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537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537A
CN107407537A CN201680013120.2A CN201680013120A CN107407537A CN 107407537 A CN107407537 A CN 107407537A CN 201680013120 A CN201680013120 A CN 201680013120A CN 107407537 A CN107407537 A CN 107407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ace
board
flui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31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537B (zh
Inventor
斋藤荘史
山中章
原田真树
山田研二
铃木和贵
浅野太
浅野太一
寺地翔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07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with U-flow or serpentine-flow inside conduits; with centrally arranged openings on th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1Casings in the form of plate-like arrangements; Frames enclosing a heat exchange co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19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asing or header box; Header box sub-elements
    • F28F9/0224Header boxes formed by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overs
    • F28F9/0226Header boxes formed by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overs with resilient gask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04Fastening; Joining by bra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12Fastening; Joi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s
    • F28F2275/122Fastening; Joi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s by crimping, caulking or clinching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有管道(1)、层叠芯(2)以及结合板(3)。管道具有:第一板(11、11a、11b),该第一板(11、11a、11b)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第二板(12、12a、12b),该第二板(12、12a、12b)配置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侧。第二板具有:第二板端板部(121),该第二板端板部(121)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第一板的壁面;第二板中央板部(122),该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凸缘部(123),该凸缘部(123)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与结合板的槽部的底部壁面(32)钎焊。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在2015年3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5-40553号、在2015年4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5-75287号、在2015年11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5-230897号为基础,这里通过参照将该记载内容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层叠了多个管得到的层叠芯收纳在管道内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热交换器,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中,在管道内收纳层叠芯,用于使外部的配管与管道结合的结合板接合于管道的端部。
在制造这样的结构的热交换器时,在扁平状的管之间配置有外散热片并进行临时组装,将临时组装后的层叠芯收纳在管道内,将管道嵌合于结合板的槽部,并对它们进行钎焊。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92642号小册子
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在以往的热交换器中,由于钎焊时的焊料的溶融而导致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上的尺寸减少。另一方面,将管道嵌合于结合板的槽部,而利用结合板的槽部来决定管道的位置,管道中的管层叠方向上的尺寸不变。
因此,根据发明人的研究,由于钎焊时的层叠芯的尺寸减少,从而导致在外散热片与管道之间、管与外散热片之间产生间隙,有可能在管道、外散热片、管之间分别产生钎焊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防止钎焊不良的产生。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热交换器具有:管道,该管道将至少两个板组合而形成为筒状,在内部形成供第一流体通过的第一流体流路,在第一流体流路的一端侧形成有第一流体的流入口,在第一流体流路的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一流体的流出口;层叠芯,该层叠芯层叠有多个扁平状的管,在该管的内部形成供第二流体通过的第二流体流路,在相邻的管之间配置有外散热片,管和外散热片被钎焊在一起并被收纳在管道内;以及结合板,该结合板具有包围流入口或者流出口的周缘部的槽部,该结合板钎焊于管道,在将与管层叠方向和第一流体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芯宽度方向时,管道具有:第一板,该第一板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第二板,该第二板配置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侧,第二板具有:第二板端板部,该第二板端板部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钎焊于第一板的壁面;第二板中央板部,该第二板中央板部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凸缘部,该凸缘部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与结合板的槽部的底部壁面钎焊。
由此,第一板与第二板在钎焊时能够在管层叠方向上相对移动,第二板伴随着钎焊时的层叠芯的尺寸变化而追随移动。因此,在钎焊时在外散热片与板之间、管与外散热片之间不容易产生间隙,防止钎焊不良的产生。并且,由于第二板具有在管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凸缘部,因此即使在管层叠方向上层叠芯的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维持凸缘部与结合板的槽部的底部壁面的钎焊构造。
并且,根据另一观点,热交换器具有:管道,该管道将至少两个板组合而形成为筒状,在内部形成有供第一流体通过的第一流体流路,在第一流体流路的一端侧形成有第一流体的流入口,在第一流体流路的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一流体的流出口;层叠芯,该层叠芯层叠有多个扁平状的管,在该管的内部形成供第二流体通过的第二流体流路,在相邻的管之间配置有外散热片,管和外散热片被钎焊在一起并被收纳在管道内;以及结合板,该结合板具有包围流入口或者流出口的周缘部的槽部,该结合板钎焊于管道,管道具有:第一板,该第一板具有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的壁面;以及第二板,该第二板配置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侧,第二板具有:第二板端板部,该第二板端板部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钎焊于第一板的壁面;第二板中央板部,该第二板中央板部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凸缘部,该凸缘部至少从第二板中央板部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与结合板的槽部的底部壁面进行钎焊。
由此,实现与上述一个观点的热交换器相同的作用/效果。
并且,根据又一观点,热交换器具有:管道,该管道将第一板和第二板组合而形成为筒状,在内部形成有供第一流体通过的第一流体流路,在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一端侧形成有第一流体的流入口,在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一流体的流出口;层叠芯,该层叠芯层叠有多个扁平状的管,在该管的内部形成供第二流体通过的第二流体流路,在相邻的管之间配置有外散热片,管和外散热片被钎焊在一起并被收纳在管道内;以及框状的结合板,该结合板包围流入口或者流出口,钎焊于管道中的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两端部,在将与管层叠方向和第一流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芯宽度方向时,第一板具有:第一板两端板部,该第一板两端板部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两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层叠芯;第一板中央板部,该第一板中央板部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一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层叠芯;以及第一板凸缘部,该第一板凸缘部从该第一板中的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作为第一流体的流路的相反侧的外侧延伸,并且与结合板相对的面垂直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第二板具有:第二板两端板部,该第二板两端板部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两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层叠芯;第二板中央板部,该第二板中央板部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另一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层叠芯;以及第二板凸缘部,该第二板凸缘部从该第二板中的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作为第一流体的流路的相反侧的外侧延伸,并且与结合板相对的面垂直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第一板两端板部与第二板两端板部在沿芯宽度方向重叠的部位被钎焊,第一板凸缘部及第二板凸缘部与结合板中的垂直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底部壁面钎焊。
并且,根据又一观点,热交换器具有:管道,该管道将第一板和第二板组合而形成为筒状,在内部形成有供第一流体通过的第一流体流路,在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一端侧形成有第一流体的流入口,在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另一端侧形成有第一流体的流出口;层叠芯,该层叠芯层叠有多个扁平状的管并收纳在管道内,在该管的内部形成供第二流体通过的第二流体流路;以及结合板,该结合板具有包围流入口或者流出口的槽部,该结合板钎焊于管道,第一板具有:一对第一板两端板部,该一对第一板两端板部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第一板中央板部,该第一板中央板部将第一板两端板部彼此连结,并且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一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第一板凸缘部,该第一板凸缘部从第一板中央板部和第一板两端板部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与结合板的槽部的底部壁面钎焊,第二板具有:一对第二板两端板部,该一对第二板两端板部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与第一板两端板部重合并钎焊;第二板中央板部,该第二板中央板部将第二板两端板部彼此连结,并且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另一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第二板凸缘部,该第二板凸缘部从第二板中央板部和第二板两端板部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与结合板的槽部的底部壁面钎焊。
由此,伴随着钎焊时的层叠芯的尺寸变化,第一板与第二板能够相对移动。因此,在钎焊时,在外散热片与板之间、管与外散热片之间不容易产生间隙,防止钎焊不良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热交换器的右侧视图。
图4是图1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板的立体图。
图7是将管道的一部分切断而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热交换器的层叠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3的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与外部的配管部件的结合部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的热交换器的结合板个体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三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四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五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六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七变形例的结合板个体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第八变形例的结合板个体的主视图。
图19是沿图18的XIX-XIX的剖视图。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图20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的立体图。
图22是图20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板的立体图。
图2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图24是图23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4的XXV-XXV剖视图。
图26是图23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图23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图23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分解主视图。
图2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与外部的配管部件的结合部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变形例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分解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相互之间,在图中,对彼此相同或者均等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第一实施方式)
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作为中间冷却器来使用,该中间冷却器使由增压器加压而成为高温的进气与冷却用的流体(例如,LLC即长效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对进气进行冷却。
如图1~图3所示,在热交换器中,作为主要结构要素具有:供作为第一流体的进气流通的筒状的管道1、收纳在管道1内的层叠芯2以及钎焊于管道1的各端部处的结合板3。
如图1~图6所示,管道1由将铝等金属薄板冲压成型为规定的形状的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构成,在内部形成有供进气流通的进气流路13。如图9所示,进气从管道1的一端侧的流入口14向进气流路13流入,在进气流路13内流动而从另一端侧的流出口15向外部流出。
如图7所示,层叠芯2层叠配置有多个具有扁平状的截面的管21,在管21的内部形成有供作为第二流体的冷却流体流通的流路。也可以在管21内配置有内翅片211,该内翅片211使传热面积增加而促进热交换。管21由在表面上包覆了钎焊材料的铝等金属构成。
使进气通过相邻的管21间,在相邻的管21之间配置有外散热片22,该外散热片22使传热面积增加而促进热交换。外散热片22将铝等金属薄板成型为波形状,通过钎焊而接合于管21。
以下,将管道1内的进气的流动方向称为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并且,将管21的层叠方向称为管层叠方向B。此外,将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和管层叠方向B垂直的方向称为芯宽度方向C。另外,芯宽度方向C只要是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和管层叠方向B交叉的方向即可。
如图1~图7所示,第一板11具有:第一板端板部111,该第一板端板部111分别与层叠芯2中的芯宽度方向C的端面相对地配置而钎焊于层叠芯2的端面;以及第一板中央板部112,该第一板中央板部112与层叠芯2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一端面相对地配置,连结第一板端板部111,并且钎焊于层叠芯2的端面。第一板端板部111具有在管层叠方向B上延伸的板面。
第二板12具有第二板端板部121、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以及凸缘部123。第二板端板部121分别与层叠芯2中的芯宽度方向C的端面相对地配置,具有在管层叠方向B上延伸的板面。第二板端板部121在芯宽度方向C上与第一板端板部111的一部分区域重叠,钎焊于第一板端板部111的外壁面。
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层叠芯2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另一端面相对地配置而连结第二板端板部121,并且钎焊于层叠芯2的端面。
在第二板12中的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的两端部,凸缘部123从第二板端板部121和第二板中央板部122的端部朝向成为与进气流路13相反侧的外侧延伸。凸缘部123具有在组装于层叠芯2、第一板11以及结合板3时在管层叠方向B上延伸的面,与结合板3相对地配设。在本实施方式中,管层叠方向B是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垂直的方向。
第二板12具有管道124,该管道124与供冷却流体流通的未图示的配管连接。并且,对冷却流体进行冷却的外部的未图示的热交换器与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由该配管连接。
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组合而形成管道1,形成进气流路13。该进气流路13的沿着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观察时的形状是大致矩形。
对铝等金属薄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将结合板3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框状,以包围流入口14或者流出口15的方式,该结合板3钎焊于管道1的端部。
如图9所示,在结合板3形成有截面U字型的槽部33,该槽部33具有:底部壁面32;从该底部壁面32的内周侧缘部竖立设置的内壁面31;以及从底部壁面32的外周侧缘部竖立设置的外壁面35。更详细而言,结合板3中的内壁面31与第一板11中的外壁面被钎焊,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与第二板12的凸缘部123被钎焊。内壁面31、外壁面35以及底部壁面32如图8、图9所示。
这里,图10所示的结合板3的IX-IX截面的形状如图9所示。如图9、图10所示,在结合板3形成有卡定部36,该卡定部36从内壁面31中的与底部壁面32相反侧的端部向进气流路13侧突出。该卡定部36能够与第一板11中的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的端面卡合。并且,卡定部36遍及内壁面31的整周而设置。
并且,在将夹入了层叠芯2的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组装于结合板3时,若第一板11过度地侵入到结合板3内,则第一板11的端面与卡定部36卡合。由此,防止第一板11飞出到比结合板3靠进气配管92侧的位置。
如图4、图5所示,在第一板端板部111形成有突起状的定位突起部113,该定位突起部113与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抵接。并且,通过定位突起部113与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的抵接,从而在将第一板11和结合板3临时组装时,决定第一板11与结合板3在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上的相对位置。
如图9所示,当在结合板3的槽部33插入了密封件91和供进气流通的进气配管92的裾部921之后,通过对结合板3的外缘部34进行铆接,从而将结合板3和进气配管92结合。另外,密封件91的材质能够采用丙烯酸类橡胶、氟类橡胶、硅类橡胶等。并且,进气配管92的材质能够采用铝等金属、树脂等。结合板3的槽部33通过冲压成型来成型,在槽部33实质上没有形成阶差,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因此,能够使密封件91的压缩率大致均匀,能够得到良好的密封性。
如图4、图5、图8所示,在第一板端板部111中形成有封闭突起部114,该封闭突起部114填埋产生于第一板端板部111、第二板端板部121与结合板3的集合部的间隙。
另外,在集合部中,当在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与内壁面31之间的弯曲部、第二板端板部121与凸缘部123之间的弯曲部以及第一板端板部111之间的间隙较大的情况下,经由在第一板端板部111、第二板端板部121与结合板3的集合部产生的间隙,进气流路13与外部空间(即大气侧)会连通。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板端板部121和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呈R形状,因此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也呈R形状,使集合部间隙尽量小。
在制造上述热交换器时,首先,将管道1的结构构件、层叠芯2的结构构件以及结合板3临时组装而成为热交换器临时组装体。该临时组装状态下的管道1与层叠芯2由未图示的夹具等保持,以使得这些结构构件在管层叠方向B上被压接。并且,临时组装状态下的管道1与结合板3由未图示的夹具保持,以使得第一板11中的外壁面与结合板3的内壁面31紧贴。
在临时组装状态时,由于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与定位突起部113和凸缘部123抵接,因此能够相对于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将结合板3配置于规定的位置。
接着,在炉中对热交换器临时组装体进行加热,从而将各结构构件彼此钎焊。在该钎焊时,由于钎焊材料的溶融而导致层叠芯2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尺寸减少。并且,管道1被分割成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能够在管层叠方向B上相对移动直到钎焊完成为止。
并且,所钎焊的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与第二板的凸缘部123的面在管层叠方向B上延伸,结合板3与第二板12能够在管层叠方向B上相对移动直到钎焊完成为止。换言之,结合板3不会阻碍第二板12在管层叠方向B上移动。
因此,若由于钎焊时的焊料的溶融而导致层叠芯2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尺寸减少,则第二板12追随着层叠芯2的尺寸变化而在管层叠方向B上移动。因此,第一板中央板部112与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之间的管层叠方向尺寸也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在钎焊时,在第一板中央板部112与外散热片22之间、在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外散热片22之间、以及在管21与外散热片22之间不容易产生间隙,防止钎焊不良的产生。
并且,所钎焊的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与第二板的凸缘部123的面在管层叠方向B上延伸。因此,若在钎焊时层叠芯2的尺寸减少,第二板中央板部122向比结合板3的内壁面31靠管道1的内侧的位置移动,则凸缘部123向管道1的内侧滑动。在钎焊时,即使凸缘部123追随着第二板12的动作而移动,凸缘部123也能够与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相对,而对第二板12与结合板3进行钎焊。这样,不仅是管道1,管道1与接合板3的接合部也能够采用能够吸收钎焊时的层叠芯2的尺寸变化的构造。
并且,在钎焊完成的状态下,在第一板端板部111、第二板端板部121与结合板3的集合部产生的间隙被封闭突起部114填埋。因此,能够防止在进气流路13流通的进气经由该间隙而泄漏到外部空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呈R形状。但是,也可以像图1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那样,第二板端板部121和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被倒角而成为平面。在该情况下,优选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也是平面,而使集合部间隙尽量小。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二板端板部121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以及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都呈R形状。但是,也可以像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那样,使第二板端板部121和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呈R形状,使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呈平面。
这样,在使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呈平面的情况下,与使其呈R形状的情况相比,封闭突起部114的成型是容易的。
并且,在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使第二板端板部121和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R形状的面与封闭突起部114的平坦的面接触。在该情况下,在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与第二板12的凸缘部123之间形成间隙。
并且,在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通过使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相对于第一板端板部111的角度θ为45度以上,从而能够减小集合部间隙。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二板端板部121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以及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都呈R形状。但是,也可以像图1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那样,使第二板端板部121和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呈平面,使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呈R形状。
并且,在图1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中,使第二板端板部121和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平坦的面与封闭突起部114的R形状的面接触。在该情况下,在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与第二板12的凸缘部123之间形成间隙。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二板端板部121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以及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都呈R形状。但是,也可以像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那样,使第二板端板部121和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呈R形状。并且,也可以使封闭突起部114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中的与第二板端板部121相对的面呈R形状,与结合板3相对的面呈平面。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将第二板端板部121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R形状的面与封闭突起部114中的R形状的面接合之后,使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R形状的面与封闭突起部114中的平坦的面接合。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二板端板部121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以及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都呈R形状。但是,也可以像图1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那样,使第二板端板部121和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呈R形状。并且,也可以使封闭突起部114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中的与第二板端板部121相对的面呈平面,与结合板3相对的面呈R形状。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将结合板3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R形状的面与封闭突起部114的R形状的面接合之后,使第二板端板部121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R形状的面与封闭突起部114中的平坦的面接合。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在使封闭突起部114中的集合部间隙侧的面呈平面的情况下,封闭突起部114的基部也可以包含R形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一板端板部111与封闭突起部114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像图1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那样,将其他部件的封闭部件4插入集合部间隙,而填埋集合部间隙。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遍及内壁面31的整周而设置了第一板11的卡定部36,但也可以像图1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那样,卡定部36设置在内壁面31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在该第七变形例中,设置六个卡定部36,但卡定部36至少有一个即可。另外,图17所示的结合板3的IX-IX截面的形状如图9所示。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遍及内壁面31的整周而设置了第一板11的卡定部36,但也可以像图18和图19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八变形例那样,卡定部36将内壁面31中的相对的部位连接。更详细而言,卡定部36将内壁面31中的沿管层叠方向B相对的部位连接。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管21内配置了内翅片,但也可以不具有内翅片。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将第一板端板部111和第一板中央板部112一体形成的一张第一板11。但是,也可以分别独立地形成第一板端板部111和第一板中央板部112而使第一板11由三张板构成。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如图20~图22所示,管道1由两张第一板11a、11b和两张第二板12a、12b构成。
一方的第一板11a是平板,与层叠芯2中的芯宽度方向C的一端面相对地配置。并且,在一方的第一板11a中,取消定位突起部113,形成有四个封闭突起部114。
另一方的第一板11b与层叠芯2中的芯宽度方向C的另一端面相对地配置,具有与第一板11a相同的形状。
一方的第二板12a具有第二板端板部121、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以及凸缘部123。第二板端板部121与层叠芯2中的芯宽度方向C的端面相对地配置,并且与两张第一板11a、11b的一部分区域在芯宽度方向C上重叠,钎焊于两张第一板11a、11b的外壁面。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层叠芯2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一端面相对地配置而连结第二板端板部121,并且钎焊于层叠芯2的端面。凸缘部123从第二板12中的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的两端部朝向作为与进气流路13相反侧的外侧延伸。凸缘部123中的与结合板3相对的面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垂直。
另一方的第二板12b与层叠芯2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另一端面相对地配置,具有与一方的第二板12a相同的构造。另外,形成于第二板12a、12b的凸缘部123具有在组装于层叠芯2、第一板11a、11b、结合板3时在管层叠方向B上延伸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管层叠方向B是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垂直的方向。
并且,将两张第一板11a、11b与两张第二板12a、12b组合而形成进气流路13。该进气流路13的沿着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观察时的形状是大致矩形。
结合板3被钎焊于管道1的各端部。更详细而言,结合板3中的内壁面31与两张第一板11a、11b中的外壁面被钎焊,结合板3中的底部壁面32与凸缘部123被钎焊。
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将管道1的结构构件、层叠芯2的结构构件以及结合板3组装之后,在钎焊炉内被加热,对各结构构件进行钎焊。
管道1被分割成两张第一板11a、11b和两张第二板12a、12b,两张第一板11a、11b与两张第二板12a、12b能够在管层叠方向B上相对移动,直到钎焊完成为止。
并且,所钎焊的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与两张第二板12a、12b的凸缘部123具有在管层叠方向B上延伸的面。因此,结合板3与两张第二板12a、12b能够在管层叠方向B上相对移动,直到钎焊完成。换言之,结合板3不会阻碍两张第二板12a、12b在管层叠方向B上移动。
因此,若由于钎焊时的焊料的溶融而导致层叠芯2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尺寸减少,则两张第二板12a、12b随着层叠芯2的尺寸变化而在管层叠方向B上移动。由此,一方的第二板12a的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另一方的第二板12b的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之间的管层叠方向尺寸也发生变化。
其结果是,在钎焊时,在一方的第二板12a的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外散热片22之间、在另一方的第二板12b的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外散热片22之间、以及在管21与外散热片22之间不容易产生间隙,防止钎焊不良的产生。
并且,若在钎焊时层叠芯2的管层叠方向B的尺寸减少,第二板中央板部122向比结合板3的内壁面31靠管道1的内侧的位置移动,则凸缘部123向管道1的内侧滑动。在钎焊时,有时凸缘部123随着两张第二板12a、12b的动作而移动。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凸缘部123与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相对,因此两张第二板12a、12b通过凸缘部123而钎焊于结合板3的底部壁面32。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是管道1,管道1与接合板3的接合部也可以采用能够吸收钎焊时的层叠芯2的尺寸变化的构造。
并且,在钎焊完成的状态下,由于四个间隙都被封闭突起部114填埋,因此能够防止在进气流路13中流通的进气经由该间隙而向外部空间泄漏。四个间隙中的一个是在一方的第二板12a、一方的第一板11a与结合板3的集合部中产生的间隙。四个间隙中的另一个是在一方的第二板12a、另一方的第一板11b与结合板3的集合部中产生的间隙。四个间隙中的另一个是在另一方的第二板12b、一方的第一板11a与结合板3的集合部中产生的间隙。四个间隙中的另一个是在另一方的第二板12b、另一方的第一板11b与结合板3的集合部中产生的间隙。
并且,针对层叠芯2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尺寸不同的多种热交换器,能够通过变更两张第一板11a、11b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尺寸来应对。
(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3、图24、图26所示,作为主要结构要素,热交换器具有供作为第一流体的进气流通的筒状的管道5、收纳在管道5内的层叠芯6、以及钎焊于管道5的两端部的结合板7。
如图23~图28所示,管道5由将铝等金属薄板冲压成型成规定的形状的第一板51和第二板52构成,在内部形成有供进气流通的进气流路53。进气从管道5的一端侧的流入口54向进气流路53流入,在进气流路53内流动而从另一端侧的流出口55向外部流出。流入口54和流出口55记载在图29中。
层叠芯6层叠配置有多个扁平状的管61,在该管61的内部形成有供作为第二流体的冷却流体流通的流路。管61也可以在两张板的周围重叠地形成。在管61内配置有未图示的内翅片,该内翅片使传热面积增加而促进热交换。
使进气通过相邻的管61之间,在相邻的管61之间配置有外散热片62,该外散热片62使传热面积增加而促进热交换。外散热片62是将铝等金属薄板成型为波形状而得到的,通过钎焊而接合于管61。另外,层叠芯6的形状是大致长方体。
以下,将管道5内的进气的流动方向称为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并且,将管61的层叠方向称为管层叠方向B。此外,将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和管层叠方向B垂直的方向称为芯宽度方向C。
第一板51具有第一板两端板部511、第一板中央板部512以及第一板凸缘部513。
第一板两端板部511与层叠芯6中的芯宽度方向C的两端面相对地配置而钎焊于层叠芯6的端面。
第一板中央板部512与层叠芯6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一端面相对地配置而连结第一板两端板部511,并且钎焊于层叠芯6的端面。
第一板凸缘部513从第一板51中的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的两端部朝向作为与进气流路53相反侧的外侧延伸,并且与结合板7相对的面垂直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
第一板两端板部511中的与第一板中央板部512相反侧的部位511a与第一板凸缘部513相比,进一步沿着管层叠方向B且朝向远离第一板中央板部512的方向延伸。以下,将部位511a称为重叠板部511a。
第二板52具有第二板两端板部521、第二板中央板部522以及第二板凸缘部523。
第二板两端板部521与层叠芯6中的芯宽度方向C的两端面相对地配置。
第二板中央板部522与层叠芯6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另一端面相对地配置而连结第二板两端板部521,并且钎焊于层叠芯6的端面。
第二板凸缘部523从第二板52中的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的两端部朝向作为与进气流路53相反侧的外侧延伸,并且与结合板7相对的面垂直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
第二板两端板部521中的与第二板中央板部522相反侧的部位521a相比于第二板两端板部521中的第二板中央板部522侧的部位521b,进一步朝向作为与进气流路53相反侧的外侧扩展。以下,将部位521a称为避让板部521a。
并且,在层叠芯6中的芯宽度方向C的两端面与避让板部521a之间的间隙8配置重叠板部511a,重叠板部511a与避让板部521a在芯宽度方向C上重叠,该重叠的部位被钎焊。并且,第二板两端板部521中的不与第一板两端板部511重叠的部位521a钎焊于层叠芯6的端面。
第一板51具有与供冷却流体流通的未图示的配管连接的管道524。并且,对冷却流体进行冷却的外部的未图示的热交换器与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由该配管连接。
将第一板51和第二板52组合而形成进气流路53。该进气流路53的沿着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矩形。
对铝等金属薄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将结合板7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框状,结合板7钎焊于管道5的两端部以包围流入口54或者流出口55。
更详细而言,对结合板7中的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垂直的底部壁面72、第一板凸缘部513以及第二板凸缘部523进行钎焊。底部壁面72记载在图29中。
如图29所示,在结合板7形成截面U字型的槽部73。并且,当在该槽部73插入了密封件91和供进气流通的进气配管92的裾部921之后,通过对结合板7的外缘部74进行铆接,而将结合板7和进气配管92结合。另外,密封件91的材质能够采用丙烯酸类橡胶、氟类橡胶、硅类橡胶等。并且,进气配管92的材质能够采用铝等金属、树脂等。
在制造上述热交换器时,首先,对管道5的结构构件、层叠芯6的结构构件以及结合板7进行临时组装而成为热交换器临时组装体。该临时组装状态下的管道5与层叠芯6由未图示的夹具保持,以使得这些结构构件在管层叠方向B上被压接。并且,临时组装状态下的管道5与结合板7由未图示的夹具保持,以使得底部壁面72、第一板凸缘部513和第二板凸缘部523紧贴。
接着,在炉中对热交换器临时组装体进行加热而对各结构构件彼此进行钎焊。在该钎焊时,由于焊料的溶融而导致层叠芯6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尺寸减少。
并且,管道5被分割成第一板51和第二板52,第一板51与第二板52能够在管层叠方向B上相对移动直到钎焊完成为止。
并且,底部壁面72、第一板凸缘部513以及第二板凸缘部523的各面与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垂直。因此,结合板7、第一板51以及第二板52能够在管层叠方向B上相对移动直到钎焊完成为止。换言之,结合板7不会阻碍第一板51和第二板52在管层叠方向B上移动。
因此,若由于钎焊时的焊料的溶融而导致层叠芯6中的管层叠方向B的尺寸减少,则第一板51和第二板52随着层叠芯6的尺寸变化而在管层叠方向B上移动。换言之,重叠板部511a与避让板部521a在管层叠方向B上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第一板中央板部512与第二板中央板部522之间的管层叠方向尺寸也发生变化。
其结果是,在钎焊时,在第一板中央板部512与外散热片62之间、在第二板中央板部522与外散热片62之间、以及在管61与外散热片62之间不容易产生间隙,防止钎焊不良的产生。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板51设置两个重叠板部511a,在第二板52设置两个避让板部521a。但是,也可以像图30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那样,在第一板51各设置一个重叠板部511a和避让板部511b,在第二板52各设置一个避让板部521a和重叠板部521c。由此,能够实现第一板51和第二板52的共用化。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管61内配置内翅片,但也可以不具有内翅片。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热交换器用作中间冷却器的例子,但热交换器的用途也可以是除了中间冷却器以外的用途。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Claims (22)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管道(1),该管道(1)将至少两个板(11、12、11a、11b、12a、12b)组合而形成为筒状,在该管道(1)的内部形成有供第一流体通过的第一流体流路(13),在所述第一流体流路的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入口(14),在所述第一流体流路的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出口(15);
层叠芯(2),该层叠芯(2)层叠有多个扁平状的管(21),在该管(21)的内部形成有供第二流体通过的第二流体流路,在相邻的所述管之间配置有外散热片(22),所述管和所述外散热片被钎焊在一起并被收纳在所述管道内;以及
结合板(3),该结合板(3)具有包围所述流入口或者所述流出口的周缘部的槽部(33),该结合板(3)钎焊于所述管道,
在将与管层叠方向(B)和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交叉的方向设为芯宽度方向(C)时,
所述管道具有:第一板(11、11a、11b),该第一板(11、11a、11b)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芯宽度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第二板(12、12a、12b),该第二板(12、12a、12b)配置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侧,
所述第二板具有:第二板端板部(121),该第二板端板部(121)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芯宽度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所述第一板的壁面;第二板中央板部(122),该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凸缘部(123),该凸缘部(123)在所述管层叠方向上延伸,与所述结合板的所述槽部的底部壁面(32)钎焊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具有从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端部朝向所述管道的外方延伸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将一张所述第一板(11)和一张所述第二板(12)组合而形成为筒状,
所述第一板具有:第一板端板部(111),该第一板端板部(111)分别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芯宽度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第一板中央板部(112),该第一板中央板部(112)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一端面相对地配置并连结所述第一板端板部,
所述第二板配置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另一端面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将两张第一板(11a、11b)和两张第二板(12a、12b)组合而形成为筒状,
所述两张第一板中的一方的第一板(11a)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芯宽度方向的一端面相对地配置,另一方的第一板(11b)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芯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面相对地配置,
所述两张第二板中的一方的第二板(12a)配置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一端面侧,另一方的第二板(12b)配置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另一端面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具有封闭突起部(114),该封闭突起部(114)填埋在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结合板的集合部中产生的集合部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突起部中的所述集合部间隙侧的面是平面,
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结合板中的所述集合部间隙侧的面是R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具有第一板端板部(111),该第一板端板部(111)分别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芯宽度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
所述封闭突起部中的所述集合部间隙侧的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板端板部的角度(θ)在45度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突起部中的所述集合部间隙侧的面是R形状,
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结合板中的所述集合部间隙侧的面是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突起部中的所述集合部间隙侧的面中的、与所述第二板相对的面是R形状,与所述结合板相对的面是平面,
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结合板中的所述集合部间隙侧的面是R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突起部中的所述集合部间隙侧的面中的、与所述第二板相对的面是平面,与所述结合板相对的面是R形状,
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结合板中的所述集合部间隙侧的面是R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填埋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结合板的集合部中产生的间隙的封闭部件(4)插入所述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2、3、5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具有定位部(113),该定位部(113)与所述底部壁面抵接,从而决定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结合板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供所述结合板配设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入口或者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出口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为大致矩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板具有:内壁面(31),该内壁面(31)从所述底部壁面的内周侧缘部竖立设置;以及卡定部(36),该卡定部(36)从所述内壁面向所述第一流体流路侧突出,能够与所述第一板的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端面卡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遍及所述内壁面的整周而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将所述内壁面中的相对的部位连接。
17.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具有:
管道(1),该管道(1)将至少两个板(11、12、11a、11b、12a、12b)组合而形成为筒状,在该管道(1)的内部形成有供第一流体通过的第一流体流路(13),在所述第一流体流路的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入口(14),在所述第一流体流路的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出口(15);
层叠芯(2),该层叠芯(2)层叠有多个扁平状的管(21),在该管(21)的内部形成有供第二流体通过的第二流体流路,在相邻的所述管之间配置有外散热片(22),所述管和所述外散热片被钎焊在一起并被收纳在所述管道内;以及
结合板(3),该结合板(3)具有包围所述流入口或者所述流出口的周缘部的槽部(33),该结合板(3)钎焊于所述管道,
所述管道具有:第一板(11、11a、11b),该第一板(11、11a、11b)具有在管层叠方向(B)上延伸的壁面;以及第二板(12、12a、12b),该第二板(12、12a、12b)配置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侧,
所述第二板具有:第二板端板部(121),该第二板端板部(121)在所述管层叠方向上延伸,钎焊于所述第一板的壁面;第二板中央板部(122),该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凸缘部(123),该凸缘部(123)至少从所述第二板中央板部向所述管层叠方向延伸,与所述结合板的所述槽部的底部壁面(32)钎焊在一起。
18.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具有:
管道(5),该管道(5)将第一板(51)和第二板(52)组合而形成为筒状,在该管道(5)的内部形成有供第一流体通过的第一流体流路(53),在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的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入口(54),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出口(55);
层叠芯(6),该层叠芯(6)层叠有多个扁平状的管(61),在该管(61)的内部形成有供第二流体通过的第二流体流路,在相邻的所述管之间配置有外散热片(62),所述管和所述外散热片被钎焊在一起并被收纳在所述管道内;以及
框状的结合板(7),该结合板(7)包围所述流入口或者所述流出口,钎焊于所述管道的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两端部,
在将与管层叠方向(B)和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芯宽度方向(C)时,
所述第一板具有:第一板两端板部(511),该第一板两端板部(511)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芯宽度方向的两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所述层叠芯;第一板中央板部(512),该第一板中央板部(512)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一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所述层叠芯;以及第一板凸缘部(513),该第一板凸缘部(513)从该第一板的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作为所述第一流体的流路的相反侧的外侧延伸,并且与所述结合板相对的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
所述第二板具有:第二板两端板部(521),该第二板两端板部(521)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芯宽度方向的两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所述层叠芯;第二板中央板部(522),该第二板中央板部(522)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另一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所述层叠芯;以及第二板凸缘部(523),该第二板凸缘部(523)从该第二板的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作为所述第一流体的流路的相反侧的外侧延伸,并且与所述结合板相对的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
所述第一板两端板部与所述第二板两端板部在沿所述芯宽度方向重叠的部位(511a、511b、521a、521c)钎焊在一起,
所述第一板凸缘部及所述第二板凸缘部与所述结合板中的垂直于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底部壁面(72)钎焊在一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两端板部和所述第二板两端板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避让板部(511b、521a),在该避让板部(511b、521a)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芯宽度方向的两端面之间形成间隙(8),
在所述间隙配置有所述第一板两端板部或者所述第二板两端板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两端板部和所述第二板两端板部中的任意一方设置有两个所述避让板部(521a)。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两端板部和所述第二板两端板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避让板部(511b、521a)。
22.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具有:
管道(5),该管道(5)将第一板(51)和第二板(52)组合而形成为筒状,在该管道(5)的内部形成有供第一流体通过的第一流体流路(53),在第一流体流动方向(A)的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入口(54),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方向的另一端侧形成有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出口(55);
层叠芯(6),该层叠芯(6)层叠有多个扁平状的管(61)并收纳在所述管道内,在该管(61)的内部形成有供第二流体通过的第二流体流路;以及
结合板(7),该结合板(7)具有包围所述流入口或者所述流出口的槽部(73),该结合板(7)钎焊于所述管道,
所述第一板具有:一对第一板两端板部(511),该一对第一板两端板部(511)在管层叠方向(B)上延伸;第一板中央板部(512),该第一板中央板部(512)将所述第一板两端板部彼此连结,并且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一方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第一板凸缘部(513),该第一板凸缘部(513)从所述第一板中央板部和所述第一板两端板部向所述管层叠方向延伸,与所述结合板的槽部的底部壁面(72)钎焊在一起,
所述第二板具有:一对第二板两端板部(521),该一对第二板两端板部(521)在所述管层叠方向上延伸,与所述第一板两端板部重合并被钎焊在一起;第二板中央板部(522),该第二板中央板部(522)将所述第二板两端板部彼此连结,并且与所述层叠芯的所述管层叠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第二板凸缘部(523),该第二板凸缘部(523)从所述第二板中央板部和所述第二板两端板部向所述管层叠方向延伸,与所述结合板的槽部的底部壁面钎焊在一起。
CN201680013120.2A 2015-03-02 2016-02-29 热交换器 Active CN1074075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0553 2015-03-02
JP2015040553 2015-03-02
JP2015-075287 2015-04-01
JP2015075287 2015-04-01
JP2015230897 2015-11-26
JP2015-230897 2015-11-26
PCT/JP2016/056126 WO2016140203A1 (ja) 2015-03-02 2016-02-29 熱交換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537A true CN107407537A (zh) 2017-11-28
CN107407537B CN107407537B (zh) 2019-04-23

Family

ID=56848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3120.2A Active CN107407537B (zh) 2015-03-02 2016-02-29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3623B2 (zh)
EP (1) EP3267138B1 (zh)
JP (1) JP6296202B2 (zh)
CN (1) CN107407537B (zh)
WO (1) WO20161402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6113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外壳、芯体及中冷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1293B2 (ja) * 2016-04-20 2019-07-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6566142B2 (ja) * 2016-08-31 2019-08-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CR20180122A (es) * 2016-10-31 2018-07-04 Yue Zhang Panel sándwich metálico de tubos huecos y aplicaciones del mismo
JP6635022B2 (ja) * 2016-12-26 2020-01-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インタークーラおよびそのインタークーラの製造方法
JP2018128183A (ja) * 2017-02-07 2018-08-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6545920B2 (ja) * 2017-05-23 2019-07-1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6848772B2 (ja) 2017-08-31 2021-03-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7010126B2 (ja) 2018-04-19 2022-01-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FR3136277A1 (fr) * 2022-06-01 2023-12-08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îtier d’échangeur de chaleur à faisceau d’échang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4927A (ja) * 2002-04-18 2003-1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熱交換器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1544564A1 (de) * 2003-12-19 2005-06-22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Wärmeübertrager mit flachen Rohren und flaches Wärmeübertragerrohr
CN1742188A (zh) * 2003-01-23 2006-03-01 贝洱两合公司 热交换装置
JP2011232020A (ja) * 2010-04-09 2011-11-17 Denso Corp 排気熱交換装置
CN102667094A (zh) * 2009-11-20 2012-09-12 贝洱两合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吸气管
CN102900570A (zh) * 2012-09-20 2013-01-30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型egr冷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1237A (en) * 1960-07-25 1963-11-19 Foster M Hagmann Seal for jar caps
FR2224727B1 (zh) * 1973-04-04 1975-08-22 Chausson Usines Sa
DE19719254B4 (de) * 1997-05-07 2005-08-18 Valeo Klimatechnik Gmbh & Co. Kg Sammler eines Wärmetauschers für Kraftfahrzeuge mit Kammerunterteilung aus sich kreuzenden Flachstegen
DE10214467A1 (de) * 2002-03-30 2003-10-09 Modine Mfg Co Abgaswärmetauscher für Kraftfahrzeuge
FR2855605B1 (fr) * 2003-05-27 2007-03-23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Echangeur de chaleur, en particulier refroidisseur d'air de suralimentation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FR2856747B1 (fr) * 2003-06-25 2005-09-23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Module de refroidissement de l'air de suralimentation et des gaz d'echappement recircules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7195060B2 (en) * 2005-04-01 2007-03-27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Stacked-tube heat exchanger
EP2137478A2 (de) * 2007-04-11 2009-12-30 Behr GmbH & Co. KG Wärmetauscher
SE532319C2 (sv) * 2007-07-26 2009-12-15 Titanx Engine Cooling Holding Värmeväxlare och sätt att tillverka denna
FR2933178A1 (fr) * 2008-06-26 2010-01-0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et carter pour l'echangeur
FR2954481B1 (fr) * 2009-12-18 2012-02-0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FR2954482B1 (fr) * 2009-12-18 2012-04-2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FR2958389B1 (fr) * 2010-03-31 2012-07-1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et lame pour l'echangeur
FR2984478A1 (fr) * 2011-12-20 2013-06-2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ensemble d'un tel echangeur et d'une ou de boites collectrices, module d'admission d'air comprenant un tel ensemble
JP6296837B2 (ja) * 2014-03-07 2018-03-20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タンクのシール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4927A (ja) * 2002-04-18 2003-1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熱交換器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742188A (zh) * 2003-01-23 2006-03-01 贝洱两合公司 热交换装置
EP1544564A1 (de) * 2003-12-19 2005-06-22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Wärmeübertrager mit flachen Rohren und flaches Wärmeübertragerrohr
CN102667094A (zh) * 2009-11-20 2012-09-12 贝洱两合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吸气管
JP2011232020A (ja) * 2010-04-09 2011-11-17 Denso Corp 排気熱交換装置
CN102900570A (zh) * 2012-09-20 2013-01-30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型egr冷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6113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外壳、芯体及中冷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40203A1 (ja) 2016-09-09
CN107407537B (zh) 2019-04-23
EP3267138A4 (en) 2018-04-11
US20180023898A1 (en) 2018-01-25
EP3267138A1 (en) 2018-01-10
EP3267138B1 (en) 2019-02-06
US11313623B2 (en) 2022-04-26
JP6296202B2 (ja) 2018-03-20
JPWO2016140203A1 (ja) 2017-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7537A (zh) 热交换器
CN107003089B (zh) 具有自保持旁通密封的换热器
CN110686539B (zh) 无集管板型热交换器芯的结构
JP2011043257A (ja) ヘッダプレートレス型の熱交換器
CN107532865A (zh) 热交换器
JP5747879B2 (ja) 熱交換器
WO2000052410A1 (fr) Echangeur de chaleu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changeur de chaleur,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tube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CN109312994A (zh) 层叠型热交换器
JP6109473B2 (ja) Egrクーラ
US10458725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jointed frame
CN104755869B (zh) 具有单块板设计的堆叠板式换热器
JP4847162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WO2015093625A1 (ja) ヘッダプレートレス型熱交換器
US20150300755A1 (en) Heat exchanger tube
CN107003075A (zh) 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82556A (zh) 一种在角孔与换热装置之间有翅片的盒形层叠换热器
JP2015105818A (ja) ヘッダプレートレス型熱交換器
JP6699588B2 (ja) 熱交換器
WO2018021030A1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110057219A (zh) 一种折叠型板翅式换热器
JP2015078823A (ja) ヘッダプレートレス型熱交換器
CN208669413U (zh) 可提高散热效率的b型管结构
JP2012149794A (ja) チューブプレートレス熱交換器のろう付け構造
KR101732183B1 (ko) 배기가스 열교환기의 제조방법
KR20170074575A (ko) 열교환기용 튜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