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76902B - 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76902B
CN107476902B CN201710596216.2A CN201710596216A CN107476902B CN 107476902 B CN107476902 B CN 107476902B CN 201710596216 A CN201710596216 A CN 201710596216A CN 107476902 B CN107476902 B CN 107476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cooler
tube plate
bearing
tube bu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62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76902A (zh
Inventor
姚金法
骆春叶
姚杰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jie Power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jie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jie Powe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jie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962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769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76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6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76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6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F02M26/2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ol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or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不易发生积碳现象以及结构简单的冷却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冷却器壳体内还设有扰流装置,扰流装置包括设置于连接管束内的扰流板A、设置于冷却器壳体内的扰流板B、设置于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的连接轴承A、设置于管板和冷却器壳体之间连接轴承B以及设置于管板和连接法兰之间的连接轴承C,本发明适用于冷却器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居民,基本上都拥有私家车,尾气污染问题得到了广泛重视。
EGR冷却器,一般用于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装置,而EGR冷却器是将高温的废气进行降温后,提高发动机性能,从而降低了NOx的排放,降低了燃油经济性。
目前,市场上的冷却器,它包括具有换热介质进、出口的冷却器壳体,冷却器壳体内设有若干连接管束、设置于连接管束两端管板及设置于冷却器壳体两端的连接法兰。而传统的冷却器在摆正冷却效果的同时并不能保证连接管束的不易积碳的效果,在保证不易积碳的效果时,冷却效果也并不能兼顾,而兼具上述两点的冷却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适用范围不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不易发生积碳现象以及结构简单的冷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器,包括具有换热介质进、出口的冷却器壳体,冷却器壳体内设有若干连接管束、设置于连接管束两端的管板及设置于冷却器壳体两端的连接法兰,所述冷却器壳体内还设有扰流装置,扰流装置包括设置于连接管束内的扰流板A、设置于冷却器壳体内的扰流板B、设置于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的连接轴承A、设置于管板和冷却器壳体之间连接轴承B以及设置于管板和连接法兰之间的连接轴承C。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束上设有扰流体,扰流体呈左螺旋状设置于连接管束上且于连接管束上形成有外凸内凹结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扰流体外表面呈圆弧状且圆弧的弧度在π/3-π/2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扰流板A呈左螺旋状设置于连接管束内,扰流板B呈右螺旋状设置于冷却器壳体内壁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器壳体的旋转方向与连接管束的旋转方向相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束呈同心圆状排布于管板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束呈三角形状排布于管板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束呈正方形状排布于管板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最外圈连接管束于冷却器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为连接管束的2倍。
一种适用于制造上述冷却器的方法,步骤如下,A、预备:预备若干连接管束、两管板、冷却器壳体、连接法兰、连接轴承A、连接轴承B以及连接轴承C;
B、装配:(1)选择一管板,将连接管束装配至管板上,采用同心圆排布、方形排布或者三角形结构排布均可,将连接轴承A设置于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且连接轴承A的内侧与连接管束连接,连接轴承A的外侧与管板连接,连接轴承A分别与连接管束以及与管板之间连接均采用真空钎焊;
(2)将冷却器壳体套于连接管束和管板外,且在冷却器壳体和管板之间设置连接轴承B,且连接轴承B的外侧与管板连接,连接轴承B的内侧与冷却器壳体连接,连接轴承B分别与管板以及与冷却器壳体之间连接均采用真空钎焊;
(3)将连接法兰的一端套于冷却器壳体外,连接法兰和管板之间设置连接轴承C,且连接轴承C的内侧与管板连接,连接轴承B的外侧与连接法兰连接,连接轴承C分别与管板以及与连接法兰之间连接均采用真空钎焊;
(4)将另一端的连接管束同样重复上述步骤与上述部件进行连接。
C、检测:(1)检测连接管束自身的气密性,以及检测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的气密性;
(2)检测冷却器壳体和管板之间的气密性;
(3)确保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转动时的平稳性,确保管板和冷却器壳体之间转动时的平稳性,确保冷却器壳体和连接法兰之间转动的平稳性;
(4)压力测试、尺寸检查以及外观检查;
D、包装产品。
本发明有益效果:1、冷却器壳体内还设有扰流装置,扰流装置包括设置于连接管束内的扰流板A、设置于冷却器壳体内的扰流板B、设置于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的连接轴承A、设置于管板和冷却器壳体之间连接轴承B以及设置于冷却器壳体和连接法兰之间的连接轴承C,使得不论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以及管板和冷却器壳体之间设置的连接轴,确保随着热介质以及换热介质的流动时,带动连接管束以及带动冷却器壳体进行旋转,双向的旋转,从而提高热的置换效率,进而提高冷却效果好。
2、连接管束上设有扰流体,扰流体呈左螺旋状设置于连接管束上且于连接管束上形成有外凸内凹结构,通过设置的扰流体,提高了热介质与换热介质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冷却效果。
3、扰流板A呈左螺旋状设置于连接管束内,扰流板B呈右螺旋状设置于冷却器壳体内壁上,冷却器壳体的旋转方向与连接管束的旋转方向相反,一方面提高了冷却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于连接管束内的扰流板A的设置,减小了积碳的情况发生。
4、结构简单,加工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实施例的图1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实施例的连接管束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冷却器,包括具有换热介质进、出口的冷却器壳体1,冷却器壳体1内设有若干连接管束2、设置于连接管束2两端的管板3及设置于冷却器壳体1两端的连接法兰4,冷却器壳体1内还设有扰流装置,扰流装置包括设置于连接管束2内的扰流板A20以及设置于冷却器壳体1内的扰流板B10,使得连接管束2以及冷却器壳体1可以分别依靠扰流板A20以及扰流板B10,以及配合设置于连接管束2和管板3之间的连接轴承A21、设置于管板2和冷却器壳体1之间连接轴承B11以及设置于管板3和连接法兰4之间的连接轴承C30,使得连接管束2通过热介质以及使得冷却器壳体1换热介质的流动进行旋转,并且保证两者在进行旋转的同时,带动热介质以及换热介质的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热的置换效果,从而提高冷却效果,进一步地,将扰流板A20呈左螺旋状设置于连接管束2内,扰流板B10呈右螺旋状设置于冷却器壳体1内壁上,使得冷却器壳体1的旋转方向与连接管束2的旋转方向相反,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的扰流板A20以及扰流板B10,使得保证了冷却器壳体1的旋转方向与连接管束2的旋转方向相反,进而提高了扰流效果,在增加扰流效果的同时,保证良好的热置换效果,确保了冷却效果,同时也减小了积碳的情况发生,保证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连接管束2上设有扰流体22,扰流体22呈左螺旋状设置于连接管束2上且于连接管束2上形成有外凸内凹结构,上述结构是通过将滚压设备对光管进行滚压从而形成的外凸内凹结构,并且将扰流体22外表面设置呈圆弧状且将圆弧的弧度控制在π/3-π/2之间,上述结构增加了热介质与热换介质之间接触面积,以及外凸内凹结构也同样增加了内外介质的扰动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连接管束2呈同心圆状排布于管板上;连接管束2呈三角形状排布于管板上;所述连接管束2呈正方形状排布于管板上,并且将最外圈连接管束2于冷却器壳体1内壁之间的间距为连接管束的2倍,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连接管束的排布方式,并且采用上述间距设置连接管束也确保了扰流板B良好的扰流效果,确保了良好冷却效果,以及提高了实用性。
一种适用于制造上述冷却器的方法,步骤如下,A、预备:预备若干连接管束、两管板、冷却器壳体、连接法兰、连接轴承A、连接轴承B以及连接轴承C;
B、装配:(1)选择一管板,将连接管束装配至管板上,采用同心圆排布、方形排布或者三角形结构排布均可,将连接轴承A设置于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且连接轴承A的内侧与连接管束连接,连接轴承A的外侧与管板连接,连接轴承A分别与连接管束以及与管板之间连接均采用真空钎焊;
(2)将冷却器壳体套于连接管束和管板外,且在冷却器壳体和管板之间设置连接轴承B,且连接轴承B的外侧与管板连接,连接轴承B的内侧与冷却器壳体连接,连接轴承B分别与管板以及与冷却器壳体之间连接均采用真空钎焊;
(3)将连接法兰的一端套于冷却器壳体外,连接法兰和管板之间设置连接轴承C,且连接轴承C的内侧与管板连接,连接轴承B的外侧与连接法兰连接,连接轴承C分别与管板以及与连接法兰之间连接均采用真空钎焊;
(4)将另一端的连接管束同样重复上述步骤与上述部件进行连接。
C、检测:(1)检测连接管束自身的气密性,以及检测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的气密性;
(2)检测冷却器壳体和管板之间的气密性;
(3)确保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转动时的平稳性,确保管板和冷却器壳体之间转动时的平稳性,确保冷却器壳体和连接法兰之间转动的平稳性;
(4)压力测试、尺寸检查以及外观检查;
D、包装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冷却器,包括具有换热介质进、出口的冷却器壳体,冷却器壳体内设有若干连接管束、设置于连接管束两端的管板及设置于冷却器壳体两端的连接法兰,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器壳体内还设有扰流装置,扰流装置包括设置于连接管束内的扰流板A、设置于冷却器壳体内的扰流板B、设置于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的连接轴承A、设置于管板和冷却器壳体之间连接轴承B以及设置于管板和连接法兰之间的连接轴承C;
所述连接管束上设有扰流体,扰流体 呈左螺旋状设置于连接管束上且于连接管束上形成有外凸内凹结构;
所述扰流体外表面呈圆弧状且圆弧的 弧度在π/3-π/2之间;
所述扰流板A呈左螺旋状设置于连接 管束内,扰流板B呈右螺旋状设置于冷却器壳体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器壳体的旋转方向与连接管束的旋转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束呈同心圆状排布于管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束呈三角形状排布于管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束呈正方形状排布于管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种冷却器,其特征是:最外圈连接管束于冷却器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为连接管束的2倍。
7.一种适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冷却器的方法,步骤如下,A、预备:预备若干连接管束、两管 板、冷却器壳体、连接法兰、连接轴承A、连接轴承B以及连接轴承C;
B、装配:(1)选择一管板,将连接管束装配至管板上,采用同心圆排布、方形排布或者三角形结构排布均可,将连接轴承A设置于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且连接轴承A的内侧与连接管束连接,连接轴承A的外侧与管板连接,连接轴承A分别与连接管束以及与管板之间连接均采用真空钎焊;
(2)将冷却器壳体套于连接管束和管板外,且在冷却器壳体和管板之间设置连接轴承B,且连接轴承B的外侧与管板连接,连接轴承B的内侧与冷却器壳体连接,连接轴承B分别与管板以及与冷却器壳体之间连接均采用真空钎焊;
(3)将连接法兰的一端套于冷却器壳体外,连接法兰和管板之间设置连接轴承C,且连接轴承C的内侧与管板连接,连接轴承B的外侧与连接法兰连接,连接轴承C分别与管板以及与连接法兰之间连接均采用真空钎焊;
(4)将另一端的连接管束同样重复上述步骤与上述部件进行连接;
C、检测:(1)检测连接管束自身的气密性,以及检测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的气密性;
(2)检测冷却器壳体和管板之间的气密性;
(3)确保连接管束和管板之间转动时的平稳性,确保管板和冷却器壳体之间转动时的平稳性,确保冷却器壳体和连接法兰之间转动的平稳性;
(4)压力测试、尺寸检查以及外观检查;
D、包装产品。
CN201710596216.2A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476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6216.2A CN107476902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6216.2A CN107476902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6902A CN107476902A (zh) 2017-12-15
CN107476902B true CN107476902B (zh) 2023-09-26

Family

ID=60595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6216.2A Active CN107476902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769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7510B (zh) * 2018-05-24 2020-02-2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ssd及其外壳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02439A1 (de) * 1987-01-28 1988-08-11 Pfleiderer Gmbh & Co Kg Spanpl Vorrichtung zur waermerueckgewinnung
JPH09133480A (ja) * 1995-11-07 1997-05-2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CN2718492Y (zh) * 2004-05-18 2005-08-17 宁津县未来福利化工厂 多头球面螺旋管
CN201011324Y (zh) * 2006-10-26 2008-01-23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其冷却管
CN101307968A (zh) * 2008-07-14 2008-11-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具有快速除污功能的完全可拆装的管壳式换热器
CN101377369A (zh) * 2008-10-11 2009-03-04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套管式换热器
CN101566437A (zh) * 2008-04-26 2009-10-28 赵文阁 复合套管双螺旋换热器
CN201497419U (zh) * 2009-08-20 2010-06-02 杭州银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egr冷却器及其螺旋导流板
CN102538515A (zh) * 2011-12-29 2012-07-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一种管束式旋转换热器
CN204327321U (zh) * 2014-12-17 2015-05-13 浙江驰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egr冷却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02439A1 (de) * 1987-01-28 1988-08-11 Pfleiderer Gmbh & Co Kg Spanpl Vorrichtung zur waermerueckgewinnung
JPH09133480A (ja) * 1995-11-07 1997-05-2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CN2718492Y (zh) * 2004-05-18 2005-08-17 宁津县未来福利化工厂 多头球面螺旋管
CN201011324Y (zh) * 2006-10-26 2008-01-23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其冷却管
CN101566437A (zh) * 2008-04-26 2009-10-28 赵文阁 复合套管双螺旋换热器
CN101307968A (zh) * 2008-07-14 2008-11-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具有快速除污功能的完全可拆装的管壳式换热器
CN101377369A (zh) * 2008-10-11 2009-03-04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套管式换热器
CN201497419U (zh) * 2009-08-20 2010-06-02 杭州银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egr冷却器及其螺旋导流板
CN102538515A (zh) * 2011-12-29 2012-07-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一种管束式旋转换热器
CN204327321U (zh) * 2014-12-17 2015-05-13 浙江驰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egr冷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6902A (zh) 2017-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1867B (zh) 一种气液式中冷器
WO2021027016A1 (zh) 一种内燃机用新型冷却系统
CN107476902B (zh) 一种冷却器及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CN211716898U (zh) 一种带葫芦结的双通式真空管空气集热器
CN216347989U (zh)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CN203163576U (zh) 变径波节换热管
CN206709449U (zh) 新能源车用节能空调同轴换热器管
CN206724739U (zh) 吸收式换热器的高效换热盘管
CN203035336U (zh) 一种气液式中冷器
CN205638638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207688956U (zh) 一种防冻便拆式lxs系列旋翼式冷、热水表
CN210400061U (zh) 高效水力机械式扰流换热水箱
CN207111264U (zh) 一种冷却器
CN202869315U (zh) 一种具有新型配管结构的风冷却器
CN201935605U (zh) 绕管式换热器
CN207991330U (zh) 一种船用多防护高安全新型换热单元
CN207231005U (zh) 一种蒸发器、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2057209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9470571U (zh) 一种波节换热管换热器
CN205300372U (zh) 一种喷流式换热器
CN203163548U (zh) 热交换器
CN216523349U (zh) 一种平行流冷凝器集流管堵盖
CN214701862U (zh) 稀释风蒸汽加热器
CN203240822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内胆
CN220415497U (zh) 一种新型冷却式消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