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8985A - 光传送系统及其分析方法、终端站设备和管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传送系统及其分析方法、终端站设备和管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8985A
CN107408985A CN201680016371.6A CN201680016371A CN107408985A CN 107408985 A CN107408985 A CN 107408985A CN 201680016371 A CN201680016371 A CN 201680016371A CN 107408985 A CN107408985 A CN 107408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tation
optical
equipment
wavelength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63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8985B (zh
Inventor
稻田喜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0634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73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08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8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8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8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3Groups of channels or wave band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3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out-of-servic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9Repeaters
    • H04B10/291Repeaters in which processing or ampl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out conversion of the main signal from optical fo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56Optical medium access at the optical channel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使得即使当由光传送系统的波长带宽内由虚拟光的波长带占用的比例大于由主光信号的波长带占用的比例也能在终端站处指定光分/插设备的滤波边界。光传送系统具有用于输出其中合成光信号和虚拟光的波长复用光信号的终端站设备,以及用于将从多个终端站设备输出的各个波长复用光信号接受为输入并且将分/插过程应用于所输入的光信号的光分/插设备。虚拟光具有其中相邻波长之间的间隔等距的波长配置,并且对每一终端站设备,虚拟光的波长配置不同。

Description

光传送系统及其分析方法、终端站设备和管理设备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主题涉及包括光分插复用器的光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在使用光纤的光传送系统中,对连接性或操作便利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关注到提供在同一光纤传送路径上的光信号的光分插复用器(以下称为OADM)波长或波长带的功能性和可变波长功能性的光传送系统。特别地,随着引入波长选择开关(以下称为WSS)技术来提高分辨率,使得已经提高采用光分插复用器(以下称为OADM分支设备)的光传送系统的进一步便利或连接性。
另一方面,引入波长复用技术和OADM功能性随着站数量的增加已经使得诸如波长带连接管理的系统构成变得复杂,并且必须提供监视光传送系统的操作状态以处理故障或重配置的功能。
PTL 1描述了一种光信号等级调整系统,包括:信号中断检测单元,其在终端站设备中,基于波长块,检测信号中断,并且发送调整从其检测到信号中断的终端站设备的虚拟光强度的控制信号。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特开No.2010-2261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包括OADM分支设备的光传送系统的初始操作状态中,沿着光传送路径传播的波分复用(以下称为WDM)光信号中的虚拟光的波长数(以下称为“波带”)的比例大于主信号中的波长数(波带)的比例。
图15是包括OADM分支设备的光传送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光传送系统81包括OADM分支设备82、站A 83、站B 84、站C 85和光传送路径86、87和88。图16是示出图15所示的光传送系统81的初始操作中的光谱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初始操作中的光传送系统81中,站A 83传送其中配置在站A 83和站C 85之间传递的两个波长λ(A1)和λ(A2)的光信号、并且在其余带域中配置虚拟光(图16的(a))的发送光。此外,站B 84传送其中配置在站B 84和站C 85之间传递的两个波长的λ(B1)和λ(B2)的光信号并且在其余带域中配置虚拟光(图16的(b))的发送光。
OADM分支设备82在站A 83的发送光中通过包括λ(A1)和λ(A2)的、低于在滤波边界处的波长λF的带域的波长(图16的(c)),并且在站B 84的发送光中通过高于λF的带域的波长(图16的(d))。此外,通过的站A 83的发送光和通过的站B 84的发送光由OADM分支设备82复用并且被发送到站C 85。结果,在站C 85处的接收光的光谱的状态中,来自站A 83的虚拟光和来自站B 84的虚拟光被配置在滤波边界处的波长λF的周围。因此,在站C 85处的接收光中难以检测到OADM分支设备82的滤波边界。
如上所述,当光传送系统的波长带中的虚拟光的波带的比例大于主光信号的波带的比例时,即使通过监视在终端站接收的WDM光信号,也难以检测OADM分支设备的滤波边界。因此,不能检测OADM分支设备的透光状态和分配到光传送系统的波长配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即使当光传送系统的波长带中的虚拟光的比例大于主光信号波带的比例时,也能提供实现在终端站检测OADM分支设备的滤波边界的技术。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公开主题的一个方面的光传送系统包括:终端站设备,其传送将光信号和虚拟光复用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以及光分插复用器,其接收从多个终端站设备发送的各个波长复用光信号并且在波长复用光信号上执行分插处理。虚拟光具有通过相等间隔设置相邻波长的波长构成,虚拟光的波长构成在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
根据公开主题的一个方面的光传送系统的终端站设备,光传送系统包括光分插复用器,光分插复用器接收由复用来自多个终端站设备的每一个的光信号和虚拟光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并且在波长复用光信号上执行分插处理。虚拟光具有其中以相等间隔配置相邻的波长的波长配置,以及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
根据公开主题的一个方面的光传送系统的接收终端站设备包括光分插复用器,光分插复用器从多个终端站设备的每一个接收波长复用光信号。
该接收终端站设备包括:
光谱监视器装置,其测量从光分插复用器发送的输出光的光谱;以及监视装置,其基于终端站设备之间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的差异,检测所测量的光谱中的光分插复用器的滤波边界,在光谱中反映差异。
光分插复用器接收将虚拟光和光信号复用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虚拟光具有在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的波长配置。
根据公开主题的一个方面的光传送系统的分析方法,光传送系统包括耦合到终端站设备的光分插复用器。
该分析方法包括:
由光分插复用器,在将虚拟光和光信号复用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上执行分/插处理,并且发送结果信号,虚拟光具有在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的波长配置;以及
基于终端站设备之间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的差异,测量从光分插复用器发送的输出光的光谱并且检测光谱中的光分插复用器的滤波边界,在光谱中反映差异。
根据公开主题的一个方面的光传送系统的管理设备,管理设备耦合到终端站设备并且将其中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的波长配置信息发送到终端站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所公开的主题使得即使当光传送系统的波长带中的虚拟光波带的比例大于主光信号的波带的比例时,也能在终端站处检测到光分插复用器的滤波边界。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光传送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终端站设备的光发送设备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示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终端站设备的光接收设备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示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光传送系统的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5是示出在使用具有在终端站中彼此不同的波长配置的虚拟光的光传送系统中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6是示出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光传送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7是示出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光传送系统的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8是示出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光传送系统的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9是示出在使用具有在终端站中彼此不同的波长配置的虚拟光的光传送系统中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0是示出在使用具有在终端站中彼此不同的波长配置的虚拟光的光传送系统中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1是示出在使用具有在终端站中彼此不同的波长配置的虚拟光的光传送系统中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2是示出在使用具有在终端站中彼此不同的波长配置的虚拟光的光传送系统中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3是示出包括管理设备的光传送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14是示出由计算机设备实现的、本公开主题的示例实施例中的管理设备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图15是示出包括OADM分支设备的光传送系统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在初始操作中光传送系统中的光谱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实施例
将使用附图,首先描述公开的主题的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光传送系统。图1是示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光传送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如图1所示,光传送系统1包括OADM分支设备2、站A的终端站设备3、站B的终端站设备4、站C的终端站设备5、和光传送路径6、7和8。终端站设备3、4和5分别通过光传送路径6、7和8耦合到OADM分支设备2。终端站设备3、4和5的每一个包括光发送设备10和光接收设备20。
将描述光发送设备10。图2是示出光发送设备10的构成的框图。如图2所示,光发送设备10包括光发送机T1至Tn(n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光复用器11、虚拟光发射单元12和第二光复用器13。光发送机T1至Tn的每一个发送具有预定波长的光信号。第一光复用器11复用来自光发送机T1至Tn的光信号以生成WDM光信号。
虚拟光发射单元12发射虚拟光,用于稳定光传送系统1中的光放大器/中继器(未示出)的增益特性。发射基于由掺铒光纤放大器(以下称为EDFA)引起的自发发射光噪声的放大的自发发射(以下称为ASE)虚拟光,并且由波长滤波器整形ASE虚拟光以发射虚拟光。例如,虚拟光发射单元12发射具有梳状等距(具有波长间隔Δλ)光谱的虚拟光。位移所发射的虚拟光的波长,使得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各个终端站间不同。
用于发射具有各个终端站不同的波长配置的虚拟光的方法不限于波长位移。例如,虚拟光发射单元12可以发射虚拟光,以这种方式使得每一终端具有构成各个终端站彼此不同的虚拟光的矩形光谱的不同中心波长位置,或各个终端站彼此不同的虚拟光的不同矩形光谱宽度,或各个终端站彼此不同的虚拟光的不同波长间隔(例如,Δλ1和Δλ2)。
此外,可以通过基于由极光二极管(以下称为LD)引起的连续波(以下称为CW)光、而不是基于由EDFA引起的ASE光而使用虚拟光,发射虚拟光。
注意,尽管图1的构成是其中三个终端站耦合到OADM分支设备的光传送系统的应用的示例,但通过提供多个OADM分支设备,包括四个或更多个终端站的光传送系统的应用也是可能的。在包括四个或更多个终端站的光传送系统中,只要当终端站接收和监视WDM光信号时相邻子带域的波长配置彼此改变,不需要在四个或更多个终端站的每一个处改变虚拟光的波长配置。
例如,假定在终端站处的接收光由下述波长带组成:子带域A-D、子带域B-D和子带域C-D。在这种情况下,当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子带域A-D和子带域B-D之间、以及在子带域B-D和子带域C-D之间不同,即使子带域A-D和子带域C-D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彼此相同,也能检测到OADM的滤波边界。以这种方式,生成每一终端站的虚拟光,使得在终端站处接收的WDM光信号中,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发送相邻子带域的光信号的终端站之间不同。
此外,OADM分支设备2包括在逐个波长的基础上插入或分出光信号的功能性,以及在逐个波长的基础上插入或分出从站A的终端站设备3和站B的终端站设备4发送的WDM光信号。在此假定在逐个波长的基础上,执行分插的滤波边界为λF,除非另有说明。
接下来描述光接收设备20。图3是示出光接收设备20的构成的框图。如图3所示,光接收设备20包括第一光解复用器21、第二光解复用器22、光谱监视器单元23、监视单元24和光接收机R1至Rm(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第一光解复用器21解复用从OADM分支设备2发送的WDM光信号。解复用的WDM光信号中的一个被发送到第二光解复用器22,而另一个被发送到光谱监视器单元23。
第二光解复用器22将输入的WDM光信号解复用到各自的预定波长,以及光接收机R1至Rm接收解复用的波长的光信号。光谱监视器单元23测量在第一光解复用器21处解复用的WDM光信号的输出光谱,以及监视单元24分析由光谱监视器单元23测量的结果。
即使光传送系统的波长带中的虚拟光的波带的比例大于主光信号的波带的比例,监视单元24也能够在终端站处检测OADM分支设备的滤波边界。这是因为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不同终端站间不同,因此,OADM分支设备的滤波边界与其其它部分在虚拟光的光谱的形状方面不同。
接下来,将通过使用图,描述包括第一示例实施例的OADM分支设备的光传送系统中的站A和站B的发送光的波长配置和站C处的接收光的波长配置。图4是示出光传送系统1中的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站A的终端站设备3在用于在站A和站B之间通信的波带“A-B”中发送光信号,以及在用于站A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A-C”中发送光信号(图4的(a))。
站B的终端站设备4在用于在站B和站C之间通信的波带“B-C”中发送光信号和在发送用于稳定包括在光传送路径中的光放大器/中继器的虚拟光(Dummy Light,适当时,以下称为DL)(图4的(b))。
OADM分支设备2使用OADM功能性的滤波器来在来自站A的终端站设备3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到在站A和站C之间通信的波带“A-C”中的光信号(图4的(c))。此外,OADM分支设备2在来自站B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到站B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长“B-C”中的光信号(图4的(d))。OADM分支设备2复用和发送已经通过滤波器的各个光信号。结果,站C的终端站设备5接收波带“A-C”和波带“B-C”中的光信号(图4的(e))。
接下来,将通过使用附图,描述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光传送系统的操作。图5是示出使用具有各个终端站彼此不同的波长配置的虚拟光的光传送系统中的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将描述其中在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光传送系统中来自终端站A和B的虚拟光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的梳状波长配置、并且终端站A和B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彼此位移的示例。
如图5所示,光传送系统1中的站A的终端站设备3复用和发送在用于在站A和站C之间通信的波带“A-C”中的λ(A1)和λ(A2)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A DL(类型1)(图5的(a))。站A DL(类型1)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的虚拟光的梳状波长配置。
站B的终端站设备4复用和发送在用于在站B和站C之间通信的波带“B-C”中的λ(B1)和λ(B2)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B DL(类型2)。站B DL(类型2)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的虚拟光的梳状波长配置。注意,站B DL(类型2)的波长配置和站A DL(类型1)的波长配置彼此波长位移(图5的(b))。
OADM分支设备2使用OADM功能性的滤波器来在来自站A的终端站设备3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给站A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A-C”中的光信号(图5的(c))。此外,OADM分支设备2在来自站B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给站B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B-C”中的光信号(图5的(d)。OADM分支设备2复用和发送已经通过滤波器的各个光信号。结果,站C的终端站设备5接收波带“A-C”和波带“B-C”中的光信号(图5的(e))。
站C的终端站设备5通过使用光谱监视器单元23测量接收光的光谱,并且监视单元24分析地检测存在其中虚拟光具有其间隔不同于等波长间隔(Δλ)的波长配置的区域,由此使得可以检测该区域的波长位置。这允许站C的终端站设备5检测在OADM分支设备2的滤波边界处的波长。
如上所述,第一示例实施例使得即使当光传送系统的波长带中的虚拟光的波带的比例大于主光信号的波带的比例,也能够在终端站处识别OADM分支设备的滤波边界。
第二示例实施例
尽管已经在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光传送系统中描述了三个终端站设备耦合到一个OADM分支设备的示例,但将在其中提供OADM分支设备并且一个光传送系统包括四个终端站设备的第二示例实施例中描述示例。
图6是示出包括两个OADM分支设备的光传送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如图6所示,光传送系统40包括第一OADM分支设备41、第二OADM分支设备42、站A的终端站设备43、站B的终端站设备44、站C的终端站设备45、站D的终端站设备46、和光传送路径47、48、49、50和51。终端站设备43和44分别通过光传送路径47和48耦合到第一OADM分支设备41,以及终端站设备45和46分别通过光传送路径50和51耦合到第二OADM分支设备42。此外,第一OADM分支设备41和第二OADM分支设备42通过光传送路径49彼此耦合。终端站设备43、44、45和46中的每一个包括光发送设备10和光接收设备20。
当如在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光传送系统中,具有四个站时,需要彼此区分来自三个终端站的发送信号的WDA波带。将描述在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光传送系统40中,站A的终端站设备43、站B的终端站设备44和站C的终端站设备45的发送光的波长配置和在站D处的接收光的波长配置的示例。
图7和8是示出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光传送系统40中的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
站A的站A的终端站设备43复用和发送在用于在站A和站D之间通信的波带“A-D”中的光信号、在用于站A和站B之间通信的波带“A-B”中的光信号,以及在用于站A和站C之间通信的波带“A-C”中的光信号(图7的(a))。
站B的终端站设备44复用和发送在用于在站B和站D之间通信的波带“B-D”中的光信号以及两个虚拟光(DL)流(图7的(b))。
第一OADM分支设备41使用OADM功能性的滤波器来在来自站A的终端站设备43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给站A和站D之间的通信的波带“A-D”中的光信号和在被分配给站A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A-C”中的光信号(图7的(c))。此外,第一OADM分支设备41在来自站B的终端站设备44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给站B和站D之间的通信的波带“B-D”中的光信号。第一OADM分支设备41复用已经通过滤波器的各个光信号并且发送包括波带“A-D”、波带“A-C”和波带“B-D”的复用的光信号(图7的(e))。
站C的终端站设备45复用和发送在用于在站C和站D之间通信的波带“C-D”中的光信号、和虚拟光(DL)(图8的(f))。
第二OADM分支设备42使用OADM功能性的滤波器来在来自第一OADM分支设备41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给站A和站D之间的通信的波带“A-D”中的光信号和被分配给站B和站D之间的通信的波带“B-D”中的光信号。
此外,第二OADM分支设备42使用OADM功能性的滤波器来在来自站C的终端站设备45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给站C和站D之间的通信的波带“C-D”中的光信号(图8的(h))。因此,站C的终端站设备45接收包括波带“A-D”、波带“B-D”和波带“C-D”的光信号(图8的(i))。
接下来,将通过使用附图,描述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光传送系统的操作。图9是示出在使用具有终端站彼此不同的波长配置的虚拟光的光传送系统中的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将通过使用其中来自每一终端站的虚拟光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2)的梳状波长配置、并且终端站A、B和C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彼此位移的示例,描述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光传送系统。
如图9所示,光传送系统1中的站A的终端站设备43复用和发送在用于在站A和站D之间的通信的波带“A-D”中的λ(A1)和λ(A2)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A DL(类型3)(图9的(a))。站ADL(类型3)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2)虚拟光的梳状波长配置。
站B的终端站设备44复用和发送在用于在站B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B-D”中的λ(B1)和λ(B2)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B DL(类型4)。站B DL(类型4)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2)的虚拟光的梳状波长配置(图9的(b))。
站C的终端站设备45复用和发送在用于站C和站D之间的通信的波带“C-D”中的λ(C1)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C DL(类型5)。站C DL(类型5)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2)的虚拟光的梳状波长配置。
站A DL(类型3)、站B DL(类型4)和站C DL(类型5)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彼此不重叠。
来自站A、站B和站C的发送光通过第一OADM分支设备41和第二OADM分支设备42被发送到站D。站D的终端站设备46接收包括波带“A-D”、波带“B-D”和波带“C-D”的光信号(图9的(d))。
站D的终端站设备46使用光谱监视器单元23来测量接收光的光谱。监视单元24分析地检测其中虚拟光具有其间隔不同于等波长间隔(Δλ2)的波长配置的两个区域的存在,由此使得可以检测这些区域的波长位置。这允许站D的终端站设备46检测在第一OADM分支设备41的滤波边界处的波长λFab和在第二OADM分支设备42的滤波边界处的波长λFbc
如上所述,第二示例实施例使得即使当光传送系统的波长带中的虚拟光的波带的比例大于主光信号的波带的比例时,也能在终端站处识别OADM分支设备的滤波边界。
第三示例实施例
第三示例实施例不同于第一示例实施例之处在于在第三示例实施例中,来自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光传送系统的站B的终端站设备4的发送光的虚拟光不是梳状(离散矩形状),而是平面状(连续形状)。该示例能被看作波长配置中的虚拟光的光谱宽度在站A和站B之间不同的情形。
如图10所示,光传送系统1的站A的终端站设备3复用和发送在用于在站A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A-C”中的λ(A1)和λ(A2)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A DL(类型1)(图10的(a))。站A DL(类型1)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的虚拟光的梳状波长配置。
站B的终端站设备4复用和发送在用于在站B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B-C”中的λ(B1)和λ(B2)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B DL。站B DL具有平面光谱形状并且具有不同于站A DL(类型1)的光谱宽度的波长配置。
OADM分支设备2使用OADM功能性的滤波器来在来自站A的终端站设备3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给站A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A-C”中的光信号(图10的(c))。此外,OADM分支设备2在来自站B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给站B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B-C”中的光信号(图10的(d))。OADM分支设备2复用和发送已经通过滤波器的各个光信号。结果,站C的终端站设备45接收在波带“A-C”和波带“B-C”中的光信号(图10的(e))。
站C的终端站设备5使用光谱监视器单元23测量接收光的光谱,并且监视单元24分析地检测其中虚拟光具有间隔不同于等波长间隔(Δλ)的波长位置的区域的存在,由此使得可以检测该区域的波长位置。这允许站C的终端站设备5检测OADM分支设备2的滤波边界处的波长。
如上所述,第三示例实施例使得即使当在光传送系统的波长带中的虚拟光波带的比例大于主光信号的波带的比例,也能在终端站处识别OADM分支设备的滤波边界。
第四示例实施例
第四示例实施例是站A的终端站设备3发送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的梳状虚拟光以及站B的终端站设备4发送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2)并且光谱宽度为站A的虚拟光的1/2的梳状虚拟光。这是梳状虚拟光的等波长间隔在站A和站B之间不同并且梳状虚拟光的光谱宽度在站A和站B之间不同的波长配置的示例。
如图11所示,光传送系统1中的站A的终端站设备3复用和发送在用于在站A和站C之间通信的波带“A-C”中的λ(A1)和λ(A2)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A DL(类型1)(图11的(a))。站A DL(类型1)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的波长配置。
站B的终端站设备4复用和发送在用于站B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B-C”中的λ(B1)和λ(B2)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B DL(类型6)。站B DL(类型6)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2)和是站A DL(类型1)的光谱宽度的1/2的光谱宽度的波长配置(图11的(b))。
OADM分支设备2使用OADM功能性的滤波器来在来自站A的终端站设备3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到站A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A-C”中的光信号(图11的(c))。此外,OADM分支设备2在来自站B的光信号中,仅通过在被分配到站B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B-C”中的光信号(图11的(d))。OADM分支设备2复用和发送已经通过滤波器的光信号。结果,站C的终端站设备45接收波带“A-C”和波带“B-C”中的光信号(图11的(e))。
站C的终端站设备5通过使用光谱监视器单元23和监视单元24,测量和分析接收光的光谱。由于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站A和站B之间不同,因此,监视单元24检测其中虚拟光的等波长间隔(Δλ和Δλ/2)不同的区域或光谱宽度不同的区域并且检测其边界。这允许站C的终端站设备5检测OADM分支设备2的滤波边界处的波长。
如上所述,第四示例实施例使得即使当光传送系统的波长带中的虚拟光波带的比例大于主光信号的波带的比例时,也能在终端站处识别OADM分支设备的滤波边界。
第五示例实施例
第五示例实施例是其中将配置有等波长间隔的虚拟光应用于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光传送系统的构成的示例。
图12是示出在使用具有终端站彼此不同的波长配置的虚拟光的光传送系统中的光谱的状态的概念图。第五示例实施例中的光传送系统是其中来自每一终端站的虚拟光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3)的波长配置并且三个终端站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彼此位移使得虚拟光的等波长间隔(Δλ3)彼此不重叠的示例。
如图12所示,光传送系统1中的站A的终端站设备43复用和发送在用于在站A和站D之间通信的波带“A-D”中的λ(A1)和λ(A2)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A DL(类型7)(图12的(a))。站A DL(类型7)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3)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
站B的终端站设备44复用和发送在用于站B和站C之间的通信的波带“B-D”中的λ(B1)和λ(B2)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B DL(类型8)。站B DL(类型8)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3)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图12的(b))。
站C的终端站设备45复用和发送在用于站C和站D之间的通信的波带“C-D”中的λ(C1)的光信号,以及作为虚拟光的站C DL(类型9)。站C DL(类型9)具有等波长间隔(Δλ3)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图12的(c))。此外,站A DL(类型7)、站B DL(类型8)和站C DL(类型9)的波长配置彼此位移,使得各个等波长间隔彼此不重叠。
来自站A、站B和站C的发送光通过第一OADM分支设备41或第二OADM分支设备42,被发送到站D。站D的终端站设备46接收包括波带“A-D”、波带“B-D”和波带“C-D”的光信号(图12的(d))。
站D的终端站设备46通过使用光谱监视器单元23,测量接收光的光谱。监视单元24检测其中虚拟光具有因为来自每一终端站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的差异而不同的等波长间隔(Δλ3)的区域的存在,并且使得可以检测该区域的波长位置。
这允许站D的终端站设备46检测第一OADM分支设备41的滤波边界处的波长λFab和第二OADM分支设备42的滤波边界处的波长λFbc
如上所述,第五示例实施例使得即使当光传送系统的波长带中的虚拟光的波带的比例大于主光信号的波带的比例,也能在终端站处识别OADM分支设备的滤波边界。
第六示例实施例
第六示例实施例具有其中管理设备70被添加到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光传送系统1的构成。图13是示出包括管理设备70的光传送系统的构成的框图。管理设备70耦合到终端站的终端站设备3、4和5的每一个,并且包括将有关终端站之间的通信的虚拟光波长配置信息或子带域波长配置信息发送到发送发送光的终端站设备的功能。此外,管理设备耦合到到OADM分支设备2并且控制来自OADM分支设备2的分/插信号的切换。
管理设备70调整由终端站设备3、4和5生成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使得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终端站之间不同,并且将虚拟光波长配置信息或子带域波长配置信息发送到终端站设备3、4和5。
根据第六示例实施例,便于管理光传送系统的操作状态,因为管理设备为每一终端站调整虚拟光的波长配置。
尽管在第一至第六示例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其中在已经接收包括来自OADM分支设备的虚拟光的WDM光的终端站设备处识别OADM分支设备的滤波边界的波长的示例,但公开的主题不限于这些。例如,管理设备可以包括监视单元,可以通过监视包括来自已经接收WDM光信号的终端站设备的虚拟光的WMD光信号的光谱来接收信息,以及可以在OADM分支设备的滤波边界处检测波长。
硬件构成
图14是示出实现管理设备70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构成的图。
如图14所示,管理设备7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以下称为CPU)91、用于网络连接的通信接口(通信I/F)92、存储器93、和存储程序的存储设备94,诸如硬盘。此外,管理设备70通过系统总线97连接到输入设备95和输出设备96。
CPU 91运行操作系统来控制公开主题的示例实施例中的管理设备。此外,CPU 91从加载在驱动设备中的存储介质读出程序和数据,例如到存储器93。此外,CPU 91包括例如处理输入信息信号的功能,并且根据程序,执行各个功能的处理。
存储设备94是例如光盘、柔性盘、磁光盘、外部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设备94的一些存储介质是非易失存储设备,在其中存储程序。此外,程序被耦合到通信网络。可以从未示出的外部计算机下载程序。
输入设备95由例如鼠标、键盘、内置按键、卡插槽、触控板等实现,并且用于输入操作。输出设备96由例如显示器实现,并且被用于输出和校验由CPU 91等处理的信息。
其他示例实施例
在OADM分支设备处切换分/插信号后,接收终端站侧需要校验是否正确地实施了切换。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包括在来自终端站的发送光中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各个终端站间不同。可以从另一终端站或网络管理设备预先接收每一终端站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信息(诸如等波长间隔、矩形中心波长间隔、光谱宽度等)并且可以分析接收的虚拟光的光谱来检测哪一终端站发送了该虚拟光。因此,在接收终端站侧上,校验是否已经适当切换OADM分支设备。
此外,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可重配置的光分插复用器(以下称为ROADM)可以被用作OADM分支设备。
此外,当执行虚拟光的滤波成形并且将虚拟光和光信号复用时,通过将虚拟光成形为类似于光信号的波长的波长,能提供光信噪比(以下称为OSNR)监视功能性。
图中的箭头的方向是示例性的,不旨在限制块间的信号的方向。
当参考示例实施例(和示例)描述公开的主题时,所公开的主题不限于上述示例实施例(和示例)。在公开的主题的范围内,能对所公开的主题的配置和细节进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理解的各种变形。
示例实施例的一部分或全部能被描述为但不限于下述附注。
附注1
一种光传送系统,包括:
终端站设备,其发送将光信号和虚拟光复用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以及
光分插复用器,其接收从多个所述终端站设备发送的各个波长复用光信号并且在所述波长复用光信号上执行分插处理。
所述虚拟光具有其中以相等间隔设置相邻波长的波长配置,并且所述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
附注2
在根据附注1所述的光传送系统中,所述终端站设备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彼此位移。
附注3
在根据附注1所述的光传送系统中,所述终端站设备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彼此不重叠。
附注4
在根据附注1所述的光传送系统中,所述虚拟光的光谱宽度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
附注5
在根据附注1所述的光传送系统中,多个终端站设备中的一个的虚拟光具有等波长间隔的波长配置,并且所述多个终端站设备中的另一个的虚拟光具有连续的光谱形状。
附注6
在根据附注1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传送系统中,进一步包括接收终端站设备,其接收来自所述光分插复用器的输出光。所述接收终端站设备包括分析所述输出光的光谱的监视装置。
附注7
一种光传送系统的终端站设备,包括光分插复用器,该光分插复用器接收由复用来自多个终端站设备的每一个的光信号和虚拟光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并且在波长复用光信号上执行分插处理。所述虚拟光具有其中相邻的波长间隔被相等间隔的波长配置,以及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
附注8
一种光传送系统的接收终端站设备,包括光分插复用器,所述光分插复用器从多个终端站设备的每一个接收波长复用光信号。所述接收终端站设备包括:
光谱监视器装置,其测量从所述光分插复用器发送的输出光的光谱;以及
监视装置,其基于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的差异,检测所测量的光谱中的光分插复用器的滤波边界,所述差异反映在所述光谱中。
所述光分插复用器接收将所述虚拟光和光信号复用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所述虚拟光具有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的波长配置。
附注9
一种光传送系统的分析方法,所述光传送系统包括耦合到终端站设备的光分插复用器。
所述分析方法包括:
由所述光分插复用器,在将虚拟光和光信号复用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上执行分/插处理,并且发送结果信号,所述虚拟光具有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的波长配置;以及
测量从所述光分插复用器发送的输出光的光谱,并且基于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的差异,检测所述光谱中的所述光分插复用器的滤波边界,所述差异反映在所述光谱中。
附注10
一种根据公开主题的一个方面的光传送系统的管理设备。所述管理设备耦合到终端站设备并且将其中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的波长配置信息发送到所述终端站设备。
本申请基于并且要求2015年3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05456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以供参考。
[参考符号列表]
1 光传送系统
2 OADM分支设备
3 终端站设备
4 终端站设备
5 终端站设备
6 光传送路径
7 光传送路径
8 光传送路径
10 光发送设备
11 第一光复用器
12 虚拟光发射单元
13 第二光复用器
20 光接收设备
21 第一光解复用器
22 第二光解复用器
23 光谱监视器单元
24 监视单元
40 光传送系统
41 OADM分支设备
42 OADM分支设备
43 终端站设备
44 终端站设备
45 终端站设备
46 终端站设备
47 光传送路径
48 光传送路径
49 光传送路径
50 光传送路径
51 光传送路径
70 管理设备
91 CPU
92 通讯I/F(通信接口)
93 存储器
94 存储设备
95 输入设备
96 输出设备
97 系统总线

Claims (10)

1.一种光传送系统,包括:
终端站设备,所述终端站设备发送将光信号和虚拟光复用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以及
光分插复用器,所述光分插复用器接收从多个所述终端站设备发送的各个波长复用光信号,并且在所述波长复用光信号上执行分插处理,
其中,所述虚拟光具有其中以相等间隔配置相邻波长的波长配置,并且所述虚拟光的所述波长配置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送系统,其中,所述终端站设备的所述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彼此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送系统,其中,所述终端站设备的所述虚拟光的波长配置彼此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送系统,其中,所述虚拟光的光谱宽度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送系统,其中,多个终端站设备中的一个终端站设备的所述虚拟光具有等波长间隔的波长配置,并且所述多个终端站设备中的另一个终端站设备的所述虚拟光具有连续的光谱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传送系统,进一步包括:
接收终端站设备,所述接收终端站设备接收来自所述光分插复用器的输出光,
其中,所述接收终端站设备包括分析所述输出光的光谱的监视装置。
7.一种光传送系统的终端站设备,所述光传送系统包括光分插复用器,所述光分插复用器接收由复用来自多个终端站设备中的每一个终端站设备的光信号和虚拟光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并且在所述波长复用光信号上执行分插处理,
其中,所述虚拟光具有其中相邻的波长间隔被相等间隔的波长配置,以及所述虚拟光的所述波长配置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
8.一种光传送系统的接收终端站设备,所述光传送系统包括光分插复用器,所述光分插复用器从多个终端站设备中的每一个终端站设备接收波长复用光信号,所述接收终端站设备包括:
光谱监视器装置,所述光谱监视器装置测量从所述光分插复用器发送的输出光的光谱;以及
监视装置,所述监视装置基于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的虚拟光的波长配置的差异,检测测量的光谱中的所述光分插复用器的滤波边界,所述差异反映在所述光谱中,
其中,所述光分插复用器接收将所述虚拟光和光信号复用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所述虚拟光具有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的波长配置。
9.一种光传送系统的分析方法,所述光传送系统包括耦合到终端站设备的光分插复用器,所述分析方法包括:
由所述光分插复用器,在将虚拟光和光信号复用而产生的波长复用光信号上执行分/插处理,并且发送结果信号,所述虚拟光具有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的波长配置;以及
测量从所述光分插复用器发送的输出光的光谱,并且基于所述虚拟光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的波长配置的差异,检测所述光谱中的所述光分插复用器的滤波边界,所述差异反映在所述光谱中。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传送系统的管理设备,
其中,所述管理设备耦合到所述终端站设备,并且将其中所述虚拟光的所述波长配置在所述终端站设备之间不同的波长配置信息发送到所述终端站设备。
CN201680016371.6A 2015-03-18 2016-03-15 光传送系统及其分析方法、终端站设备和管理设备 Active CN107408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3402.1A CN111277335B (zh) 2015-03-18 2016-03-15 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4563 2015-03-18
JP2015054563 2015-03-18
PCT/JP2016/001457 WO2016147655A1 (ja) 2015-03-18 2016-03-15 光伝送システムとその解析方法、及び、端局装置、管理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3402.1A Division CN111277335B (zh) 2015-03-18 2016-03-15 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8985A true CN107408985A (zh) 2017-11-28
CN107408985B CN107408985B (zh) 2020-02-21

Family

ID=5691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6371.6A Active CN107408985B (zh) 2015-03-18 2016-03-15 光传送系统及其分析方法、终端站设备和管理设备
CN202010063402.1A Active CN111277335B (zh) 2015-03-18 2016-03-15 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3402.1A Active CN111277335B (zh) 2015-03-18 2016-03-15 光传送系统和光传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0230483B2 (zh)
EP (1) EP3273626A4 (zh)
JP (3) JP6350739B2 (zh)
CN (2) CN107408985B (zh)
WO (1) WO201614765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1763A (zh) * 2017-03-29 2019-11-0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仪器和通信方法
WO2021179793A1 (zh) * 2020-03-12 2021-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假光信号的装置以及级联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8985B (zh) 2015-03-18 2020-02-2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传送系统及其分析方法、终端站设备和管理设备
US11496213B2 (en) * 2015-12-03 2022-11-08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Fast probing of signal quality in a WDM network
EP3748881A4 (en) * 2018-01-31 2021-03-31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CONTROL PROCEDURE
JP6525294B1 (ja) * 2018-02-27 2019-06-05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光分岐挿入装置、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分岐挿入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707958B2 (en) * 2018-08-31 2020-07-07 Adva Optical Networking S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maximum transmission capacity within an optical network
US10868614B2 (en) * 2018-09-04 2020-12-15 Ciena Corporation Optical power replacement for faulted spectrum in channel holder based optical links
US10547404B1 (en) 2018-11-13 2020-01-28 Ciena Corporation Automatic optical link calibration with channel holders
US11558122B2 (en) 2019-01-31 2023-01-17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terminal station apparatus,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0179182A1 (ja) * 2019-03-04 2020-09-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合分波装置、光海底ケーブルシステム、光合分波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EP3952150A4 (en) * 2019-03-25 2022-05-18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AND METHOD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CN114787391B (zh) 2019-11-29 2023-09-12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高炉的操作方法
US10903930B1 (en) * 2020-01-31 2021-01-26 Fujitsu Limited In-service defragmentation in optical networks using wavelength conversion
US11323175B1 (en) * 2020-10-28 2022-05-03 Infinera Corporation Fast system optimization (FSO) with optimally placed recovery ton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03533A2 (en) * 2003-07-30 2005-02-02 KDDI Submarine Cable Systems Inc. Method for upgrading a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n optical transmitter therefor
CN101145886A (zh) * 2007-10-11 2008-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波长发生器和发生方法
CN102342043A (zh) * 2009-03-19 2012-02-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信号水平调整系统、用于该系统的分析信息和生成控制信号的装置以及分析信息和生成控制信号的方法
US20120243879A1 (en) * 2011-03-25 2012-09-27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30058647A1 (en) * 2011-09-02 2013-03-07 Ciena Corporation Transient and switching event stabilization of fiber optic transport systems
US20130259055A1 (en) * 2012-04-02 2013-10-03 Nec Corporation Reconfigurable branching unit for submarine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3493413A (zh) * 2011-04-20 2014-01-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具有oadm功能的分歧设备和波分复用光网络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1920B2 (ja) * 1996-09-17 2006-09-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通信システム
JP3995781B2 (ja) * 1998-02-02 2007-10-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選択フィルタを用いた光分岐・挿入装置及び光分岐装置
US6556340B1 (en) * 2001-04-06 2003-04-29 Onetta, Inc. Optical amplifiers and upgrade modules
JP2002353939A (ja) 2001-05-25 2002-12-06 Kddi Submarine Cable Systems Inc 光送信装置
JP4495388B2 (ja) * 2002-04-01 2010-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伝送方法並びに波長多重伝送システムに使用される波長多重送信装置,光分岐/挿入装置及び伝送装置
US6813447B2 (en) * 2002-05-23 2004-11-02 Corning Incorporated Recovery of clock pulses of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signals
TWI220547B (en) * 2003-07-08 2004-08-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Symbol boundary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EP1553710A1 (en) * 2004-01-08 2005-07-13 Alcatel Method for per-channel power control in a DWDM network by means of an algorithm for adjusting the power of a dummy signal and the input power of an optical amplifier via channel-average Q-factor measurement
JP4594636B2 (ja) * 2004-03-23 2010-12-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
JP4448721B2 (ja) * 2004-03-29 2010-04-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分波ユニット
JP4590944B2 (ja) 2004-06-17 2010-12-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光送信装置並びに波長多重伝送方法
JP2006270283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tsu Ltd 多波長光源を用いた波長分割多重伝送装置
US7388657B2 (en) * 2005-08-22 2008-06-17 Tyco Telecommunications (U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546229C (zh) * 2007-04-10 2009-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海缆光补偿的装置和方法
JP5076660B2 (ja) * 2007-06-11 2012-11-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伝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123876B2 (ja) * 2009-03-03 2013-01-23 富士通テレコム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Wdm伝送システムとwdm伝送システムの光信号対雑音比算出方法及びwdm伝送装置
JP5602229B2 (ja) * 2009-07-31 2014-10-08 タイ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サブシー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エルエルシー 複合型光アド−ドロップ多重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そのための波長割り当て
JP5387311B2 (ja) 2009-10-06 2014-01-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波長多重光の送受信方法
US8401391B2 (en) * 2009-12-08 2013-03-19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s Llc Channel power management in a branch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162269A1 (ja) * 2010-06-24 2011-12-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合分波器及び合分波方法
JP5887698B2 (ja) 2011-03-02 2016-03-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合分岐装置及び光合分岐方法
US8750707B2 (en) * 2011-04-13 2014-06-10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secur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ransceivers in undersea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059799B2 (en) * 2011-04-21 2015-06-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calculate a noise figure of an optical amplifier for wavelength channels in a partial-fill scenario to account for channel loading
GB2496214B (en) * 2011-11-01 2016-03-16 Fianium Ltd Amplifying optical device pumped or seeded with nonlinearly generated light
JP6051994B2 (ja) 2013-03-25 2016-12-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及びダミー光挿入方法
JP6244706B2 (ja) * 2013-07-11 2017-1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重光通信装置、多重光通信方法及び多重光通信プログラム
JP6291799B2 (ja) * 2013-11-13 2018-03-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及び光伝送方法
CN107408985B (zh) 2015-03-18 2020-02-2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传送系统及其分析方法、终端站设备和管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03533A2 (en) * 2003-07-30 2005-02-02 KDDI Submarine Cable Systems Inc. Method for upgrading a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n optical transmitter therefor
CN101145886A (zh) * 2007-10-11 2008-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波长发生器和发生方法
CN102342043A (zh) * 2009-03-19 2012-02-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信号水平调整系统、用于该系统的分析信息和生成控制信号的装置以及分析信息和生成控制信号的方法
US20120243879A1 (en) * 2011-03-25 2012-09-27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493413A (zh) * 2011-04-20 2014-01-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具有oadm功能的分歧设备和波分复用光网络系统及其方法
US20130058647A1 (en) * 2011-09-02 2013-03-07 Ciena Corporation Transient and switching event stabilization of fiber optic transport systems
US20130259055A1 (en) * 2012-04-02 2013-10-03 Nec Corporation Reconfigurable branching unit for submarine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1763A (zh) * 2017-03-29 2019-11-0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仪器和通信方法
CN110431763B (zh) * 2017-03-29 2022-04-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仪器和通信方法
WO2021179793A1 (zh) * 2020-03-12 2021-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假光信号的装置以及级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69648A1 (en) 2018-03-08
JP7074152B2 (ja) 2022-05-24
US11082144B2 (en) 2021-08-03
JPWO2016147655A1 (ja) 2017-12-14
JP2018164278A (ja) 2018-10-18
JP2020092467A (ja) 2020-06-11
CN111277335A (zh) 2020-06-12
EP3273626A4 (en) 2018-12-05
US11451317B2 (en) 2022-09-20
US10230483B2 (en) 2019-03-12
EP3273626A1 (en) 2018-01-24
JP6350739B2 (ja) 2018-07-04
US20190149259A1 (en) 2019-05-16
CN111277335B (zh) 2022-10-28
CN107408985B (zh) 2020-02-21
WO2016147655A1 (ja) 2016-09-22
US20210320741A1 (en)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8985A (zh) 光传送系统及其分析方法、终端站设备和管理设备
JP5136240B2 (ja) 伝送路監視システム
EP3439200B1 (en) Optical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system, optical wavelength multiplexer, and reserve-system confirmation method
EP3267598A1 (en) Optical signal monitoring device, optical wavelength multiplex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optical signal monitoring method
EP3008837B1 (en) Security monitoring for optical network
JP5896022B2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状態判定方法、光ファイバ接続状態判定用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伝送装置
CN108886401B (zh) 管理设备和识别方法以及存储有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7735963B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US9680597B2 (en) Optical branching/coupling device and optical branching/coupling method
US20120318965A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8476081B (zh) 用于双向光链路的保护装置
US8699884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JP6339401B2 (ja) モード多重伝送の光送信装置及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US10998998B2 (en) Test controller, optical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apparatus, test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an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JP2014039156A (ja) 光伝送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光伝送方法
CN105745853A (zh) 一种光分插复用器及光网络信号的传输方法
JP2012175254A (ja) 波長分割多重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側波長分割多重装置及び受信側波長分割多重分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