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78399A - 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78399A
CN107478399A CN201710872303.6A CN201710872303A CN107478399A CN 107478399 A CN107478399 A CN 107478399A CN 201710872303 A CN201710872303 A CN 201710872303A CN 107478399 A CN107478399 A CN 107478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tube
row
ship outer
pressure
pa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723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柳英
彭耀中
林晓萍
李耀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723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783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78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83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28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 G01M3/2807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for pipes
    • G01M3/2815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for pipes using pressure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排舷外管的开口端安装堵塞器,所述堵塞器与所述排舷外管为可拆卸地连接;向所述堵塞器内注入压缩空气,以封死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在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连接第一压力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向所述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并对所述排舷外管的密封性进行检测。该方法能够快速对排舷外管的密封性进行测试,操作非常简单,效率较高,且节约材料,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体工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排舷外管是指在船体工装领域内,一端焊接有法兰盘的管子结构,排舷外管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法兰盘与管子结构端部的固定需要得到可靠的保证,故在对排舷外管完成制造和生产并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压力试验,以确保排舷外管密封效果的可靠性,使其在后期工作中的寿命更长,使用效果更好。目前,在船舶排舷外管压力试验过程中,都采用在排舷外管的管子结构的端口处焊接盲板或者在管子结构的端口处打入木塞的方式来密封排舷外管,然后再进行管子压力试验,试压后再用风割割掉焊接在排舷外管端口处的盲板,并打磨焊接位并进行补漆等工作,效率普遍较低,而打入木塞进行密封时的密封效果普遍不理想,且木塞在拆卸后不能多次重复进行利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对排舷外管的密封性进行测试,操作非常简单,效率较高,且节约材料,成本较低。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排舷外管的开口端安装堵塞器,所述堵塞器与所述排舷外管为可拆卸地连接;
(S2)向所述堵塞器内注入压缩空气,以封死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
(S2)在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连接第一压力表组件;
(S3)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向所述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并对所述排舷外管的密封性进行检测。
可选的,所述堵塞器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有空腔,将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内,向所述空腔内通入压缩空气使所述弹性件膨胀。
可选的,所述堵塞器上设有第一气阀,在所述第一气阀的气嘴处连接第二压力表组件,由所述第二压力表组件通过所述气嘴向所述弹性件内通入压缩空气。
可选的,所述第二压力表组件包括第二气阀和第一压力表,由所述第二气阀向所述弹性件内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表监测通入所述弹性件内的压力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内通入压缩空气的压力保持在0.5~1.0Mpa。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采用橡胶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包括盲板法兰,所述盲板法兰与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盲板法兰能够将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密封。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还包括第三气阀和第二压力表,由所述第三气阀控制向所述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表监测通入所述排舷外管内压缩空气的压力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的压力保持在0.5~1.0Mpa。
可选的,所述第二气阀和所述第三气阀均采用截止阀。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为克服现有试压方法的种种不足,包括如下步骤:在排舷外管的开口端安装堵塞器,所述堵塞器与所述排舷外管为可拆卸地连接,即进行试压试验时,将所述堵塞器安装在排舷外管的开口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试压完毕后将堵塞器拆除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便于下一次的使用,由此使堵塞器获得重复的利用,能够有效的节约大量的材料和工时,降低成本;采用向所述堵塞器内注入压缩空气的方式,封死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原理可靠,操作过程简单,封堵所述排舷外管的过程非常方便;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连接第一压力表组件,由第一压力表组件将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进行密封,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与所述堵塞器相配合工作,是整个所述排舷外管保持密封状态,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向所述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并对排舷外管的密封性进行检测,采用常规手段,当相密封状态下的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时,操作人员很容易检测出整个排舷外管的密封性和所述排舷外管法兰端的法兰盘连接的稳固性,整个试验过程非常简单,消耗工时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进一步的,所述堵塞器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内设有空腔,将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内,向所述弹性件的空腔内通入压缩空气能够使弹性件迅速膨胀,以堵死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使其获得密封;堵塞器上设有第一气阀,在所述第一气阀的气嘴处连接第二压力表组件,有第二压力表组件通过所述气嘴向所述弹性件的空腔内通入压缩空气,由所述第一气阀控制压缩空气通入的通断,方便进行控制;第二压力表组件包括第二气阀和第一压力表,由所述第二气阀向所述弹性件内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表监测通入所述弹性件内的压力大小,在对所述弹性件的空腔内通入压缩空气时,能够获得将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进行封死的形变量是一定的,即由第二气阀向所述弹性件内通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使其能够达到既定的形变量即可,通入弹性件内的压力的大小则通过第一压力表来监测,对压缩空气的通入量进行精确的控制能够有效节约工时和能耗;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包括盲板法兰,所述盲板法兰与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可拆卸地连接,当盲板法兰与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进行连接时,能够将排舷外管进行可靠的密封,便于试压试验的可靠进行,且盲板法兰与所述法兰端采用的则是螺栓固定的方法,很方便拆卸,便于重复利用;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还包括第三气阀和第二压力表,由所述第三气阀控制向所述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表监测通入所述排舷外管内压缩空气的压力大小,往所述排舷外管内注入压缩空气的压力值由第二压力表检测,保持在0.5~1.0Mpa,若压缩空气的压力值达到0.5~1.0Mpa时仍无漏气现象即可关闭第三气阀,节约能耗;第二气阀与第三气阀均采用截止阀,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维修,工作行程较小,启闭时间短,控制过程中较为灵活,密封性好,适用于该所述排舷外管的试压试验,保证所述排舷外管试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排舷外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排舷外管与密封装置相配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压力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压力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排舷外管,11、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2、排舷外管的法兰端,2、堵塞器,21、弹性件,211、空腔,22、第一气阀,221、气嘴,3、第一压力表组件,31、盲板法兰,32、第三气阀,33、第二压力表,4、第二压力表组件,41、第二气阀,42、第一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6,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安装堵塞器2,所述堵塞器2与所述排舷外管1为可拆卸地连接;
(S2)向所述堵塞器2内注入压缩空气,以封死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
(S2)在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连接第一压力表组件3;
(S3)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3向所述排舷外管1内通入压缩空气,并对所述排舷外管1的密封性进行检测。
基于以上步骤,在对排舷外管1进行试压的过程中,首先获得加工和制造完毕的排舷外管1的成品,在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安装堵塞器2,将堵塞器2与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可拆卸地连接,堵塞器2安装在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能够将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进行密封,以便于操作人员对其进行密封性的检测,堵塞器2与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的连接方式采用的是可拆卸地连接,则当排舷外管1获得密封并由工作人员对其完成密封性的检测工作时,堵塞器2能够轻易地与排舷外管1进行分离,收集整理后即可投入下一次的工作中,获得重复利用,节省材料,降低成本,且堵塞器2与排舷外管1之间简单又可靠的连接能够有效的节约工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检测效率;堵塞器2的工作原理为将堵塞器2放入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后,借助外界工具向堵塞器2内部注入压缩空气到规定的压力,此时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即能够被可靠的封死,确保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的密封性,防止由于堵塞器2与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连接不可靠而使试压过程出现误差,保证试压结果的准确性;将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进行密封后,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连接第一压力表组件3,由第一压力表组件3与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进行密封连接,以保证整个排舷外管1的密封性,通过第一压力表组件3向排舷外管1的管子空腔内通入压缩空气后,采用常用手段对排舷外管1进行密封性的检测,如将排舷外管1放入水槽中,完全浸没在水中,不断向排舷外管1的管子空腔内注入压缩空气,观察是否有水泡冒出,如有水泡则说明排舷外管1的密封性不合格,若无气泡则说明排舷外管1的密封性合格,另外随着通入压缩空气的压力的增大,还能够进一步确定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处的法兰与管子的连接是否稳定可靠,工作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密封性的检测,只要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即可。
其中,堵塞器2包括弹性件21和第一气阀22,弹性件21设有空腔211,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气阀22向所述弹性件21的空腔211内通入压缩空气,第一气阀22与弹性件21的空腔211通过管道相连通,压缩空气通过管道传输进入空腔211中,弹性件21由于空腔211内通入压缩空气而膨胀,产生一定的形变量,弹性件21的形变量能够将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堵死,中断对弹性件21的空腔211内通入压缩空气,则弹性件21由于弹性作用将空腔211内的剩余压缩空气挤出,弹性件21恢复原状后,便于从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进行拆除,过程简单,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1的材料选择的是橡胶材料,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1的材料并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当可按照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在第一气阀22的气嘴221处连接第二压力表组件4,第二压力表组件4包括第二气阀41和第一压力表42,第二气阀41与第一气阀22通过管道相连接,第一压力表42安装在第一气阀22与第二气阀42之间的管道上,压缩空气由第二气阀42处通入,经过第一气阀22流入弹性件21的空腔211内,由第一压力表42对通入弹性件21内的压力的大小进行监测,通常情况下,弹性件21产生一定的形变量即能够将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封死,而弹性件21产生确定的形变量所需要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是一定的,则通过第一压力表42检测通入弹性件21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就能够确定弹性件21的形变量已经足够将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封死,此时关闭第二气阀41,断开压缩空气的供给也能够继续维持排舷外管1的密封状态,能够有效的节约能耗,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一压力表42测得通入弹性件21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为0.5~1.0Mpa时,即可关闭第二气阀41;在对排舷外管1的试压完毕之后,再打开第一气阀22,由弹性件21将空腔211内剩余的压缩空气挤出,回复原状,由工作人员将其拆卸。
另外,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3包括盲板法兰31、第三气阀32和第二压力表33,盲板法兰31与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可拆卸地进行连接,将盲板法兰31与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相配合进行连接,能够对排舷外管1起到可靠的密封作用,盲板法兰31与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采用螺栓进行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对二者进行拆卸,节约工时,盲板法兰31的中心开有定位孔,第三气阀32通过连接管道定位于定位孔处,使连接管道与排舷外管1相连通,盲板法兰31将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密封,堵塞器2将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密封的情况下,第三气阀32通过连接管道向排舷外管1内通入压缩空气,此时,工作人员配合一定的密封性检测手段对排舷外管1的密封性进行检测,密封性检测过程中需要的压力值是一定的,通过第二压力表33对通入排舷外管1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进行测定,当通入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达到预定值时,即可关闭第三气阀32,节约能耗;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力表33测得排舷外管1内的压缩压力的预定值为0.5~1.0Mpa,即当第二压力表33的值达到该预定值时,即可关闭第三气阀32;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处的法兰板与管子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所需要承受的压力值也等于预定值,即当通入排舷外管1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到达预定值时,排舷外管1的密封性依然显示良好,则表明排舷外管法兰端12的法兰板与管子之间的连接足够牢固,该排舷外管1的密封性和质量均为合格,能够投入正常的使用过程中。
参见图6,该对排舷外管1进行试压的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S1)在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安装堵塞器2,将弹性件21设置于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内;
(S2)将第二压力表组件4与堵塞器2的第一气阀22的气嘴221相连通,即第二气阀41通过连接管道与气嘴221相连通,第一压力表42设置于连接管道上;
(S3)将第一压力表组件3与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相连接,即盲板法兰21与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的法兰盘相连接,第一压力表组件3的管道穿过盲板法兰31与排舷外管1相连通,第三气阀32与第二压力表33均连接于管道上;
(S4)打开第二气阀41和第一气阀22,由第二气阀41向弹性件21的空腔211内输入压缩空气,当第一压力表42测得的压力值为0.5~1.0Mpa时,关闭第一气阀22和第二气阀41;
(S5)打开第三气阀32,有第三气阀32向排舷外管1内通入压缩空气,当第二压力表33测得的压力值为0.5~1.0Mpa时,关闭第三气阀32;
(S6)采用常规的密封性检测手段对排舷外管1的密封性进行检测;
(S7)密封性检测完毕后,将堵塞器2与第二压力表组件4相拆除,打开第一气阀22,弹性件21回复原状,再将堵塞器2从排舷外管的开口端11拆除,最后将第一压力表组件3与排舷外管的法兰端12拆除,收集整理,进行下一次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过程中,进行完上述S1、S2、S3步骤时,也可以在S4步骤时同时打开第一气阀22、第二气阀41和第三气阀32,排舷外管1的两端有压缩空气同时通入,工作人员同时对排舷外管1的密封性进行检测,当第一压力表42和第二压力表33的值为0.5~1.0Mpa时,关闭第一气阀22、第二气阀41和第三气阀32,完成对排舷外管1的密封性的检测,整个过程的试压效果更好,且消耗工时更短,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进行排舷外管1密封检测的效率。
本发明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为克服现有试压方法的种种不足,包括如下步骤:在排舷外管的开口端安装堵塞器,所述堵塞器与所述排舷外管为可拆卸地连接,即进行试压试验时,将所述堵塞器安装在排舷外管的开口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试压完毕后将堵塞器拆除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便于下一次的使用,由此使堵塞器获得重复的利用,能够有效的节约大量的材料和工时,降低成本;采用向所述堵塞器内注入压缩空气的方式,封死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原理可靠,操作过程简单,封堵所述排舷外管的过程非常方便;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连接第一压力表组件,由第一压力表组件将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进行密封,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与所述堵塞器相配合工作,是整个所述排舷外管保持密封状态,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向所述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并对排舷外管的密封性进行检测,采用常规手段,当相密封状态下的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时,操作人员很容易检测出整个排舷外管的密封性和所述排舷外管法兰端的法兰盘连接的稳固性,整个试验过程非常简单,消耗工时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排舷外管的开口端安装堵塞器,所述堵塞器与所述排舷外管为可拆卸地连接;
(S2)向所述堵塞器内注入压缩空气,以封死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
(S2)在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连接第一压力表组件;
(S3)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向所述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并对所述排舷外管的密封性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器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有空腔,将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排舷外管的开口端内,向所述空腔内通入压缩空气使所述弹性件膨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器上设有第一气阀,在所述第一气阀的气嘴处连接第二压力表组件,由所述第二压力表组件通过所述气嘴向所述弹性件内通入压缩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表组件包括第二气阀和第一压力表,由所述第二气阀向所述弹性件内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压力表监测通入所述弹性件内的压力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内通入压缩空气的压力保持在0.5~1.0Mpa。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采用橡胶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包括盲板法兰,所述盲板法兰与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盲板法兰能够将所述排舷外管的法兰端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表组件还包括第三气阀和第二压力表,由所述第三气阀控制向所述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表监测通入所述排舷外管内压缩空气的压力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排线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舷外管内通入压缩空气的压力保持在0.5~1.0Mpa。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阀和所述第三气阀均采用截止阀。
CN201710872303.6A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 Pending CN1074783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2303.6A CN107478399A (zh)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2303.6A CN107478399A (zh)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8399A true CN107478399A (zh) 2017-12-15

Family

ID=60587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72303.6A Pending CN107478399A (zh)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7839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7427A (zh) * 2017-12-29 2018-04-13 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试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8180344A (zh) * 2017-12-22 2018-06-19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舷外管试压封口工装和舷外管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18999Y (zh) * 2005-04-15 2006-09-20 章铭德 一种管道封堵装置
CN200979053Y (zh) * 2006-10-17 2007-11-21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组自膨式试压封堵装置
CN202614594U (zh) * 2012-06-28 2012-12-19 长泰县海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气压试压台
CN103016899A (zh) * 2012-12-14 2013-04-03 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管子密封装置
CN203111445U (zh) * 2013-01-29 2013-08-07 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船用舷外管维修护盖
CN204805560U (zh) * 2015-05-27 2015-11-25 江阴市巨匠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式密封组件
CN105402549A (zh) * 2014-09-12 2016-03-16 泰州中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出舷外管堵塞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18999Y (zh) * 2005-04-15 2006-09-20 章铭德 一种管道封堵装置
CN200979053Y (zh) * 2006-10-17 2007-11-21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组自膨式试压封堵装置
CN202614594U (zh) * 2012-06-28 2012-12-19 长泰县海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气压试压台
CN103016899A (zh) * 2012-12-14 2013-04-03 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管子密封装置
CN203111445U (zh) * 2013-01-29 2013-08-07 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船用舷外管维修护盖
CN105402549A (zh) * 2014-09-12 2016-03-16 泰州中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出舷外管堵塞装置
CN204805560U (zh) * 2015-05-27 2015-11-25 江阴市巨匠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式密封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0344A (zh) * 2017-12-22 2018-06-19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舷外管试压封口工装和舷外管装置
CN107907427A (zh) * 2017-12-29 2018-04-13 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试压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8663A (zh) 气密试验机
CN107478399A (zh) 一种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方法
CN110618087A (zh) 一种集中供热管道耐腐蚀性检测装置
CN204345161U (zh) 一种管道内衬层耐负压测试与记录装置
CN110823708A (zh) 柔性滤管的极限疲劳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1266131Y (zh) 复合管衬管气密检测装置
CN110702339B (zh) 一种气密性检漏装置及方法
CN209150218U (zh) 一种负压式气检灌酸一体机
CN206440436U (zh) 一种油底壳焊接螺母焊缝微泄露的检测装置
CN202869762U (zh) 一种机车用变压器油箱试压装置
CN110487348B (zh) 碱性电池的气体量检测装置
CN209992129U (zh) 一种船舶艉轴密封真空检验器
CN207423463U (zh) 一种用于对排舷外管进行试压的装置
CN207882080U (zh) 一种用于核电站稳压器泄压箱水压试验的装置
CN207991770U (zh) 密封测试组件及其系统
CN206847871U (zh) 一种用于高压油管高压检漏的装置
CN111006823A (zh) 一种自密封测试法兰及密封监测方法
CN207456705U (zh) 一种水压式气密性测试仪
CN215178446U (zh) 一种多组合缸头试验平台
CN204008043U (zh) 气瓶水压检测系统
CN110514433A (zh) 一种检测阀门全性能的自动控制试验台设备
CN109163850A (zh) 一种换热管管头试压装置及其试压方法
CN214621640U (zh) 一种用于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接管密封测量装置
CN108801771A (zh) 一种高压装卸软管强度试验装置
CN221123721U (zh) 自适应阀门气密性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