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3276A - 温拌彩色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温拌彩色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13276A
CN107513276A CN201610433028.3A CN201610433028A CN107513276A CN 107513276 A CN107513276 A CN 107513276A CN 201610433028 A CN201610433028 A CN 201610433028A CN 107513276 A CN107513276 A CN 107513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m mix
warm
temperature
asphalt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330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杰
孙剑锋
陈保莲
张志银
徐青柏
范思远
张静
宁爱民
李志军
程国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4330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132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13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32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1/00Compositions of oils, fats or wax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73/00Recovery or refining of mineral waxes, e.g. montan wax
    • C10G73/36Recovery of petroleum waxes from other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oil in minor proportions, from concentrates or from residues; De-oiling, sw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73/00Recovery or refining of mineral waxes, e.g. montan wax
    • C10G73/42Refining of petroleum wax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拌彩色合成沥青。所述沥青包括温拌剂、合成沥青和着色剂。所述温拌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以F‑T合成产物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转化;加氢产物再经“发汗”工艺得到所述的温拌剂。在“发汗”过程中利用气流通过物料层携带出液态组分,增强了固态组分和液态组分的分离效果并加快了分离速度,同时利用无机盐分解产生气体在物料层中形成微小空间,有利于液态组分的快速流出。本发明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不仅使用温度低,还可提高沥青的热稳定性,改善抗热老化性能,使彩色沥青路面色泽鲜艳并延长彩色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温拌彩色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 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拌沥青,具体地是一种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油工业及基础材料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路面尤其是公园、人行步道等要求彩色化,用彩色沥青路面代替黑色沥青路面,美化环境。但是由于以往的彩色沥青混合料生产及施工时温度较高,容易引起如下不良现象:一是污染空气,施工时影响居民生活环境;二是浪费能源;三是会影响彩色沥青路面的色泽;四是容易引起彩色沥青发生热老化或高温裂解,引起性能变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温拌技术,降低彩色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生产和施工温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蒸发残留物含量较高的乳化沥青,在80℃~120℃温度下与石料拌合,该方式较热拌沥青的温度低约30℃~50℃;二是在拌制混合料时把水(或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与沥青同时加入拌合罐中,由于水的存在,使沥青发泡,达到降粘效果。但上述两种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容易引起设备腐蚀,还经常会发生石粉结团甚至造成拌合设备堵塞问题,给生产带来不便。此外,由于剩余未挥发的水分保留在混合料中,会影响混合料初期性能。第三种方法是预先将温拌剂添加到沥青中,然后采取与通常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同样的生产方式,便于操作,容易被生产单位所接受。该种方法通过预先在沥青中添加温拌剂,降低了沥青的高温粘度,改变了沥青的粘温曲线,从而降低了沥青与石料的拌合温度,达到温拌效果。但目前所用的温拌剂在降低沥青高温粘度的同时,通常也会引起沥青60℃粘度的减小,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受到损失。
CN200880116167.7(包括增粘剂的用于“温拌”的沥青改性剂)利用表面活性剂组分、蜡组分、树脂组分制备了沥青温拌剂。其利用表面活性剂组分的润滑作用起到温拌效果;蜡组分(植物蜡、动物蜡、矿物蜡、酰胺蜡、氧化蜡等)和树脂组分起到增粘效果,以弥补由于上述表面活性剂组分引起的沥青粘度的损失。该专利所用的组分过多,而且很容易降低沥青的60℃粘度,影响沥青的高温稳定性,还会降低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虽然添加的树脂组分如松香、酚醛树脂等可弥补由于上述表面活性剂组分引起的沥青粘度的损失,但树脂组分与沥青的相容性不好,长时间储存时容易引起沥青分层。
CN201010558295.6(一种沥青混合料温拌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F-T蜡、增塑剂、多元酸、合成树脂、聚酯化合物制备温拌改性剂,其中F-T蜡用于降低沥青粘度,其碳原子数在40~80之间(优选45~70之间)、正构烷烃比例大于80%(优选85%~95%之间)、酸值0~1(优选0~0.5之间)、熔点在55℃~120℃之间(优选70~110℃之间)。该专利未介绍F-T蜡原料的来源,且从实施例中F-T蜡原料针入度(25℃)只有53.2 dmm看,该F-T蜡原料中含有较多的低分子量组分,这种F-T蜡原料会降低沥青产品60℃粘度。
CN201110443825.7公开了一种温拌沥青组合物,由91~94质量%的沥青、3~5质量%热塑性弹性体、2~4质量%的接枝率为4~10质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MA-g-PE)、0.1~1质量%的操作油,该组合物在135℃下的粘度不超过700cp,该组合物同时满足高温抗塑性变形和低温抗裂的要求。但是该沥青组合物的135℃粘度仍很大,实施例中的135℃粘度为675 cp和690 cp,而且也没有给出基质沥青的135℃粘度和作为比较的未加MA-g-PE时的沥青粘度,无法知道拌合温度究竟降低了多少,仅从给出的135℃粘度值来看,并未达到温拌效果。
CN201010167080.1公开了一种橡胶改性沥青温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温拌剂的组成按质量份数为:水100份、脂肪醇硫酸钠5~30份、软脂酸15~30份、油酸5~3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0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15份、咪唑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ODD10~30份。制备方法是在65℃的水中一次加入脂肪醇硫酸钠、软脂酸、油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咪唑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ODD,搅拌15分钟,得到温拌剂。使用后可降低使用沥青温度30℃。然而,该温拌剂添加了大量的酸和表面活性剂,会腐蚀设备,而且在降低沥青使用温度的同时,也会使沥青的软化点和60℃粘度降低,使高温稳定性受到损失。
现有温拌沥青制备过程中,在降低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的同时,通常会降低沥青的60℃粘度或延伸度,从而影响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或低温抗开裂性能。如何采用一种特殊的温拌剂,在降低沥青拌合及成型温度的同时而不影响其高、低温使用性能,成为目前研制温拌沥青的一个热点问题。
CN201510022090.9公开了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用的温拌剂是以高分子烷烃和芳烃油为原料,并添加卤素和催化剂制备得到的。尽管该专利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在制备温拌剂过程中,由于中间体的反应温度低,并缺少催化剂,反应速度较慢,中间体活性较低,影响了中间体与芳烃油的反应程度,反应深度也不容易控制,得到的温拌剂性质不稳定,影响了在沥青中的应用效果。此外,该温拌剂制备过程较为复杂,将该温拌剂用于沥青中,还出现了抗老化性能较差的问题。
费-托(F-T)合成技术是1923年发明的,主要包括高温合成技术和低温合成技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F-T合成工艺及催化剂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F-T合成产品日益丰富。F-T合成产物化学组成中以正构烷烃为主,有少量异构烷烃,其熔融粘度低、固态下结晶度高,可以制备高熔点、高硬度的蜡产品,但F-T合成产物中含有较多的烯烃和含氧化合物,并且碳数分布很宽。目前通常以F-T合成的蜡油组分直接用作F-T蜡使用。
在蜡产品生产工艺方面,常用的分离加工手段主要有蒸馏、溶剂分离、发汗分离等。
蒸馏是利用不同烃类的沸点不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减小蒸馏的沸程可以有效降低产物碳分布的宽度,但是蒸馏过程需要将原料加热到沸点以上,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熔点在70℃以上的烃类的沸点在500℃(常压)以上,采用蒸馏进行分离时效率大大下降。
溶剂分离方法是利用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可以有效提高产物中的正构烷烃含量,但对碳分布的宽窄影响不大,同时溶剂分离工艺生产设备投资大;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溶剂,回收溶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溶剂中含有苯系物,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溶剂易燃,容易造成生产事故。
发汗分离方法是利用蜡中各种组分熔点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离提纯的。蜡中各种组分的分子量和结构的不同都会使其熔点不同。同为正构烷烃时,分子量较大的正构烷烃的熔点较高,而分子量较小的正构烷烃的熔点较低;分子量相同时,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的熔点要低于正构烷烃,且异构程度越高熔点就越低。
与蒸馏方法相比,由于各种烃类的熔点温度远低于沸点温度,所以发汗分离过程的能耗远低于蒸馏分离;与溶剂分离方法相比,发汗分离过程不使用溶剂,所以发汗分离过程安全、节能且对环境无影响。
普通的发汗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工作:垫水(用水充满发汗装置皿板下部空间)后装料(原料加热至熔点以上呈液态时装入发汗装置);(2)结晶:将原料以不大于4℃/h的降温速率缓慢冷却到其熔点以下10℃~20℃。在冷却过程中,各种组分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结晶形成固体;(3)发汗:当物料温度达到预设的降温终止温度之后,放掉垫水;再将原料缓慢地加热到预设的发汗终止温度。在发汗过程中,各种组分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先后熔化成液态并流出(蜡下),最后得到的固态剩余物(蜡上)就是高熔点、低含油、窄碳数分布的蜡;继续升高温度,以熔化取出蜡上,即为粗产品;(4)精制:通常采用白土精制(将粗产品熔化后升温至预定温度,加入白土并恒温搅拌至预定时间后过滤);再经成型、包装即为目的产品。
对普通发汗分离方法,在升温发汗过程中固态组分(较高熔点的蜡)和液态组分(油和较低熔点的蜡)虽然分别处于固体和液体两种相态,但是也很难完全分离。为使最终产品的含油量符合要求,通常采用延长发汗时间和提高发汗终止温度的方法,但这样会导致生产周期长且产品收率下降。
普通发汗分离工艺可以生产熔点在40℃~60℃的固态下具有粗大片状结晶结构的皂用蜡和低熔点石蜡,不适宜生产熔点在70℃以上的蜡产品。试验表明,普通发汗工艺生产熔点在70℃左右的蜡产品时,发汗后期蜡上的碳分布宽度和含油量与收率无关,即蜡上的碳分布宽度和含油量不随收率的下降而下降,所以至今未见以发汗分离工艺生产熔点在70℃左右的蜡产品的报导。
与溶剂分离工艺相比,发汗分离工艺是间歇操作,且产品收率较低、生产周期较长,但是发汗工艺具有投资少、生产过程简单、操作费用低、生产过程安全、节能且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目前仍有部分厂家在使用该方法生产皂用蜡产品。
多年来,发汗分离方法在生产设备和工艺方面得到了一些发展,如CN89214332(立式方形多段隔板发汗罐)、CN94223980.6(皿式发汗装置)、CN98233254.8(石蜡发汗罐)、CN200920033500.X(新型石蜡发汗罐)、CN201210508905.0(一种高效石蜡发汗装置)、CN201320127680.4(管式石蜡脱油装置)等,在发汗生产设备上作了改进;CN91206202(一种高效石蜡发汗罐)在发汗分离工艺上作了改进,但这些改进仍不能生产熔点在70℃以上的蜡产品。
发汗分离工艺是目前已知用于工业规模生产石油蜡产品的唯一无溶剂分离方法,在提倡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今天,采用发汗分离工艺生产在降低沥青高温粘度的同时不影响其高温使用性能的沥青温拌剂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
CN102093731B和CN102199018 B分别公开了一种彩色沥青温拌剂和温拌彩色沥青胶结料的制备工艺。所述的温拌剂是利用重量比48%-49%的聚乙烯蜡、48%-49%的硬脂酸钙、2%-4%二氧化硅,经挤出机造粒而成。温拌彩色沥青胶结料是由重量比46%-52.5%的糠醛抽出油、3-4%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35-40%的石油树脂、0.5-1%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聚酰胺、6%的上述温拌剂,混合搅拌剪切而成。其中的聚乙烯蜡未经预处理,其中的轻组分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彩色沥青胶结料的制备温度也比较高(为不低于170℃),搅拌时间也较长(为7小时),然后再还要进行剪切。一般而言,温度超过160℃就会容易引起彩色沥青发生热老化,甚至高温裂解,从而影响彩色沥青的色泽和使用寿命,长时间高温下进行操作会使该现象加剧。所以存在一定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彩色沥青混合料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拌彩色合成沥青混合料,使用自制温拌剂,能够明显降低彩色合成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生产和使用温度,减轻彩色合成沥青及其混合料在生产和使用中引起的空气污染,同时还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改善抗热老化性能。使彩色沥青路面色泽鲜艳并延长彩色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温拌彩色合成沥青,所述沥青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温拌剂 1~7份;
合成沥青 88~97份;
着色剂 2~5份;
所述的温拌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一)加氢转化:F-T合成产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转化,将其中的烯烃和含氧化合物转化为正构烷烃;
(二)发汗:包括以下过程
(1)装料:以(一)得到的加氢转化产物为原料,加热熔化后装入发汗装置;
(2)降温-恒温结晶:以2.0℃/h~4.0℃/h的速率将物料降温至原料滴熔点以下5℃~30℃的终止温度,并恒温一段时间;
(3)升温-恒温发汗:以1.5℃/h~3.5℃/h的速率升温;发汗装置内的物料达到预定温度并恒温一段时间后停止发汗;在发汗过程中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
(4)精制:将发汗装置内剩余的固态组分放出,进行精制得到所述的沥青温拌剂。
本发明中,所述的F-T合成产物,其正构烷烃重量含量要求在85%以上;优选正构烷烃含量为95%以上的F-T合成产物作为原料。
本发明中,过程(一)所述的加氢转化过程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其操作条件为:反应压力3~10MPa、反应温度150℃~300℃、液时体积空速0.2~2.0 h-1、氢液体积比100~1000:1,氢液体积比优选为300~800:1。加氢转化催化剂可以为Ni/Al2O3、W-Ni/Al2O3、Mo-Ni/Al2O3或W-Mo-Ni/Al2O3催化剂等。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组分以氧化物计的重量含量为20%~70%。加氢转化催化剂可以选择已有的商业催化剂,也可以按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催化剂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将活性金属氧化物进行还原或硫化,以提高催化剂活性。
本发明中,优选在原料加热熔化后在压力条件下掺入可分解生成气体的无机盐粉末,所述的压力(表压)一般为0.5~15.0个大气压,优选为1.0~8.0个大气压。所述的无机盐粉末在发汗过程中,因受热可以缓慢分解释放出气体且自身及分解产物均易溶于水,可以是铵盐、碳酸盐、碳酸氢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无机盐粉末的粒度为50~500目,加入量占发汗原料的0.2%~3.0%。在结晶的恒温过程及发汗过程中吸收无机盐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在精制过程中可以采用水洗方式去除未反应的无机盐和分解产物。
本发明中,所述的发汗装置是发汗皿,并在物料上方增加可拆卸的密封系统及加压装置,以在步骤(1)装料过程和步骤(2)结晶的降温过程中抑制无机盐分解产生的气体逸出物料层。所述的压力(表压)为0.5~15.0个大气压,优选为1.0~8.0个大气压。
本发明中,所述的发汗皿在物料上方增加加压装置和/或在物料下方增加真空装置。在步骤(3)发汗过程中,所述的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采用在物料上方增加气压和/或在物料下方降低气压,使物料上、下方形成压力差实现。所述的压力差一般为0.1~5.0个大气压,优选为0.2~2.0个大气压,以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结晶的降温速率优选2.5℃/h~3.5℃/h。所述的降温终止温度优选为原料滴熔点以下10℃~20℃。所述的降温至终止温度后,增加恒温阶段以使固体结晶更充分,结晶过程恒温阶段的时间为1.0~3.0小时。结晶过程恒温的同时逐渐降低压力至常压,降压速率为0.3~8.0个大气压/小时。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的发汗过程的升温速率优选2.0℃/h~3.0℃/h;所述升温的预定温度为目的产品滴熔点-10℃~目的产品滴熔点;所述的升温至预设温度后,增加恒温阶段以使固态组分与液态组分充分分离,恒温阶段的时间为1.0~5.0小时。
本发明中,所述物料的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可以通过空气浴、水浴、油浴或者其它可行的方式进行控制,优选采用水浴或油浴。采用水浴或油浴方式控制物料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时,可在发汗皿外增加夹套,夹套与可移动盘管及循环系统相连,夹套、盘管等可使物料升/降温过程更快、物料温度更均匀;循环系统具有程序降温/加热功能,循环系统加入水或导热油等物质作为循环介质。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发汗过程的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可以在发汗过程任意阶段实施,优选在发汗初期实施。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发汗过程的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是采用在物料上方增加气压实现的,如可在物料上方施加0.2~2.0个大气压(表压)的压力,而物料下方保持为常压。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发汗过程的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是采用在物料层下方降低气压实现的,如可在物料上方保持常压,而在物料下方维持-0.2~-1.0个大气压(表压)的压力。
本发明中,所述的发汗装置还可以连接吸收系统,以在步骤(2)结晶的恒温过程及步骤(3)发汗过程中吸收无机盐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吸收系统采用液体吸收方式。
分析表明,F-T合成产物中不含硫、氮、芳烃等杂质,经精制容易达到很高的纯度;低温F-T合成产物的化学组成中以正构烷烃为主且分布很宽,并含有少量的烯烃和含氧化合物。这种产物的熔融粘度低,这对将其作为沥青温拌剂是有益的,但是由于存在烯烃组分会使沥青高温稳定性能变差;含氧化合物有特殊的气味;大量低熔点组分使其在沥青产品中使用时会降低沥青的60℃粘度,影响高温稳定性。因此,F-T合成产物不适宜直接用作沥青温拌剂。
发汗分离方法是利用各种组分的熔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针对发汗过程的研究表明,发汗过程中液态组分是顺着结晶部分逐渐排出,类似于液体在毛细管中流动的情况。但是对于熔点在70℃左右的高熔点蜡,由于原料化学组成复杂,导致结晶时晶体结构细小致密,对液态组分的排出形成了滤流阻力,这就造成仅靠重力自然分离的普通发汗过程中固态组分与液态组分难以完全分离,因此普通发汗分离工艺不能生产熔点在70℃以上的蜡产品。
本发明为了生产沥青温拌剂,通过对F-T合成产物的组成的深入研究,针对F-T合成产物含有一定量的烯烃和含氧化合物,且含有大量低熔点组分是造成F-T合成产物不适宜直接用作沥青温拌剂的原因,通过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将F-T合成产物中的烯烃和含氧化合物等非适宜组分转化为正构烷烃。通过对普通发汗过程的深入研究,针对固态组分与液态组分难以分离原因,在发汗过程中采用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并在结晶过程和发汗过程中增加恒温阶段;同时还优选原料加热熔化后在压力条件下掺入可分解生成气体的无机盐粉末,这些措施有效地将液态组分与固态组分分离,去除F-T合成产物中的低熔点组分,使产物适于用作沥青温拌剂。
针对发汗过程中固态组分与液态组分难以分离的原因,通过在发汗过程中采用气流通过物料层,携带出液态组分,强制液态组分与固态组分的分离,增强了分离效果并加快了分离速度;同时优选原料加热熔化后在压力条件下掺入可分解生成气体的无机盐粉末,这些物质因粒度较小而在液态的物料中缓慢沉降,可以较均匀地分布在物料中。保持压力条件下将原料冷却至熔点以下10℃~15℃,并恒温1.0h~3.0h以使物料结晶更充分;同时在低温恒温过程中逐渐降低压力至常压。原料降温至滴熔点以下后至发汗过程终止的时间里物料处于较软的固体状态,此过程中无机盐缓慢分解释放出的气体,会在物料内形成微小气泡,这些微小气泡形成的空间在发汗过程中易于在物料中形成若干细小的通道,从而有利于发汗过程中液态组分的排出。再辅以结晶过程的恒温阶段使固体结晶更充分,以及发汗过程的恒温阶段使液态组分与固态组分分离更充分等方法,使得发汗工艺可以生产不含有低熔点组分的沥青温拌剂。
所述合成沥青是25℃针入度为60~100 dmm的利用合成方法得到的沥青。
所述合成沥青由树脂、聚合物、芳烃油并采用合成方法得到的。
所述的树脂为有机硅树脂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所述的聚合物选自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型嵌段共聚物(SEPS)、丁苯橡胶(SBR)、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芳烃油为开口闪点高于170℃、芳香烃含量大于70%的芳烃油。
所述的着色剂既可以是有机着色剂,也可以是无机着色剂,颜色可根据工程要求任意选择,包括大红、桃红、玫红、品红、枣红、橙、黄、金黄、深黄、艳绿、深绿、橄榄绿、草绿、翠蓝、深蓝、紫、红棕、深棕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着色剂的添加量可根据工程对路面色泽的要求进行随意调整。
本方法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温拌彩色合成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合成沥青加热至130℃~150℃,一边搅拌一边添加温拌剂,然后添加着色剂,搅拌均匀得到所述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加入温拌剂和着色剂后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min。
其中所述合成沥青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的芳烃油加热到130℃~150℃,然后边搅拌,边添加所述的树脂,待所加树脂全部融化后,添加所述的聚合物,搅拌均匀;然后通过胶体磨进行研磨,直至肉眼无可见颗粒状物为止;边搅拌,边恒温养生发育3~5小时,恒温养生发育温度为130℃~150℃。
在制备合成沥青过程中,芳烃油、树脂、聚合物的添加比例,按照重量比分别为:50%~60%、30%~40%、10%~20%。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温拌彩色合成沥青的混合料。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以混合料总质量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温拌彩色沥青 4.0~6.0份;
矿粉 1.0~3.0份;
集料 91.0~95.0份。
进一步的,所述集料选自石灰岩、玄武岩、安山岩或花岗岩集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集料的配比符合密级配AC-10、AC-13、AC-16或AC-20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矿粉是由矿石研磨而成,其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所占比例按质量分数计大于7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搅拌釜和集料分别加热到130℃~150℃,将集料、矿粉同时添加到搅拌釜中,搅拌均匀;
②把温拌彩色沥青加热到130℃~150℃,然后添加到搅拌釜中,与集料、矿粉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所述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
进一步地,步骤①中将集料、矿粉添加到搅拌釜中,搅拌时间为10~20秒;步骤②添加温拌彩色沥青后搅拌时间为7~15秒,拌合温度为130℃~150℃。
本发明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自制的温拌剂,在制备温拌剂时,发汗过程中采用气流通过物料层,携带出液态组分,增强了液态组分与固态组分的分离效果并加快了分离速度;同时利用无机盐分解产生的气体在物料层中形成微小空间,也有利于液态组分的快速流出。得到的温拌剂不仅对沥青具有温拌效果,而且还兼顾了沥青的高温性能,提高了沥青的热稳定性。
2、本发明温拌彩色合成沥青通过加入自制温拌剂,使得彩色沥青的生产及使用温度降低,因而节省能源,减少了有害气体的发生量,有利于环保。同时还减缓了沥青的热老化,使彩色沥青路面色泽鲜艳并延长彩色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下述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涉及的%为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1
(A)制备温拌剂
包括(一)加氢转化和(二)发汗两部分。
(一)加氢转化
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低温F-T合成实验装置的蜡油产物(正构烷烃含量为95.5wt%;滴熔点86.2℃;针入度(25℃)55 dmm)为原料,在FHJ-2催化剂(一种Ni/Al2O3商业催化剂,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以氧化物计活性金属含量为40%,催化剂在使用前进行常规还原处理)作用下,在反应压力6.5MPa、反应温度220℃、体积空速1.0h-1 和氢液体积比500:1的条件下进行加氢以转化其中的烯烃和含氧化合物。
加氢产物性质:正构烷烃重量含量97.36%;滴熔点85.0℃;针入度(25℃)57dmm;色谱—质谱分析,未检出醇、烯、酸等物质。
从色谱—质谱分析未检出醇、烯、酸等物质可以看出原料中的含氧化合物已脱除;从针入度(25℃)57dmm可以看出加氢产物中含有大量低熔点物质。
(二)发汗
本部分包括:(1)准备工作、(2)降温—恒温结晶、(3)升温—恒温发汗、(4)产品精制等过程。
(1)准备工作
将发汗皿夹套和可移动盘管与循环系统连接,将盘管固定在发汗皿上;以导热油为介质;启动循环系统的加热功能,使导热油升温至90℃。发汗皿皿板下方垫水。
安装发汗皿上部的密封系统并与加压缓冲罐和压缩机连接好;在发汗皿下部安装减压缓冲罐并连接真空泵;启动压缩机并保持加压缓冲罐内压力稳定在3.8~4.0个大气压(表压)。
以(一)中加氢产物为原料,加热至90℃熔化后在3.8~4.0个大气压(表压)下加入发汗皿。
(2)降温—恒温结晶
启动循环系统的制冷功能,以2.5℃/h的降温速率使物料温度下降至75.0℃并恒温2.0小时以使结晶更充分。恒温阶段通过排空系统控制加压缓冲罐内压力以5.0个大气压/h的速率降低至常压。关闭循环系统的制冷功能。
(3)升温—恒温发汗
排出发汗皿垫水。发汗皿出口连接中间储罐,以接收流出的液态组分;启动压缩机并保持加压缓冲罐内压力稳定在1.1~1.3个大气压(表压),发汗皿皿板下方保持常压;启动循环系统加热功能,以2.5℃/h的升温速率使物料温度升高到80.0℃;停压缩机。
启动真空泵并保持减压缓冲罐内压力稳定在-0.4~-0.6个大气压(表压),物料上方气压保持常压;继续以2.5℃/h的升温速率使物料温度升高到90.0℃并恒温4.0小时以使物料中的液态组分与固态组分充分分离。
停真空泵,终止发汗过程。继续升高导热油的温度到110℃,使发汗皿中的固态组分熔融流出,接收后得到温拌剂粗产品(Ⅰ)。
(4)产品精制
粗产品(Ⅰ)经水洗、白土精制后即为沥青温拌剂(Ⅰ)。
沥青温拌剂(Ⅰ)性质:滴熔点93.8℃;针入度(25℃)3 dmm。沥青温拌剂(Ⅰ)收率为14.2%(相对于原料加氢产物)。从针入度(25℃)3 dmm可以看出加氢产物中低熔点物质已基本除去。
(B)制备合成沥青
称取芳烃含量为70%的芳烃油50kg,加热到150℃,放于反应釜中,然后边搅拌,边添有机硅树脂40 kg,待所加树脂全部融化后,添加10 kg的聚合物SBS,搅拌均匀;然后通过胶体磨进行研磨,直至肉眼无可见颗粒状物为止;边搅拌,边在150℃温度下恒温养生发育3小时。取样测合成沥青的25℃针入度为60 dmm。
(C)制备温拌彩色合成沥青
称取上述温拌剂(Ⅰ)7kg,添加到质量为88kg、温度为150℃的上述针入度为60 dmm的合成沥青中,搅拌10min,使温拌剂与沥青充分融合;然后添加5kg的着色剂,搅拌60min。得到温拌彩色合成沥青(编号A-1)。沥青性质见表1。
(D)制备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
①将搅拌釜和集料分别加热到150℃,将集料、矿粉同时添加到搅拌釜中,搅拌20秒;
②把温拌彩色沥青加热到150℃,然后添加到搅拌釜中,与集料、矿粉混合搅拌均匀,保持拌合釜温度为150℃,搅拌时间为15秒,得到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把该混合料制备成各种混合料试件并进行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见表2。
实施例2
(A)制备温拌剂
本实施例包括:(一)加氢转化和(二)发汗两部分。
(一)加氢转化
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低温F-T合成实验装置的蜡油产物(正构烷烃含量为90.0wt%;滴熔点82.6℃;针入度(25℃)62 dmm)为原料,在催化剂(Mo-Ni/Al2O3,以氧化物计活性金属含量为20%)作用下,在反应压力3.0MPa、反应温度300℃、体积空速2.0h-1 和氢液体积比100:1的条件下进行加氢以转化其中的烯烃和含氧化合物。
加氢产物性质:正构烷烃重量含量93.3%;滴熔点80.6℃;针入度(25℃)65 dmm;色谱—质谱分析,未检出醇、烯、酸等物质。
从色谱—质谱分析未检出醇、烯、酸等物质可以看出原料中的含氧化合物已脱除;从针入度(25℃)65 dmm可以看出加氢产物中含有大量低熔点物质。
(二)发汗
本部分包括:(1)准备工作、(2)降温—恒温结晶、(3)升温—恒温发汗、(4)产品精制等过程。
(1)准备工作
将发汗皿夹套和可移动盘管与循环系统连接,将盘管固定在发汗皿上;以导热油为介质;启动循环系统的加热功能,使导热油升温至85℃。发汗皿皿板下方垫水。
安装发汗皿上部的密封系统并与加压缓冲罐和压缩机连接好;在发汗皿下部安装减压缓冲罐并连接真空泵;将加压缓冲罐排空系统和发汗皿下部排气口分别与吸收系统连接好,以5%的NaOH溶液作为吸收介质。
启动压缩机并保持加压缓冲罐内压力稳定在3.8~4.0个大气压(表压)。研磨并筛分出50目~100目的碳酸氢钠。
以(一)中加氢产物为原料,加热至90℃熔化后在3.8~4.0个大气压(表压)下掺入0.2%的前述碳酸氢钠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入发汗皿;保持加压缓冲罐内压力稳定在3.8~4.0个大气压。
(2)降温—恒温结晶
启动循环系统的制冷功能,以4.0℃/h的降温速率使物料温度下降至50.0℃并恒温1.0小时以使结晶更充分。恒温阶段通过排空系统控制加压缓冲罐内压力以8.0个大气压/h的速率降低至常压。恒温阶段排出的气体通过5%的NaOH溶液以吸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关闭循环系统的制冷功能。
(3)升温—恒温发汗
排出发汗皿垫水。发汗皿出口连接中间储罐,以接收流出的液态组分;启动压缩机并保持加压缓冲罐内压力稳定在1.1~1.3个大气压(表压),发汗皿皿板下方保持常压;启动循环系统加热功能,以1.5℃/h的升温速率使物料温度升高到70.0℃;停压缩机。
启动真空泵并保持减压缓冲罐内压力稳定在-0.2~-0.4个大气压(表压),物料上方气压保持常压;继续以1.5℃/h的升温速率使物料温度升高到85.0℃并恒温1.5小时以使物料中的液态组分与固态组分充分分离。发汗过程中排出的气体通过5%的NaOH溶液,以吸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
停真空泵,终止发汗过程。继续升高导热油的温度到100℃,使发汗皿中的固态组分熔融流出,接收后得到温拌剂粗产品(Ⅱ)。
(4)产品精制
粗产品(Ⅱ)经水洗、白土精制后即为沥青温拌剂(Ⅱ)。
沥青温拌剂(Ⅱ)性质:滴熔点88.3℃;针入度(25℃)2 dmm; 沥青温拌剂(Ⅱ)收率为19.0%(相对于原料加氢产物)。从针入度(25℃)2 dmm可以看出加氢产物中低熔点物质已基本除去。
(B)制备合成沥青
称取芳烃含量为78%的芳烃油60kg,加热到130℃,放于反应釜中,然后边搅拌,边添环氧树脂30 kg,待所加树脂全部融化后,添加10 kg的聚合物SEBS,搅拌均匀;然后通过胶体磨进行研磨,直至肉眼无可见颗粒状物为止;边搅拌,边在130℃温度下恒温养生发育5小时。取样测合成沥青的25℃针入度为100 dmm。
(C)制备温拌彩色合成沥青
称取上述温拌剂(Ⅱ)1kg,添加到质量为97 kg、温度为130℃针入度为100 dmm的上述合成沥青中,搅拌20min,使温拌剂与沥青充分融合;然后添加2kg的着色剂,搅拌35min;得到温拌彩色合成沥青(编号A-2)。沥青性质见表1。
(D)制备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
①将搅拌釜和集料分别加热到130℃,将集料、矿粉同时添加到搅拌釜中,搅拌10秒;
②把温拌彩色沥青加热到130℃,然后添加到搅拌釜中,与集料、矿粉混合搅拌均匀,保持拌合釜温度为130℃,搅拌时间为7秒,得到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把该混合料制备成各种混合料试件并进行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见表2。
比较例1
称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低温F-T合成实验装置的蜡油产物(正构烷烃含量为95.5wt%;滴熔点86.2℃;25℃针入度55 dmm)7kg,添加到质量为88kg、温度为150℃的实施例1的合成沥青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一种彩色沥青(编号D-1)。沥青性质见表1。然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彩色沥青混合料和各种混合料试件并进行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见表2。
比较例2
称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低温F-T合成实验装置的蜡油产物(正构烷烃含量为90.0wt%;滴熔点82.6℃;针入度(25℃)62 dmm)1kg,添加到质量为97 kg、温度为130℃的实施例2的合成沥青中,按照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得一种彩色沥青(编号D-2)。沥青性质见表1。然后按照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备彩色沥青混合料和各种混合料试件并进行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见表2。
表1.沥青配比及性质和使用温度对比
由表1可见,本发明温拌彩色合成沥青的软化点和5℃延度明显提高,即高、低温性能得到改善,对低温延展性方面的改善尤为明显;135℃粘度明显低于比较例对比沥青的粘度,因而降低了使用温度;本发明温拌彩色合成沥青的离析软化点差均小于比较例对比沥青,即储存稳定性好。说明本发明温拌彩色合成沥青不仅可达到温拌效果,而且在高温稳定性、低温延展性即储存稳定性方面都优于比较例对比沥青。比较例的对比彩色沥青受到高温拌合的影响,使颜色变暗,是因为受热后发生了局部老化。为了使彩色沥青的颜色鲜艳、耐久,采取温拌技术,降低拌合温度是有效办法之一。
表2. 沥青混合料配比及性质对比
注:[1]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由表2可见,本发明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动稳定度明显提高,小梁弯曲破坏应变也增大,其它指标也明显优于比较例。说明添加了自制温拌剂的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不仅提高了抗车辙性能,低温性能也得到了兼顾。从颜色对比看,由于比较例中的混合料拌合及成型温度较高,引起混合料的颜色变暗,没有实施例的颜色鲜艳。

Claims (33)

1.一种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合成沥青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温拌剂 1~7份;
合成沥青 88~97份;
着色剂 2~5份;
所述温拌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一)加氢转化:F-T合成产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转化,将其中的烯烃和含氧化合物转化为正构烷烃;
(二)发汗:包括以下过程
(1)装料:以(一)得到的加氢转化产物为原料,加热熔化后装入发汗装置;
(2)降温-恒温结晶:以2.0℃/h~4.0℃/h的速率将物料降温至原料滴熔点以下5℃~30℃的终止温度,并恒温一段时间;
(3)升温-恒温发汗:以1.5℃/h~3.5℃/h的速率升温;发汗装置内的物料达到预定温度并恒温一段时间后停止发汗;在发汗过程中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
(4)精制:将发汗装置内剩余的固态组分放出,进行精制得到所述的沥青温拌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T合成产物中正构烷烃的重量含量为85%以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1)装料过程中,原料加热熔化后在压力条件下掺入可分解生成气体的无机盐粉末。
4.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盐选自铵盐、碳酸盐、碳酸氢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5.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盐粉末的粒度为50~500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盐粉末的加入量占原料重量的0.2%~3.0%。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的装料过程和步骤(2)结晶的降温过程中在物料上方施加气压,以抑制无机盐分解产生的气体逸出。
8.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压压力0.5~15.0个表压大气压。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降温的预定温度为原料滴熔点以下10℃~20℃。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恒温阶段的时间为0.1~3.0小时,优选1.0~3.0小时。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2)在恒温的同时逐渐降低压力至常压;降压速率为0.3~8.0个大气压/小时。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升温的预定温度为目的产品滴熔点-10℃~目的产品滴熔点。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3)发汗过程中所述恒温的时间为0.1~5.0小时,优选1.0~5.0小时。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在升温初期实施。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采用在物料层上方增加气压和/或在物料层下方降低气压,使物料层上下方形成压力差实现,所述的压力差为0.1~5.0个大气压。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采用在物料层上方增加气压实现,在物料层上方施加0.2~2.0个大气压的表压压力,而物料层下方保持为常压。
17.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制气流通过物料层采用在物料层下方降低气压实现,在物料层上方气压保持常压,而在物料层下方维持-0.2~-1.0个大气压的表压压力。
1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结晶的恒温过程及步骤(3)发汗过程中采用液体吸收方式吸收无机盐分解产生的气体,在精制过程中采用水洗方式去除未反应的无机盐和分解产物。
1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沥青是25℃针入度为60~100 dmm的利用合成方法得到的沥青。
20.按照权利要求1或19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沥青由树脂、聚合物、芳烃油并采用合成方法得到的沥青。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有机硅树脂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
22.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选自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型嵌段共聚物、丁苯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的至少一种。
23.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烃油的开口闪点高于170℃、芳香烃含量大于70%。
2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着色剂为有机着色剂和/或无机着色剂,颜色包括大红、桃红、玫红、品红、枣红、橙、黄、金黄、深黄、艳绿、深绿、橄榄绿、草绿、翠蓝、深蓝、紫、红棕、深棕中的至少一种。
25.权利要求1-24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合成沥青加热至130℃~150℃,一边搅拌一边添加温拌剂,然后添加着色剂,搅拌均匀得到所述温拌彩色合成沥青。
26.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沥青制备方法:将芳烃油加热到130℃~150℃,然后边搅拌,边添加树脂,待所加树脂全部融化后,添加聚合物,搅拌均匀;然后通过胶体磨进行研磨,直至肉眼无可见颗粒状物为止;边搅拌,边恒温养生发育3~5小时。
27.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烃油、树脂、聚合物的添加比例,以各组分在合成沥青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60%、30%~40%、10%~20%为准。
28.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温拌剂和着色剂后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min。
29.一种温拌彩色合成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以混合料总质量计,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权利要求1-24任一所述的温拌彩色沥青4.0~6.0份,矿粉1.0~3.0份和集料91.0~95.0份。
30.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选自石灰岩、玄武岩、安山岩或花岗岩集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矿粉由矿石研磨而成,其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所占比例按质量分数计大于70%。
31.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选自石灰岩、玄武岩、安山岩或花岗岩集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集料的配比符合密级配AC-10、AC-13、AC-16或AC-20中的任意一种。
32.权利要求29所述的温拌彩色合成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将搅拌釜和集料分别加热到130℃~150℃,将集料、矿粉同时添加到搅拌釜中,搅拌均匀;②把温拌彩色沥青加热到130℃~150℃,然后添加到搅拌釜中,与集料、矿粉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所述温拌彩色沥青混合料。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将集料、矿粉添加到搅拌釜中,搅拌时间为10~20秒;步骤②添加温拌彩色沥青后搅拌时间为7~15秒,拌合温度为130℃~150℃。
CN201610433028.3A 2016-06-17 2016-06-17 温拌彩色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75132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3028.3A CN107513276A (zh) 2016-06-17 2016-06-17 温拌彩色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3028.3A CN107513276A (zh) 2016-06-17 2016-06-17 温拌彩色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3276A true CN107513276A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21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33028.3A Pending CN107513276A (zh) 2016-06-17 2016-06-17 温拌彩色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1327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1098A (zh) * 2010-11-25 2011-05-18 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混合料温拌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95809A (zh) * 2011-05-23 2012-11-28 河源海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95808A (zh) * 2011-05-23 2012-11-28 河源海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91605A (zh) * 2015-01-16 2015-05-06 辽宁兆利高新路面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1098A (zh) * 2010-11-25 2011-05-18 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混合料温拌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95809A (zh) * 2011-05-23 2012-11-28 河源海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95808A (zh) * 2011-05-23 2012-11-28 河源海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91605A (zh) * 2015-01-16 2015-05-06 辽宁兆利高新路面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8006B (zh) 一种废旧沥青再生路面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4932B (zh) 用低沥青质含量的原料制备改性沥青的方法
CN101891964B (zh) 一种彩色铺面用胶结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61778B (zh) 一种制备改性沥青的方法
CN107629472A (zh) 一种渗透型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496A (zh)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65363A (zh) 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制备方法
CN110183869B (zh) 一种沥青基防水卷材用沥青原料
CN103305015A (zh) 温拌高弹塑性桥梁伸缩缝填缝料与制备方法
CN106317920A (zh) 一种煤液化残渣复合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75514A (zh) 一种寒冷型道路加热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8864B (zh) 耐高温、热贮存稳定的橡塑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6813A (zh) 一种pg分级复合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的改性沥青
CN106633947A (zh) 一种温拌聚合物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13278A (zh) 温拌改性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8732A (zh) 一种高温拌合型废橡胶改性沥青增强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7985B (zh) 改性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13280A (zh) 温拌阻燃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63380A (zh) 一种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04112A (zh) 高耐久性能的绿色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0763A (zh) 温拌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23075A (zh) 一种温拌彩色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13276A (zh) 温拌彩色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5227A (zh) 普通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23072B (zh) 一种温拌硫磺沥青、含有其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