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7667A -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7667A
CN107427667A CN201680021321.7A CN201680021321A CN107427667A CN 107427667 A CN107427667 A CN 107427667A CN 201680021321 A CN201680021321 A CN 201680021321A CN 107427667 A CN107427667 A CN 107427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chamber
sidepiece
approaching side
guide line
endosc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13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7667B (zh
Inventor
矢沼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27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7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7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7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8Deflecting means for inserted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3Drive units for endoscopic tools inserted through or with the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7End pieces at either end of the endoscope, e.g. caps, seals or forceps plu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9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having a flexible, catheter-like structure, e.g. for heart 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72Exchanging a guidewire while keeping the catheter in pl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5Oversleeves mounted on the endoscope prior to inse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1Guid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4Endoscopic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4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with a releasable handle; with handle and operating part separable
    • A61B2017/00469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with a releasable handle; with handle and operating part separable for insertion of instruments, e.g. guide wire, optical fib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17/22038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a guide wire
    • A61B2017/22039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a guide wire eccentr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A61B2017/3445Cannulas used as instrument channel for multiple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482Digestive system
    • A61B2018/00494Stomach, intestines or bow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1Cut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98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combined with or comprising means for visual or photographic inspections inside the body, e.g. end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05Electrodes having a specific shape
    • A61B2018/144Wi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8Catheters having a lateral opening for guiding elongated means lateral to the cath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88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having slitted or breakaway lume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Endoscop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处置器具包括:第2护套(12),其形成有能够相对于第1管腔抽出插入引导线的狭缝(12e);以及护套保持部,其形成具有狭缝(20c)和主开口(20d)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第2护套(12)的第1端部具有交叉为X字状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从端面(12k)与中心轴线(O12)平行地切入而形成的轴向切入面、被第1侧部切入面(12g)、第2侧部切入面(12h)以及轴向切入面包围且同与主开口(20d)重叠的位置的第1管腔相连通的开口部、以及片状部。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5年4月15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5-083528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公知有在顶端部具有处置部、从顶端部和处置部朝向基端侧延伸有多管腔护套的各种处置器具。作为这样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例子,例如能够列举出向胆管插入进行使用的处置器具、用于使十二指肠乳头扩张的扩张球囊、以及在扩张球囊组合用于切开十二指肠乳头的切开刀而成的带刀扩张球囊等。
这样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沿着留置在患者体内的引导线插入到患者的体内。供引导线贯穿的引导线管腔设于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多管腔护套。
用于将引导线从基端侧向引导线管腔插入的插入用开口设于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插入方向上的基端侧(近端侧)。插入用开口例如设于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操作部的顶端部等。该插入用开口与形成在多管腔护套的引导线管腔的基端部侧方的开口部相连通。
这样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为了使向患者的体内插入的插入作业容易,有时构成为即使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顶端部与插入用开口之间的适当位置也能够相对于引导线管腔抽出插入引导线。在这种情况下,沿着引导线管腔的长度方向在多管腔护套形成有宽度比引导线的外径窄且与引导线管腔相连通的狭缝。并且,宽度比引导线的外径宽的狭缝沿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在操作部的插入用开口的顶端侧。
在这样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从基端侧的插入用开口插入的引导线能够沿着引导线管腔贯穿。但是,操作人员能够使引导线穿过分别形成于操作部和多管腔护套的狭缝从多管腔护套的侧方向管腔外送出。因此,即使在患者的旁边也能够进行引导线的操作。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多管腔护套和操作部的顶端侧分别具有狭缝的处置器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87985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那样的以往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存在如下问题:随着多管腔管的管腔的数量增加,引导线难以插入。
首先,参照图65~图68说明具备管腔的数量较少的多管腔护套的以往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图65是表示以往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一例的多管腔管的基端部的示意的立体图。图66是同样表示引导线插入用开口附近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图67、图68是以往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如图65、图66所示,以往技术的一例的处置器具201具备内嵌于基端侧的操作部主体220(参照图66)的顶端筒状部220a的多管腔护套212。
第1管腔212a、第2管腔212b以及第3管腔212c这3个管腔沿多管腔护套2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形成在多管腔护套212的内部。第1管腔212a是供省略图示的引导线贯穿的通孔。第2管腔212b和第3管腔212c是比第1管腔212a小径的通孔。
第2管腔212b和第3管腔212c与处置器具201的用途相应地例如能够供线状构件贯穿、或者使流体流通。
在第1管腔212a上形成有沿着多管腔护套2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第1管腔212a相连通的狭缝212e。狭缝212e的间隙宽度与省略图示的引导线的外形相比较窄。
多管腔护套212的基端部通过切削第1管腔212a的侧壁部的一部分而形成有引导线的插入用开口212i。轴向切入面212f和侧部切入面212g形成在插入用开口212i的周围。
轴向切入面212f是经过第1管腔212a的大致中心并从多管腔护套212的基端面212k(参照图65)沿长度方向切入而形成的平面。
侧部切入面212g是从形成有狭缝212e的外周面朝向轴向切入面212f的切入方向上的顶端部沿与多管腔护套21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切入而形成的平面。
如图66所示,多管腔护套212的基端部插入到操作部主体220的顶端筒状部220a,固定于操作部主体220。
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20b形成于顶端筒状部220a。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20b配置在与多管腔护套212的插入用开口212i面对的位置。
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20b是在多管腔护套212和顶端筒状部220a的轴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的开口。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20b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具有与插入用开口212i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相同程度的大小。
贯穿至顶端筒状部220a的顶端的狭缝220c在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20b形成于长度方向上的顶端。
狭缝220c在与多管腔护套212的狭缝212e重叠的位置与狭缝212e同轴地延伸。狭缝220c的间隙宽度比省略图示的引导线的外径宽,并且,比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20b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窄。
在顶端筒状部220a中,比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20b靠顶端侧的截面呈C字状,形成有外嵌于多管腔护套212的引导部220j。
多管腔护套212的侧部切入面212g固定在引导部220j的长度方向上的成为中间部的位置。因此,如图67所示,引导部220j的基端侧(图示右侧)覆盖插入用开口212i直至比侧部切入面212g更靠基端侧的位置。
参照图67、图68说明从处置器具201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20b插入引导线230的作业。
如图67所示,作业人员将引导线230从操作部主体220的侧方向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20b插入,并插入到被引导部220j所覆盖的第1管腔212a。
此时,在作业人员将引导线230的顶端部230a插入到引导部220j和轴向切入面212f之间时,如图68所示,利用引导部220j引导引导线230。在作业人员将引导线230进一步向顶端侧送出时,顶端部230a抵靠于侧部切入面212g。
多管腔护套212中,管腔的数量较少,第1管腔212a的直径较大。因此,侧部切入面212g为圆弧状,侧部切入面212g的径向上的宽度小于引导线230的外径。因此,引导线230的顶端部230a以从侧部切入面212g向径向内侧伸出的状态仅一部分与侧部切入面212g相抵接。
因此,在作业人员继续插入时,顶端部230a在侧部切入面212g上滑行移动,进入到第1管腔212a的内侧。在顶端部230a进入到第1管腔212a时,引导线230沿着第1管腔212a的内周面平滑地插入。
这样,即使在引导线230向自处置器具201的第1管腔212a偏离的位置插入并卡挂于侧部切入面212g的状态下,作业人员也能够仅通过进一步推入引导线230来将引导线230插入到第1管腔212a。
近年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多功能化、小型化得到发展,存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所使用的多管腔护套内的管腔数量增加、或者具有比供引导线贯穿的引导线管腔大径的管腔的情况。例如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是扩张球囊的情况下,需要供用于使球囊扩张的流体流过的球囊管腔。为了缩短球囊的收缩时间,球囊管腔需要尽可能增大内径。在该情况下,球囊管腔的内径有时会达到引导线管腔的内径以上。在这样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由于引导线管腔为小径,因此,有时无法顺畅地插入引导线。
关于这一点,参照图69~图73对使用具备追加了大径管腔的多管腔护套的以往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另一例进行说明。
图69是表示以往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另一例的多管腔管的基端部的示意的立体图。图70是同样表示引导线插入用开口附近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图71是以往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另一例的动作说明图。图72是图71中的Z视角的俯视图。图73是图72中的R-R剖视图。
如图69、图70所示,以往技术的另一例的处置器具241具备与多管腔护套212外径相等的多管腔护套242而替代上述处置器具201的多管腔护套212。以下,以与上述处置器具20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处置器具201相同或者相当的构件、部位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共用的说明。
多管腔护套242具备更小径的第1管腔242a而替代上述处置器具201的第1管腔212a。多管腔护套242还具备与第1管腔242a大致相同直径的第4管腔242d。
第1管腔242a和第4管腔242d隔着多管腔护套242的中心轴线O242配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第2管腔212b和第3管腔212c也隔着多管腔护套242的中心轴线O242配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但是,第2管腔212b和第3管腔212c的相对方向是与第1管腔242a和第4管腔242d的相对方向正交的方向。
第1管腔242a的中心相对于多管腔护套242的中心位于比上述处置器具201的第1管腔212a的中心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与上述多管腔护套212同样,通过切削第1管腔242a的侧壁部的一部分,从而在多管腔护套242的基端部形成有引导线的插入用开口242i。轴向切入面242f和侧部切入面242g形成在插入用开口242i的周围。
轴向切入面242f是经过第1管腔242a的大致中心且从多管腔护套242的基端面212k沿长度方向切入而形成的平面。
侧部切入面242g是从形成有狭缝212e的外周面朝向轴向切入面242f的切入方向的顶端部沿与多管腔护套24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切入而形成的平面。
如图70所示,多管腔护套242的基端部与多管腔护套212同样插入到操作部主体220的顶端筒状部220a,与操作部主体220固定。
参照图71~图73说明从处置器具241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20b插入引导线230的作业。
与处置器具201的情况同样,作业人员将引导线230从操作部主体220的侧方向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20b插入,并插入到被引导部220j所覆盖的第1管腔242a。
此时,如图71所示,作业人员将引导线230的顶端部230a插入到引导部220j和轴向切入面242f之间。在作业人员将引导线230进一步向顶端侧送出时,顶端部230a抵靠于侧部切入面242g。
在多管腔护套242中,与多管腔护套212相比管腔数量较多,第1管腔242a的内径小于第1管腔212a的内径。因此,如图73所示,侧部切入面242g的径向上的宽度大于侧部切入面212g的径向上的宽度。因此,例如产生侧部切入面242g的径向上的宽度为引导线230的外径以上的部位。
引导线230的顶端部230a抵接于在侧部切入面242g中该宽幅的部位时,顶端部230a整体被按压于侧部切入面242g。因此,利用摩擦力使顶端部230a卡定于侧部切入面242g。
其结果,即使作业人员继续插入,也存在顶端部230a不向第1管腔242a的内侧移动的情况。
这样,在处置器具241中,引导线230的顶端部230a易于陷入到卡挂于侧部切入面242g而无法前进的状态。在顶端部230a卡挂于侧部切入面242g而无法前进的情况下,作业人员需要拉回引导线230并再次尝试插入、或者一边以顶端部230a进入到第1管腔242a的方式进行定位一边进行插入。
因此,引导线230的插入作业的作业性恶化。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具有多管腔护套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引导线贯穿于引导线管腔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包括:多管腔护套,其形成有多个管腔和第1狭缝,上述多个管腔包含供引导线贯穿的引导线管腔,上述第1狭缝沿着所述引导线管腔的轴向延伸,上述第1狭缝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线管腔抽出插入所述引导线;以及护套保持部,其包含用于保持所述多管腔护套的第1端部的筒状部,该护套保持部形成有引导线插入用开口,该引导线插入用开口在所述筒状部的侧面从顶端侧按顺序具有在从径向观察时与所述第1狭缝重叠且间隙比所述第1狭缝宽的第2狭缝和在从径向观察时开口宽度比所述第2狭缝宽的主开口,所述多管腔护套的所述第1端部具有:第1侧部切入面和第2侧部切入面,其在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径向观察时,以所述第1狭缝为中心交叉为X字状,该第1侧部切入面和该第2侧部切入面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外周面切入至所述引导线管腔的内部而形成;轴向切入面,其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第1端部的轴向的端面侧至同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的一部分交叉的位置与所述引导线管腔的中心轴线平行地切入而形成;开口部,其被在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以及所述轴向切入面中位于靠近所述第1端部的轴向端面的位置的部位包围,该开口部同形成在与所述主开口重叠的位置的所述引导线管腔相连通;第1片状部,其在外边缘具有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和所述轴向切入面;以及第2片状部,其在外边缘具有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和所述轴向切入面。
也可以是,在上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和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相对于所述轴向切入面正交。
也可以是,在上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和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在从径向观察时配置在与所述筒状部的比所述引导线插入用开口靠顶端侧的部分重叠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包括:多管腔护套,其形成有多个管腔和第1狭缝,上述多个管腔包含供引导线贯穿的引导线管腔,上述第1狭缝沿着所述引导线管腔的轴向延伸,上述第1狭缝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线管腔抽出插入所述引导线;以及护套保持部,其包含用于保持所述多管腔护套的第1端部的筒状部,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在所述多管腔护套的所述第1端部,在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径向观察时,以呈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轴向交叉的X字状且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外周面切入至所述引导线管腔的内部的方式,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和第2侧部切入面;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第1端部的轴向的端面侧至同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的一部分交叉的位置与所述引导线管腔的中心轴线平行地切入而形成轴向切入面;通过形成所述轴向切入面,从而形成与所述引导线管腔相连通的开口部、在外边缘具有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和所述轴向切入面的第1片状部、以及在外边缘具有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和所述轴向切入面的第2片状部;以及形成从所述开口部经过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和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的交叉部沿着所述引导线管腔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引导线管腔相连通的第1狭缝。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在进行引导线插入时,即便引导线自引导线管腔偏离,也沿着呈X字状交叉的第1侧部切入面和第2侧部切入面移动,因此起到在具有多管腔护套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引导线贯穿于引导线管腔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结构的示意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沿着长度方向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C部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抑制伸展操作线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
图7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球囊管内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附近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的E视角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G-G剖视图。
图12是图10中的F-F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第2护套的第2端部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中的T视角的俯视图。
图15是图3中的D部的放大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俯视的工序说明图。
图18是图17中的J-J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俯视的工序说明图。
图21是图20中的K-K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
图24是图23中的U视角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4中的L-L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俯视的动作说明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俯视的动作说明图。
图2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2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31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32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33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34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35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36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37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38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39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40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41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42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43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44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45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46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47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48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49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50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51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52是同样表示使用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5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球囊动作的示意图。
图54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图5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抑制伸展操作线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5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第2护套的第2端部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
图57是图56中的V视角的俯视图。
图58是图57中的Y-Y剖视图。
图5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
图6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剖视的工序说明图。
图6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
图6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剖视的工序说明图。
图6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
图6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剖视的工序说明图。
图65是表示以往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一例的多管腔管的基端部的示意的立体图。
图66是表示以往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一例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附近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
图67是以往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68是以往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69是表示以往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另一例的多管腔管的基端部的示意的立体图。
图70是表示以往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另一例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附近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
图71是以往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另一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72是图71中的Z视角的俯视图。
图73是图72中的R-R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附图中,即使在实施方式不同的情况下,也对相同或者相当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共用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结构的示意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沿着长度方向的示意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中的C部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抑制伸展操作线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图7是图3中的B-B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球囊管内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附近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图10是图9中的E视角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G-G剖视图。图12是图10中的F-F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第2护套的第2端部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图14是图13中的T视角的俯视图。图15是图3中的D部的放大图。
另外,由于各附图是示意图,因此形状、尺寸有所放大(以下的附图也同样)。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包括能够向患者的体内插入的插入部2和用于在患者的体外进行处置器具1的操作的操作部3。
插入部2是线状的纵长构件。插入部2穿过内窥镜的处置器具用通道向患者的体内插入。
在本说明书中,在说明处置器具1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除非另有说明,将相对于患者的插入方向的顶端侧(远位侧)简称作“顶端侧”,将其相反侧(设有操作部3的一侧)即基端侧(近位侧)简称作“基端侧”。
在本说明书中,在对与中心轴线等轴线所能够指定的轴状或者筒状的构件(包含部位)相关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的情况下,有时称作“轴向”、“周向”以及“径向”。轴向是沿着轴线的方向。周向是绕轴线绕转的方向。径向是在与轴线正交的平面内沿着与轴线交叉的线的方向。在径向上,有时将远离轴线的一侧称作径向外侧,将接近轴线的一侧称作径向内侧。
插入部2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按顺序包括顶端侧插入部2A和基端侧插入部2B。
顶端侧插入部2A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按顺序包括处置部4和球囊部5。在球囊部5贯穿有第1护套11。
如图4所示,第1护套11是第1管腔11a(引导线管腔)、第2管腔11b以及第3管腔11c这3个管腔沿轴向贯通的多管腔护套。
第1管腔11a是在患者的体内供用于引导处置器具1的插入的省略图示的引导线贯穿的通孔。引导线能够用作用于将处置器具1的插入部2的顶端部分引导到处置对象部位的引导件。引导线是与处置对象部位的血管的内径等相应地预先决定好的线径的线材,与处置器具1组合进行使用。
第1管腔11a具有能够供引导线顺畅地插入的内径。
第2管腔11b和第3管腔11c是为了使与上述的引导线不同的线状构件贯穿、或者使处置所需要的药液流通而使用的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管腔11b和第3管腔11c的内径均小于第1管腔11a的内径。
例如,后述的刀丝10能够贯穿于第2管腔11b。例如,造影剂等液体能够在第3管腔11c流通。
处置部4的种类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以下如图1~图3所示,作为一例,以处置部4具备刀丝10的情况为例子进行说明。
刀丝10是通过向生物体组织通入高频电流从而能够切开生物体组织的导电性的线材。
刀丝10在顶端侧插入部2A中暴露于第1护套11的外部。
虽省略图示,但是刀丝10的顶端部卡定于第1护套11的第2管腔11b(参照图4)内。
如图2所示,刀丝10从与第2管腔11b(参照图4)相连通的第1侧孔11d暴露于第1护套11的外部,在比第1侧孔11d靠基端侧的位置从与第2管腔11b相连通地设置的第2侧孔11e再次进入到第2管腔11b中。进入到第2管腔11b内的刀丝10(参照图4)在第2管腔11b内进一步向基端侧延伸。并且,刀丝10穿过形成在后述的基端侧插入部2B的管腔延伸至后述的操作部3(参照图3)并与操作部3相连接。
刀丝10中的、暴露于第1护套11的外部的部分有助于切开生物体组织。在本实施方式中,刀丝10例如能够应用于切开十二指肠乳头的处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供刀丝10贯穿,第1护套11由具有耐热性的柔软的绝缘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护套11例如为聚四氟乙烯(PTFE)制。
如图1所示,球囊部5在第1护套11的基端侧的外周部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按顺序包括球囊14和球囊管15。
如图3所示,球囊14在顶端侧具有筒状的第1颈部14a,该第1颈部14a具有外嵌于第1护套11的内径。球囊14在基端侧具有筒状的第2颈部14b,该第2颈部14b的外径稍大于第1护套11的外径。球囊14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能够扩张为比第1颈部14a和第2颈部14b的内径大的直径。
图3表示球囊14扩张后的状态。图1、图2表示球囊14的缩小后的状态。
球囊管15是具有比第1护套11大径且比球囊14扩张时的外径小径的外径的筒状构件。
如图5所示,在球囊管15的顶端侧形成有用于卡定固定管17的圆筒状的卡定部15a。
如图5、图6所示,固定管17包括供第1护套11贯穿的筒状部17a和从筒状部17a的顶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定部17b。
在筒状部17a的基端部固定有用于抑制插入部2的长度方向上的伸展的抑制伸展操作线16。抑制伸展操作线16由与第1护套11和后述的第2护套12(参照图3)相比具有较高的拉伸刚性的金属操作线形成。作为抑制伸展操作线16,例如能够采用不锈钢制的操作线。
如图3所示,抑制伸展操作线16穿过球囊管15和形成在后述的第2护套12内的管腔延伸至操作部3。抑制伸展操作线16与操作部3的固定方法见后述。
如图5所示,固定管17以卡定部17b朝向顶端侧的方式配置。在固定管17的内部贯穿有第1护套11。固定管17的筒状部17a内嵌于球囊管15的卡定部15a。固定管17的卡定部17b卡定于球囊管15的卡定部15a的顶端面15d。
像后述那样,在操作处置器具1时,处置器具1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通道等承受外力并在抑制伸展操作线16产生张力,因此,卡定部17b被抑制伸展操作线16所拉拽并卡定于卡定部15a的顶端面。
球囊14的第2颈部14b以外嵌于固定管17的卡定部17b和球囊管15的卡定部15a的方式配置。并且,第2颈部14b在卡定部15a的基端侧的位于球囊管15的外周面的第1固定部15b被水密地固定。
第1固定部15b例如能够通过将第2颈部14b热熔接于距球囊管15的顶端数mm左右靠基端侧的外周部等而形成。在该情况下,由于卡定部15a位于比第1固定部15b靠顶端侧的位置,因此该卡定部15a不会因加热的影响而变形。因此,卡定部15a在形成第1固定部15b之后也保持圆筒形状。
在这样的组装状态下,球囊14和球囊管15构成水密地连结的管状部。该管状部的顶端通过将第1颈部14a固定于第1护套11而被封闭。
如图3所示,球囊管15的基端部的第2固定部15c外嵌于后述的第2护套12的第2端部E2,水密地固定于第2护套12。
在第1护套11的外周面与球囊14和球囊管1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沿着球囊部5的轴向延伸的间隙。该间隙构成送液空间S1,该送液空间S1成为使球囊14扩张的流体的流路。
抑制伸展操作线16在球囊部5内穿过送液空间S1向基端侧延伸。
球囊14是扩张直径与球囊14内的流体的压力相应地变化的柔量球囊。在本实施方式中,球囊14的外径与球囊14的内压之间的相关性为非线性。
球囊14的外径相对于至少3个内压处于一对一的关系。以下,将球囊14的相对于3个内压的各外径的值定义为“柔量”。虽然没有特别的图示,但是像操作人员所知晓的那样,球囊14的柔量的值例如作为显示标签粘贴于操作部3等。
球囊14的材质例如可以采用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弹性体、聚氨酯等。
利用这样的材质制作的本实施方式的球囊14的柔量被设定为例如15mm/3ATM、17mm/4ATM、18mm/5ATM。
例如,“15mm/3ATM”这样的记法是指在球囊14的内压为3ATM时球囊14的外径为15mm的意思。
球囊14也可以由扩张力极小但像胶乳这样伸缩性极高的材质形成。
如图3所示,基端侧插入部2B具备第2护套12(多管腔护套)。
如图7所示,第2护套12是第1管腔12a(引导线管腔)、第2管腔12b、第3管腔12c以及第4管腔12d这4个管腔沿轴向贯通的多管腔护套。
第1管腔12a与第1护套11的第1管腔11a(参照图4)是同样供用于在患者的体内引导处置器具1的插入的省略图示的引导线贯穿的通孔。第1管腔12a具有能够供引导线顺畅地插入的内径。
在第1管腔12a的一部分形成有具有预定的宽度w的间隙的狭缝12e(第1狭缝)。第2护套12的狭缝12e的间隙的宽度w比贯穿于第1管腔12a内的引导线的外径窄。
如图3所示,狭缝12e从第2护套12的顶端侧的第2固定部15c的附近延伸到基端侧的端部。
第1管腔12a的内径是与第1护套11的第1管腔11a相同的程度(也包含相同的情况)。
图7所示的第2管腔12b和第3管腔12c是为了供与上述的引导线不同的线状构件贯穿、或者使处置所需要的药液流通而使用的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管腔12b和第3管腔12c的内径分别是与第1护套11的第2管腔11b和第3管腔11c相同的程度(也包含相同的情况)。
第2管腔12b和第3管腔12c的内径均小于第1管腔11a的内径。
例如,刀丝10能够贯穿于第2管腔12b。例如,造影剂等液体能够在第3管腔12c流通。
第4管腔12d是形成用于使球囊14扩张的流体的流路的通孔(球囊管腔)。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伸展操作线16贯穿于第4管腔12d的内部。
为了缩短球囊14的收缩时间,第4管腔12d需要尽可能增大内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第4管腔12d的内径与第1管腔12a的内径大致相等(包含相同的情况)。
第1管腔12a和第4管腔12d隔着第2护套12的中心轴线O12配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第2管腔12b和第3管腔12c也隔着第2护套12的中心轴线O12配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但是,第2管腔12b和第3管腔12c的相对方向是与第1管腔12a和第4管腔12d的相对方向正交的方向。
球囊管15的第2固定部15c水密地固定在第2护套12的顶端部即第2端部E2的外周面。
如图8所示,第1护套11的基端部与第2护套12的第2端部E2相对。第2护套12和第1护套11借助连接管13相互连接。
连接管13包括第1连接管13a、第2连接管13b以及第3连接管13c。
第1连接管13a水密地连接第1护套11的第1管腔11a和第2护套12的第1管腔12a。
第2连接管13b水密地连接第1护套11的第2管腔11b和第2护套12的第2管腔12b。
第3连接管13c水密地连接第1护套11的第3管腔11c和第2护套12的第3管腔12c。
利用连接管13,第1管腔11a、12a、第2管腔11b、12b、第3管腔11c、12c分别构成独立的连通路径。由于这些连通路径与送液空间S1不连通,因此送液空间S1内的流体不会进入到各连通路径。
第1管腔11a、12a利用形成于第1管腔12a的狭缝12e与第2护套12的外周环境相连通。
如图3所示,第2护套12的第4管腔12d在第2端部E2开口于送液空间S1内。因此,第4管腔12d与送液空间S1相连通。
从第4管腔12d向送液空间S1内延伸的抑制伸展操作线16从第2护套12的基端部即第1端部E1延伸到后述的操作部3。
在此,在说明第2护套12的第1端部E1的形状之前说明操作部3的概略结构。
如图2所示,操作部3配置在插入部2的基端部。操作部3是为了操作球囊14和刀丝10而设置的。
操作部3包括操作部主体20(护套保持部)、管头部22、固定器具26、滑动件21以及插塞25。
操作部主体20在顶端侧具有顶端筒状部20a(筒状部),在基端侧具有滑动引导部20f。管头部22、连接器23以及固定器具26配置在操作部主体20的顶端筒状部20a与滑动引导部20f之间的中间部。
顶端筒状部20a形成为具有供插入部2的基端部插入的孔部的筒状。像后述那样,第2护套12的第1端部E1固定于顶端筒状部20a的孔部。
滑动引导部20f将后述的滑动件2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如图3所示,在滑动引导部20f的内部形成有延伸至顶端筒状部20a的孔部的滑动孔20n。
管头部22能够水密地安装用于控制球囊14的膨胀量的加压器120的喷出口。通过在管头部22上安装加压器120,从而能够将用于使球囊14膨胀的流体从加压器120导入到球囊14。
连接器23例如是鲁尔锁定连接器。连接器23经由省略图示的流路与第2护套12的第3管腔12c相连通。用于供给造影剂的后述的注射器126(参照图30)能够安装于连接器23。
固定器具26是用于将操作部3以能够相对于加压器120装拆的方式固定的构件。固定器具26形成于操作部主体20的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器具26形成为能够卡定于加压器120的外周的C字状。
操作部主体20和固定器具26具有在对后述的滑动件21和加压器120施加用于操作滑动件21和加压器120的力时、操作部主体20和固定器具26实质上不变形的刚性。
操作部主体20和固定器具26既可以利用合成树脂的模具一体成形而形成,也可以利用合成树脂的成形部件的组合而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器具26能够相对于加压器120装拆,并且能够选择性地相对于加压器120和后述的内窥镜130中的任一者装拆。
即,固定器具26也能够应用于在不使用加压器120时将处置器具1固定于内窥镜的用途。
在固定器具26固定于加压器120的状态下,固定器具26配置在能够同时视觉识别球囊14的柔量显示和加压器120的压力显示的位置。
如图2所示,滑动件21是用于使刀丝10沿刀丝10的中心轴线方向进退的操作部分。滑动件21以能够相对于滑动引导部20f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该滑动引导部20f。滑动件21由绝缘材料形成。
连结滑动件21和刀丝10的基端部的操作杆24固定于滑动件21。
如图3所示,操作杆2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操作部主体20内的滑动孔20n。
从第2护套12向基端侧伸出来的刀丝10连结于操作杆24的顶端部。因此,通过操作人员使滑动件21沿着滑动引导部20f滑动,从而能够使贯穿于插入部2的内部的刀丝10在基端侧进退。因此,操作人员能够将在顶端侧插入部2A中暴露于第1护套11的外部的刀丝10收紧成弓形或者放松。
操作杆24由导体构成,将刀丝10和后述的插塞25电连接。
插塞25是固定于滑动件21的导体。插塞25借助操作杆24固定于刀丝10的基端部。插塞25和刀丝10通过操作杆24导通。插塞25能够与用于向刀丝10供给高频电流的后述的高频电源装置128(参照图45)相连接。
形成于顶端筒状部20a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是为了从操作部3向插入部2插入引导线而设置的。但是,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并不仅是为了插入引导线而设置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也能够用作拔出引导线的开口。
如图9、图10所示,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包括狭缝20c(第2狭缝)和主开口20d。
狭缝20c在顶端筒状部20a的侧面沿着顶端筒状部20a的中心轴线O20a(参照图10)延伸并在径向上贯穿。狭缝20c在延伸方向上开口于顶端筒状部20a的顶端面和主开口20d的内周部。
如图11所示,狭缝20c的间隙宽度W比第2护套12的狭缝12e窄且比引导线30的外径宽。
如图10所示,主开口20d在从径向观察时是在沿着中心轴线O20a的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的开口。主开口20d的内周面上的顶端侧的壁面即主开口顶端面20k由与中心轴线O20a正交的平面构成。
主开口20d的宽度方向上的开口宽度比狭缝20c的间隙宽度宽。狭缝20c开口于主开口20d的顶端侧(图示左侧)的主开口顶端面20k的中心部。
比主开口20d的宽度方向上的内周部向内侧突出的一对引导部20j形成在比主开口20d靠顶端侧的位置。一对引导部20j在顶端筒状部20a的周向上彼此相对。狭缝20c由各引导部20j的周向的端面形成。
如图11所示,各引导部20j在从轴向观察时弯曲成沿着顶端筒状部20a的圆筒状的筒形状的圆弧形。在顶端筒状部20a中,比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靠顶端侧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C字状。
倾斜部20e是为了使引导线30(参照图11)易于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向主开口20d插入而引导引导线30的插入姿势的部位。
倾斜部20e形成在主开口20d的基端侧。倾斜部20e随着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而从顶端筒状部20a的外周部朝向内部倾斜。
如图9~图12所示,第2护套12的第1端部E1插入到由顶端筒状部20a的内周面20m(参照图11、图12)限定的空间内。
如图13、图14所示,在第2护套12的第1端部E1通过切削第2护套12的侧部而形成开口部OP。第1管腔12a的内周面暴露于开口部OP的内侧。
开口部OP在从径向观察时利用暴露面Sg、Sh和一对暴露面Sf围成大致U字状。
一对暴露面Sf从第2护套12的基端侧的轴向上的端面12k朝向顶端侧沿第1管腔12a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对暴露面Sf隔着第1管腔12a的暴露部互相平行地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暴露面Sf由距中心轴线O12等距离的平面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一对暴露面Sf形成在经过第1管腔12a的大致中心(包含中心的情况)的位置。从各暴露面Sf到第2护套12的成为第4管腔12d的外侧的外周面的距离是比第2护套12的半径长的距离h。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暴露面Sf与第2管腔12b、第3管腔12c大致平行(包含平行的情况)地延伸。
暴露面Sg、Sh在从图14所示的径向观察时形成为在中心轴线O12上具有顶部的V字状。暴露面Sg、Sh是从形成有狭缝12e的第2护套12的外周面分别朝向暴露面Sf延伸的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暴露面Sg、Sh均是相对于暴露面Sf正交的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经过狭缝12e的中心的径向观察时,暴露面Sg、Sh作为一例分别相对于中心轴线O12成约45°(也包含45°的情况)交叉。
各暴露面Sf由轴向切入面12f形成。暴露面Sg、Sh由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形成。
轴向切入面12f是从端面12k经过第1管腔12a的大致中心并沿与中心轴线O12和第2管腔12b、第3管腔12c大致平行的方向切入而形成的面。
轴向切入面12f在进行切入时形成为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但是,像后述那样,在所有的切入结束时与暴露面Sf相对的轴向切入面12f被去除。
如图14所示,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是在从经过狭缝12e的中心的径向观察时相对于第2护套12交叉为X字状、到达与轴向切入面12f处于同一个平面上的位置的切入面。
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在从经过狭缝12e的中心的径向观察时在位于比轴向切入面12f的顶端部稍靠基端侧的位置的中心轴线O12上的点P处交叉为X字状。
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在从经过狭缝12e的中心的径向观察时分别相对于中心轴线O12以约45°交叉。
第1侧部切入面12g(第2侧部切入面12h)在进行切入时形成为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但是,像后述那样,在所有的切入结束时与暴露面Sg(Sh)相对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第2侧部切入面12h)被去除。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呈彼此相对的两个面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第2侧部切入面12h)形成在比点P靠第2护套12的顶端侧的位置。
呈彼此相对的两个面的轴向切入面12f形成在从轴向切入面12f与暴露面Sg、Sh交叉的位置到轴向切入面12f的切入方向上的顶端部的区域。
在利用切割器进行切入的情况下,切割器的刀尖大多进行组合了与刀尖平行的移动和与刀尖成直角的移动而成的移动。本说明书中的“切入方向”是指进行切入的情况下的刀尖的移动方向中的、与刀尖正交的方向的意思。
这样,通过使轴向切入面12f的顶端部位于比其与暴露面Sg的交叉位置靠顶端侧的位置,从而形成在外边缘具有暴露面Sg和轴向切入面12f的三角形状的片状部12j(第1片状部)。同样,通过使轴向切入面12f的顶端部位于比其与暴露面Sh的交叉位置靠顶端侧的位置,从而形成在外边缘具有暴露面Sh和轴向切入面12f的三角形状的片状部12i(第2片状部)。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2护套12的第1端部E1在从图10所示的径向观察时以狭缝12e位于狭缝20c的中心的方式向顶端筒状部20a插入。第1端部E1的轴向的位置是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位于比主开口顶端面20k靠顶端侧(参照图10、图12)且是第2护套12的端面12k比倾斜部20e靠基端侧(参照图10)的位置。
如图15所示,第2护套12借助固定构件19固定于操作部主体20。
固定构件19是顶端部内嵌于第4管腔12d、基端部卡定于操作部主体20的筒状构件。沿轴向贯穿固定构件19的通孔19a的内径为比抑制伸展操作线16的外径大的大径。
在固定构件19的顶端部的外周面形成与第4管腔12d的内周面咬合的卡合突起19b。卡合突起19b从固定构件19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在固定构件19的基端部形成有圆筒状的基端侧筒状部19d。
在固定构件19的轴向的中间部形成有用于将第2护套12中第4管腔12d的外周侧的端面12k在轴向上卡定的卡定部19c。卡定部19c从固定构件19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通过将固定构件19的顶端部从第4管腔12d的基端侧插入并被推入至端面12k与卡定部19c相抵接,从而固定构件19连结于第2护套12。固定构件19的外径为比第4管腔12d的直径稍大的大径。卡定部19c和端面12k密合。因此,固定构件19水密地安装于第4管腔12d。
卡定孔部20i在操作部主体20的内部设于与管头部22相连通的送液管路20g的顶端部(在图15中是送液管路20g的左端部)。卡定孔部20i水密地内嵌固定构件19的基端侧筒状部19d。卡定孔部20i的内径大于送液管路20g的内径。因此,在卡定孔部20i的基端侧,在卡定孔部20i与送液管路20g之间形成有台阶。该台阶限制固定构件19的移动,从而防止固定构件19的基端侧筒状部19d的端面19e超过台阶而向轴向基端侧移动。
由于这样第4管腔12d与送液管路20g和管头部22的内部相连通,因此能够通过管头部22向送液空间S1内导入流体、或者排出送液空间S1内的流体。
贯穿于第4管腔12d的抑制伸展操作线16穿过固定构件19的通孔19a向送液管路20g内伸出。
在送液管路20g形成有供抑制伸展操作线16贯穿的通孔20h。抑制伸展操作线16的基端部贯穿于通孔20h。抑制伸展操作线16的基端部借助固定部18固定于通孔20h所贯通的壁面。
固定部18固定抑制伸展操作线16的位置,并且水密地密封通孔20h。
如图3所示,在处置器具1中,抑制伸展操作线16的顶端部固定于固定管17,抑制伸展操作线16的基端部固定于操作部主体20。因此,抑制伸展操作线16在由送液空间S1和第4管腔12d形成的连通空间中与第1护套11和第2护套12并行配置。由于抑制伸展操作线16由金属线形成,因此其与第1护套11和第2护套12相比拉伸刚性较高。因此,当插入部2在抑制伸展操作线16并行的范围内被拉伸时,利用抑制伸展操作线16的拉伸刚性抑制了插入部2的轴向上的伸展。
接着,以第2护套12的制造方法为中心说明处置器具1的制造方法。
图1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图1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俯视的工序说明图。图18是图17中的J-J剖视图。图1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图2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俯视的工序说明图。图21是图20中的K-K剖视图。图2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图2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图24是图23中的U视角的俯视图。图25是图24中的L-L剖视图。
如图16所示,为了制造第2护套12,首先,制造形成有第1管腔12a、第2管腔12b、第3管腔12c以及第4管腔12d的多管腔管32。
接着,进行在第2护套12中成为第1端部E1的多管腔管32的端部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12g、第2侧部切入面12h以及轴向切入面12f的加工。
首先,如图16所示,以第1管腔12a处于上侧、第4管腔12d处于下侧的方式水平配置多管腔管32,并将芯轴101插入第1管腔12a。
芯轴101利用自重抵接于第1管腔12a的最下部的内周面。芯轴101插入至比使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交叉的位置更靠里侧的位置。
芯轴101是用于限制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的切割器100的切入量的构件。
首先,为了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12g,在从与第1管腔12a相对的外周侧朝向多管腔管32的切入方向上,利用切割器100进行切入。
此时,切割器100的姿势是将刀尖100a水平配置、切入方向沿着铅垂方向的姿势。并且,如图17所示,切割器100相对于多管腔管32俯视时的姿势相对于多管腔管32的中心轴线O32倾斜角度θ。角度θ与第2护套12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中心轴线O12所成的倾斜角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为约45°。
在进行这样的切入动作时,如图18所示,切割器100使多管腔管32的一部分产生切口,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12g。但是,在切割器100的刀尖100a抵接于芯轴101时,无法再进一步进行切入。因此,第1侧部切入面12g在刀尖100a的位置停止。
此时,通过适当地设定芯轴101的外径,从而能够使刀尖100a位于在与第1管腔12a相反侧自外周面的距离为h的水平面上。
在该状态下,刀尖100a处于距第2管腔12b和第3管腔12c的中心等距离的位置。
在刀尖100a抵接于芯轴101之后,拔出切割器100。
接着,如图19、图20所示,使切割器100绕铅垂轴线旋转,并以相对于多管腔管32的中心轴线O32(参照图20)向相反侧倾斜角度θ的姿势切入多管腔管32。此时,切割器100在以第1侧部切入面12g的中心交叉的位置切入。
如图21所示,切割器100与上述同样切入至刀尖100a与芯轴101相抵接为止。在刀尖100a抵接于芯轴101之后,抽出切割器100。
其结果,形成第2侧部切入面12h。
这样,如图22所示,在多管腔管32的侧面形成在从径向观察时,在点P交叉为X字状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贯穿第1管腔12a的上半部。
接着,形成轴向切入面12f。
将切割器100配置于从多管腔管32伸出来的芯轴101的上部。接着,如图23~图24所示,将从端面12k沿着多管腔管3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作为切入方向,切入切割器100。
此时,切割器100的刀尖100a保持与多管腔管32的中心轴线O32正交的姿势(参照图23)。
并且,切割器100从上方抵接于芯轴101,将芯轴101作为引导件水平移动。根据这样的切割器100的切入动作,从端面12k沿着与中心轴线O32平行的水平面形成轴向切入面12f。
根据这样的切入动作,多管腔管32的端部以轴向切入面12f为交界被分割成两个。被分割的两个部分只要未与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均交叉,就在刀尖100a的顶端侧相连接。
但是,在刀尖100a穿过与端面12k最接近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时,轴向切入面12f与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的下端部交叉。
因此,比切割器100靠上侧的切除部32B自管主体部32A分离。
若使切割器100移动至更靠顶端侧的与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交叉的位置,则切除部进一步增加。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切割器100的刀尖100a在从径向观察时移动到比点P稍靠顶端侧的位置之后停止切入动作。
如图24所示,在从径向观察时,在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与轴向切入面12f重叠的范围内形成片状部12j、12i。
接着,去除切割器100和芯轴101。
如图23和图24所示,在去除切除部32B时,多管腔管32残留有侧部被切削的状态的管主体部32A。通过去除切除部32B,从而比点P靠近端面12k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暴露。由此,在管主体部32A形成暴露面Sg、Sh。
并且,暴露面Sg、Sh与端面12k之间的轴向切入面12f暴露,在管主体部32A形成暴露面Sf。
在从径向观察时,第1管腔12a暴露于由暴露面Sg、Sh、Sf围成大致U字状的区域。由此,在管主体部32A形成开口部OP。
这样,通过形成有第1侧部切入面12g、第2侧部切入面12h以及轴向切入面12f,从而形成侧部被切削的管主体部32A。
接着,从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的交叉部即管主体部32A的点P沿着中心轴线O32加工狭缝12e。狭缝12e的加工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利用具有分开了狭缝12e的间隙宽度的量的两个刀尖的切割器进行加工。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管主体部32A的全长范围内形成狭缝12e时,形成第2护套12。
这样的第2护套12在第2端部E2借助连接管13与第1护套11相连结。并且,刀丝10贯穿于第2护套12的内部。
并且,使固定管17贯穿于第1护套11上,使固定管17的基端侧的抑制伸展操作线16贯穿于第2护套12的第4管腔12d。
并且,将第1护套11和第2护套12的第2端部E2贯穿于球囊14和球囊管15,将球囊14和球囊管15固定于第1护套11和第2护套12。
在第2护套12的第1端部E1中,使固定构件19嵌合于第4管腔12d,将第2护套12的第1端部E1与固定构件19一同向顶端筒状部20a插入。第2护套12保持于作为护套保持部的操作部主体20。
将第2护套12的开口部OP对位于第2护套12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并且将从固定构件19伸出的抑制伸展操作线16固定于操作部主体20。
从第1管腔12a伸出的刀丝10固定于操作杆24。
这样,制造处置器具1。
接着,以引导线30的插入动作的作用为中心说明处置器具1的作用。
图26和图2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俯视的动作说明图。图28和图2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为了将处置器具1沿着引导线30向患者的体内插入,需要预习将引导线30插入到第1管腔12a。
如图26所示,在处置器具1中,能够将引导线30从操作部3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插入。
操作人员沿着引导线30的省略图示的倾斜部20e向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内插入引导线30的顶端。
此时,如图27所示,操作人员在将引导线30的顶端部插入至能够从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看到的暴露面Sf与顶端筒状部20a的引导部20j之间时,能够顺畅地插入引导线30。
在将引导线30插入至暴露面Sf与引导部20j之间时,能够利用引导部20j防止引导线30向径向外侧偏移。
在操作人员推入引导线30时,引导线30的顶端30a抵接于暴露面Sg或者暴露面Sh。图27表示顶端30a抵接于暴露面Sg的情况的例子。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护套12具有4个管腔,因此,如图11所示,暴露面Sg在从轴向观察时具有比引导线30的外径宽的部分,处于引导线30的顶端30a的大部分与暴露面Sg重叠的位置关系。
但是,如图27所示,暴露面Sg在从径向观察时相对于中心轴线O12倾斜。因此,引导线30的顶端30a不会与暴露面Sg整个面相抵接,因此不会作用有阻止引导线30的移动的这样的较大的摩擦力。并且,由于暴露面Sg相对于引导线30的插入方向倾斜,因此,引导线30的顶端30a在从径向观察时沿着暴露面Sg的倾斜平滑地向靠近中心轴线O12的方向移动。
当引导线30的顶端30a在从径向观察时向接近中心轴线O12的方向移动时,引导线30像图1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顶端30a’那样向第1管腔12a的内侧移动。其结果,引导线30插入到第1管腔12a的内部。
由于引导线30具有比狭缝12e的间隙宽度w大的外径,因此,若引导线30的顶端部一旦进入到第1管腔12a的内部,则不会自第1管腔12a的内部脱离而插入到顶端侧。
相对于此,倘若暴露面Sg、Sh处于与中心轴线O12正交的位置关系,则例如会产生在“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中所述的问题。例如在上述的处置器具241中,如图73所示,引导线230的顶端部230a易于陷入卡挂于侧部切入面242g而无法前进的状态,因此引导线230的插入作业的作业性恶化。
这样,采用处置器具1,在插入引导线30时,即便引导线30自引导线管腔偏离,引导线30也沿着交叉为X字状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移动。因此,采用处置器具1,在具有多管腔护套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将引导线贯穿于引导线管腔。
并且,在处置器具1中,由于轴向切入面12f与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交叉而形成,因此形成片状部12j、12i。片状部12j、12i各自的外边缘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第2侧部切入面12h与同暴露面Sf连续的轴向切入面12f、第2侧部切入面12h相对。
例如,如图28所示,在引导线30不与片状部12i相接触地插入之后,如图29所示,有时存在外力作用于引导线30并将引导线30向径向外侧拉拽。
在该情况下,在引导线30被向外侧拉拽而片状部12i承受向径向外侧的外力时,片状部12i的外边缘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向自与暴露面Sf连续的轴向切入面12f分开的方向移动。
因此,从片状部12i作用于引导线30的反作用力减小,因此插入引导线30时的负荷降低。
在这一点上,引导线30的插入作业的作业性也上升。
在将引导线30向基端侧抽出的情况下,也同样产生片状部12i的这样的作用。
虽然省略说明,但是片状部12j也具有与片状部12i完全同样的作用。
并且,片状部12i、12j不仅能够向自与暴露面Sf连续的轴向切入面12f分离的方向变形,也能够进行向沿着轴向切入面12f的方向移动的变形。因此,在片状部12i、12j从引导线30承受向沿着轴向切入面12f的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对于引导线30作用的反作用力也降低。
并且,在处置器具1中,由于第1管腔12a为树脂制,因此在对插入到内部的引导线30施加力时,狭缝12e变形。因此,能够使引导线30穿过狭缝12e抽出到外部。例如,在使从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伸出到外部的引导线30朝向狭缝20c移动时,引导线30沿着由暴露面Sg、Sh形成的V字状的部位移动到狭缝12e的开口部。
在操作人员进一步施加力并将引导线30向径向外侧和顶端侧拉拽时,引导线30进入到狭缝12e和狭缝20c之间。此时,由于狭缝20c的间隙宽度W大于引导线30的外径,因此,引导线30不会与刚性较高的狭缝20c相接触。
另一方面,由于狭缝12e的刚性较低,因此,在使引导线30进入时,间隙宽度扩宽,能够将引导线30抽出到第1管腔12a的外部。
这样,操作人员能够使引导线30从处置器具1的长度方向上的设有狭缝12e的任意位置伸出到第1管腔12a的外部。
并且,从狭缝12e伸出到外部的引导线30在被操作人员向径向内侧推入时返回到第1管腔12a的内部。
因此,例如在处置器具1处于体外或者处于体内较浅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引导线30从处置器具1的顶端侧的狭缝12e伸出。在该情况下,由于位于患者附近的手术操作者能够在手边操作引导线30的插入,因此引导线30的操作性上升。
手术操作者在使处置器具1进一步向体内移动时,通过将引导线30依次推回到狭缝12e,从而使引导线30返回到第1管腔12a。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使用方法。
图30~图5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以下,利用使用处置器具1进行包含逆行性胆道造影、切开十二指肠乳头PV以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PV的一连串的处置、能够去除结石的例子说明处置器具1的使用方法。
首先,如图30所示,在进行了球囊14的空气排出等准备之后,将处置器具1和加压器120通过连接管123连结于管头部22。使由造影剂和生理食盐水的混合液构成的扩张液进入到加压器120。
接着,在连接器23安装用于注入造影剂的注射器126。用于注入造影剂的注射器126内被造影剂充满。注射器126和连接器23水密地连结,通过从注射器126挤出造影剂,从而造影剂能够经由第3管腔12c和第3管腔11c从插入部2的远位端喷出。
加压器120的缸体121的外周部保持于处置器具1的固定器具26,该缸体121与处置器具1的位置关系固定。
为了进一步增大固定器具26的固定力,也可以如图32所示利用伸缩性的带26A连结固定器具26的两端。
接着,准备用于将处置器具1的远位端引导到处置对象部位的引导线30。如图32所示,引导线30从操作部3的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向插入部2的基端部插入。
此时的引导线30的插入动作和插入时的第2护套12的作用如上所述。
引导线30穿过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向省略图示的第2护套12的第1管腔12a插入,被送入到第1护套11的第1管腔11a的远位端侧(顶端侧)的开口。
接着,如图33所示,将处置器具1的插入部2从远位侧插入到内窥镜130的处置器具通道131。
在处置器具1的插入部2的远位端自内窥镜130的处置器具通道131的远位端突出之后,利用内窥镜130的操作和处置器具1的操作将处置器具1的远位端向十二指肠乳头PV插入。
作为用于将处置器具1的远位端向十二指肠乳头PV插入的技术,有时利用引导线30。如图34所示,十二指肠乳头PV的内部的管有时会罕见地弯曲。在这样的十二指肠乳头PV中,在仅使处置器具1的插入部2的朝向与胆管的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有时处置器具1的插入部2的远位端会抵靠于从十二指肠乳头PV到胆管为止的管腔的弯曲了的弯曲部分X(参照图35),难以将插入部2插入到胆管。
在处置器具1的插入部2的远位端抵靠于从十二指肠乳头PV到胆管为止的管腔的弯曲了的弯曲部分的情况下,如图36、图37所示,利用具有比插入部2柔软的远位端部的引导线30首先将该引导线30从十二指肠乳头PV朝向胆管插入。
作为具体的操作,以使处置器具1的插入部2的远位端位于十二指肠乳头PV的入口的状态使引导线30自处置器具1的远位端稍稍突出(参照图37)。通过在该状态下使引导线30的近位端部轻柔缓慢地前后运动或者旋转,从而使引导线30的柔软的远位端的朝向沿着十二指肠乳头PV内的弯曲。其结果,引导线30能够越过十二指肠乳头PV的弯曲向胆管侧行进(参照图38)。由此,用于引导处置器具1的引导线30在处置器具1向十二指肠乳头PV内插入之前设置在十二指肠乳头PV内。之后,能够沿着引导线30将处置器具1的插入部2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PV的里面(参照图39)。
如图40所示,在插入部2的第2护套12形成具有比引导线30的外径稍小的宽度的狭缝12e。狭缝12e形成于作为引导线管腔的第1管腔12a(省略图示)。
由于第2护套12由树脂材料形成,因此能够弹性变形。通过使第2护套12弹性地变形,能够将引导线30也从第2护套12的狭缝12e抽出到外部。例如,能够使引导线30被抽出到第2护套12的外部的位置移动至内窥镜130的钳子塞173附近的引导线操作位置Q。
在该情况下,操作内窥镜130的使用者容易操作(推入或者拉回等)引导线30。
此外,在仅利用处置器具1开始手术,在中途欲从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b插入引导线30的情况下,由于狭缝12e小于引导线30的外径,因此引导线30也不会在狭缝12e的中途伸出到外部。因此,能够将引导线30插入至处置器具1的顶端。
在将处置器具1的插入部2插入到胆管内之后,如图41所示,从安装于操作部3的注射器126向胆管内填充造影剂。如图42所示,在胆管被造影并确认到结石Ca之后,如图43所示,使刀丝10的远位端部分向十二指肠乳头PV的切开位置移动。并且,如图44所示,将高频电源装置128的连接线129连接于操作部3的插塞25。
在将高频电源装置128与插塞25连接之后,操作图45所示的操作部3的滑动件21,如图46所示,将刀丝10的远位端部分稍稍拉成弓形使其与十二指肠乳头PV相接触,流入高频电流并切开十二指肠乳头PV。
在使用刀丝10切开了十二指肠乳头PV之后,如图47所示,使处置器具1的插入部2前进至球囊14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来到十二指肠乳头PV的入口为止。
接着,如图48、图49所示,在球囊14位于十二指肠乳头PV的内部的状态下,使加压器120的柱塞122前进并使球囊14扩张。
在利用球囊14使十二指肠乳头PV扩张之后,如图50所示,使加压器120的柱塞122后退,如图51所示,使球囊14在十二指肠乳头PV内收缩。
接着,从内窥镜130的处置器具通道131拔出处置器具1,如图52所示,在内窥镜130上安装取石用的取石篮140等,将该取石篮140从十二指肠乳头PV导入到胆管,回收结石Ca。
在此,说明处置器具1的抑制伸展操作线16的作用。
图5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球囊动作的示意图。在图53中,(a-1)是表示未使用的球囊缩小时的形态的示意的立体图。同样(a-2)是表示球囊扩张时的形态的示意的立体图。同样(a-3)是表示扩张之后的球囊缩小时的形态的示意的立体图。在图53中,(b-1)是(a-1)中的X1-X1剖视图,(b-2)是(a-2)中的X2-X2剖视图,(b-3)是(a-3)中的X3-X3剖视图。图54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时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图5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抑制伸展操作线的作用的剖视图。
像上述那样,抑制伸展操作线16在插入部2的内部分别与第1护套11和刀丝10的一部及第2护套12并行配置。因此,在插入部2被拉拽的情况下,在抑制伸展操作线16并行的范围内,利用抑制伸展操作线16的拉伸刚性抑制插入部2的伸展。
作为这样的插入部2发生拉拽的情况的例子,能够列举出在将球囊14缩小之后将插入部2拉入到内窥镜130的处置器具通道131的情况下的例子。
如图53中的(a-1)、(b-1)所示,由于球囊14内未被供给扩张用的流体,因此未使用的球囊14缩小。此时的球囊14沿着第1护套11的外周面折叠。折叠的球囊14位于比第1护套11稍稍大径的圆筒状的范围内。
参照图48、图49,像上述那样,如图53中的(a-2)、(b-2)所示,在利用加压器120向球囊14的内部导入扩张液时,球囊14扩张。
参照图50,像上述那样,在利用加压器120从球囊14的内部排出扩张液时,球囊14缩小。
如图53中的(a-3)、(b-3)所示,此时的球囊14以被向径向上的一个方向压扁的方式缩小。因此,缩小的球囊14例如变为包含与第1护套11的外周面密合的中心部14A和球囊14彼此密合并向第1护套11的径向外侧突出的一对突片部14B在内的扁平的形状。
如图54示意地所示,例如在将插入部2如所示那样从十二指肠乳头PV的内部的管拔出时,缩小时的突片部14B易于卡挂于内窥镜130的处置器具通道131的顶端开口部131a。
由于突片部14B柔软,因此,在以一定程度的力拔出时该突片部14B变形并进入到处置器具通道131内。但是,直到突片部14B进入到处置器具通道131内为止,对插入部2整体作用拉拽力。
例如,如图55的(a)所示,在自处置器具1去除了抑制伸展操作线16的处置器具301中,将插入部2的从球囊14的基端部到操作部3的长度设为第2护套12的长度L1。此时,球囊14缩小,突片部14B卡定于顶端开口部131a。
在自该状态向远位侧(基端侧)拉拽操作部3时,如图55的(b)所示,利用树脂制的第2护套12延伸,插入部2的长度伸展到L1+ΔL。但是,由于贯穿于第2护套12的内部的刀丝10不能像第2护套12那样伸展,因此该刀丝10向基端侧移动大致ΔL的量。其结果,自第1护套11向外部突出的刀丝10被拉入第1护套11的内部,处置部4的第1护套11弯曲。
如图54所示,在球囊14卡定于顶端开口部131a的状态下,由于自第1护套11暴露的刀丝10位于十二指肠乳头PV的内部的管的开口部附近,因此也存在因处置部4的变形或者刀丝10的移动引起体内的组织损伤的可能性。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在插入部2的内部具有抑制伸展操作线16。因此,如图55的(c)所示,在球囊14卡定于顶端开口部131a的状态下,即使插入部2被向基端侧拉拽,抑制伸展操作线16也克服拉拽力,因此插入部2基本上不发生伸展,插入部2的长度保持L1。
其结果,由于刀丝10也不会被拉向基端侧,因此,处置部4的形状和刀丝10自第1护套11暴露的暴露量即使在受到拉拽力的情况下也不变。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因处置部4的变形或者刀丝10的移动引起损伤体内的组织。
[第2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图5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第2护套的第2端部的结构的示意的立体图。图57是图56中的V视角的俯视图。图58是图57中的Y-Y剖视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41具备第2护套42(多管腔护套)而替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第2护套12。
以下,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56~图58所示,第2护套42具备第2管腔42b和第3管腔42c而替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2护套12的第2管腔12b和第3管腔12c。
在图58中,第2管腔42b和第3管腔42c配置成与第2管腔12b和第3管腔12c同样的位置关系。但是,第2管腔42b和第3管腔42c的配置位置也可以在第1管腔12a和第4管腔12d的相对方向更靠近第1管腔12a。在该情况下,在第2护套42中,能够扩宽第4管腔12d的侧方的区域。也可以在第4管腔12d的侧方的区域设置例如第5管腔、第6管腔等。
并且,第2护套42具备暴露面sg、sh、sf、轴向切入面42f、第1侧部切入面42g以及第2侧部切入面42h而替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2护套12的暴露面Sg、Sh、Sf、轴向切入面12f、第1侧部切入面12g以及第2侧部切入面12h。
暴露面sg、sh除了分别由后述的第1侧部切入面42g、第2侧部切入面42h形成这一点之外,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暴露面Sg、Sh同样的平面。
由于暴露面sf由后述的轴向切入面42f形成,因此,该暴露面sf除了横截第2管腔42b、第3管腔42c而形成这一点之外,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暴露面Sf同样的平面。
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所公开的轴向切入面12f形成在与第1管腔12a交叉、且不与第2管腔12b和第3管腔12c交叉的位置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轴向切入面42f在与第1管腔12a、第3管腔42c以及第4管腔12d中的任一者均交叉这一点上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轴向切入面42f在被进行切入时形成为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但是,像后述那样,在所有的切入结束时与暴露面sf相对的轴向切入面12f被去除。
如图57所示,第1侧部切入面42g和第2侧部切入面42h在从经过狭缝12e的中心的径向观察时相对于第2护套42在点P交叉为X字状的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但是,在第1侧部切入面42g和第2侧部切入面42h中,靠近端面12k的部位以横截轴向切入面42f的方式交叉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如图58中虚线所示,第1侧部切入面42g和第2侧部切入面42h的切入方向上的顶端部沿着相对于轴向切入面42f交叉的倾斜方向延伸。
第1侧部切入面42g(第2侧部切入面42h)在被进行切入时形成为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但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和第2侧部切入面12h同样,在所有的切入结束时与后述的暴露面sg(sh)相对的第1侧部切入面42g(第2侧部切入面42h)被去除。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呈彼此相对的两个面的第1侧部切入面42g(第2侧部切入面42h)形成在比点P靠第2护套42的顶端侧的位置。
呈彼此相对的两个面的轴向切入面42f形成在从与形成暴露面sg的第1侧部切入面42g和形成暴露面sh的第2侧部切入面42h交叉的位置到轴向切入面12f的切入方向上的顶端部的区域。
这样,通过使轴向切入面42f的顶端部位于比其与暴露面sg的交叉位置靠顶端侧的位置,从而形成在外边缘具有暴露面sg和轴向切入面42f的三角形状的片状部42j。同样,通过使轴向切入面42f的顶端部位于比其与暴露面sh的交叉位置靠顶端侧的位置,从而形成在外边缘具有暴露面sh和轴向切入面42f的三角形状的片状部42i。
利用这样的结构,如图57所示,第2护套42的第1端部E1被切削第2护套42的侧部并形成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开口部OP。在开口部OP,第1管腔12a的内周面朝向外部暴露。
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OP在从径向观察时利用由暴露面sg、sh和一对由两条构成的暴露面sf围成大致U字状。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2护套42的第1端部E1虽然没有特别的图示,但是以与第2护套12同样的位置关系向顶端筒状部20a插入,同样固定于顶端筒状部20a。
即,第2护套42的第1端部E1在从径向观察时以狭缝12e位于狭缝20c的中心的方式向顶端筒状部20a插入。第1端部E1的轴向的位置是第1侧部切入面42g和第2侧部切入面42h处于比主开口顶端面20k靠顶端侧且是第2护套42的端面12k处于比倾斜部20e靠基端侧的位置。
但是,在第2护套42中,由于轴向切入面42f在第2管腔42b和第3管腔42c切入,因此在第1端部E1,第2管腔42b和第3管腔42c在径向上开口。
因此,为了使第2管腔42b和第3管腔42c内的贯穿物不暴露,向第2管腔42b和第3管腔42c中插入图58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管43。
接着,以第2护套42的制造方法为中心说明处置器具41的制造方法。
图5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图6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剖视的工序说明图。图6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图6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剖视的工序说明图。图6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立体的工序说明图。图6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工序的剖视的工序说明图。
如图59所示,为了制造第2护套42,首先,制造形成有第1管腔12a、第2管腔42b、第3管腔42c以及第4管腔12d的多管腔管52。
接着,对第2护套42中成为第1端部E1的多管腔管52的端部进行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42g、第2侧部切入面42h以及轴向切入面42f的加工。
首先,如图59所示,以第1管腔12a处于上侧、第4管腔12d处于下侧的方式水平配置多管腔管52,并将芯轴102插入第1管腔12a。并且,分别将芯轴103插入第2管腔42b和第3管腔42c。
芯轴102利用自重抵接于第1管腔12a的最下部的内周面。芯轴103利用自重抵接于第2管腔42b和第3管腔42c的最下部的内周面。
芯轴102和各芯轴103插入至比使第1侧部切入面42g和第2侧部切入面42h交叉的位置更靠里侧的位置。
芯轴102和各芯轴103是用于限制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42g和第2侧部切入面42h的切割器100的切入量的构件。
并且,各芯轴103也是在形成轴向切入面42f时引导切割器100的移动的构件。
首先,为了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42g,在从与第1管腔12a和第3管腔42c相对的外周侧朝向多管腔管52的切入方向上,利用切割器100进行切入。
此时,切割器100的姿势如图60所示,是刀尖100a能够从与第1管腔12a和第3管腔42c相对的外周侧同时与贯穿的芯轴102、103相抵接的倾斜方向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在进行这样切入动作时,如图60所示,切割器100切断多管腔管52,在切断部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42g。但是,在切割器100的刀尖100a抵接于芯轴102、103时,无法再进一步切入。因此,第1侧部切入面42g在刀尖100a的位置停止。
此时,通过适当地设定芯轴102、103的外径,从而能够调整刀尖100a相对于第1管腔12a和第3管腔42c切入的量。
在刀尖100a抵接于芯轴102、103之后,拔出切割器100。
接着,如图61、图62所示,使切割器100绕铅垂轴线旋转,并以与第1侧部切入面42g交叉为X字状的姿势切入多管腔管52。
如图62所示,切割器100切入至刀尖100a与芯轴102和贯穿于第2管腔42b的芯轴103相抵接为止。在刀尖100a抵接于芯轴102、103之后,拔出切割器100。
其结果,形成第2侧部切入面42h。
这样,在多管腔管52的侧面形成在从径向观察时,在点P交叉为X字状的第1侧部切入面42g和第2侧部切入面42h。
接着,形成轴向切入面42f。
首先,从第1管腔12a拔出芯轴102。接着,将切割器100配置于自多管腔管52伸出来的各芯轴103的上部。接着,如图63、图64所示,将从端面12k沿着多管腔管5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作为切入方向,切入切割器100。
此时,切割器100的刀尖100a保持与多管腔管32的中心轴线O32正交的姿势。
并且,切割器100从上方抵接于各芯轴103,将各芯轴103作为引导件水平移动。利用这样的切割器100的切入动作,从端面12k沿着与多管腔管52的中心轴线O52(参照图64)平行的水平面形成有轴向切入面42f。
利用这样的切入动作,多管腔管52的端部以轴向切入面42f为交界被分割成两个。
在刀尖100a与第1侧部切入面42g和第2侧部切入面42h的最接近端面12k的部分交叉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切除部32B同样的省略图示的切除部分离。其结果,如图63所示,形成有管主体部52A。
在切割器100的刀尖100a在从径向观察时移动到比点P稍靠顶端侧的位置之后停止切入动作。
利用这样的切入动作,在从径向观察时,在第1侧部切入面42g和第2侧部切入面42h与轴向切入面42f重叠的范围内形成片状部42i、42j(参照图57)。
接着,去除切割器100和各芯轴103。
这样,通过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42g、第2侧部切入面42h以及轴向切入面42f,从而形成侧部被切削的管主体部52A。
接着,从管主体部52A的点P沿着中心轴线O52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方式加工狭缝12e。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管主体部32A的全长范围内形成狭缝12e时,形成图56所示的第2护套42。
除了向第1端部E1的第2管腔42b和第3管腔42c插入管43之外,对这样的第2护套42进行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2护套12同样的组装工序,能够制造处置器具41。
由于处置器具41具备第1侧部切入面42g、第2侧部切入面42h以及轴向切入面42f而替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侧部切入面12g、第2侧部切入面12h以及轴向切入面12f,因此具有与处置器具1同样的作用。
因而,采用处置器具41,在插入引导线30时,即便引导线30自引导线管腔偏离,引导线30也沿着交叉为X字状的第1侧部切入面42g和第2侧部切入面42h移动。因此,采用处置器具41,在具有多管腔护套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将引导线贯穿于引导线管腔。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以轴向切入面在第2护套的轴向上延伸到比点P靠顶端侧的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轴向切入面只要与端面12k侧的第1侧部切入面、第2侧部切入面交叉,也可以在比点P靠基端侧的位置停止。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以在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第2侧部切入面以及轴向切入面之后形成狭缝12e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狭缝12e也可以比第1侧部切入面、第2侧部切入面以及轴向切入面中的任一者率先形成。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利用在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和第2侧部切入面之后形成轴向切入面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形成轴向切入面之后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和第2侧部切入面。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以在形成轴向切入面的情况下从多管腔护套的第1端部的轴向的端面(端面12k)切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轴向切入面只要在多管腔护套中处于端面12k侧,也可以在比端面12k靠顶端侧的位置形成。在该情况下,形成轴向切入面的切割器不必向端面12k切入。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上述说明的所有构成要素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或者删除而进行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与引导线一同使用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附图标记说明
1、41、处置器具(内窥镜用处置器具);2、插入部;2A、顶端侧插入部;2B、基端侧插入部;3、操作部;4、处置部;5、球囊部;10、刀丝;11、第1护套;12、42、第2护套(多管腔护套);12a、第1管腔;12b、42b、第2管腔;12c、42c、第3管腔;12d、第4管腔;12e、狭缝(第1狭缝);12f、42f、轴向切入面;12g、42g、第1侧部切入面;12h、42h、第2侧部切入面;12i、42i、片状部(第2片状部);12j、42j、片状部(第1片状部);13、连接管;14、球囊;14B、突片部;15、球囊管;16、抑制伸展操作线;17、固定管;19、固定构件;20、操作部主体(护套保持部);20a、顶端筒状部(筒状部);20b、引导线插入用开口;20c、狭缝(第2狭缝);20d、主开口;20j、引导部;30、引导线;32、52、多管腔管;32A、52A、管主体部;32B、切除部;100、切割器;101、102、103、芯轴;120、加压器;121、缸体;122、柱塞;123、连接管;126、注射器;128、高频电源装置;130、内窥镜;131、处置器具通道;131a、顶端开口部;173、钳子塞;E1、第1端部;E2、第2端部;O12、O20a、O32、O52、中心轴线;OP、开口部;P、交点;PV、十二指肠乳头;Q、引导线操作位置;S1、送液空间;Sf、sf、Sh、sh、Sg、sg、暴露面。

Claims (4)

1.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
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包括:
多管腔护套,其形成有多个管腔和第1狭缝,上述多个管腔包含供引导线贯穿的引导线管腔,上述第1狭缝沿着所述引导线管腔的轴向延伸,上述第1狭缝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线管腔抽出插入所述引导线;以及
护套保持部,其包含用于保持所述多管腔护套的第1端部的筒状部,该护套保持部形成有引导线插入用开口,该引导线插入用开口在所述筒状部的侧面从顶端侧按顺序具有在从径向观察时与所述第1狭缝重叠且间隙比所述第1狭缝宽的第2狭缝和在从径向观察时开口宽度比所述第2狭缝宽的主开口,
所述多管腔护套的所述第1端部具有:
第1侧部切入面和第2侧部切入面,其在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径向观察时,以所述第1狭缝为中心交叉为X字状,该第1侧部切入面和该第2侧部切入面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外周面切入至所述引导线管腔的内部而形成;
轴向切入面,其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第1端部的轴向的端面侧至同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的一部分交叉的位置与所述引导线管腔的中心轴线平行地切入而形成;
开口部,其被在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以及所述轴向切入面中位于靠近所述第1端部的轴向端面的位置的部位包围,该开口部同形成在与所述主开口重叠的位置的所述引导线管腔相连通;
第1片状部,其在外边缘具有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和所述轴向切入面;以及
第2片状部,其在外边缘具有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和所述轴向切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和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相对于所述轴向切入面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和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在从径向观察时配置在与所述筒状部的比所述引导线插入用开口靠顶端侧的部分重叠的位置。
4.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包括:
多管腔护套,其形成有多个管腔和第1狭缝,上述多个管腔包含供引导线贯穿的引导线管腔,上述第1狭缝沿着所述引导线管腔的轴向延伸,上述第1狭缝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线管腔抽出插入所述引导线;以及
护套保持部,其包含用于保持所述多管腔护套的第1端部的筒状部,
其中,
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在所述多管腔护套的所述第1端部,在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径向观察时,以呈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轴向交叉的X字状且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外周面切入至所述引导线管腔的内部的方式,形成第1侧部切入面和第2侧部切入面;
从所述多管腔护套的第1端部的轴向的端面侧至同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的一部分交叉的位置与所述引导线管腔的中心轴线平行地切入而形成轴向切入面;
通过形成所述轴向切入面,从而形成与所述引导线管腔相连通的开口部、在外边缘具有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和所述轴向切入面的第1片状部、以及在外边缘具有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和所述轴向切入面的第2片状部;以及
形成从所述开口部经过所述第1侧部切入面和所述第2侧部切入面的交叉部沿着所述引导线管腔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引导线管腔相连通的第1狭缝。
CN201680021321.7A 2015-04-15 2016-02-18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4276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3528A JP6329101B2 (ja) 2015-04-15 2015-04-15 内視鏡用処置具および内視鏡用処置具の製造方法
JP2015-083528 2015-04-15
PCT/JP2016/054693 WO2016167020A1 (ja) 2015-04-15 2016-02-18 内視鏡用処置具および内視鏡用処置具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7667A true CN107427667A (zh) 2017-12-01
CN107427667B CN107427667B (zh) 2020-03-10

Family

ID=57126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1321.7A Active CN107427667B (zh) 2015-04-15 2016-02-18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8807B2 (zh)
EP (1) EP3284502A4 (zh)
JP (1) JP6329101B2 (zh)
CN (1) CN107427667B (zh)
WO (1) WO201616702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4709A (zh) * 2018-11-27 2021-07-23 纽韦弗医疗设备公司 用于能量递送的内窥镜系统
CN114051422A (zh) * 2019-05-17 2022-02-15 帕夫梅德有限公司 导管装置系统和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8167968A1 (ja) * 2017-03-17 2020-01-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血管用光学装置および血管用光学システム
EP3656276A4 (en) 2017-07-18 2020-07-01 Fujifilm Corporation ENDOSCOPE
US10898681B2 (en) * 2017-07-19 2021-01-26 Hoya Corporation Endoscopic cannula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US11166745B2 (en) * 2017-09-12 2021-11-09 Jessica Jameson Multi-port epidural needle
JP7108396B2 (ja) * 2017-11-28 2022-07-28 株式会社カネカ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マニホールド
GB2570329B (en) * 2018-01-22 2022-11-30 Gyrus Medical Ltd Surgical devices
JP7001827B2 (ja) * 2018-07-20 2022-01-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保持具
US11253287B2 (en) * 2018-10-04 2022-02-22 Neuravi Limited Retrograde blood flow occlusion flushing device
JP7271233B2 (ja) * 2019-03-07 2023-05-11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マルチルーメンチューブの加工箇所の位置決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加工マルチルーメン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JP7472304B2 (ja) 2020-10-06 2024-04-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EP4162890A1 (de) * 2021-10-08 2023-04-12 Erbe Elektromedizin GmbH Instrumentenanschlus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6093B1 (en) * 1996-09-13 2002-02-12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Single operator exchange biliary catheter with common distal lumen
EP1096966B1 (en) * 1999-05-14 2007-08-15 Boston Scientific Limited Guide wire insertion and re-insertion tool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70191810A1 (en) * 2006-02-15 2007-08-16 Wilson-Cook Medical Inc. Catheter aperture with attachable structure
CN101918068A (zh) * 2008-01-14 2010-12-15 波士顿科技西姆德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
US20140018800A1 (en) * 2007-06-11 2014-01-1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and treatment method
CN104271203A (zh) * 2012-03-05 2015-01-07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大且软的聚合物芯的高尔夫球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33473B1 (en) * 1991-04-05 2004-05-11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Adjustably stiffenable convertible catheter assembly
US6007522A (en) * 1996-09-13 1999-12-28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Single operator exchange biliary catheter
US7815601B2 (en) * 2007-02-05 2010-10-19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Rapid exchange enteral stent delivery system
US8057430B2 (en) 2009-02-20 2011-11-1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Catheter with skived tubular member
US8850676B2 (en) * 2011-02-23 2014-10-07 Medtronic Vascular, Inc. Guidewire loading tool for a cathet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6093B1 (en) * 1996-09-13 2002-02-12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Single operator exchange biliary catheter with common distal lumen
EP1096966B1 (en) * 1999-05-14 2007-08-15 Boston Scientific Limited Guide wire insertion and re-insertion tool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70191810A1 (en) * 2006-02-15 2007-08-16 Wilson-Cook Medical Inc. Catheter aperture with attachable structure
US20140018800A1 (en) * 2007-06-11 2014-01-1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and treatment method
CN101918068A (zh) * 2008-01-14 2010-12-15 波士顿科技西姆德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
CN104271203A (zh) * 2012-03-05 2015-01-07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大且软的聚合物芯的高尔夫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4709A (zh) * 2018-11-27 2021-07-23 纽韦弗医疗设备公司 用于能量递送的内窥镜系统
CN113164709B (zh) * 2018-11-27 2024-04-30 纽韦弗医疗设备公司 用于能量递送的内窥镜系统
CN114051422A (zh) * 2019-05-17 2022-02-15 帕夫梅德有限公司 导管装置系统和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84502A1 (en) 2018-02-21
US20180042462A1 (en) 2018-02-15
JP6329101B2 (ja) 2018-05-23
WO2016167020A1 (ja) 2016-10-20
CN107427667B (zh) 2020-03-10
US10448807B2 (en) 2019-10-22
JP2016202231A (ja) 2016-12-08
EP3284502A4 (en) 2018-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7667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
DE69931517T2 (de) Gewebeeinkapselungsvorrichtung
US11241227B2 (en) Lead puncture needle
JP6009737B2 (ja) 誘導シースおよび誘導シースシステム
CN103764051B (zh) 一种心包穿刺针组件
JP2021118848A (ja) レンズ状組織除去の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US20170312125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utting lenticular tissue
US8517934B2 (en) Customizable, self holding, space retracting arthroscopic/endoscopic cannula system
US11229429B2 (en) Repair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anchors
US20040172052A1 (en) Extraluminal balloon dissection
CN105324089B (zh) 阴道壁切开器具
JP7090094B2 (ja) 眼内でレンズを切断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05979897A (zh)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及切开系统
CN206491831U (zh) 支架推送系统以及对应的血流导向装置
CN107106178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CN110087526A (zh) 用于体腔内部微创治疗的系统
CN105939678B (zh) 组织把持器具
CN108324337A (zh) 用于大组织样本移除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9414257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JP7079732B2 (ja) デバイスおよび水晶体組織を切断する方法
CN105283153B (zh) 具有受控柔性的输送导管
CN210811768U (zh) 一种心血管植入物的回收装置
CN207886223U (zh) 自膨胀无张力锁孔手术通道装置
WO2016024235A1 (en) Multi-stage imaging aid (mia)
WO2021046086A1 (en) Sutur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