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9160A - 网印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印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9160A
CN107399160A CN201610339486.0A CN201610339486A CN107399160A CN 107399160 A CN107399160 A CN 107399160A CN 201610339486 A CN201610339486 A CN 201610339486A CN 107399160 A CN107399160 A CN 107399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ucting portion
wire mark
conducting
pivo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394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99160B (zh
Inventor
陈东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ma Champ Enterpris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tma Champ Enterpris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ma Champ Enterprise Corp filed Critical Atma Champ Enterpris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3394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991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99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9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99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9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4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by heat drying, by cooling, by applying powders
    • B41F23/0403Drying webs
    • B41F23/0423Drying webs by convection
    • B41F23/0426Drying webs by convection using heated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印烘干装置,包含:箱壳、加热装置、输送轮具、驱动源以及吸气装置,输送轮具安装于箱壳中,具有固定部及枢转部,并由固定部与枢转部的内部共同形成一导气信道,驱动源连接并带动枢转部,让固定部中部分的导气通道及枢转部中部分的导气信道分别能够周期性地在导通状态与封闭状态之间变换,而吸气装置连接导通于导气通道,并在导气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时,将网印片材吸附浮贴于输送轮具的表面进行定位,此外,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另配合气流调节机构,调整受到加热后的空气接触到网印片材的流量。

Description

网印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烘烤干燥的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将连续性片状结构进行烘烤干燥过程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工业干燥作业是指,在有限的作业空间中,提供物品进行一脱水的过程,利用热源产生的热能高温将欲烘干的物品予以烘干,而最为常见的烘干方式为将热源做固定式结构,并驱使物品于特定轨迹上进行相对于热源的位移动作。
其中,有些热源是由加热器或电热片提供,而加热器或电热片往往是以片状或管状的结构型态,与特定空间中的空气接触面的表面积有限,而致温度提升效率不佳的情况,无法确实达到物品均匀受热的效果。
请参阅图1所示,揭示一利用光能做为热源的立式烤箱,其中,光能热源做为固定式结构,而物品设为一通过滚轮Ω将印刷片材环绕于烤箱内部,印刷片材彼此紧邻分布,使得热循环利用不良,间接导致印刷片材无法平均受热,造成浪费热能、降低印刷片材合格率以及徒增烤箱成本的结果。
请参阅图2所示,揭示一通过两端转轴作为驱动源的立式烤箱,同时配合位于两端转轴之间的气浮轮结构Ф,气浮轮结构Ф与气浮轮结构Ф之间分别设置于上、下相对位置,将印刷片材形成一U型连续性回绕的样式,由气浮轮结构Ф朝向印刷片材的方向喷出气体。
然而,因立式烤箱仅通过两位于出入口的转轴进行印刷片材的带动作业,若印刷片材的总体长度过长,恐发生中间区段的印刷片材的张力,与两端接触于转轴的印刷片材的张力不同,致使印刷片材变形或脱离预定的输送位移轨迹,而若两端转轴及气浮轮结构Ф的转动速率不一致,将影响印刷片材的干燥速度及生产合格率,若为了使两端转轴及气浮轮结构Ф的转动速率相同,则须额外配置控制模块,增加烤箱成本,另外,气浮轮结构Ф所喷出气体中灰尘将沾附于尚未干燥的印刷片材的表面而造成污染。
此外,若气浮轮结构Ф于各角度上所喷出的气体量不均或不足时,则印刷片材于被输送的过程中,将对应出现一漂动脱离预定输送位移轨迹的情形,使得印刷片材增加一与气浮轮结构Ф接触的机率,进而造成印刷片材的表面受到气浮轮结构Ф接触损伤并降低印刷片材的生产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吸气轮进行将片状材料对象作传送的作业,同时吸气轮还能够进行周期性吸气动作,将片状材料对象吸附定位于吸气轮的表面,避免发生片状材料对象的打滑或回卷情形。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通过控制箱壳的内部的加温气体的流量以及加温气体的分布,达到使得片状材料对象能够均匀地受热或局部加强烘干的效果,将片状材料对象进行烘烤干燥作业,提升片状材料对象的烘干效率以及有效地稳定片状材料对象的出产合格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吸气轮配合送风的风道烘干路径彼此之间排列位置相互错位分布,达到避免片状材料对象与吸气轮,或片状材料对象与片状材料对象之间彼此沾黏的结果。
为达所述目的,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能够将一网印片材上的油墨进行烘烤干燥,包含:一箱壳、一加热装置、一输送轮具、一驱动源以及一吸气装置。
所述箱壳,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提升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空气温度;所述输送轮具,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具有一枢转部以及一与所述枢转部相邻接的固定部,所述枢转部的表面形成一与输送轮具的外部连通的第一导通部,所述枢转部的内部具有一与第一导通部以及所述固定部连接导通的第二导通部,所述固定部的内部形成一与所述第二导通部连通的第三导通部,由所述枢转部的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以及所述固定部的第三导通部共同形成一导气通道;所述驱动源,连接于所述输送轮具的枢转部,并带动所述枢转部旋转,让所述第二导通部与第三导通部之间能够周期性地在重叠的导通状态与错位的封闭状态作变换;以及所述吸气装置,连接导通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三导通部,并在所述导气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导通部将所述网印片材吸附定位于所述输送轮具的表面。
其中,所述箱壳内部设有复数个区隔件,且所述输送轮具配合所述复数区隔件形成一供所述网印片材移动的传输路径,所述区隔件设有一与所述箱壳连接的安装板以及复数个间隔排设于所述安装板的表面的接触凸部,并通过所述区隔件的接触凸部减少与所述网印片材之间的接触面积。
于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枢转部包含一连接于所述驱动源的轴件、一安装于所述轴件的一端的第一盖板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驱动源与第一盖板之间的筒体,所述统体的一端具有开口端而相对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筒体的表面设有复数个通孔排列形成所述第一导通部,又所述筒体的内部形成有复数个气隔室,而所述第一盖板设有与局部的气隔室连通的复数导通孔,并由所述局部气隔室与复数个导通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导通部。
而于另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枢转部包含一连接于所述驱动源的轴件、安装于所述轴件的相对两侧的一第一盖板与一第二盖板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开口,所述管体的表面设有复数个通孔排列形成所述第一导通部,又所述管体的内部形成有复数个气隔室,而所述第一盖板设有与局部的气隔室连通的复数导通孔,并由所述局部气隔室与复数个导通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导通部。
再者,所述固定部设有一套设固定于所述枢转部的盖体以及一配合所述盖体安装的导流件,所述盖体的内部空间设为一导流通道,而所述导流件设有一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的导流槽孔,并由所述导流槽孔以及导流通道共同形成所述第三导通部。
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一同时连通于所述箱壳的容置空间以及盖体的导流通道的疏气部,并由一对应于所述疏气部的掀合盖体将所述疏气部相对于所述箱壳的容置空间以及盖体的导流通道的间隔绝封闭。
此外,所述导流槽孔两侧分别设有一与所述枢转部相邻的第一开口以及一与所述导流通道相邻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大小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大小,空气由所述枢转部进入较大的第一开口再进入较小的第二开口,将空气压缩流通速度加快,再进入所述固定部的盖体的导流通道中,最后被吸入吸气装置内。
于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进一步设有一配合所述输送轮具的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设有一朝向加热装置送风的鼓风机以及一改变气流状态的气流调节机构,所述鼓风机与气流调节机构都安装于所述箱壳的容置空间中。
所述气流调节机构设有一阻隔件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成一第一空间以及一第二空间,所述加热装置装设于所述第一空间中,通过所述鼓风机驱使受到加热的空气由所述第一空间流向所述气流调节装置的导通部,再经由所述导通部流入所述第二空间,以形成一将所述网印片材进行干燥的送风路径。
而所述阻隔件设有一能将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的导通部,并由一遮蔽件将所述阻隔件的导通部局部封闭,以改变所述导通部的流通面积。
而且,所述遮蔽件受到一位移组件改变与所述阻隔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且所述遮蔽件设有一对应导通部,当所述导通部与对应导通部的相对位置能够形成一重叠的导通状态或一错位的密闭状态下,便能改变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中受到加热的空气的流通面积。
所述位移组件设有一底座,且所述底座与阻隔件之间设有一第一移动机构,让所述底座与阻隔件之间能够产生一第一方向的相对位移,而所述底座与遮蔽件之间设有一第二移动机构,让所述底座与遮蔽件之间能够产生一第二方向的相对位移。
另外,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含一开孔、一长槽孔以及一螺丝,所述开孔及长槽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或阻隔件的其中之一,又所述螺丝穿设于所述开孔及长槽孔,通过所述螺丝位于所述长槽孔内的不同位置,进而调整所述底座与阻隔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含两锁合螺孔以及一螺栓,所述两锁合螺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与遮蔽件,所述螺栓螺接于所述两锁合螺孔,通过所述螺栓旋转改变所述两锁合螺孔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而调整所述底座与遮蔽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由前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当驱动源带动输送轮具的枢转部旋转时,一边进行网印片材传输作业,同时吸气装置通过于输送轮具的导气信道进行抽气作业,由于驱动源带动枢转部相对于固定部作旋转动作,进而产生一第一盖板的导通孔相对于固定部的导流件的导流槽孔之间周期性对位或错位的两种现象。
当第一盖板的导通孔位置与固定部的导流槽孔位置相对旋转至相互对齐时,输送轮具中枢转部表面的第一导通部导通于枢转部内部的气隔室、固定部的导流件、盖体的导流通道以及吸气装置,吸气装置便能够通过前述导气通道,由输送轮具的枢转部表面的第一导通部,将第一导通部与网印片材接触的局部表面区域吸附定位,据此,本发明输送轮具的表面产生一周期性的些微吸附力量,网印片材将被吸附定位于输送轮具的枢转部的表面。
因此,本发明输送轮具在传输网印片材的同时,将网印片材吸附定位于输送轮具上不致网印片材滑落或回卷,还能够一并达到将网印片材干燥烘烤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输送轮具配合循环装置的气流调节机构,通过调整气流调节机构的原件之间形成一相对对位或错位的两种现象,进行调控箱壳的第一空间中受到加热的空气进入至第二空间的进气流量、进气位置以及调控第二空间内均温性,稳定网印片材的干燥质量,达到调控网印片材的烘干效率以及有效地稳定网印片材的出产合格率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滚轮作为驱动源的立式烤箱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带有气浮轮结构的立式烤箱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的局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6为本发明换气机构的分解图;
图7为图6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及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输送轮具的侧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输送轮具的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输送轮具的内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输送轮具的导通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输送轮具的封闭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送风路径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Ω-滚轮;Ф-气浮轮结构;1-网印烘干装置;2-网印片材;20-传输路径;3-箱壳;30-容置空间;31-第一空间;32-第二空间;33-送风路径;34-区隔件;340-安装板;341-接触凸部;4-加热装置;40-陶瓷加热机构;41-红外线机构;5-循环装置;50-鼓风机;51-气流调节机构;52-阻隔件;520-隔板;521-横板件;522-导通部;53-遮蔽件;530-对应导通部;54-位移组件;540-底座;541-第一移动机构;5410-开孔;5411-长槽孔;5412-螺丝;542-第二移动机构;5420-锁合螺孔;5421-螺栓;6-输送轮具;60-导气通道;61-枢转部;610-轴件;611A-第一盖板;611B-第二盖板;6110-导通孔;612A-筒体;612B-管体;6120-第一导通部;6121-通孔;6122-气隔室;6123-第二导通部;62-固定部;620-盖体;6200-疏气部;6201-掀合盖体;6202-导流通道;6203-转接部;621-导流件;622-导流槽孔;622A-第一开口;622B-第二开口;623-第三导通部;624-套设孔;624A-第一套设件;624B-第二套设件;7-驱动源;8-吸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兹为便于更进一步对本发明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爰举出较佳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1应用于将片状材料烘烤干燥,特别是适用于将网印片材2上的印刷油墨烘干,通过一位于图3最右侧的输料装置协助将所述网印片材2顺利地送入网印烘干装置1中,请参阅图3所示,于产业实际生产运作时,如图所示,左侧及右侧的机构都安装于一箱壳3中,而图式中右侧机构显示为裸露于所述箱壳3之外,此系仅为表示能够依据欲加以运输的网印片材2的长度,对应增加所述箱壳3中的内部机构相对数量的示意,非能作为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1完整立体图的解读,一旦将网印片材2烘烤干燥的整体程序结束后,再通过一收料装置(图未示)将网印片材2再回收安置,而图式中右侧的机构显示为,安装于所述箱壳3内部并能够将网印片材2运输的机构,而图4显示为图3左侧的机构中位于所述箱壳3内的两大部分。
请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1主要包含有将网印片材2烘烤干燥的烘干机构以及将网印片材2输送的输送机构两大部分,其中,所述箱壳3的内部为一能够将前述两大烘干机构以及输送机构安设的容置空间30,而将网印片材2烘烤干燥的烘干机构主要由一安装于所述箱壳3的后侧空间中的加热装置4配合一循环装置5,进行将所述容置空间30的内部空气温度提升,以及将受到加热后的空气于容置空间30中加速流动。
前述图3及图4中,所述循环装置5安装于每一箱壳3的容置空间30相对上侧的位置,而于两图式中其中一箱壳3并未显示循环装置5,是了方便表示所述容置空间30以及输送机构于所述容置空间30中的相对位置,非能作为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1完整立体图的解读。
另接续如图5所示,所述加热装置4及循环装置5安装于所述箱壳3的容置空间30中,所述加热装置4包含一陶瓷加热机构40以及一红外线机构41(参图8),所述红外线机构41将配合所述第二空间32中其它机构一并说明如下图6至图9所示,所述循环装置5设有一鼓风机50以及一改变气流状态的气流调节机构51,所述鼓风机50朝向陶瓷加热机构40送风,使得受到加热后的空气不留滞于陶瓷加热机构40的附近,而所述气流调节机构51能够改变受到加热后的空气于所述容置空间30中流动的分布状态,以控制加热后的空气流入所述第二空间32的进气位置以及进气量,由所述加热装置4、循环装置5以及气流调节机构51共同达到调控所述箱壳3的容置空间30中的温度。
再者,请参照图6及图7所示,于第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4及鼓风机50安装于所述第一空间31中,所述气流调节机构51设为一将所述容置空间30分为一第一空间31及第二空间32的阻隔件52,所述阻隔件52由一垂直于地面方向的直立的隔板520以及一平行于地面方向的横板件521共同构成,所述横板件521的两端分别横向连接于所述隔板520以及箱壳3的内壁,使得所述隔板520与横板件521共同形成一L形样式,所述横板件521的表面设有一个或复数个呈现为孔洞样式的导通部522,所述导通部522连通于所述第一空间31及第二空间32,使得在第一空间31中受到所述加热装置4加热的空气,通过鼓风机50传送至阻隔件52的导通部522,再进入第二空间32与网印片材2接触进行烘烤干燥作业。
为了能够避免所述第一空间31中受到加热的空气直接地集中吹送接触到局部的网印片材2,而出现仅有部分的网印片材2确实烘干的情况,本发明发明人通过设置所述循环装置5的气流调节机构51,使得受到加热的空气先接触到阻隔件52,再通过间隔排列于所述阻隔件52的导通部522均匀地流入所述第二空间32中。
于第二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调节机构51由一阻隔件52以及一覆盖于所述阻隔件52的表面的遮蔽件53共同构成,所述遮蔽件53的表面设有一个或复数个间隔排列并呈现为孔洞样式的对应导通部530,于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遮蔽件53分别设为平板状结构,而且,所述阻隔件52相对于所述遮蔽件53的数量能够设为一个相对于复数个、或一个相对于一个、或复数个相对于一个的三种可行数量实施例,所述阻隔件52的导通部522与遮蔽件53的对应导通部530的孔洞分布位置以及孔洞尺寸大小能够设为相同或不同。
于此实施例中,操作人以手动方式直接搬移调整所述遮蔽件53相对于阻隔件52的位置,进而有所述导通部522及对应导通部530之间对齐导通或者是错位遮蔽的两种状态,如图7所示,图示最左侧的部分为一所述阻隔件52及遮蔽件53之间相互对位导通的样式,而图标其它位于右侧的另外三个遮蔽件53为一所述阻隔件52及遮蔽件53之间相互错位遮蔽的样式,前述全部导通、或局部导通与局部遮蔽、或全部遮蔽能够改变所述第一空间31中受到加热的空气进入第二空间32的流通面积,也能够针对部分的网印片材2进行加强烘烤干燥的作业,其它技术特征与前述第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再参照图6及图7所示,于第三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调节机构51由一阻隔件52、一与所述阻隔件52相邻的遮蔽件53、以及一将所述阻隔件52及遮蔽件53组接的位移组件54共同构成,所述位移组件54设有一底座540,并通过一第一移动机构541将所述底座540与阻隔件52连接,通过一第二移动机构542将所述底座540与遮蔽件53连接,操作人能够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541使得所述底座540与阻隔件52之间产生一第一方向的相对位移,或调整所述第二移动机构542使得所述底座540与遮蔽件53之间产生一第二方向的相对位移,前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前述第一方向设为一遮蔽件53相对于阻隔件52的左右横向水平位移动作,而第二方向设为一遮蔽件53相对于阻隔件52的前后横向水平位移动作。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541包含一开孔5410、一长槽孔5411以及一螺丝5412,所述开孔5410及长槽孔5411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540或阻隔件52的其中之一,所述开孔5410的尺寸小于长槽孔5411,又所述螺丝5412能够同时穿设于所述底座540的开孔5410及阻隔件52的长槽孔5411,通过所述螺丝5412穿设进入于所述长槽孔5411内的左右相对位置,进而调整所述底座540与阻隔件52之间的左右横向相对位置。
所述第二移动机构542包含两锁合螺孔5420以及一螺栓5421,所述两锁合螺孔5420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540与遮蔽件53的其中之一,所述螺栓5421螺接于所述两锁合螺孔5420内,通过旋转所述螺栓5421进入所述锁合螺孔5420深度,进而改变所述遮蔽件53的锁合螺孔5420与底座540的锁合螺孔5420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调整所述底座540与遮蔽件53之间的前后横向相对位置,其它技术特征与前述第二较佳可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8至图9所示,显示所述第二空间32中设有将网印片材2输送的输送机构以及所述红外线机构41,前述将网印片材2输送的输送机构包含:一输送轮具6、一驱动源7以及一吸气装置8,所述每一输送轮具6的前侧与一位于所述箱壳3的外部的前侧的吸气装置8连接,而每一输送轮具6的后侧与一位于所述箱壳3的外部的后侧的驱动源7枢接。
所述每一输送轮具6与另一输送轮具6之间左右间隔排列,所述输送轮具6之间配合一区隔件34,协助避免所述网印片材2之间有接触、重叠、或油墨沾黏的情况发生,由所述输送轮具6与区隔件34配合形成一供所述网印片材2移动的传输路径20,所述区隔件34设于所述第二空间32并与箱壳3连接,由复数个安装板340相对于所述输送轮具6间隔排列组成,于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340设为一板状样式,且其表面具有复数个间隔排列的接触凸部341,当所述网印片材2触及所述区隔件34时,实际上仅会与接触凸部341有接触,大幅地减少区隔件34与网印片材2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网印片材2上的油墨沾附上区隔件34的机率下降。
而且,所述红外线机构41设置对应于区隔件34的位置,针对经过所述区隔件34的网印片材2照射红外线,进一步增加网印片材2印入油墨的深度,为一种加强油墨痕迹的处理。
请参照图8至图9所示,本发明输送轮具6安装于所述第二空间32中,由一枢转部61及一固定部62相互邻接构成,于一第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枢转部61包含一连接于所述驱动源7的轴件610、一安装于所述轴件610的一端的第一盖板611A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611A的筒体612A,由所述驱动源7的轴件610带动所述枢转部61旋转,而所述筒体612A相对于所述驱动源7的一端具有一开口,由所述第一盖板611A将所述筒体612A的开口套设封闭。
如图9所示,所述筒体612A的表面具有一与所述输送轮具6的外部连接导通的第一导通部6120,所述第一导通部6120由复数个通孔6121间隔排列组成。
请参照图10至图11所示,于本发明另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枢转部61包含一连接于所述驱动源7的轴件610、一安装于所述轴件610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盖板611A、一第二盖板611B以及一管体612B,所述管体612B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开口,由所述第一盖板611A及第二盖板611B分别将所述管体612B的两端开口套设密闭。
所述筒体612A或管体612B的内部设有复数个环状排列的气隔室6122,其中,所述气隔室6122能够设为一由所述筒体612A或管体612B的内壁朝向筒体612A或管体612B的中心延伸形成的格状空间,所述每个气隔室6122分别朝向所述筒体612A或管体612B的两端延伸(如图11所示),所述驱动源7的轴件610由所述轴件610自所述箱壳3的外部的后侧的驱动源7延伸至所述箱壳3的容置空间30中,并贯穿所述筒体612A或管体612B的气隔室6122的中心枢接,所述驱动源7的轴件610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盖板611A枢接。
而且,所述第一盖板611A的表面具有复数个导通孔6110,当所述枢转部61相对于固定部62作相对旋转动作时,所述第一盖板611A的导通孔6110持续性地与不同的且局部的气隔室6122连通,由所述局部的气隔室6122与复数个导通孔6110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导通部6123,所述第二导通部6123与第一导通部6120以及固定部62的内部连接导通。
请再参照图10至图12所示,所述固定部62由一套设固定于所述枢转部61的盖体620以及一嵌合于所述盖体620的导流件621构成,所述盖体620对应于所述枢转部61的第一盖板611A的形状,并将所述第一盖板611A罩蔽,所述盖体620的表面具有一与所述输送轮具6的外部连接导通的疏气部6200,并由一对应于所述疏气部6200的掀合盖体6201将所述输送轮具6的端部覆盖密封(如图10所示)。
所述盖体620的内部形成一与所述枢转部61的第二导通部6123连接导通的导流通道6202,且所述盖体620的一侧设有一与所述吸气装置8连接导通的转接部6203,遂形成一所述枢转部61的表面的第一导通部6120连接导通于所述枢转部61的内部的第二导通部6123,再接续连接导通于所述固定部62的内部的导流通道6202以及所述吸气装置8。
所述导流件621安装嵌合于所述盖体620的内侧(请参照图10以及图12导流件621朝向管体612B的剖面示意图),并位于所述第一盖板611A及盖体620之间,所述导流件621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于朝向所述枢转部61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开口622A,而朝向所述固定部62的盖体620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开口622B,所述导流件621两侧的第一开口622A及第二开口622B相互连接导通,并形成一与所述盖体620的内部的导流通道6202连接导通的导流槽孔622,其中,由于所述第一开口622A的开口尺寸大小相对大于所述第二开口622B的开口尺寸,遂所述枢转部61的内部的第二导通部6123流入的空气将于进入所述第二开口622B受到挤压,气体流速加快,由所述导流件621的导流槽孔622以及盖体620的内部的导流通道6202,共同形成一与第二导通部6123连接导通的第三导通部623,最终所述枢转部61的第一导通部6120、第二导通部6123以及所述固定部62的第三导通部623共同形成一输送轮具6的导气通道60(图10箭头标示)。
此外,所述盖体620对应于所述驱动源7的轴件610位置具有一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一盖板611A的套设孔624,所述套设孔624通过位于所述第一盖板611A及盖体620之间的第一套设件624A及一位于所述盖体620外侧的第二套设件624B,配合垫片达到降低摩擦力的同时完成与第一盖板611A组接的功效。
当所述输送轮具6的枢转部61受到所述驱动源7带动旋转时,所述导流槽孔622的第一开口622A能够周期性地与所述第一盖板611A的导通孔6110连接导通或封闭不导通,也就是所述固定部62的第三导通部623周期性地与所述枢转部61的第二导通部6123之间导通或封闭。
请参照图12所示,显示为当所述输送轮具6的枢转部61受到所述驱动源7带动旋转时,所述筒体612A或管体612B的表面的通孔6121旋转,可能转至与所述网印片材2接触的角度,当所述枢转部61的第一盖板611A相对于所述固定部62的导流件621进行相对旋转动作时,若所述第一盖板611A的导通孔6110的位置恰旋转重叠至所述导流件621的导流槽孔622的相对对齐的对位位置,此时于导通状态下,所述吸气装置8便能够吸入输送轮具6的导气通道60的空气,并进一步于所述输送轮具6的表面的第一导通部6120间接地产生一的吸附力量,即能够将所述网印片材2吸附定位于所述输送轮具6的表面。
另外,请参照图13所示,若于不导通状态下,所述枢转部61的第一盖板611A的导通孔6110与固定部62的导流件621的第一开口622A之间,并未相互对齐连接导通,所述吸气装置8无法抽吸到所述枢转部61中的气体,使得所述输送轮具6的表面的第一导通部6120将无法对所述网印片材2产生一吸附力量。
由前述图13的封闭不导通状态,转换至图12的导通吸气的状态,再转换至图13的封闭不导通状态的周期性过程中,所述枢转部61的第一盖板611A的导通孔6110进入对位于所述固定部62的导流件621的导流槽孔622的通孔6121数量,将于所述枢转部61受到驱动旋转的过程中,所述通孔6121的数量由小渐增,使得所述吸气装置8对于所述网印片材2所产生的吸附力量由小逐渐地变大;而当所述枢转部61的第一盖板611A的导通孔6110的部分通孔6121开始错位远离于所述固定部62的导流件621的导流槽孔622时,将于所述枢转部61受到驱动旋转的过程中,原先对位导通的通孔6121数量将逐渐地递减,使得所述吸气装置8对于所述网印片材2所产生的吸附力量由大逐渐地转小;直至所述枢转部61的第一盖板611A的导通孔6110完全地错位离开于所述固定部62的导流件621的导流槽孔622的相对位置,将形成一封闭状态,而吸气装置8无法再作吸气作业。
如此,当吸附力量由小逐渐地变大时,所述输送轮具6能够将所述网印片材2吸附定位于所述输送轮具6上,以进行传输作业,而当吸附力量由大逐渐地转小时,则能够避免所述网印片材2于输送时发生一回卷的情形。
除此之外,相对于现有图1、图2所示者,本发明输送轮具6于箱壳3的第二空间32内部的安装方式为,所述输送轮具6设于箱壳3的较上侧的位置,其彼此之间间隔排列,所述网印片材2的局部面积与输送轮具6接触,所述网印片材2上其它未与输送轮具6接触的部分受到重力而呈现为自然垂吊样式,由所述输送轮具6配合垂吊的网印片材2共同构成一U型环绕的样式。
请参照图14所示,箭头符号表示所述箱壳3的容置空间30中空气的流动轨迹,于所述容置空间30的第一空间31中,所述鼓风机50将所述加热装置4的热能朝向所述箱壳3的顶部吹送,而后受到加热的空气触及所述箱壳3的顶部后,自所述气流调节机构51的导通部522向下流入至所述第二空间32中,受到加热的空气便能够与所述网印片材2接触并进行烘烤干燥,而后加热空气依循着所述输送轮具6以及区隔件34彼此之间构成的剩余空间,向下触及至所述箱壳3的底部,由图13所示受到加热的空气的流动轨机整体形成一送风路径33,由送风路径33配合所述输送轮具6的输送作业、再加上所述区隔件34对应于所述输送轮具6的间隔排列设置方式,三者共同达到一避免所述网印片材2或其上油墨沾附、或沾黏至本发明输送轮具6的效果。
如此一来,本发明网印烘干装置1通过具有周期性吸附力量的输送轮具6,带动所述网印片材2传输位移的同时一并达到将所述网印片材2吸附定位的功效,避免网印片材2发生一打滑或偏移或掉落的情况,此外,所述输送轮具6于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网印片材2与所述输送轮具6的相对位置会受到所述网印片材2被吸附定位的角度而改变,且所述网印片材2也会受到单一输送轮具6上不同的第一导通部6120吸附定位,进而改变与所述输送轮具6的相对位置,遂能够避免所述网印片材2发生一回卷的情况。
此外,通过本发明换气机构调控所述箱壳3的内部收到加热的空气导流接触到网印片材2的位置以及加强或减少气体接触到网印片材2的强度之外,本发明另设置对应于所述输送轮具6的间隔排列的区隔件34、以及气流送风路径33,配合周期性吸附定位的输送轮具6,便能够避免现有印刷片材与加热源或局部靠近加热源而具有较高温的机构组件之间发生一沾黏现象。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印烘干装置,用于将一网印片材上的油墨进行干燥,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箱壳,该箱壳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提升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空气温度;
一输送轮具,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具有一枢转部以及一与所述枢转部相邻接的固定部,所述枢转部的表面形成一与输送轮具的外部连通的第一导通部,所述枢转部的内部具有一与第一导通部以及所述固定部连接导通的第二导通部,所述固定部的内部形成一与所述第二导通部连通的第三导通部,由所述枢转部的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以及所述固定部的第三导通部共同形成一导气通道;
一驱动源,连接于所述输送轮具的枢转部,并带动所述枢转部旋转,让所述第二导通部与第三导通部之间能够周期性地在重叠的导通状态与错位的封闭状态作变换;以及
一吸气装置,连接导通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三导通部,并在所述导气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导通部将所述网印片材吸附定位于所述输送轮具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印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版印刷机进一步设有一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设有一朝向加热装置送风的鼓风机以及一改变气流状态的气流调节机构,所述鼓风机与气流调节机构都安装于所述箱壳的容置空间中,所述气流调节机构设有一阻隔件,该阻隔件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成一第一空间以及一第二空间,而所述阻隔件设有一能将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连通的导通部,并由一遮蔽件将所述阻隔件的导通部局部封闭,以改变所述导通部的流通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印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装设于所述第一空间中,通过所述鼓风机驱使受到加热的空气由所述第一空间流向所述气流调节装置的导通部,再经由所述导通部流入所述第二空间,以形成一将所述网印片材进行烘烤干燥的送风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印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件受到一位移组件改变与所述阻隔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且所述遮蔽件设有一对应导通部,当所述导通部与对应导通部能够在一重叠的导通状态或一错位的密闭状态下,改变所述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中受到加热的空气的流通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印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组件设有一底座,且所述底座与阻隔件之间设有一第一移动机构,让所述底座与阻隔件之间能够产生一第一方向的相对位移,而所述底座与遮蔽件之间设有一第二移动机构,让所述底座与遮蔽件之间能够产生一第二方向的相对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印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含一开孔、一长槽孔以及一螺丝,所述开孔及长槽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或阻隔件的其中之一,所述螺丝穿设于所述开孔及长槽孔,通过所述螺丝位于所述长槽孔内的不同位置,进而调整所述底座与阻隔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含两锁合螺孔以及一螺栓,所述两锁合螺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与遮蔽件,所述螺栓螺接于所述两锁合螺孔,通过所述螺栓旋转改变所述两锁合螺孔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而调整所述底座与遮蔽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印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部包含一连接于所述驱动源的轴件、一安装于所述轴件的一端的第一盖板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驱动源与第一盖板之间的筒体,所述筒体的表面设有复数个通孔,该复数个通孔排列形成所述第一导通部,所述筒体的内部形成有复数个气隔室,而所述第一盖板设有与局部的气隔室连通的复数导通孔,并由所述局部气隔室与复数个导通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导通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印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部包含一连接于所述驱动源的轴件、安装于所述轴件的相对两侧的一第一盖板与一第二盖板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的管体,所述管体的表面设有复数个通孔,该复数个通孔排列形成所述第一导通部,所述管体的内部形成有复数个气隔室,而所述第一盖板设有与局部的气隔室连通的复数导通孔,并由所述局部气隔室与复数个导通孔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导通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印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一套设固定于所述枢转部的盖体以及一配合所述盖体安装的导流件,所述盖体的内部设有一导流通道,而所述导流件设有一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的导流槽孔,并由所述导流槽孔以及导流通道共同形成所述第三导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印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孔两侧分别设有一与所述枢转部相邻的第一开口以及一与所述导流通道相邻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
CN201610339486.0A 2016-05-20 2016-05-20 网印烘干装置 Active CN107399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9486.0A CN107399160B (zh) 2016-05-20 2016-05-20 网印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9486.0A CN107399160B (zh) 2016-05-20 2016-05-20 网印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9160A true CN107399160A (zh) 2017-11-28
CN107399160B CN107399160B (zh) 2019-08-30

Family

ID=60389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9486.0A Active CN107399160B (zh) 2016-05-20 2016-05-20 网印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9916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7482A (zh) * 2018-08-02 2019-01-11 合肥海闻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干燥功能的多介质材料印刷装置
CN116532239A (zh) * 2023-05-08 2023-08-04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预处理设备和除尘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36304A1 (de) * 1995-09-29 1997-04-03 Markus Klemm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im Siebdruck bedruckten Druckfarbenträgern
CN203580334U (zh) * 2013-11-01 2014-05-07 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丝网印刷机烘箱
CN204322722U (zh) * 2014-12-10 2015-05-13 苏州互强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丝印烘干线
CN105034580A (zh) * 2015-07-23 2015-11-11 蚌埠市众邦包装厂 一种烘干范围可调的印刷机
CN204774051U (zh) * 2015-05-21 2015-11-18 广州九恒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印刷烘干机
CN105459588A (zh) * 2016-01-11 2016-04-06 湖州吉昌丝绸有限公司 一种圆网印花机的烘干装置
CN205768019U (zh) * 2016-05-20 2016-12-07 东远精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印烘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36304A1 (de) * 1995-09-29 1997-04-03 Markus Klemm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im Siebdruck bedruckten Druckfarbenträgern
CN203580334U (zh) * 2013-11-01 2014-05-07 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丝网印刷机烘箱
CN204322722U (zh) * 2014-12-10 2015-05-13 苏州互强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丝印烘干线
CN204774051U (zh) * 2015-05-21 2015-11-18 广州九恒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印刷烘干机
CN105034580A (zh) * 2015-07-23 2015-11-11 蚌埠市众邦包装厂 一种烘干范围可调的印刷机
CN105459588A (zh) * 2016-01-11 2016-04-06 湖州吉昌丝绸有限公司 一种圆网印花机的烘干装置
CN205768019U (zh) * 2016-05-20 2016-12-07 东远精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印烘干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7482A (zh) * 2018-08-02 2019-01-11 合肥海闻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干燥功能的多介质材料印刷装置
CN109177482B (zh) * 2018-08-02 2020-04-14 合肥海闻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干燥功能的多介质材料印刷装置
CN116532239A (zh) * 2023-05-08 2023-08-04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预处理设备和除尘系统
CN116532239B (zh) * 2023-05-08 2024-04-1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预处理设备和除尘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9160B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78897U (zh) 一种烘干设备
CN107399160A (zh) 网印烘干装置
CN203091240U (zh) 一种电容屏贴合uv固化机
CN205768019U (zh) 网印烘干装置
CN203501706U (zh) 带式烘干机
CN205220082U (zh) 应用于平板打印机的热风烘干装置
CN104654769B (zh) 一种干燥烘房可调控加热送风系统的自动调节装置
CN203792910U (zh) 一种移动式手机壳彩绘机
CN104418499A (zh) 玻璃加热炉
CN105652790B (zh) 一种微环境控制系统
CN110001196A (zh) 一种利用干燥负压防荡边粘连的塑料印刷装置
CN102489438B (zh) 涂布机烘道
CN205771431U (zh) 一种加热位置可调的传送带
CN210234352U (zh) 一种pvc装饰贴膜的烘干装置
CN208736123U (zh) 一种用于板材涂装领域板料涂装后干燥的立体式烘干房
CN210112397U (zh) 一种cob集成板热风烤箱
CN207680937U (zh) 一种涂布机的烘箱结构
CN208530003U (zh) 一种带烘干装置的彩印机
CN106346954A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一体化印刷机
CN202290521U (zh) 涂布机烘道
CN207619471U (zh) 一种航空或军用铝材专用变向喷流式热处理炉
TWM531576U (zh) 網印烘乾裝置
CN214563878U (zh) 一种广告宣传口罩的印刷机
CN109631550A (zh) 一种软瓷成型烘烤装置
CN206465627U (zh) 一种小体积型双用uv印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