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4986A - 用于行李件的闭合装置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行李件的闭合装置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4986A
CN107404986A CN201680012586.0A CN201680012586A CN107404986A CN 107404986 A CN107404986 A CN 107404986A CN 201680012586 A CN201680012586 A CN 201680012586A CN 107404986 A CN107404986 A CN 107404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closing device
device component
slide portion
zi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25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蒂尔曼·保罗
卡斯滕·库尔克
安东尼奥·迪乔瓦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torinox AG
Victorinox AG
Original Assignee
Vivtorinox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torinox AG filed Critical Vivtorinox AG
Publication of CN107404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9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10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 A45C13/1023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with elongated profiles fastened by sliders
    • A45C13/103Arrangement of zip-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18Devices to prevent theft or loss of purses, luggage or hand carried ba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3Suitca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5/00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 E05B35/08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operable by a plurality of keys
    • E05B35/10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operable by a plurality of keys with master and pass keys
    • E05B35/105Locks allowing opening by official authorities, e.g. master key opening of luggage locks by customs officia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7/00Permutation or combination locks; Puzzle locks
    • E05B37/0031Locks with both permutation and key actuation
    • E05B37/0034Locks with both permutation and key actuation actuated by eith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52Other locks for chests, boxes, trunks, baskets, travelling bag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具有拉链(60)的行李件(5)的闭合装置组件(1),所述组件(1)包括:用于所述拉链(60)的拉链滑动部(15)、用于布置在第一主体部分(51)上的接合元件(10)、用于布置在第二主体部分(52)上的卡扣元件(11),其可枢转的用于与所述接合元件(10)的接合。组件(1)还包括具有栓偏置构件(130)的栓(12),所述栓偏置构件(130)附接到所述栓(12)。所述栓(12)可以在闭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栓(12)与处于闭合位置的拉链滑动部(60)接合,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所述拉链滑动部(15)被释放。当接合到所述接合元件(10)时,所述卡扣元件(11)适于在所述闭合位置中覆盖至少所述栓(12)和所述拉链滑动部(15)的所述接合部分(150)。

Description

用于行李件的闭合装置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行李件、特别是手提箱的闭合装置组件,以及涉及具有这种闭合装置组件的手提箱。
背景技术
如US 2011/0186397 Al中所示,已知将拉链的拉头锁在锁中。拉链拉头、即拉片,被啮合在锁中的专用的槽中。所述槽在拉链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这种锁具有的缺点是拉头可能被插入到错误的槽中,因此必须要打开锁以正确地放置拉链拉头。而且,被锁定的拉头可以被容易地破坏以将其从滑动部中移出,因此滑动部可以自由地打开拉链。此外,锁是容易地接近而操作的,因此其不像所期望的那样安全。
最后,在手提箱具有硬质外壳的情况下,闭合的拉链是另一个弱点,其可以通过像笔一样简单的工具方式来打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改进的闭合装置组件。
该目标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来实现。因此,提出了一种用于行李件,优选为手提箱,最优选为硬质外壳手提箱的闭合装置组件。所述手提箱可以是无框架的硬质外壳手提箱。行李件具有第一主体部分、第二主体部分和拉链,所述拉链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之间。此外,闭合装置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接合元件,其适于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上;
至少一个卡扣元件,其适于布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分上,所述卡扣元件适于在打开位置和接合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使得在所述接合位置中,所述卡扣元件与所述接合元件接触、优选地与所述接合元件接合,所述枢转运动绕基本平行于所述拉链延伸的轴进行;和
至少一个拉链滑动部,其适于操作所述拉链并具有用于与所述接合元件和/或所述卡扣元件接合的至少一个接合部分。
此外,闭合装置组件包括锁定装置,其用于当所述拉链滑动部在闭合位置时锁定所述拉链滑动部的所述接合部分。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所述卡扣元件还包括覆盖元件并且适于用所述覆盖元件在闭合装置组件的闭合位置中覆盖锁定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和拉链滑动部的一部分,优选为在所述闭合位置中的拉链滑动部的所述接合部分。
优选地,在闭合位置,仅一部分的拉链滑动部被覆盖元件覆盖。
优选地,拉链拉头本身没有直接地与所述接合元件和/或所述卡扣元件接合,其仅经由拉链滑动部而接合。因此,接合部分不是拉链拉头的一部分而是滑动部的一部分。术语“滑动部”应被理解为使拉链部分接合和脱离接合的元件,而拉头是为易于手动操作拉链而连接到滑动部的片。
本发明基于以下认知:闭合装置组件可以配有卡扣元件,该卡扣元件利用其覆盖元件覆盖闭合装置组件的敏感部分。从而提高了闭合装置组件的安全性,并保护了锁定装置和拉链的接合部分不被第三方接近。此外,在硬质外壳行李件的情况下,即使闭合的拉链被破坏,闭合装置组件也能将硬质外壳主体部分保持在一起。因此,特别是对于硬质外壳行李件,闭合装置组件提供了进一步的安全性。
优选地,组件被设计为允许在闭合卡扣元件之后接合滑动部。
优选地,组件被设计为允许在没有打开卡扣元件的情况下打开拉链。
优选地,接合部分可以在拉链的方向上插入闭合装置组件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合部分可以是拉链滑动部的整体部分。因此,接合部分和滑动部可以是单片式元件。在此,必须将接合部分与常规拉链的拉链拉头区分开,拉头铰接到滑动部。滑动部本身而不是拉头的接合提供了额外的安全性,因为滑动部和拉头之间的连接是弱连接。在这些实施方案的情况下,滑动部被插入到闭合装置中,以在其中与至少其接合部分优选地沿拉链的方向接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合部分可以附接到拉链滑动部,例如其可以是拉链拉头或附接到拉链滑动部的另一个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锁定装置还包括适于可释放地锁定所述拉链滑动部的至少一个栓和附接到所述栓并使所述栓偏置的栓偏置构件,其中所述栓可以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锁定位置,其中当所述拉链滑动部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栓与拉链滑动部的接合部分接合以锁定所述拉链滑动部;和
释放位置,其中处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所述拉链滑动部被释放,
其中所述卡扣元件适于在所述接合位置利用所述覆盖元件覆盖至少所述栓和处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拉链滑动部的所述接合部分。
术语“主体部分”指行李件的一部分,优选地指手提箱的半壳。
术语“拉链滑动部适于操作所述拉链”是指拉链滑动部可以与沿主体部分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布置的齿排接合。然后,齿元件可被制成相互交错的用于连接齿排,从而闭合主体部分之间的开口。
术语“枢转运动绕基本平行于所述拉链延伸的轴进行”是指卡扣元件被布置在第一主体部分上,使得其枢转轴基本平行于拉链的齿排延伸。因此,卡扣元件是可枢转的以在拉链上延伸,以接触布置在第二主体部分上的接合元件,而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在所述拉链上是彼此间隔开的。
术语“适于布置在主体部分上”是指卡扣元件和接合元件被设计为布置在相应的主体部分上,使得通过栓可以将拉链滑动部锁定在闭合位置中,其中所述栓和与栓接合的拉链的至少接合部分可以被卡扣元件覆盖。这可以通过将它们栓连接、胶合、螺纹连接或者整体地形成到主体部分中来实现。
术语“闭合位置”是其中可以通过锁定装置将拉链滑动部锁定的拉链滑动部的位置,即其中拉链滑动部延伸到闭合装置组件的指定间隙中。通常,这是拉链结束的位置。关于闭合装置组件,术语“闭合的”指组件的闭合状态。
术语“接合位置”是其中卡扣元件接触接合元件的卡扣元件的位置。优选地,卡扣元件以钩连的方式与接合元件接合。
术语“打开位置”指其中卡扣元件不与接合元件接触的位置。在该位置中,拉链滑动部优选地不被锁定并可以自由地沿拉链移动以打开/关闭行李件。
术语“栓适于可释放地锁定所述拉链滑动部”是指当处于锁定位置时,栓机械地阻止拉链滑动部的移动。优选地,栓与拉链的方向成角度地或成直角地延伸和移动,并且可以延伸到拉链滑动部的凹口、凸耳、环、或圆环中。优选地,栓可以从锁定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从而释放了栓进入拉链滑动部的接合部分的接合。
术语“适于在所述接合位置覆盖锁定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和处于所述闭合位置中的拉链滑动部的所述接合部分”是指卡扣元件利用优选为板状的覆盖元件覆盖敏感区域,其中接合部分被锁定装置锁定在该敏感区域,从而防止非法进入锁定装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被覆盖的锁定装置的所述部分可以是锁住拉链滑动部的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栓偏置构件在所述释放位置偏置所述栓。这确保了闭合装置组件仅当启用栓偏置构件时才锁定,例如,如果所述卡扣元件与所述接合元件接触,其中接合元件具有用于启动栓偏置构件的手段。因此,该特征有助于防止错误地操作闭合装置组件。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所述栓和所述栓偏置构件被连接到所述卡扣元件。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栓和所述栓偏置构件被连接到所述接合元件。该设计具有以下优势:被移动多次的所述卡扣元件非常轻,并且当处于闭合位置时,布置在所述接合元件上的所述栓始终相对于拉链滑动部正确地取向。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栓布置在可枢转的栓杠杆臂上,优选单杠杆臂,其中所述栓偏置构件使所述栓杠杆臂偏置到释放位置。这允许闭合装置组件的紧凑且机械稳定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闭合装置组件还包括致动装置,其中当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时,即当卡扣元件与接合元件接触时,所述致动装置适于抵靠所述栓偏置构件将所述栓从所述释放位置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
优选将致动装置布置在所述接合元件或所述卡扣元件中没有携带栓的任何一个上。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致动装置连接到所述卡扣元件。致动装置可以被设计为驱动栓偏置构件,即当闭合卡扣元件时,即当卡扣元件接触接合元件时,将栓杠杆臂从释放位置转移到锁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致动装置为布置在卡扣元件中以便可以在初始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的闩锁元件。闩锁元件可以被推动元件移动并且可以被偏置锁定装置的偏置构件偏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致动装置包括自带的致动偏置构件,其用于在致动位置偏置所述致动装置,使得当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时,所述致动偏置构件作用优先于所述栓偏置构件并将所述栓从所述默认释放位置推动到所述锁定位置。此外,所述致动装置可以适于抵靠所述致动偏置构件从所述致动位置被移动,优选地被枢转至初始位置。该运动优选地通过具有锁的推动元件控制。这还允许在没有完全打开闭合装置组件的情况下释放被锁定的拉链滑动部。
因此,致动位置是致动装置的默认位置,其中致动装置被其致动偏置构件迫使到该位置。通过例如抵抗致动偏置构件的作用来枢转致动杠杆臂,例如通过推动元件的方式,可以使致动装置进入初始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卡扣元件具有第一接合部分并且所述接合元件具有第二接合部分,第一接合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适于相互接合。接合优选为类似钩-钩连接的正锁定接合。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卡扣元件被设计为适于夹住接合元件并且因此将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彼此夹住的肘节夹。肘节夹设计可以包括至少或恰好两个枢转轴。优选地,使用双铰链杠杆将主体部分上的基座元件和覆盖元件彼此连接。
第一接合部分可以具有适于包围接合元件边缘的弯曲的、钩状边缘区域。其可以包括接合腹板。
优选地,卡扣元件的覆盖元件为具有向内地面朝边缘的板状元件,该边缘从板朝向行李件延伸,使得卡扣元件形成被覆盖的空间用于安装闭合装置组件的其他部件,例如致动装置。边缘或侧壁可以具有凹口,其中推动元件、拉链和/或拉链滑动部的接合部分延伸进入该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闭合装置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栓从所述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的推动元件。因此,在闭合闭合装置组件并且锁定拉链滑动部时,通过用户可以推动推动元件。当推动推动元件时,可以释放拉链滑动部并且可以移动该滑动部以打开行李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推动元件为布置在所述卡扣元件上的按钮。从而按钮可易于由用户接近。所述按钮优选地被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相对的覆盖元件上,其中闭合的闭合装置组件适于通过推动推动元件的方式将所述致动装置从所述致动位置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从而将所述锁定装置移动到释放位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栓因此从所述锁定位置被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
优选地,当推动推动元件时,推动元件适于推动到栓杠杆臂上以使其进入释放位置。因此,通过推动元件,处于闭合位置的闭合装置组件适于将锁定装置带到释放位置而无需移动覆盖元件。而且,移动的栓杠杆臂还可以适于被推动到所述致动装置,用于将锁定装置带到释放位置并且将致动装置带到初始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推动元件可以被锁锁定,例如数字锁、钥匙锁等。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提供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形成所述栓和/或拉链滑动部的所述接合部分,优选地设置有倾斜的表面,使得被移动以闭合行李件的拉链滑动部、优选地抵靠所述致动偏置构件将所述栓推动到所述释放位置。因此,当卡扣元件可以布置在行李件上时,其可以在拉链滑动部被移动到闭合位置之前被闭合。例如,行李件可以装有物品;然后,主体部分可以彼此枢转。如果行李件的物品过多,则用户必须将主体部分朝向彼此按压。然后,具有肘节夹设计的优选实施方案允许接合卡扣元件和接合元件,使得两个主体部分的位置被固定。在下一步中,如果需要可以用两只手闭合拉链,并且进而可以完全闭合卡扣元件,即卡扣元件可以沿肘节运动被枢转以与行李件的表面平行布置,反之亦然。如果在拉链滑动部处于闭合位置之前闭合肘节夹,则拉链滑动部可以被仅仅推入到卡扣元件下的间隙中,使得其按压栓的倾斜表面,从而使栓从闭合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并且接合部分可以被完全插入到所述间隙中。然后栓由致动装置迫使回到锁定位置。因此,肘节夹设计有助于逐步地闭合行李件,并且利用作为肘节夹设计的杆杠作用允许当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时增加的杠杆作用。
如果栓和栓偏置装置被布置在接合元件中,则拉链滑动部可以(但不必须)在闭合肘节夹设计的卡扣元件之前被锁定。然而,优选地,锁定装置的默认位置是释放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闭合装置组件包括在所述拉链上以相对方向工作的至少或恰好两个拉链滑动部,其中,优选地,闭合装置组件包括用于每个拉链滑动部的至少或恰好一个栓。进而,可以从拉链的不同方向将拉链滑动部带入到闭合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锁定装置和致动装置均包括两个单杠杆臂。优选地,锁定装置的两个杠杆臂被铰接到相同的栓杠杆枢轴接头,并且优选地,致动装置的两个杠杆臂被铰接到相同的致动杠杆枢轴接头。这允许紧凑且可靠地使用所述装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致动装置是可以在卡扣元件中移动的闩锁元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闩锁元件可以是单片式元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闩锁元件可以具有用于接触安全装置的接触部分,优选地为两个双臂杠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闩锁元件可以被布置并配置为与推动元件(如果存在)接触,使得对推动元件的推动作用转化为安全装置从锁定位置到释放位置的运动。通过至少一个偏置构件可以将处于致动位置的推动元件移回到其初始位置。该偏置构件可以是安全装置的偏置构件和/或推动元件本身的偏置构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闭合装置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支撑部分的相对板,其中相对板被布置并且设计为使得每个支撑部分抵抗通过将覆盖元件施加到拉链滑动部上的力来支撑处于闭合位置的一个拉链滑动部。这在当拉链滑动部处于闭合位置而闭合覆盖元件时是特别有意义的,因为那时用于接合滑动部的接合部分的接合过程可以导致通过覆盖元件施加到滑动部的力。如果没有布置支撑元件,则可以通过移走滑动部来避免该力,而这将避免滑动部的接合。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拉链滑动部包括拉动元件,其中该拉动元件包括两部分,即该拉动元件形成为两件式元件,所述两部分优选地经由轴彼此铰接。拉动元件被设计为使得第一和第二部分可以围绕轴相对于彼此从扁平构形枢转到仅一侧为有角度的构形。因此,扁平构形限定了铰接运动至一侧的停止。这种拉动元件设计允许推动扁平的拉动元件以在滑动部上施加移动力来将拉动元件带入到闭合位置,这可能需要一些力,因为如果覆盖元件是闭合的则会涉及到接合过程。优选地,在有角度构形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角度为90°或更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拉链为具有至少四排齿的双层环扣拉链,两排齿直接布置于彼此之上以形成齿对,其中齿对相对彼此布置以形成彼此之上的两个拉链部分。齿对可以由一个环扣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合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斜面元件,其具有用于引导覆盖元件的释放运动的倾斜表面。该额外的引导避免了覆盖元件碰到布置在闭合装置组件前面的物品,因为其引导了覆盖元件向上运动。
本发明还涉及行李件,特别是手提箱,如硬质外壳手提箱,所述手提箱优选地没有框架结构,并且包括第一主体部分、第二主体部分和拉链,拉链被布置在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之间,行李件或手提箱包括如本文所说明的闭合装置组件,其中至少一个接合元件被布置在第一主体部分上,并且至少一个卡扣元件被布置在第二主体部分上。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案说明了本发明的原理的一些应用。可以对单独公开的特征进行许多修改和/或组合。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附图为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而非为了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闭合装置组件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手提箱,该手提箱包括接合元件和具有推动元件的卡扣元件;
图2a示出了根据图1的锁定的闭合装置组件,其具有处于锁定位置的接合元件的锁定装置和处于致动位置的卡扣元件的致动装置,以便锁定拉链滑动部和处于默认位置的按钮;
图2b示出了根据图2a的锁定的闭合装置组件,其具有处于按下位置的按钮,凭借其将锁定装置带入释放位置,并且将致动装置带入初始位置,使得处于闭合位置的拉链滑动部解锁;
图2c示出了根据图2b的闭合装置组件,其具有从闭合位置移开的拉链滑动部;
图3a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根据图1、2的锁定的闭合装置组件;
图3b示出了卡扣元件,其包括处于致动位置的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与处于释放位置的闭合装置一起位于接合位置,同时锁定装置和致动装置彼此接触;
图3c示出了将锁定装置迫使至锁定位置的致动装置;
图3d示出了被推入到卡扣元件和接合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拉链滑动部,该滑动部推开锁定装置的栓;
图3e示出了根据图3的栓迅速返回到锁定位置;
图4a示出了根据图1、2、3的处于打开位置的锁定的闭合装置组件,卡扣元件和接合元件被朝向彼此推动,拉链滑动部不处于闭合位置;
图4b示出了根据图4a的锁定的闭合装置组件,但为清晰起见没有示出覆盖元件,拉链滑动部被推入到闭合位置;
图4c示出了根据图4a、b的具有卡扣元件的锁定的闭合装置组件,其包括处于致动位置的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处于接合位置并且锁定装置处于释放位置,而锁定装置和致动装置彼此接触,并且拉链滑动部处于闭合位置;
图4d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闭合装置组件;
图5a示出了根据图1的处于默认位置的推动元件,其具有处于打开位置的锁;
图5b示出了根据图5a的处于按下位置的推动元件,其具有处于打开位置的锁;
图5c示出了根据图5a的处于默认位置的推动元件,其具有处于闭合位置的锁,借此,推动元件被锁定,并且具有处于闭合位置的TSA锁;
图5d示出了根据图5c的情形,其中TSA锁处于打开位置;
图5e示出了被处于打开位置的TSA锁释放的闭合的锁的锁定销;
图6从内部示出了图4a;
图7示出了用于锁定卡扣元件的锁的横截面;
图8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闭合装置组件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手提箱,该手提箱包括接合元件和具有覆盖元件和推动元件的卡扣元件;
图9示出了根据图8的闭合装置组件,其没有覆盖元件,使得尤其是基座元件、连接覆盖元件和基座元件的连接元件、覆盖板和可移动的闩锁是可见的;
图10孤立地示出了根据图9的基座元件;
图11孤立地示出了根据图9的连接元件;
图12孤立地示出了根据图9的覆盖板;
图13以底部视图示出了卡扣元件;
图14孤立地示出了根据图9的孤立推动元件;
图15孤立地示出了根据图9的可移动的闩锁;
图16孤立地示出了根据图9的锁定装置的第一杠杆;
图17孤立地示出了与根据图9的锁定装置的第二杠杆接合的第一杠杆;
图18示出了与一个滑动部接合的根据图17的第二杠杆;
图19以后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接合元件;
图20以前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9的接合元件;
图21以俯视图孤立地示出了根据图9的覆盖元件;
图22以底视图示出了根据图21的覆盖元件;
图23以横截面视图示出了根据图21的覆盖元件;
图24以俯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闭合装置组件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手提箱,其包括接合元件和具有覆盖元件、推动元件、和双层环扣拉链布置的卡扣元件;
图25示出了附接到手提箱的根据图24的闭合装置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26以从顶部观察的透视图孤立地示出了根据图24的闭合装置组件的第三实施方案;
图27、28和30以从底部观察的透视图孤立地示出了根据图24的闭合装置组件的第三实施方案;
图29示出了根据图26至28的穿过闭合装置组件的横截面;
图31示出了根据图26至28的闭合装置组件的前视图;
图32示出了根据图24的闭合装置组件的基座元件;
图33示出了根据图24的闭合装置组件的覆盖板;
图34以底视图示出了用于根据图24的闭合装置组件的相对板的实施方案;
图35以顶视图示出了用于根据图24的闭合装置组件的相对板的实施方案;
图36示出了具有锁定栓的推动元件和与具有偏置构件的锁定装置的第二杠杆接合的第一杠杆;
图37示出了与双层环扣拉链的拉链滑动部接合的锁定装置的第一杠杆;
图38以透视图示出了接合元件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背面;
图39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38的接合元件的正面;
图41至45示出了具有两部分拉动元件的拉链滑动部的优选实施方案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第一主体部分51和第二主体部分52的手提箱5。两个主体部分51、52基本上是镜像反转的半壳体,其用于形成具有内部填充空间50的闭合外壳。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51、52沿所述部分51、52的自由边510、520的一部分可枢转地彼此连接。图1示出了处于半开状态的手提箱5,使得手提箱5的内部空间50可见。
手提箱5为外壳提供前壁53、后壁54、顶壁55、底壁56以及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57、58。前壁53和后壁54形成了手提箱5的主面,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57、58形成了手提箱5的侧面,其在前壁53和后壁54之间延伸。顶壁55和底壁53形成了手提箱5的顶面和底面,其在前壁53和后壁54之间延伸。
在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51、52之间沿自由边510、520的剩余部分布置拉链60,其用于一旦部分51、52处于闭合位置,即一旦手提箱的内部空间50闭合时闭合所述手提箱5。
在第一侧壁57的长窄面的中间部分布置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闭合装置组件1。现在将参照图1至7解释第一实施方案。
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闭合装置组件1被设计为具有接合元件10和卡扣元件11的肘节夹,卡扣元件11具有曲杆状设计并且因此可以在三级肘节运动中枢转。
接合元件10利用基座元件101附接到第一主体部分51的第一侧壁部分。基座元件101在拉链60之上朝向第二主体部分52突出。此外,接合元件10被布置为基本上平行于第一侧壁57并且提供钩状接合部分102(参照图3c),该钩状部分布置在基座元件101上并且面向外部以与卡扣元件11相互接合。
靠近第一主体部分51的外围边缘,即靠近拉链60,在基座元件101上布置有锁定装置13,其包括一对可枢转的第一栓杠杆臂和第二栓杠杆臂131、132。所述杠杆臂131、132通过共同的枢轴接头137在它们的一个第一端处彼此连接,接头137布置在基座元件101面向外部(参照图3c)的中间区域中。栓杠杆臂131、132基本上沿拉链60从所述枢轴接头137延伸到靠近基座元件101的外围边缘区域的它们的第二自由端。在其第二自由端处,杠杆131、132具有扩大的、基本呈立方形的头部133、134,使得杠杆臂131、132都具有锤子状的设计。基本呈立方形的头部133、134具有与杠杆臂131、132相同的材料厚度并且在所述臂131、132上朝向前壁53突出。图1、图2a和图3c示出了在锁定位置处的栓杠杆臂131、132,即其基本上平行于拉链60延伸。在杠杆131、132的锁定位置,头部133、134的面向所述前壁53的面是倾斜的接触表面135、136。
栓杠杆臂131、132在基本上平行于第一侧壁57的平面中,即基本上平行于基座元件101的主面中,并且面向第一主体部分51的前壁53上抵抗偏置构件130的作用相对于基座元件101是可枢转的。所述枢转运动使栓杠杆臂131、132从所述锁定位置(参照图2a)进入释放位置(参照图2b)。栓偏置构件130确定锁定装置13的默认位置,其是释放位置。栓偏置构件130是在枢轴接头137处围绕销盘绕并且抵靠在致动杠杆臂131、132上的销的弹簧。
闭合装置组件1还包括拉链滑动部15,其被设计用于操作所述拉链60以及在所述拉链60上操作。滑动部15包括接合部分150和附接部分152,所述部分形成为单片式元件(参照图18)。附接部分152用于附接拉片151。拉链滑动部15具有接合部分150,其被定向为在相应的滑动部15的闭合方向上突出。接合部分150是刚性地形成在相应的滑动部15上的拉环,该环位于平行于前壁53的平面中并且在相应的滑动部15的闭合方向上。这些接合部分150可以插入到接合元件10和卡扣元件11之间的间隙8中,其在覆盖元件110的下面。
接合元件10被布置在第一主体部分51上,使得拉链滑动部15当处于闭合位置时延伸到接合元件10和卡扣元件11之间的所述间隙8中(参照图3c)。
头部133、134各自携带朝向第二主体部分52,即远离前壁53突出的栓12。栓12被布置并且设计为一旦栓杠杆臂131、132处于锁定位置并且拉链滑动部15处于闭合位置,则延伸到拉链滑动部15的接合部分150中,即拉环150插入到间隙8中(参照图3e)。
一旦拉链滑动部15被所述栓12卡住,则拉链滑动部15被牢固地锁定。由于杠杆臂131、132是可枢转的(通过推动元件16的驱动,见下文),使得所述栓12从接合部分150分离,从而可以解锁拉链滑动部15以自由地移动以打开拉链60。
接合元件10在其基座元件101上承载钩状的第二接合部分102,其向外突出并且与其开口侧一起面向第一主体部分51。该第二接合部分102适于与卡扣元件11相互接合。
卡扣元件11被设计为在打开位置(参照图4a)和接合位置(参照图4d)之间的肘节运动中移动。在接合位置,卡扣元件元件11被钩入到接合元件10中;在打开位置,卡扣元件11从接合元件10分离。
卡扣元件11被设计为当在接合位置时覆盖接合元件10。因此,接合部分150和锁定装置13被很好地保护在卡扣元件11的下方。为此,卡扣元件11包括通过连接杠杆112铰接到卡扣元件11的板状基座元件113的板状覆盖元件110(参照图3a、6)。
将基板113连接到第二主体部分52,使得卡扣元件11可以相对于第二主体部分52移动并且可以在主体部分51、52闭合或几乎关闭时,即在靠近闭合装置组件1的边缘510、520的部分之间还存在5毫米至50毫米的间隙时被带入到接合位置。此外,基座元件113具有用于引导接合元件10的基座元件101的引导元件115(参照图3a),以用于在手提箱5的闭合期间适当地接合主体部分51、52。
连接杠杆112包含通过固定地附接到基板113的铰接件114均铰接到基板113的两个杠杆臂1121、1122(参照图6)。杠杆臂1121、1122可在平行于顶壁和底壁55、56的平面中枢转,并且通过连接元件1123彼此连接(参照图4b、6)。在相对端处,连接杠杆臂1121、1122铰接到覆盖元件110的边缘区域。与该边缘区域相对,覆盖元件110承载第一接合部分111。因此,覆盖元件110通过双铰接杠杆112铰接到基板113,使得如图4a-d所描绘的覆盖元件110的肘节夹状运动是可能的。
连接杠杆112可以铰接到基板113以及铰接到覆盖元件110,其中铰接件中包含弹簧,使得覆盖元件110和杠杆112的默认位置是如图4a所示的那样。
第一接合部分111是覆盖板110的弯曲的端部(参照图3a)。钩状接合部分111的开口侧面向杠杆112。在图4a和b中,接合部分102和111彼此分离。图4b示出了为清楚起见而没有覆盖元件110的情况。所述第一接合部分111可以通过肘节夹机构的作用而移动,以使其在第一肘节运动中与接合元件10的第二接合部分102相互接合(即卡扣元件处于接合位置)。在所述第一肘节运动之后,两个接合部分102、111彼此钩住,而主体部分51、52仍可以彼此间隔开。
优选地,杠杆臂112和覆盖元件110彼此铰接,使得它们之间的最大枢转角度小于160度,优选地小于120度,即优选地不能使杠杆112和覆盖元件110带入一个平面内。因此,覆盖元件110在与第二接合部分102接合期间相对于基座元件113来说是倾斜的,直到卡扣元件位于接合位置(参照图4d)。
在第一肘节运动之后,卡扣元件11可以在第二肘节运动中朝向第二主体部分52移动,即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51、52可以移动地更靠近在一起。由于将覆盖元件110的第一接合部分111钩入到接合元件10的第二接合部分102中,覆盖元件110的铰接部分在该第二肘节运动期间描述了围绕铰接件114的圆周运动并且到达最大倾斜位置,而接合部分111基本上横向地朝向第二主体部分52移动(参照图4c)。
在第二肘节运动之后,覆盖元件110的铰接部分可以在第三肘节运动中沿所述圆周运动朝向基板113被向下推动,同时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51、52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在第三肘节运动结束时,覆盖元件110平行于基座元件113并且覆盖杠杆112、闭合装置13和致动装置14。此外,覆盖元件110覆盖间隙8使得其仅可沿拉链60而进入。从而,如果拉链滑动部15以其接合部分150插入到间隙8中,所述接合部分150从各个方面被覆盖(参照图4d)。
因此,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1有助于将手提箱5的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51、52接合在一起,同时覆盖元件110覆盖拉链锁定机构的敏感部分。从而闭合装置组件1的该肘节运动还可以有助于正确地闭合手提箱5,例如在过度填充的情况下。主体部分51、52可以通过闭合装置组件1安全地固定到彼此,而两个部分51、52仍是彼此间隔开的并且拉链60仍是打开的。一经完成肘节运动,可以方便地闭合拉链。肘节运动和拉链的闭合可以方便地单手完成。
此外,在铰接部分和第一接合部分111之间布置有致动装置14。图4还示出了致动装置14如何工作。致动装置布置在覆盖元件110的内面上。致动装置14包括两个致动杠杆臂141、142(参照图4b)。所述致动杠杆臂141、142在第一端处通过共同的枢轴接头147彼此连接,接头147被布置在覆盖元件110的中间区域中,朝向第一接合部分111移动。致动杠杆臂141、142从所述枢轴接头147延伸到靠近覆盖元件110的外围边缘区域的其第二自由端。图4示出了处于致动位置的致动杠杆臂141、142,即基本上沿拉链60延伸。
在其第二自由端处,杠杆141、142具有扩大的头部143、144,使得杠杆臂141、142二者都具有类似栓杠杆臂131、132的锤子状设计。基本呈立方形的头部143、144具有与致动杠杆臂141、142相同的材料厚度并且远离第一接合部分111在所述臂141、142上突出。因此,致动杠杆臂141、142的头部143、144和栓杠杆臂131、132的头部135、136相对于彼此突出。在致动位置,头部143、144的远离所述第一接合部分111的面是倾斜的接触表面145、146,其是倾斜的以与栓杠杆臂131、132的相应倾斜表面135、136相对应。
此外,杠杆臂141、142适于在基本上平行于覆盖元件110并且相对于覆盖元件110的平面中从致动位置(参照图2a)枢转至初始位置(参照图2b),该枢转运动抵抗偏置构件140的作用。因此,致动装置14的默认位置是致动位置。偏置构件是在枢轴接头147处绕销盘绕并且抵靠在致动杠杆臂141、142上的销1400上的弹簧。
锁定装置13和致动装置14被布置为使得在第一接合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111、101接合时,以及在第一肘节运动和第二肘节运动之后,即在覆盖元件110被带入到倾斜位置(参照图4c)之后,致动装置14在第三肘节运动期间,将锁定装置13从其默认释放位置带入到锁定位置,同时卡扣元件11在第三肘节运动中被向下推动。在第二肘节运动结束时,接触表面135、145和136、146相接触。在第三肘节运动期间,第一接合部分111朝向第二主体部分52移动,同时致动杠杆臂141、142将栓杠杆臂131、132从释放位置(参照图4c)推入到锁定位置(参照图4d)。由于致动偏置构件140作用优先于栓偏置构件130并且迫使栓12进入锁定位置,从而锁住拉链滑动部15突出到所述间隙8内的接合部分150,这是可能的。
提供倾斜表面135、136、145、146以使得在第二肘节运动结束时它们彼此平行接触,使得在第三肘节运动期间致动偏置构件140可以作用优先于栓偏置构件130以将栓12从释放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
偏置构件130、140(或其他)可以是机械弹簧,例如螺旋弹簧或叶片弹簧。可以使用用于提供偏置力的其他部件。
在完成第三肘节运动之后,闭合装置组件1被闭合(参照图2a、3e、4d)。覆盖元件110覆盖锁定装置和致动装置13、14以及处于闭合位置的拉链滑动部15的接合部分150。
为了释放锁定的拉链滑动部150,提供具有按钮160的推动元件16。沿覆盖元件110的外围边缘面向后壁54的一侧布置按钮160,即与第一接合部分111相对(参照图2、6)。
按钮160沿铰接部分延伸,即沿覆盖元件110的杠杆112侧边延伸,并且可以被锁住并推出其默认位置,优选地抵抗偏置构件的作用,朝向第一接合部分111。按钮160相对于覆盖元件110移动。
推动元件16包括两个棒状的接触元件162,其与按钮160成直角并且平行于覆盖元件110朝向致动装置14延伸。
现在参照图2a-d来解释推动元件16的原理,其中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闭合装置组件1。图2a示出了具有处于默认位置的推动元件16的闭合装置组件1,图2b示出了处于致动位置的推动元件16。在默认位置,接触元件162在覆盖元件110和基板113之间延伸以靠近头部的臂侧端部接触栓杠杆臂131、132。在按下按钮160时,接触元件162被朝向栓杠杆臂131、132推动并且将其从锁定位置枢转到释放位置。因此,用户按下按钮,在抵抗致动偏置构件140的作用下使栓杠杆臂131、132枢转。一旦按下按钮160,由于枢转到释放位置栓12释放拉链滑动部15,从而用户可以打开拉链60。
推动元件16还包括布置在两个接触元件162之间并平行于其延伸的引导销163。此外,在两个接触元件162之间布置锁9,其优选地为数字密码锁。
锁9包括多个数字轮92和凹口91,凹口91被布置为如果按钮160从默认位置(参照图5a)移动到按下位置(参照图5b)则必须使引导销163延伸到凹口91内。仅当使用数字轮设置正确的数字时(参照图5b),锁9才允许引导销这样延伸到凹口91内。如果设置了错误的密码组合,则闭锁元件93闭锁引导销116,从而闭锁了按钮160并且使闭合装置组件1不可以被打开。
锁9还包括从基座元件113垂直地延伸的锁定销116。锁定销116在靠近其自由端处具有径向面凹口1160(参照图7)。在覆盖元件110的内侧面上,即其中布置有致动装置14的面(参照图6),还布置有用于锁住和锁定所述锁定销116的锁住机构71、164。锁住机构包括具有凹口164的偏置滑架71。滑架71被布置在接触元件162之间并且可以沿所述接触元件162从偏置锁定位置抵靠滑架偏置构件移动至自由位置。因此滑架71的默认位置是锁定位置。凹口164是穿过滑架71垂直地延伸到覆盖元件110的椭圆形孔。
在第三肘节运动期间,按下倾斜的覆盖元件110使得锁定销116进入滑架71中的所述凹口164内。滑架71具有斜面710(参照图5a)。当销116插入凹口164时,销116的尖端沿所述斜面710运动,使滑架71抵靠滑架偏置构件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自由位置,其中,当完全插入时,因为销116由于凹口1160失去与斜面710的接触,滑架71会突然回到锁定位置。然后斜面710延伸到凹口1160内(参照图7),由此卡扣元件11在第三肘节运动结束时被锁定。
在使用轮92设置正确的数字组合后,当按下按钮160时,滑架71通过按钮160抵靠其偏置构件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自由位置,使得卡扣元件10可以从接合元件10脱离。
在滑架71中还提供了TSA锁7(参照图5)。TSA锁包括具有偏心布置的远端销74的钥匙可激活的圆柱体73。所述远端销74延伸到滑架71中的销凹口72内。在锁定和解锁TSA锁7时,远端销74在部分圆形线上移动。销凹口72被设计为允许在TSA锁7的锁定状态下(参照图5a-c),滑架71与按钮160一起从默认按钮位置(参照图5a)移动到按下按钮位置(参照图5b)。如果由于没有正确地设置轮92,而使锁9位于锁定位置(参照图5c),则可以旋转锁定的TSA圆柱体73,因此远端销74在凹口72中接触滑架71并且滑架71在其部分圆形路径上从锁定位置(参照图5d)移动到解锁位置(参照图5e),使得滑架71从锁定销116脱离并且可以移动卡扣元件。因此,锁9可以被TSA锁7取代。
现在参照图3a-d来描述闭合装置组件1的另一个特征。该另一个特征允许在锁定装置13处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将拉链滑动部15移动到所述间隙8中。
为实现该功能,锁定装置13的所述栓12在其尖端具有倾斜的表面120(参照图3d)。用户可以通过沿拉链60移动滑动部15并且将接合部分150按入到卡扣元件11和接合元件10之间的所述间隙8中来闭合拉链60。倾斜的栓12使得接合部分150在接触栓12时沿倾斜的栓尖端120滑动,使得栓12以及因此的杠杆臂131、132绕其枢转中心137从闭合位置枢转回打开位置。因此,用户可以在所述拉链滑动部15抵抗致动装置14的致动偏置构件140的作用的情况下,将栓杠杆臂131、132从锁定位置枢转到释放位置。在拉链滑动部15已经被移动到闭合位置之后,即接合部分150完全接合在覆盖元件110的覆盖下的间隙8中,杠杆臂131、131在致动偏置构件140的作用下迅速返回。从而,拉链滑动部15锁定在接合元件10中。因此,可以在不使用任何钥匙并且不需要设置正确的数字组合的情况下,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1。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至23来解释根据本发明的闭锁装置组件1的第二实施方案。第二实施方案的特征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其中相应特征的功能基本上彼此对应。
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闭合装置组件1也设计为具有接合元件10和卡扣元件11的肘节夹,卡扣元件11具有曲杆状的设计并且因此可以在打开位置、接合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在三级肘节运动中枢转。
图8示出了靠近手柄59布置在手提箱5上的闭合装置组件1,手柄59布置在位于第二主体部分52上的手柄凹槽590中。所描绘的闭合装置组件1处于闭合位置。
闭合装置组件1包括接合元件10(参照图9和19、20),接合元件10被固定地附接到第二主体部分52。
闭合装置组件1还包括经由基座元件113(参照图10)固定地附接到第一主体部分51的卡扣元件11,基座元件113被固定到第一主体部分51。卡扣元件11包括覆盖元件110(参照图21至23)以及通过杠杆式连接元件112(参照图10和11)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的所述基座元件113。连接元件112经由轴118、1180(参照图10)铰接到两个元件110、113,使得覆盖元件110可以相对于固定的基座元件113以可枢转的方式移动。
如在图8中可以看到的,卡扣元件11延伸到拉链60上方并且适于接合到接合元件10并使接合元件10保持固定,从而将手提箱5的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51、52彼此锁定。当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1时,卡扣元件11与接合元件10相接合,并且覆盖整个接合元件10和拉链滑动部15的一部分,即其接合部分150。从而,覆盖元件110遮盖闭合装置组件1的锁定机构使其免于操作。
接合元件10通过延伸穿过手提箱壁并进入孔107(参照图13)的栓连接元件固定地附接到第二主体部分52的第一侧壁部分。其他连接元件是可想到的。
在图19和20中示出了接合元件10的细节。其被设计为单件式纵向杆,其纵轴平行于拉链60并平行于第一侧壁57延伸。接合元件10提供了由前槽103和重叠部分103形成的钩状第二接合部分102。槽103背向拉链60(在图8中朝向手柄59)并且被配置为与卡扣元件11相互接合(参照图23,更准确地为与覆盖元件接合腹板1110相互接合)。槽103具有2至4毫米的高度并且朝向其深度略微地逐渐变细以用于引导并适当地接收腹板1110。
在接合元件10的后侧设置有后槽105,其在元件10的直径的一半以上延伸到元件10并沿纵向延伸。槽105被布置为接收基座元件113的接合部分1130(参照图10)。接合部分1130避免了使接合元件10与卡扣元件11的第一接合部分111脱离接合。换句话说,接合元件10被夹在基座元件113的接合部分1130和卡扣元件11的第一接合部分111之间。后槽105在用作接合部分1130的侧挡块的侧壁106之间延伸。后槽105在其纵向中间区域中具有圆柱体108,该圆柱体108被布置在槽105的深处并且垂直地延伸到手提箱壁并且延伸出槽105的深度,其中元件10附接到所述手提箱壁。圆柱体108的直径可以为5至15毫米。圆柱体108引导并进一步将基座元件113的接合部分1130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中,并且因此允许接合元件10和卡扣元件11的安全接合。
卡扣元件11包括例如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坚固的单件式覆盖元件110。在图20至23中示出了覆盖元件110的细节。覆盖元件1101是包括覆盖板1101的单件元件,其中侧壁1102在相同方向上垂直地并向下延伸。围绕覆盖板1101的外围边缘周向地布置侧壁1102。侧壁1102具有用于拉链60和用于拉链滑动部15的凹口1100,以及用于推动元件16的凹口1103。此外,在横向侧壁1102中布置有用于接收第一轴118(参照图10)的通孔。在最前面的侧壁1102中布置用于接合到接合元件10的前槽103中(参照图19)的接合腹板1110(参照图23)。
覆盖元件110可以由金属板材料或由合成材料制成。其包括用于容纳手提箱锁9的接收结构1104,该手提箱锁9延伸穿过覆盖板1101用于从外部进行手动操作。外壳1104包括用于推动元件16的引导销163的凹口164(参照图15以及图22和图9)。引导销163与锁9配合,锁9具有常规设计。
图9示出了没有覆盖元件110的闭合装置1。如果锁9是打开的(例如,图9中三个数字轮的正确组合),则按钮160可以被推入到覆盖元件110中,从而引导销163进一步接合到凹口164中。偏置构件165,一种螺旋弹簧,偏置推动元件160使得其在释放推动力之后返回到其初始位置。此外,偏置构件138可以有助于重置推动元件16,见下文。如果锁9是锁定的,其通过另一板阻止销163移动到凹口164中;按钮160可以不被推动。
覆盖元件110具有基本上平的表面和包括用于接收TSA锁7的空心圆柱体结构1106的结构化的底面(参照图21、22)。此外,覆盖元件110在用于锁9的外壳结构1104和用于TSA锁7的圆柱体1106之间具有另一空心圆柱体1108(参照图22),该空心圆柱体1108用于接收和引导弹簧偏置的锁定栓18(参照图9)。弹簧构件181被布置在空心圆柱体1108的深处,并且栓18也被布置在圆柱体1108中的所述弹簧181上,使得弹簧181将栓18推向底板119。此外,销1105布置为用于固定偏置构件138和另一空心圆柱体1109,该空心圆柱体1109用于形成用于锁定装置13的轴。
在图12中示出了底板119,并且底板119在底侧上部分地闭合覆盖元件110使得在覆盖元件110和底板119之间产生内部空间(参照图13)。
底板119具有第一部分1190、第二部分1191和第三部分1192(参照图12)。其可以由例如金属板材料制成。当组件1闭合时,第一部分1190被放置在拉链60上(参照图9)。
第一部分1190具有中心通孔1194,引导螺钉1199(参照图13)穿过其接合到接收件1109(参照图22)。螺钉1199和具有螺孔的圆柱体1109提供了用于锁定装置13的轴(参照图9和下文)。第一部分1190具有侧面的凹口1193使得滑动部15可以与其接合部分150接合到卡扣元件11中以便在其中被卡住并锁定。
第二部分1191是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1190、1192彼此连接的狭窄的过渡部分。
第三部分1192在其后右象限中具有矩形的凹口1197(参照图12)。该凹口1197允许钩元件1137(参照图9和10)接合到覆盖元件110和底板119之间的内部空间中。在凹口1197前面的是用于从锁定栓18延伸出的销182(参照图13)的通孔。第三部分具有侧壁1195,其朝向覆盖板1101延伸并且被布置在覆盖元件侧壁1102之间。
第一轴118延伸进入底板119的侧壁1195中的通孔1196以及覆盖元件110的侧壁1102中的通孔,从而与螺钉1199和接收件1109一起将覆盖元件110与底板119彼此固定。第一轴118还以枢转的方式将覆盖元件110和底板119连接到连接构件112。第二轴1180(参照图10)以枢转的方式将连接元件112连接到基座元件113上的铰接部分114。为了保持覆盖元件110基本平行于手提箱5的顶壁,如图9、10、13所示,在第一轴和第二轴118、1180上布置有偏置构件117。因此,覆盖元件110和底板119可以通过偏置构件117的作用而基本平行于基座元件113枢转。覆盖元件110的第一接合部分111可以被移动以延伸到前部并接合到接合元件10中,其中覆盖元件110进而可以被拉回以最终闭合手提箱5并且被向下推以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1。滑动部15然后可以被插入到相应的槽中以与固定元件13接合。
如图9所示,除了锁7和9之外,在所述的内部空间中还布置有可移动的闩锁元件17和所述锁定装置13。
在图9和16至18中示出了锁定装置13。锁定装置13包括两个双臂杠杆131、132,每个双臂杠杆具有中心凹口1311、1321。在图16中示出了第一杠杆131。其具有带有栓12(由箭头表示)的第一臂。所述栓12朝向推动元件16延伸并且具有倾斜表面120。如图17所示,在第一杠杆131的上部布置有第二杠杆132。第二杠杆132也具有带有倾斜表面120的栓12。然而,第二杠杆132上的该栓12在远离推动元件16的另一方向上延伸。
图18示出了该栓12与滑动部15的接合部分150接合。图18还示出了具有成形的接合环150的滑动部15。因此,接合部分150和滑动部15被设置为一个单一件元件。
如图9所示,两个杠杆131、132通过其中心凹口1311、1321接收螺钉1199和圆柱体1109并且因此是可旋转的,当从上方观察时两个栓12沿顺时针方向延伸。杠杆131、132在其背侧具有面向推动元件16并且适于容纳栓偏置构件138的环1384(参照图9)的凹口1310、1320。
偏置构件138基本呈U型,其具有通过环1384连接的两个腿。一个腿具有两个分离的接触舌片1381、1382。第一接触舌片1381接触第一杠杆131的凹入式臂;第二舌片1382接触第二杠杆132的凹入式臂。环1384被接收在覆盖元件110的销1105中(参照图22)。销1105将偏置构件138固定并稳定在卡扣元件11中。偏置构件138的第二腿,即安装舌片1383(参照图9)被固定。因此,各自具有其栓12的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131、132分别被第一接触舌片和第二接触舌片1381、1382彼此分开地偏置,使得当杠杆131、13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增加偏置力(如图9所示)。
图9示出了处于锁定位置的锁定装置13(闩锁17处于初始位置)。为了释放滑动部15,必须使杠杆131、132抵靠偏置构件13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通过可移动的闩锁元件17来实现,其可以从初始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以使杠杆131、132转动至释放位置。
闩锁元件17在功能上对应于第一实施方案的致动装置14并且在图14中孤立地示出。图9示出了安装在卡扣元件11中并且处于初始位置的闩锁元件17。单件式闩锁元件17是具有基板170和用于接触杠杆131、132的接触部分179的弯曲的金属板元件。基板170和接触部分179通过连接部分177彼此连接。基板170在底板119的第三部分1192上方部分地布置在按钮160中;连接部分177在底板119的第二部分1191上方延伸。接触部分179被布置在底板119的第一部分1190上方。
按钮160被插入到覆盖元件110和底板119之间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具有来自腹板的引导结构167,其用于在初始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即沿销163的方向,即沿推动元件16的推动方向,将闩锁元件17垂直地引导至拉链60(参照图15)。在结构167的引导腹板之间,推动元件16具有被布置为当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1时接收钩元件1137(参照图9)的凹口166。
闩锁基板170具有另一凹口171(参照图14)。分别布置并配置闩锁元件1、底板119和推动元件16的凹口171、1197、166,一方面,使得钩元件1137可以总是延伸进入底板凹口1197和推动元件凹口166中并从其中移出。另一方面,该设计使得钩元件1137可以总是被推入到闩锁凹口171中(不论闩锁元件17处于初始位置或是处于致动位置),但只有当闩锁17处于致动位置时才能从闩锁凹口中撤回。当钩元件1137延伸到凹口171中并且闩锁17处于初始位置时,钩元件1137用其止动表面1138(参照图10)抵靠限定凹口171的外围边缘区域(参照图9)。
接触部分179具有提供用于接触杠杆131、132的倾斜接触表面1790的足部(参照图9)。当与杠杆131、132接触时,倾斜部分即所述的接触表面1790平行于处于释放位置的杠杆131、132的各个接触表面。
推动元件16在其侧壁169中具有纵向孔1690(参照图13)。第一轴118也延伸进入这些纵向孔1690中,从而将推动元件16正确地引导到卡扣元件11中。纵向孔1690限定了按钮160的致动位置以及因此还限定了闩锁元件17的致动位置以及按钮160和闩锁元件17的初始位置。
此外,卡扣元件11配有控制闩锁元件17移动的自动机构。该自动机构允许闩锁机构(闩锁+自动机构)像如上所述的致动装置14那样运作,即,所述致动装置14在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1时,适于抵靠所述栓偏置构件将所述栓12从所述释放位置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
所述自动机构的功能如下。闩锁元件17的基板170具有朝向锁定栓18开口的另一盲孔174。盲孔174的中心是一个用于销182从锁定栓18向下延伸的较小的通孔175。通孔175和先前提到的底板119中的通孔1198(参照图12)的大小被设计为适合销182并且一旦闩锁元件17处于致动位置时通孔175和通孔1198对齐。盲孔174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一旦对齐两个通孔175和1198以接收销182,锁定栓18就可以通过其弹簧181的作用接合到盲孔174的深处。然后,销182延伸到两个对齐的通孔175、1198中并且伸出到底板119的底面外(参照图13)。因此,锁定栓18在致动位置相对于覆盖元件110固定滑动地布置的闩锁17;然后释放滑动部15。在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1时(或在手动推动销182时),销182抵靠弹簧181被压回以与底板119的底面齐平,弹簧181被压缩。从而,栓18移出盲孔174并且偏置构件138可以经由杠杆131、132将闩锁17推回到初始位置以便锁定滑动部15(如果任何存在于卡扣元件15中)。一旦闩锁17移入到初始位置,销182被接收在槽176(参照图14)和168(参照图15)中。
因此,自动机构确保了如果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则锁定装置13处于锁定位置。然后如果推动按钮160,则闩锁17移动并且滑动部15被释放。如果覆盖元件110没有移动,则在释放按钮160时,由于栓销182不能伸出到底板113的底面上方使得锁定栓18被阻止接合盲孔174中,导致闩锁17在偏置构件138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然而,如果覆盖元件110被移动,锁定栓18接合到盲孔174中并且滑动部15被释放,直到销182被推回以与底板113齐平。
按钮160具有槽168,使得如果锁定栓18接合到盲孔174中并且销182穿过通孔175伸出,按钮160可以不被从初始位置推到致动位置。
此外,TSA锁芯7被布置在空心圆柱体1106中。在底侧,TSA芯7具有面向下的TSA销(平行于销182延伸)。该TSA销接合到布置在闩锁元件17的上表面上的槽172中(参照图14)。在槽172的前端布置有止动腹板173。如果TSA锁7处于锁定位置,TSA销接合到槽172中。槽172具有使得闩锁17可以在初始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自由滑动的长度。在初始位置,TSA销与止动腹板173接触。如果TSA官员想要解锁手提箱5,他可以旋转TSA芯7,从而TSA销推动止动腹板173并且因此推动闩锁17以从初始位置滑动到致动位置,使得偏置构件138被压缩并且杠杆131、132释放滑动部15,钩元件1137脱离使得可以移动覆盖元件110。官员便可以打开闭合装置组件1。
卡扣元件11的基座元件113通过包含接收部分1136(参照图10)的栓连接元件固定地连接到第一主体部分51。其他连接部件是可以想到的。栓穿过手提箱壁延伸到接收部分1136中并且将基座元件113固定地连接到手提箱5。
连接元件112经由第二轴1180铰接到布置在基座元件113上的铰接部分114。铰接件/轴通过偏置构件117偏置(见下文)。
基座元件113是由金属板或塑料制成的单一件式元件,并且具有锥形接合部分1130、第一部分1131、第二部分1132和第三部分1133。
接合部分1130被设计为当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1时,延伸到接合元件的后槽105中。接合部分1130移动至与主体部分51、52的闭合运动相接合。锥形部分1130在其纵向边缘处是锥形的,用于容易且安全地接合到槽105中。此外,接合部分1130具有用于接收布置在槽105中的圆柱体108的凹口1134。这进一步将接合部分1130固定在接合元件10中。
因此,卡扣元件11从两侧接合到接合元件10中,即利用接合腹板1110以及利用接合部分1130。
第一部分1131具有用于滑动部15的凹口1135。凹口1135具有槽11350,其用于在滑动部15的接合部分150的下部与栓12接合期间接收和引导滑动部15的接合部分150的下部。此外,第一部分1131具有用于接收螺钉1199的头部的凸起。
第二部分1132承载两个接收部分1136以及部分铰接件114,并且成形为在拉链60的部分上方延伸。
第三部分1133承载铰接件114的剩余部分和用于与手提箱5连接的另两个接收部分1136。此外,第三部分提供钩元件1137,如果闩锁处于初始位置,该钩元件1137固定闩锁17(并从而固定覆盖元件110)。
单一件式连接元件112经由铰接件114、1180铰接到基座元件113并且经由铰接件1107、118铰接到覆盖元件110。连接元件112包括第一杠杆臂1121和第二杠杆臂1122。第一杠杆臂和第二杠杆臂1121、1122分别在其端部具有用于接收第一轴和第二轴118、1180的通孔。此外,第一杠杆臂和第二杠杆臂1121、1122经由连接元件1123彼此连接。这增加了稳定性并且允许两个杠杆臂1121、1122的同步运动,使得覆盖元件110可以在围绕轴118、1180枢转期间保持基本平行于基座元件113,同时当与接合元件10接合时允许倾斜的位置。
因此,基座元件113、连接杠杆元件112和具有其底板119的覆盖元件110形成了用于肘节运动的曲杆,或者换句话说,形成了肘节夹式机械结构。覆盖元件110可以在打开和接合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元件113枢转。在接合位置,覆盖元件110在拉链60上方延伸,与第二主体部分52上的接合元件10接合。这是第一固定阶段,其中手提箱5可以仍是打开的,主体部分51、52之间的间隙可以是几厘米。手提箱5的内部空间是可进入的。当将覆盖元件110拉回到基座元件113时,手提箱5完全闭合。接合部分1130接合到接合元件10中。覆盖元件110可能仍有点倾斜。在这种状态下,闩锁17通常处于启动位置(如果在闭合之前没有手动推动销182)。当将覆盖元件110向下推到闭合位置时,其中覆盖元件将被布置为基本上平行于基座元件113并与基座元件113接触,钩元件1197接合到底板119的凹口1197中,然后接合到推动元件16的凹口166中,并且然后接合到闩锁元件17的凹口171中。当接触时,销182压靠弹簧181,闩锁通过偏置构件138的作用自由地移动到初始位置,并且钩元件1137被卡在闩锁17中,锁定装置13移动到锁定位置,固定处于闭合位置的任何滑动部15。
滑动部15也可以被推入到闭合的卡扣元件11中,因为倾斜的栓表面120允许滑动部15将栓推回,于是偏置构件138在接合部分150就位之后使栓12快速接合。
应注意的是,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中,可以在不打开覆盖元件110的情况下释放拉链滑动部15。因此,可以按压闭合的闭合装置组件1的按钮160并且可以在不移动覆盖元件的情况下移除拉链滑动部15。
图24示出了从手提箱5的内部到第二主体部分52的内壁表面的视图。从手提箱5的内部,相对板19被附接到闭合装置组件1的基座元件113上。相对板19从图24中的卡扣元件11的左端朝向布置在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51、52之间的拉链60延伸。图24还示出了将要布置在第一主体部分51(未示出)上并且由卡扣元件11接触的接合元件10。相对板19固定并且直接地,优选但非必须地通过螺纹连接,附接到基座元件113。相对板提供第一支撑凸起和第二支撑凸起191、192,该第一支撑凸起和第二支撑凸起191、192沿拉链60并且相对于拉链60向内延伸并且支撑处于接合位置的拉链60和拉链滑动部15(参照图34、35及下文)。
图25示出了如图24所示的穿过根据图24的闭合装置组件1的横截面B-B。从图25中可以看出,相对板19通过螺钉193直接地拧到闭合装置组件1的基座元件113上。此外,图25示出了具有拉链拉头元件151的两个拉链滑动部15。
此外,图25至30示出了用于拉链60的拉链滑动部15的第二实施方案。如从图25和26可以看出,拉头元件151以两部分的方式设计,其中两部分153、154通过铰接件155彼此铰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153、154被设计为使得当两个部分153、154对齐以在相同的平面内延伸时具有良好限定的止动位置,如图26、27中左侧滑动部15所示,而第二部分154可以绕铰接件155相对于第一部分153自由地旋转约90°,如图26、27中右侧滑动部15所示(以及参照图41至45和下文)。该滑动部设计是有利的,因为当闭合装置组件1闭合时,其避免了拉链手柄151被用作杠杆来将滑动部15移出与栓12的接合。此外,其允许在其直的或平的构形中方便地推动拉片151并从而将拉链滑动部15插入到卡扣元件11的凹口1100中,使得其接合部分150被带入与栓12的接合。
图27、28和30示出了在基座元件113上的透视图中的闭合装置组件1。图27、28和30示出了布置在闭合位置中的具有双层环扣拉链设计的拉链滑动部15。此外,这些附图示出了基座元件113的底部部分,其中可以看到凹口1139,螺钉193(参照图25)接合到凹口1139中以便直接附接相对板19和基座元件113。螺钉193的头部被接收在布置在基座元件113上的帽盖11310(参照图32)中,然后栓穿过帽盖11310并且穿过基座元件113延伸到布置在相对板19上的螺纹接收部分194中(参照图25和35)。
根据图10的实施方案中的基座元件113提供螺纹凹口1136以接收从手提箱5内插入到闭合装置组件的螺钉的栓。然后螺钉头被盖覆盖使得其不会暴露于手提箱5的内部空间。在图24及以下等等示出的闭合装置组件1的实施方案中,从手提箱5的外部插入螺钉193,头部被接收在闭合装置1中的帽盖11310中。根据该设计,螺钉没有部分是暴露的,使得需要加盖。
优选地,形成第二主体部分52的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是凹入的,使得相对板19与其具有凹口194的圆柱体196直接地接触基座元件113。因此,相对板19固定地连接到基座元件113,这提供了紧凑且安全的闭合装置组件1。
为了适应不同手提箱模型的壁厚变化,优选地,可以在手提箱5的壁部分和闭合装置组件1之间放置弹性层材料。
图29示出了穿过根据图26至28的闭合装置组件1的根据图31的横截面。从图29可以明显地看出,接合元件10被夹在基座元件13和卡扣元件11之间。基座元件113用其接合部分1130接触接合元件10,而第一接合部分111从另一侧接触接合元件10并且用其接合腹板1110伸入到接合元件10的接合槽103中。因此,当闭合装置组件1闭合时,接合元件10被固定地夹在基座元件113和卡扣元件11之间;接合部分10不可以向下推入手提箱5中以脱离接合。
图32孤立地示出了基座元件113。可以看到布置在基座元件113顶部的帽盖11310。帽盖11310被设计为接收螺钉193的头部,而螺钉193的螺纹栓被深深地接合到相对板19中,如图25的横截面视图所示。
此外,图32示出了凹口1135适于接收双层环扣拉链60的滑动部15。
图33示出了底板119,其中除了用于配合双层环扣拉链的滑动部的不同几何结构的凹口1193,该底板119基本上与图12中所示的底板相同。
图34和35分别孤立地从底部和顶部透视图示出了相对板19。板状元件具有圆角区域和半壳设计。第一支撑凸起和第二支撑凸起191、192是可见的。它们从位于相对板19的远端边缘处的拐角区域延伸到两边,而支撑凸起191、192之间的区域与凹口195一起凹入。
该第一和第二支撑凸起191、192被设计为使得当滑动部15处于闭合位置时,滑动部15被支撑凸起191、192从下方引导。如果,例如当滑动部15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卡扣元件11,则卡扣元件11经由其栓12在滑动部15上施加向下的力。进而支撑凸起191、192避免了滑动部15向下移动并远离栓12。因此,支撑凸起191、192确保栓12接合到滑动部15的接合部分150,以适当地闭合该闭合装置组件1。
此外,图35示出了形成在圆柱体196中的接收部分194,其用于接收布置在基座元件的帽盖11310中的螺钉193。第二主体部分52具有相应的凹口(未示出),使得圆柱体196可以直接地接触基座元件113的底面。这允许了相对板19和基座元件113之间安全且强烈的接触。图35还示出了布置在相对板19顶部并且有助于使圆柱体196稳定并使相对板19更结实和稳固的多个肋或腹板197。
图36示出了具有其偏置构件181的锁定栓18和与杠杆131接合的闩锁元件17。锁定栓18通过较小的通孔175被布置在凹口174的上方,该通孔175由被设置在凹口174中以阻止锁定栓18穿过凹口离开的锁住面1750限制。该通孔175允许从基座元件113的底面抵靠偏置构件118来按压锁定栓18以使其脱离凹口174。
图37,与图18一样,示出了与栓12接合的滑动部15,其中滑动部15是双层环扣拉链的滑动部。
图38和39示出了具有布置在侧壁106外侧的附加斜面元件109的接合元件10。这些斜面元件109具有倾斜的表面,当打开闭锁组件1时,在其释放肘节夹运动期间所述倾斜表面引导卡扣元件11以确保卡扣元件11的向上运动足够强。这避免了卡扣元件11撞上可能位于卡扣元件前方的手提箱手柄。
图40至42示出了位于其限定构形的良好限定的锁住位置处的拉链拉片元件151,其中第一和第二部分153、154是对齐的并在相同平面内延伸。图40示出了显示铰接轴155的横截面。拉片151的第一部分153具有铰接件侧锁住凸起或缺口156,该铰接件侧锁住凸起或缺口156停靠布置在拉片151的第二部分154的第二部分上的锁住表面157,以限定良好限定的锁住位置。这允许用拇指推动扁平的拉片元件151,从而将滑动部15插入到凹口1100以与栓12接合。
从图40至45也可以明显看出,第二部分154具有利用其接合滑动附接部分152的凹口158。
图43至45示出了处于第二锁住位置的拉链拉片151,其中第一和第二部分153、154形成具有90°角度的膝盖状构形。该角度还可以更大。
通常,优选使用双层环扣拉链设计的拉链60,因为这进一步提高了行李件的安全性。此外,根据图40至45的拉片设计是优选的,因为其避免了使用拉片151使滑动部15与栓12脱离接合的风险,同时允许推动扁平的拉片151以将滑动部15插入到凹口1100中。
附图标记列表
1 闭合装置组件 112 连接元件
1121 112的第一杠杆臂
10 接合元件 1122 112的第二杠杆臂
101 10的基座元件 1123 连接元件
102 10的第二接合部分
103 前槽 113 11的基座元件
104 重叠部分 1130 113的接合部分
105 后槽 1131 113的第一部分
106 侧壁 1132 113的第二部分
107 连接孔 1133 113的第三部分
108 圆柱体 1134 用于108的凹口
109 斜面元件 1135 1131中用于15的凹口
11350 槽
11 卡扣元件 1136 栓连接的接收部分
110 覆盖元件 1137 1133上的钩元件
1100 用于15和60的1102中的 1138 1137中的底切
凹口 1139 凹口
1101 覆盖板 11310 帽盖
1102 侧壁
1103 用于16的1102中的凹口 114 铰接部分
1104 用于9的接收结构 115 引导元件
1105 销 116 锁定销
1106 用于7的空心圆柱体 1160 116中的凹口
1107 栓连接圆柱体 117 弹簧
1108 用于18的引导圆柱体 118、 轴
1109 接收部分 1180
111 11的第一接合部分 119 底板
1110 接合腹板 1190 119的第一部分
1191 119的第二部分
1192 119的第三部分 1400 用于140的销
1193 1190中的槽 141 第一致动杠杆臂
1194 1190中的通孔 142 第二致动杠杆臂
1195 1192的侧壁 143 141的头部
1196 1195中的通孔 144 142的头部
1197 1192中的凹口 145 143的倾斜接触表面
1198 1192中的通孔 146 144的倾斜接触表面
1199 螺钉(图12) 147 枢转接头
12 栓 15 用于60的拉链滑动部
120 倾斜的栓顶面 150 15的接合部分
151 15的拉动元件
13 锁定装置 152 用于151的附接部分
130 栓偏置构件 153 151的第一部分
131 第一栓杠杆臂 154 151的第二部分
1310 凹口 155 铰接轴
1311 通孔 156 153的铰接件侧锁住凸起
132 第二栓杠杆臂 157 用于156的154上的锁住
1320 凹口 表面
1321 通孔 158 凹口
133 131的头部 16 推动元件
134 132的头部 160 按钮
135 133的倾斜接触表面 162 接触元件
136 134的倾斜接触表面 163 引导销
138 偏置构件 164 用于116的凹口
1381 第一接触舌片 165 163上的偏置构件
1382 第二接触舌片 166 凹口
1383 安装舌片 167 引导结构
1384 环 168 凹口
169 侧壁
14 致动装置 169 纵向孔
140 致动偏置构件
17 闩锁元件 51 5的第一主体部分
170 17的基板 510 51的边缘
171 用于1137的凹口 52 5的第二主体部分
172 用于7的凹口 520 52的边缘
173 锁住腹板 53 5的前壁
174 用于18的凹口 54 5的后壁
175 174中的通孔 55 5的顶壁
1750 174中的锁住表面 56 5的底壁
176 174中的槽 57 5的第一侧壁
177 17的连接部分 58 5的第二侧壁
179 17的倾斜的连接部分 59 手柄
1790 179的倾斜的连接表面 590 手柄凹口
18 锁定栓 60 拉链
181 用于18的偏置构件
182 18上的销 7 TSA锁
71 7的滑架
19 相对板 710 71的斜面
191 第一支撑凸起 72 72中的凹口
192 第二支撑凸起 73 锁定圆柱体
193 螺钉 74 远端销
194 接收部分
195 凹口 8 间隙
196 圆柱体
197 腹板 9 锁
91 用于163的凹口
92 数字轮
93 用于163的锁定元件
5 手提箱
50 5的内部空间

Claims (21)

1.一种用于行李件(5)、优选是手提箱的闭合装置组件(1),所述行李件(5)具有第一主体部分(51)、第二主体部分(52)、以及拉链(60),所述拉链(60)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51、52)之间,所述闭合装置组件(1)包括:
至少一个接合元件(10),其适于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51)上;
至少一个卡扣元件(11),其适于布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分(52)上,所述卡扣元件(11)适于在打开位置和接合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使得在所述接合位置中,所述卡扣元件(11)与所述接合元件(10)接触,所述枢转运动绕基本平行于所述拉链(60)延伸的轴进行;和
至少一个拉链滑动部(15),其适于操作所述拉链(60)并且具有用于与所述接合元件(10)和/或所述卡扣元件(11)接合的至少一个接合部分(150);
其中,所述闭合装置组件(1)还包括:
锁定装置(13),其用于在所述拉链滑动部(15)处于闭合位置时锁定所述拉链滑动部(15)的所述接合部分(150);
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元件(11)包括覆盖元件(110)并且适于在所述闭合装置组件(1)的闭合位置利用所述覆盖元件(110)覆盖所述锁定装置(13)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处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拉链滑动部(15)的所述接合部分(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接合部分(150)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拉链滑动部(1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锁定装置(13)包括:
至少一个栓(12),其适于可释放地锁定所述拉链滑动部(15);
栓偏置构件(130;138),其附接到所述栓(12)并使所述栓(12)偏置;其中所述栓(12)能够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锁定位置,其中当所述拉链滑动部(15)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栓(12)与拉链滑动部(15)的接合部分(150)接合以锁定所述拉链滑动部(15);和
释放位置,其中处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所述拉链滑动部(15)被释放,
其中所述卡扣元件(11)适于在所述接合位置利用所述覆盖元件(110)覆盖至少所述栓(12)和处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所述拉链滑动部(15)的所述接合部分(1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栓偏置构件(130;138)在所述释放位置使所述栓(12)偏置,和/或其中所述栓(12)和所述栓偏置构件(130)被附接到所述接合元件(10),或其中所述栓(12)和所述栓偏置构件(138)被附接到所述卡扣元件(1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栓(12)被布置在可枢转的栓杠杆臂(131;132)上,其中所述栓偏置构件(130;138)使所述栓杠杆臂(131;132)偏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还包括致动装置(14、17),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4、17)适于当闭合所述闭合装置组件(1)时,抵靠所述栓偏置构件(130、138),将所述栓(12)从所述释放位置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4、17)被附接到所述卡扣元件(1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4)包括致动偏置构件(140),所述致动偏置构件(140)在致动位置使所述致动装置(14)偏置,使得当闭合所述闭合装置组件(1)时,所述致动偏置构件(140)作用优先于所述栓偏置构件(130)并将所述栓(12)从所述释放位置推入到所述锁定位置,并且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4)适于抵靠所述致动偏置构件(140)从所述致动位置被移动到初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卡扣元件(11),优选地为覆盖元件(110),具有第一接合部分(111),并且所述接合元件(10)具有第二接合部分(102),所述第一接合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111、102)适于相互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卡扣元件(11)被设计为适于将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51、52)彼此夹紧的肘节夹。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包括用于将所述栓(12)从所述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的推动元件(16),和/或其中在没有打开覆盖元件(110)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推动所述推动元件(16)来释放所述接合部分(150)。
12.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推动元件(16)为布置在所述卡扣元件(11)上的按钮(160),其中所述按钮(160)优选地被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分(111)相对的覆盖元件(110)上,和/或其中闭合的闭合装置组件(1)适于通过推动所述推动元件(16)将所述致动装置(14)从所述致动位置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从而将所述栓(12)从所述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中。
13.根据权利要求5和11或根据权利要求5和13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当推动所述推动元件(16)时,所述推动元件(16)适于推到所述栓杠杆臂(131;132)上以将其带入释放位置中,其中所述栓杠杆臂(131;132)适于优选地推到所述致动装置(14、17)上以将其带入初始位置中。
14.根据权利要求3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形成了优选地设置有倾斜表面(120)的所述栓(12)和/或所述拉链滑动部(15)的所述接合部分(150),使得被移动以闭合所述行李件(5)的所述拉链滑动部(15)优选地抵靠所述致动构件(14、17)将所述栓(12)推动到所述释放位置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包括在所述拉链(60)上沿相反方向工作的至少或恰好两个拉链滑动部(15),其中所述闭合装置组件(1)包括用于每个拉链滑动部(15)的至少或恰好一个栓(12),和/或其中所述锁定装置(13)和/或所述致动装置(14、17)各自包括两个单杠杆臂(131、132和141、142)。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分(191;192)的相对板(19),其中所述相对板(19)被布置并设计为使得所述支撑部分(191;192)抵抗通过所述覆盖元件(110)施加到所述拉链滑动部(15)上的力来支撑处于闭合位置的所述拉链滑动部(15)。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拉链滑动部(15)包括拉动元件(151),其中所述拉动元件(151)包括优选地经由轴(155)彼此铰接的两个部分(153、154),并且其中所述拉动元件被设计为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153、154)能够相对于彼此从平的构形枢转到仅一侧为有角度的构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在有角度的构形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角度为90°或更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拉链(60)为双层环扣拉链。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接合元件(10)包括具有用于引导所述覆盖元件(110)的释放运动的倾斜表面的至少一个斜面元件(109)。
21.一种行李件(5)或手提箱(5),其优选地为硬质外壳手提箱,更优选地为无框架结构,其包括第一主体部分(51)、第二主体部分(52)和拉链(60),所述拉链(60)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51、52)之间,所述行李件(5)或手提箱(5)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合装置组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合元件(10)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51)上,和所述至少一个卡扣元件(11)被布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分(52)上。
CN201680012586.0A 2015-02-26 2016-02-25 用于行李件的闭合装置组件 Pending CN1074049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156747.6 2015-02-26
EP15156747 2015-02-26
EP15184806.6 2015-09-11
EP15184806 2015-09-11
PCT/EP2016/053992 WO2016135248A1 (en) 2015-02-26 2016-02-25 Closure device assembly for a piece of luggag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4986A true CN107404986A (zh) 2017-11-28

Family

ID=55442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2586.0A Pending CN107404986A (zh) 2015-02-26 2016-02-25 用于行李件的闭合装置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79735A1 (zh)
EP (1) EP3261482B1 (zh)
CN (1) CN107404986A (zh)
WO (1) WO20161352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86339A4 (en) * 2015-12-09 2018-11-21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Bag and bracket assembly for a bag
WO2017210722A1 (en) * 2016-06-09 2017-12-14 RMD Luggage Concepts Pty Ltd Securement for zippered luggage
CN106760988B (zh) * 2017-01-24 2019-01-15 东莞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简便的薄型扣锁
US11464307B2 (en) * 2018-10-01 2022-10-11 Rachel Bloom Hand bag with integrated fingerprint lock and zipper and/or flap closure
US20230107278A1 (en) * 2019-01-07 2023-04-06 Rachel Bloom Hand bag with integrated fingerprint lock and zipper and/or flap closure
EP3957811A4 (en) * 2019-04-10 2023-07-26 Shanghai Gathe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HOUSING AND HOUSING ZIP LATCH
FR3099198B1 (fr) * 2019-07-23 2022-09-16 Delsey Soc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de sécurité, notamment pour un élément de bagage
CN110439388A (zh) * 2019-08-16 2019-11-12 河源市亿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碟锁
TWI732417B (zh) * 2020-01-09 2021-07-01 林 招慶 行李箱之電子鎖
USD1000250S1 (en) * 2021-06-22 2023-10-03 Sinox Lock (Kunshan) Co., Ltd. Zipper lock
CN114293848B (zh) * 2021-12-15 2023-07-28 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站运行巡检工具检测收纳包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73315A (en) * 1966-04-07 1969-12-10 Barrow Hepburn Luggage & Equip Luggage
GB2319801A (en) * 1996-05-06 1998-06-03 Chen Te Yu A zipper lock for luggage case capable of locking up a binding strap
CN1183937A (zh) * 1996-12-02 1998-06-10 S·佛兰增父子合伙有限公司 手提箱、袋子等拉链拉环的可锁式固定机构
CN201175058Y (zh) * 2007-09-28 2009-01-07 黄大林 一种有密码锁的拉杆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73315A (en) * 1966-04-07 1969-12-10 Barrow Hepburn Luggage & Equip Luggage
GB2319801A (en) * 1996-05-06 1998-06-03 Chen Te Yu A zipper lock for luggage case capable of locking up a binding strap
CN1183937A (zh) * 1996-12-02 1998-06-10 S·佛兰增父子合伙有限公司 手提箱、袋子等拉链拉环的可锁式固定机构
CN201175058Y (zh) * 2007-09-28 2009-01-07 黄大林 一种有密码锁的拉杆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1482B1 (en) 2019-07-31
US20180279735A1 (en) 2018-10-04
WO2016135248A1 (en) 2016-09-01
EP3261482A1 (en) 2018-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4986A (zh) 用于行李件的闭合装置组件
CN103945728B (zh) 书包的盖卡扣
US8919158B2 (en) Integrated system for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a suitcase for motorcycles and for hooking and releasing such a suitcase with respect to the mortorcycle
JP5756873B2 (ja) 開閉装置
US20180022281A1 (en) Console lid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JP6395960B2 (ja) ロック手段を備えたロードキャリア
CN103818149B (zh) 改进的锁定环金属件
JP3221383U (ja) ロックセット
JP2007126186A (ja) 蓋体ロック構造
JP2007161288A (ja) 蓋体ロック構造
US6016675A (en) Retain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lock
CN106256709A (zh) 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
JP4482940B2 (ja) ロック装置及びロック装置を備えた蓋付き飲料容器並びに蓋付き容器
US5943886A (en) Chest lock having a linking action
US20200217103A1 (en) Retractable cable lock with improved reset mechanism
CN112141201B (zh) 婴幼儿载具及其背靠调整机构
JP4651688B2 (ja) 飲料用容器のキャップ装置
KR101359303B1 (ko) 박스용 록커
KR100981646B1 (ko) 사물함 잠금장치
JP3152973U (ja) ランドセルのダルマ座金具
JP2007308160A (ja) 容器
JP5525078B1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KR100903456B1 (ko) 유아용 카시트의 버클장치
TWI642835B (zh) Mobile device lock with simple locking effect
JP6945228B2 (ja) かばん・ケース類の錠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220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