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6017A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6017A
CN107406017A CN201680017409.1A CN201680017409A CN107406017A CN 107406017 A CN107406017 A CN 107406017A CN 201680017409 A CN201680017409 A CN 201680017409A CN 107406017 A CN107406017 A CN 107406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ressure
containing member
limiting uni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74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沖村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6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6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7Lumbar supports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bowed by applied forces
    • B60N2/6673Lumbar supports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bowed by applied forces with motor driven adjus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6Lumbar supports vertically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车辆用座椅(S)),其具有椅背框架(F2)和承压部件(腰部支撑装置(LS)),其中,承压部件,被支承于椅背框架(F2),具有承受来自乘员的后背的载荷的承压板(40)。椅背框架(F2)具有:配置于上部的、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支承孔(15B)和配置于下部的卡合部,承压部件具有:承压部件主体,其具有承压板(40);上侧限制部(支承线(59)),其配置于该承压部件主体的上部,穿入支承孔(15B)而限制该承压部件主体的上部的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和下侧限制部(突起(53A)),其配置于承压部件主体的下部,通过卡合于卡合部而限制承压部件主体的下部的上下和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椅背内具有承压部件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在椅背内具有承压部件的车辆用座椅,其中,承压部件具有承受来自乘员的后背的载荷的承压板(专利文献1、2)。在上述的座椅中,使承压部件悬挂支承于椅背框架中的左右相离配置的侧框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特表2009-502381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特开2015-110427号
发明内容
但是,近些年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搭载许多用于使乘员舒适的设备、用于提高安全性等的设备的倾向。因此,期望安装多个部件的作业性良好。另外,也期望座椅内的空间的利用效率良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压部件的安装作业性良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座椅内以良好的空间利用效率将承压部件支承于椅背框架。
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的本发明为具有椅背框架和承压部件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承压部件被支承于所述椅背框架,并具有承受来自乘员的后背的载荷的承压板。在该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椅背框架具有:配置于上部的、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支承孔和配置于下部的卡合部。承压部件具有:承压部件主体,其具有承压板;上侧限制部,其配置于该承压部件主体的上部,并穿入支承孔而限制该承压部件主体的上部的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和下侧限制部,其配置于承压部件主体的下部,并通过卡合于卡合部来限制所述承压部件主体的下部的上下和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将上侧限制部穿过椅背框架的支承孔后,使下侧限制部卡合于卡合部,据此,在上侧限制部中,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在下侧限制部中,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因此,能够简单地将承压部件组装于椅背框架并进行定位,由此提高安装作业性。
在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椅背框架具有:左右相离而配置的侧框架;和连接侧框架的下部彼此的连接部件。并且优选,卡合部配置于连接部件。另外,椅背框架可以具有连接侧框架的上部彼此的架桥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支承孔配置于架桥部件。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承压部件支承于连接左右的侧框架的部件,因此,能够在侧框架上安装其他的部件,从而能够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在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卡合部可以为形成于椅背框架的、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孔,下侧限制部可以为与孔卡合的突起。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突起卡合于孔,能够简单地将承压部件组装到椅背框架。
在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优选,卡合部设置于多处,多个卡合部彼此相离而配置,下侧限制部对应于所述多个卡合部而设置于多处,多个下侧限制部彼此相离而配置。
这样,由于多个下侧限制部相离而配置,因此,在将承压部件组装到椅背框架后,能够使承压部件稳定。
在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优选,还具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承压部件主体的下部固定于所述椅背框架的下部。
由于通过固定部件将承压部件主体的下部固定于椅背框架的下部,据此,能够将承压部件稳定地固定于椅背框架。
固定部件可以从与下侧限制部进入到卡合部的方向的相反侧卡合于椅背框架和承压部件。
这样,通过从与下侧限制部的突起进入到卡合部的方向的相反侧将固定部件卡合于椅背框架和承压部件,能够一边确认下侧限制部与卡合部的卡合状态,一边安装固定部件。
固定部件可以配置于比下侧限制部更靠下的位置。
另外,承压板可以构成为具有中央部和一对的侧部,其中,一对的侧部配置在该中央部的左右两侧,并比该中央部更向前方伸出,在此情况下,下侧限制部可以配置在中央部之后。
优选,所述突起形状的下侧限制部在其顶端具有与基端部相比直径扩大的扩径部,该扩径部与孔的边缘卡合。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在突起卡合于孔而扩径部卡合于孔的边缘后,突起不容易从孔脱落,因此,提高了承压部件的组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座椅框架的立体图。
图2是将承压板和支承框架从座椅框架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支承框架的后视图。
图4是说明支承框架的动作的图,其中,图4的(a)是上侧升降板和下侧升降板的整体上升后的状态的图,图4的(b)是上侧升降板下降后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上侧升降板下降而使拱曲部件向前侧突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将腰部支撑装置的上部限制部穿过支承孔的作业的立体图。
图7是说明使下侧限制部卡合于下部框架,并用螺钉固定的作业的立体图。
图8表示突起的变形例的、将腰部支撑装置预安装于椅背框架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一例的车辆用座椅S为搭载于车辆的座椅,其如公知的那样,通过在图示的座椅框架F之上覆盖未图示的缓冲部件而构成。座椅框架F包括座椅座垫框架F1和椅背框架F2,椅背框架F2通过倾角调节机构(recl ining mechanism)被连接于座椅座垫框架F1的后端部。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和上下以坐在车辆用座椅S上的乘员为基准。
椅背框架F2支承作为承压部件的一例的腰部支撑装置LS。
如图2所示,椅背框架F2具有一对的钣金框架12和管框架13,其中,一对的钣金框架12左右相离配置,管框架13连接于一对的钣金框架12的各自的上端,使管材弯曲成U字状而构成。
管框架13具有左右一对的上部侧框架13A,该左右一对的上部侧框架13A从钣金框架12呈直线状向上延伸,并且稍向左右内侧倾斜。左右的钣金框架12和上部侧框架13A为左右相离配置的一对的侧框架11。另外,管框架13具有上部框架13B,该上部框架13B连接一对的上部侧框架13A的上端部彼此,即连接侧框架11的上端部彼此。
另外,椅背框架F2具有作为连接部件的一例的下部框架14和作为架桥部件的一例的架桥框架15,其中,下部框架14连接侧框架11的下部彼此,具体而言,连接钣金框架12的下部彼此,架桥框架15在比上部框架13B更靠下的位置,连接侧框架11的上部彼此,具体而言,连接左右的上部侧框架13A彼此。
下部框架14为由具有上缘和下缘稍向前方延伸出的截面形状的钣金件构成的部件。下部框架14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得较长,其左右的端部通过焊接固定于钣金框架12的向左右内侧延伸出的部分。在下部框架14(椅背框架F2的下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稍稍相离配置的2个安装孔14A。下部框架14在没有使椅背框架F2倾斜的通常姿势下朝着前后方向,安装孔14A沿前后方向贯通下部框架14。安装孔14A为供作为固定部件的一例的螺钉91(参照图7)穿入的部分。另外,在下部框架14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一例的2个孔14B,该2个孔14B在安装孔14A的稍上方,位于安装孔14A的左右两侧。孔14B在前后方向上贯通,为供后述的突起53A(参照图7)穿入而卡合的部分。
架桥框架15在下缘具有向前方延伸出的下凸缘15A(参照图6)。并且,在该下凸缘15A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穿入的支承孔15B。
腰部支撑装置LS为如下装置:用于承受乘员靠在椅背上的力,将该力传递给椅背框架F2,并且使接触乘员的腰部的部分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根据乘员的喜好来改变腰部的支承状态。
腰部支撑装置LS具有承压板40和支承部件50,其中,承压板40通过未图示的缓冲部件来承受来自乘员的后背的载荷,支承部件50支承承压板40,使承压板40的形状发生变化。
承压板40为由树脂等构成的板状部件,具有中央部41和一对的侧部42,其中,中央部41位于乘员的后背的正后方,一对的侧部42配置于中央部41的左右两侧,比中央部41更向前方伸出。侧部42以支承乘员的后背的左右两侧的方式配置。另外,侧部42为多个宽度较窄的板形状的部件,并且向斜前方延伸出,且形成为容易适度地弯曲,使得其能够灵活地承受乘员的后背的侧部。此外,侧部42的宽度窄的板形状部件的、配置于下侧的4个顶端彼此连接,而使得刚性稍高于上侧的5个。
在承压板40的后侧的表面,于上部左右排列而配置有2个安装钩43。安装钩43从侧方观察时具有C字形状,其开口朝向后方。
支承部件50具有:导引线(Guide wires)51、上部连接部52、下部连接部53、下侧升降板54、上侧升降板55、支撑部升降机构56(参照图3)、拱曲变形机构57(参照图3)、拱曲部件58和作为上侧限制部的一例的支承线59。
导引线51为上下延伸得较长的线,左右相离且平行地配置有2条。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是,2条导引线51在下部连接部53内相连,而整体为U字形状的线。
上部连接部52为连接2条导引线51的上部彼此的部分。上部连接部52由树脂构成,通过对导引线51进行嵌件成形而与导引线51形成为一体。在上部连接部52的前表面,于左右方向上排列而配置有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2个圆柱状的支承突起52A。支承突起52A与2个安装钩43相对应而配置,通过安装钩43卡合于其外侧,而将承压板40能够转动地进行支承。
下部连接部53为用于在下部连接2条导引线51,而保持导引线51的下部的刚性,并且将腰部支撑装置LS固定于椅背框架F2的部分。下部连接部53由树脂构成,通过对导引线51进行嵌件成形而与导引线51形成为一体,并且如上述所述,在内部保持有形成为U字形状的导引线51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下部。
如图3所示,在下部连接部53的后侧的表面,形成有左右相离而配置的、作为下侧限制部的一例的2个突起53A。突起53A具有圆柱形状,并且与椅背框架F2的孔14B对应而配置。另外,突起53A配置于承压板40的中央部41之后(参照图1)。
另外,在下部连接部53的后侧的表面形成有左右排列配置的固定孔53B,该固定孔53B位于比突起53A稍靠下方,且在左右方向上比突起53A更靠内侧。固定孔53B为供螺钉91拧入的孔,可以形成有螺纹槽,也可以不形成螺纹槽。
下侧升降板54为能够一边被导引线51引导,一边上下移动的部件。下侧升降板54在左右两端部具有引导部54A,该引导部54A构成与2个导引线51分别卡合的槽,引导部54A与导引线51卡合。支撑部升降机构56的马达56B和拱曲变形机构57的马达57B被固定于下侧升降板54的后表面。
上侧升降板55为能够一边被导引线51引导,一边上下移动的部件,其配置在比下侧升降板54更靠上的位置。上侧升降板55在左右两端部具有引导部55A,该引导部55A构成与2个导引线51分别卡合的槽,引导部55A与导引线51卡合。
支撑部升降机构56为用于使下侧升降板54和上侧升降板55的整体上下升降的机构,具有螺纹轴56A、马达56B、螺母56C、上端固定部56D和下端固定部56E。
螺纹轴56A为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的棒,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得较长。
马达56B是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使输出轴旋转的、能够正反向旋转的电动马达。
螺母56C通过未图示的齿轮机构与马达56B连接,并根据马达56B的旋转方向能够正反向旋转。螺母56C与螺纹轴56A配合,通过旋转而相对于螺纹轴56A能够相对地上下移动。
上端固定部56D设置于螺纹轴56A的上端,用于将螺纹轴56A的上端固定于上部连接部52的后表面。
下端固定部56E设置于螺纹轴56A的下端,用于将螺纹轴56A的下端固定于下部连接部53的后表面。
拱曲变形机构57为用于使上侧升降板55相对于下侧升降板54上下升降的机构,具有螺纹轴57A、马达57B、螺母57C、上端固定部57D和端帽57E。
螺纹轴57A为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的棒,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得较长。
马达57B为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使输出轴旋转的、能够正反向旋转的电动马达。
螺母57C通过未图示的齿轮机构与马达57B连接,并根据马达57B的旋转方向能够正反向旋转。螺母57C与螺纹轴57A配合,通过旋转而相对于螺纹轴57A能够相对地上下移动。
上端固定部57D设置于螺纹轴57A的上端,用于将螺纹轴57A的上端固定到上侧升降板55的后表面。
端帽57E设置于螺纹轴57A的下端,用于抑制螺纹轴57A的下端卡在周围物体上。
返回到图2,拱曲部件58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得较长的带状的部件,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等形成。拱曲部件58通过铆钉或者螺钉等,其上端被固定在上侧升降板55的前表面,其下端被固定在下侧升降板54的前表面。拱曲部件58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设置有2个,配置于下侧升降板54和上侧升降板55的左右两端部附近,并且以与承压板40的中央部41的后表面相面对的方式配置。
如图3所示,支承线59为以从上部连接部52的左右两端部向上方延伸出的方式配置的圆形截面的线。2条支承线59通过嵌件成形上部连接部52,而与上部连接部52形成一体。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是,2条支承线59在下端部彼此连接,由U字形状的1条线构成。在支承线59的上端部,具体而言,在能够与支承孔15B抵接的范围内设置有包覆部59A,该包覆部59A被尼龙等滑动性良好的树脂所包覆。即使在乘员对椅背施加载荷或者解除载荷时支承线59相对于支承孔15B上下滑动,通过包覆部59A也能够抑制噪音的产生。
上述的腰部支撑装置LS的结构中的、除支承线59和突起53A以外的部分相当于承压部件主体。
此处,对腰部支撑装置LS的动作进行简单地说明。
如图4的(a)所示,当通过使马达56B的输出轴旋转而使螺母56C旋转时,螺母56C相对于螺纹轴56A相对地移动。例如,如图4的(a)所示,在使螺母56C相对于螺纹轴56A向上方移动时,上侧升降板55和下侧升降板54成一体向上方移动。此时,上侧升降板55和下侧升降板54被导引线51引导,而相对于导引线51滑动的同时,进行移动。
如图4的(b)所示,通过使马达57B的输出轴旋转,而螺母57C旋转时,螺母57C相对于螺纹轴57A相对地移动。在此,螺母57C无法相对于下侧升降板54上下移动,因此,当螺母57C旋转时,螺纹轴57A上下移动。例如,如图4的(b)所示,当使螺母57C旋转时,螺纹轴57A向下方下降,随着螺纹轴57A的移动而上侧升降板55相对于下侧升降板54向下方移动。此时,上侧升降板55被导引线51引导,而相对于导引线51滑动的同时进行移动。
如图4的(b)所示,当上侧升降板55接近下侧升降板54时,如图5所示,拱曲部件58的长度在上侧升降板55和下侧升降板54之间有富余,因此,拱曲部件58朝前侧像弓那样地发生挠曲。据此,拱曲部件58的前表面推压承压板40的中央部41的后表面,由此中央部41以朝前侧像弓那样地突出的方式变形。这样一来,通过使马达56B和马达57B正反向旋转,能够调节承压板40向前方的突出量和该突出的部分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能够适当地支承乘员的腰部。
接着,对腰部支撑装置LS安装于椅背框架F2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架桥框架15的下方配置腰部支撑装置LS,并使支承线59的顶端对准支承孔15B的同时,将腰部支撑装置LS向上方上抬。然后,将支承线59穿入支承孔15B。据此,限制腰部支撑装置LS(承压部件主体)的上部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接着,如图7所示,使配置于下部连接部53的后表面的突起53A从前侧穿入孔14B而卡合。据此,限制腰部支撑装置LS(承压部件主体)的下部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在使突起53A卡合于孔14B时,突起53A成从上方载置于孔14B的下侧的边缘的状态,因此,即使安装作业者不用手支承腰部支撑装置LS,腰部支撑装置LS也能够被稳定支承。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突起53A以及孔14B左右相离而配置,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腰部支撑装置LS。因此,能够简单地将腰部支撑装置LS安装于椅背框架F2而进行定位,由此使得安装作业性变得良好。
接着,将螺钉91穿过安装孔14A拧入固定孔53B而进行紧固。据此,能够将腰部支撑装置LS(承压部件主体)的下部稳定地固定于椅背框架F2。并且,在进行该固定时,与突起53A进入到孔14B的方向相反地,使螺钉91从由后向前的方向卡合于椅背框架F2和腰部支撑装置LS,因此,能够一边目视确认突起53A正确卡合于孔14B,一边进行紧固作业。
这样,在利用螺钉91将腰部支撑装置LS固定于椅背框架F2时,螺钉91被配置于突起53A的下侧。另外,突起53A相对于螺钉91位于上侧,且配置在左右两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S,不是将腰部支撑装置LS悬挂固定在侧框架11上,而是将腰部支撑装置LS支承在连接左右的侧框架11的下部框架14和架桥框架15,因此,在侧框架11上安装其他的部件也是可以的,由此能够提高狭窄椅背内的空间利用效率。
上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具体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如图8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作为下侧限制部的突起153也可以具有载置于孔14B中的基端部153A和与基端部153A相比直径扩大的扩径部153B,其中,扩径部153B设置在与基端部153A相比而言的顶端。此外,扩径部153B具有比孔14B的直径小的直径,以能够穿入孔14B。另外,在图8的例子中,在径向上,扩径部153B相对于基端部153A上下均大于基端部153A,但是,也可以至少朝向下侧扩径即可。即,突起153也可以为,在图8中使顶端向下侧延伸出的L字形状。
根据上述的结构,基端部153A载置于孔14B的下缘,扩径部153B卡合于孔14B的边缘,据此,能够抑制突起153从孔14B向前脱落,使腰部支撑装置LS的安装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承压部件的一例的腰部支撑装置LS,但是,承压部件也可以不具有乘员的腰部附近的形状改变的功能,而是只作为承压板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承孔15B设置于架桥框架15,但是也可以设置于侧框架11的上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合部设置于下部框架14,但是,也可以设置于侧框架11的下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例示了汽车的车辆用座椅,但是,交通工具用座椅也可以是铁路车辆、飞机、船舶等的座椅。

Claims (10)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椅背框架和承压部件,其中,承压部件被支承于所述椅背框架,并具有承受来自乘员的后背的载荷的承压板,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特征在于,
所述椅背框架具有:配置于上部的、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支承孔和配置于下部的卡合部,
所述承压部件具有:承压部件主体,其具有所述承压板;上侧限制部,其配置于该承压部件主体的上部,并穿入所述支承孔而限制该承压部件主体的上部的前后及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和下侧限制部,其配置于所述承压部件主体的下部,通过卡合于所述卡合部来限制所述承压部件主体的下部的上下及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椅背框架具有:左右相离而配置的侧框架;和连接所述侧框架的下部彼此的连接部件,
所述卡合部配置于所述连接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椅背框架具有:左右相离而配置的侧框架;和连接所述侧框架的上部彼此的架桥部件,
所述支承孔配置于所述架桥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设置于多处,多个卡合部彼此相离而配置,
所述下侧限制部对应于所述多个卡合部而设置于多处,多个下侧限制部彼此相离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为形成于所述椅背框架的、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孔,
所述下侧限制部为与所述孔卡合的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承压部件主体的下部固定于所述椅背框架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从与所述下侧限制部进入到所述卡合部的方向的相反侧卡合于所述椅背框架和所述承压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配置于比所述下侧限制部更靠下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压板具有中央部和一对的侧部,其中,一对的侧部配置在该中央部的左右两侧,并比该中央部更向前方伸出,
所述下侧限制部配置在所述中央部之后。
10.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限制部在其顶端具有与基端部相比直径扩大的扩径部,该扩径部与所述孔的边缘卡合。
CN201680017409.1A 2015-08-04 2016-07-21 交通工具用座椅 Pending CN1074060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4038 2015-08-04
JP2015154038 2015-08-04
PCT/JP2016/071353 WO2017022492A1 (ja) 2015-08-04 2016-07-21 乗物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6017A true CN107406017A (zh) 2017-11-28

Family

ID=57942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7409.1A Pending CN107406017A (zh) 2015-08-04 2016-07-21 交通工具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26882A1 (zh)
JP (1) JPWO2017022492A1 (zh)
CN (1) CN107406017A (zh)
WO (1) WO20170224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5297A (zh) * 2018-04-12 2019-12-0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88970A4 (en) * 2018-11-27 2022-07-27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KR102088708B1 (ko) * 2018-12-17 2020-03-13 주식회사 대동시스템 구조 간소화 및 응답성이 개선된 자동차 시트용 룸바 서포트 유닛
CN116252691A (zh) * 2021-12-10 2023-06-13 株式会社金昌 车辆用腰部支撑架
US11820268B2 (en) * 2022-04-06 2023-11-21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Lumbar adjustment assembl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106A (zh) * 2005-03-11 2008-03-12 威凯路株式会社 汽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
CN102458916A (zh) * 2009-06-29 2012-05-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
CN102476600A (zh) * 2010-11-29 2012-05-3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的悬挂组件
CN104512308A (zh) * 2013-09-30 2015-04-1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8522B2 (en) * 2001-03-29 2004-07-06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arying coefficients of friction in a variable apex back support
JP4260663B2 (ja) * 2004-03-17 2009-04-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EP2199147B1 (en) * 2008-12-17 2011-02-23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Lumbar support for a vehicle backrest
JP5621520B2 (ja) * 2010-11-05 2014-11-1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130201B2 (ja) * 2013-04-25 2017-05-1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KR101398321B1 (ko) * 2013-10-02 2014-05-23 홍천유 자동차 시트의 럼버 서포트 가동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106A (zh) * 2005-03-11 2008-03-12 威凯路株式会社 汽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
CN102458916A (zh) * 2009-06-29 2012-05-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
CN102476600A (zh) * 2010-11-29 2012-05-3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的悬挂组件
CN104512308A (zh) * 2013-09-30 2015-04-1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5297A (zh) * 2018-04-12 2019-12-0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22492A1 (ja) 2017-02-09
US20180126882A1 (en) 2018-05-10
JPWO2017022492A1 (ja) 2018-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6017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7406018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US9326614B2 (en) Lumbar support apparatus
US20170305309A1 (en) Vehicle seat
CN103029677B (zh) 多用途车
KR102402990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높이 조절장치
EP3306024A1 (en) Window regulator
US10294979B2 (en) Vehicle seat
US9415714B2 (en) Lumber support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6555528A (zh) 用于窗开闭调节器中的滑轮加强的装置和方法
JP2013233924A (ja) 車両用のシートベルト接続装置
US11667221B2 (en) Vehicle seat
EP2894062A1 (en) Vehicle seat, and seat frame for vehicle seat
RU2715917C2 (ru) Однопроволочное ограничивающее кручение нижнее крепление сиденья
JP201900625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140265286A1 (en) Seatbelt anchor assembly
CN107415787A (zh) 具有动态碰撞能量管理系统的车辆座椅和头枕
JP677699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869369B2 (ja) 車両用手摺構造、鉄道車両及び車両の製造方法
CN114261322B (zh) 汽车后排座椅解锁手柄结构
CN103909839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216184675U (zh) 汽车座椅的腰托总成
CN206358030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用角度调节器手柄的安装结构
CN205871809U (zh) 汽车座椅靠背骨架
CN204936886U (zh) 一种汽车座椅内部线束约束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