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7415A -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7415A
CN107257415A CN201710585187.XA CN201710585187A CN107257415A CN 107257415 A CN107257415 A CN 107257415A CN 201710585187 A CN201710585187 A CN 201710585187A CN 107257415 A CN107257415 A CN 107257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terminal
transmitting terminal
signal
terminal
proxim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851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7415B (zh
Inventor
周意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851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7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7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7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7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7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降低外界光的转换和摄入,从而降低低噪值,提高芯片的线性度,使得即使在强光环境中,接近值也不会下降,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不断向轻薄化方向发展,手机元器件的体积也需要越来越小。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搭载了接近传感器、环境光亮度传感器和红外(IR)发射发光二极管(LED)于一体的三合一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
目前,智能手机通过环境光亮度传感器(Ambient light sensor,ALS)监测环境光的强弱而自动调节液晶显示屏(LCD)背光的亮度,或者控制按键灯的点亮和关闭。接近传感器(Proximity sensor,PS)和红外发射LED,其中,红外发射LED作为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用于在通话时通过红外发射LED发射红外线,并通过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接收经人脸反射的红外线的强度值,根据该强度值来判断智能手机是否贴近脸部,贴近时可以关闭液晶显示屏背光,起到省电的作用。同时,对于电容触摸屏,还可以在贴近脸部时,关闭驱动信号输出,以防止误动作。
然而,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场景是复杂多变的。例如,在太阳光强度非常大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会被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采集到,从而使接收端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度值达到几万勒克斯,而其中由红外发射LED发射出来的红外线的占比非常小。由于接近传感器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且线性度随着低噪值(如环境光中的红外线)变大而趋于平缓。因此,在强光环境中,接近值反而会变小,此时,即使智能手机靠近脸部,仍无法控制屏幕熄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可以优化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案,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功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
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
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驱动信号调整模块,用于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
驱动信号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
接近值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案,通过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所述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所述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降低外界光的转换和摄入,从而降低低噪值,提高芯片的线性度,使得即使在强光环境中,接近值也不会下降,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工作示意图;
图2b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强光下接近传感器发射端与接收端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3a是一种轻微环境光影响下接近传感器特性曲线与理想曲线的关系示意图;
图3b是一种太阳强光影响下接近传感器特性曲线与理想曲线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发送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光下接近传感器发射端与接收端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一般而言,接近传感器的功能是在用户打电话且将手机靠近脸部时熄屏以达到省电及防误触的效果。例如,在用户接听或拨打电话且脸部贴近手机时,控制屏幕熄灭。若用户将手机拿开以远离脸部,此时接近传感器无遮挡,则控制屏幕点亮。
为了更好的理解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1提供了一种接近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接近传感器包括发射端131和接收端132,通过发射端131的红外LED灯发射红外线,并通过接收端132接收红外线。接近传感器130设置于显示屏120与壳体构成的空间内,且可以设置于受话器附近。当外界遮挡物110靠近时,发射端131发出的红外线经外界遮挡物110反射后部分射入接收端132。接收端132内部芯片处理器包括模数转换器(ADC),通过该模数转换器处理得到进入接收端132的红外线的强度值。在没有任何物体遮挡时,接收端132采集到的红外线的强度值最小,而在物体不断靠近的时候,接收端132采集到的红外线的强度值不断变大,直至满量程为止。其中,接近传感器的量程与接收端芯片内部的寄存器的位数相关。例如,对于8位寄存器,满量程是256;对于10位寄存器,满量程是1024,对于12位寄存器,满量程是4096等等。然后,将接收端采集的红外线的强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显示屏点亮或熄灭。例如,以具有10位寄存器的接近传感器为例,正常无物体遮挡时的接近值为50,当脸部全部贴近接近传感器时,红外线全部被反射到接收端,接近值接近满量程,约为1024。
在非强光模式下,一般会规定离遮挡物3~5cm的时候,开始熄屏;远离的时候也一样,也就是会设置接近阀值和远离阀值。亮屏状态下,接近值大于接近阀值(如400)时开始熄屏;在黑屏状态下,接近值小于远离阀值(如300)时开始亮屏。
为了更形象的表示接近传感器的工作过程,由图2a提供一种接近传感器的工作示意图。如图2a所示,发射端210即红外LED灯和接收端220均设置于印制电路板230(或柔性电路板)上,且两者之间互相隔离,即红外线不能直接由红外LED发射至接收端220。印制电路板230上设有第一驱动电路(未画出)。按照设定的控制周期通过该驱动电路输出如图2b所示的控制红外LED处于休眠——开启(LED ON)——关闭(LED OFF)——休眠模式的控制脉冲。同时,印制电路板230上还设有第二驱动电路(未画出),按照与上述设定周期相同的控制周期通过该第二驱动电路控制接收端220按照休眠——采样——休眠的模式采集红外线,并将所采集的红外信号发射至模数转换器。
示例性的,如图2a及图2b所示,由发射端210发出的红外线被遮挡物反射进入接收端220。接收端220在LED ON和LED OFF阶段进行采样。例如,在强光模式下,接收端220进行两次采样,第一次采样是不打开发射端210的LED灯便读取接收端220的红外强度值;第二次采样是打开发射端210的LED灯读取接收端220的红外强度值。将第一次采样读取的红外强度值输入接收端芯片的模数转换器得到第一信号强度值a。将第二次采样读取的红外强度值输入接收端芯片的模数转换器得到第二信号强度值b。那么,真实的红外信号强度值为b-a。将该真实到的红外信号强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可以判断移动终端处于接近状态或远离状态。
示例性的,在使用受话器通话时,红外发射LED灯发射的红外线经脸部反射进入接收端,移动终端通过读取该接收端的红外强度值采用上述方式计算接近值,根据接近值判断移动终端是否贴近脸部。在贴近时可以关闭液晶显示屏背光,起到省电的作用。同时,对于电容触摸屏来讲,停止向触摸屏输出驱动信号,可以防止误动作。此外,还可以采用多个接近传感器做简单的手势识别等应用。然而,由于接近传感器芯片的线性度(接近传感器特性曲线,即图3a和图3b中的实线)受技术限制而无法达到理想状态(理想曲线,即图3a和图3b中的虚线),从而使得用户在强光下使用智能手机时,接近值随低噪值的变大而变小。即图3a和图3b所示,在太阳强光影响下的接近值(即PS_ON-PS_OFF)小于轻微环境光影响下的接近值。并且,环境红外线强度越强,低噪声越大,接近值反而会越来越小。此时,即使移动终端贴近脸部,接近值仍然小于第一阈值,导致不能熄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控制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的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来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移动终端中。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10、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
其中,强光环境为光强度值超过设定阀值时移动终端的工作环境。可以采用获取当前环境光的光强值,将其与设定光强阈值进行比较的方式判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强光环境中。例如,可以将设定光强阈值设置为6000lux。将当前环境光的光强值与6000lux进行比较;若该光强值大于6000lux,则确定移动终端处于强光环境中。若该光强值小于或等于6000lux,则确定移动终端未处于强光环境中。
驱动信号分别为控制发射端LED灯处于休眠模式、空闲模式或关闭模式的控制脉冲,以及控制接收端处于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的控制脉冲。并且,在发射端LED处于休眠模式时,接收端同样处于休眠模式;在发射端LED处于开启模式和关闭模式时,接收端处于采样模式。驱动信号的参数可以包括驱动电流(电压或功率)、发射端LED灯开启时间及发射端LED灯关闭时间等。
可以预先将驱动电流分为不同电流档,例如25mA、50mA、75mA、100mA、125mA和150mA等。在相同环境光强值的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电流档对应的驱动电流控制发射端及接收端。在预设的采样时间控制发射端LED开启,从接收端读取对应于发射端LED开启模式的输入能量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在预设的采样时间控制发射端LED关闭,从接收端读取对应于发射端LED关闭模式的输入能量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可以将第一信号强度值和第二信号强度值差值最大的一组信号强度值对应的电流档,作为当前环境光强值对应的驱动电流。采用该方式,分别确定不同环境光强度值对应的驱动电流,并将该对应关系存入驱动配置文件。
可以理解的是,确定不同环境光强值对应的驱动电流的方式有很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还可以是比较由第一信号强度值和第二信号强度值确定的接近传感器子线段与理想曲线的线性度,将线性度最小的一组信号强度值对应的电流档作为当前环境光强值对应的驱动电流。
还可以预先设置不同环境光强度值对应的发射端LED灯开启时间及发射端LED灯关闭时间。例如,发射端LED灯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分别为1s、2s、3s及4s等。在相同环境光强值的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的发射端LED灯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控制发射端LED开启和关闭。在发射端LED灯处于开启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从接收端读取对应于发射端LED开启模式的输入能量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在发射端LED处于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从接收端读取对应于发射端LED关闭模式的输入能量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同样的,可以采用上述方式,确定第一信号强度值和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差值最大的一组信号强度值,将该组信号强度值对应的发射端的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作为当前环境强度值对应的发射端LED灯开启时间及发射端LED灯关闭时间。当然,还可以获取由第一信号强度值和第二信号强度值确定的接近传感器子线段与理想曲线的线性度,将线性度最小的一组信号强度值对应的发射端的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作为当前环境强度值对应的发射端LED灯开启时间及发射端LED灯关闭时间。分别将不同环境光强度值对应的发射端LED灯的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存入驱动配置文件。
示例性的,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可以包括:查询预先设置的驱动配置文件,确定与当前环境光强值对应的针对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电流。根据该驱动电流更新待输出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LED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以减少接收端对红外线的接收转换量。
可替换的,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还可以是:查询预先设置的驱动配置文件,确定与当前环境光强值对应的针对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的时间及处于关闭模式的时间。根据该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的时间以及处于关闭模式的时间更新该驱动信号,以减少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时间。
因此,通过强光环境下调整驱动信号,虽然外界环境光强度值不变,但是接收端对红外线的接收转换量减小,接近值落在接近传感器特性曲线的线性区,可以实现接近值的读取不会受到外界强光的影响。
步骤420、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
其中,设定的工作模式包括发射端工作模式及接收端工作模式。例如,发射端工作模式包括开启模式、关闭模式及休眠模式。接收端工作模式包括采样模式和休眠模式。
示例性的,若调整了驱动信号的参数中的驱动电流,则在检测到当前环境光强值超过设定光强阈值时,根据当前环境光强值自动减小电流档,输出减小后的驱动电流至发射端及接收端,以该小电流驱动发射端LED灯发射红外线,并控制接收端光电二极管接收红外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于驱动电流减小,使得发射端LED灯发射的红外线的能量值减小,从而,可以减少经遮挡物反射至接收端的红外线的输入能量。并且,接收端中光电二极管因驱动电流减小,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力减弱,从而,减小红外线的转换量。
示例性的,若调整了驱动信号的参数中的发射端LED灯开启时间及发射端LED灯关闭时间,则在检测到当前环境光强值超过设定光强阈值时,减小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的时间及发射端处于关闭模式的时间。虽然,外界环境光强值不变,但是,接收端对应于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的时间缩小了,从而减少了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
其中,调整驱动信号的参数中的驱动电流与调整驱动信号的参数中的发射端LED灯开启时间及发射端LED灯关闭时间的方式并不冲突,可以独立执行,也可以结合。
步骤430、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在同一控制周期内,包括LED灯和接收端芯片的休眠时间、LED灯开启时间和LED关闭时间,且接收端芯片在非休眠时间接收红外线。并且,在同一控制周期内,休眠时间、LED灯开启时间和LED灯关闭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示例性的,休眠时间、LED灯开启时间和LED灯关闭时间的比值可以为8:1:1。
通过该针对发射端的调整后的驱动信号控制发射端LED灯开启、关闭或休眠,并且,通过针对接收端的调整后的驱动信号控制接收端在发射端LED灯开启及关闭阶段采集红外线。接收端采集的红外线通过模数转换器处理后输出至接收端内部芯片处理器。示例性的,接收端内部芯片处理器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开启该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LED灯,并从该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读取第一信号强度值。同时,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关闭该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并从该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读取第二信号强度值。可以根据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确定接近值,以便于通过将该接近值与接近传感器的控制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移动终端处于接近状态还是远离状态。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所述接收端,以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所述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以模拟量为对象降低对环境红外线的接收转换量,从而降低低噪值,提高芯片的线性度,使得即使在强光环境中,接近值也不会下降,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的功能。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10、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
步骤520、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
步骤530、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开启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控制接收端的模数转换器将接收的输入能量转换为数字信号。
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的发射端LED灯的开启阶段,发射端LED灯发射的红外线经遮挡物反射后射入接收端,同时,外界环境光中的红外线也会射入接收端。该接收端在发射端LED灯的开启阶段处于采样模式,光电二极管在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工作,将射入接收端的红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电信号至模数转换器。通过模数转换器将该电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步骤540、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缩小处理,得到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第一信号强度值。
其中,缩小处理是将数字信号乘以预设的缩小倍数,例如,将该数字信号乘以1/4倍或1/8倍等。将该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下,接收端获取的数字信号乘以预设的缩小倍数后,得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第一信号强度值。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缩小处理,可以使接近值落在接近传感器特性曲线的线性区。
步骤550、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关闭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控制接收端的模数转换器将接收到的输入能量转换为数字信号。
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的发射端LED灯的关闭阶段,射入接收端的输入能量为环境红外线的能量。该接收端在发射端LED灯的关闭阶段也处于采样模式,光电二极管在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工作,将射入接收端的红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电信号至模数转换器。通过模数转换器将该电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步骤560、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缩小处理,得到所述发射端处于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示例性的,将该发射端处于关闭模式下,接收端获取的数字信号乘以预设的缩小倍数后,得到发射端处于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步骤570、计算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二信号强度值差值的绝对值,得到接近值。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值,则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必然是正值。此时,可以采用第一信号强度值减去第二信号强度值的方式确定接近值。在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时,将该接近值与设定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在移动终端处于熄屏时,将该接近值与设定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为接近传感器的控制门限值。
步骤580、若所述接近值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则判定处于接近状态。
步骤590、若所述接近值小于设定的第二阈值,则判定处于远离状态。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接收端;并在驱动信号设定的第一采样时间开启发射端,控制接收端的模数转换器将接收的输入能量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对该数字信号进行缩小处理,得到第一信号强度值;以及,在驱动信号设定的第二采样时间关闭发射端,控制接收端的模数转换器将接收的输入能量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对该数字信号进行缩小处理,得到第二信号强度值;根据第一信号强度值和第二信号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根据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通过上述方案,降低了外界红外线的摄入和转换,降低了低噪值,提高芯片的线性度,使得即使在强光环境中,接近值也不会下降,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的功能。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发送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适用于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在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先后经历休眠模式、第一关闭模式、开启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以及,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在驱动信号的控制下,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先后经历休眠模式和采样模式的情形。如图6a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10、在所述第一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其中,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第一关闭模式的时序位于开启模式之前,即在发射端LED灯处于第一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接收端获取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一输入信号,并输出该第一输入信号至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将该第一输入信号存储在预设的工作单元。在由发射端LED灯的第一关闭模式向开启模式切换时,记录该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作为基准值。
随后,可以清除已被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以在发射端LED灯开启状态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接收端可以从首个工作单元起将所获取的第二输入信号存入预设的工作单元。示例性的,在预设的工作单元为电容时,清除已被占用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的方式可以是将电容接地,以将电容内存储的电信号导入大地,从而实现清除数据的目的。
步骤620、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获取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强度值。
在该发射端LED灯处于开启模式对应的该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该接收端获取发射端发射的经遮挡物反射的红外线及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二输入信号,并输出该第二输入信号至所述模数转换器。在该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与基准值相等时,清除已被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由于接收端获取第二输入信号的过程是持续的,若发射端LED灯仍然处于开启模式,则对应的接收端继续获取第二输入信号,将新获取的第二输入信号(即图6b中的包含新环境光中红外成分及经外界障碍物反射能量的能量柱)发送至模数转换器,经模数转换后,输出第一强度值,作为第一信号强度值。可选的,还可以对第一强度值进行缩小处理,得到第一信号强度值。
随后,可以清除已被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以在发射端LED灯位于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接收端可以从首个工作单元起将所获取的第三输入信号存入预设的工作单元。
步骤630、在所述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三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获取清除处理后的第三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其中,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第二关闭模式的时序位于开启模式之后,即在发射端LED灯处于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接收端获取环境红外线,作为第三输入信号,并输出该第三输入信号至模数转换器。控制该模数转换器向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该第三输入信号。可以控制该模数转换器由首个工作单元起,向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该第三输入信号。还可以控制该模数转换器由设定编号的工作单元起,向预设的工作单元内存入该第三输入信号。
在该第三输入信号占用的预设的工作单元的数量与该第一输入信号占用的设定工作单元的数量相等时,清除已被该第三输入信号占用的所述预设的工作单元内的数据。由于接收端获取第三输入信号的过程是持续的,若发射端LED灯仍然处于第二关闭模式,则接收端继续获取第三输入信号,将新获取的第三输入信号(即图6b中的新环境光中红外成分对应的能量柱)发送至模数转换器。在发射端LED灯由第二关闭模式向休眠模式切换时,模数转换器对工作单元内的第三的输入信号进行模数转换,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三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二强度值。将该第二强度值记为第二信号强度值。可选的,还可以对第二强度值进行缩小处理,得到第二信号强度值。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周期性地进入休眠模式、第一关闭模式、开启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在第一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在开启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在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三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输出清除处理后的第三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值。通过上述方案,在模数转换器中扣除环境光中的红外线成分,可以消除外界环境光中红外光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度。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驱动信号调整模块710,用于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
驱动信号输出模块720,用于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所述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
接近值确定模块730,用于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实现以模拟量为对象降低对环境红外线的接收转换量,从而降低低噪值,提高芯片的线性度,使得即使在强光环境中,接近值也不会下降,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实现正常的亮屏和熄屏的功能。
可选的,驱动信号调整模块710具体用于:
查询预先设置的驱动配置文件,确定与当前环境光强值对应的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电流;
根据所述驱动电流更新所述驱动信号,以减少所述接收端对红外线的接收转换量。
可选的,驱动信号调整模块710具体用于:
查询预先设置的驱动配置文件,确定与当前环境光强值对应的针对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的时间及处于关闭模式的时间;
根据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的时间及处于关闭模式的时间更新所述驱动信号,以减少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时间。
可选的,接近值确定模块730具体用于:
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开启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并从所述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读取第一信号强度值;
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关闭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并从所述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读取第二信号强度值。
可选的,还包括:
信号缩小模块,用于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开启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之后,控制接收端的模数转换器将接收到的输入能量转换为数字信号;
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缩小处理,得到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第一信号强度值;
以及,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关闭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之后,还包括:
控制接收端的模数转换器将接收到的输入能量转换为数字信号;
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缩小处理,得到所述发射端处于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可选的,若所述关闭模式包括第一关闭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则接近值确定模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获取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强度值;
在所述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三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获取清除处理后的第三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可选的,接近值确定模块730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二信号强度值差值的绝对值,得到接近值;
若所述接近值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则判定处于接近状态;
若所述接近值小于设定的第二阈值,则判定处于远离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
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
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中可集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触摸屏(图中未示出)、触摸按键(图中未示出)、存储器801、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802(又称处理器,以下简称CPU)、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CPU802和所述存储器80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801,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CPU802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8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
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
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外设接口8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805、音频电路806、扬声器811、电源管理芯片8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809、触摸屏812、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以及外部端口8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8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移动终端800仅仅是移动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移动终端8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近传感器控制的移动终端进行详细的描述,该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
存储器801,所述存储器801可以被CPU802、外设接口8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8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803,所述外设接口8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802和存储器801。
I/O子系统809,所述I/O子系统8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8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连接到外设接口803。I/O子系统8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8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8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8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8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8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触摸屏812,所述触摸屏812是用户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I/O子系统809中的显示控制器8091从触摸屏8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8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8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8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8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8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8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8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8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8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音频电路8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8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811。
扬声器8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8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808,用于为CPU8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有效的降低红外线的转换和摄入量,从而降低低噪值,提高芯片的线性度,避免强光下靠近不熄屏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
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
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包括:
查询预先设置的驱动配置文件,确定与当前环境光强值对应的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电流;
根据所述驱动电流更新所述驱动信号,以减少所述接收端对红外线的接收转换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包括:
查询预先设置的驱动配置文件,确定与当前环境光强值对应的针对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的时间及处于关闭模式的时间;
根据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的时间及处于关闭模式的时间更新所述驱动信号,以减少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包括:
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开启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并从所述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读取第一信号强度值;
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关闭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并从所述接近传感器的接收端读取第二信号强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开启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之后,还包括:
控制接收端的模数转换器将接收到的输入能量转换为数字信号;
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缩小处理,得到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第一信号强度值;
以及,在预设的采样时间关闭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之后,还包括:
控制接收端的模数转换器将接收到的输入能量转换为数字信号;
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缩小处理,得到所述发射端处于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模式包括第一关闭模式和第二关闭模式;
以及,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接收端中的模数转换器存储第一输入信号;
在所述开启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获取清除处理后的第二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强度值;
在所述第二关闭模式对应的所述接收端的采样区间内,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由接收的第三输入信号中清除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获取清除处理后的第三输入信号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二信号强度值差值的绝对值,得到接近值;
若所述接近值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则判定处于接近状态;
若所述接近值小于设定的第二阈值,则判定处于远离状态。
8.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信号调整模块,用于强光环境下,调整针对接近传感器的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驱动信号;
驱动信号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调整后的驱动信号至发射端及所述接收端,控制所述发射端及接收端按照所述驱动信号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以减少接收端对输入能量的摄入量;
接近值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发射端处于开启模式及关闭模式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的输入能量的强度值,根据所述强度值确定接近值,以基于所述接近值进行接近或远离状态判断。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10.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CN201710585187.XA 2017-07-18 2017-07-18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257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85187.XA CN107257415B (zh) 2017-07-18 2017-07-18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85187.XA CN107257415B (zh) 2017-07-18 2017-07-18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7415A true CN107257415A (zh) 2017-10-17
CN107257415B CN107257415B (zh) 2020-09-01

Family

ID=60025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85187.XA Active CN107257415B (zh) 2017-07-18 2017-07-18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5741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1879A (zh) * 2019-08-20 2019-10-11 成都数据天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40987A (zh) * 2018-09-20 2020-03-31 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光电检测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方法、光电检测系统
CN111123385A (zh) * 2019-11-11 2020-05-08 广州晨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学习功能的漫反射式物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398970A (zh) * 2018-12-28 2020-07-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事件检测方法、距离传感器及终端
CN111505730A (zh) * 2020-04-20 2020-08-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CN111856476A (zh) * 2019-04-30 2020-10-30 昇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操作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接近传感器
CN112986955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CN114827346A (zh) * 2021-01-28 2022-07-29 昇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1345A (zh) * 2016-08-29 2016-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160372056A1 (en) * 2012-03-05 2016-12-22 Pixart Imaging Inc. Automatic detection method for backlight control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303021A (zh) * 2016-08-12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工作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57922A (zh) * 2016-10-12 2017-0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506794A (zh) * 2016-09-05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72056A1 (en) * 2012-03-05 2016-12-22 Pixart Imaging Inc. Automatic detection method for backlight control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303021A (zh) * 2016-08-12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工作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131345A (zh) * 2016-08-29 2016-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506794A (zh) * 2016-09-05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357922A (zh) * 2016-10-12 2017-0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0987A (zh) * 2018-09-20 2020-03-31 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光电检测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方法、光电检测系统
CN111398970B (zh) * 2018-12-28 2022-04-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事件检测方法、距离传感器及终端
CN111398970A (zh) * 2018-12-28 2020-07-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事件检测方法、距离传感器及终端
US11116059B2 (en) 2019-04-30 2021-09-07 Sensortek Technology Corp. Proximity sensor operating method and proximity sensor applying the method
CN111856476A (zh) * 2019-04-30 2020-10-30 昇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操作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接近传感器
TWI734459B (zh) * 2019-04-30 2021-07-21 昇佳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近感測器操作方法及應用該方法的接近感測器
CN111856476B (zh) * 2019-04-30 2023-08-04 昇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操作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接近传感器
CN110321879A (zh) * 2019-08-20 2019-10-11 成都数据天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23385A (zh) * 2019-11-11 2020-05-08 广州晨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学习功能的漫反射式物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986955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CN111505730A (zh) * 2020-04-20 2020-08-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CN111505730B (zh) * 2020-04-20 2023-12-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CN114827346A (zh) * 2021-01-28 2022-07-29 昇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CN114827346B (zh) * 2021-01-28 2023-12-15 昇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US11882637B2 (en) 2021-01-28 2024-01-23 Sensortek Technology Corp. Operation method of proximity sen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7415B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7415A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7422876A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US11094267B2 (en) Proximity detection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503691A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176203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295195A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710478A (zh)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07527048A (zh)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143717B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7450801A (zh) 一种屏幕显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309135B (zh) 显示屏的感光控制方法及其感光控制装置、显示装置
CN102103462A (zh) 多功能电子笔及其文字书写采样方法和轨迹数据存储方法
CN104918310A (zh) 一种快速省电移动终端及其快速省电方法
CN106817753A (zh) 一种切换背景灰阶进行省电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08520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954321A (zh) 调节灯光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90978A (zh) 移动终端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257414A (zh) 一种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203673491U (zh) 一种射频卡检测装置
CN111343321B (zh) 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04575A (zh) 一种优化屏幕控制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5517280A (zh) 一种进行照明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30217A (zh) 电子设备及红外模组控制方法
CN106686222A (zh) 一种环境光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202374497U (zh) 一种照明控制电路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