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4887B - 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4887B
CN107424887B CN201710551522.4A CN201710551522A CN107424887B CN 107424887 B CN107424887 B CN 107424887B CN 201710551522 A CN201710551522 A CN 201710551522A CN 107424887 B CN107424887 B CN 1074248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photo
low
electron emission
thermionic e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515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4887A (zh
Inventor
戴庆
李驰
白冰
李振军
陈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Nanoenergy and Nanosystems
Priority to CN2017105515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48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4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4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4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4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13Solid thermionic 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13Solid thermionic cathodes
    • H01J1/14Solid thermionic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J1/148Solid thermionic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with compounds having metallic conductive properties, e.g. lanthanum boride, as an emiss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0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 H01J9/04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of thermionic cath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mon Detailed Techniques For Electron Tubes Or Discharge Tubes (AREA)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电子发射效率的基于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和光热材料相结合的复合纳米材料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包括阴极电极,在阴极电极上制备的光电转换材料层,和覆盖在光热转换材料表面的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将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和光热转换材料相结合,既利用了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优良的热电子发射性能,又利用了碳纳米管、贵金属纳米颗粒等材料优良的光热转换效率,两种材料通过间接加热的方式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克服了现有光致热电子源的所需入射光功率高、亮度低等技术缺点。

Description

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致热发射阴极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类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阴极,适用于各种真空电子器件或真空太阳能器件中的阴极电子源。
背景技术
真空电子发射有多种形式,比如热电子发射,场致电子发射,光致电子发射等。在光致电子发射中,存在一种光热电子发射机制,主要利用材料吸收光能产生高温,进而实现热电子发射。与传统热电子源相比,这种电子发射机制具有发射电流密度大、发射面积可控、相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势;与目前研究较多的场致电子发射相比,具有驱动电压低,真空度要求低、稳定性高等优势。因此,光热电子发射源在高速X 射线源,光传感器,超快电子显微镜,离子推进器,太阳能电池等各种真空电子器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良好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性能要求发射材料要同时具有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和较低的功函数。其中,一些纳米材料,例如,碳纳米管和贵金属纳米颗粒均具有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目前已成为众多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然而,这些材料的功函数相对较高,例如,碳纳米管的功函数约 4.8eV,金的功函数约5.3eV,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材料的光热电子发射性能。相比之下,一些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例如六硼化镧(LaB6,功函数约2.5eV左右)等,具有良好的热电子发射能力,但其光热效应相对较弱,难以实现有效的光热电子发射。
场发射电子源是通过施加静电场(一般通过施加电压的方式实现) 来充分压缩材料表面真空势垒,当真空势垒窄到一定程度时,电子就可以实现隧穿发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是通过光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高温(通过光照的方式实现))提升材料内部电子的能量,导致电子直接越过真空势垒,实现电子发射。在先技术中,在金属维纳尖锥结构和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纤维结构表面覆盖沉积一层低功函数氧化物形成新型场发射阴极发射源(专利号CN105742139A),其主要利用碳纳米管的尖端电场增强效应。而本发明中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主要利用碳纳米管良好的光热效应。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较高的光转换效率和较低的功函数的基于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和光热材料相结合的复合纳米材料光致热电子发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电子发射效率的基于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和光热材料相结合的复合纳米材料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这类电子源可以用于高速X射线源、微波管、电子显微镜、太阳能电池等各种真空电子器件。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该器件包括:阴极电极,在阴极电极上制备的若干光热转换材料层,和覆盖在光热转换材料层表面的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
所述阴极电极,用于作为衬底,支撑光热转换材料层,采用耐高温导电材料,一般为金属材料。
优选地,所述阴极电极为钼电极。
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用于作为光-热转换的载体,所述光热转换材料采用碳纳米管或者贵金属纳米材料;其中,所述贵金属纳米材料为具有纳米尺度的贵金属,包括金、银、铂等材料,具有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
优选地,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为碳纳米管阵列,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为圆柱形阵列,其高度为100微米,圆柱直径为10微米,相邻碳纳米管之间的距离为10微米。
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用于吸收光热材料产生的热量,并实现热电子发射。
优选地,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的厚度为2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电子发射源的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热气相化学沉积法在阴极电极上制备光热转换材料层;
步骤二: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在制备好的光热转换材料层表面沉积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
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采用具有优化的光吸收效率的阵列,相邻发射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0微米。
优选地,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选用碳纳米管阵列,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为圆柱形阵列,其高度为100微米,圆柱直径为10微米,相邻碳纳米管之间的距离10微米。
优选地,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制备的厚度为20nm以下,其他厚度也可以。
所述制备好的基于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源的工作方式为:将入射光汇聚到光热转换材料层上,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将光能转换为热能,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吸收热能,实现热电子发射。其中,通过光与光转换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高温提升了材料内部电子的能量,导致电子直接越过真空势垒,实现电子发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及其制备方法,将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和光热材料相结合,能够同时利用纳米材料较高的光转换效率和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良好的热电子发射能力,两种材料通过间接加热的方式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克服了现有光致热电子源的所需入射光功率高、亮度低等技术缺点,从而实现光致热电子发射源良好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性能。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发明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发明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六硼化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发明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另外需要说明,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取其本领域内的常规含义,指的是利用光热效应产生的电子发射源。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电子发射源的器件,该器件包括:阴极电极101,在阴极电极 101上制备的若干光热转换材料层102,和覆盖在光热转换材料层102表面的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103。
所述阴极电极101,用于作为衬底,支撑光热转换材料层102,采用耐高温导电材料,一般为金属材料;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阴极电极101为钼电极。
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102,用于作为光-热转换的载体,所述光热转换材料102采用碳纳米管或者贵金属纳米材料;其中,所述贵金属纳米材料为具有纳米尺度的贵金属,包括金、银、铂等材料,具有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102 为碳纳米管阵列,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为圆柱形阵列,其高度为100微米,圆柱直径为10微米,相邻碳纳米管之间的距离为10微米。
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103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用于吸收光热材料产生的热量,并实现热电子发射;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103的厚度为2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电子发射源的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热气相化学沉积法在阴极电极101上制备光热转换材料层102;
步骤二: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在制备好的光热转换材料层102表面沉积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103;
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102采用具有优化的光吸收效率的阵列,相邻发射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0微米;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102选用碳纳米管阵列,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为圆柱形阵列,其高度为100微米,圆柱直径为10微米,相邻碳纳米管之间的距离10微米。
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103制备的厚度为20nm以下,其他厚度也可以。
所述制备好的基于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源的工作方式为:将入射光 104汇聚到制备在阴极电极101上的光热转换材料层102上,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102将光能转换为热能,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103吸收热能,实现热电子发射。其中,通过光与光转换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高温提升了材料内部电子的能量,导致电子直接越过真空势垒,实现电子发射。
下面参见以下实施例具体说明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的制备方法。
一种六硼化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碳纳米管的制备
所述光热 转换材料层采用碳纳米管阵列,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采用热气相化学沉积法,具体步骤如下:
将制备好催化剂的钼基底放置在石英舟里;然后将反应室抽真空至10-3mbar或者更低压力除去杂质和水蒸气;然后将氨气引入反应室,气流流量保持在200SCCM,反应室内的气压保持在3.5mbar;与此同时,反应室开始升温,升温速率为4℃/s;当温度升至560℃时,立即通入乙炔气体,流量为200SCCM,保持气压在10mbar。通过控制生长的时间来控制碳纳米管的高度。
在这种生长条件下,5微米高的碳纳米管层大约需要1分钟的生长时间。其中,碳纳米管阵列为圆柱形阵列,其高度为100微米,圆柱直径为10微米,相邻碳纳米管之间的距离10微米。
步骤二:在碳纳米管层表面修饰一层六硼化镧薄膜
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103采用六硼化镧,本实施例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在制备好的碳纳米管层表面沉积LaB6薄膜,沉积参数为:真空度2×10-4Pa,基底温度250℃,蒸发时间20min。沉积结束后,将样品置于真空中,在400℃退火两个小时,以提高六硼化镧薄膜和碳纳米管层之间的电子传输性能。其中,所制备的六硼化镧薄膜的厚度为20nm。
上述六硼化镧的制备采用通用的工艺,其他材料也可采用这种方法。所述其他材料包括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锶等,只要是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都可以,只是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锶等等这些材料在空气中都不是很稳定,其在实际的制备、装配过程中,容易产生阴极“中毒”现象。目前已知最优的材料是六硼化镧,它不仅功函数比较低,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稳定性等。
下面以实施例六硼化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光致热电子发射源为基础说明该器件是如何提高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电子发射效率的。
图1所示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的六硼化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入射光104经过通过真空腔体106的入射窗106a,将入射光104聚焦到阴极电极101上的碳纳米管层上,碳纳米管层吸收入射光能量,产生1500℃左右的高温,以此激发其表面附着的六硼化镧薄膜的热电子105发射,其中,阳极电极107用于收集电子;其中,所述阴极电极101为钼电极。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该图重点解释这种光致电子发射源的工作方式,真空腔体106仅仅是示意图,可以是各种需要用到电子源的仪器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电子发射效率的基于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和光热材料相结合的复合纳米材料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和制备方法,所述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将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和光热转换材料相结合,既利用了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优良的热电子发射性能,又利用了碳纳米管、贵金属纳米颗粒等材料优良的光热转换效率;所述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的制备主要是将两种材料通过间接加热的方式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克服了现有光致热电子源的所需入射光功率高、亮度低等技术缺点。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发明的说明和实践,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包括:具有入射窗的真空腔,阳极电极,以及
阴极电极,在阴极电极上制备的光热转换材料层,和覆盖在光热转换材料层表面的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
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为碳纳米管阵列,所述碳纳米管阵列为圆柱形阵列,其高度为100微米,圆柱直径为10微米,相邻碳纳米管之间的距离为10微米;
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采用六硼化镧,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在制备好的碳纳米管层表面沉积LaB6薄膜,沉积参数为:真空度2×10-4Pa,基底温度250℃,蒸发时间20min,沉积结束后,将样品置于真空中,在400℃退火两个小时,以提高六硼化镧薄膜和碳纳米管层之间的电子传输性能;
入射光经过通过真空腔体的入射窗,将入射光聚焦到阴极电极上的碳纳米管层上,碳纳米管层吸收入射光能量,产生1500℃的高温,以此激发其表面附着的六硼化镧薄膜的热电子发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电极,用于作为衬底,支撑光热转换材料层,采用耐高温导电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采用碳纳米管或者贵金属纳米材料,用于作为光热转换的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的厚度≤20nm,用于吸收光热材料产生的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电极为钼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的器件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的工艺加工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采用热气相化学沉积法在阴极电极上制备光热转换材料层;
步骤二: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在制备好的光热转换材料层表面沉积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
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采用六硼化镧,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在制备好的碳纳米管层表面沉积LaB6薄膜,沉积参数为:真空度2×10-4Pa,基底温度250℃,蒸发时间20min,沉积结束后,将样品置于真空中,在400℃退火两个小时,以提高六硼化镧薄膜和碳纳米管层之间的电子传输性能;
其工作方式为:将入射光汇聚到光热转换材料层上,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层将光能转换为热能,所述低功函数热电子发射材料薄膜吸收热能,实现热电子发射。
CN201710551522.4A 2017-07-07 2017-07-07 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424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1522.4A CN107424887B (zh) 2017-07-07 2017-07-07 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1522.4A CN107424887B (zh) 2017-07-07 2017-07-07 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4887A CN107424887A (zh) 2017-12-01
CN107424887B true CN107424887B (zh) 2020-07-07

Family

ID=60427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51522.4A Active CN107424887B (zh) 2017-07-07 2017-07-07 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48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61850A1 (en) * 2018-04-27 2019-10-30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Electron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mitting electrons
CN112420466B (zh) * 2020-10-29 2021-11-19 清华大学 表面等离激元诱导的电子发射源
CN113223912B (zh) * 2021-03-26 2023-12-2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低功函数材料修饰的碳纳米材料功能化针尖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596A (zh) * 2006-04-07 2007-10-10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85739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真空系统的热电子面发射源
TWI361504B (en) * 2008-01-30 2012-04-01 Ind Tech Res Inst Hollow stylus-shaped structure,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phase-change memory devices,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evices,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devices, field emission display, multi-electrobeams direct writing lithography appara
CN104017581A (zh) * 2014-06-18 2014-09-03 东南大学 光热转换纳米材料及其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5502333A (zh) * 2015-11-30 2016-04-2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氮化硼包覆的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596A (zh) * 2006-04-07 2007-10-10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及其制造方法
TWI361504B (en) * 2008-01-30 2012-04-01 Ind Tech Res Inst Hollow stylus-shaped structure,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phase-change memory devices,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evices,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devices, field emission display, multi-electrobeams direct writing lithography appara
CN101685739A (zh) * 2008-09-26 2010-03-31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真空系统的热电子面发射源
CN104017581A (zh) * 2014-06-18 2014-09-03 东南大学 光热转换纳米材料及其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5502333A (zh) * 2015-11-30 2016-04-2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氮化硼包覆的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4887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4887B (zh) 基于低功函数复合纳米材料的光致热电子发射源及其制备方法
JP5762749B2 (ja) 冷電子増倍放出源を備える電離真空計
CN101425438B (zh) 一种场发射电子源的制备方法
US20030091825A1 (en) Carbon nanotube coated anode
Sarrazin et al. Carbon-nanotube field emission X-ray tube for space exploration XRD/XRF instrument
US6806629B2 (en) Amorphous diamond material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the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Hong et al. Fabrication of a compact glass-sealed x-ray tube with carbon nanotube cold cathode for high-resolution imaging
Li et al. Novel nanofabricated Mo field-emitter array for low-cost and large-area application
CN108987214B (zh) 一种提升碳纳米管阵列场发射性能的方法
Sun et al. Fabrication of carbon nanotube emitters on the graphite rod and their high field emission performance
Qi et al. Formation of extremely high current density LaB6 field emission arrays via e-beam deposition
CN108987215B (zh) 一种提升石墨烯片-碳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场发射性能的方法
JP2000268741A (ja) 炭素原子クラスターイオン生成装置及び炭素原子クラスターイオンの生成方法
CN110767515A (zh) 一种应用于场发射冷阴极的可调长径比碳纳米管阵列束及其制备方法
Kanth et al.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field emitter as an electron source for a microcolumn
CN111816538B (zh) 一种基于重离子辐照的透射电镜微栅以及制备方法
Ghosh et al. Direct fabrication of aligned metal composite carbon nanofibers on copper substrat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ir field emission property
CN110610838B (zh) 外加电场辅助GaN纳米线阵列光电阴极及制备方法
CN108987218B (zh) 一种提升石墨烯片-硅纳米线阵列复合材料场发射性能的方法
Pan et al. Effect of MgO coating on field emission of a stand-alone carbon nanotube
CN105742139A (zh) 一种复合型场发射阴极发射源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Effects of nanomaterials on Cs3Sb photocathode emission performance
TWI362677B (en) Method for making field emission electron source
TWI309428B (en) Emission source having carbon nanotube
CN113943932B (zh) 一种石墨烯场致发射源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