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2876A -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22876A CN107422876A CN201710585063.1A CN201710585063A CN107422876A CN 107422876 A CN107422876 A CN 107422876A CN 201710585063 A CN201710585063 A CN 201710585063A CN 107422876 A CN107422876 A CN 1074228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put signal
- receiving terminal
- analog
- digital converter
- close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059 dormanc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8734 Sambucus austral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44000180577 Sambucus austra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OGFXBIXJCWAUCH-UHFFFAOYSA-N meso-secoisolariciresinol Natural products C1=2C=C(O)C(OC)=CC=2CC(CO)C(CO)C1C1=CC=C(O)C(OC)=C1 OGFXBIXJCWAUC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958 sleep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2—Power saving in digitizer or table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4—Systems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f a targe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3—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486—Receivers
- G01S7/487—Extracting wanted echo signals, e.g. pulse detection
- G01S7/4876—Extracting wanted echo signals, e.g. pulse detection by removing unwanted sign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6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 H04W52/02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by controlling a display operation or backlight uni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以及,控制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在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在开启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灯箱环境下的闪屏问题,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不断向轻薄化方向发展,手机元器件的体积也需要越来越小。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搭载了接近传感器、环境光亮度传感器和红外(IR)发射发光二极管(LED)于一体的三合一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
目前,智能手机通过环境光亮度传感器(Ambient light sensor,ALS)监测环境光的强弱而自动调节液晶显示屏(LCD)背光的亮度,或者控制按键灯的点亮和关闭。接近传感器(Proximity sensor,PS)和红外发射LED,其中,红外发射LED作为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用于在通话时通过红外发射LED发射红外线,并通过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接收经人脸反射的红外线的强度值,根据该强度值来判断智能手机是否贴近脸部,贴近时可以关闭液晶显示屏背光,起到省电的作用。同时,对于电容触摸屏,还可以在贴近脸部时,关闭驱动信号输出,以防止误动作。
然而,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场景是复杂多变的。例如,在太阳光强度非常大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会被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采集到,从而使接收端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度值达到几万勒克斯,而其中由红外发射LED发射出来的红外线的占比非常小。由于接近传感器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且线性度随着低噪值(如环境光中的红外线)变大而趋于平缓。因此,在强光环境中,接近值反而会变小,此时,即使智能手机靠近脸部,仍无法控制屏幕熄灭。又如,在灯箱环境下,因日光灯中红外线干扰导致测得的接近值忽高忽低,从而使得移动终端无法根据人脸或人耳与屏幕的实际距离,准确控制屏幕的点亮或熄灭,可能发生闪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可以优化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案,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的功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以及,控制所述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
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驱动信号输出模块,用于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以及,控制所述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
输入信号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第一信号修正模块,用于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案,通过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该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以及,控制该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在该关闭模式对应的接近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该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在该开启模式对应的接近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该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在模数转换器中扣除环境光中的红外线成分,可以最大限度的在模拟端消除外界环境光中红外光的影响,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灯箱环境下的闪屏问题,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强光下接近传感器发射端与接收端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4是一种轻微环境光影响下接近传感器特性曲线与理想曲线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一种太阳强光影响下接近传感器特性曲线与理想曲线的关系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光下接近传感器发射端与接收端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强光下接近传感器发射端与接收端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一般而言,接近传感器的功能是在用户打电话且将手机靠近脸部时熄屏以达到省电及防误触的效果。例如,在用户接听或拨打电话且脸部贴近手机时,控制屏幕熄灭。若用户将手机拿开以远离脸部,此时接近传感器无遮挡,则控制屏幕点亮。
为了更好的理解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1提供了一种接近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接近传感器包括发射端131和接收端132,通过发射端131的红外LED灯发射红外线,并通过接收端132接收红外线。接近传感器130设置于显示屏120与壳体构成的空间内,且可以设置于受话器附近。当外界遮挡物110靠近时,发射端131发出的红外线经外界遮挡物110反射后部分射入接收端132。接收端132内部芯片处理器包括模数转换器(ADC),通过该模数转换器处理得到进入接收端132的红外线的强度值。在没有任何物体遮挡时,接收端132采集到的红外线的强度值最小,而在物体不断靠近的时候,接收端132采集到的红外线的强度值不断变大,直至满量程为止。其中,接近传感器的量程与接收端芯片内部的寄存器的位数相关。例如,对于8位寄存器,满量程是256;对于10位寄存器,满量程是1024,对于12位寄存器,满量程是4096等等。然后,将接收端采集的红外线的强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显示屏点亮或熄灭。例如,以具有10位寄存器的接近传感器为例,正常无物体遮挡时的接近值为50,当脸部全部贴近接近传感器时,红外线全部被反射到接收端,接近值接近满量程,约为1024。
在非强光模式下,一般会规定离遮挡物3~5cm的时候,开始熄屏;远离的时候也一样,也就是会设置接近阀值和远离阀值。亮屏状态下,接近值大于接近阀值(如400)时开始熄屏;在黑屏状态下,接近值小于远离阀值(如300)时开始亮屏。
为了更形象的表示接近传感器的工作过程,由图2提供一种接近传感器的工作示意图。如图2所示,发射端210即红外LED灯和接收端220均设置于印制电路板230(或柔性电路板)上,且两者之间互相隔离,即红外线不能直接由红外LED发射至接收端220。印制电路板230上设有第一驱动电路(未画出)。按照设定的控制周期通过该驱动电路输出如图3所示的控制红外LED处于休眠——开启(LED ON)——关闭(LED OFF)——休眠模式的控制脉冲。同时,印制电路板230上还设有第二驱动电路(未画出),按照与上述设定周期相同的控制周期通过该第二驱动电路控制接收端220按照休眠——采样——休眠的模式采集红外线,并将所采集的红外信号发射至模数转换器。
示例性的,如图2及3所示,由发射端210发出的红外线被遮挡物反射进入接收端220。接收端220在LED ON和LED OFF阶段进行采样。例如,在强光模式下,接收端220进行两次采样,第一次采样是不打开发射端210的LED灯便读取接收端220的红外强度值;第二次采样是打开发射端210的LED灯读取接收端220的红外强度值。将第一次采样读取的红外强度值输入接收端芯片的模数转换器得到第一强度值a。将第二次采样读取的红外强度值输入接收端芯片的模数转换器得到第二强度值b。那么,真实的红外信号强度值为b-a。将该真实到的红外信号强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可以判断移动终端处于接近状态或远离状态。
示例性的,在使用受话器通话时,红外发射LED灯发射的红外线经脸部反射进入接收端,移动终端通过读取该接收端的红外强度值采用上述方式计算接近值,根据接近值判断移动终端是否贴近脸部。在贴近时可以关闭液晶显示屏背光,起到省电的作用。同时,对于电容触摸屏来讲,停止向触摸屏输出驱动信号,可以防止误动作。此外,还可以采用多个接近传感器做简单的手势识别等应用。然而,由于接近传感器芯片的线性度(接近传感器特性曲线,即图4和图5中的实线)受技术限制而无法达到理想状态(理想曲线,即图4和图5中的虚线),从而使得用户在强光下使用智能手机时,接近值随低噪值的变大而变小。即图4和图5所示,在太阳强光影响下的接近值(即PS_ON-PS_OFF)小于轻微环境光影响下的接近值。并且,环境红外线强度越强,低噪声越大,接近值反而会越来越小。此时,即使移动终端贴近脸部,接近值仍然小于第一阈值,导致不能熄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的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来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于移动终端内。如图6a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10、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以及,控制所述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
其中,时序表示控制发射端LED灯处于开启、关闭及休眠状态的时间顺序,以及,控制接收端处于采集及休眠状态的时间顺序。例如,如图6b所示,发射端驱动信号可以按照预设时序控制发射LED灯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先后经历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又如,发射端驱动信号还可以按照预设时序控制发射LED灯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先后经历关闭模式、开启模式及休眠模式。接收端驱动信号可以按照预设时序控制接收端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先后经历休眠模式及采样模式。
占空比表示控制发射端LED灯处于开启、关闭及休眠模式的时间长短,以及,控制接收端处于采集及休眠模式的时间长短。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绝大部分时间发射端LED灯及接收端均处于休眠模式,工作时间的占比大约是1/10。例如,发射端LED灯处于关闭、开启及休眠模式的时间分配约为1-1-8(即LED灯关闭时间约占当前周期的1/10,LED灯开启时间约占当前周期的1/10,休眠时间约占当前周期的8/10)。相应的,接收端处于采样模式及休眠模式的时间分配约为2-8(即接收端处于采样模式的时间约占当前周期的2/10,休眠时间约占当前周期的8/10)。
移动终端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LED灯和接收端。发射端LED灯在该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接收端在该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
步骤620、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其中,第一输入信号为接收端在发射端LED灯关闭阶段获取的环境红外线。在该发射端LED灯处于关闭模式对应的该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该接收端获取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一输入信号,并输出该第一输入信号至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可以认为模数转换器具有多个预设的工作单元,该工作单元用于存储第一输入信号。可以理解的是,该工作单元的具体实现硬件可以是具有能量存储功能的电子元件,例如可以是电容。由于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可以通过光电二极管接收红外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该电信号记为第一输入信号。该第一输入信号被输入至模数转换器,控制该模数转换器将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存储在预设的工作单元,即通过作为预设的工作单元的电容对第一输入信号进行存储。
在由发射端LED灯的关闭模式向开启模式切换时,记录该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作为基准值。例如,假设模数转换器具有1000个预设的工作单元,在发射端LED灯处于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将接收端获取的第一输入信号输入模数转换器的工作单元。并且,该第一输入信号在占满整个工作单元后会自动存入下一个工作单元。在由发射端LED灯的关闭模式向开启模式切换时,记录被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据。假如被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工作单元的数量是300个,则相应的确定基准值是300。随后,可以清除已被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以在发射端LED灯开启状态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接收端可以从首个工作单元起将所获取的第二输入信号存入预设的工作单元。从而,避免无用的数据占用存储空间,导致存储资源浪费。可选的,也可以暂不清除已被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以待一个控制周期结束时,统一清除被第一输入信号及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列举的确定基准值的方式仅为一个具体示例,并不用作限定基准值的确定方式。
步骤630、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其中,第二输入信号为接收端在发射端LED灯开启阶段获取的发射端发射的经遮挡物反射的红外线及环境红外线。在该发射端LED灯处于开启模式对应的该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该接收端获取发射端发射的经遮挡物反射的红外线及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二输入信号,并输出该第二输入信号至所述模数转换器。可以控制该模数转换器由首个工作单元起,向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该第二输入信号。还可以是控制该模数转换器由设定编号的工作单元起,向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该第二输入信号。在该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与基准值相等时,清除已被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由于接收端获取第二输入信号的过程是持续的,若发射端LED灯仍然处于开启模式,则接收端继续获取第二输入信号,将新获取的第二输入信号(即图6b中的遮挡物反射的红外线中夹杂的新环境光中红外成分)发送至模数转换器。该模数转换器由首个工作单元起将新获取的第二输入信号存入设定的工作单元内。在发射端LED灯由开启模式到其它模式切换时,模数转换器对工作单元内的第二输入信号进行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处理,输出清除处理后的新获取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
在亮屏时,将第一强度值与设定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一阈值为预先设定的屏幕控制针对强光下的接近门限值。若该第一强度值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则判定处于接近状态。
在熄屏时,将第一强度值与设定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二阈值为预先设定的屏幕控制针对强光下的远离门限值。若该第一强度小于设定的第二阈值,则判断处于远离状态。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该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以及,控制该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在该关闭模式对应的接近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该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在该开启模式对应的接近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该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通过在模数转换器中扣除环境光中的红外线成分,可以消除外界环境光中红外光的影响,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灯箱环境下的闪屏问题,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功能。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a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10、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第一关闭模式、开启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以及,控制所述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
如图7b所示,发射端驱动信号可以按照预设时序控制发射LED灯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先后经历休眠模式、第一关闭模式、开启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又如,发射端驱动信号还可以按照预设时序控制发射LED灯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先后经历第一关闭模式、开启模式、第二关闭模式及休眠模式。接收端驱动信号可以按照预设时序控制接收端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先后经历休眠模式及采样模式,并且一个控制周期内,接收端处于采样模式的时间与发射端处于第一关闭模式、开启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的时间相对应。
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绝大部分时间发射端LED灯及接收端均处于休眠模式,工作时间的占比大约是1/10。例如,发射端LED灯处于第一关闭、开启及第二关闭及休眠模式的时间分配约为1-1-1-7。相应的,接收端处于采样模式及休眠模式的时间分配约为3-7。
移动终端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LED灯和接收端。发射端LED灯在该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第一关闭模式、开启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接收端在该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
步骤720、在所述第一关闭模式对应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其中,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第一关闭模式的时序位于开启模式之前,即在发射端LED灯处于第一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接收端获取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一输入信号,并输出该第一输入信号至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将该第一输入信号存储在预设的工作单元。在由发射端LED灯的第一关闭模式向开启模式切换时,记录该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作为基准值。
随后,可以清除已被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以在发射端LED灯开启状态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接收端可以从首个工作单元起将所获取的第二输入信号存入预设的工作单元。示例性的,在预设的工作单元为电容时,清除已被占用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的方式可以是将电容接地,以将电容内存储的电信号导入大地,从而实现清除数据的目的。
步骤730、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
在该发射端LED灯处于开启模式对应的该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该接收端获取发射端发射的经遮挡物反射的红外线及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二输入信号,并输出该第二输入信号至所述模数转换器。在该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与基准值相等时,清除已被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由于接收端获取第二输入信号的过程是持续的,若发射端LED灯仍然处于开启模式,则对应的接收端继续获取第二输入信号,将新获取的第二输入信号(即图7b中的包含新环境光中红外成分及经外界障碍物反射能量的能量柱)发送至模数转换器,经模数转换后,输出第一强度值。
随后,可以清除已被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以在发射端LED灯位于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接收端可以从首个工作单元起将所获取的第三输入信号存入预设的工作单元。
步骤740、在所述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三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三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二强度值。
其中,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第二关闭模式的时序位于开启模式之后,即在发射端LED灯处于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接收端获取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三输入信号,并输出该第三输入信号至模数转换器。控制该模数转换器向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该第三输入信号。可以控制该模数转换器由首个工作单元起,向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该第三输入信号。还可以控制该模数转换器由设定编号的工作单元起,向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该第三输入信号。
在该第三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与该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设定工作单元的数量相等时,清除已被该第三输入信号占用的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由于接收端获取第三输入信号的过程是持续的,若发射端LED灯仍然处于第二关闭模式,则接收端继续获取第三输入信号,将新获取的第三输入信号(即图7b中的新环境光中红外成分对应的能量柱)发送至模数转换器。在发射端LED灯由第二关闭模式向休眠模式切换时,模数转换器对工作单元内的第三的输入信号进行模数转换,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三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二强度值。
步骤750、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和第二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计算该第一强度值与第二强度值差值的绝对值,得到接近值;若该接近值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则判定处于接近状态;若该接近值小于设定的第二阈值,则判定处于远离状态。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避免由于技术限制从第二输入信号中扣除第一输入信号不能完全扣除环境红外线成分对应的能量,导致第一强度值还是会因包含少量的环境红外线成分对应的能量而影响检测精度。另外,接近传感器的跳变约为接近值的1%,通过第一强度值和第二强度值做差的方式,可以减小接近值,使接近传感器的跳变更加稳定,进而,提高检测精度。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第一关闭模式、开启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在第一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在开启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在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三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三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二强度值;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和第二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通过在模数转换器中扣除环境光中的红外线成分,可以消除外界环境光中红外光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度,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灯箱环境下的闪屏问题,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功能。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集成在移动终端中。如图8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驱动信号输出模块810,用于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以及,控制所述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
输入信号存储模块820,用于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第一信号修正模块830,用于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通过改变接近传感器接收端及发射端的控制方式,在模数转换器内扣除环境光中的红外线成分,可以消除外界环境光中红外光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度,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灯箱环境下的闪屏问题,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功能。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信号修正模块840,用于若关闭模式包括第一关闭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则在所述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三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三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二强度值;
状态判定模块85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和第二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可选的,输入信号存储模块820具体用于:
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获取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一输入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至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
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将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存储在预设的工作单元;
在所述关闭模式向所述开启模式切换时,记录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作为基准值,并清除已被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
可选的,第一信号修正模块830具体用于:
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获取发射端发射的经遮挡物反射的红外线及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二输入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至所述模数转换器;
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向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所述第二输入信号;
在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基准值相等时,清除已被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
其中,在所述关闭模式包括第一关闭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时,上述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第一关闭模式、开启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
以及,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一关闭模式对应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其中,还可以在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之后,清除已被所述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
可选的,第二信号修正模块840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获取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三输入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三输入信号至所述模数转换器;
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向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所述第三输入信号;
在所述第三输入信号占用的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设定工作单元的数量相等时,清除已被所述第三输入信号占用的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
可选的,状态判定模块850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强度值与第二强度值差值的绝对值,得到接近值;
若所述接近值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则判定处于接近状态;
若所述接近值小于设定的第二阈值,则判定处于远离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以及,控制所述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
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中可集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触摸屏(图中未示出)、触摸按键(图中未示出)、存储器901、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902(又称处理器,以下简称CPU)、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CPU902和所述存储器90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901,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CPU902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9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以及,控制所述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
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外设接口9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905、音频电路906、扬声器911、电源管理芯片9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909、触摸屏912、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以及外部端口9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9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移动终端900仅仅是移动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移动终端9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近传感器控制的移动终端进行详细的描述,该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
存储器901,所述存储器901可以被CPU902、外设接口9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9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903,所述外设接口9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902和存储器901。
I/O子系统909,所述I/O子系统9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9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连接到外设接口903。I/O子系统9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9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9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9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9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触摸屏912,所述触摸屏912是用户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I/O子系统909中的显示控制器9091从触摸屏9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9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9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9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9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9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9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9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9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9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音频电路9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9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911。
扬声器9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9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908,用于为CPU9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最大限度的从模拟端消除外界环境光中红外光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度,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灯箱环境下的闪屏的情况发生,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以及,控制所述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
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包括:
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获取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一输入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至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
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将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存储在预设的工作单元;
在所述关闭模式向所述开启模式切换时,记录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作为基准值,并清除已被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包括:
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获取发射端发射的经遮挡物反射的红外线及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二输入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至所述模数转换器;
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向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所述第二输入信号;
在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基准值相等时,清除已被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模式包括第一关闭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
以及,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第一关闭模式、开启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
以及,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一关闭模式对应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三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三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二强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和第二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之后,还包括:
清除已被所述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
以及,在所述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三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获取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三输入信号,并输出所述第三输入信号至所述模数转换器;
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向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所述第三输入信号;
在所述第三输入信号占用的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设定工作单元的数量相等时,清除已被所述第三输入信号占用的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和第二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强度值与第二强度值差值的绝对值,得到接近值;
若所述接近值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则判定处于接近状态;
若所述接近值小于设定的第二阈值,则判定处于远离状态。
8.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信号输出模块,用于输出预设时序和占空比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以及,控制所述接收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
输入信号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第一信号修正模块,用于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强度值,以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信号修正模块,用于若关闭模式包括第一关闭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则在所述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三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三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二强度值;
状态判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强度值和第二强度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1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85063.1A CN107422876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EP18835043.3A EP3644164A4 (en) | 2017-07-18 | 2018-06-13 | PROXIMITY SENSO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MOBILE DEVICE |
PCT/CN2018/091081 WO2019015417A1 (zh) | 2017-07-18 | 2018-06-13 | 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US16/726,664 US11159672B2 (en) | 2017-07-18 | 2019-12-24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oximity sensor,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85063.1A CN107422876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22876A true CN107422876A (zh) | 2017-12-01 |
CN107422876B CN107422876B (zh) | 2019-06-28 |
Family
ID=6043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8506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22876B (zh) | 2017-07-18 | 2017-07-18 |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59672B2 (zh) |
EP (1) | EP3644164A4 (zh) |
CN (1) | CN107422876B (zh) |
WO (1) | WO2019015417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09088A (zh) * | 2018-03-09 | 2018-09-0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043998A (zh) * | 2018-07-11 | 2018-12-21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亮屏控制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镜 |
WO2019015417A1 (zh) * | 2017-07-18 | 2019-01-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WO2019201130A1 (zh) * | 2018-04-19 | 2019-10-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和红外检测方法 |
CN111243553A (zh) * | 2018-11-29 | 2020-06-0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EP3748942A4 (en) * | 2018-01-30 | 2021-03-31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CONTROL PROCEDURE FOR TURNING A SCREEN ON OR OFF, AND MOBILE TERMINAL |
CN114827346A (zh) * | 2021-01-28 | 2022-07-29 | 昇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57414B (zh) * | 2017-07-18 | 2019-07-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JP2023017540A (ja) * | 2021-07-26 | 2023-02-07 | セイコ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センサデータ収集装置、センサ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及びセンサデータ収集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1425A (zh) * | 2011-07-22 | 2012-04-1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控制触摸屏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20129579A1 (en) * | 2010-11-19 | 2012-05-24 | Apple Inc. | Proximity sensor arrangement in a mobile device |
US20160169717A1 (en) * | 2013-08-12 | 2016-06-16 | Victor Zhitomirsky | Position sensor |
CN106357922A (zh) * | 2016-10-12 | 2017-01-2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6506794A (zh) * | 2016-09-05 | 2017-03-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07061B2 (en) * | 2007-11-14 | 2011-03-15 | Intersil Americas Inc. | Proximity sensors and methods for sensing proximity |
KR101506488B1 (ko) * | 2008-04-04 | 2015-03-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근접센서를 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8097853B2 (en) * | 2009-11-17 | 2012-01-17 | Dialog Semiconductor Gmbh | Infrared photocurrent front-end ADC for rain-sensing system with ambient light compensation |
EP2559279B1 (en) * | 2010-04-13 | 2015-09-16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Medical body area network (mban) with automatic in-facility spectrum use enforcement |
US8872688B2 (en) | 2010-07-13 | 2014-10-28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hrough Its Center For Commercializ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pressed sensing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 |
WO2011150887A2 (zh) * | 2011-06-24 | 2011-12-0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感知阈值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301684B (zh) * | 2011-06-24 | 2014-01-22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确定物体接近的方法及装置 |
US8754798B2 (en) * | 2011-12-21 | 2014-06-17 |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 High-speed successive-approximation-register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nd method thereof |
DE102012015255A1 (de) * | 2012-08-01 | 2014-02-06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Anzeige- und Bedien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einer Anzeige- und Bedieneinrichtung |
CN106303021A (zh) | 2016-08-12 | 2017-01-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屏幕工作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422876B (zh) * | 2017-07-18 | 2019-06-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2017
- 2017-07-18 CN CN201710585063.1A patent/CN10742287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
- 2018-06-13 WO PCT/CN2018/091081 patent/WO2019015417A1/zh unknown
- 2018-06-13 EP EP18835043.3A patent/EP364416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
- 2019-12-24 US US16/726,664 patent/US1115967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29579A1 (en) * | 2010-11-19 | 2012-05-24 | Apple Inc. | Proximity sensor arrangement in a mobile device |
CN102411425A (zh) * | 2011-07-22 | 2012-04-1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控制触摸屏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60169717A1 (en) * | 2013-08-12 | 2016-06-16 | Victor Zhitomirsky | Position sensor |
CN106506794A (zh) * | 2016-09-05 | 2017-03-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6357922A (zh) * | 2016-10-12 | 2017-01-2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15417A1 (zh) * | 2017-07-18 | 2019-01-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US11159672B2 (en) | 2017-07-18 | 2021-10-2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oximity sensor,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
EP3748942A4 (en) * | 2018-01-30 | 2021-03-31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CONTROL PROCEDURE FOR TURNING A SCREEN ON OR OFF, AND MOBILE TERMINAL |
US11316967B2 (en) | 2018-01-30 | 2022-04-26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Screen on and off state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
CN108509088A (zh) * | 2018-03-09 | 2018-09-0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WO2019201130A1 (zh) * | 2018-04-19 | 2019-10-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和红外检测方法 |
CN109043998A (zh) * | 2018-07-11 | 2018-12-21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亮屏控制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镜 |
CN111243553A (zh) * | 2018-11-29 | 2020-06-0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4827346A (zh) * | 2021-01-28 | 2022-07-29 | 昇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
CN114827346B (zh) * | 2021-01-28 | 2023-12-15 | 昇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22876B (zh) | 2019-06-28 |
EP3644164A1 (en) | 2020-04-29 |
US11159672B2 (en) | 2021-10-26 |
EP3644164A4 (en) | 2020-07-01 |
US20200137215A1 (en) | 2020-04-30 |
WO2019015417A1 (zh) | 2019-0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22876B (zh) |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7257415A (zh) |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7942306B (zh) | 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06303023B (zh) | 屏幕状态调节方法及装置 | |
CN106708263A (zh) |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1741983B (zh) | 一种实现临近感应的方法以及终端 | |
US20200126495A1 (en) | Proximity detection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7527048B (zh) |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7943345A (zh) | 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WO2019019891A1 (en) |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ED TO ADJUST THE SCAN FREQUENCY OF A TOUCH SCREEN | |
CN109155628A (zh) | 接近传感器、接近照度传感器、电子设备、及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 |
CN109343066B (zh) | 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9558804A (zh) | 指纹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5282832A (zh) | 一种终端节电方法及装置 | |
CN107450801A (zh) | 一种屏幕显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6790978A (zh) | 移动终端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11262986B (zh) | 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校准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7257414B (zh) | 一种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12968985A (zh) | 红外传感器补偿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6768311B (zh) | 一种环境光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1997985B (zh) | 使用按键切换电子设备工作状态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7404575B (zh) | 一种优化屏幕控制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12380076A (zh) | 一种基于光感应的移动终端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 |
CN106686222A (zh) | 一种环境光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7133010A (zh) | 一种应用程序的提示音量确定方法、装置和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