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7920B -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07920B
CN107507920B CN201710865598.4A CN201710865598A CN107507920B CN 107507920 B CN107507920 B CN 107507920B CN 201710865598 A CN201710865598 A CN 201710865598A CN 107507920 B CN107507920 B CN 1075079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ductive laye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reflective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655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07920A (zh
Inventor
宫奎
段献学
李纪龙
崔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655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079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07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7920A/zh
Priority to US16/053,424 priority patent/US1058101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07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7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0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 H10K71/611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using printing deposition, e.g. ink 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包括反射导电层,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的表面具有不平整结构,所述不平整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腔体的腔厚不一致,若存在微腔效应时,能够弱化甚至消除微腔效应。而且不平整结构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能够增加光线的出射角,提升器件的发光均匀性。采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能够消除显示产品的视角问题,保证显示产品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其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轻薄可柔性等优点,其潜在的市场前景被业界看好,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根据光出射方向的不同,OLED可以分为底发射型和顶发射型,其中,顶发射型OLED器件的光是从顶端取出,这种器件结构由于不受器件底部驱动的影响,能大幅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顶发射型OLED器件一般采用反射金属底电极以及透明或半透明顶电极,其中,透明顶电极一般为导电金属氧化物,但其高能制作工艺会对有机层造成损伤,不利于保持器件性能。半透明顶电极一般采用薄金属层,薄金属层具有一定的光反射性,容易引起微腔效应,产生视角问题,不利于保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反射导电层,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具有不平整结构。
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
覆盖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和所述不平整结构的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平整。
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功函数大于金属材料的功函数。
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不平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多个凸起结构。
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不平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多个凹陷结构。
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凸起结构包括反射导电材料,所述反射导电材料包括纳米银。
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凸起结构为半球状。
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呈矩阵分布。
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20~50nm,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
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背离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二透明导电层。
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为金属材料,且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为10-30nm。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机发光层,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包括:
形成反射导电层,并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不平整结构。
如上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还包括:
形成覆盖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以及所述不平整结构的第一透明导电层;
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形成平整面。
如上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利用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靠近出光侧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
如上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不平整结构的步骤包括:
利用反射导电材料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结构;
利用反射导电材料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结构的步骤具体包括:
制备包括反射导电材料的导电墨水;
通过喷墨打印工艺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打印所述导电墨水;
对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导电墨水进行烘烤工艺,使反射导电材料形成半球状的凸起结构;
其中,所述反射导电材料包括纳米银。
如上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背离第二电极的表面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采用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权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技术方案中,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包括反射导电层,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出光侧的表面具有不平整结构,所述不平整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腔体的腔厚不一致,若存在微腔效应时,能够弱化甚至消除微腔效应。而且不平整结构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能够增加光线的出射角,提升器件的发光均匀性。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覆盖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和所述不平整结构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靠近出光侧的表面平整,能够为有机发光层提供平坦的制作面,保证有机发光层的厚度均匀,防止出现因有机发光层的厚度不一致造成的发光不均匀,以及防止有机发光层厚度不一致导致的上层薄金属层易断裂的情况。采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能够消除显示产品的视角问题,保证显示产品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有机发光层位于两个电极之间。当所述两个电极的其中一个为反射层,另一个为半反射层时,器件的发光层位于一个全反射层和半反射层构成的谐振腔内,光线透过半反射层射出。当谐振腔的腔厚与光线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特定波长的光线会得到选择性加强,使器件的出射光线的光谱窄化,此为微腔效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置所述反射层的靠近器件的出光侧的表面具有不平整结构,使得反射层和半反射层之间的谐振腔的腔厚不均匀,弱化甚至消除微腔效应,当应用于显示装置上时,能够克服视角问题,保证产品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反射层均是指全反射层,照射至反射层上的光线的90%以上被反射回去。半反射层是指照射至半反射层的光线的大概一半光线透过半反射层出射,而剩下的光线被反射回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顶发射型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靠近器件的出光侧的顶电极为半反射层,背离器件出光侧的底电极为反射层。
当然,若底发射型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靠近出光侧的底电极也采用半反射层,存在微腔效应时,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也能够弱化甚至消除微腔效应。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6之间的有机发光层5。有机发光层5用于发出特定颜色的光线。第二电极6靠近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反射导电层2,反射导电层2的靠近第二电极6的表面具有不平整结构。图1中带箭头的直线表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
上述技术方案中,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包括反射导电层,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具有不平整结构,所述不平整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腔体的腔厚不一致,若存在微腔效应时,能够弱化甚至消除微腔效应。而且不平整结构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能够增加光线的出射角,提升器件的发光均匀性。
其中,第二电极6可以为半反射导电层,使得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6之间形成的谐振腔的腔厚不一致,从而弱化甚至消除微腔效应。
第二电极6为金属材料,并设置第二电极6的厚度为10-30nm。虽然金属材料对光线具有反射作用,但较薄的厚度,允许一部分光线透过第二电极6射出。另外,当第二电极6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时,由于金属材料为低功函数材料,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第二电极6具体可以为Li,Mg,Ca,Sr,La,Ce,Eu,Yb,Al,Cs,Rb等低功函数金属或者这些金属的合金,第二电极6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不同金属层的复合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电极也可以为其他半透半反材料,或具有能够实现半透半反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的反射导电层2为金属材料,其厚度需要保证足够大的反射率,以使有机发光层5发出的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一电极上时,90%以上的光线被反射回去,经由第二电极6射出。
反射导电层2具体可以为Ag、Mg、Al、Pt、Pd、Au、Ni、Nd等金属。以反射导电层2为Ag金属为例,反射导电层2的厚度需要为20nm左右,才能够保证足够大的反射率。
可选的,设置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覆盖反射导电层2的靠近第二电极6的表面和所述不平整结构的第一透明导电层4,第一透明导电层4的靠近出光侧的表面平整。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能够为有机发光层提供平坦的制作面,保证有机发光层的厚度均匀,防止出现因有机发光层的厚度不一致造成的发光不均匀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透明导电层4为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如:ITO、IZO、AZO、IGZO、ITZO等透明导电材料,则当第一电极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时,第一透明导电层4为具有高功函数的材料,其功函数大于金属材料的功函数,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容易想到的是,第一透明导电层4的厚度需要满足完全覆盖所述不平整结构的条件,即,第一透明导电层4的厚度大于不平整结构的高度或深度,以填平所述不平整结构,能够实现第一透明导电层4的靠近第二电极6的表面平整。第一透明导电层4的厚度具体可以为20~50nm。
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设置在反射导电层2的背离第二电极6的表面上的第二透明导电层1,用以保护反射导电层2不被水氧腐蚀。
第二透明导电层1的厚度可以为5~15nm,其可以为ITO、IZO、AZO、IGZO、ITZO等透明导电材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极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包括:
第二透明导电层1;
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1的靠近第二电极6的表面上的反射导电层2,反射导电层2的靠近第二电极6的表面具有不平整结构;
覆盖反射导电层2的靠近第二电极6的表面和所述不平整结构的第一透明导电层4,第一透明导电层4为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其功函数大于金属材料的功函数,如:ITO、IZO、AZO、IGZO、ITZO等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
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为三层结构,反射导电层设置在两个透明导电层之间,能够更好得保护第一电极不被水氧腐蚀。当第一电极为阳极时,设置在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透明导电层还能够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保证发光均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设置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其中一个电极包括反射导电层,通过在反射导电层的靠近器件的出光侧的表面形成不平整结构,可以用来弱化甚至消除微腔效应。
其中,使反射导电层的靠近器件的出光侧的表面具有不平整结构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刻蚀工艺使反射导电层的靠近器件的出光侧(即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多个凹陷结构,所述不平整结构包括所述多个凹陷结构,或者在反射导电层的靠近器件的出光侧的表面形成厚度不均匀分布的膜层结构,由所述膜层形成所述不平整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不平整结构包括设置在反射导电层2的靠近出光侧的表面上的多个凸起结构31。具体可以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直接形成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1,工艺简单,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光刻工艺,缩短工艺时间。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1的具体制作工艺过程将在以下内容中详细描述。
其中,凸起结构31可以为规则的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由具体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决定。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1可以呈矩阵分布。并设置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100nm,以消弱甚至消除微腔效应,且达到增加光线的出射角的目的。
可选的,凸起结构31包括反射导电材料,相当于在反射导电层2的表面形成凸面镜,增加对光线的散射作用,从而增加器件的光线出射角,并提高光线出射的均匀性,而且不会影响器件的发光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导电材料包括纳米银。当通过喷墨打印工艺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直接打印包括纳米银的导电墨水时,制得的凸起结构为半球状。
当然,所述凸起结构还可以选择其它反射导电材料,例如:还可以与所述反射导电层选择相同的材料,或选择所述反射导电层可选的材料中之一的材料。
当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包括覆盖反射导电层2的靠近第二电极6的表面和所述不平整结构的第一透明导电层4时,设置第一透明导电层4的厚度为20~50nm,且凸起结构31的高度(具体是指多个凸起结构31的最大高度)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4的厚度,以能够实现第一透明导电层4的靠近第二电极6的表面平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具体包括:
基底100;
设置在基底100上的阳极(即第一电极);
设置在所述阳极的背离基底100的表面上的有机发光层5;
设置在有机发光层5的背离所述阳极的表面上的阴极6(即第二电极),阴极6为具有低功函数的金属材料,厚度为10-30nm。
其中,所述阳极包括:
设置在基底100上的第二透明导电层1,厚度为5~15nm;
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1的背离基底100的表面上的反射导电层2,反射导电层2可以为Ag金属,厚度为20nm左右;
设置在反射导电层2的背离第二透明导电层1的表面上的多个凸起结构31,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1呈矩阵分布,所述凸起结构包括反射导电材料,所述反射导电材料包括纳米银,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3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100nm;
覆盖反射导电层2的背离第二透明导电层1的表面以及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1的第一透明导电层4,第一透明导电层4的厚度为20~50nm,大于凸起结构31的最大高度。第一透明导电层4为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
当然,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还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等功能层,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实施例一中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机发光层。
参见图7所示,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包括:
形成反射导电层,并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不平整结构。
上述制作方法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第一电极包括反射导电层,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有不平整结构,通过形成所述不平整结构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腔体的腔厚不一致,若存在微腔效应时,能够弱化甚至消除微腔效应。而且不平整结构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能够增加光线的出射角,提升器件的发光均匀性。
具体可以利用Li,Mg,Ca,Sr,La,Ce,Eu,Yb,Al,Cs,Rb等金属或者这些金属的合金制备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不同金属层的复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为10-30nm,虽然金属材料对光线具有反射作用,但较薄的厚度,允许一部分光线透过第二电极射出。即所述第二电极为半反射导电层,使得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谐振腔的腔厚不一致,从而弱化甚至消除微腔效应。另外,当第二电极为阴极时,由于金属材料为低功函数材料,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具体可以利用Ag、Mg、Al、Pt、Pd、Au、Ni、Nd等金属制备第一电极的反射导电层。反射导电层的厚度需要保证其具有足够大的反射率。
参见图7所示,可选的,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还包括:
形成覆盖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以及所述不平整结构的第一透明导电层;
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形成平整面。
上述步骤制得第一电极还包括覆盖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为平整面,一方面能够为有机发光层提供平坦的制作面,保证有机发光层的厚度均匀,防止出现因有机发光层的厚度不一致造成的发光不均匀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第一电极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时,第一透明导电层为具有高功函数的材料,其功函数大于金属材料的功函数,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具体可以利用ITO、IZO、AZO、IGZO、ITZO等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制备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需要满足完全覆盖所述不平整结构的条件。
本实施例中,利用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靠近出光侧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以形成平整面。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可获得全局平坦化;(2)针对不同材料都能实现其平坦化,应用范围广;(3)可在一次平坦化过程中实现不同材料的同时平坦化;(4)相对于其他平坦化方法具有更低的表面缺陷;(5)没有应用危险的气体,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见图7所示,进一步地,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背离第二电极的表面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
上述步骤制得第二透明导电层能够保护反射导电层不被水氧腐蚀。
具体可以利用ITO、IZO、AZO、IGZO、ITZO等透明导电材料制备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5~15n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电极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形成第一电极的步骤包括:
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
在第二透明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导电层,并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不平整结构;
形成覆盖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以及所述不平整结构的第一透明导电层。
通过上述步骤制得的第一电极为三层结构,反射导电层设置在两个透明导电层之间,能够更好得保护第一电极不被水氧腐蚀。当第一透明导电层为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时,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设置还能够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保证发光均匀。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不平整结构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凸起结构。
上述步骤通过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凸起结构,所述不平整结构包括所述多个凸起结构。
具体可以通过喷墨打印工艺直接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工艺简单,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光刻工艺,缩短工艺时间。
可选的,利用反射导电材料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结构,从而所述凸起结构相当于一凸面镜,增加第一电极上对光线的散射作用,从而增加器件的光线出射角,并使光线均匀出射。而且不会影响器件的发光效率。
相应地,利用反射导电材料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结构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制备包括反射导电材料的导电墨水;
通过喷墨打印工艺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打印所述导电墨水;
对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导电墨水进行烘烤工艺,使反射导电材料形成半球状的凸起结构。
其中,所述反射导电材料包括纳米银。
上述步骤通过喷墨打印工艺直接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打印包括纳米银颗粒的导电墨水,然后通过烘烤工艺去除导电墨水中的溶液,并使纳米银颗粒融化成半球状的凸起结构,工艺简单,便于实现。
上述步骤中,可以设置纳米银颗粒的粒径小于20nm,所述导电墨水中纳米银颗粒的浓度为30%-80%。在低于100℃的温度下进行烘烤30min,使纳米银颗粒融化成半球状的凸起结构。
其中,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可以呈矩阵分布。并设置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100nm,以消弱甚至消除微腔效应,而且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形成凸面镜阵列,增加第一电极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达到增加光线的出射角的目的,并使提高光线出射的均匀性。
结合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
提供一基底100;
在基底100上形成阳极(即第一电极);
在所述阳极的背离基底100的表面上形成有机发光层5,参见图1所示;
在有机发光层5的背离所述阳极的表面上形成阴极6(即第二电极),如图1所示;
其中,结合图2-图6所示,形成所述阳极的步骤包括:
在基底100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1,参见图2所示;
通过磁控溅射、热蒸发等成膜方式在第二透明导电层1的靠近所述阴极6的表面上形成反射导电层2,如图2所示;
通过喷墨打印工艺直接在反射导电层2的靠近阴极6的表面上打印包括纳米银的导电墨水,形成导电墨水3的图形,如图3所示;
对反射导电层2的靠近阴极6的表面上的导电墨水进行烘烤工艺,使纳米银颗粒融化成半球状的凸起结构31,从而在反射导电层2的靠近出光侧的表面上形成不平整结构,如图4所示;
形成覆盖反射导电层2的靠近阴极6的表面以及多个凸起结构31的第一透明导电层4,第一透明导电层4由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制得;
利用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对第一透明导电层4的靠近阴极6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以形成平整面;
在第一透明导电层4的靠近阴极6的表面上依次形成有机发光层5和阴极6,如图1所示。
至此完成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作。
当然,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形成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等功能膜层的步骤,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基板采用实施例一中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所述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实施例二中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至于显示基板的具体结构和工艺步骤,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能够消弱甚至消除了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并增加对光线的散射作用,从而消除了显示产品的视角问题,保证显示效果。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反射导电层,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具有不平整结构;
所述不平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为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打印包括纳米银的导电墨水、对所述导电墨水进行烘烤工艺后形成,所述凸起结构为半球状;
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
覆盖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和所述不平整结构的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平整;
设置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背离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二透明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功函数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功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呈矩阵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20~50nm,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为金属材料,且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为10-30nm。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设置;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机发光层;
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包括:
形成反射导电层,并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不平整结构,所述不平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为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打印包括纳米银的导电墨水、对所述导电墨水进行烘烤工艺后形成,所述凸起结构为半球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还包括:
形成覆盖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以及所述不平整结构的第一透明导电层;
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形成平整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靠近出光侧的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不平整结构的步骤包括:
利用反射导电材料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结构;
利用反射导电材料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形成多个凸起结构的步骤具体包括:
制备包括反射导电材料的导电墨水;
通过喷墨打印工艺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打印所述导电墨水;
对所述反射导电层的靠近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导电墨水进行烘烤工艺,使反射导电材料形成半球状的凸起结构;
其中,所述反射导电材料包括纳米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反射导电层的背离第二电极的表面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
1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12.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1710865598.4A 2017-09-22 2017-09-22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5079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65598.4A CN107507920B (zh) 2017-09-22 2017-09-22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6/053,424 US10581012B2 (en) 2017-09-22 2018-08-02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65598.4A CN107507920B (zh) 2017-09-22 2017-09-22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7920A CN107507920A (zh) 2017-12-22
CN107507920B true CN107507920B (zh) 2024-05-24

Family

ID=60697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65598.4A Active CN107507920B (zh) 2017-09-22 2017-09-22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1012B2 (zh)
CN (1) CN1075079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7233B1 (ko) * 2017-09-29 2019-08-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 전극, 그 제조 방법 및 반사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TWI656637B (zh) * 2017-12-25 2019-04-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
CN110277502A (zh) * 2018-03-14 2019-09-2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31981B (zh) * 2018-06-19 2019-11-0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发光二极管
CN109166980B (zh) * 2018-08-10 2020-05-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48730A (zh) * 2018-09-05 2019-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9524575A (zh) * 2018-12-05 2019-03-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oled显示面板
CN110047904B (zh) * 2019-04-30 2021-07-2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1682051A (zh) * 2020-06-23 2020-09-18 昆明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硅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14122292A (zh) * 2021-11-15 2022-03-01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7662A (ja) * 2002-03-04 2003-09-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72002A (ja) * 2003-08-27 2005-03-17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有機発光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806270A (zh) * 2003-08-13 2006-07-19 东芝松下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设备和有机el显示器
CN1881648A (zh) * 1999-09-03 2006-12-2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
CN1961613A (zh) * 2004-03-26 2007-05-0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器件
CN101015232A (zh) * 2004-09-30 2007-08-08 株式会社东芝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JP2007280622A (ja) * 2006-04-03 2007-10-25 Seiko Epson Corp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発光装置
CN101330131A (zh) * 2007-06-20 2008-12-24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透明导电膜基板及制作方法
TW200922371A (en) * 2007-11-02 2009-05-16 Tpo Displays Corp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121360A (en) * 2009-10-14 2011-06-16 Zeon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2694128A (zh) * 2011-03-24 2012-09-26 株式会社东芝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03280536A (zh) * 2012-08-24 2013-09-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顶发射式有源矩阵式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3872261A (zh) * 2014-02-28 2014-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4319352A (zh) * 2014-11-13 2015-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发射白光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4332561A (zh) * 2014-11-26 2015-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4701350A (zh) * 2015-03-03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TW201535821A (zh) * 2013-11-13 2015-09-16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CN105684182A (zh) * 2013-10-25 2016-06-15 欧司朗Oled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子器件和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的方法
WO2017126590A1 (ja) * 2016-01-19 2017-07-27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207183320U (zh) * 2017-09-22 2018-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8182A1 (en) * 2005-07-20 2007-01-25 Goldeneye, Inc. Light emitting diodes with improved light extraction and reflectivity
KR100843426B1 (ko) * 2007-07-23 2008-07-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JP5219745B2 (ja) * 2007-11-14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KR101382836B1 (ko) * 2007-11-23 2014-04-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07099B1 (ko) * 2008-04-21 2011-01-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64082B1 (ko) * 2009-01-21 2011-09-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1648A (zh) * 1999-09-03 2006-12-2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
JP2003257662A (ja) * 2002-03-04 2003-09-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06270A (zh) * 2003-08-13 2006-07-19 东芝松下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设备和有机el显示器
JP2005072002A (ja) * 2003-08-27 2005-03-17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有機発光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961613A (zh) * 2004-03-26 2007-05-0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器件
CN101015232A (zh) * 2004-09-30 2007-08-08 株式会社东芝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JP2007280622A (ja) * 2006-04-03 2007-10-25 Seiko Epson Corp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発光装置
CN101330131A (zh) * 2007-06-20 2008-12-24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透明导电膜基板及制作方法
TW200922371A (en) * 2007-11-02 2009-05-16 Tpo Displays Corp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121360A (en) * 2009-10-14 2011-06-16 Zeon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2694128A (zh) * 2011-03-24 2012-09-26 株式会社东芝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03280536A (zh) * 2012-08-24 2013-09-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顶发射式有源矩阵式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5684182A (zh) * 2013-10-25 2016-06-15 欧司朗Oled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子器件和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的方法
TW201535821A (zh) * 2013-11-13 2015-09-16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CN103872261A (zh) * 2014-02-28 2014-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04319352A (zh) * 2014-11-13 2015-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发射白光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4332561A (zh) * 2014-11-26 2015-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4701350A (zh) * 2015-03-03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17126590A1 (ja) * 2016-01-19 2017-07-27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207183320U (zh) * 2017-09-22 2018-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81012B2 (en) 2020-03-03
CN107507920A (zh) 2017-12-22
US20190097166A1 (en) 2019-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7920B (zh)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2702278B1 (ko) 광 투과 영역을 포함하는 광전자 디바이스
TWI515938B (zh) 有機發光結構
US8400054B2 (en) Organic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CN207183320U (zh)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0600980B1 (en)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with roughened electrode
CN107994059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536867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
US7825570B2 (en) 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rast
EP3699965B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10184177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11150821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4281374A (ja) 反射層を備えるトップ・エミッション発光ディスプレイ
TW200539263A (en) Composite optical destructive electrode for high contras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TWI689121B (zh) 有機el顯示器用的反射陽極電極、薄膜電晶體基板、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及濺鍍靶
EP2172991A1 (en) OLED with a composite semi-transparent electrode to enhance light-extraction over a large range of wavelengths
TWI375070B (en) Active matrix display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using the active matrix display
KR100793314B1 (ko) 다층 구조의 애노드 및 상기 애노드를 포함하는 상향 발광유기 발광소자
WO2018033040A1 (zh) 顶发射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M564831U (zh)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及其電極
CN110071159B (zh) 像素电极结构及像素电极结构制作方法
KR100855487B1 (ko) 전계발광소자
KR20150036069A (ko) Oled를 위한 투명 지지 전극
TWI501439B (zh) 影像顯示系統
US20110084288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