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4449B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4449B
CN110414449B CN201910703495.7A CN201910703495A CN110414449B CN 110414449 B CN110414449 B CN 110414449B CN 201910703495 A CN201910703495 A CN 201910703495A CN 110414449 B CN110414449 B CN 110414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rea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 device
finger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34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14449A (zh
Inventor
周意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034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14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14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4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14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4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指纹识别模组、及发光组件,壳体具有容置空间,以收容指纹识别模组及发光组件,壳体包括指纹识别区、透光区、及遮光区,指纹识别区对应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发光组件对应透光区设置,且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可经由透光区透射出来,遮光区设置在指纹识别区及透光区之间,遮光区用于阻挡光线自透光区朝向所述指纹识别区透射。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自透光区透射出来对指纹识别模组的位置进行指示,从而能够直观地指示指纹识别模组的位置。进一步地,遮光区阻挡光线自透光区朝向所述指纹识别区透射,以减小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对指纹识别模组进行指纹识别时的干扰。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传统的电子装置的功能还不能够支持到用户生活的多个方面,或者在某些场景下电子装置的某种功能使用起来较为不便。举例而言,传统的电子装置通常具有指纹采集功能,以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然而,当电子装置在光线比较昏暗的环境中,用户往往不能够快速找到指纹识别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指纹识别模组、及发光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置空间,以收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及所述发光组件,所述壳体包括指纹识别区、透光区、及遮光区,所述指纹识别区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所述发光组件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且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可经由所述透光区透射出来,所述遮光区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及所述透光区之间,所述遮光区用于阻挡光线自透光区朝向所述指纹识别区透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指纹识别模组、发光组件、及处理器,所述发光组件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所述处理器接收预设触发事件的触发信号,并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第一光线,以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位置进行指示,以引导用户进行指纹采集。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电子装置通过在所述壳体上设置对应指纹识别模组的指纹识别区,并且设置了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自所述透光区透射出来,以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位置进行指示,从而能够直观地指示指纹识别模组的位置,以便用户将手指放入指纹识别模组位置进行指纹采集。进一步地,遮光区阻挡光线自透光区朝向所述指纹识别区透射,以减小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对指纹识别模组进行指纹识别时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装置沿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4为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指纹识别模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中的指纹识别模组及发光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中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导光膜的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的电子装置沿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转动件驱动光源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电子装置沿II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所示的电子装置沿IV-IV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方式中遮光区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另一实施方式中遮光区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处理器控制发光组件的方法流程图。
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处理器控制发光组件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背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装置沿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装置1包括但不仅限于智能手机、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 MID)、电子书、便携式播放站(PlayStation Portable, PSP)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等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装置。下面对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装置1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电子装置1包括壳体10、指纹识别模组20、及发光组件30。所述壳体10具有容置空间,以收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及所述发光组件30。所述壳体10包括指纹识别区10a、透光区10b、及遮光区113。所述指纹识别区10a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设置。所述发光组件30对应所述透光区10b设置,且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可经由所述透光区10b透射出来。所述遮光区113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区10a及所述透光区10b之间,所述遮光区113用于阻挡光线自所述透光区10b向所述指纹识别区10a透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电子装置1通过在所述壳体10上设置对应指纹识别模组20的指纹识别区10a,并且设置了发光组件30,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自所述透光区10b透射出来,以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的位置进行指示,从而能够直观指示指纹识别模组20的位置,以便用户将手指放入指纹识别模组20位置进行指纹采集。进一步地,遮光区113阻挡了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自透光区10b朝向所述指纹识别区10a透射,以减小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对指纹识别模组20进行指纹识别时的干扰。从而有利于提升所述指纹识别时的识别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显示屏40及中框95,所述显示屏40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容置空间的开口处,以对所述容置空间进行密封。所述中框95用于承载所述显示屏40。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及所述发光组件30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用于采集用户指纹图像以得到待验证指纹图像。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电路框图。通常而言,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存储器50与处理器60,所述存储器50内通常存储有预设指纹图像,所述处理器60用于将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存储在存储器50中的待验证指纹图像进行比较,以判断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是否匹配。当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匹配时,所述电子装置1执行相应事件。举例而言,当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匹配时,所述电子装置1解锁;或者,登陆所述电子装置1中的支付软件;或者,通过所述支付软件支付费用给目标对象。
所述壳体10包括背板110及设置在所述背板110周缘且与所述背板110弯折连接的边框120。所述背板110及显示屏40设置在所述边框120相对的两侧。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区10a、所述透光区10b及所述遮光区113均设置在所述背板110上。当所述指纹识别区10a、所述透光区10b及所述遮光区113均设置在所述背板110上时,由于所述背板110的面积相对较大,因此,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的面积较大,当用户将手指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上时,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可采集用户的指纹图像以获得待验证指纹图像。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区10a、所述透光区10b、及所述遮光区113设置在所述边框120上。当所述指纹识别区10a及所述透光区10b设置在所述边框120上时,由于所述边框120的宽度较窄,此时,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采集用户手指划过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时的多个图像,所述处理器60将所述多个图像进行拼接,以得到待验证指纹图像。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指纹识别区10a、所述透光区10b及所述遮光区113设置在所述背板110上为例进行示意。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识别区10a具有通孔112。所述通孔112对应所述指纹识别区10a设置,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通孔112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区10a也可以不具有通孔,即,所述背板为一体结构,且不具有通孔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指纹识别区10a具有通孔112为例进行示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5,图4为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指纹识别模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包括封装框210、指纹识别芯片220、及盖板230。所述发光组件30包括光源310。所述封装框210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及所述光源310。所述盖板230设置在所述封装框210上且通过所述通孔112显露出来,以构成所述电子装置1的部分外观面。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1将光源310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同时设置于封装框210内,当要将发光组件30及指纹识别模组20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时,只需将光源310及指纹识别芯片220构成的整体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从而简化了发光组件30及指纹识别模组20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的工序。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框210包括封装盖211及支撑件212。所述支撑件212连接于所述封装盖211的周缘且所述支撑件212自所述封装盖211朝向盖背离所述盖板230的一侧延伸。
可选地,所述盖板230背离所述封装框210的表面朝向所述封装框210的一侧凹陷,以引导用户进行指纹采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框210和所述盖板230的透明度大于预设透明度,以使得所述光源310发出的光线可经由所述封装框210及所述盖板230透射出去。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中的指纹识别模组及发光组件的俯视图。在本示意图中,省略了所述封装框210及盖板230,所述发光组件30包括多个光源310,所述多个光源310环绕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的周侧设置,所述光源310的出光面朝向所述透光区10b。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光源310环绕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的周侧设置,从而使得自所述盖板230透射出去的光线更加均匀。进一步地,所述光源310的出光面朝向所述透光区10b可缩短所述光源310发出的光线至所述透光区10b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小所述光源30发出的光线至传输至所述透光区10b时的光损。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柔性电路板70及印刷电路板80。所述光源310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通过同一个柔性电路板70电连接至所述印刷电路板80。所述光源310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通过同一个柔性电路板70电连接至所述印刷电路板80,从而可节约所述柔性电路板70的数量,也可减少光源310、指纹识别芯片220通过柔性电路板70安装至印刷电路板80的安装工序。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补强板91。所述补强板91设置在柔性电路板70背离所述光源310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的一侧。所述补强板91用于增强对所述光源310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的支撑强度。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91周缘的厚度大于所述补强板91中部的厚度,所述补强板91的此种结构设计可避免所述柔性电路板70的边缘翘起,进而防止柔性电路板70的边缘翘起造成的光源310及指纹识别芯片220与柔性电路板70之间电连接性能的不稳定性。
由于所述光源310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设置于所述封装框210内,因此,为所述光源310和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共用同一个柔性电路板70提供了便利。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中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30还包括导光膜320。所述导光膜320环绕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的至少部分设置,所述导光膜320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导光膜320的入光面用于接收自所述光源310发出的光线,所述出光面对应所述透光区10b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导光膜320环绕所述指纹识别芯片220的部分及全部,光源310发出的光线自所述导光膜320的入光面进入到所述导光膜320内,并经由所述导光膜320的出光面出射出去,自所述导光膜320的出光面出射出去的光线自所述透光区10b透射出去,以引导用户进行指纹采集。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膜320的入光面与所述导光膜320的出光面相连,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膜320的入光面与所述导光膜320的出光面相对设置。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1中以所述导光膜320的入光面和所导光膜320的出光面相连为例进行示意。当所述导光膜320的入光面与所述导光膜320的出光面相连时,所述光源310及所述导光膜320可在所述电子装置1的长度或者宽度方向进行排布,从而使得所述电子装置1的厚度较薄。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导光膜320包括两个且光源310包括两个为例进行示意,为了方便表述,将两个导光膜320分别编号为导光膜320a及导光膜320b,相应地,将两个光源310分别编号为光源310a及光源310b。光源310a出射的光线可进入导光膜310a中,而光源310b出射的光线可进入导光膜320b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图8为导光膜的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所述导光膜320上设置有微结构321,邻近所述入光面322一端的微结构321的密度小于远离所述入光面一端的微结构321的密度。自所述导光膜320的入光面322入射到所述导光膜320内部的光线照射到微结构321上,所述微结构321用于将所述光线进行散射,以提高光线的均匀性。进入到导光膜320中的光线通常会随着光线的传播路径的增长而发生衰减,与所述导光膜320的入光面之间的距离越长,光线发生损耗的程度越大。倘若在导光膜320上不设置微结构321,那么,在所述导光膜320中邻近所述入光面一端的光线的强度大于背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的光线的强度,从而使得自所述导光膜320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不均匀。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导光膜320上设置微结构321,且邻近入光面一端的微结构321的密度小于远离所述入光面一端的微结构321的密度,从而提升了自所述导光膜320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膜320中微结构321的密度自邻近所述入光面322的一端向背离所述入光面322的一端的密度线性增加,以进一步提升自所述导光膜320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的均匀性。
请一并参阅图9、图10、及图11,图9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背面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所示的电子装置沿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转动件驱动光源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示意图。所述电子装置1包括壳体10、指纹识别模组20、及发光组件30。所述壳体10具有容置空间,以收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及所述发光组件30。所述壳体10包括指纹识别区10a、透光区10b、及遮光区113。所述指纹识别区10a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设置,所述发光组件30对应所述透光区10b设置,且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可经由所述透光区10b透射出来。所述遮光区113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区10a及所述透光区10b之间,所述遮光区113用于阻挡光线自所述透光区向所述指纹识别区透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区10b环绕所述指纹识别区10a的至少部分设置。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转动件96,所述发光组件30包括光源310,所述光源310设置于所述转动件96上,且随着所述转动件96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壳体10包括闪光灯孔111,所述光源310具有随着所述转动件96转动至对应所述闪光灯孔111的第一位置A(请参阅图11)。所述光源310还具有随着所述转动件96转动至对应所述透光区10b的第二位置B(请参阅图11)。
当所述转动件96转动而带动所述光源310转动至对应所述闪光灯孔111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光源310可被作为闪光灯使用,或者作为手电筒来使用。举例而言,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摄像头98,当所述摄像头98被开启以进行拍照时,所述闪光灯可被开启以为所述摄像头98拍摄的目标对象进行补光。当所述光源310被作为手电筒来使用时,当所述光源310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时,以照亮目标物体。
当所述转动件96转动而带动所述光源310转动至对应所述透光区10b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光源310可用作指示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位置的光源。具体地,当所述光源310开启时,所述光源310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透光区10b透出,以指示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的位置。
可以理解地,所述转动件96还可位于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310及可以作为闪光灯来使用,也可作为指示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的位置的光源310来使用,从而达到了光源310复用,达到减少光源310的数目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处理器60。所述处理器60电连接所述转动件96,所述处理器60用于控制所述转动件96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的速度。举例而言,所述转动件96在包括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距离内,所述转动件96的转动速度为第一速度;所述转动件96在包括第二位置的第二距离内,所述转动件96的速度为第二速度;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为中间位置,所述转动件96在包括所述中间位置的第三距离内,所述转动件96的转动速度为第三速度;其中,所述第一速度小于所述第三速度,且所述第二速度小于所述第三速度。
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件96在包括中间位置在内的第三距离内的转动速度较大,相较于转动件96以第一速度或以第二速度匀速运动的情况而言,可使得所述转动件96快速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或者由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件96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转动速度较小,可防止所述转动件96由于转动速度过快而转动过多导致的不能将光源310对准透光区10b或者不能将光源310对准闪光灯孔111。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电源92。所述处理器60还根据所述电源92的电量控制所述转动件96的转动。当所述电源92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时,所述处理器60控制所述转动件96转动的速度为第一转动速度;当所述电源92的电量小于第一预设电量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量时,所述处理器60控制所述转动件96转动的速度为第二转动速度;当所述电源92的电量小于第二预设电量时,所述处理器60控制所述转动件96转动的速度为第三转动速度;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二转动速度,所述第二转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三转动速度。可以理解地,这里所说的转动件96的转动速度是对于所述转动件96位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而言的,且比较不同电量下转动件96的转动速度是针对不同电量下转动件96在同一位置的速度而言的。举例而言,所述第一预设电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电源92总电量的百分之八十,第二预设电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电源92总电量的百分之二十五。
请参阅图12及图13,图12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背面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电子装置沿II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区10a具有通孔112。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安装于所述通孔112并至少部分显露出来。所述透光区10b环绕所述指纹识别区10a的至少部分设置,所述光源310发出的光线可经由所述透光区10b透射出来。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装饰圈93,所述装饰圈93安装在所述通孔112内,且所述装饰圈93位于所述光源310组件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之间,以阻隔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方向照射。所述装饰圈93通常为中空环状,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设置在所述装饰圈93内,所述装饰圈93环绕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以装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当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为光学指纹传感器时,所述装饰圈93阻隔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朝向指纹识别模组20方向照射,防止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对指纹识别芯片220的工作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4及图15,图14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背面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所示的电子装置沿IV-IV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遮光件94,所述壳体10为一体结构,所述壳体10还包括遮光区113,所述遮光区113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区10a及所述透光区10b之间,所述遮光件94对应所述遮光区113设置。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1中壳体10为一体结构的,相较于所述壳体10开设通孔而言,可避免灰尘或者水汽进入到所述电子装置1内部。
请一并参阅图16,图16为一实施方式中遮光区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遮光区113的壳体10包括基体61及遮光层62。所述基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611及第二表面612,所述第一表面611构成所述电子装置1的部分外观面,所述第二表面612上设置有所述遮光层62。
请一并参阅图17,图17为另一实施方式中遮光区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包括透明的基体61,所述基体61包括第一部分61a及第二部分61b,所述第一部分61a设置有第一遮光层62a,所述第二部分61b设置有第二遮光层62b,所述第一遮光层62a的遮光率小于所述第二遮光层62b的遮光率,所述第一部分61a及所述第一遮光层62a位于所述透光区10b,所述第二部分61b及所述第二遮光层62b位于所述遮光区113。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1的电路框图可结合到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1中。所述电子装置1包括指纹识别模组20、发光组件30、及处理器60。所述发光组件30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设置,所述处理器60接收预设触发事件的触发信号,并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第一光线,以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0的位置进行指示,以引导用户进行指纹采集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通过对应指纹识别模组20设置发光组件30,处理器60在预设触发事件的触发下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第一光线,以指示指纹识别模组20的位置,即便所述电子装置1处于较为昏暗的环境下,依然能够清楚得知指纹识别模组20的位置,以便用户将手指放入指纹识别模组20位置进行指纹采集。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将指纹识别模组20采集到的待验证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进行比较,以判断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是否匹配。当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匹配时,所述处理器60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第二光线。当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不匹配时,所述处理器60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第三光线,其中,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各不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均与所述第一光线不同。可以理解地是,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不同中的不同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的颜色、发光时长、发光明暗程度、发光规律不同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器60通过控制发光组件30对待验证指纹图像是否与预设指纹图像是否匹配进行指示,以便直观地提示用户。
进一步地,当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不匹配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所述处理器60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第四光线,且在接下来的第二预设时间内禁止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进行指纹采集。其中,所述第四光线与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均不相同。所述第四光线与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均不同中的不同可以包括所述第四光线与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的颜色、发光时长、发光明暗程度、发光规律不同的至少一种。
举例而言,当在一分钟时间内,待验证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不匹配的次数超过5次,那么,所述处理器60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第四光线进行提醒,且在接下来的5分钟时间内,禁止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进行指纹采集。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电源92,当所述电源92的电量小于预设电量时,所述处理器60关闭所述光源310组件。
举例而言,所述预设电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20%,当所述电源92的电量小于所述预设电量时,说明所述电源92的电量不太充足,那么,此时所述处理器60关闭所述光源310组件,以将电源92的电量节约下来提供给电子装置1中的其他部件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92的电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电量时,所述处理器60可根据接收到的预设事件的触发而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所述第一光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8,图1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电路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1的电路框图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1还包括检测器97。所述检测器97用于检测环境光线,当环境光线的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所述处理器60可根据接收到的预设事件的触发而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所述第一光线。
当所述环境光线小于预设亮度时,表征环境光线较为微弱,此时,用户不容易感知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的位置。此时,处理器60在预设事件的触发下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启动,从而使得用户在光线比较昏暗的环境下依然能够清楚得知指纹识别模组20的位置,以便用户将手指放入指纹识别模组20位置进行指纹采集。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60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的方法描述如下。请一并参阅图19,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处理器控制发光组件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S110、S120、及S130,S110、S120及S130详细介绍如下。
S110、是否接收到预设触发事件;若接收到预设触发事件,则进入S120;若没有接收到预设触发事件,则进入S130。
S120、在预设触发事件的触发下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第一光线;
S130、禁止所述发光组件30发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0,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处理器控制发光组件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还包括S150、S160、及S170,S150、S160、及S170详细介绍如下。
S150、将指纹识别模组20采集到的待验证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进行比较,以判断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是否匹配;当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匹配时,进入S160;当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不匹配时,进入S170。
S160、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第二光线;
S170、控制所述发光组件30发出第三光线,其中,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各不相同。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各不相同包括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的颜色、发光时长、发光明暗程度、发光规律不同的至少一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指纹识别模组、发光组件及转动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置空间,以收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及所述发光组件,所述壳体包括指纹识别区、透光区、遮光区及闪光灯孔,所述指纹识别区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所述发光组件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且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可经由所述透光区透射出来,所述遮光区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及所述透光区之间,所述遮光区用于阻挡光线自透光区朝向所述指纹识别区透射,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上,且随着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光源具有随着所述转动件转动至对应所述闪光灯孔的第一位置,所述光源还具有随着所述转动件转动至对应所述透光区的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遮光件,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遮光件设置在壳体上且对应所述遮光区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区的壳体包括基体及遮光层,所述基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构成所述电子装置的部分外观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所述遮光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透明的基体,所述基体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有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的遮光率小于所述第二遮光层的遮光率,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透光区,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遮光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指纹识别区设置,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封装框、指纹识别芯片、及盖板,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封装框具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指纹识别芯片及所述光源,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封装框上且通过所述通孔显露出来,以构成所述电子装置的部分外观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环绕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的周侧设置,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透光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及印刷电路板,所述光源及所述指纹识别芯片通过同一个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至所述印刷电路板。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导光膜,所述导光膜环绕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的至少部分设置,所述导光膜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导光膜的入光面用于接收自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所述出光面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膜上设置有微结构,邻近所述入光面一端的微结构的密度小于远离所述入光面一端的微结构的密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区具有通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安装于所述通孔并至少部分显露出来,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装饰圈,所述装饰圈安装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装饰圈位于所述光源组件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之间,以阻隔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方向照射。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指纹识别模组、发光组件、转动件及处理器,所述壳体具有容置空间,以收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及所述发光组件,所述壳体包括指纹识别区、透光区、遮光区及闪光灯孔,所述发光组件对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所述发光组件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且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可经由所述透光区透射出来,所述遮光区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及所述透光区之间,所述遮光区用于阻挡光线自透光区朝向所述指纹识别区透射,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上,且随着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光源具有随着所述转动件转动至对应所述闪光灯孔的第一位置,所述光源还具有随着所述转动件转动至对应所述透光区的第二位置,所述处理器接收预设触发事件的触发信号,并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第一光线,以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位置进行指示,以引导用户进行指纹采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指纹识别模组采集到的待验证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进行比较,以判断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是否匹配,当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匹配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第二光线;当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图像不匹配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第三光线,其中,所述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光线各不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待验证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不匹配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第四光线,且在接下来的第二预设时间内禁止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进行指纹采集。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电源,当所述电源的电量小于预设电量时,所述处理器关闭所述光源组件。
CN201910703495.7A 2019-07-31 2019-07-31 电子装置 Active CN110414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3495.7A CN110414449B (zh) 2019-07-31 2019-07-31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3495.7A CN110414449B (zh) 2019-07-31 2019-07-31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4449A CN110414449A (zh) 2019-11-05
CN110414449B true CN110414449B (zh) 2022-01-11

Family

ID=68364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3495.7A Active CN110414449B (zh) 2019-07-31 2019-07-31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1444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0026A (zh) * 2012-12-07 2014-06-18 李文杰 具有游标旋转能力的光学鼠标、仪器、移动检测器与方法
CN107454288A (zh) * 2016-06-01 2017-12-08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系统、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18113420A (ja) * 2017-01-13 2018-07-19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6399B (zh) * 2016-12-28 2020-10-27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7016337B (zh) * 2017-02-23 2019-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66158A (zh) * 2017-07-28 2017-12-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Cof柔性电路板及触摸显示面板
CN107516034B (zh) * 2017-08-25 2020-03-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644202B (zh) * 2017-09-08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8953839U (zh) * 2018-10-29 2019-06-07 惠州市宝明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屏下指纹触摸识别背光模组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0026A (zh) * 2012-12-07 2014-06-18 李文杰 具有游标旋转能力的光学鼠标、仪器、移动检测器与方法
CN107454288A (zh) * 2016-06-01 2017-12-08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系统、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18113420A (ja) * 2017-01-13 2018-07-19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4449A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2137B (zh) 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061922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061946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052898B (zh) 指纹识别传感器、显示装置以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0900357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101707861B1 (ko) 카메라가 장착된 휴대 단말기를 이용한 근접촬영장치 및 그 근접촬영용 외장 광학모듈
US7223009B2 (en) Backlighting device for an information display element of a portable object
WO2019203598A1 (ko) 디스플레이 아래에 배치된 센서에 의해 반사된 광을 차단하기 위한 편광 부재 및 위상 지연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05233961A (ja) 携帯式物体の情報表示要素のため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10598663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CN112484850B (zh) 光强检测模块、屏幕部件和移动终端
CN108418910B (zh) 电子装置
CN107968910B (zh) 电子装置
CN107968863B (zh) 输入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0794920A (zh) 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检测方法
CN110414449B (zh) 电子装置
CN107798229A (zh) 指纹识别方法与终端
WO2019009894A1 (en) LIGHT SHUTTERS FOR CAMERAS
CN108494897B (zh) 电子装置
CN108156286B (zh) 电子装置
CN110322809B (zh) 电子设备
CN211087258U (zh) 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12010B (zh) 一种壳体组件、电子设备以及壳体发光控制方法
CN110278362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7575781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