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4834B - 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4834B
CN107394834B CN201710311893.5A CN201710311893A CN107394834B CN 107394834 B CN107394834 B CN 107394834B CN 201710311893 A CN201710311893 A CN 201710311893A CN 107394834 B CN107394834 B CN 1073948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overdischarge
monitoring circuit
mon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118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94834A (zh
Inventor
铃木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394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4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94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4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44Testing 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46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60L58/14Preventing excessive dischar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60L58/15Preventing overchar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 G01R31/3646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electrical conditions or variables, e.g. visual or audible indicator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26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6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2Overcharge pro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Protection Of Stat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装置。通过充分地抑制电池成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从电池朝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放电能够充分地抑制过放电状态的恶化。电池组(2)具备:电池(10),其将多个单元(11~15)串联连接而构成;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其在电池(10)的各单元电压(V1~V5)的某一个小于单元过放电阈值的情况下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在电池(10)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之间连接有电源线(26)以及多个监视器线(21~25)。在电池(10)成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电源线(26)以及多个监视器线(21~25)通过切断部(35)被切断。

Description

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电池的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具备将多个单元串联连接而成的电池、和分别独立地对各单元的单元电压进行监视的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电池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结构的电池装置中,作为单元电压监视电路所具有的功能,公知有对单元的过放电进行检测的单元过放电检测功能。单元过放电检测功能是在过放电状态的单元存在的情况下执行规定的处理(例如输出规定的信号)的功能。另外,一般情况下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结构为从电池被供给电力并通过该电池电力而工作。
若某个单元成为过放电状态后也继续朝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供给电池电力,则该单元的过放电状态进一步恶化而使该单元产生故障,从而存在电池无法使用的顾虑。越是充电容量比较少的廉价的电池装置,单元成为了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其恶化越快,产生故障的可能性也越高。
与此相对,公知有在利用单元电压监视电路检测出了某个单元的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将电池电力从电池朝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供给切断的技术。在某个单元成为了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将电池电力朝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供给切断,从而使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工作停止,进而能够抑制单元的过放电状态的恶化。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92194号公报
但是,在电池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之间不仅连接有用于供给电池电力的布线,还连接有用于监视各单元的单元电压的布线亦即监视器线。因此,根据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内部结构的不同,即使在某个单元成为了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将电池电力的供给切断,也产生从电池经由监视器线而流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漏电流,从而无法充分抑制从电池的放电。
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越廉价,经由监视器线从电池输入的漏电流越大,单元的过放电状态越快恶化的可能性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在电池产生了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充分地抑制从电池朝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放电来充分地抑制该过放电状态的恶化。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池装置具备电池、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电源线、多个监视器线以及切断部。
电池将多个能够充电放电的单元串联连接而构成。单元电压监视电路通过电池的电力而工作。单元电压监视电路构成为,针对每个单元将该单元的电压亦即单元电压与单元过放电阈值进行比较,在存在单元电压小于单元过放电阈值的单元的情况下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电源线为用于对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供给工作用的电池的电力的布线,且为在电池的正极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之间连接的布线。监视器线为用于对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输入各单元的单元电压的、针对每个单元在该单元的正极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之间连接的布线。切断部构成为在电池成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将电源线以及全部的监视器线切断。
此外,“电池过放电状态”不仅指电池全体成为过放电状态,也包括构成电池的各单元的任一个或者多个为过放电状态的概念。因此,切断部也可以例如在电池全体成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执行切断,例如,也可以在任一个或者多个单元成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执行切断,也可以在电池全体成为过放电状态、以及任一个或者多个单元成为过放电状态的至少一方成立的情况下执行切断。
也可以适当地决定电池全体的过放电状态具体为怎样的状态。例如,也可以将电池全体的电压(以下,电池电压)为小于规定的值的情况定义为电池全体的过放电状态。另外例如,也可以将电池全体的充电余量(即实际上充电的容量)为小于规定的值的情况定义为电池整体的过放电状态。
另外,也可以适当地决定单元的过放电状态具体为怎样的状态。例如,也可以将单元电压为小于规定的值的情况定义为单元的过放电状态。另外例如,也可以将单元的充电余量为小于规定的值的情况定义为单元的过放电状态。
另外,这里所说的“切断”不限定于切断对象的各线物理上完全被切断而电流完全成为零,为例如也包括由于半导体开关元件断开等而成为非电导通状态的概念。
对于这样的结构的电池装置而言,在电池成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切断部将电源线以及全部的监视器线切断,因此将电池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之间的、经由电源线的电连接以及经由各监视器线的电连接全部切断。因此,无法从电池对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进行经由电源线以及各监视器线的通电。
因此,在电池成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抑制从电池朝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放电,由此能够充分地抑制电池的过放电状态的恶化。
切断部也可以具备电源切断开关、监视器切断开关以及开关驱动部。电源切断开关设置于电源线,并构成为能够使电源线导通及切断。监视器切断开关分别设置于各监视器线,并构成为能够使监视器线导通及切断。开关驱动部构成为在电池成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电源切断开关断开来使电源线切断并且通过使全部的监视器切断开关断开来使全部的监视器线切断。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电池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效地进行电源线以及各监视器线的导通及切断。
也可以在多个单元中的最高电位侧的单元亦即最上位单元的正极连接有作为电源线发挥功能并且作为与最上位单元对应的监视器线发挥功能的最上位共用线。具体而言,最上位共用线的第一端与最上位单元的正极连接,最上位共用线的第二端分别独立地分支有电源线以及监视器线而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连接。而且,与最上位单元对应的监视器切断开关也可以设置于最上位共用线,并构成为该监视器切断开关也作为电源切断开关发挥功能。
换句话说,没有对最上位单元的正极分别独立地设置监视器切断开关与电源切断开关,而使相同的一个开关作为与电源切断开关以及最上位单元对应的监视器切断开关的双方发挥功能。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电池装置,不需要与各监视器切断开关分开独立地设置电源切断开关,与此对应,能够使电池装置的小型化,降低成本。
电池装置也可以能够在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上拆装。而且,构成为在电池装置安装于充电器而成为通过充电器能够进行电池的充电的状态的情况下从充电器输入充电器连接信号。该情况下,开关驱动部也可以构成为在从充电器输入充电器连接信号的情况下,无论电池是否为过放电状态,都通过使电源切断开关接通来使电源线导通并且通过使全部的监视器切断开关接通来使全部的监视器线导通。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电池装置,即使由于电池成为了过放电状态而使各切断开关断开,在进行基于充电器的电池的充电时,尽管电池为过放电状态也将各切断开关接通。因此,能够一边使单元电压监视电路工作一边进行电池的充电。
此外,进行充电时将各切断开关接通的结构例如在单元电压监视电路具备针对每个单元检测过充电的功能的情况下特别有效。若在检测出电池的过放电状态而使各切断开关断开后,充电器的充电开始也保持各切断开关断开,则单元电压监视电路无法检测单元的过充电。与此相对,通过在充电器的充电开始的情况下使各切断开关接通,能够一边使基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单元的过充电检测功能工作一边进行电池的充电。
切断部也可以具备对电池是否为过放电状态进行判断的过放电判断部。该情况下,开关驱动部也可以构成为在由过放电判断部判断为电池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使电源切断开关以及全部的监视器切断开关断开。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电池装置,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分开独立设置的过放电判断部对电池的过放电状态进行判断,并基于该判断结果使各切断开关断开。因此,能够自由地设定使各切断开关断开的条件(即电池的过放电状态的判定基准)。
如上述那样在切断部具备过放电判断部的情况下,过放电判断部也可以构成为在电池的电压小于电池过放电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过放电状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电池装置,基于电池的电压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是否为过放电状态的判断,换言之是否应当使各切断开关断开的判断。
该情况下,电池过放电阈值也可以适当地决定,例如,也可以是比单元过放电阈值乘以多个单元的个数得到的值低的值。通过这样构成,在电池的放电继续发展的情况下,能够比基于过放电判断部的电池的过放电状态判断更先地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因此,例如,在电池装置连接有负荷装置而将电池电力供给负荷装置的状态下,在电池的放电继续发展的情况下,首先通过来自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过放电检测信号的输出使负荷装置的电力消耗停止,其后能够在放电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使切断部工作而使各切断开关断开。
另一方面,切断部也可以是与具备上述那样的过放电判断部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即,开关驱动部也可以构成为被输入来自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过放电检测信号。另外,过放电状态也可以是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的状态。而且,开关驱动部也可以构成为在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输入了过放电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使电源切断开关以及全部的监视器切断开关断开。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电池装置,切断部能够基于来自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的过放电检测信号,对是否应当使各切断开关断开进行判断。因此,能够简单地构成切断部。
与多个单元中的除去最高电位侧的单元的其他的各单元的正极连接的各监视器切断开关也可以具有彼此并联连接的P沟道FET以及N沟道FET。具体而言,在一个监视器切断开关,对于P沟道FET而言,源极与对应的单元的正极连接并且与N沟道FET的漏极连接,漏极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连接并且与N沟道FET的源极连接。
另外,开关驱动部也可以在使上述各监视器切断开关接通时,在各监视器切断开关,使P沟道FET以及N沟道FET分别如以下那样接通。即,P沟道FET通过使将对应的单元的正极的电压进行了分压后的电压施加于栅极-源极之间而接通。N沟道FET通过使将电池的电压与对应的单元的正极的电压之差的电压进行了分压后的电压施加于源极-栅极之间而接通。
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即使多个单元中的最低电位侧的单元的单元电压为无法使与该单元对应的监视器切断开关的P沟道FET接通的程度的低的值,只要电池电压为可使N沟道FET接通的值,N沟道FET接通,便能够使该监视器切断开关接通。换句话说,电池电压只要为可使N沟道FET接通的值,不论各单元的单元电压的值如何,均能够使构成各监视器切断开关的P沟道FET以及N沟道FET中的至少一方接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安装于充电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安装于器具主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更详细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安装于充电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更详细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100...电池组;4...充电器;6...器具主体;10...电池;11...第一单元;12...第二单元;13...第三单元;14...第四单元;15...第五单元;16...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7...过充电信号输出部;18...放电禁止信号输出部;20...最上位共用线;21...第一监视器线;22...第二监视器线;23...第三监视器线;24...第四监视器线;25...第五监视器线;26...电源线;35、101...切断部;36、102...开关驱动部;37...过放电判断部;41...第一切断开关;42...第二切断开关;43...第三切断开关;44...第四切断开关;45...第五切断开关;58...充电控制部;69...马达控制电路;90...复位IC;95...第二驱动部;96...第一驱动部;Q1a、Q2a、Q3a、Q4a、96a、96b、103...N沟道FET;Q1b、Q2b、Q3b、Q4b、Q5...P沟道FET。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电池组的结构
使用图1以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示出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的状态,图2示出电池组2安装于器具主体6的状态。
电池组2具备:电池10、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过充电信号输出部17、放电禁止信号输出部18、切断部35、正极端子31、负极端子32、第一信号端子33以及第二信号端子34。
电池10通过将多个单元串联连接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10由第一单元11、第二单元12、第三单元13、第四单元14以及第五单元15这五个单元串联连接而构成。
各单元11~15是能够重复充电的二次电池,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锂离子二次电池。另外,各单元11~15的额定电压例如为3.7V,在充电时,例如以4.1V或者4.2V作为目标电压,例如通过CCCV充电方式充电。此外,各单元11~15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上述的额定电压以及充电方式毕竟只是一个例子。
电池10能够通过充电器4进行充电。充电器4具备充电开关56、充电用电源电路57以及充电控制部58。充电用电源电路57基于从外部输入的电力生成充电用的直流电力(以下,充电电力),经由正极端子51以及负极端子52而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充电用电源电路57例如输入有交流100V的工业交流电力,充电用电源电路57将该工业交流电力转换为充电电力而输出。
充电开关56在充电用电源电路57与正极端子51之间的用于输出充电电力的布线上设置,使该布线导通或者切断。
充电控制部58对充电用电源电路57以及充电开关56的工作进行控制。充电控制部58在充电器4安装有电池组2而能够进行电池10的充电的情况下,在充电用电源电路57使充电电力生成并且使充电开关56接通,并将充电电力朝电池组2输出。由此,朝电池组2内的电池10供给充电电力,对电池10充电。
此外,充电用电源电路57除了充电用直流电力的生成之外,还具备生成用于使充电器4内的各部工作的直流的电源电压Vcc的功能。电源电压Vcc的值可以适当地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5V。包括充电控制部58的充电器4内的各部将电源电压Vcc作为电源而工作。
另外,充电器4具备信号端子53。信号端子53与充电控制部58连接,并且经由电阻59上拉(pull-up)到电源电压Vcc。信号端子53在充电器4安装于电池组2的情况下与电池组2的第一信号端子33连接。有时从电池组2对充电器4的信号端子53输入过充电信号。充电控制部58在电池10的充电中从电池组2输入了过充电信号的情况下,使充电开关56断开而停止充电。
另外,通过将图2所示电池组2安装于器具主体6,能够对器具主体6供给电池电力而使器具主体6工作。由器具主体6和电池组2构成一个电动机械器具。作为电动机械器具例如有驱动钻、冲击起子、圆锯、割草机等各种工作机器、清洁器、风扇等各种器具等。若在器具主体6安装电池组2,则器具主体6能够通过从电池组2供给的电池电力而工作。
器具主体6具备马达66、操作开关67、驱动开关68以及马达控制电路69。马达66是用于实现作为器具主体6的功能的动力源。在器具主体6例如为驱动钻的器具主体的情况下,通过马达66使钻头旋转,由此能够进行钻孔作业。
马达66被输入电池组2的电池电力,并通过该电池电力而旋转。即,若电池组2安装于器具主体6,则来自电池组2的电池电力经由正极端子61以及负极端子62被输入马达66。
在从正极端子61经由马达66直至负极端子62的通电路径上,设置有操作开关67以及驱动开关68。因此,若这些各开关67、68接通,则电池电力供给马达66。操作开关67是通过器具主体6的使用者来操作接通、断开的开关。驱动开关68通过马达控制电路69来控制接通、断开。
马达控制电路69若操作开关67接通,则通过使驱动开关68接通来使马达66旋转。马达控制电路69也可以构成为在操作开关67接通期间总是使驱动开关68接通,也可以构成为根据操作开关67的操作量使驱动开关68占空驱动。
此外,有时从电池组2经由信号端子63对马达控制电路69输入放电禁止信号AS。马达控制电路69在通过操作开关67接通使驱动开关68接通而使马达66旋转时,在从电池组2输入了放电禁止信号AS的情况下,使驱动开关68断开而使马达66的旋转停止。
在电池组2中,正极端子31与电池10的正极(即第五单元15的正极)连接,负极端子32与电池10的负极(即第一单元11的负极)连接。由此,能够经由电池组2的正极端子31以及负极端子32,将作为电池10的电力的电池电力向外部供给,或从外部获取电池10的充电用的电力而使电池10充电。
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构成为在第五切断开关45接通而输入电池电力的情况下将该电池电力作为电源而工作。
在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经由第一监视器线21输入有第一单元11的正极的电压(以下,第一电压),经由第二监视器线22输入有第二单元12的正极的电压(以下,第二电压),经由第三监视器线23输入有第三单元13的正极的电压(以下,第三电压),经由第四监视器线24输入有第四单元14的正极的电压(以下,第四电压),经由第五监视器线25输入有第五单元15的正极的电压(以下,第五电压)。
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基于经由各监视器线21~25输入的第一电压~第五电压,分别独立地监视作为第一单元11的电压的第一单元电压V1、作为第二单元12的电压的第二单元电压V2、作为第三单元13的电压的第三单元电压V3、作为第四单元14的电压的第四单元电压V4、以及作为第五单元15的电压的第五单元电压V5。
具体而言,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在各单元电压V1~V5中任一个不足单元过放电阈值的情况下(以下,单元过放电状态),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DO。具体而言,将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端子作为高阻抗。
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方式例如为开路集电极输出方式,在未检测出单元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构成开路集电极的晶体管接通,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端子成为低电平(以下,L电平),即成为与接地电位几乎同电位。该状态为未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状态。
另一方面,若检测出单元过放电状态,则构成开路集电极的晶体管断开,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端子成为高阻抗。即,从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端子观察的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内部电阻等效于无限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DO是指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端子成为高阻抗。
单元过放电阈值例如也可以在比额定电压低的范围内适当地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过放电阈值例如为2.5V。因此,在任一个中单元电压不足2.5V的情况下,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中检测出单元过放电状态,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DO。
将来自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过放电检测信号DO输入放电禁止信号输出部18。在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输入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情况下,放电禁止信号输出部18输出放电禁止信号AS。将放电禁止信号AS从第二信号端子34朝电池组2的外部输出。因此,电池组2在例如图2所示若安装于器具主体6时从放电禁止信号输出部18输出放电禁止信号AS,则该放电禁止信号AS经由第二信号端子34输入器具主体6。
另外,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对各单元电压V1~V5的充电电压进行监视,在任一个成为过充电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下,过充电状态),输出过充电检测信号CO。具体而言,过充电检测信号CO的输出端子在未产生过充电状态的情况下为L电平。另一方面,若产生过充电状态,则过充电检测信号CO的输出端子成为高电平(以下,H电平),即成为比接地电位高一定电压(例如5V)的电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过充电检测信号CO是指从过充电检测信号CO的输出端子输出H电平的电压。
将来自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过充电检测信号CO输入过充电信号输出部17。在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输出过充电检测信号CO的情况下,过充电信号输出部17从输出端子输出L电平的过充电信号。此外,在未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输出过充电检测信号CO的情况下,过充电信号输出部17不输出过充电信号,使输出端子成为高阻抗。
过充电信号输出部17的输出端子与第一信号端子33连接。在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的情况下,电池组2的第一信号端子33与充电器4的信号端子53连接。充电器4的信号端子53在充电器4内部经由电阻59被上拉到电源电压Vcc。
在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而在充电器4至少生成电源电压Vcc的情况下,在电池组2中未从过充电信号输出部17输入过充电信号的情况下,即输出端子成为高阻抗的情况下,成为对第一信号端子33施加了充电器4的电源电压Vcc的状态。因此该情况下,充电器4的电源电压Vcc经由第一信号端子33,作为充电器连接信号Sc,输入至切断部35内的开关驱动部36。
切断部35具备第一切断开关41、第二切断开关42、第三切断开关43、第四切断开关44以及第五切断开关45。这些各切断开关41~45通过开关驱动部36接通·断开。
第一切断开关41在用于将第一电压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布线亦即第一监视器线21上设置。若第一切断开关41断开,则第一监视器线21切断,来自第一单元11的第一电压未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另一方面,若第一切断开关41接通,则第一监视器线21导通,来自第一单元11的第一电压经由第一监视器线21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
第二切断开关42在用于将第二电压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布线亦即第二监视器线22上设置。若第二切断开关42断开,则第二监视器线22切断,来自第二单元12的第二电压未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另一方面,若第二切断开关42接通,则第二监视器线22导通,来自第二单元12的第二电压经由第二监视器线22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
第三切断开关43在用于将第三电压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布线亦即第三监视器线23上设置。若第三切断开关43断开,则第三监视器线23切断,来自第三单元13的第三电压未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另一方面,若第三切断开关43接通,则第三监视器线23导通,来自第三单元13的第三电压经由第三监视器线23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
第四切断开关44在用于将第四电压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布线亦即第四监视器线24上设置。若第四切断开关44断开,则第四监视器线24切断,来自第四单元14的第四电压未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另一方面,若第四切断开关44接通,则第四监视器线24导通,来自第四单元14的第四电压经由第四监视器线24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
第五切断开关45设置在最上位共用线20上。最上位共用线20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电池10的正极连接。从最上位共用线20的两端中的第二端分别独立地分支有第五监视器线25以及电源线26,且该最上位共用线20的两端中的第二端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连接。
此外,第五监视器线25是用于将第五电压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布线,电源线26是用于将电池电压VB的电池电力作为工作用的电源电力供给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布线。最上位共用线20是作为第五监视器线25以及电源线26这双方发挥功能的布线。
因此,若第五切断开关45断开,则最上位共用线20切断由此作为结果第五监视器线25以及电源线26双方被切断,来自第五单元15的第五电压未经由第五监视器线25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并且工作用的电池电力也未经由电源线26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
另一方面,若第五切断开关45接通,则最上位共用线20导通由此作为结果第五监视器线25以及电源线26双方导通,从而来自第五单元15的第五电压经由第五监视器线25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并且工作用的电池电力也经由电源线26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
因此,设置于最上位共用线20的第五切断开关45可以说兼具使第五监视器线25导通及切断的功能、和使电源线26导通及切断的功能。
此外,电源线26除了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连接之外,也与切断部35内的过放电判断部37连接,由此对过放电判断部37输入电池电压VB。
切断部35具备开关驱动部36和过放电判断部37。开关驱动部36使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及断开。
过放电判断部37被输入电池10的电池电压VB,将电池电压VB作为电源而工作。过放电判断部37对电池10是否为过放电状态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电池10整体的电压亦即电池电压VB小于电池过放电阈值的情况下,判断电池10为过放电状态(以下,电池过放电状态)。
另外,过放电判断部37在电池电压VB成为了电池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相对于开关驱动部36,使各切断开关41~45全部断开。另一方面,在电池10不是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相对于开关驱动部36,使各切断开关41~45全部接通。
电池过放电阈值也可以适当地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过放电阈值在比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中设定的单元过放电阈值乘以单元的个数的值低的范围内设定。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如上述那样,将单元过放电阈值例如设定为2.5V。若该单元过放电阈值2.5V乘以单元的个数“5”,则成为12.5V。因此,电池过放电阈值在比该12.5V低的范围内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池过放电阈值例如设定为11V。
由此,在电池10的放电继续进行的情况下,相比由过放电判断部37判断出电池过放电状态,更先由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检测出单元过放电状态。换言之,在由过放电判断部37判断出电池过放电时,已经由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检测出单元过放电状态。
开关驱动部36构成为,在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的情况下从充电器4输入有充电器连接信号Sc。开关驱动部36在通过过放电判断部37判断为电池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使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但其后,在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而从充电器4输入了充电器连接信号Sc的情况下,使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
(2)切断部的详细结构
使用图3对切断部35所具备的各切断开关41~45、开关驱动部36、以及过放电判断部37的更详细的电路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的说明中,也将连接各切断开关41~45与开关驱动部36的布线称为“开关控制线”。在使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时,开关驱动部36通过使开关驱动部36的开关控制线的连接端子(以下,开关控制端子)成为高阻抗状态而断开。另一方面,在使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时,开关驱动部36通过使开关控制端子成为L电平(即使开关控制线成为接地电位)而接通。
第五切断开关45具备P沟道FETQ5。P沟道FETQ5设置在最上位共用线20上,最上位共用线20通过P沟道FETQ5而导通及切断。对于P沟道FETQ5而言,源极与第五单元15的正极(即电池10的正极)连接,漏极经由第五监视器线25以及电源线26双方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连接。另外,P沟道FETQ5的漏极与过放电判断部37连接并且也分别与第一切断开关41~第四切断开关44连接。
另外,在P沟道FETQ5的栅极-源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5a。另外,P沟道FETQ5的栅极经由电阻R5b与开关控制线连接。由此,在开关驱动部36的开关控制端子为高阻抗状态的情况下P沟道FETQ5断开,从而第五切断开关45成为断开的状态。另一方面,若开关驱动部36的开关控制端子成为L电平,则在P沟道FETQ5的栅极-源极之间施加分压电压,该分压电压为电池电压VB被电阻R5a、R5b分压的电压中的电阻R5a的分压电压,由此P沟道FETQ5接通。
第一切断开关41~第四切断开关44物理上的结构均相同且均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针对这四个切断开关的结构,将第一切断开关41的结构作为代表进行说明,省略其他的第二切断开关42~第四切断开关44的结构的说明。
第一切断开关41成为P沟道FETQ1b与N沟道FETQ1a并列连接的结构。具体而言,对于P沟道FETQ1b而言,源极与第一单元11的正极连接并且与N沟道FETQ1a的漏极连接,漏极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连接并且与N沟道FETQ1a的源极连接。
另外,在P沟道FETQ1b的栅极-源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a。另外,P沟道FETQ1b的栅极经由电阻R1b以及二极管与开关控制线连接。另外,在N沟道FETQ1a的源极-栅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d。另外,N沟道FETQ1a的栅极经由电阻R1c与最上位共用线20连接(更详细而言与第五切断开关45的下游侧连接)。
因此,在开关驱动部36的开关控制端子为高阻抗状态的情况下P沟道FETQ1b以及N沟道FETQ1a都断开,第一切断开关41成为断开的状态。另一方面,若开关驱动部36的开关控制端子成为L电平,则在P沟道FETQ1b的栅极-源极之间施加分压电压,该分压电压为第一单元11的正极的电压亦即第一电压被电阻R1a、R1b分压的电压中的电阻R1a的分压电压,由此P沟道FETQ1b接通而使第一切断开关41成为接通的状态。
若开关驱动部36的开关控制端子成为L电平,则第五切断开关45也接通,因此电池电压VB经由第五切断开关45输入第一切断开关41。因此,为了使N沟道FETQ1a接通,只要电池电压VB与第一单元11的正极的电压之差成为最低限度需要的值以上,N沟道FETQ1a也接通。
此外,针对第一切断开关41~第四切断开关44,“接通”是指P沟道FET以及N沟道FET中的至少一方接通的状态,“断开”是指P沟道FET以及N沟道FET双方断开的状态。
过放电判断部37具有复位IC90。电池电压VB经由第五切断开关45输入复位IC90,将该电池电压VB作为电源工作。另外,在复位IC90的输入端子90a,电池电压VB被电阻91、92分压的电压作为表示电池电压VB的信息而输入。
复位IC90在基于输入至输入端子90a的电压检测出电池电压VB成为电池过放电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从输出端子90b输出H电平信号(例如5V的电压)。另一方面,在电池电压VB小于电池过放电阈值的情况下即在产生电池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从输出端子90b输出L电平信号。
开关驱动部36具备第一驱动部96和第二驱动部95。第一驱动部96成为两个N沟道FET96a、96b串联连接的结构,来自复位IC90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各N沟道FET96a、96b的栅极。两个N沟道FET96a、96b中的高电位(high side)侧的N沟道FET96a的漏极与开关控制线连接,低电位(low side)侧的N沟道FET96b的源极与负极端子32连接(即接地)。
因此,在复位IC90中未检测出电池过放电状态而复位IC90的输出信号为H电平的情况下,在开关驱动部36中第一驱动部96的各N沟道FET96a、96b接通,开关驱动部36的开关控制端子成为L电平。因此,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
另一方面,在复位IC90中检测出电池过放电状态、复位IC90的输出信号成为L电平的情况下,在开关驱动部36中第一驱动部96的各N沟道FET96a、96b断开,开关驱动部36的开关控制端子成为高阻抗状态。因此,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若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则电池电力相对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供给被切断而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工作停止,并且经由相对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各监视器线21~25的各电压的输入也被切断。
此外,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停止工作,则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端子维持为高阻抗状态。另外,若第五切断开关45断开,则电池电压VB朝复位IC90的输入也被切断而复位IC90停止工作,但在工作停止中复位IC90的输出端子90b成为L电平状态。因此,维持开关驱动部36的第一驱动部96的断开状态,由此维持各切断开关41~45的断开状态。
在产生了电池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能够对电池10进行充电。若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则如上述那样,充电器4内的电源电压Vcc经由第一信号端子33作为充电器连接信号Sc输入开关驱动部36。更详细而言,充电器连接信号Sc输入第二驱动部95。
第二驱动部95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至少具有NPN型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具体而言,构成第二驱动部95的NPN型双极型晶体管构成为,集电极与开关控制线连接,发射极与负极端子32连接(即接地),在基极输入有充电器连接信号Sc。
因此,在开关驱动部36未输入充电器连接信号Sc期间第二驱动部95断开,但在开关驱动部36输入有充电器连接信号Sc期间,第二驱动部95接通,开关驱动部36的开关控制端子成为L电平。因此,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
因此,即使电池过放电状态产生而使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也通过将电池组2与充电器4连接,从而能够使各切断开关41~45再次接通而进行电池10的充电。换句话说,能够使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正常工作并且进行电池10的充电。
若通过对电池10进行充电而使电池电压VB成为电池过放电阈值以上,则复位IC90的输出信号被切换为H电平信号,由此开关驱动部36中第一驱动部96接通,因此即使将电池组2从充电器4取下也可维持各切断开关41~45的接通状态。
此处,针对第一切断开关41~第四切断开关44这四个切断开关不是具有P沟道FET而是具有N沟道FET的理由,进行补充说明。
根据电池10的状态不同,例如也能够产生第二单元12为过充电状态(例如4.5V)而其他四个单元11、13~15均成为0V这样的状态(以下,特定异常状态)的情况。在该特定异常状态下,全单元11~15的单元电压V1~V5的合计值(即电池电压VB)为4.5V,作为电池10整体也成为电池过放电状态,因此通过开关驱动部36将各切断开关41~45全部切断。
在该特定异常状态下,若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则进行基于充电器4的电池10的充电,但作为电池10整体成为过放电状态而第二单元12为过充电状态,因此需要阻止充电。具体而言,需要将过充电信号朝充电器4输出而停止来自充电器4的充电电力供给。
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为了对单元的过充电状态进行检测,需要各监视器线21~25全部导通。若各监视器线21~25中的一个被切断,则准确地检测出各单元电压V1~V5的过充电状态较困难。因此,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进行充电时,需要使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而使各监视器线21~25全部导通。
此处,假定为第一切断开关41~第四切断开关44成为作为开关元件例如不具有N沟道FET而仅具有P沟道FET的结构。该情况下,若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则通过来自充电器4的充电器连接信号Sc将开关驱动部36的第二驱动部95接通,由此第二切断开关42~第四切断开关44三个切断开关的P沟道FET均接通。
另外,此时,第五切断开关45的P沟道FETQ5也接通,因此对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供给电池电力,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开始工作。
如上述那样,在特定异常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能够使第二切断开关42~第五切断开关45的P沟道FET再次接通。但是,由于第一单元11的第一单元电压V1为0V,所以第一切断开关41的P沟道FET未接通。因此,第一监视器线21未导通而保持切断,从而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无法监视第一单元电压V1。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即使为上述的特定异常状态也可在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的情况下使各切断开关41~45全部接通,第一切断开关41~第四切断开关44采用将P沟道FET与N沟道FET并列连接的结构。
除了P沟道FET之外还并列连接有N沟道FET,从而在第一切断开关41,P沟道FETQ1b未接通而N沟道FETQ1a接通。即,在第一切断开关41,电池电压VB施加于电阻R1c,由此,产生电流从该电阻R1c经由电阻R1d、P沟道FETQ1b的寄生二极管朝低电位侧流动的电流路径。由此,在N沟道FETQ1a的栅极-源极之间连接的电阻R1d产生电位差,N沟道FETQ1a接通。
因此,即使在上述的特定异常状态下,只要电池电压VB为至少可接通第五切断开关45的程度的值,则能够通过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而使各切断开关41~45全部接通。
(3)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中,电池10成为了电池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切断部35将电源线26以及全部的监视器线21~25切断。因此,电池10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之间的经由电源线26的电连接以及经由各监视器线21~25的电连接被全部切断。因此,不进行从电池10相对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经由电源线26以及各监视器线21~25的通电。
因此,在产生了电池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抑制从电池10朝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放电,由此能够充分抑制电池过放电状态的恶化。
另外,切断部35具有五个切断开关41~45以及开关驱动部36,各切断开关41~45通过开关驱动部36来接通、断开。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高效地进行电源线26以及各监视器线21~25的导通及切断。
另外,五个切断开关41~45中特别是第五切断开关45设置在最上位共用线20,并兼具两种功能。即,兼具将用于使第五单元的正极的电压输入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第五监视器线25导通及切断的功能以及将用于使电池电力供给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电源线26导通及切断的功能。
因此,与以第五监视器线25的导通及切断用和电源线26的导通及切断用分别设置切断开关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电池组2结构并降低成本。
另外,即使电池过放电状态产生而通过切断部35使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也能够通过将电池组2安装于充电器4来使各切断开关41~45再次接通。因此,能够一边使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正常工作一边进行电池10的充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切断部35具备对电池过放电状态进行判断的过放电判断部37,开关驱动部36在通过过放电判断部37判断为产生了电池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使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因此,通过过放电判断部37能够比较自由地设定基于切断部35的各切断开关41~45的接通·断开的条件。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放电判断部37构成为在电池电压VB小于电池过放电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电池过放电状态。而且,电池过放电阈值设定为比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单元过放电阈值乘以单元数“5”的值低的值。因此,在电池10的放电继续进行的情况下,与由过放电判断部37判断出电池过放电状态相比,更先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换句话说,在放电继续进行的情况下,能够使各切断开关41~45马上断开,而通过在此前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能够使例如从电池组2朝器具主体6的放电停止。
另外,第一切断开关41~第四切断开关44作为用于使对应的监视器线导通及切断的半导体开关而具有彼此并列连接的P沟道FET以及N沟道FET。因此,即使产生上述的特定异常状态而在几个切断开关成为P沟道FET未接通的状态下,N沟道FET也接通,从而作为结果能够使全部的切断开关41~45接通。
(4)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对应关系
此处,对本实施方式的语言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语言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
电池组2与电池装置的一个例子相当。第一切断开关41~第五切断开关45这五个切断开关均与监视器切断开关的一个例子相当。第五切断开关45也与电源切断开关的一个例子相当。第五单元15与最上位单元的一个例子相当。另外,在第一切断开关41~第四切断开关44这四个切断开关中,与P沟道FET以及N沟道FET的至少一方接通但切断开关接通相当。
[第二实施方式]
图4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此外,图4示出电池组100安装于充电器4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比较,主要是切断部的结构。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切断部35具备过放电判断部37,在该过放电判断部37未检测出电池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使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在检测出电池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使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中,切断部101不具有过放电判断部37。另外,切断部101所具有的开关驱动部10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驱动部36不同。
对于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驱动部102而言,供充电器连接信号Sc输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驱动部36相同的,但供来自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过放电检测信号DO输入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未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输出有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情况下即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端子成为L电平的情况下,开关驱动部102使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另一方面,在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输出了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情况下即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端子成为了高阻抗的情况下,开关驱动部102使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
此外,即使通过来自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过放电检测信号DO使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若将电池组100安装于充电器4而使充电器连接信号Sc从充电器4朝开关驱动部102输入,则开关驱动部102也使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
图5示出开关驱动部102的更详细的电路结构。如图5所示,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驱动部102具备N沟道FET103。N沟道FET103的漏极与开关控制线连接并且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端子连接。另外,N沟道FET103的源极与负极端子32(即接地电位)连接。另外,构成为在N沟道FET103的栅极输入有来自充电器4的充电器连接信号Sc。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未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情况下,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端子成为L电平,由此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而且,在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输出了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情况下即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端子成为高阻抗状态的情况下,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
若在通过来自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的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输出将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后,将电池组100安装于充电器4,从充电器4输入充电器连接信号Sc,则在开关驱动部102中N沟道FET103接通。若N沟道FET103接通,则开关控制线的电位成为接地电位,由此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充电时各监视器线21~25以及电源线26全部导通的状态下,能够一边使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正常工作一边进行充电。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1)作为第一切断开关41~第四切断开关44,具备彼此并列连接的P沟道FET以及N沟道FET的结构毕竟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省略N沟道FET而成为与第五切断开关45相同的结构。
另外,作为各切断开关41~45而使用FET毕竟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FET以外的其他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并且,使用半导体开关元件本身不是必需的,也可以使用半导体开关元件以外的其他元件。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使第五监视器线25导通及切断的开关、以及用于使电源线26导通及切断的开关,使用了共用的一个第五切断开关45,但也可以在第五监视器线25以及电源线26分别独立地设置切断开关。
(3)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驱动部36中,第一驱动部96为将两个N沟道FET96a、96b串联连接的结构毕竟只是一个例子。第一驱动部96例如也可以是具备一个半导体开关元件的结构。另外,作为半导体开关元件也可以使用FET以外的元件,也可以使用半导体开关元件以外的其他的开关机构。换句话说,第一驱动部96也能够采用能够与来自复位IC90的输出信号对应地使各切断开关41~45接通·断开的各种结构。
第二驱动部95也相同,由NPN型双极型晶体管构成毕竟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至少使用一个其他的半导体开关元件而构成,也可以使用半导体开关元件以外的其他开关机构而构成。
(4)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放电判断部37的结构,具有复位IC90不是必需的。也可以采用准确地判断是否产生电池过放电状态并能够输出其判断结果那样的其他的结构。
(5)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应该使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的状态规定为电池过放电状态即电池电压VB小于电池过放电阈值的情况,但作为使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的条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条件。例如,也可以分别独立地检测各单元电压V1~V5,将任一个或者多个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规定为电池过放电状态。该情况下的阈值例如可以是与在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所使用的单元过放电阈值相同的值,也可以是比单元过放电阈值低的值。另外例如,也可以将电池电压VB小于电池过放电阈值、以及任一个或者多个单元电压小于规定的阈值的至少一方成立的情况规定为电池过放电状态。
(6)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驱动部102,图5所示的结构毕竟只是一个例子。作为开关驱动部102,也可以采用在从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输出了过放电检测信号DO的情况下能够使各切断开关41~45断开,并且在输入流入充电器连接信号Sc的情况下能够使各切断开关41~45再次接通的其他的结构。
(7)针对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具备对过充电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不是必需的。另外,在单元电压监视电路16检测出了单元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作为过放电检测信号DO具体输出怎样的内容的信号、或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使输出端子成为高阻抗状态毕竟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信号输出方式。
(8)构成电池10的各单元11~15不局限于分别具有单一的单元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将多个单元并列连接的结构。另外,构成电池10的单元的串联连接数为五个毕竟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将四个以下或六个以上的单元串联连接的结构。
(9)作为电池装置,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100是一个例子,本发明也能够相对于这些各电池组2、100以外的其他的结构的电池装置应用。例如,不是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作为电池组的方式,相对于内置于电动机械器具的方式的电池装置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10)此外,也可以使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个构成要素所具有的功能作为多个构成要素分散、或使多个构成要素具有的功能统一为一个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置换为具有相同的功能的公知的结构。另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其他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附加或者置换。此外,仅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语言确定出的技术思想所包含的所有方式均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1)除了上述的电池组的之外,还能够通过具有该电池组的系统、具有该电池组的电动机械器具、用于作为该电池组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该电池组中所使用的方法等各种的方式来实现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池,其由多个能够充电放电的单元串联连接而构成;
单元电压监视电路,其通过所述电池的电力而工作,并构成为针对每一所述单元将所述单元的电压亦即单元电压与单元过放电阈值进行比较,在存在所述单元电压小于所述单元过放电阈值的所述单元的情况下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
电源线,其为用于对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供给工作用的所述电池的电力的、在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之间连接的布线;
监视器线,其为用于对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输入各所述单元电压的、针对各个所述单元在该单元的正极与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之间连接的布线;以及
切断部,其构成为在所述电池成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电源线以及全部的所述监视器线切断,
所述切断部具备:
电源切断开关,其设置于所述电源线,并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电源线导通及切断;
监视器切断开关,其分别设置于各所述监视器线,并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监视器线导通及切断;以及
过放电判断部,与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独立设置,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压来判断所述电池是否为所述过放电状态;
开关驱动部,其构成为在通过所述过放电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电池成为所述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电源切断开关断开来使所述电源线切断并且通过使全部的所述监视器切断开关断开来使全部的所述监视器线切断,
所述电源线和全部的所述监视器线构成为不会因所述电压监视电路判断为存在所述单元电压小于所述单元过放电阈值的所述单元而被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单元中的最高电位侧的单元亦即最上位单元的正极连接有作为所述电源线以及与所述最上位单元对应的所述监视器线的双方发挥功能的最上位共用线的第一端,从所述最上位共用线的第二端分别独立地分支有所述电源线以及所述监视器线并连接于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
与所述最上位单元对应的所述监视器切断开关设置于所述最上位共用线,该监视器切断开关也作为所述电源切断开关发挥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池装置能够相对于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拆装,并构成为在该电池装置安装于所述充电器而成为能够通过所述充电器进行所述电池的充电的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充电器被输入充电器连接信号,
所述开关驱动部构成为在从所述充电器被输入所述充电器连接信号的情况下,无论所述电池是否为所述过放电状态,通过使所述电源切断开关接通来使所述电源线导通并且通过使全部的所述监视器切断开关接通来使全部的所述监视器线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池装置能够相对于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拆装,并构成为在该电池装置安装于所述充电器而成为能够通过所述充电器进行所述电池的充电的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充电器被输入充电器连接信号,
所述开关驱动部构成为在从所述充电器被输入所述充电器连接信号的情况下,无论所述电池是否为所述过放电状态,通过使所述电源切断开关接通来使所述电源线导通并且通过使全部的所述监视器切断开关接通来使全部的所述监视器线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放电判断部构成为在所述电池的电压小于电池过放电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过放电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过放电阈值为比所述单元过放电阈值与所述多个单元的个数相乘而得的值低的值。
7.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池,其由多个能够充电放电的单元串联连接而构成;
单元电压监视电路,其通过所述电池的电力而工作,并构成为针对每一所述单元将所述单元的电压亦即单元电压与单元过放电阈值进行比较,在存在所述单元电压小于所述单元过放电阈值的所述单元的情况下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
电源线,其为用于对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供给工作用的所述电池的电力的、在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之间连接的布线;
监视器线,其为用于对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输入各所述单元电压的、针对各个所述单元在该单元的正极与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之间连接的布线;以及
切断部,其构成为在所述电池成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电源线以及全部的所述监视器线切断,
所述切断部具备:
电源切断开关,其设置于所述电源线,并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电源线导通及切断;
监视器切断开关,其分别设置于各所述监视器线,并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监视器线导通及切断;以及
过放电判断部,与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独立设置,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压来判断所述电池是否为所述过放电状态;
开关驱动部,其构成为在通过所述过放电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电池成为所述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电源切断开关断开来使所述电源线切断并且通过使全部的所述监视器切断开关断开来使全部的所述监视器线切断,
所述过放电判断部构成为在所述电池的电压小于电池过放电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过放电状态,
所述电池过放电阈值为比所述单元过放电阈值与所述多个单元的个数相乘而得的值低的值,
所述电源线和全部的所述监视器线构成为不会因所述电压监视电路判断为存在所述单元电压小于所述单元过放电阈值的所述单元而被切断。
8.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池,其由多个能够充电放电的单元串联连接而构成;
单元电压监视电路,其通过所述电池的电力而工作,并构成为针对每一所述单元将所述单元的电压亦即单元电压与单元过放电阈值进行比较,在存在所述单元电压小于所述单元过放电阈值的所述单元的情况下输出过放电检测信号;
电源线,其为用于对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供给工作用的所述电池的电力的、在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之间连接的布线;
监视器线,其为用于对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输入各所述单元电压的、针对各个所述单元在该单元的正极与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之间连接的布线;以及
切断部,其构成为在所述电池成为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电源线以及全部的所述监视器线切断,
所述切断部具备:
电源切断开关,其设置于所述电源线,并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电源线导通及切断;
监视器切断开关,其分别设置于各所述监视器线,并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监视器线导通及切断;以及
开关驱动部,其构成为在所述电池成为所述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电源切断开关断开来使所述电源线切断并且通过使全部的所述监视器切断开关断开来使全部的所述监视器线切断,
与除了所述多个单元中的最高的电位侧的单元之外其它各单元的正极连接的各所述监视器切断开关具有相互并联连接的P沟道FET以及N沟道FET,所述P沟道FET的源极与对应的所述单元的正极连接并且与所述N沟道FET的漏极连接,所述P沟道FET的漏极与所述单元电压监视电路连接并且与所述N沟道FET的源极连接,
电池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开关驱动部使各所述监视器切断开关接通时,关于所述P沟道FET,通过使将对应的所述单元的正极的电压分压后的电压施加于栅极-源极之间而接通,关于所述N沟道FET,通过使将所述电池的电压与对应的所述单元的正极的电压之差的电压分压后的电压施加于源极-栅极之间而接通。
CN201710311893.5A 2016-05-16 2017-05-05 电池装置 Active CN107394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7920A JP6674318B2 (ja) 2016-05-16 2016-05-16 バッテリ装置
JP2016-097920 2016-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4834A CN107394834A (zh) 2017-11-24
CN107394834B true CN107394834B (zh) 2021-10-22

Family

ID=60163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1893.5A Active CN107394834B (zh) 2016-05-16 2017-05-05 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8548B2 (zh)
JP (1) JP6674318B2 (zh)
CN (1) CN107394834B (zh)
DE (1) DE1020171104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8572B2 (ja) * 2018-04-26 2021-10-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載用の電圧検出回路
CN108919132B (zh) * 2018-07-17 2020-04-14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跟踪电池过放电的方法和装置、芯片、电池及飞行器
CN109143104B (zh) * 2018-09-14 2021-01-26 深圳市格瑞普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组放电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JP7084290B2 (ja) * 2018-12-07 2022-06-14 Fdk株式会社 充電器及び充電方法
JP7338986B2 (ja) * 2019-02-26 2023-09-05 パナソニック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7298309B2 (ja) 2019-05-31 2023-06-2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圧計測回路、蓄電装置
CN110544798A (zh) * 2019-09-12 2019-12-06 浙江齐享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并联管理模块、储能电站及组合式储能电站
JP7489000B2 (ja) 2020-10-05 2024-05-2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モジュール
EP3985406A1 (en) * 2020-10-16 2022-04-20 O2Micro, Inc.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battery cell volt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2194A (en) 1979-01-08 1980-07-12 Toshiba Corp Controlling method of returned quantity of sludge
US5705913A (en) * 1995-01-31 1998-01-0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verdischarge detection device and overdischarge prevention device for a chargeable electric cell, operable with a variable threshold voltage to prohibit discharge in accordance with relative weight of a load
JP3277871B2 (ja) * 1997-12-16 2002-04-22 エフ・ディ−・ケイ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パック
JP3670522B2 (ja) * 1999-07-30 2005-07-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4702331B2 (ja) * 2006-10-25 2011-06-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3930041B1 (ja) * 2006-11-14 2007-06-13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充電器・組電池システム
US8163411B2 (en) * 2007-11-21 2012-04-24 Denso Corporation Abnormality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battery pack
CN101267122A (zh) * 2008-01-02 2008-09-17 何岳明 多节串联锂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
CN102308433B (zh) * 2009-03-31 2014-04-1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电池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JP5447260B2 (ja) * 2010-02-11 2014-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電圧監視装置
JP5592194B2 (ja) 2010-08-20 2014-09-1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US9634500B2 (en) * 2013-01-25 2017-04-25 Keihin Corporation Storage battery system
JP6418874B2 (ja) * 2014-01-15 2018-11-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バッテリパック
CN107078533B (zh) * 2014-05-18 2022-05-10 百得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4834A (zh) 2017-11-24
JP6674318B2 (ja) 2020-04-01
US20170331161A1 (en) 2017-11-16
US10128548B2 (en) 2018-11-13
JP2017208881A (ja) 2017-11-24
DE102017110483A1 (de) 2017-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4834B (zh) 电池装置
EP3396809B1 (en) Battery balancing device and method
EP2595270B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using battery pack as power supply thereof, and adapter therefor
CN112018732B (zh) 二次电池保护装置、保护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池组
CN107894567B (zh) 电池包以及电池包接口状态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CN100442630C (zh) 用于电动工具的可充电电池组件
KR101784740B1 (ko) 배터리 보호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EP2221937A2 (en) Built-in charge circuit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with the built-in charge circuit
JP5092812B2 (ja) 組電池の監視装置および故障診断方法
KR20160137493A (ko) 전압 측정을 통한 배터리 랙 파손 방지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8062013A (ja) 電動作業機
KR20160041495A (ko) 모스펫 스위치 구동 장치의 모스펫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KR20160037982A (ko) 전지 감시 유닛
KR102609865B1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2624371A (zh) 输出电路、温度开关ic以及电池组
CN102111000B (zh) 电池状态监视电路及电池装置
JP7424392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機器システム
JP2020198773A (ja) 二次電池保護回路、二次電池保護装置、電池パック及び二次電池保護回路の制御方法
JP2019198195A (ja) 車載用リチウムイオンバッテリ制御装置
KR102131136B1 (ko) 보호 회로,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전기 자동차
CN219959108U (zh) 负载检测模块、电池保护芯片、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18997742U (zh) 一种放电过流保护芯片以及放电过流保护电路
US20230400516A1 (en)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ttery System
CN102545165B (zh) 保护电路和充电装置
CN112147517A (zh) 电池组检测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