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8954A - 多路复用检测器信号增强器 - Google Patents

多路复用检测器信号增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8954A
CN107438954A CN201680020433.0A CN201680020433A CN107438954A CN 107438954 A CN107438954 A CN 107438954A CN 201680020433 A CN201680020433 A CN 201680020433A CN 107438954 A CN107438954 A CN 107438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ignal
amplification path
downlink
t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04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8954B (zh
Inventor
C·K·阿什沃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lson's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lson'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lson's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lson's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38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8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8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89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03F3/1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21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4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 H03F3/245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5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covered by H03F3/00
    • H03F2203/2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2203/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2203/21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amplifiers
    • H03F2203/21109An input signal being distributed by switching to a plurality of paralleled power ampl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信号增强器可包括第一分接头电路的第一路径。第一路径可耦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且可被配置为放大第一信号。信号增强器也可包括第二分接头电路的第二路径。第二路径可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且可被配置为放大第二信号。信号增强器也可包括射频检测器电路和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可被配置为在将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和将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二分接头电路之间切换,以将一部分第一信号或一部分第二信号提供至射频检测器电路。

Description

多路复用检测器信号增强器
技术领域
在此论述的实施例涉及多路复用检测器信号增强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可以作为上行链路通信和下行链路通信而出现。上行链路通信可以是指在无线通信设备(下文称为“无线设备”)处发起并被传送至与无线通信系统相关联的接入点(例如基站,远程射频前端,无线路由器等)的通信。下行链路通信可以是指从接入点到无线设备的通信。
有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设备可能被放置为使得其无法以期望的功率级接收来自接入点的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通信。在这些情况下,无线设备的用户可以使用一种信号增强器来增强该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通信。
这里请求保护的主题并不局限于解决任何上述缺陷或是仅在如上述环境中操作的实施例。相反,本背景技术部分只是为了解释说明可以实践在此描述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技术领域。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信号增强器可包括包括第一分接头电路的第一放大路径。第一放大路径可耦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且可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放大第一信号。信号增强器也可能包括包括第二分接头电路的第二放大路径。第二放大路径可耦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且可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放大第二信号。信号增强器也可能包括射频检测器电路和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可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第二分接头电路和射频检测器电路。开关电路可被配置为在将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和将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二分接头电路之间切换,以将第一信号的一部分或第二信号的一部分提供至射频检测器电路中。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信号增强器,其可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信号增强器也可包括包括第一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的第一上行链路放大路径。第一上行链路放大路径可耦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且可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第一频率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信号增强器也可包括包括第二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的第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第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可耦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且可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第二频率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信号增强器也可能包括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和上行链路开关电路,上行链路开关电路耦接至第一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第二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和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上行链路开关电路可被配置为在将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一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和将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二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之间切换,以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或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至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中。
信号增强器也可包括包括第一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的第一下行链路放大路径。第一下行链路放大路径可耦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且可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第三频率的第一下行链路信号。信号增强器也可包括包括第二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的第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第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可耦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且可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第四频率的第二下行链路信号。
信号增强器也可能包括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和下行链路开关电路,下行链路开关电路耦接至第一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第二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和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下行链路开关电路可被配置为在将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一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和将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二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之间切换,以将第一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或第二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至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中。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方法,其包括在耦接在信号增强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第一放大路径中放大第一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耦接在信号增强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第二放大路径中,放大第二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射频检测器耦接至第一放大路径,以检测第一信号的功率级。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射频检测器从第一放大路径解耦和将射频检测器耦接至第二放大路径,以检测第二信号的功率级。
这些实施例的目标和优点至少是通过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元件、特征及组合来实现或达成的。应该理解的是,以上的概括性描述和后续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其并未限制请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示例实施例及其附加特征和细节是通过使用附图而被描述和说明的,其中:
图1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具有多路复用检测器的示例信号增强器;
图3示出了另一个具有多路复用检测器的示例信号增强器;
图4A示出了另一个具有多路复用检测器的示例信号增强器;
图4B示出了另一个具有多路复用检测器的示例信号增强器;和
图5是用于在信号增强器中检测信号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信号增强器可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可耦接至外部天线,外部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无线通信接入点(例如基站或远程射频前端)的下行链路信号和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信号传送至无线通信接入点。第二端口可耦接至内部天线,内部天线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无线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的上行链路信号和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信号传送至所述无线设备。信号增强器可包括包括第一分接头电路的第一放大路径。第一放大路径可耦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且可被配置为放大下行链路信号。信号增强器可进一步包括包括第二分接头电路的第二放大路径。第二放大路径可耦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且被配置为放大上行链路信号。
信号增强器可进一步包括射频检测器电路和开关电路,开关电路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第二分接头电路和射频检测器电路。开关电路可被配置为在将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和将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二分接头电路之间切换,以将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或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至射频检测器电路中。射频检测器可将下行链路信号的强度和上行链路信号的强度的指示提供至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可被配置为控制由第一和第二放大路径分别施加至下行链路信号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以这种方式,信号增强器可以出于任何原因去调节下行链路信号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原因可以例如是减少天线到天线的振荡和内部的振荡、增大信号强度、减少在无线通信接入点处的本底噪声等等。通过在将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和将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第二分接头电路之间进行切换,信号增强器可减少信号增强器内的射频检测器电路的数量。减少射频检测器电路的数量可以降低成本、减小尺寸且还可以提供其他好处。
图1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00(下文称为“系统100”),其是按照本公开中描述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来布置的。系统100可被配置以通过接入点104将无线通信服务提供到诸如无线设备106这样的无线设备中。系统100可进一步包括双向信号增强器102(下文称“信号增强器102”)。信号增强器102可以是被配置为接收在接入点104和无线设备106之间传送的无线信号(例如,在一或多个频带内通信的射频(RF)信号)的任何合适的系统、设备或装置。信号增强器102可被配置为放大、减弱、重复、过滤和/或以其他方式处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且可被配置以重新传送经处理的无线信号。虽然没有在图1中明确示出,系统100可包括任意数量的被配置为向任意数量的无线设备106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接入点104。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可将无线信号从多个接入点104传播至多个不同的无线设备106中、从单个接入点104传播至多个不同的无线设备106中、或从多个接入点104传播至一个无线设备106中。
系统100提供的无线通信服务可以包括语音服务、数据服务、消息传递服务和/或前述任意合适的组合。系统100可包括频分双工(FDD)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FDMA(OFDMA)网络、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直接序列扩频(DSSS)网络、跳频扩频(FHSS)网络、和/或其他某种无线通信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00可被配置成作为第二代(2G)无线通信网络、第三代(3G)无线通信网络、第四代(4G)无线通信网络、Wi-Fi网络或某些其它通信网络来运作。在这些或其他实施例中,系统100可被配置以作为长期演进(LTE)或LTE先进无线通信网络来运行。
接入点104可以是任何适当的无线网络通信点,并且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该接入点104可包括基站、远程射频前端(RRH)、卫星、无线路由器、或是任何其他适当的通信点。无线设备106可以是能够使用系统100来获取无线通信服务的任何设备,并且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该无线设备106可包括移动接入终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等等;非移动接入终端,例如个人计算机、无线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或是被配置成在系统100内通信的任何其他类似的设备。
随着无线信号在接入点104与无线设备106之间传播,该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影响,使得在某些情况下,该无线信号可能会大幅劣化。信号劣化可能导致接入点104或无线设备106无法从该无线信号中接收、检测或解码信息。因此,信号增强器102可被配置为增大无线信号的功率和/或提高无线信号的信号质量,从而可以改善无线信号在接入点104和无线设备106之间的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可接收在接入点104和无线设备106之间传送的无线信号,且可将该无线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例如通过天线)。信号增强器102可被配置为放大该电信号,且经放大的电信号可转换为可被发送的经放大的无线信号(例如通过天线)。信号增强器102可以通过在电信号上施加增益来放大该电信号。该增益可以为设定增益或可变增益,且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1。因此,在本公开中,术语“放大”可以是指对无线信号施加任何增益,这包括小于1的增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可基于与传送无线信号相关联的条件(例如,提供系统100内的本底噪声保护、信号增强器102的内部振荡、信号增强器102的外部振荡(例如天线到天线振荡)和/或接入点104处的过载保护)来调整增益。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可以实时调节该增益。信号增强器102还可以滤除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相关联的噪声,从而使得重传的无线信号可以比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更干净。因此,信号增强器102可以改善接入点104与无线设备106之间的无线信号的传送。
例如,无线设备106可以传送要被接入点104接收的无线上行链路信号112,且第一天线108可被配置为接收该无线上行链路信号112。第一天线108可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无线上行链路信号112转换为电上行链路信号。另外地,第一天线108可被通信地耦接至信号增强器102的第一接口端口(未在图1中绘出),从而使得信号增强器102可在第一接口端口处接收来自第一天线108的电上行链路信号。接口端口可以是被配置为通过有线连接使信号增强器102与另一装置(例如,天线、调制解调器、另一信号增强器等)接合的任何合适的端口,信号增强器102可从所述有线连接接收信号和/或信号增强器102可将信号传送到所述有线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可被配置为向电上行链路信号施加增益,以放大该电上行链路信号。在绘出的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可将经放大的电上行链路信号导向信号增强器102的第二接口端口(未在图2中绘出),第二接口端口可被通信地耦接至第二天线110。第二天线110可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二接口端口的经放大的电上行链路信号,且可将该经放大的电上行链路信号转换为经放大的无线上行链路信号114,该无线上行链路信号114也可由第二天线110发送。随后,经放大的无线上行链路信号114可被接入点104接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也可被配置为对电上行链路信号进行滤波,以便至少去除某些与接收到的无线上行链路信号112相关联的噪声。因此,经放大的无线上行链路信号114可以具有比第一天线108接收的无线上行链路信号112更佳的信噪比(SNR)。相应地,信号增强器102可以被配置成改善接入点104与无线设备106之间的上行链路信号的通信。在未规定无线或电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术语“上行链路信号”指的是无线上行链路信号或电上行链路信号。另外地,术语“上行链路信号”的使用,如果没有具体说明的话,可能包括接入点104和信号增强器102之间的和信号增强器102和无线设备106之间的上行链路信号。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链路信号可被称为第一方向信号。
在另一示例中,接入点104可以传送用于无线设备106的无线下行链路信号116,且第二天线110可被配置为接收该无线下行链路信号116。第二天线110可以将接收到的无线下行链路信号116转换为电下行链路信号,从而使得电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在信号增强器102的第二接口端口处被接收。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可被配置为向电下行链路信号施加增益,从而放大电下行链路信号。信号增强器102也可被配置为将经放大的电下行链路信号引导朝向信号增强器102的第一接口端口,从而使得第一天线108可以接收该经放大的电下行链路信号。第一天线108可被配置为将经放大的电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经放大的无线下行链路信号118,该无线下行链路信号118也可被第一天线108发送。经放大的无线下行链路信号118之后可以被无线设备106接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也可被配置为对电下行链路信号进行滤波,以便至少去除某些与接收到的无线下行链路信号116相关联的噪声。因此,经放大的无线下行链路信号118可以具有比第二天线110所接收的无线下行链路信号116更佳的SNR。相应地,信号增强器102也可被配置为改善接入点104和无线设备106之间的下行链路信号的通信,该下行链路信号可以为第二方向信号。术语“下行链路信号”的使用没有具体指定无线或是电下行链路信号。另外地,术语“下行链路信号”的使用,如果没有具体说明的话,可能包括接入点104和信号增强器102之间的和信号增强器102和无线设备106之间的下行链路信号。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信号可被称为第二方向信号。
可对系统100做出修改,而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与信号增强器102和接入点104之间的距离相比,信号增强器102与无线设备106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对较近。此外,系统100可包括任何数量的信号增强器102、接入点104和/或无线设备106。另外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可耦接至被配置以与无线设备通信的多条天线,如第一天线108。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可被包括在用于容纳无线设备106的机壳中。另外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可被配置为通过有线通信(例如使用在电线上传送的电信号)与无线设备106进行通信,而不是通过无线通信(例如通过无线信号)来通信。
附加地或替代地,虽然已经相对于对通过第一天线108和第二天线110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的无线通信执行操作的方案来图解和描述信号增强器102,但是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此类应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或其他在此描述的信号增强器)可被配置为执行与通信有关的类似操作,该通信不必是无线的,例如所述操作可以是对可经由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或通过有线连接而通信地耦合至信号增强器102的接口端口处的其他信号增强器接收和/或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
代替地或额外地,信号增强器102可被配置为执行多个不同的通信频带上的操作。例如,无线通信的通信频谱可包括包括上行链路信道和下行链路信道的多个频带。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102可运行以同时增强遍及多个频带信道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
图2示出了具有多路复用检测器的示例信号增强器200,其是按照本公开中描述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来布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200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图1中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部分,且可能以与一图1中的信号增强器102类似的方式运行。
第二信号增强器200可包括第一接口端口203和第二接口端口207。第一接口端口203可耦接至第一天线204。第一天线204可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无线通信接入点的下行链路信号,并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至无线通信接入点。第二接口端口207可耦接至第二天线208。第二天线208可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无线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至无线设备。
信号增强器200还可包括耦接至第一接口端口203的第一双工器202和耦接至第二接口端口的第二双工器206。信号增强器200可进一步包括耦接在第一和第二双工器202和206之间的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和耦接在第一和第二双工器202和206之间的上行链路放大路径220。信号增强器200可进一步包括开关电路230、射频检测器电路240(这里称为RF检测器电路240)和控制单元250。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30和RF检测器电路240可被一起称为多路复用检测器。
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可包括第一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a、第一下行链路滤波电路214a、第二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b、第二下行链路滤波电路214b、第一分接头电路216和第三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c。第一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a、第二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b和第三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c在此被称为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每个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电子或模拟衰减器以及其他衰减或放大电路或设备。每个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可被配置为将放大率施加到穿过信号增强器200的下行链路信号中。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放大率可以等于一或大于或小于一。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的一个或多个的放大率可能是变化的。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的变化的增益可由控制单元250控制。
第一下行链路滤波电路214a和第二下行链路滤波电路214b可能每个都包括被配置为通过被信号增强器200放大或衰减的频率并滤除其他频率的一个或多个低通、高通或带通滤波器。
第一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a可耦接至第一双工器202的输出。第一下行链路滤波电路214a可耦接至第一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a的输出。第二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b可耦接至第一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4a的输出。第二下行链路滤波电路214b可耦接至第二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b的输出。第一分接头电路216可耦接至第二下行链路滤波电路214b的输出。第三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c可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216。
第一分接头电路216可耦接至开关电路230。第一分接头电路216可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中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转向开关电路230。第一分接头电路216可被进一步配置为为了放大而将下行链路信号剩余的部分传送至第三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c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接头电路216可包括电阻器、分路器、电容器、定向耦合器或其它电路或电路元件。
上行链路放大路径220可包括第一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a、第一上行链路滤波电路224a、第二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b、第二上行链路滤波电路224b、第二分接头电路226和第三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c。
第一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a、第二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b和第三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c在这里被称为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每个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电子或模拟衰减器以及其他衰减或放大电路或设备。每个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可被配置为将放大率施加到穿过信号增强器200的上行链路信号中。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放大率可以等于一或大于或小于一。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的一个或多个的放大率可能是变化的。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的变化的增益可由控制单元250控制。
第一上行链路滤波电路224a和第二下行链路滤波电路224b可能每个都包括被配置为通过被信号增强器200放大或衰减的频率并滤除其他频率的一个或多个低通、高通或带通滤波器。
第一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a可耦接至第一双工器202的输出。第一上行链路滤波电路224a可耦接至第一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a的输出。第二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b可耦接至第一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4a的输出。第二上行链路滤波电路224b可耦接至第二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b的输出。第二分接头电路226可耦接至第二上行链路滤波电路224b的输出。第三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c可耦接至第二分接头电路226。
第二分接头电路226可耦接至开关电路230。第二分接头电路226可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放大路径220中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转向开关电路230。第二分接头电路226可被进一步配置为为了放大而将上行链路信号剩余的部分传送至第三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c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接头电路226可包括电阻器、分路器、电容器、定向耦合器或其它电路或电路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分接头电路216和226可包括相同元件或不同元件。
开关电路230可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216、第二分接头电路226和RF检测器电路240。开关电路230可被配置为在将RF检测器电路240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216和将RF检测器电路240耦接至第二分接头电路226之间切换,以将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或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至RF检测器电路24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相等的交替周期,开关电路230可将第一和第二分接头电路电耦接至RF检测器电路240。代替地或额外地,对于不等的交替周期、随机周期或后续的其他序列,开关电路230可将第一和第二分接头电路耦接至RF检测器电路240。
在一些实施例中,甚至在第一和第二分接头电路216和226未电耦接至RF检测器电路240时,开关电路230可继续接收来自第一和第二分接头电路216和226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例如,当第一分接头电路216被电耦接至RF检测器电路240并将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至RF检测器电路240时,第二分接头电路226也可能将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至开关电路230。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30可能将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从RF检测器电路240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中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30可将未穿过RF检测器电路240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信号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30可能包括三态。在三态中,开关电路230可不将第一和第二分接头电路216和226中的任何一个电耦接至RF检测器电路2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30可被控制单元250所控制。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30可基于来自控制单元250的命令,将RF检测器电路240耦接至第一和第二分接头电路216和226之一。
RF检测器电路240可耦接至控制单元250和开关电路230,且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一分接头电路216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和来自第二分接头电路226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RF检测器电路240可能不在同一时候接收来自第一分接头电路216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和来自第二分接头电路226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而是在不同时候。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RF检测器电路240可被配置为检测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的功率级。RF检测器电路240可以将检测到的功率级提供至控制单元250。在一些实施例中,RF检测器电路240可包括二极管、日志检测器或某些其他射频检测器电路元件。
控制单元250可被配置为接收信号增强器200中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检测到的功率级。基于下行链路信号的所检测到的功率级,控制单元250可调节施加到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中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例如,控制单元250可被配置为调节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中的放大率。
基于上行链路信号的所检测到的功率级,控制单元250可调节施加到上行链路放大路径220中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例如,控制单元250可被配置为调节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中的放大率。因此,控制单元250可以使用来自单个RF检测器电路240的信息,独立地调节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和220中的放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50可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和220中的放大率调节为使用单个RF检测器电路240的反馈控制回路的一部分。例如,控制单元250可调节第一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a中的放大率,经由第二分接头电路226和开关电路230来接收来自RF检测器电路240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级的指示。基于调节放大率之后的功率级的指示,控制单元250可进一步调节施加到上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
通常,控制单元250可以基于信号增强器200工作所在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构造来调节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和220的放大率。例如,信号增强器200可运行以基于在接入点、政府条例和无线通信运营商规程的噪声级而增大或减小施加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上的放大率。简言之,信号增强器200可能应用任何已知的算法或方案,来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施加放大率,从而使无线设备和接入点之间的通信在信号增强器200运行于其中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限制下得以提升或正常运作。例如,美国第8,583,034号专利描述了在无线网络的信号增强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中调节放大率,从而为无线网络提供本底噪声、内部振荡、外部振荡(例:端口到端口振荡)和/或过载保护。美国第8,583,034号专利的全部内容被纳入在此作为参考。
接下来会描述信号增强器200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有关的操作。下行链路信号可被第一天线204从接入点接收到,且被提供到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中。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可基于信号增强器200运行于其中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特性而对该下行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第一分接头电路216可将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到开关电路230中。开关电路230可用RF检测器电路240来电耦接第一分接头电路216。因此,下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可被提供至RF检测器电路240。RF检测器电路240可将下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级提供至控制单元250。控制单元250可相应地调节由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施加的放大率。
上行链路信号可被第二天线208从无线设备接收到,且被提供到上行链路放大路径220中。上行链路放大路径220可基于信号增强器200运行于其中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特性对该上行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第二分接头电路226可将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到开关电路230中。开关电路230可用RF检测器电路240来电耦接第一分接头电路216。因此,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可能不被提供至RF检测器电路240。一些周期之后,开关电路230可能断开与第一分接头电路216和RF检测器电路240的连接,并用RF检测器电路240来电耦接第二分接头电路226,这样一来,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就可被提供至RF检测器电路240中。RF检测器电路240可将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级提供至控制单元250。控制单元250可相应地调节由上行链路放大路径220施加的放大率。
开关电路230可以在将第一分接头电路216与RF检测器电路240电耦接和将第二分接头电路226与RF检测器电路240电耦接之间周期性地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30可以周期性地以规律的或不规律的间隔进行切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230可能以每0.1、1、10、20、50、100或500毫秒或以其他间隔在将第一分接头电路216与RF检测器电路240电耦接和将第二分接头电路226与RF检测器电路240电耦接之间周期性地切换。
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针对信号增强器200进行修改、补充或省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200可能包括耦合到天线上的附加接口端口,该天线被配置以与无线设备通信。代替地或额外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200可包括多个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每个被配置为携带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不同频带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210和220可包括与所示和所述的不同数量或顺序的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代替地或额外地,第一和第二分接头电路216和226可被分别置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210和220内的不同位置。
图3示出了另一个具有多路复用检测器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300,其是按照本公开中描述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来布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300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图1中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部分,且可能以与一图1中的信号增强器102类似的方式运行。
信号增强器300可包括第一接口端口303和第二接口端口307。第一接口端口303可耦接至第一天线304。第一天线304可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无线通信接入点的下行链路信号,并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至无线通信接入点。第二接口端口307可耦接到第二天线308。第二天线308可被配置成接收来自无线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至无线设备。
信号增强器300还可包括耦接至第一接口端口303的第一双工器302和耦接至第二接口端口的第二双工器306。信号增强器300可进一步包括耦接在第一和第二双工器302和306之间的下行链路放大路径310和耦接在第一和第二双工器302和306之间的上行链路放大路径320。信号增强器300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开关电路330、第二开关电路332、第三开关电路334、射频检测器电路340(这里称为RF检测器电路340)和控制单元350。
下行链路放大路径310可包括下行链路放大电路312和第一分接头电路316。下行链路放大电路312和第一分接头电路316可以以与图2中的下行链路放大电路212和第一分接头电路216相似的方式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放大路径310可包括多个与图2中的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相似的下行链路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
上行链路放大路径320可包括上行链路放大电路322和第二分接头电路326。上行链路放大电路322和第二分接头电路326可以以与图2中的上行链路放大电路222和第二分接头电路226相似的方式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链路放大路径320可包括多个与图2中的上行链路放大路径220相似的下行链路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
第一开关电路330可耦接在第一分接头电路316和第三开关电路334之间。第一开关电路330可电耦接第一分接头电路316和将第一分接头电路316从第三开关电路334处解耦。当第一开关电路330电耦接第一分接头电路316和第三开关电路334时,第一开关电路330可被称为闭合的。当第一开关电路330未电耦接第一分接头电路316和第三开关电路334时,第一开关电路330可被称为断开的。
当第一开关电路330将第一分接头电路316电耦接至第三开关电路334时,第一开关电路330可被配置为将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从第一分接头电路316传播至第三开关电路334。同样地,当第一开关电路330未将第一分接头电路316电耦接至第三开关电路334时,第一开关电路330可被配置为不将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从第一分接头电路316传播至第三开关电路334。即使是在第一分接头电路316从第三开关电路334解耦时,第一开关电路330仍可以继续接收来自第一分接头电路316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330可将下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330可由控制单元350控制。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330可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50的通信,将第一分接头电路316电耦接至第三开关电路334和从第三开关电路334处解耦。
第二开关电路332可耦接在第二分接头电路326和第三开关电路334之间。第二开关电路332可电耦接第二分接头电路326以及将第二分接头电路326从第三开关电路334处解耦。当第二开关电路332电耦接第二分接头电路326和第三开关电路334时,第二开关电路332可被称为闭合的。当第二开关电路332未电耦接第二分接头电路326和第三开关电路334时,第二开关电路332可被称为断开的。
当第二开关电路332将第二分接头电路326电耦接至第三开关电路334时,第二开关电路332可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从第二分接头电路326传播至第三开关电路334。同样地,当第二开关电路332未将第二分接头电路326电耦接至第三开关电路334时,第二开关电路332可被配置为不将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从第二分接头电路326传播至第三开关电路334。即使是在第二分接头电路326从第三开关电路334解耦时,第二开关电路332仍可以继续接收来自第二分接头电路326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332可将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332可由控制单元350控制。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332可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50的通信,将第二分接头电路326电耦接至第三开关电路334和从第三开关电路334处解耦。
第三开关电路334可耦接至第一开关电路330、第二开关电路332和RF检测器电路340。第三开关电路334可被配置为在将RF检测器电路340耦接至第一开关电路330和将RF检测器电路340电耦接至第二开关电路332之间切换。当第一开关电路330将下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提供至第三开关电路334时,第三开关电路334可以电耦接第一开关电路330与RF检测器电路340,从而将下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提供至RF检测器电路340。当第二开关电路332将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提供至第三开关电路334时,第三开关电路334可以电耦接第二开关电路332与RF检测器电路340,从而将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提供至RF检测器电路340。
RF检测器电路340可耦接至控制单元350和第三开关电路334,且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一分接头电路316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和来自第二分接头电路326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RF检测器电路340可被配置为检测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的功率级。RF检测器电路340可以将检测到的功率级提供至控制单元350。在一些实施例中,RF检测器电路340可包括二极管、日志检测器或某些其他射频检测器电路元件。
控制单元350可被配置为接收信号增强器300中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检测到的功率级。基于下行链路信号的所检测到的功率级,控制单元250可调节施加到下行链路放大路径210中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放大增益。基于上行链路信号的所检测到的功率级,控制单元350可调节施加到上行链路放大路径320中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50可以以与图2中控制单元250在信号增强器200中调节放大率相类似的方式,调节施加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50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机制来实现,例如程序、软件、函数、库、软件即服务、模拟或数字电路或其中的任何组合。例如,控制单元350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可包括例如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任何其他被配置以解释和/或以执行程序指令和/或以处理数据的数字或模拟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解释和/或运行程序指令,和/或可以处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
存储器可包括被配置以留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一段时间的任何合适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通过示例方式而非限制,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能包括具体的和/或非暂时的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或其他光盘储存器、磁盘储存器或其他磁储存设备、闪速存储器设备(固态存储器设备)或任何其他储存介质,该储存介质可以用于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来携带或储存想要的程序代码,且该储存介质可以通过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来存取。上述各项的组合同样包含在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范围以内。作为示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包括促使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专用处理设备执行某个功能或某组功能的指令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50可被配置为控制第一开关电路330,从而使得第一开关电路330只有在第三开关电路334电耦接第一开关电路330和RF检测器电路340时才闭合。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直到第三开关电路334电耦接第一开关电路330和RF检测器电路340后,第一开关电路330才可能是断开的。在第三开关电路334电解耦第一开关电路330和RF检测器电路340之前,第一开关电路330也可能是断开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相似的方式,控制单元350可被配置为控制第二开关电路332,从而使得第二开关电路332只有在第三开关电路334电耦接第二开关电路332和RF检测器电路340时才闭合。
如所述那样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330和332可增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320和310之间的绝缘。增强绝缘可减弱信号增强器300中的内部振荡。
接下来是信号增强器300的操作示例。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330和332可能是断开的。第三开关电路334可电耦接第一分接头电路330和RF检测器电路340。第一开关电路330可能闭合,从而使得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可以被提供至RF检测器电路340中。第一开关电路330可能是打开的。第三开关电路334可电解耦第一开关电路330和RF检测器电路340,并电耦接第二开关电路332和RF检测器电路340。第二开关电路332可能闭合,从而使得一部分上行链路信号可以被提供至RF检测器电路340。在第三开关电路334电解耦第二开关电路332和RF检测器电路340之前,第二开关电路332可断开。
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针对信号增强器300进行修改、补充或省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300可包括耦合至天线的附加接口端口,该天线被配置以与无线设备通信。代替地或额外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300可包括多个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每个被配置为携带不同频带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310和320可包括不同数量或顺序的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代替地或额外地,第一和第二分接头电路316和326可被分别置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310和320内的不同位置。代替地或额外地,信号增强器300可能包括第一开关电路330或者不包括第二开关电路332,或可能包括额外的开关电路。
图4A示出了另一个具有多路复用检测器的示例信号增强器400A,其是按照本公开中描述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来布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400A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图1中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部分。
信号增强器400A可包括第一接口端口403和第二接口端口407。第一接口端口403可耦接至第一天线404。第一天线404可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无线通信接入点的下行链路信号,并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至无线通信接入点。第二接口端口407可耦接到第二天线408。第二天线408可被配置成接收来自无线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至无线设备。
信号增强器400还可包括耦接至第一接口端口403的第一双工器402和耦接至第二接口端口407的第二双工器406。信号增强器400B可进一步包括耦接在第一和第二双工器402和406之间的第一频带增强器410和第二频带增强器440。
第一频带增强器410可包括第一第一频带双工器412和第二第一频带双工器414。第一频带增强器410可进一步包括每一个都可耦接在第一第一频带双工器412和第二第一频带双工器414之间的第一频带下行链路放大路径420和第一频带上行链路放大路径430。
第一频带下行链路放大路径420可包括第一分接头电路422和第一放大电路424。第一频带上行链路放大路径430可包括第二分接头电路432和第二放大电路434。第一和第二分接头电路422和432的每一个都可耦接至开关电路470。第一分接头电路422可被配置为将第一频带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到开关电路470中。第二分接头电路432可被配置为将第一频带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到开关电路470中。
第二频带增强器440可包括第一第二频带双工器442和第二第二频带双工器444。第二频带增强器440可进一步包括每一个都可耦接在第一第二频带双工器442和第二第二频带双工器444之间的第二频带下行链路放大路径450和第二频带上行链路放大路径460。
第二频带下行链路放大路径450可包括第三分接头电路452和第三放大电路454。第二频带上行链路放大路径460可包括第四分接头电路462和第四放大电路464。第三和第四分接头电路452和462的每一个都可耦接至开关电路470。第三分接头电路452可被配置为将第二频带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到开关电路470中。第四分接头电路462可被配置为将第二频带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至开关电路470。
开关电路470可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422、第二分接头电路432、第三分接头电路452、第四分接头电路462和RF检测器电路472。开关电路470可被配置为在将第一分接头电路422、第二分接头电路432、第三分接头电路452和第四分接头电路462电耦接至RF检测器电路472之间切换。结果,开关电路470可被配置为将一部分第一频带下行链路信号、第一频带上行链路信号、第二频带下行链路信号和第二频带上行链路信号每次一个地提供至第一RF检测器电路472。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相等的交替周期,开关电路470可将第一分接头电路422、第二分接头电路432、第三分接头电路452和第四分接头电路462电耦接至RF检测器电路472。代替地或额外地,对于不等的交替周期、随机周期或后续的其他序列,开关电路470可将第一分接头电路422、第二分接头电路432、第三分接头电路452和第四分接头电路462电耦接至RF检测器电路472。
在一些实施例中,即使第一分接头电路422、第二分接头电路432、第三分接头电路452和第四分接头电路462未电耦接至RF检测器电路472,开关电路472仍可继续接收来自第一分接头电路422、第二分接头电路432、第三分接头电路452和第四分接头电路462的一部分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电路470可由控制单元474控制。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开关电路470可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74的命令,将RF检测器电路472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422、第二分接头电路432、第三分接头电路452和第四分接头电路462之一。
RF检测器电路472可耦接至控制单元474和开关电路470,且被配置为在不同时刻接收第一和第二频带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RF检测器电路472可被配置为检测第一和第二频带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的功率级。RF检测器电路472可以将检测到的功率级提供至控制单元474。在一些实施例中,RF检测器电路472可包括二极管、日志检测器或某些其他射频检测器电路元件。
控制单元474可被配置为接收信号增强器400A中的第一和第二频带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检测到的功率级。基于所检测到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级,控制单元474可调节由信号增强器400A施加到第一和第二频带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
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针对信号增强器400A的各种修改、补充或省略都是可行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400A可能包括耦合到天线上的附加接口端口,该天线被配置以与无线设备通信。代替地或额外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200可包括多个其他的频带增强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420、430、450和460可包括与公开的和示出的数量或顺序不同的放大电路。代替地或额外地,第一频带增强器410和第二频带增强器440可包括滤波电路。代替地或额外地,第一分接头电路422、第二分接头电路432、第三分接头电路452和第四分接头电路462可被置于第一频带增强器410和第二频带增强器440内的不同位置。代替地或额外地,信号增强器400A可包括以与图3中的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330和332类似的方式配置的额外的开关。
图4B示出了另一个具有多路复用检测器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400B,其是按照本公开中描述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来布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增强器400B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图1中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部分。信号增强器400B与信号增强器400A类似,不过信号增强器400B可包括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480和482以取代信号增强器400A的开关电路470,且可包括第一和第二RF检测器电路484和486以取代信号增强器400A的RF检测器电路472。
如图4B所示,第一开关电路480可耦接至第二分接头电路432、第四分接头电路462和第一RF检测器电路484。第一开关电路480可被配置为在将第二分接头电路432、第四分接头电路462电耦接至RF检测器电路484之间切换。结果,第一开关电路480可将一部分第一频带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频带上行链路信号每次一个地提供至第一RF检测器电路484。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相等的交替周期,第一开关电路480可将第二分接头电路432和第四分接头电路462电耦接至第一RF检测器电路484。代替地或额外地,对于不等的交替周期、随机周期或后续的其他序列,第一开关电路480可将第二分接头电路432和第四分接头电路462电耦接至第一RF检测器电路484。
第一RF检测器电路484可耦接至控制单元490和第一开关电路480,且可被配置为在不同时刻接收第一和第二频带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第一RF检测器电路484可被配置为检测第一和第二频带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的功率级。第一RF检测器电路484可将检测到的功率级提供至控制单元49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RF检测器电路484可包括二极管、日志检测器或某些其他射频检测器电路元件。
控制单元490可被配置为接收信号增强器400B中的第一和第二频带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检测到的功率级。基于第一频带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所检测到的功率级,控制单元490可调节施加到第一频带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基于第二频带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所检测到的功率级,控制单元490可调节施加到第二频带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相等的交替周期,第二开关电路482可将第一分接头电路422和第三分接头电路452电耦接至第二RF检测器电路486。代替地或额外地,对于不等的交替周期、随机周期或后续的其他序列,第二开关电路482可将第一分接头电路422和第三分接头电路452电耦接至第二RF检测器电路48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480和482可以以相似的或不同的速率、序列或周期进行切换。
第二RF检测器电路486可耦接至控制单元490和第二开关电路482,且可被配置为在不同时刻接收第一和第二频带的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第二RF检测器电路486可被配置为检测第一和第二频带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所述部分的功率级。第二RF检测器电路486可将检测到的功率级提供至控制单元49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RF检测器电路486可包括二极管、日志检测器或某些其他射频检测器电路元件。
控制单元490可被配置为接收信号增强器400B中的第一和第二频带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检测到的功率级。基于第一频带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所检测到的功率级,控制单元490可调节施加到第一频带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基于第二频带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所检测到的功率级,控制单元490可调节施加到第二频带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放大率。
与图4A中的信号增强器400A中的单个开关电路470相比,处理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切换的第一开关电路480和处理下行链路信号之间的切换的第二开关电路482可以在第一频带增强器410和第二频带增强器440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之间提供进一步的绝缘。
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信号增强器400B作出修改、补充或省略。例如,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其他的频带增强器的下行路径可耦接至第二开关电路482,且其他的频带增强器的上行路径可耦接至第一开关电路480。代替地或额外地,信号增强器400B可包括以与图3中的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330和332类似的方式配置的额外的开关。
图5是根据至少某些在此描述的实施例来布置的用于在信号增强器中检测信号的示例方法500的流程图。方法50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由信号增强器(例如分别由图1、2、3、4A和4B中的信号增强器102、200、300、400A或400B)来实施。虽然被绘为分离的方框,但是各种不同的方框可以根据想要的实施方式而被划分为额外的方框、结合为更少的方框或被删除。
方法500可以从方框502开始,其中在耦接在信号增强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第一放大路径中的第一信号可被放大。在方框504中,在耦接在信号增强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第二放大路径中的第二信号可被放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可能是第一方向信号,第一放大路径可能是第一方向放大路径。代替地或额外地,第二信号可能是第二方向信号,且第二放大路径可能是第二方向放大路径。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信号可能是上行链路信号且第二方向信号可能是下行链路信号。代替地或额外地,第一方向信号可能是下行链路信号且第二方向信号可能是上行链路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可能是第一第一方向信号,第一放大路径是可能第一第一方向放大路径。代替地或额外地,第二信号可能是第二第一方向信号,且第二放大路径可能是第二第一方向放大路径。
在方框506中,射频检测器可耦接至第一放大路径,以检测第一信号的功率级。在方框508中,射频检测器可从第一放大路径处解耦。
在方框510中,射频检测器可耦接至第二放大路径,以检测第二信号的功率级。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射频检测器从第一放大路径处解耦和将射频检测器耦接至第二放大路径可发生在第一信号被第一放大路径放大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了,对于本公开中公开的这些和其他过程和方法,在过程和方法中执行的功能可能会以不同的顺序来实施。此外,所概述的步骤和操作仅作为示例提供,且某些步骤和操作可能是可选择的,可能被合并为更少的步骤和操作,或被扩充为额外的步骤和操作,而不破坏所公开的实施例。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500可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一信号的功率级,在第一放大路径中控制第一信号的放大率。在这些和其他实施例中,方法500可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二信号的功率级,在第二放大路径中控制第二信号的放大率。
在这里以及尤其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例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正文)中使用的术语一般意为“开放”术语(例如,术语“包括”应被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具有”应被理解为“至少具有”,术语“包含”应被理解为“包含,但不限于”等等)。
此外,如果意图叙述特定序号的经介绍的权利要求,那么此种意图将被明确叙述在该权利要求中,且如果缺少此叙述,则不具有此意图。例如,为帮助理解,下方所附权利要求可以包括介绍性短语“至少一个”和“一个或多个”,以介绍权利要求的内容。然而,即使在同一权利要求包括介绍性短语“一个或多个”和“至少一个”和诸如“一个”(例如,“一个”应被理解为表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这样的不定冠词时,这些短语的使用也不应被理解为,由不定冠词“一个”介绍的权利要求描述将包括此种经介绍的权利要求描述的任何具体权利要求局限为仅包括一个此种描述物的实施例;用于介绍权利要求的定冠词的使用也是如此。
此外,即使特定序号的经介绍的权利要求得到了明确叙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了,此种叙述应被理解为至少所述序号(例如,仅仅描述“两个描述物”而没有其它修饰语,意味着至少两个描述物或两个或多个描述物)。此外,在这些使用了类似于“至少A、B、C等中的一个”或“A、B、C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惯例的例子中,通常这种结构意在仅包括A、仅包括B、仅包括C、同时包括A和B、同时包括A和C、同时包括B和C或同时包括A、B和C等等。例如,术语“和/或”的使用意在以这种方式理解。
此外,任何表示两个或多个供选择的术语的反意连接词或短语,无论出现在对实施例、权利要求或附图的描述中,都应被理解为考虑包括以下可能性:术语之一、任一术语或全部术语。例如,短语“A或B”应被理解为包括以下可能性:“A”或“B”或“A和B”。
在此描述的所有示例和条件语言均用于教学目标,以便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以及发明人为进一步推动本领域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并且应该将其解释成不对具体阐述的示例和状况构成限制。虽然在此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此执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Claims (20)

1.一种信号增强器,包括:
第一端口;
第二端口;
第一上行链路放大路径,其包括第一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放大路径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且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第一频率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
第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其包括第二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第二频率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
上行链路开关电路,其耦接至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和所述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所述上行链路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在将所述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和将所述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之间切换,以将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或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至所述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
第一下行链路放大路径,其包括第一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放大路径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第三频率的第一下行链路信号;
第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其包括第二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第四频率的第二下行链路信号;
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和
下行链路开关电路,其耦接至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和所述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所述下行链路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在将所述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和将所述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之间切换,以将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或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号的一部分提供至所述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增强器,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和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各自包括电阻器、分路器、电容器和定向耦合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增强器,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和所述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各自包括二极管和日志检测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增强器,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其耦接至所述上行链路开关电路、所述下行链路开关电路、所述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和所述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上行链路开关电路和所述下行链路开关电路、接收来自所述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的上行链路输出、以及接收来自所述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的下行链路输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增强器,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基于来自所述上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的所述上行链路输出,调节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放大路径中施加到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一上行链路放大率和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中施加到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二上行链路放大率;和
基于来自所述下行链路射频检测器电路的所述下行链路输出,调节在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放大路径中施加到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号的第一下行链路放大率和在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中施加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号的第二下行链路放大率。
6.一种信号增强器,包括:
第一端口;
第二端口;
第一放大路径,其包括第一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一放大路径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且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放大第一信号;
第二放大路径,其包括第二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二放大路径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放大第二信号;
射频检测器电路;和
开关电路,其耦接至所述第一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二分接头电路和所述射频检测器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在将所述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所述第一分接头电路和将所述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所述第二分接头电路之间切换,以将所述第一信号的一部分或所述第二信号的一部分提供至所述射频检测器电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增强器,其中所述第一分接头电路和所述第二分接头电路各自包括电阻器、分路器、电容器和定向耦合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增强器,其中所述射频检测器电路包括二极管和日志检测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增强器,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第一第一方向信号,所述第一放大路径是第一第一方向放大路径,所述第二信号是第二第一方向信号,所述第二放大路径是第二第一方向放大路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增强器,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上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一放大路径是上行链路放大路径,所述第二信号是下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二放大路径是下行链路放大路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增强器,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和所述下行链路信号是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相同通信频带的部分。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增强器,进一步包括耦接至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射频检测器电路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开关电路且接收来自所述射频检测器电路的输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号增强器,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射频检测器电路的所述输出,调节在所述第一放大路径中施加到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一放大率和在所述第二放大路径中施加到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二放大率。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号增强器,其中所述开关电路是第一开关电路,所述信号增强器进一步包括耦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一分接头电路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使得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只有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耦接至第一分接头电路时才闭合。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增强器,其中所述第一放大路径是第一上行链路放大路径,所述第一分接头电路是第一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二放大路径是第二上行链路放大路径,所述第二分接头电路是第二上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是第一开关电路,且所述射频检测器电路是第一射频检测器电路,
其中所述信号增强器进一步包括:
第一下行链路放大路径,其包括第一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放大路径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
第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其包括第二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放大路径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
第二射频检测器电路;和
第二开关电路,其耦接至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和所述第二射频检测器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被配置为在将所述第二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和将所述第二射频检测器电路耦接至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接头电路之间切换。
16.一种方法,包括:
在耦接在信号增强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第一放大路径中,放大第一信号;
在耦接在所述信号增强器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的第二放大路径中,放大第二信号;
将射频检测器耦接至所述第一放大路径,以检测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级;
将所述射频检测器从所述第一放大路径解耦;和
将所述射频检测器耦接至所述第二放大路径,以检测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射频检测器从所述第一放大路径解耦和将所述射频检测器耦接至所述第二放大路径发生在所述第一信号被所述第一放大路径放大时。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第一第一方向信号,所述第一放大路径是第一第一方向放大路径,所述第二信号是第二第一方向信号,且所述第二放大路径是第二第一方向放大路径。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第一方向信号,所述第一放大路径是第一方向放大路径,所述第二信号是第二方向信号,且所述第二放大路径是第二方向放大路径。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功率级,控制所述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一放大路径中的放大率;和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功率级,控制所述第二信号在所述第二放大路径中的放大率。
CN201680020433.0A 2015-04-10 2016-04-08 多路复用检测器信号增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389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83,960 US9537455B2 (en) 2015-04-10 2015-04-10 Multiplex detector signal boosters
US14/683,960 2015-04-10
PCT/US2016/026762 WO2016164805A1 (en) 2015-04-10 2016-04-08 Multiplex detector signal boost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8954A true CN107438954A (zh) 2017-12-05
CN107438954B CN107438954B (zh) 2020-07-03

Family

ID=57072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043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38954B (zh) 2015-04-10 2016-04-08 多路复用检测器信号增强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37455B2 (zh)
EP (1) EP3281306B1 (zh)
CN (1) CN107438954B (zh)
CA (1) CA2979257C (zh)
WO (1) WO20161648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91269B2 (en) 2015-12-24 2019-05-1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ower amplification module
JP2017118338A (ja) 2015-12-24 2017-06-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力増幅モジュール
US10009049B2 (en) * 2016-08-08 2018-06-26 Kathrein-Werke Kg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handling oscillations in a signal booster device, a signal booster device and 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comprising a signal booster device
WO2018044988A1 (en) 2016-09-02 2018-03-08 Cellphone-Mate, Inc. Radio frequency signal booster
CN116054967B (zh) * 2023-03-31 2023-11-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检测电路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76026A1 (en) * 2002-06-21 2004-09-09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Covert spatially separated antenna package for repeater
CN2847754Y (zh) * 2005-04-26 2006-12-1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双工塔顶放大器的高集成化通用双工器模块
CN202197283U (zh) * 2011-08-03 2012-04-1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通信中继装置及其驻波比检测装置
CN104270831A (zh) * 2014-09-28 2015-01-07 福建三元达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lte无线网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5347A (en) 1980-12-29 1993-09-14 Raytheon Company All weather tactical strike system (AWTS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5377255A (en) 1992-07-14 1994-12-27 Pcs Microcell International Inc. RF repeaters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s
US5689801A (en) 1994-11-14 1997-11-18 Ericsson Inc. Power monitoring system for a single site, split location trunke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835848A (en) 1996-12-30 1998-11-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ange repeater for a transmission system
US6032020A (en) 1997-07-28 2000-02-29 Motorola, Inc. Multi-repeat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323881A1 (en) * 2000-10-18 2002-04-18 Dps Wireless Inc. Adaptive personal repeater
US6868254B2 (en) 2001-08-30 2005-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ater with diversity transmission
US8078100B2 (en) 2002-10-15 2011-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repeater with discrete time filter for all-digital detection and delay generation
CN1706117B (zh) 2002-10-24 2010-06-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带内控制信道的无线局域网中继器
US7623826B2 (en) 2004-07-22 2009-11-24 Frank Pergal Wireless repeater with arbitrary programmable selectivity
US7865159B2 (en) 2006-01-27 2011-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ater rise-over-thermal (RoT) value calibration
US8005513B2 (en) 2006-03-16 2011-08-23 Cellynx, Inc. Cell phone signal booster
KR100721335B1 (ko) 2006-12-13 2007-05-25 (주)이노스 Tdd 시스템에 사용되는 동기추출회로 및 동기신호를추출하는 방법
US7729656B2 (en) * 2007-01-03 2010-06-01 Wilson Electronics Cellular network low noise amplifiers for use with multiple frequencies
KR100893010B1 (ko) * 2007-05-21 2009-04-10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감쇄 장치를 구비한 중계기의 가변 감쇄 방법 및 그 원격관리 시스템
EP2180605B1 (de) 2008-10-27 2013-01-09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Repeat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chen Repeaters
US8472868B2 (en) 2009-05-06 2013-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MO repeater chai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457021B2 (en) 2009-10-14 2013-06-04 Cellvine Ltd. Repeater system
US8583034B2 (en) 2011-08-23 2013-11-12 Wilson Electronics, Llc Verifying and mitigating oscillation in amplifiers
US20130210500A1 (en) 2012-02-09 2013-08-15 Tait Limited Power boosters for radio terminals
US9119061B2 (en) * 2012-03-20 2015-08-25 Farrokh Mohamadi Integrated wafer scale, high data rate, wireless repeater placed on fixed or mobile elevated platforms
US9048940B2 (en) 2012-08-31 2015-06-02 Clear Rf, Llc Passive bypass for network extending
US8818263B1 (en) * 2013-03-15 2014-08-26 Wilson Electronics, Llc Circuit isolation using a signal splitter/combiner
US20150011157A1 (en) 2013-07-03 2015-01-08 Wireless Extenders, Inc. Multi-amplifier booster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09531B1 (ko) 2013-07-18 2019-08-12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중계기에서의 궤환 신호 제거 방법 및 그 중계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76026A1 (en) * 2002-06-21 2004-09-09 Tantivy Communications, Inc. Covert spatially separated antenna package for repeater
CN2847754Y (zh) * 2005-04-26 2006-12-1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双工塔顶放大器的高集成化通用双工器模块
CN202197283U (zh) * 2011-08-03 2012-04-1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通信中继装置及其驻波比检测装置
CN104270831A (zh) * 2014-09-28 2015-01-07 福建三元达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的lte无线网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64805A1 (en) 2016-10-13
EP3281306A4 (en) 2019-01-02
US9537455B2 (en) 2017-01-03
US20160301371A1 (en) 2016-10-13
CA2979257C (en) 2022-04-19
EP3281306A1 (en) 2018-02-14
CA2979257A1 (en) 2016-10-13
CN107438954B (zh) 2020-07-03
EP3281306B1 (en) 2020-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8954A (zh) 多路复用检测器信号增强器
US8818292B1 (en) Bi-directional amplifier with a common signal detector
US20200204132A1 (en) Multiple-port signal boosters
CA2955192A1 (en) Multiple-port signal boosters
US8909132B2 (en) Bi-directional amplifier with a common amplification path
CN106301396B (zh) 通信单元
CN104169815A (zh) 验证并减轻放大器中的振荡
CN107623544B (zh) 一种智能直放站及基于智能直放站的通信方法
CN103347264A (zh) Tdd移动通信系统大功率覆盖方法及装置
CN106411386B (zh) 一种全频段直放站
KR101514985B1 (ko) 에너지 분산 소비형 하이브리드 무선통신 중계기
KR100560129B1 (ko) 송수신용 전력 증폭기 및 저잡음 증폭기를 이용한 이동통신 중계 시스템
JP2015204604A (ja) 通信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8599875A (zh) 一种tdd-lte信号下行自激检测方法及系统
KR101023200B1 (ko) 비상발신을 위한 송출전력 제어 기능을 가지는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CN208094556U (zh) 一种tdd-lte信号下行自激检测装置
KR100548180B1 (ko) 휴대 인터넷 무선중계기의 순방향 및 역방향 절체제어신호 추출장치
KR100617741B1 (ko) Tdd 방식의 휴대 인터넷 무선 중계기의 절체 제어신호추출방법
CN108494503A (zh) 一种tdd-lte信号下行自激检测方法及系统
KR101514986B1 (ko) 에너지 분산 소비형 하이브리드 무선통신 중계기
CN108521308A (zh) 一种gsm信号下行自激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494502A (zh) 一种td-scdma信号下行自激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494504A (zh) 一种gsm信号上行自激检测方法及系统
KR200396895Y1 (ko) 휴대인터넷 시스템의 공통 경로 방식 중계장치
KR20140013765A (ko) 무선망 접속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