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8663B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8663B
CN110598663B CN201910886111.XA CN201910886111A CN110598663B CN 110598663 B CN110598663 B CN 110598663B CN 201910886111 A CN201910886111 A CN 201910886111A CN 110598663 B CN110598663 B CN 110598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light
detection signal
area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61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98663A (zh
Inventor
吴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861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98663B/zh
Priority to CN202110519803.8A priority patent/CN113139509A/zh
Priority to CN202110519866.3A priority patent/CN1131395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98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8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98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8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和指纹模组,显示屏包括屏盖板和与屏盖板相层叠的发光模组,屏盖板设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显示屏经透光区显示图像,发光模组设有主体部和弯折部,主体部具有朝向透光区的出光面,出光面平行屏盖板,弯折部连接于主体部邻近非透光区的边缘处,弯折部朝远离屏盖板的方向拱起,以与非透光区形成间距,指纹模组位于间距内,且指纹模组与非透光区对应,指纹模组接收从透光区经用户指纹反射的指纹检测信号。弯折部与屏盖板之间的空间增大,便于排布指纹模组,指纹模组可从透光区接收指纹检测信号,使得显示屏的显示区不必设置特殊信号传导结构。

Description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屏的显示区下方设置指纹模组,以提高显示屏的显示区占比越来越广泛。然而,为了使得指纹检测信号可顺利穿过显示屏而传导至指纹模组,需要对显示屏的显示区设置特殊信号传导结构,导致对显示区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和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屏盖板和与所述屏盖板相层叠的发光模组,所述屏盖板设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显示屏经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所述发光模组设有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透光区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平行所述屏盖板,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邻近所述非透光区的边缘处,所述弯折部朝远离所述屏盖板的方向拱起,以与所述非透光区形成间距,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间距内,且所述指纹模组与所述非透光区对应,所述指纹模组接收从所述透光区经用户指纹反射的指纹检测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组件、主板和后盖,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和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屏盖板和与所述屏盖板相层叠的发光模组,所述屏盖板设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显示屏经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所述发光模组设有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透光区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平行所述屏盖板,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邻近所述非透光区的边缘处,所述弯折部朝远离所述屏盖板的方向拱起,以与所述非透光区形成间距,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间距内,且所述指纹模组与所述非透光区对应,所述指纹模组接收从所述透光区经用户指纹反射的指纹检测信号,所述后盖与所述显示屏相盖合,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盖之间,并电连接所述显示屏和指纹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处理方法,所述指纹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和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屏盖板和与所述屏盖板相层叠的发光模组,所述屏盖板设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指纹模组固定于所述发光模组相对所述非透光区处,所述指纹处理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指纹采集请求时,确定用户手指的按压区;
根据所述按压区接收指纹检测信号,处理后形成指纹图像,其中,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由环境信号或/和指纹检测信号源发射的初始检测信号传导至用户手指后所形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通过所述发光模组设有主体部和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弯折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透光区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平行所述屏盖板,所述发光模组可以经所述出光面朝所述透光区发射光线,所述显示屏经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保证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所述弯折部朝远离所述屏盖板的方向拱起,以与所述非透光区形成间距,从而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屏盖板之间的空间增大,便于排布指纹模组,可以利用所述弯折部对所述指纹模组提供支撑,使得所述指纹模组稳固于所述屏盖板和所述发光模组之间,所述指纹模组接收从所述透光区经用户指纹反射返回的指纹检测信号,使得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不必设置特殊信号传导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九;
图10是图9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十;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十一;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十二;
图14是图1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十三;
图16是图1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十四;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十五;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指纹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100,所述显示屏组件100包括显示屏10和指纹模组20,所述显示屏10包括屏盖板11和与所述屏盖板11相层叠的发光模组12。所述屏盖板11设有透光区111和非透光区112,所述显示屏10经所述透光区111显示图像。所述发光模组12设有主体部121和连接所述主体部121的弯折部123,所述主体部121具有朝向所述透光区111的出光面122,所述出光面122平行所述屏盖板11,所述弯折部123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21邻近所述非透光区112的边缘处,所述弯折部123朝远离所述屏盖板11的方向拱起,以与所述非透光区112形成间距,所述指纹模组20位于所述间距内,且所述指纹模组20与所述非透光区112对应,所述指纹模组20接收从所述透光区111经用户指纹反射的指纹检测信号。
通过所述发光模组12设有主体部121和连接所述主体部121的弯折部123,所述主体部121具有朝向所述透光区111的出光面122,所述出光面122平行所述屏盖板11,所述发光模组12可以经所述出光面122朝所述透光区111发射光线,所述显示屏10经所述透光区111显示图像,保证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效果;所述弯折部123朝远离所述屏盖板11的方向拱起,以与所述非透光区112形成间距,从而所述弯折部123与所述屏盖板11之间的空间增大,便于排布指纹模组20,可以利用所述弯折部123对所述指纹模组20提供支撑,使得所述指纹模组20稳固于所述屏盖板11和所述发光模组12之间,所述指纹模组20接收从所述透光区111经用户指纹反射返回的指纹检测信号,使得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不必设置特殊信号传导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0具有显示区14和非显示区141。所述非显示区141设置于所述显示区14的周围。所述显示屏10为全面屏。所述非显示区141的宽度较窄,以提高所述显示区14的屏占比。所述指纹模组20可设置微型模组,以方便将所述指纹模组20内嵌于所述非显示区141。用户的手指抵触于所述显示屏10的正面,所述指纹模组20可经所述显示区14接收用户指纹的指纹检测信号,实现所述显示区14设置指纹识别区142。通过可在所述显示区14设置指纹识别区142,有效利用了所述显示区14的排布面积,而避免在所述非显示区141排布指纹识别区142,防止非显示区141面积增加,有效提高了所述显示屏10的屏占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指纹模组20内嵌于所述非显示区141,并且可从所述显示区14接收用户指纹的指纹检测信号,即所述指纹模组20可以相对所述显示屏10法向相倾斜的方向接收指纹检测信号,而避免指纹检测信号完全穿过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14,避免了在所述显示区14设置专门传导指纹检测信号的传导结构,防止所述显示区14的结构受损,保证了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14显示效果。
所述显示屏10设有第一短边15和第二短边151。所述第一短边15与所述第二短边151相对设置。所述非显示区141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短边15的第一窄区域143。所述第一窄区域143可以形成所述显示屏10的“下巴”结构。所述指纹模组20内嵌于所述第一窄区域143。所述显示屏10还可以在所述第一窄区域143排布驱动线路和封装结构等器件。所述非显示区141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短边151的第二窄区域144。所述第二窄区域144可以设听筒出声孔,以方便在所述显示屏10应用于电子设备200后,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14可覆盖听筒,所述听筒可经所述听筒出声孔出声。所述显示区14连接于所述第一窄区域143和所述第二窄区域144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窄区域144也可朝所述第一窄区域143设凸起区域,以利用所述凸起区域排布摄像孔,方便电子设备200的摄像模组经摄像孔拍摄。凸起区域可以是“水滴”状、或“刘海”状、或呈“三角形”状。
请参阅图3,所述屏盖板11的透光区111与所述显示区14相重合,所述发光模组12发出的光线可形成显示图像经所述透光区111和所述显示区14出射。所述屏盖板11的非透光区112与所述非显示区141相重合,所述屏盖板11的非透光区112部分可遮蔽可见光线,从而可以遮蔽排布于所述非显示区141内的驱动线路和封装结构等,使得所显示屏10的非显示区141外观简洁。所述非透光区112包括与所述第一窄区域143相重合的第一遮蔽区域113,以及与所述第二窄区域144相重合的第二遮蔽区域114。所述透光区111连接于所述第一遮蔽区域113和所述第二遮蔽区域114之间。所述屏盖板11包括透光玻璃115和附设于所述透光玻璃115的油墨层116。所述正面13设置于所述透光玻璃115上。所述油墨层116附设于所述透光玻璃115远离所述正面13的一面。所述油墨层116在所述透光玻璃115的区域构成所述非透光区112。所述透光玻璃115与所述油墨层116相错开的区域构成所述透光区111。
请参阅图4,所述显示屏10还包括液晶层16,所述液晶层16层叠于所述屏盖板11和所述发光模组12之间。所述液晶层16设有液晶区161和封装区162。所述透光区111与所述液晶区161相重合,所述非透光区112在所述液晶层16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封装区162,即所述屏盖板11的油墨层116遮蔽所述液晶层16的封装区162。所述发光模组12对所述液晶区161提供背光,所述发光模组12模组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液晶区161形成显示图像。
请参阅图5,所述发光模组12靠近所述封装区162的部分靠近远离所述液晶层16的方向拱起形成所述弯折部123,所述弯折部123与所述液晶层16相对所述弯折部123处的空间增大,从而为排布和封装所述指纹模组20提供便利。所述指纹模组20可以封装于所述弯折部123靠近所述液晶层16一侧,并从所述液晶层16的液晶区161和所述屏盖板11的透光区111接收指纹检测信号。所述发光模组12的主体部121呈平板状,所述主体部121为所述发光模组12除所述弯折部123之外的部分,所述主体部121的出光面122朝向所述液晶层16的液晶区161,所述出光面122与所述液晶层16和所述屏盖板11相平行,从而所述出光面122与所述液晶层16的间隙均匀分布,使得所述发光模组12可以经所述出光面122向所述液晶层16提供均匀的背光,以保证所述显示屏组件100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模组12经所述出光面122贴合所述液晶层16,所述出光面122在所述液晶层16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液晶区161。
请参阅图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模组12包括封装板126和背光组件127。所述封装板126与所述液晶层16相对固定。所述封装板126将所述背光组件127和所述指纹模组20封装于所述液晶层16的背侧。所述封装板126为非透光材料,以阻挡所述背光组件127的光线泄露。所述出光面122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127。由于所述液晶层16本身不能发光,通过所述背光组件127经所述出光面122朝所述液晶层16发射光线,以及所述出光面122直接贴合所述液晶层16,从而消除所述主体部121与所述液晶层16的间隙,以保证所述主体部121对所述液晶层16提供亮度均匀的背光,所述出光面122在所述液晶层16上的投影可以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液晶区161,进而保证所述显示屏组件100在显示区14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组件127包括导光板128、扩散膜129和多个子光源130。所述导光板128层叠于所述液晶层16和所述封装板126之间,所述多个子光源130固定于所述导光面的侧面,所述多个子光源130发出的光线经侧面进入所述导光板128内,所述导光板128可引导所述多个子光源130的光线经所述出光面122出射,所述导光板128可作为面光源,以对所述液晶层16的液晶区161提供大面积的背光。所述扩散膜129层叠于所述导光板128和所述液晶层16之间,所述扩散膜129用于扩散所述导光板128发出的光线,以获得均匀的背光。所述出光面122设置于所述扩散膜129靠近所述液晶层16一侧。
请参阅图7,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组件127包括电路板131、扩散膜129和多个子光源130。所述电路板131层叠于所述液晶层16和所述封装板126之间,所述多个子光源130固定于所述电路板131靠近所述液晶层16一侧,所述多个子光源130呈矩形阵列排列。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出光面122出射。所述多个子光源130作为面光源,以对所述液晶层16的液晶区161提供大面积的背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路板131和所述多个子光源130的组装结构为Min iLED背光板或Micro LED背光板,所述发光模组12可以利用所述多个子光源130精细调节对所述液晶层16提供的背光效果,从而提高所述显示屏组件100的对比度和色彩表现。所述扩散膜129层叠于所述液晶层16和所述电路板131之间,并覆盖所述多个子光源130,所述扩散膜129用于扩散所述多个子光源130发出的光线,以获得均匀的背光。所述出光面122设置于所述扩散膜129靠近所述液晶层16一侧。
请参阅图8,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123具有连接所述出光面122的连接面124,所述连接面124与所述液晶层16之间设置间距,所述指纹模组20经所述间距发送或/和接收检测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部123还具有承载面125。所述承载面125连接于所述连接面124远离所述出光面122一侧。所述承载面125在所述屏盖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透光区112内。所述承载面125接触所述指纹模组20背离所述屏盖板11一侧,以使所述弯折部123经所述承载面125对所述指纹模组20进行承载。所述承载面125与所述出光面122之间存在段差,即所述承载面125与所述屏盖板11的距离大于所述出光面122与所述屏盖板11的距离,可以为所述指纹模组20提供足够的排布空间,避免所述指纹模组20占用所述显示区的空间而阻挡发光模组12的光线。所述连接面124连接于所述出光面122和所述承载面125之间,所述连接面124相对所述出光面122倾斜设置,使得所述连接面124和所述液晶层16之间设置间距,形成楔形间隙,楔形间隙的小端靠近所述主体部121,楔形间隙的大端靠近所述指纹模组20。所述间距可以作为所述指纹模组20接收指纹检测信号的信号通道,可以避免所述发光模组12阻挡所述指纹模组20接收信号,避免了在所述显示区14设置专门传导指纹检测信号的传导结构,防止所述显示区14的结构受损,保证了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9和图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面124为出光表面,所述连接面124和所述出光面122在所述液晶层16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液晶区161,所述发光模组12经所述连接面124和所述出光面122对所述液晶区161提供背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面125为封装表面,所述连接面124为出光表面,则所述弯折部123由封装部分1231和背光部分1232构成。所述发光模组12可以在所述封装部分1231设置驱动器件,在所述背光部分1232和所述主体部121设置所述背光组件127。所述封装部分1231设有所述承载面125。所述背光部分1232设有所述连接面124。所述连接面124和所述出光面122在所述液晶层16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液晶区161,所述发光模组12经所述连接面124和所述出光面122对所述液晶区161提供背光,所述背光部分1232和所述主体部121提供的背光可以覆盖所述液晶区161,从而部分所述弯折部123形成所述显示屏组件100的显示区14内的部分背光结构,可以节省所述弯折部123占用的非显示区141的排布空间,缩小所述非显示区141的宽度,有利于提高所述显示屏组件100的屏占比(即显示区14与非显示区141的比值)。所述背光部分1232的连接面124与所述液晶层16之间设置间距,可以通过增大所述发光模组12在所述连接面124处的出光强度来弥补,所述连接面124处的出光强度大于所述出光面122处的出光强度,所述连接面124处的出光强度可以随所述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实现所述液晶区161的背光亮度均匀。
请参阅图11,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面124为封装表面,所述出光面122在所述液晶层16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液晶区161,所述发光模组12经所述出光面122对所述液晶区161提供背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部123为封装部,所述弯折部123无需向所述液晶层16提供背光。所述发光模组12可以在所述弯折部123设置驱动器件,在所述主体部121设置所述背光组件127。所述连接面124在所述液晶层16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封装区162内,即与所述液晶区161相错开。所述出光面122在所述液晶层16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液晶区161,又所述发光模组12经所述出光面122贴合所述液晶层16,从而保证所述液晶区161的背光亮度均匀。
请参阅图12,进一步地,所述指纹模组20包括检测信号源22和相对所述检测信号源22固定的信号感应芯片21,所述检测信号源22可朝所述透光区111发射初始检测信号,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可从所述透光区111接收经用户指纹检测的指纹检测信号。
请参阅图13和图1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20还包括封装件23,所述封装件23设有收容腔231和与所述收容腔231连通的第一信号窗口232及第二信号窗口233。所述检测信号源22固定于所述收容腔231内,经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发射初始检测信号,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固定于所述收容腔231内,经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接收指纹检测信号,从而实现所述指纹模组20可以将检测信号源22和信号感应芯片21集成为一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所述检测信号源22可以相对所述屏盖板11倾斜设置或平行设置,所述初始检测信号的发射路径相对所述屏盖板11的法向方向倾斜。所述检测信号源22可以为LED补光灯,所述初始检测信号可以为所述检测信号源22发射的红外线。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由所述初始检测信号经用户手指指纹反射形成,则所述指纹检测信号也为红外线,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可以接收所述指纹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生成指纹识别图像,从而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所述屏盖板11的非透光区112可以透过红外线,以保证所述指纹模组20正常接收和发射检测信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初始检测信号也可以为可见光线。
所述封装件23设有朝向所述非透光区112的外顶壁234和连接所述外顶壁234的外侧壁235。所述外顶壁234设置于所述封装件23背离所述承载面125一侧,所述外侧壁235设置于所述封装件23邻近所述连接面124一侧。所述外顶壁234和所述外侧壁235均可以作为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和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的排布位置。
请参阅图13和图14,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设置于所述封装件23靠近所述非透光区112一侧,所述初始检测信号由所述非透光区112相对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处传导至所述透光区1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设置于所述外顶壁234。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设置于所述外侧壁235。所述检测信号源22经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发出的初始检测信号由所述非透光区112斜射至所述透光区111内,以传播至放置于所述屏盖板11的透光区111的用户手指,所述初始检测信号经用户手指指纹反射后形成指纹检测信号,所述指纹检测信号可经所述间距斜射至所述指纹模组20的第二信号窗口233,使得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可以经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接收所述指纹检测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和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分别设置于所述外顶壁234和所述外侧壁235,可以实现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相对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靠近指纹识别区142,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可以近距离接收经用户指纹检测的指纹检测信号,有利于提高指纹检测效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可以设置于所述外顶壁234。
请参阅图15和图16,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设置于所述封装件23靠近所述非透光区112一侧,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由所述透光区111传导至所述非透光区112相对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设置于所述外侧壁235。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设置于所述外顶壁234。所述检测信号源22经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发出的初始检测信号经所述间距斜射至所述透光区111内,以传播至放置于所述显示区14的用户手指,所述初始检测信号经用户手指指纹反射后形成指纹检测信号,所述指纹检测信号可以由所述透光区111斜射至所述非透光区112相对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处,使得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可以经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接收所述指纹检测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和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分别设置于所述外侧壁235和所述外顶壁234,可以实现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相对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靠近指纹识别区142,所述信号检测源可以近距离朝用户指纹发射初始检测信号,便于信号指纹源发射的光线覆盖用户指纹,有利于提高指纹检测效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窗口232可以设置于所述外侧壁235。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模组20还包括信号传导器件24,所述信号传导器件24相对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固定,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经所述信号传导器件24接收指纹检测信号。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传导器件24固定于所述封装件23的内腔中。所述信号传导器件24一端正对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另一端正对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所述信号传导器件24用于传导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接收的指纹检测信号至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
请参阅图13和图14,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设置于所述外侧壁235,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位于所述内腔中,相对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设置,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相对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的方向接近平行所述屏盖板11,导致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接收信号的路径相对较长,将所述信号传导器件24设置为光学镜片组件,以保证所述信号传导器件24顺利将所述指纹检测信号传导至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上。
请参阅图15和图16,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设置于所述外顶壁234,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位于所述内腔中,相对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设置,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相对所述第二信号窗口233的方向接近垂直所述屏盖板11,导致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接收信号的路径相对较短,将所述信号传导器件24设置为准直镜,以保证所述信号传导器件24顺利将所述指纹检测信号传导至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上。所述信号传导器件24仅允许所述指纹检测信号中的特定角度信号通过,后传导至所述指纹传感芯片。由于所述指纹检测信号为光信号,通过所述准直镜内设置光线特定角度传导通道,使得所述准直镜实现对特定角度信号进行筛选通过,而对非特定角度信号则屏蔽不通过。所述指纹传感模组仅对信号传导器件24筛选通过的特定角度信号进行采集,从而可以精确识别出用户指纹的脊区域分布信息,进而处理后形成指纹图像,实现指纹识别。
请参阅图17,进一步地,所述指纹模组20部分嵌设于所述液晶层16的封装区162内,部分露出所述液晶层16并抵触所述弯折部12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层16设有贴合所述屏盖板11的第一封装面163和相对所述第一封装面163设置的第二封装面164。所述第一封装面163和所述第二封装面164位于所述封装区162。所述液晶层16设有由所述第一封装面163朝所述第二封装面164延伸的第一凹槽165。所述第一凹槽165可以与所述第二封装面164相隔离,或者所述第一凹槽165贯穿所述第二封装面16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所述指纹模组20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65内,以实现所述指纹模组20部分嵌设于所述液晶层16的封装区162内,从而所述指纹模组20占用所述液晶层16和所述弯折部123之间的空间减少,有利于减少所述弯折部123相对所述出光面122弯折的程度,有利于增大所述出光面122的面积,增加不影响显示屏10显示效果的区域。
请参阅图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165贯穿所述第一封装面163和所述第二封装面164。所述屏盖板11靠近所述液晶层16一侧设有第二凹槽117,所述第二凹槽117与所述第一凹槽165连通。所述指纹模组20部分嵌设于所述屏盖板11的非透光区112内,部分露出所述屏盖板11并抵触所述弯折部123。其中,所述指纹模组20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65和所述第二凹槽117内,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所述弯折部123相对所述出光面122弯折的程度,进一步增加不影响显示屏10显示效果的区域。
请参阅图1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所述电子设备200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屏组件100。所述电子设备200还包括壳体组件30和主板50。所述壳体组件30包括背板31和固定于所述背板31周侧的边框32。所述背板31和所述边框3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33。所述显示屏10固定连接所述边框32并封盖所述收容空间33。所述主板50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33内。所述主板50电连接所述指纹模组20和所述显示屏10。所述显示屏组件100的描述可以参照前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设备2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或可穿戴智能设备等。
请参阅图20和图2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所述电子设备200包括显示屏组件100、主板50和后盖60。所述显示屏组件100包括显示屏10和指纹模组20,所述显示屏10包括屏盖板11和与所述屏盖板11相层叠的发光模组12。所述屏盖板11设有透光区111和非透光区112,所述显示屏10经所述透光区111显示图像。所述发光模组12设有主体部121和连接所述主体部121的弯折部123,所述主体部121具有朝向所述透光区111的出光面122,所述出光面122平行所述屏盖板11,所述弯折部123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21邻近所述非透光区112的边缘处,所述弯折部123朝远离所述屏盖板11的方向拱起,以与所述非透光区112形成间距,所述指纹模组20位于所述间距内,且所述指纹模组20与所述非透光区112对应,所述指纹模组20接收从所述透光区111经用户指纹反射的指纹检测信号。所述后盖60与所述显示屏10相盖合,所述主板50固定于所述显示屏10和所述后盖60之间,并电连接所述显示屏10和指纹模组20。
所述显示屏组件100的描述可以参照前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指纹模组20包括检测信号源22和相对所述检测信号源22固定的信号感应芯片21,所述检测信号源22可朝所述透光区111发射初始检测信号,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可从所述透光区111接收经用户指纹检测的指纹检测信号。所述主板50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检测信号源22和所述信号感应片,以及所述显示屏10。所述处理器可控制所述显示屏10正对所述透光区111处显示指纹识别区142,并控制所述检测信号源22朝所述所述指纹识别区142发射初始检测信号,当用户将手指放置于所述指纹识别区142时,所述初始检测信号经用户指纹检测形成指纹检测信号,所述指纹模组20可以从所述透光区111接收指纹检测信号,所述信号感应芯片21可以感应所述指纹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生成指纹识别图像,实现指纹检测功能。
请参阅图2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指纹处理方法,所述指纹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200。所述指纹处理方法包括:
101:在检测到指纹采集请求时,确定用户手指的按压区域。
具体的,所述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触控传感器、按键开关、摄像头、距离传感器、受话器等器件来检测指纹采集请求。例如,当电子设备200通过显示屏10的触控层来检测指纹采集请求时,触控层在预设时长内感应到用户按压触摸信号,则确认电子设备200检测到指纹采集请求。
请参阅图2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设备200的显示屏10具有指纹识别区142。当电子设备200检测到指纹采集请求时,在所述显示屏10的指纹识别区142内确定用户手指的按压区域。其中,所述指纹识别区142可以是所述显示屏10的全屏区域,也可以是所述显示屏10的部分区域,还可以是所述显示屏10的预设区域。其中,所述按压区域为用户手指与显示屏10接触的区域或者用户手指靠近显示屏10且在形成显示屏10上正投影的区域。
102:根据所述按压区域确定信号透过区域,以使所述信号透过区域可透过从用户手指内出射的所述指纹检测信号。
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200通过所述显示屏10的触控层在指纹识别区142感应到用户的手指的触控信号时,则检测到指纹采集请求,并根据所述触控层感应到的触控信号将用户的手指与显示屏10接触的区域确定为一个按压区域,以方便根据按压区域采集用户一个手指的指纹图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0处于全熄屏状态,以使得所述显示屏10的全部显示区14域不发光而形成所述信号透过区域。所述信号透过区域面积增大,用以增加指纹识别区142,以及减小显示屏10耗电达到节能目的。
在用户手指按压于所述显示屏10的正面13上用户手指具有与所述显示屏10接触的接触区域和位于所述接触区域边缘的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与所述正面13存在间距,所述边缘区域可接收环境信号,以使得环境信号作为初始检测信号经所述边缘区域进入用户手指内。所述环境信号可以是太阳光、照明灯光、外部设备的显示光灯环境光线。
在所述显示屏10处于全熄屏状态后,环境信号作为初始检测信号经所述边缘区域进入用户手指内,初始检测信号在用户手指内传导至所述接触区域,使得所述接触区域形成“虚拟信号源”,以方便所述指纹感应模组检测该“虚拟信号源”,方便识别接触区域的指纹信息。初始检测信号传导至接触区域后,经接触区域出射至所述显示屏10形成指纹检测信号,而所述显示屏10处于全屏熄屏状态,即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14任意位置均可以透过所述指纹检测信号,以增大所述显示屏10对指纹检测信号的透过率。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10可以在确定所述按压区域之后,根据所述按压区域进行全熄屏处理。所述显示屏10也可以是在检测到指纹采集请求后,根据所述指纹采集请求进行全熄屏处理。所述显示屏10也可以是在检测到指纹采集请求之前根据熄屏指令进行全熄屏处理。所述显示屏10进行全熄屏处理后,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14域不发光,以方便在用户手指的指纹检测信号为光信号时,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14域可以传导用户指纹检测信号。即所述显示屏10全屏熄屏后,可以将环境光源发出的环境光线作为检测用户指纹的初始检测信号。所述显示屏10进行全熄屏处理后,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区14域不发光,也可以是方便用户手指仅接收环境光线,即方便用户手指仅接收环境信号,使得所述电子设备200在不用点亮所述显示屏10的情况下进行指纹识别,以实现节能省电的效果。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200在检测到指纹采集请求后,所述电子设备200的显示屏10在指纹识别区142处于亮屏状态。所述电子设备200根据所述按压区域确定所述显示屏10的待熄屏区域和亮屏区域,其中,所述待熄屏区域至少覆盖所述按压区域,所述亮屏区域位于所述待熄屏区域周侧;所述电子设备200在确定所述待熄屏区域和亮屏区域后,熄灭所述待熄屏区域,以形成熄屏区域,其中,所述熄屏区域形成所述信号透过区域,所述亮屏区域朝用户指纹发射初始检测信号。
具体的,根据所述按压区域确定所述待熄屏区域可以是将所述按压区域确定为待熄屏区域,或者是将按压区域的边缘往外偏移后所形成的区域确定为待熄屏区域。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待熄屏区域与所述按压区域相重合。也就是,所述待熄屏区域为用户手指接触所述显示屏10的区域。而根据所述按压区域确定所述亮屏区域可以是将所述显示屏10上除所述按压区域以外区域确定为亮屏区域。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亮屏区域可以是围合于所述待熄屏区域周侧的环形区域。所述显示屏10的亮屏区域位于所述待熄屏区域周侧,所述待熄屏区域熄灭形成所述熄屏区域后,所述亮屏区域位于所述熄屏区域周侧,也就是所述亮屏区域位于用户手指接触显示屏10的区域周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亮屏区域所发射的初始检测信号可以从用户手指的边缘区域,进入用户手指内,进而方便所述指纹传感模组经所述显示屏10接收从用户手指内出射的指纹检测信号。
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模组20包括检测信号源22和信号感应芯片21,通过所述检测信号源22向所述按压区发射初始检测信号。则所述指纹模组20可以发射初始检测信号,并接收从用户手指内出射的指纹检测信号。
具体的,在所述电子设备200检测到指纹采集请求后,所述电子设备200根据所述按压区域确定所述显示屏10的熄屏区域,其中,所述熄屏区域至少覆盖所述按压区域,所述熄屏区域形成所述信号透过区域,所述检测信号源22朝所述按压区域发射初始检测信号,以利用初始检测信号检测用户指纹,实现指纹识别。所述初始检测信号可以是红外线,也可以是可见光。
103:通过所述信号接收区域接收指纹检测信号,所述指纹传感模组可采集指纹检测信号中的特定角度信号并屏蔽非特定角度信号,处理后形成指纹图像,其中,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由环境信号或/和指纹检测信号源22发射的初始检测信号进入用户手指后,并经手指与电子设备200接触的区域出射而形成,所述特定角度信号由指纹脊区域出射而形成,所述非特定角度信号由指纹谷区域出射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初始检测信号从所述边缘区域进入手指内,经所述接触区域出射形成指纹检测信号,而指纹检测信号包括特定角度信号和非特定角度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用户指纹的接触区域具有脊区域和谷区域,脊区域与显示屏10接触,而谷区域与空气接触。初始检测信号传导至脊区域,经脊区域与显示屏10的界面折射后,入射至所述显示屏10内。初始检测信号传导至谷区域,经谷区域与空气的界面折射,再经空气与显示屏10的界面折射后,入射至所述显示屏10内。即初始检测信号在指纹的脊区域经一次折射后入射至显示屏10内,而在指纹的谷区域经两次折射后入射至显示屏10内,故从脊区域入射至显示屏10内的指纹检测信号具有某些特定角度信号,而从谷区域入射至显示屏10的指纹检测信号则不具有某些特定角度信号,从而实现指纹检测信号在对应所述指纹脊区域形成特定角度信号,而在指纹的谷区域形成非特定角度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检测信号即将入射所述显示屏10的角度与从所述显示屏10出射的角度相同,以保证所述特定角度信号可以以特定角度即将入射至所述显示屏10,并以特定角度从所述显示出射,即保证所述特定角度信号的传导角度经所述显示屏10后不会改变,同理,所述非特定角度信号的传导角度经所述显示屏10后不会改变,以方便区分所述特定角度信号和所述非特定角度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通过所述发光模组设有主体部和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弯折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透光区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平行所述屏盖板,所述发光模组可以经所述出光面朝所述透光区发射光线,所述显示屏经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保证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所述弯折部朝远离所述屏盖板的方向拱起,以与所述非透光区形成间距,从而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屏盖板之间的空间增大,便于排布指纹模组,可以利用所述弯折部对所述指纹模组提供支撑,使得所述指纹模组稳固于所述屏盖板和所述发光模组之间,所述指纹模组接收从所述透光区经用户指纹反射返回的指纹检测信号,使得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不必设置特殊信号传导结构。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和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屏盖板和与所述屏盖板相层叠的发光模组,所述屏盖板设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显示屏经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所述发光模组设有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透光区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平行所述屏盖板,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邻近所述非透光区的边缘处,所述弯折部朝远离所述屏盖板的方向拱起,以与所述非透光区形成间距,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间距内,所述指纹模组抵触所述弯折部,且所述指纹模组与所述非透光区对应,所述指纹模组接收从所述透光区经用户指纹反射的指纹检测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层叠于所述屏盖板和所述发光模组之间,所述液晶层设有液晶区和封装区,所述透光区与所述液晶区相重合,所述非透光区在所述液晶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封装区,所述发光模组对所述液晶区提供背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经所述出光面贴合所述液晶层,所述出光面在所述液晶层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液晶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具有连接所述出光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液晶层之间设置间距,所述指纹模组经所述间距发送或/和接收检测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为出光表面,所述连接面和所述出光面在所述液晶层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液晶区,所述发光模组经所述连接面和所述出光面对所述液晶区提供背光。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为封装表面,所述出光面在所述液晶层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液晶区,所述发光模组经所述出光面对所述液晶区提供背光。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部分嵌设于所述液晶层的封装区,部分露出所述液晶层并抵触所述弯折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部分嵌设于所述屏盖板的非透光区,部分露出所述屏盖板并抵触所述弯折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检测信号源和相对所述检测信号源固定的信号感应芯片,所述检测信号源可朝所述透光区发射初始检测信号,所述信号感应芯片可从所述透光区接收经用户指纹检测的指纹检测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还包括信号传导器件,所述信号传导器件相对所述信号感应芯片固定,所述信号感应芯片经所述信号传导器件接收指纹检测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还包括封装件,所述封装件设有收容腔和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一信号窗口及第二信号窗口,所述检测信号源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经所述第一信号窗口发射初始检测信号,所述信号感应芯片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经所述第二信号窗口接收指纹检测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窗口设置于所述封装件靠近所述非透光区一侧,所述初始检测信号由所述非透光区相对所述第一信号窗口处传导至所述透光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窗口设置于所述封装件靠近所述非透光区一侧,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由所述透光区传导至所述非透光区相对所述第二信号窗口处。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组件、主板和后盖,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和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屏盖板和与所述屏盖板相层叠的发光模组,所述屏盖板设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显示屏经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所述发光模组设有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朝向所述透光区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平行所述屏盖板,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邻近所述非透光区的边缘处,所述弯折部朝远离所述屏盖板的方向拱起,以与所述非透光区形成间距,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间距内且抵触所述弯折部,且所述指纹模组与所述非透光区对应,所述指纹模组接收从所述透光区经用户指纹反射的指纹检测信号,所述后盖与所述显示屏相盖合,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盖之间,并电连接所述显示屏和指纹模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信号发射器,所述检测信号发射器相对所述显示屏固定,所述检测信号发射器可朝所述透光区发射初始检测信号,所述初始检测信号经所述透光区传导至用户手指,经用户手指的指纹检测后形成指纹检测信号,所述指纹检测信号可经所述透光区传导至所述指纹模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检测信号源和相对所述检测信号源固定的信号感应芯片,所述检测信号源可朝所述透光区发射初始检测信号,所述信号感应芯片可从所述透光区接收经用户指纹检测的指纹检测信号。
18.一种指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屏和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屏盖板和与所述屏盖板相层叠的发光模组,所述屏盖板设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发光模组设有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邻近所述非透光区的边缘处,所述弯折部朝远离所述屏盖板的方向拱起,以与所述非透光区形成间距,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间距内,所述指纹模组抵触所述弯折部,且所述指纹模组固定于所述发光模组相对所述非透光区处,所述指纹处理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指纹采集请求时,确定用户手指的按压区;
根据所述按压区接收指纹检测信号,处理后形成指纹图像,其中,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由环境信号或/和指纹检测信号源发射的初始检测信号传导至用户手指后所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指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设有朝向所述透光区的多个像素光源,在根据所述按压区接收指纹检测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根据所述按压区,确定所述发光模组的发光区,以及点亮所述发光区内的像素光源;在根据所述按压区接收指纹检测信号的步骤中,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由所述发光区的像素光源所发射的光线经所述透光区照射至用户手指后所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指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层,所述指纹模组固定于所述液晶层的背面,在根据所述按压区接收指纹检测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根据所述按压区确定所述液晶层的信号传导区;在根据所述按压区接收指纹检测信号的步骤中,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经所述信号传导区传导至所述指纹模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指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按压区接收指纹检测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根据所述按压区确定所述液晶层的亮屏区,并点亮所述发光模组,以使所述亮屏区透过所述发光模组的光线;在根据所述按压区接收指纹检测信号的步骤中,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由所述亮屏区出射的光线照射至用户手指后所形成。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指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检测信号源和信号感应芯片,在根据所述按压区接收指纹检测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根据所述按压区,通过所述检测信号源向所述按压区发射初始检测信号;在根据所述按压区接收指纹检测信号的步骤中,所述指纹检测信号由所述检测信号源所发射的初始检测信号传导至用户手指后所形成。
CN201910886111.XA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Active CN110598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6111.XA CN110598663B (zh)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CN202110519803.8A CN113139509A (zh)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CN202110519866.3A CN113139510A (zh)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6111.XA CN110598663B (zh)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9803.8A Division CN113139509A (zh)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CN202110519866.3A Division CN113139510A (zh)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8663A CN110598663A (zh) 2019-12-20
CN110598663B true CN110598663B (zh) 2021-06-01

Family

ID=6886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9866.3A Pending CN113139510A (zh)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CN201910886111.XA Active CN110598663B (zh)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CN202110519803.8A Pending CN113139509A (zh)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9866.3A Pending CN113139510A (zh)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9803.8A Pending CN113139509A (zh) 2019-09-18 2019-09-18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313951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6313A (zh) * 2019-12-26 2020-05-08 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光学指纹模块的支付方法和装置
CN111354138A (zh) * 2020-03-10 2020-06-30 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定位性能的支付方法和装置
CN111881753B (zh) * 2020-06-28 2022-11-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221779B (zh) * 2021-05-19 2023-12-12 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0605A (zh) * 2018-04-20 2018-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7965907U (zh) * 2017-09-14 2018-10-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触控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09496314A (zh) * 2018-10-15 2019-03-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726650A (zh) * 2018-12-17 2019-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指纹处理方法
CN110235143A (zh) * 2019-04-30 2019-09-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0033B2 (en) * 2015-06-18 2019-09-10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Under-LCD screen optical sensor module for on-screen fingerprint sensing
US10635878B2 (en) * 2015-10-23 2020-04-28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 with force sensing capability
KR102563619B1 (ko) * 2016-12-01 2023-08-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병용(combined) 버튼을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병용 버튼 제어방법
KR102322683B1 (ko) * 2017-03-20 2021-11-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생체 정보의 위조를 식별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8562967A (zh) * 2018-03-26 2018-09-21 重庆慧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CN108803164B (zh) * 2018-05-31 2021-05-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0150879A1 (zh) * 2019-01-22 2020-07-3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系统、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937378A (zh) * 2019-01-31 2019-06-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屏下光学指纹系统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965907U (zh) * 2017-09-14 2018-10-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触控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08540605A (zh) * 2018-04-20 2018-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496314A (zh) * 2018-10-15 2019-03-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726650A (zh) * 2018-12-17 2019-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指纹处理方法
CN110235143A (zh) * 2019-04-30 2019-09-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9509A (zh) 2021-07-20
CN113139510A (zh) 2021-07-20
CN110598663A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98663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CN109061946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061922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EP3716253B1 (en) Terminal device
CN109031782B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EP3822738B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906192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418910B (zh) 电子装置
CN111308784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TW201344323A (zh) 照明模組及顯示裝置
TWI526898B (zh) 光學觸控面板及其導光模組
CN210119792U (zh) 红外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9765724B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8845623B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578948B (zh)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US20240036682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oisture-Insensitive Optical Touch Sensors
JP2017157467A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0123563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EP3816849A1 (en) Under-scre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CN110764313A (zh) 背光模组、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08122B (zh) 显示屏、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4138245U (zh) 薄型化的车载触控背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108325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18181637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バックライト
CN111343307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