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8495A - 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8495A
CN107528495A CN201710874769.XA CN201710874769A CN107528495A CN 107528495 A CN107528495 A CN 107528495A CN 201710874769 A CN201710874769 A CN 201710874769A CN 107528495 A CN107528495 A CN 107528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rtual impedance
pwm inverter
voltage
value
vir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747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8495B (zh
Inventor
胡安平
李官军
杨波
陶以彬
桑丙玉
崔红芬
余豪杰
周晨
庄俊
袁晓冬
陈兵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7108747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284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28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8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wave form or frequency
    • H02M7/539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wave form or frequency by pulse-width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检测PWM逆变器侧电流;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后根据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当PWM逆变器侧电流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且虚拟阻抗控制环节为启动状态时,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本发明解决当PWM逆变器在运行过程中投入冲击性负荷时,由于冲击电流引起过的过流或过压故障等抗扰性及带载能力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逆变技术是利用调制脉冲控制电力电子功率开关器件并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的变流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储能变流、航空航天、船舶等各个领域。逆变技术种类繁多,其中电压源型PWM逆变器是目前使用场合最多、应用最稳定的拓扑电路。
作为交流电源或交流电机驱动电源使用的PWM逆变器,除了具有比较好的性能指标外,还应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能适应多种负载状况,既具有故障保护的功能,又不会因为负载冲击而频繁关机。冲击性负载有很多,且多伴有贮能元件的存在,典型的冲击性负载有:空载变压器、电动机、整流性冲击负载,还有由于负载故障造成的短路情况,这些负载都会造成很大的冲击电流。受功率开关器件容量限制,基于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的PWM逆变器装置(如,但不限于,储能变流器,虚拟同步机等)过载能力较弱。当PWM逆变器投入电机、变压器等冲击性负荷或短路时,短暂的电流冲击会引起装置触发过流或过压故障甚至损毁功率开关器件。通过增加功率开关器件的容量可以提高PWM逆变器的带载能力而有可能承受冲击性负荷的电流冲击,但这需要增加较高的硬件成本。此外,通过在逆变器中串入较大的限流电阻或限流电感也可以将电流限住,但这无疑会增加逆变器的体积、重量和成本,并会降低PWM逆变器的整体效率。在不增加硬件成本,体积重量等前提下,通过优化控制策略,达到提升PWM逆变器装置抗冲击性负荷能力及带载能力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与经济价值。
目前通过软件控制来实现PWM逆变器装置抗冲击性负载的方法有降压法、瞬时封锁脉冲法、以及电流内环限流法等。降压法一般通过检测逆变器输出电流瞬时值,当超过某一阈值时,立即将控制输出电压参考值拉低到某一安全值以降低冲击电流值,并延时一段时间,等冲击电流过后,再恢复输出电压至额定值。降压法需要事先设计好降压值和延时时间,为了适应大的冲击,必须将设定值定得很低,对轻度过载情况而言,这种保护是过度的,而对于像短路这样的冲击则会反复的拉低电压。瞬时封锁脉冲法一般根据输出瞬时电流值超过某一电流阈值时封锁逆变器功率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强行关断功率开关管的开关动作,通过续流回路降低输出电流,躲避冲击电流,当输出电流值降低到某一安全阈值时再重新开启功率开关管的驱动信号,恢复逆变器额定输出电压。这种方法对短时冲击电流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当PWM逆变器发生短路时,输出电压会被立刻拉低至较小值,此时逆变器仍工作在电压环下,由于反馈电压小,容易造成电压环控制器输出饱和,当逆变器退出短路状态时,由于脉冲已封锁,限流电路不再起作用,电压控制器的饱和输出会使逆变器退出短路状态时具有很大的冲击电压。而且采用强行关断功率开关器件驱动脉冲实现限流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畸变严重。电流内环限流法是在PWM逆变器投入冲击性负荷或短路发生时,逆变器输出电压外环控制不再起作用,逆变器直接切换到电流内环控制,并将PWM逆变器工作模式控制在恒流源区域,从而达到限流的目的。但该方法存在控制模式的切换,当PWM逆变器退出电流冲击或短路状态时,饱和的电流控制器切换到电压控制模式时存在电压冲击,并可能诱发逆变器过压保护。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本发明解决当PWM逆变器在运行过程中投入冲击性负荷时,由于冲击电流引起过的过流或过压故障等抗扰性及带载能力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
检测PWM逆变器侧电流;
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后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当PWM逆变器侧电流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且虚拟阻抗控制环节为启动状态时,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
进一步地:所述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后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包括:
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根据短路时的电流突变量计算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
由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表达式、虚拟阻抗值以及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中的任意一个值,得到所述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的另一个值;
根据所述虚拟阻抗的电阻分量、电感分量以及dq坐标变换之后d轴和q轴分量得到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
根据所述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和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计算得到新的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或交流侧;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包括:在直流正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直流负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交流侧,包括:在逆变电路功率回路和滤波电路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滤波电路和变压器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变压器和本地负荷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短路时的电流突变量计算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Zvd为PWM逆变器直流侧虚拟阻抗;Ls为滤波电感,ULs为滤波电感上的压降有效值,UN为逆变器输出额定电压有效值,IdcN为逆变器直流侧额定电流;Udc为直流侧电压;Zva、Zvb和Zvc均为PWM逆变器交流侧虚拟阻抗;Zva=Zvb=Zvc;A为预先设定的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预先设定的阈值A取1.5或2,取值1.5为当PWM逆变器侧电流≥1.5*IdcN时选用过载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作为引入的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取值2为当PWM逆变器侧电流≥2*IdcN时选用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作为引入的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进一步地:所述虚拟阻抗的表达式为:
Zvd=R+jωL
式中:R为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L为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ω为基波角速度,j为复数单位。
进一步地:所述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为:
式中:s为微分算子,id和iq分别为所述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三种方式对应的采样电流经abc/dq坐标变换之后d轴和q轴分量,Δid为当前采样时刻计算得到的id值和前一时刻值id之差,Δiq为当前采样时刻计算得到的iq值和前一时刻值iq之差,Ts为采样周期,R为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L为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环控制输出指令电压表达式为:
式中,Uref为调整前的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U′ref为调整后的在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Uref的基础上减去PWM逆变器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Uz后新的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i为当前采样时刻值电流值;Δi为当前采样时刻值和前一时刻值电流值之差,R为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L为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s为微分算子。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包括:
虚拟阻抗按照预设步长减小,直至减小至小于等于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PWM逆变器侧电流;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环节后根据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PWM逆变器侧电流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且虚拟阻抗控制环节为启动状态时,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根据短路时的电流突变量计算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由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表达式、虚拟阻抗值以及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中的任意一个值,得到所述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的另一个值;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虚拟阻抗的电阻分量、电感分量以及dq坐标变换之后d轴和q轴分量得到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和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计算得到新的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或交流侧;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包括:在直流正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直流负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交流侧,包括:在逆变电路功率回路和滤波电路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滤波电路和变压器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变压器和本地负荷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或含PWM逆变器的电力电子装置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检测PWM逆变器侧电流,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输出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当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并且虚拟阻抗控制环节为启动状态时,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从而避免PWM逆变器或含PWM逆变器的电力电子装置突加冲击性负荷时引起的过流、过压等不必要的停机故障,并对功率开关管起到保护作用,确保PWM逆变器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提高PWM逆变器装置抗扰性及运行可靠性,解决了当PWM逆变器在运行过程中投入冲击性负荷时,由于冲击电流引起过的过流或过压故障等抗扰性及带载能力差的问题。通过本发明可有效避免PWM逆变器突加变压器、电机等冲击性负荷或短路时引起的过流、过压等不必要的停机故障,确保PWM逆变器安全稳定运行,提高PWM逆变器抗扰性及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典型的三相PWM逆变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相PWM逆变器输出直流侧引入虚拟阻抗方式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相PWM逆变器输出直流侧引入虚拟阻抗方式二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直流侧引入虚拟阻抗控制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相PWM逆变器输出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方式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相PWM逆变器输出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方式二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相PWM逆变器输出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方式三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控制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直流侧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程序实施步骤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组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
实施例一、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性负荷能力的控制方法,以解决当PWM逆变器在运行过程中投入冲击性负荷时,由于冲击电流引起过的过流或过压故障等抗扰性及带载能力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提高PWM逆变器或含PWM逆变器的电力电子装置抗冲击能力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包括下述步骤:
检测PWM逆变器侧电流;
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后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当PWM逆变器侧电流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且虚拟阻抗控制环节为启动状态时,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
所述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后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包括:
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根据短路时的电流突变量计算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
由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表达式、虚拟阻抗值以及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中的任意一个值,得到所述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的另一个值;
根据所述虚拟阻抗的电阻分量、电感分量以及dq坐标变换之后d轴和q轴分量得到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
根据所述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和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计算得到新的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或交流侧;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包括:在直流正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直流负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交流侧,包括:在逆变电路功率回路和滤波电路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滤波电路和变压器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变压器和本地负荷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所述根据短路时的电流突变量计算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Zvd为PWM逆变器直流侧虚拟阻抗;Ls为滤波电感,ULs为滤波电感上的压降有效值,UN为逆变器输出额定电压有效值,IdcN为逆变器直流侧额定电流;Udc为直流侧电压;Zva、Zvb和Zvc均为PWM逆变器交流侧虚拟阻抗;Zva=Zvb=Zvc;A为预先设定的阈值,
所述预先设定的阈值A取1.5或2,取值1.5为当PWM逆变器侧电流≥1.5*IdcN时选用过载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作为引入的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取值2为当PWM逆变器侧电流≥2*IdcN时选用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作为引入的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所述虚拟阻抗的表达式为:
Zvd=R+jωL
式中:R为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L为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ω为基波角速度,j为复数单位。
所述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为:
式中:s为微分算子,id和iq分别为所述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三种方式对应的采样电流经abc/dq坐标变换之后d轴和q轴分量,Δid为当前采样时刻计算得到的id值和前一时刻值id之差,Δiq为当前采样时刻计算得到的iq值和前一时刻值iq之差,Ts为采样周期,R为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L为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
所述电压环控制输出指令电压表达式为:
式中,Uref为调整前的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U′ref为调整后的在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Uref的基础上减去PWM逆变器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Uz后新的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Δi为电流值当前采样时刻值和前一时刻值之差,R为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L为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s为微分算子。
所述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包括:
虚拟阻抗按照预设步长减小,直至减小至小于等于0。
通过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或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该阻抗在逆变器中是虚拟的,并不真实存在,而是通过控制算法包含在控制模型当中。引入该虚拟阻抗后,反应在逆变器上的电气特性相当于在直流侧或交流侧引入了限流阻抗。根据虚拟阻抗引入位置的不同,本发明方式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直流侧引入虚拟阻抗包括,但不限于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直流正母线上引入虚拟阻抗Zvd,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在直流负母线上引入虚拟阻抗Zvd,如图3所示。这两种方式具有同样的效果。虚拟阻抗的表达式为:
Zvd=R+jωL (1)
式中:Zvd为在PWM逆变器装置直流侧控制模型中接入的虚拟阻抗值;R为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L为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ω为基波角速度,j为复数单位。
直流侧引入虚拟阻抗后,流经功率开关管的突变电流可以通过虚拟阻抗控制得以抑制,其实现方法是如图4所示,通过在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Uref的基础上减去直流侧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Uz,得到新的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U′ref
上式中,s为微分算子,idc为直流电流值,Δidc为当前采样时刻值和前一时刻值之差。Ts为采样周期。所引入的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R对当前电流值偏大时有抑制效果,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L对当前电流偏差过大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两部分共同作用,可实现对冲击电流的抑制。
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包括,但不限于三种方式,一种是在逆变电路功率回路和滤波电路之间引入虚拟阻抗如图5所示Zva、Zvb、Zvc。第二种方式是在滤波电路和变压器之间(如有变压器)引入虚拟阻抗,如图6所示Zva、Zvb、Zvc。第三种方式是在变压器(如有变压器)和本地负荷之间引入虚拟阻抗,如图7所示Zva、Zvb、Zvc。其中:
Zva=Zvb=Zvc=R+jωL (3)
对于所述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流经功率开关管的突变电流可以通过所述三种虚拟阻抗引入方式得以抑制,其实现方法是如图8所示,通过在调整前的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Uref的基础上减去交流侧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Uz,得到调整后的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U′ref,交流侧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Uz计算如下式:
上式中,s为微分算子,Ts为采样周期。id和iq分别为所述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三种方式对应的采样电流经abc/dq坐标变换之后d轴和q轴分量。以所述第一种方式引入虚拟阻抗为例,对应id和iq计算方式为:
id为值当前采样时刻计算得到的id值和前一时刻值id之差,iq同理。对于按所述第二种和所述第三种方式在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的d轴和q轴电流分量也按此方式进行计算,只需将所述(5)式中的[ia ib ic]分别替换为[iTa iTb iTc]和[iLa iLb iLc]即可。
所述根据短路时的电流突变量计算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Zvd为PWM逆变器直流侧虚拟阻抗;Ls为滤波电感,ULs为滤波电感上的压降有效值,UN为逆变器输出额定电压有效值,IdcN为逆变器直流侧额定电流;Udc为直流侧电压;Zva、Zvb和Zvc均为PWM逆变器交流侧虚拟阻抗;Zva=Zvb=Zvc;A为预先设定的阈值,取1.5或2,取值1.5为当PWM逆变器侧电流≥1.5*IdcN时选用过载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作为引入的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取值2为当PWM逆变器侧电流≥2*IdcN时选用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作为引入的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所述虚拟阻抗的表达式为:
Zvd=R+jωL
式中:R为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L为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ω为基波角速度。
所述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为:
式中:s为微分算子,id和iq分别为所述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三种方式对应的采样电流经abc/dq坐标变换之后d轴和q轴分量,Δid为当前采样时刻计算得到的id值和前一时刻值id之差,Δiq为当前采样时刻计算得到的iq值和前一时刻值iq之差,Ts为采样周期。
所述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表达式为:
式中,Uref为调整前的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U′ref为调整后的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i为电流值当前采样时刻值和前一时刻值之差,所述电流为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
当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输出指令电压,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包括:
虚拟阻抗按照一定步长减小,直至减小至小于等于0。
为实现PWM逆变器抗冲击性能的提高,以直流侧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为例,如图9所示,设计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程序如下:
第一步:检测逆变器直流侧电流idc
第二步:判断idc是否满足1.5倍过载条件:idc≥1.5*IdcN
第三步:如果满足所述第二步,进一步判断idc是否满足2倍过载条件:idc≥2*IdcN
第四步:如果满足所述第三步,选用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作为引入的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第五步:如果不满足所述第三步,选用过载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作为引入的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第六步:在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的基础上,叠加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第七步:如果不满足所述第二步,则输出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
第八步:进一步判断当前是否已触发过虚拟阻抗控制环节:虚拟阻抗控制标志位是否为1?
第九步:如果满足所述第八步,则虚拟阻抗控制环节Zvd按一定步长Zstep减小:Zvd=Zvd–Zstep
第九步:如果虚拟阻抗控制环节Zvd已经减小至小于等于0:Zvd≤0?
第十步:如果满足所述第九步,将虚拟阻抗Zvd=0;同时,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标志位清零:
第十一步:程序结束并进行下一个循环;
第十二步:如果不满足所述第八步,程序结束并进行下一个循环;
第十三步:如果不满足所述第九步,程序结束并进行下一个循环。
图1所示为典型的三相半桥PWM逆变电路原理图。所述三相半桥PWM逆变电路由逆变电路功率开关回路、滤波电路、变压器组成。逆变电路功率回路可以是,但不限于单相半桥、单相全桥、三相全桥、多模块级联桥等其他形式的逆变电路。逆变电路功率开关回路采用全控型功率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MOSFET或IGBT等开关器件实现直流到脉冲交流的变换。滤波电路将含有高频分量的脉冲交流变换成工频交流,滤波电路可以是,但不限于,L型、LC型或LCL型。所得工频交流电经工频变压器输出为本地符合提供交流电力,对于无工频变压器的逆变器,本发明方法同样适用。
当PWM逆变器装置投入冲击性负荷或短路时,控制触发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根据冲击负荷或短路时的电流突变量计算虚拟阻抗值,利用虚拟阻抗分担PWM逆变器装置突加冲击性负荷或短路时由于冲击电流引起的突变电压。
PWM逆变器或含PWM逆变器的电力电子装置虚拟阻抗的选取方法,根据虚拟阻抗引入方式的不同,直流侧和交流侧引入的虚拟阻抗选取有所不同。直流侧虚拟阻抗的选取依据可以(但不限于)根据逆变器考虑1.5倍过载功率及短路情况下的虚拟阻抗选取值,确定直流侧引入虚拟阻抗选取范围:
所述(6)式中,Ls为滤波电感,ULs为滤波电感上的压降有效值,UN为逆变器输出额定电压有效值,IdcN为逆变器直流侧额定电流。在确定完直流侧虚拟阻抗的选取依据后,虚拟阻抗中的电阻R以及电感分量L参数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确定其中一个,从而确定另一个参数。
同理,交流侧虚拟阻抗的选取依据也可以(但不限于)根据逆变器考虑1.5倍过载功率及短路情况下的虚拟阻抗选取值,确定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选取范围,以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方式一为例,确定其选取范围为:
式中:Zva、Zvb和Zvc均为在PWM逆变器装置交流侧控制模型中接入的虚拟阻抗值,Ls为滤波电感,IN为逆变器输出额定电流,ULs为滤波电感上的压降有效值,UN为逆变器输出额定电压有效值。
所述(7)式中,与直流侧引入虚拟阻抗同理,在确定完交流侧虚拟阻抗的选取依据后,虚拟阻抗中的电阻R以及电感分量L参数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确定其中一个,从而确定另一个参数。
通过在直流侧和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当PWM逆变器或含PWM逆变器的电力电子装置突加冲击性负荷或短路时,都可以达到抑制冲击电流的目的。
当冲击电流过后,通过调整虚拟阻抗值至零,恢复额定输出电压,包括:当冲击电流过后,虚拟阻抗可以退出。根据引入虚拟阻抗处的电流值可判断出冲击电流是否已过,如果冲击电流已过,则可将引入的虚拟阻抗逐渐减小至零。从而不影响PWM逆变器冲击电流过后的稳态输出电压。
为保证无冲击性负载投入、无短路发生,正常带载时,PWM逆变器输出额定电压。触发虚拟阻抗控制的条件,过载、短路。
实施例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PWM逆变器侧电流;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环节后根据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PWM逆变器侧电流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且虚拟阻抗控制环节为启动状态时,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根据短路时的电流突变量计算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由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表达式、虚拟阻抗值以及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中的任意一个值,得到所述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的另一个值;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虚拟阻抗的电阻分量、电感分量以及dq坐标变换之后d轴和q轴分量得到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和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计算得到新的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或交流侧;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包括:在直流正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直流负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交流侧,包括:在逆变电路功率回路和滤波电路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滤波电路和变压器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变压器和本地负荷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检测PWM逆变器侧电流;
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后根据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当PWM逆变器侧电流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且虚拟阻抗控制环节为启动状态时,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后根据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包括:
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根据短路时的电流突变量计算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
由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表达式、虚拟阻抗值以及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中的任意一个值,得到所述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的另一个值;
根据所述虚拟阻抗的电阻分量、电感分量以及dq坐标变换之后d轴和q轴分量得到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
根据所述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和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计算得到新的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或交流侧;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包括:在直流正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直流负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交流侧,包括:在逆变电路功率回路和滤波电路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滤波电路和变压器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变压器和本地负荷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短路时的电流突变量计算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Zvd为PWM逆变器直流侧虚拟阻抗;Ls为滤波电感,ULs为滤波电感上的压降有效值,UN为逆变器输出额定电压有效值,IdcN为逆变器直流侧额定电流;Udc为直流侧电压;Zva、Zvb和Zvc均为PWM逆变器交流侧虚拟阻抗;Zva=Zvb=Zvc;A为预先设定的阈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定的阈值A取1.5或2,取值1.5为当PWM逆变器侧电流≥1.5*IdcN时选用过载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作为引入的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取值2为当PWM逆变器侧电流≥2*IdcN时选用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作为引入的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阻抗的表达式为:
Zvd=R+jωL
式中:R为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L为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ω为基波角速度,j为复数单位。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为:
<mrow> <msub> <mi>U</mi> <mi>z</mi> </msub> <mo>=</mo> <msqrt> <mrow> <msup> <msub> <mi>i</mi> <mi>d</mi> </msub> <mn>2</mn> </msup> <mo>+</mo> <msup> <msub> <mi>i</mi> <mi>q</mi> </msub> <mn>2</mn> </msup> </mrow> </msqrt> <mo>*</mo> <mrow> <mo>(</mo> <mi>R</mi> <mo>+</mo> <mi>s</mi> <mi>L</mi> <mo>)</mo> </mrow> <mo>=</mo> <msqrt> <mrow> <msup> <msub> <mi>i</mi> <mi>d</mi> </msub> <mn>2</mn> </msup> <mo>+</mo> <msup> <msub> <mi>i</mi> <mi>q</mi> </msub> <mn>2</mn> </msup> </mrow> </msqrt> <mo>*</mo> <mi>R</mi> <mo>+</mo> <mi>L</mi> <mo>*</mo> <mfrac> <msqrt> <mrow> <msup> <mrow> <mo>(</mo> <msub> <mi>&amp;Delta;i</mi> <mi>d</mi> </msub> <mo>)</mo> </mrow> <mn>2</mn> </msup> <mo>+</mo> <msup> <mrow> <mo>(</mo> <msub> <mi>&amp;Delta;i</mi> <mi>q</mi> </msub> <mo>)</mo> </mrow> <mn>2</mn> </msup> </mrow> </msqrt> <msub> <mi>T</mi> <mi>s</mi> </msub> </mfrac> </mrow>
式中:s为微分算子,id和iq分别为所述交流侧引入虚拟阻抗三种方式对应的采样电流经abc/dq坐标变换之后d轴和q轴分量,Δid为当前采样时刻计算得到的id值和前一时刻值id之差,Δiq为当前采样时刻计算得到的iq值和前一时刻值iq之差,Ts为采样周期,R为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L为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环控制输出指令电压的表达式为:
<mrow> <msubsup> <mi>U</mi> <mrow> <mi>r</mi> <mi>e</mi> <mi>f</mi> </mrow> <mo>&amp;prime;</mo> </msubsup> <mo>=</mo> <msub> <mi>U</mi> <mrow> <mi>r</mi> <mi>e</mi> <mi>f</mi> </mrow> </msub> <mo>-</mo> <mi>i</mi> <mo>*</mo> <mrow> <mo>(</mo> <mi>R</mi> <mo>+</mo> <mi>s</mi> <mi>L</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U</mi> <mrow> <mi>r</mi> <mi>e</mi> <mi>f</mi> </mrow> </msub> <mo>-</mo> <mi>i</mi> <mo>*</mo> <mi>R</mi> <mo>-</mo> <mi>L</mi> <mo>*</mo> <mfrac> <mrow> <mi>&amp;Delta;</mi> <mi>i</mi> </mrow> <msub> <mi>T</mi> <mi>s</mi> </msub>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2</mn> <mo>)</mo> </mrow> </mrow>
式中,Uref为调整前的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U′ref为调整后的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i为当前采样时刻值电流值;Δi为当前采样时刻值和前一时刻值电流值之差,R为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L为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s为微分算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包括:
虚拟阻抗按照预设步长减小,直至减小至小于等于0。
10.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PWM逆变器侧电流;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并在启动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后根据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调整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PWM逆变器侧电流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且虚拟阻抗控制环节为启动状态时,设定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无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当PWM逆变器侧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根据短路时的电流突变量计算短路条件下的虚拟阻抗值;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由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表达式、虚拟阻抗值以及预先设定的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中的任意一个值,得到所述虚拟阻抗中的电阻分量或虚拟阻抗中电感分量的另一个值;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虚拟阻抗的电阻分量、电感分量以及dq坐标变换之后d轴和q轴分量得到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PWM逆变器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和虚拟阻抗所承担的电压,计算得到新的电压环控制指令电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或交流侧;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直流侧,包括:在直流正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直流负母线上接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所述虚拟阻抗控制环节接入在PWM逆变器的交流侧,包括:在逆变电路功率回路和滤波电路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滤波电路和变压器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在有变压器时,在变压器和本地负荷之间引入虚拟阻抗控制环节。
CN201710874769.XA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5284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4769.XA CN107528495B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4769.XA CN107528495B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495A true CN107528495A (zh) 2017-12-29
CN107528495B CN107528495B (zh) 2019-11-08

Family

ID=60737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74769.XA Active CN107528495B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2849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9014A (zh) * 2018-08-22 2020-03-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设备和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125428A1 (zh) 2021-12-27 2023-07-06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变流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US11863112B2 (en) 2019-07-15 2024-01-02 Vestas Wind Systems A/S Power generating unit with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with current limitation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1283A1 (en) * 2003-04-10 2004-10-14 Delta Electronics, Inc. Parallel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510120A (zh) * 2011-11-23 2012-06-20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微网逆变器电压电流双环下垂控制方法
CN103050991A (zh) * 2012-05-30 2013-04-17 合肥工业大学 双馈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控制系统
CN103259268A (zh) * 2013-04-24 2013-08-2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微网无功-电压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80843A (zh) * 2013-04-27 2013-09-0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不等容逆变器并联运行负荷分担的控制方法
CN104716886A (zh) * 2015-03-31 2015-06-17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虚拟阻抗电压型变流器虚拟同步电机控制方法
CN105634257A (zh) * 2015-01-30 2016-06-0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mmc直流侧故障电流抑制方法
CN105634258A (zh) * 2015-01-30 2016-06-0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mmc交流侧故障电流抑制方法
CN105811421A (zh) * 2016-03-17 2016-07-2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基于改进型下垂控制的微电网辅助主从控制方法
CN106655272A (zh) * 2017-01-16 2017-05-10 湖南大学 抑制故障瞬时冲击电流型虚拟同步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1283A1 (en) * 2003-04-10 2004-10-14 Delta Electronics, Inc. Parallel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510120A (zh) * 2011-11-23 2012-06-20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微网逆变器电压电流双环下垂控制方法
CN103050991A (zh) * 2012-05-30 2013-04-17 合肥工业大学 双馈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控制系统
CN103259268A (zh) * 2013-04-24 2013-08-2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微网无功-电压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80843A (zh) * 2013-04-27 2013-09-0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不等容逆变器并联运行负荷分担的控制方法
CN105634257A (zh) * 2015-01-30 2016-06-0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mmc直流侧故障电流抑制方法
CN105634258A (zh) * 2015-01-30 2016-06-0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mmc交流侧故障电流抑制方法
CN104716886A (zh) * 2015-03-31 2015-06-17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虚拟阻抗电压型变流器虚拟同步电机控制方法
CN105811421A (zh) * 2016-03-17 2016-07-2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基于改进型下垂控制的微电网辅助主从控制方法
CN106655272A (zh) * 2017-01-16 2017-05-10 湖南大学 抑制故障瞬时冲击电流型虚拟同步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帆等: "基于虚拟阻抗的MMC交、直流侧故障过电流抑制方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9014A (zh) * 2018-08-22 2020-03-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设备和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59014B (zh) * 2018-08-22 2021-12-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设备和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863112B2 (en) 2019-07-15 2024-01-02 Vestas Wind Systems A/S Power generating unit with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with current limitation
WO2023125428A1 (zh) 2021-12-27 2023-07-06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变流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495B (zh) 2019-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g et al. A series-dynamic-resistor-based converter protection scheme for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uring various fault conditions
US8902616B2 (en) Active front end power converter with diagnostic and failure prevention using peak detector with decay
CN107017763A (zh) 用来保护功率转换器布置的方法和具有保护装置的功率转换器布置
CN107528495A (zh) 一种提高pwm逆变器抗冲击能力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376998A (zh) 计及虚拟同步机饱和特性的对称故障暂态控制方法
WO2022078521A1 (zh) 一种机车四象限变流器负载突变复合检测及控制方法
CN103311957A (zh) 一种网侧变流器控制方法和系统
EP2811644B1 (en) Motor control device
CN102223126A (zh) 用于风力发电低电压穿越的变电阻Crowbar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10620497A (zh) 抑制三相pwm整流器启动冲击电流的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04410098B (zh) 双馈异步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78736A (zh) 基于动态矢量限幅的变流器限流保护的控制方法及变流器
CN102315651B (zh) 撬棒电路及双馈型感应发电机穿越电网故障的装置及方法
Qiu et al. High performance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fed induction motor drive with minimal harmonic distortion
CN104184343B (zh) 可控硅整流回馈装置
CN105226658B (zh)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峰值电流限制方法
JP6448757B2 (ja) インバータ制御方法
JP6258806B2 (ja) 系統連系用電力変換装置
EP4318935A1 (en) Soft starter control method capable of controlling low-speed forward rotation and low-speed backward rotation of motor
CN107196496B (zh) Pwm整流器的矢量型软启动方法
JP3462347B2 (ja) 可変速発電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JP4449283B2 (ja) Pwmイ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
JP745225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2916441B (zh) 电网电压对称跌落时双馈电机低电压穿越的分段控制方法
CN114024294B (zh) 适用于半桥型mmc的虚拟-实体综合限流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