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4288B - 摄像系统、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摄像系统、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4288B
CN107454288B CN201710412013.3A CN201710412013A CN107454288B CN 107454288 B CN107454288 B CN 107454288B CN 201710412013 A CN201710412013 A CN 201710412013A CN 107454288 B CN107454288 B CN 107454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ight
movable unit
light emitting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120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54288A (zh
Inventor
市原义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454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4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54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4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16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in accordance with both the intensity of the flash source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flash source from the object, e.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uide number" of the flash bulb and the focusing of the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22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03B2215/0514Separate unit
    • G03B2215/0517Housing
    • G03B2215/0521Housing movable housing, e.g. bounce-ligh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22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03B2215/0514Separate unit
    • G03B2215/0517Housing
    • G03B2215/0525Reflector
    • G03B2215/0528Reflector movable reflector, e.g. change of illumination angle or illumination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系统、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公开了用于防止闪光灯装置的包括发光部的可动单元在其转动期间意外地干扰障碍物的技术。可动单元是以相对于装置本体绕第一轴沿上下方向可转动、并且绕第二轴沿左右方向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的。在反射闪光拍摄中,可动单元使来自发光部的光向着天花板照射,以使来自天花板的反射光照射至被摄体。使可动单元转动,使得发光部朝向最佳照射方向。基于对沿上下方向所驱动的可动单元的转动角度是否超过预定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来判断是否沿左右方向驱动可动单元。

Description

摄像系统、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诸如数字照相机等的摄像设备上所安装的发光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诸如数字照相机等的摄像设备包括能够进行所谓的反射闪光拍摄(bounce flashshooting)的摄像设备,其中在该反射闪光拍摄中,从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部向着天花板等发出闪光灯光,并且利用来自天花板的漫反射光来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由于使用反射闪光拍摄使得可以使来自闪光灯装置的光间接地照射至被摄体,因此可以采用柔和光来描绘被摄体。
传统上,提出了一种技术,该技术用于确定反射角度使得向被摄体的反射照射所用的光的入射角度变得小于基于到天花板和被摄体的各个最短距离的被摄体角度(日本特开2011-170014)。该提议使得可以通过在到被摄体的距离(被摄体距离)变得不小于预定距离时使发光部绕垂直轴进行转动(左右运动),来实现更自然的照明。
在日本特开2011-170014中,在使发光部沿上下方向转动以使反射角度适当的情况下,有时由于发光部的机构限制因而不能根据被摄体距离来使发光部转动至正确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在到达正确角度之前使发光部沿左右方向转动180°,然后沿上下方向转动至正确角度。然而,在紧挨到达适当角度之前使发光部沿左右方向转动180°的情况下,存在以下可能性:根据发光部的上下方向上的转动角度,发光部干扰障碍物。此外,出现以下问题:发光部意外地转向拍摄者的眼睛而使拍摄者感到眩晕。因此,在进行适当的反射闪光拍摄方面存在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即使在使包括发光部的可动单元转动成朝向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照射方向的情况下,该技术也防止可动单元意外地干扰障碍物、或者防止发光部转向拍摄者的眼睛。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系统,包括摄像设备和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安装在所述摄像设备上并且能够与所述摄像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可动单元,其包括用于进行发光的发光部,并且是以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绕第一轴沿第一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且以绕第二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并且所述发光装置使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向着对象物照射,由此使来自所述对象物的反射光照射至被摄体,所述摄像系统还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从所述发光部向着所述对象物照射光的角度,由此确定照射方向;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得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第一判断单元所确定出的照射方向;以及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利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所驱动的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在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照射方向的位置中的转动角度是否超过预定角度,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是否利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可动单元,其包括用于进行发光的发光部,并且是以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绕第一轴沿第一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且以绕第二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并且所述发光装置使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向着对象物照射,由此使来自所述对象物的反射光照射至被摄体,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从所述发光部向着所述对象物照射光的角度,由此确定照射方向;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得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第一判断单元所确定出的照射方向;以及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利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所驱动的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在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照射方向的位置中的转动角度是否超过预定角度,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是否利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发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可动单元,其包括用于进行发光的发光部,并且是以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绕第一轴沿第一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且以绕第二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并且所述发光装置使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向着对象物照射,由此使来自所述对象物的反射光照射至被摄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从所述发光部向着所述对象物照射光的角度,由此确定照射方向;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得所述发光部朝向所确定出的照射方向;判断利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所驱动的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在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照射方向的位置中的转动角度是否超过预定角度;以及基于所述判断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是否利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用于执行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发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可动单元,其包括用于进行发光的发光部,并且是以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绕第一轴沿第一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且以绕第二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并且所述发光装置使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向着对象物照射,由此使来自所述对象物的反射光照射至被摄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从所述发光部向着所述对象物照射光的角度,由此确定照射方向;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得所述发光部朝向所确定出的照射方向;判断利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所驱动的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在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照射方向的位置中的转动角度是否超过预定角度;以及基于所述判断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是否利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包括发光部的可动单元转动成朝向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照射方向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可动单元意外地干扰障碍物、并且防止发光部转向拍摄者的眼睛。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系统的组件的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和作为照相机本体上所安装的发光装置的示例的闪光灯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摄像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A~3E是用于说明照相机本体和闪光灯装置之间的经由端子的数据通信的示例的图。
图4A和4B是示出照相机所使用的命令列表的示例的图。
图5A和5B是示出闪光灯装置所使用的命令列表的示例的图。
图6A和6B是用于说明可动单元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转动操作的图。
图7A~7D是示出在可动单元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转动时来自旋转编码器的输出的图。
图8A和8B是示出可动单元的转动角度和分配至这些转动角度的旋转编码器的格雷码的图。
图9是自动反射闪光拍摄时照相机本体所进行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自动反射闪光拍摄时照相机本体所进行的释放之后的拍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图9的步骤中所执行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图9的步骤中所执行的信息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图9的步骤中所执行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A和14B是图13的步骤中所执行的自动反射数据获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图13的步骤中所执行的反射操作执行指示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6A和16B是图13的步骤中所执行的被摄体距离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7A和17B是图13的步骤中所执行的天花板(或墙壁)距离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8A和18B是图13的步骤中所执行的照射方向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反射闪光拍摄场景的示例的图。
图20A和20B是图13的步骤中所执行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图20B的继续。
图22是图20B的继续。
图23是反射闪光拍摄时闪光灯装置所进行的发光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系统所进行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其中该部分与相对于图11所示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变化相对应。
图25A和25B是伴随着图24中的向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添加步骤、相对于图20B、21和22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发生了改变的闪光灯控制器所进行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6A和26B是图25A和25B的继续。
图27A和27B是伴随着图24中的向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添加步骤、相对于图20B、21和22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发生了改变的闪光灯控制器所进行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8A和28B是图27A和27B的继续。
图29是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系统中、图16A和16B的被摄体距离计算处理中驱动可动单元时的闪光灯控制器所进行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系统的组件的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和作为该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照相机本体上所安装的发光装置的示例的闪光灯装置的示意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摄像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尽管举例说明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作为摄像设备,但这并非限制性的。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摄像系统中,如图1和2所示,在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照相机本体100的正面侧(被摄体侧)安装可更换的镜头单元200。此外,在照相机本体100的顶部可移除地安装闪光灯装置300。
首先,将说明照相机本体100的结构。如图1和2所示,照相机控制器101控制摄像系统的整体操作。照相机控制器101由内置有微计算机的单芯片IC电路来实现,其中该单芯片IC电路包括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电路)、多路复用器、计时器电路、EEPROM、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
摄像装置102由包括红外截止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的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来实现,并且穿过镜头单元200的透镜组202的光在摄像装置102上形成被摄体图像。快门103在用于对摄像装置102进行遮光的位置和用于使摄像装置102暴露至光的位置之间移动。
主镜104由半透半反镜构成,并且主镜104和辅助镜115构成镜单元。该镜单元在取景器观察期间移动到拍摄光路中,并且在拍摄期间从拍摄光路退避。在取景器观察期间,穿过透镜组202的光束的一部分被主镜104反射,并且被引导至聚焦板105,而穿过主镜104的光被引导至焦点检测电路(AF电路)107的未示出的测距传感器。另一方面,在拍摄期间,穿过透镜组202的光束被引导至摄像装置102以形成图像。
在聚焦板105上形成被摄体图像,并且所形成的被摄体图像经由五棱镜114被引导至测光电路(AE电路)106的未示出的测光传感器和未示出的光学取景器,从而使得用户能够观看取景器图像。注意,在图2中,省略了镜单元、聚焦板105和五棱镜114的图示。
具有测光传感器的AE电路106将经由五棱镜114所引导的被摄体图像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且针对分割得到的各个区域进行测光。AF电路107包括具有多个测距点的测距传感器,并且输出诸如各测距点的散焦量等的焦点检测信息。
增益切换电路108放大从摄像装置102输出的电气信号。增益切换电路108在照相机控制器101的控制下,例如根据拍摄条件和用户的操作来进行增益切换。模数转换器109将从摄像装置102输出的放大后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时序发生器(TG)110使从摄像装置102输入放大后的模拟信号的时刻和利用模数转换器109将这些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时刻同步。信号处理电路111对通过利用模数转换器109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信号处理。
通信线路SC是提供照相机本体100和镜头单元200之间的接口以及照相机本体100和闪光灯装置300之间的接口的接口信号线路。例如,使用照相机控制器101作为主机来在照相机本体100和镜头单元200之间以及照相机本体100和闪光灯装置300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诸如命令发送等的信息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线路SC例如由图2所示的端子120和端子130来实现,从而进行三端子串行通信。端子120包括用于使照相机本体100和镜头单元200之间的通信同步的SCLK_L端子、用于向镜头单元200发送数据的MOSI_L端子和用于接收从镜头单元200发送来的数据的MISO_L端子。此外,端子120还包括照相机本体100和镜头单元200这两者都连接至的GND端子。
端子130包括用于使照相机本体100和闪光灯装置300之间的通信同步的SCLK_S端子、用于从照相机本体100向闪光灯装置300发送数据的MOSI_S端子和用于接收从闪光灯装置300发送来的数据的MISO_S端子。此外,端子130还包括照相机本体100和闪光灯装置300这两者都连接至的GND端子。
图3A~3E示出使用端子130的数据通信的示例。图3A是示出数据通信的时刻的示例。如图3A所示,在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向闪光灯控制器310发送数据时,与SCLK_S端子的8位时钟同步地从MOSI-S端子输出各位作为0或1,由此串行地发送数据。
此外,在从闪光灯控制器310向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数据时,照相机控制器101与SCLK_S端子的8位时钟同步地,从MISO_S端子串行地接收具有各位输出作为0或1的数据。图3A示出与SCLK_S信号的上升同步地读取或写入各信号的8位(1字节)通信,并且针对命令、命令数据和数据分别多次连续地进行该8位通信。
图3B~3E是示出根据以下所述的命令列表(参见图4A和4B)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向闪光灯控制器310发送的要通信的数据的示例的图。
例如,在从照相机向闪光灯的自动反射设置/解除的情况下,在将作为第一字节的表示所发送的命令是CS通信的命令的08H、作为第二字节的命令编号011(0BH)和作为第三字节的数据(内容)01(设置)从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之后,发送这三者。
在照相机本体100向闪光灯装置300发送信息时,作为第一字节,如图3B所示,从照相机本体100向闪光灯装置300发送表示CS命令的08H。另一方面,在照相机本体100从闪光灯装置300获取信息时,作为第一字节,如图3C所示,从照相机本体100向闪光灯装置300发送表示SC命令的01H。
作为第二字节,从照相机本体100和闪光灯装置300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SC或CS命令编号(在发送时转换成十六进制编号),并且作为第三字节或第四字节,从照相机本体100和闪光灯装置300中的一个向另一个发送设置项数据。将使用图4A~5B所示的命令列表的示例来按需说明其它信息的通信。
输入部112包括设置有均未示出的电源按钮、释放按钮和设置按钮等的控制台部,并且照相机控制器101根据向输入部112的输入来进行各种处理。在半按下释放按钮作为第一级操作的情况下,释放开关SW1接通以使照相机控制器101开始包括调焦、测光等的拍摄准备操作。此外,在完全按下释放按钮作为第二级操作的情况下,释放开关SW2接通以使照相机控制器101开始包括曝光、显像处理等的拍摄操作。
此外,通过对输入部112上所设置的设置按钮进行操作,还可以对照相机本体100上所安装的闪光灯装置300的各种设置进行配置。包括未示出的液晶显示器和未示出的发光元件的显示部113显示针对照相机所设置的各种模式和其它拍摄信息。
姿势检测电路140是用于检测照相机的姿势差的电路,并且包括:姿势H检测部140a,用于检测水平方向上的姿势差;姿势V检测部140b,用于检测垂直方向上的姿势差;以及姿势Z检测部140c,用于检测前后方向(Z方向)上的姿势差。注意,姿势检测电路140例如由角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来实现,并且将姿势检测电路140所检测到的与照相机在各方向上的姿势差有关的姿势信息输出至照相机控制器101。
接着,将说明镜头单元200。镜头控制器201控制镜头单元200的各个组件。镜头控制器201例如由内置有微计算机的单芯片IC电路来实现,其中该单芯片IC电路包括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电路)、多路复用器、定时器电路、EEPROM、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
透镜组202由包括调焦透镜和变焦透镜等的多个透镜构成。注意,透镜组202并非必须包括变焦透镜。透镜驱动部203驱动透镜组202中所包括的透镜。透镜组202的驱动量由照相机控制器101基于来自照相机本体100的AF电路107的输出来计算,并且将所计算出的驱动量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至镜头控制器201。
编码器204检测透镜组202的位置,并且将驱动信息输出至镜头控制器201。镜头控制器201根据从编码器204输出的驱动信息来控制透镜驱动部203,以使透镜组20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该驱动量,从而进行调焦。光圈205由镜头控制器201经由光圈控制电路206进行控制,以调节穿过透镜组202的光量。
接着,将说明闪光灯装置300。闪光灯装置300包括可移除地安装在照相机本体100上的闪光灯本体300a、以及以相对于闪光灯本体300a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闪光灯本体300a上的可动单元300b。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假定闪光灯本体300a的安装有可动单元300b的部分是上部的情况下,定义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方向。闪光灯本体300a与本发明的设备本体的示例相对应。
闪光灯控制器310控制闪光灯装置300的各个组件。闪光灯控制器310例如由内置有微计算机的单芯片IC电路来实现,其中该单芯片IC电路包括CPU、ROM、RAM、输入/输出控制电路(I/O控制电路)、多路复用器、计时器电路、EEPROM、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
电池301用作闪光灯装置300的电源(VBAT)。升压电路块302包括升压部302a、用于检测电压的电阻器302b和302c、以及主电容器302d。升压电路块302利用升压部302a使电池301的电压升压至数百伏,由此在主电容器302d中充电发光所需的电能。主电容器302d的充电电压由电阻器302b和302c进行分压,并且分压得到的电压被输入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的模数转换端子。
触发电路303向放电管305施加用于激励放电管305的脉冲电压。发光控制电路304控制来自放电管305的发光的开始和停止。放电管305通过接收从触发电路303施加的数千伏的脉冲电压而被激励,并且使用主电容器302d中充电得到的电能来进行发光。
测距单元308检测到被摄体或对象物(天花板等)的距离,并且例如包括受光传感器。测距单元308使用受光传感器来接收从放电管305照射的并且由被摄体或对象物反射的光,由此检测到被摄体或对象物的距离。可选地,测距单元308还包括测距光源,并且使用受光传感器来接收从测距光源照射的并且由被摄体或对象物反射的光,由此检测到被摄体或对象物的距离。
积分电路309对从光电二极管314输出的与受光量相对应的电流进行积分,并且将该积分结果输出至比较器315的反相输入端子和闪光灯控制器310的模数转换端子。比较器315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的数模转换端子,并且比较器315的输出端子连接至AND(与)门311的输入端子其中之一。
AND门311的输入端子中的另一输入端子连接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的发光控制端子,并且来自AND门311的输出被输入至发光控制电路304。光电二极管314是用于接收从放电管305发出的光的传感器,并且直接地或者经由玻璃纤维等接收从放电管305发出的光。
反射伞306反射从放电管305发出的光,并且沿预定方向引导该光。变焦光学系统307包括光学面板等,并且是以可以改变相对于放电管305的位置的方式保持的。通过改变变焦光学系统307和放电管305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闪光灯装置300的闪光指数和照射范围。
输入部312包括由均未示出的电源按钮、用于设置闪光灯装置300的操作模式的模式设置开关和用于设置各种参数的设置按钮构成的控制台部,并且闪光灯控制器310响应于向输入部312的输入来进行各种处理。显示部313包括均未示出的液晶装置和发光元件,并且显示表示闪光灯装置300的状态的信息。
变焦驱动电路330包括:变焦检测部330a,用于利用其未示出的编码器来检测与放电管305和变焦光学系统307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的信息;以及变焦驱动部330b,其包括用于使变焦光学系统307移动的未示出的马达。闪光灯控制器310经由照相机控制器101获取从镜头控制器201输出的焦距信息,并且基于所获取到的焦距信息来计算变焦光学系统307的驱动量。
反射电路340包括:反射H检测部340a,用于检测可动单元300b相对于闪光灯本体300a在左右方向上的驱动量(转动角度);以及反射V检测部340c,用于检测可动单元300b相对于闪光灯本体300a在上下方向上的驱动量。可动单元300b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驱动量各自是使用未示出的旋转编码器或绝对编码器所检测到的。此外,反射电路340还包括:反射H驱动部340b,用于沿左右方向驱动可动单元300b;以及反射V驱动部340d,用于沿上下方向驱动可动单元300b。反射V驱动部340d与本发明的第一驱动单元的示例相对应,并且反射H驱动部340b与本发明的第二驱动单元的示例相对应。
姿势检测电路360是用于检测闪光灯装置300的姿势差的电路,并且包括:姿势H检测部360a,用于检测水平方向上的姿势差;姿势V检测部360b,用于检测垂直方向上的姿势差;以及姿势Z检测部360c,用于检测前后方向(Z方向)上的姿势差。姿势检测电路360例如由角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来实现。
闪光灯装置300的发光部由放电管305、反射伞306和变焦光学系统307构成。发光部的照射范围因变焦光学系统307的移动而改变,并且从发光部照射光的方向因可动单元300b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转动而改变。
接着,将参考图6A~8B来说明闪光灯装置300的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范围和驱动量的检测示例。
图6A和6B是用于说明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转动操作的图。图7A~7D是示出在可动单元300b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转动时来自旋转编码器的输出的图。图8A和8B是示出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角度和分配至这些转动角度的旋转编码器的格雷码的图。
如图6A所示,可动单元300b以相对于闪光灯本体300a绕第一轴沿上下方向(第一方向)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闪光灯本体300a上。此外,如图6B所示,可动单元300b以相对于闪光灯本体300a绕第二轴沿左右方向(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闪光灯本体300a上。
注意,将可动单元300b的基准位置设置为图6A所示的状态中的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0度状态,同时设置为图6B所示的状态中的可动单元300b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0度状态。在该状态下,可动单元300b的发光部朝向正面侧(向着被摄体)。此外,通过使可动单元300b沿上下方向转动30度、然后使可动单元300b沿左右方向转动180度,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处于150度的转动角度的状态。图6A和6B的各个状态中出现的以圆形和线表示的指示符与图7A~7D所示的旋转编码器中的关联旋转编码器的位置相对应。
图7A和7C示出用于使用利用4位格雷码的旋转编码器来检测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上的转动角度的结构。此外,图7B和7D示出用于使用利用4位格雷码的旋转编码器来检测可动单元300b的左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的结构。
作为用于检测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上的转动的旋转编码器和用于检测可动单元300b的左右方向上的转动的旋转编码器的各个检测部分,使用光反射器或光遮断器。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编码器在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分别与图7A和7B所示的白色部分相对应的情况下输出0,并且在这些转动角度分别与图7A和7B所示的黑色部分相对应的情况下输出1。此外,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是根据位变化的上升所判断出的,并且在可动单元300b停止时读入图案数据。
如图7A~7D以及8A和8B所示,旋转编码器根据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角度来输出彼此不同的检测信号。这样使得反射H检测部340a和反射V检测部340c能够检测可动单元300b的驱动量。
接着,将参考图9和10来说明自动反射闪光拍摄时照相机本体100所进行的拍摄准备处理和拍摄处理。图9和10所示的拍摄准备处理和拍摄处理例如通过CPU将例如照相机控制器101的ROM中所存储的程序载入到RAM中来执行。
参考图9,在步骤S901中,在接通电源按钮时,照相机控制器101对其内置存储器(RAM)和端口进行初始化。此外,照相机控制器101读取各种开关的状态和预先设置的输入信息,由此进行包括快门速度确定方法和光圈确定方法的拍摄模式的各种设置,然后进入步骤S902。
在步骤S902中,在半按下释放按钮以接通释放开关SW1时,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03。在步骤S90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经由通信线路SC与镜头单元200的镜头控制器201进行通信,以获取焦距信息以及调焦和测光所需的光学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904。
在步骤S9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在照相机本体100上是否安装有闪光灯装置300,并且如果在照相机本体100上安装有闪光灯装置300,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05,而如果在照相机本体100上没有安装闪光灯装置300,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16。
在步骤S9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经由通信线路SC与闪光灯装置300的闪光灯控制器310进行通信,并且从闪光灯控制器310获取诸如闪光灯ID和表示主电容器302d的充电状态的充电信息等的闪光灯信息。此外,照相机控制器101经由通信线路SC与闪光灯控制器310进行通信,并且将步骤S903中所获取到的焦距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906。
据此,闪光灯控制器310基于所接收到的焦距信息来计算变焦光学系统307的驱动量,并且基于所计算出的驱动量来使变焦光学系统307移动,由此将闪光灯装置300的照射范围改变为适应焦距的范围。
在步骤S90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准备将经由输入部112所输入的与闪光灯装置300有关的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907。这里,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经由输入部112所输入的与闪光灯装置300有关的信息,并且将该信息转换成命令发送格式。以下将参考图11来说明步骤S906中所执行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
在步骤S907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步骤S906中所准备的与闪光灯装置300有关的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908。以下将参考图12来说明步骤S907中所执行的信息发送处理。
在步骤S908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所设置的调焦模式是否是自动调焦(AF)模式。如果所设置的调焦模式是自动调焦(AF)模式,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09,并且如果所设置的调焦模式是手动调焦(MF)模式,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11。
在步骤S909中,照相机控制器101驱动AF电路107以进行利用相位差检测方法的焦点检测操作。此外,照相机控制器101基于已知的自动选择算法或者根据用户对输入部112的操作来从多个测距点中确定调焦时透镜组202要聚焦的测距点,然后进入步骤S910。
在步骤S910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步骤S909中所确定出的测距点存储在RAM中,并且此外,基于从AF电路107获得的焦点检测信息来计算透镜组202的驱动量。然后,照相机控制器101经由通信线路SC与镜头单元200的镜头控制器201进行通信,基于所计算出的驱动量来使透镜组202沿光轴方向移动,然后进入步骤S911。
在步骤S91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是否进行用于自动确定反射闪光拍摄时的照射方向的操作(以下称为自动反射操作)。注意,是否进行自动反射操作是基于照相机本体100的输入部112或者闪光灯装置300的输入部312中所设置的用于设置是否进行自动反射操作的开关的状态、以及照相机本体100的其它状态来进行判断的。然后,如果要进行自动反射操作,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12,而如果不进行自动反射操作,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19。
在步骤S91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进行与自动反射操作相关联的处理(以下称为“自动反射处理”),然后进入步骤S913。以下将参考图13来说明该自动反射处理。在步骤S91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在自动反射处理中是否发生错误。然后,如果在自动反射处理中发生了错误,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14,而如果在自动反射处理中没有发生错误,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19。注意,如果在自动反射处理中发生了错误,则在步骤S912的自动反射处理中从闪光灯控制器310发送表示在自动反射处理中发生了错误的信息。
在步骤S91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通过将表示在自动反射处理中发生了错误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13上来给出警告,然后进入步骤S915。注意,在这种情况下,照相机控制器101可以与闪光灯控制器310进行通信,并且可以利用闪光灯控制器310将表示在自动反射处理中发生了错误的信息显示在闪光灯装置300的显示部313上。在步骤S91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切换为不进行发光拍摄的设置(非闪光设置),然后进入步骤S919。
另一方面,在步骤S91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当前设置的调焦模式是否是AF模式,并且如果当前设置的调焦模式是AF模式,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17,并且如果当前设置的调焦模式是MF模式,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19。在步骤S917中,照相机控制器101执行与步骤S909相同的处理,然后进入步骤S918。在步骤S918中,照相机控制器101执行与步骤S910相同的处理,然后进入步骤S919。
在步骤S919中,照相机控制器101使用AE电路106来进行测光,获取该测光的结果,然后进入步骤S920。在步骤S919中,例如,在AE电路106的测光传感器在通过对拍摄范围进行分割所形成的六个区域各自中进行测光的情况下,照相机控制器101将各个区域的亮度值作为测光结果即作为EVb(i)(i=0~5)存储在RAM中。
在步骤S920中,照相机控制器101根据从输入部112输入的增益设置来利用增益切换电路108进行增益切换。注意,该增益设置例如是ISO感光度设置。此外,照相机控制器101经由通信线路SC与闪光灯控制器310进行通信,由此将例如表示切换后的增益的增益设置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921。
在步骤S92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基于步骤S919中所获取到的测光结果(RAM中所存储的各个区域的亮度值)来使用已知算法进行曝光计算,由此确定曝光值(EVs),然后进入步骤S922。在步骤S92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从闪光灯控制器310是否接收到充电完成信号,并且如果接收到充电完成信号,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23,而如果没有接收到充电完成信号,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924。
在步骤S92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基于步骤S921中所计算出的曝光值来确定适合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值(快门速度(Tv)和光圈值(Av)),然后进入步骤S925。另一方面,在步骤S92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基于步骤S921中所计算出的曝光值来确定适合禁止闪光灯装置300发光的拍摄(非闪光拍摄)的曝光控制值,然后进入步骤S925。
在步骤S92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是否完全按下释放开关以接通释放开关SW2,并且如果释放开关SW2接通,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图10的拍摄处理的步骤S1001,而如果释放开关SW2没有接通,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返回至步骤S902。
在图10的拍摄处理中,在步骤S100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在闪光灯装置300没有正进行发光的状态下使用AE电路106来进行测光,由此获取在没有发光时所确定的测光结果(非闪光亮度值),然后进入步骤S1002。此时,照相机控制器101将通过测光所获得的各个区域的非闪光亮度值作为EVa(i)(i=0~5)存储在RAM中。
在步骤S10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预发光命令经由通信线路SC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003。响应于该预发光命令,闪光灯控制器310控制触发电路303和发光控制电路304以进行具有预定光量的预发光。
在步骤S100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在闪光灯装置300正进行预发光的状态下使用AE电路106来对包括反射光的光进行测光,由此获取预发光时的测光结果(预发光亮度值),然后进入步骤S1004。此时,照相机控制器101将通过测光所获得的各个区域的预发光亮度值作为EVf(i)(i=0~5)存储在RAM中。
在步骤S10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在执行曝光之前使镜单元向上移动,以使镜单元从拍摄光路退避,然后进入步骤S1005。在步骤S10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使用以下的公式(1),基于非闪光亮度值Eva(i)和预发光亮度值EVf(i)来仅提取预发光的反射光成分的亮度值EVdf(i):
EVdf(i)←(LN2(2^EVf(i)–2^EVa(i)) (i=0~5)...(1)
然后进入步骤S1006。注意,对六个区域各自进行该提取。
在步骤S100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经由通信线路SC从闪光灯控制器310获取表示预发光时所发出的光量的预发光信息(Qpre),然后进入步骤S1007。在步骤S1007中,基于测距点、焦距信息、预发光信息(Qpre)和反射通信信息,照相机控制器101选择六个区域中的包括适当光量要发出至的被摄体的区域,计算最终发光量,然后进入步骤S1008。
在计算最终发光量时,照相机控制器101针对所选择的区域(P)中的被摄体,使用以下的公式(2),基于曝光值(EVs)、被摄体亮度值(EVb)和预发光的仅反射光成分的亮度值EVdf(p)来确定适当的最终发光量相对于预发光量的相对比(r):
r←LN2(2^EVs–2^EVb(p))-EVdf(p)...(2)
这里,计算曝光值(EVs)和解压缩后的被摄体亮度值(EVb)之间的差以控制闪光灯光,使得向外部光添加闪光灯光使闪光灯发光时的曝光适当。
在步骤S1008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利用以下的公式(3),使用闪光拍摄时的快门速度(Tv)、预发光的发光时间段(t_pre)和输入部112预先设置的校正系数C来校正相对比(r):
r←r+Tv–t_pre+c...(3)
并且照相机控制器101计算新的相对比r,然后进入步骤S1009。
这里,使用快门速度(Tv)和预发光的发光时间段(t_pre)来进行校正,以适当地将预发光时的测光积分值(INTp)和最终发光时的测光积分值(INTm)进行比较。
在步骤S1009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与用于确定最终发光量的相对比(r)有关的信息经由通信线路SC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010。在步骤S1010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向镜头控制器201发送命令,使得将光圈205控制为图9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步骤S923中所确定的光圈值(Av),并且控制快门103以按步骤S923中所确定的快门速度(Tv)进行工作,然后进入步骤S1011。
在步骤S101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用于进行最终发光的命令经由通信线路SC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012。此时,响应于该命令,闪光灯控制器310基于步骤S1009中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来的相对比(r)来进行最终发光。
在步骤S101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使镜单元向下移动以使该镜单元进入到拍摄光路中,然后进入步骤S1013。在步骤S101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利用增益切换电路108所设置的增益来放大从摄像装置102输出的信号,并且利用模数转换器109将放大后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照相机控制器101使信号处理电路111对通过转换成数字信号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包括白平衡处理的预定信号处理,然后进入步骤S1014。
在步骤S101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步骤S1013中经过了信号处理的图像数据记录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终止与拍摄有关的一系列处理,然后进入步骤S1015。在步骤S101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是否半按下释放按钮以接通释放开关SW1,并且如果释放开关SW1接通,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图9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步骤S925,而如果释放开关SW1保持断开,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图9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步骤S902。
注意,图10示出在进行闪光拍摄时所进行的拍摄处理的流程图,并且在进行非闪光拍摄时所进行的拍摄处理中,将用于进行最终发光的处理从步骤S1001及其后续步骤中省略。
接着,将参考图11来说明在图9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步骤S906中所执行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注意,在图4A~5B中示出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中所使用的设置命令的详情。
参考图11,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照相机是否是能够进行自动反射操作的照相机(自动反射兼容照相机),并且如果照相机是自动反射兼容照相机,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02,而如果照相机不是自动反射兼容照相机,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03。
在步骤S11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01命令:01”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1104。另一方面,在步骤S110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01命令:00”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1104。
在步骤S11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是否设置了执行自动反射操作,并且如果设置了执行自动反射操作,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05,而如果没有设置执行自动反射操作,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06。
在步骤S11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11命令:01”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1107。另一方面,在步骤S110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11命令:00”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1107。
在步骤S1107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在照相机本体100中是否设置用于确定(作为用于确定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照射方向的信息的)到被摄体或对象物的距离的方法(测距方法)。如果设置了测距方法,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08,而如果没有设置测距方法,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09。
作为测距方法,可以提及例如所谓的预发光方法,其中该预发光方法向着被摄体或对象物进行预发光,并且利用从被摄体或对象物反射来的光量来测量到该被摄体或对象物的距离。此外,存在所谓的闪光灯测距方法,其中该闪光灯测距方法使用闪光灯装置300中所设置的测距单元308来测量到被摄体或对象物的距离。此外,存在所谓的照相机测距方法,其中该照相机测距方法使用照相机本体100和镜头单元200的调焦结果来测量到被摄体或对象物的距离。没有特别限制测距方法。
在步骤S1108中,照相机控制器101根据测距方法的设置来将CS091命令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1109。
例如,照相机控制器101将“被摄体”和“天花板”之间的区别分配至上位的4位,其中将“被摄体”设置为0并且将“天花板”设置为1。此外,照相机控制器101将“预发光”、“闪光灯测距”和“照相机测距”之间的区别分配至下位的4位,其中将“预发光”设置为0,将“闪光灯测距”设置为1,并且将“照相机测距”设置为2。假定将被摄体和天花板这两者都设置成“预发光”,则将“CS091命令:数据00 10”存储在照相机控制器101的内置存储器中。
同样,假定将被摄体和天花板这两者都设置成“闪光灯测距”,则将“CS091命令:数据01 11”存储在照相机控制器101的内置存储器中。此外,假定将被摄体设置成“照相机测距”并且将天花板设置成“预发光”,则将“CS091命令:数据02 10”存储在照相机控制器101的内置存储器中。
在步骤S1109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释放开关SW1和SW2的状态,并且如果释放开关SW1和SW2这两者都断开,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10,如果释放开关SW1接通,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11,或者如果释放开关SW2接通,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12。
在步骤S1110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51命令:数据00”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113。在步骤S111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51命令:数据01”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113。在步骤S111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51命令:数据02”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113。
这里,将说明反射角度的限制。在本示例中,预先设置一种开关,该开关用于设置可动单元300b相对于闪光灯本体300a绕第一轴的上下方向的转动操作(上下反射)中的反射角度的限制。可选地,输入上下反射角度限制信息并且将该上下反射角度限制信息存储在照相机控制器101的EEPROM中。用于存储上下反射角度限制信息的处理不仅可以由照相机控制器101来进行,而且还可以由闪光灯控制器310来进行。此外,可以将上下反射角度限制信息从照相机控制器101经由通信而存储在闪光灯控制器310的EEPROM中。
例如,将上下反射角度限制信息(反射角度限制信息)设置为“0:90°、1:120°、2:150°”,并且进行存储。此外,由于可动单元300b的机构限制,因此将可动单元300b绕第一轴的上下方向的极限转动角度设置为120°。这里,不必使可动单元300b绕第二轴沿左右方向转动(左右反射)直至作为最佳反射角度的可动单元300b绕第一轴的上下方向的极限转动角度120°。此外,在最佳反射角度超过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的极限转动角度120°的情况下,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是否使可动单元300b绕第二轴沿左右方向转动。
在步骤S111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将0:90°、1:120°和2:150°中的哪个作为反射角度限制信息记录在EEPROM中,并且确定切换反射角度。该步骤中所确定的切换反射角度是可动单元300b绕第一轴沿上下方向的转动角度,其中以该转动角度,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操作从绕第一轴(沿上下方向)的转动切换为绕第二轴(沿左右方向)的转动。然后,在将反射角度限制信息设置为0:90°的情况下,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14,在将反射角度限制信息设置为1:120°的情况下,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15,并且在将反射角度限制信息设置为2:150°的情况下,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116。
在步骤S111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21命令:数据03”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1117。在步骤S1114中,由于将反射角度限制信息设置为“0:90°”,因此将切换反射角度设置设置为“禁止”,由此禁止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从绕第一轴的上下方向的转动切换为绕第二轴的左右方向的转动(参见图4A~5B的命令列表)。
在步骤S111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21命令:数据03”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1117。在步骤S1115中,由于将反射角度限制信息设置为1:120°,因此与步骤S1114相同,将切换反射角度设置设置为“禁止”,由此禁止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从绕第一轴的上下方向的转动切换为绕第二轴的左右方向的转动。
在步骤S111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21命令:数据01”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1117。这里,由于将反射角度限制信息设置为1:150°,因此将切换反射角度设置为120°,由此在可动单元300b绕第一轴的上下方向的转动角度达到120°时,将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切换为绕第二轴的左右方向的转动。
在步骤S1117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照相机ID、传感器信息和其它闪光灯设置信息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图9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步骤S907。其它闪光灯设置信息的示例包括表示照相机是否正进行实时取景图像拍摄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31命令:数据XX”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这里,数据XX:00表示使用取景器,并且数据XX:01表示使用实时取景。
此外,其它闪光灯设置信息的示例包括表示照相机的显示部113是否正进行可变角度操作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41命令:数据XX”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这里,数据XX:00表示“未使用”(没有正进行可变角度操作),并且数据XX:01表示“使用中”(正进行可变角度操作)。
接着,将参考图12来说明在图9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步骤S907中所执行的信息发送处理。注意,在图4A~5B中示出这里所使用的设置命令的详情。此外,在图12的各相关处理中,使用图3A~3E所示的照相机-闪光灯通信的串行通信。此外,在图12中,步骤S1201~S1209由照相机本体100执行,并且步骤S1210和S1211由闪光灯装置300执行。
首先,将说明照相机本体100所进行的信息发送处理。参考图12,在步骤S120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根据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步骤S1101中的判断结果所设置的数据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202。在步骤S12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根据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步骤S1104中的判断结果所设置的数据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203。
在步骤S120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根据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步骤S1107中的判断结果所设置的数据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204。在步骤S12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根据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步骤S1109中的判断结果所设置的数据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205。
在步骤S12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根据作为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步骤S1113中的判断结果的步骤S1114~S1116其中之一所设置的反射角度限制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206。在步骤S120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根据作为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步骤S1113中的判断结果的步骤S1114~S1116其中之一所设置的第一轴切换反射角度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207。
在步骤S1207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在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步骤S1117中存储在内置存储器中的实时取景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208。在步骤S1208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在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步骤S1117中存储在内置存储器中的可变角度操作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209。在步骤S1209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在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步骤S1117中存储在内置存储器中的照相机ID和传感器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图9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步骤S908。
接着,将说明闪光灯装置300所进行的处理。在步骤S1210中,在接收到通信中断时,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来的数据,然后进入步骤S1211。在步骤S1211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RAM)中,之后终止本处理。
接着,将参考图13来说明在图9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步骤S912中所执行的自动反射处理。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包括照相机控制器101所进行的处理和闪光灯控制器310所进行的处理。
参考图13,在步骤S130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从闪光灯控制器310获取自动反射数据,然后进入步骤S1302。以下将参考图14A和14B来说明步骤S1301中所执行的自动反射数据获取处理。在步骤S13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是否可以进行自动反射操作,并且如果可以进行自动反射操作,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303,而如果不能进行自动反射操作,则照相机控制器101在不进行自动反射处理的情况下进入图9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步骤S913。
在步骤S13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基于照相机本体100的自动反射操作设置、以及是否可以进行基于所接收到的自动反射数据的闪光灯装置300的自动反射操作,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自动反射操作。
在步骤S130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准备发送用于执行反射操作的指示,然后进入步骤S1304。在步骤S13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用于执行反射操作的指示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305。以下将参考图15来说明步骤S1304中所执行的反射操作执行指示发送处理。
在步骤S13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计算到被摄体的距离以确定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照射方向,然后进入步骤S1306。以下将参考图16A和16B来说明步骤S1305中所执行的被摄体距离计算处理。在步骤S130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或闪光灯控制器310计算到天花板(或墙壁)的距离,以确定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照射方向,然后进入步骤S1307。以下将参考图17A和17B来说明步骤S1306中所执行的天花板(或墙壁)距离计算处理。
注意,在步骤S1305和S1306中,基于当前设置的测距方法来确定照相机控制器101和闪光灯控制器310中的哪个应计算到被摄体的距离和到天花板(或墙壁)的距离。
之后,照相机控制器101或闪光灯控制器310在步骤S1307中确定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照射方向,在步骤S1308和S1309中分别参考反射角度限制信息和切换反射角度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1310。以下将参考图18A和18B来说明步骤S1307中所执行的照射方向确定处理。
在步骤S1310中,照相机控制器101或闪光灯控制器310进行反射驱动控制以使照射方向最佳,然后进入步骤S1311。注意,以下将参考图20A~22来说明步骤S1310中所执行的处理。在步骤S131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用于终止反射操作的指示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图9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步骤S913。
接着,将参考图14A和14B来说明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1中所执行的自动反射数据获取处理。在图14A和14B中,步骤S1401~S1407由照相机本体100执行,并且步骤S1408~S1426由闪光灯装置300执行。
首先,将说明照相机本体100所进行的处理。在图14A和14B中,在步骤S140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用于确认闪光灯装置300是否可以进行自动反射操作的命令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402。在步骤S14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从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针对用于确认闪光灯装置300是否可以进行自动反射操作的命令的应答,然后进入步骤S1403。
在步骤S140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用于确认自动反射操作中可动单元300b的驱动范围的命令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404。在步骤S14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从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针对用于确认自动反射操作中的驱动范围的命令的应答,然后进入步骤S1405。
在步骤S14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用于确认用于计算自动反射操作中的到被摄体和对象物的距离的测距方法的命令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406。在步骤S140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从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针对用于确认测距方法的命令的应答,然后进入步骤S1407。在步骤S1407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步骤S1402、S1404和S1406中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之后终止本处理。
接着,将说明闪光灯装置300所进行的处理。在步骤S1408中,在接收到通信中断时,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来的命令,然后进入步骤S1409。在步骤S1409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该命令是以下命令中的哪个命令。更具体地,如果判断为该命令是用于确认闪光灯装置300是否可以进行自动反射操作的命令,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410,如果该命令是用于确认自动反射操作中可动单元300b的驱动范围的命令,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414,或者如果该命令是用于确认测距方法的命令,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424。
在步骤S1410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闪光灯装置300是否可以进行自动反射操作,并且如果闪光灯装置300可以进行自动反射操作,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411,而如果闪光灯装置300不能进行自动反射操作,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412。在步骤S1411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为闪光灯-照相机通信(S→C)作准备的“SC000命令:01”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413。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12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为闪光灯-照相机通信(S→C)作准备的“SC000命令:00”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413。在步骤S1413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步骤S1411或S1412中存储在内置存储器中的数据作为针对用于确认闪光灯装置300是否可以进行自动反射操作的命令的应答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之后终止本处理。
在步骤S1414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自动反射驱动范围是否允许可动单元300b绕第一轴的上下方向的转动和绕第二轴的左右方向的转动这两者。如果自动反射驱动范围允许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的转动,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415,而如果自动反射驱动范围允许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仅一个方向的转动,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419。在步骤S1419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自动反射驱动范围是否仅允许左右方向的转动,并且如果自动反射驱动范围仅允许左右方向的转动,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420,而如果该驱动范围仅允许上下方向的转动,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422。
在步骤S1415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为闪光灯-照相机通信(S→C)作准备的“SC020命令:数据00”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416。在步骤S1416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为闪光灯-照相机通信(S→C)作准备的作为左右方向的驱动范围的“SC030命令:数据XX(开始)XX(结束)”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417。
在步骤S1417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为闪光灯-照相机通信(S→C)作准备的作为上下方向的驱动范围的“SC040命令:数据XX(开始)XX(结束)”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418。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20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为闪光灯-照相机通信(S→C)作准备的“SC020命令:数据01”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421。在步骤S1421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为闪光灯-照相机通信(S→C)作准备的作为可动单元300b的左右方向的驱动范围的“SC030命令:数据XX(开始)XX(结束)”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418。
在步骤S1422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为闪光灯-照相机通信(S→C)作准备的“SC020命令:数据02”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423。在步骤S1423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为闪光灯-照相机通信(S→C)作准备的作为上下方向的驱动范围的“SC040命令:数据XX(开始)XX(结束)”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418。
在步骤S1418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步骤S1415~S1417中或者步骤S1420和S1421中或者步骤S1422和S1423中存储在内置存储器中的数据作为针对用于确认自动反射驱动范围的命令的应答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之后终止本处理。
在步骤S1424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是否针对闪光灯控制器310设置了用于计算自动反射操作中的到被摄体和对象物的距离的测距方法。更具体地,如果设置了该测距方法,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425,而如果没有设置该测距方法,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426。
在步骤S1425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根据测距方法和对象物的设置所形成的“SC090命令:XX XX”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426。在步骤S1426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步骤S1425中存储在内置存储器中的数据或者表示没有设置测距方法的数据作为针对用于确认测距方法的命令的应答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之后终止本处理。据此,照相机控制器101获取到自动反射数据。
接着,将参考图15来说明在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4中所执行的反射操作执行指示发送处理。注意,在图4A~5B中示出这里所使用的设置命令的详情。在图15中,步骤S1501~S1505由照相机本体100执行,并且步骤S1506和S1507由闪光灯装置300执行。
首先,将说明照相机本体100所进行的处理。在图15中,在步骤S150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31命令:数据XX XX”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以设置反射操作期间的左右方向的驱动范围,然后进入步骤S1502。注意,在不设置左右方向的驱动范围的情况下,省略步骤S1501。
在步骤S15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41命令:数据XX XX”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以设置反射操作期间的上下方向的驱动范围,然后进入步骤S1503。注意,在不设置上下方向的驱动范围的情况下,省略步骤S1502。
在步骤S150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21命令:数据XX XX XX”作为用作姿势H检测部140a、姿势V检测部140b和姿势Z检测部140c的检测结果的姿势差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在该发送之后,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504。
在步骤S15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其它闪光灯设置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505。在步骤S15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用于进行反射操作的指示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5。
接着,将说明闪光灯装置300所进行的处理。在步骤S1506中,在接收到通信中断时,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来的数据,然后进入步骤S1507。在步骤S1507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并且开始反射操作。因而,照相机控制器101将用于执行反射操作的指示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
接着,将参考图16A和16B来说明在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5中所执行的被摄体距离计算处理。注意,在图4A~5B中示出这里所使用的设置命令的详情。照相机本体100执行图16A的步骤S1601~S1606,而闪光灯装置300执行图16B的步骤S1607~S1613。
首先,将说明照相机本体100所进行的处理。参考图16A,在步骤S160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确定用于计算被摄体距离的测距方法,然后进入步骤S1602。在步骤S16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该测距方法是否是预发光方法,并且如果该测距方法不是预发光方法,则照相机控制器进入步骤S1603,而如果该测距方法是预发光方法,则照相机控制器进入步骤S1604。
在步骤S1603中,由于测距方法不是预发光方法,则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11命令:数据XX”作为被摄体距离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6。注意,在利用自动反射数据通知了测距方法是闪光灯测距方法的情况下,省略步骤S1603。
在步骤S16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31命令:数据00”作为预发光许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605。在步骤S16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预发光命令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606。
在步骤S160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从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被摄体距离信息,并且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6。
接着,将说明闪光灯装置300所进行的处理。参考图16B,在步骤S1607中,在接收到通信中断时,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来的数据,然后进入步骤S1608。在步骤S1608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609。
在步骤S1609中,闪光灯控制器310控制反射电路340以使可动单元300b转动,使得照射方向变为向着被摄体的方向,然后进入步骤S1610。在步骤S1610中,闪光灯控制器310根据预发光命令来指示发光控制电路304进行预发光,然后进入步骤S1611。在步骤S1611中,闪光灯控制器310使发光控制电路304使用放电管305进行预发光,然后进入步骤S1612。
在步骤S1612中,闪光灯控制器310使测距单元308使用受光传感器接收从被摄体反射来的预发光的反射光,并且基于所接收到的反射光的积分值来计算被摄体距离,然后进入步骤S1613。在步骤S1613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SC110命令:数据XX”作为表示所计算出的被摄体距离的被摄体距离信息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之后终止本处理。因而,计算出用于确定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照射方向的被摄体距离。
接着,将参考图17A和17B来说明在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6中所执行的天花板(或墙壁)距离计算处理。注意,在图4A~5B中示出这里所使用的设置命令的详情。照相机本体100执行图17A的步骤S1701~S1706,而闪光灯装置300执行图17B的步骤S1707~S1713。
首先,将说明照相机本体100所进行的处理。参考图17A,在步骤S170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确定用于计算天花板(或墙壁)距离的测距方法,然后进入步骤S1702。在步骤S17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该测距方法是否是预发光方法,并且如果该测距方法不是预发光方法,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703,而如果该测距方法是预发光方法,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704。
在步骤S1703中,由于测距方法不是预发光方法,因此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01命令:数据XX”作为天花板距离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7。注意,在利用自动反射数据通知了测距方法是闪光灯测距方法的情况下,省略步骤S1703。
在步骤S17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31命令:数据00”作为预发光许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705。在步骤S17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预发光命令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706。
在步骤S170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从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被摄体距离信息,将该数据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7。
接着,将说明闪光灯装置300所进行的处理。参考图17B,在步骤S1707中,在接收到通信中断时,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来的数据,然后进入步骤S1708。在步骤S1708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709。
在步骤S1709中,闪光灯控制器310控制反射电路340以使可动单元300b转动,使得照射方向变为向着天花板的方向,然后进入步骤S1710。在步骤S1710中,闪光灯控制器310根据预发光命令来指示发光控制电路304进行预发光,然后进入步骤S1711。
在步骤S1711中,闪光灯控制器310使发光控制电路304使用放电管305进行预发光,然后进入步骤S1712。在步骤S1712中,闪光灯控制器310使测距单元308使用受光传感器接收从对象物反射来的预发光的反射光,并且基于所接收到的反射光的积分值来计算天花板距离,然后进入步骤S1713。
在步骤S1713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SC110命令:数据XX”作为表示所计算出的天花板距离的天花板距离信息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之后终止本处理。因而,计算出用于确定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照射方向的天花板(或墙壁)距离。
接着,将参考图18A和18B来说明在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7中所执行的照射方向确定处理。注意,在图4A~5B中示出这里所使用的设置命令的详情。照相机本体100执行图18A的步骤S1801~S1806,而闪光灯装置300执行图18B的步骤S1807~S1812。
首先,将说明照相机本体100所进行的处理。参考图18A,在步骤S1801中,如果要利用照相机本体100来确定照射方向,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802,而如果要利用闪光灯装置300来确定照射方向,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1805。注意,在可以利用照相机本体100和闪光灯装置300这两者来确定照射方向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输入部112的操作来设置照相机本体100和闪光灯装置300中用于确定照射方向的一个装置。此外,在可以利用照相机本体100和闪光灯装置300中的仅一个来确定照射方向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设置进行该确定的装置。
在步骤S18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参考表示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5中所计算出的被摄体距离的被摄体距离信息和表示步骤S1306中所计算出的天花板(或墙壁)距离的天花板距离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1803。
在步骤S180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基于步骤S1802中所参考的被摄体距离信息和天花板距离信息来确定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闪光灯光的照射方向。更具体地,照相机控制器101计算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角度(最佳反射角度),从而使照射方向最佳。没有特别限制用于计算转动角度的方法,只要该方法是用于基于被摄体距离和天花板距离来计算转动角度的方法即可。
图19是用于说明反射闪光拍摄场景的示例的图。参考图19,利用d0来表示从作为起点的闪光灯装置300的闪光灯发光面到被摄体的距离,利用hc来表示从地面到照相机的光轴的距离,并且利用h0来表示从照相机的光轴到闪光灯装置300的可动单元300b的距离。此外,假定利用h1来表示步骤S1306中所计算出的从可动单元300b到天花板的距离,则可以通过以下的等式(4)来计算从地面到天花板的距离hs:
天花板距离hs=h1+h0+hc...(4)
此外,假定利用θdi0=X°来表示可以获得最适合被摄体的反射光的对被摄体进行照射的光的入射角,则可以通过以下的等式(5)来计算操作反射角θs:
θs=arctan(h1/b2)=arctan(h1/[{(h1+h0)/tan(θdi0)}–d0])...(5)
这里,可以通过以下的等式(6)来计算将正面方向设置为0°的最佳反射角θs0:
θs0=180-θs...(6)
在最佳反射角的计算结束时,照相机控制器101将表示所计算出的最佳反射角的角度信息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804。
在步骤S18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71:上下数据XX”和“CS081:左右数据XX”作为表示所计算出的最佳反射角的角度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进入步骤S1308。
另一方面,在步骤S18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71:00”作为角度计算指示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1806。在步骤S180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从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角度信息,将该角度信息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8。
接着,将说明闪光灯装置300所进行的处理。参考图18B,在步骤S1807中,在接收到通信中断时,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来的数据,然后进入步骤S1808。在步骤S1808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1809。
在步骤S1809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是否要利用闪光灯装置300来确定照射方向,并且如果要利用闪光灯装置300来确定照射方向,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1810,而如果不利用闪光灯装置300来确定照射方向,则闪光灯控制器310终止本处理。
在步骤S1810中,为了确定照射方向,闪光灯控制器310参考表示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5中所计算出的被摄体距离的被摄体距离信息和表示步骤S1306中所计算出的天花板(或墙壁)距离的天花板距离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1811。
在步骤S1811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基于步骤S1810中所参考的被摄体距离信息和天花板距离信息来确定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照射方向,然后进入步骤S1812。注意,在确定照射方向时,闪光灯控制器310进行与照相机本体100所进行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因而省略针对该处理的说明。此外,在不具有与自动反射有关的通信的照相机中,闪光灯装置300利用关于图18A的步骤S1803所述的方法来确定照射方向。
在步骤S1812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SC070:上下数据XX”和“SC080:左右数据XX”作为表示所计算出的最佳反射角的角度信息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之后终止本处理。因而,确定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照射方向。注意,用于确定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照射方向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可以根据拍摄者向输入部112或输入部312的操作输入来确定最佳照射方向。
接着,将参考图20A~22来说明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10中所执行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注意,在图4A~5B中示出这里所使用的设置命令的详情。照相机本体100执行图20A的步骤S2001~S2013、S2068和S2069,而闪光灯装置300执行图20B~22的步骤S2014~S2067。
首先,将说明照相机本体100所进行的处理。参考图20A,在步骤S200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是否要由照相机本体100给出反射驱动指示,并且如果要由照相机本体100给出反射驱动指示,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2002,而如果要由闪光灯装置300给出反射驱动指示,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2068。在步骤S20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参考表示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7中所计算出的最佳反射角的角度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2003。
在步骤S2003中,为了通知要由照相机本体100给出反射驱动指示,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81命令:数据01”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04。在步骤S20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11命令:数据01”作为自动反射设置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05。
在步骤S20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21命令:数据XX”作为自动反射驱动条件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06。在该数据中,利用“00”表示“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这两者”,利用“01”表示“仅左右方向”,并且利用“02”表示“仅上下方向”。在步骤S200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31命令:数据XX XX”作为可动单元300b在左右方向上的驱动范围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07。在步骤S2007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41命令:数据XX XX”作为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的驱动范围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08。
在步骤S2008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21命令:数据XX XX XX”作为姿势差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09。在步骤S2009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作为表示用于使可动单元300b转动的速度(反射电路340的马达的驱动速度)的操作速度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10。在该数据中,尽管利用“00”表示“正常速度(基准速度)”、利用“01”表示“低速(基准速度的50%)”、并且利用“02”表示“高速(基准速度的150%)”,但可以更精细地设置该信息。
因而,使用于使可动单元300b转动的速度可改变,由此可以以适合场景的方式设置用于使可动单元300b转动的马达的操作声音。注意,可以通过用户对输入部112的操作来改变用于使可动单元300b转动的速度。
在步骤S2010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51命令:数据01”和“CS071命令:数据XX”作为用于沿上下方向驱动可动单元300b的指示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11。在步骤S201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51命令:数据02”和“CS081命令:数据XX”作为用于沿左右方向驱动可动单元300b的指示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12。
在步骤S2012中,在反射驱动终止之后,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51命令:数据00”和“CS011命令:数据00”作为用于停止反射驱动的指示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13。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68中,为了向闪光灯控制器310通知要由闪光灯装置300给出反射驱动指示,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181命令:数据00”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69。在步骤S2069中,与步骤S2009相同,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0161命令:数据XX”作为操作速度信息发送至闪光灯控制器310,然后进入步骤S2013。
在步骤S201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从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当前位置信息,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11。
接着,将说明闪光灯装置300所进行的处理。在步骤S2014中,在接收到通信中断时,闪光灯控制器310接收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来的数据,然后进入步骤S2015。在步骤S2015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2016。
在步骤S2016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在反射驱动期间是否发生诸如可动单元300b的意外抵接或者用手强制保持可动单元300b等的驱动错误。如果没有发生驱动错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18,而如果发生了驱动错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17。
在步骤S2017中,为了向照相机控制器101通知发生了驱动错误,闪光灯控制器310将“SC060命令:数据01”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然后进入图21的步骤S2043。在步骤S2018中,为了向照相机控制器101通知没有发生驱动错误,闪光灯控制器310将“SC060命令:数据00”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然后进入步骤S2019。
在步骤S2019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是否要由照相机本体100给出反射驱动指示,并且如果要由闪光灯装置300给出反射驱动指示,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20,而如果要由照相机本体100给出反射驱动指示,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图22的步骤S2044。在步骤S2020中,闪光灯控制器310根据闪光灯装置300的指示来准备进行反射驱动,然后进入步骤S2021。
在步骤S2021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参考表示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7中所计算出的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的最佳反射角的上下方向角度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2022。在步骤S2022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参考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8中所设置的角度限制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2023。在步骤S2023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参考图12的步骤S1207中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来的实时取景模式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2024。
在步骤S2024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参考图12的步骤S1208中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来的可变角度操作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2025。在步骤S2025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参考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9中所设置的切换反射角度信息,然后进入图21的步骤S2026。
在图21的步骤S2026中,闪光灯控制器310驱动反射V驱动部340d的马达,由此使可动单元300b沿上下方向转动至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7中所计算出的角度,然后进入步骤S2027。在步骤S2027中,为了通知正沿上下方向驱动可动单元300b,闪光灯控制器310将“SC050命令:数据01”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然后进入步骤S2028。
在步骤S2028中,与步骤S2016相同,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是否发生驱动错误,并且如果没有发生驱动错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29,而如果发生了驱动错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17。在步骤S2029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的转动角度是否超过步骤S2025中所参考的切换反射角度“a”,并且如果转动角度超过切换反射角度“a”,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30,而如果转动角度没有超过切换反射角度“a”,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38。
在步骤S2029的判断中,在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中选择了步骤S1116的情况下,如果转动角度超过作为切换反射角度“a”的120°,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30。然而,在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中选择了步骤S1114或S1115的情况下,禁止转动的切换(a=360°),因而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38。
在步骤S2030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参考照相机控制器101或闪光灯控制器310的EEPROM中所存储的反射角度限制信息,并且判断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的转动角度是否超过反射角极限。然后,如果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的转动角度超过反射角极限,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67,而如果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的转动角度没有超过反射角极限,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31。
在步骤S2031中,闪光灯控制器310驱动反射H驱动部340b的马达,由此使可动单元300b绕第二轴沿左右方向转动180°,然后进入步骤S2032(参见图6B)。在步骤S2032中,为了通知正沿左右方向驱动可动单元300b,闪光灯控制器310将“SC050命令:数据02”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然后进入步骤S2033。
在步骤S2067中,尽管适当反射角超过切换反射角这一事实,但可动单元300b没有绕第二轴沿左右方向转动,因而闪光灯控制器310使用显示或声音来给出警告,然后进入步骤S2038。在步骤S2033中,与步骤S2016相同,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是否发生驱动错误,并且如果没有发生驱动错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34,而如果发生了驱动错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17。
在步骤S2034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停止反射H驱动部340b的马达,然后进入步骤S2035。在步骤S2035中,闪光灯控制器310驱动反射V驱动部340d的马达,由此使可动单元300b沿上下方向再次转动至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7中所计算出的角度,然后进入步骤S2036。
在步骤S2036中,为了通知正沿上下方向驱动可动单元300b,闪光灯控制器310将“SC050命令:数据01”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然后进入步骤S2037。在步骤S2037中,与步骤S2016相同,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是否发生驱动错误,并且如果没有发生驱动错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38,而如果发生了驱动错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17。
在步骤S2038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参考表示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7中所计算出的可动单元300b的左右方向的最佳反射角度的角度信息,然后进入步骤S2039。在步骤S2039中,闪光灯控制器310驱动反射H驱动部340b的马达,由此基于步骤S2038中所参考的左右方向角度信息来使可动单元300b沿左右方向转动,然后进入步骤S2040。
在步骤S2040中,为了通知正沿左右方向驱动可动单元300b,闪光灯控制器310将“SC050命令:数据02”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然后进入步骤S2041。在步骤S2041中,与步骤S2016相同,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是否发生驱动错误,并且如果没有发生驱动错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42,而如果发生了驱动错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017。
在步骤S2042中,在可动单元300b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驱动终止之后,闪光灯控制器310将“SC050命令:数据00”和“SC010命令:数据00”作为驱动停止信息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然后进入步骤S2043。在步骤S2043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SC070命令:数据XX”和“SC080命令:数据XX”作为表示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角度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之后终止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图22的步骤S2044中,闪光灯控制器310根据来自照相机本体100的指示来准备进行反射驱动,然后进入步骤S2045。在下文,闪光灯控制器310执行与步骤S2021~S2041和S2067相同的步骤S2045~S2066。如上所述,使可动单元300b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自动转动,从而使照射方向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
接着,将参考图23来说明反射闪光拍摄时闪光灯装置300所进行的发光处理。
参考图23,在步骤S2301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对其内置存储器和端口进行初始化。此外,闪光灯控制器310读取输入部312中所包括的开关的状态和预先设置的输入信息,并且进行诸如发光量确定方法和发光时刻等的发光模式的设置,然后进入步骤S2302。在步骤S2302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开始使升压电路块302进行工作以对主电容器302d进行充电,然后进入步骤S2303。
在步骤S2303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经由通信线路SC从照相机控制器101获取到的焦距信息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步骤S2304。注意,在以前存储了焦距信息的情况下,闪光灯控制器310将焦距信息更新为新的焦距信息。
在步骤S2304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与经由输入部312所进行的发光模式的设置的信息有关的图像和与所获取到的焦距有关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313上,然后进入步骤S2305。在步骤S2305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利用变焦驱动电路330驱动变焦光学系统307,使得闪光灯光的照射范围变为根据所获取到的焦距信息所设置的范围,然后进入步骤S2306。
在步骤S2306中,闪光灯控制器310使用反射H检测部340a和反射V检测部340c来检测可动单元300b相对于闪光灯本体300a的转动角度,然后进入步骤S2307。在步骤S2307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是否指示了反射操作的执行,并且如果指示了反射操作的执行,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308,而如果没有指示反射操作的执行,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309。在步骤S2308中,闪光灯控制器310进行上述的反射驱动(参见图20A~22),然后进入步骤S2309。
在步骤S2309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如上所述将表示反射驱动终止之后的可动单元300b相对于闪光灯本体300a的转动角度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图21的步骤S2143),然后进入步骤S2310。在步骤S2310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主电容器302d的充电电压是否不低于预定值(主电容器302d的充电是否完成),并且如果充电电压不低于预定值,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311,而如果充电电压低于预定值,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314。在步骤S2314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充电未完成信号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并且返回至步骤S2302。
在步骤S2311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将充电完成信号发送至照相机控制器101,然后进入步骤S2312。在步骤S2312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是否接收到发光开始信号作为发光命令,并且如果接收到了发光开始信号,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313,而如果没有接收到发光开始信号,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返回至步骤S2302。
在步骤S2313中,闪光灯控制器310根据所接收到的发光开始信号来指示发光控制电路304进行发光,使用发光控制电路304来使放电管305进行发光,并且在发光终止之后返回至步骤S2302。注意,在步骤S2313中,在进行了光控制所用的预发光和最终发光的一系列发光的情况下,闪光灯控制器310在这一系列发光终止之后返回至步骤S230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使具有发光部的可动单元300b转动以使照射方向最适合反射闪光拍摄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可动单元300b意外地干扰障碍物、并且防止发光部转向拍摄者的眼睛。
接着,将参考图24~28B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系统。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的组成元件相同的组成元件,并且省略针对这些组成元件的说明。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照相机正进行实时取景图像拍摄或可变角度拍摄时,改变进行可动单元300b绕第一轴的转动的切换的切换反射角度。更具体地,在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中,改变步骤S1114、S1115或S1116之后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部113是以相对于照相机本体100在开/闭方向上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的,并且能够进行可变角度操作。
图24是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步骤S1114、S1115或S1116之后的处理的流程图。参考图24,在步骤S2401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是正进行实时取景(LV)图像拍摄还是正进行取景器图像拍摄。然后,如果正进行取景器图像拍摄,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2402,而如果正进行实时取景(LV)图像拍摄,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2405。使用未示出的取景器目镜传感器来判断是正进行实时取景(LV)图像拍摄还是正进行取景器图像拍摄。
在步骤S2402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31命令:数据00”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2403。在该步骤中,由于使用取景器,因此反射角度限制信息没有改变。
在步骤S2405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31命令:数据01”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2406。在步骤S2406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11命令:数据00”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2407。在该步骤中,反射角度限制信息改变为90°。
在步骤S2407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21命令:数据03”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2403。在步骤S2407中,设置了禁止切换反射角度的切换。
在步骤S2403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判断是否正进行用于显示所拍摄图像的可变角度操作,并且如果正进行可变角度操作,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2408,而如果没有正进行可变角度操作,则照相机控制器101进入步骤S2404。在步骤S2403中,使用未示出的用于检测显示部的转动操作的传感器来判断是否正进行可变角度操作。
在步骤S2404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41命令:数据00”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2411。在步骤S2404中,由于没有正进行可变角度操作,因此反射角度限制信息没有改变。
在步骤S2408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41命令:数据01”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2409。在步骤S2409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11命令:数据00”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2410。在步骤S2409中,由于正进行可变角度操作,因此反射角度限制信息改变为90°。
在步骤S2410中,照相机控制器101将“CS221命令:数据03”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以准备进行照相机-闪光灯通信(C→S),然后进入步骤S2411。在步骤S2410中,由于正进行可变角度操作,因此设置了禁止对反射角度限制进行切换这一设置。在步骤S2411中,与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的步骤S1117相同,照相机控制器101将照相机ID、传感器信息和其它闪光灯设置信息存储在其内置存储器中,然后进入图9的拍摄准备处理的步骤S907。
图25A和25B以及图26A和26B是伴随着照相机控制器101所进行的图24中的向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添加步骤S2401、相对于图20B、21和22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发生了改变的闪光灯控制器310所进行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注意,图25A和25B中的步骤S2501~S2512和S2520~S2525分别与图20B的步骤S2014~S2025和图22的步骤S2044~S2049相同,因而省略了针对这些步骤的说明。
参考图25A和25B,在步骤S2513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参考图12的步骤S1207中从照相机控制器101发送来的实时取景模式信息,并且如果正使用实时取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517,并且如果正使用取景器,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514。
注意,步骤S2514~S2516与图21的步骤S2026~S2028相同,并且步骤S2517~S2519也与步骤S2514~S2516相同,因而省略了针对这些步骤的说明。此外,步骤S2526~S2532与步骤S2513~S2519相同,因而省略了针对这些步骤的说明。
参考图26A和26B,在步骤S2616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切换反射角度是否超过针对实时取景所设置的切换反射角度“b”,并且如果该切换反射角度超过切换反射角度“b”,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602,而如果该切换反射角度没有超过切换反射角度“b”,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610。
这里,在图24中选择步骤S2402的情况下,切换反射角度“b”是在图25A的步骤S2512中所参考的切换反射角度。在图24中选择步骤S2405的情况下,禁止转动的切换(a=360°),并且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610,使得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由于反射角度限制而停止。注意,步骤S2631与步骤S2616相同。此外,除了步骤S2602中的切换反射角度参考切换反射角度“a”和“b”中的一个关联切换反射角度外,图26A和26B的步骤S2601~S2615和S2632与图21的步骤S2029~S2043和S2067相同,因而省略了针对这些步骤的说明。此外,图26A和26B中的步骤S2617~S2631与图26A和26B中的步骤S2601~S2613、S2616和S2632相同,因而省略了针对这些步骤的说明。
图27A和27B以及图28A和28B是伴随着图24中的向图11的信息发送准备处理添加步骤S2403、相对于图20B、21和22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发生了改变的闪光灯控制器310所进行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注意,图27A和27B中的步骤S2701~S2712和步骤S2714~S2719分别与图25A和25B中的步骤S2501~S2512和步骤S2514~S2519相同,因而省略了针对这些步骤的说明。此外,图27A和27B中的步骤S2720~S2725和步骤S2727~S2732与图25A和25B中的步骤S2520~S2525和S2527~S2532相同,因而省略了针对这些步骤的说明。
参考图27A和27B,在步骤S2713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参考图12的步骤S1208中所接收到的可变角度操作信息,并且如果正进行可变角度操作,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717,而如果没有正进行可变角度操作,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714。此外,在图24中选择步骤S2404的情况下,图28A的步骤S2816中的切换反射角度“b”是图25A的步骤S2512中所参考的切换反射角度。在图24中选择步骤S2408的情况下,禁止转动的切换(a=360°),并且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810,使得可动单元300b的转动由于反射角度限制而停止。
注意,步骤S2831与步骤S2816相同。此外,图28A和28B中的步骤S2801~S2815、S2832和S2817~S2830与图26A和26B中的步骤S2601~S2615、S2632和S2617~S2630相同,因而省略了针对这些步骤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可变角度操作或实时取景图像拍摄期间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可动单元300b意外地干扰显示部113、并且防止发光部转向拍摄者的眼睛。其它结构和有利效果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结构和有利效果相同。
接着,将参考图29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系统。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的组成元件相同的组成元件,并且省略了针对这些组成元件的说明。
图29是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摄像系统中、在图16B的步骤S1609中所执行的被摄体距离计算处理中驱动可动单元300b时闪光灯控制器310所进行的反射驱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参考图29,在步骤S2901中,闪光灯控制器310使用反射H检测部340a和反射V检测部340c来检测当前处于停止的可动单元300b的反射角度(位置),然后进入步骤S2902。在步骤S2902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基于步骤S2901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可动单元300b(其发光部)是否处于朝向正面侧(反射角度0°)的位置。然后,如果可动单元300b朝向正面侧,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905,而如果可动单元300b没有朝向正面侧,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903。
在步骤S2903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可动单元300b的位置是否处于超过绕第一轴的极限转动角度(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例如假定将绕第一轴的极限转动角度设置为120°)的角度。然后,如果可动单元300b的位置处于超过绕第一轴的极限转动角度的角度,则判断为可动单元300b朝向背面侧,并且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904,而如果可动单元300b的位置不是处于超过绕第一轴的极限转动角度的角度,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905。
在步骤S2904中,闪光灯控制器310驱动反射V驱动部340d的马达,由此使可动单元300b沿上下方向转动90°,使得发光部朝向天花板,然后进入步骤S2905。在步骤S2905中,闪光灯控制器310判断是否接收到利用照相机的与被摄体有关的测距信息,并且如果接收到了利用照相机的与被摄体有关的测距信息,则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6中的天花板测距处理,而如果没有接收到利用照相机的与被摄体有关的测距信息,则控制器310进入步骤S2906。
在步骤S2906中,与图21的步骤S2031相同,闪光灯控制器310驱动反射H驱动部340b的马达,由此使可动单元300b绕第二轴沿左右方向转动180°,然后进入步骤S2907。在步骤S2907中,与图21的步骤S2026相同,闪光灯控制器310驱动反射V驱动部340d的马达,由此使可动单元300b绕第一轴沿上下方向转动,然后进入步骤S2908。在步骤S2908中,在使可动单元300b的发光部返回至朝向正面侧(向着被摄体)的位置的情况下,闪光灯控制器310进入图16B的步骤S1610。
然后,在使可动单元300b返回至朝向正面侧的位置之后,闪光灯控制器310基于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中在步骤S1305中针对被摄体所进行的测距的结果和在步骤S1306中针对天花板所进行的测距的结果来在步骤S1307中计算最佳反射角度,并且在步骤S1308及其后续步骤中进行反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发光部朝向天花板的状态下,使可动单元300b暂时停止,并且如果接收到照相机的测距信息(被摄体距离),则在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的步骤S1306中测量到天花板的距离,并且使用该测距结果和该测距信息来计算最佳反射角度,由此进行反射驱动。
此外,如果没有接收到照相机的测距信息,则在发光部朝向天花板的状态下使可动单元300b绕第二轴沿左右方向转动,然后执行图13的自动反射处理中的步骤S1305~S1311。这样使得可以在可动单元300b沿左右方向转动时防止可动单元300b意外地干扰障碍物。其它结构和有利效果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其它结构和有利效果相同。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使可动单元300b绕第一轴沿上下方向转动、并且绕第二轴沿左右方向转动,但在闪光灯装置300相对于光轴沿侧倾方向转动90°以由此改变姿势的情况下,第一轴和第二轴发生交换。
这样使得可以使可动单元300b绕第二轴沿上下方向转动、并且绕第一轴沿左右方向转动,由此可以获得相同的有利效果。利用照相机本体100的姿势检测电路140或闪光灯装置300的姿势检测电路360来检测这种情况下的姿势变化。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6年6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10040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19)

1.一种摄像系统,包括摄像设备和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安装在所述摄像设备上并且能够与所述摄像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可动单元,其包括用于进行发光的发光部,并且是以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绕第一轴沿第一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且以绕第二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并且所述发光装置使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向着对象物照射,由此使来自所述对象物的反射光照射至被摄体,
所述摄像系统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基于到所述被摄体的距离和到所述对象物的距离计算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从所述发光部向着所述对象物照射光的角度,由此确定照射方向;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得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第一判断单元所确定出的照射方向;以及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利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所驱动的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在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照射方向的位置中的转动角度是否超过预定角度,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是否利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所述预定角度是所述可动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极限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可动单元在所述位置中的转动角度超过所述极限转动角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不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预定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在所述摄像设备正进行实时取景图像拍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不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显示部,所述显示部是以沿相对于所述摄像设备打开或关闭的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的,以及
在所述显示部相对于所述摄像设备打开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不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所述对象物是天花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还包括测距单元,所述测距单元用于计算到所述被摄体的距离和到所述对象物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基于所述测距单元所进行的到所述被摄体的距离和到所述对象物的距离的计算结果来确定所述照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测距单元和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和所述摄像设备各自中,
在所述可动单元朝向所述摄像设备的背面侧的情况下,在所述发光装置朝向所述照射方向的位置中,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将所述可动单元绕所述第一轴转动由此所述发光装置朝向所述天花板,并且使所述可动单元停止,以及
在获取到所述摄像设备的所述测距单元所获取到的与所述被摄体有关的测距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利用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测距单元来测量到所述天花板的距离,并且基于所获取到的与所述被摄体有关的测距信息和到所述天花板的距离的测量结果来计算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从所述发光部向着所述天花板发光的角度,由此确定所述照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在没有获取到所述摄像设备的所述测距单元所获取到的与所述被摄体有关的测距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将所述可动单元绕所述第二轴转动,使得所述可动单元朝向正面侧,以及
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基于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测距单元所进行的到所述被摄体的距离和到所述天花板的距离的测量结果来计算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从所述发光部向着所述天花板发光的角度,由此确定所述照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所述可动单元绕所述第二轴转动18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系统,其中,还包括姿势检测单元,所述姿势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发光装置的姿势,
其中,在所述姿势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发光装置相对于光轴沿侧倾方向转动了90°以改变所述发光装置的姿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可动单元绕所述第一轴的转动和所述可动单元绕所述第二轴的转动之间进行切换。
13.一种发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可动单元,其包括用于进行发光的发光部,并且是以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绕第一轴沿第一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且以绕第二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并且所述发光装置使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向着对象物照射,由此使来自所述对象物的反射光照射至被摄体,
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基于到所述被摄体的距离和到所述对象物的距离计算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从所述发光部向着所述对象物照射光的角度,由此确定照射方向;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得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第一判断单元所确定出的照射方向;以及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利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所驱动的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在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照射方向的位置中的转动角度是否超过预定角度,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是否利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可动单元和所述装置本体安装在摄像设备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预定角度是所述可动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极限转动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可动单元在所述位置中的转动角度超过所述极限转动角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不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预定角度。
18.一种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发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可动单元,其包括用于进行发光的发光部,并且是以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绕第一轴沿第一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且以绕第二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并且所述发光装置使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向着对象物照射,由此使来自所述对象物的反射光照射至被摄体,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到所述被摄体的距离和到所述对象物的距离计算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从所述发光部向着所述对象物照射光的角度,由此确定照射方向;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得所述发光部朝向所确定出的照射方向;
判断利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所驱动的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在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照射方向的位置中的转动角度是否超过预定角度;以及
基于所述判断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是否利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19.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用于执行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发光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可动单元,其包括用于进行发光的发光部,并且是以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绕第一轴沿第一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且以绕第二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并且所述发光装置使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向着对象物照射,由此使来自所述对象物的反射光照射至被摄体,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到所述被摄体的距离和到所述对象物的距离计算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从所述发光部向着所述对象物照射光的角度,由此确定照射方向;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得所述发光部朝向所确定出的照射方向;
判断利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所驱动的所述可动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在所述发光部朝向所述照射方向的位置中的转动角度是否超过预定角度;以及
基于所述判断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是否利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驱动所述可动单元。
CN201710412013.3A 2016-06-01 2017-06-01 摄像系统、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454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0040 2016-06-01
JP2016110040A JP6708481B2 (ja) 2016-06-01 2016-06-01 撮像システム、発光装置、発光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4288A CN107454288A (zh) 2017-12-08
CN107454288B true CN107454288B (zh) 2020-09-01

Family

ID=60482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12013.3A Active CN107454288B (zh) 2016-06-01 2017-06-01 摄像系统、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0791B2 (zh)
JP (1) JP6708481B2 (zh)
CN (1) CN1074542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9947B2 (ja) * 2016-04-04 2020-07-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発光装置、発光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379423B2 (en) * 2017-01-16 2019-08-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JP2019132914A (ja) * 2018-01-29 2019-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10414449B (zh) * 2019-07-31 2022-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7413117B2 (ja) 2020-03-26 202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照明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2454A (ja) * 2006-05-30 2007-12-13 Tocad Energy Co Ltd ストロボ装置
JP2011170014A (ja) * 2010-02-17 2011-09-01 Panasonic Corp ストロボ装置
JP2011227372A (ja) * 2010-04-22 2011-11-10 Nikon Corp 照明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03649828A (zh) * 2012-05-10 2014-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相机驱动装置
CN104243812A (zh) * 2013-06-24 2014-12-24 佳能株式会社 照相机系统、摄像设备、照明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4243808A (zh) * 2013-06-17 2014-12-24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照相机系统和控制方法
WO2015025485A1 (ja) * 2013-08-19 2015-02-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ストロボ装置
CN104541200A (zh) * 2012-08-20 2015-04-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闪光灯装置以及具备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
CN104980538A (zh) * 2014-10-27 2015-10-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摄像头旋转角度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2454A (ja) * 2006-05-30 2007-12-13 Tocad Energy Co Ltd ストロボ装置
JP2011170014A (ja) * 2010-02-17 2011-09-01 Panasonic Corp ストロボ装置
JP2011227372A (ja) * 2010-04-22 2011-11-10 Nikon Corp 照明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03649828A (zh) * 2012-05-10 2014-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相机驱动装置
CN104541200A (zh) * 2012-08-20 2015-04-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闪光灯装置以及具备闪光灯装置的摄像装置
CN104243808A (zh) * 2013-06-17 2014-12-24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照相机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4243812A (zh) * 2013-06-24 2014-12-24 佳能株式会社 照相机系统、摄像设备、照明装置和控制方法
WO2015025485A1 (ja) * 2013-08-19 2015-02-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ストロボ装置
CN104980538A (zh) * 2014-10-27 2015-10-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摄像头旋转角度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20791B2 (en) 2019-12-31
US20170351160A1 (en) 2017-12-07
CN107454288A (zh) 2017-12-08
JP2017215516A (ja) 2017-12-07
JP6708481B2 (ja) 2020-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4288B (zh) 摄像系统、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4243812B (zh) 照相机系统、摄像设备、照明装置和控制方法
KR100574005B1 (ko) 원격으로 제어 가능한 카메라시스템
CN107018300B (zh) 发光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摄像设备
CN106101523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07292B (zh) 摄像系统、照明装置和控制方法
JP2015004932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撮像装置、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6552170B2 (ja) 撮像システム、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5063184B2 (ja) 撮像装置、発光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188444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撮像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4710012A (en) Flash photography system
JP6611419B2 (ja) 撮像システム、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9095648A (ja)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3171075A (ja) 照明装置
JP6650666B2 (ja) 撮像システム、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7129625A (ja) 発光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撮像装置
JP6529233B2 (ja) 撮像システム、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S63155037A (ja) 自動焦点機能付きカメラ
JP2016080735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撮像装置、照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5145903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7034053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