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0483A -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0483A
CN107490483A CN201611210868.XA CN201611210868A CN107490483A CN 107490483 A CN107490483 A CN 107490483A CN 201611210868 A CN201611210868 A CN 201611210868A CN 107490483 A CN107490483 A CN 107490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simulation
thermistor
engin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108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90483B (zh
Inventor
刘如娟
陈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108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90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90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0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90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0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G01M15/04Testing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该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包括稳压箱,该稳压箱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形成有用于连接供气系统的进气口和用于连接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第二腔室用于连接供压装置,所述稳压箱上设置有用于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或阻断连通的压力调节结构,以用于调节第一腔室内的气压。由此供气系统通过进气口向稳压箱的第一腔室内提供气体,通过压力调节结构能够使第一腔室内的气体能够排放至第二腔室内以减小第一腔室内的气压,或使第二腔室内的气体流入到第一腔室内以增大第一腔室内的气压,由此实现调节进入发动机进气管内的气压,起到模拟高原进气状态而精确控制发动机进气压力的效果。

Description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高海拔地区行驶时,由于大气压力小且空气密度低而发动机进气量明显小于在平原行驶时的发动机进气量,并且燃烧所需要的燃油量与平原不同。在此为了让发动机中央控制单元能够识别高原大气压力并对进气量进行修正而需要相应调整标定,以防止出现发动机输出功率下降、散热性能下降、排温高、燃油经济性能下降等现象而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为此,通常利用高原试验室对适用于高原行驶车辆的发动机进行重新调整和试验,以充分优化发动机性能。而对于这种高原试验室其建设成本和使用费用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模拟高原进气状态而精确控制发动机进气压力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该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包括稳压箱,该稳压箱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形成有用于连接供气系统的进气口和用于连接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所述第二腔室用于连接供压装置,所述稳压箱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或阻断连通的压力调节结构,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压。
可选地,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隔板上的通气孔和设置在所述隔板上并用于开闭所述通气孔的调节构件。
可选地,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贯通插入到所述通气孔上的调节杆和设置在该调节杆的第一端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相对于所述通气孔轴向伸缩以开闭所述通气孔的驱动件。
可选地,所述通气孔的内周面与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通气孔对应于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的一端内周面上突出形成有与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配合的环形的限位凸缘,该限位凸缘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隔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形成有径向向外突出且能够密封所述第一通孔的阀板,在第一位置,所述阀板与所述限位凸缘的端面分离以开放所述第一通孔,在第二位置,所述阀板压紧在所述限位凸缘的端面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为多个且沿周向布置在所述限位凸缘上,所述第二通孔为多个且围绕所述通气孔的外周面布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上并连接于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的感温包,以及与所述感温包连接并用于对所述感温包制热的调温装置,在第一位置,所述调温装置使所述感温包受热膨胀,从而驱动所述调节杆相对于所述通气孔轴向伸出,在第二位置,所述调温装置使所述感温包冷却收缩,从而驱动所述调节杆相对于所述通气孔轴向缩回。
可选地,所述调温装置为半导体加热制冷器,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半导体加热制冷器供电的电源。
可选地,所述调温装置为热敏电阻,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热敏电阻(18)供电的电源。
可选地,所述调节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的壳体,该壳体具有对应于所述通气孔的容纳腔,所述所述热敏电阻和所述感温包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感温包套设在该热敏电阻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具有间隙,在第一位置,所述电源向所述热敏电阻供电使得所述感温包因所述热敏电阻发热而膨胀,在第二位置,所述电源停止向所述热敏电阻供电使得所述感温包因所述热敏电阻冷却而收缩。
可选地,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在所述隔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各个所述调节构件的所述热敏电阻露出于各自的所述壳体并且所述热敏电阻延伸为一体,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隔板平行且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热敏电阻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上覆盖有护套,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护套上并与所述热敏电阻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板水平布置在所述稳压箱内以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在高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布置在第一腔室的相对两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还包括压力表、压力传感器以及电连接于该压力传感器的控制器,所述压力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上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压力,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控制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工作以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或阻断连通。
可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的靠近所述出气口和所述隔板的侧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将供气系统连接于稳压箱的第一腔室的进气口,将发动机进气管连接于第一腔室的出气口,并且将供压装置连接于稳压箱的第二腔室的开口,由此,在工作状态下,供气系统通过进气口向稳压箱的第一腔室内提供气体以在第一腔室内实现模拟多种不同的高原气压,在此,通过压力调节结构使得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从而第一腔室内的气体能够排放至第二腔室内以减小第一腔室内的气压,或者第二腔室内的气体流入到第一腔室内以增大第一腔室内的气压,由此实现调节进入发动机进气管内的气压,能够起到模拟高原进气状态而精确控制发动机进气压力的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中的限位凸缘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稳压箱 2 隔板
3 第一腔室 4 第二腔室
5 进气口 6 出气口
7 开口 8 通气孔
9 调节杆 10 阀板
11 限位凸缘 12 第一通孔
13 第二通孔 14 节气门
15 壳体 16 容纳腔
17 电源 18 热敏电阻
19 感温包 20 压力表
21 压力传感器 22 控制器
24 弹簧 25 多孔消音板
26 护套 27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该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包括稳压箱1,该稳压箱1通过隔板2分隔形成有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所述第一腔室3形成有用于连接供气系统的进气口5和用于连接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6,所述第二腔室4用于连接供压装置,所述稳压箱1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腔室3和所述第二腔室4连通或阻断连通的压力调节结构,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即,通过将供气系统连接于稳压箱1的第一腔室3的进气口5,将发动机进气管连接于第一腔室3的出气口6,并且将供压装置连接于稳压箱1的第二腔室3,由此,在工作状态下,供气系统通过进气口5向稳压箱1的第一腔室3内提供气体以在第一腔室3内实现模拟多种不同的高原气压,在此,通过压力调节结构使得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连通,从而第一腔室3内的气体能够排放至第二腔室4内以减小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或者第二腔室4内的气体流入到第一腔室3内以增大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从而实现调节进入发动机进气管内的气压。由此能够起到方便地模拟多种不同的高原进气状态而精确控制发动机进气压力的效果。
在此,第二腔室3上可以形成有用于连接供压装置的开口7,在第一腔室3的进气口5上可以设置有用于调节进气量的节气门14。此时,可以通过设置在进气口5上的节气门14来初步调节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之后,利用设置在稳压箱1上的压力调节结构来进一步精确调节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有效提高了发动机进气量的调节精度。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合理的适当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精确调节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而可靠地实现模拟高原调试即可。另外,所述供压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可以实时控制第二腔室4内的气压小于或大于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由此可以通过压力调节结构来实现调节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的效果。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所述供压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压力供给装置和第二压力供给装置,其中在工作状态下,第一压力供给装置提供的气压小于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例如第一压力供给装置可以选用真空泵等负压供给装置,第二压力供给装置提供的气压大于第二腔室3内的气压。此时,所述第二腔室4可以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且分别对应地连接于第一压力供给装置和第二压力供给装置,在此情况下,压力调节结构为两个且各自执行的功能是使第一腔室3分别与第二腔室4的两个腔室连通或阻断连通,由此,也能够实现调节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的效果,从而能够方便地调节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能够模拟多种不同的高原进气状态而精确控制发动机进气压力。此外,所述稳压箱1的内壁上可以设置有多孔消音板25以降低发动机工作时稳压箱1内的噪音。
可选地,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隔板2上的通气孔8和设置在所述隔板2上并用于开闭所述通气孔8的调节构件。例如,所述调节构件可以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靠近通气孔8位置的隔板2表面上的调节板以及用于驱动该调节板转动的电机等驱动装置。如上所述,通过电机转动调节板来开闭所述通气孔8,从而能够通过开放通气孔8,使得第一腔室3内的气体通过该通气孔8而流入到第二腔室4内以降低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或者使得第二腔室4内的气体通过通气孔8流入到第一腔室3内以增大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由此起到精确控制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再如,所述调节构件也可以直接为控制阀等部件。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又如,可选地,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贯通插入到所述通气孔8上的调节杆9和设置在该调节杆9的第一端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伸缩以开闭所述通气孔8的驱动件。例如,所述驱动件可以为驱动缸等部件,其中,通气孔8的内周面可以与调节杆9的外周面配合,在此情况下,通气孔8和调节杆9的配合面的直径可以形成为从第一腔室3朝向第二腔室4的方向逐渐径向向外扩张,由此,当驱动件驱动调节杆9相对于通气孔8轴向伸出时能够开放通气孔8。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所述调节杆9与通气孔8的配合结构可以采用其他适当形式。例如,隔板2上形成有与第一腔室3和通气孔8连通的通孔,所述调节杆9上形成有连通孔,该连通孔布置为能够通过调节杆9相对于通气孔8轴向伸缩而实现与第二腔室4和所述隔板2上的通孔的连通。
在此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通气孔8的内周面与所述调节杆9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27,所述通气孔8对应于所述调节杆9的第二端的一端内周面上突出形成有与所述调节杆9的外周面配合的环形的限位凸缘11,该限位凸缘1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腔室4和所述间隙27连通的第一通孔12,所述隔板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3和所述间隙27连通的第二通孔13,所述调节杆9的第二端形成有径向向外突出且能够密封所述第一通孔12的阀板10,在第一位置,所述阀板10与所述限位凸缘11的端面分离以开放所述第一通孔12,在第二位置,所述阀板10压紧在所述限位凸缘11的端面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12。在此,限位凸缘11的外周缘上可以突出形成有逐渐向外扩张的环形的导向板,所述阀板10位于所述导向板内且外周面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导向板的内周面相对应的形状,以使得所述阀板10开放第一通孔12的情况下,第一腔室3内的气体通过导向板的导向而向第二腔室4内均匀扩散,或者气体从第二腔室4流入到第一腔室3内。另外,在限位凸缘11和所述阀板10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垫以提高密封可靠性。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所述调节构件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的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12为多个且沿周向布置在所述限位凸缘11上,所述第二通孔13为多个且围绕所述通气孔8的外周面布置。由此,通过驱动件驱动调节杆9相对于通气孔8伸出而使得阀板10开放第一通孔12时,第一腔室3内的气体能够依次通过第二通孔13、间隙27以及第一通孔12而迅速流向第二腔室4,从而实现快速降低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或者第二腔室4内的气体能够一次通过第一通孔12、间隙以及第二通孔13而迅速流向第一腔室3,由此提高控制效率。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2上并连接于所述调节杆9的第一端的感温包19,以及与所述感温包19连接并用于对所述感温包19制热的调温装置,在第一位置,所述调温装置使所述感温包19受热膨胀,从而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伸出,在第二位置,所述调温装置使所述感温包19冷却收缩,从而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缩回。在此,所述调温装置可以采用多种适当的结构,只要能够起到加热或冷却感温包19的功能即可。例如,所述调温装置可以为半导体加热制冷器,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半导体加热制冷器供电的电源。在此,可以通过控制向半导体加热制冷器供给的电流方向来实现对感温包19的加热和制冷,由此能够使得感温包能够灵活且快速地驱动调节杆1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伸缩。
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又如可选地,所述调温装置为热敏电阻18,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热敏电阻18供电的电源17。即,通过控制电源17向热敏电阻18供电或停止供电的形式来实现对于感温包19的加热或冷却。在此,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调节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室3内且设置在所述隔板2上的壳体15,该壳体15具有对应于所述通气孔8的容纳腔16,所述热敏电阻18和所述感温包19位于所述容纳腔16内,所述感温包19套设在该热敏电阻18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容纳腔16的内壁面具有间隙27,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电源17向所述热敏电阻18供电使得所述感温包19因所述热敏电阻18发热而膨胀,,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源17停止向所述热敏电阻18供电使得所述感温包19因所述热敏电阻18冷却而收缩。另外,在此,为了能够使得调节杆9在感温包19收缩时便于恢复到初始位置,在调节杆9上可以套设有两端分别固定于壳体15的容纳腔16和限位凸缘11上的弹簧24。
其中,热敏电阻18可以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感温包19可以采用金属膨胀式感温包,电源17可以设置在隔板2或壳体15等多种适当位置上并可以通过控制器等部件来控制电源17的开关。在所述第一位置,电源17向热敏电阻18供电,而套设在热敏电阻18外周面上的感温包19因受到热敏电阻18的温度升高影响而自身体积膨胀,进而驱动调节杆9相对于通气孔8轴向伸出而开放通气孔8。在所述第二位置,电源17停止向热敏电阻18供电,感温包19因受到热敏电阻18的温度下降影响而自身体积收缩而带动调节杆9恢复到相对于通气孔8轴向收缩的初始位置,进而封闭通气孔8。由此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来方便地控制压力调节结构而使得第一腔室3和所述第二腔室4连通或阻断连通,具有操作可靠性高的效果。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所述驱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当形式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驱动调节杆9相对于通气孔8轴向伸缩的功能即可,例如,驱动件可以为简单的驱动缸等其他结构。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在所述隔板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各个所述调节构件的所述热敏电阻18露出于各自的所述壳体15并且所述热敏电阻18延伸为一体,所述热敏电阻18与所述隔板2平行且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腔室3,所述热敏电阻18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上覆盖有护套26,所述电源17设置在所述护套26上并与所述热敏电阻18电连接。通过如上所述的多个压力调节结构能够使得第一腔室3内的气体均匀且稳定地流向第二腔室4,尽可能降低第一腔室3内产生紊流、湍流等现象而直接影响到发动机。
可选地,所述隔板2水平布置在所述稳压箱1内以使得所述第一腔室3在高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腔室4的上方,所述进气口5和所述出气口6布置在第一腔室3的相对两侧壁上。由此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布置结构简单且紧凑。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还包括压力表20、压力传感器21以及电连接于该压力传感器21的控制器22,所述压力表20和所述压力传感器21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3上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3内的压力,所述控制器22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21检测的信号控制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工作以使所述第一腔室3和所述第二腔室4连通或阻断连通。其中压力表20用于直观显示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以便于作业人员直接观察。在此,当压力传感器21将检测到的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大于高原试验所需气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22时,控制器22可以通过控制电源17向热敏电阻18供电使得感温包19因热敏电阻18发热而膨胀,以驱动调节杆9相对于通气孔8轴向伸出而开放通气孔8,由此第一腔室3内的气体通过通气孔8迅速流入到第二腔室4内,在此过程中,控制器22可以实时地根据压力传感器21检测到的压力信号控制电源17停止向热敏电阻18供电,使得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能够精确调节到高原试验所需气压。另外,当压力传感器21将检测到的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小于高原试验所需气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22时,控制器22也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腔室3的进气口5上的节气门14的开度,使得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调节到高原试验所需气压。通过如上所述的控制方式来能够方便地模拟多种不同的高原进气状态而起到精确控制发动机进气压力的效果。另外,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腔室3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腔室4内的压力,其中对于第二腔室4需要保压,为此,通过在连接于供压装置和第二腔室4的开口7的连接管上设置单向阀来实现。
可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21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3的靠近所述出气口6和所述隔板2的侧壁上,从而能够使得压力传感器21能够准确检测到第一腔室3供给至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压力,尽可能避免发动机受到气流的影响。另外,压力表20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室3的靠近出气口6的上部位置上,以实现便于观察和提高检测精度。
如上所述,通过将供气系统连接于稳压箱1的第一腔室3的进气口5,将发动机进气管连接于第一腔室3的出气口6,并且将供压装置连接于稳压箱1的第二腔室4的开口7,由此,在工作状态下,供气系统通过进气口5向稳压箱1的第一腔室3内提供气体以在第一腔室3内实现模拟多种不同的高原气压,在此,通过压力调节结构使得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连通,从而第一腔室3内的气体能够排放至第二腔室4内以减小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或者第二腔室4内的气体流入到第一腔室3内以增大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从而实现调节进入发动机进气管内的气压。由此能够起到方便地模拟多种不同的高原进气状态而精确控制发动机进气压力的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包括稳压箱(1),该稳压箱(1)通过隔板(2)分隔形成有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所述第一腔室(3)形成有用于连接供气系统的进气口(5)和用于连接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6),所述第二腔室(4)用于连接供压装置,所述稳压箱(1)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第一腔室(3)和所述第二腔室(4)连通或阻断连通的压力调节结构,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隔板(2)上的通气孔(8)和设置在所述隔板(2)上并用于开闭所述通气孔(8)的调节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贯通插入到所述通气孔(8)上的调节杆(9)和设置在该调节杆(9)的第一端并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伸缩以开闭所述通气孔(8)的驱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8)的内周面与所述调节杆(9)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27),所述通气孔(8)对应于所述调节杆(9)的第二端的一端内周面上突出形成有与所述调节杆(9)的外周面配合的环形的限位凸缘(11),该限位凸缘(1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腔室(4)和所述间隙(27)连通的第一通孔(12),所述隔板(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3)和所述间隙(27)连通的第二通孔(13),所述调节杆(9)的第二端形成有径向向外突出且能够密封所述第一通孔(12)的阀板(10),在第一位置,所述阀板(10)与所述限位凸缘(11)的端面分离以开放所述第一通孔(12),在第二位置,所述阀板(10)压紧在所述限位凸缘(11)的端面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2)为多个且沿周向布置在所述限位凸缘(11)上,所述第二通孔(13)为多个且围绕所述通气孔(8)的外周面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2)上并连接于所述调节杆(9)的第一端的感温包(19),以及与所述感温包(19)连接并用于对所述感温包(19)制热的调温装置,在第一位置,所述调温装置使所述感温包(19)受热膨胀,从而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伸出,在第二位置,所述调温装置使所述感温包(19)冷却收缩,从而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缩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为半导体加热制冷器,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半导体加热制冷器供电的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为热敏电阻(18),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热敏电阻(18)供电的电源(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室(3)内且设置在所述隔板(2)上的壳体(15),该壳体(15)具有对应于所述通气孔(8)的容纳腔(16),所述热敏电阻(18)和所述感温包(19)位于所述容纳腔(16)内,所述感温包(19)套设在该热敏电阻(18)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容纳腔(16)的内壁面具有间隙,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电源(17)向所述热敏电阻(18)供电使得所述感温包(19)因所述热敏电阻(18)发热而膨胀,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源(17)停止向所述热敏电阻(18)供电使得所述感温包(19)因所述热敏电阻(18)冷却而收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在所述隔板(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各个所述调节构件的所述热敏电阻(18)露出于各自的所述壳体(15)并且所述热敏电阻(18)延伸为一体,所述热敏电阻(18)与所述隔板(2)平行且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腔室(3),所述热敏电阻(18)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上覆盖有护套(26),所述电源(17)设置在所述护套(26)上并与所述热敏电阻(18)电连接。
CN201611210868.XA 2016-12-24 2016-12-24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Active CN107490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0868.XA CN107490483B (zh) 2016-12-24 2016-12-24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10868.XA CN107490483B (zh) 2016-12-24 2016-12-24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0483A true CN107490483A (zh) 2017-12-19
CN107490483B CN107490483B (zh) 2020-06-02

Family

ID=6064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10868.XA Active CN107490483B (zh) 2016-12-24 2016-12-24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9048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1014B1 (en) * 2000-10-20 2003-05-1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ltitude simulator for dynamometer testing
CN2927223Y (zh) * 2005-09-16 2007-07-25 宋兰庭 高原人工低气压环境psa制氧系统模拟试验台
JP4057685B2 (ja) * 1997-10-28 2008-03-05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低圧試験室の圧力制御装置
CN103808516A (zh) * 2014-01-27 2014-05-21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一种模拟增压进气系统
CN104535332A (zh) * 2014-12-12 2015-04-22 江苏大学 内燃机高海拔大气状态模拟试验系统
CN204758300U (zh) * 2015-07-01 2015-11-11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高原环境试验箱
CN105352735A (zh) * 2015-11-18 2016-02-24 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CN205262756U (zh) * 2015-12-25 2016-05-25 中北大学 发动机高压滚流进气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7685B2 (ja) * 1997-10-28 2008-03-05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低圧試験室の圧力制御装置
US6561014B1 (en) * 2000-10-20 2003-05-1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ltitude simulator for dynamometer testing
CN2927223Y (zh) * 2005-09-16 2007-07-25 宋兰庭 高原人工低气压环境psa制氧系统模拟试验台
CN103808516A (zh) * 2014-01-27 2014-05-21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一种模拟增压进气系统
CN104535332A (zh) * 2014-12-12 2015-04-22 江苏大学 内燃机高海拔大气状态模拟试验系统
CN204758300U (zh) * 2015-07-01 2015-11-11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高原环境试验箱
CN105352735A (zh) * 2015-11-18 2016-02-24 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CN205262756U (zh) * 2015-12-25 2016-05-25 中北大学 发动机高压滚流进气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0483B (zh)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76499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CN1997907A (zh) 用于被测装置具有近似控温管理的微型热处理室
US20100170574A1 (en) Gas mixing pump with variable injection section
RU2336514C1 (ru) Способ высотных испытаний двухконтурных турбореактивных двигателей (трдд) и стенд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US2014025514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Flow of Purge Air and an Adjustable Flow of Cooling Air in a Gas Turbine Application
GB1227052A (zh)
RU2011141492A (ru) Камера для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CN203404162U (zh) 用于测试油缸活塞密封件耐久性的试验装置和试验设备
CN107490484A (zh)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CN106768806A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风洞试验台的开闭式冷却空气循环系统
CN105352735A (zh)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KR20230053570A (ko) 통합된 환기 및 누출 감지 시스템 및 조립 방법
CN107490483A (zh) 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CN103646821B (zh) 一种磁吸干簧管导电的风压开关
CN104180566B (zh) 一种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热力膨胀阀
CN205748845U (zh) 散热器水箱的气密性检漏装置
CN107677478B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性能试验台的压气机出口测试段
CN204359786U (zh) 一种加热器用ptc陶瓷的使用环境模拟装置
KR101184976B1 (ko) 유체 유속 조절 유니트가 구비된 팬 코일 유니트
JPS58214603A (ja) 流体機械の翼端間隙調整装置
CN212693979U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振动测试装置
CN203404163U (zh) 用于测试油缸活塞杆密封件耐久性的试验装置和试验设备
CN204330920U (zh) 一种加热器用ptc陶瓷的使用环境模拟装置
KR101296395B1 (ko) 엔진 배기계통의 성능 및 내구성 실험장치
CN109656227A (zh) 燃油供给模拟装置和半物理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Engine Simulated Plateau intake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

Pledge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Pledgor: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116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2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

Pledge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116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