备透明基板、透明树脂层及透明电极,在上述透明基板上依次形成有上述透明树脂层及上述透明电极;
阵列基板,具备多个多边形状的像素开口部、设在上述多个像素开口部的各个像素开口部上的像素电极、源极布线、栅极布线、在剖视中配置在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源极布线之间的第1绝缘层、和导电布线,上述导电布线在俯视中设置在上述第1绝缘层上的上述像素电极被划分的位置处,上述导电布线与上述源极布线平行;
液晶层,被夹持在上述显示装置基板与上述阵列基板之间,包含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并且初始取向是垂直取向;以及
控制部,通过对上述源极布线供给影像信号、与上述影像信号同步地向上述透明电极与上述像素电极之间施加液晶驱动电压,来使上述液晶层驱动,在上述液晶驱动电压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后、且上述液晶驱动电压没有再次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时,向上述导电布线施加电压,由此,使上述导电布线之间产生朝向将俯视中的上述源极布线横切的方向的电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向上述导电布线施加的电压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
上述电压按照影像显示的一定期间被反转为正或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在上述阵列基板的背面或侧面上的背光单元,
当上述导电布线被施加上述电压时,将上述背光单元的发光停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电极具有在俯视中在上述栅极布线所处的部分形成有平行的狭缝的条纹图案,
上述源极布线及上述栅极布线在俯视中正交并形成沿着上述像素开口部的边的矩阵图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在上述透明基板与上述透明树脂层的界面并且设在俯视中的上述透明电极的上述狭缝的位置处的触摸感应布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触摸感应布线由形成在上述透明基板上的黑色层和形成在上述黑色层上的第1金属层构成。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具有检测上述触摸感应布线与上述导电布线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触摸感应功能,
在上述液晶驱动电压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后并且上述液晶驱动电压没有再次被施加到上述像素电极时,对上述触摸感应布线及上述导电布线的一方施加触摸感应驱动电压,经由上述触摸感应布线及上述导电布线的另一方检测触摸感应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电布线上被施加上述触摸感应驱动电压,上述触摸感应布线检测上述触摸感应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电布线包括第2金属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作为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元件,所述有源元件具有电连接在上述源极布线上的源极电极、电连接在上述栅极布线上的栅极电极、和由半导体构成的沟道层;
上述第2金属层的一部分形成将上述沟道层覆盖的遮光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沟道层由氧化物半导体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阵列基板具备设在上述第1绝缘层下的第2绝缘层、和设在上述第2绝缘层与上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共通电极,
上述共通电极具有俯视中与上述像素电极重叠的重叠部、和从上述像素电极的端部突出的突出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装置基板上,在与上述像素开口部对应的位置,至少设有红滤色器、绿滤色器及蓝滤色器的某个。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黑矩阵层,上述黑矩阵层设在上述显示装置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从上述触摸感应布线的位置到上述透明电极的位置为止的某个部位处,对上述像素开口部进行划分。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触摸感应布线中,上述第1金属层是含铜层,
上述触摸感应布线具有上述含铜层被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夹持的结构。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电布线中,上述第2金属层是含铜层;
上述导电布线具有上述含铜层被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夹持的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层是包含氧化锌、氧化铟及氧化锡的复合氧化物。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像素开口部对应的像素分别具备第1有源元件及第2有源元件,
上述第1有源元件具有电连接在影像信号被作为负电压供给的源极布线上的源极电极,
上述第2有源元件具有电连接在影像信号被作为正电压供给的源极布线上的源极电极。
CN201580079463.4A 2015-05-13 2015-05-13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33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3784 WO2016181527A1 (ja) 2015-05-13 2015-05-13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3264A true CN107533264A (zh) 2018-01-02
CN107533264B CN107533264B (zh) 2020-10-02

Family

ID=57216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946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33264B (zh) 2015-05-13 2015-05-13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7115B2 (zh)
JP (1) JP6020743B1 (zh)
KR (1) KR101937076B1 (zh)
CN (1) CN107533264B (zh)
WO (1) WO20161815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3436A (zh) * 2018-07-23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29580B1 (ko) * 2016-01-08 2024-01-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TWI581157B (zh) * 2016-04-20 2017-05-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WO2019200263A1 (en) * 2018-04-13 2019-10-17 Tactual Labs Co. Capacitively coupled conductors
WO2021206084A1 (ja) * 2020-04-06 2021-10-1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11999926A (zh) * 2020-09-10 2020-1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光玻璃
FR3131015B1 (fr) * 2021-12-17 2024-04-05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Dispositif de modulation de phase à cristal liquide
US20230409144A1 (en) * 2022-06-15 2023-12-2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Noise compensation using a spatial noise model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065A (zh) * 1999-07-19 2001-10-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它的驱动方法及其制造方法
JP2004354407A (ja) * 2003-05-26 2004-12-1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30050602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Emma MACPHERSON Terahertz in-plane and terahertz out-of-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evices
CN103430087A (zh) * 2011-03-18 2013-12-04 夏普株式会社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620483A (zh) * 2011-06-27 2014-03-05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03101A (zh) * 2012-05-17 2015-01-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2702A (en) 1975-02-12 1976-08-14 Chindenbifuntanno kaishusochi
JPS5259949A (en) 1975-05-07 1977-05-17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Muddy water treating apparatus
JP2973934B2 (ja) * 1996-07-11 1999-11-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JP3549177B2 (ja) * 1997-10-06 2004-08-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479696B2 (ja) * 1997-12-08 2003-12-15 ビオイ−ハイディス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92801A (ja) * 1999-04-06 2000-10-20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4297574B2 (ja) 1999-11-05 2009-07-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023178A (ja) 2000-07-04 2002-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80013027A1 (en) * 2004-11-05 2008-01-17 Tadashi Kawamur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563366B (zh) 2006-06-09 2022-01-25 苹果公司 触摸屏液晶显示器
US8552989B2 (en) 2006-06-09 2013-10-08 Apple Inc. Integrated display and touch screen
CN104965621B (zh) 2006-06-09 2018-06-12 苹果公司 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US20080167526A1 (en) 2007-01-08 2008-07-10 Crank Justin M Non-Occlusive, Laterally-Constrained Injection Device
JP5660226B2 (ja) 2012-12-27 2015-01-2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製造方法
WO2014181494A1 (ja) * 2013-05-09 2014-11-13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308542B (zh) * 2013-06-19 2018-01-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用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065A (zh) * 1999-07-19 2001-10-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它的驱动方法及其制造方法
JP2004354407A (ja) * 2003-05-26 2004-12-1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430087A (zh) * 2011-03-18 2013-12-04 夏普株式会社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620483A (zh) * 2011-06-27 2014-03-05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30050602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Emma MACPHERSON Terahertz in-plane and terahertz out-of-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evices
CN104303101A (zh) * 2012-05-17 2015-01-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3436A (zh) * 2018-07-23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8873436B (zh) * 2018-07-23 2021-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134647A (ko) 2017-12-06
US10437115B2 (en) 2019-10-08
KR101937076B1 (ko) 2019-01-09
CN107533264B (zh) 2020-10-02
US20180067366A1 (en) 2018-03-08
JP6020743B1 (ja) 2016-11-02
WO2016181527A1 (ja) 2016-11-17
JPWO2016181527A1 (ja) 2017-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505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sensing function and plurality of transparent electrode patterns
US1045222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663586B (zh) 顯示裝置基板、顯示裝置基板的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US1012658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571672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753326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537298B (zh) 黑色电极基板、黑色电极基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29205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8780256A (zh) 显示装置、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08663837A (zh) 触控显示单元、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9073925A (zh) 显示装置
TWI591402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603252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576744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044029A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